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二十篇綱目

 

壹、內容綱要

 

【覺醒後的求告】

  一、求神救我脫離急難(1)

   二、求神救我脫離詭詐的舌頭(2~4)

   三、求神救我脫離惡人(5~7)

 

貳、靈訓要義

 

【上行的起點──轉向神】

   一、苦難中的覺醒(1)

         1.「我在急難中」:苦難叫我發覺處境危急,因而回頭轉向神

         2.「求告耶和華」:確認無法自力脫離險境,因而向神呼求

         3.「祂就應允我」:禱告蒙神垂聽,信靠神是正確的抉擇

   二、離了神,一切都是虛謊(2~4)

         1.耶和華阿,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2):承認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六5)

         2.「詭詐的舌頭阿,要給你甚麼呢?要拿甚麼加給你呢?」(3):求神啟示如何對付虛謊

         3.「就是勇士的利箭」(4節上):神的話一解開就發出亮光(詩一百十九130),能刺入剖開,使人辨明(來四12)真實與虛假

         4.「和羅騰木的炭火」(4節下):神的審判有如熾熱不熄的炭火,能潔淨虛謊的嘴唇(賽六6~7)

   三、在神以外的生活永無寧日(5~7

         1.「我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有禍了」(5):生活在周遭都是剽悍好鬥的外邦人中間,無法和睦相處

         2.「我與那恨惡和睦的人,許久同住」(6):截至如今,時日已久

         3.「我願和睦;但我發言,他們就要爭戰」(7):雖然竭力約束自己,但仍舊話不投機,無法避免爭端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詩篇註解》

 

叁、其他綱目

 

引言:

這一首上行之詩,也稱為登價之詩。根據韻律和內容分成三個詩段:(1)對救恩的懇求(1,2)(2)對惡人的審判(3,4)(3)為好爭戰的鄰舍而歎息(5-7)

又是一首個人哀歌,詩人住在遠離以色列的地方(5節)。他感到痛苦的是,那些詭詐的人挑起爭戰,而詩人則喜好和平。

 

【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經文:詩120:1-734:12-14

  一、向神求告,得享美福 1-2

         1.急難中的禱告,神也應允我——感恩。1節;(詩21:118:6118:5;來5:7

         2.禱告求神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2節;(詩52:2-4

言語可如實地反映一個人的人格,有時遭來殺戮,有時則帶來撫慰。這一節詩揭露了欲用舌頭喬裝打扮的虛偽面孔。聖經多處強調了舌頭的重要性。(34:13;箴13:321:23;雅1:263:6;彼前2:13:10)

“說謊的嘴唇”:關於舌頭的作用,見(雅3:5-6)。當一個人受到誹謗時,可以從耶穌的話中得到安慰。(太5:10-12

  二、禁止舌頭,不出惡言 3-4

         1.舌頭啊,要怎樣對付呢?3節;(詩101:7

誹謗會使說鄰居壞話的人心裡更加卑鄙和墮落,並給社會帶來誤解和紛爭。

         2.該受到的刑罰。4節;(箴18:8,2119:5,9;雅3:5-8;啟21:8

例:以賽亞對付嘴唇的方法。(賽6:5-8

  三、平安同住,我願和睦 5-7

         1.我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有禍了。5

“米設,基達”:指挪亞的孫子和以實瑪利的次子。代表強悍野蠻的外邦人;詩人在他們當中居住,痛苦萬分。

新約以此來勸誡基督徒,切勿落入兩種相反的錯誤:其一,不可妥協(林後6:14;約壹2:15);另一則為,不可敵視(羅12:14-21)。

         2.我與那恨惡和睦的人,許久同住。6節。(賽6:5;詩57:4;太10:16,36;多3:3

         3.我願和睦,但我發言,他們就要爭戰。7節;(詩34:14;太5:9;羅12:18;弗2:14-17;來12:14

── 毛南春陽

 

【第一百二十篇  主題:求擺脫寄居地好戰的鄰舍】

引言:神應允急難中的禱告(120.1

  一、求拯救脫離說謊的鄰居(120.2-120.4

1.求擺脫說謊的鄰居

2.建議用箭與火報應鄰居的舌頭

  二、在寄居地難與好戰的鄰居相處(120.5-120.7

1.在米設寄居有禍了

2.因與恨惡和睦的人同住

3.想與鄰居和睦,他們卻要爭戰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第一百二十篇  覺醒後的求救】

序:上行之詩乃是信徒的上行歷程,“上行”這一個詞包含了“臺階、階級、等級、上升、登上、爬上”等等的意思。從這十五篇詩本身的結構中可以看出有逐漸加強或上升的情形,表明我們屬靈的生命,就是這樣一個上行的生命,我們對主的認識與經歷也可以說有不同的臺階,是一連串的階梯,不同的段落,從蒙恩得救開始就走一條屬靈的道路,像以色列民離開埃及,過了紅海(林前10:1-2節“受洗歸了神”)以後,一直向前,經過了四十年的曠野生活,終點站乃是迦南流奶與蜜之地(出3:17節,起點和終點)根據前輩屬靈人的分段可以分成四步:(1、蒙恩;2、爭戰;3、降服;4、和諧)。這些詩有大衛寫的,也有所羅門寫的,有的沒有提到作者,其用途很多解經家認為有三種場所:

         1、以色列民每年三次到耶路撒冷過節時,在路上所唱的詩歌:出23:14-17節,除酵節七天;收割節;收藏節。(表明信徒要天天過聖潔的生活,過奉獻的生活,並且天天盼望主的再來,接我們進到榮耀裡去。)

         2、祭司在聖殿裡所唱的詩歌:登美門前面十五級臺階唱的;登婦人院到男人院當中十五級臺階唱的;聖殿上到外院有七級臺階,上到內院有八級臺階,祭司每上一臺階唱一首。

         3、是那些以色列百姓中被擄的餘民,在被擄之地歸回時的。詩篇第120篇可能是大衛將神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運到錫安城時寫的,他愛慕神的約櫃,以致付出了代價。當時他想起以前受掃羅追趕時,有一個人,名叫以東人多益(撒上21:7節、22:9-10節、18-19節)怎樣用說謊的嘴唇來陷害神的祭司,也可能是詩人離開了主,流蕩在世界中的各種苦境。

分段:1、詩人在急難中的求救:1-4

         2、渴望蒙拯救:5-7

   一、詩人在急難中的求救:1-4  “求”二次

         1、求神應允他的求告:1節,詩人發現自己沒有住在應許之地,流蕩在外面時,就發自內心的求告,求神應允他。

         2、求神拯救他脫離世界的敗壞:2-4

               走向神的第一步乃是要被拯救,脫離世界的敗壞,這世界的特點乃是說謊和詭詐:2節(賽6:5節,太12:34節,雅3:1-12節)

               神的話會消除人的話:3-4

                     a、勇士的利箭:快、深。表明神的話是有能力的,來4:12-13節: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

2:37節:“紮心”……心被刀刺。

49:2節:他使我口如快刀……

6:17節: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b、羅騰木的炭火:燙、潔淨。

119:9節: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

   二、渴望蒙拯救:5-7

         1、寄居在有禍之地:5節,“米設”:是雅弗的後代(創10:2節),他們住在應許之地以北的巴勒斯坦之地方。

“基達”: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創25:13節),他們住在應許之地以南的阿拉伯曠野。

作詩的人表達了他心中深處的感覺,並非他真的住在米設和基達的地方,乃是說到他身在迦南應許之地,心卻流蕩在世界中。所以基督徒要住在基督裡,享受主的祝福,若住在世界中必定滿了苦楚,詩人這樣醒悟過來是屬靈追求的第一步。

         2、與相爭的人許久同住:6-7

在世界中只有相爭,不會有和睦,只有一個住在基督裡的人才能和睦。

―― 徐大年《詩篇提綱》

 

【基督徒生活之言語的聖潔  120:2 

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 

      1、說謊和詭詐之舌是罪的玷污的表現之一

      2、言語的傷害如利箭,汙言穢語如炭火(四節)

      3、保持言語的清潔和聖潔的祈禱乃是神所悅納的禱告

4、不聽聖經勸誡,一言一語必遭審判

―― 徐賢榜《詩篇經文講章大綱》

 

【聖民在急難中求神拯救(詩第一百二十首)

   一、作者與背景

         1.一般說來,這首詩很可能是大衛寫的;大概是在大衛作王之後,把神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裏抬到大衛城裏的時候寫的

         2.背景是當大衛逃避掃羅的時候,在挪伯的城裏被以東人多益看見,他去報告掃羅,結果叫挪伯城裏所有的人都被殺了,所以大衛想起這段苦難而寫的

         3.這首詩不是寫一個還沒得救之人的經歷,而是寫一個愛神的人當他要往上去時,他就感覺這一個世界所給他的難處與痛苦

   二、上行的渴慕(詩題)

         1.心靈裏對神有一種渴慕,乃是屬靈生命的開始

         2.這一種渴慕的感覺,可能純粹是由於一個愛神的心,如雅歌一章的情形

   三、因著急難(1)

         1.但許多時候,一個人要主,不一定是因著愛的激勵,乃是因為他碰到了難處

         2.人是最會適應環境的,起初對世界的感覺很敏銳,但如果沒有馬上對付,感覺就會逐漸遲鈍了【如入魚市不覺其腥】

         3.如果我們落在世界裏面,與主遠離,裏面還沒有感覺,這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光景,這就是許多時候,神把我們放在苦難裏面的原因

         4.路加十五章浪子回頭的動機,是因他受苦而醒悟過來。許多時候我們安於遠方的生活,神就藉著環境來攪動我們,使我們裏面醒悟過來

         5.在急難的時候,我們就禱告神,這時我們的禱告最多、最真、最迫切

   四、看見自己墮落在基督之外(5~7)

         1.當被急難驚醒時,就忽然發覺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問題

         2.米設是雅弗的子孫(創十2),住在裏海一帶,是迦南地的北面。基達是以實瑪利的子孫,住在亞拉伯曠野,是在迦南地的南邊

         3.一個屬於神的人,應當住在迦南美地(基督),在祂裏面可以享受神的一切豐富,裏面飽足,外面有保護

         4.但我們常像亞伯拉罕那樣慢慢的遷到南地去了,不知不覺的從基督裏出來,落到世界裏去了

         5.一個人不被逼回到神面前,總不會感覺自己究竟是在甚麼地方

   五、認識撒謊的嘴唇與詭詐的舌頭(2)

         1.你與世界接觸的時候,世界在你身上最叫你感覺的,就是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這一個是世界的特徵,是世界的代表

         2.當以賽亞進到聖殿裏看見了神的榮耀,他第一個感覺就是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六5)

         3.一個蒙神光照的人,首先所感覺的,就是嘴唇的問題,因為「心裏所存的,口裏就說出來」(太十二34),你的嘴唇把你心裏的光景顯明出來

         4.如果今天我們的口喜歡說不準確的話,或是挑撥是非的話,就表明我們不在主的裏面

         5.求主厲害的光照我們,叫我們由自己的話語看見裏面的光景,而有所對付

   六、接受嚴厲的審判(3~4)

         1.人的話語一說出去,就收不回來,所以對付嘴唇要用勇士的利箭。刀、箭都可以傷人,但刀還可以收刀入鞘,箭一射出去就收不回來。也許我們的話射出去不太有力氣,但神的報應是勇士的利箭,又快又準,並且把人穿透

         2.一個喜歡說話,專門用話語害人的人,這人遲早要在話語上受更大的虧損,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

         3.羅騰木是在沙漠裏的樹,這木容易著火且可燒很久,所剩灰燼挑一挑,火又旺起來

         4.我們的話一下就能把火點起來,但神的審判是羅騰木的炭火,話怎樣長久,神的審判也是怎樣長久

   七、全篇摘要

         苦難帶人遇見光,認識自己離開神而落在虛謊中的真實光景

── 江守道《上行之詩》

 

【不可與處(詩一百二十17)】

   一、神會垂聽禱告(一二十1

   二、懇切向神呼籲(一二十2

   三、警告謊詭之人(一二十34

   四、寄居惡人中間(一二十57

── 包忠傑《詩篇註解》

 

外人(詩一百二十17

     、致命的箭(一二十14

   二、抽出的劍(一二十57

──《丁道爾聖經註釋》

 

【第一百二十篇綱目】 120

   (一)求神拯救脫離詭詐的舌頭。 120:1-4

   (二)求神拯救脫離恨惡和睦的人。 120:5-7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認識生活的苦楚  詩篇120篇】

   一丶把己的苦難告訴神120:1

   二丶離人的詭詐依靠神120:2

   三丶知人的詭詐必報應120:3

   四丶用壇的炭火潔淨罪120:4

   五丶罪中的生活有禍了120:5

   六丶所住的環境是不潔120:6

   七丶所願的心願難成全120:7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一二○篇 無法同處】

願意和睦

開口便爭

   一、神曾垂聽禱告

         ()急難求告

         ()說謊嘴唇

         ()詭詐舌頭

   二、惡人所受報應

         ()可怕禍患

         ()勇士利箭

         ()羅騰炭火

   三、寄居惡人中間

         ()不愛和睦

         ()恨惡和睦

         ()許久同住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一百二十篇  脫離爭競】

   1) 急難中求告我神、1

   2) 耶和華垂聽應允、1

   3) 脫離說謊的嘴唇、2/3

   4) 詭詐當受的報應、4

   5) 寄居不敬虔民中、5

   6) 心靈無家的感慨、6

   7) 心中遭受的痛苦、6

   8) 無法正常的相處!7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