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箴言第十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箴十四4井然有序可能會到達呆板乏味的地步。這則箴言不是身體邋蹋或道德馬虎的一個托辭,而是要人準備接受劇變,以及有待清除的髒亂,這些乃是成長的代價。它可以多面地應用在個人、團體,與屬靈的生活上,大可記在宗教體的議事錄上;它可以用來激勵農夫的前景,而不是博物館管理員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14:4>

【箴十四4  “我不求人,別人也別求我”──這是你的處世哲學嗎?】農夫沒有耕田的牛,他餵牛的槽就會空空如也。要想使你的生活不發生人際糾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與別人來往。但是如果你一生不與人交往,生命就毫無價值;如果你只為自己而活,你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不要避開人,而要服事人,將信仰與人分享,謀求公平公義。你的人生是與別人毫無關涉而變得空虛,還是一心一意地事奉神,生活得很充實?──《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4:6>

【箴十四6  我努力尋求智慧卻不得,哪裡出問題了?】褻慢的人就是指嘲笑一切教導或規勸的人。他們不認真尋求智慧,所以也找不到智慧。智慧不難找到,只要你肯留意神和有經驗的人。如果總找不到智慧,問題多半出在你的態度上。──《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十四8「通達人」是義人、聰明人的同義語,而他被稱為有智慧,乃因他「明白己道」。這裏的「道」是指人的行為,故此要作智慧人,就要瞭解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已行在正確的路上;而愚昧人卻被視為詭詐,就是自欺欺人。在今日忙碌的生活節奏中,我們極需要找時間反思我們的生活與行為。——《新舊約輔讀》

<syncBible ref=14:9>

【箴十四9  “正直人互相喜悅”,他不喜歡我,我還要喜歡他嗎?】在現今的生活中我們很難找到和睦的氣氛。街頭常見人彼此怒罵的情景;人們你爭我鬥,務求壓倒別人;雇主與雇員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對立……但是屬神的子民相處時,應當親切友善。友善的人處處為他人著想,以誠心待人,而且只做當做的事。當別人觸犯了你,令你怒火中燒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我怎樣能向這人表達善意?” ──《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十四9以罪為樂】愚妄人犯罪,只當作戲耍,漠視了罪的嚴重性,還享受罪中之樂,那是人生致命傷。話說有人在家飼養了一條六呎長的響尾蛇,有一次他想跟太太開個玩笑,便把蛇放在客廳裡,把太太嚇至半死,慌忙逃走大叫,那人在旁看得樂不可支。玩笑開完之後正想把蛇制伏,遂用棒子壓在蛇的後頭,詎料蛇卻反抗,連棒子也告折斷,他反被蛇咬了一口。雖然性命可保,但手指卻要切去,這事教訓人別把蛇拿來戲耍。凡以蛇當作寵物的,就如人以罪為樂,犯罪終必叫人付上代價。故我們別效法愚妄人,以犯罪為樂。

人有犯罪傾向,人帶著罪性到世間來,與生俱來便有犯罪的本性,三歲小兒已曉得反叛父母。唯有自幼借助良好的聖經及道德教育,方可薰陶感染。一位五歲的小女孩快將生日,媽媽用心地為她安排生日會;打點她一身妝扮,又邀請親友前來慶賀。最後只想女兒在宴會上表演一曲助慶;大家吃過飯後,便叫女兒出來,問她說想為大家做點什麼,她竟說沒什麼,媽媽再問她,她依然故我,不為所動。媽媽示意她可會為大家唱歌,但她竟堅決回答說不會。女兒的不合作令媽媽惱怒不已,便把她抱回房間,困在衣櫃裡。半小時後,媽媽打開方櫃,發覺女孩竟肆無忌憚;吐唾液在媽媽的衣履上,藉以洩忿。人無需學習,與生俱來便有犯罪本性,兼且罪有吸引力,叫人在罪中作樂。別輕信小孩生下來,有如一張白紙,無需諸多約束,只管任其率性而行。情慾、賭博也許令人暫時興奮,一旦沈溺其中,終其一生就為罪咎感所束縛。神為免我們受苦,才叫我們遵守誡命,祂不是要我們飽受約束煎熬,而是叫我們受真理約束,得著真自由、真快樂。——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十四10不被瞭解】人生的苦與樂,只有自己才知,若然不懂得如何表達,即使說了,別人仍不能明白。有些感受倒也不便宣之於口,例如人會幸災樂禍,眼見同學抱恙,不獨不加慰問,反而因少了競爭對手而竊自高興,這便不可向人明言。又或見人重蹈自己的覆轍,使一己的罪過變得正常化,心裡暗喜。然而,心裡若有真正快樂之事,應與人分享,讓別人和自己一起快樂。

有人因而精神病,亦有調查雲癌症也可能是積鬱成病的。從前工業家誤以為只要將有毒的工業廢料埋在地下即可,豈料毒性滲透往地下水源去,終致農作物及動物受害。同理,把不快和不滿的情緒鬱結在心也是遺害無窮的;不曉抒發痛楚,或是不被瞭解,實在叫人痛苦。約伯最大的苦痛未必源於他身上長了瘡,而是來自他太太及朋友未能瞭解他,如此雙重痛苦教他受盡極大的折磨。此外,現今青少人自殺亦可能源於此,他們勤力學習,成績依然不太理想,招來父母打罵,感到無人瞭解,便走上自殺之路。大男人在外工作,困難重重,回家虐打妻兒,不正確地宣洩心中積鬱。教會裡人們努力事奉,卻招來別人誤解,唯有悄然離開。求主教導我們將心中苦處正確地向人傾訴,並興起更多曉得聆聽人、安慰人的兄姊。——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十四10;廿七10你不瞭解我】

在我傳道初期,我得到一個重要的教訓,我去探訪一個虔誠敬拜神的人,她剛受到重大的打擊——就是她的丈夫及獨生子的突然喪故。我設法用老套的標準、陳辭爛調、宗教八股取安慰她,向她擔保每樣事都是于我們有益的,以鞏固其信心。我說,只要把一切交托給主,總有一天我們會瞭解主的旨意。接著我引用大家所熟知的羅馬書八章廿八戒唸給她聽。剛讀了一半她就打斷我的話很沉痛的說:「請不要再往下唸了,每一位來看我的人差不多都用這節聖經來安慰我。我相信神的話是真實可信的,只是這節聖經並沒減輕我內心的痛苦。」她抬起頭來望著我說:「狄漢博士,除非你親身經歷,你是無法體會我現在的心情的。」

「你無法瞭解」這幾個字正是問題的核心。有些重擔是別人不能分擔的,有的悲痛是必須由一個人單獨承擔的。所羅門說得好:「本身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能分擔我們的憂苦,就是說出來他們也無法體會,因為「他們不瞭解。」聖經上明說:「你遭難的日子不要上兄弟的家去」因為他們不瞭解。人的同情是膚淺而無實際幫助的。當人苦難臨身時,我們最好靜下心來向主禱告,而不要像約伯的朋友那樣,試圖用一些空話來安慰別人。因為當約伯聽了太多空洞的慰言後終於大聲叫道:「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你們安慰人反而較人愁煩」(約伯記十六章二節)

你是否正陷在痛苦的深淵當中?這樣重大的苦難你卻必須獨自一人承擔。只有一位他瞭解你遭遇的苦難。仰望祂吧,因為只有他能安慰你,加添你承受重擔的力量。——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syncBible ref=14:12>

【箴十四12  哪些是“人以為正”的路?信主後,我有否這方面的體會?】那條“人以為正”的路可能給人許多的選擇,而且只須作極少的犧牲。但對於那些容易走的路,我們需要仔細地衡量。它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否因為它容許我們閒懶,不要求我們改變生活方式,或免去道德的約束?走正確的路常需要勤懇地工作及捨己的精神。不要被“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所引誘。──《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十四12行路客】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十四﹕12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古代有人坐車在大路上走著﹐看樣子好象是要出遠門的﹐車直向北走﹐路上有人問說﹕先生﹗你上那裡去呀﹗答道﹕上楚國去。路上的人說﹕先生﹗錯啦﹐楚國在南面﹐行路客說﹕我的馬很好﹐是千裡駒﹐走起來可快哩﹐我的旅費也多﹐而且馬車夫也好本事呀﹗
  今日有不少人就是這樣﹐似乎具備生活上種種好條件﹐但越走離神越遠﹐因為他們把根本方向弄錯了。若有人想到天父那裡去﹐想走天路﹐就得先找到正確的方向(耶穌)﹐除痘以外﹐別無救法。
  所以我奔跑﹐不象無定向的﹔我門拳﹐不象打空氣的。(林前九﹕26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箴十四13這節可能表達人生不可能得著完全的快樂;亦可能指尋求世上快樂的,至終帶來憂愁。但屬主的人已得到真快樂,且是永恆而永不失落的。——《新舊約輔讀》

 

【箴十四1924工作應視為榮耀神、敬拜神、事奉神的一種行動】工資少,我們便埋怨,甚至詛咒神,那麼,究竟工作的意義何在?工作平凡如家庭主婦其實十分重要,她們可以透過處理家務,教養子女,建立一個美好家庭來榮耀神。   

在郊外某一個鄉村,是一旅遊區,暑假旺季時會多請一些人打掃道路及修剪澆灌花木,一位年長基督徒找到這份暑期工,他很用心地工作,對工作的那份投入、享受,令遊客也留意到,於是有人詢問他:是否真的享受這份工作,他便說:「是的,我在這裏幫助神,便這裏更加乾淨,更加美麗。」大自然是神所造的,人類社會也源自神,神願意社會安定繁榮,秩序井然。我們在這社會中無論所做的多簡單、多機械化、多卑微,都是直接、間接的為神作工。神是帶領人類歷史的主宰,現今世界的混亂是人的罪性所致,我們基督徒應起來被神使用,使世界更加穩定、繁榮。——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十四24要做智慧理財人】用智慧賺取的錢財是一個人的冠冕;要做智慧的理財人,首先要在生命中認定神,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在這經濟掛帥的社會中,人們很難領受神居首位這一真理;從聖經列王記上三章我們看到所羅門的人生價值觀,他為著榮耀神而向神求智慧,把神放在第一位,故能榮神益人。當我們將神放在生命中的首位時,不等於就像所羅門那樣大富大貴,說不定做生意時反而少賺了,說不定在工作中會有損失,但我們為著神所少賺的、所損失的,卻成了我們的冠冕和榮耀。

在一本時事週刊上引述到一台灣商人,經商五十年,擁有世值三十億財富,最近八十歲生日時,竟將全部財產成立一基金協會來做教育、扶貧的工作,幫助有需要的人。他說:「人一生最大的困擾是兩樣事:金錢與感情,將錢捐出去後,還有甚麼掛慮呢?」他有兩個兒子,都在酒店幫他打工,他配給每個兒子一套三房二廳住屋及一部國產汽車,然後每月各給一萬元工資。當人問他,辛苦賺來的這許多錢為甚麼不都給自己的兒子?他說:「如果我兒子比我行,給他錢也沒用,他所賺的比我還要多,如果我兒子及不上我,錢給了他,他會花完……。」由此可見,他在這方面看得非常通透,智慧地施出金錢,是一種輕鬆,是一種灑脫。

愚昧人即貪心人。一個奧運會金牌得主,四年後為著再拿金牌,不惜作弊:在體育器材上作了手腳……結果身敗名裂,他說:「當我拿不到金牌時不開心,但當我拿到金牌時一樣不開心。」因為他既貪心又輸不起!——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十四26齊家治國】「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救恩是個人的事。財主在陰間火焰中受苦,遠遠高喊“我祖亞伯拉罕!”卻無濟於事。可見血統與靈統沒有關係,好祖先救不了後代,救恩不是遺產可以傳遞下去。
  不過,父母的敬虔愛主,是好的見證,能使後代蒙恩。所以聖經說: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
  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公義使邦國高舉,
  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一四:26,34

  這經文,使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挪亞的故事。在一個滿了強暴的環境中,“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卻有眾濁獨清,不隨波逐流的人:“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創六:9,12)這是多麼難得的見證!他是個肯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人,神也在洪水災難臨到的時候,保守他不被毀滅。神說:“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創六:18)從聖經我們看到的,挪亞是個義人,挪亞與神同行;他的一家,卻因為挪亞的見證和引導而得救。
  一個敬畏神的人,必然關心他家人的信仰和生活。有的父母放縱兒女,不知道他們到甚麼地方去了,也極可能不關心兒女,是否在救恩的門內。當洪水將到的時候,挪亞要招呼各種各樣的活物進入方舟,還要去尋找失喪的家人,即使他還不到六百歲,也必然是十分困難的事。從聖經記載看來,他們用不著老人家去找,還可能幫助父親準備一切需要的,服事所有的人物進入方舟得救;因為他們早已從父親得到神的教訓。
  聖經中敬畏神的母親,如:摩西的母親約基別;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遠溯至外祖母羅以,都影響了他們的後代,成為神所用的器皿。敬畏神的父親,如:亞伯拉罕,也影響了他的兒子。大衛雖然也是敬畏神的人,但沒有好的生活見證可作後人的模範,以至他有的兒女,不僅沒有進入避難所,反成為受難者和害人者。可見敬畏耶和華,要留下美好的腳蹤,給家人效法。從人類的開始,撒但就著力破壞家庭;現在更是破碎的家庭,造成社會道德,國家問題。
  願敬畏神的人,他們的家,成為真理的城堡。── 于中旻《箴言箋記》

 

【箴十四2627忠於真理的神】我們不僅忠於神的真理,也要忠於真理的神。敬畏耶和華的人,遇有患難,必然會倚靠那位可靠的神。在憂患的時代,真保障來自我們所敬畏的神。一個敬畏神的人,在他最艱難的境況中,首先考慮的,並非自己的利益,而是在困境中,如何榮耀他所敬畏的神。敬畏是懼怕加上愛,又怕又愛的結合便是敬畏,怕是消極的逃避犯罪,愛是積極地向善。人的生命實在需要這兩種能力去對抗罪惡和試探。

今天,我們經歷各種患難,面對種種疫症,這使我想起歷史上的一位人物──馬丁路德,他經歷比我們更艱難。1517年他將自己認為有問題、不合理的95項教條貼在教堂的門口,他孤單一人向教廷勢力挑戰,教廷甚至要置他於死地。由於他提出教改,引發出很多神學上的爭論,尤其是關乎主餐問題,令他陷入極度傷心難過當中,壓力一直在他身上。至1527年,他遇到更大的困擾,那年四月開始,他大病一場,六月全身冰凍,還以為快要回到天父那裡去;疾病、患難整年沒有離開他。當時的境況,他曾向朋友這樣形容:「他感到耶穌好像離開了他,朋友的禱告使他從地獄回轉頭來。」這年八月他住的城市發生大瘟疫,他身患惡疾而太太又剛懷孕,他於是決定留下,把自己的家改裝成醫院,悉心照顧患病的朋友。神的僕人讓我們看見了他那份屬靈勇氣。

1527年是馬丁路德最艱難,卻也是經歷神最寶貴的一年。他把拉丁文「祂活著」這句話放在書房的牆上。今天,求主幫助我們彼此提醒:「神活著」。馬丁路德將1527年的經歷寫成「主為保障」(世頌15首);一首最能幫助人的詩歌,詩歌第三、四節提到的,正是今天的信息:忠於神的真理,忠於真理的神。求主幫助我們,在這個充滿患難的時代中,得著真保障。願意馬丁路德靠主得勝的經歷,成為我們的幫助。——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十四29  我脾氣暴躁是性格所致,甚麼?也可能是自私的表現?……】暴躁的性情會像燒起來的火一樣失去控制,它能傷害自己及他人。發怒會破壞人與人的關係,又會使我們作出衝動的舉動,產生苦毒與罪惡感。不過,憤怒本身並不是錯誤的,看到不公平與罪惡發生時會憤怒是合理的反應。你要發怒的時候,首先要找出發怒的原因。你是因為看到邪惡的事情而發怒,還是出於自私的本能呢?你應當求神幫助你控制暴躁的性情,將情緒納入正軌,藉著謙卑與悔改的心,克服自私的怒氣。──《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十四2930這裏描述胸襟廣闊者為聰明,他心中安靜,不易為世事所激動。這是從正面加以稱頌,而非讚揚那些對周遭事情已麻木的人。「嫉妒」是平靜的相反,也是人受侵害的根源。試想想,今日人常彼此你虞我詐,滿心忌恨,豈不是驗證這裏所說的麼!請問你有沒有對他人懷怨、嫉妒?要知道骨中朽爛的是你自己,而非他人呢!——《新舊約輔讀》

 

【箴十四30】「心中安靜。」

如果我們想有安靜的心,必須除去求名利的野心,不求聞達與財勢。當我們直接與別人比較,諸多競爭,於是在我們內裡就會有強烈的欲望,無法自製,使這些意念在我們裡面徘徊。我們呀群眾向我們拍手擁戴,那麼我的心情就好像剛從搖動的小船走下來一樣,不會是安靜的。

但丁說:我們的平安要是在神的旨意之中,當政權擔在祂的肩頭上,平安必加贈不已。你有平安好似江河一樣湧流嗎?要安息在主裡面,向祂安靜。從可見與短暫的事轉離,面向著那不可見的永遠的事。住在至高者的隱秘處,就是躲在大能者的蔭下。主是你的保障、高臺,要將神放在你與一切事中間。讓你生命的目的只為求祂喜悅,作祂囑咐你的小事。不要仰仗別人,只依靠主。以同情來看別人,然後以禱告為他們求,使一切的事不致困擾他們。將你一切的祈求告訴神,祂的平安必保守你的心懷意念。

求主吸引我,帶我在你的安息中。

在你平安的寧靜中,容我聽見你的聲音。

求主使我在你懷中平靜安穩。

多少愛意,多麼親近!──邁爾《珍貴的片刻》

 

【箴十四30嫉妒】經文: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 14:30)
  "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 3:16)
  佈道家慕迪在講道中,曾引用下面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隻鷹,一隻飛得高,飛得遠,羽毛豐滿,惹起一隻鷹的妒忌,有一天這只鷹高興的遇見一個獵人,便請求他幫助它將那只鷹打下來。
  獵人告訴它:須要幾根羽毛綁在箭上,才能發射,這只鷹趕忙將自己翅膀上最長的幾根扯下來交給獵人,箭發出去了,但鷹因飛得太高,所以沒有射中,鷹又將幾根扯下來交給他,射去了又不中,如此多次,鷹翅膀上的毛扯光了,自己也飛不了,反成了獵人穩當的囊中獵物。
  存嫉妒之心,受害的不是對方,乃是自已。
  當我們讀到摩西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歷史時,記得他有一次在曠野時,平白遭到可拉,大坍,亞比蘭一黨的人之嫉妒,認為他是擅自專權,所以聚眾攻擊摩西和亞倫。結果地裂開吞下大坍,掩蓋亞比蘭一黨的人”(詩 106:16)
   又如哥林多的信徒,為什麼分爭?這起因於嫉妒,有的說我屬亞波羅,有的說我屬保羅,以致彼此妒忌分爭,鬧不和睦,這使保羅十分痛心。因此他對哥林多信徒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35-7)
  還有,舊約掃羅之所以處心積慮一心想殺害有功的大工,亦無非起自嫉妒,自從他聽見了婦女歌唱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時起,嫉妒就統治了他的行動。愛,是醫治嫉妒的良藥,因為愛是不嫉妒。那裡沒有愛,那裡的嫉妒就會滋長。那裡有愛,那裡的嫉妒就會滅跡,個人是如此,教會更不例外。──《為甚麼要用比喻》

【箴十四30靈魂的絆腳石】

在文藝復興時代,雕刻家米開蘭基羅和畫家拉飛爾同時被委任以藝術的作品來美化梵蒂岡。雖然他們兩人的工作性質完全不同,兩人也都極受大眾的崇敬,但他們兩人互相嫉妒,到了最後甚至碰面時都不願交談了。他們彼此對待對方的態度都很惡劣,可是他們工作的共同點是「為了榮耀神」。

基督徒犯嫉妒的毛病的,可說非常普遍——雖然我們的態度不像米開蘭基羅或拉飛爾那樣明顯化。但顯然的,嫉妒已成為靈魂的絆腳石。每一位元靈命比較傑出的人,都會受到別人的中傷和惡意批評。人性嫉妒之根就是驕傲和自私。嫉妒對任何基督徒的見證都是一個阻礙。

事實上,一個不滿現狀和存心嫉妒的人,他自己成為這個壞習慣下的犧牲品,因為他的心志和身體都同受其害。

彼得前書二章一節說,所以你們如果真心愛神也愛鄰舍,就當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偽善、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箴十四31  憐憫窮人乃是尊敬主,這我可沒怎麼想過……】神特別關注貧窮人。祂堅持物質豐富的人應當慷慨地幫助有缺乏的人。為窮人提供幫助不單是聖經的教導,更是一條誡命(參利23:22;申15:7-8;詩113:5-9146:5-9;賽58:7;林後9:9;雅2:1-9)。──《靈修版聖經註釋》

 

箴十四34社會公義的振興】社會的興衰是否取決於財富的多寡,抑教育水準的高下呢?自古至今,決定社會興衰的乃乎在社會的道德水準,若社會的道德合乎神的標準,無論這是基督教國家與否,神都己按其定律決定其興衰,所謂「公義使萬國高舉,罪惡使人民羞辱」,追求公義的社會必享榮譽並且富強。若然人人在社會中都勤奮工作,互助互讓,有公德心,政府廉潔,人民誠實守法,這樣的社會必定富裕繁榮。相反的如果人人懶惰,互相欺騙,貪贓枉法,充滿暴力,這樣的社會結果就是沉淪蒙羞的。

美國可說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百年前,美國立國之時決心成為敬畏神的國家,因此神大大恩待美國,可是現在卻每況愈下,根據統計,美國近十年來,返教會的人數增多了30%,但同時私生子卻激增至300%。色情刊物每年的收入為五億美金,性病增加72%,而防犯罪惡的經費每年高達二十億美元!更甚的是美國花在賭博上的金錢相等於所有教會全年的經費加上教育和醫藥經費,與及美國人全年買車的開支!美國有三千七百萬的兒童沒有機會接受宗教教育。美國縱然如此,卻依然富強;我們從歷史中究其原因,可發現每當美國道德淪落、宗教失敗之時,神往往會為他們帶來一個復興運動。究其原因,乃是美國中間仍有一班忠心的基督徒,在國家衰敗的時候,他們謙卑自己,在神面前禱告,致使神仍願意給美國復興的機會。——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懷恩早禱】

1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4
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
12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17
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27
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34
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鑒察人心腸肺腑的主耶和華,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祢的提醒,讓我們清早起來,帶著敬虔的心投靠祢,先到祢的跟前調校我們生命的焦點,好叫我們今日的行事為人、處事權衡輕重之時,有清楚明確的標準。知道家不畜牛,則倉廪空虛;牛能耕作,則物產增加。指引我們今日能步步謹慎、正直勤勞作事,活出真見證,榮神益人。

 

感謝主耶穌基督!成為我們一家之主,帶領我們活出美好家庭的生活見證,叫家裡的人都感受到溫暖、關愛和支持。無論是一家之主,或一家之煮,甚至家中的少主們,都能在彼此接納中,常常帶著和氣的言語應答,好像鹽一樣調和每一道菜餚,一磚一瓦築起美滿幸福和喜樂的家。主耶穌祢也是教會的頭,疫情使教會的肢體活動停頓,人與人的接觸疏離,祈求祢加添我們忍耐等候的心,為阻擋疫情的擴散,緊守所有安全的措施,同心努力為這城求平安,堅定相信喜樂的敬拜必定快來。

 

感謝聖靈祢用無言無語,說不出來的歎息在父的旁邊替我們禱告,為我們所面對的疫情、社會的動盪,一五一十在鑒察人心的天父面前替我們祈求。祢也不辭勞苦親臨我們各人的內心,牽引我們一步又一步脫離敗壞、苦毒、埋怨和憂慮在我們身、心、靈中的轄制,帶領我們一日又一日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喜樂和榮耀。當我們在軟弱無力,不曉得怎樣禱告的時候,祢推開我們生命之窗,叫我們曉得萬事互相效力,天父必叫愛祂的人得著益處。聖靈求祢賜下生命的油,叫將殘的燈火重燃喜樂和盼望,經歷祢的恩手按在我們身上。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