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二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全地受審毀滅主必做王】 一、全地受審毀滅(1~13節) 1.地被毀滅(1~6節) 2.宴樂止息(7~13節) 3.因地悲哀因神喜樂(14~16節) 4.逃脫無望(17~20節) 二、主必作王大有榮耀(21~23) 貳、逐節詳解 【賽二十四1】「看哪,耶和華使地空虛,變為荒涼;又翻轉大地,將居民分散。」 〔呂振中譯〕「看吧,永恆主將大地弄空,使它變為荒蕪;他必扭歪地的面貌,使它的居民四散。」 〔原文直譯〕「看哪,耶和華使她空虛,使她荒涼,使她的面扭轉,使她的居民分散。」 〔原文字義〕「地」邦國(原文陰性);「空虛」使空虛、使荒涼;「翻轉」扭曲。 〔文意註解〕「看哪,耶和華使……」先知感知即將臨到神審判全地的緊迫性。 「使地空虛,變為荒涼……將居民分散。」仿佛回到創世之初「空虛混沌」,又仿佛來到巴別塔的混亂,變亂口音,「將居民分散」。以賽亞天啓文學使用典故。 本章,緊接十三~廿三章神審判列國,要過渡到廿五~廿七章。作為以賽亞的啟示錄廿四~廿七章的起始章。追溯一~十二章神審判猶大耶路撒冷,就曉得本章概括十三~廿三章,甚至總結一~廿三章,即:萬軍之耶和華神審判全地萬民。 本章,是強調廿四~廿七章的中心議題:萬國萬民都要注目萬軍之耶和華。 1~20節,希伯來文學的交叉平行結構,如下: A 大地遭蹂躪:神大能的作為(1~3節) B
世界的敗落:罪惡遭致咒詛(4~6節) C
歌唱止息:城市陷落(7~12節) C’歌聲再聞:普世收割(13~16節) B’個人的消滅:哀歎欺淩亂象(16~18節) A’大地被破壞:道德靈性原因(18~20節) 1~6節,地的毀滅,因民背約。 1~2節,神審判全地萬民。 1節,列國喧囂計謀都敗亡,唯神才是萬國主宰。 〔話中之光〕(一) 以賽亞見神審判速臨的緊迫感:看哪!先知看到末世像創世之初:地是空虛混沌;巴別人建塔和城,要塔頂通天,設神龕傳人的名,神來變亂口音,將人分散(十七1;卅27;創一2;十一4~8)。 (二)喧囂狡詐的列國抵擋神,神使之失去所靠水和糧,城必廢棄,變作荒場,人心消化戰競(三1;十九1;詩二1)。 (三)耶和華的怒气和憤恨,如煙冒出,要除滅抵擋神的。祂才是大能者,歷史的主宰,人類必須注目敬畏(1,3,5,14,21節;卅27;申廿九20)。 (四)唯獨以色列的聖者耶和華值得尊崇、配得敬拜(彌三1;太廿四45~51;彼後三3~10)。 【賽二十四2】「那時百姓怎樣,祭司也怎樣;僕人怎樣,主人也怎樣;婢女怎樣,主母也怎樣;買物的怎樣,賣物的也怎樣;放債的怎樣,借債的也怎樣;取利的怎樣,出利的也怎樣。」 〔呂振中譯〕「那時人民怎樣,祭司也怎樣;僕人怎樣,主人也必怎樣;婢女怎樣,主母也必怎樣;買物的怎樣,賣物的也必怎樣;借給人的怎樣,向人借的也必怎樣;放債的怎樣,借債的也必怎樣。」 〔原文字義〕「出利的」即「借債的」負債者;「取利的」即「放債的」債主。 〔文意註解〕2節,神審判全地萬民。包括各階層,無人逃脫。 1~13節,城市哀歌。所流露祈求語調,與古近東文學作品《吾珥被毀悼詞》呼應對比,都描寫城市陷落,一片荒涼,無分階層,無一幸免。大自然的豐富滋養,竟不奏效,顆粒無收。 1~23節,本章和本卷中心議題是:聚焦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神要除滅背道自大、與神為敵的驕傲人類,引人改邪歸正,順服跟隨神,彰顯神的榮耀。 〔話中之光〕(一) 神看內心。在神眼裏,地位高低、權力財富,都無關緊要(撒上十六7)。 (二)人類驕傲從魔鬼撒旦來對抗神、藐視神、并與神為敵(二12;五15;耶十三15;創三5;約八44)。 (三)到那日,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神必照各人所行報應他們(何四9)。 (四)神要人敬畏耶和華的名,留意聽從神的話,謹守遵行神的道。行公義,好憐憫,謙卑地與神同行(申四1;八1;廿八1;結廿11;彌六8;羅十5)。 (五)人在基督裏的義,不是行律法的義,而是信基督耶穌的義,因信神而來的義(腓三9)。 【賽二十四3】「地必全然空虛,盡都荒涼。因為這話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大地必被弄到空空,世界必被掠劫到掠劫淨盡:因為這話是永恆主說的。」 〔原文直譯〕「地必全然空虛,被劫掠一空,因為耶和華說了這話。」 〔原文字義〕「說」講、指揮。 〔文意註解〕3節,地必毀滅,「全然空虛,盡都荒涼」。因為耶和華說話,就是先知信息的依據。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神口中所出的話就像雨雪落下絕不返回,卻要去成就神旨意所定的(五十五10~11;詩卅三9)。 (二)神聲討列國萬民的罪。在祂重建天地前,先要廢棄人所依賴的天地間的一切,使之空虛荒涼,以便徹底除去人類驕傲。 【賽二十四4】「地上悲哀衰殘,世界敗落衰殘,地上居高位的人也敗落了。」 〔呂振中譯〕「大地悲哀凋殘,世界衰敗凋殘,高天與大地一同〔傳統:地上居高位的人〕衰敗。」 〔原文字義〕「衰殘」消沉、無知;「敗落」衰殘、變弱。 〔文意註解〕本節,普世旱災造成衰殘、敗落、有權有勢的也都敗落悲哀。 4~6節,深入顯示地必荒涼的意象,充分闡明地必衰殘的原因。地上荒涼,必是神的作為使地荒涼。 〔話中之光〕(一) 地都空虛荒涼,人類驕傲徹底垮臺。無人獨立於災禍之外,全受影響悲哀(二12;三26;廿四1~3,21;卅三9)。 【賽二十四5】「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 〔呂振中譯〕「大地在它居民之下被沾污,因為他們越犯了律法,違背了律例,違犯了永遠的約。」 〔原文字義〕「污穢」沾污、玷污;「犯」違犯、廢除;「廢」廢去;「背」違背、破壞、廢棄。 〔文意註解〕「永約」永遠的約,原文是單數型態,永約包括: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安息日之約,摩西之約、大衛之約等,包涵西奈山摩西宣講的律法、律例典章,也是神造人,就安置在人心的良心之約。 以賽亞針對世上居民,永約可以指挪亞之約,禁止流血(創九1~17);廣義上,指創造主神與受造人之間的不言自明的道德良心盟約:聽從耶和華神,在伊甸園看守管理(創一27~28)。 5節,造物主神的憤怒,因人在地上犯律法,廢律例,背永約。不遵行永約就滅亡了(下節)。 〔話中之光〕(一) 亞當聽信魔鬼撒旦的謊言,要和神一樣知道并自立善惡標準。驕傲,悖逆神與神隔絕,人和地並他本來看守的受造物都受咒詛(創三1~13)。 (二) 亞當後裔都有亞當的罪性行為。該隱流亞伯的血犯罪,血是污穢地的(創四10;民卅五33;申廿一1~9;伯十六18;詩九12;一百零六38)。 (三)神透過摩西在摩西五經頒布給他們律法,申命記裏講解了,他們卻違背了!甚至完全取消了。人自己造出新法,取代神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四)崇拜被造的人和物都同樣是淫行、邪惡玷污了全地。拜偶像如同行淫,污穢人心,破壞人與神的關係(耶三1~2,9;十六18;結17~18)。 (五)造物主要與人相交,賜人豐盛的生命。人本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約十10;弗四24)。 (六)神要和祂的百姓重新立約,是大衛之約之後續。提到永約是神的心意,要藉著永約不要滅絕他們。然而,不遵行永約就滅亡了(6節)。 (七)仰望等候彌賽亞來臨,神再與人立下永約,持續下去直到永久(五十五7;六十一8)。 【賽二十四6】「所以地被咒詛吞滅,住在其上的顯為有罪。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 〔呂振中譯〕「因此大地被咒詛所吞滅,上頭的居民擔受了罪罰;因此地上的居民被燒焦,剩下的人很少。」 〔原文字義〕「詛咒」發誓;「吞滅」吃盡;「顯為」看為、算為;「有罪」犯罪;「人」人類。 〔文意註解〕「地被咒詛吞滅」, 因為「 地上被它的居民污穢」, 使人「顯為有罪。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 5~6節,解釋因果關係。為何全地如此廢墟荒涼?因人犯了眾罪孽。從創世開篇就講人地關係密切,人的行為關係到地的繁榮或衰敗。思考有三:(1)亞當夏娃遵從神命,伊甸園各種果樹美味果腹。(2)然而,始祖聽信撒旦謊言,偷吃禁果,就被神逐出伊甸園。亞當被神告知:地不再為人效力,長出荊棘蒺蔾。他們及後代都勞苦,汗流滿面方得餬口。(3)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0 ~22)。 「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神透過摩西五經寫下各種律法,規範他們的行為,並在《申命記》裏講解,他們卻違背了!甚至完全取消。人類自己造出別的法取代神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5節)。 6節,本段1~6節全地毀滅的結語:因人犯罪,地受咒詛,人被焚燒。申命記的言語是:守約都蒙福,背約受咒詛(申廿七~卅)。 〔話中之光〕(一) 「地被咒詛吞滅」,「居民被火焚燒」,是因人背叛神,犯律法,廢去律例,不守永約(5節;創三17)。 (二)因人犯罪,全地受咒詛。重讀申命記關於祝福與咒詛:遵行神的道,順服得祝福,反之受咒詛。百姓背道受刑罰,詛咒臨到他們(申命記廿八)。 (三)神拯救靈魂,賜予平安。神造人時安置良心,使人為罪自覺不安,信耶穌基督投靠神,名錄生命冊,不被定罪(四2~4;五十三12;詩卅四22;路十20)。 (四)神為自己留下餘數,就是不向虛妄不拜偶像,憂傷痛悔,敬畏神的謙卑人(廿八5;卅五8;四十六3;六十二12;羅十一4~5)。 (五)被神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敬畏耶和華思念祂名,追求聖潔,出黑暗進入光明國度(十三1;來十二4;彼前二9;瑪三16;弗一4)。 (六)主耶穌寶血塗抹過犯,要人悔改與神和好。逃脫神的震怒審判。我們當與神同工,從火中搶救靈魂,遵行耶穌差派的福音大使命(俄一17;亞三9;林後五18~21;太廿八18~20)。 (七)神使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但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賴氏(Ladd)神學的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即:基督降世釘十架成就了救贖,神的榮耀開始恢復,但未完全,仍須等候(弗二6;羅八23)。 【賽二十四7】「新酒悲哀,葡萄樹衰殘;心中歡樂的俱都歎息。」 〔呂振中譯〕「新酒悲哀,葡萄樹衰殘,心中歡樂的盡都歎息。」 〔原文字義〕「葡萄」葡萄樹。 〔文意註解〕「新酒」專指未經發酵的葡萄汁,來自剛剛壓碎的葡萄。新酒與葡萄樹平行,都悲哀,衰殘。「心中歡樂」心中快樂,是習慣用語,指醉酒(斯一10)。 7節,代表以下各節,反覆提摘採葡萄喜慶歡樂,新酒更錦上添花,樂上加樂。可是葡萄樹衰殘,因旱災歉收,失去歡樂,只剩悲歎(4~6,9,11,13節;珥一4~6)。 7~13節,宴樂止息。 〔話中之光〕(一) 葡萄和葡萄樹因干旱,悲哀衰殘缺少葡萄,榨不出酒,只剩嘆息(4~6節)。 (二)田中奪去歡喜快樂,葡萄園必無歌唱,也無歡呼;酒榨中踹不出酒來,神使歡呼的聲音止息(十六10)。 【賽二十四8】「擊鼓之樂止息,宴樂人的聲音完畢,彈琴之樂也止息了。」 〔呂振中譯〕「擊鼓之樂止息,歡躍之喧鬧停止,彈琴之樂止息。」 〔原文字義〕「宴樂」歡樂、狂喜;「聲音」喧囂聲、騷動、吼叫。 〔文意註解〕「鼓樂止息……宴樂完畢,琴樂止息」典型狂歡節,彈奏樂、歌舞哄嚷、嬉笑、喧嘩都止息了。發生甚麽事? 8節,神的審判臨到。人的宴樂及宴樂源頭一概消失。 〔話中之光〕(一) 人靠著物質財富,權勢地位,仗著自己富貴歡宴樂,在神審判的面前都歸於無有(十三20~22;廿二2~4;卅二12~14;結廿六13)。 【賽二十四9】「人必不得飲酒唱歌;喝濃酒的,必以為苦。」 〔呂振中譯〕「他們不得再又唱歌又喝酒了;喝濃酒的必覺得苦了。」 〔文意註解〕酒桌上壯膽,精於調濃酒的勇士,大禍臨頭的末日,必覺酒變茵陳以為苦(五22)。 〔話中之光〕(一)清早飲酒,酗酒到夜深,因酒發燒之人有禍了(五11)。 【賽二十四10】「荒涼的城拆毀了,各家關門閉戶,使人都不得進去。」 〔呂振中譯〕「混混亂亂的都市破敗了;各家關門閉戶,使人不得進去。」 〔原文字義〕「拆毀」折斷、打碎;「荒涼」荒廢、空虛;「各」全部、整個。 〔文意註解〕「荒涼」荒廢了空虛混沌。神創造帶來秩序,充滿祂的內容。六日創造天地,前三天建造秩序:後三天充滿內容。神把世界造好,整個充滿美好事物,最后造人。 10節,人類城市無序混亂。因戰亂或因百業凋敝,毫無安全感,都關門閉戶。 10~12節,喧鬧城市變為廢墟。 〔話中之光〕(一) 人一受造,就進入神賜宜人居住的美好世界。現在因人犯罪,受咒詛,回到創始之初,初始混沌景況(創一1)。 (二)宴樂鬧市變廢墟的原因,可能是戰爭破壞,瘟疫饑荒。饑荒也有可能是旱災、蝗災造成(4~6節;申廿八38~40)。 (三)人類城市反叛神的聖潔順序,就無序混亂。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似乎回到創世前(5節;卅四10~11;創一2;詩一百零四40)。 【賽二十四11】「在街上因酒有悲歎的聲音,一切喜樂變為昏暗,地上的歡樂歸於無有。」 〔呂振中譯〕「街上因無酒而有呼喊之聲;一切喜樂都已過去〔傳統:日暮〕;地上的娛樂盡都擄掠。」 〔原文字義〕「街上」外頭;「悲歎」吶喊、呼喊。 〔文意註解〕「因酒有悲歎」的原因,可能是以前美酒隨處可得,現在卻滴酒無存,有了酒癮無法解決。 〔話中之光〕(一) 神審判臨到,將歡喜快樂奪去,使酒榨的酒絕流,誰能踹酒歡呼,歡呼已被仇敵呐喊代替(耶四十八33)。 (二)葡萄園裏已無歌唱,也無歡聲;酒榨中踹不出酒來,神使歡呼的聲音止息(十六10)。 【賽二十四12】「城中只有荒涼,城門拆毀淨盡。」 〔呂振中譯〕「城中剩下的只是荒涼,城門被撞得七零八落。」 〔原文字義〕「荒涼」恐怖;「拆毀」撞擊、擊打、壓碎。 〔文意註解〕 12節,荒涼的程度,熙熙攘攘的城門,早已拆毀淨盡。 「城中只有荒涼,城門拆毀淨盡」是城市傾覆,燈紅酒綠,夜夜歌舞,擊鼓作樂,全都失去了。 〔話中之光〕(一) 在繁華世界夜生活的人享樂,物質不再讓人滿足。到那日,神的刑罰臨到,奢華的物質享受無處可尋。城必全然拆平。神打破銅門、砍斷鐵閂(卅二19;四十五2)。 【賽二十四13】「在地上的萬民中,必像打過的橄欖樹,又像已摘的葡萄所剩無幾。」 〔呂振中譯〕「因為大地之間萬族之民中必像已打〔或譯:搖〕過的橄欖樹,已割取完了的葡萄樹,剩下的寥寥無幾。」 〔原文直譯〕「在地中間,在萬民之中,它必如此,像打過的橄欖樹,像釀過葡萄酒後摘採葡萄。」 〔原文字義〕「橄欖」橄欖樹。 〔文意註解〕本節,作為7~13節的結語。此句使用未完成時,表明講述一個事實,將來必要發生。「必像打過的橄欖樹,又像已摘的葡萄所剩無幾」對比「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欖樹」。此前,預言詩一直使用完成時,指明審判的終局已定。所發生的事,對於萬民,像對以色列一樣,同等命運,語言一樣,都是神發的預言(十七6)。 〔話中之光〕(一) 「地上的萬民」對比:以法蓮不再有保障,大馬士革不再有國權,亞蘭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十七3)。 (二)世上豐盛變為零落碎片,所剩無幾,有普遍性。誰拒絕承認神的榮耀遍及全地并充滿宇宙,卻自以為有榮耀而狂妄,終局命運都必如此荒涼。 【賽二十四14】「這些人要高聲歡呼,他們為耶和華的威嚴,從海那裡揚起聲來。」 〔呂振中譯〕「這些人必揚聲歡呼;為了永恆主的威嚴他們必從西海邊發尖銳聲。」 〔原文字義〕「高」高舉、舉起;「歡呼」呼喊;「威嚴」尊貴;「海」西方。 〔文意註解〕 14~16節,因地悲哀,因神喜樂。「耶和華的威嚴」使得人們歡呼揚聲。從西方地中海或猶太人故土高聲歡呼,引得各方加入頌讃。這可能是普世頌讃的起始句。 本段經文從希臘文《七十士本》到希伯來文《馬索拉文本》見解各有不同,故予以一般解釋。參考前文,極大對比,因地悲哀,追溯到世界強權毀滅的信息(十四4b~8);因神喜樂,頌揚主拯救萬民,榮耀頌讃都當歸於祂的名(九2~5;十二4~6)。最后一波是人心詭詐,必再現於那日(十五5;十六9,11;廿二4)。 〔話中之光〕(一) 全地萬民在審判中承認:耶和華的威嚴彰顯於天地,配得榮耀讃美的,唯獨耶和華神。萬民可以前來敬拜,分享神的威榮(六十15)。 (二)唯獨耶和華被尊崇。在審判日地大震動。在耶和華的威嚴面前,驕傲人自取其辱,驚恐躲進石洞,藏入土裡(二10,19~21)。 (三)耶和華的威嚴,使驕傲人的狂妄止息。神必傾覆他們如所多瑪、俄摩拉(十三11,19)。 (四)耶和華的威嚴,使狂傲人驚嚇,跌入陰間土中,上蓋蛀蟲,下鋪糞蛆(十四11;五十一8;伯廿一16)。 (五)萬軍之耶和華定意,污辱一切高傲人的榮耀,藐視地上一切尊貴人(廿三9;廿八1)。 【賽二十四15】「因此,你們要在東方榮耀耶和華,在眾海島榮耀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 〔呂振中譯〕「故此他們必在日頭發光那邊歡躍,在大海沿岸帶榮耀永恆主,以色列之神耶和華永恆主的名。」 〔原文字義〕「東方」光明之地;「海島」海岸。 〔文意註解〕15節,緊接上節普世頌讃詩歌的起始句,作為呼應,希伯來文有上升韻律。普世諸民族,從這端眾民被高歌揚聲呼召,傳到那端的眾民來加入,歡唱主的威嚴,耶和華榮耀的聖名。 〔話中之光〕(一) 萬民在眾光中榮耀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從東方到西方,萬眾歡騰揚聲歌唱,傳至眾海島(四十二4)。 (二)從海島到地極都當讃美耶和華,向祂唱新歌。當將榮耀歸給耶和華,在海島中傳揚祂(四十二10,12)。 (三)唯獨主施行拯救。神的公義臨近,救恩發出,祂的膀臂要審判萬民,海島都要等候依賴祂(五十一5;五十九17~19)。 (四)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願列邦稱讚神,願萬民都稱頌神(詩十三6;六十七3~6)。 (五)全地要向耶和華唱新歌,稱頌他的名,天天傳揚他的救恩,從今時直唱到寶座前(詩九十六1~13;代上十六23~33;啟十四3)。 【賽二十四16】「我們聽見從地極有人歌唱,說:“榮耀歸於義人。”我卻說:“我消滅了,我消滅了,我有禍了!詭詐的行詭詐,詭詐的大行詭詐。”」 〔呂振中譯〕「我們聽見從地角有頌詩唱着:“華美歸於義者”。然而我不能說:『我消瘦了!我消瘦了!我有禍了!詭詐的行着詭詐,詭詐,詭詐的大行詭詐。』」 〔原文字義〕「地極」極處、翅膀;「義人」公義者;「消滅」消瘦、破壞;「詭詐」詭詐的、行詭詐。 〔文意註解〕「地極有人歌唱」,是描述歡慶神的榮耀的地理範圍,達到地的極處。 「義人」屬於耶和華神的人,行事為人照神的心意而行。「我卻說:“我消滅了,我消滅了,我有禍了!”」是刻意對比,神的榮耀豐富,與人的貧乏無有。 本節,作為以賽亞個人反應。當他聽見各國歡呼稱頌神,「卻說:“我消滅了,我消滅了,我有禍了!詭詐的行詭詐,詭詐的大行詭詐。”」一連三次稱他滅亡了有禍了!此景與第六章開始,天使撒拉弗圍繞神寶座呼喊「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一連三次一樣。「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以賽亞卻看見自己的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這跟前次經歷一樣,當他看見自己的罪,將要滅亡時,神的恩典卻臨到他。祭壇火炭潔淨他,神的信息傳給他,使命交託,要他傳給這世代的人。經過神的審判刑罰,大量人口變得稀少,好比樹被砍倒,樹幹殘留,要重新發芽長成大樹。大地受神刑罰時,神給他們盼望,餘民被神重新建立。 「詭詐的(還在)行着詭詐,詭詐,詭詐的(還在)大行詭詐」以賽亞善用希伯來文偏好的特點,「詭詐」是五個同源詞的受格,用同一詞根,具有相同爆破音的子音bgd,敲打聲響,強調陳述醜陋人性。每一次木槌撞擊,是憑著欺詐手段粗暴劫掠,每一擊打都發生訛詐和殘酷,還要經過多少訛詐和殘酷,才到最后一次敲打木槌。不僅是以色列人受到多少外邦民族劫掠,從亞述巴比倫、古實埃及、阿拉伯、希臘羅馬,俄國德國諸民族,不獨以色列,還代表無數人。略窺一斑,無不驚呼“禍哉!我有禍了”! 16節,頌讃耶和華的高聲,從海島傳到地極進入高潮。榮耀歸於義者耶和華神,就是彌賽亞基督。這是緊接上文。 〔話中之光〕(一) 先知以賽亞第一次見異象時,看見萬軍之神,以色列的聖者高坐寶座,神的聖潔榮耀光輝,對比人的罪污,極為震撼敬畏,驚呼:禍哉!我滅亡了(六5;六十四6)。 (二)主的榮耀被列國稱頌,神的百姓頌揚神為他們行了大事,歌聲展翅飛揚,傳遍四境八方(14~15節;六十2~3;六十二2)。 (三)神的百姓被稱義之時,分享耶和華神的榮耀(三10;十一12;結七2)。 (四)主的威榮震動天下。萬膝當跪拜,萬口當稱頌彌賽亞基督,耶穌是主(伯卅七3;腓二9~11)。 【賽二十四17】「地上的居民哪,恐懼、陷坑、網羅都臨近你。」 〔呂振中譯〕「地上的居民哪,恐怖、陷坑、機檻、都臨到你身上了!」 〔原文字義〕「恐懼」驚慌、驚嚇;「陷坑」坑。 〔文意註解〕「恐懼、陷坑、網羅都臨近你。」三個詞再次組成半諧音的敲擊聲,是17節的第一行,接着才是「地上的居民哪」有如上節的音響效果,突出大地和其上居民只有詭詐,不可靠。點明本段重點:逃脫無望(17~20節)。 17~23節,預言詩的最后一段。分兩段:(1)17~20節,地上遭受大災難,逃脫無望;(2)21~23節,
主起來審判驕傲強人。預言詩以此收尾,是為跋。 〔話中之光〕(一) 凡不逃向耶和華神的任何人,都必逃脫無望。從早到晚,總是心驚膽顫(18節;十3~4;十七13~14)。 (二)投靠神的人,必不至羞愧。神必開出一條路來,使人能承受得住(林前十13)。 【賽二十四18】「躲避恐懼聲音的必墜入陷坑;從陷坑上來的必被網羅纏住。因為天上的窗戶都開了,地的根基也震動了。」 〔呂振中譯〕「將來那躲避恐怖聲的、必墜入陷坑;那從陷坑中上來的、必被機檻纏住;因為高天的罅隙都開了,地的根基也震動了。」 〔原文字義〕「躲避」逃避;「恐懼」驚慌、驚嚇;「墜入」跌落、使籤落在;「陷坑」陷阱、網羅;「震動」搖動。 〔文意註解〕17~18節,描述人生陷阱逃脫無望。剛逃離一個陷阱,又陷入更糟的處境。「天上的窗戶都開了」暴雨傾盆而下,無處可逃(創七11)。 以賽亞用摩西五經的挪亞洪水典故和語言。並非預言再次挪亞洪水,已有彩虹之約,而是與「地的根基也震動了」相呼應,天上地上都有不尋常災難。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神是終極避難所。因神的公義得堅立,必遠離欺壓,不害怕;必遠離災禍,免驚嚇(五十四14;詩五十一7~8;五十六11;九十一1~6;一百一十二7~8;伯一1)。 【賽二十四19】「地全然破壞,盡都崩裂,大大地震動了。」 〔呂振中譯〕「地全然被打破,盡都崩裂,大大震顫。」 〔原文直譯〕「 地全然破壞,盡都崩裂,大大地震動。」更貼近的原文直譯: 「破壞的是破壞的大地,撕裂的是撕裂的大地,震動的是震動的大地。」 〔原文字義〕「地」邦國、疆界;「破壞」、打破;「崩裂」破壞、破裂,分開。 〔文意註解〕 19節,全地世界都不可靠。 本節再次使用希伯來語言的三疊詞和三疊句特色。三疊對句,三疊詞彙,三疊突破音,出現了聯合使用達到極致的意境和表現力。先知以賽亞是希伯來文學造詣和希伯來傳統智慧結合,無出其右的佼佼者。 〔話中之光〕(一) 啟示錄六章12~15節和別處有類似意境,可供參考(十三10;卅四4;結卅二7;珥二10;太廿四29)。 【賽二十四20】「地要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又搖來搖去,好像吊床。罪過在其上沉重,必然塌陷,不能復起。」 〔呂振中譯〕「地東倒西歪、像醉酒的人,搖來搖去、好像吊床;它的罪過沉重在它上頭,它塌陷下去,不能再起。」 〔原文直譯〕「地要搖晃,好像醉者;搖來盪去,好像茅屋。罪過重壓其上,地必塌陷,不能復起。」 〔原文字義〕「搖來搖去」搖動、揮舞、表示哀悼、憐恤; 「吊床」小屋,茅屋。 〔文意註解〕20節,兩個比喻:醉酒者和茅屋,東歪西倒,不能承受罪孽沉重,必然坍塌。有些人覺得道德無可無不可,遭到神懲罰。 人所建城必傾倒,古時巴別塔,現在講全地;對比:神所堅立的城,神子民已經來到錫安山,要永存的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 思考:神介入,將居民分散在全地,很像巴別塔。巴別塔要通天,塔頂上造神龕,拜天體神明假神,傳揚我們人的名。神聽見就從天上下來,介入,分散各地的人,變亂口音語言不能合作。城就荒涼,變為廢墟,無秩序,無人能住。 複習:第一大段1~20節,與創世紀六~九章許多典故呼應。七章11節,打開「天上的窗戶」降雨;九章9~17節,神與人的「永約」。特別是本章6~7節的「詛咒」。對應創世紀九章20~27節:挪亞做農夫種「葡萄」,「酒醉」,失態被小兒子含看見,「詛咒」含,後代受損。「洪水」滅世界罪人,最後「審判」。 〔話中之光〕(一) 大地已像醉漢東倒西歪,茅屋般坍塌的終局已臨近,人類罪孽深重,會加速其崩潰(廿九9;五十一21;六十三6;詩一百零七)。 (二)近年來,多發大火,大海嘯,大地震,大瘟疫,無處可逃,無路可退。大範圍污染,人心惶惶,一瞬間幾萬、幾十萬生命失喪,人都沒有了,全地多少萬人,無分男女老幼貴賤,統統滅亡,一片荒涼頽廢。 【賽二十四21】「到那日,耶和華在高處必懲罰高處的眾軍,在地上必懲罰地上的列王。」 〔呂振中譯〕「當那日子永恆主必察罰高天上的高天軍,察罰下地上的地上列王。」 〔原文字義〕「到」成為、是、臨到;「那個」他;「那日」日子、時候。 〔文意註解〕「到那日」祂的日子臨到的時候,就是耶和華顯現的時候。主神充滿宇宙天地,既在高處,也在地上。「到那日」先知在表達信念。確信人類歷史必到那一時刻。 「高處」指天上,耶和華住在高處(卅三5)。「高處的眾軍」背叛神的眾天使,與神和神百姓對抗的靈界勢力,也指如瑪拿西拜星宿為偶像諸神(代下卅35)。 本節,到那日,對抗神的眾仇敵必受審判。神在高處懲罰高處的眾軍,在低處祂懲罰地上的列王。 〔話中之光〕(一) 到那日,歷史的主要算總賬。人必在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彌賽亞審判臺前交帳(彼前四5)。 (二)審判臺前誰能站立得住呢?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善惡,神都必審問。然而,義人必因信得生(傳十二14;約五28~29;哈二4)。 (三)還有一點點時間,要及時悔改,與神同工,,做主合用的器皿(十25~27;七十六12;啟十七14)。 【賽二十四22】「他們必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獄中,並要囚在監牢裡,多日之後便被討罪(或作“眷顧”)。」 〔呂振中譯〕「他們必被聚集,像俘虜被聚集於坑中,被監禁於監牢裏;過了許多日子就被察罰。」 〔原文字義〕「聚集」除去、收回;「囚犯」被擄的人;「牢獄」坑、井;「監牢」土牢、地牢。 〔文意註解〕「22節,受造的人高抬自己,對抗神必被降卑,落入深坑、監牢(十四7」。 天上的天軍要受到神的懲罰,地上列王也受懲罰。十三~廿三章講地上列國受審判。天軍必如十四章“明亮的晨星”。「 他們必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獄中,並要囚在監牢裡,多日之後便被討罪(或作“眷顧”)。地上監獄的囚犯,等候最後要來執行的刑罰)秋決是先關在牢中,入秋再執行最后刑罰。抑或有被眷顧從輕處罰,被流放到遠方。 下接23節,耶和華作王。你的神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作王,引用出埃及典故(出 十九18;廿四16)。耶和華在西奈山顯現,「山上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 大大地震動。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山頂有煙雲、閃電、雷轟。在西奈山腳下有地震,百姓都很害怕,神呼召眾長老跟摩西一起上半山,遠遠地敬拜神,「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看見神的榮耀彰顯,天邊有藍天穹蒼,眾長老跟摩西、亞倫一起領受平安祭。又吃祭肉、又喝,神也沒有傷害這些以色列的尊貴人物,神榮耀得到彰顯,他們得到神賜福。耶和華作王是主題,帶來主題信息的最高潮。 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必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做王,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必有榮耀。耶和華做王直到永遠!之前,在出埃及記,比較沒有特別發揮。廿四、廿五章再次發揮這個主題(見下章)。 〔話中之光〕(一) 歷史的主來算總賬。神在高處罰高處眾軍,在低處罰地上列王。 (二)墮落天使犯罪,神沒有寬容高處眾軍,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21節;彼後二4)。
(三)無底坑開了,便有煙從坑裡往上冒,好像大火爐的煙,日頭天空都因這煙昏暗了,無底坑的使者做他們的王,又有獸從無底坑上來,又要歸於沉淪(啟九2,11;十七8)。 【賽二十四23】「那時,月亮要蒙羞,日頭要慚愧,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必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作王,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必有榮耀。」 〔呂振中譯〕「那時月亮必蒙羞,烈日必慚愧;因為萬軍之永恆主必作王,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掌權,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大有榮耀。」 〔原文字義〕「蒙羞」羞辱; 「慚愧」羞辱;「作王」統治; 「年老的」長老;「榮耀」豐富。 〔文意註解〕「那時」彌賽亞基督再來時,耶和華榮耀顯現。天上的眾星群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那日必沒有光,日月和星辰的三種光必退縮(十三10;亞十四6)。 23節,整章要點和高潮。 1~23節,整章總結,如下: (1)地都空虛,盡都荒涼。神的作為(1~3節) (2)世界敗落,犯罪受咒詛(4~6節) (3)歌唱止息,歡樂無蹤(7~13節) (4)遠方傳來新歌,神降災中給盼望,刑罰中仍安慰(14~16節) (5)當初蒙召見主高坐寶座,罪人必要聖化潔淨悔改(14~20節) (6)在那日耶和華宣告審判,以色列的聖者掌權做王(21~23節) 〔話中之光〕(一)
「日頭不再做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做你永遠的光,你神要成為你的榮耀。日月昏暗,星宿無光(六十19;珥三15)。 (二)「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太廿四29;路廿一25~27)。 (三)當耶和華的榮耀在基督再來時顯現,“月亮”和“日頭”都要變得暗淡失色。“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廿一23)。 (四)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六十3;啟廿二5)。 (五)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於那城(二6;啟廿一26)。 叁、靈訓要義 【神審判全地萬民】 一、使地空虛,荒涼無序;巴別驕傲,神分散居民(1~3節;創一2;十一4~8) 二、祭司百姓,男女主僕,放債借債,買方和賣方(2節) 三、無分貴賤,貧富高低,無人逃離,神審判萬民(2節) 四、在神眼裏,權力財富,無關要緊(撒上十六7) 五、人類驕傲,對抗藐視,與神為敵(二12;五15;耶十三15;創三5;約八44) 六、因信耶穌,被神赦罪,有祂的義(腓三9) 七、唯有敬畏,謙卑謹守,行神旨意(申四1;八1;廿八1;結廿11;彌六8;羅十5) 【地受咒詛民被火燒之因果】 一、地上悲哀衰殘(4節;耶十二 11) 二、世界敗落衰殘(4節;鴻一5) 三、居高位者敗落(4節;二 12) 四、因全地居民污穢(5節) 五、犯律法,廢律例,背永約(5節;創三17;耶七28;十一10) 六、地被咒詛吞滅,住民顯出有罪(6節) 七、居民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6節;一31;書廿三15〜16;鴻一3;耶廿九9) 【地受咒詛宴樂止息】 一、新酒悲哀,葡萄衰殘;歡樂都歎息(7節) 二、擊鼓彈琴,音樂止息,宴樂聲完畢(8節) 三、不得飲酒,沒有歌唱,濃酒必味苦(9節) 四、城被拆毀,關門閉戶,人都不得進(10節) 五、街上悲嘆,都變昏暗,歡樂何處尋(11節) 六、城中荒涼,城門拆盡,銅門鐵閂無(12節) 七、萬民何在,豐盛盡失,終局竟凋零(13節) 【耶和華的威嚴】 一、為耶和華的威嚴――審判中高聲歡呼,從海島地極揚聲唱(14節) 二、主的威嚴顯全地――唯耶和華得尊榮,驕傲人類自取其辱(二10,19~21;六十15) 三、頌揚神行了大事――從東方到眾海島,榮耀頌美耶和華神(15節;六十2~3;六十二2) 四、瞥見神榮耀豐富――驚呼我消滅有禍,詭詐還在行着詭詐(16節;六5) 五、主的威嚴滅狂妄――狂人驚嚇入陰間,鋪蓋着蛀蟲與糞蛆(十四11;五十一8;伯廿一16) 六、神污辱一切高傲――祂藐視地上尊貴,如滅所多瑪俄摩拉(十三11,19;廿三9;廿八1) 七、列國尊崇主威榮――榮歸義者彌賽亞,萬膝跪拜萬口稱頌(伯卅七3;腓二9~11) 【日月無光主必作王】 一、當那日恐懼陷坑網羅,臨到世上萬民無人逃脫(17節) 二、躲避恐懼必墜入陷坑,從坑上來必纏住入網羅(18節) 三、開天上窗戶傾倒洪水,地的根基震動隨時塌陷(18~19節) 四、地全然破壞震顫崩裂,人類重罪壓垮茅屋飄搖(18~20節) 五、神必因邪惡刑罰世界,必罰高處眾軍地上列王(21節;十三11) 六、沒有寬容墮落的天使,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22節;彼後二4) 七、月亮要蒙羞日頭慚愧,萬軍之耶和華榮光照耀 (23節;六十3,19;珥三15;太廿四29;啟廿一23) ── 周安娜(Anna M. Zhou) 參考書目:請參閱「以賽亞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