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三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禍哉倚靠埃及】 一、埃及有禍無益(1~14節) 1.禍哉去靠埃及(1~7節) 2.見證悖逆說謊(8~14節) 二、不必倚靠埃及(15~18節) 1.令悔改歸神竟自不肯(15節) 2. 靠神以少勝多靠己潰敗(16~17節) 3.凡等候神的人便為有福 (18節) 三、猶大的福份(19~24節) 四、神親征擊打亞述(27~33節) 貳、逐節詳解 【賽三十1】「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於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有禍阿,這些悖逆的兒女!設下計謀,卻不由於我!奠酒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 〔原文字義〕「兒子」孫子、後裔、成員;「悖逆」背逆、背叛;「同謀」謀略、諮商、勸告;「結盟」倒出為立約而用的奠酒、澆灌、膏立;「靈」風、心、氣息;「罪」贖罪祭、除罪、罪罰;「罪上加罪」一罪又抓住一罪。 〔文意註解〕「禍哉」這種人有禍了。「不由於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因為他們明知神會反對他們同謀(卅10~11;王上廿二8)。 「罪上加罪」三重罪:(1)亞哈斯與亞述聯盟,將亞述帶入迦南美地是罪;(2)如今與亞述結盟罪,加上與埃及結盟罪。神曾説,不要百姓回埃及去(出十三17);(3)悖逆神向神隱瞞,私下同謀,不求問神、不由神的靈引導,罪上更加罪。 本章,將第廿八~廿九章一般性譴責,具體到與埃及結盟有禍了。 1~7節,以賽亞嘲諷他们妄想從埃及得幫助。 1節,悖逆的兒女罪上加罪,背叛神與埃及結盟,加上同謀向神隱瞞。 〔話中之光〕(一) 神將兒女養大,兒女竟然背叛神。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為伍,喜愛賄賂謀私;不為孤寡申冤(一2,23)。 (二)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人有禍了!因為他們是悖逆的百姓、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廿九15;卅9;耶十七5) (三)神以大能的手指教先知:不可行這百姓所行的道。指示先知:這百姓說同謀背叛,你們不要說同謀背叛。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八11~12)。 (四)神論到猶大餘民説:不要進埃及去!你們要確實地知道,我今日警教你們了(四十二19)。 (五)埃及毫無所用、不成為可倚靠的。以色列家看埃及人時,便思念自己的罪孽,知道耶和華才是他們的救主(結廿九16)。 【賽三十2】「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並投在埃及的蔭下。」 〔呂振中譯〕「他們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的許可〔同詞:口〕,就要在法老的保護〔原文:逃難所〕下去逃難,在埃及的蔭庇下去躲避!求問 〔原文字義〕「起身」走、去;「下」 降臨、下去、墜落;「求問」問、求;「靠」投靠、尋求庇護;「力量」保護、保障、避難所;「蔭」陰涼處。 〔文意註解〕希西家執政時,埃及第廿五王朝努比亞與法老沙巴卡,想聯合敘利亞—巴勒斯坦各族結盟反亞述。主前701年西拿基立進攻,曾遠達埃及邊境一百哩伊利提基(Eltekeh)。約西亞時,法老森美忒庫一世,則趁亞述巴尼帕執政末期國力衰弱,與其分庭抗禮(主前627年死)。曾想擴張埃及勢力,因巴比倫崛起受挫。 〔話中之光〕(一) 與埃及結盟是神所禁止的(出十三17;申十七16)。 (二)以色列百姓是悖逆的兒女(一2~4,20,23)。 (三)只要神的意思,不要我的。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为我们立下甘心順服的榜樣(可十四36)。 (四)深信神的完全美善。神是光,毫無黑暗陰影。神在凡事上都有美意。陶器不會比陶匠更知道、更聰明、更有權柄(廿九16;約壹一5)。 (五)神的話出於祂的口,藉著聖靈明明地對我們的心說話,並不用謎語(民十二8)。 (六)人賴以生存並不單靠食物,乃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太四4)。 【賽三十3】「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 〔呂振中譯〕「故此法老的保護〔原文:逃難所〕必變為你們的慚愧,躲避於埃及的蔭庇下必成為你們的恥辱。」 〔原文直譯〕「法老的保護,卻成為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反使得你們慚愧。」 〔原文字義〕「作」是、成為、臨到;「力量」庇護、保障、避難所;「蔭」陰涼處。 〔文意註解〕「力量……投……蔭下」極具諷刺意味,因聖經充滿這些字眼。這裏顯出猶大百姓背逆本性。神的百姓竟與宿敵結盟,等於斷絕與神親密關係,不再倚靠神不愛神,不再投在全能者的蔭下,反去投靠極其渺小的人即法老的蔭下。耶穌說得明白: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六24)。 3~5節,埃及毫無用處,必讓他們蒙羞。 3節,法老無力不遮蔭,投向法老必慚愧。 〔話中之光〕(一) 激發信心的詩篇多處提到:投靠避難所耶和華(詩十四6;四十六1;五十七1;六十二7~8;七十一7;九十一2,9;九十四22;一百零四18;一百四十二5)。 (二)患難中吟誦的詩篇,多處提到「蔭下」(詩十七8;卅六7;五十七1;六十三8;一百廿一5)。 (三)值得指出本書卷中,提到「蔭下」的經文(四6;廿五4;廿八15,17)。 (四)「避難所」常出現在詩篇及其它書卷中。每當讀到避難所一詞,倍感親切安慰,值得回味(十31;耶四6;六1;詩卅一2;卅七39;五十二7;六十7)。 【賽三十4】「他們的首領已在瑣安,他們的使臣到了哈內斯。」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的首領雖已在瑣安,他的使者雖抵達了哈內斯,」 〔原文字義〕「首領」領袖、長官、王子;「瑣安」啓程處、出發地;「哈內斯」恩典消失。 〔文意註解〕「瑣安」尼羅河三角洲的塔尼斯,昔日首都;「哈內斯」埃及的地區首府。猶大王希西家差使臣到此二城,與埃及首領同謀結盟反亞述。 4節,猶大使臣已到埃及,合謀結盟。 〔話中之光〕(一) 埃及必成為投靠他的人的羞辱,使他們慚愧(5節)。 【賽三十5】「他們必因那不利於他們的民蒙羞。那民並非幫助,也非利益,只作羞恥淩辱。”」 〔呂振中譯〕「但他們都必因無益的族民而慚愧;那族民帶來的並不是幫助,也不是益處,只是慚愧與羞辱而已。』」 〔原文字義〕「民」百姓、人民、軍兵、國家;「非利益」不利。 〔文意註解〕5節,埃及毫無幫助,只作羞辱。 〔話中之光〕(一)以賽亞明明地警告:埃及不利於猶大,並不能幫助,只能帶來恥辱。領袖愚昧至極,執迷不悟(十3;卅7)。 【賽三十6】「論南方牲畜的默示:他們把財物馱在驢駒的脊背上,將寶物馱在駱駝的肉鞍上,經過艱難困苦之地,就是公獅、母獅、蝮蛇、火焰的飛龍之地,往那不利於他們的民那裡去。」 〔呂振中譯〕「他們用南地的牲畜馱〔傳統:神託〕財物,經過艱難困苦之地,有公獅、母獅、蝮蛇、和能飛的火蛇之地,把資財馱在驢駒的脊背上,將寶物馱在駱駝的肉鞍上,到無益的族民那裏去。」 〔原文字義〕「南方」南地、 專有名詞:尼格夫;「地」邦國、疆界;「困苦」患難;「驢駒」公驢;「肉鞍」駝峰;「火焰的飛龍」原文撒拉弗、火蛇。 〔文意註解〕「南方牲畜」有關迦南地南部動物,指馱著財物往南方求援的驢駒、駱駝。「艱難困苦之地……火焰的飛龍之地」迦南地南部荒漠曠野,野獸出沒,毒蛇、獅子、豹子殘骸遺留,十分可怖。貫穿南地沿海大道並不難走,乃因亞述西拿基立已南下切斷大路。這些載滿珍寶的駱駝商隊,掙扎著行進在獅豹毒蛇的荒蠻曠野,竟為不惜一切代價下埃及,換取“無能巨龍怪獸”的幫助!這是以賽亞典型嘲諷筆法(三18~四1;五1~7;十四3~12;廿1~6)。 6~7節,預言猶大背道,結盟昔日霸主埃及所費代價,不過是徒勞。 6節,猶大使臣被迫歷盡險阻,付出沉重代價求助於埃及。 〔話中之光〕(一) 猶大竟然為投靠埃及,重新回頭走祖先曾走過的險境,真是莫大諷刺,尤其提到火蛇,莫非預警求助於埃及的嚴重危險和有害無益(7節;民廿一6;申八15)。 【賽三十7】「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所以我稱他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 〔呂振中譯〕「因為埃及的幫助是徒然而空洞的;故此我稱牠為“坐而不動〔或譯:被制服〕的拉哈伯”。」 〔原文字義〕「徒然無益」蒸氣、氣息、空虛、虛無;「稱呼」喊叫、召集、求告、朗讀;「坐而不動」靜止不動、停止、被制服。 〔文意註解〕「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從上文得出必然結論,很有沖擊力。為了喚醒自卑的猶大百姓,認識埃及古代文化曾經輝煌,現在卻毫無能力了。「拉哈伯」神話中巨龍怪獸,只是坐而不動,被神制伏後,無能為力。 7節,求助埃及,徒勞無益。比喻埃及無用的古老巨龍怪獸,被稱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 〔話中之光〕(一) 埃及像神祕海怪「拉哈伯」Rahab,驕傲輕慢蠢動之意,埃及國別名。曾坐在尼羅河無事可幹,早被神興起的大能膀臂砍碎(卅7;五十一9;詩八十七4;八十九10)。 (二)竟然花費重金賄買官員,求助於老而無用的埃及來救猶大。看哪耶和華的膀臂興起,亞述一夜潰敗。像古時一樣。砍碎拉哈伯埃及的別名、刺透海怪的,正是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五十一9;伯九13;廿六12;詩八十七4;八十九10)。 【賽三十8】「現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以便傳留後世,直到永永遠遠。」 〔呂振中譯〕「如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寫在版上,記在書上,以便傳留後日,做證據到永遠〔傳統:到永遠〕。」 〔原文字義〕「傳留」繼續存在;「後世」後面的、末後的。 〔文意註解〕「8~11節,神命以賽亞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傳留後世見證他們的不是。 〔話中之光〕(一)神對先知摩西、以賽亞、耶利米都如此說:現在你要寫一篇歌,教導以色列人,傳給他們,使這歌見證他們的不是(八1;卅8;卅四16;申卅一19;耶卅2)。 【賽三十9】「因為他們是悖逆的百姓、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的兒女。」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是悖逆的人民、不忠實的兒女,不肯聽從永恆主指教的兒女。」 〔原文字義〕「百姓」人民、軍兵、國家;「兒女」兒子、孫子、後裔、成員;「說謊」欺騙;「不肯」不願意;「聽從」聽,說明、使…聽;「訓誨」教導、律法。 〔文意註解〕「悖逆的百姓」古近東的語境中,這是嚴責的表述。「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更是難以在譯文中確切表達。與其說他們撒謊,不如說他們本身就是謊言。直接說,他們不忠於神的教誨,即:敬畏恭謙信靠順服。讓神失望的兒女。這是很重的話。 9~11節,以賽亞重申,這樣見證猶大的不是,很有必要。 9節,嚴責猶大不忠、悖逆、說謊,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 〔話中之光〕(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記錄,大都記錄成功和勝利。若要知道逆境歷史,多從旁證考察,並非來自本族文獻。希伯來人意識到,他們的創造者真實存在,是超越一切的神。神默示先知指證他們的罪。 (二)寫作先知以賽亞抗衡貴族政治。從烏西亞王到瑪拿西時期,被害殉道。他書寫傳講神諭。今時的以賽亞書,對照死海古卷,抄寫誤差甚微,證明神保存本書卷的超自然能力,以賽亞傳彌賽亞福音,在希伯來民族至終得勝。 (三)真正的神兒女愛聽神口里所出的話。以賽亞書大量記錄宮廷場景言行,以賽亞當面抨擊貴族政治精英:運用人的智慧,推行人的計劃,要百姓聽人的吩咐。 (四)耶穌説:「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他們輕忽聖靈指教,不肯分辨抵擋不潔的靈,陷入徒有外表、情緒張揚、訴諸肉體感官的宗教徒,摀著耳朵不肯聽神訓誨(9~12節;太十五9)。 (五)耶穌指教我們當聽,也當領悟明白。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一個人種甚麽,就收甚麽,(太十五10;加六7)。 【賽三十10】「他們對先見說:“不要望見不吉利的事”,對先知說:“不要向我們講正直的話,要向我們說柔和的話,言虛幻的事。」 〔呂振中譯〕「他們對先見們說:『不要見異象哦』;對見異象的人說:『不要向我們傳講對的異象哦;只要向我們說圓滑的話,傳講虛幻的異象好啦;」 〔原文直譯〕「他們對先見說:“不要再看(異象)了”,對先知說:“不要向我們講真確的事,要向我們說好聽的話,談虛幻的事。」 〔原文字義〕「說」回答、承諾、吩咐;「望見」看見、看顧、察覺;「預言」看見;「正直」真的、真確;「講」講論、說、指揮;「柔和」好聽、平滑、部分;「虛幻」欺騙。 〔文意註解〕「說柔和的話,言虛幻的事」指陷媚百姓,報虛假預言。這裏並非引用百姓原話,而是顯露「他們向耶和華深藏謀略,又暗中行事,說:誰看見、誰知道我們呢?」(廿九15)代表百姓真實感受:沒人願受譴責,沒人願受挑戰、願付出很大代價行難事。就如人愛聽好話,照人的吩咐或隨己意,走大路、進寬門。從未想自己是不潔的。不仔細揣摩:哪有明光照進陳年穀倉,不見蜘蛛網、糞土飛揚、處處污垢呢! 10節,責備猶大不要聽真確嚴厲的話,不要聽先知提以色列聖者真神的名。 〔話中之光〕(一)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都到處碰壁,因先知信息的嚴厲性,遇到普遍拒絕、捏造壞話的誹謗攻擊,及羞辱。但是他們忠於職守,委身真神而放棄身份地位,忍受冤屈的苦楚。 (二)一般先知們都樂意說柔和體貼百姓的話,討好聽眾而受普遍歡迎,享有特權、彼此受尊榮(王上廿二8;耶六14;十四13~16;廿9~10;廿八8~9;結十三10~12;何九7~9;摩二12;七12,16;彌二6~11;三5,11)。 (三)神嚴厲指責以色列人藐視神,不要先知説預言,輕忽從神的警戒,竟要先知只說中聽的假話、假造預言、假傳神諭(五20;王上廿二8,13;耶六14;十一21;七25~26;廿三26;摩二6,12)。 【賽三十11】「你們要離棄正道,偏離直路,不要在我們面前再提說以色列的聖者。”
要離棄正道,偏離直路」 〔呂振中譯〕「離棄這條路吧!離開這路徑、轉走一邊吧!別在我們面前再提以色列之聖者了!』」 〔原文直譯〕「你們要離開這條道路,離開這條路徑,不要在我們面前再提說以色列的聖者。”」 〔原文字義〕「離開」轉離;「道路」行為、方向、方法;「不要……再」停止、休息。 〔文意註解〕「要離棄正道,偏離直路」以賽亞堅稱,他們要先知修改神諭,要先知引導他們偏離正道走岔路。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的人,故意不聽先知從神來的異像,所傳關於猶大耶路撒冷救恩的信息。 11節,百姓拒絕聽先知要他們走正道的話,也不要先知提到神的名字。 〔話中之光〕(一) 以賽亞蒙召所傳信息,使他們更加頑梗剛硬,完全耳聾眼瞎,因為他們聽了卻不要明白,看見卻不要曉得。唯恐明白過來得醫治(六9~10)。 (二)猶大官民決定照他們自己的主意行動,就不要聽先知的話,説:不要在我們面前再提說以色列的聖者。 (三)他們眼瞎看不見神的榮美,神的超越性,無法瞥見先知竭力表達所傳講的異象。只希望聽假先知説柔和話,只接受安慰和平安的話(10~11節;耶六14;十四13~16)。 (四)因為神的聖潔和榮光,必要他們悔改更新,轉向神,歸回正道(15節)。 【賽三十12】「所以,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因為你們藐視這訓誨的話,倚賴欺壓和乖僻,以此為可靠的;」 〔呂振中譯〕「因此以色列之聖者這麼說:『你們棄絕了這話語,而倚賴欺壓和乖僻,走依靠它,」 〔原文字義〕「聖的」神聖的,作名詞解,指「聖者」;「說」回答、承諾、吩咐;「藐視」拒絕、厭棄、撤回;「話」話語、事情;「乖僻」走彎曲路、走錯路、偏離。 〔文意註解〕「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這話充滿大量諷刺意味。根據9~11節,他們不想再聽以色列聖者的話。「這訓誨的話」原文「這話」,他們藐視神的話。「倚賴欺壓和乖僻」或指道德敗壞,更指向埃及求助,同謀向神隱藏行事乖僻。 12~14節,諷刺領袖愚昧,不肯聽以色列聖者的話,一意孤行後果嚴重。 12節,譴責猶大領導,依賴高壓和欺騙為行事方式。 〔話中之光〕(一) 這正是以色列聖者,耶和華神對他們說的話,他們的剛硬頑梗使自己耳聾眼瞎,「藐視這訓誨的話,倚賴欺壓和乖僻」繼續犯罪,偏行邪道。 (二)先知以賽亞只有繼續宣講所聽所見的默示,警告他們一意孤行的後果積累罪孽太沉重,終將顯出聚集的份量,必將打碎瓦器、壓倒高墻(下節)。 【賽三十13】「故此,這罪孽在你們身上,好像將要破裂凸出來的高牆,頃刻之間忽然坍塌。」 〔呂振中譯〕「那麼這罪罰對於你們就必像有裂縫、凸出來、行將倒塌的高墻;其崩垮〔同詞:毀壞〕準會在頃刻間突然臨到的。」 〔原文字義〕「破裂凸出來」脹破、裂縫凸起;「頃刻之間」突然地;「坍塌」破裂、毀壞。 〔文意註解〕「這罪孽」與上節「這話」即「這訓誨的話」相對應。罪孽與罪責後果,難以區分,或是密不可分。 13~14節,高牆坍塌的意象。古近東普遍使用泥磚築牆。牆塌事件常有發生。埃及古墓繪畫可見製磚程序:將泥土、水、草混合,放進木模框架做成磚塊。經風吹雨打,並不堅固。磚塊若只曬乾,沒放在窯裡燒過,牆太高過重,先有縫隙或突起,漸漸鬆懈,某日會轟然倒塌。主前1754年古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用嚴刑峻法防範不良施工,懲治不法包商工程,力圖增加磚牆壽命(出五7~8;九10)。 13節,引向顯明罪孽沉重的比喻:高牆坍塌和瓦器破碎。二者深刻表明了禍事來臨的突發性和整體毀壞。 〔話中之光〕(一)若不留心神的話,甚至拒絕受教於救主,就必然與神疏離,生命線斷裂。若不及時糾正,難免禍患臨頭:牆塌、瓦碎。 【賽三十14】「要被打碎,好像把窯匠的瓦器打碎,毫不顧惜,甚至碎塊中找不到一片可用以從爐內取火、從池中舀水。”」 〔呂振中譯〕「主必毀壞它,像窯匠的瓦器之被毀壞,砸到碎碎,毫不顧惜,甚至碎塊中也找不到一片瓦,可以用來從燒炭中去取火,從沼池中去舀水的。』」 〔原文字義〕「打碎」拆毀、折斷,遭破壞、被折斷;「窯匠」製造, 分詞在此作名詞「窯匠」;「顧惜」憐憫。 〔文意註解〕「要被打碎」原文是「要被打碎、徹底打碎」。「窯匠的瓦器打碎,毫不顧惜」比喻神的審判突然臨到,決定毀壞,完全徹底,不留片甲。 14節,警告神百姓要及時悔改,一旦審判臨到,就如瓦碎,無一存留。 〔話中之光〕(一) 高牆坍塌,從第一道裂縫開始;瓦器破碎只在撞擊石頭之瞬間。高牆壯觀,瓦器完好。但不意味着牆塌瓦碎不發生。所見僅是審判尚未臨到。 (二)耶穌和使徒同樣發出類似警戒,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廿四36~44;可十三32~37;彼後三3~10)。 (三)防範於未然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謙卑受教。進入內室敬畏聆聽神無謬誤的話,定睛基督,揣摩祂釘十架的代價及復活大能,對我們行事為人的深刻警示。 【賽三十15】「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 〔呂振中譯〕「因為主永恆主以色列之聖者這麼說:『你們之得救、在乎歸回與安靜;你們之得力、在於寧靜與信靠。』你們逕自不肯;」 〔原文字義〕「如此」這樣;「說」回答、承諾、吩咐;「歸回」撤回、轉向;「不肯」不願意。 〔文意註解〕「因為」原文以此表明下文三節與前文的因果關係。「歸回」指悔改,轉向順從神,不與埃及聯盟反亞述。 猶大領袖自大虛榮,不肯悔改,執意要靠己,求靠埃及馬兵,頑梗背逆帶來災禍。令人驚訝的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竟恒久忍耐,必要等猶大悔改,能夠領受明白,祂才能施恩拯救。強烈對比,神要他們安靜等候、他們卻自己盲目行動。假先知迎合百姓心理,抵擋神,抵擋神默示的先知信息。 15~18節,猶大官民不肯仰賴神拯救,執意孤行,招致敗亡。 15節,得救在乎悔改,歸回神得安息。他們竟自不肯! 〔話中之光〕(一) 「歸回」是撤回既定方針、悔改轉向,不靠自己,轉而仰望等候神拯救(15節;詩四十六10)。 (二)猶大領袖愚昧不肯回頭歸向神,不肯倚靠神,指望靠埃及戰車馬兵,神不喜悅(16節;卅一3;詩一百四十七10)。 (三)本節解謎:審判為何突然臨到?因希伯來人寧可騎馬急馳逃走,也不願進入內室安然等候在神的眷顧中(16節)。 (四)神曾對他們說:「你們要使疲乏人得安息,這樣才得安息,才得舒暢。」他們卻不肯聽(廿八12)。 (五)耶穌曾對耶路撒冷説,他們可以像小雞藏在祂翅膀蔭下,他們卻不肯(太廿三37)。 (六)神要人放棄倚靠自己:「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神要摩西叫以色列人轉回,安營海邊,看神淹滅埃及追兵,大得榮耀。以賽亞三次用兆頭傳神諭,勸亞哈斯可倚靠神得拯救,他竟剛愎不聽(七3~9;出十四13;詩四十六10)。 (七)假先知不停鼓動人趕快行動,快去埃及求幫助。真先知:要人保持安靜,安息在神的懷里。 【賽三十16】「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 〔呂振中譯〕「你們卻說:『不!我們要騎馬奔跑;』故此你們真地要逃跑;你們又說:『我們要騎迅速輕快的』;故此追趕你們的也必迅速輕快。」 〔原文字義〕「說、回答、承諾、吩咐;「奔走」奔跑;「追趕」 分詞在此作名詞「追趕者」。 〔文意註解〕以賽亞在每行詩中,用雙關語及半諧音,都將含義反轉:第一行意思是:“我們要取得馬匹,好在必要時逃跑。”他回應說:“那麽,你們確實要逃跑。”第二行意思是:“我們要騎飛快的馬。”他回應說:“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要點是:當我們靠自己逃離險境,必預見有比我們更快的追上來。猶大人迷上埃及的馬兵戰車,就像世界大戰各國癡迷軍事武器,與古時一樣,武器不能拯救。 16節,猶大領袖虛榮,寧可自己騎馬奔走。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神願意拯救,他們卻拒絕神,選擇馬匹,選擇快馬,還有比他們更快的馬。 (二)他們的虛榮愚昧導致屢次失敗,以色列人曾禁止戰爭中使用馬匹。可是這一禁令又被所羅門首先破壞(申十七16;書十一6,9;撒下八4;王上十28~29;王下十八24)。 (三)神不喜悅馬的力大、人的腿快。神喜悅敬畏祂,仰望祂慈愛的人(詩一百四十七10)。 【賽三十17】「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 〔呂振中譯〕「一人叱喝,千人就發顫〔傳統:一〕,五人叱喝,你們就逃跑,以致你們剩下的就像山頂上的旗杆,岡陵上的旌旗。」 〔原文字義〕「叱喝」指責、責備;「若」如果、或是、不是;「剩下」剩餘;「山頂」頭、起頭、領袖;「山」山丘。 〔文意註解〕「一人……必令千人逃跑」神使得少數人勝過多數人。「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耶路撒冷會經歷將臨西拿基立的攻擊,而獨自存留。這並非是歡欣鼓舞的語氣。以賽亞正講論蒙羞毀滅,這僅是孤城暫時存留。 17節,倚靠神能以少勝多,靠自己必潰敗逃跑。 〔話中之光〕(一) 以色列以少勝多的歷史性戰役表明:得勝盼望全在乎神(利廿六17;申卅二30;書廿三10)。 【賽三十18】「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呂振中譯〕「因此永恆主必等候來恩待你們;因此永恆主必興起〔傳統:自尊為至高〕來憐憫你們;因為永恆主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全都有福。」 〔原文字義〕「施恩」恩待、憐憫;「興起」高舉、抬高;「公平」審判、公義、公正、正義、律例、規矩;「各」全部、整個;「有福」幸福、快樂。 〔文意註解〕「耶和華必然等候」積極語調,由詩歌體向下文散文體過渡,引入下一段投靠神的都是有福的(19~33節)。既然有人堅持要騎馬飛奔逃跑,不願等候神,神必要等候,直到他們愿意領受,必然施恩(廿六8)。 「 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含義有二:(1)「主是公平的神」神的公平必為人所經歷,然後才是祂的恩典。(2)公平有適度與秩序,使人存盼望。因為神不是單有怒氣爆發,滅掉全民族。恩典在於「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陳述了公平的原則:凡等候祂的,都可呼求祂。因祂名的緣故,忍受逼迫之人的呼求,必蒙祂垂聽。 18節,概括全書卷信息:唯耶和華神是救主,配得尊崇。竭力抬高自我靠自己,必定失敗。 〔話中之光〕(一) 一切自高的都必被降卑,唯獨耶和華被尊崇,只有神能供應一切所需(二12~17;四十27~31)。 (二)生命之活水泉源是彌賽亞基督耶穌。讓我們操練,到生命泉源歡然取水,學習完全倚靠神(十二5)。 (三)我們切望救主耶穌再來,將臨的彌賽亞就是主耶和華(啟廿二20)。 (四)呼求等候神蒙垂聽。凡投靠神的人,都是有福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又願那愛主名的人,都靠主歡欣(詩五11)。 【賽三十19】「百姓必在錫安、在耶路撒冷居住,你不再哭泣。主必因你哀求的聲音施恩給你;他聽見的時候,就必應允你。」 〔呂振中譯〕「哦,錫安裏的人民、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傳統:因為錫安裏的人民必住在耶路撒冷〕,你一定不必再哭;他一定因你的哀呼聲來恩待你;他聽見時候就要應你。」 〔原文字義〕「百姓」人民、軍兵、國家。 〔文意註解〕「百姓必在錫安、在耶路撒冷居住」直接講述神的救恩。「你哀求的聲音」求生之哀鳴之聲。如:約伯記烏鴉求食的哀聲;大衛求神從悲歎中拯救。「你不再哭泣」京城住滿居民,生養眾多,哀哭的理由除去了(廿五8;六十一2~5;詩卅5;一百廿六1~6;啟七17)。 19~33節,再論神救恩的確定。猶大雖未靠神導致毀滅,但那次毀滅後,卻有救贖及猶大仇敵的毀滅。含兩段:(1)19~26節,講述神審判和恩典將給猶大帶來的後果;(2)27~33節,讃美稱頌之節期。 19~26節,神審判和恩典將給猶大帶來的後果。又含三段:(1)19~21節,猶大人必認識神;(2)22節,他們必離棄偶像,雖曾以此為依靠對像;(3)23~26節,神必供應他們,雖偶像未能供應。 19節.神的恩典:百姓必居於錫安聖城,不再哭泣,神必施恩。 〔話中之光〕(一) 以賽亞默想神為百姓獨行奇事的驚人進程,常人表述黯然失色(二1~5;四2~6;十一1~16;廿五6~8;廿七12~13;卅四1~10;四十九9~13;五十五12~13;六十1~22;六十五17~25)。 (二)這些可看作天啓文學起始的語言,表達神的信實可靠,祂的慈愛永存,甚至在審判中也宣告恩典。這些表述更像是散文體的詩歌,是以賽亞嫻熟的表達法,代表了希伯來文學特徵的典範(19~23節;詩一百卅六1)。 (三)我們可期待這些像徵確實表達了字面意義的現實,雖不必作甚麽武斷結論,而有活潑喜樂的心,望見比所述像徴更輝煌的末後主來之日。 (四)憑己力全無指望,相信惟有神能救助。求告神必蒙垂聽(伯卅八41;詩卅一22)。 (五)獨有錫安存留,其它大城變廢墟,遺棄為豺狼野獸棲息處(十三19~22;卅四10~17)。 (六)大巴比倫或尼尼微大城傾覆變荒場。當時,人們以為以賽亞的念頭夠荒唐,山地國京城耶路撒冷獨存,更荒謬。然而,幾千年歷史現實,證實以賽亞對,他的眼光有何等的穿透力!皆因他從造物主神得見默示。 【賽三十20】「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 〔呂振中譯〕「主雖給你們艱難飯和窘迫水,你的導師今後必不躲藏;你必親眼看見你的導師。」 〔原文字義〕「餅」麵包、食物;「艱難」狹窄的;患難、困境;敵人;「困苦、欺壓;「再」仍然、持續;「水」眼睛,泉水,外觀;「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 〔文意註解〕「餅」就是「艱難」;「水」就是「困苦」。「你的教師」或指耶和華神,或指神所差派的先知。 20節,神必將他們交給苦難的處境。結果是,神必不再向他們隱藏。 〔話中之光〕(一) 神曾親自教導他們,但他們執迷不悟倚靠自己,使自己耳聾眼瞎而不明白真理。因着審判靈眼被打開,耳朵也開通了,在審判的路上等候神,願聽從神的話(廿六9;廿八9~13;廿九11~12;卅15)。 【賽三十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呂振中譯〕「你遍於右、或遍於左、的時候,你總要親耳聽見,從後邊有話在說:『這就是路:你要行它!』」 〔原文字義〕「聽」聽從,說明、使…聽;「話語」事情;「後面」跟著;「說」、回答、承諾、吩咐;「道路」行為、方向、方法;「行」動身、走、去。 〔文意註解〕「或向左、或向右」指人處於二律背反(antinomy)涵蓋人生道路,或左或右,是一種相反背的假設。「後邊有」教師的聲音指示道路。不僅教師臨近,學生也從失敗學習敏銳聽從。 21節,教師臨近就在身後指導方向: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話中之光〕(一)餘民有聖靈充滿的新心,不再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牠,不然就不能馴服(詩卅二9)。 (二)我們與神的關係日益親近,一心渴慕神甘願受教。神必指示當行的路(詩卅二7)。 (三)神美善的屬性必按祂的公平引領罪人走正路。我們在一切事上要認定神,不偏左右,走在神引導的正路上(卅21;申五32;詩廿五8~9;箴三5~6)。 【賽三十22】「你雕刻偶像所包的銀子和鑄造偶像所鍍的金子,你要玷污、要拋棄,好像污穢之物,對偶像說:“去吧!”」 〔呂振中譯〕「你那包銀的雕像和鍍金的鑄像、你們都要作為俗用,都要撒掉,如同月經布;對它說:『去吧!』」 〔原文字義〕「雕刻偶像」雕刻的神像;「鍍」鍍銀、鍍金、電鍍;「玷污」變為不潔淨;「污穢之物」生病的、月經的,作名詞解,指「污穢之物」月經布;「去吧」走吧、滾吧。 〔文意註解〕「雕刻偶像……要玷污、要拋棄」審判中有恩典使百姓瞎眼得開,認識神,明白偶像無能愚蠢,看偶像為俗物,如污穢之物必要拋棄。 22節,百姓因着認識神,離棄偶像如拋棄污物。 〔話中之光〕(一) 神的審判和恩典使百姓認識拜偶像的愚蠢,採取行動拋棄偶像(二20;十七8;卅一7;結七19;十四6)。 【賽三十23】「你將種子撒在地裡,主必降雨在其上,並使地所出的糧肥美豐盛。到那時,你的牲畜必在寬闊的草場吃草。」 〔呂振中譯〕「你撒在土地的種子、主必降雨給它;並使糧食、土地上的出產、豐腴又肥美。當那日子、你的牲畜必在寬闊的草地上喫草;」 〔原文字義〕「種子」後裔、子孫;「糧」糧食、食物;「吃草」放牧、餵養,結交、與...作。 〔文意註解〕「種子撒在地裡,主必降雨……草場吃草。」屬靈價值永遠與物質福分相關。在希伯來人的神學觀念中二者不可分(卅二15~20)。希臘和西方思維似乎將二者作一個虛假二分法,使之分開,似乎屬靈就沒有物質。 23~26節,全地都是造物主的(六3)。 23節,造物主使種撒得降雨,土地產糧豐盛,牛羊得草吃。 〔話中之光〕(一) 神眷顧地,降下透雨,好為人預備五穀 (詩六十五8~9)。 (二)以賽亞講論神諭,遠超物質福份的層面。他的眼光涵蓋了人類生命的一切本質方面,(卅五5~10;四十四3~5;六十19~22;六十五17~六十六2)。 (三)是從神的眼光,是神從亙古到永遠,為被造的人賜福,按照神的形象,就是祂超越的屬性和極美的大德賜福(詩一百五十2)。 【賽三十24】「耕地的牛和驢駒必吃加鹽的料,這料是用木鍁和杈子揚淨的。」 〔呂振中譯〕「耕種土地的牛和驢駒必喫加鹽的料,就是用木杴和杈子揚淨的。」 〔原文字義〕「耕地」耕作、事奉;「加鹽」調味的;「篩」簸、揚;「木鍁」簸穀鏟;「杈子」乾草叉。 〔文意註解〕「耕地的牛和驢駒」役使的牲畜也吃得豐裕,吃「加鹽的料……揚淨的」是説主人細心柔和待牛驢,因認識神而性情變得柔和體貼。 〔話中之光〕(一)糧草足夠,牛驢有福。主人的心因着神的眷顧,變為柔軟而關心牲畜(卅二20;創廿四25)。 【賽三十25】「在大行殺戮的日子、高臺倒塌的時候,各高山岡陵必有川流河湧。」 〔呂振中譯〕「當大行殺戮的日子、譙樓倒塌的時候,各崇山各高岡之上、必有河溝流水。」 〔原文字義〕「高臺」塔;「各」所有、全部、整個;「在」在…上面、在旁邊、關於、敵對、攻擊;「日子」時候;「高」高舉、舉起、背負、承擔;「倒塌」跌落、跌倒、使籤落在...;「湧」大量的、許多的、充足的,統帥、首領。 〔文意註解〕「高臺倒塌」寓意驕傲人的傾倒。「各高山岡陵必有川流河湧。」寓意神眷顧百姓,到了干旱貧瘠之地江河湧流,最不可思議的地步,且是「在大行殺戮的日子」指同一日,是到那日。 25~26節,「在大行殺戮的日子……醫治他民鞭傷的日子」 指同一日。前者,是對仇敵;後者是對神的子民。末日將必如此(啟廿一1~8)。 25節,殺戮之日,高山崗陵江河湧流。 〔話中之光〕 (一)驕傲必降卑,狂傲必屈膝。高臺倒塌代表神伸手擊打驕傲人,使謙卑痛悔的靈甦醒(二12~17;卅二14~15;五十七15)。 (二)干旱貧瘠與失去神的恩典供應有關(一30;三1;五6;十五6;十九5;六十四6,10)。 (三)水流豐富與神的恩典密不可分。可以到生命的活水泉源歡然取水(十二3;卅二2,20;卅三16;卅五6~7;四十一17~18;四十三19~20;四十四3~4;四十八21;四十九10;五十五1,10;五十八11)。 【賽三十26】「當耶和華纏裹他百姓的損處、醫治他民鞭傷的日子,月光必像日光,日光必加七倍,像七日的光一樣。」 〔呂振中譯〕「當永恆主綁紮他人民的傷口,醫治其受打之重傷的日子,月光必像日光,日光必加七倍,像七個日頭的光一樣。」 〔原文字義〕「纏裹」綑綁、包紮、限制;「損處」損傷、坍塌、破裂;「鞭傷」傷痕、重傷、挫傷;「鞭」擊打、鞭打。 〔文意註解〕「耶和華纏裹他百姓的損處、醫治他民鞭傷」表明黑暗與疾病相關;光和醫治相連。 26節,神的光照潔淨和醫治。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親自纏裹,溫柔俯就照料受損傷的百姓(六十六19~22)。 (二)耶和華的醫治是以賽亞書和其他先知書的重要主題(一6;結卅四16;何六1;瑪四2)。 【賽三十27】「看哪,耶和華的名從遠方來,怒氣燒起,密煙上騰。他的嘴唇滿有忿恨,他的舌頭像吞滅的火。」 〔呂振中譯〕「看哪,有威名的永恆主〔原文:永恆主的名〕從遠方而來,他的怒氣燒起,上騰的煙濃密;他的嘴脣滿有盛怒,他的舌頭像吞滅的火;」 〔原文字義〕「來」進入、臨到、發生;「燒」燒毀、耗盡、點燃;愚昧、未開化、如野獸般殘忍;「怒氣」鼻孔冒煙;「嘴唇」邊緣、言語;「忿恨」憤慨、生氣。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名」至高者與救贖主。「從遠方來」描寫神顯現。可能在山頂觀看,孕育暴風雨的濃密雲堆從遠方而來。也可能人的感覺神離開自己太遠,懷疑如何能幫自己。以賽亞卻説神的怒氣燒起如濃密的雲煙,頃刻來臨。 27~30節,末後神要施恩,先在怒中責備,最后以安慰和盼望做終結。 27節,再一次,神怒火中燒,強烈責備。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的名」即主的名,啓示神的屬性是至高者與救贖主(十二4;廿九23;五十九19;詩五十四3;一百廿四8)。 (二)祂的「嘴脣滿有盛怒……舌頭像吞滅的火」令人想起神終極憤怒和審判的烈燄。神開口可以立王,也可以廢王(十一4;卅30;卅四16;四十五23)。 (三)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神終極憤怒的酒榨,口中的利劍,要擊殺列國,也必用鐵杖管轄他們(啟十九15~16;詩二9~10)。 【賽三十28】「他的氣如漲溢的河水,直漲到頸項,要用毀滅的篩籮篩淨列國,並且在眾民的口中必有使人錯行的嚼環。」 〔呂振中譯〕「他的氣如漲溢的谿河,直漲到人的脖子,要用毀滅的篩籮篩淨列國;用使人走錯的轡頭放在萬族之民口中。」 〔原文字義〕「氣」風、心、靈、氣息;「漲溢」漫過;「篩籮」篩網、篩子;「毀滅」虛假、虛空;「眾民」百姓、人民、軍兵、國家;「口中」臉頰、頰;「錯行」走偏、走錯路;「嚼環」轡頭、顎。 〔文意註解〕「直漲到頸項」河水漲溢到頸部;「毀滅的篩籮篩淨」除去糠秕;使得騾馬「錯行的嚼環」,都足以威脅生命。「嚼環」馬兩頰安置金屬環,騎士用以制約馬的進退、速度、和方向。「在眾民的口中必有使人錯行的嚼環」意指假先知瞎眼領路,使百姓走錯路。 28節。像徴很快引向死亡的三種情形:被世俗污泥濁流淹沒;惡人像糠秕被風吹去;假先知誤導百姓到死地。 〔話中之光〕(一) 神的公義審判的烈怒,主口中發出氣息,如漲溢的河水。祂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八8;十一4;廿八2,15;帖後二8)。 【賽三十29】「你們必唱歌,像守聖節的夜間一樣,並且心中喜樂,像人吹笛,上耶和華的山,到以色列的磐石那裡。」 〔呂振中譯〕「你們必有歌唱,像守朝拜聖節之夜一樣;必有心中的喜樂,像人吹笛走路,上永恆主的山,到以色列之磐石那裏。」 〔原文字義〕「守聖節」分別為聖的節期;「磐石」巖石。 〔文意註解〕「你們必唱歌……心中喜樂」神發怒審判結果,帶來歡喜快樂(詩九十六)。他們離棄神以為神不能幫助,必帶來毀滅。盡管神用亞述為杖攻擊他們,卻沒離開。祂的慈愛能力大於審判。他們終必因神為他們所行的事歡呼喜樂。 29節,節期就是因神的拯救而歡喜快樂的日子。 〔話中之光〕(一) 死蔭之地的百姓見到大光,他們在主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九2~3)。 【賽三十30】「耶和華必使人聽他威嚴的聲音,又顯他降罰的膀臂和他怒中的忿恨,並吞滅的火焰與霹雷、暴風、冰雹。」 〔呂振中譯〕「永恆主必使人聽他威嚴的聲音,使人看他膀臂之下擊,他忿怒中的震怒、和吞滅的火燄、傾盆大雨、暴風、冰雹。」 〔原文字義〕「聽」聽從,說明、使…聽;「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降罰」降下、休息;「膀臂」手臂、肩膀、力量。 〔文意註解〕「威嚴的聲音」神的聲音更明確被強調。神的聲音,顯明祂「降罰的膀臂」和「怒中的忿恨」,就如「吞滅的火焰與霹雷、暴風、冰雹」神的超自然現象。 〔話中之光〕(一)神在天上打雷。至高者發出聲音,便有冰雹火炭,多多發出閃電。神斥責一發,鼻孔的氣一出,海底就出現,大地根基也顯露(詩十八13~25)。 (二)榮耀的神打雷,祂打雷在大水之上。主的聲音大有能力,滿有威嚴.。主的聲音震碎香柏樹,使樹跳躍如野牛犢,使曠野震動(詩廿九3~9;七十七19~21)。 (三)神的超自然現象並不等同。神在先知以利亞面前經過,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風後地震,震後有火,神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1~12)。 (四)神的聲威不僅震動大自然,也震動人心的深入道德層面。光照進黑暗裏。死蔭之地的人有大光照耀,振聾發聵,令人敬畏知罪,自己責備自己(九2;太四16;約十六8)。 【賽三十31】「亞述人必因耶和華的聲音驚惶,耶和華必用杖擊打他。」 〔呂振中譯〕「永恆主使杖打的時候,亞述人必因永恆主的聲音而驚慌。」 〔原文字義〕「驚惶」驚慌、破壞、毀壞;「杖」棍、支派、分支;「擊打」擊殺。 〔文意註解〕「亞述人」聲稱掌握強國之權杖,神卻掌握頃刻間毀滅亞述的絕對權杖。 31節.耶和華的聲威使敵膽寒,神必用杖擊打亞述。 〔話中之光〕(一) 神的使者將西拿基立十八萬五千人一夜間殺戮於耶路撒冷城外亞述營地,而在百年之後將亞述交在馬代-巴比倫手中。 【賽三十32】「耶和華必將命定的杖加在他身上,每打一下,人必擊鼓彈琴。打仗的時候,耶和華必掄起手來與他交戰。」 〔呂振中譯〕「永恆主所加於他身上的懲罰〔傳統:根基〕之杖、每打一下,就有擊鼓彈琴的聲音;永恆主必用掄起來的打仗之手跟他交戰。」 〔原文字義〕「命定」被立定;「杖」支派,分支。 〔文意註解〕「命定的杖」指神的指令和目的已定。「必掄起手」將神比作出征的戰士。神必親征取勝。以賽亞再次強調:儘管世界強權亞述聲勢顯赫,其滅亡命運已定,毀滅的棍杖也已立定。 「必擊鼓彈琴」指必配合著鈴鼓和豎琴的節奏。 〔話中之光〕(一)神的審判必帶來喜樂擊鼓彈琴。來看神的作為而歡欣喜樂。約沙法領百姓擺陣站著看神取勝,就彈琴、鼓瑟、吹號來到耶路撒冷,進殿頌讃耶和華(出十四14;代下廿13~30)。 【賽三十33】「原來陀斐特又深又寬,早已為王預備好了,其中堆的是火與許多木柴。耶和華的氣如一股硫磺火,使他著起來。」 〔呂振中譯〕「因為有一個焚燒處〔傳統:陀裴特〕早已安排好了,居然又是為了君王〔或譯:摩洛,亞捫人的神〕而豫備的,又深又寬;它堆的是火跟許多木柴;永恆主的氣如一條硫磺火流,把它點著起來。」 〔原文字義〕「陀斐特」火燒的地方、火葬柴堆、火葬場;「王」君王、國王。 〔文意註解〕「陀斐特」位於耶路撒冷南方的便希農山谷。「早已為王預備」神的怒氣要燒毀亞述王,就像在欣嫩子谷獻祭,燒給摩洛王的祭物(王下廿三10)。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被毀,亞述王辛沙伊士坤(Sin-shar-Ishkun)葬身於宮殿火窟。 「耶和華的氣如一股硫磺火,使他著起來」。硫磺粉末使火燄燃燒更濃烈和明亮。 〔話中之光〕(一) 硫磺火是神烈怒的標誌。彰顯神對亞述早「已為王預備好火葬柴堆」,「耶和華的氣」如硫磺烈焰,瞬間燃盡,像對所多瑪的審判(十17;十一4;創十九24)。 (二)神一出氣,敵就滅亡;祂發怒,敵就滅沒。神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神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十一4;六十六15;伯四9)。 叁、靈訓要義 【禍哉悖逆兒女罪上加罪】 一、悖逆的兒女――同謀不由神做主,結盟不由聖靈引導(1節;一2~4,20,23) 二、明知神禁止――認敵為友來迦南,結盟亞述又加埃及(1節;出十三17;申十七16) 三、同謀背棄神――向神隱瞞下埃及,投靠法老在他蔭下(2~4節) 四、說謊的兒女――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神有禍了(1~7節;廿九15;卅9) 五、領袖不省悟――法老無助不遮蔭,埃及變成慚愧羞辱(2~5節) 六、莫大的諷刺――為不動的拉哈伯,走老路付代價沉重(6~7節) 七、砍碎拉哈伯――耶和華膀臂興起,正是耶和華你的神((五十一9;詩八十七4;八十九10) 【識別真假先知愚昧領袖】 一、神要人休息――放棄倚靠自己,觀看神的作為,要知道唯獨祂是神(15節;詩四十六10) 二、疲乏者安息――進內室等候神,聆聽神的訓誨,學習信靠甘願順服(15節;廿八12) 三、真先知安靜――安息在神懷抱,如斷奶的嬰兒,大事難事不敢妄行(詩一百卅一1~2) 四、防備假先知――愚昧領袖高傲,只喊嚷不轉回,鼓動急行去求人助(16~17節,七3~9) 五、假先知說謊――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人,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五20~21) 六、只說吉利話――做百姓的尾巴,柔和話不正直,言虛幻事自欺欺人(卅10) 七、對抗神旨意――不提神的公義,避諱神的聖潔,離棄正道偏離正路(卅11) 【靠埃及無用等候神有福】 一、責令悔改歸回竟自不肯(15節) 二、靠神以少勝多靠己潰敗(16~17節) 三、心中羨慕靈裏切切尋求(廿六8) 四、凡等候神的人便為有福 (18節) 【神審判中等候施恩】 一、公平的神審判中――等候施恩(18節) 二、兒女悖逆因哀求――仍要拯救(19節;伯卅八;詩卅一22) 三、主雖給艱難當餅――困苦當水(20節) 四、仰望等候直到神――憐憫我們(詩一百廿三) 五、你教師不再隱藏――不説猜謎(20節) 六、身後說這是正路――要行其間(21節) 七、審判後醫治管教――纏裹傷處(26節) 八、棄偶像如丟污物――靈性復興(22節) 九、五穀豐收畜飽足――地也蒙福(23~25節;摩九13~15;該一4~6) 十、永遠福樂的美景――基督國度(18~26節) 【耶和華的聲威】 一、以色列的聖者――至高至聖的救贖主,開口立王也可廢王(十二4;廿九23;五十九19) 二、先在怒中責備――末後等候施恩憐憫,必以安慰盼望終結(27~30節;詩五十四3;一百廿四8) 三、終極憤怒酒榨――氣如漲溢河到頸項,口中杖嘴裏氣殺戮(28節;八8;十一4;廿八2,15;帖後二8) 四、當倚靠耶和華――主的聖山永久磐石,因神所行喜樂歡呼(29節;九2~3) 五、耶和華的聲威――火燄冰雹擊打埃及,降罰膀臂除滅亞述(30~33節) ── 周安娜(Anna M. Zhou) 參考書目:請參閱「以賽亞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