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三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亞述進逼最後通牒】 一、亞述挑釁耶京危急(1~3節) 二、拉伯沙基最後通牒(4-20節) 1高傲威嚇褻瀆譏誚(4-10節) 2挑撥誘騙狂妄叫囂(10~20節) 3百姓靜默重臣傳話(21~22節) 貳、逐節詳解 【賽三十六1】「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 〔呂振中譯〕「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一切有堡壘的城,將城奪取。」 〔原文字義〕「希西家」耶和華賜力量;「王」君王、國王;「西拿基立」月亮生的兄弟;「上來」上去、升高、生長、獻上;「一切」全部、整個、各;「堅固城」築壘;「攻取」攻取、搶奪。 〔文意註解〕「希西家王十四年」指他執政十四年,即主前701(王下十八13)。「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據西拿基立年鑒,他攻打西頓沿海地區,從推羅到亞實基倫速滅諸諸蕃國,達邊城伊利提基抵抗的埃及軍。平息巴勒斯坦諸蕃,攻猶大圍困耶路撒冷,稱圍住希西家如籠中鳥,收取貢銀。希西家危急之下沒信心,重金賄買生存,差人往北方拉吉,向亞述求和,送去極多貢物(王下十八14〜16)。碑文記希西家進貢:金子卅他連得(約一噸)。銀子八百他連得(約27噸),迫他獻女兒、妾、男女樂師、象牙、象皮,和其他物件。西拿基立不顧收完重金貢物,仍派拉伯沙基率軍十八萬五千來攻耶京,希西家派三位重臣去談判(3節)。 解年代難題。希西家王主前729即位,與「希西家王十四年」主前701,二者矛盾。學者多同意費毅榮Edwin Thiel解法,即:他主前729與其父亞哈斯共同攝政,主前715-696獨立攝政;主前696-687與其子瑪拿西共同攝政。 卅六~卅九章,希西家之書。平行於王下十六~十九章,代下廿九~卅二章。除希西家祈禱(卅八9〜 20),卅七章與王下十九章幾乎全同。這四章分二段:(1)卅六~卅七章,猶大耶京危急,希西家靠神被救。(2)卅八~卅九章,希西家病癒愚蠢,亡國被擄神諭。希西家王是總體百姓代表。前段卅六~卅七章,照七~卅五章主旨,轉向倚靠神得蒙安慰拯救;後段卅八~卅九章啓示猶大未來,超越人類君王希西家及主前八世紀猶大,指向永恆拯救的彌賽亞國度。前後兩段年代倒敘,以神拯救為關鍵主軸。 卅六1~22節,亞述進逼耶路撒冷,發出最後通牒。 1節,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來攻猶大。 〔話中之光〕(一) 以賽亞甚至遵命赤身三年預言埃及古實將戰敗被擄,完全無用不可倚靠。倚靠埃及甚是愚昧,不幸應驗(廿1~6;卅1~5;卅一1~3)。 (二)宗教改革後,亞述王西拿基立攻猶大,圍困一切堅固城,想要攻破占據耶路撒冷(王下十八13;代下卅二1)。 (三)神使亞述王攻擊,以賽亞神諭應驗。地土荒涼,城邑被焚毀,田地為外邦侵吞。(一7~8;七7~8)。 (四)主使大河翻騰,水猛沖而來,亞述王夾其威勢。漫過一切水道,漲過兩岸。勇士哀嚎,使臣痛哭。軍事抵抗,外交求和進貢都失敗(八7~8;十28~32;卅三7~8)。 (五)領悟歷史片段編排,照神所默示目的,超越必朽的希西家。啓示終極的拯救,指向神的義僕,永恆君王彌賽亞基督(四十~六十六章)。 【賽三十六2】「亞述王從拉吉差遣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裡去。他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呂振中譯〕「亞述王從拉吉差遣參謀長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裏,隨帶着重兵;他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原文字義〕「差遣」釋放、送走、伸出、伸展;「拉吉」難以征服的;「往」對、向;「差遣」;水溝」水道、溝渠;「大路」公路、幹道。 〔文意註解〕「亞述王」西拿基立。亞述王曾派他爾探元帥來此(廿章)。「拉伯沙基」酒政長,心腹大臣。埃及古實王主前690-634年特哈加埃及元帥尚未做法老。特哈加後來做法老即埃及王。西拿基立爭戰,撒爾根大將西拿基立在主前701年入侵猶大,圍困耶路撒冷。亞述文獻記載,總共攻陷46個城邑。聖經將兩次入侵,主前701和699年,合成一次的最佳解釋是:只有一次,除卻各種難題,即:14與24原文系筆誤。 「拉吉」亞述軍發動地點,耶路撒冷城西五十公里,攷古發掘出坑埋1500具屍體。「上池」上面的水池指耶路撒冷西北边的蓄水池。「漂布地」漂洗者田地、洗衣场。「希西家王……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察看水源供應。他建希西家水道就為亞述圍城有充足水源供應。該水道由東部基訓泉挖水道,直達城西南西羅亞池。水源用於那一帶的漂布,故稱。 2節,亞述王差遣拉伯沙基到希西家王那裡去。 〔話中之光〕(一) 希西家王與其父亞哈斯共同執政十五年,多有相似處,比如到同一地點察看,圍城的防務和水源供應(七3)。 (二)當年亞哈斯王見以賽亞傳神信息的地點。希西家王求問先知以賽亞,禱告倚靠神的信心,突顯可貴(卅七)。 (三)南國猶大好王希西家事略,舊約用了十一章,篇幅僅次於大衛王。其中,歷代志四章記他宗教改革的屬靈事工,列王記三章,及以賽亞四章。 【賽三十六3】「於是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並書記舍伯那和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出來見拉伯沙基。」 〔呂振中譯〕「希勒家的兒子、管家以利亞敬、祕書舍伯那、和亞薩的兒子通知官約亞就出來見他。」 〔原文字義〕「希勒家」耶和華是我的產業;「兒子」孫子、後裔、成員;「以利亞敬」上帝設立;「舍伯那」活力,埃及名字;
「拉伯·沙基」首領、元帥二字合成亞述軍統帥職稱。 〔文意註解〕「家宰」宮廷事務總管。「書記」文書亦兼外交;「史官」記錄王室事件。拉伯撒利是总太监;拉伯沙基是野战指挥官。書記舍伯那曾經作過家宰、「財務大臣」以及宮廷事務總管,以賽亞曾責備他小信。對家宰以利亞敬並書記舍伯那,以賽亞曾發出預言(廿二21~22)。 3節,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史官約亞,出見拉伯沙基。 〔話中之光〕(一) 舍伯那串通亞述出賣猶大,引狼入室;但被亞述人當作叛國賊,綁在馬後拖行而死。其下場悽慘,應驗了以賽亞預言(廿二21~22;王下十八18)。 【賽三十六4】「 拉伯沙基對他們說:“你們去告訴希西家說,亞述大王如此說:‘你所倚靠的有什麼可仗賴的呢?」 〔呂振中譯〕「參謀長對他們說:『你們去對希西家說:“大王亞述王這麼說:你所倚靠的這種倚靠心算得了甚麼?」 〔原文字義〕「說」回答、承諾、吩咐;「拉伯沙基」亞述統帥的職稱;「對」向、往「如此」這樣;「倚靠」可靠、信賴、希望。 〔文意註解〕「大王」,亞述王在其王室年鑒中自稱“偉大的王”;而對希西家王直呼其名,無視外交禮儀。「拉伯沙基對他們說」張口不用外交辭令,而發出最後通牒,亦稱哀的美敦書Ultimatum。「可仗賴的」可信靠的(事物)。他問:所倚靠的有何可靠之物?拉伯沙基多半用傳譯,他不見得會希伯來語。 4~20節,拉伯沙基最後通牒,包涵三點:(1)埃及不足懼。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折斷的杖。她不能抗敵,只能把拿杖的人手刺傷。(2)耶和華不能救,因猶大已背離神。希西家宗教改革拆邱壇,與隨處獻祭的百姓矛盾。(3)猶大會被攻破,京城精英百姓會被擄到國外。精英人才送往別國,就無用武之地。一旦離開本國環境,就講不出有效用的話。 4節,拉伯沙基開口攻擊希西家。 〔話中之光〕(一) 拉伯沙基的狂妄暴露於兩篇陣前喊話,希望不用兵,單憑口舌,打擊民心士氣,不戰而勝。就用猶大居民希伯來語喊話,而不用古近東商場外交通用的亞蘭語(王下十八19~26;29~35)。 【賽三十六5】「你說,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我看不過是虛話。你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呢?」 〔呂振中譯〕「我說〔或譯:你說〕:單單嘴脣上的話便等於戰爭上的計謀和實力麼?我到底倚靠誰纔背叛我呢?」 〔原文字義〕「謀略」諮商、勸告;「能力」力量;「虛話」嘴脣上的話;「倚靠」可靠、信賴、希望。 〔文意註解〕「你說」是昆蘭古卷與列王記下版本。「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可能指靠埃及援軍。「不過是虛話」無論希西家回應怎麽有理,他認為只不過是說說而已的空談。「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指猶大交納亞述貢銀之盟約,背叛可能指猶大曾繳納巨量貢銀,現拒絕交納。盟約是由亞哈斯王去大馬士革設立的。祭壇圖紙由亞哈斯王照大馬士革樣式繪圖,命令祭司在聖殿及各地新亞述神明的祭壇,表明亞哈斯使猶大成為附庸,承認其領主的神明(王下十六10~12)。「能力」力量,指軍事力量。故他有此一問,豈可將埃及的承諾,當作計謀和能力來背叛亞述。 5節,拉伯沙基説,希西家所有的不過是空話。 〔話中之光〕(一) 神與希西家同在,他盡都亨通。他背叛亞述,不肯侍奉亞述王(王下十八7)。 【賽三十六6】「看哪,你所倚靠的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人若靠這杖,就必刺透他的手。埃及王法老向一切倚靠他的人也是這樣。」 〔呂振中譯〕「你看,你依靠這壓傷的蘆葦扶杖,依靠埃及;人若依賴它,這東西就刺進他手掌,把他刺透。埃及王法老對一切倚靠他的人就是這樣。」 〔原文字義〕「葦杖」蘆葦、菖蒲、燈台的杈枝;「靠」休息、支持;「刺穿」標明、指定, 詛咒;「向……是這樣」因此、如此、這樣;形容詞:對、真的、公平、誠實。 〔文意註解〕「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就如以賽亞預言埃及無用,拉伯沙基也說同樣的話:你們找埃及無用。不能給你們保護,不能給你們支持。 6節,埃及無用。反而被埃及傷害。 〔話中之光〕(一) 以賽亞知道猶大派遣使臣到埃及求援。他預言埃及無用。神使乖謬的靈摻入埃及,首領都是愚謀,所行皆誤,做工不成(十九14~16) (二)神一伸手,幫人的、受助的都必跌倒,一同滅亡。因為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神;馬兵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投在埃及蔭下必成為羞恥(卅3~7;卅一1~3)。 【賽三十六7】「你若對我說:我們倚靠耶和華我們的神。希西家豈不是將神的邱壇和祭壇廢去,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當在這壇前敬拜嗎?」 〔呂振中譯〕「你們若對我說:『我們是倚靠永恆主我們的神的』,那麼這永恆主豈不是那一位、希西家曾將他的邱壇和祭壇廢去,並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要在這祭壇前敬拜”的麼?」 〔原文字義〕「對」向、往;「神」上帝、神明;「丘壇」高處、作敬拜之高地;「敬拜」跪拜、下拜。 〔文意註解〕「邱壇和祭壇」亞哈斯從大馬士革抄來圖紙重建的,恢復迦南地敬拜巴力。「希西家豈不是將神的邱壇和祭壇廢去」希西家除去邱壇,因以色列人用敬拜巴力方式來敬拜神。廢去亞哈斯設立的祭壇,引起民間百姓抱怨,平時就在附近敬拜;除去邱壇,就必到耶路撒冷敬拜。「這壇」指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 7~9節,拉伯沙基利用民間與王不和,挑撥離間,故意說:給你兩千匹馬,諒你在城中找不出兩千騎兵。 7節,他用民間不滿拆除邱壇,諷刺希西家騎馬的兵不夠。 〔話中之光〕(一)神曾明令,將所趕出的國民侍奉神的各地方,無論在高山小山,在各青翠樹下,都毀壞了(申十二2)。 (二)希西家正如此行,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後猶大列王中無一人及他。廢丘壇,毀柱像,砍木偶,打碎銅蛇熔為銅塊,因那時人仍向銅蛇燒香(王下十八4)。 【賽三十六8】「現在你把當頭給我主亞述王,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這一面騎馬的人夠不夠。」 〔呂振中譯〕「如今你可以和我的主上亞述王交換打賭的當頭: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那一方面能派出足彀的人來騎牠不。」 〔原文字義〕「當頭」抵押、交換、保證;「王」君王、國王;「給」、往、向、到、歸屬於 〔文意註解〕「把當頭給我主亞述王,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這一面騎馬的人夠不夠。」拉伯沙基藐視希西家和猶太人。耶路撒冷山地不騎馬。不需要騎馬,馬兵原來是為平原作戰。他極力嘲諷,就故意説,給你兩千匹馬,你騎馬的勇士不夠,還想跟我打呀。還故意説,只要給個當頭抵押,可以給你兩千匹馬,你有兩千訓練有素的騎兵來騎嗎?馬兵戰車,是當時最新式的戰略武器。亞述靠馬兵似乎無往不勝,故意在此炫燿,借給你,你并有騎兵來騎馬呢!尋求埃及有何益處。 8節,他嘲諷希西家,沒有戰車馬兵,不足以反叛亞述。 〔話中之光〕(一) 亞述使臣嘲諷希西家,就算給你兩千匹馬,諒你在城中找不出兩千騎兵。 【賽三十六9】「若不然,怎能打敗我主臣僕中最小的軍長呢?你竟倚靠埃及的戰車馬兵嗎?」 〔呂振中譯〕「若不然,你怎能使我主上最小的臣僕之中之一個軍長轉臉而逃呢?你竟倚靠埃及要得戰車和駿馬呀!」 〔原文字義〕「怎能」如何、怎麼;「臣僕」僕人、奴隸 〔文意註解〕「質疑了其它問題,又再轉回倚靠埃及。區區山地小國竟然連馬兵戰車都養不起,還要倚靠埃及的戰車馬兵嗎? 9節,誇耀亞述最小軍長,猶大就是倚靠埃及,也打不過。 〔話中之光〕(一)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廿7~8)。 (二)我們仰望求告耶和華神。求神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詩一百廿三3~4)。 【賽三十六10】「現在我上來攻擊毀滅這地,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嗎?耶和華吩咐我說,你上去攻擊毀滅這地吧!’”」 〔呂振中譯〕「現在我上來攻打這地方、要毀滅它,豈沒有永恆主的意思呢?永恆主曾對我說:“你上去攻打這地、而毀滅它。”』」 〔原文字義〕「上來」上去、升高、生長、獻上;「攻擊」在…上面、在旁邊、關於、敵對、攻擊;「毀滅」破壞;「地」邦國、疆界;「吩咐」說、回答、承諾。 〔文意註解〕「攻擊毀滅這地,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拉伯沙基假冒宣稱,攻擊猶大是出於他根本瞧不起猶大的耶和華神。別國都打不過亞述,是因小國神明不管用,亞述大國傲視一切,故意拿猶大的神說事。古近東的征服者一貫宣傳,征服者能夠征服,是因為被征服的小國神明也都支持他們去征服。 10節,亞述有能力毀滅猶大,還假冒宣稱:因猶大的神的旨意如此。 〔話中之光〕(一)亞述不過是神手裡怒氣的棍,神手中惱怒的杖。(十5~7)。 (二)亞述王和使臣不知道自己不過是血肉,是被造物,不是神,他犯了藐視神,褻瀆神的終極錯誤,必遭受嚴懲殺戮(卅七37)。 【賽三十六11】「以利亞敬、舍伯那、約亞對拉伯沙基說:“求你用亞蘭言語和僕人說話,因為我們懂得;不要用猶大言語和我們說話,達到城上百姓的耳中。”」 〔呂振中譯〕「以利亞敬和舍伯那跟約亞對參謀長說:『請用亞蘭語對僕人說話,因為我們聽得來;不要用猶大語對我們說話,以致讓城上的人民聽得曉。』」 〔原文字義〕「說」回答、承諾、吩咐;「對」向、往;「僕人」奴隸;「猶大言語」猶大人的言語;「說」講、指揮;「百姓」人民、軍兵、國家;「城上」城牆。 〔文意註解〕以利亞敬、舍伯那、約亞對拉伯沙基說」是三個官員要求用亞蘭語,拉伯沙基故意用希伯來語。「求你用亞蘭言語和僕人說話」亞蘭語是當時近東的國際商業外交通用語言,包括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地,可能因亞蘭地處亞述與其西邊各領地之間。亞述王與其信使以為,他們的亞述勢如破竹,小國神明力不能勝。 11~12節,猶大三個官員要求拉伯沙基用亞蘭語,以防百姓軍心受影響。拉伯沙基則趁機大發厥詞,盡顯侵略者粗俗殘暴本性。 11節,三個官員請求拉伯沙基用亞蘭語喊話。 〔話中之光〕(一) 亞述王及信使都不認識神,不能知曉,萬軍之耶和華神,會對殘暴的藐視神的仇敵,有最後的關鍵一擊,顯明血肉之軀的極限,對抗神的惡果(卅七37)。 【賽三十六12】「拉伯沙基說:“我主差遣我來,豈是單對你和你的主說這些話嗎?不也是對這些坐在城上、要與你們一同吃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說嗎?”」 〔呂振中譯〕「參謀長對他們說:『我主上差遣我來說這些話,豈是單單對你主上和你說的呢?不也是對這些坐在城上、要和你們一同喫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說的麼?』」 〔原文字義〕「主」主人;「差遣」釋放、送走、伸出、伸展;「吃」吞吃;「糞」污穢、穢物、污物。 〔文意註解〕「豈是單對你和你的主」拉伯沙基否認自己的單純外交使命。聲稱否認只對希西家派來的三個官員說話。所以他不顧外交禮儀和外交辭令。「吃自己糞、喝自己尿」圍城窘迫到吃喝自己的排洩物。 12節,拉伯沙基大發厥詞,露出粗俗殘暴。 〔話中之光〕(一)亞述使臣代表亞述王西拿基立,生性蠻橫殘暴。撒旦差役言語粗俗,散布恐怖氣氛,企圖動搖守城猶大人的民心軍心。 【賽三十六13】「於是拉伯沙基站著,用猶大言語大聲喊著說:“你們當聽亞述大王的話。」 〔呂振中譯〕「於是參謀長站着,用猶大語大聲喊叫說:『你們要聽大王亞述王的話。」 〔原文字義〕「站」站立、侍立、停留,設立、使堅定;「喊」喊叫、召集、稱呼、求告、朗讀;「大」大的、偉大的。 〔文意註解〕「拉伯沙基站著,用猶大言語大聲喊」拉伯沙基撕破臉皮,露出真凶嘴臉,吹噓他的亞述主子,而且故意用猶大語,想嚇唬猶大官兵。「亞述大王」拉伯沙基稱呼西拿基立,用亞述王慣常自吹“大王――偉大的王”的頭銜。已顯出色厲內荏,耀武揚威。 13~17節,拉伯沙基對比希西家和他主子亞述王西拿基立。 13節,拉伯沙基用猶大語喊話。 〔話中之光〕(一) 亞述王的臣僕用猶大語向城上的民大聲呼叫,要驚嚇擾亂他們,以便取城(代下卅二18)。 【賽三十六14】「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拯救你們。」 〔呂振中譯〕「王這麼說:“你們不要給希西家欺哄了,因為他實在不能援救你們;」 〔原文字義〕「王」君王、國王;「欺哄」矇蔽、欺騙;「拯救」獲救,奪取,Hif‘il 營救、抓走。 〔文意註解〕「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拯救你們」這是亞述王臣僕喊話,勸降。喊話中希西家沒加國王的頭銜,被當成無名小卒。 14節,喊話誣衊信靠神的希西家欺哄百姓,不能拯救。 〔話中之光〕(一) 亞述王是抵擋神的。他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神和一切敬拜神的人(帖後二四)。 【賽三十六15】「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 〔呂振中譯〕「也不要讓希西家使你們倚靠永恆主、說:『永恆主一定會援救我們,而這城必不至於交在亞述王手裏。”』」 〔原文字義〕「倚靠」信靠;「王」君王、國王;「手」邊、力量、權勢。 〔文意註解〕「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亞述使臣駁斥希西家。然而,「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是以賽亞書的決定性預言和拯救應許的陳述。 15節,繼續喊話,不要聽希西家使他們倚靠主。 〔話中之光〕(一) ,「耶和華必要拯救」是以賽亞的名字,以賽亞書的主題,並貫穿始終(十12~34;十四24~27;卅一8~9;卅三17~22). (二)亞述王使者辱罵猶大王希西家,也辱罵了希西家王所認信倚靠的萬軍之耶和華神(7~18節;卅七22~23) 【賽三十六16】「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 〔呂振中譯〕「你們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為亞述王這麼說:“你們要向我祝福請安,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喫自己葡萄樹、自己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裏的水;」 〔原文字義〕「聽」聽從,說明、使…聽;「如此」這樣;「說」回答、承諾、吩咐;「和好」和平之約、祝福;「各人」王人、男人、丈夫。 〔文意註解〕「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亞述王勸降諾言,承諾猶大人回自己產業,投降就可以安居樂業。猶太人並非不知道,亞述帝國如何殘忍對待已經被征服的諸國。四周亡國的荒涼悽慘,就戳穿侵略者謊言是欺騙。 16~17節,勸降到許願,投降亞述佔領後可實行福利政策。 16節,許願背叛希西家王,投降後將有安居樂業。 〔話中之光〕(一) 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王下廿四12~16)。 【賽三十六17】「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糧食和葡萄園之地。」 〔呂振中譯〕「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像你們本地一樣;一個有五穀和新酒之地,一個有糧食和葡萄園之地,」 〔原文字義〕「來」進入、臨到、發生;「領」取、帶進;「地方」地、邦國、疆界;「五穀」玉米、穀類、麵包、食物;「新酒」新醡出的酒。 〔文意註解〕「等我來」亞述慣用計策,就是將有影響力的人流放到遠方,將馴服者帶來取代之,厚顏無恥地許以福利厚祿。 17節,虛假地許以福利,誘惑猶大王與百姓投靠亞述。 〔話中之光〕(一) 神不要人尋找人做拯救者,不論埃及、亞述都不過是人,是血肉之軀,不是神,不是靈,不能拯救(一22)。 【賽三十六18】「你們要謹防,恐怕希西家勸導你們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列國的神有哪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 〔呂振中譯〕「免得希西家教唆你們說:『永恆主一定會援救我們。』列國的神有哪一位曾援救過他的本地脫離亞述王的手呢?」 〔原文字義〕「謹防」恐怕、免得、為了不;「誤導」煽動、引誘;「說」、回答、承諾、吩咐;「拯救」獲救,奪取,營救、抓走;「列國」;國家、人民;「神」神明、上帝;「國」地、邦國、疆界;「王」君王、國王;「手」邊、力量、權勢。 〔文意註解〕「你們要謹防」原文沒有這句,中英文加上為行文通暢。「恐怕希西家勸導你們」上文13~17節陳述希西家與西拿基立對比,提出:希西家和他的神不可倚靠來救猶大。這段給出答案,就是拉伯沙基的立場:猶大的神不過是亞述輕易征服的諸國神明之一,不可倚靠因為比亞述軟弱。 18~20節,顯露拉伯沙基的立場:希西家的神比亞述軟弱,不可倚靠。 18節,指控希西家誤導百姓倚靠猶大的神。 〔話中之光〕(一) 亞述人指控希西家誘惑百姓;實質上,這亞述人狂妄是被自己的權勢所誘惑,以為自己不可一世,豈知滅頂之災不遠,就在眼前(卅七37)。 【賽三十六19】「哈馬和亞珥拔的神在哪裡呢?西法瓦音的神在哪裡呢?他們曾救撒瑪利亞脫離我的手嗎?」 〔呂振中譯〕「哈馬亞珥拔的神在哪裏?西法瓦音的神在哪裏?他們何曾援救過撒瑪利亞脫離我的手呢?」 〔原文字義〕「哈馬」堡壘;「亞珥拔」我必得伸展、得支持;「王」;「王」;「王」;「王」 〔文意註解〕「哈馬和亞珥拔」位於敘利亞北部。「西法瓦音」位於巴比倫北方,亞們人拜摩洛用火焚燒兒女獻祭(王下十七3)。「他們曾救撒瑪利亞脫離我的手」原文是「有誰救過撒馬利亞脫離我的手」。這些地名都算是亞述眼裏的大地方,這些地的諸神在亞述眼里,豈不大過山地小國猶大耶路撒冷的神嗎?亞述王也看出撒馬利亞的敬拜偶像與猶大希西家所拜不同。這是他進一步勸降。主前722年北國以色列亡國,是被亞述圍城三年後,撒珥根二世攻陷撒馬利亞,擄走居民兩萬七千二百九十人。 19節,拉伯沙基説,哈馬等地諸神都救不了人脫離亞述之手。 〔話中之光〕(一)亞述王攻取撒馬利亞,將百姓擄到亞述的哈博河邊,並瑪代城邑。 哈馬豈不像亞珥拔嗎?撒馬利亞豈不像大馬士革(十9;卅七11;王下十七6;耶四十九23)。 (二)北國以色列敗亡於何西阿,是因違背耶和華明令不可下埃及,不可倚靠埃及反叛亞述。北國以色列列王從耶羅波安起,全行偶像崇拜(王下十七3~4)。 【賽三十六20】「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嗎?’”」 〔呂振中譯〕「這些國家的神有誰曾援救過他們的本地脫離我的手呢?難道永恆主能援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麼?”』」 〔原文字義〕「神」上帝、神明;「國」地、邦國、疆界;「救」獲救,拯救、奪取,營救、抓走;「手」邊、力量、權勢。 〔文意註解〕「這些國的神」談到整段勸降要點。就是亞述與耶路撒冷的神對比。 20節,點明關鍵問題:誰的力大?勝過諸國神明的亞述,難道不能勝耶路撒冷的神嗎? 〔話中之光〕(一) 亞蘭臣僕曾對亞蘭王說,以色列的神是山神,所以勝過我們。但在平原打仗必定得勝。他們不認識神,以口褻瀆上天,以舌毀謗全地,有禍了(王上廿23,28,詩七十三9)。 (二)萬軍之耶和華是造天地,掌管萬有的主。亞述人驕傲藐視神,他伸手攻擊神,以驕傲攻擊全能者,必受審判(伯十五25~26)。 (三)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凡製造偶像的,都必抱愧蒙羞,都要一同歸於慚愧(卅七18~19,23~29;四十五16~17)。 (四)以賽亞預言耶路撒冷要被神拯救,亞述必潰敗,因他們漫罵、褻瀆、攻擊以色列的聖者(王下十九22)。 【賽三十六21】「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 〔呂振中譯〕「眾民都不作聲,一句話也沒有回答他,因為王是吩咐說:『不要回答他。』」 〔原文字義〕「靜默」沉默、銘刻;「回答」作證;忙;使受苦、 使低微;唱歌;「王」君王、國王;「吩咐」命令。 〔文意註解〕「並不回答一句」原文是沉默、安靜、裝聾。本節及以下共八節是猶大歷史的關鍵時刻,猶大失去盟友,孤軍面對超級強權亞述。希西家王承認拉伯沙基陳述的可怕現實嗎?承認倚靠人求埃及幫助是愚蠢的嗎?猶大的信仰是獨特的,不可摧毀。這一嚴峻挑戰,在猶大生死存亡的時刻,突發巨變,猶大耶路撒冷清醒過來了。她的力量不在自己,不在埃及,不在馬兵戰車。除神以外,別無拯救。能拯救她,唯有獨一真神主耶和華,人類救主彌賽亞基督,祂必降臨拯救。 希西家早預料亞述使臣會挑釁,所以預先吩咐猶大人:不回答一句。 卅六1~卅七7,拉伯沙基的勸降挑釁,直接褻瀆神,希西家必回應。 21~22節,亞述使臣直白挑釁,若不投降死路一條,並無迴旋餘地。 21節,面對辱罵,百姓靜默,因王吩咐,不予回答。 〔話中之光〕(一) 希西家明白, 除神以外,別無拯救。靜默不答,聽憑主怒(徒四12;羅十二19) (二)指斥褻慢人必受辱罵,責備惡人必被玷汙。不答愚昧人的愚妄話。如耳聾不聽,如啞巴不言。見這時勢險惡,必靜默不言。(詩卅八13~15;箴九7;廿六4;摩五13;太七6)。 (三)亞述來人以驕傲攻擊全能者,必定滅亡。亞述使臣辱罵褻瀆神,神都聽見,必嚴懲亞述,絕不放過(王下十九22;代下卅二15,19;伯十五25~26)。 【賽三十六22】「當下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都撕裂衣服,來到希西家那裡,將拉伯沙基的話告訴了他。」 〔呂振中譯〕「當下希西家的兒子、管家以利亞敬、祕書舍伯那和亞薩的兒子、通知官約亞、都來到希西家面前,衣服撕裂,那時裏,將參謀長的話告訴了他。」 〔原文字義〕「來」進入、臨到、發生;「希勒家」耶和華是我的產業;「兒子」、孫子、後裔、成員;「以利亞敬」上帝設立;「史官」提說、紀念、回想,分詞作名詞;「告訴」宣布、聲明、通知 〔文意註解〕「撕裂衣服」不僅悲傷痛苦,更直接不可容忍,因仇敵辱罵褻瀆至高神。聖經提到撕裂衣服的情形有:長麻风(利十三:45);作象征,撕成十片衣代表十支派(王上十一:30);悔改(王下廿二:8-20)。但最多表示悲伤、痛苦、愤怒时(创卅七:34;书七6;士11:35;撒下三31;十三:19;拉九3;太廿六65;徒十四14)。 22節,猶大王的三位重臣撕裂衣服,去稟報希西家王。 〔話中之光〕(一) 希西家三位重臣的悲痛和憤恨,因亞述使臣褻瀆神,藐視希西家王和神的子民。 (二)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卅七1~2)。 叁、靈訓要義 【識別狂言乃撒旦伎倆】(4~20節) 一、高傲狂言虛張聲勢:你沒計謀,沒能力打(4~5節) 二、利用錯誤曾靠埃及:埃及葦杖,扶杖刺手(5~6節) 三、挑撥百姓與王關係:廢去祭壇,進殿拜神(7節) 四、嘲諷用當頭去換馬:給馬兩千,騎兵不夠(8節) 五、假冒神命來攻猶大,你們難敵,最小軍長(9~10節) 六、高聲叫陣用猶大語,説亞蘭話,露出膽怯(11~節) 七、穢語辱罵褻慢真神,攻希西家,水缺糧荒(12~14節) 八、叫囂中許安居樂業,假允福利,引誘勸降(15~17節) 【希西家王對比亞哈斯王】 一、亞蘭比加北國利汛二王來攻(七1~2) 二、亞哈斯求亞述提革拉毗列色(王下十六7) 三、亞述西拿基立佔一切堅固城(卅六1) 四、耶路撒冷被圍猶大二王懼怕(七2;卅六2;卅七1) 五、在上池水溝漂布地視察水源(七1;卅六2) 六、以賽亞嚴責猶大使臣下埃及(赛三十1-2) 七、傳神信息謹慎安靜不要懼怕(七4;卅七6) 八、亞哈斯剛愎拒拯救神諭兆頭(七12) 九、希西家派使臣求以賽亞祈禱(卅七2~4) 十、希西家撕裂衣服進殿求告神(卅七1,3,14) 十一、以賽亞預告神應許必行拯救(七7;卅七7) 十二、亞哈斯受罰希西家靠神得救(七18~25;卅七36) 十三、見棄比加利汛兆頭以馬內利(七14,15~25,29;) 十四、百姓愚昧靠人必受嚴重傷害(七17;卅九6) 十五、殺戮亞述軍預兆日晷倒十度(卅七29;卅八7~8) 十六、萬軍之神的熱心必成就這事(九7;卅七32) ── 周安娜(Anna M. Zhou) 參考書目:請參閱「以賽亞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