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四十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色列的聖者主宰歷史】 一、神是掌管歷史的主宰(1~7節) 1.宣召審判列國(1節) 2.誰在掌管世界(2~4節) 3.列國近前害怕(5~7節) 二、神幫以色列重新得力(8~20節) 1.
謙卑僕人雅各蒙揀選(8~13節) (1)親自揀選僕人以色列(8~10節) (2)神幫助脫離一切仇敵(11~13節) 2.
卑微蟲子雅各得勝誇耀(14~16節) 3.神豐富供應一切需要(17~19節) 4.認識神以色列的聖者(20節) 三、神論未來向假神挑戰(21~29節) 1.挑戰偶像及拜偶像者(21~24節) 2.神要從北方興起一人(25~29節) 貳、逐節詳解 【賽四十一1】「眾海島啊,當在我面前靜默;眾民當從新得力,都要近前來才可以說話,我們可以彼此辯論。」 〔呂振中譯〕「沿海地帶阿,要靜靜聽我!讓萬國之民從新得力哦!讓他們前來,然後說話;我們一同辯訴吧!」 〔原文字義〕「海島」、沿海、海邊;「靜默」肅靜、銘刻;「眾民」百姓、人民;「從新」重新、更新、改變;「力」力量、財富、能力;「近前」靠近;「說話」講、說、指揮;「辯論」辯訴、正義、公平、審判、律例、規矩。 〔文意註解〕「眾海島啊」神宣召列國近前聽候審判(四十九1)。「眾海島」一詞為以賽亞所喜用,指巴勒斯坦所知邊緣諸島嶼,意指地極。本段(四十~四十二章)有七次;本書卷十七次(四十15註釋)。此處指外邦列國。「當在我面前靜默」以色列的神令喧鬧的外邦,當在神面前肅靜。「眾民當從新得力」讓他們在法庭審判辯論前,先束腰聚集力量,才可回應神的挑戰。「近前來才可以說話」刻意安排先靠近再說話。挑戰辯論對象的轉移:從會等候倚靠神的雅各,轉到不會等候反而對抗神的外邦列國,他們所謂重聚力量,就是轉向假神(6~7節)。「彼此辯論」與神爭辯:上章為雅各與神爭辯(四十27);本章轉為外邦列國(1節)。 1節,神宣召列國近前候審,在神面前先靜默。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的神是天地的主,有權要求全地靜默、敬畏神。必要知道耶和華是神。必在外邦中、在遍地上被尊崇(哈二20;亞二13;詩四十六10)。 (二)外邦爭鬧,萬民謀算虛妄事,都為抵擋神和受膏者聖子基督。任憑列國喧嚷、束腰聚力,終必破壞,被神的烈怒責備驚嚇(八9~10;詩二1~3)。 (三)任憑萬國聚集,任憑眾民會合。眾海島看見都害怕,地極也都戰兢,就近前來。一同辯論、將理陳明、自顯為義(5節;四十三9,26)。 (四)雅各家要認識以色列的聖者為他們的主,必要先來。與神作對的外邦列國,也可以就近神來(1節;四十27;五十8)。 【賽四十一2】「誰從東方興起一人,憑公義召他來到腳前呢?耶和華將列國交給他,使他管轄君王;把他們如灰塵交與他的刀,如風吹的碎秸交與他的弓。」 〔呂振中譯〕「誰激動了一個人從東方而起,使他步步踫到勝利,將列國交在他面前,使他制服君王;使他用刀屠碎他們如塵土,用弓射散他們如碎秸呢?」 〔原文字義〕「東方」日出的地方;「激起」激動;「召」喊叫、召集、稱呼、求告、朗讀;「交給」賜、給;「管轄」治理,刮出;「碎秸」粗糠、殘株、殘梗。 〔背景註解〕這段相關歷史的波斯王如下:居魯士二世古列(主前559-530)滅巴比倫建波斯帝國,下詔使以色列人開始歸回(但五30)。大利烏一世(主前521-486),波斯帝國鼎盛期,幫助所羅巴伯,重建聖殿(拉六1~12)。薛西一世亞哈隨魯(主前486-465),召以斯帖(斯一1)。 亞達薛西一世(主前465-424)幫助尼希米將耶城城牆重建完成 (尼二1;十三6)。 〔文意註解〕「誰」唯有全能者,就是萬軍之耶和華。唯有以色列的神,獨一的主,在掌管人類歷史中啓示自己。祂如此管理世界:「從東方興起一人」從東方即日出之地興起一人來,完成祂的計劃。在歷史上亞伯拉罕,殺敗列王把姪子羅得救回(創十五6)。從下文看波斯王居魯士(古列)(2節;四十四28;四十五1
),第一位波斯王居魯士,征服巴比倫王,下詔幫助被擄以色列民開始回歸故土,以後重建聖殿(代下卅四23)。「憑公義召他來到腳前」神召他來,他降服在「公義」之神腳前,成就神公義的計劃和作為。「將列國交給他,使他管轄君王;把他們如灰塵交與他的刀,如風吹的碎秸交與他的弓」較合適繙譯為:神使他,必用「他的刀」待君王「如塵土」;「用他的弓」待他們「如碎秸」。「碎秸、粗糠、殘梗」在舊約經文出現16次,本書卷就佔5次(五24;卅三11;四十24;四十一2;四十七14)。 2~4節,誰在掌管世界,唯獨萬軍之神耶和華。 2節,神憑公義從東方興起一人。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神掌管歷史,興起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時候遵命出去(創十一31;十二1~3;十四14~15;十七1;來十一8~10)。 (二)耶和華憑公義興起居魯士,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釋放被擄的以色列民,此後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四十五1,13;代下卅六23;拉一2)。 (三)整本舊約都是指向基督耶穌,公義的日頭,從日出之地升起,成為世界之光(路廿四27)。 (四)復活的耶穌顯現在去以馬忤斯路上,與兩個門徒同行,將經上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所指著自己的話都講解明白。其中必有本卷預言神憑公義從興起一人,到其後受苦的僕人之歌(2~4節;五十二13~五十三13;路廿四27)。 【賽四十一3】「他追趕他們,走他所未走的道,坦然前行。」 〔呂振中譯〕「他追趕他們安然地進行,他的腳走了未曾走過的路徑。」 〔原文字義〕「走」經過、穿越、漲溢、離開、拿走;「道」路、路徑;「未」不;「坦然」平安;「前行」來、進入、臨到、發生。 〔文意註解〕「他追趕他們」他驅趕列國諸王。「走他所未走的道,坦然前行」他順暢地擴張地界、勝利地橫掃列邦,腳不沾地般迅速管轄。 3節,神使他追敵迅速,如行坦途。 〔話中之光〕(一)神憑公義興起居魯士,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使他征服之路平順(2~4節;四十五1,13)。 【賽四十一4】「誰行作成就這事,從起初宣召歷代呢?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 〔呂振中譯〕「誰作這事而成就它,誰從起初召喚歷代呢?我永恆主、這起初者、與末終者:我就是阿。」 〔原文字義〕「事」工作;「行作」做、成就;「宣召」喊叫、召集、稱呼、求告、朗讀;「歷代」年代、世代、後代;「耶和華」上帝的名字「雅威」,猶太人尊稱為「上主」(耶和華) 是寫型(雅威) 和讀型 (上主) 兩個字的混合字型,由寫型的子音和讀型的母音組合而成;「首先」頭、起頭、山頂、領袖;「與」跟。 〔文意註解〕「誰行作成就這事,從起初宣召歷代」重述開頭之問(2節)。「誰」就是祂召集;「歷代」指各世代全地都是聽眾,必要知道誰做成這事。神決然斷言,就是祂自己,唯祂擁有創造主的身份。祂聲明自己「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祂的永恆性、獨一性、自有永有的自存性,回答了祂自己提出的反問。「耶和華神是阿拉法,是俄梅戛;祂是首先的,是末後的;祂是初,是終」(啟廿二13)。 4節,誰行作這事並宣召歷代,唯耶和華創始成終。 〔話中之光〕(一)主説:「你們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四十三13;申卅二39)。 (二)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使徒約翰看見,就撲倒在他腳前。祂用右手按著約翰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祂以外,再沒有真神(四十四6;啟一8,17)。 (三)從亙古到永遠,耶和華是神。唯有神永不改變,祂的年數沒有窮盡。雅各家是神的見證,神所揀選的僕人。既如此便可知道且信服神,又明白是耶和華,在祂以前沒有真神,在祂以後也必沒有(四十三10;詩九十1;一百零二27)。 (四)我們當追想上古之日,思念歷代之年。誰能像神宣告並且指明,又為自己陳說呢?將未來的事和必成的事說明。神從起初指明末後之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神的籌算必立定,凡神所喜悅的,祂必成就(21,26節;申卅二7~8;四十四7;四十六10;徒十五18)。 (五)神所選召的以色列,當聽主言!主是耶和華,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直到我們年老,神仍這樣;直到髮白,祂仍懷揣。神已造做,也必保抱;祂必懷抱,也必拯救(四十六4;四十八3~7,12)。 (六)豈不是耶和華將雅各交出當做擄物,將以色列交給搶奪的,因為他們不肯遵行他的道,也不聽從他的訓誨(四十二24)。 (七)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餘剩的,要聽主的話!自從生下,就蒙主保抱;自從出胎,便蒙主懷揣。我們要成為神向萬國萬民所做的見證(四十六3~4;徒十七26)。 (八)最大的保障是主與我們同在。主是以馬內利。凡主所吩咐我們的,都教訓人遵守。主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太一23;廿八20)。 (九)此處開場陳述。之後章節將從三方面詳述耶和華神的斷言:(1)神事先預言居魯士即塞魯士古列得勝(四十一25~29;四十四6~8;四十五20~21);(2)這預言符合神的總體計劃;與創世同樣古老,神要創始成終(四十一22~24;四十二1~4;四十四6~8;四十五9~13);(3)以色列民要從被擄之地歸回故土(四十二9~10,21~25;四十三18~21)。將來必成之事,唯有造物主耶和華能預言也必能成就,足以斷言造物主絕對超越時空,時空所限的被造偶像神明及其膜拜者人類不能預言無能做成。他們與造天地的主,耶和華神、以色列的聖者無可比。 (十)這些論證當下並不明言,確實含蓄,正如神自稱“我是I AM”;
“我就是(祂)I Am (HE)”。前者,神存在的宣告,具有今在、昔在、永在的永恆性和自存性;後者,從原文聖經理解,是耶穌道成肉身的身份認定(約四26;十八6)。 【賽四十一5】「海島看見就都害怕,地極也都戰兢,就近前來。」 〔呂振中譯〕「沿海地帶都看見,都懼怕,地的儘邊都震顫,都近前來。」 〔原文字義〕「海島」沿海、海邊;「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害怕」懼怕、令人畏懼;「地」邦國、疆界;「極」盡頭、末端;「戰兢」震顫;「近前」靠近。 〔文意註解〕「海島看見就都害怕」列國對神掌管萬有的證詞宣告,先是不明白不理會,再就是「都戰兢,就近前來」。他們一起前來出於害怕,也想到有世界霸主興起來毀滅他們。 5~7節,列國害怕,彼此壯膽,趕製偶像。 5節,海島地極戰兢,都近前來。 〔話中之光〕(一)聯想到詩篇第二篇神宣告彌賽亞永世君王登基之時,外邦就爭鬧,聚集商議抵檔耶和華。這裏卻是「戰兢」(詩二1~2)。 (二)神賜福祂百姓的時候,地的四極都要敬畏他。推羅傾覆之時,海島都必戰兢。靠海的君王必下位,除朝服坐地上,發抖驚駭(結廿六16~18;詩六十七7)。 (三)神的作為可畏。因神的大能仇敵投降。地極的人因神蹟懼怕,神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神賜福與百姓,全地都要敬畏神(詩六十五8;六十六3;六十七7)。 【賽四十一6】「他們各人幫助鄰舍,各人對弟兄說:“壯膽吧!”」 〔呂振中譯〕「各人都幫助鄰舍,各人都對弟兄說:『要剛強!』」 〔原文字義〕「各人」人、男人、丈夫;「鄰舍」同伴、朋友;「說」回答、承諾、吩咐;「壯膽」剛強、加強、支持、抓住、繫緊、強壯、勇敢。 〔文意註解〕「各人幫助鄰舍……說:壯膽吧」從籠統描述列國焦慮,轉到個別互相打氣壯膽。心虛無望,就趕緊製造偶像,寄托膨脹自我價值。 6~7節,他們互相打氣,心虛不安,趕製偶像。 6節,他們彼此壯膽。 〔話中之光〕(一)偶像是匠人鑄造。鐵匠把鐵在火炭中燒熱、用力錘成,鐵匠飢餓睏乏。巴比倫偶像成了重馱,使牲畜疲乏。人呼求它,它不能答應,也不能救人。(四十19;四十四12;四十六7)。 (二)祈求掌管歷史的神幫助,簡單易行而且有效。軟弱者不要懼怕。我們的神必來拯救我們。我們要靠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做剛強的人(卅五4;弗六10)。 【賽四十一7】「木匠勉勵銀匠,用錘打光的勉勵打砧的,論焊工說:“焊得好!”又用釘子釘穩,免得偶像動搖。」 〔呂振中譯〕「木匠鼓勵〔同詞:剛強〕銀匠,用鎚打光滑的、鼓勵〔同詞:剛強〕用鎚打砧的,論銲工說:『銲得好』;他們使用釘子釘穩〔同詞:剛強〕,使偶像不動搖。」 〔原文字義〕「勉勵」加強、支持、抓住、繫緊、強壯、勇敢;「匠」匠人;「銀匠(動名詞)」熔解、精煉、試驗;「打光」分割、分配,打光的工人(動名詞);「打砧」擊打、敲打、打砧的工人(動名詞);「錘」鐵鎚;「焊」銲錫、接縫、焊工(動名詞);「好」棒、良善、美好;「釘穩」釘子加強、支持、抓住、繫緊、強壯、勇敢;「免」不;「動搖」推倒、滑落、搖動。 〔文意註解〕「木匠勉勵銀匠……免得偶像動搖」描寫匠人這節用交叉配列chiasm修辭結構。第一即最後的詞語用於較粗糙的工作;內側二詞(第二、第三)較精細的工作;第一詞鑄模;第二詞用錘打光;第三詞打砧敲平;第四詞釘穩定位。其用意可能有二:(1)製作偶像過程繁瑣複雜,達到諷刺效果:單信靠真神,是否輕松簡單多了;(2)偶像神明需多人製造,敬拜偶像神明的人需彼此扶持打氣,還要注意堅固偶像,否則不穩就釀成大錯(5節)。 7節,焦慮無助者合作,鑄造偶像來拜。 〔話中之光〕 (一)嘲諷偶像的製作和膜拜假神,是以賽亞書後半部的核心之一(四十19~20;四十一6~7;四十四9~12)。 (二)為己找巧匠,立起不動的偶像。就為廟裏所造偶像擔驚受怕。亞實突大袞二次倒地呈凶兆,他們再不敢踏進廟裏(四十20;撒上五3~5)。 (三)匠人鑄造偶像,包金裹銀令其貴重。窮人富人各選不同材質,鑄造或雕刻偶像,過程複雜煞費苦心(四十20註釋)。 (四)外邦之地遍佈偶像,毫無用處。要自守遠避偶像,拋棄污染靈魂的污穢之物(約壹五21)。 【賽四十一8】「 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 〔呂振中譯〕「但你以色列、我的僕人、你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 〔原文字義〕「以色列」與神較力、爭勝;「雅各」抓(腳跟);「僕人」奴隸;「揀選」選擇、挑選;「亞伯拉罕」多國的父;「後裔」種子、子孫;「朋友」喜愛(動名詞) 。 〔文意註解〕「惟你」耶和華神從被祂的作為驚嚇對巴比倫人(5~7節),用了一個轉折詞waw(但),轉向自己的百姓「以色列我的僕人」,即「雅各我所揀選的」並無人能攔阻神的揀選;無需任何幫助,因神供應一切勝過仇敵;並要認識神是以色列的聖者。「我朋友亞伯拉罕」他得稱為神的朋友。因他認識神,相交如友,為將滅的所多瑪代求(創十八22~33;代下廿7;雅二23)。 《以賽亞書》論神的僕人為中心主題。提到三位僕人:(1)大衛(卅七35);(2)以色列(8~16節;四十三1~10;四十四1~8,21;四十五4;四十八20);(3)彌賽亞基督來復興以色列(四十二1~12;四十九5~7;五十4~6;五十二13~15;五十三章)。後半部書卷有專指救主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的四首僕人之歌(四十二1~12;四十九;五十4~6;五十二13~五十三12;徒八30~35)。 8~20節,神幫助以色列重新得力。分四小段:(1) 8~13節,謙卑僕人雅各蒙揀選。這是第一個蒙揀選的救恩神諭,回應蟲子雅各的呼求(詩22:4~6)。(2)
卑微蟲子雅各得勝誇耀。這是第二個勝過一切攔阻的救恩神諭(14~16節)。(3)神豐富供應他們的一切需要(17~19節)。(4)最終認識神以色列的聖者(20節)。 8~13節,謙卑僕人雅各蒙揀選。(1)8~10節,神親自揀選僕人以色列;(2)11~13節,神眷顧雅各脫離一切仇敵。 8~9節,描寫下節所提到的這人。 8節,唯以色列神僕人雅各蒙揀選,因雅各是神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 〔話中之光〕(一)神掌管萬有,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祂使膽怯的人剛強,不懼怕,祂必來拯救我們(卅五3~5)。 (二)摩西要約書亞剛強膽壯,說:「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卅一7,23)。 (三)以色列並非忠信的僕人,後來要悔改歸向神。神主動來幫助祂百姓,祂所揀選的以色列僕人,要讓他們認識他們的主,自己的神,以色列的聖者(14,16,20節;四十三1~10;四十四1~8,21;四十五4;四十八20)。 (四)受苦僕人彌賽亞基督,是神的愛子,被聖靈充滿毫無瑕疵,照亮外邦人的光和以色列的榮耀(四十二1~4;四十九6;路二32;三22)。 (五)以色列百姓為神的僕人,有特殊意義。神說,祂僕人雅各,不要懼怕。以色列,不要驚惶!因神要從遠方拯救他,從被擄之地拯救他後裔(耶卅10;結卅七25)。 (六)聖徒是神的僕人,被神差派,也被神建立。不同於被動充當神工具的外邦人。揀選是指神主動選擇與人有永約的愛的關係。神認識的朋友,蒙神眷愛被揀選、甘心順服行神旨意的僕人(申四37;七7~8;彼前二9~10)。 【賽四十一9】「你是我從地極所領(原文作“抓”)來的,從地角所召來的,且對你說:“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你,並不棄絕你。」 〔呂振中譯〕「我從地儘邊所抓來〔同詞:剛強〕的,從地極角所召來的,我對你說:『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了你,並不棄絕你。』」 〔原文字義〕「地」邦國、疆界;「極」盡頭、末端;「領」抓、加強、支持、抓住、繫緊;「角」角落;「召」;喊叫、召集、稱呼、求告、朗讀;「說」回答、承諾、吩咐;「揀選」選擇、挑選;「棄絕」藐視、拒絕、厭棄、撤回。 〔文意註解〕「你是我從地極所領來的,從地角所召來的」。且對你說,以色列不必驚慌,不必如外邦人因懼怕造偶像。雅各是神特別「領來的」、「召來的」,受到神特別的保護恩寵,因為耶和華神宣告「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了你,並不棄絕你」。 「神的僕人」一詞在以賽亞書前半部(一~卅九)僅有三人被稱:以賽亞(廿3);以利亞敬(廿二20);大衛(卅七35)。有四次稱西拿基立手下和希西家王的臣僕為(他們)的僕人(卅六~卅七)。舊約聖經其他各處都是指列祖是神的僕人(詩一百卅六22;耶卅10;節廿八25;卅七25)。從未曾稱以色列民是神的僕人。這裏是首次,值得特別注意。 「我揀選你」神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挑選「我的僕人」。本書卷中「僕人」7次與「蒙揀選」並行。追根溯源,神的朋友首選僕人亞伯拉罕。朋友詞義是愛。神源於愛、基於愛揀選僕人。因愛亞伯拉罕,揀選雅各子孫。 我們記念神的作為和奇妙大愛,心受割禮,也被稱為亞伯拉罕後裔、神的僕人(代上十六13;詩一百零五5)。 〔話中之光〕(一)「神的僕人」是特殊的、把以色列民分別為聖的鼓勵和尊稱。本節到四十五章4節共出現12次之多。其中7次,與「蒙揀選」並行(四十一8~9;四十二1;四十三10;四十四1~2;四十五4;六十五9,15)。 (二)令人深受觸動、甚至心碎,聆聽萬有的主,至高神不斷招呼,呼喊自己的百姓。這裡有每節各二次稱「以色列啊,你是我的僕人」,「我的僕人」,「耶和華的僕人」。一次稱「我僕人」(四十二19;四十四21,26)。 (三)從歡呼的聲音傳揚說:「耶和華救贖了他的僕人雅各!」以下短短的十節中,共有5次,必是十分突出的僕人之歌(四十八10;四十九3,5,6,7)。 (四)接著6次分散於各處(五十10;五十二13;五十三11;五十四17;五十六6;六十三17)。 (五)最集中的是在最後。六十五8~15中7次,有三節各3次(六十五8,9,13,14,15)。 (六)最後出現一次(六十六14)。四十~五十五有21次,五十六~六十六有10次。有機會將繼續思考並揣摩,神藉先知以賽亞傳講“神的僕人”的信息和心意,及與神的救贖和彌賽亞國度的關聯。毫無疑問,這是至關重要的。 (七)固然要記得摩西、大衛,更要記得神的朋友亞伯拉罕。這位先祖是我們心受割禮的人都要記念的信心偉人(2節,五十一2;創十二1~4;書廿四3;尼九7;徒七2~4;來十一8)。 【賽四十一10】「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呂振中譯〕「你不要懼怕,因為是我與你同在;不要彷徨張望,因為我是做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一定幫助你;一定用我義氣的右手扶持你。」 〔原文字義〕「害怕」懼怕;「驚惶」左右看,驚惶地看;「神」上帝、神明;「幫助」抓緊、支持、扶持;「右手」右邊。 〔文意註解〕「你不要害怕……不要驚惶」神對百姓說話,都是出於祂與百姓關係的貼心話,自然不用害怕驚惶。「因為我與你同在……因為我是你的神」這兩個「因為」簡單明瞭,直接表明關係。他們是屬於神的,神與他們同在。 「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是期待神同在時,祂必做三件遞增的事:從「堅固」、到「幫助」、進而「扶持」;「用我公義的右手」是幫助的實質,出於公義和公正;而且神大能的右手,所帶來的結局必是勝利。 10節,不要害怕,因神同在,必幫助以色列。 〔話中之光〕(一)既是如此明確,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有神同在,得勝是必然的(羅八31)。 【賽四十一11】「“凡向你發怒的必都抱愧蒙羞;與你相爭的必如無有,並要滅亡。」 〔呂振中譯〕「看吧,一切向你發怒的都必失望狼狽;那些跟你相爭的人都必如同無有,歸於滅亡,」 〔原文字義〕「發怒」燃燒;「抱愧」羞愧;「蒙羞」羞辱、凌辱;「無有」沒有、不存在。 〔文意註解〕「凡向你發怒……與你相爭」說的是兩種以色列的仇敵的特點。神堅固幫助扶持以色列,敵人「必都抱愧蒙羞」、「必如無有並要滅亡」。這兩節(11~12節)位於兩個「不要害怕」之間,必然是說明不必害怕的原因,神幫助的內容(10節,13~14節)。 11~13節,神幫助脫離一切仇敵。 11~12節,仇敵必都蒙羞,並要滅亡。 11節,凡向以色列發怒、與他相爭的敵人,都必滅亡。 〔話中之光〕(一)公義、能力唯獨在乎耶和華。人都必歸向他,凡向他發怒的,必致蒙羞,必如無有(四十五24)。 【賽四十一12】「與你爭競的,你要找他們也找不著;與你爭戰的必如無有,成為虛無。」 〔呂振中譯〕「那些跟你爭競的人你就尋找他們,也找不着;那些跟你爭戰的人都必如同無有,如同虛無。」 〔原文字義〕「爭競」爭吵;「找」尋找、渴求、想望、索求;「爭戰」戰爭、打仗;「無有」沒有、不存在;「虛無」盡頭、終止、結束。 〔文意註解〕「與你爭競……與你爭戰」就是以色列仇敵。他們的下場,就是在神面前「必如無有,成為虛無」。這是上節眾仇敵的第二種情形:與以色列「爭競」、「爭戰」實質就是面對以色列的神。 〔話中之光〕(一)公義、能力唯獨在乎耶和華!人都必歸向他,凡向他發怒的,必致蒙羞(四十五24)。 【賽四十一13】「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 〔呂振中譯〕「因為是我、永恆主你的神、在攙扶着你的右手,是我對你說:『不要懼怕,我必幫助你』。」 〔原文字義〕「耶和華」是寫型(雅威) 和讀型
(上主) 兩個字的混合字型,由寫型的子音和讀型的母音組合而成;「神」上帝、神明;「攙扶」加強、支持、抓住、繫緊、強壯、勇敢。 〔文意註解〕「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神用第一人稱,表示親自介入,擋在列國仇敵與以色列之間。「不要害怕」是本節與10節的平行句。因為神出面幫助。對應10節神「公義的右手扶持」,此處神「必攙扶你的右手」。 〔話中之光〕(一)極為感人的畫面:天地的主,父神大能有力的右手一舉擊敗列國仇敵。然而「必攙扶你的右手」攙扶牽拉幼童以色列的右手,是用祂溫柔慈愛的左手。 【賽四十一14】「“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耶和華說: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 〔呂振中譯〕「不要懼怕哦!蟲子雅各阿!蛆蟲以色列〔傳統:以色列之人〕阿!是我要幫助你,永恆主發神諭說;贖回你者、是以色列的聖者。」 〔原文字義〕「害怕」懼怕;「救贖主」贖回(動名詞);「聖者」聖的、神聖的。 〔文意註解〕「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以賽亞預言以色列人,必被擄至巴比倫(卅九5-8)。在他們被擄後會衰微像「蟲」卑賤、軟弱、無助。「這蟲」軟弱有限、是必死的。在人眼中,山地小國以色列無足輕重。雖「這蟲」不是昵稱,卻在神眼裏「被揀選」為「我的僕人」,被神特別看重,有無限價值。萬軍之神應許「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 本節開始由防守轉為進攻,因為以色列的救贖主來了。救贖,在舊約聖經其他地方含義有二:(1)至近的親屬救贖困苦人脫離為奴的身份,將他失去家族繼承權贖回(利廿五25;得四1~8)。(2)為謀殺致死的親屬報仇雪恨,既正面支持受屈者,也反面對抗欺壓者(民卅五21~27;申十九6;書廿5)。 「救贖主」以賽亞書中有13次。這裏出現是頭一次。所以要格外注意以賽亞書的「救贖主」用法。神已應許救贖以色列。在本書卷屬於舊約的典型用法。然而,不同之處在於:「救贖主」作為神的一個別稱,與神的其他稱號聯合併用。 14~16節,卑微蟲子雅各得勝誇耀。 14節,神應許必幫助這蟲雅各。不要害怕,救贖主是以色列的聖者。 〔話中之光〕(一)救贖主的「救贖」(希伯來文
gaal)的含義有四:(1)贖回窮親戚賣出去的田產。(2)為窮親戚的寡婦娶過來生子留後。(3)為窮親戚付上贖價,讓他得自由不再做奴隸。(4)或為一個不幸被謀殺的親戚報血仇。 (二)救贖者必具備三個條件才能來救:(1)身份必是被贖者的近親;如波阿斯對路得説,我與你是近親,但是還有一人比我更近。若他不盡責,我就盡我的責任;(2)能力:必要有能力:如波阿斯是大財主。(3)意願:必有代贖的意願。如波阿斯説,我願意。但另一更近親屬,有身份有能力,卻不肯不願救贖。 (三)神是我們的「救贖主」有專愛、與朋友亞伯拉罕先祖起誓立了永約的特殊關係。祂是我們的代贖近親,有能力更有意願來救贖,願意在我們中間來成就他的救贖大功(申四35;七7~8)。 (四)在本卷,以賽亞將「救贖主」作為別稱與其他稱號聯用,突顯「救贖主」神的獨一、偉大、大能:6次「以色列的聖者」;3次「萬軍之主」;2次「雅各的大能者」;以下5種各有1次「以色列的君」、「首先的、末後的」、「從你出胎造就你的」、「創造萬物的」、「全地的神」、「我們的父」。 (五)最引人注目的「救贖主」神,與「以色列的聖者」多次聯用。證實神獨特身份的憑據,祂願意又有能力救贖自己養育的兒女。偶像神明既不肯也無能,比善變的人、造偶像的工匠強不到哪兒去。唯神能在任何環境、任何時空都毫無攔阻,隨己意行出公義,這就是聖別、聖潔。 (六)自稱是蟲,卑微、軟弱、受人羞辱、被藐視。呼求神幫助,神已應許救贖。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豈不更當求神救助(詩廿二6;伯廿六6)。 (七)「救贖」的希伯來文的字根Gaal,在此處與六十三16節之間出現9次。在這23章中出現22次(四十一14;四十三14;四十四6,24;四十七4;四十八17;四十九7,26;五十四5,8;五十九20;六十16;六十三16)。 〔呂振中譯〕「看吧,我必使你成為打穀器,又新、又尖銳、又有雙刃齒;你必將山嶺打碎,而壓成粉,使岡陵如同糠秕。」 〔原文字義〕「使」置、放;「快」磨快的、勤勉的;「齒」齒輪、牙齒、邊緣;「山嶺」山、山丘;「岡陵」山、山丘。 〔文意註解〕「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打榖機「你要把山嶺打得粉碎,使岡陵如同糠秕」。「山嶺」、岡陵」好比列國萬民,要抵擋救贖主耶和華。神不僅應許幫助扶持以色列,還要將他們轉變為「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具有殺傷力的反攻利器和粉碎山岡的進攻武器。 15節,快齒打糧的新器具,施行審判的新器具。 〔話中之光〕(一)「亞述人必倒在刀下,並非人的刀;有刀要將他吞滅,並非人的刀……他的首領必因大旗驚惶」。這是那有火在錫安、有爐在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說的,錫安的火和耶路撒冷的爐,為被動的防禦(卅一9)。 (二)錫安的民起來踹穀。神必使這器具的角成為鐵,能攻滅列國。神使這器具有銅蹄,必打碎多國眾敵,將列國之財獻於神,將貨獻於普天下的主(彌四13)。 (三)由可憐「蟲」變「打糧的新器具」。二者角色差異之對比,超過約瑟從被賣僕人、下監囚徒,升任埃及宰相解救全地饑荒。這裏本質變化,是從受刑罰被審判升至施行審判,克敵制勝的新器具,神重用的僕人。 【賽四十一16】「你要把它簸揚,風要吹去,旋風要把它刮散。你倒要以耶和華為喜樂,以以色列的聖者為誇耀。」 〔呂振中譯〕「你必簸揚它們,風必帶走,旋風必颳散;但你卻要以永恆主為喜樂,以以色列之聖者為誇耀。」 〔原文字義〕「簸揚」分散;「風」風、心、靈、氣息;「刮散」分散;「喜樂」高興;「聖者」聖的、神聖的;「誇耀」照亮,讚美,被讚美、值得讚美,發光、誇耀、愚妄、癲狂。 〔文意註解〕「簸揚」這工序常在山上,因風把糠秕吹去,沉重的種粒留下。農人用木鍁木鏟和簸箕揚場。出土墓牆有無數簸揚畫面。「把它簸揚,風要吹去,旋風要把它刮散」以色列必除去攔阻他的一切,包括欺壓者、罪孽、絆腳石和障礙。巴比倫壓迫者將被迅速掃除,如揚場中碎秸粗糠被風刮散。當以色列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必會「以耶和華為喜樂。以以色列的聖者為誇耀」。神的作為使人歡欣喜樂。 16節,簸揚吹散眾敵,為以色列的聖者誇勝,以神為喜樂。 〔話中之光〕(一)猶太人和受挫折者必將認識,神是導致他們失敗的原因,也同樣是他們得勝歸回的原因。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們的神喜樂(珥二23;三18)。 (二)以色列的仇敵將被消滅,神的選民要喜樂頌讃感謝神,並以以色列的聖者為誇耀。 (三)彌賽亞的國度完全實現在地上,眾聖徒當以十字架為誇耀。十字架得勝道路,使人經歷苦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以百般試煉為大喜樂(約十四6;徒四12;羅五1~5;加六14;雅一2)。 【賽四十一17】「“困苦窮乏人尋求水卻沒有,他們因口渴,舌頭乾燥。我耶和華必應允他們,我以色列的神必不離棄他們。」 〔呂振中譯〕「困苦貧窮人尋求着水,也沒有水;他們的舌頭因口渴而乾燥;我永恆主必應他們,我以色列的神必不離棄他們。」 〔原文字義〕「困苦」困苦的、貧窮的、卑微的;「窮乏」貧乏的、貧窮的;「尋求」渴求、想望、索求;「沒有」不存在;「應允」回答、作證。 〔文意註解〕「困苦窮乏人」除缺衣少食、民不聊生、口渴舌燥;更多更深是心靈饑渴,需要生命水。此處的困苦窮乏人指在被擄到異國他鄉的百姓,也指渴求神恩典的眾聖徒。不僅物質貧乏,也廣義地指無力無助。有一定的寓意,百姓從水源豐富的巴比倫歸回的沿途一路並不缺水;乃指困苦一生長久的尋求,神在宣告:「我耶和華必應允他們,我以色列的神必不離棄他們」。 17~19節,神豐富供應一切需要。 17節,困苦窮乏人尋求水,神必應允,必不離棄他們。 〔話中之光〕(一)「困苦窮乏人」這雙重配對的詞,常出現在舊約中(申十五11;廿四14;詩卅五10;卅七14;箴卅一20) (二)錫安的民在耶路撒冷居住,不再哭泣。主聽見哀哭的聲音,必施恩(十二1~3;卅19)。 (三)神激勵被擄的以色列百姓,也鼓勵身處末世苦難中仍饑渴慕義的聖徒(太五3)。 (四)最大的屬靈功課是人的靈魂饑渴。人無法自給自足,也無法從他人得滿足。只在乎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救主基督,我們完全倚靠祂供應所需一切。祂是要來的主耶和華,祂耐性等候賜福將一切需求帶到祂面前的人。祂顧念靈裏自卑的「困苦窮乏人」(太五3;林後十二9~10)。 (五)神引瞎眼行不認識的道,走不知道的路,彎曲變平直。祂使曠野有水,使沙漠有河。使黑暗變光明,不離棄他們,引導他們經過沙漠不乾渴,為他們裂開磐石出水,並到水泉邊(四十二16,20;四十八21;四十九10)。 (六)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主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五十五1;五十八11)。 【賽四十一18】「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 〔呂振中譯〕「我必在無草木的高處上開出江河來,在峽谷中開闢泉源;我必使曠野變為水塘,使乾旱之地變為出水之源。」 〔原文字義〕「淨光」光突、光滑、平滑;「開」打開、鬆開、雕刻;「谷」平原;「泉源」水泉;「使」置、放;「沙漠」乾燥、乾地;「湧泉」泉源。 〔文意註解〕「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沙漠變為水池」、「乾地變為湧泉」,先知以賽亞用如詩如畫般的言語描述造物主以色列的神,將如此回應口乾舌燥的困苦窮乏人求水的呼求。 18節,神要在高地開江河,谷中開泉源,沙漠出水池,旱地有湧泉。 〔話中之光〕(一)神應許豐富供應一切所需,領會所寫超越自然的奇事,因為造物主神不受限,無所不能。 (二)以賽亞特色的文字表達,特別應用於歷史和屬靈範疇。如:殺戮之日、高臺倒塌之時「各高山岡陵必有川流河湧」。神要「將水澆灌口渴的」、「將河澆灌乾地,將祂的靈澆灌你後裔,將祂的福澆灌你子孫。他們發生在草中,像溪水旁的柳樹(卅25;四十四3~5)。 (三)曠野乾地必歡喜。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沙漠必快樂,像玫瑰開花。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巴舌頭必能歌唱。曠野有水發出,沙漠有河湧流。發光的沙變水池,乾地變泉源。在野狗臥處必有青草、蘆葦和蒲草。曠野變肥田,肥田看如樹林(卅二14~20;卅五1,6~7)。 (四)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因我使曠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賜給我的百姓、我的選民喝」。「他們在路上必得飲食,在一切淨光的高處必有食物」(四十三19~20;四十九9)。 (五)詩篇也常見。耶和華使泉源湧在山谷,流在山間。祂使曠野變為水潭,叫旱地變為水泉(詩一百零四10;一百零七35)。 【賽四十一19】「我要在曠野種上香柏樹、皂莢樹、芭樂樹和野橄欖樹;我在沙漠要把松樹、杉樹,並黃楊樹一同栽植;」 〔呂振中譯〕「我必在曠野種上香柏樹、皂莢樹、桃金孃樹、和多脂柏樹;在原野上把松樹、杉樹、和黃楊樹,一齊栽植起來;」 〔原文字義〕「要」給;「香柏樹」香柏木;「皂莢樹」皂莢木;「芭樂樹」番石榴樹;「種」栽植、置、放。 〔文意註解〕「我要」神要,「在曠野種上……在沙漠種上」獨行奇事。「香柏樹、皂莢樹、芭樂樹和野橄欖樹……松樹、杉樹,並黃楊樹一同栽植」這些樹不是巴比倫的,是敘利亞到巴勒斯坦一帶的樹木種類。為被擄之地歸回的百姓求救,神應許供應他們的一切需要。古代中近東僅有小規模的造林。亞述王在主要城市設很多「花園」種不少樹。然而,神要做改變大自然,在曠野沙漠不毛之地植樹,遍地滿了各種樹,好像新伊甸園。寓意數目完全,建造榮耀的教會。 19節,神要在曠野沙漠植樹,歸回之民熟知喜愛、數目完全的七種樹。 〔話中之光〕(一)歸回的贖民熟悉和喜歡各種各樣的樹,是迦南地都有的。黎巴嫩高山的香柏樹、曠野的皂莢樹、迦南平地的番石榴樹,和以色列到處的野橄欖樹,山上松樹、杉樹等。 (二)植物具有地域性,受地形、高度、水份、氣候影響。因而,各地特色樹種不大會太過重疊。值得注意巴比倫就少了這些樹,這些樹名可做間接證據,以賽亞是在以色列猶大地做書寫先知,這些章節不是被擄後另外同名者或後代寫的。 (三)神栽種的七種樹寓意深刻。巴比倫少有,但敘利亞和以色列常見,這出於猶大地作者的思維,是以色列先知得神默示才能發出神諭的明證。 (四)數目全備的七種樹,表明的是屬靈深義。神向呼求祂的困苦人提供幫助,是超出所求所想的完全供應。 (五)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神有能力在人心空虛、心靈貧窮、貧瘠的不毛之地,發生自然界巨變,成為豐饒富足、列邦羨慕、彰顯彌賽亞榮耀的地方(五7;六13;廿七6;卅七31;六十21;六十一3,11)。 (六)植樹建新伊甸園,寓意建造主的教會。在曠野沙漠中栽植七種優質樹,善用其不同功能,配搭使用:(1)香柏樹,建殿木材(王上五8〜11)顯神榮耀;(2)皂莢樹,造約櫃及其杠(出廿五13〜14)顯神同在;(3)芭樂樹,住棚節搭棚支柱(尼八15)神子民生活;(4)野橄攬樹,嫁接橄欖樹(羅十一 17 〜24)多結果子;(5)松樹,可制樂器及建聖殿牆壁(撒下六5;代下三5)為讚美神;(6)杉樹,修殿宇並造器具(六十13)造就教會;(7)黃楊樹,造船艙板(結廿七6)聖徒交通。 【賽四十一20】「好叫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這是耶和華的手所作的,是以色列的聖者所造的。”」 〔呂振中譯〕「好叫人看見,來知道,來用心思想,同時來明白這是永恆主的手所作的,是以色列之聖者所造的。」 〔原文字義〕「好叫」為了;「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知道」認識、辨別、經歷,使知道、宣告;「思想」用心揣摩;「明白」聰明、謹慎,手交叉,有洞察力、教導、成功、順利;「手」邊、力量、權勢;「造」創造、造作、作、做。 〔文意註解〕「好叫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這裏使用這些動詞的配搭,作者深具用心,講論屬靈操練及踐行的深義有兩方面:(1)「看見」與「知道」第一手體驗,認識真神有關;(2)「思想」用心揣摩,才能「明白」,就是聰明理解、謹慎分辨,有洞察力和教導勸慰的能力。這豈不是申命記最重要的教導嗎?乃是耶穌基督總結的神的律法訓詞的要義“以色列啊, 你要聽! 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4~6;太廿二37;可十二30;路十27)。「所作的」、「所造的」表明造物主神的造作和作為,是區別於人的新意念,創造主是獨一無二的,唯一可信可倚靠的,不可迷信人、不可迷信自己或他人。 以賽亞得默示插入一段優美生動形像的抒情詩歌,很特別,目的也很清楚。激發絕望的百姓從靈裏面看見,就可以知道神的作為,可以思想祂的旨意,明白祂永遠的愛不離不棄。就必認識「這是耶和華的手所作的」、必然心領神會「是以色列的聖者所造的」。為要認識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就是以色列的聖者。 20節,認識神以色列的聖者。 〔話中之光〕(一)猶大困苦百姓深陷靈性饑渴,在被擄地無法歡歌讃美神 (詩六十三1;六十八6;一百卅七3~4;耶十四1~7;摩八13)。 (二)以賽亞激發百姓要認識以色列的聖者。這裏插入一段清新生動的詩,從靈眼望見神的恩典豐豐富富,適時親切安慰、鼓勵困苦人不怕歸途困難。耶和華以勒必充足供應一切所需,遍地栽種數目齊全的七種樹。 (三)直接告訴神選擇和拯救百姓,目的為他們認識神。思想神彰顯的創造力,獨行奇事的能力,最終認識他是以色列的聖者。 (四)以賽亞怎樣蒙神呼召,潔淨自己,以色列民也照樣蒙神呼召,也要潔淨自己,才能做神的僕人,並被賦予話語和能力,作為神自己的合用器皿(六1~9)。 (五)被神揀選,成為神的僕人,本卷以下章節更為突出(四十三10;四十五20~23;四十八20)。 (六)接下來的章節,延續講論神的僕人,更加集中強調僕人的使命。神是獨一的主,以色列要成為這個真理的見證,使得全地萬民得以認識這位獨一真神(四十九6;五十二10;五十六6~8;六十1~3;六十六18~19)。 【賽四十一21】「耶和華對假神說:“你們要呈上你們的案件,雅各的君說:你們要聲明你們確實的理由。」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假神說:呈上你們的案件吧!雅各的王說:提出你們最有力的辯護吧!」 〔原文字義〕「耶和華」永恆主神、上帝的名字「雅威」,猶太人尊稱為「上主」;「呈上」靠近呈交、聲明;「案件」爭論;「說」回答、承諾、吩咐;「君」君王;「理由」辯護、辯論。 〔文意註解〕「耶和華」即「雅各的君」指以色列的神,獨一真神造物主,向假神挑戰:「呈上你們的案件」呈交案件;「聲明你們」聲稱假神也是神;「確實的理由」作為證據。令假神聲明偶像也是神,須交付法庭審查證據。假神須有能預示未來,或對未來有作為的歷史記錄。要回答三問:(1)世界如何開始?(2)世界如何終結?(3)哪些記錄證明偶像假神曽經預示未來,且完全應驗?以賽亞對這三個問題,為假神做了堅決否定。聖經是唯一經典,它簡單明確回答世界起源、終結,並以記錄詳盡嚴謹的言語著稱,經過聖靈啓示定為正典,最著名的預言驗證之一,就是以賽亞書關於猶大百姓被擄並歸回故土神諭的這些篇章。 21~29節,神論未來向假神挑戰。分兩小段:(1)21~24節, 挑戰偶像及拜偶像者;(2)25~29節,神要從北方興起一人。 21節,真神挑戰假神,令其呈交案件和證據。 〔話中之光〕(一)本節和23節都是真神針對假神,進行司法辯論。辯論的對像:先是神的選民以色列百姓,其次是本章的外邦列國(一1;四十27;彌六1;何四1)。 (二)上一回合辯論,神已經興起居魯士(古列)作為論據,來挑戰列國。百姓因為害怕驚慌,就以互相打氣,合作趕製偶像假神,來告一段落(6~7節)。 (三)山地小國以色列之君,猶大耶路撒冷的神,向所有偶像假神挑戰,要它們拿出「確實的理由」證據,辯護呈堂案件。 (四)耶和華神就此顯明:祂不僅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也是全地的主。耶和華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贖主,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四十四6;腓二9~11)。 (五)萬軍之耶和華神是獨一的主。一切受造都當俯伏敬拜,包括天上萬軍和拜萬象為神明的萬國列邦。以賽亞得默示見神榮耀就驚呼“我滅亡了”。先知使徒也都如此(六5;出卅三20;結三23;但十8;哈三16;路五8;啟四10)。 【賽四十一22】「可以聲明、指示我們將來必遇的事,說明先前的是什麼事,好叫我們思索、得知事的結局,或者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 〔呂振中譯〕「讓他們提出,並告訴我們所要發生的事。把先前的事是甚麼事告訴我們,好讓我們用心思想,好知道其結局;或者把將來的事說給我們聽聽!」 〔原文直譯〕「讓它們近前來,指示我們將來要發生甚麼事!你們要說明先前發生的事,好讓我們思索,得知事的結局,或者指示我們將來的事。」 〔原文字義〕「聲明」靠近、呈交;「指示」告訴、宣布、聲明、通知;「將來」歸屬於將來;「事」事情;「先前的」首先的;「什麼」為何;「好叫」使、置、放;「思索」用心知道、認識、辨別、經歷,使知道、宣告;「指示」告訴、宣布、聲明、通知;「將來的事」來、進入、臨到、發生(分詞作名詞用);「得知」聽、聽從,說明、使…聽「結局」後面。 〔文意註解〕指示我們「將來必遇的事」說明:「先前的是什麼事」先知以此總括引入神的要求,挑戰假神講論歷史的未來。更進一步的挑戰則是要求假神講明「事的結局」、「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真神將自己與假神決然分開,發起尖銳激烈攻擊,直指要害。神要求假神「聲明」、「指示」、「說明」。三個動詞,在21~22節有三次。假神不回應、沉默無語、毫無動作,因它們不知道、證明其本質虛空虛無,是可憎惡的,必受審判(24,29節)。 挑戰核心內容是關於歷史和未來。「將來必遇的事」後來的事和「先前的」近期要發生,像審判的神諭;「事的結局」、「將來的事」遠期、終末期發生的事,像盼望的神諭。真神是獨立於宇宙時空之外的造物主,萬有和歷史的主宰匠心獨運地向百姓顯示,自己在做這一切事。現在則要求假神偶像神明必須向祂證明它們也能,否則它們就是假大空的、徒有其表的虛無。 22節,令其聲明證據、預示將來終局。 〔話中之光〕(一)起初神創造天地。獨一真神所賜聖經開篇第一句,指示世界開始於神創造天地,並講論歷史和未來。講明「事的結局」、「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四十二9;四十三9,18~19;四十六9~10;四十八3)。 (二)神的預言和應許都是實在的,完全應驗實現。與神相反,假神偶像和拜偶像者靜默無聲,不回應,全屬虛無。無記錄準確應驗偶像假神模棱兩可、語焉不詳的觀兆預言。 (三)神令偶像呈上它們的案件: 給偶像辯護機會:(1)明示有超自然的知識能力;(2)它有賜福和咒詛的能力。若靜默無聲,或不能證明,就面臨神的震怒和審判(伯九13)。 (四)這段公案審理,向全世界宣布審理結案:外邦列國所侍奉的假神偶像都無能無語,是虛空虛無,也是可憎惡的(23~25節)。 【賽四十一23】「要說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你們或降福,或降禍,使我們驚奇,一同觀看。」 〔呂振中譯〕「把此後要來的事說明說明!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阿,降福或降禍吧,使我們彷徨張望,同時又懼怕呀!」 〔原文直譯〕「要聲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事實上,你們或降福,或降禍,使我們驚奇,一同觀看。」 〔原文字義〕「說明」告訴、宣布、聲明、通知;「後來」未來、將來、此後要來;「知道」認識、辨別、經歷,使知道、宣告;「神」上帝、神明;「是」的確是、也是;「降福」美好、喜悅、得福、滿意,做得好;「降禍」行惡 , 破壞、打破;「看」驚奇看,左右看、驚惶地看;「觀看」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 〔文意註解〕「說明後來的事」是辯論的核心重點。「後來」就是指未來、將來、此後要來的事。「或降福,或降禍」是挑戰神明偶像可曾獨立於被造界,做過任何事情。這裏攻擊所向是埃及、迦南、亞述、巴比倫異教徒的假神,是否能有新意、做新事。「事實上」助詞(見26節文意逐節)也是作為小結:「降福」、「降禍」展示歷史從未出現的事。使用兩個極端使人「驚奇」、「驚慌害怕」與上文平行相對立(10節)。 23節, 說後事表明自己是神,降福降禍,使人驚奇觀看。 〔話中之光〕(一)驚慌害怕的外邦列國,合作商議對抗神,趕緊鑄造偶像假神,還怕偶像自身難保,底座不穩,倒掉摔壞,逞凶兆(撒上五3~5)。 (二)有神同在的以色列,可以不驚惶,不害怕(10節)。 【賽四十一24】「看哪,你們屬乎虛無,你們的作為也屬乎虛空。那選擇你們的是可憎惡的。」 〔呂振中譯〕「看哪,你們簡直是無有,你們的作為乃是虛無;那選擇你們的是“可厭惡”。」 〔原文字義〕「虛無」不存在、沒有、無有;「虛空」空虛、無用;「作為」工作;「選擇」揀選、挑選;「可憎惡」憎惡。 〔文意註解〕「你們屬乎虛無……那選擇你們的是可憎惡的」除開公案審理已做結論,這裏突出宗教的核心問題在於「選擇」。「那選擇你們的」就是那些選擇偶像假神的「是可憎惡的」。神要親自審判報應他們。 24節,宣判結果,假神虛無,其作為虛空,選擇拜假神是可憎惡的。 〔話中之光〕(一)偶像和拜偶像者從神得到了自我辯護的機會,卻在庭審中沉默。立刻判決:(1)偶像「屬乎虛無」;(2)其作為「也屬乎虛空」; (3)「那選擇你們」來拜「是可憎惡的」。 (二)「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宗教信仰是選擇和決定。以賽亞指證拜假神是可憎惡的。嚴禁隨外邦拜偶像(24節;書廿五15;徒十五29)。 【賽四十一25】「“我從北方興起一人,他是求告我名的,從日出之地而來。他必臨到掌權的,好像臨到灰泥,仿佛窯匠踹泥一樣。」 〔呂振中譯〕「我激動一個人從北方而起,他就來,從日出之地而來,他就呼求我的名;他必踐踏〔傳統:來〕掌權者像踏泥土,像窯匠踹淤泥一樣。」 〔原文字義〕「求告」喊叫、召集、稱呼、朗讀;「日出之地」日出的方向、東方;「求告」喊叫、召集、稱呼、朗讀;「名」名字;「來」進入、臨到、發生;「灰泥」陶土、黏土、泥土堆;「好像」仿佛/像;「窯匠」塑造;「踹」踩踏;「泥」黏土。 〔文意註解〕「我」耶和華神;「從北方興起一人」指居魯士(古列),首位瑪代波斯國王。「北方」從猶大地處巴勒斯坦,瑪代波斯帝國在其東北方,「日出之地」。 「求告我名」意味著:提到神的名。波斯王居魯士,被神興起來,完成神的計劃。他必踐踏「掌權的」好像「窯匠踹泥一樣」。這位波斯王曾以神的名義說話:神已將萬國賜他,在耶路撒冷建殿(拉一2~4)。 25~29節,神要從北方興起一人。 25節,神從北方興起一人,求告祂名成就計劃。 〔話中之光〕(一)假神失語無法應戰。神的行動是再次判決。真神來彰顯祂是歷史的主,宣召外邦君王成就計劃。神介入歷史再審判拜偶像者(10節;23~24節)。 (二)先知以賽亞得默示預言居魯士即賽魯士古列於160年後成為霸主,從「日出之地」東方來,從「北方」攻擊列國(25節)。 (三)「求告我名的」不表示居魯士像神兒女般敬奉耶和華,以耶和華為自己的神。猶大歷史學家記載,他從巴比倫宰相但以理讀到《以賽亞書》。以賽亞160年前預言他成為世界霸主,震驚求告稱神的名,他使被擄的以色列人带巴比倫王搶去的聖殿器皿歸回耶路撒冷聖殿(拉一7~11)。雖不知是否有但以理規勸,至少可斷言受但以理祈禱影響。雖他不知神釋放被擄餘民歸回故土的時間表,卻因戰競敬畏神,做了神諭應驗的器皿。神必能差派使用異教徒外邦君王做神的僕役。 【賽四十一26】「誰從起初指明這事,使我們知道呢?誰從先前說明,使我們說他不錯呢?誰也沒有指明,誰也沒有說明,誰也沒有聽見你們的話。」 〔呂振中譯〕「誰從起初宣告,使我們知道呢?誰從先前說明,使我們說「對!」呢?阿,誰也沒有宣告,阿,誰也沒有說給人聽,阿,誰也沒有聽見你們的宣言呀!」 〔原文直譯〕「誰從起初指明這事,使我們知道呢?誰從先前說明,使我們說他不錯呢?實在誰也沒有指明,實在誰也沒有說明,實在誰也沒有聽見你們的話。」 〔原文字義〕「起初」頭、起頭、山頂、領袖;「指明」告訴、宣布、聲明、通知;「知道」認識、辨別、經歷,使知道、宣告;「先前」面、臉面,在…之前(加介系詞);「說明」說、回答、承諾、吩咐;「不錯」對、公義的、義人(作名詞);「沒有」不存在;「指明」告訴、宣布、聲明、通知;「聽見」聽、聽從,說明、使…聽;「話」言語。 〔文意註解〕「誰從起初指明這事」,「誰從先前說明」真神要求假神回答,誰預言居魯士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假神和拜假神者,「誰也沒有指明,誰也沒有說明,誰也沒有聽見」假神的話。「這事」指上節耶和華神「從北方興起一人」瑪代波斯王居魯士。三次以賽亞的預言,都用了特別修辭法(23,26節) 書寫先知以賽亞的修辭特點:重覆使用副詞或語气助詞或連接詞(》ap 「的確」、「也」、「的確也」(四十24有3次,中文和合本譯為「剛才」);「事實上」(23節1次)、「實在」本節有3次之多;表明引入觀察的歸納或小結。再述其頻繁出現於四十章24節到四十八章15節有25次。而本書卷其它處共有5次(廿六8,9,11;卅三2;卅五2)。此語助詞出現較多的有:詩篇(23次)、約伯記(20次)、箴言(9次)、利未記(9次)。另外42次分散於舊約其它書卷。唯有以賽亞同一節經文中多次使用此詞(26節;四十24)。 26節,真神質問假神,誰預告從北方興起一人。 〔話中之光〕(一)以賽亞卻是向耶路撒冷發出神諭,提前160年預告。本節論點正確無疑,因為偶像和拜偶像者並無能力作出前瞻性預言(2節,25節;四十四28;四十五1)。 (二)本章最有力地舉證偶像假神的虛偽。與之成鮮明對比萬軍之神直接宣告祂已經做了:「誰行做成就這事,從起初宣召歷代呢?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4節)。 (三)真神挑戰假神來聲明,指示「將來必遇的事」,說明「先前的是什麼事」,指示「事的結局」,「將來的事指示我們」。令其行動,顯出超自然、干預歷史「或降福或降禍」,使人驚奇害怕(22~23節)。 (四)辯論有定論並宣判假神是假的,虛無且虛空。因為假神靜默失語「誰也沒有指明,誰也沒有說明,誰也沒有聽見你們的話」(26節)。 【賽四十一27】「 我首先對錫安說:看哪,我要將一位報好信息的賜給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我首先對錫安說:“看哪,這些事!”我又派出一個報好消息者耶路撒冷。」 〔原文字義〕「首先」先前的、首先的;「報好信息的」報好信息的人;「賜給」賜、給 〔文意註解〕「首先對錫安」說:「看哪,我要將一位報好信息的賜給耶路撒冷」。「報好信息的」正是被神選召差派的先知以賽亞自己(六8~11;四十9)。神首先出面告訴錫安,祂呼召差派了僕人去報好信息。「錫安」原指耶路撒冷東南的山丘,後來聖殿建在其上,就代表「耶路撒冷」。 27節,神已賜耶路撒冷,一位報好信傳佳音的人。 〔話中之光〕(一)首先的,就是神,祂是創始成終者。耶和華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贖主「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4節;四十四6;四十八12)。 (二)救恩出於耶和華神。神的僕人報好信息。以賽亞寫了4首僕人之歌(四十二1~9;四十九1~7;五十4~11;五十二13~五十三12)。 (三)神所揀選的僕人是神的見證。既然如此就信服神,又明白真神就是耶和華,在祂以前沒有真神,在祂以後也必沒有(四十三10)。 【賽四十一28】「 我看的時候並沒有人,我問的時候,他們中間也沒有謀士可以回答一句。」 〔呂振中譯〕「但我看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呀!他們中間也沒有謀士、可以回答一句的。」 〔原文字義〕「看」看見、看顧、察覺,顯現,顯明;「沒有」不存在;「人」各人、男人、丈夫;「問」調查、乞討,應允所求;「謀士」諮詢、定意、勸告;「回答」回復、回報、報告;「一句」話語。 〔文意註解〕「並沒有人」除神以外,無人曉得上述的預言,只有神是全知、全智、全能者。「我看」、「我問」,但是「他們中間也沒有謀士可以回答一句」。 偶像神明和它們的制作者、膜拜者不曾預言此事,也不曾作出任何行動。唯一能說明歷史方向,和介入歷史事物的唯有神自己。耶路撒冷的神是救恩的唯一來源。這主題在此首次出現,以下還要重復多次(27節;四十三12;五十2;五十九16;六十三3)。 28節,沒人預知未來,沒有謀士能回答。 〔話中之光〕(一)這節回應了13節的斷言。唯獨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能。因「你的神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13節)。 (二)隱祕事是屬於耶和華我們神的,唯明顯的事屬於我們世人,好叫我們遵行神的一切話(申廿九29)。 (三)當自守,遠避偶像。信主的人當躲避算命、觀兆、占卜、風水等一類迷信假神褻瀆真神的事(約壹五21)。 【賽四十一29】「看哪,他們和他們的工作都是虛空,且是虛無。他們所鑄的偶像都是風,都是虛的。”」 〔呂振中譯〕「看哪,他們都是無有,他們的所作都是虛無;他們的鑄像都是風、都是虛空。」 〔原文字義〕「工作」作為;「都」所有、全部、整個、各;「虛空」邪惡、罪孽、患難、悲傷、偶像;「虛無」盡頭、終止、結束、僅僅;「鑄」鑄造的偶像、奠祭;「風」心、靈、氣息;「虛」虛空。 〔文意註解〕「看哪」引起注意,宣告結論:「他們和他們的工作都是虛空,且是虛無」;「所鑄的偶像都是風,都是虛的」。 小結,本章論.歷史和未來兩個主題(1)1~7節,真神決定歷史的軌跡,興起僕人成就其計劃(2)8~29節,假神無從指示將來,對世界結局一無所知。 29節,偶像和拜偶像者所作的是虛空;所講的是風。 〔話中之光〕(一)本節的言語像“蓋棺定論”的短詩,像有節奏的釘鎚釘牢棺木。偶像及其所作「都是虛空,且是虛無”。所鑄的偶像「都是風,都是虛的」(29節)。 (三)任何被造神明偶像都不能代表神,不可膜拜。外邦列國及世人拜偶像,非但愚昧荒謬,而且可憎惡(6~7節;四十18~20;四十四12~20)。 叁、靈訓要義 【耶和華神掌管歷史】 一、眾海島靜默近前--當肅靜聆聽,神宣召列國候審辯論(1節;詩四十六10) 二、眾民束腰要得力--無力抵擋神,萬民爭鬧謀算虛妄事(1節;詩二1~3) 三、從東方興起一人--行神的計劃,憑公義召他來管列國(2節;四十四~四十五) 四、追敵走未行的路--神賜他能力,他征服迅速如行坦途(3節;四十五1,13) 五、誰行作成就這事--祂掌管歷史,是神從起初宣召歷代(4節;申卅二39) 六、耶和華是首先的--祂創世成終,真神也與末後的同在(4節;啟廿二13) 【神興起彌賽亞作王】 一、東方興起公義的日頭――東方就是日出之地(2節;瑪四2;加四4) 二、憑公義召祂來到腳前――道成肉身經過試探(2節;約一17;來四 15 ) 三、祂的刀待君王如灰塵――施行審判斷定是非(2節;彌四3) 四、祂的弓待列國如禾秸――擊打列國如風前糠(2節;詩二9;四十六9) 五、祂追逐他們未走的道――十架代罪坦然前行(3節;腓二6〜8) 六、列國交給祂管轄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2節;詩八十九27;但七14;腓二9~11) 【列國同謀不受管轄】 一、海島害怕地極都戰兢――行惡對抗見神害怕被滅除(5節;申十三5;結廿六18) 二、各人幫鄰舍彼此壯膽――聯手製作偶像抵抗耶和華(6~7節;創十一4) 三、木匠幫銀匠拋光打砧――焊牢釘穩偶像免它立不住(6~7節;四十19~20) 四、列國同謀抵擋神管轄――神用鐵杖擊打同謀都落空(5~7節;詩二1~4) 五、外邦遍地拜偶像無用――自守遠避偶像拋棄污穢物(約壹五21;撒上五3~5) 【神揀選僕人以色列】 一、惟以色列神的僕人――神揀選雅各,祂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8節) 二、我從地極所領來的――地角所召來,神僕人被揀選並不離棄(9節) 三、僕人雅各不要懼怕――以色列不要驚惶――要認識自己的神(14,16,20節) 四、神主動選擇祂僕人――設立永約的聖愛――是以色列的聖者(14,16,20節) 五、蒙神眷愛而被揀選――甘心信靠順服神――行神旨意的僕人(申四37;七7~8;彼前二9~10) 【神同在扶持僕人】 一、神與你同在――不要害怕(10節) 二、神是你的神――不要驚惶(10節) 三、神必堅固你――必幫助你(10節) 四、神公義的右手――必扶持你(10節) 五、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羅八31) 【神應許伸冤保證幫助】 一、凡向你發怒的――必都抱愧蒙羞逃跑(11節;四十五24) 二、凡與你相爭的――必如無有並要滅亡(11節;耶二3) 三、凡與你爭競的――要找他們也找不著(12節;詩卅七35〜36) 四、凡與你爭戰的――必如無有成為虛無(12節;出廿三22) 五、我耶和華是你的神――必攙扶你的右手(13節;詩七十三23) 六、神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以色列(13節;申卅一6) 七、你這蟲雅各以色列人――不要害怕我必幫你(14節;詩廿二6) 八、你的救贖主是以色列的聖者(14節) 九、你的救贖主是雅各的大能者(六十16) 【神復興以色列誇勝】 一、你這蟲雅各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神必幫助你(14節;詩廿二6) 二、你救贖主是以色列的聖者――公義的神,再沒有別神(14節;四十五22) 三、你成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打碎山嶺,岡陵如糠秕(15節;伯十九25) 四、你為以色列的聖者來誇勝――吹散眾敵,以神為喜樂(16節;詩一4;太三12) 【卑微困苦人求告神】 一、乾渴困乏人要求告神,祂等候賜福求告祂的人――賜全新地位不離棄(17節) 二、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谷中開泉源幹地變泉湧――新出埃及得生命水(18節) 三、領會抒情詩寓義非常,遠超眼前所見的七種樹――新伊甸園主恩豐滿(18~19節) 四、靈眼獲得透視力得見,豐盛榮美超然的造物主――獲賜新心澆灌新靈(18~19節) 五、這是耶和華的手所作,是以色列的聖者所造的――認識至聖者救贖主(20節) 六、要看見知道思想明白,單單聽從順服獨一的主――專愛恩主何等有福(20節;申六1~4) 【偶像虛無拜偶像可憎】 一、真神講論將來挑戰假神――明令偶像呈上案件,庭審辨論確實理由(21節) 二、真神能說將來必遇之事――先前事假神無所知,無法論世界的結局(22節) 三、真神能說講明後來的事――假神無力降福降禍,同來觀看毫無驚奇(23節) 四、宣判假神虛無作為虛空――選擇拜假神可憎惡,禁戒隨外邦拜偶像(24節;徒十五29) 【神將興起一人】 一、真神講將來預告,將興起一人――挑戰假神從不能預告未來(25節) 二、古列將求告神名,從北方東方――必臨到列國彷彿窯匠踹泥(25節;拉一2) 三、有誰能起初指明,這事使人知――沒人指明沒人說沒人聽到(26節) 四、神首先對錫安說,看哪我要將――報好信那位賜給耶路撒冷(27節) 五、神察看時並沒人,祂問的時候――也沒有謀士可以回答一句(28節) 六、偶像及拜偶像者,所作是虛空――鑄偶像是虛是風全屬虛無(29節) ── 周安娜(Anna M. Zhou) 參考書目:請參閱「以賽亞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