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一章)(于中旻)

面對現實(一章) (陶恕)

宗教的腐敗(一章) (賈玉銘)

連畜生都不如!(1~9) (香港讀經會)

誰向你要這些禮物?(10~20) (香港讀經會)

因公平得蒙救贖(21~31) (香港讀經會)

悖逆的兒女(2~9) (趙世光)

真正神的兒女(1~17) (台北基督之家)

歸回神心意(18~31) (台北基督之家)

神所要的是甚麼呢?(賽一章)(黃彼得)

面對現實(賽一章)(陶恕)

以賽亞書第一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一章)(于中旻)


  認識神

  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賽一:3

  如果誰說人“畜生不如”,不僅算不上稱讚,還是很嚴重傷人的話。這正是神所作的。神不是不懂修辭,也不是不會客氣,更不是教人不禮貌;祂說的是真理:“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一七:9),人的虛驕受傷,才會省察,悔改。
  華人自詡“禮義之邦”,以色列人也以“聖民”自傲。但神卻藉先知,呼天喚地的說:

  “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
  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
  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賽一:2-3

  牛是忠誠的,甘心負軛,為主人服務。驢的品性較差,類似“駑馬戀棧豆”,只是為了主人槽裏,有可以餧飽肚子的食物,是為飯碗的功利主義者。牛驢雖然無知,總算能記得主人和主人的恩典,能自己回到家裏。但以色列民卻不如此,他們是悖逆的兒女,不記得神待他們的恩典。
  神不棄絕祂的兒女,雖然責打,卻不是要打死,而是給他們留下餘種,使他們有悔改蒙恩的機會。因為管教的目的,只是要“煉盡你的渣滓,除淨你的雜質”(賽一:25)。
  煉金的人,把礦石或礦砂放在煉爐中,加以熾烈的熱火熬煉,卻並不是要燒燬丟棄,而是要煉除渣滓,煉出寶貴的精金來。神使祂的兒女受苦,不是由於恨他們,要消滅他們;而是有其美好的目的。正如祂讓雅各受對付,遭苦煉,是為要成就祂的旨意,把他的詭詐煉去,成為精純真誠的以色列,非要到祂的目的達成,總不會停息。
  神選召摩西的時候,使他在何烈山看見異象:“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出三:2)。這是神向“在神全家盡忠”的摩西,顯示以色列的歷史:神讓祂的子民受苦,有祂一定的計畫,一定的時間。雖然受苦,有神的同在,總不至於燒毀。所以在進入迦南之前,摩西就寫了“國歌”,教導以色列的全體人民:蒙福而驕傲,背逆犯罪,必須受管教;煉淨後才歸向神,為自己的罪抱愧,悔改後復興的恩典就臨到了。
  教會在地上受苦,是有主在她身上的旨意,也是要作煉淨的工作,使教會成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賽一:26),作祂榮耀的見證。

 

 

面對現實(陶恕)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賽一:16-19)。

  科學家誇稱他們是面對現實的人;他們試驗每一件事物去尋求真相。但是,和科學家比較,基督徒是一個更肯去面對現實的人,因為基督徒堅持要知道生命的真理──科學家也想知道,不過是用邏輯推理方法。

  基督徒要從廣義和永恆關係上知道生命的真理。他要知道他的罪──在何處犯錯和後果如何。他要認識神,認識神的審判,以及他個人與神,永恆和永生的關係。他堅持要知道乃是出於理智,因為理智就是有智慧的認識事物的真相,並不是只看事物的表面。

  我要反駁那些尚未得救的人:他們才是真正不肯面對現實的人,人類一直活在偽裝中:我們不會面對死亡,然而心底裏知道得很清楚人人皆有一死。

  但是,基督徒卻成了一個面對現實的人。他預備好面對人生的另一章。收拾行裝,隨時上路。事實上,你可能在某處的鐵路軌旁,看見他坐在皮箱上。他知道火車正向他駛來,絕對不會錯過他的。他是面對現實的人,而另一個人才是沉睡在致命的惡夢中。

  弟兄們,基督的信息是出自明智:“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賽一:18)它是關乎神,人,神與人的關係。它是關乎罪,人與罪的關係,對罪應負的責任,和人要向神交的那本賬。它也是關乎審判與死亡,生命的短暫,和外表的虛假。

  真基督徒是一個治家有方的人。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不會手足無措尋找上天堂的途徑。他只有少數法律問題要解決。在關乎永恆關係方面,他早已正視這些問題,恰當處理了。對他來說,基督的信息是出自理智。

  神之所以為神,祂的神性,和人與神的關係,都超越了人的理智所能了解。然而,在人與神的關係上,從未有任何事情不合乎理智的。

  我們若肯去面對現實,就不能不承認人類是失落的一群。我們尚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到我們的肉身受到各樣疾病的纏擾,因為我們是屬於一個失落和死亡的族類。為甚麼在我們中間有戰爭和戰爭的風聲﹖為甚麼我們會有政治貪污,獨裁者,各式各樣的奴役和束縛﹖為甚麼我們需要警察在每一角落中﹖為甚麼我們需要監獄和精神病院﹖正因為人類是失落的一群,我們是活在失落的世界中。任何人拒絕承認這些病徵,就是不肯去面對現實。

  基督的信息是基於理智。它是基於基督的救贖工作,這是人類失落狀態所必須採取的挽回步驟。它是基於在基督裏的神的愛,和福音的大能。它是基於人類滅亡的事實。它是基於神永久不變的旨意,也是基於必須採取立即行動的重要性。

  請注意在以賽亞書第一章十六至十九節經文中,有嚴厲勸誡的聲音,亦有充滿恩典的應許。它們是相連在一起。

  我們要聽從神嚴厲勸誡的聲音:“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主對我們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

  這毫無疑問是滿有恩典的應許聲音。

  倘若我們把勸誡和應許的聲音分開,就給人類很大的傷害。你相信嗎﹖我們沒有任何藉口把神預定的二重唱改為獨唱。神的旨意就是要這一信息成為一個硬幣的兩面。但是,我們往往將它分開,結果就是弄毀了硬幣的兩面。很多人讀聖經就喜歡斷章取義,把一段經文腰斬,結果是毀壞了二方面的真理。

  我拿起聖經就讀下去:“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賽一:16)倘若我停在這裏,就好像把一個硬幣分成二半,弄毀了它的價值。

  如果我拿起聖經,跳過上一節經文,只是讀以下的一節:“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賽一:18)就此了結,跳過前一節和後一節,我同樣是把硬幣分成二半,弄毀了它的價值。然而,我們有很多神學家就是這樣處理經文,不理會上下文,斷章取義,私意解經,建立他們的學說。

  在這段經文中,這些聲音就是二重唱。神是主,理智唱出它的二首歌──嚴厲的勸誡和滿有恩典的應許!

  如果我們向人傳講我們能夠罪得赦免和蒙主潔淨,而無須先從罪惡中回轉過來,並在神眼前除掉自己的惡行,止住作惡,學習行善,我深信這樣的做法會傷害很多人的靈魂。不用從罪中回轉過來而罪得赦免的教導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它使教會充滿了被騙的會友,並且幫助使地獄充滿了被騙的靈魂。

  無可否認,不少人就是憑這半段經文加入了教會。“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他們忘記了這只是半段經文。然而,亦無可否認,有些人只傳講這段經文的上半段而趕走教會中一些慕道的人。“你們要洗濯,自潔。”他們後退,說:“神啊,我怎能夠﹖一個像我這樣污穢的人怎樣可以自潔﹖即使我擁有世上所有的酸水,肥皂,亦不能潔淨我的靈魂!”這些人失望離開,因為他們只是聽到經文的一部分。

  “人可以沉迷罪中而罪得赦免”的教導和盼望犯了大錯。在道德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樣的教導不但違反聖經真理,並且背乎良知。

  有一個美國的州長,他十分關注監獄中的囚犯。有一次,他巡視其中一間監獄,囚犯都不認識他。他和一個年青的囚犯交談,問及他在獄中多久和所犯的罪。

  在交談中,州長問:“我相信你一定十分希望回到外邊的世界去。”

  “我當然希望可以出去。”他回答說:“但是,我懷疑是否有這個機會,他們給我一個最高刑罰的判決。”

  州長問:“你可否告訴我,如果你重獲自由,你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甚麼﹖”

  這個囚犯的面孔變得猙獰,差不多是在吼叫:“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割斷那個把我關閉起來的法官的頸!”

  這個握有大赦和假釋大權的州長,完全不會想像聽到這樣的咆哮。他所期望的,是後悔,認罪和自新的表示。他希望聽到這個囚犯有意改過自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可以意料,這個囚犯必仍然被囚在獄中,因為有意改過自新是罪得赦免的條件。你不能夠拯救一個仍然堅持繼續去做那些使他不能得救事情的人。

  無論在屬靈和道德的領域中,傳講“罪得赦免而不需要有意改過自新”是自相矛盾的。教導人“罪得赦免和潔淨而無須有生命改變的意願”會令天堂產生大混亂,並且使它變成一個精神病院。不出一百年,你就無從分辨天堂地獄有甚麼不同的地方。

  請注意在這段經文中有九個主動的動詞:洗濯,自潔,除掉,止住,學習,尋求,解救,伸冤和辨屈。你還記得在上語文課所學到的主動和被動語態的分別嗎﹖在使用被動語態時,主詞接受那些行動。我只要站在那裏,其他人對我做一些事,我被動的接受他的行動。但是,如果我做一些事情,這就是主動語態。我說:“我被眾人所愛”,那就是被動語態。有人愛我,我只要接受他人的行動,無須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我說:“愛他人”,這就是主動語態,這是積極的。我要指出今日基督教的弊病,就是我們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之中,我們只是伸出手來接受一切,我們期望一切的好處都臨到我們身上。

  神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然而神認為把這九個主動的動詞放在這節經文前面是適當合宜的。

  我們說:“我被潔淨。”這是被動語態。

  主說:“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賽一:16

  我們在屬靈的事上的危機,就是一切為我們而做,而且做在我們身上。我們成了觀眾,而不是參與者。主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喫地上的美物。”(賽一:19)。

  願意和順服的基督徒──他們在哪裏﹖為甚麼我們有那麼多沒有脊骨和畏縮的基督徒,似乎沒有任何神的能力﹖為甚麼我們會聽到基督徒作這樣的禱告:“主啊,幫助我成為一個誠實的人!”他自己很清楚知道,如果他做事不誠實,他就會下到監獄去。我曾聽到有些人如此禱告:“父啊,幫助我不再說謊。”神從未教導他們說謊──祂只是說:“停止你的謊話。”

  如果我們願意和順服,我們“就必吃地上的美物”──這就是神的應許。但是,倘若我們拒絕和背逆,就只有審判在我們面前等候我們。神呼召我們,我們就有很多合乎情理的理由去忠心跟隨祂。我們要成為一個完全獻身為主的基督徒,沒有任何藉口停留在未得救和未得勝的狀態中。

 

 

宗教的腐敗(或控告國民)

 

以賽亞傳講預言,首先論及猶大耶路撒冷的罪惡。于本書第一章所論,即關於宗教方面的罪。猶大雖為神的選民,逐日循規蹈矩的敬拜神,但以該時宗教的真相而論,亦僅有名無實,僅為儀式的、外表的、無生命的。考聖經所述世人的罪惡,以失落信仰為最,所以先知曆舉百姓的罪狀,即首先言及宗教的腐敗。

 

一、引言(1

一章一節可為本章的引言,亦可為全書的引言。1、論寫書者為誰。即先知以賽亞。2、論本書系何性質。乃一種默示預言書,非由於理想而來。3、言本書所論何事。非教會事,亦非世界事,乃論猶大耶路撒冷之事。4、言本書出自何時。即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相繼為王時。按烏西雅在位時國家多敵,以其父亞瑪謝因勝以東而生驕心,無故與以色列王約阿施起畔(王下十四8節起),以色列大獲全勝,擒獲亞瑪謝,攻陷耶路撒冷,拆毀城牆四十丈。幸烏西雅尚熱心事神,國勢頗振,勝過南方諸王;後其子約坦嗣位,為人頗好,奈有敘利亞與以色列二國與之前後起畔(王下十五37節起);迨亞哈斯即位,為人懦弱,不肖其父,時以色列的風俗退化,道德腐敗,不堪言狀,國事亦極紛淆,常請亞述之助,攻打以色列王。亞述王不願出兵四方,無機可乘,今以猶大王的請求,得成素志,遂曆三年之久,駕兵於此,大勝敵國,亦迫亞哈斯為其納貢。後又連合埃及王,攻伐亞述,終為亞述所勝,耶路撒冷被撒珥王佔據。後其子西拿基立,亦想占耶路撒冷(王下十八13),幸希西家,求主差使者,夜間殺死兵丁十八萬五千人,始敗與而返。是以賽亞講預言時,適為宗教退化,國事紛亂之秋,于此時為先知,頗為不易。據本書首章所載,有似耶和華嚴控國民,表顯宗教退化的景狀。

 

二、標民的罪狀(2~17

本段所述,好像神為原告,猶大人為被告,先知為壯士,天地為見證(2)。耶和華所控告的罪有二步:

1、不識神(2~9);猶大會眾既皆為神的子民,何以言其不識神呢?此乃言在道德生活上不識神(弗四18)。

1)此罪極重(2);在本處明言,神為人之父,人竟不認識他,辜恩負義的罪,莫此為甚。

2)此罪至愚(3);不識神之人,即世界最愚之人;詩篇常言:「愚人心中以為無神」。甚至失去了靈明,曾牛驢之不如,以牛尚識主人,驢猶識主人的槽,名為萬物之靈者,何以不識萬物之主呢?真是愚不可及了。

3)此罪最苦(4~6);a、此乃一切罪惡之根本。一有此罪,萬惡業生。b、此罪極普遍,舉國皆然。c、此罪即生死的關頭。

4)此罪刑最大(7~8);此二節好像先知為國民的罪行痛苦。雖然如此,上主仍有憐恤(9),嚴中有慈,而且刑罰亦即恩典。

2、褻慢神(10~17)(虛假的禮拜)

1)虛浮的供獻(11~12);借供獻以表心,如僅獻祭禮,內無誠實,如此的供獻,實虛浮得很。

2)無謂的會集(13~14);如果失去安息大會的真精神,雖多多會集,終屬無謂。

3)無意識的祈禱(15);真祈禱貴以心靈誠實,不但心中喃喃不休,更是信行合一,以身禱,以靈禱,方為真祈禱。因真祈禱,一則貴於改惡,(16節上),二則貴于行善(16~17)。

 

三、兩造的辯白(18~20

上帝如此控告以色列民,或以耶和華嚴峻無情,悖理不義,故耶和華大呼而特呼的,請會眾前來,彼此辯白,以辯曲直。

1、會眾方面。此辯白於會眾方面毫無理由。此犯罪悖逆的子民,欲與神前顯為公義正直,按本處所言,最要者有二:(1)即順從。罪人不能自救,只得順從神的方法。(2)即悔改。無論罪有多大,在悔改者,絕無於神前定罪之理。

2、上帝方面。(1)是聖潔的。「上帝自己為聖,也顯他的子民都成為聖」。於品德心性上,須潔如雪白如絨。(2)是公義的。上帝無論如何待他的子民,絕無不義之處。雖會眾有時以神為不義,一經辯白,是非立顯。(3)是恩慈的。我們的神是以慈愛憐恤為懷的,無論會眾的罪惡多深,仍願顯其拯濟的能手,大施救援,神民的「罪雖顯如朱紅,必使變如雪白,雖紅如丹顏,必使白如羊毛」。

3、所議條件的兩方面:(1)正面。彼此辯白所議的條件,對於百姓方面,其一最易的,只須願意與順從,此外無別的條件;其二是最大的,關乎定罪赦罪,永生永死,此條件所系非輕。(2)方面。如果順從悔改,固然可得赦罪稱義而得生,否則難免被刀劍吞滅而死亡。(20)。

 

四、判決的結局(12~13

當時屬神的聖地,既無腐敗不堪,一忠心公平善義的城邑,隨然變為妓女、殺戮、奸惡、虛偽、盜竊之事,充斥其間,耶和華對於斯城,判決之法有二:

其一,使其恢復(21~27);耶和華嚴控其民之目的,唯欲使其覺悟己罪,悔改復興,而恢復原狀,此亦刑罰自然的結果。

其二,任其敗亡(25~31);悔改者自然復興,若不悔改,則不免背棄而敗亡,

且其敗亡之景象,也是不堪敘說的。

總言之,當時以色列人極大的罪,即在宗教的腐敗,良心已死,在品德上絕無上帝子女的真相,對於宗教以僅遵守禮儀規條,將精義全失,毫無生氣,此不但為罪中之罪,而且也是眾罪的根源,所以本章即開宗明義的,論及宗教的腐敗。

注意本章內之講經要題

1、論人於神前的悖逆(23

1)神待人之厚恩;即父子之恩:a、生育,b、養育,c、教育。

2)人向神之悖逆;a、不識神,b、不靠神(離棄2),c、不愛神(褻慢)。

3)此等人之真相;a、失了人的資格(會牛驢之不如),b、失去了人的地位(不得為神子),c、失了人的幸福。

2、論赦罪成義(18

1)人罪無論多重可得赦免。a、白赦,b、全赦,c、永赦。

2)人罪無論多可蒙潔除。赦免是在神一方面,潔除是向人一方面,如僅得赦免,未蒙潔除,是罪仍在人身。a、必從案卷上塗抹,b、必須周神上潔淨,c、必從心靈中洗除。

3)人罪無論多大仍得稱義。潔淨指消極方面,成義指積極方面,至成以的實際:a、有義名(稱為義)。b、有義性(與神同性)。、有義行。如此方可算是潔如雪,白如絨。

 

 

連畜生都不如!(1~9) (香港讀經會)

 

祈禱:   天地的主,我現在來到你面前,仰望你、等候你、敬拜你。求你賜我內心的安靜,讓我聽見你的微聲。

 

以賽亞書的開頭令人吃驚,因為經文記載了神向天地控訴祂的「兒女」(2);雖然神含辛茹苦地把他們養育成人,換來的卻是他們的「悖逆」(2)。這裡所說的「悖逆」是指關係的破裂。在人倫社會中,作兒女者尚且懂得聽從父母的教導,但對那作為天地之主的耶和華,「兒女」們卻一反常態,決絕而單方面地中斷了與神的父子關係。

以色列人的態度是出於「不認識」和「不留意」(3)。在舊約中,「認識」除了指頭腦的認知外,還有「經驗」的含義,如果應用在關係上的話,則表示一種很深入和親密的關係。由此推之,「不認識」並非由於人智力的不足,而是刻意的拒絕。牛與驢並非特別聰明的畜生,但由於它們長期受主人喂飼,久而久之就會「認識」主人和他的槽;然而,神的兒女卻連這些畜生都不如!

因此,「悖逆」的行為使以色列人的樣貌被扭曲至變形,他們已經不是神所拯救的百姓,而是「犯罪的」、「擔著罪孽的」、「行惡的」和「敗壞的」人民(4)。

其後,筆鋒一轉,先知的話從宇宙性的層面回落到歷史的範疇中,直接針對以色列(5-9)。在我們眼前的以色列真是焦土處處,滿目瘡痍。先知以很巧妙的手法,描繪以色列人的身體因被責打而傷痕處處,並以此情景來配合國土被外敵入侵後的雕零敗落,當讀者看到這裡,仿佛感到了一份切膚之痛,並有一種置身於戰場,驚魂甫定的感覺。

以色列是一群受審判的百姓。本段經文的場景是舊約時代的法庭,原訴人是神,被告人是以色列,而天和地則是見證者。神先向見證者述說以色列的罪狀,然後再直接面對以色列,述說其可憐的狀況。

神要這樣行,有幾個目的。首先,祂要以色列認真地反省為何會落在這光景中。其次,神要向以色列發出警告,因他們正處於滅亡的邊緣。第三,神極願意以色列在最後一刻醒覺過來,因悔改而能夠繼續存活。第四,罪大惡極的以色列沒有即時被滅絕,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9)。

本段經文的最後一節充分地反映出神的父母心,祂一直冀盼著以色列這浪子能回到自己身旁。神的審判和懲罰,是流露自一顆充滿了愛的心。

 

 

誰向你要這些禮物?(10~2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天地的主,你的名何等甘甜寶貴!你的同在神聖了這混濁的塵世!耶穌基督,我渴慕你!

 

這段經文是十分傳神的。我們可以想像在一個盛大節期的高潮時,人群從四面八方湧到聖殿,眾人都帶著各種祭品和禮物。我們可以聽見動物的鳴叫聲,人們在高聲談話,興高采烈,氣氛十分熱鬧。這時,神站在聖殿門口,望著堆積如山的祭品和禮物,一臉無奈,絲毫不被眼前的氛圍所動。祂質疑人為何不斷地向祂獻禮物,祂已無法再忍受百姓的慷慨和熱情了!

為甚麼呢?因為神無法明白人的生命何以能夠如此割裂!在敬拜時,這些百姓可以表現得十分投入和虔誠,他們忘我地把禮物獻上,又迫切地禱告,滿心喜樂地唱詩讚美,但敬拜結束後,這些百姓卻可以換上另一張猙獰的、兇殘的、冷酷的面孔。他們的心裡沒有神,有的只是一顆冷漠和麻木的心;面對著社會上最需要施以援手的人,他們竟能硬著心腸,肆意欺淩和壓迫。這些百姓是在甚麼時候患上了人格分裂症的呢?

在這情況下,百姓所要做的並非獻更多更好的禮物,而是學習如何堂堂正正地作神的百姓。他們要悔改,拋棄所行的惡(16),另一方面,他們要切實地追求行善和公義,一改以往欺淩弱少的惡行,變成被壓迫者的保護人。

若百姓不注重神的話,就只會加重現時的罪孽,所以神要他們選擇「聽從」還是「悖逆」(20)。他們的存亡就繫於他們的取態(18~20)。

你有否察覺自己也患上了屬靈的人格分裂症呢?你會否在面對神時便表現得很「屬靈」和「虔誠」,但對人時卻有另一張嘴臉?神最痛恨的就是那些用屬靈的虛假來包裝惡毒的人。你可有想過,神會對你一切的「虔誠」表現嗤之以鼻嗎?神絕不會被人的虛假外貌所矇騙!

敬虔的生活必定包括了追求公義。因為神自己是公義的,所以敬拜祂、親近祂的也必須有渴慕公義的心和實踐公義的勇氣。我們不能一面敬拜神又一面得罪人,這樣的人不能在神面前站立。

真正的敬虔會在生命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這是無法偽裝的。我們是無法用任何物質來換取神的喜悅的,祂看重我們生命的內涵過於我們所獻上的禮物。

 

 

因公平得蒙救贖(21~31) (香港讀經會)

 

祈禱:   聖潔美善的基督耶穌,求你接納我的敬拜!主啊,憑著你的應許,我來到你的面前,求你不要向我掩面!

 

耶路撒冷真是一團糟!城內除了有「兇手」(21)外,其中的領袖竟與盜賊狼狽為奸。這樣,本來有如淑女般高貴的耶路撒冷,現在竟淪落到如妓女般可恥!

在說明耶路撒冷的現狀和她本應達到的目標時,先知用了兩個比喻,分別是提煉純銀的過程和用水「攙對」的酒(22)。剛被開採出來的銀子混合了很多砂石雜質,必須經過一個繁複的過程把純銀和雜質分隔開來,整個過程都要小心從事,稍一不慎就會失敗,剩下銀渣。借著這比喻,神說明了祂期望以色列好像純銀一般,但她現在卻仿如銀渣;神所要建立的是「忠信的城」(21),但這城現在卻變為一個吃人的城!至於用水混在酒中,代表了不折不扣的「墮落」,試問當香醇濃郁的美酒被人用水混入後,還有甚麼價值可言?以色列如今就像用水「攙對」的酒,叫神太失望了。

但神不接受這結局,祂要逆其道而行之,從銀渣中把純銀提煉出來(25)!這是比提煉純銀更艱巨的事,過程中銀渣所承受的考驗要比剛從銀礦中開採出來的銀子更難更嚴峻。但經過這番烈火的提煉後,耶路撒冷要再次成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26)。在這裡,煉銀象徵了神的審判,而審判的目的是回復以色列本來的面目,使神的形像能再次在他們當中呈現出來。這「提煉」能救贖以色列。

神為了救贖自己的百姓而要與他們作對頭,這豈不令人感到歎息?

這段經文是以「可歎」(21)一語作開始的,這感歎語其實是為已死的人而發,暗示神所喜愛的「忠信之城」已死!神為這已死的「淑女」深深地哀悼著。

經文又很容易令我們聯想起現代大都會,本應能讓居民安居樂業,但由於當中充斥著各樣的罪惡和黑暗,以致變成了一個個把人生吞活剝的「屠宰場」。

先知的話讓我們認識到神是無法容忍不義存在的,人必要嚴正地對付這罪惡。惟有願意悔改、離開惡道的人方能得著拯救。

與此同時,願我們不要忘記,在這試煉的背後,是一顆在淌血的心!

 

 

悖逆的兒女(2~9) (趙世光)

 

「經文:以賽亞書一章二至九節」

 

先知以賽亞在地上傳神的資訊,年代比較別的先知都長久些。他是猶大國的先知。在大衛王和所羅門 王的時候,全國本是統一的;猶大和以色列,後來便是由這統一的國家分裂而成。到了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國土分為南北。以色列有十二個支派,結果,羅波安只領有兩個支派,位於南方,名猶大國。以色列國第一個王是耶羅波安,他得了其餘的十個支派,位於北方,是為以色列國。

舊約時神要對人講話,神渴望與人談話,可惜人不愛聽神的話。許多人耳朵發癢,當神的話傳出時,他們聽不進去。有些人坐在禮拜堂裡,心卻不在禮拜堂;因此,所講的道與他們毫不發生關係,毫無益處。耶穌說過兩句話:「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意思是說:我們不單生有兩隻耳朵,還需要留心聽,並且把所留意的聽入心裡。如果我們把神的話當作耳邊風,就正如一顆只放在地上,沒有深入到泥土中的種子。種子必須種到好土裡,才能發芽、開花、結果的。我們所傳的神的道,就是生命的種子。我們不單想人來聽一聽,而是欲聽的人,覺得這道理有意義。我希望各人把所聽生命之道,如同種子一般。藉著耳朵進到心裡。如果你能這樣聽,你就不會白聽,你的生活也有大改變。人雖不愛聽神的話,神卻仍愛人。神把自己的意思,藉先知告訴人。以賽亞就是神在舊約時代所興起的許多先知中的一位。他傳神的話至少有七十年之久;在他任先知的期間,猶大一共換了四個王。請看以賽亞書一章——:「當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當這四個王為猶大王時,以賽亞把神寶貝的話傳給猶大的人。以賽亞在本書一至五章中,尚未蒙召,到了第六章,他才蒙神選召。神既有話對人講,祂藉以賽亞所傳的第一個資訊是什麼呢?

在我尚未宣示神第一個資訊之先,我要請初來聽道的人忍耐一點。因我恐怕各位當中也許有對我先前所說的話不懂的。耶穌之道,並非如人所說 所想之簡單;但若能留意,忍耐一點;一次聽不懂聽五次,五次聽不懂聽十次,不明白更要聽,再接再厲,你終能得到這寶貝的道理。我們不要因五句不懂就不聽,要明白真道不是這樣簡單的。好比青年人讀書,初中畢業,高中畢業,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聽道亦然,豈可一聽就完全明瞭,有些人以為基督教的道理極簡單,就是相信的上天堂,不相信的下地獄。其實基督教的道理,說是淺則極淺,說是深又極深。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極有學問的人,如果得不到聖靈所賜的智慧,也不會懂的;但說到淺這方面,則雖小孩子亦能領受。凡是開始聽道的朋友,不明白的切不可灰心,不可放棄,要聽至明白為止。如果你在這事上半途而廢,請你 原諒我這樣說,恐怕你做其他的事情也無 成功的希望。今晚請你立下志願,必至明白而不住手。

現在我們講以賽亞書,一開始,我們就看見天上的神,看見地上人類的情形,好像很為他們擔憂似的。神藉著以賽亞書這樣說:「天啊!要聽,地啊!側耳而聽。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一章二節)你說奇怪嗎?神說:天要聽,地也側耳而聽;祂不說世人要傾耳聽,卻叫天聽地聽。為什麼?因為世人不愛聽。人不愛聽神的話,神所以才叫天地來聽。常人都是如此,別人這樣做,我也這樣做;別人不愛聽,我也不愛聽。但我們無論何事,都不可隨聲附和。你不要因世人不愛聽,你亦做世人之一,故亦不聽。真話、好話我們都應非聽不可,何況神的話呢?世人雖不愛聽神的話,我卻要聽,我喜悅神的話,不要叫天聽,不要叫地聽,我在這裡,讓我留心的傾聽。

其實神極願意人聽祂的話。今晚如果我們人人都渴慕神的話,神憂傷的心,便得醫治。以色列人不愛聽神的話,你我卻不可如此。他們棄絕了神的話,我們都曉得他的結果如何,就是落到悲慘的地步。

神原先要天地所聽的話,並不是難明白的,讓我們聽一聽吧!我想這裡做父母的人一定很多,人人都愛自己的兒女。我們看見兒女一天一天的長大,心裡實在快樂。但如今聽見許多這樣的事,就是長大了的兒女,不要父母了。兒女是小孩子的時候,不願離開父母;及至長大,竟不要父母了。我們當中年紀大一點的人,也許已經嘗過這種滋味。我們如有年紀大約到二十歲左右的兒女的人,就可看見他們對自己的態度了。你對他們講話,他們懶得理睬你,或竟嗤之以鼻。他們說:如今已是原子的時代,你的頭腦太舊,我不必聽你的話。你想,身為父母的,看見兒女自行己道,多麼傷心呢!神就是用這個比方來表示世人的悖逆。這裡有什麼明顯寶貴的用意呢?此處叫我們看到,神愛我們如父母之愛兒女。神這樣愛我們,我們豈可不聽祂的話?神說:「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

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一個家庭的悲劇。那是一對年已六十的老夫婦,他們因為沒有生育,在四十歲的時候,領了一個養女。她本是個窮家的女孩,後由這兩夫婦收養,此時已經二十歲了。那天,女兒在樓下,父母在樓上;她怎樣呢?她大罵養父養母。啊!當時我看見做母親的,極其難過;她臉上的表情,我至今不能忘記,但我卻不會形容。我只能說,那臉起初發白,後來變青。女兒雖不是自己親生的,已夠她痛苦了。辛辛苦苦的養大了這個養女,卻不知孝敬父母,反而罵人,神對我們如父親,世人皆是祂的兒女。我們一切所有的,皆為神所賜;可是,人卻不理會神之恩典。請問,你生下來的時候,帶著什麼東西來呢?你可曾帶來一斗米,或一件衣料嗎?我們什麼都沒有帶來。我們在世上所享用的一切,若從根本處來思想,皆由神所賜。以水為例,人天天少不了水。中國有一句老話說:「飲水思源」。我們喝水時 ,可曾想過水從何處來呢?住在本港的人,各人家中雖有自來水,請問為何現在不能一天到晚都有水供應呢?水塘之水那裡來的?從天上下來的。如果香港在雨季時不下雨,則本港二百多萬的居民,都要受到水荒的威脅了。下雨與否?是誰管的呢?港督嗎?港督可否因見久不下雨而對天說:『久未下雨了,快下點雨吧!』?科學家有無辦法當天不下雨時弄點雨來呢?現在雖有人造雨的發明,但成本钜,並不能取而代之。下雨與否,根本是在乎神。事雖小如喝水,也可使我們思想到神。神看我們如同兒女,所以我們要紀念神,要聽神的話。在座各位中恐怕有生以來從未感謝過神的,有這樣的人嗎?這不能怪你 ,因為以往無人把神的意念向你陳明。今晚我把神藉先知以賽亞所傳的話告訴各位,請各位今晚對神就生感謝的心。

下麵一章三節說:『牛認識主人,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此處用牛和驢作比方。驢是相當愚蠢的牲畜,牛比較聰明一點。牛雖是動物,不會講話,但在被殺之下,懂得哀哭。有時,牠在烈日之下工作疲倦了,仍不得休息,牠就要歎息。那就如聖經所說:『受造之物皆歎息』。牛的歎息聲音不知各位聽過沒有,牠雖是牲畜,但神說:『牛認識主人』。在鄉下,常有八九歲的小牧童,站在牛背上。他們跳上牛背站著或坐著,看來似乎頂容易。你也許說:『八九歲的小童能跳上牛背,我也要試試看』。你不能順利地跳上去的,因為牛認識牠的主人 。你不要以為小童做的事你也能做。假如你嘗試一下,牛的力氣相當大,能把你摔下來的。因為『牛認識主人』。不大有智慧的牛,卻能辨認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倘若有生人預備一個新槽給驢子吃食,它一定不敢吃。必須跑回主人的舊槽才敢吃。牛驢認識主人,只有以色列人不認識神。

以色列民就是猶太人。猶太人在世上比其他的人都要聰明。猶太人的頭腦很有智慧,為其他的人所不及。他有懂得發財的頭腦,經商發達的人中,猶太人佔有多數。世上的經濟大權,多有握在猶太人手中的。原子的發明者,也是猶太人;其他尚有許多東西,都是猶太人發明的。這樣聰明的猶太人,竟然不認識神 ;他們有的是聰明的頭腦,無神論就是他們發明的。世界上矛盾的事實在太多了,頭腦聰明的人竟否認天下有神!以色列人不認識!我並不是存心罵猶太人的,其實也並非所有的猶太人皆如此。他們雖然比不上牛,比不上驢。神所賜的特別聰明,他們都辜負了。不單猶太人如此,(請各位不要生氣)人人之不認識神者,他們都比不上牛,比不上驢。因為『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而你倒不認識神,這是應該的嗎?如你以前不認識神,我不能怪你,因為無人提醒你。今晚我用神傳出的話提醒你,願你把心轉過 來認識神,這樣,才可免掉許多苦。如果你還不回轉,先知以賽亞所傳的資訊尚未講完呢!

在五六兩節中,神的意思是說:『是否還要用鞭子打呢』?以色列人已受了神的責打了,但不知為何他們還不悔改。為什麼神要責打人,我可以用兩個比方來解釋:

從前我做小孩的時候,先母十分愛我。可惜那時我總不明白她到底愛我不愛。她的管教極嚴,她也打我。那時我並不明白,也不瞭解她的打亦是愛的表示。有一次,她打了我;我哭,她也哭起來。那時我不懂她為什麼要哭。我想:你打我,痛的是我,不是你 ,為什麼你也哭呢?我記得當時她一面打,一面哭,我一點都不明白那是什麼原因。及至我做了父親,也打過我自己的孩子時,我就完全明白了。我想做父母的人,沒有一個願意打他的孩子的,但看見他們有錯、豈能不管教呢?有一次,我打我的孩子,不知何故,我的心卻痛起來了。我問他說:「爸爸為什麼要打你呢?你趕快說出來,你不說我還要打」。他答道:「爸爸因愛我所以打我」。我馬上放下了鞭子,不再打他了。

神為何打我們呢?因祂極愛我們。祂希望我們的心回轉過來。在座的各位,我不知道你從那裡來,也不知道你們各人的境遇如何。我想可能有人現在是落到痛苦的地步。以往富裕的,今變為貧困;以往如在天,今淪落於地。可惜人不知回頭,反埋怨天上的神,越怨越苦。神愛我們,神的鞭子就是愛的表現,目的叫我們明白祂的愛,回轉來歸向祂,這樣,祂的鞭子便要立刻放下。如你不肯回頭,請原諒我這樣下判斷;你後來更要苦。痛苦乃是叫人轉回之良機,可能回轉時而不回轉,前面有禍了。比方我看見人在走一條路,那路是死路;他若再往前走,送死是免不掉的。我眼看悲劇快要發生,就喊叫著說:『朋友啊!向後轉,回過頭來』!他不管,他的前途何堪設想?我再說一個比方:有一位出名的畫家,他正在郊外寫畫。他一筆一筆的畫,為了進一步地鑒賞,他常常往後退幾步,看詳細了,再回到他的工作上。這樣繼續了好幾次,越退越遠,竟忘記後面便是山崖,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他的朋友在旁邊看見他已臨懸崖,情急生智,立刻拿起畫筆,在他的畫上亂塗一通。畫家氣極了,連忙走上前來與理論,因為這位朋友無端毀壞了他那幅傑作。朋友解釋那是要救他的命,所以如此做了。

現在,許多人遭受精神和肉體的痛苦,結果卻救了自己的靈魂。那位畫師起初不知道他朋友的用意,只為他遭毀壞的畫生氣。人也是如此,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好好的計畫竟遭破滅,一切打算也都落空,自己落在痛苦之中。啊!各位,這就是神的鞭打,為的是要你回頭!神要救你的靈魂。回轉過來吧!好叫神保佑你,賜福與你,並且愛你,請你來接受神的福氣吧!——趙世光《聖經寶藏(卷七)》

 

 

真正神的兒女(1~17)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一章117

在經文的一開始,先知提到耶和華神稱呼以色列人為兒女、我的民、國民,以色列人與神應有如此密切的關係。

但是,他們的行為卻與這樣的關係完全的相反,他們悖逆神、離棄耶和華、與神生疏,往後退步, 神形容他們的行為,連牛、驢都不如。他們的行為就如同創世記被傾覆的兩個城,所多瑪與蛾摩拉(10),但是 神卻沒有以對待所多瑪、蛾摩拉的方式對待他們。

雖然神用各樣的苦難來責罰他們,讓他們狼狽不堪(6),他們的國家也被敵人侵吞僅存錫安城(8),但其中都包含了神的恩典與神的目的。神的目的不在於降災,為的是要以色列人回轉歸向愛他們的神。

 而這個回轉不在於外在的形式,因為以色列人不斷獻祭(11),來到神的殿中朝見神(12),守節期(1314),禱告(15),神都不喜悅,在人眼中看似敬虔、看似討神喜悅之事,在神眼中卻是虛浮、憎惡、麻煩,甚至覺得不耐煩(14),也不聽他們的禱告(15)

 神所要的回轉,是全人的回轉,不只是在宗教儀式上的行為,而是聽神的話語(10),並且照著去行,也就是有一顆對神敬畏的心,在一切行為上自潔(16),除去神所不喜悅的惡行(16),不只是消極的聽神的話,更是要積極地遵守神的命令(17),在生活中學習行善、尋求公平。

 神借著這些困難,為要呼召祂的子民回到祂的心意裡,就是在生活的每個層面中,聽從神的話語,不只是表面上行神所定下的儀式,這一些只是幫助我們有一個真實的敬虔生活。

 今天也是如此,有人稱基督徒為小基督,也就是學像基督的人,但是我們是否在每個生活層面,都學習得像基督呢?還是我們對基督徒的定義,只是一個有參加主日、有讀聖經、有禱告的人呢?神要的不是我們守一些「儀文」,而是借著這一些能夠成為神所喜悅的生命,成為神真正的兒女。

我們基督徒的身份,是否只在於參加主日、有讀經、禱告呢?還是認為有參加教會的服事就是更好的基督徒呢? 神所喜悅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活出真正照祂心意行的生活!我們是否以此回應神的恩典呢?

回應:

天父!求禰不斷光照我們與禰之間的關係,不要讓我們與禰的關係只是流于「儀文」的滿足,求主幫助我們在生命中每個層面,都活出真正神兒女的身分,一個真正討禰喜悅的生命,奉主耶穌的名祈求,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一章1617

16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
17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歸回神心意(18~31)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一章1831

從第18節開始,延續著前面的經文,神借著先知指出以色列人的罪惡,但神也給以色列人恩典,只要他們甘心聽從神,他們的罪將被赦免(1820)。然而以色列人卻不領受,以至於先知發出歎息!(21)

原本為承受神恩的以色列人,卻離開神的恩典,不聽從神的話(21),順從自己的私欲行惡(22),追求自己所喜悅的(29),以至於生命中充滿了罪惡(2223)。更可悲的是,原本稱為神的子民,神的兒女,如今竟被神看為對頭、敵人(24)

但是,神必不靜默,神要以自己的手,恢復神為這城所定下的心意(26),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神要煉淨這個城(25),仍然悖逆與犯罪的,離棄耶和華的,都要消滅(28)。這些是因偏離神的話,去選擇他們自己所喜悅的事(29),當他們不聽從神,不選擇神要給他們的美物時(19),他們就順從自己的私欲,以至於充滿惡行(2223),但是神說:他們必因為他們為自己所選擇的蒙羞(29),而且他們的生命必要枯乾(30),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也必歸為無有(31),這都是因為他們不聽從神。但神仍然給他們開出路,只要他們再次歸向神,仍會得救回到神的恩典中(27)

今天我們也是如此,我們這些領受神救恩的人,是否像以色列人一般,本來應該承受更大的恩典,但是我們卻不斷離開神的心意,神的話語,而一味的追求我們自己看為喜悅的呢?當我們不斷的順著自己去行時,我們將會一步步地落入以色列人的景況,今天以賽亞的信息,不但是對當時以色列人發出歸回的呼召,今天也同樣向我們發出,歸回神的心意,照神的話語而活,這是唯一蒙福的道路(19)

 基督徒的生活應當有一個態度就是「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主活」,今天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是否都是如此呢?我們是否還有很多自己看為喜悅的事物,無法將主權交給主呢?求神光照,也求神幫助我們更多將生命中的選擇權交給祂!讓我們領受更多神預備要給我們的恩典。

回應:

主!求禰光照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看見自己生命的光景,讓我們不只是看見主禰眼中以色列人的敗壞,而更是藉此成為我們的提醒,提醒我們更多將主權交給禰,以免我們不斷照我們自己的私欲去追求,以致落入以色列人的光景中,更讓我們能夠活在禰的祝福中,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一章2728

27 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
28 
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滅。

 

 

神所要的是甚麼呢?(賽一章)(黃彼得)

 

“你們這所多瑪的官長阿,要聽耶和華的話;你們這蛾摩拉的百姓阿,要側耳聽我們神的訓誨。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塑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裏恨惡,我都以為麻煩。我擔當,便不耐煩。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一:10-17

  讀完這段經文,不禁使我們驚奇!為甚麼那位制定祭祀的神,拒絕百姓按條例所獻的祭物?那位定安息日為聖日的主,為甚麼憎惡百姓按規矩所召集的大會?那位慈愛歡喜聽子民禱告的天父,竟然遮眼不看他們可憐的處境,不聽他們辭彙優美的祈求?是,乍看起來委實有難解的地方。不過我們若肯虛心默想這段經文,在聖靈的光照之下,就容易明白,為甚麼神會拒絕百姓的獻祭,憎惡子民的聚會,不聽宗教領袖的祈禱了。

一.百姓只獻虛浮不義的供物,而不將最寶貴的心獻給神

  這批如所多瑪的官長,像蛾摩拉的百姓,他們大有聰明才幹,他們知道如何運用各種策略經營貿易,牧畜牛羊,使他們的事業飛黃騰達,貲財暴增。他們的財寶是屬世的財富,所以他們的心,也全在屬世的財富上。獨一的真神,在他們心中毫無地位。為了不叫良心過分的指責控告,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偶然也帶些牛羊來獻祭。勉強地守安息日,參加嚴蕭會。他們想用獻祭來潔淨在貿易上的欺榨和不義;用牛羊的血,來塗抹他們在錢財上的汙穢和邪惡。他們是一面獻祭,一面犯罪。藉獻祭的名目去作那欺騙不義的事情。其實他們所獻的牛羊,也是不法的手段去搶奪來的。他們自視聰明絕頂,能用別人所不會用的手段得利,又獻上別人無能力獻上的最好的祭物。在財富上名列富豪之列。在宗教上得了“敬虔熱心”的好名聲。真是熊掌與魚肉得兼,名利雙收。但是鑒察人心肺腑的神,卻永不受欺騙。正當這班官長和百姓大發熱心,按規矩奉獻的時候,公義聖潔的真神,卻毫不留情地揭發他們的罪行,而拒絕他們的供物。他們以為神貧窮困苦的,需要他們所獻的牛羊才得飽足。想不到,神卻說:“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神更進一步指責他們用這些汙穢不義的供物來踐踏祂聖潔的殿宇。這班犯罪作惡的官長和百姓,不肯將心獻上作為神的居所,與神同行,過聖潔公義的生活,這些祭物與神何益呢?神是喜愛行公義,好憐憫過於祭祀。單有祭祀,而不行公義,施憐憫,這是神所憎惡的。

  今日在教會中豈不也是有同樣的情形麼?許多站講台的講員自己不追求聖潔公義,他們的生活充滿“財,色,權”的腥臭,所以從來不教導信徒去追求聖潔公義的生命,過憐憫人,合神心意的生活。以致信徒根本不知道聖潔公義為何物,因為不知,所以也不能行。在未信主之前行為卑鄙,作事詭詐,專心追求世上的虛榮財利,以不法欺榨的手段去巧取豪奪不義的錢財。信了主以後,還是依然故我,心意沒有更新,意念也不變化。有時甚至作出未信主前所不敢作的事。如果僥倖地給他們順利得手,便認為這是神的賜福。為了“酬謝神恩”,和得“樂善好施”的美名而大筆捐獻那不義的錢財。在人面前,他們是教會熱心分子,但在公義的神面前,他們卻是穿破爛衣服的偽君子。他們這些不義的供物,不但不能榮耀神,得神的喜悅,反而招來神的憎惡和咒詛。這是一件關乎信徒生命與生活的大事,許多無知的信徒觸犯了,許多“有知的傳道人”不但不加以糾正責備,勸導他們離惡行善,甚至因他們大筆的捐獻,而為之貼金,大事吹噓,廣為介紹,稱他們是信徒的模範!這實在是一件可悲又可哭的惡事,但許多的教牧領袖,卻盲目地當作可歌可頌的美事!

  神當日怎樣大聲疾呼背謬的以色列民回頭,將心歸祂,今日祂也同樣地藉著聖靈向你呼籲,將心歸祂,讓祂在我們的生命中作主。祂用愛子的寶血救贖我們,就是要我們將身體獻上,成為活祭,是聖潔,可為祂聖靈居住的聖殿。這樣耶穌聖潔,公義,慈愛,良善的生命,就可藉我們日常的生活彰顯出來。讓我們先將自己獻上,成為聖潔的器皿,以至聖的真道造就自己的品格,靠聖靈的幫助,天天存憐憫的心,行公義的事,過真實捨己為人的生活。這是神所歡喜,所要求的祭物。

二.百姓只守形式的聚會,卻忽略了心靈實際與神與信徒之間的交通

  以色列人因為律法的規定,必須遵守節期,安息日,月朔等。如果干犯這條例,便要遵受各種不同的刑罰。在曠野的時候,有一個人在安息日撿柴,結果照耶和華的吩咐,眾人用石頭將他打死(參民一五:32-36;出三一:14)。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國建造聖殿與城墻之後,尼希米看見有人在安息日榨酒,搬運禾捆,馱在驢上。又把酒,葡萄,無花果,和各樣的擔子,在安息日擔入耶路撒冷。尼希米就嚴厲的斥責他們,警戒他們,並在安息日前一晚將城關閉(尼一三:15-18)。從此他們就不敢在安息日不守為聖日了。

  可是敗壞的猶太民族,守了安息日的儀式,卻背了安息日的實意。甚至在安息日見人遭危險,遇患難也忍心不救。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有一次,祂的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的時候,因飢餓,就摘麥穗來充飢,結果被法利賽人指責,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太一二:1-8)。有一次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見到一個枯手的人,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病人。耶穌責問猶太教的領袖,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主耶穌醫好那人的枯手,可是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的人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可三:1-6)。

  在耶利哥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一個被強盜打個半死。祭司和利末人為了趕路上耶路撒冷,竟然見死不救(路一○:30-32)。是的,猶太人和宗教領袖雖然遵守了律法上所吩咐的守安息日,卻是這麼殘暴不仁。他們一面守嚴肅會,一面作罪孽。他們在安息日聚會的時候,輕視軟弱的,丟棄失喪的,吹毛求疪,借題攻擊異己。“是人之所非,非人之所是。”自鳴清高,唯我獨尊。坐在會堂的大交椅上,以宗教領袖自居。不知有多少敬虔來禮拜的人,望他們的驕態而止步,懼他們的淫威而不前。他們把天國的門關起來,自己不進去,要進去的人,也不讓他們進去(太二三:13)。這些“斯文的惡行”;使神看得不耐煩;這些只有虔誠外貌的絆腳石,使神憂傷,因此,神憎惡他們的聚會,恨惡他們的嚴肅會。

  在今日的教會中,這類的行為不是隨處可見麼?多少已愛洗入會的基督徒,在星期日拖著不得已的腳步踏入禮拜堂,因為若不去作禮拜,怕牧師來找他麻煩,又怕其他信徒議論不熱心,良心責備他不敬虔。但是去了禮拜堂,卻是身在心不在。他們有口無心地隨眾附和唱讚美詩,完全不知所唱的詩歌是甚麼意思。在崇拜時,牧師在臺上講道,不少長執,老信徒在開批評大會,甚至談笑無聊的事,自己不聽道,也妨礙信徒聽道。還有一些今代的法利賽人,以人的缺點,軟弱作為攻擊定罪的資料。他們忘記聖經的教訓:“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味人獻祭。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言語要寡少”(傳五:1-2)。“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一二:16)。“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論斷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為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太七:1-2;羅二:1)。

  今日在教會中有些人,看了幾本屬靈書籍,聖經註釋書,神學論著,加上自己一些片面的讀經心得,就以為在聖經的教導大有成就,亮光獨倒。因此,就隨意攻擊這位弟兄不屬靈,那位傳道不合格,責備這批信徒沒有生命等,他們以所謂的“亮光”作法寶,奠定自己的權威。豈不知這些敗行絆倒了不少信徒和年輕傳道人。他們不敬重神的僕人,也不尊重年長的。真是置神的命令和教訓於罔聞。所以他們一面守嚴肅會,一面敗壞弟兄。一面站講台,一面定人的罪。他們搶奪了神審判人,定人罪的主權。他們硬著心不憐恤軟弱的弟兄,神看見他們這些惡行,如何能不厭煩,能不憎惡呢?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所以在基督裏,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2-3)。這樣我們的敬拜必蒙神悅納。

三.一手舉禱告,一手滿了殺人的血

  當日以色列人因有亞伯拉罕為祖宗,耶和華為神,耶路撒冷為首都,有聖殿為宗教的中心,神的聖言為經典,迦南美地為國土。這些優裕的條例,真得天獨厚,高踞首位。可是他們不知道要運用這些特權去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貧困,看顧孤寡。他們卻利用這些優惠組成集團,榨取財富,欺壓孤寡。他們的手滿了無辜者的血,他們也用同樣的手,高高舉起,向神禱告。

  神所要的是甚麼呢?請耐心聽祂說:“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一:16-17)。“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們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8)。“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何六:6)。

  神藉撒母耳向悖逆的掃羅王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服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撒上一五:22-23)。

  求主時刻幫助我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使我們最小的禱告,也蒙神的應允。

 

 

面對現實(賽一章)(陶恕)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賽一:16-19)。

  科學家誇稱他們是面對現實的人;他們試驗每一件事物去尋求真相。但是,和科學家比較,基督徒是一個更肯去面對現實的人,因為基督徒堅持要知道生命的真理──科學家也想知道,不過是用邏輯推理方法。

  基督徒要從廣義和永恆關係上知道生命的真理。他要知道他的罪──在何處犯錯和後果如何。他要認識神,認識神的審判,以及他個人與神,永恆和永生的關係。他堅持要知道乃是出於理智,因為理智就是有智慧的認識事物的真相,並不是只看事物的表面。

  我要反駁那些尚未得救的人:他們才是真正不肯面對現實的人,人類一直活在偽裝中:我們不會面對死亡,然而心底裏知道得很清楚人人皆有一死。

  但是,基督徒卻成了一個面對現實的人。他預備好面對人生的另一章。收拾行裝,隨時上路。事實上,你可能在某處的鐵路軌旁,看見他坐在皮箱上。他知道火車正向他駛來,絕對不會錯過他的。他是面對現實的人,而另一個人才是沉睡在致命的惡夢中。

  弟兄們,基督的信息是出自明智:“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賽一:18)它是關乎神,人,神與人的關係。它是關乎罪,人與罪的關係,對罪應負的責任,和人要向神交的那本賬。它也是關乎審判與死亡,生命的短暫,和外表的虛假。

  真基督徒是一個治家有方的人。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不會手足無措尋找上天堂的途徑。他只有少數法律問題要解決。在關乎永恆關係方面,他早已正視這些問題,恰當處理了。對他來說,基督的信息是出自理智。

  神之所以為神,祂的神性,和人與神的關係,都超越了人的理智所能瞭解。然而,在人與神的關係上,從未有任何事情不合乎理智的。

  我們若肯去面對現實,就不能不承認人類是失落的一群。我們尚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到我們的肉身受到各樣疾病的纏擾,因為我們是屬於一個失落和死亡的族類。為甚麼在我們中間有戰爭和戰爭的風聲﹖為甚麼我們會有政治貪汙,獨裁者,各式各樣的奴役和束縛﹖為甚麼我們需要員警在每一角落中﹖為甚麼我們需要監獄和精神病院﹖正因為人類是失落的一群,我們是活在失落的世界中。任何人拒絕承認這些病徵,就是不肯去面對現實。

  基督的信息是基於理智。它是基於基督的救贖工作,這是人類失落狀態所必須採取的挽回步驟。它是基於在基督裏的神的愛,和福音的大能。它是基於人類滅亡的事實。它是基於神永久不變的旨意,也是基於必須採取立即行動的重要性。

  請注意在以賽亞書第一章十六至十九節經文中,有嚴厲勸誡的聲音,亦有充滿恩典的應許。它們是相連在一起。

  我們要聽從神嚴厲勸誡的聲音:“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主對我們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

  這毫無疑問是滿有恩典的應許聲音。

  倘若我們把勸誡和應許的聲音分開,就給人類很大的傷害。你相信嗎﹖我們沒有任何藉口把神預定的二重唱改為獨唱。神的旨意就是要這一信息成為一個硬幣的兩面。但是,我們往往將它分開,結果就是弄毀了硬幣的兩面。很多人讀聖經就喜歡斷章取義,把一段經文腰斬,結果是毀壞了二方面的真理。

  我拿起聖經就讀下去:“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賽一:16)倘若我停在這裏,就好像把一個硬幣分成二半,弄毀了它的價值。

  如果我拿起聖經,跳過上一節經文,只是讀以下的一節:“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賽一:18)就此了結,跳過前一節和後一節,我同樣是把硬幣分成二半,弄毀了它的價值。然而,我們有很多神學家就是這樣處理經文,不理會上下文,斷章取義,私意解經,建立他們的學說。

  在這段經文中,這些聲音就是二重唱。神是主,理智唱出它的二首歌──嚴厲的勸誡和滿有恩典的應許!

  如果我們向人傳講我們能夠罪得赦免和蒙主潔淨,而無須先從罪惡中回轉過來,並在神眼前除掉自己的惡行,止住作惡,學習行善,我深信這樣的做法會傷害很多人的靈魂。不用從罪中回轉過來而罪得赦免的教導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它使教會充滿了被騙的會友,並且幫助使地獄充滿了被騙的靈魂。

  無可否認,不少人就是憑這半段經文加入了教會。“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他們忘記了這只是半段經文。然而,亦無可否認,有些人只傳講這段經文的上半段而趕走教會中一些慕道的人。“你們要洗濯,自潔。”他們後退,說:“神啊,我怎能夠﹖一個像我這樣汙穢的人怎樣可以自潔﹖即使我擁有世上所有的酸水,肥皂,亦不能潔淨我的靈魂!”這些人失望離開,因為他們只是聽到經文的一部分。

  “人可以沉迷罪中而罪得赦免”的教導和盼望犯了大錯。在道德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樣的教導不但違反聖經真理,並且背乎良知。

  有一個美國的州長,他十分關注監獄中的囚犯。有一次,他巡視其中一間監獄,囚犯都不認識他。他和一個年青的囚犯交談,問及他在獄中多久和所犯的罪。

  在交談中,州長問:“我相信你一定十分希望回到外邊的世界去。”

  “我當然希望可以出去。”他回答說:“但是,我懷疑是否有這個機會,他們給我一個最高刑罰的判決。”

  州長問:“你可否告訴我,如果你重獲自由,你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甚麼﹖”

  這個囚犯的面孔變得猙獰,差不多是在吼叫:“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割斷那個把我關閉起來的法官的頸!”

  這個握有大赦和假釋大權的州長,完全不會想像聽到這樣的咆哮。他所期望的,是後悔,認罪和自新的表示。他希望聽到這個囚犯有意改過自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可以意料,這個囚犯必仍然被囚在獄中,因為有意改過自新是罪得赦免的條件。你不能夠拯救一個仍然堅持繼續去做那些使他不能得救事情的人。

  無論在屬靈和道德的領域中,傳講“罪得赦免而不需要有意改過自新”是自相矛盾的。教導人“罪得赦免和潔淨而無須有生命改變的意願”會令天堂產生大混亂,並且使它變成一個精神病院。不出一百年,你就無從分辨天堂地獄有甚麼不同的地方。

  請注意在這段經文中有九個主動的動詞:洗濯,自潔,除掉,止住,學習,尋求,解救,伸冤和辨屈。你還記得在上語文課所學到的主動和被動語態的分別嗎﹖在使用被動語態時,主詞接受那些行動。我只要站在那裏,其他人對我做一些事,我被動的接受他的行動。但是,如果我做一些事情,這就是主動語態。我說:“我被眾人所愛”,那就是被動語態。有人愛我,我只要接受他人的行動,無須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我說:“愛他人”,這就是主動語態,這是積極的。我要指出今日基督教的弊病,就是我們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之中,我們只是伸出手來接受一切,我們期望一切的好處都臨到我們身上。

  神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然而神認為把這九個主動的動詞放在這節經文前面是適當合宜的。

  我們說:“我被潔淨。”這是被動語態。

  主說:“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賽一:16

  我們在屬靈的事上的危機,就是一切為我們而做,而且做在我們身上。我們成了觀眾,而不是參與者。主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喫地上的美物。”(賽一:19)。

  願意和順服的基督徒──他們在哪裏﹖為甚麼我們有那麼多沒有脊骨和畏縮的基督徒,似乎沒有任何神的能力﹖為甚麼我們會聽到基督徒作這樣的禱告:“主啊,幫助我成為一個誠實的人!”他自己很清楚知道,如果他做事不誠實,他就會下到監獄去。我曾聽到有些人如此禱告:“父啊,幫助我不再說謊。”神從未教導他們說謊──祂只是說:“停止你的謊話。”

  如果我們願意和順服,我們“就必吃地上的美物”──這就是神的應許。但是,倘若我們拒絕和背逆,就只有審判在我們面前等候我們。神呼召我們,我們就有很多合乎情理的理由去忠心跟隨祂。我們要成為一個完全獻身為主的基督徒,沒有任何藉口停留在未得救和未得勝的狀態中。

 

 

以賽亞書第一章査讀(謝家樹)

 

壹、第1節是序言。

、作書者的自我介紹一一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

二、作書時間一一猶大王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 位時。

三、作書地點一一耶路撒冷。

四、本書來源一一神的默示。

五、本書內容一一論猶大和耶路撒冷之事。

六、中心教訓一一神的救恩。

貳、第220節先知以法庭的情景宣告神的審判。

論猶大國人一一全國人都犯罪,應受刑罰,並說明神有憐憫。

本段言論的立場:

1.神是原告。

2.猶大人是被告。

3.先知是原告律師。

4.天腿證人。

5.被告的罪狀(三見下面10~17節)。

、第2~9節不認識神之罪惡。

1、第2節神的至情一神站在父親立場,面對逆子說 話,祂呼天喊地,叫他們來聆聽這些話,神愛祂子民的心是何 等的迫切。(賽四九15)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

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詩一〇三13)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瑪 三17)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

A.神待人的恩典一一如慈父對待自己的子女。

a.生育;b .養育:c.教育;

B. 人對神的悖逆:

a.不認識神: b.不倚靠神; c.不敬畏神;

2.3~4節 選民的四大罪惡:

a.不認識神(弗四18)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褢剛硬。

b.犯罪的國民(賽五七3~4)你們這些巫婆的兒子,姦夫和妓女的種子,都要前來,你們向誰戲笑,向誰張口吐舌呢?你們豈不是悖逆的兒女,虛謊的種類呢?

c.行惡的種類(羅三12)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d.敗壊的兒女(路十五13-14)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給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放蕩,浪費貲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e. 敗壞的實際:

(a)離棄耶和華(:申卅二 15)。

(b)藐視以色列的聖者(王下十九22)。

(c)與神生疏(箴卅9)‘

(d)往後退步(詩五三3)。

f.悖道的結果:

(a)失去了人的資格一一不如牛驢。

(b)失去了人的地位一一不得為神子。

(c)失去了人的幸福一一不能享受天國榮耀。

3、第5~9    神的公義和慈愛一一這些百姓不怕刑罰, 也不怕實打,任何擊打也都不能使他們醒悟悔改,但神像慈父,始終對他們施憐憫。

A.第5~6節 神用預表的方式,說他們如何不怕責打,他們所蒙受的是新傷加上舊痕,從腳掌到頭頂無一處是完全的,盡是傷口 ;沒有收口沒有纏裹,也沒有用膏滋潤,滿身疾病,全心發昏。

B.第7~8節 言他們必受咒詛。 第7節預言猶大國要被外邦人侵吞傾覆,被火焚燒成為荒涼。

8節 僅存的錫安城成為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那樣的軟弱,成為外邦人圍困的城邑,亡在旦夕。

C.第9節是這一小段的總結一神的慈愛永遠長存。 神像父親,雖然祂嚴責,但祂有慈愛;祂若不施憐恤,給他們稍留餘種,否則他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一樣,連人帶地絲毫不留了(三羅九29)。

二、第10~17節 選民的罪狀。

1、第10節 神叫官和民一同來聽祂的話一一側耳聽神的訓誨。神稱呼官為所多瑪的官長。神稱呼民為蛾摩拉的百姓。

從上到下在神面前罪惡深重,聲聞於天,像當年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三創十九);其結果被神以硫磺火從天降下,燒毀滅絕。

2、第11~15節他們在宗教上的虛假。

a.虛浮的獻祭一一表面上他們獻了許多祭物,也進到聖院中:然而他們內心一無誠意,神豈能悅納?

b.無謂的聚會一一各種集會節期,他們好像都嚴格遵守:然而他們一面仍舊作惡犯罪,就失去聚會的真精神。

c.無意識的祈禱一一兩手充滿了殺人的血跡,卻還在向神舉手禱告,祂必不聽,且遮眼不看。

3、第16~17節神指示祂所喜悅的事。

a.要洗濯自潔(雅四8)。

b.除掉惡行(結十八31)

c.止住作惡(耶廿五5)

d.學習行善(詩卅四14)。

e.尋求公平(彌六8)。

f.解救被欺壓的(耶廿二3)。

g.給孤兒伸冤(詩八二3)。

h.為寡賺屈(雅一27)。

 三、第1820節 神的挑戰一前面兩段神持證據指控選民不認識神,不敬畏神,犯罪作惡,欺騙妄為,神一面是嚴峻的,另一面也是恩慈的,祂竟向百姓挑戰,允許他們前來”彼此辯論”

1 、第18

A‘百姓方面罪惡極重,不能自救(耶二22)你雖用鹹,多用肥皂洗濯,你罪的痕跡,仍然在我面前顯出。

B ‘神是聖潔、公義、恩慈的,只有祂施恩才可獲救(亞十三丨)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輿汙穢。

a、人的罪無論多重,只要在神面前悔改,都可赦免。

(a)白白赦免。

(b)完全赦免。

(c)|永遠赦免。

b.人的罪蒙赦免一(消極性)必須潔除罪惡。

(a)必從案卷上塗抹”

(b)必須周身上潔淨。

(c)|必從心靈中洗除。

c.人的罪蒙赦免一―(積極性)必有成義的實際。

(a)有義名一一被稱為義。

(b)有義性一一與神同在。

(c)有義行一一有神同行。

罪雖如硃紅,必變成雪白;雖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2、第19~20   神的應許與警告。

A. 神的應許一一廿心順服者必吃地上的美物。(伯卅六11)他們若聽從亊奉祂,就必度日享通,歷年福樂。

B.神的警告一一不聽從反倒悖逆的,其後果必被刀劍吞滅。(撒上十二 15)倘若不聽從耶和華的話, 違背祂的命令,耶和華的手必攻擊你們,像從前攻擊你們列袓一樣。

三、第21~31節 論錫安城一一指猶大國。

前段2~22節所論,針對人而言,本段所論指國而言,兩者不同。

一、第21~23  論錫安的過去和現在。

1、從前一一忠信的城,充滿了公正、公義。

2、現在一一變為妓女,有兇手居在其中。

A.信仰方面:

a .見證失去了一一銀子變為渣滓。

b.聖靈被褻讀了一一酒用水摻對。

B.行為方面:

a.官長居心悖逆。

b.謹作伴。

c.喜愛賄賂。

d.追求贓私。

e.不為孤兒伸冤。

f.不處理寡婦案件。

二、第2431節預言錫安的報應和結局。

1、第24節錫安原意是光耀的,愉快的,但如今卻變成 以色列的大能者神的敵人,因此,主萬軍之耶和華公開宣示要向報仇雪恨。

2、第25~26      神誓言必降禍給他,藉苦難來煉盡他的渣滓,除淨他雜質,好讓他醒悟悔改。由於他脫離了罪,等到末後的日子,神要複還,他審判官和謀士 ,然後他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一一後者是預言以色列國復興之後。(亞八3)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撤冷必稱為誠 實的的城(忠信之邑)。」

3、第2728節這兩節是這一小段的總結。

a.錫安及其中的百姓因悔改歸正,行公平、公義, 必得蒙救贖,(何二 19)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 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

b.反之,若悖逆犯罪,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滅。 (耶四18)你的行動,你的作為,招惹這事,這是你罪惡的結果,實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

4、第29-31節那等滅亡之人,滅亡的原因,以為靠攏別的國可安穩有力量,結果一同胃,無人撲滅。

a.因你所喜愛的橡樹抱槐一一倚靠的力量錯誤。一一至終像枯乾様樹的葉子。(何四13)在各山頂,各高岡的橡樹、揚樹、栗樹之下獻祭燒香,因為樹影美好,所以你們的女兒淫亂,你們的新婦行淫。(摩二9)我從以色列人面前 除滅亞摩利人,他雖高大如香柏街堅固如橡樹,卻上滅它的果子,下絕它的根本。

b.因你們選擇的園子蒙羞-靠攏的強國失敗。一一至終園子無水澆灌。(耶二 13)因為我的百姓作了兩 件惡事,就是離棄找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十七5-6)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