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二章)(于中旻)

和平的國度(1~4)(賈玉銘)

社會的罪惡(5~22)(賈玉銘)

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1~5) (香港讀經會)

人算甚麼呢?(6~22) (香港讀經會)

主要再來(1~11) (趙世光)

抬頭仰望(1~5) (台北基督之家)

真實的倚靠(6~22) (台北基督之家)

在盼望中候主再來(賽二1~5)(林文良)

以賽亞書第二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二章)(于中旻)


  耶和華的山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賽二:2

  以色列人的觀念,以為他們那個民族,在神心目中有特殊優越的地位。這不是全無道理的。因為他們的好處,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三:2)。可惜,他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徒七:53),這反而定他們的罪。
  先知以賽亞得神的啟示說: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
  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
  “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
  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賽二:2-3

  多數的人,把神圈在他們的小族群中間,以為耶和華是他們獨有的神,別人無分,別人都是不潔的。如果每一民族都成為選民,哪還有甚麼選民可言?
  但在神看來,以色列人不遵從祂的話,效法異教文化,“像非利士人一樣,並與外邦人擊掌”(賽二:6-9),還不自知恥的自以為是“聖民”,豈不是笑話?聖經說:“惟有裏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裏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羅二:29)因為神是鑒察人心腸肺腑的,絕不會給空洞的宗教名詞欺騙。
  猶大國在烏西雅王長期統治下,地上的豐富增加了,“他們的國滿了金銀,財寶也無窮;他們的地滿了馬匹,車輛也無數”(賽二:7;代下二六:1-15)。但富強之後,卻全忘記了賜福的神,人民還是行邪僻的事,去造作崇拜偶像,歸榮耀給假神。
  神要責打祂的子民,同時給他們新的盼望。到時候滿足,神差祂的兒子基督耶穌到世上來,藉著死救贖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並藉著所賜的聖靈,使外邦人悔改,蒙恩而成為神的選民。因此,許多國的民,因信稱義而得潔淨,都可以登神的聖山,奔雅各神的殿;而且信的人就成為聖殿,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他們既心被潔淨,有真理的聖靈引導,而行神的義路,在神的光中行走。最後,神的國臨到,外邦人“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羅一五:10)。這是神兒女的盼望。
  願我們謙卑在主面前,認罪悔改,藉主的寶血除去一切污穢,在神的光中行走。

 

 

和平的國(或戰爭的罪)(二章1~4(賈玉銘)

 

神學家每以二至五章為一段,此段即以賽亞第二次得默示所發之言,其中多勸誡警告的話。于第二章先說到戰爭的罪,以當時國家多難,屢有戰事;或謂適當其時,有以色列王比加(王下十五25),聯合大馬色王某(Rezin),欲攻陷猶太京師耶路撒冷,所以先知特論到和平的國,以慰神民。今日之懷疑派往往以本章所述,乃以賽亞理想中的耶路撒冷,以先知遠大的眼光,由宗教而生的一種奢望,藉以慰藉一般疲于爭戰的百姓,故其所論,皆為幻景,不過心理上的作用,究不可認為將有的事實。為斯說者,果三複首節所說的「默示」二字,當必鉗口無言了。

本處所論,適與彌迦四章一至三節的話相同,其所以相同的原因,論者不一其說:或言此「乃猶太人及神國的振興,當時常有的說法」;或言乃「以賽亞與彌迦各引證先知約珥的話」;亦或言「非以賽亞引證彌迦之言,即彌迦引證以賽亞之言」。但本處明言,系以賽亞見默示,所以我們寧願以聖經的本文所言為是,不願以人之理想廢了聖經的原意。或有以彌迦所述,是在以賽亞十七年以後寫的,至於本段的要義,已明言為末時必有之事,持此末時的解說,神學家的眼光亦步盡同:1、有以所說的末時,即指主降臨以後,至主再來之時。以猶太人每以神創造萬物至主首次降臨時,為先世,自主首次降臨至二次降臨為末世。故先世即舊約時代,後世即新約時代;先世以摩西律法為重,後世以福音真理為重。2、有言末時即主二次再臨之前幾年,言該時主的殿必建于山,福音普及,為萬民所趨赴。3、有言本處所說的末時,即神國降格時,亦即彌賽亞和平的政治,在地實現時。我們詳考聖經各處,論及神國降格的話,雖前二說者各有一部分的真理,卻更以後說為然;我們現在可以後說論,略述此段的要義如下:

 

一、神國之堅立(2

1、言神「山」必高舉。在聖經內常以大山代表國政(參但二35;啟十三1又十七9~11),所以此處所說「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即言神的國必堅立,充滿天下,將來「世上的國,都必成了我主耶穌基督的國」(啟十一15)。「到那時,他要用鐵杖管轄列國——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十五15~16)。2、言「神殿」的山必高舉。明言此山所表明的國政,不是屬世界的,乃教會真理的政治,或言即造在山上的城(太五14)。3、言神殿建於高舉之山。(1)在山即明顯之意。言福音的政治是彰顯無隱的。(2)在山有堅固之意。以主國的政治是永遠的政治。(3)在山亦有高尚之意。人間的政治,無堪與之比擬者。

 

二、萬民之歸從(2

在基督的國裡,將見「萬口頌主,萬膝拜主」,「從日出至日落之處,無人不歌頌主」。1、此山之殿門為萬人而開。不同舊約的聖殿,不准異邦認進入,在基督國內猶太異邦之牆垣,業已拆毀,凡願入的皆可入。2、萬人之歸從是勢如水流。如言「萬民要流歸這山」,于神國臨格時代,「神的旨意要行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萬人都要尊主的名為聖」。所以那時代的人,歸從主的光景,皆出於自然,不待勉強,直如河水的湧流。

 

三、眾人之裨助(3

于該時代,萬國萬民之趨赴主山,歸從主道,亦由於一種極友愛極同心的情意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此非言我們「要」登,或我們「該」奔,乃言「來吧」,我看可以即刻奔往,正如以色列人一年三次至耶路撒冷守節的景狀,勢之所歸,萬人均表同情。其所以如此提醒裨助,果何所為呢?1、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此明言他們所以流歸這山,無非為求道而已。2、我們必要行他的路。他們所以趨赴主殿,不但為受教,更為行走在主的路上,人未能在主的路上行走,他的腳步必不滑跌,因主的道路是平安自由的。

 

四、新律之頒行(3

「以律法必出自錫安,耶和華的言必出自耶路撒冷」。此處所言的律法,自然不是舊約的律法,乃是新律法,是從耶路撒冷頒行的律法,即信心的律法,亦即福音的律法。在在的國內,充滿了主的愛,以為天國的圓滿境界,愛之所在,即國的所在,亦未有救恩的福音,為天國自由的律法,福音的感力,足以令人傾心向化。所以在基督的國裡,我們黨遵當行的,只有主所賜福音的愛律,正如彼得雅各約翰在黑門山上聽見有聲音說,無須聽大政治家摩西,亦無須從大先知以利亞,「這是我的愛子,你們應當聽他」。

 

五、公義之審判(4

言「他在列國中施行審斷,為許多國民判斷是非」。他的審判是公平的,他的判決是正直的,而且施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不憑耳聞(參十三3~4)。其將「用鐵杖管轄列國」,須知此鐵杖的政治,不是可怕的,乃是堅定正直的,非朝令夕改,至不足恃,猶如受傷蘆葦的政治,此乃堅固的,可靠的,所以他的判斷,是毫無偏私不公之弊。

 

六、和平之氣象(4

如言以軍械改為農械,各國不相攻擊,以耶穌為和平的君王,必于禧年時代,此和平氣象,始能實現哩。

1、無力兵之苦害(賽二4;彌四3)。

2、無政府之暴虐(賽二4,十一3~5;啟二27)。

3、無宗教之衝突(賽二2~3,十一9;太十七5)。

4、無名利之競爭(賽六十五21~22;彌四4)。

5、無病苦之慘痛(賽六十五19~2023節)。

6、無萬物之殘傷(賽十一6~9,六十五25;羅八19~22)。

7、無撒旦之蠱惑(啟二十2~3)。

但此和平政治,固然必于神國臨格時代,始克有圓滿的實現,於今時代的真教會中,未嘗不顯此景。以真教會,即無形的神國,而且也是預備神的國度臨到,所以今日於此屬靈的國內,已經先享此和平的幸福;即如耶穌生時,天使的歡送詞有雲:「天上有榮光歸於神,地下有平安喜悅歸於人」。即今日信徒心靈中,因為脫卻罪累(太十一28),與神複和(羅五1;弗二1316),放下重擔(來十二1;太十一29),等等而來的平安,也是說不盡的。

質而言之,錫安本是最小的山,與世界一切的大山幾乎不能相比,耶穌常言天國原如一粒芥菜種,乃是百種最小的。但此最小的山,將來必要高起,超乎諸山,以今日的教會而論,固已超勝世界一切的宗教,以神國政治而言,終究必有「神旨得成,在地如天,」之一日,神的話永不落空,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注意本段講經要題

論主的國(以善喻言國政)第二節

1、乃末時堅立之國(第二節)

2、乃神聖之國(如稱為神殿的山)

3、乃超乎諸國之國(其堅立超乎諸山)

4、乃由小而高舉之國(高舉過於萬領)

5、乃括萬人在內之國(萬人要歸這山)

6、乃極有勢力之國(萬人之歸從勢如流水)

7、乃真理之國(三節參約十九37

8、乃公義之國(四節)

9、乃和平之國(改兵器為農器)

10、乃永遠之國(如言不再學習戰事,參九7)。

 

 

社會的罪(二5~22(賈玉銘)

 

據本章二至四節所言,猶大當時雖干戈擾襄,但彌賽亞和平的政治,必要實現,將見萬國彌兵,世界和平,財豐物阜,普天同慶。彼時以刀作犁,化戈為鐮,萬國萬民皆在基督國內,共用安樂,一同行走在主的路上,因此先知對於同胞,遂具有莫大的希望。

 

一、先知的希望(5

先知既以屬靈之眼光,遙望基督的國建立時之景狀,遂不由的大聲疾呼,希望同胞皆為神國中的一份子,說「雅各家啊,來吧,我們要在耶和華的光中行走」。按本書城以色列人為雅各家,計有九次,六次在四十章至前(二56,八17,十20,十四1,二十九22),三次在四十葬以後(四十六3,四十八1,五十八1)。

1、外邦人尚且歸主,何況雅各家呢?保羅常言:「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好救他們一些人」(羅十一13~14)。先知以賽亞在此亦言外邦人,尚且不約而同的,群赴主殿,何況神的選民呢?所以大呼而特呼的說:「雅各家啊,來吧,——來吧,我們都要行走在主的光明中」。

2、屬本性的雅各家豈不可改換心性行走義路呢?雅各亦名以色列,此二名

稱,聖經每指其新舊二性,有時稱雅各,多指其本性言;稱以色列,每指其新性言。此處稱雅各家,亦指其屬本性的子孫,但屬於本性(或舊性)的子孫,于福音時代,皆可行走在主的光明中,因屬新性的以色列人,皆是屬於舊性的人,改化而成的(3)。

3、黑暗的雅各舉哀何不行于光明中呢?當時雅各家黑暗陰翳,宜速就光,而為光明之子(弗五8;帖前五8;羅八12)。(1)當行在主智慧的光中。主必要將他的道路教訓我們。(2)當行在主平安的光中。在主的路上有明光照耀,行路的人,決不至有何險阻。(3)當行在主公義的光中。因主必用義日的光,照臨我們。

 

二、猶大的現狀(6~9

1、聯合異邦;神從萬國中將以色列召出來,「看他為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十三9)。可惜他們「竟與列邦摻雜」(何七8),與外邦人擊掌同盟,以致他們充滿了東方的風俗。

2、妄行術數(6);以色列人不但有主的聖言,與聖經,遇有疑難的事,可遵照神言以定從違,而且也有以弗得並祭司的胸牌,以及先知的話,皆可藉以問是非,定凶吉。不料以色列人竟去問巫術,行占卜,「與非利士人所行無異」(撒上六2)。

3、專注世界(7);神的子民,當以神為產業為福杯(詩十六5),超出世外,視萬物如糞土,無如當時的猶太人,竟滿了世界心思,物質觀念,專心營求空而又空的世物,總無依靠上帝的心,此等世上的思慮,貨財的迷惑,焉得不把道心遮蔽呢?

4、敬事偶像(8);最奇的,是以色列人雖常看見主的榮耀,與威嚴,竟然離棄領他們出埃及的神,去事奉偶像。考聖經所載,神看這敬事偶像的事,為最大的罪,以色列人如此辜恩負義,能不重遭天譴嗎(何十1,二8)?

5、甘於自賤(9);人原照神而造,有神的榮尊,不料以色列人,竟甘心自賤,在自己手造的偶像前屈膝,這真是最可恥的事。

如此說來,以色列人社會的現狀,實黑暗已極,正急需行走在主的光明中;至其所以黑暗的原因,不外乎與外邦聯合,習染東方的惡俗,不恃道德,而恃術數,且以烏西雅時,國家興盛,民豐無阜,車馬無算,以致靠世物不靠上帝,側重現時主義,而無永久觀念,習俗不良,則宗教的腐敗,民德的暗昧,亦是自然的結果。所以本段論及神對待以色列人,有兩個很重要的字,是極可怕的;(1)即「離棄」(6);神常對他的子女說:「婦女縱然離棄他的孩子,我總不離棄你」)賽四十九15)。無奈神雖「多次聚集他們,如母雞聚雛於翼下,只是他們不願意」(太二十三38),神亦無可如何。但一被神離棄,實含括無窮的悲苦,憂患,較小兒為母所棄,尤加可憐。(2)即「不赦」(9);此言以色列的罪,乃不赦之罪。罪不怕重,即怕不得赦免。耶穌常言:「譭謗人子的,猶可赦,惟譭謗聖靈的永不得赦」。以色列人既為神的選民,卻明知故犯的去行術數,拜偶像,亦即是犯了譭謗聖靈的罪,所以神言「不可饒恕他們」。

 

三、上帝的震怒(10~22

本段言及耶和華降罰的日子,神學家每不一其說:或言指巴比倫的擄掠;或言指日後羅馬的攻伐。但細考所論,固然有幾分應驗於當日以色列人所遇的侵伐,但更是指著將來耶和華的一個降罰的日子。聖經論及耶和華的日子,計二十次,本處所言是頭一次(參十三69;結十三5;珥一15,二111,三14;摩五1830;俄15節;番一71418;瑪斯5;結三十3;亞十四17等處)。耶和華震怒的日子,有罪的人,實無處逃避,所以本段一連三次言:「當進入岩穴,藏於土中,躲避耶和華的驚嚇」(101921)。正如耶穌論及該時的災難曾說:「天勢要震動,人想起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嚇的魂不附體」(路二十一26)。那時「人要向大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向小山說,遮蓋我們」(路二十三30)。因為「耶和華的大日一到,誰能當得起呢?」

1、廢去屬世的榮耀(13);聖經每以大樹表示屬世的權榮(但四16~24;太十三32)。

2、傾覆列國的政權(14);以該時「世上各國都成了我主耶穌的國」。

3、敗壞世人的依靠(15);十五節所言,即世人所依靠得著平安的,無奈皆不能靠著逃避耶和華的日子。

4、覆沒貿易的舟船(16);商務乃將來在社會與國家,極有勢力的,更是為罪惡的淵源,所以耶和華的日子一到,不能不敗壞伏藏罪惡的商務(亞五6~8)。

5、除掉可憎的偶像(18~20);最奇怪的,是神民敬事偶像,以上帝既常常施展大能大愛,何以猶太人竟然背棄上帝,去事奉偶像呢?反言之,最不足怪的,亦神民敬事偶像,以人類既莫不有敬神的天性,假若對上帝無的確的經歷,則不能不以可見的偶像來替代,但上帝是忌邪的神,決不容忍偶像,終久有兩種效力:(1)世人可以借此多認識神,使耶和華獨顯崇高(1117)。(2)廢除世人一切的依靠,使其覺悟世人至不足恃,「不過僅有鼻中出入的生氣,還算什麼呢」?此末後一節,實足顯明世人的真相,是不足稱算的。

注意本章之講經要題

「休要依靠世人」(22節)

1、人往往只知靠世人。(1)靠人的財物(2)靠人的權勢(3)靠人的智慧(4)靠人立的宗教

2、世人乃至不足恃。(1)乃最軟弱的(2)乃最危殆的(以僅有鼻中氣息,此氣息亦最易斷絕)。(3)乃最易改變的(4)乃毫無所有的(他在一切事上皆不算什麼)(5)乃於神前不能站立的。

3、不要再靠世人;(1)愚哉靠人之人:a、須將崇拜世人的心轉向上帝,b、須將依靠世人的心轉向上帝,c、須將誇耀世人的心轉向上帝。(2)智哉靠神之人:a、在於上帝有完全的靠托,b、在於基督有萬分的知足,c、在於聖靈有有隨時的啟導。

 

 

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1~5)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恩惠的主宰,你的聖名何等甜美,我帶著乾渴的心靈,來到你面前,等候你的更新、滋潤、充滿。主啊,我願你來!

 

這段經文把一個震撼人心的異象呈現出來:全世界在學習了神的訓誨後,都放下了槍炮,追求和平,而以色列在這事上要起帶頭作用!

在這異象中,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萬民如潮水般湧流到她那裡。這「流歸」(2)其實是萬國萬民的朝聖之旅,他們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到神的聖山。他們的話(3)表達了一份強烈的興奮和雀躍感受,他們彼此勉勵說:「來吧!」本來「登」山是艱難的,但各人似乎仍急不及待地向神的殿「奔」去。到底是甚麼吸引著他們呢?原來是神的「道」!他們對神的道的饑渴,催促他們分秒必爭地奔跑到神的寶座前,接受祂的「訓誨」(3)。

在萬民歡欣踴躍的襯托下,先知道出了耶路撒冷在歷史中的任務:她是神話語的出口(3)。這是耶路撒冷所能提供給萬國的「服務」,而且是萬民所渴望得著的。神的話語是甚麼?就是「審判」和「斷定是非」的裁決(4)。神成為列國的裁判官,在祂的管治下,各國各民間的衝突不和都能夠得到解決。更重要的,就是萬民在祂的訓導下,學懂了如何和平相處,以致昔日用來解決紛爭或欺淩弱小的武器,將來都必失去作用,並會反過來變為生產工具!

當神高高的坐在寶座上,世界就能進入真正的大同之境。

由於21是一個標題,所以有學者相信,我們今日所讀到的經文才是以賽亞書的真正開始。這豈不是很有意思嗎?不論以賽亞先知對當時的耶路撒冷何等不滿和失望,但他始終對這國這民抱有盼望,因為他相信神的計畫永不落空。

從以賽亞書第1章的描述中,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是醜惡和污穢的,但神的作為要把這罪惡之城徹底地更新過來,以致她能真正肩負起神為她所設定的歷史任務。

從耶路撒冷我們可以聯想到今天的教會,其中豈不也是充滿了紛爭嗎?但如果我們為此而失望、放棄的話,那麼我們就是小信的人了。以賽亞相信神在工作,我們也當持同樣的信念。

祂豈不是世界歷史的主宰嗎?

 

 

人算甚麼呢?(6~22)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我願意把自己交在你手中,願你掌管我的生命。主,願我喜愛你的智慧,勝過喜愛人的智慧。

 

這段經文記載了神對猶大的控訴和責備,顯示出猶大正處於神的審判之下。

先知先宣告神的裁決(6),然後逐一把裁決的基礎說明(7-9)。經文中接連地出現「他們的國(或地)充滿了」這句子(678),反映出猶大的現況。甚麼是「觀兆的」(6)呢?「觀兆」是外邦人的行為,目的是用人為方法操控人的前途,舊約對此並不贊同。「與外邦人擊掌」(6)相信是指建立經濟夥伴的關係。此外,猶大還被「金銀」和「財寶」充滿了(7),這或可引申為他們所奉行的經濟模式:猶大人是以互相欺詐、恃強淩弱的方式來增加財富的。還有,猶大地充滿了「馬匹」(7)。在舊約,馬匹很多時候都是驕傲的象徵,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富戶才能擁有。此外,「馬匹」亦指戰車,是軍事裝備。猶大人擁有馬匹,表示他們選擇倚靠人的力量。最後,猶大境內也充滿了「偶像」(8)。猶大原來已落在信仰崩潰的狀況中而不自知。

先知的內心感到不安,因為上述情況只會帶來神的審判,而這就是第11-18節中以「降卑」為主題的內容。經文出現了一個在先知書中十分重要的觀念:耶和華的日子,是審判和降罰的日子(12-1819-21)。「眼目高傲的」、「性情狂傲的」,以及第13-16節中所提及的,都是那些藐視神且自以為是的人。在神面前,這一切都必然站立不住。

最令先知以賽亞擔心的,是人的驕傲,對他來說,這是人犯罪的根源。他用了很生動的圖畫來描繪人的驕傲:高聳入雲的樹木、崇山峻嶺、人建的城郭,和輸送財富的商船。他預言這一切人所喜愛的,以及使人心醉神迷的,有一日必會在神面前「降卑」與「屈膝」。

從以賽亞的話中,我們知道他把當時的人的屬靈狀況「診斷」為「驕傲」。「驕傲」就是人不願意順服在神的教導下,違背祂的命令。「驕傲」就是人把人為的東西代替神,仰賴人的資源力量而漠視神的存在。最終,「驕傲」把人提升到神的位置上,並對「他」頂禮膜拜。

人看似很聰明,但其實一點也不可靠(22)。

 

 

主要再來(1~11) (趙世光)

 

「經文:以賽亞書二章一至十一節」

 

救主降生時,天使首先報此資訊給牧羊的人。天使報告說:「……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耶穌,就是救主的意思;基督,就是受膏之王的意思。按舊約的規矩,人之受封為王的,在他未作王,未戴冠冕之前,先由一位祭司,用一隻盛載聖膏油的角,倒角中的聖膏於人的頭上,稱為膏抹。經此儀式後,這人才得正式為王。「基督」二字,乃受膏為王的意思,祂到了有一天,要作王,且為萬王之王。「耶穌」一名,表現祂第一次來世所作的工;「基督」一名,表現祂第二次再來時所作的工。祂第一次的來,為的是要拯救我們出離罪惡,祂救我們的方法是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用自己生命的代價,來拯救我們。至於基督第二次的來,想起真令我們快樂得很,祂第一次之來與第二次之來 大不相同:第一次祂並未做王,反為 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至於祂第二次的來,卻要作王。耶穌基督第二次的來,並非單獨一人。請看帖後一章七節:『那時,主耶穌同祂與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啊!原來主耶穌要與祂有能力的天使一同下來,地上的人都看見了祂的榮耀,祂與天使在火焰中下來,顯現給世人看。

講到下面,我想初次聽道的人,會覺得希奇。因為主耶穌在第二次降臨時,並非一下子直接到地上的;祂先到空中,再從空中落到地上。當祂來到空中時,地上那些實實在在相信祂的眾信徒便被提。為何我要說『實實在在』?因為有許多人信耶穌,只在口裡 相信,心裡實無所謂信。「這百姓用口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徒有相信之名,而無相信之實。但到了主的第二次再來,只有實實在在信主的,才得以被提,與主在天空中相遇。然後,主乃與這班在空中與祂相遇的人,一同下來。猶大書十四屆:「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祂的千萬聖者降臨」。這千萬的聖者是誰?就是被提與主在空中相遇的人,我盼望在主耶穌與聖者降臨時你亦在內,這是何等的福氣。恐怕有人說:「我未必能夠有份在這些人之中」。只要你有實在相信的心,在神凡事都能;你要仰望主,則自以為不可能的事,都要變為可能了。

主在第二次來臨時要設立國度,祂基督之名要應驗了。加百列天使長曾對馬利亞預言說:「祂要做猶大家的王直到永遠」。祂要永遠作王,天國在世界,都在祂的轄下。耶穌做了王,世界就與今日的情景大不相同。現今的世界為痛苦、污穢、虛謊、等等罪惡所充塞,人與人大行詭詐,人人嘴裡說得甜,心卻藏著刀。這種情形,不但普通人為然,即在有地位,有勢力的統治階級中亦然。許多時,基督徒不顧看此罪惡的世界。世界只能叫人灰心,難過。但聖徒的態度須積極。我從來都抱著樂觀的態度,並不悲觀,雖遭遇著痛苦亦能快樂。為什麼?因為我們有神在天上。聖徒所以能有快樂的秘訣,乃在仰望並信靠我們的活神。有人因家庭環境不好,家庭使他多受痛苦,但一經來到神前,好像被日光所照,烏雲立即散開。我們既得了基督再來的應許,就生出盼望,這盼望使人有無限的安慰和快樂。

主快再來了。主在地上作王,不但領導著地上的百姓,從屬靈方面說,祂有三種職位,就是:(一)先知,(二)祭司,(三)君王。此三職可分三個時期而言;主耶穌在世上時,擔任著先知教訓人督責人之職;祂現今在神的右邊作祭司,替我們禱告;等到主第二次再來,乃接受君王之職位。主耶穌在世上時,也曾身兼三職,祂為眾人禱告,教訓眾人,並且祂亦是世上的王。現在人心彷徨不安!都怕世界大戰,有許多人問,並想知道世界究竟有平安沒有。對於這問題,我不必回答,因為以賽亞已經詳細地論到並講清楚了。論到基督,以賽亞說祂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和平之君就是平安的王。平安的王有何意義?那就是說:要到主耶穌作王時,世界才有平安。何以證明基督是平安之王!請看許多基督徒,便可以得著明證。基督徒身雖處在不平安的世界中,但 內心卻有平安。凡人信主,並認基督為主為王的人,必有說不出來,來自天上的平安。從前有一位姊妹,她現在已經去世。當她未死之前,她曾經一度是個極其痛苦的人;她不但內心苦透,臉上也毫無笑容。後來她信了主耶穌,此後,她不但臉上有平安的樣子,內心也實在是有平安。她說:「我未信主前,人不能看透我內心的痛苦;我雖努力在外貌來假裝有平安,可是裝也裝不來;如今不用假裝,而內心已 滿有平安了」。我再說:世人要得平安,除非得著主耶穌基督所賜的由天上來的平安;否則,都是虛浮的假平安。當主耶穌第二次降臨時,地上的情形,便與現在完全相反了。據聖經說,到了那時,一切戰爭的武器都要放下,不再須要刀槍了。現在,許多人都在研究打仗殺人,看怎樣殺人得多,研究那一種武器,可以在數分鐘內,殺死無數的人。我國在未與日本打這八年的仗之前,日人在上海虹口建有兵房。我從那裡走過,常看見他們在練習打仗,他們持木棒當槍,口中發出一聲驚人的呐喊,你打去,他沖來的練習著,他們所發的呐喊怪聲,目的 是要嚇人;如果對方膽小,真要被他嚇倒的,我看了這種情景,又氣又好笑,但到了基督作王時,這些練習打仗的怪聲都要聽不到了。

耶穌第二次再來時,要設立祂的京都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一名意即平安,主既要設立祂的京都在耶路撒冷,地上的人都要到那裡去,多國的百姓也要取,人人都欲聚集在耶路撒冷,親耳聆聽主耶穌的訓誨,這是何等的福氣!主在地上從三十歲開始,傳道三年零六個月,其間,祂行安慰,醫治,教訓的工作,直至死在十字架上,祂所說的話與普通人所講的話不同,祂常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這表明祂話既可靠,又真實,祂教訓我們要說實話,所以,在馬太五章裡說:「你們的話語,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祂的話又帶著權柄能力,曾吩咐一個已死的閨女起來,那女孩子就起來吃喝行走,和常人一樣,祂的話又有生命的能力,死了四天,已埋葬在墳墓中的拉撒路,也經祂呼喚:「拉撒路出來」!而他就從墳墓中複生,祂的話永不改變,所以聖經說:「天地都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將來耶穌作王時,世界各國的人來到耶路撒冷,要聽主對他們說話,現在,我在這裡傳講以賽亞書,各位有些要跑很遠的路程來聽講神藉以賽亞所傳的信息。那些不明白真道的人,看見禮拜堂裡面,常坐滿了聽眾,所看見的不過是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其他什麼好看的花樣都沒有,他們要覺得奇怪,有人說;這班人都瘋了,一天到晚聽不飽,講不完,到底為什麼?我可以回答說;那是因神的道蘊藏著豐盛的平安和生命之故,聽者如肯把聽到的接納進自己的內心,則神的話能使人的生活全部改變,並由此得在別人徨徨恐恐地渡日的時光中, 過平安的年歲。有些人願意聽廣播電臺播放的世俗不潔小說,又喜聽無稽之講論,卻不曉得來聆聽此生命平安之道,這是何等可惜!

我們做傳道的人,雖然傳神的話,但聽的人必都肯領受。我們總算有聽道的機會,但有些人卻從未得到聽道的機會。領受主道的人是有福的,他們可以得著聖徒所有的各種從天上來的福氣,並且當主第二次降臨時,還可以被提。各位,猶太人因為棄絕了耶穌,把祂釘在十字架上,至今飄流不定;而且他們將來還要受大災難的痛苦,這次的大災難,據聖經說,是創世以來所未曾有過的。當審判 的日子來到時,主要大發義怒,對付那些不信且棄絕祂的人。那時,恐怕人要在祂的怒中滅亡了。——趙世光《聖經寶藏(卷七)》

 

 

抬頭仰望(1~5)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二章15

在前面第一章中,我們看見神借著先知指責以色列人的罪,整個以色列國從上到下,都充滿了罪惡,如果以這樣的眼光似乎看不見盼望。但到了第二章,馬上將我們的眼光轉到將來(2),現在看世界看不見盼望,但是神要將我們的眼光轉至將來,讓我們有超越這世代的眼光,有從祂而來的盼望,這是屬於祂的子民的福分。

神所要做的事,不只是煉淨以色列中的罪惡,回復以色列國從前的景況(2526),神預備做更大的事,在將來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在當時的時代,雖然神的山,看似敗落,但神卻要用祂自己的手,將神的山高舉,而且是超乎這世上的一切。

今天,我們處在臺灣這個環境中,教會的力量看似微小,傳統的宗教勢力似乎是遠超過這一切,但是神說祂要高舉,超過這一切。當我們放眼觀看整個世界的局勢時,似乎整個敵對勢力仍然昌盛,但是神說:將來,祂要高舉祂的山,要勝過這一切。

不只如此,「萬民都要流歸這山」(2),所有的敵對勢力都要歸向神,並且從他們的口中發出尋求神的言語(3),這些人要尋求神的話語,並且要照神的心意行(3),要一心歸向神,而神至終要在全世界中掌權,這世界的亂象將要除去,神將被高舉。

神借著先知,要神的兒女眼光抬高,不是一直定睛在地上,而是要透過向上看的眼光,往遠處望去,看見神的心意,看見神的作為。好讓我們在面對這個邪惡的世代,能夠行在神的光明中,如同先知所發出的呼召「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我們能夠回應這樣的呼召,都是因為神給我們的盼望。

 我們的眼光放在哪裡呢?基督徒有一個福份,就是我們在 神的計畫中有份,但是我們必須抬頭仰望,透過 神的眼光來看這個世代。我們面對我們的生活,或是社會的情勢,心裡是否充滿著灰心呢?透過神的眼光來看,讓我們能夠重新得力,行在神的光明中。

回應:

主!求禰幫助我們,開啟我們的眼光,讓我們進入禰的心意中,讓我們看見禰的作為,讓我們在面對這個黑暗、悖逆的世代時,不再灰心,而是帶著從禰而來的使命與熱誠,在生活中見證禰的名,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二23

2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3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 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真實的倚靠(6~22)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二章622

 這段經文一開始提到,神離棄了祂的百姓(6),雅各本為神的百姓,但是卻失去了神的同在。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以色列人的緣故——他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離棄了神。

 他們國家富足,軍事力量也強大(7),但是,他們卻忘記是神讓他們如此,他們也忘記神才是他們真正的倚靠。他們離棄了賜福的源頭,選擇了外邦人虛無的信仰,並與外邦人結盟,向人尋求外交上的倚靠(6),國中充滿了人手所造的偶像。國中從上到下都離棄神(8),大大惹動神的憤怒(9)

 先知形容他們「眼目高傲、性情狂傲。」(11),他們認為靠自己所擁有的財富、軍事、外交、偶像、觀兆,面對任何的挑戰都萬無一失,卻不知已經失去了神的同在。但是神要回應他們的「眼目高傲、性情狂傲」日子將到,神要毀壞這一切,讓「驕傲的屈膝、狂傲的降卑」(1217),並且 神自己要被尊崇(1117),這些人要知道他們所倚靠的都為虛無(22)

今天身為神兒女的我們,所倚靠的是什麼呢?神賜福給我們,自己要成為我們的倚靠,但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是否回應這樣的恩典呢?還是我們像以色列人一般,倚靠我們自以為有的能力、人際關係、錢財呢?忘記了這些都是神所賜的,並且失去了神的同在,甚至將神從我們心中的位置請開,讓所看重的成為我們的倚靠,甚至成為我們的偶像。

先知說日子將到,一切虛無的都將被毀壞。我們倚靠的是什麼?在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也將顯露出來!求神再次光照我們的生命,什麼是我們生命的倚靠呢?是祂自己嗎?還是其他呢?求神幫助我們真知道「不要倚靠世人,他鼻孔裡不過有氣息,在一切事上不算什麼!」(22),好讓我們全心信靠祂!

 在我們面對人生前面的道路時, 神在我們生命中占了什麼地位呢?是在金錢、關係之後嗎?神要我們面對前面的道路時,祂自己要成為我們唯一的倚靠,這才是我們能夠平靜穩妥的秘訣。

回應:

天父!求禰光照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真真實實的紮根於禰自己,不要讓我們生命中有那些禰看為虛無的倚靠,好讓我們更多領受禰要給我們的祝福,就是禰自己的同在!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二章2

2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在盼望中候主再來(賽二1~5)(林文良)


經文:賽二:1~5;太廿四:36~44
本主日是待降節期的第一主日。按照教會節期年曆的安排,聖誕節來臨之前有四個待降主日的預備及等候,就像今日聖臺上的祭壇所擺飾的燭臺所顯示的,以點燃第一支燭光來象徵第一主日。就好比一年四季的天候,在寒冷的冬天尚未來到之前,我們總是先經歷秋天的等候時期,否則冬天是不會來到的。對你我每一個人而言,冬天最棒的部份是對聖誕節那種既等待、既興奮、既驚異的心情。我們的生命若沒有盼望,就變得蕭瑟荒涼,毫無生氣。
   
十九世紀寫過好幾百首詩的一位美國詩人迪更遜(Emily Dickinson,1830~1886)作了一首詩,這樣說:「盼望是帶有羽毛之物,棲息在靈魂中,唱出沒有字句的音調,絕不停息!」哥林多前書十三:13說:「然而,信心、盼望,和愛這三樣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愛。」在現今這個世代中,你跟人講信心、講愛心,人家聽得懂,你跟人講盼望,人家會以為你腦筋秀逗,因為盼望已經是瀕臨絕種的美德,它快要消失在這世上了!

聖誕節來臨以前,基督徒期待地、興奮地去等候,直到聖誕節來到的這樣的感受,就是一種盼望。請各位回想你自己的童年時期,聖誕節之前那段時間,腦海裡都憧憬著聖誕節熱鬧過節的氣氛---禮拜堂裡的聖誕樹佈置、聖誕老公公、上臺表演聖誕劇、到街上報佳音………等。可是,進入青少年時期,人活越大、人活越長,為什麼越來越沒有童年時代那樣的感覺呢?

我的女兒林宜臻前幾天來到我的書桌前問我說:「爸,你不會累嗎?」當然我除了要費唇舌地分享我我的感受以外,我發現她確實已經長大了!可是,在這之前,她曾告訴我一件事情,說:「爸,以前我們小時候,聖誕老公公送禮物這件事是假的,你看這張聖誕老公公寫的聖誕卡明明是你寫的啊!!」

現世代人們的期待都用現實去強化它,也就是所謂的成熟。無疑地,每一個人當然都會脫離童年的稚氣,面臨成熟,假使一不小心的話,他必然失去夢想及異象(眼光)。一個人的成熟應該是要改變他的夢想,調整他的異象(眼光)才對,而不是把這兩者都一起丟掉!事實上,這世上的生活是如此地艱難,它足以抹煞我們的夢想及異象(眼光)!
   
我認為聖經是一本有關盼望的書,它充滿持續不斷的信仰,儘管生命有悲劇及創傷,神仍然運行著。聖經的信息讓我們看見沒有任何情況不需要盼望盼望的根基是不管任何的情況有多麼絕望,神祂能夠轉變那樣的情況成為一種盼望!
   
今晨我們所讀的以賽亞書二:1~5這段經文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滅亡,南國猶大被巴比倫帝國滅亡之後,支持著以色列百姓的就是盼望。賽二:1~5就是在戰爭當中出現的異象,藉著這樣的一個異象,神應許將來有一天將要聚集祂的子民在祂的聖山上,用公義及平安治理萬邦萬國,使所有的子民接受祂的教訓,享受永世太平的福氣。
   
今天,我們站在主後2006年末,即將進入2007年的門檻,我們的盼望並不是要使這世界更美好、更安全,我們的盼望是耶穌基督是主,要使祂成為世人的主宰,掌權及統治直到永永遠遠。為著在盼望中等候主再來,信徒應當存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首先,我們必須準備好。在剛剛所讀有關末日突然來到而沒有人知道的這段經文(太廿四:36~44)裡,耶穌警告我們要準備好人子的來到,因為我們絕無法知道在什麼時段、什麼日子基督將出現。耶穌引用昔日挪亞與洪水為例,警告當世代的人,以及我們現世代的人---耶穌的再來與從前挪亞時代的洪水有著類似的情況,因為:(1)世上有許多人不相信耶穌必再來;(2)人們不知道耶穌來到的時刻;(3)耶穌來的時候,人們貪戀世上的財物;(4)耶穌再來之前,人們得到警告卻不悔改;(5)耶穌再來時,那些凡預備好的必然得救。於是耶穌接著連續用兩個比喻提醒我們世人要時刻忠心警醒,因為不知道基督哪一天要來到。
   
美國鐵達尼號大郵輪於西元1912410日從英國作處女航前往紐約,在行駛了四天的半途中,在未撞冰山之前,不遠處有一艘加利福尼亞郵輪早就知道航線前面有大冰山的危險,迅速打電報警告鐵達尼號。可是,該郵輪的電信台一方面正忙於為旅客代打交通電報給他們在紐約的親屬,說他們就要靠岸會面,叫人來迎接;另一方面也為著旅客代訂旅館,代為計畫遊覽的行程。郵輪的電信台如此繁忙以致於把先前那份警告的電報給忽略遺忘了!結果,不幸的船難終於發生了,郵輪上大部份的旅客都葬身冰山底下!
   
各位兄姐,你怎麼準備你自己,以致於當耶穌出現的時候,你得以預備好?在你的生命中,你怎麼定位耶穌,把祂定位在什麼地方呢?在你的家庭和你的朋友的生命中,你把耶穌定位在什麼地方呢?
你的生命是向基督的臨在敞開,或是向聖靈封閉呢?當耶穌選擇用任何的方式再臨,你能否認得出祂就是基督呢?
   
其次,我們必須活出盼望。各位兄姐,從聖經裡面,既然我們都知道主耶穌基督必要再來是千真萬確的事情,那麼,在你的生活中,凡事是否以祂為中心呢?當有人問起在印度做善事這位窮人的朋友已故的德雷莎修女有關她生命事奉的焦點是什麼的時候,她說:「我是傳講新約聖經的耶穌,不是傳講人們所想像的耶穌!」

在待降節期間,我們看看今日我們所處的社會,再看看我們所處這個人類的世界,雖然有愛,但到處仍充斥著暴力惡行、人性的腐敗、痛苦悲傷、疾病軟弱及仇恨對立。天父神祂願意消除這一切。世人應當努力實踐公義和平,幫助所有凡受苦絕望的人能夠活著有救恩的盼望。

的確,神的應許確實帶給祂的子民盼望,但是,眾先知預言那個日子的來臨,並不是叫所有信的人獨善其身、漠視週遭地等待著,反倒要以積極的行動,努力活出身為神子女的使命才對。從先知以賽亞得自神所啟示的這篇預言裡,我們知道在這紛亂和充滿鬥爭的世界中,仍然要堅持行善,聽從神的命令,遵行祂的律例。
   
主耶穌基督是真光,神祂要我們因著耶穌的返照而成為世界的光,照耀在人群當中,彰顯神的榮耀,吸引普世萬民歸向神的聖殿,同享天國的平安福氣。這令我想到最近許恩賜牧師的女兒同恩所唱的一首英文歌曲的歌名:“Do they see Jesus in me
   
待降節期間,讓我們眾信徒為著耶穌的再臨隨時預備好自己,把耶穌的來臨拉近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的焦點,以致於我們心中充滿火熱地活出盼望,正如剛剛我們所吟唱的聖詩第143首的第一節歌詞說:「…………舉頭盼望聖子降臨…………」。這是一種非常積極我們應當在這世上去過活的態度!

 

 

以賽亞書第二章査讀(謝家樹)

 

自第二章至第四章是開始的預言,帶默示的話,可分作五段:

、(二1~4 )預言以賽亞。

二、(二522)耶和華的日子-----告誡和試煉

三、(三112)斥責罪惡。

四、(三131)對官長與百姓的審判。

五、(四26)安慰的應許。

壹、第1節是序言,說明神對先知以賽亞的默示,所論的對象範圍:

對象一猶大。

範圍一耶路撒冷。

貳、第24節這三節經文與(彌四13)完全相同,預言復興後的錫安與耶路撤冷——在意義上應加入(彌四4,只是本書把它略去了。末後的日子一錫安得蒙救贖之後,有下列幾種說法:

a.主降生以後至主再來之時,舊約時代以律法為重,新 約時代以福音真理為中心。

b.主第二次再臨之前幾年,這時主的殿必建於山,那時福音己普及萬邦,萬民都要來歸。

c.即神的國降臨之時,也就是彌賽亞和平政治在地實現之時。

一、耶和華的山必堅立-一”山”預表”國”(三但二35)(詩六八 16)。

二、耶和華的殿的山必超乎諸山(珥三17)。

三、耶和華殿的山必高舉過於萬嶺(亞八3)。

四、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詩一〇二       15)。

五、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

a.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亞二11)。

b.來吧!我們奔雅各神的殿(結廿40)。

一一”登”是向上爬:”奔”是快跑;為何如此?

1、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詩廿五8~9)。

2、我們也要行祂的路(詩廿五4)。

一一什麼是祂的道?祂的路?

1、因為訓誨細于錫安(申十八18)

2、因為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約四22)。

六、這些訓晦的言語,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詩七6)。

七、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創四九10)

----這些訓誨的言語”就是救恩的福音”充滿和平氣象:

1、將刀打成犁頭——萬物的殘傷。

2、把槍打成鐮刀——無刀兵的苦害。

3、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無政治的暴虐。

4、百姓不再學習戰爭——無名利的競爭。

三、第59節神告誡雅各家的話。

、第5節神召呼雅各家的百姓。

先知稱以色列民為雅各家,此語非常特殊,全書用了十次之多,第四十章前用了七次(二56,八17,九8,十20 ,十四1,廿九22),第四十章之後用了三次(四六3、四八1、五八1)。 ^

先知呼召雅各的百姓,”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義明中行走。”(約八12)耶穌又對眾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a.           外邦人尙且信主,何況雅各家呢?(羅”I”1314)。

b.          以色列民是神親自揀選的,神改雅各之名以示恩典 (創卅二28)

c.選民不該行在黑暗中,何不行在光明中呢?(弗五8

二、第6   雅各家受刑罰之原因。

1、離棄了你百姓雅各家(申卅二15)。

2、充滿了東方的風俗(申十八1012)。

3、作觀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樣(申十八14)。

4、與外人擊掌(何十89)。

三、第79節神刑罰百姓之原因:

1、他們的國滿了金銀,財寶也無窮一專注世界(詩 十七14)。

2、他們的地滿了馬匹,車輛也無數一一妄圓自大(申 十七16)。

3、他們的地滿了偶像,跪拜自己所造所作的——事奉 撒但(彌五13)。

4、他們對偶像,卑賤人屈膝,尊貴人下跪——甘於自 賤(詩六二9)。

以上的罪惡,特別是拜偶像、神說:”不可饒恕”(尼 四5)。

肆、第1021節耶和華的震怒。 

耶和華的震怒有兩方面的效力:

A.世人藉此可以多認識神,神單獨顯出祂的威榮(詩一 四五12

B.廢棄世人一切的倚靠,使其覺悟世人的不足恃(約三 36 )。

“到那日一一耶和華震怒的日子”,(本小段與”在那日”共用了三次)也就是”耶和華的日子”一這詞在聖經中共用了二十次,此為頭一次,其它平均在各先知書中:(賽二 12 ,十三6 9)(耶四六10)(結十三5,卅3)(珥一15, 二1 31,三14(摩五 18 20)(俄 15)(番一71418)(亞十四 17)(瑪 四5)。

(路廿一26)天勢都要震動,人想起那要臨到世界的事,就嚇 得魂不附體。(路廿三30)那時,人要向大山說,倒在我身上;向小山說,遮蓋我們。

——耶和麵罰的日子一到,誰能擔當得起呢?

 A.儆醒的人如何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祂威嚴的榮光一一 當進入岩穴(岩石洞穴)土穴。

a.岩石——就是磐石,(林前十4)那磐石就是基督。

b. 土穴——就是入土,(林前十五3)就是基督照著 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 說,第三天復活了,

——本小段一連三次,如此交待,啟示惟靠基督得救。

 B.有罪的人無處可逃避:

1、要臨到驕傲狂妄的人——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詩五九12)(瑪四1)。

2、又臨利巴嫩高大的香柏樹和巴珊的橡樹一一離棄世俗的榮耀(士九15)(亞十一12)。

a.       利巴嫩高大的香柏樹一一指耶路撒冷和猶大國的人民。

b.  巴珊的棟樹一一指堅實的以色列民。

——神以大樹比人,雖然高大堅實,但經不起焚燒。

3、又臨到一切高山的峻嶺一傾倒列國的政權(賽四 十4(啟十一15)

 

“山”預表”國,指列國均受審判。

4、又臨到高臺和堅固城牆一一敗壞世人的倚靠(番一 16)(賽卅25)。

——”高臺和堅固蘭”是社的勢力

5、又臨到他施的船隻並一切可愛的美物——覆沒貿易的 財利(廿七2527)(詩四八了)。——他施”是當 時運輸商務最盛的碼頭,是罪惡的淵藪。

6、再論驕傲的必屈膝,狂妄的降卑一一(本小段8       1))重複強調

7、人必將為跪拜而造的偶像,拋給田鼠和蝙蝠一一不 再與撒但掛鉤(哈二 1819)。

伍、第22節休要倚靠世人一(本章的結論)

因祂鼻孔裡的氣息一斷,在一切事上,可算什麼呢?  

A.世人所倚靠的:

1.靠人的權勢(耶十七56)。

2.靠人的財物(詩五二7)。

3.靠人的智慧(詩卅六3)。

4.靠人所立的宗教(太十五89)

B.世人為何不可靠:

1.世人最危險(後三13)。

2世人最軟弱(太廿六41)

3.世人最易變(箴五6)。

4.世人一無所有(詩卅五5)。

5.世人挪面前站立不住(詩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