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五章)(于中旻)

神的葡萄園(五章)(賈玉銘)

受傷的愛(1~7) (香港讀經會)

野葡萄(8~23) (香港讀經會)

祂的手仍伸不縮(上)(24~30) (香港讀經會)

不信的人將如何?(~五章) (趙世光)

神的期望(1~7) (台北基督之家)

腐敗的根(8~30)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五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五章)(于中旻)


  惡果的惡因

  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賽五:4

  神賜給祂的子民,那麼多的恩典,希望他們能結出好果子來,榮耀祂的名,原是最合理的事。可惜,人的情形常是趨向罪惡,違背神的旨意,辜負神的恩典,結出壞的果子。

  “我為我葡萄園所作之外,還有甚麼可作的呢?
  我指望結好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
  祂指望的是公平,誰知倒有暴虐;
  指望的是公義,說知倒有冤聲。(賽五:4,7

  聖經屢次用葡萄園為比喻,代表神的家。神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祂的子民;但他們卻徒受主的恩典,不照所蒙的恩結出好果子。
  犯罪擴張私慾(賽五:11-14):他們像陰間一樣,貪婪不知足,安逸享樂,只顧自己;越貪婪越不滿足,慾壑難填,犯上了飢餓乾渴的病,都是因為沒有神。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心中沒有神,就難以得到滿足;世上的水,只叫人越喝越渴,但主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4
  失去道德標準(賽五:20-23):神的子民,應該在生活品德上表現神的榮美。以色列人的行為,卻適得其反。“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禍哉,那些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的人!”他們不僅顛倒是非,反以為那是了不起的聰明事。如果國家社會如此,不惟價值標準陷於混亂,神的刑罰亦必將臨到。
  厭棄背離主道(賽五:24):神的話是生命和生活的根本,智慧的泉源。自然人自高自大的結果,是失去神聖言的愛慕:“厭棄萬軍之耶和華的訓誨,藐視以色列聖者的言語。”
  聖徒應當喜愛神的話。如果對神的話失去興趣,就像孩子厭食一樣,是疾病的徵象。“離經”是“叛道”的第一步。世上的物欲吸引,正是奪去人心的東西。
  今天的情形也是如此。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為罪。罪使人遠離神。罪使人失去智慧。當人不再敬畏神和祂的話,是非的標準沒有了,罪惡到處氾濫,也就不算為罪,沒有羞恥的心,社會不再有公平公義,那還成甚麼世界!這樣的國家,還能夠存在多久?是不難看到它的結局的。

 

 

神的葡萄園(或國家的罪)(第五章)(賈玉銘)

 

上數章一一論及有關宗教的罪,戰爭的罪,社會的罪,並領袖的罪。至本章則總起來,論到全國的罪相,實是不堪述說的,即以葡萄園為比喻,論及神的厚愛,猶大的罪行,並因此而受的懲罰。

 

一、神對於他的葡萄園(1~7

本段是以詩歌,述說神的葡萄園,猶如摩西臨終時,對於以色列的希望所賦的詩;即我主耶穌基督,將身負十架時,亦會為耶路撒冷唱悲歌(路十九41),而且主耶穌亦會詳論這葡萄園比喻的事(太二十一33)。

    1、神于葡萄園的作為;神看猶大為他的葡萄園,他最大的事工,即為此葡萄園,且以這葡萄園,屬乎自己,因而有種種特別的待遇。

1)立於肥美的山崗;猶太國的位置,以表面而論,固然在於流乳與蜜的迦南美地,聖經常稱其為「主的園囿」;以靈德而論,更是在於神權政治之下,無怪稱為肥美的山崗啊。

2)周圍設有藩籬(2節首句);即言有神特別的護圍,不但言猶太國的地勢,周圍皆有天然的保障,是天造地設的藩籬;且是有關於種族上,宗教上,種種的界限,以致他們鮮與外族通往來,更是有神格外的護佑,神自己就是他們最大的保障,人絕不容易損害他們(二十七2~3;詩一二五2)。

3)從其中檢去石頭(2節次句);此園囿,不但無外來的紛擾,亦無內裡的攔阻,以在於神的厚愛,已將硬心剷除,且將心性中、種族中、宗教中,種種妨礙結果子的事物去掉,現應奪結善果。

4)栽種上等葡萄;神于以色列人中,設立神聖的宗教,美好的法律等,全是真種子(耶二21),為的是希望他們產生佳葡萄。

5)蓋造一座望樓;此望樓,或為瞭望敵人,或為園丁的住所,亦或為園主收葡萄時的寄廬。神的聖殿,即神于以色列人中所蓋的望樓,不但為祭司們的處所,且是神所應許與他子民相遇之處,且為神在民中的表記。

6)鑒上一座酒池;神所設立的祭壇,即聖會中的酒池,神的子民來此獻祭,亦即在此奉獻葡萄園的果子。

7)特別修鋤灌溉(6);神屢次遣先知聖人,訓誨教導,就是修鋤的工夫,時將靈恩,即是灌溉的工夫。

2、神於葡萄園的希望;神對於他的葡萄園,如此費心盡力,果有如何的希望呢?

1)非為長葉;以猶太國的表面而言,好像極榮盛的的,但神所以如此栽培修理他們,原非為他們謹守規矩禮節等事,而有表面的葉子。

2)非為看花;葡萄園的主人,對於葡萄的希望,豈是僅為開花放蕾,以悅人的眼目呢?若是以色列人,僅有好的主義,好的思想,好的志願等等,也是不能達到主人的目的。

3)非為取材;葡萄樹原不能取材,若是不能結果,只可為燒料而已。

4)專為結果;結果即園主惟一的希望,結果不單是謹守表面禮法,也不單是有美好的主義思想志願、或語言,乃是愛主愛人的實行,是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而且須按時交納,主人幾時來收,即幾時奉獻(太二十一34)。

 

二、猶大國的野葡萄(8~23

禍哉猶大國非但未結真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此不但令園主大失所望,更是猶太國民難當的恥辱,至於所結的野葡萄,是什麼呢?本段用六個禍哉,顯明他們的野葡萄。

1、貪得無厭(8~10);此等罪的深重處:(1)則貪心不足。縱然得獲全世界,還是不足。正如諺語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2)則得不義之財。既是貪心不足,最易貪求不義之財,「以房接房以地連地」,猶如亞哈對於拿伯的葡萄牙。(3)則有己無人。「只顧自己獨居境內」,不知利他主義為何物。

2、放飲無度(11~17);只知飲酒,「不顧念耶和華的聖言,不留心他手所作的」。此罪的深重處:(1)以飲酒為生活,夜以繼日,留連無度。(2)只知俗情的逸樂,如所羅門所行的(傳二8)。(3)無暇念及神的作為(12節)。

3、屢次違抗主的先知,甚至殺戮破壞他們。(2)故竟違背主的誡命。(3)對於神的刑罰,毫無畏懼的心。他們犯罪的光景,好像「用套繩拉罪惡」,唯恐禍患臨之不速。

4、是非混淆(20);即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暗為光,以光為暗。如此真理埋沒,幽暗當權,良心一無知覺,即歷代先祖先知所奉行之宗教,此時於以色列會中亦暗淡無光了。

5、甘於自欺(21);雖然善惡混淆,是非顛倒,他們還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聰明,如此自欺的人,禍哉,禍哉。

6、貪贓賣法(22~23);「飲酒能使人忘記法律,顛倒困苦人的是非」(箴三十一5)。那些「以能力調濃酒的人」,焉得不貪贓賣法,舞弊弄權呢?

 

三、葡萄園的結局(24~30

1、毀壞(5~6);于本章五至六節,已經說到,「他必要撤去籬笆,使他被吞滅,拆毀牆垣,使他被踐踏,使他荒廢,不再修理,荊棘蒺藜倒要生長其中」。此正猶大日後遭遇的景狀。

2、乾旱(24);神「必命雲不降雨在其上」,使他們乾旱,不得雨露的滋潤,「火苗怎樣吞滅碎秸,乾草怎樣落在火焰中,照樣他們的根必像朽物,他們的花必像灰塵飛騰」。以致他們失去生活的能力。

3、地震(25);主的怒氣必向他們發作,伸手攻擊他們,山嶺就震動,以致他們屍陳街市,猶如糞土。

4、刀兵(26~30)。神必借亞述、巴比倫、羅馬等國,攻伐猶大,如同獅子咆哮,莫可抵禦,以耶和華神,既為他的葡萄園費勁心力,他們竟然結了野葡萄,焉得不重遭天譴呢?

注意本章講經要題

1、論神於葡萄園的工作(四節首二句)

1)神以葡萄園為其專工;神於葡萄園的事工以外別無所為,因為他一切的事工,無非為他的葡萄園,此外再無可作。

2)神為葡萄園的工已盡其心力;神為他的葡萄園,于創立世界以前,即有種種的計畫,以後又大費經營,設藩籬,建望樓,修鋤灌溉,可謂已盡其心力,此外似再無可作。

3)神為葡萄園當作之工已至其極;神於葡萄園所作之外再無可作,非謂神的權能有限,乃言葡萄園應作之工,有其限制,凡神於葡萄園當做者無不做到極處,此外再無可做的。

2、七節;有人稱本節為以賽亞第五章的鑰節,傳道士當借用本節的意義,勸教信徒。

1)何為神的葡萄園;(以色列)a、為神的產業,b、為神所愛護,c、為神的工作地。

2)何為園中的樹木;(猶太人)聖經每以各等果樹比信徒,如無花果樹、油果樹等。a、為榮神,b、為供給世人的需求,c、亦信徒自然的本分。

3)何為神所希望的果子;(即公平與公義)a、於舊約時代所希望於人者(彌四8)。b、於新約時代所希望於人者(加五22~23)。

 

 

受傷的愛(1~7) (香港讀經會)

 

祈禱:   至聖的主,惟獨你是神,天地間一切都屬你。主啊,卑微的我,來到你面前,求你使我得著飽足。

 

先知以賽亞所唱的這首歌,確實是震撼人心。試問誰願意看見自己所花的心血付諸流水?誰又願意看見自己的愛受到挫敗?但這些都是歌中的園主的經歷。

在迦南地,能夠栽種一個葡萄園,既是一件賞心樂事,也是享福的最高境界,

為葡萄園不但能帶來經濟利益,還帶來生活的享受和滿足。在一日辛勞過後,能夠在葡萄樹下敘天倫,話家常,是無比的享受。相信歌中的園主,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和動機來展開工作。為此,園主歷盡艱辛,在山崗上努力開墾,甘願承受烈日當空、被曬至焦頭爛額之苦,用愛心和汗水建立了一個園子,把上等的葡萄樹栽種在其中。他的心中充滿了興奮、盼望和期待。

隨著收成季節的來臨,園主所期待的時刻也到了。當園主滿懷高興,親手摘下第一顆葡萄,放進口中,欲品嘗其甜美時,卻大吃一驚!因為園中所結出的果子,並非由他原本所栽種的種子而出。園主以為能夠享受上等葡萄的甜美芳香,誰知得來的卻是滿口苦澀的野葡萄。

園主無法接受這事實,他覺得被這可惡的葡萄園欺騙了。他的愛心白費了,他的汗水和辛勞也付諸東流,因此他要討回公道。他要指證這葡萄園的不是,於是他走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對在場的人宣告他所要採取的行動:他要無情地摧毀這個由他自己親手建立的葡萄園,使它再次成為荒涼之地!

這是一首情歌,以愛的宣告作為開始,又以愛的受傷作為結束。其實,這歌所要表達的,是比男女情愛更盪氣迴腸的事,即神對以色列人的拯救、建立、審判、拆毀。換言之,這首歌唱出了救恩的歷史。

在這首歌中,神以園主的身分發言。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借著經文,想像自己就是那個由神悉心料理的園子,並嘗試從葡萄園的眼光來聽先知所宣講的這番話。如果你是這葡萄園的話,你會有何反應?在神的控訴下,你會怎樣作出自辯?

被挫敗的愛從來是最令人哀傷的,神所付出的愛是無條件的,但祂得回來的卻是無情的拒絕和欺騙。如果神要在你的生命中尋找果子的話,你會把甚麼獻呈給祂?

 

 

野葡萄(8~23)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我靈魂的主,在你有著一切的美善,我還要追求別的嗎?主啊,我的心要專一地歸向你,直至被你完全得著。

 

這段經文承接51-7的發展,具體地說明「野葡萄」到底是甚麼。整段經文由一連串以「禍哉」作為開始的宣告組成,給人一種敲響鐘鐸的感覺。

以賽亞毫不留情地把當時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心態揭露出來。在社會上,土豪惡霸佔據他人的土地,毫無慚愧之色(8-10)。在生活上,他們極盡糜爛之能事,卻不想念神的作為(11-17)。在信仰上,他們幼稚非常,以為神的作為必會帶給他們諸般好處(18-19)。在道德上,他們完全顛倒是非,黑白不分(20)。在心態上,他們有過分的自信(21),又有錯誤的權力欲(22-23)。

在先知以賽亞眼中,這等人正是縱火自焚,因為他們的行為必然會帶來神的審判。先知強調他「耳聞」耶和華的說話(9),可見神已有所定奪。對那強佔別人土地的,神會使他得不償失(10)。那些不顧念神的作為,且日夜追求杯中之樂的,不單是自己受害,還導致無辜者「被擄去」(13)。

從經文的描述可見,那些受先知責備的人是最令人歎息的,神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等同不存在一樣了。正因如此,他們才可以做出種種違背神律法的事情,且是非不分,指黑為白,指白為黑,深信自己的權力可以製造真理。然而,先知肯定地相信「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16),祂是最終的真理裁判者,凡心中驕傲的,都要被降卑。

上述這些就是令人滿心傷痛的「野葡萄」,佔據了神所栽種的葡萄園。透過經文的描述,我們可以想像到猶大的社會正陷於分裂,在經濟上劃分出「有」的與「沒有」的。那手中握著財富的,以為自己可以主宰他人的命運,甚至把神的位置也要奪去。

財富和權力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嗎?這當然是假像,因為神的能力和聖潔最終要勝過人的驕傲,神的大能必要打破人對財富和權力的迷信,到時人就要面對神的審判了。

這段經文再次向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信仰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原來敬拜「瑪門」(即財利,參太624)並非單一行為,而是有重大的信仰意義的。你要如何抉擇呢?

 

 

祂的手仍伸不縮(上)(24~3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沙侖的玫瑰,耶穌基督,我的心渴慕你、需要你,求你臨在,使我靈裡的乾涸得著滋潤,饑餓得著飽足。

 

這段經文接續了58-23,仍然是神審判的宣告。

在第24節,先知用了三個與死亡有關的圖像──即焚燒的火、朽爛之物和灰塵──來表達神的信息。在這裡,我們會問,死亡何以臨到神的百姓?這是因為他們「厭棄」神的訓誨和「藐視以色列聖者的言語」(24)。那些本來如葡萄園般豐盛可愛的百姓,現在成了「灰塵」,叫人何等婉惜。為此,神的審判臨到祂所喜愛的百姓(25),而我們亦可以充分體會到「以色列的聖者」(24)的威嚴和可畏。

另一方面,毀滅如何臨到猶大百姓?經文指出神要從遠方召集一群百姓來執行毀滅的任務(26-30)。祂要像一個飼養蜜蜂的人,用「嘶聲」(26)指揮大群的黃蜂來到(參718)。這群黃蜂其實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26),他們極其兇狠,像獅子一樣(29);他們必「急速」(26)而來,好滿足那些驕傲地說「任祂急速行」(19)的人的期望。這「獅子」來到後,就「坦然叼去,無人救回」(29),意思是他們會把猶大百姓盡行擄去,以致本來繁華的都市將變為死城一般(30)。這樣的描述,除了把第24-25節的宣告變得更具體化之外,也說明了那「葡萄園主」在55-6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

因人的罪,黑暗臨到神的百姓。在審判中,神彰顯了祂的「聖者」本色。

以賽亞書第5章由一份愛的期待開始,但卻以忿怒的審判作結,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終局。神所栽種的本是上好的種子,結果收回來的卻是壞得不能吃的葡萄,神的目的被挫敗了。我們可以把這段經文和伊甸園的故事作比較:兩個也是神所栽種的園子,神把自己所創造的男女安置在其中,但人所行的卻使園子長出荊棘和蒺藜來。兩個故事,如出一轍。

你能想像你的生命就如同是經文所說的園子一樣嗎?你敢想像你的教會是這園子的翻版嗎?實在太可怕了,人的一念之差,使神最美好的創造化為烏有。但這結局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就在乎我們對神的態度和心意。

當神來尋找果子時,你有甚麼獻呈給祂呢?

 

 

不信的人將如何?(~五章) (趙世光)

 

「經文:以賽亞書四至五章全」

 

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時候,要審判世界。講到真理有兩個,論到信神的人,神要把他接去,不信的人,要受審判。主第一次來救我們;第二次來接我們。無論誰接受耶穌,已成的救法,都必得救。凡看輕主,或者是不接受的人,到耶穌再來的時候,要受審判。主的救法是容易接受的,如果不接受,將來要受災難。為什麼信耶穌的人天天出來講道,而不坐在家裡休息呢?因為保羅說:「如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如果不傳福音,許多人就不能知道,將來,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不傳福音,就不能交代。傳了福音,就盡了我們的責任。我們覺得這是我們不可失去的機會,恐怕有人今日第一次來聽道,也是最後一次來聽道。那麼,你就是要在今天決定你得救呢?還是滅亡?按著聖經,不相信神的人會怎樣呢?以賽亞書第五章,十二節說:「他們在筵席上彈琴、鼓瑟、擊鼓、吹笛、飲酒,卻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也不留心祂手所作的」。世人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和神手所作的,神在我們身上作了很多事,人只知享受,卻從不想神的作為,也不留心,不感謝。這樣的對神,乃是忘恩負義,又兼忘本。你若不顧念神的作為,我要給你兩個字,這兩個字是我們不願意聽的。我們愛聽好話,愛聽好訊息;刺耳的,傷心的話是不愛聽的,人沒有生病的時候可以飲甜品,如飲橙汁,可口可樂等,但是如果生病呢?就得飲苦的東西了,如果你靈裡有毛病,對你講好話,有什麼益處呢?在這章書裡面,有五次提到「禍哉」,而我要給你的兩個字:「禍哉」。

「禍哉」這句話以前是對以色列人講的,今日就要對我們講了。為什麼有禍呢?因為以賽亞五章八節說:「禍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連地,以致不留餘地的,只顧自己獨居境內」。他們受禍的原因是只顧自己,其他什麼都不管。人活在世上只顧自己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並且是苦的,這等人的結果也不好。等他離開世界之後,世人亦紀念他。現今世人不都是這麼行嗎?我們是否只顧自己?只求發財,不管人家因受你之累而甚且絕路?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真是禍哉。

從前有一個老人,他研究出人生有三大問題:1、人從那裡來?2、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什麼?3、人生的歸宿是什麼 ?經過了多年,他得到了以下的答案,第一、人是從神那裡來,神是我們的根本。第二、人生在世為要「榮主益人」,這四個字,請你不要忘記。第三、人應該歸到神那裡去。基督徒過「榮主益人」的生活就是過著屬天的生活,是甜的生活。禍哉!這班只顧自己的人,有一日,他們要受審判。

第二次先知說「禍哉」記在以賽五章十一節「禍哉那些清早起來,追求濃酒,留連到夜深,甚至因酒發燒的人」。一早起來,就飲濃酒,過的豈不是自私的生活?豈不是醉生夢死的生活嗎?他們這樣做,不能把自己的煩惱忘掉,而把神忘掉了。許多住在香港九龍的人,一個月有廿八天在外面應酬,飲濃酒,「他們在筵席上彈琴、鼓瑟、擊鼓、吹笛、飲酒」。賽五章12節。他們不吃普通的菜,而是吃筵席,還要請人來唱歌,看跳舞。他們放縱生活,他們覺得世界痛苦,所以盡情飲酒,以為飲酒可以把事情忘記,但醉醒過來後,愁苦卻一點都沒有忘掉。結果是:應忘的忘不了,卻忘了不應忘記的。「卻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也不留心祂手所作的」賽五章12節他們忘了神的作為,不顧念,不留心。各位,你聽了之後,知道只顧自己和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不對的,那末,就應回頭來逃命!

基督徒!我也要對你講幾句話,你到底在基督的信仰上認識得清楚嗎?如果有人問你所信的基督是誰?你知道嗎?你所信的耶穌是怎樣的?你若不知道,你就有禍了。「所以我的百姓,因無知就被擄去」。賽五章13節我問你:耶穌是誰呀?你若回答說不知道 ,則你就要被擄去了。表面上信耶穌而實在不是的人會怎樣呢?「故此陰間擴張其欲,開了無限量的口,他們的榮耀,群眾,繁華,並快樂的人,都落在其中」。賽五章14節有一個地方 ,不信的人往那裡去,就是陰間擴張其欲,張了大口,把一萬人吞去,又再吞一萬。陰間開了口,無限量的吞下千千萬萬的靈魂。不信的人往那裡去,無知的基督徒也要往那裡去。魔鬼從起初就是殺人的。世界大戰的時候,一個原子彈,炸死了數萬人,他們到那裡去呢?都到陰間去了。請注意第十四屆,那裡寫的是「群眾」。「群眾」這個意思很可怕,是數不盡的人,都落在其中。這是神的話,大家快逃命吧。

第三種人也受到禍:『禍哉那些以虛假之細繩牽罪孽的人,他們又像以套繩拉罪惡』。賽五章18節,人是虛假的,人對真的事情不相信,而偏偏信假事的人卻很多。社會上許多人講很多叫人難過的話,他們講完就算了,人倒愛聽。譬如你去買一件東西,你是第一次走進那個鋪子,而裡面的售貨員對你說:「啊,先生,你是老主顧,這件東西,是應該賣一元二角的,既然你先生要買,就算一元錢吧」!你歡歡喜喜的想:啊!他認錯人了,以為我是老主顧,我就買吧!這些花言巧語,已經叫你吃虧上了當,你自己還不知道。許多人抽煙,我雖然不抽煙,但嗅覺總有。煙到底是香的還是臭的?我說是臭的。假如廣告說賣臭煙,有人買嗎?那末,為什麼千千萬萬人離不了那香煙的香氣?那乃是因為裡面有些令人上癮的東西,叫你吃了放不下。原來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虛假的,這虛假是細繩,如果被放在頸項上,被它拖著,就只好跟著它走。因為細繩,它一面在拉你的時候,你就不能把它拉回來。它拖著你走,你不跟也不行了。抽煙好像一條細繩套在頸上,主耶穌要把你的細繩除掉,快逃命吧!

「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賽五章20許多人以暗為光,白天睡覺,晚上則大為活躍,你猜逃命做什麼?原來他們去跳舞,卻說是運動。神怎樣說呢?「禍哉那些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的人」。賽五章21自以為有智慧,自以為通達的人有禍了!一個高小畢業生,大概是十二歲吧,他以為樣樣都會,比世上任何人都聰明。現在我要講一件關於我自己的事,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我是一個獨生兒子,先母的希望,都集中在我一個人的身上 。有一次,我進了一所新學校去念書,上課第一天,先生叫我們抄國文第一課。我一到家立刻就抄,先母看見覺得很驚異,怎樣一向懶惰的兒子,今天忽然用功起來了。我想除非不抄,要抄就要抄到最好,所以就很慢的,照著書上印的字體一樣的來抄。所以,短短的一課書,一直抄了兩三個鐘點。抄好就拿去給先母看,問她說:「我抄得好不好呀」?母親說:好,好,其實不是兒子的字寫得好,而是母親看是兒子用功寫。那時候,我覺得很了不起,很驕傲。神說禍哉,世人有時聰明得把神都忘記了。一個中學生,自以為聰明,對父母說人是猿猴變成的,並且還覺得很體面自己是猿猴變的,這能算是一件體面的事情嗎?故此神要藉著先知說:「自以為有聰明的人有禍了」。

我們總要謙卑,總要留心神的作為。神是我們的根本。神不但愛我們,還差了祂的兒子到世上來救我們,而且釘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為要拯救我們。世界除了禮拜堂有十字架之外,醫院,慈善機關等都有十字架。紅的十字架就是代表耶穌基督的血。聖經上的安息日是禮拜六,不是禮拜日。在法律以下,人要守安息日。現在乃在恩典時期,故我們可守禮拜日。為什麼學校與及機關在禮拜日休息呢?因為禮拜日是耶穌復活的日子。耶穌與你與我及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現今陰間擴張其欲,要吞滅世上的人,請回過頭來吧!信靠祂,顧念祂,祂還是愛你。相信祂,祂能拯救你,趕快逃命吧!——趙世光《聖經寶藏(卷七)》

 

 

神的期望(1~7)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五章17

從第五章開始,先知用葡萄園的比喻來指出以色列人的錯誤,這個比喻又稱為「葡萄園之歌。」

比喻中說到,神──葡萄園的擁有者,這個葡萄園位於肥美的山岡上(1),擁有肥沃的土壤,並且園主也費心費力地,「刨挖園子」──使土壤鬆軟,「撿去石頭」──除去生長的障礙,「種上上好的葡萄樹」,「蓋了一座樓」──為要時時照顧葡萄樹(2)

園主盡其所能的為葡萄樹預備,並且「鑿出壓酒池」,代表著園主的期望,期望能夠因此生出好葡萄(2),看起來本應如此,但是這棵「好葡萄樹」卻結出「野葡萄」,園主的期望落空。

神的心情就如同園主,神期望以色列人因著祂的祝福,能夠結出「好葡萄」,就是公平與公義,但是以色列人卻結出「野葡萄」,就是暴虐與冤聲(7)。當我們站在神的角度看這事時,期望的落空是何等的令人難過,甚至讓人感到憤怒,後悔一切所行的,並要收回(56)

神的心意從以前到現今從未改變,在我們基督徒的生命中,我們何等期望神能夠賜下更多的福分,但是就像以色列人一樣,我們在神眼中也是一棵葡萄樹,並且是「能夠」結出好果子的葡萄樹,神期望我們能夠在生命中結出「好葡萄」來,讓我們真實與「所蒙的恩相稱」。

我們得到從神而來的新生命,我們能夠經歷神的同在與賜福,並不是我們配得的,而是神有一個期望,期望我們能夠活出祂的樣式,但是選擇權仍在我們手中,在於我們有一個順從神的心志,以至於結出「好葡萄」,或是我們仍順從自己的私欲,而結出「野葡萄」。

回想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這樣的恩典不是我們配得的!在這恩典的背後有神的期望,就是期望我們能夠活出祂的樣式來!我們是否如此呢?

回應:

主啊,求禰讓我們貼近禰的心意,使我們看見禰給的一切恩典,是我們不配得的,好讓我們謙卑在禰面前,一生回應禰在我們生命裡的期待!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五章7

7 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祂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祂指望的是公平,誰知倒有暴虐;指望的是公義,誰知倒有冤聲。

 

 

腐敗的根(8~30)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五章830

    本段延續前面審判的信息,內容中包含了六次的「禍哉」!當時的猶大國富足強盛,但是國中的上層人士,不因財富加增而滿足,反而貪得無厭。地主欺壓貧窮人(8),社會上充滿了酗酒與荒宴(1112)。生活的富足,反而讓他們忘記了神(12),以至於他們落入私欲的網羅中(14),所作所為都是順著自己的私欲而行(812),表面上看似美好,但根本卻在腐爛,唯有屬神的先知看透這一切,向他們發出「禍哉」的警告。

不只是如此,當神借著先知指出罪惡並宣告審判時,這些悖逆的百姓卻硬著心繼續行惡(18),掩耳不聽,口裡更發出狂妄的話,認為神不會審判(19),他們認為自己有智慧判斷好壞,但實際是顛倒是非,而且因著賄賂,欺壓義人(23)。先知再次發出審判的話語:「禍哉」!

這一切神都看在眼中,神並不靜默,神要回應他們狂傲的言語,因為他們說到:「任以色列聖者所謀劃的臨近成就,使我們知道」(19)。神要使遠方的國民來到,毀滅他們所驕傲的一切事物(101724)。神要使以色列人「望地只見黑暗艱難,光明在雲中變為黑暗」(30)

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如同當時的猶大一般,生活富足但是道德卻不斷地沈淪,人們對於同性戀、外遇的問題不斷地合理化,為了金錢,什麼都可以捨棄,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面對這樣世俗化的社會,我們基督徒是否有所警覺呢?表面看是光鮮亮麗,但是裡面卻在腐爛,我們基督徒是否看見了呢?有一天,神要對這一切做出回應。

今天我們基督徒不只是指責社會的罪,更是要反省,我們身為神的子民,是否像以色列人一樣,被這個社會所影響,以至於我們「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也不留心祂手所做的」(12)。讓我們自己先回到神的心意中,先從神的家中活出神的心意,在這「根在腐爛」的社會中,活出不一樣的見證。

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和鹽,但我們的生命是否被世俗所影響,以致於我們所做的都與他們一樣呢?而沒有主耶穌的樣式呢?

回應:

主耶穌!求禰光照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在這個顛倒是非、罪惡滿盈的世代中,能夠顯出禰的榮光,教導我們在這個黑暗的世代中,知道如何與禰同行,好讓我們能夠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成為被禰使用的「明光」,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五章16

16 惟有萬軍之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聖者 神因公義顯為聖。

 

 

以賽亞書第五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與第一章都算是序言,也是綜論。在前面第一至第四章中所論有關宗教的罪,戰爭的罪,社會的罪,首領的罪,以及各種顯明的罪;到了本章,綜論全民的罪相。神以葡萄園為喻,說出神對猶大的厚愛。祂以葡萄園為祂的專一工作,除此 之外,再無其它所作,神對葡萄園付出祂的全部心力,在創世以前即有規劃,設藩籬、築望樓、修鋤灌溉,盡力已至極處。 誰知猶大罪行充斥,使神大失所望,因此,神不得不予以懲罰, 施以審判。

壹、第17節關於葡萄的比喻及其解釋。

一、第12節 關於葡萄園。

A.”葡萄園與神的關係:

1、我要為我所親愛的唱歌——唱歌是一種情愛的表達, 摩西臨終前在摩押地曾作以色列希望之歌(申卅二)。主耶穌 上十字架之前曾為耶路撒冷作悲歌(路十九4144)。

2、這唱歌者是誰——很淸楚這唱歌者是神自己——祂要為祂的葡萄園,唱出一首表達祂心意的詩歌(賽廿七2)。

3、這首歌是怎樣的一首歌——是我神所愛者的歌。

a.神專愛以色列(代下九8)。

b.神—色列如兒子(出四22)。

c.神以以色列為產業(詩七八7)。。

4、這首歌的內容是什麼?一論祂葡萄園的事,就是神親愛的葡萄園(詩八十89)。

5、這葡萄園的主人是誰?  一一神看猶大為自己的葡萄園。

a.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賽五7)。

b.主耶穌亦曾以葡萄園作比喻(太廿一3341)。

6.這葡萄園的地點在何處?^在肥美的山岡上(原文 可譯為“在角尖,在甘肥之子上”)。

a.肥美之地^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利廿24)。

b.山岡——指錫安山(詩六八16)。

B. 神怎樣經營這葡萄園。

1、圍有籬笆——(這第12節中,雖未說有籬笆,但從 第5節說撤去“籬笆,證明是有籬笆的),籬笆是保護的外牆(詩一二五2 )

2、刨挖園子一一神對以色列民無論在種族上,宗教上,給予種種的限制,目的使他們有別於異邦,優於異族,保障他們純潔不受侵害(彼前二9)

3、檢去石頭一神一面保護他們不受外來紛擾,另一面又使他們裡面無攔阻,將他們心中的硬物剷除(結卅六26)

4、栽種上等的葡萄樹一一神在以色列民中設立神聖的宗 教,制訂律法等等,全是真種子(耶二21)。

5、在園中蓋了一座樓。

a. 是神的殿,神與人相遇之處,也是神在民中的表記(出廿五8)。

b.是瞭望之樓(哈二 1)。

c.是園丁的住所及休息之處(太廿一33)。

6.鑿出壓酒池——指神所立的祭壇,神的子民來此獻祭, 亦即在此奉獻所結的果子(可十二 1)。

C.神對葡萄園的指望。

1,結出好葡萄,可以壓出酒來(詩一015)。

2、結出好葡萄,可以飽人(珥二 19)。

D.神的失望。

結果反倒結了野葡萄,使神大失所望(“野葡萄”這一名稱,全部聖經中僅本章第24兩節中使用,表示不能食用之果子)。

一、          36  神放棄這葡萄園。

A、神經營這葡萄園的目的,對葡萄樹的期望。

1、不是為了長葉——神對以色列民栽培修理,目的不在他們謹守規矩,禮節,好像葡萄葉子雖一時茂盛,但一無用處。

2、不是為了看花——葡萄樹雖也開花放蕊,但並不悅人耳目,正如以色列人僅有好的主義,好的志願,不能達到主的 目的。

3、不是為了取材——葡萄樹的樹枝一無用處,一經結果,即行枯蔞,只能當作柴燒。

4、專為結出好果子。

a.聖靈結的佳果(加五2223)。

b.園主隨時可來收取果子(太廿一34)。

B.神為何放棄這葡萄園?

1、神說出祂全部的心意——我為我葡萄園所作之外,還有什麼可作的呢?(何十一)。。

2、整個葡萄園使神失望——我旨望結好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耶二21)。

3、公義公平的神,讓以色列人自己來判——耶路撒冷居民和猶大人哪!請你們現今在我與我的葡萄園中斷定是非(太廿一40)

C.神放棄葡萄園的宣告——現在我告訴你們,我要向我葡萄園怎樣行。(注:這第34節,有譯作”主要將錫安女子的汙穢洗去;祂要以公義的聖靈和焚燒的靈,將耶路撒冷中的血跡除盡”)。

1.我必撤去籬笆——他被吞滅(詩八十12)。

2.我必拆垣——他被殘踏(耶十二 10)。

3.我必使他荒廢。

a.不再修理(利廿六32)。

b.不再鋤刨(哀一15)。

4、我必容讓荊棘蒺藜生長——應許仇敵入侵(來六8)。

5、我也必命雲不降雨在其上——定意不再施恩(摩四7)。

三、第7   對葡萄園比喻之解釋。

這一節聖經是葡萄園之歌的總解,意義非常淸楚,可稱為全章的鍮節。

A.神公開說明葡萄園與祂的關係。

1、這葡萄園是萬軍之耶和華的。

2、這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

3、這葡萄園中所有的葡萄樹是神所喜愛的樹。

4、這面樹就是猶大人。

B.神對葡萄園的指望和失望。

1、指望的是公平一誰知倒有暴虐(流血),

2、指望的是公義!知倒冤聲。

C. 就葡萄園、葡萄樹、葡萄樹所結之果子三方面查讀:

1、葡萄園:

為什麼稱為神的葡萄園?——葡萄園表徵以色列。

a.它是神的最愛(王上十9)。

b.它是神的產業(詩六八19)。

c.它是神的工作(詩八十8)

2,葡萄樹:

葡萄樹的意義為何?——葡萄樹表徵猶大人。

a.他們為榮耀神(林前六20)。

b.他們為神的兒子(何十一1)。

c.他們為世人的表率(腓三20)。

3、葡萄樹所結之果子:

 葡萄樹所結的果子所指什麼?——葡萄樹的果子是神所希望於人的公平公義。

a.目約時代神—望於人的(彌四8)。

b.於新約時代神所希望於人的(加五2223)。

貳、第824節神對葡萄園之哀歎。

究竟什麼是野葡萄?它的真象如何?神又如何處置這些結出野葡萄的樹枝?先知指出這野葡萄的種種罪惡;因此,它們自惹其禍,神不得不顧審判。

本段有六大禍哉,這禍哉原文意義並非咒詛,是感歎之語:所以這一小段是屬於哀歌。

一、第一禍哉:第810節貪愛世界的禍害。

 A.禍因:

1、以房接房,以地連地一貪得無靨。

2、只顧自己,獨居境內一貪圖自私。

3、以致不留他人餘地^貪心自利。

B.報應:一一我耳聞萬軍之耶和華說:

1、必有許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為荒涼,無人居住。

2、三十畝葡萄園只出一罷特酒,一賀梅珥穀種只結一伊法糧食。

三十直譯為“十軛,一軛指兩隻共負一軛的牛,在一日之內所能耕耘的面積,掛特是液體容量,與乾糧容量一“伊法相當約等於八加侖“賀梅琪,相當於八十二加侖。總之,如此形容,意為產量收入僅為應得的十分之一而已。

二,第二禍哉:第1117節放縱肉體的禍害。

A.禍因:

1、淸早起來,追求濃酒——放縱肉體。

2、飲酒留連到夜深——日夜荒宴。

3、甚至因酒發燒——醉生夢死。

4、他們在筵席上彈琴、鼓瑟、擊鼓、吹笛、飮酒一一筵飮逸樂。

5、卻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蔑視神旨。

6、也不留心神手所作的——忽視神意。

B.報應:——所以神的百姓。

1、因無知——就被擄去。

2、他們的尊貴人——甚是饑餓。

3、他們的群眾——極其乾渴。

4、陰間(墳墓)擴張其欲,開了無限量的口——大量死人。

5、他們的榮耀,群眾,並快槳人都落在其中——失去歡樂。

6、卑賤人被壓服——降為卑賤。

7、尊貴人降為卑——失去尊貴。

8、眼目高傲的人也降為卑——再無榮美。

9、羊羔必來吃草,如同在自己的草場——土地荒廢。

1 0、豐肥人的荒場被遊行的人吃盡——共人享受。

C.提醒:

1、惟有萬軍之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

2、聖者因公義顯為聖。

三、第三禍哉:第1819    假冒為善的禍害。

A.禍因:

1、那些以虛假之細繩牽罪孽的人。

2、他們又套繩拉罪惡。

B.報應:

1 ‘任他急速行,趕快成就他的作為——罪惡捆綁。

2、使我們看看,任以色列聖者所謀劃的——神縫判。

3、使我們知道,臨近成就——審判速臨。

四、第四禍哉:第20   顛倒是非的禍害。

A.禍因:

1、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的人。

2、那些以暗為光,以光為暗的人。

3、那些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

B.報應:

1、(詩九四21)他們大家聚集攻擊義人,將無辜的人定為死罪。

2、(伯廿四13)又有人背棄光明,不認識光明的道,不住在光明的路上。

3、(摩五7)你們使公平變為茵陳,將公義丟棄於地的。

五、第五禍哉:第21   自欺欺人的禍害。

A.禍因:

1、那些自以為有智慧的人。

2、那些自看為通達的人。

B.報應:

1、(林前三1920)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 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2、(羅十二1 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髙大,倒要俯就卑黴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六、第六禍哉:第2224   貪贓枉法的禍害。

A.禍因:

1、那些勇於飲酒的人。

2、以能力調濃酒的人。

B.報應:

1、他們因受賄賂,就稱惡人為義(摩五12)。

2、他們因受賄賂,將人的義奪去(雅五6)。

3、火苗怎樣吞滅碎秸(伯廿四24)。

4、乾草怎樣雜火焰之中(鴻一10)。

5、照樣,他們的根必像朽物(伯十八16)。

6、他們的花必像灰塵飛騰(伯十四2)。

C.提醒:

1、因為他們厭棄萬軍之耶和華的訓誨(詩一〇七11)。

2、因為他們藐視色列聖者的言語(箴一3031)。      

 三、第2530    葡萄園的結局。

葡萄園結出野葡萄,以色列人自食惡果,神慨歎他們必受禍害,但是神的怒氣仍未耗消。前面六種災禍無非是神不再護佑他們,使他們受乾旱之苦。現在,神說,祂要降天災和兵燹丨 把整個國家完全覆滅。

一、第2 5  神再以天然災害審判他們。

1、神的忿怒。

a.神的百姓悖逆背道,以致神的怒氣向祂的百姓發作 (伯四十11)

b.神雖屢施刑罰,但是神的百姓卻不肯悔改;因此,神的怒氣還未轉消(耶四8)。

2、神的伸手。

a.神的手伸出攻擊他們(結六14)。

b.神的手仍伸不縮(耶十五6)。

3、神的刑罰。

a.山嶺就霣動一一地震是天然的大災難,無人可逃避 (撒下廿二8)

b.他們的屍首在街上好像糞土——無人收屍(詩一一06 )。

二 、第2629   神續以兵燹刑罰他們。

1、神必豎立大旗——在高處插旗,意為召集軍隊(詩六 十4)。

2、神發嘶聲—— (像獅子般的怒吼(賽七18)。

3、神招遠方的國民,叫他們從地極而來——指亞述、巴比倫等國(申廿八49)

4、他們必急速奔來(珥二7)——下列有敵兵的各種形容:

a.沒有疲倦的(賽四十2931)。

b.沒有絆跌的(詩廿七2)。

c.沒有打盹的(詩一二一4)。

5、沒有睡覺的(詩一三二4)。

 6、腰帶並不放鬆(伯十二 18)

7、鞋帶也不折斷(申廿九5)

8、箭快而利(詩四五5)。

9、弓也上了弦(詩七12)。

10、馬蹄算如堅石(結廿六11)。

11、車輪旋風(伯一19)。

12、吼叫像母獅子(番三3)。

13、咆哮像少壯獅子(亞十一3)。

14、坦然叨去百姓,無人救回(彌五8)。

 三、第3 0節 以色列人結局的慘狀。

1那日一日子一到,這些悖逆之民呼地見暗,呼天無光(賽二 10)。

2、仇敵要向以色列人吼叫,海浪匍訇(路廿一25)。

3、人若望地一隻見黑暗艱難(耶四23)。

4、人若望天一光明在雲中變為昏喑(珥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