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十七章)(于中旻)

亞蘭哀歌(17114) (香港讀經會)

選擇神(賽十七章114)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十七章)(于中旻)


  仰望主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賽一七:7

  人是神造的,仰望神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事。奇怪的是,人寧肯仰望自己手所造的,卻不仰望造他的神;仰望那欺壓他的,卻不仰望施恩給他的神。
  大馬色是最古老的城市,是亞蘭(敘利亞)的國都,南達埃及,東往亞述,是交通的樞紐。王國分裂以後,猶大國歷代受北國以色列聯結亞蘭的欺壓,成為長久的威脅。猶大王亞哈斯施行仰望強國的政策,奉迎新霸權亞述;亞述攻取了大馬色,紓解了猶大的問題,後來並導致以色列的亡國被擄。猶大卻成了亞述的附庸,亞哈斯往大馬色覲見亞述王,竟接受宗主國的宗教,畫圖照樣作了新壇,崇拜混合信仰,代替猶大傳統對於真神的敬拜(王下一六:5-18)。結果,惹動忌邪的神震怒,終至亡國被擄。這都是仰望霸權外交的結果。
  先知預見這連鎖災難的來臨,他的心悲傷,但無法阻止。不過,從遙遙的地平線上,看見美好的將來:

  到那日,雅各的榮耀必至枵薄,
  他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
  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
  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
  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作的。(賽一七:4,7-8

  人是何等無望的愚昧敗壞,仰望不能拯救的國,仰望必然會死的人,卻不仰望主。必須到山窮水盡時,到勢蹙國亡,走投無路,才肯仰望造他的主!多少年來,先知傳出神的話,在他們眼前,卻如東風馬耳,沒有人重視。猶大的固執,往錯謬裏直奔,是神早就啟示他的(賽六:11-12);但先知看見國人,為自己積蓄忿怒,他的心是何等傷痛!
  今天,神施恩的手,要在祂所愛的兒女身上,作剝奪的工作:叫我們失去所誇口的東西,物質的豐富,環境的順利,甚至健康。想不到一切從神來的恩惠,到一個地步,會成為“蒙臉的帕子”,遮蔽我們的眼光,使我們不仰望神,使我們看不見神。正如現代人努力消除不健康的肥胖,神就是要我們“減肥”,除去心上的脂油,到這些都消失了,才可以仰望神,明白神的心意,也是蒙恩的開始。

 

 

亞蘭哀歌(1711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讓我曉得,惟有你的美善榮光是我的倚靠。

 

1. 指桑駡槐(1 - 3):「大馬士革」(1)是以色列東北近鄰亞蘭國的首邑,在這裡代表亞蘭國。跟摩押一樣,亞蘭也是神選民的宿敵之一。先知宣告,這個曾經充滿權貴、顯赫一時、一度為以色列帶來不少威脅的國家,將來要變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地方,只能成為羊群的安歇之處(2)。與之前的興盛景況比較,亞蘭國的結局實在充滿了諷刺的意味。

然而,這尚未算是最大的諷刺。更諷刺的,是經文把神選民的結局,跟他的宿敵的敗亡結局相提並論(3)。先知指出,神的選民所面對的審判,將跟亞蘭國的如出一轍,沒有分別。

2. 忘恩負義(4 - 11):神的選民原本充滿榮耀,但後來卻「要從富足變為貧窮」(4下),到時,以色列的敵人會肆意欺壓他們,掠奪他們的一切,就如農夫把田裡所有的收成收割淨盡,甚至連遺落在地上的穗子也不放過一樣(5)。最終,只有極少數的選民能夠避過敵人的攻擊而倖存下來(6)。神要對以色列民作出如此嚴厲的管教,目的是要那些自以為是、並且曾離棄神的人回轉,叫他們不再傾向偶像(8),而仰望造他們的主(7)。

回首過去,神的選民昔日由曠野進入迦南地時,曾摧毀了當地的城池,現在他們的城池亦同樣遭到毀滅(9),這是由於他們忘恩負義,離棄神,轉而投靠耶和華以外的另類宗教禮拜(10 - 11)。為此,以色列民要負上沉重的代價。

3. 神是拯救(12 - 14):在災難和黑暗中,惟有耶和華神是人的盼望!在第12 - 14節,先知感歎列邦列國都在裝腔作勢,似乎勢不可擋。然而,它們在神的烈怒和威榮之下,其實只是螳臂擋車,不堪一擊。或許,這些邪惡的勢力尚且可以在陰暗的黑夜虛張聲勢,但當神的榮光出現時,它們終必歸於無有。

昔日,以色列民因離棄神而遭受嚴厲的管教。誠然,沒有神主宰和同在的生命是可悲的。今日,我們能否感受到神的威榮,並且與邪惡的勢力劃清界線?當我們在生活中將「感謝主」、「求主幫助」等說話放在口邊的同時,這些說話又是否真的發自我們的內心?我們的言與行是否一致?

 

 

選擇神(賽十七章114)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十七章114

這段預言,表面上似乎是指向大馬士革,事實上,預言的主要內容是指以法蓮。

當時,亞述在列國中崛起,面對將要被併吞的威脅,以法蓮選擇與從前的強敵──亞蘭結盟,讓亞蘭成為亞述與它之間的保障(3),但是神借著以賽亞對他們說,他們這樣做是:「忘記救你的神,不紀念你能力的磐石。」(10)

神借著先知以賽亞,點出以法蓮的錯誤,背棄了從前曾經救贖他們的神,忘記神才是他們面對一切威脅的能力來源。面對多國的威脅,只要神的斥責發聲,眾人都要逃跑。(13)

如果以法蓮選擇倚靠神,它將經歷神的作為。但以法蓮卻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面對,在他們的眼中看似美好,但在神眼中卻是「異樣的栽子」(10)

最後的結果,便是亞蘭完全被滅絕(3),以法蓮因亞蘭而得的安全感,因亞蘭的毀滅,而轉為愁苦(11)。最後,毀滅臨到它自己。(4)

雖然,人有忘恩的時候。但神的「慈愛」對於祂所揀選的子民是不會改變的,神仍為以法蓮留下「餘數」(6),經過這樣的教訓之後,以法蓮的生命將有一個轉變,他們再次轉向他們的神,不再以自己的方式來面對各種威脅。

今天,我們靈命的成長,常常也如同以法蓮一樣,我們常常憑著自己的方式、經驗去面對各樣的難處,但神就像是一個憂傷的父親,在旁邊看著一個任性的孩子去碰釘子,常常在我們碰的滿身是傷之後,才回頭尋求愛我們的天父。

求神憐憫我們,讓我們有一顆願意聽祂聲音的耳,與順從的心,讓我們不要像任性的孩子,常常走冤枉路。

面對每天眾多的抉擇時,你的決定方式是什麼呢?面對困難、甚至是冤屈時,你的面對方式是什麼呢?是來到神面前呢?還是用自己的老我方式呢?

回應:

主!教導我們倚靠禰,讓我們的心常常緊貼禰,讓我們成為一個順服的兒女,成為跟著天父走的兒女,不偏行己路的兒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十七章78

7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
8 
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做的,無論是木偶是日像。

 

 

以賽亞書第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論大馬色滅亡的默示­——大馬色是亞蘭國的首都京城,亞籣國即敘利亞,在黑門山之東北方,位於米所波大米,也是閃族人的後裔,大衛王與所羅門王年間,亞籣人常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賽亞作先知時,猶大王亞哈斯在位,亞籣王利汛聯合以色列王比加攻打耶路撒冷,亞哈斯向亞述求救,後來亞蘭與以色列同亡於亞述,又歸屬巴比倫、波斯、希利尼。主耶 穌降生時,亞蘭屬羅馬國的一省,定名為敘利亞。保羅曾走遍 該地講道,那時亞蘭語為這一帶的普通語,直到亞拉伯人與起 才式微。

本章預言大馬色被滅的事‘也連帶論到以色列國的事。以法蓮指北國以色列,包括十個支派的總稱,他們也必與大馬色同時滅亡,因為他們同盟,同犯一罪,尤其以法蓮忘記拯救他們的神,想靠自己的聰明,和自己的能力,所以必然受罰,等 到他們受盡苦楚之後,才曉得如何服事神,但是那時得救的人 數已經很稀少了。

壹、第13節預言大馬色被滅亡,以法蓮也必相繼而亡,他 們的受刑罰,是因他們同盟,同犯一罪,故同受一刑。

、第12   大馬色滅亡的情形。

先知預言之時,正亞蘭國興盛之時,他們聯合以色列國攻 打耶路撒冷,然而先知卻用肯定的語氣預言說:「看哪!大馬 色已被廢棄不再為城,必變作亂堆。」這實在是不合歷史邏輯 的。但是査贊聖經的人應該知道,在神面前沒有時間,也沒有 空間,神掌握一切,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已往的事在祂手上,現今的事祂正在安排,將來的事祂早已決定,而且必然 成全,無人能更改。

現在大馬色儘管很興盛,但是神說:「他必被廢棄,而且 己被廢棄,不再為城,變作亂堆,成為曠野。」這預言後來固 然應驗在主前七百二十幾年亞蘭國亡於亞述(摩一3)。

“亞羅珥”意為荒堆廢墟,是亞蘭國熱鬧的城邑,一經廢棄,成為荒堆,居民絕跡,人煙全無了(耶四九23)。

二、第3節論以法蓮的下場。

以法蓮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的名稱,雅各之子約瑟所孿生兩子之一,以法蓮與瑪拿西,因約瑟有長子名分,此兩子分別取得代表兩個支派,進迦南後,各分得產業土地,在所羅門王歿後,其子羅波亞接位,因聽信少年人讒言,致使以法蓮支派的耶羅波安率領以色列十個支派起來反叛,在撒瑪利亞北方自立為王,與南方耶路撒冷的猶大國分庭而治,這兩國雖屬弟兄,但經常自相殘殺,尤其以賽亞作先知時期,北方以色列王聯合亞籣王,攻打耶路撒冷,神對以色列國很不喜悅,常常用以法蓮這個名字代表稱呼他們。

現在神預言大馬色已被滅亡,以法蓮不再有保障,他們的結局必和亞籣人一樣,以前以法蓮有十個支派聯合,人數繁多,好像很榮耀,但是經神懲罰之後,也要成為荒堆,所剩下來的人為數極少(何九1112)。

貳,第411節 預言雅各的子孫忘記拯救他們的神,他們的 結局。

、第46到那日”,就是神降罰的日子來臨之時, 雅各的子孫雖多如海沙,但必至枵薄,減少到只有少數的餘剩之民,所有的榮耀,像一個豐滿肥壯的身體漸漸瘦弱下來,神用典作物作比喻:

1、用手割取禾稼——因為數量太少了,不需用鐮刀一捆一捆的收割,只要用手割取這些穂子就可以了(耶五一33)。

2、在利乏音穀拾取遺落的穗子——“利乏音穀是在耶 路撒冷南方的一塊肥沃農地,因為麥子已經被人收割過了,只能在其上拾取一些遺落落的穗子(伯廿四24)。

3、人們打橄欖樹的枝梢上取果子——因為早已被人打樹取去果子,現在只能打樹梢拾取餘剩的兩三個果子(賽廿四 13)。

4、人們在多果樹的旁枝上取果子一一這種樹雖然結果很 多,但早已被人采去,現在只能在旁枝上找到四五個果子(申 四 27)。

二、第78   這一段是神插入的話,說明神刑罰雅各家的目的。

“當那日”,以色列全民悔改的日子,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 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路一35),就是基督耶穌(詩九五6)。

他們從此不再拜偶像,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作的,無論是木偶日像, 一槪不發生關係。如此,他們必然蒙福,這是神刑罰以色列人的目的,希望他們倉鍵到的(彌七7)。

三、第911  又用“在那日”,這在那日就是前面第4 節的“到那日”,神再說,雅各家忘記拯救他們之神,他們所遭遇的結局。前面第46節說,肥沃的土地變為廋弱:這裡說, 堅固的城被撇棄,地就荒涼了;其原因:

1、忘記你的神——忽視救恩(結卅三35)

2、不紀念你能力的磐石——不倚靠全能者(何十三6)。

3、栽上佳美的樹秧子——自以為有聰明的計謀(伯四8)。

4、插上異樣的栽子——自以為有聰明的技巧(耶卅12 13)。

5、栽種的日子周圍圈上籬色一一自以為有力量護衛(珥 ―11)”。

6、到早晨使你所種的開花——自以為有把握成功(何八

7、在愁苦極其傷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一一結果 當列國向你進軍的時候,你的一切計畫,各種設施,全都歸於 烏有(該一6)。

三、第1214   這一段也是插入的,與下章(第十八章) 相呼應,我們注意“唉”字開首,就知道是同一個默示。預言在末後的日子,敵雅各家的必要受報應,神用了許多比喻,指出 擄掠神百姓的人所受的報應,神歎了口氣“唉!然後就用比喻 描述列國聯軍來攻擊神的百姓,列邦奔騰。

一,好像海浪匉匐(路廿一25)。

二、好像猛水滔滔(耶五一55)。

三、好像多水滔滔 (詩九三3)。

神一斥資他們,他們就遠遠逃避,但是逃避不了,都被追趕 上了(詩六八12)。

先知形容他們逃避的情形:

1、    如同山上風前之糠(伯廿一18)。

2、    如同暴風前的旋風土(:詩八三13)。

在很短的時間內,晚上有驚嚇,還未過夜到早晨,他們就沒 有了(王下十九35)。

最後的結論,神說:

1、這是擄掠我們之人所得的分(詩一〇六恥)。

2、這是搶奪我們之人的面(:箴廿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