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二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二章)(于中旻)
聖城哀歌(賽22章1至25節) (香港讀經會)
謙卑、警醒(賽二十二章1〜25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廿二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二章)(于中旻)
為自己安身
在磐石中為自己鑿出安身之所(賽二二:16)
猶大國犯罪不肯悔改,神的震怒將要臨到他們,敵人的軍隊就快來了。是危難的時候,也是哀哭的時候。想不到,耶路撒冷在危城中的人,卻宴樂奢華,把希西家的迴光返照,當作是杲日初升。
希西家一登王位,就尋求神,開始全國的宗教復興。在希西家第四年,北國以色列遭受亞述圍攻;第六年,撒瑪利亞城破,以色列亡國。(王下一八:9-10)猶大國脣亡齒寒,舉國震動。他們塞住城外的水源,不給入侵的敵人利用,一方面修造水池引水入城;又準備軍器,拆毀耶路撒冷一部分的房屋,將所得的材料,用來修補城牆的破口,預備在敵軍圍困的時候,作堅守之計。(代下三二:1-8;賽二二:8-11)有些人就上到房頂求告,希望見到異象,好知道國家的前途如何。
那時候,人們發現財政大臣兼王宮總管舍伯那特別忙碌,坐著王宮的駿馬華車,城裏城外的奔跑。國事危急,那也是最自然的事。但神指示先知以賽亞,竟在汲淪溪外的谷邊找到了他。原來他在那裏忙碌著指揮工匠,在磐石中鑿出洞穴,倒不是為了避難,卻是在經營葬身之處!先知傳出神的信息說:
“你在這裏作甚麼呢?有甚麼人竟在這裏鑿墳墓,
就是在高處為自己鑿墳墓,
在磐石中為自己鑿出安身之所。…
你這主人家的羞辱,必在那裏坐你榮耀的車,
也必在那裏死亡。”(賽二二:16-18)
舍伯那這人,真是全無心肝。當國家危急的時候,他竟然在為自己打算;人民的房屋都拆了,沒有地方可住,他竟然去鑿墳墓!而且超過他當守的本分,豪華如同王者。他不曾為永生準備,卻照外邦人的文化,經營厚葬。因此,神預言他要被貶職,而且死無葬身之地。不久,亞述兵臨城下,果然照神所說的,敬畏神的以利亞敬,代替了他的職位,舍伯那降為書記(賽三六:3)。
只想到自己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他不認識神,也沒有永生的盼望。他不顧國計,不管民生,別人不知如何生活,他卻想到身後事,務求窮奢極華。神的刑罰臨到,無地可逃避。神的兒女當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神,又愛人如己。
聖城哀歌(賽22章1至25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讓我懂得聆聽你的話,準確地接收你的信息。
1. 誤判處境(1 - 4):第1 - 4節大概是記述亞述大軍圍困耶路撒冷,城內百姓所面對的生活困境,以及後來亞述退兵,耶城居民的反應。
「異象穀」不一定是一個真實的地方名字(1)。「異象」其實是指景象,而「穀」則是對幽深低沉景況的形象化描述。經文表明先知目睹神的選民顛倒黑白、不辨是非,令人哀傷。原本亞述是因為其內部事故而決定退兵的,但耶路撒冷的百姓得知此消息後,竟走上房頂歡呼,好像是自己擊退亞述似的。洞悉世情的先知,看到百姓的愚昧和國家的衰敗,實在悲慟不已(4)。他指出,強敵當前,耶路撒冷的領袖將「未發一箭就被俘虜」,而即使是「逃脫了的戰士也被追回」(3,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簡言之,敵人將要使他們全部變作階下囚。
2. 目中無神(5 - 14):先知以「嘉美的穀」(7)來形容猶大土地本來的豐饒和肥沃,但當以色列百姓面對神的審判後(7),這美好的土地卻要變為潰亂的「異象穀」。當敵軍來侵的時候,百姓不仰望掌管一切的神,反倒不斷在倚靠自己的實力:他們靠車、靠馬、靠軍備、靠修城、靠儲水(8 - 11)。當神要求他們為自己的過犯而深切悔改時(「頭上光禿、身披麻布」,12),他們竟然倒行逆施,只顧吃喝玩樂,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13)。
3. 善惡對比(15 - 25):舍伯那是猶大國的內務大臣,他的言行可說是當時百姓狂傲不羈的典範。他在高處為自己建造如同王陵一樣的墓室(16),又使用有王室氣派的戰車(18)。在神的權能之下,他必自取其辱。先知預言,以利亞敬將取代舍伯那之位(21),他因敬畏神,會把福樂帶給百姓和自己的家族,但後來,以利亞敬的家族會成為他的負累(25)。
面對先知的勸戒和警告,我們看到大多數的耶路撒冷居民都表現得滿不在乎,仿佛眼前的危機並不足為患。可以說,他們的頑梗和愚昧,是使他們陷於困境的主因。在神的勸戒面前,我們要怎樣回應?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的兩名強盜,其中一人至死仍嘲笑耶穌,另一人則把握著最後的時機歸主。當聖靈在你的生命中作出提醒時,你要怎樣聆聽和回應祂?
謙卑、警醒(賽二十二章1〜25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二十二章1〜25節
本章的預言是關於猶大國(8節),背景是主前701年耶路撒冷的拯救,脫離西拿基立的手時(王下19)。當時,亞述準備攻打猶大國,猶大國面對這樣的景況,卻一點都沒有能力,當時的王希西家形容「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王下十九3),然而,當希西家派人請示以賽亞,求神的幫助時,猶大國就經歷到奇跡式的拯救,因此通國都歡喜快樂,大肆慶祝(2a節)。
但以賽亞卻從神領受,將有另一次的危機臨到,而這一次的攻擊,敵人將兵臨城下(7節),並且城將會被攻破(5節)。但是為何這次神不施行拯救呢?不是因為神不拯救,而是因為猶大不轉向祂。
在面對危機來臨時,他們將仰望自己的能力(8b節),盡他們一切所能的,甚至拆房屋補城牆(10節),來防禦敵人。但是他們卻完全忘記,他們上次是如何得拯救的(11b節),甚至到城將要被攻破時,他們仍不悔改歸向神(13節)。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提到:猶大高層的官員,神讓他有權力,但是他卻不斷為自己求榮耀(16、18b節)。神借著以賽亞告訴他,他所擁有的一切,都要變成無有,並且要被敵人擄去(18節)。
神要另外興起一個人,並要將政權、榮耀加在他身上(20〜24節)。但是在最後,神卻提到這個人將被剪除(25節)。這個人被剪除的原因相信無它,是因他犯了與舍伯那相同的問題,忘了這一切是神所給的(21節),而自高自傲。
這兩個人的例子指出,前面猶大將來毀滅的關鍵──「不仰望作這事的主,也不顧念從古定這事的。」(11節)一次的拯救、甚至是賜福,不代表永遠得著。關鍵在於不論處卑賤、或是高升時都謙卑倚靠神,如同保羅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2〜13),不論在什麼景況,要記得:神才是我們一切力量的來源。
你是否越謙卑越倚靠神呢?你有沒有看見驕傲在你生命中的破壞力呢?求神幫我們真認識我們自己的軟弱,讓我們能更知道我們需要祂。
回應:
主耶穌!求禰讓我們真知道我們的軟弱,讓我們能夠在每件事上看見,若不是禰,我們所做的都是枉然!讓我們在各樣的事上都能倚靠禰,與禰同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腓立比書四章12〜13節
12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13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以賽亞書第廿二章査讀(謝家樹)
先知以賽亞在本章論預言異象穀的默示,異象穀在什麼地方?它表徵什麼?一般認為異象穀即是耶路撒冷,因耶路撒冷眾山環繞(詩一二五2),稱之為穀。另一說,此穀即“約沙法穀”,指耶路撤冷與橄欖山間的一個山谷。約沙法譯意為“耶和華審判之穀”。又,本章第7節說,“嘉美的穀”即耶路撤冷東的“汲淪溪穀”和西南的“欣嫩子穀”,表示出是一座神在那裡藉異象啟示自己的山谷。總之,本章乃先知得默示,論耶路撒冷之預言,言神將如何刑罰耶路撒冷,趕逐不義的管家,潔淨猶大家,換上忠心的管家,治理大衛的家。
壹、第1〜14節 啟示耶路撤冷之毀滅。
神興起仇敵,用大軍拆毀耶路撒冷,神雖用重刑,但祂無意毀滅,只是希望藉此潔—們。
―、第1〜4節 神的痛苦。 耶路撒冷全城的人,上至官長,下至平民,都不去信靠真神,
等到大禍臨頭之時,只想逃躲,結果被仇敵捆綁,成了俘擄, 險遭毀滅,神眼看祂的子民如此慘狀,只有痛哭,得不到安慰。
1、第1〜3節 正歡樂之間,災禍突臨。
A.正歡樂時:
a.何事使你這滿城的人都上房頂呢?——房頂是慶宴之處。
b.何事使你這滿處吶喊,大有喧嘩?——到處可見 苟且偷生。
c.何事使你這滿邑歡樂呢?——全城的人醉生夢死。
B.突然禍災:
a.你中間被殺的並不是被刀殺——因饑餓而死。
b.你中間被殺的也不是因打仗死亡——因疾病而亡。
C.災禍結果:
a.修所有的官長一同逃跑。
b.所有的官長都為弓箭手所捆綁。
c.你中間一切被找到的都一同被捆梆。
d.他們本是逃往遠方的。
2、第4節 神的痛哭及其原因:
a.你們能轉眼不餓——忘記了神。
b.因眾民的毀滅——必受刑罰。
c.我得不到安慰——使神失望。
二、第5〜11節 大敵當前,百姓仍自以為是,不去倚靠神。
1、第5節 耶路撒冷的潰亂是神所允許的,必有“煩擾的日子”——(注意,本章中的“那日”,“當那日”、“到那日”)
使異象穀有異象。
a.有潰亂(撒下廿二43)。
b.被踐踏(詩一〇八13),
c.有煩擾的日子(番一15)。
d.城被攻破(詩八九40)。
e.哀聲達到山間(哀一5)。
2、第6〜7節 言神如何使聯軍攻陷耶路撒冷,以及攻城情形。
a.以攔帶著箭袋——以攔即伊朗(見上章第2節注)
b.還有坐戰車的和馬兵——敵方實力雄厚。
c.吉珥揭開盾牌——吉珥在巴比倫東南方,或是瑪代之另一名稱,亞述軍中多吉琪人。
d.嘉美的穀遍滿戰車——嘉美的穀指耶路撒冷東邊的汲淪溪穀,和西邊的腿子穀。
e.也有馬兵在城門前排列一一敵方有充份的作戰準備。
三、第8〜11節 百姓在危險之日,仍想倚靠自己,不去求問神。
“那日”——危亡之日快要臨到了。
A.
1、神要去掉猶大的遮蓋——除去他們的轉保障。
2、你仰望林庫內的軍器—— “林庫”原文“林宮”,即所羅門王用利巴嫩香柏木所建之宮(王上七2〜6),意指百姓仍想靠林宮內的武器。
3‘你們看見大衛城的破口很多——大衛城乃錫安的保障 (撒下五6〜7),現在已經漏洞百出。
4、便聚積下池的水一一水池即舊池,以為可以積此水補破口。
5,又數點耶路撒冷的房屋,將房屋拆毀修補城牆——挖 肉補瘡。
6、又在兩道城牆中間控一個聚水池,可盛舊池的水一 —些不可靠的方法。
B. 1、卻不仰望作這事的主(撒上十二24)。
2、也不顧念從古定這事的主(王下十九25)。
四、第12〜14節 神大大失望,忿怒而施罰。
當災難臨到,神期望百姓知所領悟,悔改歸神,那知這些 選民,頑梗至極,大難臨頭,不知悔改,反倒把心一橫,說死
了就算了,乘機放縱私欲,大吃大喝,試問這樣的罪孽,怎能 赦免呢?
“當那曰”——災難臨頭之日。
1、神對百姓的期望。
a.叫人哭泣哀號——接受痛苦(珥二 17)。
b.頭上光禿——紀念神的離開(彌一 16)。
c.身披麻布——表示徹底悔改(拿三5〜6)。
2、神對百姓的失望。
a.誰知人倒歡喜快樂(撒上廿五36)。
b.宰牛殺羊(箴九2)。
c.吃肉喝酒(路十七26〜29)。
d.而且說,我們吃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十五32)
3、神對先知的默示。
a.
很慎重地說:
(a〕
萬軍之耶和華親自默示先知說的(撒上二25)。
(b〕
主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賽廿六21)。
b.很痛苦地說:——「這罪孽直到你們死,斷不得赦免。」(羅二5〜6)。
貳、第15〜19節 神在耶路撒冷換下家宰的默示。
耶路撒冷的官長和百姓,既然至死也不肯悔改,然而神的慈愛永不改變,神仍然希望他們回到祂懷抱裡來,祂打發先知去見掌銀庫的家宰舍伯那,家宰相當於宰相,按當時舍伯那是希西家手下的一個書記(王下十八18,37),並非家宰,舍伯那是埃及人,可能因為掌管銀庫關係,暗中擴權,權力超過當時真正的家宰以利亞敬,這舍伯那就是力主靠攏埃及,而不必求神的人。
―、第15〜16節 神指資舍伯那,擴展自己的權力是在找死。
神命先知去見舍伯那,對他說,你謀求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那等於自鑿墳墓,是在找死。
二、第17〜19節 言舍伯那必遭滅亡。神藉先知警告舍伯那,你不要以為你今天有了權力就得意忘形,要知道神才是真正掌權有力量者,先知對舍伯那說:看哪!
1、耶和華要將你緊緊纏裹,竭力拋去(耶十18)。
2、祂必將你輥成一團,拋在寬闊之地,好像拋球一樣(耶廿二 26)。
3、你主人家的羞辱必在那襄坐你榮耀的車(路十六3)。
4、你也必在那裹死亡(詩卅七38)。
5、神必趕逐你離開官職,你必從你的原位撤下(賽廿二19)。
三、第20〜24節 神召以利亞敬,維承舍伯那的職事。
神要撤去舍伯那的職權和地位,換用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希勒家這個人在聖經中名不見傳,正如亞摩斯一樣,靈意兩者相同,指神重用的人,是在平凡人中出來的,以利亞敬資料詳見(王下十八)。亞述大軍園攻耶路撤冷時,希西家曾派他去向敵軍傳命,是一位忠心的家宰。
“到那日”——預表以色列復興之日。
―、授予忠心僕人的地位、能力、權柄。
1、神要將舍伯那的外袍給以利亞敬穿上一一指榮耀身 分、地位(利八7)。
2、神要將舍伯那的腰帶給以利亞敬繋緊一指能力(弗 六14)。
3、神要將舍伯那的政權交在以利亞敬手中一指權柄(賽
九7)。
二、細述神予忠僕的身分、地位、權柄和榮耀一一預表主耶 穌。
1、他必作耶―冷居民和猶大家的父”身分、地位(來―五)。
2、神必將大衛家的鎗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了無人能關, 他關了無人能開一權柄(啟三7)。
3、神必將他的安穩,像釘子釘在堅固處一一復興(拉九8).
4、他必作為他父家榮耀的寶座一榮耀(詩一四八13)。
5、他父家所有的榮耀,連兒女,帶子孫都掛在他身上,好像一切小器皿,從杯子到酒瓶掛上一樣——使人蒙福(申廿
八2〜6)。
肆、第25節 耶路撒冷復興後仍有敗壞。
此小節並非指以利亞敬在位而言,更不預表主耶穌降臨之時,完全是預言復興後的敗壞;歷史上希西復興後其後代即敗壞,本小節中兩次謝,”耶和華說的”。
“當那日”——指以利亞敬忠誠服事,但猶大眾民罪惡深重,把這堅固的釘子壓斜了,難以承擔,仍要留待主耶穌的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