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二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三章)(于中旻)
泰爾哀歌 (賽23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求神眷顧(賽二十三章1〜18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廿三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三章)(于中旻)
賜冠冕的
推羅本是賜冠冕的,他的商家是王子(賽二三:8)
得榮耀,求被認知,是人類的本性。人類社會中,有一些迎合人虛驕的應酬話,就是由此而生。如:新朋友經正式介紹見面,例常是說:“久仰,久仰!”其實從來未聽過其人的大名,自然是假話。但如果照實說:“可惜從來不曾知道!”結果很難作得成朋友。人都願意戴高帽子。
世界上早就有賣帽子這一行業,並不希奇。但推羅是“賜冠冕的”。腓尼基人一向善於航海,建立了推羅這個龐大的商業城市,發展地中海的貿易。因為它經營海上事業,成為經濟霸權,以至影響政治,金錢挂了帥,可以作王子的背後老闆,是立王的決定者,願意支持誰,就支持誰;願意把國權給誰,就給誰,他願意要誰作王,誰就作王;它要把冠冕戴在誰的頭上,作領袖,誰就是領袖。這樣權傾帝王,是何等的威風。不過,到神審判的時候,歡樂繁華的商業中心,要成為荒涼。
推羅本是賜冠冕的,它的商家是王子,
它的買賣人是世上的尊貴人,
遭遇如此,是誰所定的呢?
是萬軍之耶和華所定的,
為要污辱一切高傲的榮耀,
使地上一切的尊貴人被藐視。(賽二三:8-9)
推羅的遠洋船,載著希望和歡樂出航,到回航的時候,竟然發現出發時的碼頭不見了,哪裏是寄碇之處?還有比這更可悲的事嗎?為甚麼它有這樣的遭遇呢?
在世上貲財豐富的時候,就到處受人的尊敬。原來人有一個惡劣的傾向,這就成了他的高傲,以為自己真是了不起,以為非有他不成。
神不但是大地的主,也是海上的主。“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四:32)神不是不願意人升高得福分,而是人會容易給地上的成就,豐富,尊榮所迷惑,忘記了自己,也遮蔽了人的眼睛,使他不認識神。因此,神“要污辱一切高傲的榮耀,使地上一切的尊貴人被藐視。”神的作為是公義的。祂的旨意何等奇妙!祂審判推羅,使它成為荒涼,不能再像妓女迷惑人;而且剝奪它可咒詛的財富,棄絕它罪惡的工價。當人知道自己的尊貴,高傲,都是虛空的,才可以悔改歸向神,認識惟有祂是至高的掌權者。
泰爾哀歌 (賽23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讓我有一顆願意的心,將一切從你而來的完全奉獻予你。
1. 泰爾衰落(1 - 9):泰爾是加利利北面的腓尼基城邦之一,她是地中海東岸的重要商港,掌握著當時的國際貿易網路。遠至地中海極西端的他施(有說即今日的西班牙)、南至西曷(代表埃及一帶的地方),都有賴泰爾這個商品貨物的轉運樞紐,因此,她經濟繁榮,富甲一方,甚至曾擁有殖民地,其影響力之大,幾乎空前絕後(7 - 8)。
然而,就在叫人醉生夢死的繁華中,神的審判要臨到泰爾身上(9),叫她驟然衰落。這消息震驚四鄰,而從他施回航的船隊,在行經基堤(賽普勒斯)時接到這消息,亦變得不知何去何從(1);腓尼基舉國上下,更是不知所措(2)。泰爾的交易夥伴埃及,隨著泰爾的衰落而承受貿易損失,感同身受(5)。盛極一時的腓尼基,在失去了泰爾這航運中心(亦即其海中的保障)後,也就等於失去一切,再無經濟生產能力(4)。
2. 落難四散(10 - 14):第10節的原意未能確定,或許它是指泰爾的衰落使他施的對外貿易不再受到限制,可以自由發展;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那些移民到他施的泰爾人,因失去了泰爾這個強大的靠山,而只好改為從事農耕工作。無論如何,第10 - 14節正進一步反映出泰爾人好景不再、要遭受各種攻擊、因而四處逃難、不得安居的事實。
3. 時移世易(15 - 18):「七十」(15、17)是一個象徵的數字。七十年不算很長,卻已是某些人一生的壽數。正所謂「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始」,當人無能為力之時,神的作為便出現了。先知指出,泰爾的衰落並不是最終的結局,因為當人差不多把她遺忘時,神會再次「讓泰爾恢復商業上的交易」,那時,泰爾會懂得遵行神的心意,不再為自己積財,而是願意行公義、好憐憫。
為甚麼世上總有一些「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人?這些人總是要吃過苦頭,才懂得歸向神。或許,泰爾人正是其中一例,當他們快要被遺忘之時,因著神的幫助,他們才能恢復貿易,並繼而學懂遵行神的心意。我們可以避免從眼淚中學習順服神嗎?我們可以怎樣做,以致一聽到神的心意就順從祂?
求神眷顧(賽二十三章1〜18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二十三章1〜18節
這次以賽亞的預言轉向推羅,推羅當時是極為繁榮的貿易港口,曾經在大衛建造宮殿時提供建材及工匠(代上十四1);在所羅門建殿時,也同樣提供材料與巧匠(代下二7)。推羅不只是香柏木的集散地,它也是尼羅河平原生產糧食的貿易中心(3節),而相傳本章提到的他施,為西班牙的礦場,推羅也成為當時金屬的貿易中心。所羅門在建聖殿時,要求推羅王希蘭,請他「 差一個巧匠來,就是善用金、銀、銅、鐵,和紫色、朱紅色、藍色線,並精於雕刻之工的」(代下二7),因此,可以推論推羅充滿了這一切,這在當時都是很貴重的。
在推羅充滿了商家與買賣的人,這些人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地位的(8節),推羅雖不是大國,卻因它的貿易,控制著列國(賽二十三10、結二十七3)。但這個世上榮耀的指標,將要被神摧毀。它在地上本大有權柄,如同王一樣能夠賜冠冕(8節),但萬軍之耶和華為它定下一個毀滅的計畫(9節)。雖然,在世人的眼中,看似有權柄,它也因自己所有的驕傲(9b節),但當全能的主,為它定下的計畫將要成就時,它卻一點對抗的力量都沒有,只能等著毀滅的來到(13節)。
將來神仍要興起推羅,但不再作為列國的榮耀,而是要成為神榮耀國的幫助(18節),如同當年推羅王供給大衛及所羅門建殿所需一樣。
推羅的興起與毀滅都在乎神的手,當神定下毀滅計畫時,推羅便拆毀;當神「眷顧」時(17節),推羅便興起。現今世代也是如此,看似榮華的背後,都有一位掌權的主,我們當求主眷顧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在末後的日子,能夠歸神為聖(18節),而非因繁榮而自傲,以至於毀滅(9節)。
臺灣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刻,唯有為國家禱告,臺灣才能走在神的祝福中,而基督徒必須負起為國家禱告的責任,這是神給我們的託付。
回應:
主!求禰在我們的生命中,興起為國家守望的心,讓我們不單只為自己求,更為臺灣代求,求主讓我們在看見各樣政治新聞時,不再陷在各種不同的黨派立場中,給我們一顆為國家憂傷的心,不斷地為國家代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提摩太前書二章1〜2節
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
以賽亞書第廿三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是先知以賽亞責備列國(賽十三〜廿三)的最後一章,所論推羅,包括西頓,他施等幾個商埠都在其內,——有關推羅受罰的詳情,應三讀(結廿六〜廿八),推羅在地中海東邊,即以色列西邊的一個大商埠,位於地中海中離岸約一公里外的一個岩石島上,人民多系西頓遷來的商人,與西頓同受腓尼基管轄。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分地之時,這推羅、西頓本來分給亞設支派的,但亞設支派並沒有趕出那地的居民,與他們混居,後來反被他們驅逐了出來。所羅門建聖殿及造王宮之時,推羅人幫助運輸材料,聖殿建成之後的一百五十年,推羅勢力愈見興盛,亞述屢攻推羅不能獲勝;之後巴比倫尼布甲尼撒攻打了十三年,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一直到主前三百三十二年,希臘王亞力山大攻打推羅,因久久不能
攻下,便下令用石築堤,以禦流水,一面命沿海居民丟入傢俱,築成長堤直通石島,才將之征服。從此推羅成為荒蕪,只有少數漁民在石堆上曬漁網,應驗了先知的預言(結廿六4)。
先知論推羅的預言甚多,除了本書之外,可三讀(結廿六 〜廿八)(珥三4〜8)(摩一9〜10)(亞九2〜4)。
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時,曾去推羅數次(太十一21)(可三8)(可七24)(路十13)。
使徒傳道期間,發現推羅也有基督徒(徒廿一3)。
本章中另外題到的幾個地方名字:
西頓——靠近推羅的一個沿海商埠,常與推羅一起被論及。
他施——在地中海西北岸,屬西班牙,與推羅往來最密切 的商埠。
基提——指地中海一帶各島嶼。 西曷一意為黑河,是尼羅河的別名。
本章大段落可分兩段:
第1〜14節 論推羅滅亡的原因及其影響。
第15〜18節 預言推羅受苦後必蒙眷顧。
壹、第1〜7節 論推羅滅亡的原因及其影響。
―、第1 ~3節 言推羅沿海商埠之關係。 首先即言推羅變為荒場,沒有房屋,沒有可進出之路,就是無人居住,無人出入沿海地區所受的影響。沿地中海的居民
素來富裕,他都是靠了住在推羅西頓人,由於經商致富,現推 羅變為荒場,無人居住,也無人進出,所受影響關係實在太大,尤其在他施運輸的船隻,因為沒有貨物運送,就要發出哀號了 (摩一9〜10)。這消息沿海的各地都很明白,世界各地列國的貨物,諸如糧食、莊稼等都來自尼羅河,他們一向都以推羅為大商埠,作大碼頭(亞九2〜4)。
二、第4〜5節 推羅一荒涼,受影響最大的是西頓和埃及,推羅是商埠,西頓是商人,埃及是貨源地,他施是船隻運輸地,海表徵政治。現在海中的保障沒有了,沒有劬勞,沒有生產,
沒有養男,沒有育女,這代表無情無義,完全是奸商的一切, 政治與奸商的手段結合在一起,受害的是消費大眾。
做生意經商原無不可,聖經中並沒有正式反對,但是商場上的交易,往往是爾虞我詐,商人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中間謀利,
難免貪得無饜,一般商人,厚利的方法,使生產者利益減少, 使消費者付出較多,再加上囤積居奇,融資周轉結果大發利市。
現在軍事影響了政治,政治影響了商業,也影響了出貨地,銷貨地和運貨地,事情一擴散,推羅首當其衝,受害最深,當然極其痛苦,因為它是一個運輸的大碼頭(鴻三16)。
三,第6〜7節 先知明言,商務固屬世界之事,但經商者
也應該是被聖潔的,可以成為聖潔之人,神惡奸商,將來天國裡沒有商業行為,主耶穌在地上時曾有兩次潔淨聖殿,趕出作買齎之人,與其現在活在痛苦之中,將來沒有希望,不如趁早往遠方寄居,避到他施去,其意為在世界裡,不屬這世界,因他施仍在地中海中,不屬同一個國家(約壹二 15 , 17)。
貳、第8〜14節續言推羅滅亡的原因及其影響。
―、第8〜9節 言推羅滅亡的原因。
推羅是個大商埠,街市熱鬧,商店林立,買賣人一發財就有地位,有尊榮,就會驕傲,推羅本是賜冠冕的,他是商家的王子,買賣人是世人尊賁人,錢財在那裡,心也必在那裹,這種人不認識神是必然的事(太六21)。
現在痛苦來了 ,是誰定的呢?是萬軍之耶和華所命定的, 目的是為要除掉他們一切高傲的榮耀,使地上一切尊貴人被藐視,把他們降為卑,好使他們成為聖潔(伯四十11)。
二、第10〜12節 這兩節可分三種情形,都是由於推羅受
罰後的影響。
1、他施的民不再被商業所拘索,不要束上腰帶去工作了;捆綁已經被十字架的工作鬆開,好像尼羅河的潮水或漲或退,它們可以在各地自由流動。
2、“海”表徵世界,“迦南”意為貿易。一一迦南已經沒有 保障,神已向世界伸手,震動列國,神刑罰列國時,拆毀商務,使經商者失去倚靠。
3、西頓的商家已不能存在,即使往海中各島嶼(基堤) 去想另謀貿易發展,也照樣不得安敢。
三、第13〜14節 預言推羅將被亞述人為住曠野之人所立的國拆毀,使推羅成荒涼,這所立的國就是希臘國。按亞述人曾於滅亡以色列後攻打推羅,無功而返,巴比倫滅亞述後,在亡猶大之前,也曾攻打推羅,但對推羅破壞並不很多,到了主
前三三二年,希臘亞力山大用築堤方法,使推羅聯於陸地,把推羅打得粉碎,使推羅一蹶不振,從此成為荒涼,只有漁民在此曬魚網。推羅一荒涼,受到影響最大的便是地中海西邊的他
施,他們的生存全靠航運,把推羅轉運過來貨物,作轉運碼頭,如今貨源發生問題,運貨的船隻只有哀號了。
三、第15〜18節 預言推羅受苦後必蒙眷顧。
―、第15〜17節 預言推羅之亡,神定規七十年可以復興,七十年是人類在地上壽命年歲(:詩九十10);這世界臥在撒但的手下,所以一生的年日就是七十年,這王就是撒但,七十年後推羅商業可以復興,然而這種商業行為並不是神所喜悅的,
經商的人勞力付出少,而獲利卻多,使人羡慕就像妓女的行為, 推羅的復興就像妓女唱的歌,使人喜悅,巧彈多唱,獲利更多,利息更多,與地上萬國交易。(交易原文”行淫”)。這一段話
很明顯是比喻,神復興推羅之目的並非如此,推羅已難複與,比喻預表猶大被擄七十年後歸回,他們就像妓女所唱的歌一樣,但是仍然受撒但的管轄,必須等到主耶穌基督降臨,才能進入稱義的道路,所以下一節就作了說明。
二、第18節 他們必須經營神的事業,將貨財和利息(或 指教會的工作),要歸耶和華為聖,因為現在經過主耶穌十字架的拯救,他們成為屬神的義人,所得之利,神給他們享用,
並且他們的義行永遠常存。這裡說他們的貨財利息,不再為自 己積攢存留,要歸耶和華為聖。因為這些貨財必為住在耶和華面前的人所得,就是這些蒙恩得救的義人所得(:詩七二 10)。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吃得飽足,靈裡不再貧窮,而且他們要穿耐久的衣服,就是永存的義行,衣服表徵人的行為,當年亞當夏娃吃了禁果,自覺羞愧,用樹葉遮體,後來神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這好比前者是商業行為,不公義的,後者是神的公
義,耐久實用(彌四13)。
附注:
以上從(賽十三)到(賽廿三)所有的預言,神審判列國,贊起來常常有悲觀的感覺。另一方面,我們也看見神的恩光照射,令我們大得安慰。
一、神審判列國的原因,大都是因為他們驕傲、悖逆,神先是勸導他們,然後斥責他們,然而他們總是頑梗不聽,最後神不得不施以刑罰懲治。但是神最後終並不願意世人滅亡,希望世人悔改:賁在說來,這是恩典,所以每次施罰都靨物質上,肉體上的苦難居多,可是在靈性上多有獲益,每次刑罰之後,必言可以復興必有餘民得救歸回,他們歸向耶和華,成為神成聖的子民,這幾章聖經幾乎沒有例外,讓我們看見了神的愛。
二、本大段雖多言神審判列國,如何嚴厲的懲罰,但也談到選民的希望與曰後的光景(十七4〜8,廿一 10,廿二20〜24,廿三18),且其中不時提到基督和平的國(十四32,十六5,十 七7 ,十八7,十九19〜22,廿三18)特別全大段最後結束一節(廿三18),我們可以看到苦難最後的結果,終究必成全神最終的目的,所以敬畏耶和華的人是有福的。
三,全部舊約聖經,神一切的旨意,只有一個目的,無非是帶出基督,懲罰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悔改,留下餘民是給他們機會可以蒙拯救,拯救必倚靠基督,這就是神全部的旨意;明乎此,我們讀聖經就有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