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二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四章)(于中旻)
悲觀中的樂觀(廿四~廿五章)(賈玉銘)
餘民頌主(賽24章1至23節) (香港讀經會)
忍耐到底必然得救(賽二十四章1〜23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廿四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二十四章)(于中旻)
榮耀歸神
從地極有人歌唱說:榮耀歸於義人(賽二四:16)
先知從遠處看見,猶大國離棄神的結局,審判將要臨到:“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賽二四:5)神的審判臨到,是可畏的;以至全地成為荒涼,所餘的民稀少。
不過,在漫長的黑夜之後,還有光明的希望:
這些人要高聲歡呼,
他們為耶和華的威嚴,從海那裏揚起聲來。
因此,你們要在東方榮耀耶和華,
在眾海島榮耀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
我們聽見從地極有人歌唱說:
“榮耀歸於〔那〕義人。”(賽二四:14-16)
神的子民被擄分散各地,在苦難中醒悟過來,聖靈施恩感動,他們真正悔改,傾心歸向主,仰望那公義的太陽出現,歌唱說:“榮耀歸於那義者”,就是耶穌基督。
欺壓的重軛,從頸上脫開了。他們感謝神的拯救恩典,從心靈深處,頌讚神的偉大(賽一二:1-6,一四:7)。
人的本性背逆驕傲,只有蒙恩的人,才肯敬拜神,把當得的榮耀歸給祂。未信主的掃羅,活在肉體裏面,不認識自己的情形,也不認識主,“自己以為應當多方攻擊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徒二六:9)。但神揀選了他,叫他明白神的旨意,“又得見那義者,聽祂口中所出的聲音。”(徒二二:14)於是悔改以後的保羅,忠心為主作見證,受許多的苦,但他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忠心行主的道路,以至殉道。司提反被聖靈充滿,指證耶穌是“那義者”(徒七:52),就是舊約稱全能神的名(約壹二:1;詩七:9)。
今天許多人仍然在誇口自己,就是不曾認識主的表現。在舊造裏,人表揚自己,立自己的義,以為能討神喜悅;卻不知“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賽六四:6)。所以當謙卑在主的面前,奮力抓住祂。只有藉著耶穌基督,才可以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在祂以外,人全然沒有得赦罪稱義的指望。願一切榮耀歸於那義者。
悲觀中的樂觀(二十四、五章)
自本書二十四至二十七章是一氣的。按以上所講自一至十二章,乃論耶路撒冷所遇的災罰與教訓;十三至二十三章,則論及列國的預言與結果;自二十四至二十七章,好像將以上所論的懲治災罰,總起來說到有關救恩屬靈的信息,即從幽暗悲苦的當中,看到將來於主的大日,即基督的救恩,並基督的國中,必有的光景與喜樂。解經者,對於次數章的觀念,亦不盡同,有以此數章指著世界說的,也有以為專指以色列人說的,但細看其中所論,實多有關於以色列的餘民,亦且有關於世界,即先知以被聖靈啟示的眼光,所見悲觀中的樂觀。
一、悲觀(二十四1~21)
于二十四章,先言於主的大日將到時,並已到時的光景,其中所言多有關於這世代的末日必遇的審判。
1、末時的荒謬(1~21);先知所見荒謬的光景,極不忍言,如百姓所耕之田所居之室,皆成荒墟,寥闊而無出產,因此眾民離散,且不僅一般人如此,乃上下一致舉國皆然。其所以如此荒謬的原因,無非罪孽所致,乃以人民的罪,實累及萬物,連地土亦被污染,自不能受其害。或謂「人不但是能管轄世界,也是能沾染世界」。因此憂愁歎息聞於四境,一切歡樂的聲音皆都止息,不深堪憫痛嗎?
2、遺民的無幾(13~15);以色列的百姓,以經過種種災苦,因此所遺的餘民不多,亦僅如「打過橄欖或已摘的葡萄,所剩無幾」。但是他們因蒙救贖有極大的歡樂,從諸海從地級而來,歡呼喜樂,歸榮於神。按此處所言餘民的快樂極有趣味的:(1)他們雖如已經打過的橄欖摘過的葡萄,所剩無幾,或在橫葉下被掩遮,無人注意,但愛他們的神,完全小的,所以一一招集他們。(2)他們雖敢散到了天邊地極,仍自西自東以一召回。(3)他們既已親歷主的救恩,與神的榮耀,他們哀哭歎息的聲音,自然即變為歡呼讚美的聲音。(4)他們既見主的救恩,也不能不互相招集說:「榮耀歸於義人」,此亦蒙基督救恩者自然的景象。
3、最大的災難(16~20);參(詩五5;啟七14;太二十四21;路二十一24)遺民回國時亦即大災期來到時,本處先知所見的災難,適為大災期的光景,以「天窗已開,地基已動,全地破壞,盡都崩裂,——地要東倒西歪,以罪過在其上,必然塌陷」。如此的災期,乃世界末日所不免的。
4、世國的傾覆(21);於主的大日,不論是高處是在地上,一切占越神權的,皆被懲罰。(1)必懲罰高處的眾軍。以那時一切在神前晝夜譭謗我弟兄的,必被趕逐落地(啟十二10),即空中掌權的邪魔(弗六12),到那日必被懲罰,必要將那大龍大蛇,捉拿捆綁,禁鎖在無底坑中一千年(啟二十1~3)。(2)必懲罰地上的列王。到那時世上各國的王權,必皆被取消,有如天降之石,打在金像的十趾上,金像即化為粉碎(但二44)。其義,即言世上各國的政權,必在神國臨格時,完全化歸烏有,以世上的萬國,都成了我主耶穌基督的國(啟十一15)。
二、樂觀(二十四22至二十五)
1、榮耀的得勝(22~23);(1)首次複生(22)。本節的解釋不一:有言指著被懲罰的天軍與列王,必要被囚於獄,等候大日的審判。但詳細考閱,或指睡寢在地塵中的人,迨基督複臨時,必蒙眷顧,而得釋放;所說的被囚,即言身體尚睡於地塵中,未得榮耀複生之義。此即死的毒溝,並陰間得勝的權勢,完全取消,死被得勝吞滅的話應驗的時候(林前十五54~55)。(2)基督為王(23)。按基督為王亦即人類對於萬物的主權完全收復的時候,當人類未犯罪之前,神曾將萬物歸認管轄,無奈因人犯罪主權逐失,那隕落的天使即成了黑暗世界的君王(太四8~10;約十四30)。洪水以後,人間政治的原理,曾經表顯(創九6),未幾人類即占越神權,自立為王;此後雖有神權的政治,施行於猶太民族,但亦為能完全聽命於神,也曾要求立王,悖逆上主,與列國所差無幾。自基督誕降,雖以靈能靈恩,感格人心,而為真理的王,其神權的政治仍未顯然施行,不但萬物未能複其舊觀,即世界人類亦多未能傾心向化,必待神國臨格時代,基督必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那時他的榮光顯現,甚至令「月亮蒙羞,日頭慚愧,以萬軍之主,必在錫安為王,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大有榮耀。」
2、救恩的讚美(二十五);此二十五章的要旨,即上章末節所言,「萬軍的主必在錫安為王,在敬畏他的長老面前,必有榮耀」。所以上章末節,可為本章的金句。
(1)感恩的樂歌(1~5節); a、言何人感謝主?此一小段乃先知以賽亞設身處地,與蒙救的子民,同聲感謝主的救恩:(a)先知個人的感謝。言「耶和華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你名」(1節)。讚美的聲音,是那些在紅海邊,心中滿有快樂,大聲讚美者的迴響(出十五2)。(b)蒙拯救者的感謝(3~4節)。此處可說有兩等人皆感謝主,因為所言「那些剛強的民,強暴國的城」,一方面是那些在主而剛強的人,並前在強暴的城內,受壓制的人,此時皆感謝主,一方面也可說那些剛強的人等,因為看見主的作為,也不能不讚美主。b、言為何感謝主?(a)以其忠信誠實,所行奇妙的事(1節)。主「自古所定的」,到了時候必要成就,因他是忠信誠實的主。(b)因他使狂傲強暴的人皆降為卑(2節)。即將人的堅城傾倒,強權廢除。(c)因他人隨時的保障(4節)。使人可以在他裡面藏身,從他滿得心靈的安慰。(d)因他是依靠他的人的拯救(5節)。使那些強暴壓制的事消除,所以主的名,應當讚美。
(2)福音的筵席(6~8節);a、福音筵席的設備(太二十二1):(a)耶和華為喜筵的主人。(b)列國的百姓皆可為賓客。因為「僕人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都請來赴席」。(c)設筵的地點即在錫安山。以救恩從錫安而出。(d)筵席的肥甘,極有豐盛,足以令赴席的人心滿意足。b、福音筵席喜樂:(a)毫無障礙)7節)。那時人赴主的筵席,是極自由的,毫無攔阻,不似今天有種種的障礙。(b)吞滅死亡。福音的能力,不但能令「活著信主的人永不死」,而且能令「在主而死的人,必要復活」,更是在基督國內,人的壽命最長,其中無壽數不滿足的老者,百歲死的仍為孩童。(c)拭去眼淚。到那時人無病苦,無憂患,無罪痛,自然他們的眼淚都拭幹,不再鷗哭泣悲哀。(d)除掉羞恥。那時人都有分與主的榮耀,所有一切的羞恥,自然盡皆除掉,因為活在基督榮耀的國內,以主的救恩,為各人的榮耀,所有一切的羞辱,就不足介意了。
(3)最大的福佑(9~12節)、耶和華是我們的。此處不但是說耶和華拯救我們,乃是說「耶和華是我們的」。他是我們的福杯,是我們的快樂,是我們惟一的依靠,我們必因他的救恩歡欣踴躍,因耶和華屬於我們。、耶和華在我們中間。耶和華不但屬於我們,也是在我們中間,他救護我們的手永伸不縮,因「他的手必按在這山」,「他的手必在其中伸開」,是不但一時伸手,為這山祝福,或時而伸手為我們勝過敵人,乃是永遠為我們伸開,作我們隨時的幫助與拯救。如此說來,我們的敵人雖兇狠,有何足畏懼呢?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即我們素日所仰望等候的,他救贖的大日一到,為我們勝過眾敵(其眾敵總以摩押名之),如此的行動,如此的拯救,能不令我們快樂之極,歡欣踴躍嗎?
總言此章所論,即自末時種種的災苦悲觀當中,說到災期以後的樂觀,此不但為末時在主的大日,必有的光景,也是於當時主如何拯救猶大脫離亞述王的手,有同樣的表顯,更是于歷代信徒,在種種的災苦患難之中,當想到苦去甜來的結果,而時抱樂觀之教訓。
講經要題
「主必擦去各人的眼淚」(二十五章8節喪事用)
1、信徒逝世皆正面見主,所以都將眼淚拭去(帕子已除去7節)。
2、信徒逝世乃將死亡吞滅,所以都將眼淚拭去(8節上)。
3、信徒逝世皆將羞辱除掉,所以都將眼淚拭去(8節下)。
餘民頌主(賽24章1至23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宇宙萬物在你的威榮之前都相形見絀,我讚美你!
第24至27章可說是由以賽亞撰寫的「啟示錄」,當中充滿了天啟式的末世色彩。先知在這部分經文表達了神對屬祂子民至終的拯救。
1. 地必荒涼(1 - 13):由於人在地上毀壞了與神所立的約(5),沒有履行神交付他們的生命原則,於是神的管教臨到。當神作出審判的時候,人間一切的角色、社會階層、地位,以至身家財富等,全都變得不重要了(2)。由於神會以公正的標準看待每一個接受審判的人,故此人世間的一切界線再也沒有用處;所有人都要面對神的管教。
神的管教方式就是不再賜福予大地,並且使大地變得荒涼、人民被驅散、物產不再豐饒(1、3)。在神作出管教的日子,地上的人口所餘無幾(13),城邦有如廢墟(10)。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自然歡歌不再(8)。酒本來代表豐足和喜慶,可是在那些日子,沒有人會再「飲酒作樂」(9,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相反地,人只能感到「酒入愁腸愁更愁」之苦。
2. 義人歡呼(14 - 16上):雖然世上有多人要受神的管教,但先知指出,在各地仍有一些未向神背約的人,亦即先知所說的「義人」(16)。他們分佈於世上各處,在「東方」、「西方」、「沿海」和「世界遙遠的角落」(參現代中文譯本之翻譯)都有他們的蹤影。他們既榮耀神,也因此得榮耀。
3. 先知哀歎(16下 - 24):先知自覺在神的威嚴面前站立不住,因此發出了哀歎(16下)。其後,他指出人違背神的約,是由於人有詭詐的本性,然而,不論人何等詭詐,都無法回避神(18)。神的審判傾覆罪惡的社會,正如地震毀壞地上的百物一樣。不論上天下地,一切背棄神的權勢,都在神儆惡懲奸之列(21),他們在神的權能面前再也不能為所欲為(22)。與神的威榮比較,日月星辰的光輝都顯得失色,而神的選民國度,將要成為敬畏神之處(23)。
你認為當神的審判臨到時,祂是以甚麼標準來評斷人呢?是我們的身材、樣貌、出身、學識還是家財?全都不是!公義的神看重的,是我們對祂的愛,以及我們有否忠於與祂所建立的關係。你又是以甚麼標準和價值來衡量、評價自己的呢?
忍耐到底必然得救(賽二十四章1〜23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二十四章1〜23節
在前面的篇幅中,提到這個世界將來的結局,常常隱含在當時歷史事件的發生中,但是從這章開始,以賽亞從神領受世界的結局,卻不再模糊。
世界的結局來到時,將是一個全面性的審判(1節),任何階層的人都無法逃避(2節),地上只有一個景象,就是「悲哀衰殘」(4節),再有權位的人也將要敗落,所有的歡樂將要止息(4、8節)。
世界受審判的原因,是因為全地的人「廢了律例、背了永約」(5節),永約暗指創世記中,神因洪水之災與僅存活物所立的約(創九12),神要人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律法(創九5〜6)。
但隨著人漸漸的離開神,就如神所賜給人的良心,不再成為人的約束,如同今日的光景一般,科技不斷地發達,並沒有帶來更好的道德社會,個人主義卻不斷地抬頭,人將神保護、施恩的話語,看為是對人的轄制,因此,同性婚姻合法化、性開放、複製人…等議題,不斷地提出,甚至嗤笑神兒子所設立的救恩。
以賽亞在神的啟示中,已經看見神對這些事不會置之不理,神要審判末後的世代,如同審判挪亞當時的人類,在二十四章18節提到「天上的窗戶都開了」,暗示著挪亞世代全面性的審判,在末世同樣要臨到這個世代。
雖然,神的子民將要在審判中存留,但災難的可怕,仍讓屬神的子民感到驚恐(16〜20節),但神的子民,必須要忍耐等候。雖然,在全地中人數稀少(13節),面對整個世代的悖逆神,是何等的不容易,要經過的災難是非常令人恐懼,但神必定會眷顧祂的百姓,如同馬太福音二十四章22節說到:「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
並且,面對彎曲悖逆的世代,神給我們將來的盼望,就是神終要作王,並且要如同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乃山上與以色列人立約,在長老面前顯出榮耀一般(23節),將來神也要帶領祂的子民,勝過這世代,更要讓他們住在祂榮耀裡。
面對末世的來到,悖逆神的事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我們預備好了嗎?面對末世信仰的挑戰我們是否能夠得勝,並在末世榮耀神的名呢?
回應:
主!讓我們每一天能夠與禰有更深的契合,好讓我們每天面對末世的挑戰時,能夠得勝並且有餘,並讓世人看見唯有禰,才是那位真實的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馬太福音十章22節
22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以賽亞書第廿四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文理淸晰,系統分明,謓之很容易進入所言啟示的內容。從第一章至第十二章,言耶路撒冷所遭遇的災難及其教訓。從第十三章至第廿三章言列國受罰的原因及其結局。
現在從第廿四章起,一直至第廿七章預言末後的日子,神的審判和祝福是神最後戰勝邪惡的日子,也是審判列國後的總結,用聖靈啟示的光照來看,這是一段插入的話,當新天新地來臨之前,神要更新全地,其間應有的過程,神警告祂的百姓,
務要儆醒,因為尙有極患難的日子要來,經過這一段黑暗,那些忠心的兒女,就可以得著榮耀的盼望。
讀這一段聖經,我們發現先知所用的筆調,詩歌味更濃厚, 詩歌是感情發抒最高的表露,先知帶著無限的希望,令人感動。
本章所言,神懲罰惡人。
壹、第1〜13節 預言末世之日,地上的居民因犯了神的律法,廢了神的律例,背了神的永約,所以神降火焚燒他們,結果剩下的民稀少。
A.第1〜6節 預言大地受咒詛的情形。
―、第1〜3節 新天新地來臨之前,神怎樣處理大地?地上住的是人,人不能離開地,人與地不可分,處理地也要處理人,事賁上人才是主角,因處理人,才處理地。
神使地空虛,變為荒涼,又把地翻轉趕散居民,把地顛倒過來,人不能居住在其上,豈非受到毀滅?這些人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各色人等,包括各種職業,各個階層,全部在大地上除掉。“那時”——先知用難的人物作形容。
1、百姓怎樣——祭司也怎樣(何四9)。
2、僕人怎樣——主人也怎樣(林前七29〜30。
3、婢女怎樣——主馳怎樣(箴卅23)。
4、買物的怎樣——賈物的也怎樣(結七12)。
5、放債的怎樣——債的也怎樣(:利廿五35〜37)。
6、取利的怎樣——出利的也怎樣(申廿三19〜20)。
二、第4〜6節 地上居民受咒詛吞滅的因果。
這些因汙穢,成有罪之人,全部都要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
1、現象:
a.
地上悲哀、衰殘(:耶十二 11)。
b.世界敗落衰殘(鴻一5)。
c.地上居高位的人也敗落了(賽二 12)。
2、原因:
a.他們犯了律法(創三17)。
b.他們廢了律例(耶七28)。
c.他們背了永約(:耶十一 10)。
3、所以:
a.擊地被咒詛吞滅(:書廿三15〜16)。
b.住在其上的顯為有罪(鴻一3)。
c.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燒(賽一31)。
d.剩下的人稀少(:耶廿九9)。
B.第7〜13節 詳述大地受咒詛情形。
以色列民犯罪悖逆的結果,受到極大的虧損;因此,他們心中沒有歡樂,只有歎息,擊鼓彈琴之聲止息了
,敬拜神的聚會也沒有了(耶廿五15〜16)。
1、葡萄樹衰殘——無新酒可喝(耶四八33)。
2、心中俱都歎息——不再有歡樂(賽十六10)。
3、擊鼓之樂止息——宴樂人的聲音已完畢(哀五14)。
4、彈琴之樂也止息——拜聚會已停止(何二11)。
5、人必不得飮酒唱歌——喝濃酒的必以為苦(賽五20)。
6、荒涼的城拆毀了——再無任何保障(賽六11)。
7、各家關門閉戶,使人都不得進去——有家歸不得(耶 廿三34)。
8、在街上因酒有悲歎的聲音——地上的歡樂歸於無有(哀二12)
9、一切喜樂變為昏暗——再無光明前景(傳十二3)。
10、城門拆毀淨盡——城中只有荒涼(哀一4)。
11、在地上的萬民,必像打過的橄欖樹一一所剩無幾(彌 七1)。
12、又像已摘的葡萄^剩極少(俄5)。
貳、第14〜16上節 剩餘的人不但歸主,而且榮耀神。
那些剩餘的人,因為蒙恩得救,就要高聲歡呼;他們把神的威嚴,在世界各地揚起聲來,“海”指世界各地。“東方”是日出之地,也可譯作“光”,與黑暗完全相反,表徵有喜樂、平安盼望的時刻。
“眾海島”指居住之地:“義人”有二: 1、指有好行為見證的人,
他們遵行主的命令,有好行為作見證,便將榮耀歸給神(太五 16)。2、從地極有人歌唱讚美,使”我們”(三位一體的神)。
聽見,便將榮耀歸於那”義人”一這義人原文”這一個義者” 就是主耶穌(徒七52):惟有祂配得榮耀。
三、第16下〜20節 先知警告地上居民的話。
榮耀雖歸於三位一體的真神;另一面,先知卻發現,末世地上的居民惡劣的情形,比之大災難期結束之前更為嚴重、詭詐的行詭詐(詩廿五3),詭詐的大行詭詐(何五7),所以先知驚然而言,我消滅了(利廿六39);並且說:我有禍了 !(撒 上四8)。他警吿地上居民說:看哪!恐懼、陷坑、網羅都臨近你每一個人。
一、難逃墮落:
1、躲避恐懼聲音的——必墜入陷坑(哀三47)。
2、從陷坑上來的——必被網羅纏住(;結十二 13)。
二、任何人都逃避不了:因為:
1、天上的窗戶都開了——災難像洪水傾下(創七11)。
2、地的根基也震動了——地全然破壊,盡都崩裂(結卅
八 19)。
3、地要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站立不穩(伯九6)。
4、地又搖來搖去——好像吊床,動盪不安(伯廿七18)‘
5、罪過在其上沉重一一必然壇陷,不能複起(賽一28)。
肆、第21〜23節 預言到那日神必施罰:到那時,神的榮耀必恢復。
―、到那日:
1、耶和華施罰的對象。
a.在高處必慜罰高處的眾軍——空中的惡魔和牠手下的眾惡者(弗六12)。
b.在地上必懲罰地上的列王——地上被撤但迷惑的列國君王(賽二口)。
2、施罰的情形。
a.
他們必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獄中(路八31)。
b.
並要囚在監牢裡,多日之後便被討罪“討罪或眷顧”(結卅八8)。
二、到那時:
1、天空自然界有變化。
a.月亮要蒙羞——無反射之光(賽六十19)。
b.日頭要慚愧——由光明轉暗(啟廿二22)。
2、神榮耀恢復。
a.萬軍之耶和華必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作王(詩九七1)。
b.在敬畏耶和華的長老面前必有榮耀(亞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