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四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四十三章)(于中旻)

選民蒙恩(四十二章18節至四十四章)(賈玉銘)

見證(賽四三章) (唐佑之)

在聖約下的生活(賽四1~7)(龐君華)

「再出埃及」的應許(43) (香港讀經會)

神的目的(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13) (台北基督之家)

真敬拜(賽四十三章14四十四章5)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四十三章查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四十三章)(于中旻)


  神揀選的目的

  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賽四三:7

  我們作一件東西,總有其目的。那麼,神選召救贖我們,也總該有祂的目的。如果我們想,神愛我們,就是為了叫我們在地上成功,發財,那就大錯了。有人想,神救我們,是要叫我們多奉獻;這聽來像是現代功利觀念在作祟,以神的救恩為投資,更是褻瀆的想法。
  神說到祂拯救以色列的目的:“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賽四三:10)這是說,祂期望以色列在世人面前彰顯祂的美德,代表祂,使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見神;希望他們能夠遵行神的旨意,作神所要他們作的事。可惜,以色列人並沒有達成神的期望,反而效法外邦人,神就任憑他們失敗分散。時候到了,他們在被擄之地為了自己的罪痛悔,神就帶領他們歸回,再建立在應許之地。神藉先知預言祂的工作:

  將我的眾子從遠方帶來,將我的眾女從地極領回,
  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
  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
  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賽四三:6-7

  原來我們死在罪惡過犯當中,心地混沌黑暗,沒有光明,沒有盼望,沒有神。神使我們相信歸向祂,得新生命,這是創造的工作。但這只是開始動工,還沒有完成。神要繼續作造就的工作,有時我們有失敗,就要經過管教,修理,使我們漸漸有基督的形象,更臻於完善。這就像一位雕塑師,找到了一塊石頭,從他藝術的感知,看出裏面存在著等釋放出來的傑作。於是,祂敲鑿,雕琢,把粗糙多餘的東西除掉,終於能夠成為祂兒子的形象,祂榮耀的計畫就實現了。使徒保羅說:

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7,10

  我們一無可誇的,所有的只是敗壞,邪惡;但神有祂美好的旨意,要在我們身上成就。祂把這些沒有價值的材料,作成祂的傑作,陳列在世人面前。祂所用的工具就是恩典。是神的恩典,使頑劣的素材,成為聖徒;使沒有希望的人,鍛鍊成為精金。願我們把自己交託祂,讓那位超卓的藝術大師,在我們卑賤的身上動工,直到成就祂的工,使祂得完全的榮耀。

 

 

選民蒙恩(四十二章18節至四十四章)(賈玉銘)

 

上章既論列邦蒙恩,為神悅納之僕,作了列邦的光亮,凡萬國萬族並海島的居民,皆因基督的救恩,得生命、出幽囚,享受在於基督而來的快樂自由。本章就轉到選民身上,說神就特地的論到選民如何蒙恩。

 

一、嚴責(四十二18~25節)

上言列邦尚且奇暗就光,行走義路,何況神的選民呢?所可快異者,即神民之不信,故本段則痛言百姓的辜恩負義,並因此受的懲責。

1、人民的腐敗(18~22節);當時百姓皆瞥目迷心,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聞,其所以如此亦聾亦瞥的原因,乃以背逆主道,獨不想申揀選以色列的本意,為要使之為真理做證,竟以背道之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既如此聾而且瞥,遂至為人擄掠強奪,拘囚于獄,無人救援,不亦深可痛惜嗎?

2、先知的懇請(23節);百姓既如此目瞥耳聾,先知則萬分焦急說:「你們中間誰肯側耳聽此,誰肯留心而聽,以防將來呢」?果能聞聽神降罰之言,痛心悔改,必可以避免將來的禍患。

3、受罰的原因(24~25節);選民受罰,豈是出於偶然呢?乃是由於他們的罪過所致,因他們雖受種種罪刑,仍不知悔,神已將猛烈的怒氣,傾於其身,如火四圍灼燒,仍不醒悟,神如此嚴責他們,雖然是出於至愛,無奈神越愛他們,越不見他們愛神,這些百姓實在是頑梗難化的。

 

二、恩赦(四十三章)

主所以嚴責選民,正是他厚愛選民的憑據,而且于嚴責懲治之後,又大顯恩愛,赦免他們的罪過,真如父母對於悖逆的兒女,所行無異。

1、代贖(四十三1~13);神看選民為寶,決不能任憑他們傾敗沉亡,所以時日一至,必要救贖他們,題他的名字,宣召他們。這一段書,對於選民真是極有滋味的。

1)代贖的方法(1~7節);神對於選民,原有永久的計畫,雖然選民悖逆,神的旨意,卻永不改變,所以本段即先言神「已題他的名字,他是屬神的」,神「看他為寶為尊」。雖然經過種種苦難,神終必救他出來,其最要緊的,就是神以埃及古實等,作選民的代身,應加于選民的震怒,既已消除,所以選民仍為神所鍾愛,必要從南北東西,四方召集他們,歸向故土,使他們復興。

2)代贖的目的(8~13節);耶和華代贖以色列人的目的,為要使他們在列國中做見證,顯明神救贖之恩,如言將有目而瞥,有耳而聾的人,引之而出,顯明他們,雖不順天心,違背主道,然主選召他們的意旨,仍不變更。但在選民一方面,他們既為主所揀選,為主的僕人,主的見證,理宜「知道並信服,明認耶和華為神,在他以前以後,再無別神」。且是「除他以外再無救主,因為神代贖選民的目的,是為要他們在列國中為神作證。我們看以色列人的事蹟,不但是按聖經將來必要特為耶和華作證,而且今日也是耶和華的好見證,凡留意考查以色列人履歷的,不能不承認,「耶和華是神」。所以有德皇某間一宣教士曰:「何以知道舊約為真」?教士默思有頃而答曰:「猶太人」。此言真是不錯,猶太人不第為聖經的好見證,更是為上帝的好見證,人如果留意猶太人的事蹟,不能不承認確有一位活上帝。

2、赦免(14~28節);本章一至十三既言神不以雅各為有罪,使列邦人代替他的性命,于十四至二十八節,更顯出神已消除雅各的罪,永不紀念。

1)代為復仇(14~17節);神不但在昔日借古列王的手,頃覆巴比倫,如當日將埃及人都沉沒於海,救以色列人回故土,更是將來必要將關於政治並宗教的巴比倫一併毀滅。

2)特有新事(18~21節);自古以來,神每耶和華神對於選民,其事尚易,其工尚小,將來選民同歸基督時,其事更大,且恩更奇,實為耶和華神對於選民所有的新事。當日選民在曠野為雲柱引導,有路可走,將來福音流行,四通八達,更無阻礙,選民在曠野磐石流泉,將來活泉之湧流,更是有不盡的效力呢。

3)塗抹罪愆(22~28節);a、雅各確於神前為有罪(22~24節)。此數節言雅各於神前不敬不虔的景狀,獻祭不誠,事多怠慢,罪惡顯著,干犯神命,是雅各在於神前罪不容追。b、神竟將雅各諸罪寬宥(25~28節)。雅各雖然罪惡多端,神猶且含容,加以恩赦,言「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他的過犯,不紀念你的罪惡」。民眾既聞神提醒寬宥之言,應當自思,由昔迄今有何事可以表白,至於神前得稱為義,不妨於神前直訴,無奈越辯白,越顯為有罪而已,不有耶和華神大施恩宥,安得不於神前重受咒詛呢?

 

三、應許(四十四章)

于本章第一段說,神因選民的罪,嚴嚴的斥責他們。第二段說,神嚴責他們以後,這即有種種恩赦之言,要代贖塗抹他們的罪愆。本段言神不但是赦免他們的罪,並且又應許他們各種的賜恩。

1、應許賜充溢的靈恩(1~5節);此乃最富麗的應許,即將普施靈恩,使人得滋潤,百物發生,甚至草生沃壤,猶柳樹植于溪水之旁,且明言主與其民偶極密切的關係。如言「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以色列,——我創造你,陶造你,幫助你,——你不要懼怕」。那時人皆以作以色列民,乃極榮幸的事,「這個要說,我是屬耶和華的,那個要以雅各的名自稱,又一個要手寫歸於耶和華,且自稱為以色列」。乃因列邦之人,見猶太人返歸而復興,是極其榮幸的,亦自願歸從主道而為主民,與猶太人同得幸福。

2、應許施顯然的神能(6~20節);(1)神乃惟一的主宰(6~8節):a、神是始是終(6節)。此言神與選民的關係,他是始是終,除他以外再無別神,惟有神能施拯救。b、神知以往將來(7節)。神既全知,蒙神護佑的子民,真是有福的。c、神是惟一可靠(8節);以神乃可靠的磐石,在他以外,再無別神。(2)神不同偶像的虛無(9~17節):a、造偶像者的慚愧(9~11節)。造偶像者,不過是人,如何能製造有神靈的偶像呢?b、造偶像的法則(12~17節)。偶像之塑造,由鐵工成利器,木工擇斧斤,縋鑿成物,不過徒稀觀瞻,毫無實用,任人安置,不能步履,不能遷移。有時採伐樹木,半供薪火,半制偶像,是偶像之形,與柴薪無異,竟而跪拜之,禱求之,直愚不可及之舉動。c、事偶像者的愚昧(18~20節)。偶像不過為銅打鐵鑄,泥塑木雕之物,有靈明的世人,竟然敬拜禱求,如此心蒙目迷,不知其非,不悟其罪,其愚孰甚呢?但耶和華是始是終,能述以往,能知將來,依靠他的,真是如同靠賴萬古的磐石。

3、應許有榮耀的復興(21~28節);(1)赦罪的歡呼(21~23節)。神呀消除雅各的罪孽,塗抹雅各的愆尤,有如雲消霧散,當此大赦的時日,不但人民有說不盡的快樂,即高天下地,山崗林木,也都一同歡呼,因為主已贖以色列的罪愆,雅各全族皆已得救。此事成功之日,當然是在異邦人得救的數目已時(羅十一25~26),即「七十個七」的末「一七」完畢之日,因為到那時,方能將愆尤除滅,罪惡去盡,過犯赦免,永遠的義彰顯(但九24)。(2)復興的實現(24~28節)。此段乃耶和華神,自顯其至真至寶,全智全能,鋪張天奠定地,創造世人,救贖雅各,使虛偽者顯為虛偽,令智慧人顯為愚拙,所言所定無不成立,迨時日一到,必使耶路撒冷復興,大有榮耀。當時耶路撒冷雖尚在興盛之際,竟預言城將傾覆,並言傾覆以後之復興,乃以神的話語,無不應驗,無不應驗,主的謀算無不成就。此處所說的復興,不但是將來要借古列王,詔以色列人自巴比倫旋歸(先知言此,在古列詔猶太人回國一線百七十餘年),更是預指末時比自列國中將選民召回,重複耶路撒冷的舊觀,乃特以古列詔建聖城事,以為末時先兆啊。

由是以觀,組對於選民,如何懲責如何恩赦,並將來有如何的復興,是選民所蒙的恩,非異邦人可同語。今茲猶太人雖尚未歸主,但盟約律法應許,都是他們的,救恩是從他們出來,神豈能專救異邦,而終究丟棄亞伯拉罕的諸子孫呢?

讀經要題

1、何人可為神的見證(你們——我所選的僕人)?(1)神所揀選的(10節)。(2)神所救贖的(1節)。(3)神特別造就的(7節)。(4)神所鍾愛的(4節)。(5)森所教訓的(12節)。(6)神與同在的(5節)。

2、選民如何為神的見證(即在選民的品格與履歷)?(1)證明神是永活的(在選民的履歷足可證見神的永活的)。(2)證明神是智慧的(預定選民的履歷)。(3)證明神是權能的(所言無不成就)。(4)證明神是慈愛的(在以色列人身上大顯慈愛)。(5)證明神是信實的(所應應許之言皆已成就)。(6)證明神是聖潔公義的(罰單與赦罪)。(7)證是神是惟一的(借以色列人在萬國中的昭著)。

3、人如何方能為神的見證(見證的資格)?(1)對於神有智識(如言可以知道,10節)。(2)對於神有信仰(且信服我,10節)。(3)對於神有閱歷(曾蒙代贖拯救,2~312節)。又四十三1~2節,13節並25節,又四十四22節,24節次句「我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18節首句「他是我的牧人」,皆為佳題。

 

 

見證(賽四十三章)(唐佑之)

 

  我們相信神的救恩奇妙,聖靈的心意奇妙。「眾海島阿,當在我面前靜默,眾民當重新得力,都要近前來才可以說話……」(1)海島是遙遠的地方;神的話大有能力,廣泛地深入人心。「我耶和華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四十一:4)全本聖經讓我們知道,神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祂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是永永遠遠的;我們當在祂面前俯服敬拜;因祂是生命的主。

  本章有許多重要的話;但我們在本章只能看到神的能力。「我是……我必……我要……」神有祂的心意要成就在我們身上。「我是」是很重要的字眼;有人說約翰福音中有七次「我是」。耶穌基督特別表明祂的身份也表明祂的能力,祂曾說祂是好牧人,是羊的門,是葡萄樹等等。「我是耶和華」在舊約中反覆述說這句話,表明神的恩典和祂恩典的啟示,也表明祂啟示的恩典;每逢我們聽見這話,就知道祂有說不盡的恩典。許多人以為舊約聖經是講律法;這是嚴重的錯誤;其實舊約非常注重恩典。當神叫摩西曉諭以色列民如何守十誡,神並沒有吩咐他當講或不當講的是甚麼。很多人只注重十誡中「不可」「當」卻沒注意前面重要的話──「我是耶和華,曾經把你們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出廿)神先說:「我是」然後說當作甚麼。既是如此的大恩典。我們行事為人就應與蒙召之恩相稱。舊約有律法;但律法之前必有恩典;「我是耶和華」真是表明神的作為和恩惠!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公義的右手扶持你。」(10)「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13)然後神說了些尖銳的對比:「你這虫雅各……不要害怕;……」(14)「看哪,我已使你成為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15)先把他們看如軟弱的小虫,後又看他們如同快齒的新器具。

  我們一方面承認我們的軟弱,微小,膚淺,幼稚;但另方面要承認我們的偉大,有用,能作大事;並非我們能作甚麼,乃是神藉凓我們作。耶穌說離了祂,甚麼都不能作。但保羅說,靠凓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保羅又告訴我們,我們有寶貝在瓦器裏面。這句話似有矛盾,寶貝是有價值的,怎能放在沒價值的容器裏呢?這就是神奇妙的恩典!我們多麼無用幼稚;但我們多麼有用,多麼偉大;因主是偉大的;我們所得的救恩是偉大的,主的能力是偉大的;所以我們有了寶貝在瓦器內,就絕然不同了;不過,這裏有兩個可能:第一,瓦器太卑微、寶貝放在瓦器裏就貶值了;神的恩典偉大,到了我們身上就把神的恩典和能力限制了,因我們的卑微把主的恩典限制了,結果我們沒把福音帶出去;我們帶出去的,人家不接受;因我們已把主的生命貶了價值。但另一可能,因瓦器裏有寶貝,使瓦器聲價百倍。保羅說:「這莫大的能力不是出於我們,乃是出於神。」感謝主!我們有這恩典,有這能力;心充滿快樂。

  「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18)「……我要將一位報好信息的賜給耶路撒冷。(27)在本章我們看見神的能力真是偉大,祂是歷史的主,歷史每個細節都表達神救贖的能力。

  「誰從東方興起一人……」(2)「我從北方興起一人……」(25)東方是波斯,當時興起波斯王古列,准許以色列人歸回祖國;並非偶然的,也不是外邦君王作的事;乃是出於神的旨意。神是掌管歷史的主,祂的旨意必然成就;甚至外邦也在神管治之下。神准許波斯國,從東方戰勝至北方的巴比倫。歷史的每個時間,都是經過神之許可,定有祂的旨意和目的,就是耶和華的名;天國的福音,要傳遍普天下。末世混亂的事,是反面的看法;其實,基督徒應視正面。神准許罪惡紛亂猖狂於世,為要達到救贖的目的;使福音傳遍普天下而後主耶穌再來。如果我們了解此點,我們看見時代的憂患,非但沒消極悲觀的感覺,反而樂觀並且積極;我們知道主快再來,我們有更重大的使命。福音的功效更大,能力更偉大;為此更應興奮快樂傳福音,所以我們應以正面態度勝過反面的態度。

  在四十:9也有一處「看哪,你們的神。」四十二章開頭:「看哪,我的僕人……」這裏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神的僕人;祂是報好信息的,是我們的神我們的主。祂降世為人,是貧窮卑微受苦的僕人;祂為我們作成奇妙的事。主來到世上,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我們思想這位僕人,祂怎樣,我們也應該怎樣;在這憂患時代中,應如何承擔福音的使命。

  誰是神的僕人?「惟你以色列我的僕,雅各我所揀選的……」(四十一:8)原來的僕人是以色列民,是整體的民族,或說民族的整體。神揀選以色列民,非因他們是優秀民族,有優秀文化;唯一的答案,是神的恩典。神所以揀選我們,唯有一解釋,也就是神的恩典。所以當我們來到主前,想到我們是何等樣的人竟蒙了神的恩典,我們就當感謝讚美。

  神的揀選有其目的,為叫被揀選者服事祂。揀選是為事奉,為服事作神的僕人。照我們所了解,僕人是整個的以色列民;但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仰望神。從整體來說,以色列人失敗了,他們沒有好好的傳福音,所以神的審判臨到他們。因為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神公平不偏待人;審判後,敬畏神的餘民;神留下保守看顧,幫助剛強、復興他們,為民族復興的核心。這班敬畏神的餘民僅屬少數。神讓他們從被擄之地歸回祖國,得以虔誠敬拜神;直等到主基督降世之時。主耶穌是敬虔的猶太人,是神獨一的兒子,救恩也從祂而來。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好多子粒來。」這意思教我們明白,僕人就是主耶穌,再進一步,從集體到個人;從個人到集體,你我都在此範圍內。因祂死了結出許多子粒來,把許多弟兄姊妹帶進榮耀裏。

  主耶穌是神的僕人,是受苦的僕人,是彌賽亞,是基督,然後叫教會每個人都成為彌賽亞的團契。換言之,教會是僕人的團體,我們都是僕人。基督是唯一受苦的僕人;我們當效法祂作僕人,跟隨祂腳步,學習祂榜樣。若我們善作僕人,教會就興旺,就明白時代的憂患;把福音帶出去,因為僕人是福音的使者。求主幫助我們!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扶持意即抓住。主耶穌知道自己是神的僕人,緊緊地抓住神。我們也要抓住祂、祂就扶持我們。我們也當服事祂、凡事不憑自己的意思;所有計劃,喜好,理想,要完全照主的心意服事祂。這樣,祂就扶持我們。

  主耶穌是神所喜悅的,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耶穌得父神的喜悅,唯一原則就是完全順服倚靠神。主從水裏上來時聖靈像鴿子降在祂身上;這是幅最完美的圖畫!鴿子與羔羊!主來到世上,約翰說:「看哪,神的羔羊。」羔羊是順服的,鴿子是聖靈的意思;鴿子降在羔羊身上,聖靈降在順服者身上。

  我們要得聖靈的能力,要追求,禱告。有人以為要大聲禱告,聖靈才能降臨。是的,我相信聖靈願意照我們追求的心意,向我們施恩。但最要緊並非大聲禱告,也非熱鬧唱和;而是我們完全順服的態度。我們既蒙恩,就成為祂的僕人,如同主是祂的僕人一樣必須服事主人,僕人是主人所揀選的,必須完全順服;而後聖靈才臨到我們身上。但是不能因一時的充滿而滿足;有了聖靈的能力,就當把公理傳給外邦。公理的意思是「公義」和「審判」。神公義的審判要臨到世界,人被聖靈光照感動時;我們傳福音給他,他就為罪為義受審判,自己責備自己。這就是傳福音的內容。當耶穌來到世上,祂要把公理傳給外邦,工作之先,祂得凓聖靈的能力;若沒有能力,工作就沒有果效。我們實在需要神的憐憫!

  神的工作是安靜的工作「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祂的聲音。」(2)聖工是內裏深入的工作。我們需要這樣的恩典!當神創造之時,不囂張,不喧嚷;當神拯救之時,也沒喧嚷之聲。很多奇妙的工作都是神在安靜中成就的。我們不是單看外表,看熱鬧;滿足人的好奇,而是讓聖靈作深入奇妙的工作。祂用的是極溫和柔和忍耐的方法,因為主知道自己所作的是甚麼。神在工作;我們若信心堅定,我們就柔和,不囂張,不誇耀;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蘆葦非常脆弱,這描寫世人的情況;如四十章所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人是脆弱的、容易折斷容易受傷;但是神有恩惠,這位僕人幫助壓傷的蘆葦沒折斷。我們傳福音也當如此,遍地人群如同壓傷的蘆葦;我們不能折斷。神差遣你和我;所有蒙恩者,應用親熱的手包裹破碎的心靈。燈火初點時火力薄弱滿了黑煙,容易熄滅;但是主的心意不讓它熄滅;這是僕人的工作。我們也當效法主的榜樣去幫助人,不讓生命的火花熄滅。有的人年青時很多理想,很大努力;但這是現實的、殘酷的,迅速失去了一切希望;好像將殘的燈火。今日世人因沒有得到福音的好處,沒有得到神的恩典,好像將殘的燈火。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惟主的福音才能使他們希望的火花重新燃起;因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福音的能力實在太奇妙!我們當步主後塵,效法主在世上時所作;祂醫治病者,赦免罪人,安慰傷心者,扶持軟弱者;祂用此方法傳福音。很多人需要福音,我們能否安靜溫柔地幫助他們?聖靈要在他們身上作奇妙工作;讓我們有敏銳的眼睛,時常看見人的需要,把福音傳給他們。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不單是對世人,對需要福音者說的;也是對福音使者說的。你我是福音的使者,既已得了神的恩典;但多少時我們軟弱,如將殘的燈火壓傷的蘆葦。神用親熱的手幫助,更新,復興,醫治,加力量給我門,叫我們重新振作。軟弱變為剛強,為要叫我們真正成為福音的使者。人生在世,常經不起罪惡的引誘、受不了苦難的威脅和打擊而冷淡,我們多麼軟弱!求主幫助,叫我們重新掙扎,缺油燈火不摧殘。

  我們需要聖靈的油,撒迦利亞書提到燈台兩邊有兩棵橄欖樹。橄欖有油,可以隨時豐足供應燈的需要。你我都需聖靈的供應,和信心的火才能發旺,火能燒淨污穢。我們需要復興的火,聖靈的能力,屬靈的恩惠;我們在神前要徹底悔改,除去一切骯髒,讓火光明亮。有時我們不明白,為何神叫基督徒遭遇困難,經歷許多苦難甚至軟弱;但是,我們當知道,何時軟弱何時就會剛強。因為神的能力,在軟弱者身上顯得完全。如果沒有疾病,怎見得神的醫治;如果沒有失敗、怎知道神的能力;沒有缺乏,怎知神的豐富呢?沒有憂傷,怎知神的安慰?我們在疾病、患難病苦中才能體會神的恩典。不但夠我們用,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當我們軟弱時,到主面前,主能復興我們,叫我們重新得力,鼓起福音的勇氣作屬靈的爭戰,把福音帶出去。

  神真正的僕人「他不灰心,也不喪膽……」(4)(原意不吹滅不折斷)人失敗,絕望;但神沒失敗,沒失望;神鼓勵,幫助,復興我們。叫我們不灰心,還要努力工作;神以無限的愛愛我們,祂的恩典一直感動我們,引導我們完全歸向祂。弟兄姊妹!要振作!不等待,不遲延;因為神有說不盡的恩賜和無限的心意。

  第8節教我們明白,僕人不但有真正的能力,得到工作的方法,知道目的和使命。這僕人是眾民的中保(原文作約)神與以色列民立約,有新約有舊約。約表明神的恩典一定實現,但我們當信從祂,把福音帶給外邦人。因為我們與神立約,有神恩惠的約;因凓你我之故,神拯救他們。請勿忽略今世尊貴的福份!如果我們失敗了;他們就得不到拯救。我們倚靠神,我們是「眾民的中保,作外邦的光。」神給我們的路向很清楚,我們必須向前,不許退後。破釜沉舟前進,不但向前且要向上,如鷹展翅上騰。邁向萬邦,基督徒是教會福音工作的路向。華人教會差傳工作向外邦。「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9)神已經作成了救贖工作。「現在我將新事說明。」當拿但業見耶穌時,耶穌說:「你坐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已經看見了你。」這話的含意說明了拿但業心裏的理想。舊約彌迦書說彌賽亞來的時候,地上沒有戰爭,只有和平,人都要坐在無花果樹和葡萄樹底下。換言之,耶穌知道拿但業的理想使他覺得驚奇,耶穌還對他說:「你要看見更大的事。」耶穌曾告訴門徒祂所作的,信祂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更大的事。(約十四:12)這就是新事。神要我們作新事,看見更大的事、作更大的事;因神有更大的計劃,更大的能力,更大的福音奇妙工作。但我們必須把自己完全交給神,好像僕人一樣,在神前毫無保留,不猶豫;徹底順服、甘心樂意,把全人獻上祭壇給神。── 唐佑之《時代憂患與福音使命──以賽亞書四十至五十章研讀》

 

 

在聖約下的生活(賽四1~7)(龐君華)

經課:以賽亞書431-7、使徒行傳814-17
路加福音315-1721-22

前言

  今天是今年的第一個主日,今天的主日有多重的意義。首先,這個主日是在顯現節後的第一個主日,顯現節是一個固定的節日在每年的一月六日。在東方教會,把顯現節當做聖誕節一樣的尊重。

  顯現節的第一個主日,同時也是紀念耶穌受洗的一個主日,耶穌登上歷史的舞臺,就從祂受洗的這一刻開始。這個主日同時也是本宗的立約主日,重申我們在上主面前所立的約,在這個主日裡面我們再一次紀念我們的約以及我們的身份。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思考在聖約下的生活。

上主的作為勇氣與信心的基礎

  在舊約經課裡面,以賽亞書四十章以後,它的對像是那些被擄時期的百姓,這些百姓離開他們的家鄉,被分散到當時強大的帝國裡面。他們不但失去了家園,同時也失去了身份,他們也幾乎迷失了方向,他們到底下一步應該如何?他們要在異鄉長住久安嗎?但是這到底是別人的土地,身在異邦,何時才有自己的土地?他們感到徬徨,所以以賽亞先知,有兩次告訴他們不要害怕。

  第一個不要害怕是說,神的愛是不改變的,神不會用別的來代替祂的選民。如果一個人愛的對象隨時會改變,那麼他所愛的對象就感到不安全。但是,先知告訴這些選民說,神對你們的愛是不改變的,祂過去怎麼帶領你們經過紅海、經過火、經過各樣的試煉艱難到達那應許之地,祂同樣繼續用愛推動你們回到自己的故鄉。第二個他說不要害怕,因為神要主動召聚祂的百姓。這些被擄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人,分散以後就很難再聚集。但是,神說祂的百姓會再度成為一個國家,就好像當初這些選民要出埃及到那應許之地一樣,他們由被奴役且失落的一群,變成有方向,有應許的家園的族群。

  所以,神用兩次不要害怕來安慰祂的百姓,告訴他們,有個新的工作要開始了,這工作就是他們逐漸地要重建他們的故鄉,找回他們失去的家園,重拾他們失去的身份。

受洗與立約生命純淨的抉擇

  今天路加福音是另外一個場景,是百姓已經回到了應許之地,可是他們仍然迷失,仍然在尋找、等候,等候彌賽亞的降臨;他們感到徬徨,我們可以從他們對施洗約翰的問話中可以得知。「你就是那位要來的基督嗎?你就是那位彌賽亞嗎?就是那應許要來的嗎?」約翰拒絕接受自己就那位彌賽亞,並且說到那位後面要來的,比他能力更大,而且祂要用聖靈與火為人們施洗。

  聖靈原文是風,「祂要用風跟火來為你們施洗。」下面的經文緊接著說:「祂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祂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大家如果住在農村都可以知道,當收割的穀子放在場子上曬乾時,他們要做一個工作,就是要把米糠除去,才能把米粒篩選出來。所以,聖靈像風一樣,把那沒有實質生命力的糠吹起、把它揚起來吹離。火要把這些沒有用的糠燒掉。當聖靈像風與火一樣臨在我們的生命時,就是要讓我們的生命純淨,讓我們生命的方向清晰,讓我們能夠找到歸屬。

  耶穌在這個時候受洗,是有很重要的意義。耶穌一方面在接受施洗約翰悔改的洗禮,並不代表耶穌需要悔改,而更重要的是,耶穌認同施洗約翰洗禮的行動。於此同時,神也確認耶穌的身份——「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受洗跟立約是有密切的關係。這一陣子我們牧區有許多的婚禮,婚禮中都有不可少的環節,其中有一環節是要新郎新娘交換信物,我們都會說這戒子是婚姻外在的記號,彼此相愛的愛情外在的記號。所以,彼此立約必須要有外在的記號。古時候的以色列人,亞伯拉罕與神立約,有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後來他們形成一個民族以後,他們用獻祭當作與神立約的記號。他們在飲食上,也有他們與神立約的記號。前一陣子我們讀的舊約,撒母耳被他的母親獻在殿中作為拿細耳人,拿細耳人也有他的記號,他的記號就是不能剪他的頭髮,不能修他的鬍子,而且清酒濃酒都不能喝。這些記號都是一生跟著他們的。

  在衛斯理約翰的時候,他受了清教徒運動的影響,他也強調要立約,立約一定要有記號,所以他們在班會或往後的循道運動中,都一再地強調:我們要以我們成聖的生活,作為我們的記號。

  所以洗禮在禮儀上也稱作「入門禮」,表示領洗的人以這個禮儀記號,向上主立約,接受祂的救恩,也立志學習基督的樣式生活。彼此立約信心群體的信仰實踐

  今天,我們在立約主日的時候,也重申我們立約的志向,以及拿我們這一年的生活,作為外在的記號。這立約也同時表示我們內在的轉變,表明一個身份、方向的轉變。施洗約翰要他們受洗的時候說,「你們要悔改」。悔改就是回轉,也就是你們方向錯了,要轉回到一個對的方向。所以要求我們,要求當時受洗的人說,你的方向對嗎?在上主的旨意裡面,你的方向是對的嗎?如果是不對的,就要回轉。回轉有個外在的記號,你經過這個水,猶如經過死裡重新得到生命。同樣的,我們經過立約,經過各種禮儀,這些外在的記號,也是代表我們方向的轉變。

  所以,這個立約,不是我們一般約定俗成的意思;約定俗成是在一個團體或文化裡面訂立的,是一個被動的,大家都已經如此約定的,所以我們就如此去行。我們所提及的立約生活是講到的是,我們主動的去回應神主動的呼召。神主動的呼召我們,我們也主動地回應神。

  約,是開始,同時也是一個結束。開始一個新的生活,結束一個舊的日子。當經過婚禮之後,就不再是單身的了,是告別了單身的生活,同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一個家庭的生活。所以這個約有多重意義。當我們在這裡重申我們所立過的約的時候,就好像回到昔日,回想到我們受洗的時候、我們在結婚的時候、我們在將孩子獻上的時候、我們在立約作門徒的時候,我們在加入團契的時候,我們曾經有的那個志向,經過每一次立約主日再重申我們的約。

  所以,我們今天不是再立一個新的約。上次我主持婚禮的時候,新人曾經在僑居地的教堂中已經立過婚約了,所以如今只是想在關心他們的台灣友人中,重申他們的婚約,所以他們不必再次舉行婚禮,只需在此間的親友前,重申他們的婚約;也有人在他們的結婚多年之後的週年上,舉行儀式,再次在會眾面前重申自己當初立下的婚約;這種禮拜我稱之為「重申婚約的禮拜the service for the reaffirmation or recognition of the marriage」,與一般的婚禮有別,這個行動的精神不在於再次立同樣的約,因為這約非常莊嚴只要一次就夠了;這種行動的精神是在重申已經立過的約定,再次提醒也鼓舞立約的人,不忘記自己的身分。

結語:重申我們的約定

  所以,每到一定的時候,重申我們所立的約,是要幫助我們,讓我們生命有一個新的節奏,調整我們的方向,看看我們是不是走偏了?我們是不是需要回到正確的位置?

  約,是讓我們再次被提醒,過去的已經過去,但是我們現在就要有一個新的開始,透過立約,不斷更新我們。為什麼要在團體裡面立約呢?因為透過立約,也更新我們的團體。

  今天是今年的第一個主日,一方面我們按照我們的傳統,在主面前更新我們生命中重要的約;一方面我們在領聖餐的時候,也再次好像在我們受洗的時候所經歷的一樣,我們再一次慎重的回應神的呼召,用我們新的一年來認識基督。新的一年又有新的節期,我們福音書的經課引導我們再一次對耶穌基督有更深的認識。經文不變,但是我們的經驗在成長,我們如果能對不變的經文常常有新的認識,代表我們就是在長進和進步。而且我們不只是一個人來面對新的生活、新的前景,我們是一同來學習、一同來面對我們未來一年的生活。我們彼此立約,也彼此互相扶持,也是彼此監督。所以,請我們認真的預備心,來預備以下的立約禮。

 

 

「再出埃及」的應許(43)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多謝你的同在,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迎接你話語的來臨。

 

本章經文可分為三個段落,各段落都是以「耶和華……說」作為開始(11014),而主旨則是耶和華神必然拯救以色列。

先知在首段落(1 - 9)指出,神拯救以色列人的應許是實在的,祂必然把他們從水火之險中拯救出來。第3節提及埃及、古實和西巴,這些地方代表了東西南北各方(5 - 6)。經文的意思,是耶和華會不惜一切的代價,救贖以色列,因為祂愛其百姓,並且為了自己的榮耀,必然成就自己曾作出的應許。

10 - 13節是本章的第二段,重點在於指出耶和華是真神。自創世以來,祂已主宰著人類的歷史(13),而且祂更是以色列唯一的救主(11 - 12)。既然如此,這位救贖主的應許必然是真的,且是可兌現的。

14 - 28節是本章的最後一段。先知以昔日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為背景,從而預言耶和華要再一次帶領其子民脫離敵人「迦勒底人」(即巴比倫,14)之手。祂會把大水分開,把追兵淹沒在水中(16 - 17)。再者,耶和華將作一件「新事」(19),就是祂要把曠野和沙漠變成可供百姓安居樂業之地(19 - 20)。先知指出,神願意拯救其子民,並非因為他們有何功德,更不是因他們的先祖有何善行(反之,他們曾犯罪背棄神,27 - 28),而是因為祂有赦罪之恩(25)。這樣,得蒙恩惠的百姓,便應該要述說神的美德,向神獻上讚美(21)。

神在這裡向以色列民所作出的應許,已在波斯塞魯士王打敗巴比倫、繼而釋放以色列人重回故鄉一事上得到了部分的實現。此外,以色列得以在1948年複國,亦是神應許的進一步實現。這一切都是基於神的厚愛及其赦罪之恩。

公義和聖潔的神,如何能把人的罪完全的掩埋?答案是借著耶穌基督的救恩,使一切在基督裡的人,享受赦罪的平安,而每一個罪得赦免的人,亦應因而繼續樂於向其他人宣揚神的美德(參彼前29)。

 

 

神的目的(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13)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13

在本段的一開始,英文的翻譯有一個連接詞「但是,現在」,將本段與前面的段落連接起來,面對四十二章1825節以色列人的悖逆,神的反應是什麼呢?神要「造作」祂的子民,成為祂的見證(17)。這些人是什麼樣的人呢?就是回轉歸入主名下的人(7a)。這些人,神提醒他們三件事:他們是屬於祂的、他們是祂所救贖的、他們是祂提名召來的,借著這三件事,提醒他們與祂個別的關係(1),神與他們的關係甚至到可以直呼其名的地步。

而神也藉此,要賜給他們最大的恩典,就是祂自己的同在(25)。因祂的同在,神的子民要經歷到「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詩二十三4),但神的作為不僅如此,神要藉此塑造他們成為祂的見證(171012),在第813節神借著先知再次使用法庭的方式,來見證祂是真神,「被告」是那些前面提到有眼而瞎的人(四十二20),與萬國中敬拜偶像的人(9);而神這一方的見證人,就是「那些凡稱為主名下的人」(7),這些人要見證神是唯一的真神、是唯一的救主(1012)

神與祂的子民有親密個別的關係,不只是為了讓他們能渡過患難,享受祂的同在而已,而是借著神同在的帶領,認識神的作為與神自己(10),以至於在這悖逆的世界,能夠為神發聲,見證神的真實,如同馬太福音二十八章,主吩咐的大使命中提到的「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二十八1920)。神的同在不只是讓我們享受而已,更是要我們在這悖逆的世代中見證祂的真實,就如同在法庭中,神借著我們的生命為祂發聲見證。

每當我們敬拜享受神的同在時,我們可否想到神有更大的目的呢?帶著神的同在到日常生活中,在未信主的人當中,見證唯有主耶穌是真神!唯有主耶穌是救主!

回應:

天父!謝謝禰救贖了我們,更讓我們與禰能有親密的關係,但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只在敬拜中與禰親近,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貼近禰的心意,帶著禰榮耀的同在,在人群中見證禰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112

11 惟有我是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

12 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說明,並且在你們中間沒有別神。所以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也是 神。

 

 

真敬拜(賽四十三章14四十四章5)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四十三章14四十四章5

本段神再一次說到祂所要作的「新事」(四十三19),神不要他們再回想從前神帶領他們出埃及的景況(四十三1618),因為神要作的是超過從前的一切(四十三1921)。在神帶領他們出埃及之後,神賜給以色列人律法,讓他們能夠敬拜祂,能活在合乎神心意的生活中。但在本段經文中,神指控以色列人沒有守敬拜的禮儀(四十三2224),而這些禮儀在以賽亞的時代並未終止,在四十三章22節原文可翻譯為「不是我,你們在求告」,因此這裡的指控並不是指著他們沒有照神的方式去做,而是他們外表有做,但內心卻不是向神做,這與第一章10節之後描述的相同,因此雖然他們外表有如此行,但在神的眼中卻是什麼都沒有做(四十三2324)

神也因此將他們交付敵人,但神愛人的心仍沒有改變,神自己要扭轉這個情勢(四十三25、四十四2),神要將祂的靈澆灌下來,更新人的靈,他們裡面的「石心」變為「肉心」,使他們能真遵守神的律法(結十一19),神的靈也要成為他們生命裡源源不絕的供應(四十四3)。因此,祂的子民要從內心宣告,他們是屬於神的,不再只是外在的儀文而已。

以色列人外表雖有敬拜神的生活,但在神眼中只不過是宗教儀式,當人落入這樣的景況時,神說:所做的一切只會讓祂厭煩(四十三24),人的內心也沒有喜樂(四十三22)。神賜下祂的靈,就是為了幫助我們能夠真實的從內心敬拜祂(約四24)。但我們的心常常就像以色列人與撒瑪利亞人的爭論一樣,將焦點放在「敬拜的地點」,也就是敬拜的儀文(約四20),但神要我們將焦點放在祂身上,祂才是我們敬拜的目標,如同保羅所說:「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 神來的。」(羅二29)

每次主日,我們的心是否是在「參加一個聚會呢?」,每次我們的事奉,我們的心是否是「幫教會做一些工作呢?」,神要我們每次的敬拜、每次的事奉,心裡的焦點──唯有祂。如此,我們在當中才會真正的喜樂。

回應:

主!禰知道我們何等容易落在儀文裡面,以至於我們只是在完成一個宗教儀式,主!求禰幫助我們從習慣中脫離出來,讓我們每次的事奉、敬拜,都只有一個焦點,就是禰,我們的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四十四章3

3 因為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的後裔,將我的福澆灌你的子孫。

 

 

以賽亞書第四十三章查讀(謝家樹)

 

上章(第四十二章)講到神所喜悅的僕人和受資備的僕人,這些僕人既瞎且聾,甚至全身麻木,毫無知覺,使神慨歎不己:然而神是慈愛的,也是信實的,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永遠不變,對以色列民,雖然忿怒,但始終不會放棄,祂是以色列獨 —的救贖之主,祂要對以色列民施拯救。

本章(第四十三章)一開始就說出了神對以色列民的心意,以後直至第四十四章,神一直表明祂如何救贖以色列民——這 兩章聖經,可以稱之為“救贖篇”。

壹、第17   神的救贖。

、第1節神的心意。

1、你們應目識——耶和華是創造雅各者(創二7)。

2、你們應該知道一一耶和華是造成以色列的(創卅二 28)。

3、你們應該明白——你不要害怕,因耶和華救贖了你(出 六6)。

4、你們應該接受一一耶和華曾提你的名召你,因你是屬祂的(申七6)。

二、第24   神引述以色列過去的歷史詮釋祂從前如何,以及將來一切作為,原因神愛他們,這一段都是神見證祂對以色列民所作的。

A. 歷史的追述。

1、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創廿六3)。

2、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出十四22)。

3、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但 三25)。

B. 原因。

1、我是耶和——因我是你的神(出廿2)。

2、我是以色列的聖者一一因我是你的救主(出十四30)。

3、我看你為寶為尊——因我愛你(詩一四五20)。

C. 見證。

1、我已經使埃及作你的贖價——使愚人代替你(箴十一8)。

2、使古實和西巴代替你——列邦人替換你的生命(創十7)。

三、第57     神的應許和安慰。

A. 每次神對以色列民要說安慰的話,一定先安慰他們的心不要害怕”,為什麼不害怕?因為有神的同在,祂的恩典夠我們用的(詩卅四910)。

B. 原因。

1、凡稱為主名下的人(詩一〇〇3)。

2、是神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三見本章第1節注釋)。

3、是神所作成的(三見本章第1節注釋)。

4、是神所造作的(三見本章第1節注釋)。

C. 必從遠處四方,領回以色列民。

1、從東方領回你的後裔。

2、又從西方招聚你。

3、對北方說交出來。

4、對南撤不要拘留。

(申冊4你被趕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華你的祌必從那裡將你招聚回來。(詩一〇七3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北招聚來的。(亞八7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從東方,從西方,救回我的民。(結冊六24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歸回本地。

附注:

這預言,歷史已經證明, 一九四八年五月以色列複國, 在以色列返國潮中,尙有北方的蘇聯,南方的衣索匹亞扣留猶太人不讓歸回;此兩國距離耶路撒冷均為一千六百哩,一九九一年,蘇聯政體改革,約一萬名猶裔人回至以色列;同年五月八日,衣索匹亞發生政變,以色列於冊三小時內將一萬五千名黑色猶太人,專機接回以色列國。

貳、第813  宣揚神救贖的旨意。

一一在第12節中有三個”我曾”。

一、我曾指示。

1、在萬國萬民中(詩六七2)。

2、在列邦眾民中(詩六二8)。

二,我曾拯救。

1、將有眼而瞎的民都帶出來(徒廿六18)。

2、將有耳而聾的民都帶出來(可七37)。

三、我曾說明。

A. 所作的見證。

1、他們可以將此事聲明(撒上十25)。

2、將他們先前的事說給大家聽(賽四一22)。

3、他們可以聽見便說:「這是真的」(約壹二27)。

4、他們是耶和華的見證人(書廿四22)。

5、他們是耶和華所揀選的僕人(申七6)。

6、誰也不能脫離我手(申卅二39)。

7、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伯九12)。

B. 見證的目的。

1、使你們可以知道(詩四六10)。

2、使你們可以信服我(詩十八31)。

3、使你們可以明白,我就是耶和華(詩六四9)。

4、使你門知道,在我前沒有造作的(耶十四22)。

5、使你們知道,除了我以外沒有救主(詩三8)。

6、使你們知道,在你們中間沒有別神(申四35)。

7、使你們知道,自從有日子以來,耶和華就是神(詩九 十2)。

三、第1421   神再一次的拯救。

神宣揚祂救贖的旨意之後,立刻說出拯救選民的主題,祂要再一次拯救祂的百陋離仇敵(巴比倫)的轄制。

這一段並不是緬懐出埃及的往事,完全是神即將成就拯救的新事,神已預備好,要親自帶領百姓越過曠野,不再有任何艱難,因為這百姓是祂自己所造,是神救贖他們,好述說祂的美德。

一、第1417節 神的偉大和祂對仇敵的行動。

A. 這位拯救者。

1、祂是以色列的棚主(詩七八35)。

2、祂是以色列的至聖者(出十五11)

3、祂是創艦色列的(詩八九47)。

4、祂是以色列人的君王(太二6)‘

5、祂的一切都是為了以色列民的緣故(詩四四22)。

B. 神對仇敵的行動。

1、已經打發人到巴比倫去(耶廿九20)。

2、要使迦勒底人如逃民(耶四九5)。

3、這些逃民都坐自己喜樂的船下來(民廿四24)。

4、對付敵人,在雜中開道(詩七七19)。

5、對付敵人,在大水中開路(出十五10)。

6、使敵人的車輛、馬匹、軍兵、勇士盡都出來。

a.―同躺下,不再起來(出十四28)。

b.盡都滅沒,像熄滅的燈火(詩一一八12)。

二、第1821節 神應許賜生命和聖靈。

神叫祂的百姓“不要紀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想古時的事,這些舊事,指從前神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過 紅海,走曠野,以及在西乃山下立約的之 事。(耶廿三78) 現在要作一件新事(林後五17)(啟廿一5)。

1、神必在曠野開道路一一 “曠野指犯罪作惡的地方,神在那裡開路,意即為罪人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只要犯罪作惡的人肯悔改,走這條道路,神就使他重生得救(申八15)。

2、神必在沙漠中開江河一一“沙漠”指靈命乾渴的人,死亡籠罩,神在那裡開出江河來,使活水暢流,意指神給悔罪改過的人,有新的生命,聖靈在他裡面運作,使他們生命平安(出十七6)

3、野地的走獸必尊重神——”野地的走獸”指外邦人, 由於他們歸向真神,就不再拜偶像,尊重神,行神的道,充滿 喜樂(瑪三17)。

4、野狗鴕鳥也必尊重神一一野狗鴕鳥”指一切飛禽走獸,就是所有的列國外邦外族,也都要歸向真神(徒十3435)。

神都為他們預備救恩,賜下聖靈救贖他們。

1、神為祂自己的百姓(詩一〇〇3)。

2、神為祂自己的選民(詩一〇五43)。

3、神為祂自己所造的(詩一〇二      18)。

目的:好述面的美德(:詩七八4)。

肆、第2228    再論救贖與責備。

神題及從前和未來的應許之時,又再回頭指出選民在神面前不敬不虔的情形,一面又覆述先知所傳的信息,正確無誤;接著神再一次向以色列民發出挑戰,要他們將案件呈上法庭,以便公正論斷。

由於選民自始至終的悖逆,才招致被敵人成為咒詛,被交在敵人手中,受盡辱沒,遭到被擄毀滅。但是神為祂自己的緣故,祂的信實,祂的慈受永不改變,公義審判一過去,懲罰之後,神就塗抹他們的過犯,也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這是何等恩典。

一、第2224   責備選民的罪狀。

1、選民有難處不向神求告(詩七九6)。

2、選民反倒厭煩神(彌六3)。

3、你沒有將你的羊帶作麟(摩五22)。

4、也沒有用祭物尊敬我(瑪一7)。

5、神並沒有因供物使你服勞(摩五25)。

6、神沒有因乳碰你厭煩(利二12)。

7、你沒有用銀子為我買菖蒲(出冊2325)。

8、你沒有用祭物的脂油使我飽足(利二911)。

9、倒使神因你的罪惡服勞(耶八21)。

10、倒沖神因你的罪孽厭煩(瑪二口)。

二、第2528   神的救贖和資罰。

神先表明祂救贖的主旨,但神先向祂的選民發出挑戰;你我可一同來辯論,你可以把你的理由,你的自以為的義,向神申訴,那就是非分明瞭。

A. 事實檢討。

1、自從始祖開始就犯了罪(創二1617(羅五12)。

2、你的師傅(指帶領者)都違背了神(羅三10)(詩十 四3)。

B. 所受報應。

1、神要辱沒聖所的首領一聖所指猶大(詩一一四2)。

2、神要使雅各成為咒詛(耶廿四9)(但九11)。

3、神要色列成為辱駡(結五15)(詩七九4)。

C. 總結語(第25節)。

儘管那些百姓犯罪作惡,悖逆背道,神為了救贖他們,仍施慈愛,神首先說明救贖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緣故,肯予以塗抹他們的過犯,也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結廿44)。

神為自己的緣故:

1、神是信實的(創十七78)。

2、以色列是神的長子(出四22)‘

3、神的慈愛永遠長存(耶卅)。

總之,神為自己的名不被褻漬,永顯榮耀。

(賽四八11我為自己的蝝故,必行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褻瀆,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