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四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四十七章)(于中旻)
偶像無靈(四十五章十八節至四十七章)(賈玉銘)
預言巴比倫敗亡(賽47章) (香港讀經會)
讓神為中心(以賽亞書四十七章1〜15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四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四十七章)(于中旻)
一日轉眼之間
禍患要臨到你身,你不知何時發現(賽四七:11)
災禍之可怕,是因為其並不給人預備的機會。人以為明天不過跟昨天一樣,永恆是現在的延長;哪知災禍在不知不覺中臨到,毀滅了平安的夢。
巴比倫是敵對神的城。她從歷史的幼年期,就想要建造其通天的塔,觀測天象(創一一:4),以為自己有智慧,聰明,以為自己文化燦爛,坐在列國皇后的寶座上,得意不可一世,不信災禍會有臨到她的一天。
你心裏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
因此,禍患要臨到你身,你不知何時發現;
災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
所不知道的毀滅,也必忽然臨到你身。
(賽四七:10-11)
正如巴比倫是一座城,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城。巴比倫是敵擋神的,耶路撒冷是屬神的。“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林前一五:46)這兩個不同的勢力,互相為敵。巴比倫是屬世的國度;以色列是屬神的國度。
耶路撒冷是神的新婦,應當持守貞潔,單單愛神,單單事奉神,不跟世界合流。可惜,地上的耶路撒冷不分別為聖,作了淫婦,變成跟巴比倫沒有分別,在屬靈意義來說,已經被擄到巴比倫去,失去獨立和主權。而實際的被擄,是以後必然的事。神差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在十字架上成了救贖,用自己的血買了信的人歸祂,就是教會,屬天的新耶路撒冷。教會就是基督的新婦(弗五:23-32),在地上要受苦難,遭迫害,苦待,但對主忠貞不貳。
巴比倫在地上繁華富有,是列國的王后;但到了審判的時候,她要從寶座上下來,變為推磨的婢女(賽四七:1-5)。耶路撒冷卻要蒙神憐憫,坐在寶座上。(賽五二:1-2)
他們結局的不同,因為教會是主的新婦,她“救贖主的名是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賽四七:4)。
到末後的日子,巴比倫要傾倒,像一塊大石頭,被天使舉起,猛力扔下,沉在海中。(啟一八:21)然後羔羊的新婦,就是新耶路撒冷,要顯明出來。(啟一九:7,二一:1-2)
屬主的人應當與世界分別,不追隨世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與主同行。
偶像無靈(四十五章十八節至四十七章)(賈玉銘)
既已說畢委託古列王之事,遂又重言對於世界對於選民的目的,因此特別聲明,不問列邦,不論猶太,敬事偶像實是無智,一切敬偶像與制偶像的,終不免於淪亡,惟有仰望耶和華的必要得救,更是特意注重巴比倫,因巴比倫即世界宗教的代名詞,亦即侍奉偶像最盛之地,言及巴比倫的偶像無靈,並巴比倫的淪亡,即是說道世界宗教的結局。
一、對於普世界之宣告(四十五18~25)
自古以來,主對於世界,是漸漸的將他自己顯示於人,本段所論,即主言明世人敬拜偶像,與敬拜主有何分別,此不但由主一方面如此宣告,即從世人的經歷中,對於此事也必看的清楚。
1、神造世界非無目的(18節);吾人仰觀上天,俯察下地,見萬象羅列,庶物紛紜,其果由於物理之自然,自顯自成,並無所謂有意志有匠心之主宰,以經營創造乎?稍有靈明者,當無不承認萬物由一位真宰而來,此真宰造化萬物,亦顯然有其目的,其目的為何?即「為人——為人」。為求人的福樂,使人借此認識崇拜之,在他以外不敬別神。
2、神選雅各非無原因(19節);觀察造物,足以顯出上帝是萬有真宰,其所以揀選雅各,亦無非以此為宗旨,為要使雅各在萬民當中為主作證,使人看見雅各後裔的履歷,無不認識耶和華,故言「其選雅各非為徒然」。其所宣告皆有深意,無非令世人尋求主,不至誤入迷途啊。
3、神召列邦非無宗旨(20~25節);神所以造萬有選雅各,果何所為呢?亦無非為世界萬民的幸福而已,為此特特宣告世人,都要離棄偶像,歸向主,因為侍奉偶像是徒然的,除主以外再無別神。(1)令世人辨明神與偶像的作為(20~22節)。若將耶和華與偶像的作為兩相較,立時即看出拜偶像的兒女實屬無知,惟有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真宰。(2)召世人仰望耶和華的救恩。言上帝非但為造人並造物之主,也是人的「救主」,也有豐厚的救恩為世人預備。「住在地極的人,仰望他的就必得救」。更進一步說,現今人雖不知歸向主,但時日一至,世界列邦都要傾心歸降,如言「萬膝必向我屈,萬口必向我而誓」。此萬口頌主,萬膝拜主之時,即神國臨格,救恩普及的時候。此時猶太異邦,同蒙救濟,以色列的後裔,為要成功他為萬民的救主,就是世人惟一當敬拜,當歸從的,那些製造偶像,敬拜偶像「禱告不能救人之神」的,真是毫無知識。
二、對於雅各家之宣告(四十六章)
當日神召亞伯拉罕,離故鄉至迦南,特立一選民國,設法律立教條,不准與外人聯婚姻,通往來,無非為令以色列家不沾染外邦惡俗,不敬拜異族偶像。不料以色列家,悖逆神命,不聽教言,竟與列國交通,效法外人敬事偶像的惡俗,如巴比倫之彼勒像(亦名巴力,即太陽神)、尼波像等(或言此乃水星神),視為極寶貴之物,不但平日敬拜,甚至被擄時猶不肯捨棄,故以牲畜載負而去,可見雅各家,敬事偶像的熱誠了。
1、偶像不能自救(1~2節);雅各家雖平日敬拜偶像,在巴比倫人的彼勒像前屈身,尼波像前彎腰,迨被擄時,亦一同載之而去,是平日所拜者,今則一同被擄,雖被寶物捨棄,猶不肯將偶像捨棄,以至成為重駝,令牲畜疲乏,偶像既不能保佑雅各家不被擄,亦不能保全自己不被擄,他的靈驗在哪裡呢?
2、主眷愛雅各(3~4節);偶像僅為死物,不能救人亦不能自救,而且必經載負或人抬之,始能行動。耶和華則不然,乃卷佑選民,對於以色列國始終護佑導引,一如人自初生及至老年,皆得神加意扶持,是與不能自保,也不能保人的偶像,正是相反。
3、大家須要辯白(5~7節);耶和華召人前來辯白說:「你們將以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與我相較,可以與我相同呢」?不知偶像雖為金銀等寶貴之物所制,仍是人造之死物,置之不動,呼之不應,必抬之而後行。活潑屬靈的人類,何以不敬萬靈真宰,竟然去敬拜無靈的偶像呢?一經辯白,立即顯出人的無知來。
4、選民須聽主言(8~13節);(1)悖逆的要追想(8~11節)。此乃令選民追想主自古所行的事,所施的恩,因為神從來在雅各家所施展的大能,所顯明的神力、厚愛,皆是歷歷可述,足以表明他是惟一可靠的上帝,在他以外並無別神,果能留心追想,「悖逆的人」也必甘心服從,不再以主所定的謀劃不克成立;那些反對神立古列救贖以色列家的,果能最想神的作為,也必要一心投誠,不再違抗了。因為古列雖是神從東方召來的「鷙鳥」,是極可輕視的,卻終必成就神的意旨。(2)頑梗的當聽從(12~13節)。言「頑梗的人遠離公義」,神卻使公義臨近,以色列的救恩,必速來到,決不遲延,此故言錫安得救,巴比倫傾覆,卻更是指基督臨世,贖罪就靈,使信之者,得稱為義,同沾救恩而言。
三、對於巴比倫之宣告(四十七章)
聖經既以色列論為屬世界的宗教之代名詞,本段言巴比倫受罰,即言世界宗教的無價值,亦即言人制偶像的無靈驗。
1、言其敗落(1~4節);此乃以婦女為喻,言巴比倫昔如處子,今若婢女,失去尊榮,抱愧蒙羞,將前日柔弱嬌嫩態度,易為悲慘愁苦的形容,其為何至此地步呢?乃以耶和華施行懲罰,不顧情面之故。
2、論其羞辱(5~7節);此仍以婦女為喻言,巴比倫昔如王后,為列國的主母,今竟被人殘滅褻瀆,不復有此稱譽,甚至露體現愁坐於塗炭,乃以迦勒底人殘忍至極,絕無公義之心,能不受神斥責嗎?
3、表其荒謬(8~11節);巴比倫既以敗落蒙羞,荒謬之況,在所不免,想其素日傲慢自大,樂享安逸,自以為其富厚榮樂,永不更易,拒料不轉瞬間,即失散子殤,以王被戮無異喪夫,民被擄猶如子殤啊。此中原因,皆以巴比倫拜偶像崇邪,自謂智慧過人,因而安於惡行,以為人不能見,殊不知全知之主已洞監無遺,能不以禍患加於其身嗎?
4、述其荒謬(12~15節);最後則言巴比倫必一敗塗地,無法自救,其素日所習的符咒邪術,觀天象看星宿等,皆不能救國家的危亡,終至國破民亡,有如草芥被焚,不復有振興的希望,豈不是極為慘痛嗎。
總此一切,莫非巴比倫拜偶崇邪,而為異教的中心點,傲慢無神,迫害選民,其敗落羞辱傾覆荒謬的結局,也是勢所必然的。
講經要題
「地級的人都當仰觀我就必得救」(四十五章二十二節)
1、主的救恩是普遍的(地級都可仰觀而得救)
2、主的救恩是易得的(只仰觀就得救)
3、主的救恩是現成的(在各地皆可仰觀而得救)
4、主的救恩是奇妙的(一仰觀即得救)
5、主的救恩是堅確的(仰觀我就必得救)
6、主的救恩是以信而得的(仰觀即信仰的要義)
7、主的救恩是與個人直接的(誰仰觀誰得救)
預言巴比倫敗亡(賽47章)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蘇醒我的靈,讓我進入你的話語中,藉此得著啟迪、滋潤。
本章經文是以詩歌的體裁寫成,可說是一首喪亡之歌。先知藉此詩歌為巴比倫的結局作出哀悼。雖然崛起後的巴比倫將要滅以色列,但她在此後不久的將來亦要面臨殞落和敗亡的命運。先知以「處女」、「閨女」(1)來比喻巴比倫,從而描繪她如何由高位殞落,成為奴隸。她的結局完全是由「萬軍之耶和華」(4)所促成的;明顯地,「萬軍」(4)比巴比倫的軍隊強大,而「以色列的聖者」(4)亦可借著巴比倫的滅亡,而顯示出祂是人的真正「救贖主」(4)。
在第5 - 11節,先知力陳巴比倫的罪狀,指出他們苦待被擄的以色列人,甚至連老弱的人都不放過(6),毫無惻隱之心。另一方面,他們心高氣傲,不可一世,抱著惟我獨尊的心態,不顧後果地任意妄為,吃喝玩樂(7、10)。此外,巴比倫國內的人又沉迷于施法和咒語等邪術(9)。在公義和忌邪的耶和華面前,過著如此墮落生活的巴比倫人,終必要遭受神的烈怒審判,承受「喪子」及「寡居」(9)之傷痛。
最後,先知在第12 - 15節強調,在神的審判面前,巴比倫將求助無門,一切的宗教及政治活動,都無法幫助他們脫離從神而來的刑罰。總的來說,神向巴比倫所作出的審判是極為全面和絕對徹底的。
巴比倫的覆亡,反映了一個國家不論如何強大,如何誇耀自己的輝煌成就,卻總敵不過歷史的巨輪。當然,這歷史巨輪背後的推動者正是耶和華。同樣地,不論一個人在生時何等顯赫,但當他大限一到時,一切成就財富都會灰飛煙滅。誠然,生有時,死有時,一切都掌管在神的手中。人要面對死亡,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這讓我們明白及接受人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謙卑下來,仰望及接受無限的主,信靠順服祂的帶領和安排,不亢不卑地渡過每一天。
讓神為中心(以賽亞書四十七章1〜15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四十七章1〜15節
這裡神借著先知論到巴比倫的滅亡。神將猶大民給巴比倫,因為神向祂的百姓發怒(6節),但巴比倫卻不認為如此(7節),巴比倫自高自大地認為,他能擄掠猶大,是因為他的能力。
因此他對待猶大民絲毫沒有一點憐憫(6節),但這卻觸碰到神的「神經」。因為他們殘忍對待的人,是神的百姓、是神的產業(6節)。因此審判要忽然臨到巴比倫,正當他覺得強盛,無人能威脅他的同時(8節),災難就臨到他,沒有任何人能救他(14節)。在歷史上,巴比倫確實如閃電般地毀滅于古列的手中。
巴比倫迅速地滅亡,在世人看似稀奇,後人紛紛探究其中的原因,但在神的眼中,卻只有一個關鍵──就是巴比倫的「驕傲」。這驕傲的根──基於「自我中心」(7、8、10節)。當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看一件事情時,他只看得見他的所做所為,卻看不見別人在這事上的貢獻,看不見自己的渺小,就如同巴比倫攻破猶大時,他看不出在這當中,神讓整個事情天時、地利、人合,若不是神將他們交出來,他無法擄掠他們(6〜7節)。
因此,當人以自我為中心時,他看不見神手的工作,更看不見神的警告,以至於滅亡臨近他時,他全然不知(8〜9節),在創世記中,記載著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違背神的吩咐──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自此,我們的生命中就有一個劣根性──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神看為「好的」,我們不再認為是「好的」。
當我們蒙神救贖之後,我們仍要學習一個功課──如何「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25)。讓自我從我們生命的寶座上下來,邀請聖靈坐在我們生命的寶座上,當祂提醒時,我們就順從去行,這樣才是得福的唯一途徑,也是讓我們的生命免於毀壞的唯一方法。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
「自我中心」讓我們看不見神的作為,更看不見自己生命的問題,你的生活是否常常出現人際上的衝突呢?神常常借著不如意的事,要顯出我們的問題來,你是否看見了自己的問題嗎?看見神要你在何事上,要你的自我從寶座上下來呢?
回應:
主!不要讓我們的「自我」蒙蔽了我們的眼,看不見禰手的工作,求主拆毀長久以來「自我」在生命中築起的高牆,好讓禰能進入到我們生命中作王,帶領我們進入禰為我們生命預備的美好境地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彼得前書五章5〜6節
5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6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
以賽亞書第四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前面第一〜卅九章中論審判列國時,特別對巴比倫有較多的論述(三賽十三1〜十四27)。上章(賽四六)對雅各家的宣告時,提到巴比倫的偶像,現在又慎重地提到巴比倫的傾覆。
聖經中所說的巴比倫,都是指混亂說的,這一段所論的巴比倫,乃預表撒但的國。
壹、第1〜4節 巴比倫的墜落。
先知用陰性的處女、閨女,來形容巴比倫,按巴比倫是迦勒底的京都,現在巴比倫像少婦,從王后齎座上被貶,跌坐倒在地上塵埃裡,猶如卑賤的奴隸一般,要服勞役。雅各家的救贖主,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必要報仇。
一、墜落的光景。
1、巴比倫的處女如何,跌下來坐在塵埃——由高而下走入哀悼伯二 12〜13)。
2、迦勒底的閨女啊!沒有齎座要坐在地上——由尊降卑落為低微(耶五一33)。
3、你不再稱為柔弱嬌嫩的一不再有尊榮的高貴——(申廿 八56)。
二、墜落後的處境。
1、要用磨磨面——使用勞力,卻仍在原地打轉(士十六
20)。
2、揭去帕子——不再需要遮蓋臉面(耶十三22)。
3、脫去長衣——沒有任何的保障(結十六3。
4、露腿趟河——不再有王后的尊貴(何二3)。
5、露出下體——不顧廉恥,猶如妓女(結十六37)。
6、醜炳被人看見——所有的惡行盡都暴露(鴻三5)。
三、原因。
1、神要報仇——必雪冤仇(詩一三七8)。
2、神不寬容——必受懲罰(申廿二35)‘
四、施懲之神(耶五十34)。
1、是救贖主之名(伯十九5)。
2、是萬軍之耶和華(摩四13)。
3、是以色列的聖者(詩八九18)。
貳、第5〜7節 巴比倫落敗的原因。
巴比倫猶如迦勒底的王后,現在不再稱為列國的主母,不再稱霸於列國,要默然靜坐,進入暗中,因為神只是用巴比倫作祂的杖懲治以色列民的悖逆,神把產業交在巴比倫手中,那知巴比倫越過杖的權力,擅自作主,虐待選民毫不憐憫他們,
她以為可以永遠作主母,卻想不到違反神的,終必有報應的結局。
一、論述的對象。
1、迦勒底的閨女——當時似是尊貴(啟十八7)。
2、列國的主母——當時像似王后(哀一1)。
二、敗落的原因。
1、你要默然靜坐,進入暗中一一因為你不再稱為主母(哀一1)
2、我要向我的百姓發怒,使我的產業被褻瀆——因為你毫不憐憫(代下廿八9〜10 )。
a. 你不憐憫我交在你手中的百姓(耶十三14)。
b. 你把極重的軛加在老年人身上(王上十二14)。
3、你以為可以永為主母,所以不將這事放在心上——也不思想潘事的結局(申卅二29)。
三、第8〜11節 巴比倫的荒謬。
巴比倫既然敗落蒙羞,猶自傲慢,以為自己惡行無人看見,現境永遠不變,想不到一轉眼間,喪子寡居(失夫,失去倚靠),災禍臨身,因為全知之神,早己洞察,這是你所不知道的。
―、巴比倫的自以為是。
1、你心中說惟有我,除我以外沒有別的(番二 15)。
2、你這專好宴樂,安然居住的(路十七27)。
3、我以為財至寡居‘也不遭喪子之事(啟十八7)。
4、你—自己的惡行,說無人看見我(結八12)。
5、你的智慧、聰明,使你偏邪(詩五二7)。
二、巴比倫的結局。
1、正在你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喪子寡居的事必全然臨到你的身上一一喪子寡居這兩件事一同轉眼之
間,必臨到你(啟十八23)。
2、因此禍患要臨到你身——你不知何時發生(詩五五
15)。
3、因此災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帖前五3)。
4、因此毀滅也必忽然臨到你身——是你所不知道的(啟十八8)。
肆、第12〜15節 巴比倫的終結。
神諷刺巴比倫,叫她從幼年(立國)至今,勞神所施行的符咒邪術,或者可得益處,或者可得強勝:然後神叫她的術士專家,都起來救她脫離所要臨到的災禍,然而他們不過要像碎秸,自己要被火焚燒(指審判),不能自救脫離火焰,最後神作了總論,在神報仇之日,巴比倫毫無自助之力,列國的外援也無人能救她。
―、神對巴比倫的顧一站起來吧!
1、用你幼年勞神施行的符咒——可以多得益處麼?(啟 十八23)。
2、用你幼年勞神用的許多邪術——可以多得強勝麼? (出 七11)。
3、你用心思籌畫太多,以至疲倦——可以有用處麼?(賽 五七10)。
4、讓那些觀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說預言的,都站起來——可以救你,脫離所要臨到你的災禍麼?(賽四四25)。
二、神揭穿巴比倫的虛偽。
1、他們要像碎——被火焚燒(瑪四1)。
2、碎秸被焚——不能自救(鴻一10)。
3、碎秸焚燒——不能脫雜火焰之力(耶五一58)。
三、神申明對巴比倫的審判。
1、這火拼非可烤的炭火——乃是神的審判(啟廿一10)。
2、這火不是取暖的烤火——乃是神的懲罰(啟十九20)。
四、巴比倫的最後結局。
1、你所勞神(用盡心計)的事——都要這樣與你無益(羅 ―20)。
2、從幼年(立國)與你貿易(盟國)的一一都要各奔各鄉,無人救你(啟十八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