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五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五十七章)(于中旻)

號召萬人(五十六至五十七章) (賈玉銘)

耶和華的居所(57) (香港讀經會)

面對世界的逆流(賽五十六章9五十七章21)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五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五十七章)(于中旻)


  你怕誰?

  你怕誰?因誰恐懼?(賽五七:11

  不論甚麼人,總有個懼怕的對象。所怕的是誰,或怕的是甚麼,決定其為人如何,並結局如何。
  我們應該知道,神是可畏的。聖經說:“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一二:29;申四:24)。我們都知道,輕忽不怕火的危險,會有甚麼結果。
  聖經說:“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所以懼怕神是最正常的。懼怕敬畏神的意思,並不是因為有罪,躲避神的面,那是不可能的;在消極方面,是不敢得罪祂,違背祂;積極方面,是尊敬祂,行祂的旨意。懼怕神就可以沒有懼怕。“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詩三四:9,4
  神拯救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出來,吩咐他們不要再回埃及去。但敵人的大軍來攻擊,他們就怕起來,以為神的話並不重要,就違背神的命令,打發使者往遠方去求援,用外交手段,尋求盟國。耶和華說:“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你是誰?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變如草的世人;卻忘記鋪張諸天,立定地基,創造你的耶和華!”(賽五一:12-13)其實,神藉祂的僕人說過:“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祂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賽八:13)聖經說:“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二九:25
  懼怕人的人,有一個最方便的避難所,可以逃避,就是說謊話。說謊是膽怯的記號。當他以為有危險來了,就蜷縮進那個避難所裏面去。
  當耶穌被當權者的爪牙捆綁上,門徒意識到死亡的繩索也臨近他們。連最勇敢的彼得,在黑暗的權勢之下,也失去了當有的勇氣,甚至忘記了主耶穌早先告訴他的話,在一個婢女的面前,三次不承認主。(可一四:66-72
  主耶穌說:“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甚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祂。”(路一二:4-5
  五旬節以後的彼得,被聖靈充滿,竟然能面對權威,侃侃宣告:“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這不是人的膽量,是聖靈同在,使他認識要怕神,不怕人。

 

 

忠告國民(五十六、七章)(賈玉銘)

 

天國的君王,既已位任制勝,號召文人咸來歸服,自不能不特別對於人有一番的忠告,免致有礙于國政之設施與進行,此五十六七章所言,即天國君王的勸告,致其所論共有三步。

 

一、須歡迎盟約以外的人(五十六1~8

1、叮囑選民(1~2節);(1)人的本分(1節上)。平時選民對於外人,守閉開主義,不肯將門戶開放,鄙視外人之心太甚,此後須守公平行仁義,待遇外人悉合義理,此一視同仁之心,為推廣天國所必須。(2)主的厚愛(1~2節)。主的救恩已到,公義已顯,舉凡謹守安息而不干犯,禁止已手而不作惡者,不問選民與異邦,皆為主所鍾愛,必將賜以厚福,所以選民須體主之心,而顯愛人之誠。

2、接納外人(3~8節)。(1)勸外人勿灰心(3節)。a、異邦。異邦人原與所應許的盟約無關,是局外的人(弗二12)。此時再不要灰心說:「耶和華比將我們從他民分別出來」。b、閹人。按照法律,凡閹人必不得入聖會(申二十三1),更不得為祭司(未二十一20),但此後也不要說我無子女無榮耀,有如「枯樹」一般。(2)言外人被歡迎(4~8節):a、閹人(4~5節)。此言閹人如能守安息日遵主命,亦可進入聖會(徒八26~39),在基督的真教會內,有地位、有名譽(約一12;約壹三1;啟三5~12),比有子女的尤為榮美。b、異邦(6~8節)。異邦人原不認識神,不守安息日,今後果願事主,「愛主名——為主僕——遵主約——守聖日」,也必得在神殿中獻祭祈禱,非同往昔僅能再外院,而不得入內院,更不能進入聖所親身獻祭,事奉主,此時「神的殿必稱為萬民祈禱處」,不論何國何族,毫無畛域,皆可直接至神殿的隱秘處,與神交通會面,因為在與基督的救恩,不但是要招集一切散處的以色列民歸向基督,也必於列國中,召集各方各民同歸基督,加入聖會。

 

二、論斥責干犯罪孽之人(五十六9至五十七13

1、啞巴的狗(五十六9至五十七2);猶太人多牧羊,凡牧羊者,皆畜犬,遇盜賊或豺狼,必賴犬狂犬以衛群羊,若畜「啞巴狗不能叫喚」究有何用呢?此時以色列會眾之為師長者,多不盡職,不能訓教百姓,防禦患難,一如啞巴狗無異:(1)判刑將到(9節)。因守望者愚昧不明,不肯盡職以致神怒將到,大施刑罰,甚至死屍橫遍地,任野獸吞滅。(2)傾袖溺職(10~12節)。a、愚昧(10節上)。守望者憋目無知,如何能以教訓百姓呢?b、怠惰。但知作夢躺臥貪睡,怎能不失職呢?c、貪饈。這些狗只知貪食,不知飽足。d、自私。言牧人各行己路,各從各方已達其自私自利的目的。e、荒飲。守望者惟知宴樂,縱飲無度,惟日不足,能不招主的判刑嗎?(3)義人含冤(五十七1~2)。領袖既愚昧溺職,其結果即令國民不得一公義之道,決不關心國民的痛苦,甚至虔誠義人被收去,竟無人思念。所深幸者,這義人被收去,正是免遇將來的禍患,可以早得平安,在各人的墓中休息,如此光景,亦不但猶太一國為然,於何處有此愚昧溺職的首領,何處的百姓即陷入苦境,其連帶的關係,即使良善的義人遭遇塗炭,其平安之地,惟有在死亡長眠之鄉而已,鳴呼痛哉!

2、悖逆之子(五十七3~13);此以淫婦為喻,表明國民之悖逆主,事奉偶像,此亦聖經常用的喻言。(1)命其前來(3節)。(2)言其舉動(5~9節);如在谷中,在平原,在山崗,在家門,在通國,所作種種不堪之事。(3)論其迷蒙(10~11節)。言其事奉偶像,雖至失望時,仍不灰心,究何所因,不事神而事偶像,不靠神而靠人呢?真是朦迷愚昧,莫知所為。(4)述其結局(12~13節):a、所行無益(12節)。此言爾等不義之民,乃竟自以為義,豈不知你們所為,皆不能令你們獲益。b、報應臨身(13節)。國民作罪如此重大,故必有報應加乎其身,至一切虛無的偶像,必毫不能佑助,因主的怒氣,有如狂風,將他們全行吹去,惟依賴主的,仍得坦然安居樂業。

 

三、要復興悔罪虛心之人(五十七14~19

上言百姓悖逆,終遭懲罰,要將他們驅散,如被大風吹去。但終必將那些悔罪虛心的人,重新興起,與主同在同樂,故本段開首,即言須修築道路,除去絆腳石,免致妨礙神民之歸從。

1、神對於人;于本段很顯出神與人的關係,所言也是最有價值。最有趣味的。(1)最高者願與最卑者同住。言耶和華「是至高至上者」,是「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也要住在那痛悔謙卑的人心裡,這是最深而最奧最高而最奇的特恩厚愛,幾乎令人難以相信。(2)至聖者竟然與有罪者聯合。言「神的名為至聖」,且是「住在至聖的所在」,竟然與罪人聯合,與罪人同居,而為我們的以馬內利,這真是最大的奇事了。(3)永存者肯與無恒者友愛。言主「是永遠常存」是永不改變的,竟與反復無常犯罪以後再悔改,悔改以後再犯罪的世人友愛,這是何等大的忍耐度量呢?(4)全能者不與軟弱者相爭。神何以「不長久發怒」,他的怒氣何以不久即息呢?因為神深知人的軟弱,最易跌倒,所以神對於人有特別的體諒與原宥,不肯與人相持到底,不待人之悔悟,神早已動其惻隱之心了。

2、人對於神;(1)痛悔求主赦。神所喜歡的,是「憂傷痛悔的心」,所以他極願意與「心靈痛悔的人——同居」。(2)虛心候主臨。謙虛的心即主的寶座,故主言「我雖住高天聖所——也與心虛的人同住」,可惜多人的心,猶如伯利恒的客店,「店中沒有空間地方」,雖有空處容留各色人員,竟無空地留為天上來的尊客。(3)蘇醒承主旨。主要「使謙卑人的靈蘇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蘇醒——恐怕人的靈性發昏」,人自然更當振起精神,歡承主旨,不要辜負主的美意。(4)獻身蒙主醫。神民既已痛悔謙卑警醒,仰承主旨,自必蒙主「醫治他心身一切罪病」,而再主前深深受慰了。(5)開口頌主名。此處所言「嘴唇的果子」,即蒙恩者一切感恩稱頌的話,人果然與主同住,蒙主醫愈,心靈蘇醒活潑,即不期然而然的奉獻嘴唇的果子了。

神與人,人與神,如此的交通親密,人的心靈有如此活潑健全,深得慰藉,不時奉獻嘴唇的果子,即悔罪心虛的人,復興的真相,「惟獨惡人,好像海波翻騰——必不得享平安」。

講經要題

「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五十六章七節)

1、「我」的殿(神的殿是神聖不可侵犯之地)

2、「禱告」的殿(即神人交通之所,當專為祈禱,不作別用)

3、「萬民」禱告的殿(神的殿,為萬人祈禱處,不僅為猶太一族)

4、「必為」萬民禱告的殿(時日一至,必要萬口頌主,萬膝拜主)

又五十七章十四節「將絆腳石從我民的路中除掉」,十五節「我雖住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住」,十九節「我早就嘴唇的果子」皆為佳題。

 

 

耶和華的居所(57)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你的話是靈、是生命,我願意順服在其中。

 

在本章,先知繼續「行惡」的主題,指出有不少「罪人」(3,現代中文譯本)陷在罪中,而「義人」(1)則要受苦遇害。當然,義人受苦並非他們的最終結局,先知指出,他們離世時雖然沒有人紀念他們,但神卻應許會讓他們得到安息,免去將來要面對的懲罰,而惡人卻必在將來遭殃。

先知其後列舉了「罪人」的惡行,包括了行巫術、姦淫、淫亂、悖逆和說謊(3 - 4);這些惡行皆發生在他們拜偶像的儀式和行為中。以色列人拜偶像已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們在橡樹下、在各青翠樹下、在山谷間、在石穴裡、在高而又高的山上,以及在家中的門後等地,一方面安設床榻,好讓自己與異教偶像的祭司們公然行淫;另一方面又設壇敬拜,把自己的兒女殺死,獻給偶像為祭,可惡至極(5 - 9)。

然而,不論那些「罪人」如何沉溺在偶像敬拜之上,又期望偶像保佑他們,但到頭來,他們始終得不到真正的平安,因為一切敬拜偶像的行動都是毫無益處、徒勞無功的(12 - 13)。相反地,惟有那些願意從罪中回轉、倚靠耶和華的人,才能得著神所應許之地為業(13),並且心靈得到神的安慰和醫治(18)。

誠然,耶和華是那位至高至上、永遠長存的聖者。祂是偉大的神,祂住在至高之處,但同時也住在每一個為罪而痛悔謙卑的人的心中(15),這些人包括了在遠處的外邦人和在近處的以色列人(19)。

有一位哲學家,學識廣博,自命不凡。一次,他在鄉間遇上一位農夫,對方的外貌土頭土腦,卻邊走邊拿著一本書在閱讀。好奇的哲學家想知道農夫在讀甚麼書,於是上前搭訕:「老兄,你在讀甚麼書?你明白你所讀的嗎?」

農夫回答說:「我在讀聖經,這本書真有意思,它說神創造世界,又愛世人。」

哲學家想刁難農夫,於是問他:「那麼,神在哪裡?」農夫想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回答:「神很偉大,整個宇宙都是祂的居所。祂亦很謙卑,願意住在我這小人物的心中。」哲學家無言以對,逕自走了。

今天,讓我們一同思想:倚靠耶和華有甚麼好處?

 

 

面對世界的逆流(賽五十六章9五十七章21)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五十六章9五十七章21

經過前面幾章描述,神將借著僕人成就的美好工作之後,突然一轉,回到現在以色列國的景況。神指責以色列領袖,如同不盡責的守門狗,帶領羊走錯路的牧羊人,丟棄所託付的,只尋求自己的利益(五十六912)

不只如此,他們與異教妥協,行那些可憎的事,就是將自己的兒女殺害,獻給偶像(五十七36),就如同背棄父母的兒女一樣,與他人立約(五十七4b8),在如此悖逆淫亂的大環境中,尋求神的義人,就如同一株青草在乾旱的曠野中,漸漸枯萎(NIV 五十七1a ),周遭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所行的是正道,並且竭力去行(五十七10)

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如何尋求神呢?人尋求神有何益處呢?雖然大環境是如此,看似神離人甚遠,但奇妙的是,當人為自己行為痛悔時,住在至高至聖所在的主,就要與這人同住(五十七15),並且在他們的生命中,興起奇妙的作為(五十七15),並且神要讓他們口中,充滿因神而來的喜悅與讚美(五十七19)。也許在這悖逆的社會中,他們所行無人紀念,甚至因著自己「素行正直」(五十七1)而受傷害,但神親自醫治他們,引導他們,如同一個稱職的牧羊人一般(五十七1819)

基督徒在社會中只是一小群,而大環境中卻充滿著與神悖逆的行為,思想,但我們堅持神的話語時,有時我們面臨的挑戰,就如同以賽亞所說:「義人枯萎,無人放在心上,虔誠人被收去,無人思念」(NIV 五十七1),我們所行不容於社會主流價值,甚至他人以我們為怪,常讓我們有「何必如此行」的念頭。

雖然如此,神仍要我們尋求祂,並且祂要與那些尋求祂的人同在(五十七15),給他們新的生命與醫治的恩典(五十七151819),使他們在一切的事上得以堅信神的奇妙作為與美意(五十七1b)。這是世人無法得著的恩典(五十七21),也是基督徒堅持凡事尋求神的動力。

享受至高神的同在,天天經歷神施恩的手引領,是我們基督徒面對這時代逆流的最大恩典與力量。

在此一大環境中,常常讓我們對於持守基督徒的信仰──灰心失望,但我們當常思想,神給我們的恩典是何等的大,是世人所行無法得著的,「在人眼中似乎是失去,但在神裡面卻是得著更多!」

回應:

天父!求禰不叫這世界的逆流,影響我們尋求禰的心。讓我們常在禰的殿中,思想禰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不只是看見那些不尋求禰的人的結局,而是更看見禰已給我們的,是何等的豐富。求主幫助我得著從禰而來的動力,繼續尋求禰的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五十七章15

15 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蘇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蘇醒。

 

 

以賽亞書第五十七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第12節應連于上章,神責備以色列的國家首領和宗教領袖,這兩節經文是針對那些人或自以為義的人說的,他們也要一同走入墳墓。

神的責備意猶未盡,本章前段至第13節前半節,神繼績對以色列團體裡那些敗類,發出嚴厲的譴責。然而神是慈愛的神,在祂賁備之後,在第13節後下節中透露了曙光,指出只要投靠耶和華,就可承受應許得業,以後第14節起,就有安慰痛悔者的話。神預備道路,使謙卑人的靈魂蘇醒,醫治他們的創傷:但是其總結指出,前面所說的那些惡人,在神的計畫中,他們是沒有前途可言的,他們好像不停留翻騰的大海,一直湧出汙穢和淤泥:因此,“惡人必不得平安”。

壹、第12    義人亦安歇墳墓。

前章說到國家首領和宗教領袖,以及一些無知的人,醉生夢死;良善誠實人,也竟無聲無息的逝去;他們的死亡,對不的人,都成了嚴重的警告。

本小段所稱的“義人”、“虔誠人”,以及“素行正直的人”,有兩種看法,一.自以為義的人,一.真虔誠人,他們都免不了一死,義人和素行正直的人都不能憑此得救,而真正的義人,虔誠人死後所享,也有不同的情形,舊約中女先知戶勒大 曾對猶大國賢王約西亞說預言,國家受災要在王雜世之後(三王下廿二 1820)。新約中,保羅說:(腓一2123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我情願離世,輿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一、義人死亡,無人放在心上——是免了將來的禍患(結廿―3)。

二、虔誠人被收去‘無人思        念——他們得享平安(詩十二 1)‘

三、素行正直的人——各人在墳墓裡安歇(但十二13)。

貳、第310    神嚴責悖逆詭詐者”

、神對他們的稱呼。

1、巫婆的兒子——指占卜行邪術的人(王下十七17)。

2、姦夫和妓女生的種子——指屬靈淫亂之人與神為敵的 (雅四4)。

3、悖逆的兒女——指犯罪的國民(羅五19)。

4、虛謊的種類——指行事虛假作偽的人(耶六13)。

二、神叫他們。

1、都要前來(番二2)。

2、向纖笑(詩八柏)。

3、向誰張口吐舌(哀二比)。

三、神指責他們的悖逆。

1、欲火攻心——在橡樹中間,在各青翠樹下(耶二20)。

2、殺了兒女——在山谷間,在石穴下(耶七31)。

3、向別神澆了奠祭——在谷中光滑石頭裡有你的分(耶 七 18)。

4、向偶像獻了供物——這些就是你所得的分(結廿28)。

四、神對他們悖逆總論——因這事我豈能容忍麼?(詩一〇六3942)。

五、神指黃他們詭詐:

1、在高而又高的山上安設床榻——也上那裡去獻祭(結 卅二25)。

2、在門後在門框後——立起你的紀念(結四三8)。

3、向外人赤露,文上去擴張床——與他們立約(何十4)。

4、在那裡看見他們的床——就甚喜樂(彌二1)。

六、神指資他們的虛謊。

1、把油帶到王那裡——又多加香料(結廿三41.

2、打發使者往遠方去一一自卑自賤直到陰間(詩四九 14)。

3、因路遠疲——卻不說這是枉然(耶二25)。

4、以為有復興之力——所以不覺疲憊(結廿四12)。

三、第1113   神的警告和指示。

神提出兩個問題:

A、你們為什麼害怕?因誰而恐懼?害怕誰呢?

B、是不是因為我許久沒有開口 ,你們就不怕我了麼?

其間又指出他們害怕的原因,是因對神撒識,不紀念神,並且把這事——忘記神的事,不放在心上;因此,他們的公義一一指遭難之時,多多獻祭守節、禱告,但這等行為,都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心中沒有神,神也不悅納他們所行的。 然後,神提出警告,你哀求的時候,讓你所聚集的偶像來拯救你吧!但是那些偶像,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當大風一起——指神發怒之日,牠們都要被風刮散,片甲不存。最後,神指出,只有一條路可行,就是投靠神,這樣,就必得神的國,並且承受神的聖山為業。

一、選民的愚昧無知——兩個問題。

1、問題一:你怕誰?因誰恐懼?(箴廿九25)一一產生問題的原因:

a. 向神撒識(耶十三25)。

b. 不紀念神(耶三21)。

c. 又不將忘的事放在心上(耶二32)。

2、問題二:是不是神許久閉口不言,你們仍不怕祂?(詩五十2122)。

二、選民自以為義,毫無益處。

1、我要指明你的公義(摩六1213)。

2 、你們憑此而行的(彌二7)。

3、都纏你無益(彌二45)。

三、選民愚昧自義的結果。

1、向所聚集的(偶像)哀求拯救的時候(士十14)。

2、這些聚集的要被刮散(耶四1112)。

3、神一口氣要把他們都吹去(詩六八2)。

四、神指出只有一條路。

1、只有投靠神(詩一一八8)。

附注:

中文和合本聖經共31,173節,(詩一一八8)節為全部聖經正中間的一節,經文如下:

1、詩一一八8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

2、必得地土(詩卅七9)。

3、必承受神的聖山為業(賽六五9)。

肆、第1419    神安慰悔改和謙卑者。

本段承接上文,神指出人的蒙恩只有一條路,就是投靠耶和華,那些投靠耶和華的人將蒙復興,引導,並享有平安的應許。

神是崇高的,至尊至責,祂的住所永遠長存,祂的名為聖者,雖然如此,祂卻降卑,俯就那些心靈痛悔的人,祂與謙卑人同在,使他們生命有活力,靈性得復興。

接著神敘述過去祂之所以懲罰祂的百姓,因為他們背道悖逆;但是現在祂要醫治他,引導他,使他們多得安慰,為那些遠處的外邦人,近處的選民,帶來平安。

一、第1416   神勸百姓悔改。

1、說話者的身分地位。

a. 至高至上者(詩四七2)。

b. 永遠長存者(詩九十2)。

c. 名為聖者(詩一一一9)。

2、神說話。

a. 神要說(亞十二1

b. 神如此說(王下廿二 19)‘

3、神說話的內容。

a. 將絆腳石從我百姓的路中除掉——你們修築修築道路(詩六八4)。

b.神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詩卅四18)。

4、神說話的目的。

a. 要使謙卑人的靈蘇醒(彌六8)。

b. 也使痛悔人的心蘇醒(詩五一 17)。

5、神的應許。

a. 我必不永遠相爭(指控)(彌七18)。

b. 神也不長久發怒(詩一〇三9)。

c. 恐怕祂造的人與靈性都發昏(伯卅三4)。

二、第1719   神賜下的安慰。

1、複述百觀往的悖逆。

a. 貪楚的罪孽——我就發怒打擊他(耶八16)。

b. 隨心背道——我向他掩面發怒(耶三22)。

2、看見他所行的道。

a. 要醫治他(申卅三39)。

b. 要引導他(詩四八14)。

c. 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代下七14)。

3、神造就嘴唇的果子。

a. 平安康泰歸與遠處的人——指外邦人(徒二39)。

b. 平安康泰也歸與近處的人——指以色列人(弗二 17)。

c. 並且神要醫治他(來十15)。

伍、第2021    不悔改必受報應。

本章最後的結語是本書第二大段(第四十八六十六章) 的第二段的結語,與第四十八章的結語相同,強調那些不肯悔 改的人,翅的計畫申是沒捕途可言的,”必不得平安”。

一、惟獨惡人——指那些不肯悔改的人(羅二56)。

二、惡人之喻。

1、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箴四16)。

2、好像湧出汙穢和淤泥的水——不能乾淨(可七21 23)。

三、神的斷定——我的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

上段(賽四八2 2)說:“永恆之主說”。本段結語是“救恩之主說”,那些不肯悔改的人,他們得不到永生,也得不到救恩,仍在罪中,永不能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