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五十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五十八章)(于中旻)

從賽58章看蒙神悅納的宗教生活(作者不詳)

耶和華必應允(吳勇)

禁食與安息(五十八章)(賈玉銘)

信心與生活(賽五十八1~14)(佚名)

毋忘關懷社會(賽五十八3~12)(蕭壽華)

透視敬虔(58) (香港讀經會)

真正的信仰生活(賽五十八章114)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五十八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五十八章)(于中旻)


  神揀選的禁食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折斷一切的軛嗎?(賽五八:6

  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生而有宗教意識,尋求敬拜的對象。不知道從甚麼時候起,人卻產生了一種錯誤意識,以為神所有興趣的,就是人在搞的那些禮儀。
  也許,這是賄賂良心的把戲,給人一廂情願的安全感。他們以為這樣的表現,必能得到神的欣賞和報答。當然,魔鬼最喜歡人把贗鼎代替真品。
  神吩咐祂的僕人,要大聲指出百姓的罪,喚醒他們悔改:

  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
  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
  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
  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
  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神的典章,
  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神。
  (賽五八:1-2

  先知告訴他們,這種外表的敬拜,並沒有益處。神所要的不是不作甚麼,而是作當作的事;不在於外面的行動,而在於內心。“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一六:7
  禁食的意義,是刻苦己心,省察自己的罪惡,行神所喜悅的事,以神的愛待人。因為神並不注重宗教儀式,而要實踐的宗教,“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雅一:27)。祂所揀選的,不止是裝作愁苦的樣子,而是憐憫人的實際;不是多麼慷慨的奉獻祭物,就可以遮蓋罪惡,而“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聖經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賽一:10-15;摩五:21-23;彌六:7-8
  敗壞的人性,能把最有意義的事,變成失卻價值的虛儀。從舊約,到新約,聖經教導信的人,有三種應當實行的宗教義務:施捨,禱告,禁食;主耶穌也特地訓示門徒,應當如何實行。(太六:1-18)禱告是用口,施捨是用錢財,禁食是有關身體。如果心不對,就失去全部意義,不能得神悅納。
  神的應許說:“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五八:11)遵行神旨意的人,不必自己求神記念,必得神賜福,而且可以滋潤人,成為別人的賜福。

 

 

從賽58章看蒙神悅納的宗教生活(作者不詳)

 

從賽58看蒙神悅納的宗教生活

 

祈禱開始

引言

你認為一個有好靈性的基督徒,應有甚麼表現?

今日我們從賽58中看合神心意的子民在宗教上應有甚麼表現

.表面敬虔的表現

~讀經:賽58:1-2

1. 在第1節中,神透過先知責備誰?雅各家指誰?

2. 責備他們甚麼?

3. 但在第2節中,我們看到他們的表現好不好?(若單看第2)

4. 有甚麼好的地方?若一個基督徒真能做到以上表現,你會給他甚麼評價?

5. 你羡慕第2節那一方面?

.實質敗壞的表現

~讀經:賽58:3-5

1. 3節題到「禁食」,何謂「禁食」?當時的人為何要禁食?有人說賽58章的背景是北國以色列已滅亡,南國正受到外邦入侵攻擊威脅,若是真的,他們想禁食得甚麼?

2. 若一位信徒,時常禁食祈禱(為神的家),你欣賞他嗎?

3. 58:34中,我們看到神欣賞他們以上敬虔表現嗎?為甚麼?

4. 他們有甚麼不好的表現?

5. 你看完他們58:1-2表現,也看到58:3-4的表現,再一比較,你會對他們有甚麼評價?

6. 在現實生活中,有否遇到類似以上選民的信徒?試分享

 

.神所喜悅的敬虔

~讀經:賽58:6-9,13-14

1. 神「所揀選的禁食」代表甚麼?是否講真實的禁食?

2. 神悅納真正的禁食是甚麼?

3. 「鬆開兇惡的繩」指甚麼?「解下軛上的索」又指甚麼?

4. 何謂「體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

5. 總結58:6-7,人應怎樣對身邊的人?

6. 人若這樣去行,神會怎樣賜福?

7. 你有沒有遇到一些信徒,有以上的表現,令你很深刻的?

8. 58:13題及選民又要有甚麼表現?從先知對他們所說的話,他們可能在安息日中犯了甚麼事情?

9. 1-10分給自己評分(1最低,10最高),你對主的尊重有幾多分?為甚麼?

10. 人若尊重聖日,他會有甚麼蒙福地方?

總結:在今次查經中,你最大的得著

祈禱

 

 

耶和華必應允(吳勇)

 

【經文】賽五八3-59-14

3
他們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作苦工。

4
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兇惡的拳頭打人。你們今日禁食,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

5
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

9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併發惡言的事。

10
心若向饑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

11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12
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你必稱為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

13
你若在安息日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

14
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這段聖經,可分兩段,三至五節,說到神不聽禱告的原因。九至十四節講應怎樣的禱告神才答允,現在先來看。

一、幾種禱告的人

  1. 不禱告的人,就是從來沒有禱告過的人。有人把禱告比作呼吸,當一個嬰孩出生時,他會呼吸就是活的;不會呼吸的,就是死的。如果一個信徒從沒有禱告過,就等於沒有呼吸過,那就是沒有生命的,其實是死的。

  2. 應付良心的的人,做信徒不禱告,良心過不去,所以隨便應付一下。好像我的孩子,每天家庭禮拜要輪流禱告,不禱告不行,所以每天的禱告都是一樣,應付一下吧了。

  3. 為著事情需要而禱告。在教會有禱告會,向來未見他參加過,但突然來了,你便可以想到,他發生了什麼事;所以來禱告了,他盼望神來幫忙,解決他的困難。

  4. 單為親近神而禱告的人,如大衛王,要尋求神的面,瞻仰神的榮美,為要與神交通,與神談心而禱告;這好比有兩個知心的朋友,他們喜歡見面,談心,而不願分離。我們與神禱告能達到這程度,這一種禱告才是高級的禱告,是合神心意的禱告。

  二、人都知禱告的重要

  1. 聖經記載主耶穌在工作開始前,到曠野禱告;工作結束時,就到客西馬尼園禱告;離世時也禱告;將靈魂交在父的手裡。

  使徒行傳記載,使徒復興,是由於禱告。五旬節門徒被聖靈充滿,教會建立,都是由於禱告。教會遭遇困難,彼得被希律囚於獄,教會切切為他禱告;神就差遣使者救他出監,可見禱告是何等重要。

  2. 禱告既然這麼重要,既能發生這麼大的功效;故要用以賽亞書五八章分兩段來看。前一段我們看到何以禱告沒有功效,後一段使我們看到怎樣禱告才有功效。

三、何以心禱告沒有功效?

  1. 猶太人問神說:「我們禁食,你為何看不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3節)

  A、這些人的禱告,是禁食,刻苦己心的禱告。這不是普通的禱告,是特別的禱告;不是平常的禱告,是非常的禱告。

  在聖經歷史上,常有這些例子,當約拿向尼尼微城宣告說,再過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於是神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

  哈拿因為沒有兒子,他禁食,刻苦己心來到示羅;在耶和華面前不住的禱告。神應允她,賜她一個兒子,她就生了撒母耳。這些事情都是舊約歷史上的特別禱告,非常禱告蒙應允的例證。

  在近代歷史上,第二次大戰時,英軍在鄧扣克之役卅萬雄師被德軍所包圍,眼見大勢已去!英已準備遷都到加拿大去。英皇廣播,要求全國軍民不分晝夜,同心禁食禱告;神就為他們行大事,使德軍方面大雨滂沱,軍運停頓,無法作戰,英軍遂扭轉大局。

  我在一九五一年患癌症時,有位年老姊妹為我切切禱告,甚至要求神把她剩餘的生命放在我身上都肯。神果然應允她這懇切感人的禱告,所以我能活到現在。

  B、我們普通的禱告有功效,特別的禱告應當更有功效;平常的禱告有功效,非常的禱告應當更有功效了。

  但猶太人的禱告,不是普通的禱告,而是特別的禱告,不是平常的禱告,而是非常的禱告。因是禁食,刻苦己心的禱告。但是沒有功效,所以問神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

  2. 神的答覆(35節),因為這種禁食,不是神所要的禁食,所以這種禱告,沒有功效。

  A、禁食的禱告。雖然各種宗教都有禁食的儀式,如佛教要吃素;但他們當作是一種的習慣,是一種規矩。猶太人的禁食,也是如此,成了宗教的習慣儀式,沒有誠意,故神不要這種禱告。

  聖經講到禁食,乃是個人,家庭、或國家遇到某種困難患難要求神幫助,所以禁食禱告,但患難常是因為罪所致。如參孫被非利士人挖眼,下監,推磨,這一切患難,都是因罪的緣故。又如大衛的兒子暗嫩為押沙龍所殺,押沙龍反叛,這一切患難,都是因為罪的緣故。又如約書亞在艾城打敗仗,因也是因為罪的緣故,因亞幹取了當滅之物。

  所以禁食禱告,乃向神表示刻苦己心,向神自卑,盼望借著這痛心悔改;求得神憐憫和赦免,向人施恩,拯救人脫離苦難。

  B、有一次,我在南洋,正當受苦節,有一位婦女,穿黑紗,蒙頭,禁食刻苦己心。但到了晚上卻打扮的花枝招展,出入於交際場所,中午禁食,晚上卻大吃大喝。故這種禱告,不是神所要的。

  這是他們在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還在謀求肉體的好處,如猶太人當時的情形一樣。

  他們又相互相爭競,不是在屬靈的事上爭競。在這幾天的聚會中,我看見各位不是慢慢來,而是急急來,這是在屬靈的事上爭競。但他們是屬世的爭競,如法利賽人喜歡坐首位,喜歡人專他為大。

  用拳頭打人,今天雖有人不致如此,但用心頭恨人,雖然不公開明爭,卻是變成秘密暗鬥。拳頭打人可怕,心頭打人更可怕;明爭可怕,暗鬥更可怕。

  禁食刻苦己心,是為罪憂傷,是為神,在神前表自卑。其實這些人還是驕傲自大,一點也沒有為罪憂傷的樣子,只想用一點宗教外表儀式,來取得神的憐憫,和求得神的恩典,神的答覆是──這樣禁食的禱告,不能使你們的聲音上聞於我。

  C、照樣,我們遭遇到患難,或任何事故;這些患難事故,是出於罪的緣故。如果我們不肯為罪憂傷痛悔,而只想是履行一種宗教規矩,多盡一點對宗教義務;盼望得神憐憫,這是自欺的。

  好像一基督徒商人,用十二 當一斤來賺錢;用假貨充真貨來賺錢,逃稅漏稅來賺錢。一天病了,且病得死去活來,他心裡明白這是因為罪的緣故;所以神用病來管教他,審判他。如果他不為罪向神自卑,刻苦己心;想奉獻一點錢,來求得神的憐憫,這是自欺。

  D、猶太人之所以禁食禱告,不能蒙神應允,是因為他們的禁食,並不是刻苦己心,並不向神自卑,故神不聽。

四、怎樣的禱告才蒙允。神提到三個「若」字

  1. 「你若從你們中間除掉……」這是對付罪。

  A、除去「重軛」,罪是一種「軛」,如牛的「軛」。把軛放在牛頸上,立即覺得有重量壓身。一個有生命的人,有罪一定有感覺。「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詩卅二3)一青年問多少重?傳道人答:「如將一斤東西放在身上,沒有感覺;十斤的東西放上去,沒有感覺;一百斤的東西放上去,沒有感覺;甚至一千斤放上去,也沒有感覺,這是什麼人?」青年明白了,那是死人,死人才不感覺重量。

  當軛放在牛頸上,除覺得有重量壓在身上,還感到自由失去。就是說,有罪最顯著的憑據,是靈裡不自由,裡面非常沉悶。如別人與他一起禱告,不但他自己悶,連別人也覺得悶。

  所以要除去重軛,對付罪,靈裡才有自由,禱告才能得釋放。

  B、除去指摘人的指頭。表示一種是將責任推在人身上。控告人,這是人受了魔鬼的欺騙,魔鬼的詭計。有理由,一個人犯罪,魔鬼給他一個理由,來推卸責任。如亞當吃禁果,犯了罪。神問他,他說,是你造的那女人給我吃的。好像說,你若不造女人,就沒事了。又如掃羅與亞瑪力人爭戰,留大牛肥羊,這樣犯了罪,撒母耳問他;他說,這是百姓留下來作獻祭用的,將責任推卸給神,非常堂煌。

  人指摘人,因不認識自己,如認識自己就不敢指摘人。有一個人,患深度近視,他與妻子去看畫展,他站在大鏡前,以為是一幅畫。就裝內行批評起來,你看這像成什麼樣子,氣貌不揚,身材又短小,簡直是醜人相。他妻子低聲跑去說,那不是畫像,那是大鏡,裡面的是你啊,細聲一點。他馬上羞容滿面,不敢作聲。若認識自己,就不再說了。

  不認識自己,因為人人都愛自己,「愛」把眼遮蔽了。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有位太太到醫院傳染病房探病,未到之先,便拿手帕掩鼻,來到一病人面前,身上雖也是患傳染病的,但她卻把手帕移去,為什麼?因為這是她的兒子,因有愛就不怕了。

  人愛自己,那個怪癖,雖可怕也不覺可怕。人的驕傲可怕,但因人愛自己,可怕也不覺可怕。

  怎樣認識自己,來到神的光中,見人要化裝,見神不必化裝。要心靈誠實的來到神的光中,必看見自己;原來不是人不對,乃是自己不對。原來不是人不好,乃是自己不好;原來不是人不是,乃是自己不是。

  C、除去發惡言的事。閑言,謊言都是惡言。這是舌頭的事,人多看重大的事,但遇見神的人,不但看見小事,甚至看見舌頭的事;閑言,汙言,謊言的可怕。

  2. 你心若向饑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10

  A、上一節說到基督徒所不是的,這一節說基督徒所是的。

  羅馬書三章23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罪是做神以為不是的事,虧欠神的榮耀,就是不做神看為是的事。神的榮耀,不但講到權能,也講到神的心性,如要榮耀神,就要有神的良善,恩慈那樣的心性。

  B、神所要的與人所要的一樣,父母不但要兒女忠實、忠厚、還要有才幹,有本事。神不但要人不犯罪,還要人彰顯祂的榮耀。所以神所要的,不但是禁食,刻苦己心,為罪自卑。且對人要良善恩慈。這才是神所要的,不但是清潔的心,也是榮耀神的心,這禱告才有功效。


3.
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13節)

  A、守安息日是律法中的一條,但希伯來書說,律法是美事的影兒,耶穌才是本體的真像;真像來了,影兒去了。

  照樣耶穌是安息日的的主,守安息日不須要了;所以我們是守主日,即七日的第一日。但我們與猶太人不同,猶太人守安息目;是律法的吩咐,把這日分別為聖。我們守主日,是主愛的感動,把這日分別為聖。

  聖的意思,就是將這日分別出來;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和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就是把這日完全屬主。

  B、舊約時代,約書亞打耶利哥時,神嚴厲吩咐;不可將金銀等物取歸己有,要歸神為聖,因這些東西是屬神的。但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什麼是「當滅之物」,這些物是歸神為聖的,但取為己有,便是「當滅之物」。

  新約亞拿尼亞,撒非喇的錢,本是自己的,但他們已奉獻給神;後又留為己有,便成了當滅之物,故此他們便要死在彼得面前。

  今日我們把禮拜日(聖日)據為己有,雖不至於死,但卻失去許多祝福。其一是禱告主不聽,因不尊重神的話,神也不尊重他。

  把一周僅有的聖日,也辦私事,為肉體安排,來放縱私欲。雖不至於死,但靈性已進入死境,進入黑暗,與神分開。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九節)你若對付罪,你若向人有良善、恩慈,你若尊重聖日,你求告,神必應允,你呼求,神必說,我在這裡。」

 

 

禁食與安息(五十八章)(賈玉銘)

 

自四十九至五十七章既已詳言天國君王,即耶和華僕人的行事;自五十八至六十六章則論在於基督的救恩,而又的太平景狀,其中所論,多有關於太平的道德政紀,與最後所成的事功,言人必須真為道德所化,方能成就耶和華的目的,實現耶穌基督公義與救贖的景象。本章所論,即信徒對神對人對己,當有的虔德與義行,特借禁食與安息以表顯之。

 

一、禁食的實際(1~12節)

1、儀文的禁食(1~5節);于第一節,首言先知如何奉命,大呼而特呼的嚴斥選民,言明他們的罪過,在徒守儀文,甚至以儀文為宗教,雖儀文與精神用意相近,其實卻有天壤之別,因儀文僅屬虛禮,而精神純屬內心,如僅尚表面的虛文,而無靈性中的真誠實意,則儀文非但虛設,亦且褻慢獲罪於主,是不可不慎思明辨,勿得以虛禮儀文,淹沒宗教之實際。如問既守禮儀,尚複有何不足呢?先知則舉種種罪過以答覆之。(1)徒守儀文(2~3節)。a、表面的事奉。以色列人雖守節禮,然亦不過「好像是行義的國民」,好像是「不離棄主的典章——尋求神的公義——,喜悅與神親近」,並非於真誠,那鑒察人心的神,能不洞悉他們的真相嗎?b、顯然的勒逼。他們雖禁食祈禱,同時亦行貪婪勒逼的事,如此的禁食,顯系屬於外表,究無真情實意,如何算為禁食呢?(2)藉以競爭(4節)。最可怪的是他們竟借把禁食原為虛心祈禱,並非求人的稱譽,而互相競爭,此等禁食祈禱,如何可以希望「聲聞於天」呢?(3)獲罪於主(5節)。據以上所言,既對人有勒逼之行,對己有競爭之心,其對於主,如何能有真情實意呢?雖然他們苦刻己心,身衣麻布,坐塗炭,亦不過僅屬外觀,豈能為鑒察人心的神所悅納呢?如此的禁食,能不獲罪於主嗎?

2、心靈的禁食(6~12節);(1)實行禁食的精義(6~79節)。禁食的原意乃為禁絕肉欲,屏除私心,實行克己功夫,利他主義之謂,並非不膏首,不洗面,故作愁容,以示於人,即為己盡禁食之義。本處先知所言精神的禁食,其義固然對己對神各有緊要的本分,但最重要者即對人,以真禁食乃對於人善於撫恤憐憫,「掙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釋人重負,伸人屈抑,而且饑者食之,貧者寓之,裸者衣之,親屬遭難,勿掩面不顧,——從你們中間除去虐待,——指責——併發改惡行善公義仁慈,方為神所喜悅的禁食,但如何能實行此利他主義呢?即必須先實行克己功夫,擴展個人的愛量,果能愛心盛發,此種種恤貧濟苦之事,就不期然而然了。考禁食原為事神只要端,何以本處僅言愛人,而未明言如何對越主呢?乃以愛人即愛神,果能愛看見的弟兄,也就是愛看不見的神了。(2)實行禁食的效果(8~910~12節)。人果能實行宗教的精義,對於鄰友周恤備至,樂著不倦,自必心神愉樂,有如黑暗中的光亮,而且耶和華神,亦必善於引導,主的靈恩亦必湧流灌溉。此等人,內有靈德之自足,外結道義之善果,不惟個人得享平安,而且對於社會國家,亦能整頓彌補其缺陷。此即實行禁食精義的結果,決非徒行儀文虛禮者,所可同日而語。

 

二、安息的要義(13~14節)

安息日乃神所立第一條律法(創二2~3),乃神人交通的證約,不問舊約時代,莫不視為極重要的誡條,但謹守此日,亦貴在心靈,而不在外表。

1、守安息之法(13節);(1)按積極方面而言:a、安息日。此日當身靈安息,猶太人對此誡命莫不嚴厲遵守(出二十8~11,三十一13~16;尼十三19;耶十七21~22)。b、聖日。人在此日僅身靈安息,尚不得謂之謹守,必視此日為聖,不同今日懷疑派及非基督徒等,雖於此日安息,然亦不過暫置素常事務,以此為遊樂之日,甚有多以此為縱欲的機會者,此非侮慢神的聖日嗎?c、喜樂日。守此聖日,不得出於勉強,當歡喜快樂的詩歌讚美(詩八十四2,一二二1)。d、可尊重之日。當以聖日為可尊重的,於神前存虔敬的心,於人前行道義之事,將此日分別為聖,為屬於神屬於主,不得視如平日。(2)按消極方面言:a、不行私路,當於此日「掉轉腳步」,不但登罪人的道途,亦不逾越「安息日當走的路程」,惟要行走在主的路上。b、不辨私事。此日既為聖日,所辦諸事,亦當歸主為聖,如濟貧恤苦傳道救人等事。c、不存私意。在聖日不辦私事,固為緊要,不存私心尤其緊要,以免有人雖作聖事,仍存私心呢?d、不說私話。當於聖日祈禱讚美,佈道勸人,切不可說閒話談私事,只把新聞俗物來說說聽聽,其有心存不潔之念,口出污穢之語,雖則止息百工,仍不免干犯聖日之罪。

2、守安息之福(14節);(1)心身安樂。如果能謹守聖日,不但「稱安息日為可喜樂之日」也必身受安息日的祝福,而「以耶和華為樂」,舉凡謹守聖日的信徒,莫不于此深有經歷。(2)得升高處。凡謹守聖日者,他的人格必然高尚,心靈自然活潑,按理而論,自必升高,何況耶和華亦有特別恩佑,必「要使他乘駕地的高處」呢。(3)地業發達。言「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因為凡聽耶和華命令的,「在城裡必蒙福,在田間必蒙福,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犢羔羊,都必蒙福,——出也得福,入也得福,——在他的倉房裡,並在他手所辦一切的事務上,必蒙祝福,因耶和華神必要在他的地上,賜福與他」(申二十八3~8)。此乃耶和華親口所言,決勿或誤,如或不信,何不試試看呢?

此言乃真宗教的實際,對神對人對己,在在皆有明證,人果能對人盡其義務,對神確有靈交,其身心之福樂,也就不期然而然了。

講經要題;第六節「我所揀選的禁食」,九節「你乎求我,我必說我在這裡」,十一節「你必像澆灌的園囿」,十三節「你要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

 

 

信心與生活(賽五十八1~14)(佚名)

 

弟兄姐妹平安。謝謝陳牧師介紹基督工人神學院。有好幾位基督工人神學院的師長曾經在大會服侍過。我很高興今天到了倒數第二天。明天我就要離開這裡,不知道大家是依依不捨,還是覺得「終於結束了」?我剛剛習慣了香港和你們的招待,就要離開了。我知道我回去之後,我的同工會說,我的普通話都有香港腔了。我心中歡喜快樂,不管我們來自哪個族群,在主裡我們都能夠彼此相通、彼此建造,這真是祝福。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知道有很多忠心的同工在幕前幕後服務,這都是主耶穌自己的恩賜在我們心裡工作。

引言

今天這段經文其實不容易,因為信息量太大,我只能講主要信息。讓我開宗明義地說:神呼召我們跟隨祂、相信祂,也要為祂生活。不是只是禁食、只是安息日、只是主日崇拜、只是教會生活,還包括了全面的、禮拜一到禮拜日的生活。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重點,那就是「生活就是侍奉」,或者是「生活就是敬拜」。我有點抄襲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的「教育就是生活」,但是我們的信仰生活超過杜威所說的。

58章說到兩件事:(1)人的罪,但這裡沒有直接處理人的罪,它只是大聲宣告說「你們要小心你們的罪」。(2)在接下來的13節,經文說到信徒的生活。兩件事的焦點都在神,就像使徒行傳所說的,「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8)「信心」和「信仰生活」的配合本來就是人的問題,這不是任何宗教專有的;但就我們基督徒來說,我們更願意認同這點,因為這點是主耶穌要我們注意的。

美國牧師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寫過一本書叫《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他這樣說:「許多基督徒因為恩典得救——當然所有的基督徒都因為恩典得救,但是有許多基督徒因為恩典而癱瘓,因為他濫用恩典。」神寬容,但他濫用恩典,他就癱瘓。第58章就是說這個問題。第58章不是譴責宗教,它譴責我們的信仰和生活不能配合,我們的倫理和虛偽脫節了。它不是反對禁食,更不是反對安息日;相仿地,它要我們看重信仰,使我們不管做什麼都能和信仰一致。這樣的要求從西奈山就開始了,初代教會也是一樣,我相信對今天教會也是相同。我們從四個角度簡短來看,或者從經文的4個角度來分享。首先,58:1講神從來不輕看罪,所以祂要先知放膽警戒:「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58:2-5說到當時的人很多禁食的敬虔表現,以賽亞說這還是一種「虛偽的敬虔」,因為信仰與生活脫節,而神不喜悅虛偽的敬虔。58:6-12詳細地描寫合神心意的信仰生活,就是「真實的恩慈」。如果你想討神歡喜,你必須對弟兄姐妹有「真實的恩慈」。58:13-14說,如果我們回轉,神有應許,我們就可以討神喜悅。

一、 神從來不輕看罪(58:1

58:1,神叫以賽亞一開頭就說:「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神要以賽亞講話要像吹角那麼大聲。猶太人吹牛角或羊角叫shofar,我吹過一次,我吹不出聲音,這不是技巧不好。記得那一次,我在開會的時候,有一個信主的猶太人相信,吹角就是吹動神的工作,叫天使工作,所以他說要常常吹角。他在會場上拿出一把來吹,真是響亮不得了。他遞給我說:「你吹吹看。」師母擺擺手,我說:「不要緊呀。」我拿過來吹,放在我鼻子面前,口水很多,臭得不得了,我就吹不出聲音了。新譯本的翻譯很有意思:「你要張開喉嚨呼叫」,這很傳神,更接近原文,也很像呂振中版本的翻譯。用粵語說,就是「拉開/扯開你的喉嚨喊叫」,就是很大聲。這裡的重點不是聲音大或小,而是要百姓聽得到、聽得清楚,要百姓清楚知道他們的過犯在哪裡。所以和合本加上「說明」,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過犯在哪裡。「說明」這個詞太客氣了,「宣告」更有力。他要讓百姓知道他們有過了,有罪了。

二、 與信仰脫節的形式與生活(58:2-5

之後,經文開始說百姓犯了什麼錯。這裡用了兩個例子:一個是禁食,一個是禱告。這裡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如果先知是大聲說明,這很可能是個滔天大罪,比如拜金牛犢、拜巴力、犯了姦淫......但這都不是。58:2-12所講的是「禁食」和「安息日」,講到「禁食」和「安息日」之外的生活細節。這樣算是大罪嗎?需要扯開喉嚨喊叫嗎?第2節以後說的就是這個。換句話來說,這是針對那些對信仰很認真的人來說的。那些人努力禁食,他們敬畏神地守安息日。但是,耶和華叫以賽亞說,你要扯開喉嚨說他們犯罪了。對於這些操練敬虔、親近神的人,神說你們要當心。

難道神說你的信仰和你的生活脫節的時候,也算是滔天大罪嗎?第25節用一句話說:「這是一個虛偽的敬虔。」這就是第1節說的,「要宣告他們的罪。」這樣說太嚴重了,誰不犯罪呢?對不起,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信仰和生活會不會一不小心就脫節呢?太容易了。我調查一下,有沒有誰不脫節,有嗎?麻煩你站起來,我想拜你為師,因為你太厲害了。我們都犯了小錯或大錯,但如果說我們生活和信仰不脫節,那是不可能的。全世界只有兩種人可以這樣:沒出生的,和已經被主接走了的。如果真有,就是主耶穌,但是他是神。當我們的信仰變成外在形式,不管形式多敬虔,神說不是這樣的。這就是以色列人的光景。他們可是熱心追求,天天尋求——像我們一樣。「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58:2)我們還每日靈修,每日讀經禱告,碰到事情還尋求公義的判語,還禁食。

在今天的社會,禁食是一種越來越失落的藝術;禁食人數沒有在古代的多。在舊約時代,碰到重大的事情,他們要禁食,甚至伴隨「悲哀哭泣,披麻蒙灰,苦待己身」。經文的重點不是何時禁食、不是為什麼禁食、不是怎麼樣禁食,而是重點在問:如果你禁食,那麼禁食之後又怎樣呢?後面的經才說,禁食之後,他們覺得自己靈命高超,然後出去打人。這算禁食嗎?禁食的重點在於你禁食之後的行為。你禁食之後,你去逼別人做苦工,這算敬虔嗎?不管是苦工、不管是打人,這和禁食看似毫無關係。但以賽亞說這正正有關係。

換句話說,信主之前,你想怎麼打都行;信主之後,你就不能打了。你現在更進一步認識神了,你禁食了,那你更不能打了。「打人」和「逼迫人」與「禁食」沒關係,但是神說,這是有關係的。在生活上,我們有很多細節和神的屬性不配合,你認為沒關係,其實這正正有關係。因為禁食不是為自己,是為神。撒迦利亞書說到,在被擄歸回後,以色列人覺得國破家亡很悲哀,就常常禁食。撒迦利亞毫不客氣這樣說過一句話:「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亞7:5)以賽亞同樣這樣說:「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賽58:5)所以神不注意他們,甚至否定他們,而猶太人覺得很餓、很冤枉。但是神說,你們餓死我也看不見,因為這不是我要的禁食。神當然要猶太人天天尋求祂,樂意尋求祂的道。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活和真理不配合,那就不是神要的。

三、 合神心意的信仰生活(58:6-12

卡爾·巴特曾經講過一個比方:農場上的一群鵝每個禮拜日都去聚會。鵝和雁是一家人,但是鵝不能飛。鵝牧師對鵝會眾說:「我們鵝和我們的表兄弟是一樣的,我們本來會飛。如果你會飛,你會看到很壯闊的世界,不只是這一小塊的農場。」鵝牧師將整個壯闊的風景描述了一遍,聽得鵝弟兄姐妹如癡如醉。聚會結束了,鵝牧師說:「讓我們飛回家吧!」弟兄姐妹們都說:「阿門!阿門!」然後他們便走著路回家了。說飛就飛,哪有那麼容易!聖經提醒我們,領會的道不一定能和生活配合,但我們一步步往前走,有一天我們會達到神的期望。這就是58:6-12給出的答案。

這裡的重點是67節。神所喜悅的禁食是什麼禁食呢?神說:「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58:6-7)。第8節只說到很多應許。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禁食定義!這和「禁食」有什麼關係?第6節是回答第5節的問題,大意就是,神不是不要人不禁食,而是不要有錯誤的禁食。但是令我們驚訝的是,合神心意的禁食,卻不是禁食本身,而是禁食之後的果效。不是禁食不重要;該禁食還是要禁食。這裡的意思是,禁食之後,你要怎樣過你的生活。驗收成果就在那個時候,不是在你禁食的時候,這就是以賽亞所說的。

歸根結底就是說:禁食的人怎樣做,才是超過禁食本身?很多事情我們明白,但是能不能做得到才是最重要。「禁食」最重要就是要照顧那些有需要的人。或者釋放一點解釋,當你餓得半死的時候,你想去吃但是不能吃的時候,就好像有些人想吃但吃不下。因為醫生告訴他「你想吃什麼便吃什麼」,然後他就吃不下去,因為他離開的時候到了。或者你禁食的時候,你餓得半死,你能不能多點揣摩,揣摩世界上1/3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是餓著肚子的?世界上多少小孩營養不良?在全世界最富裕的都市也有這樣的人,包括香港。在很多幽暗的窮鄉陋巷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三餐不濟,孩子營養不良。因為世界伏在罪惡的手下,除非神的大能將我們救贖出來。

所以以賽亞才會用這麼大篇幅問,如果你禁食了,你能體會神的心腸嗎?如果神祝福了你,你難道不能照顧你旁邊有需要的人嗎?所以你若禁食,你要先明白禁食真正的道理。以色列人做的剛剛相反。他們不但不體會神的心意,他們還逼迫人,加重他們的重擔。以賽亞用「軛」這個字描寫。「軛」本來用在牛身上。如果把「軛」用在別人身上,就把別人當牛當馬了,你把人當做「非人」看待了。如果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你這樣對他,你就是得罪神了。在這裡,以賽亞的信息才會那麼嚴厲,「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58:1)禁食沒用,守安息日也達不到要求,因為你不明白神的心意。

這裡舉出幾個具體的例子:「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58:7)這些都是食衣住行的具體要求,都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整本聖經大概都找不到這樣的定規了,大概只有這一節是這麼具體的了。這節可以說是舊約中的「黃金律」,就是「己所欲,施於人」。你希望神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人,就像路加福音的黃金律。請注意,這裡的「己所欲」不是對自己的家人,而是照顧那些和你沒有關係的人、法律上沒有責任的人。這些人不是你的責任,你做不到不是你的錯,但是如果你願意做,你就明白了神的心意。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些事情上我們做得不好。這不是我的恩賜,不是我的強項。我一輩子沒有把窮人接到我家中。在我印象中,我七歲那年做過一次,那是我爸爸做的。後來我們才知道那個人是個逃犯,他剛從監獄裡逃出來。我們還真的接待了他一晚,給他飯吃,想起來神還真是保守我們。那人「預言」說,我們將來會做大官,當然他錯了。但是,將漂流的窮人接到家中,這樣的要求太困難,我們一輩子也做不到幾次。

那在生活當中,我們有什麼辦法接待人呢?在香港,你的家都很擁擠了,怎樣接待人呢?在我們這樣想的時候,讓我們更謙卑,因為古代的家可能更擁擠。在以賽亞的時候,一般的人家中是沒有客廳的,根本沒有現在那麼富裕的生活。那神的要求太過頭嗎?但是這裡給我們一個提醒,如果我們能揣摩到神憐憫人的心腸,那我們就能做一點就是一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關心弱勢群體,因為人類社會中從不缺乏困苦的人。所以神感動我們,如果我們領受到了祂的豐富,在能力範圍之內,就幫助窮人一點吧。耶穌在馬太福音這樣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5-40

讓我這樣斷言,神按照祂聖善的旨意祝福我們個人,或這樣或那樣。那些心甘情願、樂意分享神賞賜給我們的豐富的人,他才能真正明白神的心意。神不叫你奉獻所有、沒有定規你要奉獻多少;如果你有感動,你要做負責的管家。你願意多拿一點給周圍有需要的人,你願意多分享一點神給你的豐富,你才明白了神的心意。至於你有多豐富,這在於你的感覺,在於你的感恩。一個億萬富翁不一定覺得自己豐富;一個市井的升鬥小民他知道自己豐富。所以你自己思想,如果你有領受,你願意分享,你就是明白神心意的人。

神學院有些神學生生活比較辛苦。現在神學生好多了,以前我們交完這學期的學費,下學期的生活費在哪裡都沒有著落。眼看要開學了,生活費還是遙遙無期。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神學生比以前要幸福多了,但還是有些比較辛苦的。我的師母有時候找各種藉口請他們吃飯,為他們進補。但是,是她請客,我出錢。有次我的學生說:「這個給你吃。」我說:「謝謝你。」他說:「不用謝,這是師母請客的。」原來,雖然是我出錢、師母請客,但學生孝敬我,我心裡還是蠻高興的。這是個人的感動。我相信以賽亞在這裡說的就是這樣的事。你敬虔的禁食是必要的,但是你為什麼要禁食?動機到底如何?禁食之後的果效如何?神不喜悅的是「虛偽的敬虔」,祂喜悅看到「真實的仁慈」。912節,說神有期待,神有應許。我們常常達不到神的要求,但神有恩典,像正午的陽光一樣。

四、 神的應許(58:13-14

我們進如到第四段。如果我們操練「真實的仁慈」,更大的應許在13節和14節:「你若在安息日掉轉(或譯: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58:13-14)這是神的應許,我們要討神的喜悅。回歸重點,焦點在神。神透過禁食、透過安息日提醒我們的眼睛要在主耶穌基督上。時間關係,有四個重點提醒:

1)安息日是神的創造,祂也是讓我們得到安息的主。這裡其實映射到西奈山的十誡——剛好午堂鮑牧師也提到十誡的事。為什麼以賽亞那麼重視安息日?十誡一般分為前四條和後六條。前四條是講神是獨一的神,講人和神的關係;後六條說,人和神的關係若是對的,人和人的關係也會對。第4節說到「安息日」。為什麼他那麼重視?如果你敬畏神,你不可能不守安息日。所以,守安息日來敬拜祂,是自然的過程。不管今天教會如何,但是神的定規是不改變的。
2)安息日要尋求神喜悅的事。「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58:13)和合本翻譯可能有點誤導,這不是說我們不應當工作。新譯本的翻譯比較貼切:在我的聖日不做你喜歡做的。「你喜歡做的」在原文只有一個字。這裡未必是壞事,聖經沒有加上道德價值判斷。所錯的是,你喜歡的事情在錯誤的時間做了,在錯誤的地點做了,用錯誤的動機做了,做到錯誤的對象身上——這就是神不喜悅的。因為主日就是神定的,要做神喜悅的事,而不是你喜悅的事。因為這是神所定的日子,焦點是神。
3)安息日更重要的是耶和華為樂,不是愁眉苦臉地守安息日。14節說:「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58:14)我們知道雅各繼承了亞伯拉罕的產業,所以神要把豐富賞賜亞伯拉罕的都賞賜給我們眾人。重點是以耶和華為樂,意思是焦點不是我們自己;不是禁食,不是謹守安息日,焦點是在神自己身上。像保羅勸勉弟兄姐妹所說的:「所以弟兄們,我藉著神的各樣憐憫勸你們,要把自己的身體獻上,做為聖潔、蒙神喜悅的活祭;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羅12:1
4)神所喜悅的安息日是讓我們愛我們的鄰舍,敬畏神就是讓我們愛我們的鄰舍。所以,「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58:6)這正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5章所說的:「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最後我們做一個總結。禁食也好,安息日也好,焦點乃在設立安息日的主。其他的生活動作存留,都是在乎主。讓我們這樣說:生活就是侍奉,生活就是敬拜。祂是生活的主,因為祂是安息日的主,所有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基督的生命。容許我再說一次,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基督的生命。讓我們用我們的生活,讓別人看見,耶穌的生命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一定不容易,但是這是我們一定要去做的,這是神的心意,也是耶穌捨身流血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的。你說我真的做不到,我這血氣的人,很難做下去。但是,「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我們凡事都能做。」(腓4:13)能夠做多做少,不要緊。哪怕是一杯涼水,都是做在耶穌身上。求神憐憫幫助我們。

禱告

我們一起來禱告。

我們用一點時間來思想,我們願不願意回應神在我們身上、在我們靈裡的催逼?我們願不願意來順服祂?讓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主,讓祂成為我們的主,成為我們禁食的主,成為我們安息日的主,成為我們生活的主。祂是禮拜天的主,也是禮拜一到禮拜六的主,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侍奉,生活就是敬拜。主啊,我們在你面前禱告!我深信在弟兄姐妹心中,他們都向你呼求,我相信你已經聽見。孩子相信,你不單聽見,還憐憫了。求你加添他們的力量,堅固他們的心志,讓他們更願意認識你,更願意見證你的大能和慈愛,因為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耶穌基督的生命。你知道我們是不配,你知道我們能力不夠、愛心不足,但我們完全相信你能幫助我們。因為不是我們能,乃是你自己能。謝謝你恩典,謝謝你的慈愛。獻上我們的感恩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門。

 

 

毋忘關懷社會(賽五十八3~12)(蕭壽華)

 

經文:以賽亞書58:3-12、希伯來書13:1-3

聖經時常提醒我們要為身處的地方求平安,我們可以怎樣為這個城市求平安呢?讓我們思想在馬太福音9:35中提及主耶穌在世上所作的「三重職事」。

   一、教訓的工作,讓人明白天國的真理。

   二、宣講天國的福音。

   三、醫治各樣的病症。

   傳福音是教會存在的使命;而教會亦要高舉真理,讓人明白,並放膽地按真理講述對家庭、倫理、人倫關係、對道德的看法!當我們持守真道,難免受到世界攻擊和社會批評,就如約翰福音17:14所提及,這世界恨我們,因為我們並不屬這世界,也不跟隨世俗的原則去處事。主耶穌更在約翰福音第15章說明當世界恨我們之先,已經恨祂了,但仍勉勵我們要以行動關懷生命的需要。

謙卑自己、願意遵行神的吩咐(賽58:3-5

   經文中,以色人禁食並刻苦己身,卻受到先知責備,因為他們枉有敬虔的外表,實質上卻追求自己的私慾,按自己的喜好行事,更強迫他人去作不該作的事情。聖經提醒我們,神所喜悅的敬拜和禁食,是謙卑自己、並願意去遵行神的吩咐,表面的宗教行動並不能討神的歡喜。

尋求公義、釋放受困者(賽58:6

   真正的崇拜和敬虔是尋求公義,並要釋放那些受捆綁的人(6節)。經文提到兇惡的鎖鍊和繩索,是指那些不公義的制度和行為對人帶來的捆綁。神吩咐我們要去鬆開這些鎖鍊和繩索,折斷所有叫人失去自由、失去尊嚴的軛,使人得?釋放,不再被捆綁著。神給予我們不同身份和專業知識,並不代表我們有一個非凡的地位,有如以斯帖的皇后身份,不是叫她能得以離開苦難、獨善其身,而是叫她能以這個位份去幫助其他人,叫更多人得?釋放和自由。

與別人分享(賽58:7、來13:1-3

   神吩咐我們對別人的需要不可詐作看不見。我們常得恩惠,原是叫我們付出更多。希伯來書第13章教導我們要記念那些遭受苦害的人,思想到我們都在肉身之內,也有面對身體的軟弱和受創傷的機會,求聖靈按?祂給我們的感動而有所行動,積極地愛護、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

充滿豐盛恩典的生命(賽58:8-12

   經文告訴我們神是樂意賜福並保守引導那些願意關懷別人的人,神的恩惠有如曙光快快的臨到他們,他們自身所受的創傷能得蒙神的醫治,生命產生出光輝(新譯本第8節),便能引發更多動力,修補及重建更多的生命。當我們願意為別人的需要向神懇切的禱告祈求,我們便會驚訝,神已引領?我們切實地去關懷身邊的骨肉同胞和鄰舍。

總結

   盼望神的愛常顯明在我們的生命裡,使我們在生活中見證祂;求主指示我們如何能善用祂所賜的資源,來關懷我們的社會和鄰舍、使人得釋放、行公義。

 

 

透視敬虔(58)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你。

 

先知在本章經文的開首明確地指出,他要責備的對象是以色列的百姓(1)。百姓的問題乃在於他們自稱有宗教信仰,但內心深處卻沒有真正敬拜和相信那獨一的真神──耶和華。

表面上,百姓有尋求神的心志,又發起禁食的行動(3)。他們在禁食時「垂頭像葦子」(5),又用麻布和爐灰鋪在身上(5),這一切舉動讓看見的人以為他們是為了禁食而受了很多的苦頭。然而,他們的舉動只是一些外表裝飾的工夫,並不蒙耶和華的悅納。實際上,他們在禁食的日子,並沒有專心的尋求神,反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威逼和勞役社會上的弱者;各人之間又互相爭鬥,甚至容讓暴力的事情在街頭發生(4)。這一切都是外表敬虔,內心卻沒有真正敬畏神的表現。

神藉先知指出,一個真正敬虔的人,並不會只有外表的宗教行為,而是更會在日常的道德操守上把敬虔的素質表現出來,例如他會把食物分給饑餓的人、收留飄泊無依的人,以及施贈衣服給赤身的人等等(7);他又會願意完全放下私人事務,歡喜快樂地守安息日,單單以神為樂(13 - 14)。這樣的人,能夠真正成為黑暗世界中的明光(10),把耶和華的榮光彰顯出來(8),而且他們的生命亦可得著更新(11 - 12),禱求得蒙神的應允(9)。

真正的敬虔,並非指人完成一些指定的宗教動作,以求神的悅納,「修成正果」。真正的敬虔,其實是指人的心中對神有渴慕的心,這渴慕的心促使人採取行動,竭力追求、認識和親近祂。因著認識神,人知道祂有聖潔、公義、慈愛和誠實的本性,並因而被感染,追求過聖潔、公義、慈愛和誠實的生活。華人教會經常強調信徒要有好的見證,這是不錯的,但同時,信徒亦要避免只有外在的宗教行為,卻缺乏內在對神的敬虔和倚靠。

誠然,基督教的信仰可說是一個「有諸內而形諸外」的信仰。心中沒有神,人的外表如何敬虔也是徒然。

 

 

真正的信仰生活(賽五十八章114)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14

神借著先知再次指出以色列人的罪。以色列人向神抱怨──他們禁食禱告,為何神沒有回應他們的禱告呢?為什麼神對於他們敬虔的行為一點理會都沒有(3)?為什麼沒有借著先知回應他們的抱怨(1)

神回應他們說:「這就是你們所稱為的禁食嗎?是神喜悅的日子嗎?」(NIV5),在神的眼中,他們「樂意明白神的道,喜悅親近神。」只是「似乎」(NIV2)只在表面上如此行,但神非常瞭解他們實際的行為。

神的話語提到,要釋放一切受壓制的,憐憫貧窮的,並除去發惡言的事(6910);但以色列人卻不回應神的話語。雖然他們表面上禁食禱告,但他們在生活中,卻欺壓別人,欺負貧窮者,充滿惡言,因此神的恩典,無法臨到他們(81011)。在這樣的「宗教」生活中,得不到從神而來的喜樂(NIV14)

神向他們所要的──不是完成一個「儀式」,而是順從命令的心。如同撒母耳記上十五章22節所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這是神從古至今不變的心意,祂向我們所要的是一顆「單純行道的心」。

多讀聖經,多參加聚會,多禁食禱告,相信神非常喜悅。但相信神所喜悅的,是這些事情讓我們有更多順服祂話語的動機。唯有如此,神的恩典才能流露出來,我們才能在神裡面「找到喜樂」(NIV14)

我們的信仰,已成為只是「完成儀式」了呢?如同以色列人在神眼中──只是「好像」親近祂呢?有敬虔的外貌,卻沒有敬虔的實意呢?五十四章14節英文翻譯說到:如果,以色列人真順服神的話,將「在神裡面找到喜樂」。我們的生命是否許久沒有經歷神的恩典與喜樂了呢?我們要省察,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已成為神眼中的「好像這樣行。」

回應:

主啊!幫助我們對禰的信靠,不再流於外面的儀式而已,讓我們成為在教會裡與教會外是一致的人。主啊!幫助我們不只是會說,更是活出禰話語的真實。求禰不斷提醒我們,不斷光照我們,讓我們真討禰的喜悅,免得我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為著禰,但在禰眼中卻是一點價值都沒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撒母耳記上十五章22

22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以賽亞書第五十八章査讀(謝家樹)

 

從本章開始,一直到全書結束,這一大段的經文,說到永恆的拯救與榮耀的應許,內容都與敬拜真神的態度有關:第五十八與五十九兩章是同一主題,第五十八章所論的是對神敬拜 的外表虛偽和內在的虔誠,特別提到禁食和守安息日等問題,第五十九章則貴備百姓醜惡的罪行,呼籲他們認罪悔改,並且把獲致拯救和赦免之處,指示給他們。讀本章如三讀(賽一1020)(摩五2124)(彌六18),則亮光將更鮮明。

壹、第15   禁食的虛偽禮儀。

本章一開始記述神召先知,要他去向雅各家宣告他們的罪狀,這些百姓當然不服先知的指控,他們舉出事實來自認是忠心敬拜神的國民,他們反問:「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已心,你為何不理會呢?」先知用“看哪!斷了他們自以為是的語調,一面指出他們的禁食,只是虜淺的禮儀,神對之並不悅納。

、神召先知向雅各家的宣告。

1、你要大聲喊叫(彌一8)。

2、這喊叫聲不可止息(詩四十9)。

3、你要揚起聲來,好像吹角(珥二1)。

4、你要向神的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詩五一13)。

5、你要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彌三8)。

二、百姓外表上的偽善。

1、他們天天尋求神(太六3334)。

2、他們樂意明白神的道(約一11)。

3、他們積象行義的國民(太五20)。

4、他不離棄他們神的典章(太七21)。

5、他們向神求問公義的判語(太五26)。

6、他們喜悅親近神(太五2324)。

三、這些百姓竟然反問。

1、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太六16)。

2、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注意)呢?(太六2)。

四、先知指出百姓禁食的虛假。

看哪!一一這一個警嘆詞,在全部聖經中非常之重要,特別在新約馬太福音中,馬太是被主耶穌“看哪!”感召而蒙恩的(可三讀本書作者謝家樹所著“看哪祂真是王”。P.2223之解讀)。

虛偽的禁食——(注意以下每句所有用詞之不同)。

1、你們禁食的日子。

a. 仍求利益(亞七56)。

b. 勒逼人為你作苦工(王上十二14)。

2、你們禁食。

a. 卻互相爭競(結七10

b. 以兇惡拳頭打人(王上廿一910)。

3、你們今日禁食。

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哀三44)。

4、這樣禁食。

a. 豈是我所職(路十八1214)。

b. 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麼(詩卅五13)。

c. 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王上十四15)。

a.           用麻布和贓鋪在腿下麼(赴廿一27)。

5、你這可稱為禁食。 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麼(耶十四12)。

貳、第69上節   真誠的禁食。

對禁食的說法,最早是在(出卅四28),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畫夜不吃不喝,寫下十誡的法版,但這不能算為刻意的禁食,只能說是在環境中。有人說(利廿三2728)守節時,什麼工都不可作,也包括禁食,此說無具體說明,不應列論。 在(申九18)說,摩西因百姓犯罪,向神祈求,四十畫夜不吃不喝,這是否禁食?但我們認為不思飲食和拒絕飮食是有它的分別的。所以嚴格說來,摩西五經中並無真正的禁食,律法中 也並無規定禁食的條例。一直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後,在士師記裡有一段選民自相殘殺的記載,以色列眾人與 便雅憫一族的人大戰,初時,以色列眾人大敗,於是他們在耶和華面前哭號,禁食一天(士廿26),次日,便雅憫人差一點 遭受他們滅種,所以聖經第一次記載禁食,是一件非常有遺憾的吏實。以後,撒母耳為了迎戰強大的敵人非利士人,而率眾 禁食禱告(撒上七6),像這種遇到極大的難處而禁食禱告的,在舊約裡尙有(斯四16),以斯帖冒死進見亞哈隨魯王前,猶大人全民為之禁食禱告。除了遇到極大難處之外,在哀痛之時,也有禁食的(撒上卅一13)掃羅父子被殺,他的勇士,為之禁 食七日(撒下一 12);大衛也為掃羅父子之死而禁食到晚上。 除此之外,聖經記載禁食情形,大都在悔改之時,三見(尼九1 (拿三5)。

以色列民把禁食定為法定之日,大槪是在被擄獲釋,回歸以後,從(亞七5)(亞八19)可以看出來,但這不屬律法,因沒有神或藉先知的吩咐,是他們自行定規的:到了後來,逐漸演變, 主耶穌在地上的當時,法利賽人嚴格規定, 一個禮拜要禁食兩 次(詳見路十八12)。

本章所述禁食的事,先是指出百姓虛偽的禁食,禁食的真義應該是靈裡的負擄勝過身體的要求,神曾以大能拯救以色列 脫離埃及的奴役,所以神的百姓就應當盡責來使被欺壓的得自由,並且把餅分給饑餓的人,真正的禁食,乃是為了要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這些履行禁食的人,若沒有在團體生活中反映出神的公平正直,那麼外表上的禁食,就毫無意義,宗教信仰和圓體生活不能分開,否則就沒有神同在。

一、真誠禁食的實行。

A. 書幫助釋放。

1、是要鬆開兇惡的繩(何十)。

2、解下軛上的索(詩一二九4)。

3、使被娜的得自由(出廿一2)。

4、要折斷一切的軛(耶卅8)。

B. 普施憐憫。

1、要把你的餅分給饑餓的人(申十四29)。

2、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詩四一10)。

3、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結十八比)。

4、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伯卅一1920)。

二、實行真誠禁食的結果。

1、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伯十一17)。

2、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瑪四2)。

3、你的公義贓你前面行(詩八五13)。

4、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出十四19)。

三、實行真誠禁食,神必與你同在。

1、你求告神,祂必應允(詩八六7)。

2,你呼求神‘祂必說:我在這裡一與你同在(詩九一15)。

三、第912     神重述恩賜的關鍵。

神指出禁食的真誠意義和其結果影響之外,再作恩賜的詳述:

、蒙恩人的見證。

1、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結十一1718)。

2、你若從你中間除掉指摘人的指頭(箴六1315)。

3、你若從你中間除掉發惡言的事(詩十二3)。

4、你心若向饑餓的人發憐憫(申十五78)。

5、你心若使困苦的人得滿足(詩六八10)。

二、神必堅固你。

1、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彌七9)。

2、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詩卅七6)。

3、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詩四八14)。

4、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耶十七8)。

5、使你骨頭強壯(詩卅五10)。

三、神必使你復興。

1、你必像澆灌的園子(耶卅一  12)。

2、你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歌四15)。

3、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己荒廢之處(拉九9)。

4、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耶四二10)。

5、你必稱為補破口的(摩九11)。

6、你必和重修路徑與居住的(摩九14)。

肆、第1314    遵守安息曰不可遠犯。

先知講過禁食之後,隨即題到守安息日,他很嚴肅地題及安息日是耶和華的聖日,這話的涵意超過律法奉行的禮儀,指出此乃百姓親近神,並且忠於神的宗教儀式,“以耶和華為樂”;然後,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這一段是迦南神話,傳說有條大龍,牠主宰地底下的世界,騎到牠背上,就是能馴服或征服牠的。總之,其意有安全保障,且被升高,並且享受雅各的產業,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安息日是神所立的第一條律法(創二23),乃神人交通的證約,是十大誡命中的第四條(出廿8),這一條誡命乃是叫我們紀念神的作為,並不是該作不該作。神工作了六天,第七天祂安息了,神叫人也要安息,停止一切的工作,這是舊約的預表。到了新約,就大不同了 ,主耶穌在安息日,不但沒有停止工作,反而更積極的作事,祂在安息日醫病趕鬼,特別祂死而復活,就是在這安息曰後的第一日,新約聖徒稱之謂“主日”;以後聚會、奉獻、擘餅,均在此日。但主曰並非安息日,不過新約聖徒不再嚴守安息日了,因為根據(西二 1617 )(來四9),安息日不過是影兒,基督已經來了,就好像不再需要獻牛羊為祭一樣,新約聖賭主日作紀念。

一、守安息日的態度。

A、積極性的一雜你的腳步(箴十六9)(徒三19)。

B、認知。

1、守安息日為聖日(出廿8)。

2、在安日不以操作為喜樂(賽五六2)。

3、以安息日為可喜樂的(詩一二二1)。

4、以安息日為可尊重的(利十九30)。

二、消極的規模尊敬安息日。

1、不辦自己的私事(耶十七21)。

2、不隨自己的私意(結廿二26)。

3、不說自己的私話(路四31)。

三、得賞賜。

1、以耶和華為樂(詩卅七4)。

2、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申卅二13)。

3、耶和華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詩一〇五10~11)。

4、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彌四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