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一章)(于中旻)

基督教歷程(六十一章)(賈玉銘)

神僕的義行(61) (香港讀經會)

飲於能力之源(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9) (台北基督之家)

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賽六十一章10六十三章6)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一章)(于中旻)


  傳好信息

  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賽六一:1

  報好信息,是對人好的事,是人都該去作的;但卻不是人都能作,都肯作的。
  主耶穌開始公開的事奉,進了拿撒勒的會堂。祂不是偶然去,而是“照祂平常的規矩”,每安息日去聚集禮拜。但那是多麼不同的一天。祂站起來要念聖經。當會堂的執事人員,把先知以賽亞書交給祂的時候,祂不是碰巧開到那裏,而是找到一處經文。這表示祂平常對聖經的熟悉,也表示祂特意用這段經文,宣告祂的事奉。可見這是劃時代的信息。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
  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
  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
  (賽六一:1-2

  在路加福音第四章1819節,和我們的舊約以賽亞書略有不同,是因為福音的作者,記載主耶穌的話,是依據當時通用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和我們所見的譯文意義並無差別。主宣讀到“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就沒有再讀下去,那是說,祂把“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延遲了。雖然那也是主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在那時候。正如主耶穌所說的,天父“因為祂是人子,就賜給祂行審判的權柄”(約五:27);但主又說,祂第一次來的時候,“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一二:47-48
  主耶穌所宣告的,實在是好信息:神差祂的獨生愛子到世上來,為了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捨命流血作為贖價,使凡信祂的人,罪就得神赦免,而蒙神悅納;使被罪壓傷的人,得以醫治,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得以自由。歷代以來,還有比這更好的信息嗎?只是有一件事,好信息只有謙卑的人才可以接受。到末日主再來的時候,就是報仇的日子,要把仇敵撒但踐踏在腳下;驕傲不肯悔改,強項悖逆的人,就要受審判,被定罪,與敵擋神的那惡者撒但一同沉淪。
  今天教會在地上,是要遵行主耶穌的使命,靠著聖靈的大能,傳揚這好信息。願世人趁著這拯救的時候,接受主耶穌的救恩,進入神的恩典中。

 

 

基督教歷程(六十一章)(賈玉銘)

 

或有以本章所載,乃論「主二次臨世之同樣的景狀」者。因本處所言,耶穌如何受靈膏,作靈工,建立久已荒廢的城邑,因此使人有莫大的喜樂等語,對於耶穌首次降臨,或二次降臨,無不適合。但此章更可為基督教進行的歷程,試略論之如下。

 

一、基督受膏(1節)

基督耶穌降世,首為先知,訓教萬民,始為祭司,代人贖罪,終為君王,而履行新政,既膺受此三種聖職,理宜行封立之禮,敷以恩膏,以猶太立先知祭司君王,未有不行膏立之禮者。但耶穌所受恩膏,非物質之膏油,乃膏油所表示的聖靈。因我主耶穌,不但由靈感而生,亦且顯然受了恩膏,如其當日在約旦河水禮已畢,遂見天開,有聖靈如鴿子降於其首,遂聞天有聲曰:此我愛子,我所悅者。耶穌已受充滿的靈恩,足可以有靈能靈力,作靈工,而建靈國,此即基督教的萌芽與力源,即上帝所栽種的一粒菜種,不久就蓬蓬勃勃的長髮起來了。

 

二、列邦蒙恩(1~2節上)

彌賽亞既已受膏,即作起他的事工,他首先所成的大事功,即以為本族所棄,遂成了外邦的救主。考聖經,自耶穌釘十字架,至猶太歸主,其間稱為「異邦人的日子」。耶穌對於這異邦的教會,所作的工夫,也是得了極滿意的效果,他初次傳道時候,在拿撒勒的會堂,正是提起這個問題來(路四18~19)。1、傳好信息。即福音的喜信,此信息凡謙卑人,即心中貧窮者,皆得聽聞(太五3~6,十一5;路四18)。2、醫傷心人。耶穌基督乃屬靈的醫生,凡有為罪孽悲痛,為喪失傷心者,皆可得耶穌的安慰,醫好他心中所有的傷痛(詩三十四18)。3、釋放俘虜。耶穌的事工最足以安慰人者,即使人得了心靈的釋放。有多少為魔鬼俘虜,被罪孽壓制,受私欲捆綁的,一旦接受主的救恩,莫不出幽囚被釋放,得了靈性上的自由(賽四十二7;耶三十四8;羅七23~25;來二15)。4、報告恩年。當日按摩西定例,每五十年為禧年,屆期凡奴隸皆得自由,與賣的地契,亦得歸還原主(利二十五9~13)。但此亦不過為基督救恩的表示,因為在與基督有一特別的日期,為異邦蒙恩得救之日,如保羅謂哥林多的信徒說:「現在正是悅納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在此異邦教會,特蒙主悅納之日,真可稱為恩年啦。

 

三、雅各歸主(2~3節)

基督「救世的道理,原是從猶太人出來的」。「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神豈能終究將他們囿於不信之中,專救異邦人呢?斷乎不能。神與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等,所立的約,不能不成就,不過要等到異邦人得救的數目滿足時候,「雅各全族方能得救」。正如本處所言,不但異邦蒙恩,雅各也必要歸主,到那時,基督對於雅各家,亦有特別的行事。1、代為復仇。於今時代雅各散處列邦,受盡各國的淩辱虐待,所以到了時候,主必要代為復仇;正如當日神雖借巴比倫人的手,懲罰選民,但以巴比倫人的不情暴虐,神亦決不能寬免。昔耶穌于拿撒勒會堂,讀此經言時,僅讀至「宣天國之禧年」,不復讀「我主復仇之日」,乃以耶穌首次降世,宣傳福音時候,復仇之日尚未到,必待將來錫安復興的時候,方實行此復仇之事。2、慰人悲苦。按猶太例,遇憂愁悲哀,則以灰塵蒙頭(書七1;尼九1),有歡喜快樂,即以香膏抹首(詩二十三5,四十五7~8)。當雅各歸主之日,即選民最樂之時,所以主則賜花冠以代灰塵,賜香膏以代愁苦,賜讚美衣以代憂苦心,因此一切傷心的人,皆可以轉憂為樂了。3、植公義樹。上章已言主要栽培選民,如同植樹,為要彰顯神的榮耀,今又重複提及,為要聲明選民所以復興,為要在世作公義百姓,別主所設立所栽培,使之大榮耀。由是以言,以色列家,今雖散處各地,但是上帝終必成就他的盟約,「復興大衛的家室」。所以百姓,將為良田嘉木,蓬蓬蔚蔚大有光榮,如聖經所說:「雅各全族,都必得救」的話就應驗了。

 

四、錫安復興(4~9節)

耶路撒冷今雖荒蕪空虛,終究必要復興。1、可見的錫安。即久已荒廢之地,淒涼之城,必要重新建造(4節)。大衛的家室,雖日久空虛無人,終究必要重建,甚至異邦人,亦為選民服勞役事,或耕種田地,修理園囿,無不輪誠力助,選民于此時,亦不過盡力於神家,為耶和華的祭司,為上帝的僕人而已(6節)。正如出埃及時,神所應許的話說:「我必于萬國中,以爾為寶,爾必在我前為祭司之國,為成聖之民」(出十九5~6),於此時即應驗了。2、屬靈的錫安。復興的錫安,即真教會的表像,此時選民既已復興,在萬民中為祭司未聖民,各盡其職,列邦萬民,亦皆趨赴錫安,均沾其榮耀與喜樂,此時神與百姓所立的永約,即完全應驗。他們後裔在萬國中,被大認識,凡看見他們的,即認識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百姓,諸如此類的福樂,莫非靈恩的實際。所以當那可見的錫安,大復興時,亦即屬靈的錫安,最榮盛時,二者亦僅有表面與精神的分別而已。

 

五、萬民同樂(10~11節)

迨雅各歸主,聖城復興時,將見「萬口頌主,萬膝拜主」。「自日出至日沒之地,無人不歌頌主」。「跪主的知識,已充滿大地,如水之洋溢乎大海」。主之僕人,則不勝歡喜,不禁歌唱讚美說:「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以靠神為樂,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並冠以花冠,佩以妝飾」,等語。神僕所歌之詩,亦即眾人合口同唱之詩,以「主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何讚美,在萬民口中發出」。似此萬民歡呼,普天同慶,大地已除去咒詛,萬物已被主取贖,神人同樂,萬物復興,此為何時呢?非伊甸園的舊觀業已恢復,基督救世的功能,完全彰顯的時候嗎?

如此說來,本章所載,誠可為基督教進行的程式,以我基督教的發達,進步,正是先有基督耶穌,肯誕降為人,特受聖靈的恩膏,以盡其職務;但因猶太人的厭棄,即暫將猶太眾人,圇於不信之中,趁時先救異邦人,迨異邦人的日子已滿,得救的數目已足時,雅各全族,即都得救。因此錫安聖城,得重複舊觀,嗣後即萬物復興的禧年時代,於此時代中萬民的歡呼喜樂,足以顯救恩的成功,亦基督教會最後的勝利。我們今時代的信徒,將于此禧年福樂時代,得與基督同坐寶位,同享安樂,此即今時代的信徒,在於基督而有的榮耀的盼望。

講經要題

「公義樹」(三節)

1、何以稱信徒為公義樹(已在基督而成義)

2、此公義樹為誰栽培(是耶和華所栽培的)

3、此公義樹紮根於何處(以信心深深紮根於基督內)

4、此公義樹有何汁漿(基督的愛與生命)

5、此公義樹有何結果(聖經內以各等果樹喻信徒)

6、神栽此公義樹有何目的(叫他得榮)

此外一節「傳福音給謙卑人」,二節「報告耶和華的恩年」,九節「與百姓立永約」,十節「我心以上帝為樂」,又「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皆講經佳題。

 

 

神僕的義行(61)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賜我有活潑的靈,與你相交。

 

本章經文主要分為三個段落,先知在首個段落描述了神僕的使命(1 - 3),繼而在第二個段落帶出神僕的信息(4 - 9),最後,他在第10 - 11節指出了神僕對神的讚美。

先知在本章經文以第一人稱(即「我」)來表述神僕之身分。事實上,先知的確是神所呼召的僕人,但除此之外,本章的神僕亦指向那位要拯救萬民的彌賽亞──耶穌基督。神僕是神所膏立的,並且有神的靈同在(1)。他的使命包括了宣告人可得醫治和得釋放的美好信息(1 - 2);逆轉人的厄運;使華冠代替灰塵;使喜樂代替悲哀;使讚美代替憂傷(3)。

在第4 - 9節,先知帶出了神僕的信息。這信息可說是一個重建的信息,當中指出神必叫人把「廢址」、「荒場」,以及「倒塌已久的城邑」重建和復興起來(4,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另一方面,先知預言外邦人必服侍神的子民(5),並且神的子民要成為祭司,引導外邦人攜同豐富的財物,到耶和華的殿朝聖(6)。在那日子,神的子民不再抱愧蒙羞,反之,他們的生命得著重建,有真正的喜樂和尊榮(79)。

最後,先知以穿上華美衣服和裝飾的新人作比喻,藉以形容自己心中的極大喜樂,因為他堅信必可看見耶和華的榮耀,而且神的公義並人對祂的讚美,也必將充滿萬國萬民。先知的讚美凸顯了救恩的普世性(11)。

神僕彌賽亞是以宣揚重建生命的信息為己任,這正是新約時代耶穌基督的工作。祂極力宣揚天國的福音,將天國的道理說得清楚明白。作為跟隨基督的人,我們實在要效法主,宣揚主的福音。

另一方面,主耶穌在世時,除了有言語上的宣講外,亦有醫病、趕鬼,以及與弱勢社群同行等行動,這一切都叫被病魔、汙鬼以至罪汙捆綁的人得著釋放,讓他們由憂傷變成喜樂,而這亦正是經文中所描述的神僕的工作。作為跟隨基督的人,我們實在要效法主,在實際生活上説明有需要的人,藉此實現愛的真理。

由此可見,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我們既應要在言語上廣傳福音,亦需要以具體的行動實踐真理。能夠兼顧上述二者,才是神的忠僕之本色。

 

 

飲於能力之源(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9)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9

本段經文再次提到神應許僕人的工作,當僕人來到時,神的靈將臨到僕人的身上(1),引導他完成神要他做的工作(13),使那些「謙卑的人」,「悲哀的人」進入神要給他們的恩典裡,他們要成為神手中「榮耀的作品」,並在列國眼中成為耶和華賜福的後裔(39)

我們都知道,這應許的僕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四章1819節引用了這段經文,而當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借著以賽亞書這段經文宣告時,是在祂服事開始時,在此之前,祂在曠野被魔鬼試探;接下來,祂滿有聖靈(路四14)之後,祂宣告祂在地上的「任務」。

就如同以賽亞書在此描述的一樣,聖靈恩膏他,「引導」他去做「神要作的事」,使他「有能力」做「神要他作的事」,而他所作的也帶出領屬天的影響力(37),因為不是出於「他自己」,而是出於神。

在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9節主耶穌吩咐門徒要「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這就是使徒行傳一章8節所提的「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主耶穌吩咐門徒在跟隨祂的「路程」中,要連接於聖靈,因為主耶穌在地上作了最好的榜樣,靠著聖靈主耶穌滿有神的同在,能力,並明白神所交付的任務。

今天主耶穌也要所有的門徒,不只在聖靈裡「服事」,更要在聖靈裡「生活」,唯有如此,我們才有能力勝過世界,老我,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神的心意,才有能力完成神的交付,唯有與聖靈連接,我們才能「飲於能力之源」。

以弗所書五章18節提到「要被聖靈充滿」,在原文裡,是命令語氣,並可翻譯為進行式,代表著保羅要所有的信徒都「要被聖靈充滿」,並且不斷如此地「要被聖靈充滿」,這不只是「外顯的行為」而已,而更是讓聖靈能更深的運行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中,讓祂管制,活在聖靈的泉源裡。

回應:

主啊!求禰開啟我們的心,讓我們渴慕聖靈的工作,渴慕聖靈更多的充滿。求主幫助我們更多地將主權交給禰,帶領我們更多認識天父所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讓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更多在聖靈的江河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

1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賽六十一章10六十三章6)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0六十三章6

因著前面提到神僕人的工作,錫安將要喜樂(六十一10),神將來要使錫安的公義如光輝發出(六十二1),她要再次成為神所喜悅的(六十二5),不再稱為「被撇棄」的,而是「被眷顧」的城(六十二412),而神借著僕人宣告審判也將會來到(六十一2b,六十三16)

這一切都是神的應許,對於當時的居民而言,都是「未來式」,在以賽亞的時代,那些聽見神話語的百姓,都是面臨著將要來到的「毀滅」,當他們聽見神未來的應許,心中也許喜樂,但卻是短暫的,因為,當喜樂過後,面對現實的生活,卻是仇敵的「毀滅」將要來到。

神知道祂百姓面對的一切,因此神呼籲那些聽從祂話語的百姓,雖然有患難將要臨到,應許的榮耀似乎遙不可及,但「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直等祂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六十二67),神要祂的百姓,不要因患難臨近,應許尚未來到,就灰心失望,而是更要警醒禱告,直到神的應許完全的成就。

如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7節門徒問主耶穌關於「末世的來到」,主耶穌提醒他們,也許在將來會有榮耀等著他們,但在此之前,他們也要面對患難(路二十一825),但門徒如何面對這一切呢?關鍵就是「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

唯有如此,神的百姓才能「看見這些事漸漸成就,也該曉得  神的國近了。」(路二十一31),看見事情的發生,不一定知道這是神國臨近的「徵兆」,唯有禱告才能知道。

禱告讓我們能堅持在神的應許中,禱告更使我們心眼得開,能明白神的心意,進一步使我們與神連結,也許事情的發展,一時不如神所應許的發展,但是「不歇息的禱告」,能讓我們渡過這一切,進入神的豐盛裡。

當我們每一次在教會中,敬拜神時,神的同在是如此地榮耀,每當我們讀經時,神的應許也是如此地真實,但當我們進入每日的生活時,「落差」卻是如此地大,如何連接這兩平面的「落差」呢?就是「操練時時禱告」,當我們這樣做時,不是神的應許妥協,而是神的應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回應:

主!求禰不斷地將「施恩懇求的靈」澆灌在我們的生命中,讓我們的禱告生命能更加的進深,更幫助我們,操練在生活中時時禱告,教導我們借著禱告與主同行,讓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禰的應許是何等的真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

16 要常常喜樂,
17 
不住地禱告,
18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査讀(謝家樹)

 

從本章起,直至全書結束,總論救恩,本章所論神的僕人作救贖之工及其果效,有人認為前面三節是結合第四二、四九、五十、五三、四首僕人之歌的一首綜合性的僕人篇。這裡題到僕人的使命:一、傳好消息。二、醫傷心人。三、釋放被擄者。 四、報告喜樂的恩年:就是向忠信之民,宣告他們的試煉和苦難已經告終,神悅納人的禧年,並宣告耶和華報仇的日子,然後偉大的彌賽亞的祝福要從神僕人的工作流溢出來,耶和華神 以自已的靈膏他。

有一段詳盡的描寫錫安復興後的子民,有外邦人為選民執役,全以色列將成為祭司的國度,以聖潔和虔敬事奉神,又從附庸各國中收取貢物,神將要為他們過去所受的愁苦,獲得加倍的補償,並且祝福使祂的子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救恩、公義、讚美,必將從萬民中發出大聲歡呼。

壹、第13    受膏者及其職事。

本章一上來三節聖經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當年主穌起初 出來傳道時,在拿撒勒的會堂,就是讀了其中的一部份內容(三 見路四1619);但是主沒有把它全部念完,因為祂來是宣告使人得生命,而不是宣告報仇的日子,這是祂第一次來到地上, 不過這憐憫的日子是有時間的,聖經中無論新舊約都不忽略, 並且強調神公義的審判,報仇的日子隨時會來的。

一、成為彌賽亞——些預言,都表徵彌賽亞和祂的救贖工作,彌賽亞就是受膏者(基督),集先知、祭司、君王身分于一身,這三種身分的人必須經過育抹,聖靈的澆灌,才可以作神的工,主耶穌受洗後,隨即有聖靈降在祂身上,然後祂開始工作。

1、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約一32)(賽十一2)。

2、耶和華用資膏我(詩廿三5)(徒十38)。

二、福音初階一一傳好信息,“好信息就是福音,當主耶穌降生在伯利恒時,天使向野地裡的牧羊人報信說,(路二 10 10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主耶穌登山寶訓第一句話就是,(太五3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困是 他們的。這福音的初階的另一面,就是挽回傷心失望的人。

1、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人(雅二5)(路六20)。

2、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詩卅四18)(伯五18)。

三、宣告施恩——彌賽亞施恩拯救的目的,就是要使被撒但 捆綁中釋出,被撒但囚禁的得自由, 為了證明他們安享自由,耶和華神規定他們進入迦南地得業 後,六年要耕種田地,第七年地要守安息,到了七個七年,第五十年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居民宣告自由,作為他們的 禱年(恩年)。主要的意義乃是紀念拯救得自由的日子:不過神是有恩典、慈愛的,但神也有祂的公義,當日子屆臨時,神 傾審判萬民,判定是非善惡,予以賞罰。

1、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耶卅四8)。

2、報告被囚的出監牢(詩六八6)。

3、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利廿五10)。

4、報告我們神報仇的曰子(瑪四1)。

四、蒙恩得救之人的享受—— 一個蒙恩得救之後的人,他的平安喜樂是無窮的;首先,他不再有悲哀,耶和華神要擦去他—切的眼淚;其次,是得勝者的獎賞,保羅說:(提後四8)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何等享受。

1、安慰一切悲哀的人(太五4)。

2、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詩卅11)。

a. 以華冠代替灰塵(伯四二6)。

b. 以喜樂油代替悲哀(詩四五7)。

c. 以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耶廿―13)。

d. 使他們稱為公義樹一一”樹”預表人蒙恩得救之 ,因信稱義。

a)此樹是耶和華所栽的(詩―3)。

b)此樹叫神與他同得榮耀(詩九二 1213)。

貳、第47    錫安的復興。

錫安必將復興,正如先知阿摩司的預言(摩九11到那日, 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 ,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不但如此,神也要將全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有外邦人為選民執役,有列國貢獻財物,他們將要為過去所受的愁苦,獲得加倍的補償。

、錫安的重建——錫安從前被破壊的,必重行修建:“荒場”是指一大塊土地, “淒涼之處”指一小塊地方,“城邑”指整個國土。

1、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亞一1617)。

2、他們必建立先前淒涼之處(結卅六3536)。

3、他們必重修歷代荒涼之城(摩九14)。

二、有外邦人執役——外邦人的得救,在舊約中是受限制的,但在新約時代,救恩普及萬民,他們要為選民執役,外邦人也必三與事奉(詩十八44)(賽十四2 ;五六3)。

1、外邦人三與牧放羊群(賽十四2)。

2、外邦人三與耕種田地(賽五六6)。

3、外邦人三與修理葡萄園(弗二12)。

三、成為祭司的國度一一”你們倒要”此句的語氣”你們本來 不是如此的”,在舊約時代,只有利未一族的人有祭司的身分,到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之時,通往至聖所的幔子由上而下,中間裂開,於是信徒個個得以進入至聖所,每個信徒都 有了祭司的身分,成為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彼前二5), 這個祭司是為神服役的,因此,人稱之為神的僕役,按照規矩,

祭司得享受平民為祭司職分所當納的,他們並將為過去所受的苦楚,獲得加倍的補償(亞九12)。

A. 新的身分。

1、被稱為耶和華的祭司(彼前二5)。

2、必稱你們為我們神的僕役(結四四11)。

B. 新的享受。

1、你們必吃用列國的財物(賽六十5)。

2、因得他們的榮耀自誇(箴廿八12)。

C. 新的補償。

1、你們必得加倍的好處——代替所受的羞辱(亞九12)。

2、分中所得的喜樂一一代替所受的淩辱(詩一二六5)。

D. 新的承受。

1、在境內必得加倍的產業(詩十六5)。

2、永遠之樂必歸與你們(多二  13)。

三、第89    聖民見證,永約之福。

忠信之民與外邦人是有極大區別的;因神施行報應(審 判),又與悔改之民立下永約,就是新約,他們就有了神的生命,他們的後裔必在眾民中有見證,使神在萬民中被認識,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後裔。

、神的性情。

1、耶和華喜愛公平(詩十一7)。

2、耶和華恨奪(箴廿二  23)。

3、耶和雜惡罪孽(詩六六18)。

二、神的公義——神要憑誠實施行報應(審判)(詩九四2)。

三、神的慈愛——神要與祂的百姓立永約(創九1213)。

四、聖民的見證。

1、他們的後裔必在列國中被人認識(代下六33)。

2、他們的子孫必在眾民中被人看見(詩四十3)。

五、聖民的福祉——列國眾民都必認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後 裔。(創十二2

肆、第1011    神僕工作果效,使萬民歡唱。

神僕以其職任為喜樂,為華美,祂接受委任做救贖的工作,也為眾人的罪接受審判,祂工作成功得勝,新郎戴上華冠,又建立教會,好像新婦妝飾整齊,祂就是那一粒麥子落在田地, 發出許多子粒來,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結果,神必使公義和 讚美在萬民中發出。

、神對神僕公義的要求(腓二68)。

1、神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神委任神僕—贖之工(詩 —三二 16)。

2、神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神公義的要求,就是要神僕為眾人的罪,接受審判,上十字架(詩一三二9)。

二、神僕的順服(腓二911)。

1、因耶和華大大歡喜(詩二11)。

2、我的心靠神快樂(哈三比)。

三、神僕的得勝與建造(來二78)。

1、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啟十九7)。

2、好像新婦佩戴裝飾(啟廿一2)。

四、生命死亡與復活(約十二2324)。

1、田裡怎樣使百穀發芽——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約 十二 24)。

2、園子怎樣使所種的發生一一就要結出許多子粒來(約 十二24)。

五、得勝的歡唱,榮耀歸主(啟廿一7)。

1、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在萬民中發出(伯廿七6)。

2、耶和華必照樣使讚美在萬民中發出(詩一三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