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六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三章)(于中旻)
大伸祈禱(六十二至六十四章)(賈玉銘)
共渡危難的耶和華(賽63章) (香港讀經會)
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賽六十一章10節〜六十三章6節)
(台北基督之家)
搖動神的手(賽六十三章7〜16節)
(台北基督之家)
永不放棄(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節〜六十四章12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六十三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三章)(于中旻)
神的百姓
他們誠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虛假的子民(賽六三:8)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現,原來誠心相託的朋友,竟然是虛情假意。那是多麼痛心的事!有誰願意遇見?連最虛假的人,也願意別人對他誠實。
神是完全信實的。祂雖然知道人的本相,卻仍然對祂所揀選的人施恩。
祂說:“他們誠然是我的百姓,
不行虛假的子民。”
這樣,祂就作了他們的救主。
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
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賽六三:8-9)
看這裏的記載,神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全然不加預防,多麼天真,相信不可信的人!祂不去查考人的信用記錄,不去找幾個見證人,擔保人,甚至沒有翻查祂自己的帳簿,就下了“他們不會負我騙我”的斷語,說:“不行虛假的子民”!還有比這個更遠離事實的嗎?人就是善於行虛假。在許多時候,神好像違背祂的全知,竟然會對屬祂的人癡心相託;等到人把事情辦糟了,或現出悖逆的惡性惡行,神才來加以補救,收拾爛攤子。難道神不“早知如此”,那又“何必當初”?
這多麼像耶穌所說比喻中的父親。當浪子向老人家要求分家產的時候,父親知道他的兒子會作出甚麼結果,卻仍然分了家產給他。父親知道他的問題,也預備了他的歸回,所以遠在家門以外望他回來。父親為甚麼讓他流浪,揮霍財產?是要得回一個真實悔改的兒子。(路一五:11-24)
神知道以色列的敗壞,但祂還是揀選了雅各(羅九:13)。神造就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因祂的慈愛和豐盛的憐憫,祂揀選了以色列作自己的子民;在還沒有進入應許之地以前,就吩咐祂的僕人摩西作歌,預言他們的背逆與失敗(申三二:1-43)。所以神奇妙的救恩,不是補救,而是祂的預定;在亞伯拉罕還沒有兒子的時候,神就與他立約,說到“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裏地出來。”(創一五:13-14)這真是超過人理解的奧秘。
可惜,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對神不誠實,辜負了神的聖愛。但神總不會對我們失望,祂的慈愛不改變,祂與我們同受苦難,對我們有盼望,救我們到底,成就祂的旨意。
大伸祈禱(六十二至六十四章)(賈玉銘)
主的僕人以靈感的眼光,見到耶路撒冷將來的景況,並教會的勝利,則不由的誠切祈禱,希望雅各歸主,神國臨格的時日快到,因為以前之諸應許,尚未實驗,惟知終究必要成就,錫安必有復興之時,萬民必有同歸基督之期,此即基督救恩的榮光丕顯,也是我們莫大的希望。
一、祈禱的原因(六十二1~5)
神僕言「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是為何故呢(詩一二二1~9)?1、顯他的公義速發光輝(1節)。2、願他的救恩顯如明燈(1節下,參四5,六十19;撒下二十三4)。3、望其速得新名的稱呼(2節,參六十五15;創十七5,三十二28,三十三16;啟二17,十四1)。4、望其時日一至,主必要洗除選民的諸罪,所有雅各的子孫,必都得救。顯見耶路撒冷復興而發光,往日腐敗罪惡的光景,完全過去,因而得有新名的稱呼,不復為被棄者,荒蕪者。昔日耶路撒冷,雖空無人,今則成為萬民景仰會集之地,有如新夫婦之合好,此即神僕日夜切望者,時日一至,必然成就,決無疑議。故本處再三再四的,一連數次,言及「你必——你必」云云。
二、祈禱的勉詞(6節至六十三6)
即勉守望之人,當代禱不輟,須在城上觀望世界之大局,時時警醒,「晝夜不息的,為耶路撒冷祈禱——祈禱——祈禱,直至主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所頌美」,以主曾指其右手與大能之臂而誓,一定要實行其目的,聖城雖經多年為人踐踏,終必恢復興盛。此乃耶和華由熱心而行,所以代禱者,當警醒祈禱望主速臨。1、主將速臨以施行拯救(10~12節)。所以當迅速預備道路,除去障礙,以備歡迎主之救贖,以錫安的救恩已到,必不再為被棄的城。2、主將速臨以施行報復(六十三1~6)。本段即以義勇的戰士,赫然斯怒,力勝仇敵為喻,表明主二次臨格時,如何報復以色列的諸敵,踐踏敵人如踹葡萄,以致漸及衣襟,皆成紅色(啟十四19~26,十九13~15)。主之降臨,既與選民有如此的關切,一則施行拯救,一則代為復仇,神的子民可不誠切祈禱,晝夜祈禱,以求主速速臨格嗎?所以本處言及主臨格的關係,即為要勉勵守望人及城眾等,當懇求祈禱勿懈,直到主顯然臨格,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頌美之日。
三、祈禱的語言(六十三7至六十四)
按此處先知祈禱之語,言詞極美麗,心意最熱誠,足可以感格上帝,大施恩佑。1、感謝主恩(7~9節)。先知祈禱,閉口先曆述神的慈愛何美德,並向選民所施的大恩慈大憐憫,視選民如愛子,保抱提攜,恩恤周備,蒙恩的子女,焉得不滿口歡笑的感謝讚美呢?2、自覺不配(10~14節)。神雖有莫大之恩,實不配蒙神的卷愛。但神自古以來,曾在選民身上,大施恩佑,所以先知即追溯往事,言及神如何拯救選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並如何引領選民,四十年中經行曠野,雖然選民多次悖逆,神卻始終使他們進入福地,得享安息。所以此時在百姓的悖逆一方面言,雖不堪蒙神眷顧,但在神的慈愛一方面言,仍是不失盼望的。3、難中顯主(15節至六十四4)。一則求主垂顧(15~19節)。不要止息他大能的作為,和他憐憫的行事,雖然選民悖逆,耶和華神卻仍是他們的父,是他們的救贖主,所以求主垂憫,不容選民存心剛愎,行走錯路。一則求主顯榮(六十四1~4)。此求主大顯權威,大彰義怒,穹蒼而臨格,令山陵皆震動,實行其權衡,判斷列國,為選民伸冤,使敵人皆震驚主之大名。4、承認己罪(六十四5~7),方言主降臨之威權,旋主認罪之心,因主賞善罰惡,一秉大公,且言為罪受刑,乃往昔之常事,惟因作罪的時間太長,故生髮一種疑難問題曰:「我們還能得救嗎」?其自省自責之語,最宜注意,即「我們都像不潔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人之義行,在神前如污穢衣服,其罪行即更不消說了,且其認罪之末言,亦最要緊,言「無人求告你,無人奮力抓住你」,是言人求告主,當有如何的態度,即當「奮力抓住你」,不得所願,不已於求之意。無奈當時百姓中,如此誠切求主者,竟不可多得,能不令先知為之痛泣認罪嗎?5、求主施恩(六十四8~12)。既已誠心認罪,於認罪之後,必有懇切求之語。(1)表其深信(8節)。其祈禱之語,最有滋味,一開口即言:「你仍是我們的父」,是自信他們雖然犯罪悖逆,但主仍是他們的父,主為嘗丟棄他們,犯罪固然犯罪,但不能因為犯罪,就失去兒子的名分。此時于祈禱大有關係,人於神前祈禱,若不深信自己為神的兒女,其祈禱必不親切,而且此事於人的信仰,也是很有關係,表明人既已作天父的子女,不能以有罪即失去兒女的地位,須將兒女的名位與罪過,分而論之,因為名位是名位,罪過是罪過,雖然有罪卻仍是兒子,如小兒有過,卻不能因為有過,即失了兒子名分,所以我們於神前祈禱,雖覺有罪,仍當稱神為父,自稱為子,何須口口聲聲,自稱為罪人呢?(2)顯於順服(8節下)。言「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此亦真祈禱,當有的存心與實行,即將自己完全奉獻於主,讓主自由在我們身上成何事,即我們為主出主意,要主如何行,不願主隨自己的意旨自由行事,實為我們祈禱心理之大謬。(3)望主息怒(9節)。人民道德的敗壞,大都由悖逆而來,今既甘願順服主旨,故求主「不要永久紀念百姓的罪」。如果人肯順服主旨,主未有不饒免人罪過者。可怪異的,是神雖不紀念,人自己卻不能不紀念,因為人一到聖潔的主面前,不能不立時覺得自己的污穢。(4)與主辯論(12~16節)。言主之聖城已為荒場,主的聖殿已被火焚,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所羡慕的美地,竟如此荒涼,從前的聖城福地,如此寂寥不堪,耶和華如何忍得呢?我們皆是主的民,如此深受痛苦,主如何能靜默呢?如此向主辯論,亦熱誠祈禱者的常事。譬如聖經明言:「主是信實的,是公義的,我們若誠心認罪,主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于誠心認罪之後,即可向主辯論,如主不赦我們的罪,就是主「不信實不公義了」。果能如此祈禱,未有不得赦免平安者。再如關乎聖經中一切的應許,我祈禱的時候,皆可提起來向主辯論,求主一一向我們踐約施恩,假若主不向我們實行,不要緊的,就是不靜默的祈禱,——晝夜的祈禱,——感恩讚美的祈禱,——認罪求赦的祈禱,未有不蒙主垂眷,樂意照我們的心願,為我們成就的。
講經佳題;六十二章6節「守望的人晝夜不靜默」,六十三章9節「神與他們同受苦難」,六十四章6節「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又8節「我們都是主手的工作」。
共渡危難的耶和華(賽63章)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每天都對你有新的認識,且願意時刻信靠你。
本章經文可分為三個段落。先知在首個段落(1 - 6)把耶和華形容為一位戰士,祂穿上紅色的戰衣,把以色列的仇敵打敗,拯救其子民。作者以當時釀酒中的一個程式──「踹」(即用腳不斷的踏)葡萄,將葡萄的汁液壓出──來象徵祂的敵人必被擊打得全然潰敗。這事的發生,全因公義的耶和華極為不滿其敵人不義的惡行,以致祂要審判和懲罰他們(1)。
在本章的第二個段落(7 - 14),先知回顧耶和華曾經如何恩待祂的子民。基於祂慈愛的本性,神要成為其子民的救主(8),與百姓共渡危難(9)。但與此同時,為了管教那些曾犯罪離開祂的百姓,公義的神又容讓他們遭受敵人的攻擊(10)。可幸的是,這並非選民的終局。正如神昔日借著摩西引領百姓出埃及(11 - 12),祂也必會拯救那些陷在敵人手中的餘民。
在本章的最後一段(15 - 19),先知向耶和華發出哀求。在面對敵人威脅,以及神的聖所受到敵人蹂躪的情況下(「我們一度被敵人趕了出去;他們蹂躪了你的聖所」,18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先知求神不要讓以色列人遭逢被擄為奴的厄運。透過一連串的設問句(15、17),先知祈求耶和華不要撇棄其子民,因為他們是祂的百姓,是祂的產業(18上)。
神的愛使祂採取行動,差遣了獨生愛子耶穌基督,成了肉身,住在人間,與罪人及稅吏為伍,又與世人共渡危難(9上)。早在主耶穌降生前幾百年,先知已把神的愛活現在人的眼前,到了今天,神的愛仍繼續成為我們幫助別人的一個重要榜樣及模式:我們需要與身在苦難中的人同行,發揮主耶穌那道成肉身的精神。惟有如此,那些身在苦難中的人才會深深體會神愛的真實,以致心靈被感動,歸向耶穌基督。
作為一個真正跟隨主的人,是絕對不會獨善其身,坐視別人的危難而不為所動的。
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賽六十一章10節〜六十三章6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0節〜六十三章6節
因著前面提到神僕人的工作,錫安將要喜樂(六十一10),神將來要使錫安的公義如光輝發出(六十二1),她要再次成為神所喜悅的(六十二5),不再稱為「被撇棄」的,而是「被眷顧」的城(六十二4,12),而神借著僕人宣告審判也將會來到(六十一2b,六十三1〜6)。
這一切都是神的應許,對於當時的居民而言,都是「未來式」,在以賽亞的時代,那些聽見神話語的百姓,都是面臨著將要來到的「毀滅」,當他們聽見神未來的應許,心中也許喜樂,但卻是短暫的,因為,當喜樂過後,面對現實的生活,卻是仇敵的「毀滅」將要來到。
神知道祂百姓面對的一切,因此神呼籲那些聽從祂話語的百姓,雖然有患難將要臨到,應許的榮耀似乎遙不可及,但「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直等祂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六十二6〜7),神要祂的百姓,不要因患難臨近,應許尚未來到,就灰心失望,而是更要警醒禱告,直到神的應許完全的成就。
如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7節門徒問主耶穌關於「末世的來到」,主耶穌提醒他們,也許在將來會有榮耀等著他們,但在此之前,他們也要面對患難(路二十一8〜25),但門徒如何面對這一切呢?關鍵就是「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
唯有如此,神的百姓才能「看見這些事漸漸成就,也該曉得 神的國近了。」(路二十一31),看見事情的發生,不一定知道這是神國臨近的「徵兆」,唯有禱告才能知道。
禱告讓我們能堅持在神的應許中,禱告更使我們心眼得開,能明白神的心意,進一步使我們與神連結,也許事情的發展,一時不如神所應許的發展,但是「不歇息的禱告」,能讓我們渡過這一切,進入神的豐盛裡。
當我們每一次在教會中,敬拜神時,神的同在是如此地榮耀,每當我們讀經時,神的應許也是如此地真實,但當我們進入每日的生活時,「落差」卻是如此地大,如何連接這兩平面的「落差」呢?就是「操練時時禱告」,當我們這樣做時,不是神的應許妥協,而是神的應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回應:
主!求禰不斷地將「施恩懇求的靈」澆灌在我們的生命中,讓我們的禱告生命能更加的進深,更幫助我們,操練在生活中時時禱告,教導我們借著禱告與主同行,讓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禰的應許是何等的真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
16 要常常喜樂,
17 不住地禱告,
18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搖動神的手(賽六十三章7〜16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三章7〜16節
六十三章7節中「提起」的這個字,與六十二章6節的「呼籲」是同一個動詞,延續前一段的經文,本段提到的是一個「代禱者」的禱告。
當代禱者開始為整個民族禱告時,他先提說關於神的作為,神在從前如何憐憫他們,保抱他們(9節),但是他們竟然悖逆這位愛他們的神。因此神就轉而成為他們的仇敵(10節)。
但很特別的,先知在第六十三章11節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神的屬性。第六十三章11節說到「他們想起古時的日子,在摩西和他百姓說」,原文可以直翻為「祂想起古時的日子,摩西與祂的百姓的時候」,如同描述神就像一個屬血氣的人一般,當神因人的悖逆轉而成為以色列人的仇敵之後,神想起從前的日子,當時神牧養以色列人,帶領他們渡過紅海,之後,如同人一般,神反問自己「這一位在哪裡呢?」。
就好像以色列人當年拜金牛犢得罪神,神要滅絕他們,而摩西在神面前為同胞懇求,甚至反問神(出三十二11〜14),後來神「後悔」不滅絕百姓一般(出三十二14),先知用這樣的方式描述神的屬性,在神公義的背後,卻仍不失慈愛的屬性,就是「神願意再給人一次機會」,神過去如何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因著神的慈愛,神要再次帶領以色列人(14b節)。
當先知述說完神的屬性之後,便開始禱告,向神說:「求禰從天上垂顧,從禰聖潔榮耀的居所觀看」(15節),之後更抓住「神是他們父」的關係,儘管先祖可能不承認神,但神仍是他們的父(16節),「代禱者」抓住神的屬性並與神不變的關係,乞求神的憐憫。
當我們禱告時,也當如此「抓住神的屬性」,「抓住神的應許」,讓我們的禱告是有根有基的,像拿著「領取貨物的發票向廠商取貨」一般,也像大衛所說「我的 神阿,因禰啟示僕人說,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僕人大膽在禰面前祈禱。」(代上十七25),我們的禱告也當如此,聖經中有許多神的應許,與神做事的法則,而神要我們抓住這些應許與法則禱告,而不是「無定向的禱告」,這樣必蒙垂聽,就如同約翰所說「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五14)
我們是否常常經歷到,神回應禱告的喜樂呢?還是我們的禱告就像對空氣吶喊,有去無回呢?神要我們學習照著祂的旨意求,學習這樣禱告的第一步,就是抓住神的屬性,應許與法則,來向祂求,就如同主教導門徒的禱告一樣,這樣,我們必經歷禱告的喜樂。
回應:
主!就像禰當年教導門徒禱告一般,求禰今天借著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也教導我們禱告,求主教導我們進入禰行事的法則中,瞭解禰行事的屬性,好讓我們禱告不是無定向的,而是句句打動禰心的,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約翰壹書五章14〜15節
14 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15 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
永不放棄(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節〜六十四章12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節〜六十四章12節
延續上一段的禱告,禱告者繼續在禱告中呼籲神。他求問神,為何讓他們落入這樣的景況之中呢?他們現在的景況,就如同「從來沒有與至高的主有關係一般」(六十三17〜19),甚至連那些不認識神的敵人都比不上(六十三18),而且曾經稱為敬拜神華美的殿都被火燒毀,神禰還忍受得住嗎?禰仍然靜默不作聲嗎?(六十四12),我們還有指望嗎(六十四5b)?
我們信仰的路程中,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死蔭幽谷呢?神似乎在我們的困境中默不作聲,甚至如同禱告者,抓住神從前的作為,盼望神在他們最需要的景況中「裂天而降」,就如同在神的話語中記載,神在從前的作為一樣(六十四14),但是神似乎仍不為所動。甚至,雖然我們知道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寶貝的兒女,我們更是神手中寶貴的工作(六十四8),但這樣的應許,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毫無幫助,因為神仍默不吭聲。
神的作為常超過我們所能測度的,甚至讓人覺得這位神真是「不可理喻」的神,但神常向祂子民所要的就是「精純的信心」,在看不見出路,甚至神完全沉默之時,仍然堅守信靠祂。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節提到寡婦的比喻,要祂的子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而在比喻的最後,主耶穌說到「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十八8),「信德」就是「信心」,而信心最大的敵人就是「灰心」,這是撒但用各樣的詭計,所要達成的目的,就是要我們「灰心」不再信靠神,但神就是要我們用一個「單純的信心」,「永不放棄地禱告」以至於我們能經驗「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路十八7),神有祂成就的時刻,但祂所求於我們的就是「永不放棄地禱告」。
我們現在禱告的信心有多少呢?面對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改變困擾你的問題,你是否已經灰心了呢?心裡對自己說「就是這樣了吧?」,「沒有希望了?」,主耶穌要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不要放棄禱告,在我們看起來似乎是「死棋」,但在神手中,「絕對有出路。」
回應:
主!求禰將信心的恩膏放在我們生命中,讓我們突破惡者在我們生命中,所放下「對禱告灰心」的詭計,讓我們再次以信心並借著禱告,在各樣的困境中抓住禰,不只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更在世人面前見證禰的榮耀,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羅馬書十二章12節
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恒切。
以賽亞書第六十三章査讀(謝家樹)
本書第六十章至第六十二章講述了以色列榮耀的異象,緊接著本章就述說神公義的彰顯,神施出大能審判仇敵,預言以以東作表率,以東是雅各的孿生兄長,為了貪戀世俗肉體,
一碗紅豆湯,自甘放棄長子名分,代表神選民中不信之人。據歷史記載,主前五九七及五八七年,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大軍兩次 攻打耶路撒冷,那時以東人趁亂侵奪了猶大南方大筆國土,其中包括希伯侖,因此聖經中一再反復提及以東必受報復之事。本章經節與本書第卅四章頗有關連,以東只是表率,事實上所指遭審判的,乃是全人類,三讀第3,6節就非常淸楚,第5節可與第五十九章第18節對照讀。
本章描述的內容,並無歷史事件,全部是啟示性的,似乎與末後的戰爭略有關係,聖經無論舊約新約,所論述的,無非是爭戰與建造,爭戰是為了建造,建造必經爭戰。
本章自第7節起,是一段冗長的讚美與禱告,一直延繽至第
六十四章第12節,這段禱文非常優美,根據(賽六四10〜11) 看來,那時耶路撒冷依舊荒涼,聖殿尙未重建,所以這一段禱告,仍屬憶念式的詩篇。禱文一開始,一段信仰告白,以讚美
來歌頌神拯救百姓的慈愛,神以無限的恩惠對待以色列民,儘管這些百姓一再悖逆,神仍看他們為自己的子民,拯救他們。以後是一段出埃及故事的回憶,追述摩西的成就,以及神大能
施救,神的靈使他們得安息。
本章最後是一段代禱,一直延續至下一章,先是為了百姓 而請求神紀念他們,直陳神乃是我們的父,從萬古以來,是我們的救贖主,懇求神使他們回轉,脫離罪惡,成為神名下的人。
壹、第1〜6節 救主速臨,向敵施報。
先知以回答說出神以兩種工作者身分出現;其一,祂是公義的審判者,另一,祂是大能的拯救者。然後詳述祂為何及如
何施行審判,祂施行審判是因為無人與祂同在,人都離棄祂,不遵行祂的道,祂的衣服染上血,是因祂發烈怒施行報仇,但也是為了救贖,這些年日已經來到,神眼看普天之下,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神只有伸出膀臂,施行拯救和報復,一面將眾民踹下,將他們的血倒在地上。
―、第一問:這人是誰?
1、這從以東的波斯拉來一一 “波斯拉”意為探集葡萄,是以東的重鎮,為牧羊中心,離死海東南約四十公里,本句意指世上一切仇恨神百姓之人。
2、穿紅衣服(箴卅一21)。
3、裝扮華美(出廿八12)。
4、能力廣大(伯十二 13)。
5、大步肢(利廿六12)。
答:這人就是:
1、就是我耶和華(出三6)。
2、是憑公義說話的(帖後一6)。
3、以大隨行赫的(番三口)。
二、第二問:這人的穿著?
1、你的裝扮為何有紅色?一一祂穿了濺血的衣服(啟十九 13)。
2、你的衣服為何像踹酒醉的呢?——神審判他們像踹酒醉,祂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創四九11)。
答:這人就是:
1、我獨自踹酒醉,眾民中無一人與我同在(賽十六10)。
2、我發烈怒將他們踹下(哀一15)。
3、我發烈怒將他們踐踏(珥三13)。
4、他們的血濺在我衣服上(啟十四20)。
5、他們的血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啟十九15)。
三、為何審判?
1、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一一這是早先已經決定的(耶五十15)。
2、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一一及至時間滿足(加四4〜5)。
四、如何審判?
1、我仰望——無人幫助(王下十四26)。
2、我托異——沒有人扶持(詩一〇八13)。
3、所以我自己的膀臂——為我施行拯救(詩四四3)。
4、所以我的烈怒——將我扶持(伯四十12)。
5、我發怒——瑞下眾民(哀一15)。
6、我發怒——他們沉醉(耶廿五15〜16)。
7、我發怒——將他們的血倒在地上(啟十八24)。
貳、第7〜9節 讚美神慈愛的救贖。
在敘述審判眾民的恐怖景象之後,緊接著是一段冗長的禱告,重點在為民代求,代禱的開始是一首信仰告白的讚美詩,來歌頌神的拯救之恩,證明神公義之外,基本上神是慈愛為懷的,不管選民如何'淳逆,神仍以祂的作為和應許,來系繋選民和祂的關係。
―、信仰告白。
1、我要照耶和華一切所賜給我們的。
a. 提起他的慈愛(詩廿三6)‘
b. 提起他的美德(詩七八4)。
2、我要照耶和華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
a. 這恩是照祂的憐恤給他們的(詩四1)。
b. 這恩是照祂豐盛的慈愛賜給他們的(詩八六5)。
二、神的心意。
1、祂說:
a. 他們誠然是我的百姓(出十八10)。
b. 他們誠然是不行虛假的子民(詩一零零3)。
2、這樣——祂作了他們的救主(弗二4〜5)。
三、神的感受。
1、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亞二8)。
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出廿二20〜21)。
2、祂以慈愛和憐憫面他們(詩五一1)。
a. 在古時日子常保抱他們(拉九9)。
b. 在古時的日子常懐搋他們(申一3)。。
三、第10〜14節 憶昔蒙恩拯救之日。
因為以色列民的悖逆,神就轉而與他們作了仇敵:這裡他們有悔改的自覺之意,每當以色列民遭到憂患,他們就會想起
出埃及之事,摩西怎樣借著聖靈所給的能力,帶領他們經過曠野,使他們得享安息。神的百姓雖然悖逆,但是慈愛這方面來講,這些百姓仍舊是有盼望的。
一、百姓之惡——他們悖逆,悖逆的結果。
1、使主的聖重擔憂(弗四30)。
2、神就轉作他們的仇敵(出廿三22)‘
3、神要親自攻擊他們(詩一〇六40)。
二、百姓的回憶——他們想起古時的日子,古時拯救的日子。
—連三個發問,摩挪面姓的鰣”在那裡呢” ?
1、將百姓和牧養他全群的人從海裡領上來的,在那裹呢?(詩七七20)
2、將祂的聖靈降在他們心中的在那裹呢?(尼九20)。
3、帶領他們經過曠野的(下列情形)在那裡呢?(耶二6)。
a. 使祂榮耀的膀臂在摩西的右手邊行動,在他們前面將水分開(出十五6)。
一一要建立自己永遠的名(詩一〇二 12)。
b. 帶領他們經過深處,如馬行走曠野(詩一〇六9)。
——使他們不至絆跌(耶卅一9)。
三、神的恩惠。
1、耶和華的靈使他們得安息(出卅三14)。
2、彷佛牲畜下到山谷(詩一〇四10)。
四、神的意旨。
1、照樣,你也引導你的百姓(詩一三六16)。
2、要建立自己榮耀的名(撤下七23)。
肆、第15〜19節 求神成全旨意恩待選民。
禱告的次序,先是讚美,然後是感恩,接著就是求告。這一小段聖經顯然是代禱,這禱告不得不搬出蒙應許的祖宗亞伯拉罕,選民是他的子孫啊!然後再題名呼籲,”神阿!”你是我們的父,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
下面一段是易被誤解的經文,其實這些話是以神為中心,將萬事都歸諸於神;似乎說,神對百姓的懲罰,引起他們中間―些人硬著心腸走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是在表達出惟有神有能力救他們脫離自己的罪惡,因為神預知萬事,看透萬事,以色列固然該為自己行為負資,但因為神有能力成就祂的旨意,使人脫離罪惡,所以求神成全祂自己的旨意。
一、求告者在神面前的態度。
1、跪棚面前——求你從天上垂顧(詩八十14)。
2、尊崇神——求你從你聖潔榮耀的居所觀看(詩卅三
14)。
3、頌贊神一一你的熱心和你大能的作為在那裡呢(詩廿 五6)。
4、讚美神―一你愛慕的心腸和憐憫向我們止住了(耶卅二 20)。
二、認罪侮改。
A. 認罪。
1、亞伯拉罕雖然不認識我們一一我們雖然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但失去了祖先一般的信心(伯十四21)。
2、以色列也不承認我們——我們唯然是選民,但卻失去了選民的地位(出四22)。
B. 求赦。
1、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父(申卅二6)。
2、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詩七八35)。
三、求神勿使我們心硬。
1、耶和華啊!你為何使我們走差,偏離你的道一一應許撤但在我們身上有作為(詩一一九10)。
2、耶和華啊!你為何使我們心裡剛硬,不敬畏你呢?一—不要像法老一樣的硬心(羅九18)。
四、求神施恩。
1、我求你為你僕人(詩一一九25)。
2、我求你為你產業支派的緣故(詩九十13)。
五、為榮耀神的緣故。
1、你的聖民不過暫時得這產業——這產業是神永久的(申 四 26)。
2、我們的敵人已經踐踏你的聖所——你的聖所不容敵人 侵犯(詩四四7)。
六、求神賜聖靈。
1、我們好像你未曾治理的人一一我們原是被你建造(弗二 10)。
2、我們又像未曾得稱你名下的人一被模成神的兒子的形像(羅八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