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賽亞書第六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四章)(于中旻)

大伸祈禱(六十二至六十四章)(賈玉銘)

信心的基礎:認識神(64) (香港讀經會)

永不放棄(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六十四章12)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六十四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四章)(于中旻)


  神的工作

  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賽六四:8

  我們禱告神,願神顯出祂的右手,願祂為我們工作。我們存著盼望等候祂。
  但神在忍耐的等候我們。祂不僅為我們工作,更在我們身上工作。從聖經中我們可以看見,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是如何的長久忍耐。因為人的裏面,有太多敵擋神,反抗神的東西,必須除去煉淨,而且人必須自己覺悟,不再堅持那些雜質是寶貴,不肯捨棄的,而甘願給神潔淨:

  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
  我們是泥,你是窯匠;
  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賽六四:8

  達到這樣的認識,是不容易的,要經過一段極漫長,艱辛的道路。現在承認神所要的是潔淨,而同意自己的不潔,還是不夠的;而且還要承認,自己無法自救,無法達到理想,唯一的道路,是完全降服在神的手裏,不再保留。
  啊,一直自以為尊貴的我,現在知道自己不過是泥土,卑賤的泥土。到這時候,才有希望。不但口裏說是泥土,表現也是泥土,謙卑下來,柔軟下來,不敢再向神剛硬;承認神是窯匠,完全交託給神的智慧,讓神有完全的主權。

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祂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羅九:21-24

  這位偉大的窯匠,有祂的匠心妙手,從一團本質卑賤,污穢的泥土上,可以看出將來的形象,能照祂的旨意,作成美妙的藝術品。祂揀選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品質好,有甚麼可誇的才能,而是由於祂的恩典和慈愛,沒有甚麼能攔阻祂的計畫成就。神最終的期望,不是屬地的光榮,而是有一個理想的範型,就是“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八:29)。並且藉著施恩的聖靈內住,改變我們成為屬天的本質,有榮耀的盼望。
  今天我們信主的人,雖然住在地上,卻是有屬天的國籍,等候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要裂天而降,迎接屬祂的人,除滅仇敵,祂永遠榮耀的國度就實現了。

 

 

大伸祈禱(六十二至六十四章)(賈玉銘)

 

主的僕人以靈感的眼光,見到耶路撒冷將來的景況,並教會的勝利,則不由的誠切祈禱,希望雅各歸主,神國臨格的時日快到,因為以前之諸應許,尚未實驗,惟知終究必要成就,錫安必有復興之時,萬民必有同歸基督之期,此即基督救恩的榮光丕顯,也是我們莫大的希望。

 

一、祈禱的原因(六十二1~5

神僕言「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是為何故呢(詩一二二1~9)?1、顯他的公義速發光輝(1節)。2、願他的救恩顯如明燈(1節下,參四5,六十19;撒下二十三4)。3、望其速得新名的稱呼(2節,參六十五15;創十七5,三十二28,三十三16;啟二17,十四1)。4、望其時日一至,主必要洗除選民的諸罪,所有雅各的子孫,必都得救。顯見耶路撒冷復興而發光,往日腐敗罪惡的光景,完全過去,因而得有新名的稱呼,不復為被棄者,荒蕪者。昔日耶路撒冷,雖空無人,今則成為萬民景仰會集之地,有如新夫婦之合好,此即神僕日夜切望者,時日一至,必然成就,決無疑議。故本處再三再四的,一連數次,言及「你必——你必」云云。

 

二、祈禱的勉詞(6節至六十三6

即勉守望之人,當代禱不輟,須在城上觀望世界之大局,時時警醒,「晝夜不息的,為耶路撒冷祈禱——祈禱——祈禱,直至主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所頌美」,以主曾指其右手與大能之臂而誓,一定要實行其目的,聖城雖經多年為人踐踏,終必恢復興盛。此乃耶和華由熱心而行,所以代禱者,當警醒祈禱望主速臨。1、主將速臨以施行拯救(10~12節)。所以當迅速預備道路,除去障礙,以備歡迎主之救贖,以錫安的救恩已到,必不再為被棄的城。2、主將速臨以施行報復(六十三1~6)。本段即以義勇的戰士,赫然斯怒,力勝仇敵為喻,表明主二次臨格時,如何報復以色列的諸敵,踐踏敵人如踹葡萄,以致漸及衣襟,皆成紅色(啟十四19~26,十九13~15)。主之降臨,既與選民有如此的關切,一則施行拯救,一則代為復仇,神的子民可不誠切祈禱,晝夜祈禱,以求主速速臨格嗎?所以本處言及主臨格的關係,即為要勉勵守望人及城眾等,當懇求祈禱勿懈,直到主顯然臨格,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頌美之日。

 

三、祈禱的語言(六十三7至六十四)

按此處先知祈禱之語,言詞極美麗,心意最熱誠,足可以感格上帝,大施恩佑。1、感謝主恩(7~9節)。先知祈禱,閉口先曆述神的慈愛何美德,並向選民所施的大恩慈大憐憫,視選民如愛子,保抱提攜,恩恤周備,蒙恩的子女,焉得不滿口歡笑的感謝讚美呢?2、自覺不配(10~14節)。神雖有莫大之恩,實不配蒙神的卷愛。但神自古以來,曾在選民身上,大施恩佑,所以先知即追溯往事,言及神如何拯救選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並如何引領選民,四十年中經行曠野,雖然選民多次悖逆,神卻始終使他們進入福地,得享安息。所以此時在百姓的悖逆一方面言,雖不堪蒙神眷顧,但在神的慈愛一方面言,仍是不失盼望的。3、難中顯主(15節至六十四4)。一則求主垂顧(15~19節)。不要止息他大能的作為,和他憐憫的行事,雖然選民悖逆,耶和華神卻仍是他們的父,是他們的救贖主,所以求主垂憫,不容選民存心剛愎,行走錯路。一則求主顯榮(六十四1~4)。此求主大顯權威,大彰義怒,穹蒼而臨格,令山陵皆震動,實行其權衡,判斷列國,為選民伸冤,使敵人皆震驚主之大名。4、承認己罪(六十四5~7),方言主降臨之威權,旋主認罪之心,因主賞善罰惡,一秉大公,且言為罪受刑,乃往昔之常事,惟因作罪的時間太長,故生髮一種疑難問題曰:「我們還能得救嗎」?其自省自責之語,最宜注意,即「我們都像不潔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人之義行,在神前如污穢衣服,其罪行即更不消說了,且其認罪之末言,亦最要緊,言「無人求告你,無人奮力抓住你」,是言人求告主,當有如何的態度,即當「奮力抓住你」,不得所願,不已於求之意。無奈當時百姓中,如此誠切求主者,竟不可多得,能不令先知為之痛泣認罪嗎?5、求主施恩(六十四8~12)。既已誠心認罪,於認罪之後,必有懇切求之語。(1)表其深信(8節)。其祈禱之語,最有滋味,一開口即言:「你仍是我們的父」,是自信他們雖然犯罪悖逆,但主仍是他們的父,主為嘗丟棄他們,犯罪固然犯罪,但不能因為犯罪,就失去兒子的名分。此時于祈禱大有關係,人於神前祈禱,若不深信自己為神的兒女,其祈禱必不親切,而且此事於人的信仰,也是很有關係,表明人既已作天父的子女,不能以有罪即失去兒女的地位,須將兒女的名位與罪過,分而論之,因為名位是名位,罪過是罪過,雖然有罪卻仍是兒子,如小兒有過,卻不能因為有過,即失了兒子名分,所以我們於神前祈禱,雖覺有罪,仍當稱神為父,自稱為子,何須口口聲聲,自稱為罪人呢?(2)顯於順服(8節下)。言「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此亦真祈禱,當有的存心與實行,即將自己完全奉獻於主,讓主自由在我們身上成何事,即我們為主出主意,要主如何行,不願主隨自己的意旨自由行事,實為我們祈禱心理之大謬。(3)望主息怒(9節)。人民道德的敗壞,大都由悖逆而來,今既甘願順服主旨,故求主「不要永久紀念百姓的罪」。如果人肯順服主旨,主未有不饒免人罪過者。可怪異的,是神雖不紀念,人自己卻不能不紀念,因為人一到聖潔的主面前,不能不立時覺得自己的污穢。(4)與主辯論(12~16節)。言主之聖城已為荒場,主的聖殿已被火焚,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所羡慕的美地,竟如此荒涼,從前的聖城福地,如此寂寥不堪,耶和華如何忍得呢?我們皆是主的民,如此深受痛苦,主如何能靜默呢?如此向主辯論,亦熱誠祈禱者的常事。譬如聖經明言:「主是信實的,是公義的,我們若誠心認罪,主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于誠心認罪之後,即可向主辯論,如主不赦我們的罪,就是主「不信實不公義了」。果能如此祈禱,未有不得赦免平安者。再如關乎聖經中一切的應許,我祈禱的時候,皆可提起來向主辯論,求主一一向我們踐約施恩,假若主不向我們實行,不要緊的,就是不靜默的祈禱,——晝夜的祈禱,——感恩讚美的祈禱,——認罪求赦的祈禱,未有不蒙主垂眷,樂意照我們的心願,為我們成就的。

講經佳題;六十二章6節「守望的人晝夜不靜默」,六十三章9節「神與他們同受苦難」,六十四章6節「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又8節「我們都是主手的工作」。

 

 

信心的基礎:認識神(6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安靜我心,潔淨我罪,我願謙卑,聆聽你話。

 

本章第1 - 5節的背景,與耶和華藉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歷史事件有關。在百姓出埃及時期,神既曾在西奈山上向百姓顯現,又曾使紅海的水分開,把追趕百姓的埃及精銳部隊淹沒(2)。先知讚歎神是大而可畏的,列國在祂面前也要震動,此外,祂又是大有能力和超越的(transcendent),沒有任何其他的智慧可與祂相比(4)。如此聖潔大能的神,甚至叫祂自己的百姓也感到懼怕,他們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在祂面前站立得住(5)。

事實上,先知深知神的子民也是罪人,當時的百姓對神的信心亦不足夠,以致當他們在政治上面對強敵的威脅時,沒有全心全意的倚靠神,轉而向其他人和偶像求助,但不幸的是,正由於百姓不倚靠神,甚至離棄神,所以神要對他們施行公義的審判,懲罰他們的罪惡(5 - 7)。

在這問題之下,先知懇切地向神作出禱求。他堅信耶和華是守約者,必以慈愛和誠實對待自己的子民,這就如父親會忍痛管教兒子,但仍深愛著他;祂又如𡌺匠會悉心塑造泥土,使它成為有用的器皿一樣(8)。換言之,神懲罰百姓,只是出於祂愛中的管教,最終,祂是極想百姓回轉,得著拯救的。另外,先知又央求神不要眼巴巴看著其聖地、聖城和聖殿被毀而坐視不理、無動於衷,因為這樣會叫祂的名聲大大受損(10 - 11)。當然,這只是先知的擔心,而實情卻是,神的名聲並不可能被人損害,反之,祂務要出手幫助其子民脫離苦境(12)。

若我們對神是有真正認識的話,則不論環境如何變幻,生命會遭遇甚麼挫折,也不會動搖我們對神的信心。事實上,神的信實和慈愛已借著其愛子耶穌基督的救恩表露無遺,這是無庸置疑的。在苦難的日子,我們需要緊緊抓住神的信實和慈愛,堅持向祂禱告(第7節的「抓住」,在原文中正有「不斷祈求」的意思),因為祂必然垂聽,並且能夠把咒詛變為祝福。

讓我們謹記:信心,便是抓住神的應許,篤信不移,無問艱辛,向著永生的彼岸直闖。

 

 

永不放棄(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六十四章12)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7六十四章12

延續上一段的禱告,禱告者繼續在禱告中呼籲神。他求問神,為何讓他們落入這樣的景況之中呢?他們現在的景況,就如同「從來沒有與至高的主有關係一般」(六十三1719),甚至連那些不認識神的敵人都比不上(六十三18),而且曾經稱為敬拜神華美的殿都被火燒毀,神禰還忍受得住嗎?禰仍然靜默不作聲嗎?(六十四12),我們還有指望嗎(六十四5b)

我們信仰的路程中,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死蔭幽谷呢?神似乎在我們的困境中默不作聲,甚至如同禱告者,抓住神從前的作為,盼望神在他們最需要的景況中「裂天而降」,就如同在神的話語中記載,神在從前的作為一樣(六十四14),但是神似乎仍不為所動。甚至,雖然我們知道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寶貝的兒女,我們更是神手中寶貴的工作(六十四8),但這樣的應許,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毫無幫助,因為神仍默不吭聲。

神的作為常超過我們所能測度的,甚至讓人覺得這位神真是「不可理喻」的神,但神常向祂子民所要的就是「精純的信心」,在看不見出路,甚至神完全沉默之時,仍然堅守信靠祂。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節提到寡婦的比喻,要祂的子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而在比喻的最後,主耶穌說到「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十八8),「信德」就是「信心」,而信心最大的敵人就是「灰心」,這是撒但用各樣的詭計,所要達成的目的,就是要我們「灰心」不再信靠神,但神就是要我們用一個「單純的信心」,「永不放棄地禱告」以至於我們能經驗「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路十八7),神有祂成就的時刻,但祂所求於我們的就是「永不放棄地禱告」。

我們現在禱告的信心有多少呢?面對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改變困擾你的問題,你是否已經灰心了呢?心裡對自己說「就是這樣了吧?」,「沒有希望了?」,主耶穌要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不要放棄禱告,在我們看起來似乎是「死棋」,但在神手中,「絕對有出路。」

回應:

主!求禰將信心的恩膏放在我們生命中,讓我們突破惡者在我們生命中,所放下「對禱告灰心」的詭計,讓我們再次以信心並借著禱告,在各樣的困境中抓住禰,不只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更在世人面前見證禰的榮耀,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羅馬書十二章12

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恒切。

 

 

以賽亞書第六十四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乃延續上章之祈禱,這一段可說是全部禱告的主要內容,禱告者以複數的第一人稱的語氣來發言,先是呼籲神,再次顯出大能的幹預,像古時一樣,從以色列歷史中,神榮耀彰顯祂偉大的權能,這正是世人目前迫切所需的。我們都是罪人, 不過我們也都是神手中的工作,我們都是神的百姓,然而我們的家園卻荒廢了。現在我們認罪,懇求神寬恕憐憫,顧念我們是稱所選的子民,不要降罰,難道稱竟忍心不理我們,使我們深受苦難麼?

壹、第1~3    求主臨格,彰顯威榮。

所有的禱告都應該謙卑俯伏在主面前,而且必須恭敬的懇求,主耶穌在地上時,也曾教導門徒禱告,要先求神的國和祂 的義。

一、願你自天降臨。

1、願你裂天而降(詩一四四5)。

2、願山在你面前霣動(詩六八8)。

二、地受震動的情形。

1、好像火燒乾柴(結廿一32)。

2、又像火將水燒開(耶一

三,主降臨時的威榮。

1、使你敵人知道你的名(瑪―11)。

2、使列國在你面前發顫(耶卅三9)。

四,神的全知全能。

1、你曾行我們不能逆料,可畏的事(出卅四10)。

2、那時你降臨,山嶺在你面前震動(詩十八7)。

貳、第47    自認罪愆,求神垂憐。

除耶和華神以外,再無別神,如此公義慈愛,稱一再寬恕,而我不斷地作惡犯罪,原來稱掩面不顧我們,致令我們因罪而滅絕。

、經歷神的公義。

1、未曾聽見一一從古以來,神一再顯出祂的慈愛公義, 我們競然未曾聽見。

2、末曾耳聞——直到現在,神仍然顯出祂的大能,而我們竟充耳不聞。

3、未曾眼見——自古以來,有那麼多見證,我們競視而不見,像瞎子一樣。

二、除神以外再無別神”。

1、在稱以外還有什麼神?(詩七三25)。

2、在稱以外謎等候其它的人行事?(詩十六4)。

三、神的恩慈。

1、稱迎接那歡喜行義的人(徒十35)。

2、稱迎接紀念稱道的人(林前八3)。

四、我們的光景。

1、稱曾發怒,我們犯罪一一而且這景況已久(瑪三7)。

2、致令我們救恩上失望——我們還能得救麼(羅三23)。

3、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沒有一個是義人(羅三10)。

4、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汙穢的衣服——完全沒有聖潔(啟 三4)。

5,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一一慢慢走入死亡(詩九十5 6)。

6、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吹去——消失於無形(詩一4)。

五、不能面對神。

1、並且無人求告稱的名(何七7)。

2、並且無人奮力抓住稱(弗六18)。

六、結果被棄而亡。

1、原來稱掩面不顧我們——被神所棄(申卅一17)。

2、使我們因罪孽而消化——滅亡終結(結廿一7)。

三、第89   甘願順服,求神息怒。

認罪之後的心頼,乃是甘心順服,將自己獻於主,讓主自由在我們身上作工,塑造我們,成就合乎神旨意的器皿,被祂所用。以往我們往往喜歡自作主張,悖逆背道,求神息怒,忘記我們的罪孽,繼績垂顧我們,因為我們都是你子民啊!

一、謙卑在神面前。

耶和華啊!現在稱仍是我們的父——我們從古就是屬的,至今未變,現在稱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稱的子民(詩一 〇〇3)。

二、甘願奉獻,被主塑造。

1、我們是泥——我們都既穢且汙,毫無價値(耶十八6)。

2、稱是窯匠——稱是塑造者,有主權雕琢我們(羅九21)。

3、我們都是稱手的工作——稱要在我們身上作工(林後 四7將寶貝放在瓦器裡(弗二 10)。

三、求神恕罪息怒。

1、求神不要大發震怒(詩七四1  

2、求神也不要永遠紀念罪孽(詩七九8)。

3、求神垂顧我們(詩七四2)。

4、因為我們都是稱的百姓(詩七九13)。

肆、第1012   聖地荒廢,求神伸義。

這一小段聖經最後禱告的語氣,富有向神挑戰的意味,“你的聖邑”指猶大境內的所有城邑,已經變為曠野,錫安聖山被毀,耶路撒冷聖城被滅,聖殿被火焚燒,所有可羡慕的美地,盡都荒廢已久。神啊!稱眼看這些事的發生,激旨忍耐得住麼? 求稱不要默不作聲,不加理會,這樣下去,難道稱要使我們受更深的苦難麼?

一、聖地荒廢。

1、你的聖邑變為曠野(利廿六31)。

2、錫安變為曠野(詩一三七1)。

3、耶路撒冷成為荒場(哀一7)。

4、我們聖潔華美的殿,就是我們列祖讚美稱的所在,被火焚燒(詩七四375、我們職慕的美地,盡都荒廢(哀二7)。

二、向神求告。

1、有這些事,稱還忍得住麼?(詩七四1011)。

2、耶和華啊!你仍靜默麼?(詩八三1)。

3、難道稱要使我們深受苦難麼?(斯四14)。

以賽亞書第六三、六四章中,先知向神挑戰,提出的五個問題。

——答覆在第六五、六六章中

問題一:(賽六三15)稱的熱心和稱大能的作為在那裹呢?稱愛慕的心腸和—向我們止住了麼?

神的答覆:(賽六五1)神說:「祂的恩惠不變,並非神離棄你們,是你們不去尋找祂。」

問題二:(賽六三17)稱為何使我們走差,離開你的道,使我們心裹剛硬不敬畏稱呢?

神的答覆:(賽六五7)我先要把他們行的,量給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問題三:(賽六四5)稱曾發怒,我們仍犯罪,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面?

神的答覆:(賽六六16 18)神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所以被殺的必多,但知道他們的行為和意念,時候一到,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

問題四:(賽六四1112)聖殿被焚,美地荒廢,有這些事,你還忍得醜?

神的答覆:(賽六六12)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都是我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 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的話而戰兢的人。

問題五:(賽六四1112)聖殿被焚,美地荒廢,稱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麼?

神的答覆:(賽六六1013)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為她悲哀的,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碰耶職冷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