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六章)(于中旻)
以賽亞書注釋─和平的預言(66章)(作者不詳)
結束語(六十六章)(賈玉銘)
最後的訓言(賽66章) (香港讀經會)
回應神(賽六十六章1〜24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六十六章)(于中旻)
被憎惡的人
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賽六六:24)
在永世裏,有兩種情形:“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但一二:2)
不少人有一種錯誤觀念,以為神是愛,祂必然會叫普世得救,不能想像慈愛的神,會把甚麼人安置在地獄那種不良的環境裏面。想想看,如果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有“免費的午餐”,那不僅免費的觀念難以存在,連午餐也就沒有了。在這樣情形之下,如果有人說:“我愛你,請同我一起午餐。”還有甚麼意義?誰能懂得他在講些甚麼?
同樣的,如果人不是在失喪的境況,就不需要救恩,不需要神的愛。如果神只是愛,我們就難以了解愛的意義,因為消除了甚麼不是愛。所以“普救”的觀念,絕不能夠成立。說這樣話的人,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不了解甚麼是愛,另一個恐怕是不認識神。
在聖經所說的新天新地裏,有蒙愛在榮耀的新耶路撒冷的人,在城中與主同住;也有在城外沒有盼望的黑暗中,永遠受羞辱的。(啟二一:27)他們的情形,是在地獄受永遠的痛苦。“他們的蟲是不死的,他們的火是不滅的;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賽六六:24)
“地獄”是個不受歡迎的題目,不過,是永恆中實在的地方。主耶穌就說過同樣的話:“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可九:48)誰也不能有更美好的描述。
這好像是人聚居的社區之外,常有個垃圾堆。垃圾堆裏面有各式各樣的物品,有喝完酒的瓶子,穿破舊的衣服,破銅爛鐵,碎紙斷簡都有。但如果要給他們一個共同的分類,該怎麼說?該說都是失去了作用和目的的東西。
由谷門出去,耶路撒冷城門外西南面,有個叫作欣嫩子谷的地方,城中居民都在那裏丟積焚燒垃圾。猶太人傳統的用來表示地獄。不過,地獄是個更可怕的地方,罪人在那裏永遠受苦。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祂不願意人沉淪在地獄裏,而願人得救。神說:“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貧窮〕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六六:2)我們應當放棄自己的虛驕,謙卑在神的面前,承認自己的罪,悔改歸向祂,相信主耶穌,藉著祂得神的喜悅,同祂在永遠的榮耀裏。
── 于中旻《聖經研究》
以賽亞書注釋─和平的預言(66章)(作者不詳)
四.尾聲(第六十六章)
最後一大段是屬於尾聲的性質。和平的預言那一部分,有一個開場由,宣告這個資訊所默示的,是神對被壓迫的耶路撒冷之安慰。他的主要段落是被兩個宣告分隔的,一個是「耶和華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四十八22);另一個是「我的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五十七21)。這種思想在最後的資訊中也一再被重複、詳述。這部分的整個教導都在啟示耶和華決心要建立和平;但另一方面也從未漏掉一個事實,那就是和平只能建立在潔淨的基礎上。最後,這位先知眼見四周荒涼、犯罪的景況,他知道寶座已被建立,耶和華要長久治理百姓,就發出他最後一個資訊。這個資訊一共可分成三部分:對形式主義者的最後資訊,對餘民的最後資訊,對這世界的最後資訊。
1.對形式主義者的最後資訊(六十六1—4)
對形式主義者最後所說的話,包含宣告真正的敬拜,對假敬拜的譴責,宣佈將臨的審判。
a.真敬拜(六十六1—2)
在這個有關真敬拜的宣告中,這預言達到了舊約聖經中至高無上的境界。先知首先宣告天是耶和華的座位,地是他的腳凳。接下去的問話,啟示了一個真理:沒有任何人所造的敬拜之所,能夠限制耶和華。因此可以這麼說,整個世界都是神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敬拜神。
他啟示真正敬拜的靈是什麼;他宣告說,耶和華悅納那些靈裡謙卑、痛悔,並因他的言語而戰兢的人。
b.假敬拜(六十六3)。
他宣告真敬拜,是替後面對假敬拜的嚴厲指責事先鋪路。他用四件事來形容假敬拜所表現的形式,這四件事本身在選民的制度中是對的,應當行的。他們是:宰牛,獻羊羔,獻供物,燒乳香。但他們卻使這四件事變成了四種拜偶像的可憎舉動——殺人,打折狗項,獻豬血,稱頌偶像。
因此,假敬拜的意思就是損害真實的東西。先知接著說明這種損害是如何發生的。那是出於內心的不忠。百姓揀選自己的道路,行可憎惡的事,使真正的敬拜受到腐蝕。這種腐蝕了的儀式,不但神厭惡,連偶像也憎惡。
C.審判(六十六4)
然後宣告對形式主義者的審判。耶和華要親自用迷惑和懼怕的形式,使審判臨到他們。
這先知再一次謹慎的指出,審判的原因乃是百姓不聽從耶和華,他們繼續行惡事。
2.對餘民的最後資訊(六十六5—14)
話題立刻從形式主義者,轉向忠信的餘民;他們在荒涼的景況中仍忠於耶和華。
a.安慰的話(六十六5)
他們被形容是順服神、因他的話語而戰兢的人。他們受逼迫,被自己的弟兄恨惡,並因神的名而被趕出去。有安慰的話語臨到他們:他們必不致蒙羞,那些逼迫他們的人才會蒙羞。
b.耶路撒冷的分娩(六十六6—9)
然後,他用生動有力的言詞,來描述耶路撒冷的分娩。有喧嘩的聲音出自城中,有聲音出於殿中,是耶和華向仇敵施行報應的聲音。這一切都是指比喻中男嬰出生時,所產生的陣痛。也許我們會覺得奇怪,一個城市怎麼可能在一天之內誕生,一個國家怎麼可能在瞬間建立,但這確是事實,因為耶和華使他臨產,耶路撒冷必須經歷分娩的過程才能通向得勝。
C.耶路撒冷的得勝(六十六10一14)
先知隨即描述耶路撒冷的得勝。他呼召餘民要為了耶路撒冷的復興而一同歡喜快樂。他的兒女要在他的懷中得飽足,因為耶和華使平安好像江河一樣延及他。
最後的安慰話語,是整本聖經中最溫柔、美麗的話語之—,「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這段話揭示了神本性中最溫柔的一面,因此之故,那些飽受壓迫、患難的忠信之人必歡喜快樂,他們因更完全的認識耶和華而得到滋潤。
3.對世界的最後資訊(六十六15—24)
尾聲的最後一部分,是一種寬闊的展望和一般性的陳述。先知以充滿威嚴的語氣,再度宣告神要在火中降臨,施行審判;宣告這世界的歷史將要有更廣泛的結果;最後宣佈義人和惡人的結局。
a.在火中降臨(六十六15—18)
形容耶和華在火中降臨,是為了強調其威嚴性。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他帶著大能降臨,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施行審判,毀滅惡人。他要聚集萬民萬族,以彰顯他的榮耀。
b.廣泛的結果(六十六19—21)
這導致他宣告更廣泛的結果。耶和華已經顯了神跡,並將他的名傳播到列國,和從未聽過他名的遙遠海島。結果流散到遠方的人,都被帶到耶路撒冷,他們要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C.結局(六十六22—24)
最後一段話充滿威嚴,是在描述義人和惡人的最終結局。耶和華所造的新天新地要在他面前長存,敬畏他名的人也必照樣長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都聚集,在他面前下拜。
至於違背他的人就毫無盼望,他們的屍首停留在永不死的蟲中間,和永不滅的火裡面。
以賽亞的偉大預言,是在他看見了有關耶和華永不搖動的寶座之異象後,受感動而說出來的。這預言所默示的是神和平的旨意。他首先描述和平臨到之前的審判過程,然後描述由審判而導致的和平。整個預言的末了,是一個嚴厲的警告,他可以用前面已兩度出現過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
無名氏《以賽亞書注釋》
結束語(六十六章)(賈玉銘)
此末章可為本段之結語,亦可為全書的結束,大旨論及舊約的祭禮可廢,而新約之祭禮繼與,表明救恩的要道,在於基督如何成全,並且主對於猶太的目的,雖然屢遭困苦懲責,終究必要全族蒙恩歸主,以及世界的歸結,將見以新天地的世界實現,但此新世界的基礎,在於兒女嫩聖潔公義,而同歸基督,人不順受真道,決不得有真太平的氣象,是先知最後心目中所見及的世界,非屬理想,亦基督救恩當有而必有的結果,可以應驗本書的要旨,即「基督的救恩」或「舊約之福音」的實際。
一、教義的究竟(1~4節)
在本書內屢次言及選民當如何崇拜主,以及種種的不敬虔,如第一章即開宗明義的,說到宗教的腐敗,所以先知于寫書將畢,仍極力言及崇拜主的真義,不在儀文,而貴真誠。1、事主之地有形無形之別。先知首言主無所不在,以天為座位,以地為足凳,人手將建何殿宇,為他的居所呢?意謂耶和華不居人手所建之殿。以世上凡百材物,皆為主手所創造,人要崇拜耶和華,天地間無處不可為聖地,亦無虛不可以拜主,人如僅在有形的聖殿內,而不在無形的聖殿內,事主是徒然的。2、獻奉虛之祭有心靈與物質之分。神所歡喜的祭物,就是人的「虛心與痛悔」。以「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本書五七15,;詩二十四18,五十一17,一三八6)。使無謙卑敬畏之實意,惟恃奉獻外禮,神視之與異邦人敬事偶像,殆無以異,似此儀文雖顯於外表,亦根本於內心之不誠,如此事奉,焉得不為主所深惡而痛絕呢?不知禮儀的正意,原為心靈的表示,且為美事的影像,迨新約時代,美事的本體既已實現,自無須虛文的舊樣,吾人事奉主,也就專貴真誠,而不在儀式了。
二、餘民的將來(5~14節)
上言猶太兒女對於宗教多重儀文,而絕少真誠,雖免重受責罰,此則言遭罰的國民中,仍有部分虔守主道,為主所愛,必留為錫安的餘民。1、言餘民的安慰。敬畏主者,遭同胞的逼迫恨惡,乃屬常事,故先知特安慰余民,不要以受弟兄的趕逐欺辱,即灰心,到了時候,主必彰顯他的光榮,施行他的公義,餘民必不蒙羞,但那些逼迫人的,倒慚愧無地了。2、言餘民的苦難。選民雖遭苦難,終究必有好結果,即以富人勳勞生子,言錫安必經歷難苦,方能至剛榮煥新的地步,世無不勳勞而生之子,國亦不能一日而立,所以錫安必經耶和華的陶成,始能產生一新國度。3、言余民的興盛。餘民既已經歷苦難,終究必要復興,欣喜歡樂,踴躍不勝。因主賜以平康,有若江河深而且廣,又如嬰兒得乳,必抱於懷,置於膝。此言顯出主的盛意與雅愛,舉凡一切忠心於主者,在前雖受逼迫困苦,至此時則心滿意足,深得慰藉了。此餘民結果一端,亦本書所論大題之一,以上既再三再四的言及,今則總而論之,使選民中遭遇艱苦的百姓,不但不至灰心,反因此有莫大的希望。
三、惡人的審判(15~17節)
此段言語雖不多,而意義卻極廣,言主對於世界,一切的惡人,必要施行審判,其勢如風如火,最速而最猛,非人力所能抵禦,亦人心所不及防備。以主怒已臨,將誅滅惡人,因神鑒察四方,不分何國何族,惟視人心之從違,人意之背向,凡一切事假神食汙物者,必滅盡無遺,此時萬國萬民,都必見主,大有榮耀權能威嚴之顯現。
四、聖會的終局(18~21節)
1、萬邦歸主。時日一至,將見萬國萬民都要歸向主,因為神要顯一異跡,立一標誌,使萬國萬族,列邦海島,即素未聞其名之各地,以及散處極遠之居民,都必要看見神的榮耀,群赴耶路撒冷,供奉主而歸向基督。2、猶太歸主。此時異邦諸族,既皆歸命基督,猶太聖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到那時雅各全族,必都得救,一切散處列邦的人,所有異邦歸主者,皆本敬愛選民之心,樂意資送他們歸回本國,或騎馬或坐轎,極有榮耀的返回故鄉,複歸主。此時猶太人在萬民當中,極有榮耀,神要從他們中間,取為祭司利未人,專程服事上帝,此即「萬口頌主」之時,亦即我主耶穌,教訓門徒的禱文所說:「神國臨格,神旨得成,在地如天」之日。今日的教會,雖有種種的腐敗黑暗,到那時必燦爛光明,無愧「為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靈體了,似此發達榮耀的盛況,即基督教會的結局,我們今日對於教會的失敗,時抱悲觀的人,不宜從這悲觀之中,看到將來的樂觀,就為之歡欣慶祝嗎?
五、世界的歸結(22~24)
天地一新,現在的天地,必如衣服漸舊,終有廢壞之時,惟神將來要另造新天新地,永無毀滅,但吾人之世界,自洪荒之以往,已不知經過幾許變化,迨至無窮之將來,亦或經歷幾多更變,然則將來的新天地,乃吾人的世界更新,一若別有天地呢?亦或另有以世界而為新造的天地呢?按字面終局,善善惡惡必有顯然的果報,凡一切敬畏主的,其後人其名號,皆與天地同永,長存不朽,而且必要敬畏主,享受安息,以至於永遠,惟頑梗悖逆的罪人,至終不肯悔改者,必有永遠的死亡,為他們存留,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是決無希望,且為萬人所憎惡。如此說來,善人的結果,固然可以慶倖,而惡人的終局,不亦深堪痛惜嗎?先知于書尾,有似言猶未盡,遂用嚴厲之語,以提醒警戒;使人皆早知悔改,同歸基督,遠避永刑,共沐主恩,是即先知最後的目的。
先知以賽亞言的預言,至此完畢,統觀前後所論,如何傷痛猶太的悖逆,如何緬望耶路撒冷的復興,對於異邦歸主,言之如何確切,對於基督的太平國度,論的如何明瞭,更是對於基督的救恩,說的如何詳盡,當事未成之先,如此的的確確的,歷歷述說,謂非由天啟聖示,僅憑先知個人理想的眼光,而能如此言之不誤,不是自欺欺人的話嗎?
最後的訓言(賽66章)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安靜我的心,藉今天的經文,使我聽到你的聲音。
本章經文主要分為三大段落。首段落(1 - 4)的信息是針對背道的以色列人,第二段的內容(5 - 14)與蒙神保守的錫安(即餘民)有關,至於在最後一段(15 - 24),神則藉先知宣告了有關審判與應許的信息。
神在開首表明了自己無所不在、創造萬有的本性(1 - 2)。在偉大的神面前,人應痛悔謙卑,棄惡擇善。可惜當時很多百姓卻選擇敬拜偶像,他們不單宰牛,更殺人;不單獻羊羔,更殺狗;不單獻素祭,更獻豬血、燒乳香、稱頌偶像(3)。他們沒有聽從神的訓誨及先知的警告,偏行己路,因此,神不再喜悅他們(4),並要重罰他們,使他們遭受管教。
其後,先知轉而談及那些聽從神話語的人。他們本因敬畏神而被人趕逐、嘲笑(5),然而,神應許他們要得到極大的祝福和喜樂,至於他們的仇敵,則必遭報應(6)。那些真正屬於神的人(以「錫安」為代表),將經歷神奇妙的作為(7 - 8)。神對其子民實在充滿關愛和安慰,這就有如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13)。
在論及屬神的人後,先知繼續指出,那些不屬神的世人將要面對神審判的火之刑罰(15 - 17)。此外,神又藉先知宣告,祂必聚集萬國萬民,使他們得聞神的救恩,得睹神的榮耀(18)。他施、普勒等本來沒有聽聞過救恩的民族,都成為福音傳揚的對象(19)。列國萬民將回歸於神的聖城,敬拜祂,並且成為祭司服侍祂(20 - 21)。
最後,先知向讀者揭示了兩種人類截然不同的結局。我們可以選擇進入新天新地,得著神所賜的福,又或是我們可選擇永遠被不死的蟲及不滅的火煎熬,問題只在於我們會否明智地作出抉擇(22 - 24)。
以賽亞書以敬拜和宣教的主題作為結束。其實,這兩個主題也是末世教會所應看重的。以使徒行傳筆下的初期教會為例,當時他們因被聖靈充滿,產生了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眾信徒都專心學習基督的道理,生命大大成長,而福音亦得到廣傳(參徒1:8)。因著對內的敬拜及對外的宣教,初期教會成就了神的使命,被神大大使用。由此可見,今天的教會也應要在敬拜及宣教上重燃愛火,力求更新,好能成就主的使命,直到主的再來。
回應神(賽六十六章1〜24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六十六章1〜24節
以賽亞書的最後,神借著以賽亞再次回到以賽亞書一開始的議題,「那些假冒為善的人」(一10〜14,六十六3),以賽亞在本章一開始說到,神借著祂是創造的主說明「你們這些人我豈需要你們為我作什麼嗎?」(1〜2節),神不要人獻上什麼,神所要的就是「虛心痛悔,因祂的話而戰兢」(2節),這就是神所要的。這樣的人,必蒙神的祝福(10,12,19〜24節),而「假冒為善的人」必受審判(17節)。
當神借著以賽亞對祂的子民發聲的最後,很特別的,神不只是宣告──聽從神的話與不聽從神的話,這兩類人的結果(22〜24節),更提到一個關鍵就是──「你們是否虛心痛悔,因神的話戰兢?」(2b,5節),神仿佛在說:「你們這些悖逆的以色列人,我借著我的僕人以賽亞對你們說的話,你們有聽進去嗎?」,「是否在以賽亞一開始指責你們假冒為善的問題,當這麼多信息之後,你仍不對你的假冒為善感到悔恨嗎?」。
神的話語就像一面鏡子,能真實反照生命中的事物,讓我們看見自己的本像,就如同雅各書一章23章所說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但是神不只要借著祂的話讓我們看見問題,這只是神最終目的的起點而已,神更重要的目的是:借著祂的話語改變我們的生命。如何改變呢?就是「虛心痛悔,因祂的話而戰兢」,也就是「對神的話做出應有的反應」。雅各書一章23〜24節指出,從古至今,神子民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聽道而不行道」,明知神的話語是如此吩咐,但卻不做出回應,這樣的人就像是「透過鏡子看見臉上有污漬,但卻不以為意,置之不理」。如此一來,神的話無法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改變的能力,「神的心不在乎祂有多少聽眾,而是祂有多少的跟隨者」。
你的生命是否停頓成長了呢?如果是如此,我們可能要先檢視,我們是否「只有聽道,缺了行道」,或是我們已經習慣聽一篇「很動聽的講章,卻忽略神要我如何回應祂的話呢?」而成為一個「只會評論的油條基督徒」呢?
回應:
主,讓我們對你的話語有一個謙卑,敬畏的心,好讓禰的話語能夠自由無阻的運行在我們的生命中。主,求禰不要容讓我們,習慣於聽聖經的話,而讓我們每次領受聖經的話語時,都渴慕禰話語再次光照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雅各書一章22〜24節
22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23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24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査讀(謝家樹)
本書至此,已至最後一章,先知將神啟示他的,都已詳詳細細分別一一闡明;其中有的是先知詳述神直接的話語,也有先知蒙神啟示,轉述的話語,有的是先知自己的感覺,也有敘文,也有詩體頌贊。
本書的基本要義,從先知一人的名字,已完全表達:以賽亞乃“耶和華拯救”長子施亞雅述,意為“餘民被歸回”,次子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意為“被擄之事速臨”。如果把這些名字次序整理一下,可作如此說:”被擄之事將速臨,必有餘民被歸回,神乃拯救”,這就是以賽亞書預言的全部內容。
本章是全書的總結語,首論聖殿重建的重要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教會的重心去體味,舊約的祭禮可廢,代之的是新
約的祭禮,十字架上的羔羊,就是聖殿祭壇上的牛羊(來八13 ;十18),表明出救恩要道,基督已經成全。
接下來,神說明祂對選民的目的,雖然他們屢次悖逆背道, 神也重施懲罰,但終究雅各全家必要蒙恩歸主,世界末後之時,新天新地必將出現,不過這新世界的基礎,在於人們能聖潔公義,要在基督裡,在那蒙福的光景中,那些依舊背道的,他們仍然逃不掉下地獄受咒詛之痛,這就是本書救恩的福音。
壹、第1〜4節 神所注重的。
在前面(賽六三7〜六四12)讚美與禱告中,先知提出問題:
「我們聖潔華美的殿,就是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被火焚燒,我所羡慕的美地,盡都荒廢:耶和華啊!有這些事,你還忍得住麼?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麼?」現在神回答了。
―、神的安排。
1、天是我的座位(王上八27)。
2、地是我的腳凳(太五34〜35)。
3、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呢(撒下七7)。
4、那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徒十七24)。
5、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徒七50)。
6、所以就都有了(尼九6)。
二、神隨重的和僧惡的。
A. 神所看重的。
1、虛心痛悔的人(靈裡貧窮的人)(詩五一 17)。
2、因神的話而戰兢的人(拉九4)。
B. 神所憎惡的。
1、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賽一 15)。
2、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出十三13)。
3、獻供物好像獻豬血(利十一7)。
4、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結八9〜13)。
三、神對這些惡者:
A. 神的評定。
1、這等人揀選自己的道路(箴十五9)。
2、這等人心裡喜悅行可僧惡的事(詩五三1)。
B. 神的報應。
1、我也必綱迷惑他們的事(申十一16)。
2、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箴十24)。
C. 報應的原因。
1、因為神呼喚無人答應(箴一24)。
2、因為神說話,他們不聽從(耶七13)。
3、反倒行神眼中看為惡的(詩十四1)。
4、揀選神所不喜悅的(瑪一10)。
貳、第5〜6節 對主敬虔者受安慰。
那些仇恨忠信之民的人,對順服神的弟兄,以為把他們趕出去,可以使神得榮耀,使他們因見逼迫義人而喜樂,然而其結果,神使他們蒙羞,神要以他們為仇敵,報應他們,必有敵人攻進,並且聖殿都受影響。
―、神說話的對象。
1、因耶和華言語戰兢的人(拉九4)。
2、都當聽神的話(詩卅四11)。
二、神告訴聽祂話的人。
1、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的(詩卅八20)。
2、因我的名趕出你們的(約十五21)。
三、這些惡人曾說。——這些反譏諷的話,可三(詩廿二8)。
1、願耶和華得榮耀(彼後三3)。
2、使我們得見你的喜樂(哀一21)。
四、神下斷語。一一(注意”但”字),但蒙羞的究竟是他們 (那些恨惡你們的弟兄)(撒上二10)。
五、神施報應。
1、有喧嘩的聲音出自城中(詩四六6)。
2、有聲音出於殿中(詩廿九9)。
3、是耶和華向仇隨行報應的聲音(詩十八13)。
三、第7〜9節 餘民必經苦難才得復興。
錫安未曾經過劬勞(苦難)就生產,指未曾感覺痛苦就生出男孩(啟十二5),這男孩就是彌賽亞,這男孩不是屬地生的,不需要地上的努力,神捨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甘心獻上,當作贖罪祭,這就是錫安的盼望。
錫安受生產之苦,指十字架的工作,一時之間就生出百姓來,也帶來了國度;但這生產之苦,也指末後的大災難;到那時,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7),這都是聖靈頃刻間作成的,神既使錫安臨產(得救),必定使她生出兒女和國度來。
―,神舍獨子之恩。
1、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不靠地上的努力,完全是神的安排。
2、錫安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神降彌賽亞拯救,不需人的努力。
二、彌賽亞的拯救工作。
1、國豈能一日而生——天國的突然賁現。
2、民豈能一時而生——世人因信而得救。
三、得救的原因。
1、因為錫安劬勞——餘民一經苦難。
2、便生下兒女——悔改即蒙恩,成為神的兒女。
四、世人應憑信心領受。
1、這樣的事,誰曾聽見。
2、這樣的事,誰曾看見。
五、救恩普及萬民。
1、耶和華說:「我既使她臨產,豈不使她生產呢?」
2、我的神說:「我既使她生產,豈能使她閉胎不生呢?」
肆、第10〜14節 耶路撒冷的復興。
前面說過,救恩普及萬民,教會建立,接下來就說到在教會裡得造就,耶路撤冷的復興,使撒但牙癢癢的,要想盡辦法破壞,迫使神不得不向仇敵發怒。
一、愛慕耶路撒冷的蒙福光景。
1、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都要與她一同歡喜快樂。
2、你們為耶㈱哀的,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
3、使你們在耶路撒㈱慰的懷中,吃奶得飽。
4、使他們得耶路撒冷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滿心喜樂。
二、神的應許。——神對愛慕耶路撤冷的如此說:
A. 愛的暢流。
1、我要使平安延及他,好像江河。
2、我要使列國的榮耀延及他,如同漲溢的河。
B. 享受親情之樂。
1、你們要從中享受,你們必蒙抱在肋旁。
2、你們要從中享受,你們必蒙搖弄在膝上。
3、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
4、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
C. 靈裡得餵養。
1、你們看見,心中就快樂。
2、你們的骨頭必得滋潤,像嫩草一樣。
D. 向仇敵誇勝。
1、耶和華的手向祂僕人所行的,必被人知道。
2、祂也要向仇敵發惱恨。
伍、第15〜17節 神必審判惡人。
神向仇敵發惱恨,祂要親自降臨,施行審判,其勢如火似風,並且既速又猛, 一切血氣之人,無人能抵擋;凡事奉假神生活,鼸俗污染者,一律格殺,無不滅絕,這就像末日,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本小段也答覆了(賽六四1〜5)的問題,”你曾發怒,我們仍犯罪,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救麼?”
―、神的審判速臨——看哪!
1、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帖後一7)。
2、祂的車輦像旋風(王下二1)。
3、祂以烈怒施行報應(瑪四1)。
4、祂以火施行責罰(結卅八19)。
5、這一切要行在有血氣的人身上(耶十二 12)。
6、祂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摩七4)。
7、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申廿八20)。
二、審判假冒為善者——這是耶和華說的。
1、那些藉異教,自以為分別為聖的人——他們遵異教規 定儀式(三代下卅17〜19)。
2、那些藉異教潔淨自己的人一一他們守異教規定(三代 下卅17〜19)。
3、他們進入園內一一在園中燒香(三賽一29;六五3〜4)。
4、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一個人即偶像(三賽十七8)。
5、吃豬肉和倉鼠,並可僧之物一一“豬,鼠”以色列人均視為不潔之物(三利十一7 ;29)。
6、他們必一同滅絕(詩一〇一8)。
陸、第18〜21節 神旨意的完成。
末後的日子,神顯大能,施行審判;到那時,神將萬民萬族都聚集來,使他們看見祂公義的作為。其次祂要顯神跡,使列邦海島,素未聞主名的各地,以及散處極遠的居民,用各種交通工具,將選民從列國中送回,大家都往聖山獻供物,歸向
基督。然後神在他們這些餘民之中,揀選人分別為聖,專誠事奉服事神,好像利未人一樣;這就是教會的終局,聖徒皆祭司。
―、時候將到。
1、聚集人來看神的榮耀。
a. 聚集一些神知道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意念的人(箴廿四2)。
b. 聚集萬民萬族中上列的人(太廿四30)。
2、神要顯神跡給他們看。
a. 在他們中間逃脫的(王下十九31)。
b. 要差到列國去的(耶四六9)。
列國如下:他施(西班牙;),普勒(埃及之西一小島), 路德(哩比亞),土巴(北方靠近米設),雅完(希拉之古稱)——以上均在以色列的遠處。
c. 沒有見過神榮耀的遼遠之海島(耶卅一10)。
二、人們奔向耶和華的聖山。
1、他們必將神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代上十六24)。
2、他們必將你們的弟兄從列國中送回(結卅四13)。
3、他們必用各種交通工具,到耶和華的聖山耶路撒冷(三 拉二 66)。
交通工具如下:騎馬、坐車、坐轎、騎騾子、騎獨峰 駝——走的都是山路,所以沒有乘船。
4、他們到聖山獻供物給耶和華(瑪一11)。
5、好像以色列人用潔淨的器皿盛供物,奉到耶和華的殿 中(賽二2)。
三、信徒皆祭司。
1、神也必從中間選取人為祭司(出十九6)。
2、神也必叫他們都成為利未人(彼前二5 ,9)。
柒、第22〜24節 世界的結局。
“耶和華說”,這是耶和華說的,可以譯成“永恆之主說”,“榮耀之主說”。這是神最後的總結之語,當然特別的重要,神要造一個新天新地,在神面前永遠長存。那時以色列人(凡蒙拯救的人)和他們的後裔,以及他們後裔的名字,也必與這新天新地一樣,永遠長存。然後是地上的萬民,凡有血氣的,每逢月初的第一日和安息日都要到神面前下拜。
神又讓天國裡的人出去觀看,那些違背神之人的結局,他們都死了,成為屍首,而且他們都下到地獄裡,在地獄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他們受永遠的痛苦。
最後一句“凡有血氣的都必僧惡他們”。與本書下半部(賽 四十〜六六)的前面兩大段的結尾(賽四八22)(賽五七21) 是完全相同的,“惡人必不得平安”。不過本處增強了語氣,第一段是“這是耶和華說”,可譯成“永恆之主說”。
第二段“我的神說”可譯成“救恩之主說”,本處可譯成 “榮耀之主說”,用下列聖經作結語,(但十二2)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複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僧惡的。
一、天國的實現。
1、神所造的新天新地挪面前永遠長存〈彼後三13)。
2、你們(蒙拯救者)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 長存(約十27〜29)。
二、天國的子民。
1、凡有血氣的(詩一四五21)。
2、每逢月朔,安息曰要來到神面前(亞十四16)。
3、必要來在神面前下拜(啟十五4)。
三、違背神之人的結局。
1、他們是屍首(早已死亡)(詩一一〇6)。
2、他們受不死之蟲的咬(可九48)。
3、他們受不滅之火的焚燒(太廿五41)。
四、惡人的總結。
1、凡有血氣者與之對立(詩六五2)。
2、他們必被憎惡(詩一三九21)。
(全書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