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十五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摩押哀歌】 一、引言:摩押荒廢歸於無有(1節) 二、遍地哀哭(2~4節) 三、驚恐逃難(5~9節) 貳、靈訓要義 【摩押悲歌】 一、摩押住約旦平原祖上近親(創十二3~4;創十三8~10) 二、後人被視不潔先知心悲憫(1~5節;創十九22~23;得一1、17,太一5) 三、歷史上曾多次敵對以色列(創十九34~38;申廿三4;民廿二1~廿三17) 四、摩押全地荒廢一夜歸無有(1~9節,十六6~!4;耶四十八20) 五、遍地哭泣逃亡一路到河邊(2~4,5~9節,十六6~14) 六、所有財物積累一切帶不走(7~8節,十六6~14) 七、愚昧拜偶像登高哭求基抹(2節) 八、災禍不斷當轉求耶和華神(9節,五26~30,十六1~5;摩六1~3) ── 周安娜(Anna M. Zhou) 叁、其他綱要 【講題一:一夜之間變為無有】 經文:賽15:1-9 一、先知的宣告聲1 1.先知以賽亞所領受的默示。是在亞哈斯王崩的那年。(參賽14:28)。 很有意思,每次以賽亞所領受的資訊,幾乎都是在世上的君王駕崩之時(約為主前715年),神的資訊就臨到了他。(參賽6:1;14:28)。如果世上肉體的王沒死,神的資訊是不會臨到的,就是臨到世人也不會接受的。(參西3:5-10)。 2.一夜之間。整個國家突然間(一夜之間)迅速陷落,令人咋舌。其實,主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之時,也是如此迅速,眨眼之間的功夫。(參林前15:50-52;彼後3:10;帖前5:1-3)。 3.摩押的亞珥、基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 這兩座城市,亞珥是摩押的首都,而基珥卻是摩押南部的主要保障,進入摩押的天然要塞,國防重陣。這兩座城市一旦淪陷荒廢,就說明整個國家已經淪陷荒廢。 摩押覆亡的原因是什麼? 摩押在死海以東。摩押人是羅得大女兒同他亂倫而得的後裔(參創19:31-38)。摩押一直是以色列的敵人,他們壓迫以色列並侵佔他們的土地(參士3:12-14),跟掃羅打仗(參撒上14:47),也跟大衛打仗(參撒下8:2,11-12)。因他們曾虐待以色列,摩押會受到懲罰。因為以賽亞是在希西家統治初期發言,摩押城市被毀可能是出於沙漠部落的襲擊,而非亞述。 二、摩押的哀號聲2-8 1.摩押人為了國家覆亡而大大痛哭。2-4節。 (1)他們到高處去哭泣哀號,各人頭上光禿,鬍鬚剃淨。高處是異教膜拜的地方,祈禱他們的神。剃淨頭髮和鬍鬚是羞辱和哀哭的記號。 (2)他們在街市上都要腰束麻布,在房頂上和寬闊處,俱各哀號,眼淚汪汪。 (3)眾民悲哀的聲音,連勇敢的士兵也高聲喊嚷(哭喊聲),人心戰兢。 摩押人突然面對災難,主要的城市變為荒廢,全國一片哀聲。哀悼習俗:在整個古代近東地區,無論是團體或個人的哀挽,都有哭號、剃頭發與鬍鬚、穿麻衣、躺在地上打滾這些行動,表示悲傷以及當下與死者感同身受(為期七天)。 2.先知以賽亞的心為摩押悲哀。5-6節。他為什麼會傷心悲哀呢?這就是說明,真正出於神的人,會流露出看到罪人滅亡為其哀傷的愛心。(參太5:43-48)。 (1)摩押的貴胄逃離,隨走隨哭,因毀滅而舉起哀聲。5節。即難民帶著財物遠走他方,在西南面越境而逃。 (2)摩押的水成為乾涸,青草枯乾,嫩草滅沒,青綠之物,一無所有。6節。因入侵摩押的軍隊堵住水源或攔截流水,導致河中無水可流。 (3)摩押人所得的財物,和所積蓄的,都要運過柳樹河。7節。他們失去了往日的生命之源甯林之水,淒涼地走過柳樹河的景象。即使在患難中,他們仍不舍平時迷戀的錢財,這時錢財反倒成為累贅。(參太13:22;提前6:10)。例:底馬因貪戀現今的世界錢財,就離棄了使徒保羅的事奉之路,只顧眼前的世界利益,而不顧及將來的獎賞。可能他以前為主所做的一切聖工,在天上都一筆勾銷了,真是前功盡廢了,可惜啊!(提後4:10)。 (4)摩押的哀聲遍聞四境。8節。 三、上帝的忿怒聲9 從這節經文中,讓我們看到神那悲哀與忿怒的聲音同時發出! 前面5-8節的因為連成一個整體,表明我心為摩押悲哀(5節)與我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9節)是同一位發言者,也就是神自己。讓神悲哀的原因,不但包括摩押人的悲慘境遇,也包括神自己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神擊打人的同時、也在為人悲哀,祂的心中充滿了人類無法想像的同情和憐憫(參詩145:8-20),只有不認識神的人才會覺得祂的公義與愛有矛盾。神用烈怒(參賽13:13)表達了公義,也用悲哀顯明了憐憫,這種公義和憐憫的頂峰,是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參羅8:3-4;約3:16-18)。 1.底們的水充滿了血。因戰爭的屠殺使河水充滿了血,由此可知殺戮的規模之大。 2.我(神)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 3.叫獅子來追上摩押逃脫的民,和那地上所餘剩的人。 耶和華神雖有慈愛與憐憫,但祂也有威嚴與忿怒。一個人能得蒙祂的喜愛與憐憫,不是無條件的,更是要付上捨命的代價才能獲得。(參路9:23-27;啟21:8;22:14-15)。 ── 毛南春陽 【以賽亞書第十五章査讀】 本章第十五章與第十六章都是論摩押被滅的默示,本章總論摩押因狂傲被滅慘狀。摩押人的來源,他們是羅得的後裔,但是他們的出生是由於情欲,按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子,跟隨亞伯蘭離哈蘭往迦南,後來兩人因財物甚多而分居,羅得揀選繁華的所多瑪,當神毀滅所多瑪、蛾摩拉時羅得攜全家逃命,他的妻子因回頭觀看成了鹽柱,以後羅得與兩女兒住瑣珥的山洞裡,發生亂倫行為,大女兒所生的起名摩押,就是摩押人的始祖,小兒女所生的名叫便亞米,就是現今亞捫人的始祖(創
十九)。因為他們既是從情欲生的,神不承認他們為祂的兒女, 不准入神的聖會。(申廿三3)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只有後來拿俄米的媳婦路得,因決心跟隨拿俄米回伯利恒,嫁與波阿斯,成為大衛的曾主母。 摩西率領以色列民走曠野,近經摩押地之時,摩押人心裡懼怕,請巴籣咒詛以色列民,以後該地北部被以色列人佔據,分給流便、迦得兩支派,大衛作王時,打敗摩押,使他們歸服進貢,但到所羅門崩後,摩押又復興,時常兵擾北國以色列(王
下三5)。 摩押人喜拜偶像,殺敵後向之獻祭,祭祀禮儀與迦南人相彷,男神名“基抹”,女神名“斯大基抹”,聖經稱之謂可憎之物(申九17)。 第十五、十六兩章是連貫的,可分為四段: ―、第十五章 總論摩押被滅的慘狀。 二、第十六章 1〜5節勸摩押人進貢錫安作得救之法。 三,第十六章 6〜12節言摩押人因狂傲致災。 四、第十六章 13〜14節預告摩押滅亡之日近了。 第十五章總論摩押因驕傲狂妄,致毀滅的慘狀——他們滅亡的遭遇是突如其來的,荒涼、哭泣、悲哀、遍地哀鴻、血流成河、神還使獅子追上他們逃脫之民及餘剩的人。 壹、第1〜4節 言摩押速亡的情形。 ―、第1節 言摩押滅亡非常快速,只有一夜之間,各大城市變為荒廢,歸於無有。 亞琪——摩押第一大城,在死海東邊的山地內。 基珥——又名吉珥哈列設‘是摩押最堅固的大城。 二、第2〜4節 言摩押人因國忽然亡了 ,他們想盡辨法,找不到解救之道,只有到自己的廟裹去哭泣,哀求他們的神。 巴益——摩押的假神之室。 底本——摩押人拜神之沼地。他們剃光發須,表示痛苦到極頂,又到高山水旁去哀號。 尼波——摩押北境,為傳令之高地。 米底巴——摩押古城,意為靜水。在公共場所或私家住處,都眼淚汪汪。他們悲哀哭泣的聲音,自北至南達到全地。 希實本——摩押平原,後被以色列人攻佔,分予流便支派。 以利亞利——在希實本之北約五裡。 雅雜——在亞摩利境之東南。 摩押的軍士(帶兵器的)也只有高聲喊嚷,人心(靈魂:)戰戰兢兢。 貳、第5〜6節 這也是形容摩押人因滅亡而致的痛苦。 一、第5節形容摩押人的貴胄,一面逃難一面哀哭。 瑣琪——本名“比拉”,摩押平原五城中最小者。 伊基拉施利施亞——摩押之一鎮,意為牝犢。 魯希——高坡地,在拉巴摩亞與瑣珥之間。 何羅念——距鎖珥不遠之一城。 二、第6節 形容因戰事,水源枯乾,寸草不生,所有青綠之物“―無所有” 甯林——即思努美拉河床,意為淨溪,摩押境內的水源地,距死海東南約十六公里。 三、第7〜8節 摩押所有的財物稹蓄都被搶走離境,四方邊界全是哀聲。 柳樹河——在摩押與以東邊界上。 以基蓮——摩押北界一鎮,在亞略波里之南。 比珥以琳一一以琳為泉,比珥為井,摩押北方之一村,為水源地。 肆、第9節 底們——意為神的沼地,在亞嫩河之北的一鎮,後被亞摩利人奪去,以色列人打敗利人,取得該地,分予迦得支派。 摩押人不但血流成河,而且逃脫的難民和當地餘剩的人,又被獅子趕上,(獅子預表猶大的獅子(啟五5))這樣一來,摩押就滅絕了。 ── 謝家樹《以賽亞書查讀》 【為摩押悲哀(十五1~9)】 一、摩押的傾亡:摩押也逃避不了神的審判 二、先知為摩押悲哀:先知沒有幸災樂禍的心態 ──《新舊約輔讀》 【第十五章綱目】 壹、第一以賽亞:君王的信息 1:1-37:38 三、全世界都在神的手中 13:1-27:13 (三)對摩押的預言 15:1-16:14 1.先知發出關於摩押的預言,因為摩押的重要城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變成荒廢。 15:1-4 2.神為摩押的處境悲哀,因為他們的農作、財物都要毀滅。 15:5-9 ── 蔡哲民等《以賽亞書研經資料》 【審判的可怕 以賽亞書15章】 一丶擁有變為無有15:1 二丶喜笑變成哭泣15:2 三丶美衣變穿麻衣15:3 四丶勇敢變成戰兢15:4 五丶攻擊變成逃跑15:5 六丶青草變成枯杆15:6 七丶寧靜變成哀號15:7-8 八丶生命變成死亡15:9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以賽亞書第15章摩押毀滅】
張志新《以賽亞書分章大要》 【第十五章 摩押敗亡】 1) 一夜間摩押荒廢、1 2) 上高處哭泣哀號、2 3) 在街市腰束麻布、3 4) 高聲喊人心戰兢、4 5) 因毀滅舉起哀聲、5 6) 水乾涸青草枯乾、6 7) 摩押的四境哀號、7/8 8) 要加增底們災難!9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