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全書綜合拾穗 【耶十三1~14耶利米書有何重要表記?】 答:耶利米先知他所傳的信息中,常用一些美好比喻的表記,來說明神對待祂的選民以色列人之態度,及其所施行的教訓或審判。下面可以列舉九種的表記,讓我們明白其重要而豐富的涵意。 1 麻布帶子——喻以色列和猶大本為神的腰帶,因他們驕傲行惡,不聽神的話,頑梗悖逆,離開真神,去事奉別神。必像這腰帶,本是榮耀,美麗,但已變壞無用,將被丟棄。(耶十三1—11)。 2 盛酒滿缸——喻君王、先知、祭司,並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都酩酊大醉,彼此相碰。神不憐恤他們,以致滅亡。(耶十三12—14)。 3 禁止結婚——喻神命先知耶利米不要娶妻,守獨身。象徵與他所傳的苦難預言相配合,而指猶大將要遭受嚴厲的審判和滅亡。(耶十三1—4)。 4 窯匠泥土——喻以色列全是耶和華手中的泥土,用以說明神有改變他們命運的能力。其所含的教訓,是勸告眾民轉離惡道,但終成敗壞的器皿,竟歸徒然。(耶十八1—10;賽六四8)。 5 擊毀瓦瓶——喻神命先知耶利米買窯匠的瓦瓶,在君王、長老、祭司和百姓面前把它打碎。作為一個動人的方法,來重新宣告這驕傲崇奉別神之民和耶路撒冷,即已臨近毀滅。(耶十九1—5,10,11)。 6 無花果樹——喻好無花果表示百姓有專長才智的人,在約雅敬王的時候被擄至巴比倫(約B.C.597年),仍得返回故土。壞無花果表示猶大王西底家,首領,以及在耶路撒冷剩下的餘民,並住在埃及的猶大人都要交出來,在天下萬國拋來拋去,遭遇災禍,甚至滅絕。(耶廿四1—10)。 7 忿怒杯酒——喻以忿怒杯的酒,給以色列,猶大,及各國的民喝,預言神的審判災禍臨到他們及外邦列國。(耶廿五15—38)。 8 繩索與軛——喻耶利米作繩與軛放在自己的頸項上,在城中各處行走宣告,以示對列國與西底家王,必要事奉巴比倫王。但假先知哈拿尼雅妄言推斷此軛,不信此預言,以致死亡。(耶廿七1—15,廿八1—17)。 9 購買田地——喻耶利米當眾置買田地,並將契約妥為保存,以加強他所傳的信息,乃是表示被擄之民重歸故土,田地被耕種。(耶卅二6—15,43,44)。——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耶廿三5~ 6耶利米有何重要預表?】 答:在本書中題及彌賽亞的預表或預言,雖所論不多,但其意義確很明顯,而極為寶貴,例如: 1 先知耶利米—預表基督在母腹中蒙召分別為聖(耶一5;賽四九1 5;太一18)。在世為人盡忠傳道,勸人悔改(耶一7,9,18,四16,六26,七3—7,十八11;約十二49;路八1,2,十三1—5)。為神的子民罪惡憂傷,悲痛流淚,(耶十三27,十四17,20,卅7;太廿三37;路廿二44)。為神的工作受盡人間羞辱、逼迫與苦難,(耶廿1—3,廿六8,9,卅七11—21,卅八1—28;賽五三3;太廿六50,57—68,廿七1,2—26)。 2 大衛公義的苗裔—預言基督是出自大衛的後裔,祂有君尊的身分,「大衛的約」完全應驗在祂身上。在國度的時代中,祂要作王掌權,施行公義,神的子民因祂得蒙拯救。(耶廿三5,6,卅三15,21;撒下七8—17;路一31—33;約七24;羅一3)。 3 耶和華齊根努Jehovah
Tsidkenu是耶和華我們的義—預言基督無罪之名作了我們的義,祂擔負了我們的罪,以祂的義代替我們的不義,使神的公義得到滿足。(耶廿三6,林後六21)。——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耶利米書】 南國猶大在瑪拿西這位最惡也作王最長(五十五年)的君主統治下,先知的聲音幾乎沉寂,兒子亞們在位不到二年,為臣下所弑,其子約西亞繼位。這位幼主八歲扶立為王,十六歲時已能力求刷新政治與宗教;十年之後(主前622年,相當我國春秋時代棄楚爭霸時期),展開宗教革新運動,雷厲風行,先知的火炬重燃。 耶利米是在猶大國歷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宗教復興時期蒙召作先知。惜以前諸王犯罪太深,這次復興未能扭轉國運(王下二十三26~27)。在新興的巴比倫滅亞述、屈埃及,揮戈西向之後,局處巴勒斯坦一隅的猶大,所剩一抹餘暉也在歷史上消失! 耶利米受命於國人被擄之前,侍奉繼續至被擄之時,身處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雖生性膽怯且懦弱,也禁不住奮不顧身為民族命運呐喊,呼喚迷失的人悔改: 我不能靜默不言 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 毀壞的信息連絡不絕,… 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尋找, 看看有一人行公義、求誠實沒有, 若有,我(耶和華)就赦免這城。(四19~20;五1) 可是沒有誰聽先知誠實的語言,反而不斷迫害他。他所遭遇的正是耶穌所哀痛的先知的命運(太二十三34)。也是這種哀痛使耶利米成為“哀哭的先知”。他悲愴的聲音裡有對罪惡的無限憤慨,也有對貧乏與疾苦的人無限的同情。他的愛國情懷和偉大的品格,已成為神的工人的楷模和歷代信徒的師表。 本書的信息在地理上,從一族推及到普世,讓當代和後世的人看見神拯救普世的計畫;在信仰生活上,從民族深入到個人,要人明白信仰的實質不在禮儀,而是建立於內心與神的親密關係上。而在時間上,他的信息伸展到未來,他預見到“新約”,是神救贖計畫的重要內涵:新約會將舊約補充、修正並更新,是屬靈的約,萬民將因此約成為天國的新子民。 本書包括預言、傳紀和歷史三大部分,有詩歌也有散文,溶合在一起,有力地傳達神公義的信息。 耶利米死于流亡埃及時,大衛所建的以色列王朝歷史最後一頁也告結束。 ──《啟導本耶利米書註釋》 【重要主題】
──《靈修版聖經註釋》 【人物介紹】 耶利米 堅忍並不是一種普遍的氣質,很多人都缺乏長期投身、關懷備至、甘心情願去排除萬難完成使命的特質,但耶利米堪稱是一位堅忍的先知。 耶利米堅忍的性格是靠著神的愛培養出來的。請看看他的處境:人們敵視他、漠視他的信息,他的生命也經常受到威脅。國家曾一度露出靈命復甦的曙光,叫他歡喜雀躍;但百姓很快又回頭拜偶像,叫他痛苦絕望。除了約西亞這位賢君外,一個又一個的王拒絕聽他的警告,繼續帶百姓離棄神。耶利米目睹與他並肩傳講信息的先知被殺,自己又受盡迫害,最後眼睜睜地看著猶大亡於巴比倫人的手中。 耶利米只以神的話語和自己的淚水回應這一切遭遇。他深深體會到神對子民的愛和百姓對這分愛的拒絕。即使在他惱怒神,甚至想放棄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堅持下去,因為神呼召他忍耐到底。他雖然情感豐富,卻不被情感左右,深知那即將施行審判的神,在降災後必向百姓廣施憐憫。 我們也許很容易感受到耶利米的挫敗和沮喪,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位先知曲折的一生也能夠鼓勵所有忠心的人。 優點與成就: .撰寫舊約兩卷書:耶利米書及耶利米哀歌 .於猶大國末代五個王在位期間事奉神 .於約西亞王執政期間加速靈命復興運動 .無懼生命威脅,作神忠心的使者 .為猶大的墮落憂傷哀歎,因而獲得“淚眼先知”的美譽 榜樣與鑒戒: .大多數人的意見未必是神的旨意 .雖然神對罪的懲罰十分嚴厲,但在祂的憐憫中有盼望 .神不會接受空洞虛假的敬拜 .事奉神並不保證在地上的生活一帆風順 重要資料: .地方:亞拿突 .職業:先知 .親屬:父親──希勒家 .同期人物: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巴錄 鑰節: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耶1:6-8) 耶利米的事蹟記載在耶利米書。以斯拉記1章1節;但以理書9章2節;馬太福音2章17節;16章14節;27章9節也提及他的名字。歷代志下34至35章記載了約西亞時期猶大靈命復興的情況。 耶利米 於公元前627至586年以色列人被擄期間作猶大的先知
──《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利米時代的王】
──《靈修版聖經註釋》 【耶利米書中的實物比喻】
──《靈修版聖經註釋》 【巴比倫預言對照】 《耶利米書》第50章和51章許多描寫屬世巴比倫荒涼的語言,後來重新出現在啟示錄16-19章約翰對奧秘之巴比倫衰落的描寫中(見賽47:1注釋)。仔細探討這些用語的歷史背景,有助於理解它們在《啟示錄》中的含義。請注意以下對照:
又見賽13,14;47:1;耶25:12注釋;參結26:13。 ──《SDA聖經註釋》 【讀耶利米書這本經書】
耶利米是主前第七至六世紀時代的先知,大約從主前六二七年至五八○年的這段時間內,擔任先知的工作。也就是從約西亞作猶大王開始,經過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相繼繼位猶大王的那段時間。在他的這段時代,也是南國猶大最混亂不安的世代。在一個混亂不安的時代,當先知長達將近五十年之久,對一位先知來說也是一件很累的事,因為不但甚少人會聽先知的話語,甚至還會遭到社會領袖的迫害。先知耶利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持續不斷地擔任著先知的使命和工作,難怪他會像先知以利亞一樣,希望以死來解除這項工作所帶來的心痛。特別是在眼見自己的國家滅亡之際,苦勸又得不到社會領袖的接納,人民看他如瘋子,那種心中的孤獨感,遠超過一般人所能忍受。但先知卻還是得繼續為完成上帝所交托傳達信息的使命而拼命。有這樣的認識後,會説明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為甚麼先知約拿會想到要拒絕上帝的呼召之因,以及使徒保羅說的:「我沒有理由為著傳福音誇口;我不過是奉命去傳的。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哥林多前書九:16)先知耶利米說自己在「還沒有出生」之前,上帝已經「指定」他「作萬國的先知」(耶利米書一:5)。使徒保羅也是這樣說,他說:「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了我,召我來事奉他。」(加拉太書一:15) 先知耶利米出生在亞拿突這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北邊大約四公里處,是個土地肥沃、農產豐富的地方。他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父親希勒家原本是一位祭司,可能是所羅門王時代亞比亞他的後裔,因為亞比亞他是遭到所羅門王放逐(參考列王紀上二:26),因此,不能成為王朝的祭司階級。先知耶利米在年輕的時代就被上帝揀選出來傳達信息,而他是一再藉詞推諉不接受。但我們知道,當上帝呼召一個人成為祂的僕人,無論那人如何找藉口或想盡辦法要逃避,都將無法拒絕得了,先知約拿的故事為這點作了最好的說明。 先知耶利米並沒有結婚,朋友甚少,有一位很重要的秘書名叫巴錄幫他寫記錄。這本耶利米書很可能就是在巴錄的整理下成書的。 這本經書的重要信息 讀耶利米書有一個困難,就是這本經書並不是依照年代的順序編輯而成,不過很清楚的是:他的信息乃是針對南國猶大說的。在這本經書中,我們會看到很強烈的「上帝審判」信息,他一再警告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要趕緊悔改,否則上帝絕對不會對他們寬手,他說上帝必定會用「饑荒、瘟疫、戰爭」等嚴酷的方法來懲罰背叛的猶大以色列人民。因此,在這本經書中,就一再出現「饑荒、瘟疫、戰爭」的警告詞句(十四:12、15、十五:2、十六:4、十八:21、廿一:7、9、廿四:10、廿七:8、13、廿八:8、廿九:17、18、三十二:24、36、三十四:17、三十八:2、四十二:16、17、22、四十四:12、13、27)。 在先知耶利米的信息中,他提到猶大的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會引起上帝極大憤怒的原因,就是離棄上帝的誡命,去拜他們用手所雕刻的偶像神明。而拜偶像之嚴重性幾乎是到了全國大小城市、鄉鎮、村落,甚至是大街小巷都有。他說:「猶大人的神明跟他們的城鎮一樣多;耶路撒冷人為那可恥的巴力所造的祭壇也跟他們的街道一樣多。」(十一:13)但這些來自人用手雕刻的偶像並不是真的神,因此,在急難來臨時,一點點作用也沒有,不但救不了猶大的以色列人民,還因為這樣惹起上帝極大的生氣,真是得不償失。他一再呼籲他的同胞要放棄拜偶像的愚蠢行為,趕緊悔改歸向上帝,或許這樣還有使整個國家免遭遇淪亡的機會。可惜,人民並不聽這樣的聲音,原因是整個社會充滿著「假先知」這類的人,這些「假先知」只會傳出假的信息來迷惑人民離棄上帝(五:13、31、六:13、七:4、八:10、十四:14、15、十八:18、二十:1—6、廿三:11、13、14、18、21、25—40、廿七:9、14、15、廿八:1—4、15、廿九:8—9、21、23、26、32—32、三十二:32)。而先知耶利米工作期間最困擾的事,就是要用許多時間與這群「假先知」對抗;他不僅要勸告自己的同胞悔改,還要揭穿「假先知」的話語。可惜的是,人民喜歡聽假話,因為假話比較好聽,真正來自上帝的信息往往使人覺得痛苦難以接受(參考希伯來書四:12)。最後是導致整個以色列民族被俘虜、國家滅亡,這是在主前五八六年。 先知耶利米也和先知以賽亞一樣,提出「殘存的人民」(五:18、六:9、廿三:3、三十一:2、7、三十二:37、四十二:13、19、四十四:12、28)這樣的信息,就是在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雖然極為憤怒而懲罰他們,但因為祂是一位仁慈、信實的上帝,因此,原本是要消滅他們的,卻因為愛他們,而留下了「殘存的人民」作為重建家園的準備。因此,在這本經書中,也會看到預言返鄉重建家園的信息(十六:14—15、廿三:3—8、廿七:22、廿九:10—14、三十:2—3、8—12、18—22、三十一:1—34、38—40、三十二:15、36—44、三十三:1—26、四十二:12、四十六:27—28、五十:4—5、17—20)。 這本經書最特別的地方 這本經書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將巴比倫看成是「上帝的僕人」(廿五:9、廿七:6),這在先知運動中是非常特別的,也是唯一僅有的例子。在先知耶利米的看法:即使是強猛如巴比倫帝國,也是上帝的僕人。上帝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掌管祂創造的宇宙萬物,同樣也可以借用整個受造物來教訓背叛的選民,例如饑荒、瘟疫就是其中之一。而巴比倫帝國的興起,乃是上帝為了要用它來懲罰以色列人民的緣故。但是,僕人必須是聽從主人的話,如果僕人想要自己當主,則主人會「撤換」這不聽話的僕人。巴比倫帝國後來就是遭遇到這樣的命運。因為它「狂傲地敵對上主—以色列的聖者」(參考第五十章)。因此,透過先知耶利米這樣的信息,就是在告訴我們:上帝賜福給我們,使我們有能力成就各樣的事業,並非要使我們敵對上帝,或是自認「像上帝一樣」(參考創世記三:5)驕傲起來。而是應該知道要更加謙卑,順服上帝的旨意。 再者,耶利米書也提供另一則相當特殊的內容,就是先知耶利米一再替猶大的以色列人民祈求上帝憐憫,不要降那樣大的災難在他的同胞身上(十七:16、十八:19),但是上帝不但不允許,而且還要求先知耶利米不要再替猶大以色列人民祈求(七:16、十一:14、十四:11),且在上帝眼中,以色列人民犯罪、不聽勸勉的情況是嚴重到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站在上帝面前向上帝祈求,上帝也不會憐憫他們,而會把他們趕走(十五:1)!主要原因是猶大以色列人民並非初犯,而是連續地、一而再地拒絕上帝僕人傳出的信息(七:25—26、十一:7—8、廿五:3—7、廿六:5)。 這本經書的中心題旨 整本經書環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就是在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民會淪落到成為外族人的奴隸,乃是因為他們「向別的神燒香,不聽從上主的話,不遵守上帝的誡命,得罪了上帝」的結果(參考四十四:23)。這也是整本聖經的中心思想—要對上帝忠心,遵行祂的誡命,這才是使生命得到永恆的唯一途徑。 可分成下列段落 一、第一章:先知耶利米受呼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