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耶利米書第三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耶路撒冷的覆亡(第三十八,三十九章) (邁爾)

猶大覆亡的原因(三十九至四十四章)(王國顯)

倚靠耶和華的人有福了!(39) (香港讀經會)

神認得倚靠祂的人(三十九章) (臺北基督之家)

王的僕人(39:15-18) (聖經姊妹版)

百口莫辯的先知(三十九1~18)(盧俊義)

 

 

耶路撒冷的覆亡(38~39)(邁爾)

 

  耶利米書第三十八、三十九章

在耶路撒冷被圍困的那幾個月中,可能合城裡只有一個人心靈得享完全的平安和自由,那就是耶利米。當他戴著手銬,蹣跚邁向護衛兵的院子時,他的眼光超越了狹小的空間,望向將要來的偉大世代,那時猶大將被拯救,耶路撒冷要安然居住,正如西底家名字的含義——耶和華是我們的公義。在進攻者和守城者的呐喊聲中,從神來的平安臨到他,這是那些在王宮與城市中忙進忙出,奔跑勞碌的人所難以想像的。

一、圍城的可怖。前後長達十八個月之久,其間因法老大軍迫近而有短暫的解圍;我們很難揣測當時擁擠在這敗亡之城中的百姓其心境的焦慮煩憂。我們只能從以西結的預言裡略窺一二。他的話語仿佛一面鏡子,將未來的事件反照出來。有一個大鍋,裡面裝著各種上好的肉,被放在火上燒盡了;鐵鏊的異象預表迦勒底人的鐵騎將圍繞這城;百姓將按分兩吃大麥,小麥,豆子,紅豆,小米,粗麥;按制子喝水;他們缺糧,缺水,即使囤積的物品也被人夜間鑿洞偷走——這一切生動地描述了圍城的恐怖(見以西結書第四章)。

不妨花一點時間來想像這個擁擠的城市內部之情景,那裡擠滿了來自四鄰鄉村的農民和鄉民,他們帶著倉促中收拾的細軟衣物,蜂湧而入耶路撒冷,希冀錫安城牆能護衛他們免遭殘酷的浩劫。如果遊牧民族如利甲人,都被迫不得不放棄他們傳統的遊牧生活,而定居在這大城中,相信還有更多原先散居山野的居民也作如是想。這群人數眾多的難民,無疑地增添了這城防衛的艱難,他們充斥大街小巷,阻礙了軍隊的調動。

上一章提到他們拆毀宮殿的一部分,用其建材修築堡壘,這只是一個例子,說明西底家和他的手下正不遺力地企圖攔阻耶路撒冷遭血洗的噩運;她敗亡的命運正如大浪排山倒海而來,其勢銳不可當。測量隊上下梯子忙碌著,工匠四處彌補城牆的缺口。他們不容片刻鬆懈。一群首領隨時待命,去面對工匠的要求或敵人的威脅。這時儲存的糧食和水正急遽減少,正如瑪基雅的地牢,除了淤泥別無一物。

這是起初幾個月的光景,隨著時間的逝去,更深的陰影開始籠罩全城,眼前是一片人間地獄。錫安的眾子成列倒在家中,好像窯匠手中的陶器被擊成碎片。婦人變得心硬如鐵,拒絕讓嬰孩吸吮她的奶水。嬰孩因舌幹唇裂,甚至哭不出聲來。年幼的孩子乞求麵包,卻一無所獲。少女企圖在垃圾堆上尋找食物,以減輕燃燒的饑火。貴胄也失去了他們的尊嚴威儀,好像傀儡一樣在街上漫無目標地走著。喪身外來刀劍之下的人數,遠不如因內部饑荒而死的人多。到了饑餓最盛時,有些可憐的母親都不惜殺子充饑。最後,瘟疫開始蔓延,來不及掩埋的屍體引起的瘟疫;仿佛秋風掃落葉,攫走了無數逃過刀劍和饑饉之人的性命。耶路撒冷阿,你曾用石頭打死先知,又流了義人的血,這是耶和華傾倒他震怒的日子。沒有一隻人手能點燃這火,沒有人的憤怒能引起如此複雜、可怕的災難。神阿,是你,在你的聖所中擊殺先知和祭司,在街道上殺死老人、年輕人。你在你忿怒的日子殺了他們;你出手毫無反悔。

耶利米一天天等待著,除了聽四方傳來的惡耗以外,他也束手無策。他就像一位醫生,眼見某種可怕的病毒正侵蝕著他至愛的親人,卻想不出對策來;他無法減慢病毒蔓延的速度,他心裡明白經過這階段,致命的一日終必來到,而他卻一籌莫展。

二、耶利米承擔的額外悲傷。除了和百姓一樣受苦之外,耶利米更承負了心靈上的重擔。顯然他仍不斷地對那些往來王宮的人重複宣講早先他對王所講的信息,就是留在城中只有死路一條,不是喪命刀劍之下,就是被饑饉、瘟疫所亡;而出去歸降迦勒底人,才是惟一的活路。他抓住每一個機會告訴他們,耶路撒冷終必被交在巴比倫的手裡。這一番話口口相傳,引起全城的震驚。人們在大街小巷中議論紛紛,由於說這話的是耶和華的代言人耶利米,更加添了這番話的分量。

眾首領們深知保持民心士氣的重要,自然不能容忍這類信息流傳,他們極欲將任何影響士氣的人置之死地,正如一個沉沉欲睡的人,不願意被看門的狗喚醒,不惜將它射殺一樣。年輕的王西底家與其說他邪惡,不如說他軟弱無能,他不過是手下眾首領的傀儡和玩偶罷了。因此他在他們的要求下發令,「他在你們手中,無論何事,王也不能與你們反對。」

他們刻不容緩,立即將耶利米丟入瑪基雅的牢獄裡。牢獄裡的水因長期的圍城已被汲光,只剩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然而,神從不浪費時間;他忠心僕人的性命並未在這個暗無天日、呼救無門的地牢裡結束。他用出人意料的方法送來援手。一位古實人太監——他可能只是無名之輩,因為他的名字「以伯米勒」的意思不過是「王的僕人」——這人有一顆敬畏神的心,他奇妙地預表了外邦人的心也向神敞開,並歡迎神的話語。他聽見耶利米下獄的消息,就立刻去見王,那時王正坐在便雅憫門口。以伯米勒求王採取緊急措施,以挽救耶利米免遭毒手。

西底家王:一向耳軟,誰的聲音大他就聽誰,這回他也輕易接納了這位忠僕的建議,令他率領三十人前去營救耶利米。以伯米勒採取的方式非常溫柔,他不單單以為先知從地牢里拉上來為足,更體貼地先去王宮庫房,拿了碎布和破衣服,放在繩子上,以保護耶利米的皮膚不被粗糙的繩索刮破。這項行動充滿了女性的柔美,其芬芳一如馬利裡為主所打破的香膏玉瓶。單單服事、説明有需要的人還不夠,我們必須帶著基督的柔細和甜美去幫助人。最容易顯露我們本相的不是我們作了什麼,而是用什麼方式去作。許多人可能帶著繩索匆忙跑向地牢邊,只有屬神的君子會想到碎布和破衣服。雖然聖經對此事的記載著墨不多,但我們可以從這位仁慈的古實人對耶利米的殷殷吩咐,讀出所蘊含的深意。「這樣,他們用繩子將耶利米從牢獄里拉上來;耶利米仍在護衛兵的院中。」

從這時起,直到城陷,先知都被保護在安全的地方;在緊要關頭,王甚至私下來見他,徵詢他的意見。最後一次,這兩個人又面對面了—— 一位是王,一位是先知,分別代表著軟弱和能力,一位正從大衛的寶座上殞落,另一位則閃耀著真理和公義的光芒。西底家又一次問到結局,他得到的答案仍是同樣在人看來愚不可及的——留在城中必死無疑,出城歸降方有生路。

「出降?」西底家實際上這麼說,「絕不行!這樣作有辱我的王室血統!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的猶太人戲弄我,迦勒底人一定會把我交在他們手裡。」

耶利米說,「迦勒底人必不將你交出。」接著他以請求的語氣說,「求你聽從我對你所說耶和華的話;這樣,你必得好處,你的命也必存活。」最後他用生動的字句描述王若留在城中,城一旦陷落的情景。他將成為歸降之猶太人的笑柄,並且被他自己的後記、兒女嘲笑,他們那時將被帶到迦勒底人那裡,為了取悅新的主人,他們不惜對他百般侮辱譏諷。

耶利米的勸誡使我們想到主曾五度重複的一句話,他說凡要保住生命的必要喪掉生命,凡舍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不是節省力量,而是用來服事;不是埋葬恩賜,而是加以發揮;不是貯藏種子在穀倉中,而是撒播出去;不是跟從世人的計謀,而是完全降服於神的旨意——這樣我們就能找到一條平安、蒙福之路。有信心的人不是憑眼見或感覺判斷,他所遵循的軌跡非世界所能看見,他的行動直接由從聖靈來的指示所規範,這啟示往往是透過神的話語而來,並且與他的常識判斷互相配合。

西底家的懦弱由一點可看出:他要求耶利米不要將他們談話的真實內容透露給眾首領知道。我們很難批評耶利米向那一群好奇的首領隱瞞談話內容的作法是對是錯。他的回答確實有些閃爍其詞,這和他先知的身分似乎有些衝突。但另一方面,眾首領亦無權盤問他;他沒有義務將真相全盤道出。我們沒有必要滿足別人無謂的好奇心;但是我們在言語行為上必須光明磊落,當我們對有權知道真相的人聲明是說真話時,就要完全的誠實。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見,先知以忠君的義氣來保護王,這恐怕是他對王室最後一次盡忠的行動;四十年來,他的一片忠誠之心已使他將內心的血泊泊傾倒在他的淚水,哀求,和犧牲中。

三、這城的命運。防禦要塞最後終於被攻破了一個缺口,敵軍峰湧而入,好像狂濤決堤,夾著排山倒海的威勢而來。世上的諸王和全地的居民從未想到,敵人會有一天進入耶路撒冷的大門;但這一天確實來臨了。驚恐萬分的百姓從下城湧向上城;他們的家則任由殘暴的大軍蹂躪。

各種形式的痛苦都聚攏在這城裡,好像兀鷹集結在沙漠中駝駱的死屍上空。那些為了活命而困獸猶鬥的男子何等可悲啊!但最可憐的還是婦人,少女,孩童,和嬰兒。戰爭總是殘酷的,然而還沒有一個歷史家的手,敢揭開此簾幕,以赤裸裸的筆法盡述這城在尼布甲尼撒的鐵騎下所經歷的悲慘一幕。「巴比倫王其餘的一切首領,都來坐在中門。」他們在那裡發號施令,準備對逃往上城避難的百姓作最後致命的一擊。

那天下午,大衛的舊宮中擠滿了焦慮的人,急著共商大計。他們要不計一切保留住王室,「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們鼻中的氣」(哀四20)。最後決定,一待夜幕籠罩大地,西底家和他的妃嬪就由所有戰士護衛,從鑿好的一個城牆出口向南逃逸,這正應驗了以西結的預言。「他們中間的君王,也必在天黑的時候將物件搭在肩上帶出去;他們要挖通了牆,從其中帶出去;他必蒙住臉,眼看不見地」(結十二12)。

這支隊伍在夜色中悄然向前移動,各人帶著自己的細軟或財產,穿過兩旁噤不作聲的衛士,消失在黑暗裡。他們只要在天亮以前抵達耶利哥平原,就有希望逃脫仇敵的魔掌。那一整夜西底家必然不斷想到耶利米最後對他說的話。「你必不能逃脫他的手,定被拿住,交在他的手中。」「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西底家已經不是第一次,也非最後一次,企圖從神話語的天羅地網中逃脫。

然而,不知怎的消息外泄,傳到迦勒底人耳中,他們立刻發動大軍追趕。「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在曠野埋伏,等候我們。耶和華的受膏者……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哀四1920)。這是耶利米的哀歌;但是以西結對那一個可怕、難以忘記的夜晚,有更深刻的洞見:「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周圍一切幫助他的,和他所有的軍隊,我必分散四風,也要拔刀追趕他們」(結十二1314)。

第二天早晨耶路撒冷的情形,和一個月之後上城也落入征服者手中時道城的遭遇,都一 一記載在耶利米哀歌裡。被殺之人的屍體遍佈街道和屋子裡;然而這些死在刀劍下的人,或許比成千被放逐,或被賣為奴,一輩子飽受折磨的人要幸運。不久之後,烈怒的火也開始席捲聖殿,王宮,公共建築,住家,這座曾以她的美麗和聖潔著稱的城市,如今只剩下一片焦土,先知的耳朵聽見這敗落之城的靈在哭喊:

你們一切過路的人哪,

這事你們不介意麼?

你們要觀看,有像這臨到我的痛苦沒有?

就是耶和華在他發烈怒的日子

使我所受的苦。

所有路過的人都為這城鼓掌;他們發出噓笑,連連搖頭說,這就是人們所稱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城?她一切的仇敵都向她大大張口,虎視耽眈;他們咬牙切齒說,我們已將他吞噬了。這正是我們期待的一日,我們終於目睹它的來臨。耶和華應驗了他的話,成就了他所定的。他傾覆了,並不顧惜,他使仇敵誇耀。錫安山已荒涼,狐狸也行在其上(見哀第二、五章)。

至於西底家,則被帶到利比他,尼布甲尼撒王所在之處;當時尼布甲尼撒可能也未料到耶路撒冷會陷落得如此迅速。這位殘酷的王當著西底家的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以及猶大的一切貴胄。最後,可能是尼布甲尼撒親自動手,用劍剜出了西底家的眼睛。

流亡到異邦的這段行程,實在值得藝術家去描繪出來。脆弱的婦女和幼嫩的孩童被迫日以繼夜地徒步跋涉;先知和祭司一起淹沒在他們所導致的滅亡狂潮裡;貧窮人和富人在劍矛或鞭子的催促下並肩蹣跚前進。他們通過約但河谷,越過大馬色,然後用三十天之久穿越險惡的曠野,重踏他們先祖亞伯拉罕當年走過的足跡,而在此同時,列國卻幸災樂禍地一旁圍觀。許多年之後,這段日子的悲苦回憶導致以色列人因以東的毀滅而狂喜。「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耶和華阿,求你紀念這仇」(詩一三七7)。這位先知在愁苦中得到一線希望,那就是有一天從神來的征服者要使以東人血流成河。

神將他的百姓交在迦勒底王手中,他在聖所裡用刀殺盡少年人,對老幼男女一無憐憫,格殺勿論。他又將神家中一切的器皿,不論大小,連同聖殿中的財產,王和眾首領的財寶,都帶到巴比倫。他又焚燒聖殿,和耶路撒冷的城牆,把所有宮殿和器皿都放火燒盡。至於僥倖在他刀劍下逃過一死的人,則被擄到巴比倫,充當他和他眾子的奴僕。

早在幾年前,就是約雅敬在位第四年,耶利米就向他的朋友和代筆人巴錄保證,雖然他在執行耶和華的使命時曾遭遇到各樣危險,但在耶路撒冷最後的覆亡時刻,他的性命卻要得以保全。「耶和華如此說,我所建立的我必拆毀;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在全地我都如此行。你為自己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我必使災禍臨到凡有血氣的;但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為掠物,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四十五45)就像挪亞從洪水中被救出來,羅得逃脫了所多瑪的毀滅,早代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最後一次覆亡時逃到城外山上,忠心的巴錄也經歷劫難而毫髮未傷。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已畫記號在他額上,六個手拿武器的人也未接近他(察以西結書第九章)

 

 

猶大覆亡的原因(三十九至四十四章)(王國顯)

 

耶利米書現在到了我們讀的這個階段,好像就回到很簡單的歷史記載裡,但是我們細細的讀進去的時候,我們發覺,不是單單記載歷史的過程那麼簡單。因為如果光是歷史的過程,那的確是簡單不過,事情就是這樣一件一件的發生。但是當我們看到這許多一件一件發生的事情,和神的永遠的計畫的執行發生關係的時候,這就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事。

 

以色列王國結束

 

我簡單的題一下,弟兄姐妹,我們讀到這一個時候,也就是說,西底家要被擄了,猶大國要滅亡了,這是悲慘的結局。但這個結局在神的旨意裡,它是怎麼的一回事呢?弟兄姐妹,我們暫時這樣題一題。從以色列人建國以前,就是說,從他們進迦南的時候開始,嚴格的說起來,就是從他們出埃及的時候開始,神把他們擺在這樣一個境況底下,那是神直接的管理著他們。特別在西乃山上傳律法的事實,把神管理的方法和內容都交了給他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掃羅作王,可以說是神在他們中間作王的那個時期。我們要掌握這樣一個事實,對於士師記中所說的。『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這一句的領會就比較深刻。

 

但是人所看見的,以色列的確是沒有王,但是神就是他們的王。如果士師記只有這麼一句話,士師記也不算是一個太糟糕的記錄。但士師記的確是很糟糕,糟糕在甚麼地方呢?糟糕在底下還有一句話,『各人任意而行』。在人眼中沒有王,但是暗暗的是神在那裡作他們的王。如果他們真實的活在神的管理底下,他們的確是一個很蒙福的國。但很可惜,他們任意而行。就是說,這個沒有王的事實,就真的是成了沒有王。等到士師記結束的時候,神允許他們有王來管理他們,所以嚴格說起來,那是從大衛開始。但是如果從表面上看來,是從掃羅開始,以色列的百姓是進入了另外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甚麼階段呢?是人管治人的階段。說得好聽一點,就是說,王來管治人的階段。

 

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耶利米書所題到的西底家被擄這一個時候,是人管治人的所謂王國時期也就結束了。這樣一個結束,在神的永遠的旨意裡,說明了一件甚麼事情呢?如果連上以前的歷史,人不要神作王,人要人自己作王,但人不要神作王那個結果固然可悲,現在人管理人呢?那個結果仍然是一樣可悲。人仍然沒有路在神面前可以走得上來,結果是自己為自己製造那個毀滅。現在西底家就到了亡國的階段末後的日子,從這時候開始,神的百姓就落到一個甚麼光景呢?當然,先是被擄,以後七十年後回國,回國以後也不再成為國,好像是成了東方的強國的殖民地或附庸國。

 

顯明人離棄神就沒有道路

 

如果要從神的計畫來看,神在以色列人當中更沒有路了。神還有沒有作工的條件呢?按著人來看,好像一步、一步、一步,人離開神的目的,越走越遠。但是感謝神!這種光景更好讓神在人的中間顯明一個非常嚴肅的事實。甚麼事情呢?就是說,約翰福音十五章那個信息,主說,你們若『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既然不能作甚麼,人要作甚麼?有甚麼辦法呢?你要轉回過來歸回神。所以我們看到,現在耶利米書題到,西底家要被擄了,王國的階段結束了,一個附屬國的光景開始了。照人來看,神的子民在地上沒有路了。但是感謝神,正因為是神把他們帶到這種光景,所以在他們裡面就有了一個要求,他們裡面就有一個等候。

 

等候甚麼呢?等候彌賽亞,那是以前的先知們給他們題過的。現在落到這種光景裡,你除了在那裡等候彌賽亞以外,你甚麼都不能再做了。弟兄姐妹,這種光景,在以色列人身上是那樣明確的,在今天教會的身上也是一樣明確的。現今教會的難處是甚麼?我們讀啟示錄七封書信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個事實,教會的難處是自己常常堵塞自己在神面前要走的路。這有好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就是,像是以弗所書信一樣,以為自己所能作的,就可以完成神所作的。另外一種情形,簡直就是整個聖經裡所貫穿的毛病,用別樣來代替神,這個就更不用說了。還有一個呢?那就是老底嘉所表達的,以為自己有,以為自己可以承擔神所要的,結果就是人的所有的把主攆到門外去了。我們看到啟示錄七封書信所表達出來的教會的那種光景。

 

人定意不聽神的話

 

現在在耶利米書我們看到,要給猶大國作總結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共同的原則在那裡。我們今天晚上從三十九章開始來留意,這是猶大滅亡的最後那幾年,在這個事情以前,耶利米說了很多的話。但是那些作君王的聽不進去,那些猶大的百姓也聽不進去。與耶利米同時的,還有好幾個其他的先知,比方說烏利亞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說的同樣的信息,但是人不聽耶利米的,也不聽烏利亞的。相反的,不是從神那裡差遣來的那些假先知,他們在那個時候大行其道。有人就這樣指出來,他說,猶大到了滅亡以前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假先知公開的給人歡迎。真的為神說話的先知,人都不要聽。假先知說的話,人就以為對。這個是在當時的情景。

 

現在我們從三十九章看到一個事實,我們先回到三十八章再溫習一下。在三十八章當中,你看到西底家王把耶利米叫來,對他說:『耶和華有甚麼話給我說呢?』耶利米就告訴他,神說:『你要出去歸降巴比倫人,這樣,你自己會平安,百姓也能過好日子。若是你不去你一定被擄,你和百姓都會受好多的苦。』西底家王怎麼說呢?你留意他怎麼說,十九節,西底家王對耶利米說:『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猶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將我交在他們手中,他們戲弄我。』耶利米就說:『迦勒底人必不將你交出來,你聽我的話。』但是結果呢?西底家王沒有去。他在那個時候,算是護著耶利米,但是他也不要聽先知的話。

 

政治的形勢不能作神子民的依靠

 

好啦!現在三十九章開始了。這一個時候,巴比倫王來圍困耶路撒冷。這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再輕輕把當日的歷史說一說。弟兄姐妹們,如果在這一方面能掌握到它的背景,你就能明白西底家王所受的遭遇的原因在那裡。在當時,如果說,在中東這一帶,國家與國家之間,政治的形勢是很複雜的。在那一段時候,有兩個強權,一個就是巴比倫,一個就是埃及。在埃及和巴比倫當中就是猶大,所以這兩個強權,對猶大都有一個特別的心思在那裡。從一面來說,猶大在那裡好像緩衝了兩個強權。但他們心思裡呢?彼此都想吞掉對方,所以他們對猶大這一個地方很重視。在那一個時候,巴比倫是剛好蒸蒸日上。

 

埃及就是古老的強權,慢慢的有點衰弱了。所以埃及就非常,非常著意在要拉攏猶大。弟兄姐妹你記得,約西亞死了以後,他的兒子約哈斯就作了幾個月的王,他為甚麼只能作幾個月的王呢?因為約哈斯這個人,對埃及並不太友善。不曉得是因為約西亞跟法老王打過仗以後,約西亞在戰場戰死的這種心情影響他,還是甚麼?我們都不知道。但是我們曉得,約哈斯作王幾個月,就給法老王擄去了,然後立他的兄弟約雅敬來作王。在那一個時候開始,埃及就不住的去拉攏猶大。我們看到約雅敬的事的時候,我們曉得,約雅敬頭一次被尼布甲尼撒王打敗以後,他也順從了。但沒有多久,他又反叛了。為甚麼他會反叛呢?以人來看,埃及是脫不了關係。

 

等到約雅敬死掉了,聖經裡沒有說他是怎麼死的,但歷史上說到,結果是向巴比倫反叛的時候,他被尼布甲尼撒王抓了,也許給殺了。是這樣的一種光景。等到約雅斤作王,也是作了幾個月,巴比倫王就把他擄去了,然後就把西底家推出來作王。巴比倫王把西底家立作猶大王,起初的光景是如何?我們不太知道,相信他也不敢跟巴比倫王有甚麼過不去,甚至在他作王的第四年,他親自到了巴比倫。到巴比倫作甚麼呢?聖經沒有說,只是說他去了巴比倫。到了巴比倫作甚麼呢?弟兄姐妹,你可以翻到五十一章,你就看到這件事。看五十九節,『猶大王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上巴比倫去。』他作王第四年就到巴比倫去,做甚麼呢?這裡沒有說,也沒有甚麼其它的歷史可以參考。

 

但是有一個推測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他到巴比倫去,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宣告他的忠誠。我想這個是雖然是推測,但是可以接受的。不然他跑到巴比倫去幹甚麼?現在他回來了。剛才我就和弟兄姐妹題到,這個時候巴比倫跟埃及都非常想要拉攏猶大。當西底家從巴比倫回來的時候,埃及王就一再派人來跟他聯絡,要與他結盟。這是記載在以西結書上面,從以西結書那裡我們就曉得,只是在耶利米書裡沒有題到這件事。他們兩個人結盟,當然埃及人就拉攏猶大,擴大他的聲勢來對抗巴比倫。西底家呢?他也要藉著埃及的勢力,盼望能脫離巴比倫的轄制。

 

信靠人不順服神的結局

 

因為他們有這樣的默契在那裡,所以猶大王西底家第八年,第九年的時候,他有膽量去背叛巴比倫王。所以巴比倫的軍隊就來攻打猶大,先是攻打到已經把耶路撒冷圍困了。我們看到了,因為法老出兵,所以巴比倫的軍隊曾經自動解圍撤退了。我們上次題過這個事情,當時猶大就覺得,行了,巴比倫人奈我們不何。但耶利米在那個時候很明確的說:『巴比倫的軍隊一定會再回來,就算他們給埃及人打敗了,他們還會再回來。』這個以前我們題過的,這一次巴比倫的軍隊撤離耶路撒冷,繼續跟埃及法老有對抗。但是他們究竟打仗了沒有?歷史上沒有記載,是不是他們在那裡只是用勢力在背後作外交的交涉,這也沒有歷史的記錄可尋找。但只知道一件事,當巴比倫的軍隊和埃及的軍隊碰過頭以後,埃及的軍隊就回埃及了。

 

他們究竟有沒有面對面打過仗?沒有人知道。埃及的軍隊離開了以後,巴比倫的軍隊就回頭又把耶路撒冷圍起來,就是這裡所說的,『九年十月,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圍困耶路撒冷,一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被攻破。』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這次圍城有半年的時間,頭一次的圍城,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要留意這個事情,我們要注意的是甚麼呢?猶大人怎麼會有膽量去抵擋巴比倫呢?巴比倫的軍隊用了十幾個月,差不多兩年的功夫,才把耶路撒冷攻下。你就知道猶大人雖然在那個時候是比較弱一點,但是他們的鬥志很強,他們又認定既然跟埃及有盟約,埃及一定要援助他們。這些事情就造成西底家王和猶大的官長們,他們一直硬著頸項,不要聽神的話。

 

但是結果又怎樣呢?等到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就被攻破。然後你看第四節,『猶大王西底家和一切兵丁看見巴比倫的軍隊進來了,他們就在晚間逃跑了。他們往耶利哥平原的那一邊逃跑。』從下面的經文,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盼望可以逃到亞捫那個地區。但在歷史的一些記載說,當時猶大有一些投降的軍隊,把西底家王逃亡的這個企圖告訴巴比倫的軍隊,結果巴比倫的軍隊跟著他逃亡的路線把他追上,就把他抓了,把他送到巴比倫王那裡。到了巴比倫王那裡的時候,巴比倫王就當著他的臉,把他的眾子,把他的家人,還有很多猶大的貴胄,都殺了。並且把西底家那兩個眼睛也挖了,然後就把他送回巴比倫。

 

神永遠的計畫怎樣繼續進行

 

這個時候,整個耶路撒冷都給焚燒了,那個結果是非常非常的可憐。我們看到這樣一個光景的時候,如果你光是看那個歷史,歷史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是我們看聖經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看歷史,因為聖經並不是為寫歷史而寫的。聖經裡是有歷史的成份,但是歷史不是聖經的主題,那是附帶在那裡來突出聖經的主題的。聖經的主題是神的永遠的旨意怎麼進行。因此我們看到西底家現在被擄了,也受到很殘忍的對待。不單是他自己受很殘忍的對待,整個猶大,整個耶路撒冷的人都受了嚴酷的對待。並且從這個時候開始,以色列人,特別是說到猶大,並沒有再給神用著來作成神的計畫。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了被擄的七十年。被擄回來以後四百年,神在以色列人中間,沒有再作甚麼事情,甚至連話都不說了。

 

弟兄姐妹,如果我們讀到被擄歸回以後的尼希米記,我們就曉得,舊約聖經最末後的那一卷先知書,就是瑪拉基書。瑪拉基在尼希米那個時代裡替神說話,但是瑪拉基說完了話以後,差不多四百年的時間,神沒有再向祂的百姓說話。神沉靜下來,不說話了,有點像亞伯拉罕生了以實瑪利以後那些年代,神沒有再向他說話。神沉靜了四百多年,為甚麼神不說話呢?神是要帶進一個新的起頭,那就真的是以色列人盼望彌賽亞來了,這是我們的主道成肉身,是一個新的世代。但是新的世代還沒有來,舊的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

 

舊約的世代結束的原因

 

為甚麼舊約的世代會結束呢?這個就是我們要留意的,也是我們讀耶利米書的時候,我們要從其中找出來的。如果沒有找出這樣的結果出來,神結束舊的作工方法,我們不領會神為甚麼會結束,結果我們就很容易又跑回他們走過的路,以致我們也給神結束了,就好像以弗所教會的燈檯給挪移了。因此我們必須在耶利米書這裡看到這一個世代結束的原因在那裡。當然那個原因不是在短期間裡出現的,是長期累積而出現的,現在到了耶利米這一個時候,就到了高點。到了這一個高點的時候,神的干預就出來了。神的干預一顯明,神就把整個按著律法的原則來作工的這一個時代結束了。我們把它歸納出幾個原因來。就是從三十九、四十,一直到下文接連幾章,我們把它並起來看,就看出一些問題。

 

不順從神是災禍的起頭

 

頭一件事情我們要注意的,在整個猶大那一個時候,在神的話語顯明得那麼清楚,他們也不順服神,好像完全把神放在一邊。弟兄姐妹們,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因為這樣的一個不順服,結果就造成整個猶大的大災難。弟兄姐妹,你留意到,從約西亞王死了以後,一共四個王,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這四個王從約雅敬一坐上王位,神就已經不住在那裡向他們題出警告,很明確的告訴他們,你們這樣背棄神,你們這樣的以偶像來代替神,你們這樣的不把神放在準確的位置上面,你們一定要按著申命記上面所說的那些話來承擔那個結果。

 

弟兄姐妹,我們要留意到,神藉先知在被擄前很久很久,已經預先指出猶大的那一個結局。但是那個時候,就是西底家的時候,還要經過瑪拿西的五十五年,亞們的兩年,再要經過約西亞的二十九年,一共七、八十年的時間才到耶利米這個時候。但弟兄姐妹你留意,神在七、八十年以前就發出警告了,祂就已經很嚴肅的在那裡題醒神的百姓,你們必須要脫離偶像,你們必須要很明確的在那裡尊神為大。當然!在希西家的日子,這個問題不太大,但是到瑪拿西作王的時候,整個情勢就變了,神的管教來了。瑪拿西從被擄到亞述回來,從被亞述王釋放回來以後,雖然他悔改了,但是他造成的敗壞,已經進入到人的心思中間去,根深蒂固了。你要把猶大人的心再次帶回來,要費好大的力氣。

 

約西亞作王雖然帶進一點點的復興,但他的復興是表面的,那個復興是很虛浮的。等到約西亞王一死,整個拜偶像的,把偶像當神的氣象又蓬蓬勃勃的顯出來。耶利米就被召出來了,很明確的說:『你們若是再這個樣子,你們一定要被擄到外邦去。』但是那個時候,一大批假先知也出來說:『我們是神的民,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連猶大的百姓也不接受有這樣的事情。我們讀耶利米書開頭的時候,不是有一個地方我們指出過麼?因為他們當時把許多的外邦神都接過來,但是他們也沒有完全把耶和華神攆出去。用簡單明白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從一神教成為多神教。他們還保留耶和華的位份在那裡,你去跟他們說:『你們離開耶和華』,他們說:『沒有這回事,耶和華永生神,我們還是敬拜祂,祂給我們有律法,有聖殿,我們現在就在這裡繼續敬拜祂。』弟兄姐妹還記得這一個,他們就有一個外表,保留著好像與耶和華神的關係,他們就覺得心安理得。

 

裡面以別樣代替耶和華

 

弟兄姐妹,這是非常危險的,以色列民最早是在拜金牛犢那件事情上,出現這種光景。以後他們在拜偶像的時候,相當多的時間,他們還保留耶和華的位置。但弟兄姐妹,你很清楚的記得,十條誡命的第一條,『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除我以外,沒有別神。』你把別樣都帶進來,還跟耶和華神放在一起,這是很明顯與神的誡命發生很厲害的抵觸,這個在神的面前惹神的忿怒很厲害的。但是他們覺得心安理得,我們還沒有離棄神,我仍舊跟隨耶和華神,我們也保留祂的聖殿,我們又有祂給我們的律法。這些外面的東西,我們都保存著。弟兄姐妹,你留意到,神所留意的不是你外面保存多少與祂有關的事情,神所留意的是祂在人中間那獨一的地位。那個時候,猶大就是落到這種光景裡。

 

耶利米在那裡向他們題出警告,他們覺得說:『我們也並沒有完全離棄耶和華。』就拿西底家王來說:『我還把你叫來,我要知道耶和華有甚麼話對我們說,我們還尊重耶和華。』弟兄姐妹們,這樣光景的尊重耶和華,也許在人面前可以接受,但是在神面前,神絕對不能接受這種光景。因為神向他們老早就說過,『除祂以外,並沒有別神。』但是許多假先知出來,他們說:『巴比倫人不會來的,他來的時候,他一定要失敗的。』只有耶利米一個人在那裡撐著,『巴比倫王一定來,耶路撒冷城一定給攻破,耶路撒冷一定給焚燒,神的殿也要被毀。』這些話猶大人聽不進去。現在問題來了,巴比倫人圍困耶路撒冷,他們撤走了,猶大人就以為得意。但是耶利米先知就很清楚在那裡說:『從前說耶路撒冷不會被毀的那些先知跑到那裡去?現在耶路撒冷明明被毀了。

 

雖然巴比倫人暫時退卻,但是你不要得意,他會回來的。他們就算被人打敗了,他們還是要回來的。』神的話說得很清楚,也很明確的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就是不要相信,他們就是不要聽。耶利米一再的說,神是用著巴比倫人來懲治祂的百姓。弟兄姐妹,你還記得,耶利米先知在整本書就是說到,巴比倫人來,要懲治神的百姓。但是猶大人聽不進去,他們不以為這是可接受的。當然這和剛才我所題的,他們當時的政治環境和背景有些關係,但是最重要的那一點,是神在他們心裡沒有了絕對的地位,所以當神的話那麼清楚的說出來,同時,神的話那麼清楚的顯明那個事實,他們就是不順服。他們以為神的話,只是說說就算了。這種情景,不單是在西底家王一個人的身上出現,在整個猶大的官長的心思裡邊都是這樣。

 

後續的不信服

 

好啦!現在西底家王被抓了,也給殘酷的對待了,連眼睛都挖出來了,又用銅鏈鎖著帶到巴比倫去。這個事情很清楚了。耶利米說這個事情,不知說了多少遍,現在一個很明確的事實在這裡。但是等到入侵的巴比倫人把猶大的局面稍為穩定一下的時候,其中好多跑到外邊的猶大人都回來了,他們都回到猶大地來。在猶大地本來可以安居樂業了,因為神藉著耶利米說的話,就是說:『你們出去投降巴比倫人,你們就可以安然在這裡居住,你們就不會受苦待。』但是他們不肯這樣做,結果城破了,他們受了很多苦,現在稍微安定一下,他們都回來了。回來以後,就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恐怕也有很複雜的政治背景。

 

那一個時候,巴比倫人派了他們當中的一個將軍來作猶大地的總管。但是另有一個猶大的將軍,他是王族裡的人,他和亞捫人有點關連,亞捫人就把這個人差遣回來,要殺掉那個巴比倫人所立的總管,結果也真的給他殺了。後來有另外一些軍人,又把他們解決掉。這些人把這個宗室叫做以實瑪利的解決了以後,他們就為當時的局勢很傍惶,因為以實瑪利把迦勒底人立的省長殺了。也把那些留守在那裡的巴比倫的軍人也殺了。所以他們就覺得,巴比倫人要是回來追究起來的時候,我們怎麼辦?但是剩下來的那些軍長們,他們就來找耶利米,那是在四十二章。好多軍長,眾百姓,從最小的到最大的,都來找先知耶利米。找他幹甚麼呢?

 

留意了,第二節,『對先知耶利米說,求你准我們在你面前祈求,為我們這剩下的人禱告耶和華你的神。我們本來眾多,現在剩下的極少,這是你親眼所見的。願耶和華你的神指示我們所當走的路,所當作的事。』這一批人是經過大災難的,親眼看見神的話語成就在他們身上。現在發生這樣一件大事,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作才好。所以就來找到耶利米,請他為他們禱告,指示他們該行的路,該作的事。如果我們只是看到這裡,我們覺得這一批人還是有盼望,因為他們現在來尋求神。以前他們不尋求神,以前他們就根本忘記神,以前他們不要聽神的話,現在他們要了,他們要來聽神的話,並且跟耶利米說得很清楚,『神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你留意,第五節開始,『於是他們對耶利米說,我們若不照耶和華你的神差遣你來說的一切話行,願耶和華在我們中間作真實誠信的見證。我們現在請你到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祂說的無論是好是歹,我們都必聽從。我們聽從耶和華我們神的話就可以得福。』你看他們說到這樣的話,好像是這一批人醒悟過來了,他們在神面前悔改了,他們現在尊神為大了,他們尋求神的領導。真的還是假的?假的。只是說來好聽,他們心裡老早就想到要怎麼做,但只是做個樣子,找耶利米來說說,看看神怎麼說。如果神說的跟他們講的一樣,他們說:『就是這樣,我們就遵從神的話。』但如果神的答覆跟他們想的不一樣呢,他們也老早就決定了,不必聽耶和華講的話。

 

在下文你就看到,耶利米為他們在耶和華面前尋求,神也實在在那裡說了話了。很明顯的說,他們沒有說到要去埃及,因為他來找耶利米的時候,只是說,求神給我們知道我們該怎麼做,該怎麼走。但是你看,四十一章的末了,他們心裡老早就定規要下埃及,現在就來找耶利米去胡混胡混一下。頂好神說你們下埃及吧!他們就心安理得下埃及。等到神有話托耶利米來給他們說的時候,他們怎麼說呢?看四十三章,這一批人,他們聽見耶利米給他們說了神的話,神說的話也說得非常嚴肅。我們先看四十二章的十九節,『所剩下的猶大人哪!耶和華論到你們說,不要進入埃及去,你們要確實的知道我今日警教你們了。你們行詭詐自害,因為你們請我到耶和華你們的神那裡,說:求你為我們禱告耶和華我們的神,照耶和華我們的神一切所說的告訴我們,我們就必遵行。我今日將這話告訴你們,耶和華你們的神為你們的事,差遣我到你們那裡說的,你們卻一樣沒有聽從。

 

現在你們要確實的知道,你們所要去寄居之地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好啦!弟兄姐妹,你看四十三章第二節,你看,怎麼說呢?這一堆人就對耶利米說:『你說謊言,耶和華我們的神並沒有差遣你來說,你們不可進入埃及在那裡寄居,這是尼利亞的兒子巴錄挑唆你害我們,要將我們交在迦勒底人的手裡,使我們有被殺的,有被擄到巴比倫去的。』弟兄姐妹,你看到嗎?這一批人,他們明顯的看見神的話語成就在他們中間,他們就是不順服神的話。他們不順服神的話,因為他們本來就不順服神,因為他們很有地位,所以當然就不順服神。不順服神,當然也不順服神的話。

 

離棄神的話就沒有可走的路

 

弟兄姐妹,你看到麼?這個就是猶大亡國以前的那種屬靈的光景,為甚麼神不能再用著猶大呢?為甚麼神把猶大交給外邦人呢?為甚麼神停止在猶大裡繼續執行祂永遠的旨意呢?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上至君王,下到官長,都是用這樣的心思來對著神,都是用那種心思來對待神說的話。弟兄姐妹,我們越讀神的話就越知道,離棄了神的話,屬神的人是沒有路走的。舊約的歷史是這樣,新約的歷史還是這樣。因為整個神救贖的計畫要作的那件事情,就是把人帶回神的面前,去接受神的權柄,是承認神的權柄。你要承認神的權柄,根據甚麼來表明這個事情?那就看人怎麼對待神的話。神向人說話,神說的話就是表達祂的自己。如果我們是接受神的,我們就接受神的話。如果我們對神的話有保留的,那就說出我們對神也是有保留。這個光景就是在猶大亡國以前的那一段日子裡,從上到下我們都看得見的,這是從那些管理的階層上去看的。

 

如果你看到整個的百姓當中,我們就看到四十四章。在四十四章裡,當耶利米一直告訴他們說:『不能下埃及。』你看,當時的人反應的是怎麼樣呢?弟兄姐妹們,看四十四章的十五節,『那些住在埃及地巴忒羅知道自己妻子向別神燒香的,與旁邊站立的眾婦女,聚集成群,回答耶利米說,論到你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必不聽從。我們定要成就我們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按著我們與我們列祖、君王、首領,在猶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樣。』糟糕的還是在底下,『因為那時,我們吃飽飯,享福樂,並不見災禍。自從我們停止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我們倒缺乏一切,又因刀劍饑荒滅絕。』弟兄姐妹,你看到嗎?當時整個猶大的光景,不單是君王是這樣,不僅是官長是這樣,你看到百姓們,他們落到那麼深的黑暗裡,他們就說:『我們侍奉偶像的時候,我們甚麼都好。我們不侍奉偶像了,我們就糟糕了。』把事情完全扭轉過來,沒有看到這是神的懲治,這是神給他們的管教和干預。

 

弟兄姐妹們,我們看到整個猶大在那個時候的光景,我們就瞭解,為甚麼神在那個時候好像我們主釘十字架的時候一樣,祂掩面不看祂的百姓,祂任憑他們給交在巴比倫人的手裡。交在巴比倫人的手裡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但是為甚麼神這樣放棄祂的百姓?如果我們只是點點滴滴來看現在這一段時間的事情,我們也看見那個問題的嚴重。但是我們不能不說,猶大那一種光景是長久以來的,不是末後的二、三十年的,是很長久積累下來的,他們一直是用背向著神,一直是拒絕神話語的光。這些事神老早在申命記就給他們說得很清楚,如果你們離棄神的話,你們是一定會怎樣,怎樣。他們不以為然,他們用眼見的事情作為依據,他們看見眼見的那些好的,他們就覺得說,我們還是對的。在眼見裡看到不是那個光景,他們就說是神虧負了他們。弟兄姐妹,這種把黑變白,把白變黑的那種光景,若是我們把它掌握住的時候,我們就看到。雖然他們給交在外邦人手裡那個結局是非常的悲慘,從西底家來說,眼睛都給挖掉了。他也看到自己的兒子、妻子、親人在眼前被殺掉,許多的大臣也都在他眼前被殺掉。

 

弟兄姐妹們,這個還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是在那裡?你如果讀一讀耶利米哀歌第二章、第四章,你就曉得,城破的時候,那種光景是怎樣?別的不說了,也許下次我們再說,簡單說一點,那裡說到作母親的婦人,親手殺掉自己的嬰孩來吃。弟兄姐妹們,落到這樣的光景,你說,為甚麼會這樣?你說,神為甚麼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祂的百姓當中呢?弟兄姐妹們,我們回過頭來看猶大一直以來的光景,我們就知道了。但願主給我們有一個蘇醒的靈,看到當年猶大亡國的時候的情景,也叫我們現在也受很厲害的光照,不叫我們在主快來以前最末後的一段路程,我們也走上以色列民走過的路。基督教已經是走樣了,我們要不要跟著基督教的大環境去走?還是持定神自己的話來守住我們該守的地位?但願主憐憫我們?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裡。

 

 

倚靠耶和華的人有福了!(39)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耶穌,我來親近你,求你賜我受教的心和願意聆聽的耳朵;主啊,我需要你,求你接納我的敬拜和祈求。

 

結局終於臨到了!經過了敵人約十八個月的圍困,耶路撒冷城中糧盡水絕,最終被攻破了。當西底家與隨員棄城潛逃時,被巴比倫軍隊捉拿,本想自尋出路的西底家,最終跌進了巴比倫軍隊的網羅中。

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是一位有為而盡責的君王,每當他的軍隊出征時,他都必定親自督師。在這場對付猶大的戰役中,他把總部設在迦南以北、亞蘭區內的利比拉。西底家被人先押送至尼布甲尼撒王面前,親眼見證他的兒子逐一被殺後,他的眼睛也被剜了出來,悲悲慘慘地被擄到巴比倫去了。

在這悲劇中,有兩人卻得著特別對待。一是耶利米,尼布甲尼撒王親自下令要佔領軍的統帥善待耶利米。於是,軍隊的將領們就把他從被囚的地方釋放出來,讓他恢復自由。

另一人是西底家的臣僕古實人以伯.米勒。他雖是外邦人,但神應許他在城淪陷時要拯救他,使他不致倒在刀下(1718),是因為他倚靠耶和華(18)。他如何「倚靠」耶和華?相信是因為他曾盡力營救被囚禁在牢獄中的耶利米(參38713),顯示他能分辨是非,以及知道誰是真理的代言人。他營救先知的舉動,表示他認同神所宣告的話。

在這場大災難中,神的恩典特別保守了那些忠心於祂的人。這些都是少數的個人,他們選擇把盼望建立在神的應許上,結果他們的盼望都沒有落空。

西底家、耶利米和以伯.米勒三人,均各自以自己的生命經歷,說明了神的話永不落空的真理。其實耶利米和以伯.米勒兩人之間的共通之處甚少,前者是猶大人,是耶和華的先知;後者是外邦人(古實在今北非的蘇丹與索瑪裡境內),是西底家的親信。但這兩人卻因身處同一歷史處境中而相遇,且因對神的話語持相同的態度,而成為少數蒙神特別眷顧的人。

在兵荒馬亂、生死難料、前途未蔔的景況中,身處極度動盪和不安的實際處境裡,卻深信神的掌管,願意順服並接受神的主權,這使到耶利米與以伯.米勒成了「一家人」了!

 

 

神認得倚靠祂的人(三十九章)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一段經文記載,耶路撒冷城被攻破了!猶大國滅亡了!在這亂世中,群魔亂舞,殺戮成河(67)!人命如蜉蟻,每個人的生命都危在旦夕。雖然如此,「神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代下十六9)!神總是認得那些「倚靠祂的人」,祂不會離棄他們,必要保守他們,看顧他們!

首先,我們看見神保守耶利米。這位一直專心倚靠神的僕人,保守他不受迦勒底人的傷害,甚至巴比倫王特別吩咐善待耶利米。神認得倚靠祂的人!

不僅如此,第1518節我們看見以伯米勒雖然是古實人,但是因為他也是倚靠神的人。從三十八章89節我們看見他一直保護耶利米,因此神也搭救他脫離刀劍。神認得那些倚靠祂的人!

相反的,我們看見西底家王,貴胄以及首領們,他們一直想倚靠自己的力量救自己脫離仇敵。耶利米書三十七章5節我們看見他們企圖倚靠法老之力來抵擋迦勒底人。他們一直靠自己的方法,而不是真心悔改歸向神,專心倚靠神。然而他們一切靠自己的方法都落空了!第67節我們看見,西底家王被殘忍地剜掉眼睛!而他最後一眼看見的,卻是他的眾子被殺的景象,何等悲慘啊!弟兄姊妹們,讓我們更專心來倚靠神。不管人如何,環境如何,也許你就像耶利米、以伯米勒一樣,周圍的人都是不倚靠神,不專心跟隨神的人。然而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神正在尋求那些有專心倚靠、跟隨祂的人。神很珍惜、喜悅那些專心倚靠祂的人!祂認得你,祂必要拯救我們,看顧我們!

回應:主啊!讚美禰!因為禰總是認得那些倚靠禰的人!我願一生倚靠禰,活在禰翅膀的蔭下!

禱讀:歷代志下十六章9

9 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

 

 

王的僕人(39:15-18) (聖經姊妹版)

 

智慧五味架
眼睛
(39:7)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西底家的刑罰都集中在眼睛,他的眼睛最後看見的,是家人及貴冑被殺,然後他的眼睛被剜去。鎖他的銅鏈是雙數的,指他的手和腳都被鎖,行走活動極不方便,而且極其痛苦。西底家一定在身體與心靈上受了極大的苦楚,最後客死他鄉。

工作
每次轉換工作,總要頗長的時間來適應新公司的運作、文化和人事。到了新的工作環境,或多或少,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異類,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似的,心裡也有迷失的感覺。
古實人以伯米勒在西底家的王宮中作太監,也是一個格格不入的身分。古實是非洲一個地方,所以,以伯米勒其實是外邦人,卻在猶大末落的王朝裡當上太監,服侍猶大末代君王,他的名字也解作「王的僕人」。
可是,以伯米勒這個「外人」,似乎比猶大人更珍惜耶和華的先知。當耶利米被人陷害,扔到井裡,是以伯米勒向王報信,然後親自拯救了耶利米(38:7-14),難怪神會應許他不致死於刀下(39:16-18),似乎,以伯米勒作為「王的僕人」,所服侍的,不是地上的君王,乃是萬王之王、以色列的神耶和華。
作為一個異類,原來也可以堅持成為「王的僕人」,不論公司的環境怎樣,我們要謹記,我們服侍的物件是誰,如果我們時刻都以服侍主為念,那麼,神也會像紀念以伯米勒那樣紀念我們,讓我們在迷失當中找到方向和努力的目標。
默想
「我定要搭救你,你不至倒在刀下,卻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因你倚靠我。這是耶和華說的。」(39:18
心靈的鏡子
誰是我的老闆?

 

 

百口莫辯的先知(三十九1~18)(盧俊義)

 

經文:耶利米書三十九:1—18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明先知的角色,那麼以「神的代言人」來解釋先知的工作也許是妥當的。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先知看社會的事件,或是看國家的問題,並不是從經濟、政治、軍事等等角度著手,而是從信仰的角度去看。談信仰,就會以人民與神之間的關係來表述。如果信仰不夠真實,對神的忠誠度不夠,即使經濟發展得很好,政治管理得很有秩序,或在軍事武力上有堅強的防衛能力,在先知的眼中都是距離神很遠的。這也是先知之所以在他的時代、社會中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當先知最痛苦的事是傳遞神的信息,是與當代社會所期待的相反,特別是與國家執政者的需要不同時,這時候的先知往往會面臨生命的危險。在聖經中這樣的先知際遇很多,這也是為甚麼先知常常遭遇到迫害,甚至被殺害的原因。然而,在所有的先知中,我看最痛苦的莫過於是先知耶利米了。原因是他一直被他的同胞誤認為是賣國賊,是通敵者。不論先知耶利米怎樣辯解,都無法讓他的同胞相信,特別是當代社會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士,對他更是痛恨入骨,一直以能除去他為快。他們找機會將他抓起來關在監獄裡,並且設法要害死他。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理解在當時那種處境之下,先知耶利米是一再主張猶大國要向巴比倫軍隊投降,他強力呼喊說:只有投降才能保全生命,才能使耶路撒冷避免遭受毀滅,甚至西底家王朝也能保全下來。這樣的公開言論,在當時的執政當局,以及基本愛國主義者看來,都是不能接受的事,因此他們將他看成是通敵者,是國家的罪人。而當他的同胞將他看成是通敵者之後,就在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帝國的軍隊攻陷之際,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卻下命令,要他的臣僕好好對待先知耶利米,這讓原本就認為他是通敵者的同胞更有證據可說了!

作為一個神的僕人,他只能依照神命令他講的話傳述,即使神要他講的話,並不是先知自己所喜愛的,也不能拒絕。就像先知約拿一樣,他並不喜歡神要他去向尼尼微城的人民說話,即使他想盡辦法要逃避,也無法得逞。因為神的僕人只能依據神的命令列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內容:

第一至三節:
1
西底家作猶大王的第九年十月,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大軍進攻耶路撒冷。2在西底家作王的第十一年四月九日,耶路撒冷城牆被攻破了。

3耶路撒冷淪陷時,巴比倫王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到中央門,在那裡開庭。這些將領包括:尼甲沙利薛、三甲尼波、撒西金,和另一個尼甲沙利薛。

這段經文很清楚記載巴比倫軍隊攻陷耶路撒冷城的時間,是在西底家在位的第十一年四月九日。而攻城的時間是從他在位的第九年十月開始,直到耶路撒冷城被攻陷,前後長達一年六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從主前五八八年到五八六年。其實,巴比倫軍隊並沒有強力進攻,他們只用圍堵的方式,就是讓猶大國與外國的聯繫完全斷絕,讓人民無法出城去工作、耕作、取水。結果城內的存糧、飲用水都沒有了,饑餓才是耶路撒冷城內人民最大的殺手。這也是在前一講我已經說過的,城內有的人為了要尋求生存,只好親手烹煮自己的兒子吃(參考耶利米哀歌四:10)。人間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此!列王紀的作者在描述耶路撒冷城門被攻破時的情景,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那年四月(指西底家王在位第十一年)九日,城裡饑荒非常嚴重,人民沒有糧食。」(列王紀下廿五:3)饑餓,可說是生命的最大殺手,就算是最堅強的部隊也不堪缺乏糧食的攻擊。

日本出名的作家遠藤周作的名著「深河」一書中,就曾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派赴緬甸的軍隊,後來就是因為缺乏糧食,以及所有來自日本國內的援助早已經斷絕,軍人病死的病死,剩下的老弱殘兵中,有的人就是以吃剛死去袍澤的肉求得生機。

戰爭,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罪惡,無論是以甚麼偉大的理想為理由,也都是一片謊言,因為理想不能用屠殺別人的生命來建立,更不能用殘害別人的性命來擴張自己生存的空間。總結一句話來說:以任何理由所引起的戰爭,都是一種罪惡,且是最大的罪惡!我要很清楚地表明:這是我的信仰告白!
耶路撒冷城淪陷了!這是先知耶利米一再警告過的,沒有人要聽,但事實終於發生了。就像前面所說的,城破,並不是因為巴比倫軍隊用武力猛攻打下來的,而是因為城內嚴重饑荒,缺乏糧食所致。人民餓到屍橫遍野、堆積滿街,就在這時候,城門開了,巴比倫軍隊順利地攻進城去,猶大國終於被巴比倫消滅,時間是主前五八六年,距離北國以色列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消滅時,剛好是一三五年。有長達一三五年的時間,猶大國沒有從北國以色列滅亡的慘劇學習到教訓,這實在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我在講「何西阿書的信息」時就指出:何西阿書的作者其實是在北國以色列滅亡後,在南國猶大寫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論及有關北國以色列敗壞的社會背景,為的是希望能喚醒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能從自己北國以色列兄弟的慘痛經驗學到教訓,知道悔改歸向神。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國家、人民尋求神的寬恕、看顧,甚至得到神的祝福而能恢復如同以前的君王大衛顛峰時代一樣。可惜,何西阿書作者的用心並沒有得到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重視。而先知耶利米的呼籲更被他那時代當作叛國的言論,使得原本還有生存的契機都因此失去了。

第三節提到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王和他的重要大臣們聚集在耶路撒冷中央門開庭審判猶大國的官員。這是古今中外都一樣的做法,戰勝國會對戰敗國的主要將領、社會領袖進行審判,主要目的乃是在建造一個戰後的新社會秩序,這就是現代所用的話語審判戰犯。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城門雖然被打開了,必定還有所謂「基本教義派」的人,還會進行所謂「打遊擊」的方式,力圖挽回已經失去的局勢。巴比倫軍隊大約又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清除城內的殘餘勢力,也為了要清除這些隱藏在暗街巷道之內的殘餘「基本教義派」頑固份子,巴比倫軍隊指揮官尼布撒拉旦下命令,將耶路撒冷城牆拆毀,並且放火燒毀耶路撒冷聖殿和達官貴人的房舍,這樣就將聖殿內牆壁上所有純金打造包裹起來的牆壁、柱子等搜刮殆盡。

第三節的「中央門」,很可能就是列王紀下第十四章十三節所說的「以法蓮門」,是耶路撒冷城北面的門。

第四至十節:
4
西底家王和他的衛隊看見情勢危急,連夜逃出城外。他們經過王宮花園,走過連接兩道城牆的通路,往約旦穀的方向奔逃。5但巴比倫的軍隊追擊他們,在耶利哥附近的平原追上西底家。他們俘獲他,把他帶到尼布甲尼撒王那裡。那時尼布甲尼撒在哈馬境內的利比拉;他就在那裡審判西底家,6當著西底家眼前殺了所有的王子,也殺了猶大所有的貴族。7然後他把西底家的兩隻眼睛挖出來,用鏈子鎖住他,帶他到巴比倫去。8巴比倫人放火燒了王宮和民房,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9最後,尼布撒拉旦元帥把留在城裡和向他投降的人都押到巴比倫去。

10他把那些最窮苦、沒有財產的人留在猶大,把葡萄園和田地分給他們。

這段經文是在述說巴比倫軍隊怎樣逮捕到正在逃亡中的猶大西底家王和他的臣僕,以及怎樣對待西底家王的家人。我們看到西底家王受到極其殘酷的對待,不但自己的兩隻眼睛被挖出來,且是他的孩子就在他的眼前被活活地殺死,這是一齣悲劇的收場。坦白說,西底家王家族受到的對待,看起來似乎很悲慘,比起耶路撒冷城內的以色列人民活活餓死,以及那些被餓得頭昏的人民,必須倚靠烹煮自己親生的孩子來止饑,應該算是幸運多了。

在第三十八章曾記載先知耶利米力勸西底家王帶領人民向巴比倫軍隊投降,並且保證神一定會照顧他、他的家人,以及使耶路撒冷城免於遭受毀滅的危險。可惜的是西底家王並沒有接受先知耶利米的建議。

這段有關耶路撒冷城毀滅淪陷的記事,也可比較列王紀下第廿五章一至七節,或是耶利米書第五十二章四至十一節。

第八至九節提到巴比倫軍隊的將軍尼布撒拉旦這個人,依照列王紀作者的介紹,他乃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顧問兼護衛長,在耶路撒冷淪陷後一個月,也就是五月七日他才進入城內的。當他一進入耶路撒冷城時,馬上就下令「放火燒毀聖殿、王宮,和一切耶路撒冷達官貴人的房屋。他的軍隊拆毀了城牆。」(列王紀下廿五:9—10)這就是我在前面所提過的,城內可能還有些頑固的「基本教義派」份子在進行打遊擊戰的活動,因此,將這些可能隱藏遊擊隊員的地方拆除,就可以瓦解這群不肯投降者的力量,且可早日解除擴大傷亡的威脅。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明白燒毀聖殿和達官貴人的房舍有另一個功用,就是可在放火燒毀之前,先進入屋內搜刮貴重的財物,以及逮捕隱藏在屋內的重要份子,以免禍患。列王紀的作者在描述這位指揮官下命令給巴比倫軍隊放火燒毀聖殿之前,將聖殿所有一切貴重的器物都盡可能地搜刮,不存留任何值錢或是可賣的物品(參考列王紀下廿五:13—17)。當巴比倫軍隊將這些貴重的金屬物品都搜刮殆盡之後,才進行放火燒毀聖殿。這也有另一種意義,就是要羞辱以色列人民,讓他們覺得最偉大的耶和華神並不能保護他們,而以色列人民認為神居住的地方耶路撒冷聖殿,已經被巴比倫軍隊給拆毀了!如果我們注意所羅門王建造耶路撒冷聖殿完成後,在舉行獻殿禮儀過後不久,神曾向他顯現,並且這樣告訴過他,說:

「如果你和你的後代不順服我,不遵守我給你們的法律誡命,去拜別的神,我會把我的子民以色列從我賜給他們的土地上趕出去,並且離棄這座我曾分別為聖、作為敬拜我的聖殿。各地的人將譏笑以色列,輕視他們。這聖殿將成為一堆廢墟;過路人都會驚訝,嘲笑地問:『上主為甚麼這樣對待這國和聖殿呢?』人要回答:『因為他們離棄了上主他們的神。上主曾經領他們的祖先從埃及出來,他們卻去崇奉膜拜別的神明,所以上主降這災難給他們。』」(列王紀上九:6—9

這段經文讓我們很清楚看到神不會居住在不誠實敬拜祂的人的聖殿裡。而真實敬拜的人,即使沒有美麗的殿宇,神也會臨在他們當中。因為真實的敬拜不在於外表的建築物,而是在於真實的心靈(參考約翰福音四:23—24)。

第十節說這位巴比倫軍隊的指揮官尼布撒拉旦將「那些最窮苦、沒有財產的人留在猶大,把葡萄園和田地分給他們。」這讓我想起一九七二年,當北越軍隊進入到南越首府西貢的時候,就是採取類似的做法;他們的指揮官將那些有錢、有地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俘虜到勞改營去,放領田地給那些貧窮人。貧窮和富有,在動亂不安的世代,二者的生命際遇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十一至十四節:
11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命令尼布撒拉旦元帥說:12「把耶利米找來,好好待他,不可傷害他。他有甚麼要求,就替他辦。」13於是尼布撒拉旦和高級將領尼布沙斯班、尼甲
沙利薛,以及其他官員14從王宮的監獄裡把我放出來,交給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吩咐他安排我回家;我就回去,住在同胞當中。

這段有關先知耶利米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下命令釋放的記事,與第四十章一至六節的記載有很大的出入。兩段經文為甚麼會有差異?在第三十九章記載的是:當耶路撒冷城淪陷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隨即下令釋放先知耶利米,並且吩咐要善待他,將他交給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帶先知耶利米回到同胞當中居住。但我們知道,這樣的說法有點奇怪,因為照常理來說此時的耶利米乃是他同胞痛恨的物件,因為他的言論被認為是背叛國家的,再加上他受到以色列人民的仇敵尼布甲尼撒善待,怎能很安穩地回到自己同胞當中去居住呢?再者,巴比倫軍隊或是國王尼布甲尼撒怎麼會知道有先知耶利米這個人呢?莫非先知耶利米真的常與巴比倫聯絡?否則巴比倫王怎麼會在軍隊攻陷耶路撒冷城,隨即就下令要釋放先知耶利米?難道說他對巴比倫的入城有貢獻?像約書亞記第六章所記載的,喇合因為保護約書亞派出探子的生命,這些探子答應回報。在耶利哥城淪陷的時候,約書亞隨即下令保護喇合和她的家人(參考約書亞記二:12—18、六:22—23)。可是先知耶利米並沒有這樣做啊!

而在第四十章一至六節則是記載先知耶利米也在被俘虜的人群中,直到人群走到拉瑪的時候才被尼布撒拉旦詢問是否要跟隨去巴比倫,或是要回到自己的故鄉也可以,他可以自由選擇去路,而且還送他許多禮物、糧食。先知耶利米於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同胞中,和那些殘存的人民,就是那些老弱、貧窮的人民在一起。

這兩種不同的記載,很可能是因為傳承下來資料有差異導致的結果,有些聖經學者認為第四十章的資料乃是後來補上去的,主要目的是想說明耶路撒冷城的淪陷,是出於神旨意。而神沒有忘記祂的忠實僕人,就像第三十九章十五至十八節有關以伯米勒因為救助先知耶利米免于死亡,得到神的獎賞一樣。也許我們可以將這兩種資料合併在一起這樣看:

1. 當耶路撒冷城淪陷的時候,先知耶利米也是在被俘虜的人群中。當這群俘虜走到拉瑪的時候,巴比倫軍隊指揮官尼布撒拉旦接到國王尼布甲尼撒的通知,要他善待先知耶利米,於是他解開了先知耶利米的手銬、腳鐐,並讓他自由選擇去路。

2. 很有可能是當指揮官尼布撒拉旦在耶路撒冷城淪陷後,在重新整理該城治安而進行拆毀城牆、燒毀聖殿以及達官貴人房舍的那段時間中,在坊間聽到有人在敘述關於先知耶利米的故事。這故事可能是指出先知耶利米雖然支持向巴比倫投降,但並沒有得到好處。所以,論說他通敵是不正確的等等。而論說有關先知耶利米事件的人,很可能就是這些被當代社會所疏忽的最貧窮的人民。

3. 這也是為甚麼先知耶利米決定回到殘存的餘民中,與他們住在一起的主要原因。與最貧困者生活在一起,關心他們,替他們伸冤等等,乃是先知運動的主要角色,因為先知們都是在替那些貧困者說話、辯護,而控訴物件大多乃是那群有錢又有勢力的人(參考阿摩司書五:10—13、彌迦書六:10—12)。

也許我們可以替先知耶利米提出疑問:為甚麼他要選擇回到那群老弱、貧困的同胞中呢?如果他選擇到巴比倫去,還可以過相當舒服的生活,且會受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禮遇,那該多好!但我們知道,神真實的僕人並不這樣,真正需要幫助的不是這群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的菁英,而是殘存留下來的老弱窮苦人民;他們最需要鼓勵,因為他們已經一無所有,他們在國家淪陷之前,就曾被那些達官顯要剝削到連生活都有困難,他們沒有任何技術、顯赫的教育背景、知識,身體的健康狀況必定很差,面臨的是瘟疫、饑餓隨時會攻擊他們。即使他們被巴比倫帝國留下來,沒有俘虜到巴比倫去,但現在猶大的生活環境也是滿目瘡痍,因為戰爭的結果,各地城市幾乎都快成為廢墟。若說要重建,恐怕是天馬行空的夢境吧。但就在人看為最沒有希望的此時,卻是先知運動中最有力的時刻。先知的信息就是在告訴那些對生命不再存有期盼的人民:倚靠神,就有生命的希望!

第十五至十八節:
15
我還被關在王宮監獄的時候,上主吩咐我16告訴古實人以伯
米勒,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神這樣說:「我要照我宣佈的毀滅這城,不讓它繁榮。你將親眼看到這事發生。17但是,我上主要保護你;你不至於被交在你所懼怕的人手中。18我要保護你安全;你不至於死在刀下。你一定能保全生命,因為你信靠我。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關於以伯米勒得到神獎賞、保護的記事,是在回應第三十八章七至十三節;在該段經文中記載以伯米勒因為救助先知耶利米,神就在耶路撒冷城淪陷之時,拯救了他和他家人的生命。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將此段經文放在此處,主要在說明照顧神忠實僕人的人,也必定會得到神賞賜的恩典。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不須為傳福音遭遇到誤解而為自己提出辯解。因為伸冤在神,祂自會為祂忠實的僕人說話。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因為傳出神的信息,而被當時的政府官員、社會貴族、顯赫名流所厭惡,並且迫害他,將他關在非常惡劣環境的監獄中。從他被關入死亡大牢,到他被自己國家的仇敵「獎賞」釋放、犒賞等,這實在是相當難以解釋的一件事。即使他拒絕了非常好的優渥待遇,寧願回到自己苦難的同胞中,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但想想看,在那些以色列同胞之菁英中,先知耶利米將要怎樣面對呢?先知耶利米並沒有為自己說些甚麼話,也沒有喊冤,他承受一切羞辱、污蔑,因為他知道是神差遣他去傳這樣的信息,他曾經以自己「太年輕」、「沒有口才」為理由拒絕過神的呼召(參考耶利米書一:6),但是神卻硬要他去傳祂的信息,並且向先知耶利米保證要與他同在,要保護他免受災害,要他不要害怕(耶利米書一:7—8)。可是,先知耶利米還是經歷到生命的危險,因為他忠實地將神的話傳出來,卻遭遇到迫害,為此,先知耶利米還曾向神埋怨過,甚至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參考耶利米書二十:14—18)。

人往往看表面,也看短暫的、可數的、可觸摸的事物。但在神手中卻不是這樣,因為神看的是人的內心,他拯救的計畫是長久的,遠超過人的思慮可及的範圍。人也常常以為將神僕人的口堵住,或將之殺死,就可以使他們發不出聲音,可是,我們卻發現到神審判的聲音因迫害越大,反而傳播得越廣闊且越快。看,新約時代的猶太宗教領袖就是以這樣的態度對待耶穌基督,他們與羅馬帝國統治當局勾結將耶穌基督殺死,以為這樣就可以堵住神國福音的信息,然而我們卻發現到,神國的福音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死而傳播得更快、更廣。

每一個時代都有神忠實的僕人在世界各地傳出神的信息,但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陸續傳出神忠實僕人受到各種不同的迫害,即使在今天的世代,還是有許多神忠實的僕人難逃迫害臨身,今天的中國如此,在回教地區的傳道者也是如此,在許多極權國家,例如南美洲的軍事政府等地依舊如此,迫害的傳聞不斷,案例接踵而來。而迫害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包括用金錢的誘惑,權位的迷惑,有的甚至威脅著要給予這些忠實的傳道者各種污蔑等等,但真正在傳福音的忠實僕人可以不用擔憂這些,因為神知道誰是祂的忠僕,神自會替祂的僕人伸冤。

基督教會就是神福音的僕人,在每個時代中,真實屬於基督的教會也會受到各種誘惑、迫害,為的是要使教會離棄聖經的教訓,隨著這個世界的準則去行事。咱教會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在這現今動亂不安的臺灣社會中,也可能會受到各種誘惑而使咱教會對於忠心持守神的話產生動搖。咱教會也可能因為堅持信仰的基本原則而失去許多在人看來是美好的利益,但我們必須堅持,即使因為這樣受到各樣的污蔑,也要堅持。神知道我們是屬於祂忠心的僕人,祂一定會替我們說明一切。

二、寧願與最貧困、最沒有期盼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福音的種子就是從這裡開始發芽的。

當先知耶利米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釋放後,他並沒有選擇到巴比倫去過待遇優渥的生活,他選擇回到自己同胞中,而這些留在故鄉的同胞乃是當時以色列中最窮苦、沒有財產的人,他們也是沒有任何技術或受過甚麼教育的人(參考列王紀下廿四:14—16),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眼中,他們乃是一批隨時可任之死亡、生命沒有甚麼希望的人,把他們留在猶大,表面上看來是叫他們在葡萄園和田園裡工作,其實,就像早年以色列人民在埃及當奴隸一樣,沒有給材料,卻要叫他們增產泥磚(參考出埃及記五:10—19)。尼布甲尼撒王這樣的策略乃是要讓這一大群老弱、貧困的以色列人民在那樣的環境中自生自滅。另一方面,因為這群人甚麼技術都沒有,俘虜到巴比倫只會增添糧食的消耗,將之留在如同廢墟的猶大,能活下來的不但還可以逼他們增產糧食,也可增添稅收,撐不下去的,就讓他們死去,也可減輕負擔。說穿了,這樣的政策乃是另一種「滅族」的殘酷做法!

我們可以想想看,當一個民族所有的菁英都被抽離出來,當他們之中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被分離出來後,這樣的民族能夠期待怎樣的未來?這樣的民族組成的社會、國家會是怎樣的將來呢?恐怕不出多久就會被自然淘汰了。但就在這個時候,先知耶利米選擇回到這群被當時社會看成是垃圾、殘渣、無用之人的同胞中去,這正好說明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信息:神就是要透過這些殘存的人民重建以色列民族,重新「創造」他們,就像當年神選擇亞伯拉罕一樣。在人看來沒有希望延續後代生命,不可能會生下孩子的時候,神竟然揀選了亞伯拉罕,並且答應他,要讓他的後代子孫如同天上的星星、海邊的沙那樣多,神就必定會依照祂所應允的實現諾言。這就是先知耶利米選擇回到這群以色列民族最窮苦的同胞當中所要表達出來的意義。

今天作為神揀選的僕人的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不是要跟那些自認為菁英,或是社會公認最有力量的人在一起。因為選擇和這樣的族群在一起,教會興旺起來時,人不會感受到也體會不到神的恩典,人會說那是因為教會聚集了許多菁英、有能力、有財力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說:

「弟兄姊妹們,要記得神呼召你們的時候,你們是處在哪一種情況中。從人的觀點看,你們很少是聰明的,很少是有能力的,很少是有高貴地位的。神偏要揀選世人所認為愚拙的,來使聰明人羞愧;神揀選世人所認為軟弱的,來使堅強的人羞愧。神也揀選世人所輕視、厭惡、認為不足輕重的,來推翻一向被認為重要的,使人在神面前無可誇口。」(哥林多前書一:26—29

看,這就是人怎樣想也想不到的,因為神與人不同;人認為偉大的,在神眼中往往是渺小的。除非人有真實謙卑的心,才會真正明白神揀選的意義。

先知耶利米決定回到這些最窮困的同胞中,他要面臨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困難而已,更困難的,恐怕是他的同胞對他的不滿和質疑。但這些並不是他在考慮的範圍,他知道讓他的同胞認識神拯救的愛,在最艱困的環境中,讓他們能聽到神的聲音,因為神的聲音就是生命的泉源,是生命的盼望,而這就是神僕人的使命。有苦難,才會使人謙卑下來,也因為有苦難,人才會尋求神的救助。就是因為有苦難,人才會發覺自己的有限和軟弱。當人有這樣的生命體驗時,就容易聽得下神的聲音,才會認真思考神忠實的僕人(先知)傳遞出來神的信息,這時候,生命就開始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