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第二首哀歌:為耶路撒冷城遭罰而哀歎】 一、因惹神忿怒以致聖城遭毀(1~10節) 二、因誤信假先知致居民受苦(11~17節) 三、為聖城慘狀向神哀求(18~22節) 貳、逐節詳解 【哀二1】「主何竟發怒,使黑雲遮蔽錫安城?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在祂發怒的日子並不紀念自己的腳凳。」 〔呂振中譯〕「怎麼啦!永恆主竟氣忿忿使黑雲籠罩着錫安小姐〔指着城而說的〕阿!他竟將以色列的華美從上天扔在下地阿!他在發怒的日子竟不懷念着自己的腳凳阿!」 〔原文字義〕「發怒」鼻孔,怒氣;「錫安」乾枯之地;「華美」榮美,榮耀;「扔」投擲。 〔文意註解〕「黑雲遮蔽」:有二意:(1)指神的審判(參賽十九1);(2)指神掩面不顧。 「主何竟發怒,使黑雲遮蔽錫安城」:意指耶路撒冷城今日的困境,乃由於自己不是,惹神震怒所致。 「以色列的華美」:或『以色列的榮耀』,有二意:(1)指聖殿(參賽六十三15);(2)指神所賜的恩典與特權。 「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意指不再蒙神施恩眷顧。 「在祂發怒的日子並不紀念自己的腳凳」:自己的腳凳特指約櫃(參代上二十八2);全句意指神在盛怒之下,不再紀念祂要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應許。 〔話中之光〕(一)教會在地上本當為神發光做見證,但若墮落失去神的同在,就如同黑雲密佈,顯不出榮耀的景象。 (二)神發怒乃因祂愛教會,施予管教,暫受撒但的折磨,好讓屬祂的人回頭,終得益處(參來十二10)。 【哀二2】「主吞滅雅各一切的住處,並不顧惜。祂發怒傾覆猶大民的保障,使這保障坍倒在地。祂辱沒這國和其中的首領。」 〔呂振中譯〕「永恆主吞滅了雅各所有的田莊,並不顧惜;他怒轟轟地翻毀了猶大小姐〔指着人民而言〕的堡壘,使它坍到平地;他辱沒了她的王〔傳統:這國〕和首領。」 〔原文字義〕「吞滅」吞嚥,吞噬;「住處」草場,住所;「顧惜」留情,憐憫;「發怒」溢出,怒氣爆發;「傾覆」拆除,推翻;「保障」防禦工事,要塞;「坍倒」被擊打,塗抹;「辱沒」玷污,傷害。 〔文意註解〕「住處」:原指牧人的住所或草場,轉指不設防的地方。 「主吞滅雅各一切的住處,並不顧惜」:意指神任令大片鄉野國土被敵人佔據蹂躪,毫無顧惜。 「保障」:指設防的要塞或堡壘。 「祂發怒傾覆猶大民的保障,使這保障坍倒在地」:意指因惹神忿怒以致堅固的城堡被敵人摧毀、踐踏。 「祂辱沒這國和其中的首領」:意指以色列國因失去神的保守,舉國上下、不分貴賤,均蒙羞受辱。 〔話中之光〕(一)當教會墮落到一個地步,不再蒙神顧惜,無論人的手如何勤於建造,都要被仇敵魔鬼拆毀淨盡。 (二)教會是神的家,一旦失去神的保護,撒但便在教會中為所欲為,不僅眾人蒙羞,教會領袖更受辱沒。 【哀二3】「祂發烈怒,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斷,在仇敵面前收回右手。祂像火焰四圍吞滅,將雅各燒毀。」 〔呂振中譯〕「他發烈怒把以色列的角全都砍斷;他當着仇敵面前縮回他幫助人的右手;他像燄火四圍焚燒着,將雅各燒燬。」 〔原文字義〕「烈」燃燒;「怒」鼻孔,怒氣;「全然砍斷」劈除、砍倒;「收」轉回,返回;「回」背後,後方;「吞滅」吞噬,燒滅;「燒毀」燃燒,點火。 〔文意註解〕「角」:是能力的象徵(參耶四十八25)。 「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斷」:表示在仇敵面前無能為力。 「右手」:象徵神的幫助和拯救(參詩九十八1)。 「在仇敵面前收回右手」:意指面對仇敵不再得到神的幫助和拯救。 「火焰」:意指神的怒火。 「祂像火焰四圍吞滅,將雅各燒毀」:全句表示神的怒火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作,使其全然燒毀。 〔話中之光〕(一)基督是教會能力的源頭,教會若離開基督——角全然砍斷,就會在仇敵面前無能為力。 (二)我們若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參雅四8);但我們若離棄神,惹神發怒,神也必棄絕我們,並且神審判的火將從神的家起首(參彼前四17)。 【哀二4】「祂張弓,好像仇敵。祂站著舉起右手,如同敵人,將悅人眼目的,盡行殺戮。在錫安百姓的帳棚上,倒出祂的忿怒像火一樣。」 〔呂振中譯〕「他拉緊了弓、好像仇敵;他舉了右手站着、如敵人,將悅人眼目的全都殺戮;在錫安小姐〔指着人民而言〕的房屋〔原文:帳棚〕上他倒出他的烈怒像火一樣。」 〔原文字義〕「張」彎弓,前進;「悅人」悅人的事物,願望;「盡行殺戮」殺害,毀滅;「百姓」女兒;「倒出」澆,傾倒;「忿怒」盛怒,熱氣。 〔文意註解〕「張弓」:表示將要射箭攻擊。 「祂張弓,好像仇敵」:全句意指神對待祂的子民,竟如對待仇敵一般即將發動攻擊。 「站著」:乃爭戰的姿勢(參弗六13~14)。 「舉起右手」:表示拿起武器作勢預備攻擊。 「祂站著舉起右手,如同敵人」:全句意思與前句相同。 「悅人眼目的」:意指那些比較顯眼的目標。 「將悅人眼目的,盡行殺戮」:全句意指居民中的菁英分子盡被殺戮。 「錫安百姓的帳棚上」:意指人們生活的居處。 「在錫安百姓的帳棚上,倒出祂的忿怒像火一樣」:全句意指居所燬於烈火。 〔話中之光〕(一)神的右手原是為著扶持並幫助屬神的人的,但倘若他們悖逆神,就會轉變成反對並加害的右手。 (二)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參來十二29),所以我們應當時常存著恐懼戰兢的心,不可惹祂發怒。 【哀二5】「主如仇敵吞滅以色列和錫安的一切宮殿,拆毀百姓的保障,在猶大民中,加增悲傷哭號。」 〔呂振中譯〕「永恆主變像仇敵吞滅了以色列;主吞滅了她所有的宮堡,毀壞了她的堡壘;在猶大小姐〔指着人民而言〕中加多了悲傷和哀悼。」 〔原文字義〕「吞滅」吞噬,淹沒;「宮殿」城堡,要塞;「拆毀」毀壞,破壞;「百姓的保障」防禦工事,堡壘;「民中」女兒;「加增」增多,變大;「悲傷」悲嘆;「哭號」悲嘆(原文不同字)。 〔文意註解〕「宮殿」:象徵權力指揮總部。 「保障」:代表防守能力。 「主如仇敵吞滅以色列和錫安的一切宮殿,拆毀百姓的保障」:意指邦國淪亡、喪失主權;按表面看,以色列南北兩國似乎是在侵略者鐵蹄下滅亡,實際上她們的滅亡是出於神,故這裡說「主如仇敵」。 「在猶大民中,加增悲傷哭號」:悲傷與哭號按原文同義不同字,均出自「哀悼」字根;全句意指眾民悲痛逾恆。 〔話中之光〕(一)神自己才是神兒女們真正的掌權者和保護者,沒有神,我們便無所適從,也無何可靠。與其事後悲傷痛悔,不如事先向神悲傷悔改。 (二)當教會墮落到被神棄絕時,就沒有所謂的「權柄」和「能力」,因為教會中的權柄和能力,都是從神的聖靈而來的。 【哀二6】「祂強取自己的帳幕,好像是園中的窩棚,毀壞祂的聚會之處。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又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 〔呂振中譯〕「他用暴力破毀了自己的棚幕,好像個賊〔傳統:好像園子的〕;他毀壞了制定了節期的聚會處;永恆主使制定節期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他又盛怒忿忿地厭棄君王和祭司。」 〔原文字義〕「強取」虧負,施暴於;「窩棚」(原文無此字);「毀壞」毀滅,破壞;「聚會之處」會幕,指定場所;「憤恨」厭惡;「藐視」蔑視,輕視。 〔文意註解〕「自己的帳幕」:指聖殿。 「祂強取自己的帳幕」:意指神忿然摧毀聖殿。 「好像是園中的窩棚」:意指神將聖殿視如園中毫無價值的窩棚一樣。 「毀壞祂的聚會之處」:聖殿原是神和人相聚之處,但如今卻遭神摧毀殆盡。 「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本句並不意味著神廢棄安息日和節日,乃指眾民因久未守節日,以致將節日都遺忘了(參尼八9~18)。 「又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全句意指神在盛怒中棄絕了神子民中的政教首領。 〔話中之光〕(一)教會原是神的家(參提前三15),是神和屬祂的人相會之處,但若聖徒不尊重祂,祂也必不珍惜教會。 (二)教會敗壞墮落的兩大現象:(1)主日和定期的聚會被人們忘記了;(2)教會中執掌行政的長老和牧養的同工被人們忽視了。 【哀二7】「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憎惡自己的聖所,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他們在耶和華的殿中喧嚷,像在聖會之日一樣。」 〔呂振中譯〕「永恆主屏絕了自己的祭壇,斥棄了自己的聖所,將她宮堡的墻交於仇敵手中;他們在永恆主殿中喧嚷,像在制定節日一樣。」 〔原文字義〕「丟棄」棄絕,輕視;「憎惡」厭惡;「牆垣」圍牆;「喧嚷(原文雙字)」給,放置(首字);響聲,噪音(次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無論是指香壇或燔祭壇,不再蒙神悅納,因而遭神廢棄。 「憎惡自己的聖所」:意指神不再以它為自己的安息之所(參詩一百三十二14)。 「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意指神容許敵人踐踏聖殿的神聖範圍之內。 「他們在耶和華的殿中喧嚷」:意指敵軍肆意破壞聖殿,並在殿中叫囂喧嚷。 「像在聖會之日一樣」:意指其喊叫聲宛若昔日過節時的歡呼聲。 〔話中之光〕(一)當神不再以教會為祂安家之所時,必然掩耳不聽聖徒們的禱告,獻祭求告變成多餘。 (二)在會中大喊大叫,不一定是出於聖靈的感動,有時仇敵也會利用人的肉體來攪擾聚會。 (三)教會中任何儀文、形式和作法,若失去神的同在與祝福,便都是枉然;真正的敬拜,必須是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神(參約四23~24)。 【哀二8】「耶和華定意拆毀錫安的城牆,祂拉了準繩,不將手收回,定要毀滅。祂使外郭和城牆都悲哀,一同衰敗。」 〔呂振中譯〕「永恆主定意要毀壞錫安小姐〔指着城而說的〕的城墻;他拉了準繩,不將手收回,定要毀滅;他使外郭和城墻都悲哀,一概衰敗。」 〔原文字義〕「定意」思考,謀算;「拆毀」毀滅,破壞;「準繩」繩索,測繩;「收回」轉回,返回;「毀滅」吞噬,淹沒;「外郭」防禦,堡壘;「悲哀」哀哭,哀輓;「衰敗」虛弱,衰微。 〔文意註解〕「耶和華定意拆毀錫安的城牆」:意指聖城失去保護,並不是突發事件,乃是神刻意拆毀的。 「準繩」:通常指神的審判(參摩七8)。 「祂拉了準繩,不將手收回,定要毀滅」:意指神已定了審判的計劃,按部就班地拆毀聖城。 「祂使外郭和城牆都悲哀,一同衰敗」:意指神的拆毀相當徹底,並沒有保留。 〔話中之光〕(一)萬軍之耶和華既然定意,誰能廢棄呢?祂的手已經伸出,誰能轉回呢?因為祂說,我怎樣思想,必照樣成就;我怎樣定意,必照樣成立(參賽十四27,24)。 (二)我們若失去神的保守和祝福,不但外表淒涼,而且裡面枯乾、死沉。 【哀二9】「錫安的門,都陷入地內,主將她的門閂毀壞,折斷。她的君王和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她的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 〔呂振中譯〕「錫安的門都陷入地裏;主將她的門閂毀壞折斷;她的王和首領在列國中,沒有禮節的指教;她的神言人也沒有得着永恆主的異象。」 〔原文字義〕「陷入」沉下,沉沒;「毀壞」消滅;摧毀;「折斷」斷裂,打碎;「異象」啟示,神諭。 〔文意註解〕「錫安的門,都陷入地內」:意指城門被拆毀,埋沒在廢堆之中。 「主將她的門閂毀壞,折斷」:意指城門之所以被毀,乃因神將門閂打碎、破壞,以致失去連結,而為敵人所乘。 「她的君王和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本句有二意:(1)政府領袖被擄去,不能再執行律法;(2)政府領袖被擄往不知神律法的國家,受人任意對待。 「她的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意指宗教領袖不再有神的啟示。 〔話中之光〕(一)主是羊的門,羊若沒有主的保守,就會遭受狼和盜賊的偷竊、殺害、毀壞(參約十10,12)。 (二)基督的律法(加六2)和異象,乃是引導並管制信徒行事為人的兩大要件,藉以明白神的旨意,並蒙神悅納。 【哀二10】「錫安城的長老坐在地上默默無聲,他們揚起塵土落在頭上,腰束麻布,耶路撒冷的處女,垂頭至地。」 〔呂振中譯〕「錫安小姐〔指着城而說的〕的長老坐在地上、沉默無言;他們捧起了塵土撒在頭上,腰束麻布;耶路撒冷的童女〔指着人民而言〕垂頭至地。」 〔原文字義〕「城」女兒;「長老」老人,長者;「默默無聲」無言,靜默。 〔文意註解〕「錫安城的長老坐在地上默默無聲」:意指民間的領袖對其遭遇束手無策,只能靜坐沉默。 「他們揚起塵土落在頭上,腰束麻布」:形容他們悲傷哀痛逾恆(參斯四1)。 「耶路撒冷的處女,垂頭至地」:形容婦孺無力反抗、默默承受。 〔話中之光〕(一)無論是國家遭難,或是教會蒙羞,所有男女老幼,均同受其害,無一能夠倖免。 (二)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是的,許多時候,我們所遭受的苦難,是因惹神發怒而有的,只能垂頭默然、懊悔莫及。 【哀二11】「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都因我眾民遭毀滅,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 〔呂振中譯〕「我的眼因流淚而失明;我的心腸沸騰着;我的肝膽傾倒於地,都因我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遭受的破毀,因為孩童和喫奶的在都市廣場上全發昏了。」 〔原文字義〕「失明」消耗,用盡;「心腸」內臟,肺腑;「肝膽」肝;「塗」澆,傾倒;「眾民」百姓,親屬;「遭毀滅」破裂,壓碎;「發昏」虛弱,昏厥。 〔文意註解〕「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形容因傷痛流淚不止,以致視線模糊不清。 「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形容心緒攪擾紛亂,激動萬分。 「都因我眾民遭毀滅」:指因為目睹同胞遭受踐踏壓榨。 「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又看見幼童嬰孩因饑餓而昏厥倒地。 〔話中之光〕(一)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特別是在教會中擔負話語職事的人(先知),當為聖徒的屬靈光景低落,而多多在神面前流淚代禱。 (二)靈性幼稚的信徒,若缺乏靈糧的供應,便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倒地昏厥。 【哀二12】「那時,他們在城內街上發昏,好像受傷的,在母親的懷裡,將要喪命,對母親說:“穀、酒在哪裡呢?”」 〔呂振中譯〕「當他們在城裏廣場上發昏、像被刺重傷時、當他們在母親懷裏、將要呼出最後一口氣時,他們問母親說:『哪裏有五榖和酒阿?』」 〔原文字義〕「發昏」虛弱,昏厥;「受傷的」刺穿,蒙羞;「喪」傾倒,溢出;「穀」玉米,穀類。 〔文意註解〕「他們」:指11節的『孩童和吃奶的』。 「發昏,好像受傷的」:形容他們如同被刺傷重,即將昏厥斷氣前的情形。 「在母親的懷裡,將要喪命」:按原文是指「他們的魂(性命)被傾倒在母親的懷裡之時」。 「穀、酒在哪裡呢」:意指『在哪裡有可吃可喝的呢』? 〔話中之光〕(一)教會中屬靈的長輩,應當像母親一樣,有責任向靈性幼嫰的信徒提供靈糧和靈奶。 (二)當人們飢餓的時候,主耶穌總是對門徒們說:「你們給他們吃罷」(太十四16;可六37;路九13),可見信徒們應當有責任彼此供應。 【哀二13】「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什麼向你證明呢?我可用什麼與你相比呢?錫安的民哪,我可拿什麼和你比較,好安慰你呢?因為你的裂口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 〔呂振中譯〕「耶路撒冷小姐〔指着人民而言〕阿,我可用甚麼與你並列〔傳統:向你證明〕?用甚麼跟你相比呢?錫安人民〔原文:童女〕哪,我可拿甚麼跟你比較,好安慰你呢?你的裂口像海那麼大,誰能醫治你呢?」 〔原文字義〕「民」女兒;「證明(原文重複)」作證,堅決聲明;「相比」類似,比較;「比較」同意,相像;「安慰」同情,悲傷;「裂口」破裂,粉碎。 〔文意註解〕「可用什麼向你證明…與你相比…和你比較,好安慰你呢」:指聖城所遭受的大災難,在列國歷史中,沒有任何值得相提並論的前例可以援引。通常,人陷在苦難中,喜歡拿別人的情況來和自己做一比較,從中稍得安慰。 「你的裂口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意指因苦難所受的創傷裂口寬闊如洋海,難於縫補醫治,無法使之復原。 〔話中之光〕(一)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一5)。 (二)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十三5)。 【哀二14】「你的先知為你見虛假和愚昧的異象,並沒有顯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擄的歸回,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 〔呂振中譯〕「你的神言人為你見的神託是虛謊、是粉飾;他們不暴露你的罪孽,以恢復你的故業;他們為你見的異象卻是虛謊、令人走錯的神託。」 〔原文字義〕「虛假」虛妄,虛謊;「愚昧的」愚蠢的,枯燥的;「異象」(原文無此字);「顯露」揭開,揭露;「罪孽」不公正;「被擄的」監禁,俘虜;「歸回」返回,轉回;「默示」言論,神諭;「被趕出本境的緣故」誘惑,使偏離的誘因。 〔文意註解〕「你的先知為你見虛假和愚昧的異象」:指假先知曾向猶太人說過偽造的神諭,說他們看見從神來的異象,其實是虛假和粉飾的平安(參耶十四14~16;二十三9~40)。 「並沒有顯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擄的歸回」:指假先知沒有揭露猶太人得罪神的事,以致他們不知悔改轉向神,故此被擄到列國(或作未能從被擄之地歸回)。 「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指假先知濫用虛假的默示來誤導猶太人,誘使他們偏離正路。 〔話中之光〕(一)假先知和不盡責的傳道人,慣用虛假好聽的話,結果反而叫人偏離正道。這種情形不能單怪傳道人,也要怪一般信徒光喜歡聽那好聽的話。 (二)一般基督徒不太能分辨所謂的異象和默示,所以容易輕信,也因此使自己受害。我們對傳道人的話要慎思明辨,千萬不可盲從。 【哀二15】「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搖頭,說:“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嗎?”」 〔呂振中譯〕「所有過路的人都拍掌嘲笑你;他們都向耶路撒冷小姐〔指着城而說的〕嗤笑搖頭說;『難道人所稱為十全十美、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麼?』」 〔原文字義〕「城」女兒;「嗤笑」發噓聲,吹口哨;「全」完整,全部;「全地」邦國,活人之地;「喜悅」喜樂,歡喜;「這城」城市。 〔文意註解〕「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指局外人或旁觀者幸災樂禍。 「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搖頭」:指他們向聖城作勢嘲諷。 「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嗎」:指這城的現況與過去的美譽相差太大,實在令人無法想像。 〔話中之光〕(一)教會是神的傑作,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參弗 二10;腓二15);但若失去她所該有的光景,就會叫世人引為笑談。 (二)最令神的榮耀受虧損的,就是我們屬神的人跌倒蒙羞,是仇敵魔鬼引以為樂的事;但我們若能引以為鑑,悔改發奮,乃是我們吸取教訓的好機會。 【哀二16】「你的仇敵都向你大大張口。他們嗤笑,又切齒說:“我們吞滅她,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我們親眼看見了!”」 〔呂振中譯〕「你的仇敵都張開嘴來調弄你;他們嗤笑着又切齒着,說:『我們吞滅了她了!阿!這正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呀!我們得到了!我們看到了!』」 〔原文字義〕「大大張」打開,分開;「嗤笑」發噓聲,吹口哨;「切」咬,磨;「吞滅」吞嚥,吞噬;「盼望」期待,等候;「親眼看見」關注,凝視。 〔文意註解〕「你的仇敵都向你大大張口…說,我們吞滅她」:指仇敵作勢欲吞食(參詩二十二13)。 「他們嗤笑,又切齒」:表示輕視和憎恨至極(參詩三十五16;三十七12)。 「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指聖城的毀滅是仇敵長久以來所盼望的,這日子終於來臨了。 「我們親眼看見了」:按原文含有『尋得』並『親眼確認』雙重意思。 〔話中之光〕(一)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任何信徒若以為可以和仇敵和平共存,那是做白日夢。 (二)我們的盼望是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能站立得住(參帖前二19);但仇敵的盼望是我們跌倒被牠吞吃。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六13)。 【哀二17】「耶和華成就了祂所定的,應驗了祂古時所命定的。祂傾覆了,並不顧惜,使你的仇敵向你誇耀,使你敵人的角也被高舉。」 〔呂振中譯〕「永恆主成就了他所計畫的,實行了他威嚴的話,就是他古時所命定的;他翻毀了,並不顧惜;他使你仇敵因勝過你而喜悅,使你敵人的角高舉。」 〔原文字義〕「成就」完成,製作;「所定的」計畫,意圖;「應驗」成就,強行取得;「命定」命令,指示;「傾覆」拆除,廢除;「顧惜」留情,憐惜;「高舉」升高,舉起。 〔文意註解〕「耶和華成就了祂所定的」:指以色列人所遭受的亡國災難,乃是照著神所預定的旨意,如今得以成就。 「應驗了祂古時所命定的」:指神在多個世紀之前,就曾藉摩西的口說出警告性的預言(參利二十六17;申二十八20),如今這些預言都得著了應驗。 「祂傾覆了,並不顧惜」:指神任令以色列和猶大國覆亡,並不顧惜。 「使你的仇敵向你誇耀」:指神任令敵人耀武揚威地誇勝。 「使你敵人的角也被高舉」:指神任令敵人的能力大大地超越。 〔話中之光〕(一)神向我們所定的旨意,不僅是祝福,並且也包括了刑罰,目的是要叫我們回頭轉向祂,改正我們的行動作為(參耶十八11)。 (二)在屬靈的爭戰中,如果局勢對我們不利,應當儆醒反省自己,因為很可能是由於我們違背了神的旨意,導致祂定意懲治我們;若我們仍然不知悔悟,結局必是災難性的覆亡。 【哀二18】「錫安民的心哀求主。錫安的城牆啊,願你流淚如河,晝夜不息;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 〔呂振中譯〕「向永恆主哀叫〔他們的心向永恆主哀叫〕哦!錫安小姐〔傳統:像鹿〕阿,悲歎〔傳統:墻〕哦!願你眼淚流下如河,黑夜白日不讓休息,不讓你眼〔原文:你眼中的瞳人〕停止流淚。」 〔原文字義〕「錫安民」(原文無此詞);「哀求」哭求,呼號;「河」水流,河谷;「不息」麻木,中止;「瞳人」女兒;「淚流不止」靜默,啞口無言。 〔文意註解〕「錫安民的心哀求主」:意指願神子民從心理迫切向神祈求。 「錫安的城牆啊」:有二意:(1)指神的兒女;(2)影射那些受神託付、負有保國衛民重責的有識之士;換用現代的話說,是在教會中負有修補破口漏洞之重任的長老執事們(參摩九11)。 「願你流淚如河,晝夜不息」:意指要為過去所犯的過錯流淚悔改,在神面前不斷誠摯哀求。 「眼中的瞳人」:按原文是「眼睛的女兒」,意指眼球的中心,即指瞳仁。 「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意指悔改的眼淚應當出自誠心本意,直到得著神的赦免。 〔話中之光〕(一)真實悔改的祈禱包括:(1)傾心吐意;(2)懊悔沒有盡責;(3)流淚哀求;(4)晝夜不息;(5)出自至誠。 (二)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來五7)。由此可見,虔誠流淚禱告的功效很大。 【哀二19】「夜間,每逢交更的時候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 〔呂振中譯〕「夜間每到交更時分,你要起來喊求,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街頭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 〔原文字義〕「交」起頭,開始;「更」更次;「發昏」虛弱,昏厥;「禱告」(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夜間,每逢交更的時候」:意指不容整夜安眠,而要儆醒禱告(參帖前五6)。 「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意指應當定時禱告,全心全力以赴,將內心的傷悲傾倒在神面前。 「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意指那些比你幼稚的小羊,因缺食忍飢而靈性虛弱,隨處可見。 「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勸勉靈性較剛強的人要興起做代禱的勇士,為著幼小的靈命,向主鄭重懇切禱告。 〔話中之光〕(一)代禱的要件:(1)夙夜匪懈,不容打盹;(2)日夜定時,輪班交替;(3)全心全意,傾倒主前;(4)關心幼弱,扶持靈命;(5)舉止敬重,身體力行。 (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時五1)。 【哀二20】「耶和華啊,求你觀看,見你向誰這樣行!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嗎?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看吧!鑒察吧!看你向誰這樣加罰過!婦人哪能自己所生育的喫自己撫弄的嬰孩呢?祭司和神言人哪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呢?」 〔原文字義〕「生育」果實,出產;「搖弄」搖晃逗弄;「殺戮」殺害。 〔文意註解〕「耶和華啊,求你觀看,見你向誰這樣行」:意指求神關注神兒女的苦難。 「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嗎?」:意指他們所遭遇的是人間慘劇,懇求神以憐憫為懷,救他們脫離這樣的悲慘。 「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嗎?」:服侍神的人就在神所要臨在的殿中受害,這實在是不該有的現象。 〔話中之光〕(一)代禱的項目:(1)求神顧念祂自己的兒女;(2)求神顧念她兒女的慘狀;(3)求神顧念祂自己的僕人;(4)求神顧念祂自己的家(教會)。 (二)教會中絕不容許以大欺小、以強欺弱;教會中也絕不容許以世俗的方式剪除神的僕人(例如以多數表決方式罷免)。總要陳明神前,求神作主掌權。 【哀二21】「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臥,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你發怒的日子殺死他們。你殺了,並不顧惜。」 〔呂振中譯〕「少年人老年人都在街中長臥在地上;我的處女我的壯丁都倒斃於刀下;你發怒的日子殺戮他們;你屠殺,並不顧惜!」 〔原文字義〕「躺臥」躺下,倒下;「壯丁」年輕男人;「發怒」鼻孔,怒氣;「殺了」屠殺,屠宰;「顧惜」留情,憐惜。 〔文意註解〕「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臥,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本句由兩個平行子句組成,兩組主詞和兩組受詞可算是彼此同義,相互呼應;總意是說,男女老幼都死於敵人刀下,陳屍街頭。 「你發怒的日子殺死他們。你殺了,並不顧惜」:按表面看,他們是敵人所殺的,但實際上,他們是因惹神發怒,遭神放任敵人為所欲為。故此可說,是神忍無可忍,在祂所定的日子殺了他們,毫無顧惜。 〔話中之光〕(一)國家敗亡,無一倖免;教會墮落,人人受害。我們決不能自私的單顧自己,而應顧到教會和家國。 (二)信徒無論活在甚麼景況下,是幸福快樂,或是試煉痛苦,都該想到神是超越萬物之上的主,祂能調度萬事萬物,為祂的旨意效力(參羅八28)。要緊的是,總要敬畏祂、轉向祂並且愛祂。 【哀二22】「你招聚四圍驚嚇我的,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耶和華發怒的日子,無人逃脫,無人存留。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仇敵都殺淨了。」 〔呂振中譯〕「你招聚了四圍我所恐懼的,像在制定節日一樣;當永恆主發怒的日子,沒逃脫的,沒殘存的;我所撫弄、所養育的、我的仇敵都殺淨了。」 〔原文字義〕「招聚」召喚,召集;「四圍」周圍;「驚嚇」害怕,恐怖;「發怒」鼻孔,怒氣;「逃脫」逃亡者,逃避的人;「存留」倖存者,生還者;「搖弄」抱在手上,逗弄;「養育」增長,變大;「殺淨」消耗,根除。 〔文意註解〕「四圍驚嚇我的」:指敵人從四面八方圍攻聖城。 「你招聚四圍驚嚇我的」:指敵人的攻擊乃出於神。 「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指像往日猶太人在守節的日子,從四面八方絡繹前來獻祭的人潮一樣。 「耶和華發怒的日子,無人逃脫,無人存留」:指這是神震怒審判的日子,無人能夠免於受神懲罰。 「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仇敵都殺淨了」:意指城內年幼的下一代,都被敵人殺淨了。 〔話中之光〕(一)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從前神招聚我們,要與我們親密相交,但現在神卻招聚不利我們的證據,使我們惶惶不安。 (二)當神試煉的時候一到,倘若連老練的信徒都站立不住,那麼他們所栽培養育的幼稚信徒,必然無一倖存。 叁、靈訓要義 【惹神發怒的悲慘後果和認罪祈求】 一、惹神發怒的悲慘後果 1.黑雲遮蔽錫安城(1節)——聖城陷入困境 2.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1節)——聖地不再蒙神施恩眷顧 3.在祂發怒的日子並不紀念自己的腳凳(1節)——神在盛怒之下不再紀念祂所作必與聖民同在的應許 4.主吞滅雅各一切的住處,並不顧惜(2節)——神任令大片鄉野國土被敵人佔據蹂躪,毫無顧惜 5.祂發怒傾覆猶大民的保障,使這保障坍倒在地(2節)——因惹神忿怒以致堅固的城堡被敵人摧毀、踐踏 6.祂辱沒這國和其中的首領(2節)——以色列國因失去神的保守,舉國上下、不分貴賤,均蒙羞受辱 7.祂發烈怒,把以色列的角全然砍斷(3節)——以色列國在仇敵面前無能為力 8.在仇敵面前收回右手(3節)——面對仇敵不再得到神的幫助和拯救 9.祂像火焰四圍吞滅,將雅各燒毀(3節)——神的怒火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作,使其全然燒毀 10.祂張弓,好像仇敵;祂站著舉起右手,如同敵人(4節)——神對待祂的子民,竟如對待仇敵一般即將發動攻擊 11.將悅人眼目的,盡行殺戮(4節)——居民中的菁英分子盡被殺戮 12.在錫安百姓的帳棚上,倒出祂的忿怒像火一樣(4節)——人們生活的居處燬於烈火 13.主如仇敵吞滅以色列和錫安的一切宮殿,拆毀百姓的保障(5節)——邦國淪亡、喪失主權 14.在猶大民中,加增悲傷哭號(5節)——眾民悲痛逾恆 15.祂強取自己的帳幕,好像是園中的窩棚(6節)——神忿然摧毀聖殿,將它視如園中毫無價值的窩棚一樣 16.毀壞祂的聚會之處(6節)——不再與聖民相聚 17.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6節)——眾民因久未守節日,以致將節日都遺忘了 18.又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6節)——神在盛怒中棄絕了神子民中的政教首領 19.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7節)——祭壇不再蒙神悅納,因而遭神廢棄 20.憎惡自己的聖所(7節)——神不再以聖所為自己的安息之所 21.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7節)——神容許敵人踐踏聖殿的神聖範圍之內 22.他們在耶和華的殿中喧嚷,像在聖會之日一樣(7節)——敵軍肆意破壞聖殿,並在殿中叫囂喧嚷,其喊叫聲宛若昔日過節時的歡呼聲 23.耶和華定意拆毀錫安的城牆,祂拉了準繩,不將手收回,定要毀滅(8節)——神已定了審判的計劃,按部就班地拆毀聖城 24.祂使外郭和城牆都悲哀,一同衰敗(8節)——神的拆毀相當徹底,並沒有保留 25.錫安的門,都陷入地內,主將她的門閂毀壞,折斷(9節)——神主動使城門被拆毀,埋沒在廢堆之中 26.她的君王和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9節)——政府領袖被擄往不知神律法的國家,受人任意對待 27.她的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9節)——宗教領袖不再有神的啟示 28.錫安城的長老坐在地上默默無聲,他們揚起塵土落在頭上,腰束麻布(10節)——民間的領袖對其遭遇束手無策,只能靜坐沉默,悲傷哀痛逾恆 29.耶路撒冷的處女,垂頭至地(10節)——婦孺無力反抗、默默承受 二、代聖民向神承認罪有應得 1.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11節)——我因傷痛流淚不止,以致視線模糊不清 2.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11節)——我心緒攪擾紛亂,激動萬分 3.都因我眾民遭毀滅,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11節)——都因為目睹同胞遭受踐踏壓榨,又看見幼童嬰孩因饑餓而昏厥倒地 4.那時,他們在城內街上發昏,好像受傷的(12節)——幼兒如同被刺傷重,即將昏厥斷氣前的情形 5.在母親的懷裡,將要喪命,對母親說,穀、酒在哪裡呢(12節)——他們的魂(性命)被傾倒在母親的懷裡之際,仍向母親問說,在哪裡有可吃可喝的呢? 6.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什麼向你證明呢?我可用什麼與你相比呢?錫安的民哪,我可拿什麼和你比較,好安慰你呢(13節)——聖城所遭受的大災難,在列國歷史中,沒有任何值得相提並論的前例可以援引,以資安慰 7.你的裂口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13節)——聖城因苦難所受的創傷裂口寬闊如洋海,難於縫補醫治,無法使之復原 8.你的先知為你見虛假和愚昧的異象(14節)——假先知曾向猶太人說過偽造的神諭,說他們看見從神來的異象,其實是虛假和粉飾的平安 9.並沒有顯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擄的歸回(14節)——假先知沒有揭露猶太人得罪神的事,以致他們不知悔改轉向神,故此被擄到列國(或作未能從被擄之地歸回) 10.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14節)——假先知濫用虛假的默示來誤導猶太人,誘使他們偏離正路 11.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15節)——旁觀者幸災樂禍 12.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搖頭(15節)——們向聖城作勢嘲諷 13.說,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嗎(15節)——聖城的現況與過去的美譽相差太大,實在令人無法想像 14.你的仇敵都向你大大張口。他們嗤笑,又切齒(16節)——仇敵作勢欲吞食,他們對聖城輕視和憎恨至極 15.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我們親眼看見了(16節)——聖城的毀滅是仇敵長久以來所盼望的,這日子終於來臨並實現了 16.耶和華成就了祂所定的(17節)——以色列人所遭受的亡國災難,乃是照著神所預定的旨意,如今得以成就 17.應驗了祂古時所命定的(17節)——神從前藉摩西所作的警告性預言都得著了應驗 18.祂傾覆了,並不顧惜(17節)——神任令以色列和猶大國覆亡,並不顧惜 19.使你的仇敵向你誇耀(17節)——神任令敵人耀武揚威地誇勝 20.使你敵人的角也被高舉(17節)——神任令敵人的能力大大地超越 三、呼籲聖民向神哀告、祈求 1.錫安民的心哀求主(18節)——願神子民從心裡迫切向神祈求 2.錫安的城牆啊,願你流淚如河,晝夜不息(18節)——願神子民為過去所犯的過錯流淚悔改,在神面前不斷誠摯哀求 3.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18節)——願神子民真心誠意向神悔改,直到得著神的赦免 4.夜間,每逢交更的時候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19節)——不容整夜安眠,而要定時儆醒禱告,全心全力以赴,將內心的傷悲傾倒在神面前 5.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19節)——勸勉靈性較剛強的人要興起做代禱的勇士,為著幼小的靈命,向主鄭重懇切禱告 6.耶和華啊,求你觀看,見你向誰這樣行(20節)——求神關注神兒女的苦難 7.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嗎(20節)——懇求神以憐憫為懷,救他們脫離人間悲慘的遭遇 8.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嗎(20節)——懇求神顧念祂自己的家 9.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臥,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21節)——男女老幼都死於敵人刀下,陳屍街頭 10.你發怒的日子殺死他們。你殺了,並不顧惜(21節)——是神放任敵人為所欲為,因神忍無可忍,在祂所定的日子殺了他們,毫無顧惜 11.你招聚四圍驚嚇我的,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22節)——敵人的攻擊乃出於神,像往日猶太人在守節的日子,從四面八方絡繹前來獻祭的人潮一樣 12.耶和華發怒的日子,無人逃脫,無人存留(22節)——這是神震怒審判的日子,無人能夠免於受神懲罰 13.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仇敵都殺淨了(22節)——城內年幼的下一代,都被敵人殺淨了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耶利米哀歌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耶利米哀歌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