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第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第三首哀歌:為自己和同胞所遭的苦難而哀歌】 一、承認所遭苦難是因惹神忿怒而受懲罰(1~18節) 二、在苦難中仰望神的憐憫、慈愛和信實(19~39節) 三、脫離苦難的路——悔改、認罪和憂傷(40~54節) 四、信心且有果效的祈禱(55~66節) 貳、逐節詳解 【哀三1】「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 〔呂振中譯〕「因主震怒之杖而經驗到苦難的,我就是那種人。」 〔原文字義〕「忿怒」暴怒,過量;「杖」棍子,權杖;「遭遇」看見,覺察;「困苦」貧困,悲慘。 〔文意註解〕「我」:有二意:(1)指先知耶利米自己;(2)指先知耶利米所代表的全體以色列人。 「耶和華忿怒的杖」:指神刑罰的工具,轉指神所使用的以色列之仇敵,即巴比倫人(參賽十5)。 「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承認以色列人因悖逆神、惹神發怒,導致神施刑罰而經歷苦難。 〔話中之光〕(一)神的杖是用來糾正、管教並懲罰祂子民的工具(參詩八十九32),神使用它的動機是因愛祂的子民(參來十二6),所以能叫我們得安慰(參詩二十三4)。 (二)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 【哀三2】「祂引導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裡。」 〔呂振中譯〕「他率領了我,帶我入暗中,非入光中。」 〔原文字義〕「引導」駕馭,驅趕;「行」行走,前進;「光明」亮光,日光。 〔文意註解〕「祂引導我,使我行在黑暗中」:意指神用杖驅趕我,使我身陷在苦難、壓榨、悲慘中。 「不行在光明裡」:意指我的處境並不是在平安、喜樂和光明中。 〔話中之光〕(一)神有時容許祂的兒女行過死蔭的幽谷(參詩二十三4),目的為著讓我們得益處,所以切莫因暫時的受苦而灰心喪膽。 (二)問題乃在我們是否「行過」而非「行在」黑暗中,若長久不知警惕悔改轉向神,恐怕我們所受的苦就枉然了。 【哀三3】「祂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 〔呂振中譯〕「他真地反手攻擊我,終日再三地攻擊。」 〔原文字義〕「終日」日子,一段時間;「再三」返回,轉回;「反」轉動,轉向;「攻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祂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意指神反對我的手,終日反覆不停地施加在我身上。 〔話中之光〕(一)神的手究竟是幫助我們的手(參拉七6,9,28),或是攻擊我們的手,全看我們是否聽從神的話(參撒上十二15)。 (二)我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參雅四8);我們若悖逆神,神就作我們的仇敵,親自攻擊我們(參賽六十三10)。 【哀三4】「祂使我的皮肉枯乾,祂折斷(或作“壓傷”)我的骨頭。」 〔呂振中譯〕「他使我皮肉消損;折斷我的骨頭。」 〔原文字義〕「枯乾」變破,變舊;「折斷」打碎,壓碎。 〔文意註解〕「祂使我的皮肉枯乾」:意指身體衰老、枯萎。 「祂折斷我的骨頭」:意指心靈脆弱、傷痛。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正常的情形下,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因此我們不喪膽,因為我們所顧念的是那不見的(參林後四16~18)。 (二)我們若能在痛苦中悔改轉向主,我們也能像大衛那樣的禱告: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詩五十一8)。 【哀三5】「祂築壘攻擊我,用苦楚(原文作“苦膽”)和艱難圍困我。」 〔呂振中譯〕「他築壘攻打了我,用苦膽和苦難圍困着我。」 〔原文字義〕「築壘」建造,建立;「攻擊」(原文無此字);「苦楚」一種苦草;「艱難」艱苦,疲勞;「圍困」圍繞,封住。 〔文意註解〕「祂築壘攻擊我,用苦楚和艱難圍困我」:意指神在我四圍安營,使我被圍困在苦難和悲傷之中(參賽二十九2~3)。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如此說,我造出災禍攻擊你們,定意刑罰你們。你們各人當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耶十八11)。 (二)他們既然不留心耶和華所行的和祂手所作的,祂就必毀壞他們,不建立他們(詩二十八5)。然而誰若留心轉向祂,祂所拆毀、毀壞、傾覆的,仍必重新建立(參耶一10)。 【哀三6】「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 〔呂振中譯〕「他使我住在幽暗地方,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 〔原文字義〕「幽暗之處」黑暗的地方,隱藏的地方,墓穴;「許久」長期。 〔文意註解〕「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形容被擄的生活猶如死後置身墳墓中一般(參詩一百四十三3;結三十七12)。 「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形容不再被世人紀念(參詩八十八5)。 〔話中之光〕(一)沒有神的人生,雖生猶死,雖然活著卻像行屍走肉。 (二)被神遺棄的人,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也被世人所遺棄。 【哀三7】「祂用籬笆圍住我,使我不能出去,祂使我的銅鏈沉重。」 〔呂振中譯〕「他用牆圍着我,使我不能出去;他使我的銅鍊沉重。」 〔原文字義〕「籬笆」築牆,隔絕;「圍住」(原文無此字);「出去」前往,出來;「銅鏈」銅腳鐐;「沉重」有份量,發沉。 〔文意註解〕「祂用籬笆圍住我,使我不能出去」:形容陷入令人窒息的困境中,不得逃脫。 「祂使我的銅鏈沉重」:形容行動受拘束,不得自由。 〔話中之光〕(一)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傳九12)。 (二)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羅七14),沒有不犯罪的自由(參羅七25)。 【哀三8】「我哀號求救,祂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 〔呂振中譯〕「我每逢哀呼喊救,他總把我的禱告閉塞着。」 〔原文字義〕「哀號」哭,呼喊;「求救」喊叫;「不得上達」阻塞,堵塞。 〔文意註解〕「我哀號求救」:本節是接在一至七節之後,含有在前述痛苦無助的情況下,只好轉向神,求神救助之意;故在本節前面,可以加上『每逢』,或『甚至當』、『為此之故』的字樣。而『哀號』和『求救』的原文字義相近,都含有呼叫的意思,前者哀聲呼叫,後者一般呼叫,合用在一起,強調求神救助的急迫性。 「祂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意指呼求聲音未蒙神垂聽,或禱告未蒙神應允(參詩二十二2)。 〔話中之光〕(一)世人求告無門,即便呼求,也不蒙應允(參詩十八41);但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蒙神稱義的信徒,祂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詩三十四15)。 (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尚未求告,神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神就垂聽(參賽六十五24)。然而,當人們的情況不正常,神必不垂聽他們的呼求(參伯三十五13)。 【哀三9】「祂用鑿過的石頭擋住我的道,祂使我的路彎曲。」 〔呂振中譯〕「他用砍好的石頭擋住我的路;使我路徑彎曲。」 〔原文字義〕「鑿」砍,劈;「石頭」(原文無此字);「道」道路,方向;「路」路徑;「彎曲」扭曲,變彎。 〔文意註解〕「鑿過的石頭」:指表面平滑而質地堅實的建築石材,若砌壘成牆,不易毀損。 「祂用鑿過的石頭擋住我的道」:意指我的通道被神阻塞,無法突破。 「使我路徑彎曲」:意指神使我的羊腸小徑,曲折難行。 〔話中之光〕(一)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來十二25)? (二)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六7)。 【哀三10】「祂向我如熊埋伏,如獅子在隱密處。」 〔呂振中譯〕「他像埋伏的熊、要撲着我,像獅子在隱密處。」 〔原文字義〕「埋伏」潛伏;「隱密處」藏身處。 〔文意註解〕「如熊…如獅子」:意指神使仇敵如兇殘的野獸,一旦遇襲,便難逃脫(參耶四十九17)。 「祂向我如熊埋伏,如獅子在隱密處」:意指仇敵準備好出其不意發動襲擊,所以情況危急萬分。 〔話中之光〕(一)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二)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二十一36)。 【哀三11】「祂使我轉離正路,將我撕碎,使我淒涼。」 〔呂振中譯〕「他使我轉離正路,將我撕碎;使我淒涼。」 〔原文字義〕「轉離」轉變方向,出發;「淒涼」荒涼,喪膽、被蹂躪、被離棄。 〔文意註解〕「祂使我轉離正路」:原用來形容被野獸撲捉後拖離原地的情形,轉指被仇敵擄走離開故土(參代下三十六20)。 「將我撕碎,使我淒涼」:原用來形容動物被野獸捕捉後,任其撕碎,毫無反抗能力;轉指在仇敵鐵蹄下,任其為所欲為,無望無助。 【哀三12】「祂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 〔呂振中譯〕「他彎了弓,立了我做箭靶子。」 〔原文字義〕「張」彎起(弓),踩踏;「當作」站,立定;「靶子」目標,記號。 〔文意註解〕「祂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原用來形容戰場上弓箭手瞄準敵軍,拉緊弓待令欲射的情形(參二4),轉指神震怒的審判即將到來(參羅二5)。 【哀三13】「祂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 〔呂振中譯〕「他把他箭袋中的箭〔同詞:兒子〕射入我腰腎。」 〔原文字義〕「箭」兒子,少壯的;「射入」進入,引進;「肺腑」腎。 〔文意註解〕「祂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意指射中要害,絕無存活可能。 【哀三14】「我成了眾民的笑話,他們終日以我為歌曲。」 〔呂振中譯〕「我成了萬族之民〔有古卷作:我的眾民〕的笑話,和終日唱的歌曲。」 〔原文字義〕「笑話」嘲笑,戲弄;「歌曲」音樂,樂曲。 〔文意註解〕「眾民」:有兩種解釋:(1)指外邦人;(2)按原文與『我的民』僅差一字母,指同族人。 「我成了眾民的笑話」:有二意:(1)我成了萬邦中取笑的對象;(2)同胞中安慰的無人,取笑的卻有人(參一21),或自我嘲弄。 「他們終日以我為歌曲」:甚至編譜成歌曲來加以戲弄(參伯三十9)。 【哀三15】「祂用苦楚充滿我,使我飽用茵陳。」 〔呂振中譯〕「他叫我飽嘗着苦楚,使我喫飫了苦堇。」 〔原文字義〕「苦楚」苦的東西,苦草;「充滿」滿足,滿意;「飽用」浸透,喝足;「茵陳」苦毒,詛咒。 〔文意註解〕「苦楚…茵陳」:各指不同具有苦味的草。 「祂用苦楚充滿我」:意指使我喝了祂忿怒的杯(參賽五十一17),飽嚐苦味。 「使我飽用茵陳」:與前句為平行同義句,故意思相同。 【哀三16】「祂又用沙石磣斷我的牙,用灰塵將我蒙蔽。」 〔呂振中譯〕「他用沙礫使我牙磣;他使我蜷縮於爐灰中。」 〔原文字義〕「磣斷」擊碎,打破;「灰塵」灰燼;「蒙蔽」壓擠,使彎曲。 〔背景註解〕「用沙石磣斷我的牙」古時刑罰犯人,有時故意使其食用摻有砂石的食物,以致牙齒斷裂。 〔文意註解〕「祂又用沙石磣斷我的牙」:意指苦上加苦,使我痛苦不堪。 「用灰塵將我蒙蔽」:意指使我蒙受羞辱。 【哀三17】「你使我遠離平安,我忘記好處。」 〔呂振中譯〕「他〔傳統:你〕屏棄了我、使我喪失平安;我已忘了福利是甚麼。」 〔原文字義〕「遠離」棄絕,輕視;「平安」和平,安全;「好處」令人愉悅的,可喜的。 〔文意註解〕「你使我遠離平安」:意指使我從未有一刻平安的境遇。 「我忘記好處」:由於時刻都在患難中,以致忘記了那美好的日子。 【哀三18】「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 〔呂振中譯〕「我就說:『我的耐久力已衰盡,我由永恆主可得的指望也消失了。』」 〔原文字義〕「力量」長存的,持久的;「衰敗」消失,摧毀。 〔文意註解〕「我就說」:意指我對自己境遇所得的結論。 「我的力量衰敗」:意指我無力再忍耐下去了。 「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意指我從神那裡再也得不到苦盡甘來的希望了。 〔話中之光〕(一)人在受苦之中,仍然能夠堅持忍耐的力量,乃在於對將來抱著一種指望;若是連指望都沒了,那就無力再忍耐下去了。 (二)使徒保羅曾經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林後一8),但他在基督裡卻仍有指望,深信祂會施拯救(參林後一10)。 (三)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五3~5)。 【哀三19】「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 〔呂振中譯〕「追想着〔改點母音翻譯的〕我的苦難和流浪簡直就是毒菜和苦堇。」 〔原文字義〕「茵陳」苦毒,詛咒;「苦膽」一種有苦味的草;「困苦」貧困,悲慘;「窘迫」紛擾不安寧,迷失。 〔文意註解〕「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他一面說『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參18節),另一面卻又求祂紀念;這是無望中的指望,無助中的求助,顯出他受苦至極,忍無可忍,不能不尋求出路。 「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本句概括地描述了他在一至十八節所受的苦難。 〔話中之光〕(一)解鈴仍需繫鈴人;我唯一的幫助是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參詩一百二十一2)。 (二)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哀三20】「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 〔呂振中譯〕「我的心一直追想着往時,我裏面就沉悶。」 〔原文字義〕「想念(原文同一字重複)」記得,回想;「憂悶」下沉。 〔文意註解〕「我心想念這些」:這些是指一至十八節所描述的苦難。 「就在裡面憂悶」:苦難令人心裡煩惱、沉悶。 〔話中之光〕(一)外面的境遇影響心思;心思影響心情。 (二)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因為今生的思慮會累住我們的心(路二十一34)。 【哀三21】「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 〔呂振中譯〕「但以下這一點、我心裏一回想,我就因此有指望了:」 〔原文字義〕「想起」返回,轉回;「這事」(原文無此詞);「指望」等待,期望。 〔文意註解〕「我想起這事」:按原文雖無『這事』一詞,但在這裡可用來指十九節求神紀念的事;哀歌作者在憂悶之餘(參20節),轉過來想到神是唯一的出路(參19節),便覺得好像露出一線曙光。 「心裡就有指望」:表示一至十八節的苦難並不是永遠的痛苦,所以對將來仍舊懷有指望。 〔話中之光〕(一)苦難能使人們回頭轉向神,而祂是有恩典、施憐憫的神;我們若轉向祂,祂必不轉臉不顧我們(參代下三十9)。 (二)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哀三22】「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堅愛永不斷絕〔傳統:我們不滅絕〕,他的憐憫永不止息。」 〔原文字義〕「消滅」結束,終止;「諸般」(原文無此字);「慈愛(複數詞)」善良,喜愛;「斷絕」消耗,用盡。 〔文意註解〕「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按原文應譯作『耶和華豐富的慈愛永不止息』,故本句意指神豐富且不止息的慈愛保證我們屬神的人必不至永遠滅亡(參約十28)。 「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憐憫與慈愛稍有不同,慈愛是向著那些夠資格足以蒙愛的人(參撒下二十二26),憐憫則伸延及於那些不堪不配的人(參羅九15~16);本句意指神永不衰殘的憐憫雖能忍心懲罰我們屬神的人於一時,但不能長久棄置我們於不顧(參尼九31)。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代下七3)。 (二)耶和華你神原是有憐憫的神;他總不撇下你,不滅絕你,也不忘記他起誓與你列祖所立的約(申四31)。 【哀三23】「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呂振中譯〕「是每天早晨都常新的;哦、你的忠信好大呀!」 〔原文字義〕「誠實」忠誠,堅定不移;「廣大」許多,大量。 〔文意註解〕「每早晨這都是新的」:意指神的慈愛和憐憫(參22節)每日更新。 「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意指神向著人所做的應許無論有多少,總是堅定不移地持守,直到完全成就(參林後一20)。 〔話中之光〕(一)苦難的黑夜必要過去,因為神的慈愛和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 (二)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5)。 (三)所以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參來十23)。 【哀三24】「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祂。”」 〔呂振中譯〕「我心裏說:『永恆主是我的業分,因此我仰望他。』」 〔原文字義〕「份」一份,一片土地;「仰望」等待。 〔文意註解〕「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意指我內心認定,這樣的神(參23節)是我永遠的產業(參結四十四28)。 「因此,我要仰望祂」:意指無論我的景況如何,我仍以祂為我得救的盼望,存心忍耐,一直等候祂。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詩十六5);除祂以外,別無所求。 (二)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3)。 【哀三25】「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呂振中譯〕「人切候着永恆主、心裏尋求他、永恆主必好待這人。」 〔原文字義〕「等候」等待,期待;「尋求」求助,尋找;「施恩」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既然耶和華是我們的分(參24節),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經營這一分產業呢,從24節的末了到27節提到四樣事:(1)仰望(參24,26節);(2)等候或靜默等候(參25,26節);(3)尋求(本節);(4)幼年負軛(參27節)。等候重在放下自己的掙扎努力,尋求重在竭力尋求並遵行神的旨意。 「耶和華必施恩給他」:施恩的原文與26、27節的『好的』同一字,且都放在這三節的節首處,意思是說,若要使這一位忿怒而懲罰我們的神,轉而對我們有益的話,便須做到上述四個條件。 〔話中之光〕(一)「等候」並不在乎時間的長短,乃在乎等候的態度;放下自己的掙扎努力,懇切等候神施予援手。 (二)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 (三)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尋求祂,祂就被他們尋見(代下十五4)。 【哀三26】「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呂振中譯〕「人仰望〔仿七十子翻譯的〕永恆主,靜默〔仿七十子翻譯的〕等候他的救恩,真好阿!」 〔原文字義〕「仰望(原文雙字)」等候的(首字);切望(次字);「靜默等候」沉默;「救恩」拯救,救贖;「好的」令人愉悅的,可喜的。 〔文意註解〕「人仰望耶和華」:24節的『仰望』原文是單字,字義是等待;本節的『仰望』原文雙字,字義是切切地等待。 「靜默等候祂的救恩」:按原文只有靜默或沉默,而沒有『等候』一詞;本句是指等候之時的表現,並不是大聲呼求神,而是默默地等候神。 「這原是好的」:意指更蒙神喜悅。 〔話中之光〕(一)神是察驗人肺腑心腸的神(參耶十一20);等候神的心態,神知、己知,旁人往往不知。 (二)外邦人大聲求告他們的神,以為聲音大了必蒙垂聽(參王上十八27~28),「呼喊派」的人可能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其實,有時「靜默等候」更為有效。 【哀三27】「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 〔呂振中譯〕「人幼年時負軛,真好阿!」 〔原文字義〕「幼年」青年,人生的早期;「負」舉,承擔;「好的」令人愉悅的,可喜的。 〔文意註解〕「人在幼年負軛」:幼年意指靈命還幼嫩的時候。負軛有二意:(1)接受神話語的規範;(2)接受神環境的管教。 「這原是好的」:意指對靈命的成長有莫大的好處。 〔話中之光〕(一)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紀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 (二)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0~11)。 【哀三28】「他當獨坐無言,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 〔呂振中譯〕「讓他當獨坐無言吧,既是永恆主加在他身上的。」 〔原文字義〕「獨」單獨的,分開;「無言」靜默;「加」舉起,承受。 〔文意註解〕「他當獨坐無言」:他指上文『負軛』的人(參27節),影射那正受到神懲治的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人;全句意指應當甘心領受神的管教,從中汲取教訓。 「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意指既然這是出於神的,就必定不會有錯。 〔話中之光〕(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二)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哀三29】「他當口貼塵埃,或者有指望。」 〔呂振中譯〕「讓他口貼塵土吧,或者還有盼望。」 〔原文字義〕「貼」給,放置;「塵埃」乾地,灰塵;「指望」期望,盼望。 〔文意註解〕「他當口貼塵埃」:意指面伏於地,表示完全降服。 「或者有指望」:與其掙扎反抗,徒然無功,不如逆來順受,或者有蒙憐憫的指望。 〔話中之光〕(一)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彼前五5)。 (二)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伸鞽。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彌七9)。 【哀三30】「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要滿受淩辱。」 〔呂振中譯〕「讓他將腮頰向給擊打的人吧,好使他飽受凌辱。」 〔原文字義〕「打」擊打;「腮頰」顎,臉頰;「滿受」滿意,飽足;「淩辱」責備,毀謗。 〔文意註解〕「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打臉是一種嚴重的羞辱(參太五39);全句意指坦然接受別人所給的羞辱。 「要滿受淩辱」:意指要忍受別人極度的羞辱,不予反抗(參賽五十6)。 〔話中之光〕(一)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比前二23)。 (二)信徒應當超脫到一個地步,榮耀、羞辱、惡名、美名(林後六8),都摸不著我們。 【哀三31】「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必不永遠屏絕人。」 〔原文字義〕「永遠」一直,永久的;「丟棄」棄絕,發臭。 〔文意註解〕「因為」:按31至33節的原文,每節的開頭均有『因為』一詞,說明神刑罰的特性,所以我們在受罰的苦難中,應當默然承受且堅忍到底(參28~30節)。 「主必不永遠丟棄人」:神刑罰的目的不是要丟棄人,乃是要得著人;所以神刑罰的第一個特性是,祂必不永遠丟棄人。 〔話中之光〕(一)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 (二)因為耶和華必不丟棄祂的百姓,也不離棄祂的產業(詩九十四14)。 【哀三32】「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 〔呂振中譯〕「因為主雖使人受苦,還要照他豐盛的堅愛施憐憫。」 〔原文字義〕「憂愁」痛苦,受苦;「諸般的」廣大,豐盛;「慈愛」善良,喜愛;「發憐憫」愛,施憐憫。 〔文意註解〕「主雖使人憂愁」:在本節的節首最好再加上『因為』,表示神的刑罰雖然使人暫受苦難(憂愁的原文字義),但其背後卻有神的美意(詳見次句)。 「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神刑罰的目的不是要叫人受苦,乃是要使人得益;所以神刑罰的第二個特性是,受苦是至暫至輕的(參林後四17),為要叫人飽嚐神豐盛無比的慈愛和憐憫。 〔話中之光〕(一)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 (二)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哀三33】「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 〔呂振中譯〕「因為他並非由衷而使人遭苦難,他並不甘心使人類受苦。」 〔原文字義〕「甘心」心意,喜好;「使人受苦」苦待,壓迫;「憂愁」痛苦,受苦。 〔文意註解〕「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神向著人的心意,並不喜歡叫人受苦、悲傷(參閱憂愁的原文字義),乃是要人歡喜、快樂;所以神刑罰的第三個特性是,藉受苦為人帶進永遠的喜樂。 〔話中之光〕(一)本節的猶太版聖經(TNK,1985)可譯作:「因祂並不蓄意帶給人痛苦與折磨(For He does not willfully bring grief
or affliction to man.)。」 (二)神的本意是要藉消極的懲治帶進積極的果效——藉暫受苦難成就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參彼前一7~8)。 【哀三34】「人將世上被囚的踹(原文作“壓”)在腳下,」 〔呂振中譯〕「人將國中被囚的都壓在腳下,」 〔原文字義〕「世上」地面,地上;「被囚的」囚犯;「踹」壓碎。 〔文意註解〕「人將世上被囚的踹在腳下」:34至36節提到世人邪惡的本性,是與神的心意完全相反的,藉此襯托出神對人忿怒的刑罰,遠遠高過人的作為。人是任意虐待囚犯,但神待人以憐憫為懷(參32~33節),決不行暴虐的事。 〔話中之光〕(一)權柄的濫用是世人的通病;信徒應當秉持神的慈心對待別人,特別是那些在教會中掌權的人,千萬不可為所欲為。 (二)將來審判的時候,我們的主特別重視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參太二十四45~51;二十五31~46)。 【哀三35】「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 〔呂振中譯〕「或當着至高者面前屈枉人的正直,」 〔原文字義〕「屈枉」折彎,轉向,傾斜;「人」人,人權。 〔文意註解〕「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意指在最高掌權者面前不照公義對待別人,亦即剝奪別人的人權。上節是濫用權柄,本節是欺罔權柄。 〔話中之光〕(一)人權是與生俱來的,是最高掌權者(神)所賦與各人的;不尊重人權,就是不尊重神。 (二)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曉諭我(大衛)說: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神執掌權柄(撒下二十三3)。 (三)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傳五8)。 【哀三36】「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這都是主看不上的。」 〔呂振中譯〕「或在人的爭訟上顛倒是非:都是主所看不上的。」 〔原文字義〕「訟事」爭端,爭訟;「顛倒是非」彎曲,扭曲;「看不上」(原文僅有「看」字)。 〔文意註解〕「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意指擁有審判權的法官,不按正義和真理判斷。 「這都是主看不上的」:意指神決不認可這種作法的。 〔話中之光〕(一)公義和公平是神寶座的根基(詩八十九14);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九十八9)。 (二)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申一17)。 【哀三37】「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 〔呂振中譯〕「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 〔原文字義〕「命定」命令,吩咐;「成就成」(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意指若非神允許,甚麼事都不會發生的(參摩三6)。 〔話中之光〕(一)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6)。 (二)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 【哀三38】「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 〔呂振中譯〕「是禍是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麼?」 〔原文字義〕「禍」壞的,惡的;「福」好的,令人愉悅的;「出於」出來,前往。 〔文意註解〕「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意指神不僅掌管福分,神也掌管災禍和苦難(參伯二10)。 〔話中之光〕(一)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賽四十五7)。 (二)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 【哀三39】「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 〔呂振中譯〕「活人為甚麼哀怨?人為甚麼因受的罪罰而發怨言呢?」 〔原文字義〕「活」活著的,有生命的;「自己」人,勇士,兵丁;「受罰」罪咎;「發怨言」抱怨,發牢騷。 〔文意註解〕「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意指自作自受,不能埋怨神。 〔話中之光〕(一)人苦難的根源乃是罪,唯有認罪悔改才能解決問題(參約壹一9)。 (二)神啊,我們因自己的惡行和大罪,遭遇了這一切的事,並且你刑罰我們輕於我們罪所當得的(拉九13)。 【哀三40】「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 〔呂振中譯〕「我們來檢討考查行徑,回歸永恆主吧。」 〔原文字義〕「深深」(原文無此字);「考」搜求,搜出;「察」搜尋,尋找;「自己的行為」道路,做事的方式;「歸向」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意指我們在對自己的遭遇做出反應之前,先在心裡仔細省察,有無得罪神之處。 「再歸向耶和華」:按原文並非先後次序的『再』,而是同時並行的「並且(and)」,意指除了自我省察之外,還須回轉歸向神,兩件事缺一不可。 〔話中之光〕(一)臨到我們眾人的苦難,對我們來說,一面是警號,提醒我們省察自己的行為;一面也是刑罰,逼使我們轉向神。 (二)單單自我省察,而未回轉歸神,這是外邦人的作法,與事無補;單單歸向神,而未認識己過,這是外表的作法,與己無益。 (三)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賽五十五7)。 【哀三41】「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 〔呂振中譯〕「我們來獻心舉〔經點竄翻譯的〕手向天上的神禱告吧:」 〔原文字義〕「誠心」內在部分,內裡;「禱告」(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本句更準確的翻譯應為:『當向天上的神舉起我們的心和手』,原文並無『禱告』一詞。『舉心』意指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參約四23);『舉手』意指向神禱告(參詩六十三4;提前二8)。 〔話中之光〕(一)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原文)。 (二)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 (三)內在的實際(舉心)固然重要,外在的表現(舉手)也不可或缺;裡外一致的祈禱,更能蒙神垂聽(參路十八10~14)。 【哀三42】「我們犯罪背逆,你並不赦免。」 〔呂振中譯〕「『我們悖逆背叛,你並不赦免呀。」 〔原文字義〕「犯罪」背叛,反叛;「背逆」抗拒的,不順服的;「赦免」寬恕。 〔文意註解〕「我們犯罪背逆」:這裡特指以色列人遭遇苦難的原因,是犯罪悖逆神(參一5,20)。 「你並不赦免」:這裡不是講神不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行,因為它與聖經真理相牴觸(參約壹一9);乃是講神不免除我們犯罪所該承受的管教和刑罰,以及隨之而產生的苦難(參耶三十六3)。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民十四18)。 (二)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七14)。 【哀三43】「你自被怒氣遮蔽,追趕我們,你施行殺戮,並不顧惜。」 〔呂振中譯〕「『你以怒氣籠罩着自己,而追趕我們;你殺戮,並不顧惜;」 〔原文字義〕「怒氣」鼻孔;「遮蔽」掩蔽,遮蓋;「追趕」追逐,逼迫;「殺戮」殺害,毀滅;「顧惜」留情,憐惜。 〔文意註解〕「你自被怒氣遮蔽,追趕我們」:意指神的義怒使祂與我們之間受到阻隔,不能不追討我們的罪。 「你施行殺戮,並不顧惜」:意指神因追討罪,以致在犯罪的人中間施行懲罰與殺戮,並不留情、憐惜。 〔話中之光〕(一)公義的神與犯罪的人之間,被神的忿怒阻隔,形成中間隔斷的牆,兩下不能親近,必須藉著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廢掉冤仇,成就和睦(參弗二13~14)。 (二)除祂(耶穌基督)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哀三44】「你以黑雲遮蔽自己,以致禱告不得透入。」 〔呂振中譯〕「你以密雲遮蔽着自己,以致人的禱告不能透入。」 〔原文字義〕「黑雲」雲,雲層;「遮蔽」掩蔽,遮蓋;「透入」穿越,通過。 〔文意註解〕「你以黑雲遮蔽自己」:黑雲原文沒有黑字,或作密雲,在正常狀況下指神的臨在(參出十九9),但在反常狀況下指神的義怒(參番一15),或神公義的要求(參詩九十七2;來十二18),使人不能親近。 「以致禱告不得透入」:意指人的罪不能通過神公義的要求,所以禱告不蒙垂聽(參賽五十九2)。 〔話中之光〕(一)人的罪猶如一堵阻隔的牆,使神不願接納人的呼求禱告,更不應允人的祈求(參詩六十六18;耶七16)。 (二)我們從前與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裏與祂為敵(參西一21)。 【哀三45】「你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 〔呂振中譯〕「你使我們在萬族之民中成了遺穢和垃圾。」 〔原文字義〕「萬民」百姓,國人;「污穢」被社會所唾棄的人;「渣滓」垃圾。 〔文意註解〕「污穢和渣滓」:前者指穢物,後者指廢棄物(參林前四13)。 「你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意指神使猶太人在萬族中成了被眾人厭惡、唾棄的人。 〔話中之光〕(一)人存活的價值全在於我們和神之間的關係。神所珍貴的,人也珍貴;神所棄絕的,人也棄絕。 (二)不過,不認識神的人有時也會把我們看做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參林前四13),但我們只要神的喜悅,就不在乎世人的看待。 【哀三46】「我們的仇敵都向我們大大張口。」 〔呂振中譯〕「『我們的仇敵都張開嘴來調弄我們;」 〔原文字義〕「大大」(原文無此詞);「張」打開,分開。 〔文意註解〕「大大張口」:有二意:(1)毀謗與嘲弄(參哀二16);(2)攻擊與吞噬(參詩二十二13;三十五21)。此處兩個意思都適用。 〔話中之光〕(一)我們行事若不敬畏神,難免會受到外邦人和仇敵的毀謗與攻擊(參尼五9)。 (二)信徒在屬靈的爭戰中應當認清仇敵,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哀三47】「恐懼和陷坑,殘害和毀滅,都臨近我們。」 〔呂振中譯〕「驚恐、陷坑、都臨到我們身上了!破毀打破也來了!」 〔原文字義〕「陷坑」坑;「殘害」破壞,蹂躪;「毀滅」壓碎,撕碎;「臨近」(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恐懼和陷坑」意指懼怕墜入陷坑,遭到完全的滅亡。 「殘害和毀滅」意指境內受到蹂躪、摧殘,終至全然毀滅。 【哀三48】「因我眾民遭的毀滅,我就眼淚下流如河。」 〔呂振中譯〕「我的眼直流淚河,都因我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遭受的破毀。」 〔原文字義〕「眾民(原文雙字)」女兒(首字);百姓,國人(次字);「毀滅」壓碎,撕碎;「下流」下來,墜落;「河」水道,運河。 〔文意註解〕「因我眾民遭的毀滅」:意指先知耶利米因為目睹同胞的災情。 「我就眼淚下流如河」:本句按原文可另譯『我的眼睛就流下如河的水』,意指憯然淚流不止。耶利米被稱作『淚眼先知』,其出處就在二11和三48~49。 〔話中之光〕(一)神的僕人若是不會因教會和眾聖徒的光景而多多流淚(參徒二十19,31;林後二4;腓三18),恐怕他從未為別人掛心過(參林後十一28)。 (二)在新天新地裡,神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參啟二十一4);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流淚撒種(詩一百二十六5),流淚禱告(來五7),經過流淚谷(詩八十四6)。 【哀三49】「我的眼多多流淚,總不止息,」 〔呂振中譯〕「我的眼直流淚,不停止,沒有休息,」 〔原文字義〕「多多」(原文無此詞);「流淚」流出,澆灌;「止息」終止,滅絕。 〔文意註解〕「我的眼多多流淚,總不止息」:意指不停的為神的子民獻上傾心吐意的代禱(參哀二19)。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你,你的懲罰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就傾心吐膽禱告你(賽二十六16)。 (二)禱告需要情詞迫切(路十一8),也需要恆切(羅十二12)。 【哀三50】「直等耶和華垂顧,從天觀看。」 〔呂振中譯〕「直等永恆主從天上垂顧而下看。」 〔原文字義〕「垂顧」俯視,傾身看;「觀看」凝視,觀察。 〔文意註解〕「直等耶和華垂顧,從天觀看」:意指先知的代禱將持續直等到神的憐憫衝破密雲(參44節),看顧神子民的困境。當然,眾聖民的幡然醒悟,向神誠心認罪悔改乃是先決條件。 〔話中之光〕(一)分別神和人之間的鴻溝,有如天離地之遙,銜接此鴻溝兩端的條件唯一不二:滿足神公義的要求,平息祂的義怒。 (二)禱告不可半途而廢,必須禱告直等到蒙神垂聽,所禱告的事項得著神的答應。 【哀三51】「因我本城的眾民,我的眼,使我的心傷痛。」 〔呂振中譯〕「我的眼使我傷痛,都因我本城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緣故。」 〔原文字義〕「眾民」女兒;「眼」眼目,泉源;「使…傷痛(原文同字用雙次)」戲弄,惡意無情對待。 〔文意註解〕「因我本城的眾民」:原文可另譯作:『因我本城的女兒們(或婦女們)』,意指因著同情那些生命比較幼嫩的人們。 「我的眼,使我的心傷痛」:有二意:(1)眼睛所見情景引起心靈傷痛;(2)眼睛流淚太多加深情緒悲傷。前者似較合理。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教會中應顧念幼小的肢體,同情體恤他們的難處(參太十八5)。 (二)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三8)。 【哀三52】「無故與我為仇的追逼我,像追雀鳥一樣。」 〔呂振中譯〕「『我的仇敵無緣無故緊緊追捕我,像捕雀鳥一樣。」 〔原文字義〕「無故」白白,平白;「為仇的」仇敵;「追逼(原文同字用雙次)」獵取。 〔文意註解〕「無故與我為仇的」:有二意:(1)先知耶利米敘述他自己的遭遇,無故被囚在西底家王護衛兵院內時的悲慘經歷(參耶三十八5~6);(2)將以色列全民的遭遇擬人化,鄰國無緣無故的侵略蹂躪(參耶五十二7~8)。 「追逼我像追雀鳥一樣」:意指仇敵像獵人獵捕小鳥一樣的對待我,使我不得安寧。 【哀三53】「他們使我的命在牢獄中斷絕,並將一塊石頭拋在我身上。」 〔呂振中譯〕「他們要了結我的性命於坑裏,又將石頭拋在我身上。」 〔原文字義〕「牢獄」坑,地牢,監獄;「斷絕」結束,消滅;「拋」投,擲。 〔文意註解〕「他們使我的命在牢獄中斷絕」:顯然地這是描述耶利米自己在牢獄中的經歷,活命的指望完全斷絕(參耶三十八5~6)。然而,本句也可引伸來比喻猶太全民被置於全然滅亡的困境中。 「並將一塊石頭拋在我身上」:有三種意思:(1)猶太人扔石頭用意在打死人(參王上十二18);(2)滾一塊大石頭封住出入口,使其毫無逃脫的希望(參但六17);(3)石頭指墓碑,表示仇敵要讓他死在獄中。 〔話中之光〕(一)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一8~9)。 (二)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四11)。 【哀三54】「眾水流過我頭,我說:“我命斷絕了!”」 〔呂振中譯〕「眾水淹過我的頭;我說:“我命絕了!”」 〔原文字義〕「流過」流動,漫過;「斷絕」切割,分開,剪除。 〔文意註解〕「眾水流過我頭」:意指被水淹沒(參詩四十二7);轉用來比喻臨到自己身上的困境(參詩六十九1~2)。 「我說,我命斷絕了」:意指自己心裡斷定必死無疑(參林後一9)。 【哀三55】「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你的名。」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我從陰坑最低處呼求你的名。」 〔原文字義〕「深」較低的,最低的;「牢」地牢,監獄;「求告」呼求,呼喚。 〔文意註解〕「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你的名」:意即呼求神施行拯救,使能脫離痛苦深淵。『深牢』象徵無法自救的災難,以及無法自拔的心靈苦惱。 〔話中之光〕(請參閱19節「話中之光」)。 【哀三56】「你曾聽見我的聲音,我求你解救,你不要掩耳不聽。」 〔呂振中譯〕「我的聲音你聽見了;“我氣喘喘地〔意難確定〕呼救、不要掩耳不聽哦。”」 〔原文字義〕「求你解救」呼求幫助;「掩」隱藏,遮掩;「不聽」(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你曾聽見我的聲音」:指在已往的苦難中,曾經有過禱告蒙神垂聽的經歷。 「我求你解救,你不要掩耳不聽」:或可譯作:『求你不要掩耳不聽我的呼求,不救我。』意指懇求神不要在當前的苦難中拒不伸出援手。 〔話中之光〕(一)以往禱告蒙神答應的經歷,可作為今後繼續求告神的依據和激勵。 (二)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哀三57】「我求告你的日子,你臨近我,說:“不要懼怕!”」 〔呂振中譯〕「我每逢呼求你,你總臨近;你總說:“不要懼怕!”呀。」 〔原文字義〕「求告」呼求,呼喚;「臨近」靠近,接近;「懼怕」恐懼,害怕。 〔文意註解〕「我求告你的日子,你臨近我」:意指神以祂的臨在回應人的求告。 「說,不要懼怕」:意指在心靈裡聽見微小的聲音,由此得到安慰與鼓勵。 〔話中之光〕(一)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亞一3)。 (二)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四8)。 (三)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6)? 【哀三58】「主啊,你伸明了我的冤,你救贖了我的命。」 〔呂振中譯〕「『主阿,你曾為我的案件而伸訴呀;你曾贖回了我的性命呀。」 〔原文字義〕「伸明」相爭,爭論;「冤」爭端,爭訟;「救贖」贖回。 〔文意註解〕「主啊,你伸明了我的冤」:意指神是祂子民的辯護者(參約壹二1)。「冤」字的原文是複數詞,表示神曾經幫助過他本人的許多案件。 「你救贖了我的命」:意指神是祂子民的救贖主(參詩七十八35)。『救贖』原文字義是買贖回來,表示神曾經出過代價將他贖回(參得四1~12)。 〔話中之光〕(一)聖靈就是保惠師,是我們的中保和辯護者(參約十四26);當我們軟弱、灰心、受壓、無助的時候,聖靈是我們的幫助者、伸冤者和代求者(參羅八26~27)。 (二)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眷顧祂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路一68)。 【哀三59】「耶和華啊,你見了我受的委屈,求你為我伸冤。」 〔呂振中譯〕「如今永恆主阿,你見了我受的委屈了;證顯我理直哦!」 〔原文字義〕「委屈」顛覆,彎曲;「伸」抗辯,相爭;「冤」審判,公義。 〔文意註解〕「委屈…伸冤」:原文字義彼此相對,彎曲對正直,冤枉對公義。 「耶和華啊,你見了我受的委屈」:委屈在此指以色列人所遭受侵略者無理的迫害與苛待。 「求你為我伸冤」:意指求神主持公義,使以色列人得著解脫。 〔話中之光〕(一)公義和公平是神寶座的根基(詩九十七2);公義的神絕不能忍受任何彎曲、冤枉的事,所以我們只要把情況陳明在祂面前,祂必為我們伸冤。 (二)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 【哀三60】「他們仇恨我,謀害我,你都看見了。」 〔呂振中譯〕「他們之一味想報仇,他們之陰謀要害我,你都看見了。」 〔原文字義〕「仇恨」報復,復仇;「謀害」思想,籌劃。 〔文意註解〕「仇恨」:按原文字義和本節的上下文,更宜解作『因懷怨而仇視』。 「謀害」:意指設下欺壓、加害的計謀。 「你都看見了」:意指神清楚明白以色列人的處境。 〔話中之光〕(一)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十七10)。 【哀三61】「耶和華啊,你聽見他們辱駡我的話,知道他們向我所設的計,」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他們的辱罵、他們之陰謀攻擊我,你都聽見了;」 〔原文字義〕「辱駡」責備,毀謗;「設計」思想,籌劃。 〔文意註解〕「他們辱駡我的話」:指敵人為羞辱對方而施加的嘲笑和輕蔑(參詩四十二10)。 「他們向我所設的計」:指敵人所設下欺壓、加害的計謀(參60節)。 【哀三62】「並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人口中所說的話,以及終日向我所設的計謀。」 〔呂振中譯〕「你聽見那起來攻擊我的人口中所說的話,以及他們終日所思要攻擊我的事。」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口中」嘴唇,語言;「計謀」默想,秘密圖謀。 〔文意註解〕「攻擊我的人口中所說的話」:指敵人辱罵的話(參61節)。 「向我所設的計謀」:指敵人所設下欺壓、加害的計謀(參60~61節)。 【哀三63】「求你觀看,他們坐下、起來,都以我為歌曲。」 〔呂振中譯〕「他們或坐下或起來、求你都察看;我都成了他們的歌曲了。」 〔原文字義〕「觀看」看,注意,注視。 〔文意註解〕「他們坐下、起來」:有二意:(1)指不停止地;(2)指整個人生歷程(參詩一百三十九2)。 「都以我為歌曲」:指譏諷或嘲弄的歌曲(參民二十一27~30;哈二6~19)。 【哀三64】「耶和華啊,你要按著他們手所作的,向他們施行報應。」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照他們的手所作的向他們施報應吧!」 〔原文字義〕「施行」返回,轉回,促成;「報應」對待,報酬。 〔文意註解〕「按著他們手所作的」:意指相等程度的報復(參申十九21)。 「向他們施行報應」:這是指今生的報應(參詩五十九5,13),亦即中國人所謂的「現世報」。 〔話中之光〕(一)神是絕對公平的,對於善惡必會有公正、不偏頗的處置。 (二)一般人的觀念是「一報還一報」,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參太五38),但新約的信徒乃是「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十二19;參太五39~42)。 【哀三65】「你要使他們心裡剛硬,使你的咒詛臨到他們。」 〔呂振中譯〕「原你使他們心裏剛硬!願你的咒詛歸與他們!」 〔原文字義〕「剛硬」頑固,遲鈍,蒙蔽。 〔文意註解〕「你要使他們心裡剛硬」:意指求神讓仇敵因頑梗而心被蒙蔽,不知大禍將要臨頭。 「使你的咒詛臨到他們」:意指因頑梗迷糊,致使神的咒詛順理成章的快快臨到他們。 〔話中之光〕(一)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裡(箴二十八14)。 (二)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三13)。 【哀三66】「你要發怒追趕他們,從耶和華的天下除滅他們。」 〔呂振中譯〕「願你忿忿地追趕他們,毀滅他們、離開你的天〔傳統:願你……離開永恆主的天下〕。』」 〔原文字義〕「發怒」鼻孔,怒氣;「追趕」逼迫,追蹤;「除滅」根絕,毀滅。 〔文意註解〕「你要發怒追趕他們」:意指求神將祂的忿怒轉向仇敵,而向他們追討罪孽。 「從耶和華的天下除滅他們」:意指從全地除滅仇敵,使他們不能再加害神的子民。 叁、靈訓要義 【神僕人對同胞所遭的苦難感同身受】 一、承認所遭苦難是因惹神忿怒而受懲罰(1~18節) (一)受神忿怒之杖的管教(1~4節) 1.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1節)——神刑罰的杖使我受苦 2.引導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裡(2節)——驅趕我使陷悲苦境地 3.祂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3節)——神管教的手終日反覆不止息 4.祂使我的皮肉枯乾(4節)——使我的身體被摧殘 5.祂折斷我的骨頭(4節)——使我心靈受傷害 (二)被神圍困在無法脫離的困境中(5~9節) 1.祂築壘攻擊我,用苦楚和艱難圍困我(5節)——用苦難四面攻擊 2.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6節)——身陷雖生猶死的境地 3.祂用籬笆圍住我,使我不能出去(7節)——沒有脫離困境的指望 4.祂使我的銅鏈沉重(7節)——行動沒有自由 5.我哀號求救,祂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8節)——求助無門 6.祂用鑿過的石頭擋住我的道,祂使我的路彎曲(9節)——逃脫無路 (三)令我飽受神的對付和擊打(10~18節) 1.祂向我如熊埋伏,如獅子在隱密處(10節)——任令仇敵如兇殘的野獸伺機攻擊 2.祂使我轉離正路,將我撕碎,使我淒涼(11節)——任令仇敵將我擄掠、吞食,任意而為 3.祂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祂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12~13節)——擊中我的要害,使我沒有活命的指望 4.我成了眾民的笑話,他們終日以我為歌曲(14節)——叫我成為眾人的笑柄 5.祂用苦楚充滿我,使我飽用茵陳(15節)——使我飽嚐苦味 6.祂又用沙石磣斷我的牙(16節)——使我痛苦不堪 7.用灰塵將我蒙蔽(16節)——使我蒙受羞辱 8.你使我遠離平安,我忘記好處(17節)——患難不斷,噩耗不停 9.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18節)——無力忍受,無望又無助 二、在苦難中仰望神的憐憫、慈愛和信實(19~39節) (一)神的憐憫慈愛是我無望中的指望(19~24節) 1.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19節)——痛苦中轉向神 2.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20節)——內心似乎沒有把握 3.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21節)——思念神自己,昇起希望的曙光 4.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22節)——因神豐富的慈愛和永不止息的憐憫,我必不被神永遠棄絕 5.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23節)——神的慈愛和憐憫常新,信實廣大 6.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24節)——內心認定,神是我永遠的產業 7.因此,我要仰望祂(24節)——因神之故,我仍要仰望祂 (二)神的美意是我無助中的幫助(25~30節) 1.三件美好的事(25~27節) (1)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25節)——神對凡等候、尋求祂的人,乃是美好的 (2)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26節)——人仰望、靜默等候神,乃是美好的 (3)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27節)——人在生命的初階被神管教,乃是美好的 2.寧願默默領受神的管教(28~30節) (1)他當獨坐無言,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28節)——人應當默默領受神的管教 (2)他當口貼塵埃,或者有指望(29節)——人應當完全降服於神的管教 (3)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要滿受淩辱(30節)——人應當忍受神藉著別人所給予的羞辱 (三)神的信實和公義是我無靠中的倚靠(31~39節) 1.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31節)——神的懲罰是為得著人,而不是丟棄人 2.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32節)——神的懲罰雖使人難過,最終卻要使人喜樂 3.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33節)——神不甘心使人受苦難過 4.神的作為不同於世人的作為(34~39節) (1)人將世上被囚的踹在腳下(34節)——世人行暴虐的事 (2)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35節)——世人剝奪別人的人權 (3)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36節)——世人斷事不公 (4)這都是主看不上的(36節)——神決不認可世人的作為 5.是非曲直全在於神的斷定(37~39節) (1)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37節)——事的成敗全在於神 (2)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38節)——人的禍福全在於神 (3)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39節)——神的審判公義 三、脫離苦難的路——悔改、認罪和憂傷(40~54節) (一)悔改(40~41節) 1.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40節)——自省 2.再歸向耶和華(40節)——回轉 3.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41節)——祈禱 (二)認罪(42~47節) 1.承認得罪了神(42~44節) (1)我們犯罪背逆,你並不赦免(42節)——神不能免除我們犯罪的後果 (2)你自被怒氣遮蔽,追趕我們(43節)——神的義怒促使祂追討我們的罪 (3)你施行殺戮,並不顧惜(43節)——神對罪的懲罰並不顧惜 (4)你以黑雲遮蔽自己,以致禱告不得透入(44節)——罪造成神與人的隔絕 2.因罪自己被貶——你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45節) 3.因罪仇敵加害(46~47節) (1)我們的仇敵都向我們大大張口(46節)——威嚇與嘲弄 (2)恐懼和陷坑,殘害和毀滅,都臨近我們(47節)——蹂躪與摧毀 (三)憂傷痛悔(48~54節) 1.憂傷痛悔的原因——因我眾民遭的毀滅(48節) 2.憂傷痛悔的程度(48~49節) (1)我就眼淚下流如河(48節) (2)我的眼多多流淚,總不止息(49節) 3.憂傷痛悔的時間——直等耶和華垂顧,從天觀看(50節) 4.憂傷痛悔的見證——因我本城的眾民,我的眼,使我的心傷痛(51節) 5.憂傷痛悔的心境(52~54節) (1)無故與我為仇的追逼我,像追雀鳥一樣(52節)——不得安寧 (2)他們使我的命在牢獄中斷絕(53節)——身陷絕境中 (3)並將一塊石頭拋在我身上(53節)——沒有活命的指望 (4)眾水流過我頭,我說,我命斷絕了(54節)——自己也斷定必死 四、信心且有果效的祈禱(55~66節) (一)求神眷顧祂子民的祈禱(55~63節) 1.蒙神垂聽(55~56節) (1)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你的名(55節)——急難中迫切的祈禱 (2)你曾聽見我的聲音(56節)——有功效的祈禱 (3)我求你解救,你不要掩耳不聽(56節)——有所求的祈禱 2.得神安慰(57節) (1)我求告你的日子,你臨近我(57節)——感受神的同在 (2)說,不要懼怕(57節)——聽見神的聲音 3.被神救助(58~59節) (1)主啊,你伸明了我的冤,你救贖了我的命(58節)——被神救贖 (2)耶和華啊,你見了我受的委屈,求你為我伸冤(59節)——求神伸冤 4.受神眷顧(60~63節) (1)他們仇恨我,謀害我,你都看見了(60節)——神已看見 (2)耶和華啊,你聽見他們辱駡我的話,…並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人口中所說的話(61~62節)——神已聽見 (3)知道他們向我所設的計,…以及終日向我所設的計謀(61~62節)——神已知道 (4)求你觀看,他們坐下、起來,都以我為歌曲(63節)——求神關心 (二)求神向敵人施報應的祈禱(64~66節) 1.耶和華啊,你要按著他們手所作的,向他們施行報應(64節)——報應 2.你要使他們心裡剛硬,使你的咒詛臨到他們(65節)——咒詛 3.你要發怒追趕他們,從耶和華的天下除滅他們(66節)——除滅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耶利米哀歌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耶利米哀歌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