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耶利米哀歌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因神的公義必追討罪惡而哀歌

   一、聖城被圍,聖民哀鴻遍地,情況今非昔比(1~10)

   二、聖城和聖民遭禍,乃因惹神發怒(11~16)

   三、猶大國亡國後,百姓流離失所的痛苦(17~20)

   四、預言猶大國必會復興,幸災樂禍的以東必遭報應(21~22)

 

貳、逐節詳解

 

【哀四1「黃金何其失光!純金何其變色!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

  〔呂振中譯〕怎麼啦!金子竟然失光阿!黃金竟然變質阿!聖石頭竟倒在各街頭阿!

  〔原文字義〕黃金」金子;「失光」昏暗,變黑暗;「純」好的,令人愉悅的;「金」純金;「變色」改變,更改;「市」街道;「口」頭,前面。

  〔文意註解〕黃金何其失光!純金何其變色!」:意指聖殿內包金的器物黯然失色;轉喻聖民或聖城失去了往日高貴的光彩,而被外邦人鄙視、蹂躪。

       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意指那些原本被分別為聖用於建造聖殿的石頭,被拆毀棄置於各街頭的污泥和殘垣中,任人踐踏;轉喻聖民中的貴冑和祭司階級,被貶為卑賤的凡民,流落各街頭,歷盡滄桑

  〔話中之光〕()人生變化多端,今非昔比,往事不堪回首;所以應當趁著黃金年日的少年時期,紀念造我們的主(傳十二1),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2)

         ()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0~21)

 

【哀四2「錫安寶貴的眾子好比精金,現在何竟算為窯匠手所作的瓦瓶?」

  〔呂振中譯〕錫安的兒女很寶貴,可與鍊淨的金評價,怎麼竟被算為瓦缾,窯匠之手所作的阿!

  〔原文字義〕寶貴」珍貴的,貴重的;「子」兒子,子女;「精金」純金;「算為」被視為,被認為;「瓦」陶器,陶器碎片;「瓶」(陶製的)瓶罐。

  〔文意註解〕錫安寶貴的眾子好比精金」:本句按原文可以另譯作:『錫安的眾子與同等重量的精金一樣貴重。』意指神的眾兒女在神眼中如同精金一樣的寶貴(參彼前一7)

         現在何竟算為窯匠手所作的瓦瓶」:現今竟淪為卑賤的瓦器(參羅九21)

  〔話中之光〕()信徒按肉身說,原與世人一樣是卑賤的瓦器,但我們所不同的乃是:「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林後四7),我們裡面有神的生命如同寶貴的精金。

         ()人生在世的價值,全在於我們是隨從自己的情慾度日呢?或是隨從神的旨意度餘下的光陰呢(參彼前四2)

 

【哀四3「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

  〔呂振中譯〕野狗尚且把奶頭給崽子喫奶,我的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倒殘忍,像曠野的鴕鳥一樣阿!

  〔原文字義〕野狗」怪獸;「奶」乳房;「乳哺」哺乳,餵奶;「子」幼獸;「殘忍」兇猛的。

  〔文意註解〕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意指兇殘的野獸尚且懂得乳養親生的幼獸。

         「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意指猶太婦人在聖城被敵人長期圍城而陷入飢荒時,竟然殘忍到分食兒女的情景(10節;王下六29)

         「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古時人們認為鴕鳥產蛋於沙中,稍加掩埋後隨即離開的作法是冷酷無情的(參伯三十九13~16)

  〔話中之光〕()「虎毒不食子」,從動物的本性便可看出神創造的奇妙,神的慈心愛意充滿在自然界中,只要稍加觀察就可以曉得有神(參羅一20)

         ()神的兒女若是墮落到為求自保,而出賣信徒,或是相咬相吞(加五15)、嫉妒紛爭(雅三16),便真的禽獸不如了。

 

【哀四4「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

  〔呂振中譯〕喫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而貼住上膛;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

  〔原文字義〕乾渴」口渴;「貼」附著,黏住;「上膛」上顎;「餅」麵包,食物;「擘給」攤開,陳列。

  〔文意註解〕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形容飢餓乾渴時的慘狀。

         「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形容食物短缺的悲慘景象。

  〔話中之光〕()主對彼得說:「你愛我麼?你餵養我的小羊」(約二十一15~17)。可見凡是愛主的信徒,應當顧到初信者的靈命需要。

 

【哀四5「素來吃美好食物的,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素來臥朱紅褥子的,現今躺臥糞堆。」

  〔呂振中譯〕那素來喫爽口物的、如今在街上淒涼涼;那素來在朱紅褥子養大的、如今抱着灰堆睡。

  〔原文字義〕素來」(原文無此字);「美好食物」精緻的(食物);「街上」外頭,街頭;「臥」支持,倚靠;「朱紅」鮮紅色;「褥子」(原文無此字);「躺臥」擁抱;「糞堆」灰燼堆,垃圾堆。

  〔文意註解〕素來吃美好食物的,素來臥朱紅褥子的」:指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華麗衣飾,表明富裕人家所過的奢華生活。

         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現今躺臥糞堆」:如今卻無家可歸,貧乏淒涼,在垃圾堆旁過日子。

  〔話中之光〕()好景不常,昨日錦衣玉食,今日窮困潦倒,可見不可貪圖肉身的享受,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15)

 

【哀四6「都因我眾民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還大,所多瑪雖然無人加手於它,還是轉眼之間被傾覆。」

  〔呂振中譯〕都因我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還大;雖無懲罰的手旋轉於所多瑪之上〔意難確定〕,它還在一眨眼間就被傾覆。

  〔原文字義〕眾」罪惡,不公正;「民」女兒;「罪孽」罪惡,不公正;「所多瑪」燃燒的;「加」舞動,扭轉,使痛苦;「轉眼之間」一瞬間;「傾覆」推翻,廢除。

  〔文意註解〕都因我眾民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還大」:所多瑪城以邪惡聞名(參創十八20),後世逕以城名作為同性戀者的代稱。這裡假借所多瑪來形容猶太人的罪孽重大。

         「所多瑪雖然無人加手於它,還是轉眼之間被傾覆」:原文意指所多瑪城的傾覆突如其來,城中居民的手還來不及發抖,即被神降火轉瞬燒毀(參創十九章)

  〔話中之光〕()同性戀是神所不能容忍的罪惡行為(參羅一26~27),今日許多教會領袖無視於聖經的警告,竟然包容同性戀者於教會中,將來必會受神懲治。

         ()有一天,當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五36)

 

【哀四7「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淨,比奶更白,他們的身體比紅寶玉(或作“珊瑚”)更紅,像光潤的藍寶石一樣。」

  〔呂振中譯〕錫安貴族素來比雪還純淨,比奶子還皎潔;他們軀體上比紅寶石還紅;其體格〔意難確定〕像藍寶石一樣。

  〔原文字義〕貴胄」分別為聖的,獻身的;「素來」(原文無此字);「純淨」潔淨,光亮;「白」閃耀眩目;「身體」骨頭,實質;「紅寶玉」珊瑚;「光潤」擦亮,切割;「藍寶石」天青石。

  〔文意註解〕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淨,比奶更白」:意指耶城中的貴冑素來嬌生慣養,皮膚白淨光亮。

         「他們的身體比紅寶玉更紅,像光潤的藍寶石一樣」:意指他們的膚色紅潤,外表帥氣引人。

 

【哀四8「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枯乾如同槁木。」

  〔呂振中譯〕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還黑,以致在街上人都不認識;他們的皮縮攏到骨頭上,枯乾像木頭。

  〔原文字義〕面貌」形狀,樣式;「黑」變黑,變暗;「緊貼」拉在一起,收縮;「枯乾」枯萎,乾燥;「槁木」木頭,柴。

  〔文意註解〕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錫安的貴冑本來養尊處優,膚色潔白(7),現在變成面貌黝黑、憔悴,以致人們無法相認。

         「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枯乾如同槁木」:意指由於飢餓而變得骨瘦如柴,形容枯槁,令人不忍目睹。

 

【哀四9「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就身體衰弱,漸漸消滅。」

  〔呂振中譯〕被刀刺死的比被饑荒害死的好,因為前者雖被刺傷,還可以喫〔傳統:流去〕田間的出產。

  〔原文字義〕「死」刺穿,殺戮;(原文與死」同字))土產」農產品,水果;「衰弱」入,刺穿;「消滅」流出,消瘦。

  〔文意註解〕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意指寧可速死於刀劍之下,而不願再忍受飢荒、瘟疫之苦。

         「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就身體衰弱,漸漸消滅」:本句說明上句『餓死』的原因:田間出產的糧食缺乏,身體因營養不良而漸漸消瘦、衰竭,終致餓死。

  〔話中之光〕()信徒與其貪生怕死,活著羞辱主名,不如毅然決然為主殉道。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哀四10「慈心的婦人,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

  〔呂振中譯〕慈心的婦人,親手煮自己生的孩子;當我眾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遭破毀時,親生孩子做了自己的食品。

  〔原文字義〕慈心的」有同情心的;「毀滅」破裂,壓碎;「作為食物」吃。

  〔文意註解〕慈心的婦人」:指富有同情心的婦人。

         「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指因戰亂缺乏糧食,眾民陷入生死存亡的關頭。

         「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指母親為求生存,吃自己親生的兒女,這是人間慘劇(3節註解)

  〔話中之光〕()當人們為求自保,而不顧那些無辜、幼小的生命,真是禽獸不如。

         ()我們的信心、盼望、愛心如何,在危機時刻自然顯露無遺;真正關心弟兄姊妹的,寧可犧牲自己,絕不出賣弟兄姊妹。

 

【哀四11「耶和華發怒成就祂所定的,倒出祂的烈怒,在錫安使火著起,燒毀錫安的根基。」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盡了他的怒火,倒出了他的烈怒;他使火著起於錫安,燒燬了錫安的根基。

  〔原文字義〕發怒」烈怒,怒氣;「成就」實現,完成;「所定的」(原文無此詞);「倒出」傾倒,澆;「烈」忿怒;「怒」鼻孔,怒氣;「著起」點燃,燃燒;「燒毀」吞噬。

  〔文意註解〕耶和華發怒成就祂所定的」:原文意思是『神全然洩盡祂的忿怒』。

         「倒出祂的烈怒」:意指傾倒出祂的熊熊怒火(pour out His blazing wrath)

         他使火著起於錫安,燒燬了錫安的根基」:意指聖城全然被火燒毀,甚至連建造的根基也蕩然無存,幾乎沒有重建的可能(參詩十一3)

  〔話中之光〕()我們的神是烈火(來十二29),所以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我們若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必要被烈火所傷(參來十二25)

     ()教會的根基是建造耶穌基督這塊堅固盤石上(參太十六18;林前三11);惟有持定元首基督,全身靠祂聯絡得合適,就因神大得長進(參西二19)

 

【哀四12「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

  〔呂振中譯〕地上的王和世界上的居民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

  〔原文字義〕地上的」(原文無此詞);「信」支持,確認;「敵人」對手。

  〔文意註解〕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意指舉世之人,無論君王或人民。

         「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意指聖城的地勢和防禦工事,公認是敵人所無法攻克的。

  〔話中之光〕()主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太十六18)

 

【哀四13「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

  〔呂振中譯〕是因為她的神言人的罪,她的祭司的罪孽,就是那些在城中流了義人之血的。

  〔原文字義〕罪孽」罪惡,不公正;「城中」公正的,公義的;「義人」(原文和「城中」同字)

  〔文意註解〕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意指這樣堅固的城池(12),竟然毀於一旦,原因不在於敵人太強,乃在於宗教領袖假借神意愚弄百姓,惹神發怒,任令敵人攻城得逞(11)

         「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他們指先知和祭司等宗教領袖;義人指真正奉行神旨意的神僕(參耶二十六20~23;太二十三34~35)

  〔話中之光〕()教會中所發生的重大問題,通常不是出於一般平信徒,而是出於傳道人和長老們身上,並且往往多半是邪惡的一方佔了上風。

         ()一般平信徒若不慎思明辨,就會不知不覺地淪為邪惡領袖們的工具,逼迫神的忠僕而不自知,還以為是在為神伸張正義。

 

【哀四14「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們的衣服。」

  〔呂振中譯〕他們眼瞎盲盲、在街上亂走,污染着血;以致素常不當觸着的,如今竟用服裝去觸着了。

  〔原文字義〕亂走」蹣跚而行,漂泊流離;「玷污」污染,污穢;「摸」伸出,碰觸。

  〔文意註解〕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意指毫無定向的踉蹌而行,如同瞎子。

         又被血玷污」:指衣服沾染了被他們所流義人的血。

         「以致人不能摸他們的衣服」:被血沾染之物是污穢不潔的(參民三十五33),不可觸摸。

 

【哀四15「人向他們喊著說:“不潔淨的,躲開,躲開!不要挨近我!”他們逃走飄流的時候,列國中有人說:“他們不可仍在這裡寄居。”」

  〔呂振中譯〕他們自己喊着說:『躲開!不潔淨,躲開!躲開!不要觸着!』他們既飄蕩〔意難確定〕又流離,人在列國中就說:『他們不可仍在這裏居住哦!』

  〔原文字義〕躲開」轉變方向;「挨近」伸出,碰觸;「逃走」飛;「飄流」蹣跚而行,漂泊流離。

  〔文意註解〕人向他們喊著說」:按原文可有兩種解釋:(1)指眾人向他們喊說;(2)他們自己喊說(呂振中譯文)

         「不潔淨的,躲開,躲開!不要挨近我」:這是傳統對待痲瘋病人的方式(參利十三45~46),如今轉用來對付那些邪惡的宗教領袖,可見不義是會傳染的。

         「他們逃走飄流的時候」:意指他們被趕離本國,在外邦漂泊寄居的時候。

         「列國中有人說:他們不可仍在這裡寄居」:意指他們甚至被外邦人唾棄。

  〔話中之光〕()罔顧真理與公義,欺負、排除異己者(13節;太二十四48),是如同大麻瘋病人,乃神人共憤的惡人。

         ()在教會中勾心鬥角、營求私利的人,在外邦人中也必沒有好的見證,反為不信的世人所詬病、鄙視。

 

【哀四16「耶和華發怒,將他們分散,不再眷顧他們。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長老。」

  〔呂振中譯〕永恆主做他們之業分的、主不看他們的面;祭司的臉面、人看不起;也不厚待長老。

  〔原文字義〕發怒」臉,面;「分散」分開;「眷顧」觀看;「重看」高舉,舉起;「厚待」有恩典,施恩。

  〔文意註解〕耶和華發怒,將他們分散,不再眷顧他們」:指神向他們變臉,將他們驅散,置之不理。

         「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長老」:指人們向他們變臉,不再尊敬他們。

  〔話中之光〕()分門結黨、嫉妒紛爭的人,初期可能因臭味相投,彼此結合在一起,但它們的結局必然分而再分,因為神已定意將他們分散。

         ()不守真道的教會領袖,不但神向他們變臉,不再看顧他們,而且平信徒也向他們變臉,不再尊敬他們。

 

【哀四17「我們仰望人來幫助,以致眼目失明,還是枉然。我們所盼望的,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

  〔呂振中譯〕我們的眼還直昏花迷糊,盼着幫助我們的,而盼個空;我們在瞭望台上直瞭望着不能拯救我們、的國。

  〔原文字義〕仰望」(原文無此字);「幫助」救援,協助;「失明」消耗,結束;「枉然」白費地;「所盼望的」崗哨,瞭望台;「盼望」守望,(充滿期待)觀看。

  〔文意註解〕我們仰望人來幫助,以致眼目失明,還是枉然」:意指原指望盟友前來救援(參耶二十七3),雖望眼欲穿,卻始終未見一卒一兵出現。

         「我們所盼望的,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意指在瞭望台上所等待的,是埃及派軍前來救援,結果法老所派的軍隊卻半途轉回本國去了(參耶三十七5~7)

  〔話中之光〕()信靠人的,必然失望;惟有信靠神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參賽二十八16)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哀四18「仇敵追趕我們的腳步像打獵的,以致我們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們的結局臨近,我們的日子滿足,我們的結局來到了。」

  〔呂振中譯〕仇敵像打獵的、追趕我們的腳步,以致我們不敢在我們的廣場上行走;我們的結局臨近了;我們的日子滿了;我們的結局到了。

  〔原文字義〕追趕」獵取;「腳步」步伐;「像打獵的」(原文無此詞);「街上」廣場,寬闊或開放的空間;「結局(兩次)」盡頭;「臨近」靠近,接近;「滿足」充滿,成就。

  〔文意註解〕仇敵追趕我們的腳步像打獵的,以致我們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本句有兩種解釋:(1)回述聖城被攻陷時,敵軍緊追在難民潮之後,誰都不敢離開群眾獨自行走;(2)指巴比倫佔領猶大國之後,立基大利為猶大省長,管理剩下的餘民(參耶四十7),但巴比倫人可能對他們實施嚴密的監控,緊緊尾隨他們的腳步,以致他們不敢在大庭廣眾前隨意行走。

         「我們的結局臨近,我們的日子滿足,我們的結局來到了」:本句也有兩種解釋:(1)指猶大國淪亡,大多數猶太人被擄分散外邦各地的日子終於來到;(2)指巴比倫佔領猶大國之後,所立猶大省長基大利被以實瑪利殺害(參耶四十一2),接手管理的約哈難和眾軍長不聽耶利米的勸告,率眾民投奔埃及,結局卻遭神降禍,無一人存留(參耶四十二7~17)的日子即將來到。

 

【哀四19「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在曠野埋伏,等候我們。」

  〔呂振中譯〕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還快;他們在山上把我們追得火急,在曠野埋伏等着我們。

  〔原文字義〕追趕」追逐,逼迫;「更快」迅速的,疾馳;「追逼」緊追,燃燒;「埋伏」潛伏;「等候」(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指當日巴比倫軍攻陷聖城之後,緊緊追趕猶大難民,行動迅速,快如飛鷹(參耶三十九5)

         「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在曠野埋伏,等候我們」:他們指追趕猶大難民的巴比倫軍,在山區緊追不捨,在曠野沙漠地帶設下埋伏,用意在阻止猶大難民進入埃及。

 

【哀四20「耶和華的受膏者好比我們鼻中的氣,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我們曾論到他說:“我們必在他蔭下,在列國中存活。”」

  〔呂振中譯〕永恆主所膏立的王、好比我們鼻孔中的氣,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論到他、我們曾經說過:『我們在列國中要在他蔭庇下活着』的。

  〔原文字義〕氣」風,氣息;「捉住」捕捉,抓住;「蔭下」蔭庇,陰影;「存活」活著,復甦。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受膏者」:指猶大國歷代君王(參王上一3439)

         「好比我們鼻中的氣」:意指君王與全體猶太人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

         「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意指王在敵軍所設的陷坑中被抓住(參耶三十九5)

         「我們曾論到他說:我們必在他蔭下,在列國中存活」:本句在聖經中找不到出處,可能是引用『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詩三十六7;五十七1)和『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九十一1),描述猶太臣民素常受王的保護和蔭庇,在列國中平安度日。

  〔話中之光〕()本當蔭庇別人的王反被捉住,可見人都不可靠,唯獨神才可靠。

         ()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7~28)

 

【哀四21「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只管歡喜快樂,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你必喝醉,以致露體。」

  〔呂振中譯〕在烏斯地的居民、以東小姐〔指着人民而言〕阿,只管歡喜快樂吧!苦杯也必傳遞給你的;你就必喝醉,以致露體。

  〔原文字義〕烏斯」樹木繁茂的;「以東」紅;「民」女兒;「歡喜」歡樂,喜悅;「快樂」歡喜,高興;「苦杯」杯;「傳」帶過,過到;「露體」顯露的,赤裸的。

  〔文意註解〕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烏斯地乃以東人領土之一,是義人約伯的故鄉(參伯一1)。以東人是以掃的後裔(參創三十六9),與雅各的後裔猶太人世代為敵(參民二十14~21)

         「只管歡喜快樂」:當巴比倫的軍隊入侵猶大時,以東人不但不來救援,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參俄11~14)。後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論功行賞,將猶大國的部分土地賞給以東,所以以東人為此歡喜快樂。但本句的『只管』表示他們的快樂將不會長久。

         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意指神忿怒的苦杯,也就是神的刑罰終必臨到以東人(參結二十五12~14;三十五515)

         「你必喝醉,以致露體」:意指蒙羞受辱(參創九20)

  〔話中之光〕()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十一25)

         ()耶和華的杯有福杯和苦杯兩種:福杯是給投靠祂的人——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詩十六5);苦杯是給悖逆祂的人——祂向惡人密布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分(詩十一6)

 

【哀四22「錫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罰受足了,耶和華必不使你再被擄去。以東的民哪,祂必追討你的罪孽,顯露你的罪惡。」

  〔呂振中譯〕錫安小姐〔指着人民而言〕阿,你的罪罰受足了;永恆主必不使你繼續〔或譯:再度〕流亡。以東小姐〔指着人民而言〕阿,永恆主必察罰你的罪孽,把你的罪顯露出來。

  〔原文字義〕錫安」乾枯之地;「民」女兒;「罪孽的刑罰」不公的行為引起的刑罰;「受足」完成,結束;「再」增加;「擄去」擄掠,擄走;「追討」臨到,懲罰;「罪孽」罪惡,不公正;「顯露」揭露,暴露;「罪惡」罪,不潔淨。

  〔文意註解〕錫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罰受足了」:本句有短期和長期兩種解釋:(1)短期的,指被擄七十年日期滿足之時(參耶二十九10;但九2)(2)長期的,指末日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而降之時(參啟二十一1~4)。按照前後文來看,指短期的比較合理。

         「耶和華必不使你再被擄去」:本句也有正面和反面兩種解釋:(1)正面的,指正如「耶路撒冷」的原文字義「平安的訓誨」,屆時聖城必將不再淪於戰禍,城內居民得以飽享平安;(2)反面的,暗示原來被擄到外邦的居民,將得以歸回本城安居(參拉一1~3)。按照前後文來看,指反面的解釋比較合理。

         「以東的民哪,祂必追討你的罪孽,顯露你的罪惡」:意指當神審判的日子來到時,以東人必被重重的懲罰(參耶四十九7;摩一11;俄15~16)

  〔話中之光〕()神的子民因犯罪而被神懲治,等受夠了刑罰,學會了功課,神自然會開恩赦免,恢復蒙福的身分和狀況。總之,受罰是有期限的。

         ()今日得意,未必將來蒙福;惡人遲早會面臨神的追究與懲罰。

 

叁、靈訓要義

 

【在苦難中領受教訓,對將來仍有指望】

   一、在苦難中今非昔比的對照(1~57~10)

         1.聖城和聖民失去往日高貴的色彩――黃金何其失光!純金何其變色!(1)

         2.貴冑和上層階級被人鄙視和踐踏――聖所的石頭倒在各市口上(1)

         3.在神手中原本貴重的器皿,今竟淪落成為卑賤的瓦器――錫安寶貴的眾子好比精金,現在何竟算為窯匠手所作的瓦瓶(2)

         4.原本生性仁慈的婦人,今竟變成禽獸不如――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3)

         5.原本最受呵護的幼兒,今竟無人顧念――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4)

         6.原本富裕人家,今竟無家可歸,貧困淒涼――素來吃美好食物的,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素來臥朱紅褥子的,現今躺臥糞堆(5)

         7.素來嬌生慣養,膚色潔白、紅光滿面的貴族,今竟變成膚色黝黑、形容枯槁,以致無法辨認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淨,比奶更白,他們的身體比紅寶玉更紅,像光潤的藍寶石一樣。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枯乾如同槁木(7~8)

         8.本來受傷比被殺死的好,如今竟變成生不如死――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就身體衰弱,漸漸消滅(9)

         9.原本慈愛的母親,竟因飢餓而至分食親生兒女的殘忍地步――慈心的婦人,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10)

   二、遭遇苦難的原因(611~16)

         1.都因眾民的罪孽重大――都因我眾民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還大,所多瑪雖然無人加手於它,還是轉眼之間被傾覆(6)

         2.乃因惹神發怒――耶和華發怒成就祂所定的,倒出祂的烈怒,在錫安使火著起,燒毀錫安的根基。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敵人和仇敵能進耶路撒冷的城門(11~12)

         3.都因先知和祭司犯罪――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13)

         4.先知和祭司的罪行被世人鄙視――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們的衣服。人向他們喊著說:不潔淨的,躲開,躲開!不要挨近我!他們逃走飄流的時候,列國中有人說:他們不可仍在這裡寄居(14~15)

         5.引致神人共憤――耶和華發怒,將他們分散,不再眷顧他們。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長老(16)

   三、流離失所的悲慘情景(17~20)

         1.人的幫助無一可靠――我們仰望人來幫助,以致眼目失明,還是枉然。我們所盼望的,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17)

         2.四處躲竄,終日惶惶――仇敵追趕我們的腳步像打獵的,以致我們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們的結局臨近,我們的日子滿足,我們的結局來到了(18)

         3.逃不過敵人的追趕――追趕我們的比空中的鷹更快,他們在山上追逼我們,在曠野埋伏,等候我們(19)

         4.無法再得到君王的保護――耶和華的受膏者好比我們鼻中的氣,在他們的坑中被捉住,我們曾論到他說:我們必在他蔭下,在列國中存活(20)

   四、神的報應與眷顧必將來到(21~22)

         1.神必報應那落井下石者――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只管歡喜快樂,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你必喝醉,以致露體。以東的民哪,祂必追討你的罪孽,顯露你的罪惡(21節,22節下)

         2.神必眷顧祂的選民――錫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罰受足了,耶和華必不使你再被擄去(22節上)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耶利米哀歌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耶利米哀歌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