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十九章拾穗 【結十九1】「“你當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 哀歌不是為激發人們的同情。這裏似乎只著重一種習俗與儀式。先知對那些君王首領並不同情,因為他們幹罪使百姓在危害之中,而仍不知悔改。「王」應為諸王,但七十士譯本只用單數字。「王」原意為「首領」。可見這是向政治界的信息,卻採取哀歌的形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王。指約哈斯和約雅斤(見第3,5節注釋)。七十士譯本的“王”是單數,與第2節的“你的”一致。──《SDA聖經注釋》 【結十九1 古代近東的哀歌】哀悼詩歌可以是瀕臨絕境之人的宣告,如詩篇二十二1~21;或重要人物去世的挽歌(撒下一17~27,大衛哀悼掃羅的挽歌);或社群在面對危機時的呼求,如詩篇一三七篇。古美索不達米亞最有名的哀悼詩歌是《吾珥被毀悼詞》。這歌紀念主前二○○四年該城被以攔王金達圖攻取的事蹟。全歌分為十一個詩節。每節從一個角度描述城市毀壞和王朝的衰亡(參較:哀二9)。因此,在城牆和公共建築物重建之時,都會用得著這篇著作。進一步資料可參看:耶利米哀歌注釋的附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九1~9 獵獅和獅子的象徵】鑒於以色列(賽五29;鴻二11~12)、埃及、亞述文獻皆多次提到王族和獅子的關係,以西結使用這個象喻並不令人意外。文獻中多次提到獵獅。這是王族的娛樂,但若有吃人的獅子出現(主前九世紀亞述王亞述納瑟帕二世的一個牌匾上,有一個努比亞人被吞噬的情景),或對村鎮構成威脅時(某份馬里文獻記載使用陷阱捕獵這野獸),獵獅就成了必須的行動。這首「哀歌」所象徵的是猶大最後幾位君王的其中兩位(最有可能是約哈斯和約雅敬)。其雙關意思大概是根據創世記四十九8~12,雅各對兒子猶大的祝福,稱他為「小獅子」的話。──《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九1~10】神通過以西結,把猶大的命運比作活活被捉的獅子。強暴而無禮的猶大不知天高地厚地肆行強暴(3,6節),最終被埃及和巴比倫悲慘地蹂躪(王下23:31-34;24:1)。 你的母親是……母獅子: 這裡的母獅子指猶大。之所以把猶大比作母獅子,是因為猶大在列國中最為尊貴,就像獅子是獸中之王一樣。──《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1~14】為王室作哀歌:本章以籠中獅子(1-9)與燒毀的葡萄樹(10-14),比喻猶大王室的悲慘結局。 全篇是以挽歌的形式寫成,對以色列民來說這是一個極熟悉的體裁,挽歌中的哀慟淒慘是他們所能認同。本章的挽歌不是為死者而寫,而是以死者之母親如何面對兩子的悲慘結局為主題。母獅,幼獅及葡萄樹比喻何人何事,文中不詳,可能的解釋見下文。──《串珠聖經註釋》 猶大曾因大衛家族與神立約,發出耀眼的光芒。但是現在猶大諸王已被擄到埃及和巴比倫(4,9節),治理萬國的杖也已被折斷(14節)黯淡無光。本文用獅子和葡萄樹比喻大衛王朝的滅亡(1-9節)(10-14節)並用悲歎的口吻進行記載。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2】「說:你的母親是什麼呢?是個母獅子,蹲伏在獅子中間,在少壯獅子中養育小獅子。」 單數「你的」或者只是詩歌的形式,這是拉丁文譯詞的涵義,但七十士譯本的解釋卻不是這樣。這母獅不是約西亞王的母后哈慕他,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王下廿三31)。而是約哈斯與西底家的母親(王下廿四18)。約雅敬是約西亞王的兒子,但他的兒子約雅斤與哈慕他就不直接有血統。可見不是指某母后,而是指那統指猶大的。猶大是獅子,是母獅子。──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猶大被描述為“母獅子”,是眾強大的君王的“母親”。──《雷氏研讀本》 「母親」:可指猶大國(參創49:9; 彌5:8),或約西亞王之妻哈慕她。──《串珠聖經註釋》 “母獅”喻猶大。母獅產生“壯獅”——君王(比較十九3)。──《啟導本註釋》 【結十九3】「在它小獅子中養大一個,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 這是指約哈斯,他在位只有三個月,就被法老尼哥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鎖禁,帶到埃及,就死在那裏,記載在列王紀下廿三章卅一至卅四節。 關於他怎樣抓食而喫人,只是描寫少壯獅子的強暴,卻無歷史的記載,可能也只是象徵的語句。在創世記四十九章九節雅各的祝福,論猶大是小獅子,學會抓食,因為這是獅子的特性。──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少壯獅子」:如果母親指哈慕她,則這裡是指約哈斯王,他登基僅三個月就被法老尼哥帶到埃及。──《串珠聖經註釋》 少壯獅子……吃人: 指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掌權之後,殺害同胞、肆行暴力和掠奪(王下23:32)。──《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3~4】這裏所指的“獅子”(王)是約哈斯,他成了階下囚,在主前609年被法老尼哥帶往“埃及”去(王下二三33,34)。──《雷氏研讀本》 “少壯獅子”指在主前609年被埃及法老尼哥囚禁的約哈斯王(王下二十三33~34)。──《啟導本註釋》 【結十九4】「列國聽見了,就把它捉在他們的坑中,用鉤子拉到埃及地去。」 列國知道他的叛逆,就要除去他的自由,放在坑中,使他無法肆虐。用鉤子拉走,是在以西結書廿九章四節描寫捉動物的方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坑」:古人挖深坑作為陷阱,用以捕捉獅子。──《串珠聖經註釋》 在這裡列國指埃及法老尼哥。他在米吉多殺害了對抗自己的約西亞(代下35:20-24),立約哈斯為王。用鉤子拉到埃及地去: 約哈斯實施反埃及政策之後,埃及法老尼哥廢黜了他的王位,將他擄到埃及,約哈斯在位的時間僅為三個月(王下23:33,34;代下36:4)。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5】「母獅見自己等候失了指望,就從它小獅子中又將一個養為少壯獅子。」 在小獅子中又將一個養大,那該是約雅斤。約雅敬是法老的傀儡,當然不是猶大王室的盼望,他是效忠於埃及,使猶大人等候了十一年。終於約雅敬在巴比倫攻城之後就死了。猶大就擁他的兒子約雅斤登位。可是他在位也不過三個月,再被巴比倫擄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失了指望」:失去目睹兒子被釋放的指望。──《串珠聖經註釋》 小獅子中又將一個: 指第18代王約雅敬,而非指第19代王約雅斤。因為約雅敬的政治路線(7節)與耶利米所說明的一致(耶22:13-1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5~9】第二隻“獅子”是約雅斤,他在主前597年被尼布甲尼撒帶往巴比倫去(王下二四15)。──《雷氏研讀本》 這裡的“少壯獅子”可指主前597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帶到巴比倫去的約雅斤王(王下二十四15)。也可能指西底家(王下二十五6~7),他是用銅鏈鎖著帶往巴比倫的,與9節描寫接近。若為前者,此處乃追思哀痛的話;若為後者,則屬預言。因西底家被擄為主前587~586年間事。──《啟導本註釋》 【結十九6】「它在眾獅子中走來走去,成了少壯獅子,學會抓食而吃人。」 吃人。見第3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十九6~7】描繪了約雅敬的暴政。根據本節和耶利米書,他曾燒毀過城邑和宮殿,殺害了神的僕人先知(耶26:20-23),用刀割破、燒毀“書卷”(預言書)(耶36:22,23)。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6~8】另一隻少壯獅子似乎指約雅敬王,他因背叛巴比倫而被巴比倫及其附庸國圍攻。但如果母獅指哈慕她,那另一隻少壯獅子應該是約哈斯王的親兄弟西底家(王下24:18)。 ──《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7】「它知道列國的宮殿,又使他們的城邑變為荒場,因它咆哮的聲音,遍地和其中所有的就都荒廢。」 「宮殿」原意為「寡婦」,經文評鑑改為「保障」或宮殿(~lmnwtyw
改為 ~rmnwtm)。「他知道他們的寡婦」,「知道」一詞(y-d-~)可作為性行為(參閱創四1「同房」的原意),這裏可能是指不正常的性行為,可譯為施暴或「強暴」,也是戰爭的慘狀。大多譯詞都作「他破壞他們的保障」。「列國」原只是一個代名詞,而且是單數的,但下句是他們,所以應前後符合。──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知道列國的宮殿」:原文作「知道他的寡婦們」,原意不詳。但「知道」於原文似「毀壞」,而「寡婦」於原文似「宮廷」,故整句可能的意思是:「他毀壞他們的宮殿」(有古譯本有類此的譯法)。──《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8】「於是四圍邦國各省的人來攻擊它,將網撒在它身上,捉在他們的坑中。」 四周邦國……攻擊他: 意指以東、摩押、亞蘭等國,幫助巴比倫一同來攻打猶大王約雅敬(王下24: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9】「他們用鉤子鉤住它,將它放在籠中,帶到巴比倫王那裡,將它放入堅固之所,使它的聲音在以色列山上不再聽見。」 「籠子」一詞是照亞甲文的字義(Sigaru),但大多學者認為這不是籠,而是鐵枷,枷住頸項,專為捕捉戰俘之用。以色列山是象徵神特殊的選民,他們現在需面對神的審判,首先是大衛家的眾子已瀕死亡的命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堅固之所」:即「網羅」。──《串珠聖經註釋》 指約雅敬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去的事件(代下36:6,7)。背叛神而隨從邪惡的人,其結局必然虛妄至極(賽1:20;拉8:22;何13:16)。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10】「“你的母親先前如葡萄樹,極其茂盛(原文作“在你血中”),栽于水旁。因為水多,就多結果子,滿生枝子。」 如果母親是指大衛家,就有極盛的時期,不是像十七章五節西底家得巴比倫的扶持而茂盛,此處是說神的恩惠,因為耶和華賜福大衛家,使他們昌盛。這是神與大家所立的聖約,也是應驗神向列祖所立的應許(撒下七章及創12、17章)。 這兒提到的水多,不是十七章所提的兩條大河,而是指神有極豐盛的恩惠。「極其茂盛」原文也作「在你血中」。可能應更改這字,而成為「你葡萄園中」。──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極其茂盛」:原文「在你血中」,另有古卷作「在你的葡萄園裡」,兩種異文於原文非常接近,後者較為適當。──《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10~14】這裏把猶大比作“葡萄樹……因忿怒被拔出”。在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因西底家的叛亂而把耶路撒冷傾覆(王下二四20;耶五二3)。──《雷氏研讀本》 被火燒毀的葡萄樹比喻猶大,在主前586年因西底家王叛亂,耶路撒冷被巴比倫王夷平。──《啟導本註釋》 神將猶大比作曾經在溪水邊長得枝葉茂盛,如今卻被拔出而枯乾的葡萄樹。西底家的反巴比倫政策導致猶大被尼布甲尼撒所滅。 ──《聖經精讀本》 【結十九10~14 葡萄園的比方】以西結的這個象徵和以賽亞的「葡萄園之歌」(賽五1~7)之間有極強的對應。在兩個案例中,神對葡萄園發怒的原因都是它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兩處的植物都沒有扮演其當作的角色。以賽亞的葡萄園出產「壞果子」(NIV;和合本:「野葡萄」)。以西結的葡萄樹「生長高大,枝子繁多,遠遠可見」,但果子卻絕口不提。葡萄樹的一切精力都集中在繼續延長枝子,象徵猶大國及其君王(約雅斤和西底家)的驕傲自大。這兩個葡萄園的命運都是一樣的。它們都要變為荒地,被風吹幹,枝幹折斷,根與枝條一無存留。以西結藉此說明了哀悼的理由,是國家獨立成為過去,神與大衛家所立的約暫無效力。請參看:以西結書十五2~7。──《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九11】「生出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枝幹高舉在茂密的枝中,而且它生長高大,枝子繁多,遠遠可見。」 「枝幹」是接續的王權,得以連續不斷,正如亞倫的杖會發芽滋長一樣(民十七16起)。這可作掌權者的杖,「杖」為多數字,表明威嚴(Plural of Majesty)。 這枝幹甚至高聳在雲霄之上,甚至遠處也可看見,足見其威榮與影響力。以色列的榮耀也是耶和華的榮耀,她要成為萬國來就的光輝。以色列人一直有這樣的理想,但是他們始終沒有達到,不是耶和華神沒有力量,是他們自己沒有真正仰望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杖: 象徵王的權威(斯4:11)。這杖:①應許了彌賽亞的到來(民24:17)。②象徵基督的統治(來1:8)。在此則指從大衛到西底家的猶大諸王。 生長高大,枝子繁多: 指猶大的最後一位王西底家(B.C.597-586)(王下24:18-20)。猶大就是在西底家在位時滅亡的。
──《聖經精讀本》 枝幹(mattoh)。是複數形式。單數是matteh ,用於第12和14節。七十士譯本的第11節裡是單數。這裡如果是複數,就是指國王們;如果是單數,就是指約雅斤。──《SDA聖經注釋》 【結十九11-12 “東風吹乾其上的果子”是指──】不是猶大國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強大就能救國。他們就像葡萄樹一樣將被“東風”連根拔起吹乾。這“東風”就是強大的巴比倫軍隊。──《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十九12】「但這葡萄樹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東風吹幹其上的果子,堅固的枝幹折斷枯乾,被火燒毀了。」 但是外邦侵略的力量來到,將以色列這葡萄樹損壞。這是誰的忿怒,是外邦的權力,不滿以色列的背逆,而在怒中肆意除滅他們?這一定也有神忿怒的刑罰臨到他們,因為神藉外邦人施行審判。 「東風」是巴勒士坦夏季特有的炙熱的薰風,足使樹葉枯槁。火是從哪裏來的呢?可能指炎熱,參閱十七章十節及廿七章廿六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因忿怒被拔出」:被狠狠的拔出。 「東風」:可能指尼布甲尼撒王。 「被火燒毀」:可能指猶大王朝的傾覆。──《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13】「如今栽於曠野乾旱無水之地。」 猶大已經歷了戰火的焚橈與破壞,現在還要再遭受擄掠之苦難。他們被擄到外邦,在曠野無水之地,但是他們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中還要生存下去。在外邦是對他們最不利的環境,他們無法得以更新與復興。──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栽於曠野」:指被擄到異地。指巴比倫。比喻中說,葡萄樹從肥沃的土壤中被移到乾旱貧瘠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14】「火也從它枝幹中發出,燒滅果子,以致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 本節似乎是連續十二節的,因為在那裏火已著起,都快成為灰燼。也許還有一顆火星,是大衛家的以實瑪利,他要除掉基大利,但後果使猶大更形毀滅(參閱王下廿五25、26;耶四十13-四十一10)。 枝幹早已燒掉,沒有掌權的杖,大衛家的王權已經毀壞了。此處可聯想士師記九章十五、二十節的寓言,是約坦特別指責亞比米勒的。火一燒著,從荊棘裏發出,延及利巴嫩的香柏樹。──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枝幹」:原文可譯作「主幹」。這裡指西底家背叛尼布甲尼撒王,結果導致他整個家族遭殃(參王下25:7)。──《串珠聖經註釋》 也必用以作哀歌: 後來的以色列子孫也無法忘記上述令人悲傷的事情,就是因無視神的預言而慘遭毀滅。過去的苦澀經驗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是一個警告和前車之鑒(林前10:5,11)。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19,20章)】 1 令猶大王族及整個國家遭殃的是誰(19:14)?一國的領袖可以如何影響國家的命運?你當如何為教會和政府的領袖代求?參提前2:1-4。 2 試分析以下四組經文:a 20:5-9,
b 10-14, c 15-17,d 18-22。這四組經文有一重複的格式、試找出這個格式。每一次,神都有些東西吩咐以色列人,他們的反應如何?神又如何回應?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經歷過神的管教?你有否及時回轉,抑或容讓靈性每況愈下? 3 試數一數「安息日」在20:1-26裡所出現的次數。神為何如此重視安息日?安息日如何能夠讓以色列人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聖的」(12)及「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20)?安息日對我們今日仍有意義嗎?你如何可以在神面前得「安息」? 4 以色列的長老為何不能求得旨意(20:3,
31)?他們是否真的不知道神的心意?參20:7; 11, 18。另參14章思想問題1。 5 本章有多少次提到以色列人因拜偶像玷污自己?你有否重蹈他們的覆轍? ──《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九章 這一章以輓歌的形式寫成,是要配合哪些信息?】以西結用形像的手法傳達了許多信息。他用母獅和幼獅的形像來引起聽眾的好奇。母獅象徵著猶大國,兩隻幼獅代表兩個王。第一隻幼獅是約哈斯王,他於公元前609年被埃及法老尼哥擄至埃及(參王下23:31-33)。第二隻幼獅可能是已經被擄至巴比倫的約雅斤王(參王下24:8),也可能是很快就要被俘的西底家王(參王下25:7)。這個例子告訴猶大,他們根本沒有能很快地擺脫流放、返回家園的希望,也沒有可能擺脫巴比倫。──《靈修版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