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但以理書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尼布甲尼撒的夢

   一、王召集全國哲士為他解夢(1~2)

   二、哲士無一人能為王解夢(3~16)

   三、但以理得神啟示顯明王夢(17~24)

   四、但以理求見王給王解夢(25~45)

   五、但以理和三友獲王獎賞並重用(46~49)

 

貳、逐節詳解

 

【但二1「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作了夢,心裡煩亂,不能睡覺。」

   呂振中譯〕尼布甲尼撒執掌國政之第二年,他作了個夢,心(原文:靈)裡煩亂不安,使他睡不著覺。

   原文字義〕「尼布甲尼撒」願尼布保護王權;「在位」統治,王位;「煩亂」猛推,驅使。

   文意註解〕「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由於下面所述的夢,和但以理的解夢有關(16),而但以理被引進見尼布甲尼撒王,是在受訓三年以後的事(參一518),所以解經家們對於這個『第二年』有下列幾種解釋:(1)指但以理通過王考驗後的第二年;(2)指巴比倫王征服埃及之後的第二年;(3)指巴比倫王毀滅耶路撒冷城之後的第二年;(4)指聖經古卷抄寫錯誤,漏掉了「十」字,實際上應為在位第十二年;(5)但以理等人此時仍在受訓期間,是以準哲士的身分請求晉見王;(6)但以理等人的三年受訓算法,採用古代所常用的頭尾算法,即在尼布甲尼撒王非正式登基之年(主前605~604)算受訓第一年,在位元年(主前604~603),算受訓第二年,故在位第二年時(主前603~602),但以理等人剛好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受訓。上列的解釋大多數有些勉強,惟接納第六種解釋的人不在少數,僅供讀者參考。

         「他作了夢」:古人常視夢境與神祕的世界有關,聖經中記載了不少處,神藉人作夢給予人啟示和引導(參創二十3;二十八12;三十一1124;四十1218;四十一25)

         「心裡煩亂,不能睡覺」:指因作夢心神被攪擾而感到煩躁不安,最終導致失眠(參創四十一8;詩七十七4)

   話中之光〕()「心裡煩亂,不能睡覺。」這話也說出一般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心有旁騖,自然難於入睡,必須平心靜氣,才能安眠。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但二2「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召來,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

   呂振中譯〕王吩咐人將學術士和用法術的、行邪術的、迦勒底博學的人、都召了來,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面前。

   原文字義〕「吩咐」發言,命令;「術士」占卜者,星象家;「用法術的」巫師,通靈人;「行邪術的」巫師,女巫;「迦勒底人」精於解說的智者。

   文意註解〕「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這三種名稱來自不同的語言,都是指善於通靈的魔法師,能占卜、觀星象、行巫術等。

         「和迦勒底人召來」:『迦勒底人』就是巴比倫人的別稱,他們當中有些人以星相術聞名於世,人們遂將這些星相家統稱為迦勒底人。

         「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這四類通靈專家奉王召令前來為王解夢。

   話中之光〕()「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並不是說:「要他們為王解夢。」這是強人所難,一個人的夢境如何,旁人根本無從捉摸,除非他有神的靈(參林前二12)

         ()除了在人裏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二11)

 

【但二3「王對他們說:我作了一夢,心裡煩亂,要知道這是甚麼夢。」

   呂振中譯〕王對他們:『我作了一個夢,心(原文:靈)裡煩亂不安,要知道這夢是什麼意思。』

   原文字義〕「煩亂」猛推,驅使;「知道」認識,察覺。

   文意註解〕「王對他們說:我作了一夢,心裡煩亂」:注意,王僅對他們說,因作夢而心理困惑,覺得不安,卻未對他們說明夢的詳情。

         「要知道這是甚麼夢」:王的問題包括這夢的內容和解釋,他只感到夢境的可怕,卻忘了夢的過程(5)

   話中之光〕()王想要知道,卻無法知道,所以心裡煩亂;人世間所發生的事,有許多不是我們有限的心智所能推知的,欲強求知道,便會使我們心神不安。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八2)

 

【但二4「迦勒底人,用亞蘭的言語對王說:願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

   呂振中譯〕迦勒底博學的人就用亞蘭語對王:(從這裡到第七章末是用亞蘭文寫的)『願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把解析講明白。

   原文字義〕「萬(原文雙字)」長久活著;「講解」解析闡述。

   文意註解〕「迦勒底人」:指長於星相術的巴比倫專家(2節註解)

         「用亞蘭的言語對王」:『亞蘭的言語』是古代亞述帝國通用的語言,一直到主耶穌的時代,包括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都以亞蘭語文對話和記錄。

         「願王萬」:這是古代東方國家,臣民對王說話的開頭敬語。

         「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意指未告知夢境而想知道夢的講解,這是強人所難。

   話中之光〕()看相、算命與占卜等邪術,大多數是騙人的胡言亂語,只要說得有點道理,就會叫聽的人信以為真,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說的是甚麼。

 

【但二5「王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巳經忘了,〔或作我巳定命八節同〕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

   呂振中譯〕王回答迦勒底博學的人:『這事我已決定;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解析告訴我,就必須被淩遲,你們的房屋必須被拆毀。

   原文字義〕「忘了」確定的;「講解」解析闡述;「凌遲」肢解。

   文意註解〕「王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巳經忘了」:王的回話按原文可譯作:『這事我已經決定了』,或:『我這個命令是堅決的』。王避免回答說明夢境,可能他真的已經忘了夢的內容,或者他有意要試驗這些通靈專家。

         「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凌遲』即肢解,是古代一種酷刑。王似乎有意藉此逼使這些通靈專家毫無保留地解開秘密。

         「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意指你們的住房將被摧毀成為廢墟或垃圾堆。

   話中之光〕()伴君如伴虎,稍一不慎,不僅自身要被凌遲,甚至連累家族。所謂明哲保身,難怪暴君身側大多屬投機、奉承之輩,鮮少明智之士。

         ()魔鬼正如暴君,只會利用我們,不會為我們著想。

 

【但二6「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

   呂振中譯〕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解析講明白,就可以從我獲得贈品、賞賜、和大尊榮;現在你們將夢和夢的解析講明白吧。』

   原文字義〕「贈品」禮物;「賞賜」獎賞;「大」極為,高大壯觀的;「尊榮」榮譽。

   文意註解〕「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世人根本不可能測知別人所作的夢是甚麼,因此也不可能講解那夢,除非得到真神的啟示或邪靈的通報(10~11)

         「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贈品』指禮物;『賞賜』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大尊榮』指地位的升遷和禮遇。王對哲士們軟硬兼施,恩威並用;一方面威嚇他們(5),另一方面以獎賞來利誘他們,逼使他們不能不竭盡所能。

         「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現在』意指不容拖延。

   話中之光〕()「你們若不你們若」威嚇和利誘,正是撒但迷惑人的兩大伎倆。

 

【但二7「他們第二次對王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

   呂振中譯〕他們第二次對王:『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將夢的解析講明白。

   原文字義〕「第二次」再一次;「告訴」敘述,宣講。

   文意註解〕「他們第二次對王」:哲士們再次請王賜告夢的詳情(4)

         「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其實就算是讓他們知道王作了甚麼夢,他們也無法講解那夢,因為那夢是從真神來的(1928)

 

【但二8「王回答說:我准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巳經忘了。」

   呂振中譯〕王回答:『我准知道你們是企圖爭取時間,因為你們看出這事我已決定:

   原文字義〕「准」確實的,真實的;「故意遲延(原文雙字)」買,獲得(首字);時間(次字);「那夢」事件,話語;「忘了」確定的。

   文意註解〕「王回答說:我准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哲士們一再請求王告訴他們那夢,使得王懷疑他們必定是因為根本就不想講解那凶多吉少的噩夢,故意拖延時間(原文字義是買時間)伺機逃生。

         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巳經忘了」:請參閱第5節的註解。

   話中之光〕()不講道理的人,總是將過錯推給別人;世界上甚至在教會中,有許多人單單想到對方的不是,卻不曾想到自己更加不對。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但二9「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因為你們豫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

   呂振中譯〕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項判決令來處置你們:你們是同謀拿謊言爛語來在我面前胡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的。現在快將夢告訴我吧,讓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解析向我講明白。

   原文字義〕「法」諭令,法律,判決,懲罰;「豫備」一起同意;「謊言」虛假的;「亂」敗壞,過失;「等候」直到;「時勢」時間。

   文意註解〕「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指你們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5)

         「因為你們豫備了謊言亂語向我」:王認為他們推說不知道那夢的話是『謊言亂語』,是虛假的託辭,是胡言亂語,因為他們若不能說出那夢,也必不能講解那夢。

         「要等候時勢改變」:這話的意思有幾種解釋:(1)等到王記起了夢境,才告訴他們那夢;(2)等到國內發生重大危機,王的注意力轉到其他事項;(3)等到王把這件事淡忘了,不再追究他們;(4)等到王駕崩或政權被顛覆,自然就不了了之;(5)等候逃生的機會,逃之夭夭。

         「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王認為通靈的專家們必然具有超人的能力,必定能知道並講解那夢,所以必須立即回答。

   話中之光〕()等候時勢改變」這是世人做人做事的秘訣,盡量拖延時間,等待最佳時機。

         ()我們信徒乃是要愛惜光陰(弗五16),抓住機會(加六10),贖回時間(西四5)

 

【但二10「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

   呂振中譯〕迦勒底博學的人在王面前回答:『世界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的,因為沒有王、多麼大、多麼有權力、曾經向任何學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博學的人、問過這樣事的。

   原文字義〕「迦勒底人」破開泥土的人;「大臣」首領;「掌權的」主宰,統治者;「術士」占卜者,星象家;「用法術的」巫師,通靈人。

   文意註解〕「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迦勒底人』指王所召集四類術士及哲士(2)的代表或通稱。

         「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指這是世人所作不到的事,其實通靈的人有時也能知道別人心裡發生的事(11)

         「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指王所問的問題超乎常理。

   話中之光〕()世人一面喜歡追求新道(參徒十七19)、新事(參傳一8~10),另一面卻又喜歡推說這事不曾有過,所以不肯採信。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掋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但二11「王所問的事甚難,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

   呂振中譯〕王所問的事很難答;除了不居於血肉之軀的神明、沒有別的能在王面前說出來的。

   原文字義〕「甚難」困難的,甚希奇的,榮譽的;「同居」落腳居住的地方;「神明」假神,異教徒的神。

   文意註解〕「王所問的事甚難」:指王的問題相當罕見且難於作答。

         「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他們口中所稱呼的神明,乃是假神邪靈。

         「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意指若非『神明』告知,便無人能知。但要從『神明』處得知,並不簡單。

   話中之光〕()從術士們的回話可知,他們的通靈術並不高明,承認他們的巫術不準確,並且是出於欺詐的。

 

【但二12「因此王氣忿忿的大發烈怒,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

   呂振中譯〕為了這個緣故、王就生氣,大大震怒,便吩咐將巴比倫所有的博士都除滅掉。

   原文字義〕「氣忿忿」生氣動怒;「大發」極為,高大壯觀的;「烈怒」震怒;「吩咐」命令;「滅」消滅,消失;「巴比倫」混亂;「哲士」智慧人。

   文意註解〕「因此王氣忿忿的大發烈怒」:此處原文用不同的字來形容王的震怒是格外的激昂和可怕,有解經家這樣描寫:『怒髮衝冠,大發雷霆』。

         「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指王發出命令,要除滅全國所有的哲士。哲士的原文意思是智慧人,指知識份子,包括正在學習的準哲士或剛學成而尚未就職的哲士(13)

   話中之光〕()伴君如伴虎,王的震怒殃及通國許多無辜的知識份子。今天社會上掌有實權的人,戒慎發怒,更不可濫權傷害別人。

 

【但二13「於是命令發出,哲士將要見殺,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

   呂振中譯〕於是有指令發出,要博士都被殺掉。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給殺死。

   原文字義〕「命令」諭令,法律;「哲士」智慧人;「見殺」被殺害;「尋找」詢問,找尋;「同伴」同夥,夥伴。

   文意註解〕「於是命令發出,哲士將要見殺」:指已經進入執行王令的階段,先搜捕所有的哲士和準哲士。

         「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由本句可知,當時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同伴並未奉王召令覲見王面(2)。由此引發的問題是:(1)當時他們可能還在三年受訓期間;(2)或者他們已經通過王的面試,被選侍立王面前(參一19~20),僅擔任王的政事參謀。

 

【但二14「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要殺巴比倫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

   呂振中譯〕那時但以理用深謀遠慮、機敏圓通的話回答王的護衛長亞略、那位出來要殺巴比倫博士的。

   原文字義〕「護衛」保鑣;「亞略」如獅子的;「出來」出去,出現,出發;「婉言」忠告;「回答」回應,回轉。

   文意註解〕「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指他奉王的命令離開王宮。

         「要殺巴比倫的哲士」:指他離開王宮的目的就是要捕殺巴比倫所有的哲士。

         「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指他先找著但以理,但以理就用合宜的話跟他磋商

   話中之光〕()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

 

【但二15「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

   呂振中譯〕他回答亞略:『王的護衛長阿,為什麼王的命令來得這麼火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

   原文字義〕「護衛長」有主宰權柄的,軍長;「緊急」嚴厲,傲慢無禮;「情節」事情,事件,話語。

   文意註解〕「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但以理的問話表明,他顯然並沒有跟巴比倫的哲士一起去見王。『緊急』最好譯作『嚴厲』。

         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指將事情的始末告訴但以理。

 

【但二16「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呂振中譯〕但以理便進去,求王給他時間,他好將夢的解析向王講明白。

   原文字義〕「進去」強行進入,被領進入;「求」詢問,尋找;「寬限(原文雙字)」給予(首字);某個時候,時間(次字);「夢的講解」(對夢的)解析闡述。

   文意註解〕「但以理遂進去」:本句說出但以理先前並沒有奉召覲見王。

         「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這個請求相當明智,他並沒有求王將夢告訴他,也沒有像迦勒底人那樣說不可能回答王的問題,而僅請求王給他一點時間,就必能得到滿意的答覆。

 

【但二17「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

   呂振中譯〕於是但以理回到寓所,將事情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

   原文字義〕「居所」房子;「告訴」使之知道;「同伴」結連,綁在一起;「哈拿尼雅」神以眷顧;「米沙利」誰是像神那樣的;「亞撒利雅」耶和華已幫助。

   文意註解〕「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他的居所應當就在王宮之內或鄰近地方,以便隨時奉召在王面前侍立。

         「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本句顯明,他們四個人不但食宿在一起,並且一起禱告、交通、敬拜神。

   話中之光〕()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2)

 

【但二18「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

   呂振中譯〕要他們對這機密的事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跟巴比倫其餘的博士一同滅亡。

   原文字義〕「祈求」詢問,尋找;「施憐憫」同情,憐恤;「奧秘」秘密,(象徵)隱藏;「指明」(原文無此字);「免得」不,否,無;「滅亡」消滅,消失。

   文意註解〕「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這句話具有如下的含意:(1)他們相信地上的君王仍受天上之神的掌管;(2)他們將自己命運交託給神;(3)惟有神知道地上所發生的一切事;(4)他們憑自己不配知道,需要神施憐憫才能知道。

         「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奧秘的事指神若不將它解開啟示出來,人就不得而知的事。

         「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禱告中申述自己等人的存亡危機。

   話中之光〕()奧秘的事惟有神才能解明,因此若想明白神奧秘的事,就須多禱告,少思考。

 

【但二19「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

   呂振中譯〕這機密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示出來了。但以理便祝頌天上的神。

   原文字義〕「奧秘」秘密,(象徵)隱藏;「異象」景象,外貌;「顯明」揭露(秘密),揭發;「稱頌」讚美,祝福,下跪。

   文意註解〕「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指但以理當夜就從神得著啟示。異象指神所顯明,人的肉眼或心眼能夠看見的景象。

         「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但以理為此向神獻上感謝和讚美。

   話中之光〕()禱告得著答應,不可忘記向神獻上感謝和讚美。謝恩是禱告多得答應的秘訣。

         ()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7~18)。禱告與謝恩相聯,禱告不忘謝恩。

 

【但二20「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

   呂振中譯〕應聲地:『神的名是應當受祝頌從亙古到永遠的,因為智慧能力都屬於他。

   原文字義〕「稱頌」讚美,祝福,下跪;「亙古」永久,古老;「永遠」(與「亙古」原文相同)

   文意註解〕「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神的名表明神的『所是』和屬性(參耶四十四26;撒下七13;詩八1),也就是神的自己(詩七十四10;一百十八10)

         「從亙古直到永遠」:指神永遠存立(參詩九十2),配得永世的稱頌。

         「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指神是全知且全能的神(參約壹三20;創十七1)

   話中之光〕()你們必多吃而得飽足,就讚美為你們行奇妙事之耶和華──你們神的名(珥二26)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弗一17)

 

【但二21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

   呂振中譯〕是他使時代和時期改變的;他廢王,他立王,他將智慧賜給智慧人,將知識賜給聰明人;

   原文字義〕「改變」更動,更改;「廢」移除,罷黜;「立」設立,建立;「賜給」給予,授與;「知識」知道的能力;「聰明人(原文雙字)」知道(首字);理解力,洞察力(次字)

   文意註解〕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指大自然的現象和人類歷史的變遷,全都在於祂。

         「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智慧』重在指對事物的洞察力,『聰明』重在指對事物的理解力。

   話中之光〕()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一5)

 

【但二22顯明深奧隱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同居。」

   呂振中譯〕是他把深奧隱秘的事啟示出來;黑暗之中有什麼、他都知道;亮光也和他同住一起。

   原文字義〕「顯明」揭露(秘密),揭發;「深奧」深的,高深莫測的事;「隱秘的事」隱藏,不使人看見;「暗中」黑暗;「所有的」不論甚麼;「光明」光;「同居」居留,鬆懈。

   文意註解〕祂顯明深奧隱秘的事」:『深奧』是指存在神內心深處的旨意,若沒有啟示,人就難於明白;『隱密』是指神關乎人的作為,特別是在人類歷史中對將來所要發生之事的安排

         「知道暗中所有的」:『暗中所有的』指罪人和魔鬼所行暗妹無益的惡事(參弗五11~12)

         「光明也與祂同居」:指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

   話中之光〕()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弗五1113)

 

【但二23「我列袓的神阿,我感謝你,讚美你,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

   呂振中譯〕我列祖的神阿,我感謝你,我稱頌你將智慧能力賜給我,如今把我們向你所求的使我知道哦,使我們知道王所詢問的事。』

   原文字義〕「感謝」頌讚;「讚美」宣揚,讚揚;「才能」能力;「指明(原文重複同一字)」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註解〕「我列袓的神阿,我感謝你,讚美你」:『我列祖的神』指歷代神選民的神。

         「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指將神的智慧能力(20)分賜給他,使他能明白王所作的夢是甚麼,並知道夢的講解(9),以及解決今後所面臨問題的能力。

         「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這表明但以理等人所求的,就是求神將王所詢問的事(9)指明給他們知道。

 

【但二24「於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呂振中譯〕於是但以理便進去見王所派要除滅巴比倫博士的亞略,這樣對他:『不要除滅巴比倫的博士;請領我進到王面前,我便將夢的解析向王講明白。』

   原文字義〕「進去」強行進入,被領進入;「領」(原文和「進去」同字);「夢的講解」(對夢的)解析闡述;「告訴」宣告。

   文意註解〕「於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但以理去見亞略有兩個目的,就記錄在本節的後半。

         「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首先為通國的哲士求情,停止殺他們。

         「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其次,就是請他引見王,好為王解夢。

 

【但二25「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呂振中譯〕於是亞略很緊張地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這樣對王:『我在猶大被擄的人之中遇見了一個人:他能將夢的解析告訴王。』

   原文字義〕「急忙」催促,驚慌;「被擄的(原文雙字)」兒子(首字);流亡(次字);「遇見」發現;「夢的講解」(對夢的)解析闡述;「告訴」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註解〕「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顯然亞略的內心很不情願執行王屠殺全國哲士的命令,所以一聽到這個好消息,就立刻領但以理去見王。

         「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遇見』意思是發現,表示亞略對但以理的挺身而出,覺得自己也有發掘人才的功勞。當初也許真的是他發現但以理,然後把他推薦給太監長(參一3~4)說不定。

         「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最要緊的是他能解決王的問題。

 

【但二26「王問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說:你能將我所作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麼。

   呂振中譯〕王應聲問但以理、但以理又名叫伯提沙撒;王問他:『你能將我所作的夢和夢的解析告訴我麼?』

   原文字義〕「伯提沙撒」窮困者的寶藏之主;「所作的」看見,瞧見;「夢的講解」(對夢的)解析闡述;「告訴」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註解〕「王問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說」:『伯提沙撒』是太監長給但以理起的新名(參一7),可能和當時的異教神祗的名字有關,在巴比倫王面前當然是用這個新名,所以這裡特地提到這個名。

         「你能將我所作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麼」:王的問話暗示他對年輕的但以理能夠提說並講解他所作的夢,一面覺得不可置信,另一面急於一探究竟。

 

【但二2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

   呂振中譯〕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王:『王所問的那機密事、博士和用法術的跟學術士和占卜的都不能告訴王;

   原文字義〕「回答」回應,回話;「奧祕事」秘密,(象徵)隱藏;「觀兆的」星相家,占卜師。

   文意註解〕「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但以理的回話是先否定、後肯定。

         「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他所否定的是指出任何人都不可能解答王的疑問,因為那是屬於「奧秘」的事。

 

【但二28「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巳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

   呂振中譯〕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他能將機密的事啟示出來;他已將日後要發生的事告訴了尼布甲尼撒王了。你的夢和你在床上在腦中所見的異像是這樣

   原文字義〕「顯明」揭露(秘密),揭發;「日後(原文雙字)」日子,時候(首字);至終(次字);「必有」變成,成為;「指示」使之知道,通知;「尼布甲尼撒」願尼布保護王冠;「異象」景象,外貌。

   文意註解〕「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接下來,他向王肯定惟有神能解明奧秘的事(參申二十九29)。在此,但以理是要將王的眼目引向神,絕非暗示他自己就是神。

         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意指神托夢指示王,那夢跟將來人類的歷史有關。

         「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從這裡開始,但以理先指明王所作之夢的情節。

   話中之光〕()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二十九29)

         ()腦中的異象說明異象和心眼有關;從神來的異象往往不是肉眼所見,乃是心眼所見,叫我們得知屬神的事(參林後四4~6)

 

【但二29「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

   呂振中譯〕王阿,你在床上、你的思想上來、想到此後將會發生的事;那能啟示機密事的主就把將來要發生的事告訴了你了。

   原文字義〕「想到(原文雙字)」思想,意念(首字);上升,上來(次字);「顯明」揭露(秘密),揭發;「將來」(原文無此字);「必有」變成,成為;「指示」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註解〕「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當王在床上或睡或醒,或作夢或思想,不知不覺腦海中正想到將來所要發生之事的時候。

         「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神就藉著托夢,把將來必會發生的事指示給王。

 

【但二30「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

   呂振中譯〕至於我呢、這機密事啟示於我、並不是因我所有的智慧勝過任何活人,乃是為要使王知道夢的解析,好使你們知道你心裡所思想的是什麼。

   原文字義〕「活人」活的(生命);「思念」意念,想法。

   文意註解〕「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但以理在這裡加插幾句話,說明他自己所以能知道王所作的夢,並非因為他的智慧高過一切哲士。

         「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神把夢顯明給但以理,只不過為要幫助王想起夢境,並明白那夢的意思。

   話中之光〕()神真實的用人,從不高抬自己,只在乎顯明神的心意。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彼前五5)

 

【但二31「王阿,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

   呂振中譯〕『王阿,你在觀看著,忽見有一座像;那像很大,其光輝非常,站在你面前;相貌很可怕。

   原文字義〕「夢見」變成,成為;「像」形像,幻影;「甚高」大的;「光耀」光亮;「形狀」外觀;「可怕」害怕,可怕的。

   文意註解〕「王阿,你夢見一個大像」:指出王在夢中看見一個巨大的人像。

         「這像甚高,極其光耀」:這高大的像閃閃生輝,光彩奪目。

         「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顯在王眼前,形狀相當奇特可怕,叫人觸目驚心。

 

【但二32「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

   呂振中譯〕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腹部和腰是銅的,

   原文字義〕「頭」頭部,首領;「精」好的;「胸膛」胸部;「膀臂」手臂;「肚腹」肚子;「腰」大腿,腰窩。

   文意註解〕「這像的頭是精金的」:像的頭部是用純金的材料造的。金的價值最貴,比重最大(19.3),硬度卻最軟。

         「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胸部和兩隻手臂適用銀造的。銀的價值次貴,比重次大(10.5),硬度僅高於金。

         「肚腹和腰是銅的」:腹部和腰部是用銅造的。銅的價值和比重(8.5)都不如銀,硬度卻高於銀。

   靈意註解〕「這像的頭是精金的」:金頭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37~38)

         「胸膛和膀臂是銀的」:指取代巴比倫王國的瑪代和波斯(參五31)

         「肚腹和腰是銅的」:指希臘王國。

 

【但二33「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

   呂振中譯〕腿是鉄的,腳是半鉄半瓦的。

   原文字義〕「半」出於,源於;「泥」黏土,陶瓷,瓦。

   文意註解〕「腿是鐵的」:兩腿是用鐵造的。鐵的價值和比重(7.6)不如銅,硬度卻高於銅。

         腳是半鐵半泥的」:兩膝蓋以下的腳和腳掌是用半鐵半泥混和造的。泥土(陶瓷)最不值錢,比重最低(1.9),卻又硬而脆。

   靈意註解〕「腿是鐵的」:指取代希臘王國的羅馬帝國。

         腳是半鐵半泥的」:指分裂後的羅馬帝國。

   話中之光〕()巨像的材料越往下越差,表示其底部的根基不穩,隨時有崩塌的可能。這個情形不僅說出人類的歷史越演越劣,而且也指明屬世的事越過越敗壞。

 

【但二34「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

   呂振中譯〕你在觀看著,忽見有一塊石頭、不是人手鑿出的、撞擊了那像半鉄半瓦的腳上,把腳砸碎了。

   原文字義〕「觀看(原文雙字)」看,瞧(首字);變成,成為(次字);「鑿出來」切割(分開),測定;「打」打擊,重擊;「半…半…」(原文無此字);「砸碎」被粉碎,摔成碎片。

   文意註解〕「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非人手鑿出來的,表示這是出於神的作為。

         「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巨像的腳部最脆弱,經不起石頭的打擊。

 

【但二35「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

   呂振中譯〕於是鉄、瓦、銅、銀、金、都一同砸得粉碎,如同夏天禾場上的秕糠渣兒;風把它們刮散,原處便無可尋。但那擊碎這像的石頭卻變成了一座大山占滿了全地。

   原文字義〕「於是」然後,之後;「一同」一,一個;「砸得粉碎(原文雙字)」被粉碎,摔成碎片(首字);被碎,摔碎(次字);「成如」變成,成為;「禾場」打穀場;「糠秕」穀殼;「吹散」帶,載運;「可尋」發現;「打碎」打擊,重擊;「充滿」注入,加入;「天下(原文雙字)」所有的,全部(首字);大地(次字)

   文意註解〕「於是金,銀,銅,鐵,泥」:原文的次序是:鐵、泥、銅、銀、金,表示按、腿、腹、胸、頭的次序(32~33),從下到上,全部一起。

         「都一同砸得粉碎」:腳部一被砸碎,全身也就摔跌得粉碎。

         「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形容粉碎之後消失無影無蹤。糠秕含有二意:(1)它是輕而無價值之物(參耶二十三28),無論它們在歷史上的成就如何,將來在神的國度裡仍舊一無是處,不值得吾人懷念(2)它象徵經不起神的審判(參賽五24;林前三12~15)

   話中之光〕()人世間任何豐功偉業,事過境遷,都必消失蹤影;惟有出於神的,才有永存的價值。

 

【但二36「這就是那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

   呂振中譯〕『這就是那夢;其解析我們就要在王面前說明了。

   原文字義〕「我們」(原文無此字);「講解(原文雙字)說,宣講,敘述(首字)(對夢的)解析闡述(次字);「那夢(後者)(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這就是那夢」:但以理先述夢的詳情。

         「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注意,『我們』一詞暗示他所講解的乃是他和三位同伴所同意的。雖然神只向但以理一人顯明(19),但也是經過其他三人同心祈求(18)的結果,但以理的心裡總是記掛著他的同伴。

 

【但二37「王阿,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神巳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

   呂振中譯〕王阿,列王之王阿,──天上的神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賜給了你;

   原文字義〕「國度」王位,王國,王權;「權柄」權力;「能力」力量;「尊榮」榮譽;「賜給」給予。

   文意註解〕「王阿,你是諸王之王」:當時的巴比倫王統治著中近東一代許多國家,包括猶大國在內,許多國王都臣服於他,所以稱他是『諸王之王』(參結二十六7)

         「天上的神巳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暗示巴比倫王所獲致的成就,並非他的先王或他自己奮鬥得來的,全都是那天上的真神所賜給的。國度重在指疆域,權柄重在指人民,能力重在指武力,尊榮重在指地位。

   話中之光〕()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十三1)

 

【但二38「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

   呂振中譯〕也將住任何處的世人、以及山野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交在你手中,使你掌權管理他們──王阿,你,你就是這金的頭。

   原文字義〕「世人(原文雙字)」人,人類(首字);兒子(次字);「地」開闊的田野;「飛鳥」鳥類;「交付」給予;「掌管」有權力,統治;「一切」所有的,全部。

   背景註解〕「你就是那金頭」:巴比倫帝國大約起始於主前二千年,就是亞伯拉罕在世的時候,暗拉非(又名罕母拉比)作示拿王(參創十四1)轄治巴比倫附近全地,當亞述國興盛時曾經受其壓迫成為副王,直至主前625年拿布普拉撒王(尼布甲尼撒之父王,他於主前605年逝世)時巴比倫國逐漸強盛,擺脫亞述,先把巴比倫地區完全納入統轄下,後來滅亞述,正式建立巴比倫帝國。尼布甲尼撒長大之後成為父軍元帥,於主前606年與父王共同攝政,主前605年奉父王差遣大敗埃及軍於迦基米施,擴拓邊境,正欲繼續揮軍庭掃穴,忽聞父王逝世之噩耗,遂班師回巴比倫正式登基繼王位。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時代(主前605562),國勢,榮華,達到極峰。巴比倫城成為上古世界最偉大,繁華,美麗的都城。

   文意註解〕「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祂都交付你手手,使你掌管這一切」:意指他掌權的範圍之廣,甚至包括了領域內的一切活物。

         「你就是那金頭」:暗示他在歷史上的成就,開啟了一部新頁。

   話中之光〕()我們不必高抬任何人過於所當看的,其實我們人若照著神當初造我們人的心意而行,天下萬物都受人治理的(參創一28)

 

【但二39「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

   呂振中譯〕接替你的、必有另一國立起來,不及於你;又有另一個第三國、是銅的、掌權管理全地。

   原文字義〕「以後」在…軌跡中,(之後的)位置;「興」立起,站立;「不及於你(原文雙字)」大地(首字);出於,源於,異於(次字);「掌管」有權力,統治;;「天下(原文雙字)」所有的,全部(首字);大地(次字)

   背景註解〕「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因尼布甲尼撒王娶了瑪代王古阿洒利之女為妻,所以在巴比倫帝國的早期瑪代與巴比倫聯盟,大約於主前550年左右瑪代纔脫離巴比倫,與東南的波斯國結合對抗巴比倫;於主前538年將其滅亡,建立瑪代和波斯帝國。瑪代和波斯是由二國連合形成一個帝國。

         「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希臘原為歐洲東南部之小國,以斯巴達、雅典、哥林多三大區為主,聯合臨近城市而形成。在瑪代和波斯帝國正倡盛時期,亞細亞的希臘諸城雖皆被征服,但歐洲希臘中樞區則極力抗拒未曾完全被征服。亞哈隨魯王時(主前480),曾率水陸大軍征伐希臘企圖併吞,但被希臘王撒拉米的水軍擊敗,未能得逞,無功而班師。直至主前336年亞歷山大繼父王位作馬其頓王,他是舉世難得的軍事天才,征服特拉加,以利哩亞及希臘,於主前331年滅了瑪代和波斯,攻克巴比倫、蘇撒及艾克巴他拿諸地之後,轉東侵入印度而佔其一部分後始凱旋巴比倫,完成建立希臘帝國的大業。

   文意註解〕「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其後所興起的瑪代和波斯,版圖比巴比倫亞述帝國還大,究竟如何「不及於你」,聖經學者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如下:(1)加爾文認為道德方面較差;(2)楊格認為統一的程度較弱;(3)洛普認為文化方面較低;(4)蘇佐揚認為權勢比不上。究竟如何不及,並沒有肯定的數據,反正是在神面前的評價較次。

         「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再後來所興起的國家,公認是指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所謂『掌管天下』,乃是一個相對性的說法,而不是絕對;在人類歷史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征服全世界。

   話中之光〕()由金而銀、由銀而銅,每下愈況;這世界的情形,只會越過越敗壞,越過越不如前,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屬世的事上,而應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參來十一16)

 

【但二40「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

   呂振中譯〕有個第四國,剛硬如鉄,像能壓毀東西的鉄,鉄能砸碎能擊破百物;那國必砸破壓毀列國。

   原文字義〕「堅壯」強壯的,大能的;「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剋制」(擊得)粉碎;「百物」所有的,全部;「壓碎」擊碎,粉碎;「一切(原文雙字)」所有的,全部(首字);這些(次字);「列國」(原文無此字)

   背景註解〕「第四國,必堅壯如鐵」:羅馬帝國是在主前753年時建國,羅母勒是第一代國王,當時國土狹小,後來漸漸強大,兼併鄰國,到了第七代他昆紐蘇伯王時,因歷行虐政,民心離叛,廢王,建共和體制,政權全操於少數貴族之手,平民再三爭取,始獲有議政之政權,在此共和時期中,國界得擴張至義大利全境(主前343272)。後來又克服迦太基(主前264146),及攻克希臘與小亞細亞(主前215146),克服西班牙,高盧,不列顛,條頓族(主前133131)建立了羅馬大帝國。但因羅馬國內黨派蜂起,互相忌妒,結果由該撒、克拉蘇、邦貝的三巨頭組成了三人政治。後來克拉蘇逝世,邦貝在內爭中失敗之後,由該撒一人獨攬大權,不久該撒於主前44年被暗殺,發生內亂。由安東尼、奧他威安、李比都斯三人出來穩定局勢,恢復三人政治。但是不久政權完全落在奧他威安一人的手中。奧他威安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完全暴露了野心,自封為皇帝,取號亞古士督,從此羅馬正式成為帝國制度。耶穌的降生就是在那時代(參路二1~14)

   文意註解〕「第四國,必堅壯如鐵」:指取代馬其頓帝國的羅馬帝國;「堅壯如鐵」是形容它的軍力強盛。

         「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當時的羅馬帝國擁有強大的軍力,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話中之光〕()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然而無論如何堅強,它自身都會被砸得粉碎(35),世上的力量都不能依恃。

 

【但二41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

   呂振中譯〕你既看見腳和腳趾頭有一部分是窯匠的瓦,一部分是鉄的,那國將來必是個混合的國度;就是必有一些鉄的堅定性在裡頭,正如你看見鉄和泥瓦攙雜在一起。

   原文字義〕「一半」出於,源於;「窯匠」陶匠;「泥」黏土,陶瓷,瓦;「攙雜」混和,結合在一起;「力量」堅硬。

   背景註解〕「那國將來也必分開」:羅馬帝國於主後395年時分裂成為西羅馬帝國及東羅馬帝國兩國。西羅馬帝國於主後476年淪亡於化外人之手;東羅馬帝國則淪亡於主後1453年。

         「鐵與泥攙雜」:一方面是羅馬的政體,有時是帝制,有時是議會制,共和制等攙雜不一,另一面是羅馬人與各種人攙雜。羅馬帝國因殖民地多,有許多附庸國,分封之王。分封之王是指派當地人,又因不放心另加派羅馬人作總督,巡撫,率軍駐境,久而久之就產生通婚混血,因而人種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43)

   文意註解〕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腳指頭』位於腳掌的末端,表徵第四國的末期。『泥』指第四國較弱的部分;『鐵』指第四國較強的部分。

         那國將來也必分開」:這是預言羅馬帝國將來必定會分裂。

         「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鐵與泥』的材質完全不同,貌似混在一起,實際上彼此不能相合(43)

         「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意指那國的軍事力量仍舊相當強壯。

 

【但二42「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

   呂振中譯〕腳趾頭有一部分是鉄的、一部分是瓦的;那國度也必一頭強,一頭脆弱。

   原文字義〕「國」王位,王國,王權;「強」強壯的,大能的;「弱」破成碎片。

   文意註解〕「那腳指頭」:注意,這裡僅提到腳指頭,而沒有提到腳,表示前面所說像的腳和腳指頭(41)具有雙重的意義:(1)指歷史上的羅馬帝國以及其後的分裂;(2)指預表上的羅馬帝國,它將延續到基督第二次再臨,到那時,正如腳有十個指頭,將會有十王被興起(參七24),被敵基督所利用。而所謂「十」,乃是今世代表完整的數目字,可能不一定剛剛好十個國家。

         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意指末世興起的敵基督國家,有些是強盛的,另有些則屬弱國。

   話中之光〕()半強半弱乃屬世態常情,國與國如此,人與人也如此;每個人都有其長處,也都有其弱點,所以任何人都不可驕傲。

 

【但二43「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

   呂振中譯〕你既看見鉄和泥瓦攙雜在一起,他們也必人種攙雜,卻不能彼此貼合,正如鉄跟瓦不能攙和一樣。

   原文字義〕「攙雜」混和,結合在一起;「各種」種子,後代子孫;「彼此(原文三個字)」這個與這個;「相合(首字)」附著;「相合(次字)」混和,結合在一起。

   文意註解〕「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由於末世人道主義的興起,在那些敵基督的國家裡,將會收容各種民族的人,而與他們攙雜。

         「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正如人道主義與民族主義不能相容,那些國家裡的人民也不能彼此相容。

   話中之光〕()種族與地域觀念,彼此不能相合,自古至今,越演越烈;惟有住在基督裡面,才有真正合一的可能。

 

【但二44「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

   呂振中譯〕當那些王在位的日子,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被毀;其政權也不留歸別族的人;它卻要砸碎而消滅那一切國;它必存立到永遠;

   原文字義〕「那」那些;「敗壞」傷害,毀壞;「歸」留下,任其…而不管;「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滅」應驗,完成,成就;「存」立起,站立。

   文意註解〕「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意指當末世敵基督的國家還存在的時候。

         「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真神所建立的另一個國,就是基督的國,將會存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

   靈意註解〕「列王」:可視為整個人像所代表的屬世政權;「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指彌賽亞國。

   話中之光〕()時候將到,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

 

【但二45「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呂振中譯〕正如你看見了一塊石頭、從山上鑿出來,不是用人手鑿的:它把鉄、銅、瓦、銀、金、都砸碎了。至大的神將此後要發生的事都告訴王了。這夢准是這樣;其解析也是確實的。

   原文字義〕「鑿出來」切割(分開),測定;「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必有」變成,成為;「事」不論甚麼;「指明」使之知道,通知;「準是這樣」確實的,真實的;「講解」(對夢的)解析闡述;「確實的」可信任的。

   文意註解〕「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就是34節所說的那塊石頭。

         「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石頭從山而出,打碎其他一切,使之化為烏有,而石頭變成一座大山(35)

         「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意指神藉托夢向王指明將來必成的事。

         「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夢的詳情和其解釋乃是準確的。

   靈意註解〕「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預表主基督的國(啟十一15)。基督是那磐石(參林前十4),也是活石(參彼前二4)

   話中之光〕()但以理的解夢,道出神在歷史中的計劃:世界列國的權勢演變都要按人像各部分的次序應驗。換言之,世界列國的歷史是神所預定的。

          ()外邦人的日期開始時雖然像精金般輝煌,下場卻如糠秕塵土一樣衰敗,而為神永遠的國度所代替(3544)

 

【但二46「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

   呂振中譯〕於時尼布甲尼撒王就臉伏于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悅神的香祭。

   原文字義〕「俯伏在地(原文三個字)」臉向著倒下;「下拜」臣服效忠,敬拜;「奉上」澆奠,獻上;「供物」禮物,供品;「香品」撫慰,使平靜。

   文意註解〕「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由於但以理竟能說出夢的準確情節,又能合理地講解夢的意思,可想而知,他必非平常人。

         「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既看出但以理是神的代言人,就命人獻上供奉神的禮物,以表示他對神的崇敬(47)

   話中之光〕()偉大的君王竟向一個亡國奴下拜,充份地表明了神能在人心中作出莫大的改變。

 

【但二47「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

   呂振中譯〕王應時對但以理:『千萬真確阿、你們的神真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機密事之啟示者,因為你能彀將這機密事啟示出來。

   原文字義〕「顯明」揭露,揭發;「奧秘的事」秘密;「誠然」事實,真實。

   文意註解〕「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王承認但以理所講說的那些話,一定是出於神的。

         「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王也承認但以理所拜的神,遠遠超過哲士們所拜的假神和地上所有的君王。

         「又是顯明奧秘事的」:王又承認是神將這奧秘的事顯明給但以理。

   話中之光〕()每一個基督徒,若真實能充分彰顯出裡面的基督,也必會讓世人承認說,你們的神真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

 

【但二48「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

   呂振中譯〕於是王使但以理成為高貴大臣,又賜給他許多珍貴的贈品,使他掌權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務長管理巴比倫所有的博士。

   原文字義〕「高抬」使優越,成長壯大;「賞賜」給予;「上等」大的;「管理(原文雙字)」有權力,統治(首字);在…之上(次字);「全省(原文雙字)」所有的,全部(首字);行省(次字);「掌管(原文雙字)」行政長官(首字);在…之上(次字);「哲士」智慧人。

   文意註解〕「於是王高抬但以理」:意指王使但以理成為偉大人物。

         「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意指給予許多合乎但以理等級的獎賞。

         「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巴比倫省是帝國最重要的直轄行政區。

         「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意指設立他作巴比倫一切哲士的首領。

 

【但二49「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呂振中譯〕但以理向王請求,王就分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政務;但以理卻仍留在王的門庭中。

   原文字義〕「求」詢問,尋找;「沙得拉」王公貴族,偉大的文士;「米煞」王的客人;「亞伯尼歌」尼布的僕人;「管理」在…之上;「事務」工作,事奉;「朝中」王宮的門,朝廷;「侍立」(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但以理為他的三個同伴請求王任命他們作他的輔佐官。

         「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意指但以理被留在王的面前,擔任王的國策顧問。

   話中之光〕()但以理顧念他的三位同伴,為他們求王;我們也當照樣顧念天路上的同伴,為他們求主。

 

叁、靈訓要義

 

【但以理為何能得知王夢的奧秘】

   一、他把責任擔在自己身上,在信心裡承諾為王解夢(16)

   二、他看重屬靈的同伴,將事情告訴他的同伴(17)

   三、他看重禱告,與同伴同心合意祈求神施憐憫(18節上)

   四、他同情並看重別人的性命(18節下,24)

   五、他稱頌神,將榮耀歸給神(19~23)

   六、他使王知道惟有神才能顯明夢的奧秘(28~29)

   七、他謙卑自承並非智慧勝過別人(30)

   八、他能清楚講述夢的情節,並講解夢的意思(31~45)

   九、他不自私,為同伴求王重用他們(49)

 

【但二章中的神】

   一、祂是「天上的神」(1719283744)

   二、祂是施憐憫的神(19)

   三、祂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20節上)

   四、智慧、能力都屬乎祂(20節下)

   五、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21節上)

   六、祂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21節下,23節中)

   七、顯明深奧隱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同居(22)

   八、是以色列人列祖的神(23)

   九、祂能顯明奧秘的事,指示將來必有的事(28~2945)

   十、祂是至大的神(45)

   十一、祂萬神之神,萬王之王(47)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但以理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但以理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