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但以理書第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但以理的信心通過獅子坑的考驗】

   一、大利烏王重用但以理(1~3)

   二、但以理的同僚設計陷害他(4~9)

   三、但以理照常禱告神而被丟進獅子坑(10~18)

   四、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19~23)

   五、陷害者遭獅噬,而但以理的神受尊崇(24~28)

 

貳、逐節詳解

 

【但六1「大利烏隨心所願,立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

   呂振中譯〕(亞蘭文作但六2)大利烏實行他的旨意、立了一百二十個總督來管理國家;散於全國各地。

   原文字義〕大利烏」主;「隨心所願(原文雙字)」在…面前(首字);賞心悅目,美好(次字);「立」設立,建立;「總督」省長;「治理」在…之上;「通」所有的,全部。

   文意註解〕大利烏隨心所願」:意指瑪代人大利烏王(參五31)照著他自己的心願。

         「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意指將全國分成一百二十個大小行省,其上設立一百二十位大小總督(即大小省長),分層負責,治理各自的轄區。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當時可能分成二十至三十個大行省,每一個大行省之下,又有數個小行省,大小總數約達一百二十餘個。

 

【但六2「又在他們以上立總長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總督在他們三人面前回覆事務,免得王受虧損。」

   呂振中譯〕又在他們以上立了總長三人[但以理是其中之一],使這些總督向他們三人呈報告,免得王精神受虧損。

   原文字義〕總長」首領,管理者;「回覆事務(原文雙字)」給予(首字);判斷,命令(次字);「虧損」承受傷害。

   文意註解〕又在他們以上立總長三人,(但以理在其中)」:意指在行省之上,又劃分成三個更大的行政區,每一行政區設一總長,治理轄區內約四十個大小行省;但以理即為其中一個行政區總長。

         「使總督在他們三人面前回覆事務」:意指各行政區內的大小行省省長,須向總長報告重大事件,並接受總長的指揮和節制。

         「免得王受虧損」:意指三位總長協助國王處理政務,免得國王因獨力照顧不周,致權益遭受損失。

   話中之光〕()設置總長的本意是「免得王受虧損」,然而若總長為人不正,治理政務不盡職,就反而令王受虧損,可見制度能否顯出功用,端賴用人是否得當。

         ()教會中也有各種治理的大小職位,聖徒們若不盡職,受虧損的是那屬天的王――主耶穌基督。但願人人都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參西三22~23)

 

【但六3「因這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所以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國。」

   呂振中譯〕於是這但以理,因有非常高超之靈在他裡頭,他便有出類拔萃于眾總長和總督之上;王就想要立他來管理全國。

   原文字義〕美好的」卓越的,無與倫比的;「靈性」靈,風;「顯然」(原文無此字);「超乎其餘的」讓自己與眾不同;「總長」首領,管理者;「總督」省長;「想」意欲,計劃;「立」設立,抬高;「治理」在…之上;「通」所有的,全部。

   文意註解〕因這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意指但以理因心靈敏銳,斷事不凡。

         「所以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意指但以理的治理才能與表現,很明顯地超越過其他兩位總長和一百二十位省長(1~2)

         「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國」:意指王打算立但以理擔任治理全國的宰相。

   話中之光〕()世上政務是否治理良好,全賴人裡面的靈性是否美好。然而信徒裡面的聖靈都是一樣美好的,卻因各人對聖靈的順從和認識不一,故對治理教會事務的表現就顯出很大的差異。

         ()我們既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參加五25~26)

 

【但六4「那時總長和總督,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為要參他,只是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

   呂振中譯〕那時總長和總督卻想法子找到關於誤國的把柄來控告但以理;可是任何把柄或腐敗都找不到,因為但以理忠信可靠,任何疏失或腐敗都找不到可告他。

   原文字義〕誤」(原文無此字);「把柄」事情,毛病;「為要參他」(原文無此字);「找」發現;「錯誤」事情,毛病;「過失」敗壞,腐化;「忠心」可信的;「辦事」(原文無此字);「毫無(原文雙字)」不,否,無(首字);所有的,全部(次字);「錯誤(末字)」疏忽,粗心。

   文意註解〕那時總長和總督,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意指其他兩位總長和一百二十位省長因為嫉妒但以理,想要找出他處理政事上的失誤。

         「為要參他,只是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他們的目的是要陷害他,卻找不出他絲毫腐敗和過失的現象。

         「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這裡的『忠心辦事』意指他不僅不貪腐,並且處事小心翼翼;『錯誤過失』一面指因粗心大意所導致的錯誤,另一面指因貪腐所導致的過失。

   話中之光〕()但以理因為忠心辦事,就毫無錯誤過失,別人也就找不出他誤國的把柄。我們事奉主,最要緊的是要有忠心(參林前四2)

         ()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太二十四45)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10)

 

【但六5「那些人便說:我們要找參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尋不著。」

   呂振中譯〕於是這些人便:『我們必找不到什麼把柄來控告但以理,除非在關於他的神的禮節規矩上去找、來告他。』

   原文字義〕參」關於,反對;「把柄」事情,毛病;「除非」除了,但是;「尋」發現:

   文意註解〕那些人便說:我們要找參這但以理的把柄」:指他們彼此商量,如何遂行陷害但以理的計畫。

         「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尋不著」:意指他們在正常的政務上無法發現但以理的毛病,便須在但以理所信真神的律法上,找出和異教信仰習慣上相異之處,以便下手陷害他。

   話中之光〕()由於但以理全然奉行神的律法,竟被屬世的人找出參他的把柄,可見信徒若全然遵行裡面基督的律法(參加六3),不一定能討世人的歡心。

         ()使徒保羅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參加一10)

 

【但六6「於是總長和總督,紛紛聚集來見王,說:願大利烏王萬歲。

   呂振中譯〕於是這些總長和總督就彼此串通來見王,對他:『願大利烏王萬歲!

   原文字義〕紛紛聚集」騷動,人群聚集而紛擾;「大利烏」主;「萬(原文雙字)」活著(首字);永久,古老。

   文意註解〕於是總長和總督,紛紛聚集來見王」:意指他們商定了陷害但以理的計謀。

         說:願大利烏王萬歲」:他們表面上看似為著王的利益,但他們的存心實際上間接地對王不利。

 

【但六7「國中的總長,欽差,總督,謀士,和巡撫,彼此商議,要立一條堅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條云云〕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就必扔在獅子坑中。

   呂振中譯〕國中的總長、欽差、總督、參謀和巡撫、彼此商議:願能立條王家法典,嚴格施行一道禁令:三十天以內,無論何人、王阿,除了求你以外,若向任何神或任何人求什麼,就必須給扔在獅子坑中。

   原文字義〕欽差」行政長官;「參謀」行省統治者;「巡撫」專員;「彼此商議」建言,建議;「立」設立,建立;「一條」法令,成文法規;「堅定的」堅硬的,嚴格的;「禁令」限制性法令;「不拘何人」(原文無此字);「求」詢問,尋找;「扔」投擲,拋出;「坑」坑洞,洞窟。

   文意註解〕國中的總長,欽差,總督,謀士,和巡撫」:意指他們這些人是代表全國中上階級的官員。

         「彼此商議,要立一條堅定的禁令」:意指大家都同意,建議王發佈一條不得更改的諭令,嚴禁違犯。

         「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這一條禁令,是因為他們發現但以理對神非常忠貞,每日定時祈禱,從未中斷(10)

         就必須給扔在獅子坑中」:他們以為如此處置但以理,他必死無疑。

   話中之光〕()在此建議下,神和王不能兩立;可見信徒的「己」若在心中作王登寶座,便要損害到神在我們身上的權益了。

         ()難怪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參太十六24)

 

【但六8「王阿,現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呂振中譯〕現在,王阿,求你立這禁令,把詔書簽蓋上,使禁令不得更改,照瑪代米波斯人的例、永不廢除。』

   原文字義〕加蓋玉璽」簽名,銘刻記錄;「更改」改變;「瑪代」中部之地;「波斯」純淨的,輝煌的;「例」詔令,不可更動的法律;「更改」移除,拿開。

   文意註解〕王阿,現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這班敵對但以理的人,替王草擬了禁令,拿來請求王認可;原來任何諭令,只要加蓋王戒指上的玉璽,就即刻生效。

         「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按照瑪代和波斯人的慣例,任何諭令一經生效,決不得更改。

 

【但六9「於是大利烏王立這禁令,加蓋玉璽。」

   呂振中譯〕於是大利烏就把這詔書和禁令簽蓋上了。

   原文字義〕禁令」限制性法令;「加蓋玉璽」簽名,銘刻記錄。

   文意註解〕於是大利烏王立這禁令,加蓋玉璽」:解經家們推測大利烏王這麼簡單就接受他們的提議,理由可能如下:(1)這禁令僅不過短短三十日,不會嚴重地影響國民的信仰生活;(2)王樂意藉這禁令考驗眾臣民對他的忠忱和順服程度;(3)王萬萬沒有想到這禁令會關係到但以理,動機是要置他於死地;(4)帝王大多喜歡被人高抬、奉承,今既然有許多臣子為他鋪路,不妨順水推舟,樂見其成。

   話中之光〕()大利烏王在不知不覺中,上了惡人的當。一則是因為他的自尊心作祟,咎由自取;再則一切外表看似合理的事,若不小心,仍會被人鑽法理上的漏洞。

 

【但六10「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呂振中譯〕但以理呢、雖明知有詔書經已簽蓋,他仍住入自己房屋──這房屋在房頂屋子裡、有窗戶開著、向著耶路撒冷──但以理仍然一日三次雙膝跪下、在他的神面前禱告稱謝,全照前此所作的。

   原文字義〕知道」使之知道,通知;「禁令」明文寫下的規定;樓上」閣樓;「開」打開;「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三」(原文無此字);「雙膝」膝蓋;「感謝」頌讚;「素常(原文是五個字的片語)」按照素來所實行的慣例。

   文意註解〕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意指但以理知道這禁令已經正式生效,按照慣例絕不能更改(8)

         「就到自己家裡」:『就』字宜譯作『仍』,意指並非立即回家,而是等到正常的禱告時間才回家。注意,『自己家裡』並不是公共場所,而是屬於個人私生活的範圍。

         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樓上』指屋頂上的閣樓,一般猶太人喜歡利用閣樓作為禱告室;『窗戶開向耶路撒冷』意指面向聖城中的聖殿和至聖所,那裏是真神在地上的居所。一般猶太人習慣向著聖殿和至聖所禱告(參詩五7;二十八2),認為這樣較易蒙神垂聽(參王上八3542;代下六34)

         「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這也是猶太人的禱告習慣,時間上每天上午九時、十二時、下午三時,共三次(參徒三1);姿勢方面則採雙膝跪在地上。

         「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意指禁令當前,不顧生命的危險,堅持自己的信仰生活。

   話中之光〕()明知別人設下網羅,卻仍坦然照行不誤,但以理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有時候我們也當堅持,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參徒五29)

         ()但以理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信徒們是否也有每日必行的靈修禱告時間呢?

         ()我們心房的窗戶,也應當開向聖城新耶路撒冷,好叫我們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因為神已經給我們預備了一座城(參來十一16)

 

【但六11「那些人就紛紛聚集,見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禱懇求。」

   呂振中譯〕於是那些人彼此串通,發現了但以理通常在他的神面前祈禱懇求。

   原文字義〕紛紛聚集」騷動,人群聚集而紛擾;「祈禱」詢問,尋找;「懇求」求恩惠。

   文意註解〕那些人就紛紛聚集」:指那些陰謀陷害但以理的人們,按時聚在但以理屋外窺探。

         「見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禱懇求」:意指抓住但以理違犯禁令的把柄(7)

         「祈禱懇求」:平常是禱告感謝(10),有事時是『祈禱懇求』。

   話中之光〕()今天新約時代,除了在教會中的禱告和必要時為人代禱之外,主教導我們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6)

 

【但六12「他們便進到王前,題王的禁令,說:王阿,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必被扔在獅子坑中,王不是在這禁令上蓋了玉璽麼。王回答說: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呂振中譯〕他們便前去進謁,在王面前提到王的禁令:『三十天以內,無論何人、王阿,除了求你以外,若向任何神或任何人求什麼,就必須給扔在獅子坑中:這一道禁令不是已簽蓋上了麼?』王回答:『實在有這道命令,照瑪代波斯人的例、那是永不廢除的。

   原文字義〕進到」接近,靠近;「題王的禁令(原文兩個相同的字)」關於,反對;「實」確實的,真實的;「有這事」事情,事件;「例」詔令,不可更動的法律;「更改」移除,拿開。

   文意註解〕他們便進到王前,題王的禁令」:他們故意要讓王不能袒護但以理。

         王回答說: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王不自覺地陷入他們所設的圈套中。

 

【但六13「他們對王說:王阿,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

   呂振中譯〕他們就應時在王面前:『王阿,猶大被擄的人之中那但以理不尊重你,也不以你所簽蓋的禁令為介意,反而一日三次作他的祈禱呢。』

   原文字義〕被擄」流亡;「猶大」讚美;「理(原文雙字)」安置,固定(首字);判斷,指引(次字);「也不遵」(原文無此詞);「三次」三;「祈禱(原文雙字)」詢問,尋找(首字);祈求(次字)

   文意註解〕王阿,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意指但以理不尊重王的權威,也不遵守王所頒佈的諭令。

         「他竟一日三次祈禱」:意指但以理一而再、再而三地蔑視王與禁令,冒犯至極。

   話中之光〕()犯法有罪,但祈禱無罪;任何入人祈禱行為於有罪之法,法律本身就犯了神最高的律法。

         ()聽從人,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參徒四19)

 

【但六14「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籌畫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

   呂振中譯〕王聽見了這話,就非常難過,立意要解救但以理;他苦思焦慮到日落、要援救他。

   原文字義〕甚」極為;「愁煩」感到邪惡;「一心(原文三個字)」安置,固定(首字);意念(次字);向著,對著(末字);「籌畫(原文雙字)」變成,成為(首字);掙扎,奮鬥(次字);「解救」救援,釋放。

   文意註解〕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意指王此刻恍然醒悟,知道自己中了這班人所設的圈套,因此想方設法要找出解套的路。

         「籌畫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意指王竟日思考,仍徒勞無功,一直到必須下達判決的最後時刻。

 

【但六15「那些人就紛紛聚集來見王,說:王阿,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呂振中譯〕那些人就彼此串通來見王,對王:『王阿,你知道瑪代波斯人有一條例:凡王所立的一切禁令和法典都是不可更改的阿。』

   原文字義〕律例」法令,成文法規;「更改」改變。

   文意註解〕那些人就紛紛聚集來見王」:意指這些陰謀者抓住時機,當面要催逼王執行法令。

         王阿,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意指連王自己也不可違例。

 

【但六16「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帶來,扔在獅子坑中,王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

   呂振中譯〕於是王下了命令,人就把但以理帶了來,扔在獅子坑中。王應時對但以理:『願你的神、你所不斷事奉的、願他解救你!』

   原文字義〕下令」說,命令;「常」連續,持續;「事奉」崇敬,服事;「救」拯救,釋放。

   文意註解〕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帶來,扔在獅子坑中」:意指王被迫不得已下令執法。

         「王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意指人們要害你,我也不能救你,如今僅能靠你不間斷所事奉的神,但願祂拯救你。

         必救你」:這是顯示對神有信心之人的口吻,但王此時似乎並沒有這樣的信心(18)

   話中之光〕()許多時候,王不能救我們,但我們所常事奉的神必能救我們。因為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一10)

         ()當我們面臨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的時候,要知道,這是神給我們一個機會,叫我們真實地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參林後一8~9)

 

【但六17「有人搬石頭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璽,和大臣的印,封閉那坑,使懲辦但以理的事,毫無更改。」

   呂振中譯〕有人搬了一塊石頭放在坑口,王用他自己的國璽和他大臣們的圖章封閉那坑,使懲辦但以理的事不得更改。

   原文字義〕搬」帶來;「璽」用作印璽的指環;「大臣」煮上,貴族;「印」用作印璽的指環;「封閉」密封;「懲辦」(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有人搬石頭放在坑口」:這是落井下石的舉動,為防坑中的人攀逃。

         「王用自己的璽,和大臣的印,封閉那坑」:意指王和大臣共同在堵住坑口的封條上蓋印,具有如下的用意:(1)除非蓋印之人在場,任何人均不得撕開封條,移除封石,用意在防止人從坑外施營救;(2)既不能隨意移除封石,表示坑中的受刑人,即或僥倖能脫離獅吻,也無法自行脫出坑外;(3)受刑人除了坑中的獅子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再加害於他。

         「使懲辦但以理的事,毫無更改」:從王的觀點來看,除了坑中的獅子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加害但以理;從大臣們的觀點來看,防止王法外施恩,派人營救但以理。

 

【但六18「王回宮,終夜禁食,無人拿樂器到他面前,並且睡不著覺。」

   呂振中譯〕王回了宮,不吃而過夜;任何娛樂都沒有讓人帶到他面前;連睡眠都跑掉了。

   原文字義〕睡不著(原文雙字)」逃跑(首字);關於,向著(次字);「覺」睡覺。

   文意註解〕王回宮,終夜禁食」:意指從日落時分到翌日早晨,王毫無食慾,無心進食。

         「無人拿樂器到他面前」:意指王在那夜裡,悶悶不樂。

         「並且睡不著覺」:意指王整夜無法入眠。

         本節描述王對但以理受害的心理反應,說出三方面的心情:(1)對自己顢頇受騙,心中深感懊惱;(2)對但以理是否安然無恙,憂心忡忡;(2)對陰謀者設計陷害國家棟樑,憤怒至極。

   話中之光〕()大利烏王由於驕傲中了人的詭計,自己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徹夜難眠。可見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這話一點也不錯。

 

【但六19「次日黎明,王就起來,急忙往獅子坑那裡去,」

   呂振中譯〕次日天剛破曉就起來,很緊張地跑到獅子坑那裡。

   原文字義〕黎明(原文雙字)」大清早,破曉時分(首字);光明,日光(次字);「起來」立起,出現;「急忙」催促。

   文意註解〕次日黎明,王就起來」:原文在這裡用兩個字來描寫『黎明』,強調『天剛破曉,一看見微弱的晨光』,便立刻起床。

         「急忙往獅子坑那裡去」:意指王焦慮地迫不及待的趕往獅子坑,要知道究竟。

 

【但六20「臨近坑邊,哀聲呼叫但以理,對但以理說: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阿,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麼。

   呂振中譯〕將近坑邊但以理那裡,王出了傷痛的聲音來呼叫,應時對但以理:『永活神之僕人但以理阿,你的神、你所不斷事奉的、能解救你脫離獅子麼?』

   原文字義〕臨近」接近,靠近;「邊」(原文無此字);「哀」痛苦,傷心;「呼叫」哭泣,呼喊;「常」連續,持續;「事奉」崇敬,服事;「救」拯救,釋放;「脫離」從,由。

   文意註解〕臨近坑邊,哀聲呼叫但以理」:表示王懷著悔恨傷痛的心情,要知道但以理是否還活著。

         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阿」:王這句話的含意,不僅承認但以理所事奉的神是永活的神,並且祂也能賜給祂的僕人生命。

         「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麼」:意指永活的神能拯救人脫離死亡麼?

 

【但六21「但以理對王說:願王萬歲。

   呂振中譯〕但以理同王:『願王萬歲!

   原文字義〕(原文雙字)」活著(首字);永久,古老(次字)

   文意註解〕但以理對王說:願王萬歲」:這是古代東方國家,臣民對王說話的開頭敬語(參二4;三9;五10)。不過,此處的意義特別重大,表示:(1)永活的神使我得以活著;(2)願王也能信靠這位永活的神,得以活在祂面前。

   話中之光〕()但以理一面不順從王錯誤的諭令(7~10),一面卻仍舊尊敬王。信徒即或外面不順從錯誤的法令,裡面仍須順服神所設立的權柄(參羅十三1~2)

 

【但六22「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

   呂振中譯〕我的神差遣了他的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害我;因為我在神面前他都見我無辜;在你面前、王阿,我也沒有行過害人的事。』

   原文字義〕差遣」派出,發出;「使者」天使;「封住」封閉;「傷」傷害,毀壞;「無辜(原文雙字)」發現(首字);純潔,無罪(次字);「行過」製作,實行;「虧損的事」傷害的行為,犯罪。

   文意註解〕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意指我如今得以活著,完全出於神奇妙的作為,為我表白我絕不該受害。

         「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不該受害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我向著神忠誠且順服,並沒有得罪我的神。

         「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第二個原因乃是,我向著王忠心且尊重,並沒有作過任何冒犯王自己或損害王權益的事。

   話中之光〕()獅子的口可以轉指任何危機。許多時候信徒臨危仍安然無恙,乃是神差遣祂的使者,為我們封住獅子的口,叫傷害不臨到我們身上。

         ()在神面前無辜,在王面前沒有行過虧損的事,這是但以理獲救的理由;信徒也當常常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二十四16)

 

【但六23「王就甚喜樂,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上來,於是但以理從坑裡被繫上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

   呂振中譯〕當下王非常高興,便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系上來。於是但以理便從坑裡被系上來,他身上並不見有任何傷損,因為他信靠他的神。

   原文字義〕喜樂」示好,高興,快樂;「繫上來」抬高,舉起;「毫無(原文三個字)」不,否,無(首字);發現(次字);所有的,全部(末字);「傷損」傷害,受傷;「信靠」信任。

   背景註解〕將但以理從坑裡縏上來」:古時獅子坑的通口有兩個,一個是經過地道在坑邊設一鐵門,將獅子驅入坑內後,就鎖上;另一個是在坑頂有一開口,供拋下食物和死囚之用。但以理即由坑頂之洞口拋下並繫上來。

   文意註解〕王就甚喜樂,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繫上來」:王喜出望外,連忙命令侍從用繩子把但以理拉上來。

         「於是但以理從坑裡被繫上來,身上毫無傷損」:但以理被拉到地面上以後,發現全身毫髮無傷,這絕對是一個神蹟奇事。

         「因為信靠他的神」:意指他將自己的性命信託給神,拯救與否全憑神定奪(參三17~18)

   話中之光〕()但以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九33;彼前二6)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後一12)

 

【但六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帶來,扔在獅子坑中,他們還沒有到坑底,獅子就抓住他們,〔抓住原文作勝了〕咬碎他們的骨頭。」

   呂振中譯〕王下了令,人就把那些誣衊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兒女和妻子、都帶了來,扔在獅子坑中;他們還沒有到坑底,獅子便撲著他們,把他們的骨頭咬碎了。

   原文字義〕控告(原文雙字)」吃,吞噬(首字);塊,片(次字);「扔」投擲,扔出;「坑」坑洞,洞窟;「抓住(原文雙字)」直到,在…之間(首字);有權力,統治(次字);「咬碎」被粉碎,摔成碎片。

   文意註解〕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帶來,扔在獅子坑中」:意指王對這些陰謀陷害但以理的大臣們憤怒至極,對他們問罪,全家誅滅(參斯八12),並以他們自己所建議的方法(7),施加在他們身上。

         他們還沒有到坑底,獅子便撲著他們,把他們的骨頭咬碎了」:這表示獅子所以沒有傷害但以理,並不是因為牠們奄奄一息,沒有胃口,而是出於神的保護。如今神的限制一除去,就變得兇殘可怕。

   話中之光〕()害人反害己,自古使然。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自己犯錯,往往會連累妻子兒女;所以為著心愛的家人,更當小心不可犯錯。

 

【但六25「那時大利烏王傳旨,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

   呂振中譯〕那時大利烏王寫了詔書寄給住全地各族之民、列國之民、和各種方言的人、:『願你們多享平安興隆!

   原文字義〕那時」然後,此後;「傳旨」書寫,記錄;「大享」增大;「平安」福祉,興旺。

   文意註解〕那時大利烏王傳旨」:那時指獅子坑事件過後;傳旨指頒發諭令。

         「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請參閱四1註解。

 

【但六26「現在我降旨曉諭我所統轄的全國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是永遠長存的活神,祂的國永不敗壞,祂的權柄永存無極。」

   呂振中譯〕如今從我面前有道諭旨下去:凡在我國中各邦的人、都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他乃是永活的神,存立到永遠的;他的國度是個永不被滅的,他的權柄永無終極。

   原文字義〕降旨(原文雙字)」作出諭令(首字);判斷,指引(次字);「統轄」統治權;「戰兢(原文雙字)」變成,成為(首字);發抖(次字);「恐懼」害怕;「永遠」永久,古老;「長存」持久的;「敗壞」傷害,毀壞;「權柄」統轄;「永存無極(原文雙字)」一直到,甚至到(首字);末尾,總結(次字)

   文意註解〕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意指要敬畏但以理所敬拜的神。

         「因為是永遠長存的活神」:意指因為祂才是從亙古就存在,且活到永永遠遠的真神,其它都是偶像假神。

         祂的國永不敗壞,祂的權柄永存無極」:國度是掌權的範圍,因此這兩者相提並論;神的權柄和國度一起永存不朽,直到永遠。

   話中之光〕()由於但以理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參啟十二11)的勇氣和信心,一面使神不能不彰顯它的權能,一面也使地上的君王看見神的作為,這就是得勝者的見證。

         ()神的生命、國度、權柄永遠長存,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裡,竭力追求祂的生命和國度,或許我們在祂永遠的國度裡,也能與基督一同作王掌權(參啟二十4)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六12~13)

 

【但六27祂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

   呂振中譯〕他解救人,他援救人;他行神跡奇事于上天於下地;他解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爪牙。』

   原文字義〕護庇」拯救,釋放;「搭救」解救;「救了」拯救,釋放;「脫離」在…之外。

   文意註解〕祂護庇人,搭救人」:『護庇』重在指『使之免受敵人的攻擊』;『搭救』重在指『使之從敵人的手中獲得解救』。

         「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指祂乃是萬神之神,祂手作在人身上超自然且具有表徵意義的神奇之事。

         「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請參閱22~23節。

   話中之光〕()只要我們敢於交託給祂,祂必會護庇我們;只要我們敢於信靠祂,祂必會搭救我們。

         ()任何事都難不倒神,只要神稍微動一下手指頭,就是神蹟奇事。禱告就是搬動神指頭,使祂為我們作事的秘訣。

 

【但六28「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

   呂振中譯〕這樣、這但以理當大利烏掌國政時、跟波斯人古列掌國政時、就都諸事順利、無大亨通。

   原文字義〕大利烏」主;「在位」王位,王朝;「古列」你擁有火爐;「大享亨通」發達,繁榮,成功。

   文意註解〕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即指瑪代人大利烏王,他就是滅掉巴比倫帝國、取而代之的那位王(參四31)

         「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解經家們有兩種解釋:(1)他和大利烏王是同一人,只是不同的年代稱號;(2)古列王是大利烏王的姪女婿,後來繼承王位並改號波斯王。

         「大享亨通」:意指王信任有加,治理國事凡事順遂,無往不利。

 

叁、靈訓要義

 

【人的權柄vs神的權柄】

   一、惡臣對王權柄的心態

         1.表面上尊敬王的權柄――若在王以外求甚麼(7)

         2.實際上想要利用王的權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的禁令(13)

         3.結果反而害了自己――王下令把那些人扔在獅子坑中(24)

   二、但以理認識神的權柄高於王的權柄

         1.在王權不牴觸神權的原則下――在王面前沒有行過虧損的事(22)

         2.當王權冒犯神權時――不可在王以外向神求甚麼的禁令(7)

         3.仍然尊敬神權――雙膝跪在他神面前,與素常一樣(10)

         4.結果得到神的搭救――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27)

   三、但以理蒙王權悅納的原因

         1.他有美好的靈性,顯然超乎其餘的人(3)

         2.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4)

   四、但以理蒙神保守的原因

         1.他遵行神的律法(5)

         2.他素常親近禱告神(10)

         3.他常事奉神(1620)

         4.他在神面前無辜(22)

         5.他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23)

   五、王經過事件後認識了神權

         1.事件前不許人在王以外求神(712)

         2.事件中明白自己作錯了事――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14)

         3.事件後發現神權高於王權――降旨全國人民,在神面前戰兢恐懼(26)

         4.承認神權至高無上――祂的國永不敗壞,祂的權柄永存無極(26)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但以理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但以理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