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書全書綜合拾穗 【但七13,九25,26但以理書有何重要預表?】 答:本書論到基督,有其完全的預表。我們可從但以理先知興其三友的本身經應中,以及本書所論統治的王權,和將來的預兆等這些方面看得出來。 1 但以理先知—預表基督為先知,分別為聖,智慧超群,靈性美好,靈力充沛,謙卑順服神旨,被人嫉恨,被埋受死,復活,升到極高的地位,享受父神永遠的榮耀。(但一8,20;二20—23;四8,9;二48;五12,16,17;六1—4,16,17,22,23,25—28;太廿一11;路二23,40;三22;四14;腓二6—8;太廿七12,18,35;廿八1—6;弗二9—11;徒一9;約十七5)。 2 三友得救—預表信徒在患難中因信靠主得救,顯明基督為大能的救主,(但四17—26,29;弗二8;出廿3—5;徒四12)。 3 受膏君被剪除—預言基督為受膏君,首次降世,入耶路撒冷。以及祂的被釘十架,無罪受死。(但九25,26;太廿一5—9;約壹三5;彼前二24)。 4 人子駕雲降臨—預言基督為人子顯現,駕著天上的雲二次降臨而來,得了榮耀權柄,建立永遠的國度。(但七13,14;太廿六64)。 5 非人手鑒出來的石頭—預言基督為房角的頭塊石頭。祂將來以榮耀威嚴二次降臨作世上君王,統制萬國。(但二34,35;太廿一42—44;廿四30;啟十一15)。——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但以理書】 但以理,一位得天父厚賜智慧,能為君王解釋異象和夢兆的先知,在本書的後半記下了他作的夢和所見的異象,歷史的發展更為他解釋的真確作了無言的見證人。人類史按天父預定的終局一步步推進,從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四大帝國的盛衰,一直到將來神普世永遠國度的建立,無不在這位宇宙主宰的掌握中。 但以理被尼布甲尼撒王擄往巴比倫時(主前605年)尚在青年時期,因學問才能過人,獲君主賞識,擢升至朝中權傾一時的大臣;曆事四王,經巴比倫、瑪代,以迄波斯,先後逾半個世紀。為主接去應該已是八旬的老人。 本書前半所記但以理和他三位至友的事蹟,環繞兩大主題發展。一是個人信仰面對的異教挑戰;在異國敵對的環境下,被擄的人能否遵依自己民族的律法生活,只進素食,不拜偶像,專一向神祈禱?猶大國因不守律法以致國亡,至今記憶猶新;他們因此不能再犯錯誤,寧可被投烈焰的火窯和獅子坑中,以身殉所信,也不能(也沒有)向征服者屈服。 其次是但以理的智慧,勝過全巴比倫的哲士,能解無人能說明的夢兆;且有先知的大勇,在暴戾的巴比倫帝王前見證神,讀出神的指頭在粉牆上寫的字,宣佈一個帝國的滅亡。(今天,“指頭寫在牆上的字”一語已成英文中“嚴重災禍預兆”的同義詞)。神的確干預世事的發展和個人的前路。 本書有一半(從二4下半節至七28)用亞蘭文寫成,其餘為希伯來文,說明被擄時期,當日工商和外交上使用的亞蘭文已成為猶太人的第二語言。 此書於主前六世紀寫於巴比倫,歷來教會都同意但以理是其作者。雖有一些不相信人能準確預言世局發展之輩,推測本書另有作者,把成書期推遲到主前168~165年間(寫於所記各事發生之後),並說此書目的在教訓猶太人,雖處敘利亞王安提阿哥四世迫害之下,應效法但以理忠於神和律法;但本書的內證和晚近死海古卷的發現,都證明初期教會和猶太傳統的可信。 啟示文學迄無定於一尊的解釋方法,解釋者必須對神有謙卑倚靠之心,才能略窺堂奧。但我們可以依神所囑咐:忍耐等候結局,並享受那應許的福分。 ──《啟導本註釋》 【教訓】 六大見證敘述忠信的人決不失敗,也不被消滅,最後的勝利一定是他們的: 1,神將智慧賜給凡遵守律法的人(一章); 2,忠信者必常蒙神賞賜(二章); 3,義人必不被傷寒,因為神看顧他們(三章); 4,地上的王必須降服在天上君王的腳下(四章); 5,神是輕慢不得的。祂是全地的主,管理人類道德的主宰,人不可將聖潔的神看為平常。褻瀆神,怎可逃罪(五章)? 6,忠信的義人,必有神恒久的保護,無人可以陷害或欺淩他,因為神時刻與他同在(六章)。 四大異象說明歷史的意義: 1、異教的外邦似曾有享受榮華的時期,但那只有非常短暫的片刻,不久必遭毀滅。當神的國顯現的時候,要將世界的罪惡完全消除,公義必定永存(七章)。 2、世上的列強互爭雄長,結果都是互相殘殺,兩敗俱傷,甚至同歸於盡。偶像將在壇上倒下,只有耶和華神必被尊崇,信祂的人不可向異教妥協(八章)。 3、末事的情況正如《耶利米書》所預言,必有聖殿聖所被污穢的罪惡。這既是必會發生的事,神的子民不必失望,更加需要忍耐,神必施行公義的救恩(九章)。 4、神的國度最後必定實現,而且永遠存在,唯有義者使多人歸義,發光如星。他們等候結局,到了末期起來享受神的福分(十~十二章)。 七章為解釋二章,八章為解明七章,九章又為八章之異象,十~十一章將異象綜合,十二章為結語。本書充滿禱告的言詞和啟示的信息。 ──《啟導本聖經註釋》 【人物介紹】 但以理 但以理年少時的生命顯明年輕不一定意味著幼稚和失誤。青年人的純樸和機智往往比其他性格更易贏得成年人的心。但以理和同伴們從猶大家中被擄至巴比倫,前途未卜,但他們的素質、性格使他們勝任王宮中的職務。他們抓緊這次機會時卻沒有因此作出妥協。 但以理以適當的方式堅守信仰而顯示了他的優異品格。他跟隨神的旨意生活,繼續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及心靈上的潔淨是但以理與神關係中的重要部分。接受王宮侍從訓練的好處之一是可享用王膳,而但以理卻選擇了一個簡單的食譜,並證明這對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但以理以堅強的意念和機智的方法經受住了王膳誘惑的考驗。 但以理飲食謹慎,過著禱告的生活。他與神的交通得益於常年養成的禱告習慣。即使這意味著將被扔進餓獅坑中,他也貫徹實行自己所堅信的。但以理的一生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你是否堅信神,無論在甚麼情況下都遵照神的旨意去行?這樣的信心會使你遠離誘惑,滿有智慧,在變化的環境中也能堅定不移。要在日常生活中堅信神的大能,恆切禱告,活出信仰來。 優點與成就: .雖然年少時已被擄他鄉,他仍忠於自己的信仰 .曾作謀士事奉兩位巴比倫王及兩位瑪代波斯王 .一位禱告者及滿有先知恩賜的官員 .在獅子坑中得以存活 榜樣與鑒戒: .平和地堅守信仰終會得到人恆久的景仰 .不要等到危急的關頭才學習禱告 .無論人身處何地神都會使用他們 重要資料: .地方:猶大國、巴比倫及波斯的宮殿 .職業:從以色列來的俘虜,後成為四王的謀士 .同期人物: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大利烏、塞魯士 鑰節: 在他裡頭有美好的靈性,又有知識聰明,能圓夢,釋謎語,解疑惑。這人名叫但以理,尼布甲尼撒王又稱他為伯提沙撒;現在可以召他來,他必解明這意思。(但5:12) 但以理的故事記載於但以理書。在馬太福音24章15節亦曾提及他。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 友情使生活更有情趣,也使困難變得容易克服。朋友間的友誼可藉生活中的困境得到考驗和鞏固,這也正是隨但以理被擄至巴比倫的那三個青年人之間的關係。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的經歷促使我們思考友情的真正涵義。友情誠然可貴,但神在他們的生命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們齊心拒絕拜金像的命令。那些極力想除掉他們的人以此向國王指控這三個猶太人對王不忠。儘管那不是事實,尼布甲尼撒若赦免他們就會羞辱自己。 死亡將結束他們的生命和他們之間的友情。一個小小的妥協就可使他們免於一死,從而能享受那珍貴的友情、事奉神並為那些身處異國他鄉的同胞做事。然而,他們明智地認識到任何妥協都會損害那將他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信念,這就是對神的高度忠誠。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在神的手裡,結局是完全的勝利。 如果我們不把與神的關係放在第一位,就會指望以人際關係來滿足我們的需要,然而這些需要只有神才能滿足。朋友雖善意樂助,卻不能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需求。輕視與神的關係也說明了我們對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我們應將與神的關係放在首位,並影響我們與人的關係,特別是最親密朋友之間的關係。 優點與成就: .與但以理並肩拒食王膳 .藉友誼分擔了所經受的困苦、成功、貧富和死亡威脅等考驗 .儘管面對死亡,也不願在對神的信仰上作出妥協 .無懼各種危險威脅和挑戰,忠心不渝傳講神的話 榜樣與鑒戒: .真正的友情具有巨大的力量 .與具有共同信仰的人保持一致、互相支持是很重要的 .雖然有時我們不能預知結果,但神總是可以信賴的 重要資料: .地方:巴比倫 .職業:國王的僕人、哲士 .同期人物:但以理、尼布甲尼撒 鑰節: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故事記載於但以理書。 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是一位聞名世界的君王。他侵佔別國土地,掠奪別國財產,控制生殺大權,然而他卻為籠絡民心而允許被征服國家的百姓保留原有的信仰。尼布甲尼撒的這一策略非常有效,惟一的例外是在征服猶大國後,遇到一位只可獨一敬拜,而不是僅在諸神之中佔據一席的神。尼布甲尼撒從前一直可以凌駕於諸神之上,但這位神卻大不相同。神宣稱尼布甲尼撒的所作所為是祂所安排的,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尼布甲尼撒卻被他的創造者所征服。 聖經讓我們看到神如何在尼布甲尼撒身上作工。神允許他獲勝,也允許他將年輕、優秀的猶大領袖擄至宮中作為侍從,從而使但以理接近國王並改變其生命。神允許尼布甲尼撒起意殺害神的三個僕人,卻使他認識到他並不掌握真正的生死大權。神又讓他度過了七年的瘋人生活才恢復其王位。神給國王顯明誰是真正的主宰。 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上,就不容易看到神的工作。然而我們需要藉神的話作為對應當今各種挑戰的指南。我們要按照神的心意,遵從信靠祂,尤其是在無法預知結局的情況下。神今天已給予我們信心,我們是否已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神? 優點與成就: .最偉大的巴比倫國王 .以城市建造者著稱 .聖經描述他是被神使用的外邦君王之一 缺點與過失: .自認為是一個神,並設立金像讓眾人膜拜 .極為傲慢,導致瘋病發作 .常忘記自己曾親眼目睹過神的大能 榜樣與鑒戒: .歷史記錄了神的自覺、誠心的僕人和那些自覺地被神使用的人的作為 .謀士、顧問的素質將影響君王的作為 .失去控制的傲慢等於自我毀滅 重要資料: .地方:巴比倫 .職業:國王 .親屬:父──拿波普拉撒;子──愛瑞比羅達;孫──伯沙撒 .同期人物:耶利米、以西結、但以理、約雅敬、約雅斤 鑰節: 現在我尼布甲尼撒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為他所作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4:37) 尼布甲尼撒的故事記載於列王紀下24至25章;歷代志下36章;耶利米書21至52章;但以理書1至4章。 ──《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以理】 是公元前605-536年間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大人的先知。
──《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以理夢釋的應驗】
尼布甲尼撒夢中的巨型人像(2:24-45)代表了四個曾經稱霸世界的王國。人們認為這四個帝國是: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及羅馬。所有這些帝國都會被神的國粉碎、滅亡。只有神的國永遠長存。 ──《靈修版聖經註釋》 【先知書的信息】 先知在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和國家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王國興起後,隨著君主制度的產生,神權政體似乎受到威脅,且有面臨崩潰的危機。但事實上,經過了以色列人過急要求立王,及掃羅帶來的失敗這兩番慘痛教訓之後,耶和華選中了合祂心意的大衛作王,並與他家立約。這樣一來,神權政體(神治)的本質不但沒有被廢棄,反而更加得到確立。君王成為耶和華的代表,治理耶和華的國度。 在王國的歷史過程中,先知是神興起的一群人。先知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個運動,給以色列人的信仰帶來活力,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先知可以說是神權政體的維護者,因此我們發現先知經常被差遣到君王面前,出入於宮廷之中。他們提醒君王要遵守耶和華的誡命。在動盪和充滿危機的局勢中,他們勸戒君王不可自作聰明,玩弄政治手段,為求茍安而不理原則,與別國結盟或歸附其他勢力。先知要求君王惟獨倚靠耶和華,不可輕舉妄動,自招後患。先知參與政治活動是非常多的,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宗教性的,要維護神權神治,只不過因為以色列是一個獨立國家,先知的信息必須涉及國與 先知的信息往往針對當時的環境及需要。先知在君王面前,也在百姓中間工作;他們講論的題目包括宗教、道德、政治、社會的範疇。他們以神治的觀點對當時的宗教、道德、社會情況發出呼聲。他們指責百姓的罪,指出以色列人如何不忠於神,背棄耶和華的約;他們不能容忍只有外表禮儀而沒有敬虔實質的宗教生活;他們針對社會上的不公平和富強欺壓貧弱的現象,呼喚公義、正直和善行。先知的勇敢和大無畏精神,使有權勢的人亦退避三分,他們成了神子民的良心。 在閱讀先知書時,我們必須注意:不同的先知是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處境中的,他們每一個均針對自己時代不同的問題發言,每一個均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信息均來自神,所以基本的信息相同,但在重點和表達上卻有分別。先知的信息在大前題上是一致的,但並不代表他們所講的都是千遍一律的,他們各有千秋,互相輝映。整體來看,先知的信息互相補充,構成一幅完美的神學圖畫。 先知的信息重點包括: (一)耶和華的屬性:以色列的神耶和華是一位怎樣的神呢?有關對耶和華的認識,在先知之前已經有所啟示了,但是先知更多強調耶和華的本性。他們不是有系統地去處理神觀,介紹一些抽象的觀念,而是在針對以色列人離棄真神轉拜偶像的時候,指出耶和華是如何值得尊崇的,突顯出人的愚昧。先知所強調的屬性包括耶和華的獨一性(偶像、假神均沒有神性,例如以賽亞書2章8,18,20節;彌迦書7章18節)、耶和華的超越(描述包括耶和華的全能和威嚴;基於創造和救贖,耶和華擁有絕對的王權;耶和華是全然聖潔的)、耶和華的慈愛(雖然以色列人離棄祂,祂仍不願放棄以色列)和耶和華的公義等。 (二)耶和華與以色列的關係:先知確定耶和華與以色列的關係是建立在恩典之約上。他們闡明約的意義,強調約的真諦在於人與神的關係,而不在於各種獻祭、節期、儀式等。何西阿以婚姻的關係去作比喻,更加發揮了立約的關係。 (三)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關係的破裂:耶和華雖然守約施慈愛,以色列人卻偏離正途,背約不忠。先知指責以色列人的罪,呼籲他們悔改歸回,否則耶和華的審判必定臨到。關係破裂最主要的表徵是神榮耀的同在離開耶路撒冷的聖殿(以西結書8至11章)。 (四)關係的復和:先知看見神的審判後有慈愛憐憫,祂的信實極其廣大。被擄的猶太人會歸回,重建家園。“末世”必帶來祝福,神的應許必得實現。神的國最終要降臨地上,神的王權要被所有人接受。 ──《靈修版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