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但以理書第一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但一1-2  飄流異地,落泊他鄉,是因為人世間仍有兵災戰禍……】但以理出生於約西亞時代中期(參王下2223章),在猶大改革圖新中長大。他可能聽說過耶利米,在本書裡也提到那位先知(9:2)。公元前609年,約西亞王在一場與埃及的戰爭中被殺。之後,猶大國又回復昔日與神背道而馳的生活。

  公元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作巴比倫王。同年九月,他率兵入侵巴勒斯坦,圍攻耶路撒冷,猶大淪為他的附庸國。為了顯示其權威,尼布甲尼撒將許多耶路撒冷的能人智士和漂亮女子擄到巴比倫。但以理便是其中一員。──《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1-2  侵略者統治異國的手段,無非是為了鞏固一己的權勢……】當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稱霸世界,攻佔各國,所向披靡,令人聞風喪膽。每當他征服一個國家,都把戰敗國中的富人和才智之士擄回巴比倫,讓當地的窮人隨意分佔戰敗國的土地,此後平靜度日(參王下24:14)。這做法使戰敗國的人民對巴比倫王朝忠心臣服,同時確保有穩定的人才來管理巴比倫王朝。──《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113生命的永恆】

  有人活著為學問,「活到老,學到老」也許是那些人的格言;有些人活著為愛情,因此他們會為情輕生;也有些人活著為名與利,甚至不理人家死活地去鞏固自己的地位;當然也有些人為食而活,故此他們會說:「日捱夜捱為兩餐」,也喜歡叫人請飲茶作為辦事的酬勞。試問以上的生命取向,是否有永恒的價值呢?

  這卷書的主要人物是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他們本屬以色列國的宗室和貴冑,而且是相貌英俊,滿有學識和聰明的少年人,卻因以色列國的衰敗,成了巴比倫的俘虜;但由於巴比倫王選中他們入宮,願以三年的時間教育和培養他們,以致能侍立在王的面前。那樣不是不幸中的大幸嗎?最小可以保存生命和有一定的享受啊!然而,他們沒有忍辱偷生去服從巴比倫王的命令,因他們持有生命的永恒取向。

思想 請問你現在的人生目標是甚麼呢?那目標的價值可存多久?──《新舊約輔讀》

<syncBible ref=1:2>

【但一2  為甚麼神會容許祂的子民陷身於茫茫的黑夜之中?神仍掌管一切嗎?】神有時會讓祂自己的工作受挫。在這例子中,巴比倫人侵入耶路撒冷的聖殿,將殿內用來敬拜神的器皿掠奪到他們的神廟裡,來供養彼勒(也稱瑪爾杜克,是巴比倫眾神之首)。愛主之人定會為此深感失望。當教會遭受破壞、分裂,因財政困難而關閉,或因醜聞而聲譽受損時,我們會感到沮喪不已。我們雖然不知道神為甚麼會允許祂的教會遭遇這些災難,但正如那些目睹聖殿遭褻瀆的猶大人一樣,我們定要相信神仍掌管著一切,並看護那些信靠祂的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4>

【但一4  屬神的人擁有面對一切環境變幻的氣質,我的生命也能同樣面對一切變遷嗎?】巴比倫人的日常用語是亞蘭語,而學術用語則是既古老又複雜的巴比倫語(即迦勒底語)。這些猶大青年學習的科目有數學、天文學、歷史、科學和魔術。他們不僅天資聰穎,還嚴以律己,加上有正直的氣節,使他們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7>

【但一7  今天信徒面對的最嚴峻考驗,豈不正是世俗的同化嗎?】為了使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同伴同化並融入巴比倫社會,尼布甲尼撒為他們改了名字。在希伯來語中,但以理是“神是我的審判者”的意思,他被改名為伯提沙撒,意為“彼勒保護他的生命”(彼勒是巴比倫眾神之首)。哈拿尼雅是“主彰顯恩典”的意思,他的新名字沙得拉意為“在阿古的統帥下”(阿古是巴比倫的月神)。米沙利意為“誰像神?”,他的新名米煞的大意是“誰像阿古?”。亞撒利亞在希伯來語中解作“主助我”,而他的新名亞伯尼歌則意為“尼歌的僕人”(尼歌,或稱尼伯拿布,是學習與寫作之神)。尼布甲尼撒企圖令這幾個青年人背棄自己的神而效忠巴比倫的眾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7太監長給這些青年人改換名字,可能與他們入宮受訓的習慣有關,方便朝中人士日後稱呼之用,這些名字有外邦色彩,也有宗教意味(但一6-7):但以理一名原意謂「神是我審判者」,改名為伯提沙撒實則取自外巴比倫一神之名,意謂「願此神祐我王」;哈拿尼雅一名意謂「神滿有恩惠」,易名為沙得拉,則有「甚懼怕我神」之意;米沙利一名意謂「有誰能像神一樣」,改名為米煞意即「在王面前我實微不足道」之謂;亞撒利雅一名意指「耶和華是我的幫助」,改名為亞伯尼歌之後意謂「尼歌(巴比倫人之神)之僕」。不錯,姓名代表一個人的品格和質素,但以理和他的三友接受這些名字,相信是認為名字乃外在的稱號,可以改變,只要心志不變即可。因此,但以理在書中仍沿用他們在猶大國的名稱,而在王的面前則採用新起的名字。── 周永健《轉變世代中神子民的見證》

 

【但一8價值與分別】「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

  人的價值觀念,決定他的選擇和行動。
  能得用王的飲食,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不僅是營養的價值高,更顯得是得王寵眷的榮耀。似乎很少聽誰說過,以享用王膳為“玷污”!如果誰以這樣的話,回答王的善意優待,王必然以為侮辱。
  有一個少年人,是猶大的亡國賤俘。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破了耶路撒冷城,把以色列的宗室貴族中,擄來了一批人。王吩咐太監長從他們中間,選傑出英俊的少年,教導他們語文,使他們徹底巴比倫化,可以在王宮任職。訓練期間定為三年。在這三年中,因為他們正當發育期,“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但一:1-5)。試想:本來俘虜的命運是作奴隸,現在竟然蒙王的恩典提拔,有這樣的待遇,那麼好的前途,是多大的改變!真是值得努力爭取;取得了應該付一切代價保守才是。猶大國的少年,有四人光榮入選: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但一:8-9

  但以理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自由,卻沒有失去他的人格,沒有失去他的志向。他自小受的教育,使他知道有些事是不可以作的,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他知道持守這些原則,不問要付甚麼重大的代價,因為是神的旨意。王的飲食雖然是美味當前,雖然違背王的命令可能會受苦,但他敬畏神,知道那些食物是獻給偶像的,或是照以色列的飲食律例是不潔淨的,所以他立志不玷污自己,不管人的反應如何。何等高潔的立志!
  人看這幾名少年人,是無倚無靠,在人的手下;神卻不忘記他們:一切都在神全能的手中:“神使”他在太監長眼前蒙恩,同意試驗十天,看他們有沒有缺乏營養的跡象。在人看來王的權勢至大無比;但“神殿中器皿的幾分”,是神交付給他的,人民中的幾分,也是神交付給他的。神不同意,他不能作甚麼。神也能使但以理等四個少年,吃素菜,喝白水,不用王膳,而有足夠的營養(但一:15-16)。心志勝於肚腹:神兒女不是以肚腹為神,以羞辱為榮耀,要作正確選擇(腓三:19)。── 于中旻《但以理書箋記》

 

【但一8立志為神】「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

人的環境,遭遇常是不能由人自己揀選的,然而人的心願,志向卻是由人自己發出的,有人在不順的環境,無可作為的境遇裡就真的無所作為,苟延生命。然而內心有志願的人,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有努力向上的心,尋找一條更高尚的路,作些有價值的事。所以在外表相同的境遇中,最後的結局如何就要看各人的心志了。

但以理是個被擄,又被召到王宮,受訓預備伺候一個外邦王的少年,在這種壓制之下,他和其他一些少年人一樣,沒有可以自主的餘地。然而就在僅有的狹小範圍裡,他還是找到與眾不同的路走,他不能另外作什麼,但可以拒絕作什麼,不能有所貢獻,卻能有所持守,不肯同流合污,他立志不以王的膳,酒玷污自己,這冒著很大的危險,卻顯出對神的忠誠。

我們看到神就是要我找這樣的人,尊重這樣的心志,不但成就他的心願,而且更借此達到最高的理想,成為神的榮耀的見證人,最後得享永遠福分(但1213)。──《每日天糧》

 

【但一8奧古斯丁(Augustine)叫我們記住,基督徒是在同一個時間,生活在兩個城巿之中:暫時的和永遠的,舊耶路撒冷和新的聖城,既在地上、也在天上,他是屬於雙方的公民,雙方皆叫他效忠。

         這一幅圖畫對現代人並不生疏。不過即使有人作這樣的揀選,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夠與世俗和它的召喚完全隔絕──好像許下聖願的天主教修女一樣,據說她們每天晚上睡在自己的棺材裏,因為她們將來有一天就要用棺材埋葬自己,所以她們每日這樣提醒自己,她們不屬於這個世界,乃屬於未來的世界。不過,對大多數的基督徒來說,是無可揀選的,不能隨心所願。他們要在外邦的文化之中,過神百姓的生活。――《每日研經叢書》

 

但一8為何享用王的膳與酒會導致不潔淨呢?】

         第一,王的食物必先祭過偶像才供人食用(出卅四15;申卅二38),故他們不願吃,免得與偶像相交和來往(林前十20)。

第二,王的食物含有許多以色列人認為不潔淨之物、例如豬肉、馬肉;40若享用便干犯了摩西的律法(利三17,十一1-47)。

第三,吃用王的食物和酒代表與王聯合、結盟。因為,在本書十一章廿六節題及「吃王膳的,必敗壞他」,而「吃王膳的」是代表與王結盟的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

         但以理和一群被選入宮受訓的青年人,都得到王所頒賜御用的飲食,而但以理及其三友則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的酒玷污自己。就是說,他們已事先想清楚,甚願與自己的同胞認同,不肯接受特別優厚的待遇,另外一個拒絕的原因,乃是因這些膳食是拜祭過偶像的,免得成為同胞們的一個絆腳石﹑巴比倫人攻擊他們的一個把柄。王的膳食雖為上好的佳餚,但畢竟未能符合摩西所頒潔淨的條例,但以理及其三友為保持其屬神子民的身份,寧飲白水﹑喫素菜;因為猶大人的信仰及其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今日,我們處於一個轉變的世代中,要為主作見證的話,首先要衡量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好在未信主的同事和朋友之中劃出底線,與他們分別開來;特別在好些違反《聖經》真理和道德上的事情上,我們要學像但以理一樣的加以婉拒。── 周永健《轉變世代中神子民的見證》

 

【但一8  在嚴謹被視為固執,放鬆被視為靈活的時代中,持守聖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以理拒食王膳,不是由於其中的肉食(比如豬肉)為猶太律法所禁止(參利11章);而是因他覺得接受王膳是走向依賴王賞賜的第一步。儘管身處在一個不信神的環境中,但以理仍堅守神的律法。──《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8>

【但一8  持守信仰不單在於理智或情感,而更在於意志,我今天要下定甚麼決心?】“立志”是一個十分強烈的用詞,表示堅持原則並付諸行動。但以理立志不玷污自己,表明他終生要做神所喜悅的事,不向周圍的壓力屈服。我們常會因受到周圍的壓力,而妥協降低自己的標準,混同世俗,隨波逐流。僅僅敬慕神的道不足以抵擋誘惑和攻擊,我們必須像但以理那樣立志遵從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8  抵抗誘惑的心志,不可能是遇事才立,而必須定於今天,故在此刻我決定了……】若能深思自己當初的決志,遇到誘惑時便容易抵抗。但以理和同伴們早已決心忠於神的律法,因而在面對王膳的誘惑時,能毫不猶豫地堅守信仰。若不事前定下底線,到誘惑來臨時便會陷入困境。所以要下決心選擇忠於神,誘惑出現時我們就能胸有成竹地抵抗了。──《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9>

【但一9  縱然今天不見動靜,我是否相信萬事背後仍有神的手在扶持?】神用祂無形的手、改變這個巴比倫太監長的心。藉這四位堅持信仰的青年,神應許祂的子民,在他們面對考驗和試探時與他們同在(參詩106:46;賽43:2-5;林前10:13)。要堅守神的道,相信祂會用我們所不能察覺的方式保護我們。──《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10  有時我要體諒他人心中的憂慮……】服事尼布甲尼撒的下屬稍不順從便遭到處斬,那太監長因而為這樣小的事擔憂自己的性命。──《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12勇氣與禮貌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
我佩服但以理的坦率、勇氣和堅定信念,更被他在異邦文化中堅守原則的方式所感動。聖經上告訴我們,但以理立志不玷污自己,決定不吃神禁止猶太人去吃的食物,所以他向太監長要求別的飲食。但以理並沒有把雙手盤在胸前拒絕吃飯,而是請求他們許可他吃另一種食物。當官長拒絕後,但以理用謙和的態度來說服別人接受他的要求: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12節)
我們可以從這位年輕人身上學到一件事,就是在勇敢地堅守神原則時,用請求的方式而不是用強力抗爭的方式。在他的行為中看不到傲慢無禮。
溫和有禮尊重他人,是我們向他人做見證時,所應該表現出來的一種特徵。堅定自己的信仰,當別人問起我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16)。因此,我們為基督作見證時,要言行無畏,也要溫和有禮。
當挺身而出的時刻到來時,讓我們能像但以理那樣集勇氣與謙遜於一身。
堅守信仰原則,
不同流合污,
但態度謙和,
叫人知道基督門徒的品質。
和群眾站在一起是容易的,
不同流合污卻需要勇氣。
──《生命語》

 

【但一12約束己心、己行】「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

敬虔的奧秘有一點,就是在生活上與世人有分別,這分別的表現,就是吃素菜、喝白水,這是指內心的清淨、純潔,愛慕屬靈的供應,不求地上的肉欲美味。

以色列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貪欲大作,要想吃肉,想找物欲刺激,所以就得罪神失去祝福。

以撒的失敗就是為貪吃美味,且是野味。以掃失去祝福的原因,就是喜好打獵,找野味。

所以我們應當注意,莫讓葷味、肉欲奪去了我們屬靈福份。要會守素,要會安常,要會吃素菜、喝白水,使生活更能清心寡欲,以討得神的喜悅,有了清正純潔的生活,自必要顯出敬虔的表現;有了敬虔的生活,就必蒙恩了。

千萬莫讓肉欲的刺激來奪了我們的心,要守住自己的心,因為這是蒙恩的第一步。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給你們的恩。”(彼前一13)—— 李慕聖《晨光》

<syncBible ref=1:12>

【但一12  處理人際關係的最佳模式是“雙贏”,從但以理身上你可以借鑑到嗎?】通過巴比倫式的教育、改變名字或飲食習慣,巴比倫人設法要改變被擄猶大人的思想、效忠對象和生活方式。在不妥協的前提下,但以理想出一個辦法,使他能在與神為敵的環境中仍可按照神的標準來生活。他機智地提出談判和協商而不採取激進地反抗,建議試用簡單的素菜和水來代替御賜的膳食和酒十天。這個聰明、實際的做法挽救了但以理和同伴們的生命。作為神的子民,我們也可以在不違背神律法的前提下作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的文化。──《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15凡尊重神的人,神也必看重他。但以理及其三友持守神子民的身份,絕不妥協;今日,我們又當怎樣把握機會,活出我們基督徒的身份呢?求主賜我們智慧,無論在哪一行業﹑哪一崗位都曉得判斷是非,保守自己分別為聖,不致同流合污。當我們堅持不違背信仰立場時,那些不信主的同事和朋友可能會譏笑我們,疏遠我們,但相反過來,他們當中亦會有人越發敬佩你持定聖潔自守﹑言行一致的原則。而神在其中必然恩待我們,不叫我們喫虧和有損失。── 周永健《轉變世代中神子民的見證》

<syncBible ref=1:17>

【但一17  文化事業怎樣成為福音的管道?我們的時代需要何種文化?】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在新的文化中努力學習,以便工作上有最佳的表現。與此同時,他們堅持對神的忠誠,神也因此賜給他們智慧和才能。文化本身不一定是神的敵人,只要不違反神的旨意,文化也有助完成神的工作。我們追隨神的人,也完全可以在我們的文化中起帶頭作用,但我們必須首先保證對神忠誠。──《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17~21祂是至高無上的神】人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中,祂掌權作王治理天下不會失誤;『至終』世人必會看見祂的得勝:而屬祂的子民,也必分享之。

         有一個故事講到英國的伯明罕有一間魯益士的商店,他們想把商店的房舍作大量的擴充,要用隔壁一間小的『友誼會』的房舍(Friends' Meeting House)。於是他們寫一封信給那業主,說:『敬啟者:我們為看急急想擴張商店的房舍,所以想買閣下的那幅地。好不好請你儘早提出自己想要的價錢,我們可以早早談妥這件事。最後由老闆魯益士簽名』。過了幾天,他們接到一封回覆,那信裏面這樣說:『敬覆者,我們在這裏的時間比你還要早,現在我們想買你們的那塊地,可否請你開列出你想售賣的價錢,我們好盡早解決這件事。最後由吉百利簽名』。問題並不在於房屋(或者是國家,或教會)面積的大小,只在於簽名寫信的這一位是誰──他是一位比魯益士富有得多的億萬富翁!在受人輕侮的、弱小的以色列民族後面,他們雖然受強權的奴役,卻有全能的神的無限的力量在支持;祂怎樣出於自己的憐憫,向但以理施恩,祂也照樣要看顧以色列人。——《每日研經叢書》

 

【但一20  但以理和同伴如何那樣有聰明智慧?是腦子好?用功?……】尼布甲尼撒任命但以理及其同伴為他的謀士。國王的謀士中有許多“術士和用法術的”,他們都是聲稱能預測未來的星相家。他們善於表達,使自己的信息聽來很具權威,好像直接來自他們的諸神。然而,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不單有知識,還有神所賜的智慧和理解能力,國王因此喜歡他們遠勝於他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巫師。在我們為他人服務時,切不可自詡有神所賜的才智,只有把自己完全地交託給神,我們才會有真智慧。──《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20  我很怕改變環境,總是不自在,如何適應呢……】被擄的猶太人如何在陌生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求生存呢?他們學習新文化,努力工作,禱告尋求神的看顧及保持誠實正直的氣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種種的陌生環境,比如新的工作、新的學校或新的住所。當我們面對變化和新環境時,同樣會覺得自己是個外來人。但是,我們可以遵循當年猶太人在巴比倫生存的原則,既能適應陌生的環境又不背離神的旨意。──《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21>

【但一21  國王更換,但以理仍在位,他靠的是甚麼?】但以理是第一批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他在有生之年又看到第一批被擄猶太人在公元前538年回歸耶路撒冷。在那些歲月裡,他尊崇神,神也給他尊榮。任職巴比倫王的謀士期間,他當了神的代言人,向巴比倫王國說話。巴比倫是一個邪惡的國家,然而若沒有但以理,情況可能會更糟。──《靈修版聖經註釋》

 

【但一21】「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

但以理能長久地為主作見證,實在是奇妙的事,在古代的東方,政治極不安定,權力也可隨王室的興衰與偏好而變遷無定。在本書中,巴比倫宮廷對猶太人的憎恨尤其明顯,爭權奪利在宦海中沉浮,也使但以理與他的朋友十分為難,但是第六章十節看到但以理成功的原因,他每日三次跪著禱告與感謝他的神。禱告是持久的要訣。

屬靈深處的人有時也會疑惑,究竟是否堅持下去?怎樣才能對付仇敵的憎恨,克服中心的惡毒?怎樣可以應付重大的責任要求,別人求助的需要?在年日的更迭中,變遷很多,我能否繼續堅持我的立場?人事更動,世事也如滄海一樣改變,在這一切只有一個答案——禱告是持久的秘訣。

有一種危險的試探,就是正直的心受那些不信的思想困擾,這種思想實在是驕傲的,看自己的軟弱仍不感到謙卑,神的工作會使自己謙卑下去,然後才勇往直前,那肯禱告的力除去自我,完全仰賴神,不要只作一個水桶,倒空又充滿,而要成為一條河道。──邁爾《珍貴的片刻》

 

【懷恩早禱】

經文默想:但以理書 1

1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把城圍困。

2 主把猶大王約雅敬和神殿中的一部分器物交在尼布甲尼撒手裡,他就把這些器物帶到示拿地的神廟那裡,存放在廟中的寶庫裡。

 

3 王吩咐他的太監長亞施毗拿說:“你要從以色列人中,把一些王室的後裔和貴族帶進來;

4 這些年輕人必須沒有殘疾、英俊、足智多才、有高度學習能力、明察事理,而且他們必須有能力可以在王宮裡工作。你要教他們學習迦勒底的文學和語言。”

5 王指定每日給他們一份御用的佳餚美酒;又教養他們三年。期滿以後,他們就侍立在王面前。

7 太監長給他們起了新的名字,稱但以理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為沙得拉,米沙利為米煞,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

 

8 但以理決心不讓御用的佳餚美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幫助他,使他不用玷污自己。

10     只是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懼怕我主我王,他已指定了你們應用的飲食;如果他見到你們的面色比你們同歲的年輕人憔悴難看,你們就使我的頭在王面前保不住了。”

12     “請你試試僕人十天,容我們只吃素菜、喝清水。

 

15     過了十天,見他們的容貌比所有享用王的佳餚的年輕人,更加俊美健壯。

 

17     這四個年輕人在各種文字和學問上, 神都賜他們知識和聰明;但以理並且能明白一切異象和異夢。

19     王和他們談話,發現他們所有的人中,沒有一個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的;他們四人就侍立在王面前。

20     王考問他們一切智慧和聰明的事,就發現他們比全國所有的術士和用法術的更勝十倍。

 

個人禱告感言

但以理決心不讓御用的佳餚美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幫助他,使他不用玷污自己。於是 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面前得著恩惠和同情。但以理書 1:8-9

 

讚美審判萬有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如果一國行了不忠的事得罪祢,祢必伸手攻擊那國,如果祢使瘟疫流行那地,藉著流血的事把祢的烈怒傾倒在那地上,即使有挪亞、但以理和約伯這三個人,他們也只能因自己的義救自己的性命,連兒女也不能救。以西結書14:14

感謝天父,讓我們看見新一代的先知,但以理能成為雙職的傳道人,不是因為他曾接受先知神學院的裝備,而是他個人與朋友組成小組教會,在一同追求屬靈的長進中,成為智慧和虔誠而聞名於世的時代工人,成為新一代的表表者,不像其他的先知要受迫害,乃像約瑟一樣被人尊重。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提醒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祢說祢的食物就是遵行差祢來者的旨意,並且完成天父的工作。祢更提醒我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祢要我們積儲五穀直到永生,使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貪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們裡面了。原諒我們沒有為主受苦的心志,我們只顧為自己而活,斤斤計較個人的得與失。饒恕我們只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求更多的獲得,忘記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寬恕我們沒有作主精兵的心志,沒有投身事主不怠慢的志向。

 

求聖靈來復興我們,用靈風來喚醒我們,賜我們有追求更親密瞭解天父旨意的心志。感謝祢賜我們一對極長的筷子,是要我們把食物遞給別人,不是餵飽自己便離席。求聖靈禁止我們用這對屬靈的筷子來作矛槍互相攻擊,挑啟爭端,敗壞教會。

求聖靈祢來復興我們眾教會,能幫助弟兄姊妹努力用各樣的方法,速讀也好,慢慢咀嚼也好,總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打好信仰的根基。並且在聖靈裡面禱告,細心品嚐與聖靈在心中的對話。站起來的時候,能保持自己生活在天父的愛中,存憐憫謙和的心與人同行,與主同在直到永生。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