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珥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神極大的憐憫──約珥書(江守道)
約珥書研究(巴斯德)
約珥書精華(漆立平)
約珥書──透視末後大災難的先知(張向晨)
約珥書簡介(楊震宇)
約珥書(大衛鮑森)
約珥書概論(賈玉銘)
約珥書概論(陳終道)
約珥書講義(文牧)
神極大的憐憫——約珥書(江守道)
讀經:
「耶和華的話臨到毗比土珥的兒子約珥。老年人哪!當聽我的話;國中的居民哪!都要側耳而聽;在你們的日子,或你們列祖的日子,曾有這樣的事麼?你們要將這事傳與子,子傳與孫,孫傳與後代。剪蟲剩下的,蝗蟲來吃;蝗蟲剩下的,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珥一:1~4)
「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你們必多吃而得飽足,就讚美為你們行奇妙事之耶和華你們神的名;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至羞愧。你們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間,又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至羞愧」(珥二:25~27)。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珥二:28~32)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是何等的感謝讚美你!因為借著你的愛子我們現在得以站在你面前;我們實在渴慕你臉面的光得以照在你話語上,並且照在我們的心裡。我們求你使你的話語實在能夠好像生命的種子落在好土裡,使它能夠結出果子來,好使你的名得著讚美!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約珥的負擔
主的話語臨到毗土珥的兒子約珥。約珥的意思就是他的神是耶和華或者是耶和華是神。毗土珥的意思是敞開的心或者神的誠實。在這裡沒有告訴我們先知說預言的時代和地點,只記載說神的話語臨到他。而當神話語臨到一個人的時候,那就使他成為一個先知;所以約珥是先知中的一位,是神所興起來向他子民說話的。但是把他和其餘的小先知作比較,並且借著考查他所傳的預言,約珥在十二位小先知中是最早的一位或是早期中的一位,原因是:第一、被其他的先知所引用。例如:先知阿摩司在他預言的開頭和結尾,都引用了約珥書。阿摩司書一章2節:「他說: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這是引用約珥書三章16節的話。在阿摩司九章13節,他說:「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那是從約珥書三章18節所引出來的。當先知以賽亞預言到關乎將要來臨審判的日子,就是主的那日,他很確定的是想到約珥書。在十三章6節,他說:「你們要哀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這是從約珥書一章15節中引用出來的。那裡說:「哀哉,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這些都向我們顯明,約珥說預言的時間是在阿摩司和以賽亞之前。
1.在他的預言中,沒有提到猶大的罪,而這些罪乃是先知阿摩司和何西阿所論定的;他也沒有提到敬拜偶像的事,而這拜偶像的事,在約蘭、亞他利雅和烏西雅王年間是相當盛行的;反而他提到敬拜耶和華的事,就是在約阿施王的年間,在大先知耶何耶大輔佐之下所恢復的,而且在那個時代仍然存留。那顯示他必定是在約阿施王的時代說預言的。可能是在他作王的頭三十年中,大約是在西元前第九世紀中期。
2.先知約珥沒有提到約蘭人攻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事。我們知道這事發生在約阿施作王的晚期(參看歷代志下二十四章),那時猶大國遭受亞蘭的攻擊,不僅使得聖殿和王宮中的財寶被擄,最後約阿施王也喪了命。這再一次的顯示約珥的預言必定是在約阿施作王的頭三十年中。
3.先知約珥提到推羅、西頓和非利士四境的人,對以色列的人所行的事。他們如何奪去他們的財寶,甚至聖殿中的寶物,並且將他們的兒女賣為奴僕。然後他預言這些仇敵要因著他們的過犯而受懲罰。在阿摩司書第一章中,阿摩司預言臨到那地的審判。所以這再一次的顯示,約珥是在阿摩司之前說預言。
4.他提到了約沙法谷。在歷代志下廿章,約沙法王大大勝過摩押和亞捫人。所以在約沙法谷所發生的這件事情,在約珥的心中仍然是新鮮的。
最後,一般人都觀察出,在烏西亞王和耶羅波安二世的時期中,昌盛的先知群似乎都以約珥作他們的楷模。特別是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這件事情上(就是主的那日子),以及必須如何借著悔改才能避免受審判。他們的這一切預言和警戒的話,似乎都從約珥那裡學習而得,這使約珥列名在所有的小先知之前。所以我們可以作結論說,約珥是所有十二個小先知中最早的一位。他是在耶路撒冷說預言,講到猶大國的結局。
約珥和先知以利亞之間有極為相似之處。約珥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神」,而那就是先知以利亞的工作。在列王紀上十八章,以利亞向以色列北國的百姓挑戰,他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21節)。然後你記得在迦密山上所獻的祭,而那個結局是百姓們「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39節)
所以以利亞的使命是去向百姓挑戰,去帶領他們歸向耶和華。換言之,以利亞的負擔乃是耶和華的主權,而那同樣也是先知約珥的負擔。以利亞借著行動維持了耶和華的主權;而約珥借著話語借著預言維持了耶和華的主權。以利亞在以色列的北國說預言;而約珥在南國猶大說預言。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對比。
南國猶大
(一)外表形式的事奉
我們知道北國以色列進入了偏離背道光景中;那就是說他們離棄了耶和華神,而成了一個敬拜偶像的國家。他們向主行了污穢可憎惡之事。在約阿施王的統治之下,南國猶大恢復了對耶和華的敬拜。在歷代志下廿三至廿四章裡,你看見耶何耶大如何將童子約阿施隱藏起來逃避亞他利雅的屠殺。當約阿施七歲的時候,耶何耶大就起來將國度恢復交還給約阿施。在這個好大祭司耶何耶大的輔佐之下,約阿施修復了聖殿,就是神的家。換言之,在那一段時期,南國猶大不是在背道偏離的光景中。但是雖然他們敬拜耶和華作為他們的神,神卻不喜悅他們,因為他們只不過在外表事奉神,裡面的心卻不與神同行。在對神的敬拜中,他們是相當的隨便,他們的心並不專一也不誠實;他們的心並沒有完全專一的轉向神。神所要乃是心,而不是外表的正確。
這一點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來。當約阿施王吩咐利未人向百姓收集聖殿的損項好修護神的家,但是這些利未人卻非常懶惰,他們並沒有急速的收齊捐項,以致聖殿仍然停留在破敗光景中,直到最後約阿施王下命令催他們收齊捐項,他們才在聖殿中放一個箱子,百姓們就開始拿出他們的捐項,最後神的家得著了修造。但是即使在神的家修造的時期,他們的心也不真在其上,這些利未人的心似乎被其他的事務所佔據,而不是被神家的事務所佔據。
另外一事業顯示出他們的心並不在神的身上。就是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死了之後,約阿施王聽了首領們的建議,背棄了神的家,開始敬拜偶像。在約阿施王的治理下,神的家得以恢復,因他命令修護神的家,然而何等快速的,在耶何耶大這位老邁的好人一死,他就背棄了神的家。他對神的信心是相當傳統的,或者說只是依賴著另一個人;他與神的家沒有一種真實活的關係。那就是他這麼快偏離的原因。所以我們可以看見,雖然外表上他們在事奉耶和華他們的神,實際上他們的心在他面前並不完全;他們的心是遠離神的。為著這個緣故,我們的主並不滿意。
(二)從神那裡來的天然災害
然後神就差遣約珥到他們那裡去。事實上,神在那時先讓蝗蟲的災臨到這個國家。這個災害非常的嚴重,他說:「剪蟲剩下的,蝗蟲來吃;蝗蟲剩下的,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這可能是指著蝗蟲成長過程的不同時期,或者這四種蟲子是指著蝗蟲的不同種類,我們並不確定的知道。蝗蟲一波一波的臨到那地,把所有青嫩的作物都吃盡了,甚至樹皮都被剝光,所有的果樹都只剩下枝丫。更有甚者,接下來有旱災;因著旱災,田園就都毀壞了,不再有收穫,不再有葡萄酒。這些的事情臨到了猶大國,就一面的意義說,百姓們認為這些是天然的災害;實際上,他們未能領會這些天然的災害乃是從神那裡臨到他們作為一個警戒。
神經常使用天然的災害來喚醒我們的良心,來帶領我們歸向他;但是很顯然的,這些百姓在這樣可怕的天然災害之下,他們並沒有醒悟過來,看見那個事實,就是神在管教他們。神所愛的他必管教。這些乃是神所愛的子民;因著他愛他們,他就管教他們,所有許可這些災害、瘟疫臨到這個國家,好使他們的良心被喚醒,好使他們可以悔改而全心歸向神。顯然的,他們沒有這樣行;他們為著沒有酒而抱怨,他們為著沒有食物而抱怨,卻沒有把心轉向神。所以先知被打發到他們中間來提醒他們,這些並不僅僅是天然的災害,乃是要使他們悔改。先知這樣說:「祭司阿!你們當腰束麻布痛哭;伺候祭壇的阿!你們要哀號;事奉我神的阿!你們要來披上麻布過夜;因為素祭和奠祭從你們神的殿中斷絕了。你們要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嚴肅會,招聚長老和國中的一切居民,到耶和華你們神的殿,向耶和華哀求。」(珥一:13~14)
世上人們,每當遇見了災害,不論是個別的或者是全國的,甚至是許多國的,我們天然的理由必這樣說:這些都是天然的。而因為既是天然的,人們能怎麼辦呢?惟一能作的就是盡我們所能的來生活了。然而我們應該明白,每一次有饑荒、旱災、颱風、地震、戰爭或者災禍臨到那地和百姓,乃是要提醒我們回轉歸向神。若是我們能夠看這些災害乃是神向我們的警告,並且我們在神的面前自卑,那麼我們就會大得益處,要不然我們就要白白的受苦。
耶和華的日子
先知接著向他們發預言說:這些是已經發生的事物,但是還有更可怕的事將要發生,耶和華的日子將要臨近,那將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要成為一個大而可畏的日子。若百姓不悔改,那麼因著向他子民的愛,神臨到他們的手就要越來越重。
在約珥書第二章,先知預言到關乎主這大可畏的日子。在兩百年之後,南國猶大因北方的巴比倫帝國入侵而部分應驗了。巴比倫攻擊猶大,滅了這個國家擄掠了百姓將他們帶到巴比倫;但是那個只不過是一部分的應驗。事實上,主那大可畏的日子,乃是在日後要來的一件事,那是在地上從未沒有發生過的,沒有一次災難可以與它相比,那就是在主的日子臨到的時候將要發生的。但是先知也說到,卻有一條路可以逃避主的那日子。
神所預備的避禍之路
在約珥書第二章12節說:「雖然如此……。」就一面來說,主的日子已經預言了,不論是指著巴比倫帝國的入侵,或者指著末期要來的災禍。一定會有主的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然而神總為神的子民預備了一條路得以逃脫。「雖然如此」,說出我們的神是何等的有忍耐!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或者他轉意後悔,留下餘福,就是留下獻給耶和華你們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珥二:12~14)。
雖然有毀滅的預言,神總是留一條逃脫的道路,只要神的百姓肯聽,並且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並且歸向主。為什麼?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的;他是滿有慈愛的,不輕易發怒,且快快的赦免。然而很不幸的,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並且歸回,他們並沒有撕裂心腸。所以最後,南國就被滅亡,百姓們被擄到巴比倫去。若他們悔改了,若他們回轉了,主應許說,他要補還他們被蝗蟲所吞吃的日子;他將要如此豐富的來充滿他們,以致他們就完全忘記了往日的饑荒;然而他們並沒有悔改。
「以後」的應許
在約珥的預言裡,有一段插進來的話。在神極大的憐憫中,他先預告關乎毀滅的事,然後說到關乎將來的恢復;在這二者之間插入了一段話: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二:28~32上半)。
這段話中,「以後」這個詞,有人告訴我們,與後期先知們所用的「末後的日子」是相同的。以賽亞書所說:「在日子的末期」或「在末後的日子」,就是「以後」這個詞。「末後的日子」是希伯來人的說法,意思是指著律法時期的末了,意味著彌賽亞將被引進來。所以末後的日子實際上就是彌賽亞的日子。但是在舊約的時代,他們沒有關乎彌撒亞兩次來臨的啟示。換言之,在舊約裡彌撒亞的日子已經預言了,但是有些時候預言他是受苦的那一位;又有些時候,他被預言為在榮耀中的那一位。因此在舊約時代的人們,甚至那些先知們,都不知道怎樣來協調關乎彌賽亞這個完全相反的描述,怎麼可能彌賽亞來作為受苦的那一位,然而又要同時也是得榮耀的那一位。對舊約時候的先知們這是一個困惑,對那個時代神的選民來說,當然也是一個謎,因為他們並沒有那樣的知識,明白彌賽亞的日子起始於他的第一次降臨,而結束於神的第二次降臨。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將要臨到全地之前,彌賽亞的日子要先來到。當他來到時,神說:「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我們知道這個預言確實在五旬節的那天初步的得著了應驗。
你記得,那一百二十個信徒他們聚在那一個樓上,他們禱告了等候了十天,然後在五旬節的那一天,天開了,聖靈降下落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受浸於聖靈中。那就是彌賽亞日子的開始,那也就是末後日子的開始。而一直延續往前,將近有廿個世紀,這一個時期乃是教會時期,乃是恩典的時代,因著神的憐憫和恩典,在時間中,就插進了這個時期;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之前,這是何等的一個祝福!所以自五旬節開始至主的第二次降臨,聖靈一直持續的澆灌在他的百姓身上。在這個時期,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感謝神!我們已經求告了主名並且我們已蒙拯救。感謝神!在這一段時期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並且要領受所應許的聖靈。在主那大可畏的日子將要來臨之前,在我們看見天上有血、有火、有煙柱,並且日頭要變為黑暗的兆頭之前,所有這些你都可以在啟示錄裡找到。所以為著他的憐憫,為著他的恩典,我們感謝神!但是縱使這樣,這大而可畏的日子也會過去。
列國的審判
在第三章中,先知回頭向我們描述,耶和華我們主那大可畏的日子,乃是神要拯救他選民的日子;但是就在同時,那也是這個世界上的列國受審判的日子。他要將世上的列國都召聚在約沙法谷裡;約沙法谷乃是斷定谷,在那裡神要坐著審判列國。
有一日,世上的列國全數要召聚在約沙法谷裡。不要認為那是不能的,因為即使在今天,中東發生的一個小事件,在很短的時期中,許多國家的軍隊就集中圍繞著那個地方。所以,主說:有一日,他要召聚所有的國家到約沙法谷,那就是最後的戰爭——哈米吉多頓的戰爭;在那裡神要審判列國,神要在這個地上恢復神的國度。他已經臨近了。若是你相信,若是你預備好了,若是你將你的心轉向他,若是你向他認真誠實,並且忠心,那麼在那一日臨到之前,你就必先離開;因為在新約中,他應許我們說:他要接我們到他那裡去。所以,我們作一個預備好的人是何等的重要的。這就是約珥預言中的事實。
對於我們今世代的教訓
我們須將這些應用在自己身上。就著屬靈上來說,南國猶大並不代表背道偏離的教會。我們知道以色列人的歷史是真實的,但它也是一個預表,神使用地上的以色列國向我們顯明天上屬天的國度。換言之,我們今天信了主耶穌基督的人,乃是他屬天的子民。所以我們在聖經中所看到的以色列人歷史,乃是為著建立我們;無論在他們身上發生什麼事,都是為著作我們的教訓。這是我們不把聖經僅僅視為歷史讀的一個原因。不論它是多麼的有趣,我們研讀聖經總是為著建造自己。
正如北國以色列代表在背道偏離中的教會,南國猶大代表還不到背道偏離地步的教會,但是那個教會已經變成為非常散漫的。外表上說,那個教會仍然維持她該“是”的每一件事物,然而,在心中卻缺少了某一件事。這就是南方的猶大國所代表的這一型教會。或者用另一方式說,他事實上代表著啟示錄第二章中的以弗所教會。以弗所教會有一個榮耀的開始,我們記得使徒保羅是如何的在那兒花了三年時間,直到全亞細亞都聽到了主的福音。神的工作是如此的真實,在他們得救以後,那些慣常行邪術、交鬼和所有那類行為的人,他們是那樣完全的將自己交給主,並將所有行邪術的書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那些的書值許多的錢)。所有,以弗所教會代表滿有起初愛的教會。他們是何等的愛神!他們是何等的愛主!而因著他們是如此的愛主,神能夠將他自己的心向他們開啟,並且向他們啟示神的奧秘,就是基督的奧秘,我們可以在寫給以弗所人書信中看見。這些奧秘對於哥林多人,他們就不明白,所以神沒有辦法向他們啟示他的心。以弗所人能以得著是因他們對神的愛。不是因為你頭腦,他乃是因為你的心;不是你的知識,乃是你的心。有些時候人以為自己聰明,自已機靈,就能夠知道所有關於神的事情,但是事實不然。
弟兄姊妹們!神的旨意已經賜下,乃是向那些嬰孩開啟;向聰明通達人就是封閉的。若你認為自己是機靈的,自己是有智慧的,你就不能認識神的心,神的思想、神的目的。但是你若有心,一個純淨的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那麼你會看見神要將他自己心裡一切所有的啟示出來。在以弗所書裡,你看見主怎將他自己的心他們啟示出來,他能夠向他們啟示在神裡面所有秘密和深度,乃是因為他們向著主的愛。
所有以弗所實際上代表了起初的愛。當保羅離開了之後,使徒約翰來幫助這些人,他們真正的得著了許多幫助。甚至在使徒約翰離開之前,當他被放逐到拔摩海島的時候,在以弗所教會中的每一件事仍然照常進行;他們有工作;他們有勞苦,他們有知識,他們能分辨,他們恨惡尼哥拉一党的人,他們有每一件美善的事情,但是主說:我反對你!我不喜悅你!我向你發怒!因為你離棄了你起初的愛!他們內在的泉源已經不再了。雖然所有外在的行事仍然繼續,習慣會繼續,例行的公事會繼續,傳統會繼續,但是這些事物不能叫神滿意。他所渴慕的乃是我們的心,起初的愛;而那起初的愛已經不見了。
因為猶大已經失去了向神那起初的愛,神那管教的手就臨到了他們。首先,是蝗蟲,然後是旱災,若他們仍不悔改,主那可怕的日子就要臨到他們。百姓們都變得困苦,他們沒有糧食,沒有酒,沒有一件事是滿足的,完全沒有喜樂;不僅他們因著屬靈貧窮而受苦,甚至神也受苦,因為再沒有素祭,再沒有奠祭在神的家中獻給神。那就是他們的光景。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情形中,他們仍然不覺察。他們認為每一件事都很繁盛,因為對耶和華的敬拜仍然繼續下去。何等的可憐!最後這個國家就滅亡了。
弟兄姊妹們!我們從這些學到些什麼呢?我們看今日教會的光景,教會在一部分已經到了背道反教的光景中;但是教會在另一部分,神的百姓仍然聚集在一起,仍然有敬拜、有事奉,基督徒的各種的活動仍然進行著,他們仍然在讀聖經、禱告,仍然這樣和那樣,在禱告聚會中,可能這裡那裡仍有一些人;外表上說,一切事務仍然照常進行。在開始時候是有心的、是有愛的,因著有愛就有勞苦,因著有信心就有工作,因著有盼望就有忍耐;現在那裡已經沒有盼望了,也沒有信心了,愛已不在其中,但是工作仍然繼續,勞苦仍然繼續,並且忍耐仍然繼續。我們可能已經滿意了,但是神並不滿足。
我們真的滿足嗎?我們已在神的管教之下,怎麼可能滿足呢?我們非常勞苦,但是所獲很少。我們有沒有屬靈糧食呢?我們應該是豐富的,但是我們卻在貧窮中。就屬靈而言,我們是貧窮的;當我們聚在一起,所能獻給神的非常的少,因為我們所有的很少或者是一無所有。我們是喜樂的嗎?我們並不喜樂,我們乃是悲傷的。不再有奠祭,因為根本就沒有酒,酒已經用盡了。在神的管教之下,我們已經落在如此貧窮的屬靈光景中,然而我們還不自覺。因著外表的樣式,我們是如此的瞎眼,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中,我們是如此的著迷,以至於我們並沒悔改或回轉。
撕裂心腸,悔改並歸回
現在乃是召聚老者,聚集眾人的時候現在甚至是召聚那些尚在母親懷中吃奶者的時候,現在乃是召聚所有孩童的時候,現在乃是我們在主面前哭泣並且呼求,向我們發憐憫施恩惠;因為他乃是那一位有恩典有憐憫的神。說不定他將會把我們被蝗蟲螞蚱吃盡的年日補還給我們。若是我們查看個人的生活,你能不能發現有多少年日是被我們所誤用的呢?我們為召聚而活的那些日子,都沒有為主而活。我們被世界的事物所佔據,而沒有讓神的事物來佔有我們;我們所思想的是地上的事物,而不是上面的事物。許多年日被蝗蟲、被螞蚱吃掉了!若是主降臨來數算我們的日子,我不曉得有多少是能被神數算的並且接受的。再看我們的整體,我們應該成長,我們應該可以將豐盛的素祭和奠祭獻給神;但是因著我們屬靈的貧窮,所能獻上的何等的少!許多的年日已經被蝗蟲吃掉了!但是感謝神!神應許我們,若是我們悔改並且回轉,神要補還我們被蝗蟲所吃去的日子。
這可能嗎?我們說時間逝去就不再回來,那是事實;然而在另一面,我們知道主能夠使一日像千年一樣。是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們浪費了這些年日,但是主能夠借著他的聖靈來恢復所有在這些年日中所失去的,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中作這麼多的事務,好使每一件事都能得著恢復而達到豐滿的地步。這只有神能作。而他應許我們,若是我們允許,他就要這樣作。所有不要向後看,因為那裡沒有什麼可以看的;要往前看重要的事。我們要全心的轉向他,而將我們自己沒有保留的獻給他,那麼他就能夠補還我們已經失落的那些年日。我們為此感謝神!我相信這是神為著今世代所給我們的信息。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實在要感謝你,差遣你的先知約珥到你的選民中間來,呼召他們回轉歸向你自己,因為你的願望乃是祝福,乃是恢復來達到豐滿。我們的父啊!我們真感謝你!將這一卷約珥書賜給我們,好使我們學到教訓。主啊!求你憐憫我們!好使我們不照著平常的光景往前,好像沒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沒有一件事能夠被改變;但是主啊!求你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我們是在你管教的手下。使我們能夠撕裂心腸並且轉向你,好使你能夠賜下一個祝福,不僅能給我們,並且歸給你自己;因為你乃是可稱頌的神,我們稱頌你!哦!主啊!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
約珥書研究(巴斯德)
第八十八課 約珥書 之一
題示:請讀約珥書兩遍。
「對那些肯深思的人,聖經確是一本深刻的書。但基本上說,聖經不是只為有深度的人預備的。它最重要的信息都是淺而易明,它用很簡單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來寫……我們若肯留心閱讀,我們就能得著了。」
——約翰·納斯欽(近代畫家)
約 珥 書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
一個警告——天災的打擊(一~二11)
現今之荒涼(一1~20)
將來之威協(二1~11)
一個呼籲——子夜的希望(二12~27)
請求:「歸向我」(二12~27)
應許:「我要補還」(二18~27)
一個補篇——以後的日子(二28~三21)
末日之情況(二28~三16)
錫安之尊榮(三17~21)
無論從文體或資訊中心來看,約珥書都是十分突出的。本書描述之生動和逼真,是小先知書中的皎皎者;「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它可以堪當無愧。舉例說,作者描述天災過後地土之荒涼,讀後就如我們是置身廢墟一樣。此外,書中預言蝗蟲大軍的進攻,末日萬國聚集在審判穀的惶恐,都是有形有聲的,確是文學中之傑作。
約珥的名字就是「耶和華是神」。他說他是昆土珥的兒子(一1),我們知道他的是這麼多了。但從書中所寫的背景,我們相信他是在耶路撒冷城或城之附近傳道,因為他傳道的物件就是耶路撒冷城之居民(二23)。他警告當時的人審判要臨到這城(二9),因此要他們在錫安吹號(二1、15);並說在將來救恩必臨耶路撒冷和錫安(二32),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被擄流亡的日子就完結(三1),並且猶大和耶路撒冷「必要存到永遠」(三20)。作者屢屢提及耶路撒冷和猶大,對十支派的北國就一點都沒有提起。
成書日期
約珥先知是什麼時候寫這本書的呢?學者的意見十分紛雜;有些人說這本書之成書日期是最早的,可能是小先知書中最早的一本,但也有人說是最遲的。我們仔細地衡量二者之論據,還是覺得前者較為可靠。我們不必在這裡詳論二說之證據,只舉出一些最明顯的事例就可說明了。本書只提及猶大最早期的外敵,如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以東人,和埃及人;不錯,他們都是十分厲害的仇敵,但比起後期興起的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他們又算得什麼呢?他們的興起就是巴勒斯坦地列國的逐一敗亡,連猶大和以色列都給擄去了。若說約珥書是在這些列強興起後才寫的,作者又怎能隻字不提他們:還有,若約珥是在猶大國亡給巴比倫之後才寫此書,而他又全不提及如此重大的一件事,簡直就沒有可能了。
史密夫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所著的「小先知書詮譯」不接受此說。他認為約珥書是被擄後期的作品,並說該書三章二節即證明此書不會是被擄前期的。該節說猶大國已被列強瓜分,選民流散異邦,因此耶和華才說要「聚集萬民」到審判穀。我以為史密夫爵士引用這一節時有點大意,斷章取義。這節暗指的敵人不是亞述或巴比倫,而是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參第4節)。以色列人是被他們搶掠,和擄而為奴,是他們把以色列人驅散至異地(參5~7節)——這些都是遠在巴比倫大軍來侵之前的!我們若多要一個旁證,看看阿摩司先知書就成了(史密夫爵士承認阿摩司先知是被擄前期的)。該書一章六和九節就說到約珥書所指的環境,當時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把以色列人擄而為奴,又賣給別人作奴隸。那麼在別的聖經中可有記述在亞述和巴比倫興起之前,以色列人確曾被別國侵入,擄人為奴嗎?有,在歷代志下二十一章十七節就說到非利士人陷城,把皇室的眾子擄去,只餘下最小的仍留耶京。當然,他們若擄去了皇室的眾子,絕無理由不連百姓也擄去的。
就算約珥書三章二節真如史密夫爵士所說的是指到巴比倫和亞述的入侵,這也不能證明約珥書是在被擄後期才成書的。就如史密夫爵士指出,這一部分的經文是約珥書全部預言的一部分,那又怎能說約珥必然是在被擄的事情發生後才寫的呢?預言意思就是預先說及將來必成的事啊!事實上,就約珥書三章二節的事,具同樣內容及筆法的,在先知的預言中也屢見不鮮。它們都是在事發之前就按神所感動的來寫下。這樣的文字不單是我們熟悉和接受的,在先知那一代也是普遍的,而且隨著歷史的推進,它們都一一地應驗了。
說約珥書是被擄後期的作品的理論還有很多,這裡無暇一一細說了;我們相信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明此書是被擄前期的作品。確立此信後,我們就要繼續研究本書之內容及其分析了。
內容及分析
讓我們仔細地閱讀本書一遍,好知其內容及分析其思想,
第一、當我們再讀第一章時,先知描寫地的荒涼,及蝗災之可怖(第4節),實在叫人驚心動魄。我們要思想的乃是:先知描述地的荒涼,是當時已經發生了的呢,還是像其他的預言一樣,是日後才會發生的呢?他是不是為了使描述生動而用現在時式去描寫那將來必成的事?我個人的看法是:作者是用生動的現在時式來寫將來必成的事,亦即是那要臨到猶大國的審判;就像以賽亞先知在主前幾百年前,即以現在時式來說「必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一樣。我這個看法是有根據的。第十五節作者就轉用將來時式來寫了——「哀哉,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者(將要)從全能者來到。」但大多數約珥書的解經家都認為第一章是只寫到他當時之實際情景,我想讀者要小心思想後才好作決定了。事實上到了二章二十五節,就很清楚地表明那些事將來仍要發生的:「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
另一個看法是:約珥當時確實目睹蝗災為害,但更大更重之蝗災還要臨到,因此先知警告他們要悔改,我想這看法也是可靠的:總之,約珥警告的意思就是說,以色列人若不悔改,更重之審判就要臨到。
第二章
第二章前十一節所預言「耶和華的日子將臨」的光景,生動而叫人害怕;這日必不是過去的或現在的,而是將來的,第二章字句所說的清楚得很。這章一開頭就說:「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在我聖山吹出大聲!」事情若己發生了,還吹什麼角,發什麼大聲?這些警告都沒有意思了,先知繼續說:「國中的居民都要發顫,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將到,已經臨近。」跟著,作者就描述那可布的大軍怎樣蹂躪猶大地。先知的文筆確實叫人瞻裂心驚。不管這個大軍是代表什麼,其可怖之程度確實只有用「耶和華的日子」方能形容。這句說話在本書中常常出現,第十一節說:「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這就是本書之主題。
十二節是一個明顯的分段,應該不難看出;英文欽訂本用「所以」一詞作開始。由這節到第十七節,先知呼籲猶大國悔改歸神,免得更大的災禍要臨到他們;他說:「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這是子夜的呼籲。在神的恩慈下,他在每一沉重之審判降臨之前,都給我們這種子夜前的機會,叫我們悔改。在猶大和以色列的歷史中是如此,在我們個人的經驗上也是如此。我們若能從歷史中看見神手的工作,近代中國教會的景況豈也不一樣?
十八節又是另一明顯的分段,那是一個滿有恩典的應許他們若肯聽從那子夜的勸告,救贖的應許必然成就在他們身上。很多人認為這應許(18~27節)是已經應驗的,他們認為猶太人聽從了約珥的警告,因此這個應許便臨到了他們身上。我想這個看法不大可靠,不錯,十八節是用過去時式來寫——「耶和華就為自己的地發熱心,憐恤他的百姓」。但十八節之後的就全不是用過去時式寫的了,那麼麼什麼十八節又用過去時式呢,原因只是作者想強調神應許的實在,就如他們已經悔改了,神也就救贖了他們。這種用法在先知書也是普遍得很的,最明顯的例子莫如以賽亞了,先知全用過去時式來寫彌賽亞受苦的情形。
一個補篇(二28~三21)
這一段是獨立的,因為這段說的,全是超過約珥那一代(無論是約珥時代已經發生的,或將要來臨的)。全書中只有這一段說的乃完全預言人。使徒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中,就明顯地引用約珥書,說到約珥先知的預言就在五旬節時應驗了(參徒二15~21)。就此點來看,新約聖經可證實我們解釋約珥書的方法是正確的。因此,從約珥書二章二十八節起,就是一個關於末日的補篇了。
看過這三大段的解釋,讀者應該回頭看看本課前開列的分析表,好把本書的中心信息牢牢記住。
但本書仍有一個問題是要解決的。本書第一大段的題目是「天災的打擊」,第二章便說這個天災是蝗蟲。問題是:到底這個蝗蟲是照字面意思解釋呢,還是一種喻意,以蝗蟲比喻作一隊軍隊?這個關係頗為重大,不同的解釋亦有三個。
第一、有人認為這段經文全是預言性質的(apocalyptic),是指到在「耶和華的日子」才發生的,亦即是說,是在末世時發生的。他們稱這個為apocalyptic,乃從希臘文的apocalupsis一詞而來,意思就是把啟示的幔子拉開(啟示錄一書之題目即如此)。司可福聖經就是贊成這一說法;他給這一段經文的題目是:「耶和華的日子:從北方來的大軍,是哈米吉多頓的前奏」。他在註解中說:「約珥書第二章不再說真的蝗蟲了,代之而入的是耶和華的日子的光景。」「整幅圖畫都是說末世的情景的。」
但我們不能接受此說。除了其他經義上的困難外,有一件事叫我們無法相信約珥在第二章所描寫的是末世的光景。當先知正面對國民實際的墮落,而耶和華的警告又是真確地臨到他,他豈能拿三千多年後才發生的事來警告他們?這又有什麼果效呢?這又豈是啟示?事實上,約珥當時面對的背道情形和災難即臨的風聲鶴唳,都是隨處可見的。他為什麼不直說?反要提那麼遙遠的事來警告他們?他又豈會希望他的聽眾看這些都是三千多年後才會發生的審判?
不管我們怎樣應用這段經文在現今的情況,作者對他那一代的信息必要先抓緊了,解釋聖經時才不會離題萬丈。我們若為要從聖經中找尋預言的亮光而罔顧聖經的歷史性,這不但對聖經不忠,對聽的人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到底是聖經能幫助人,而不是我們的解釋或靈訓!
另一個解釋這蝗災的就是喻意法(allegorical)。根據這一看法,先知是用蝗蟲的意象來說明將臨之危機。在約珥的時代確曾經歷蝗災的蹂躪,先知便用這一意象來說明那更大更可畏的「耶和華的日子」。他們又說,這個描寫雖是根據蝗災的,但文中有很多地方根本是不可能指蝗蟲而說。第二章所說的,有些地方是指到「外邦」而言,另一些則是指「軍隊」而言,因為第二節說那些入侵者是「有一隊民,又大又強壯」;他們被消滅之法不可能是指蝗蟲(20節)。先知又叫祭司們禱告,免得「列邦管轄他們」(17節)。一般說以色列之蝗災都從南地而來,但這裡卻說是從北方來的(20節)。所以,這一切都說明他們不是單指蝗蟲而言的,而是指到將來之亞述、巴比倫、波斯,及羅馬的大軍而言。他們甚至有人說是指到將來哈米吉多頓大戰中的軍隊呢!
這個喻意法的解釋也是不妥當。他們說第二章之描寫與蝗災不符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下一課我們會詳細地舉例說明。約珥說:他們「爬上房屋,進入窗戶,如同盜賊」(九節),這個又怎能說是軍隊的所為?還有,全章聖經根本沒有提到軍事的問題,如殺掠、屠城等,卻詳細地說及農作物的損失等等。此喻意法最難解釋的一點,就是二到七節所說這些大軍的「形狀如馬」,又說它們「好像強盛的民,擺陣預備打仗」。
不單如此,我們若比較十一節和二十五節,就知道預言法和喻意法這兩個解釋都站不住腳。十一節說「耶和華在他軍旅前發聲,他的隊伍甚大……」,到二十五節他立刻又說:「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先知是說得再清楚也沒有的了。第二章一至十一節所說的災害,亦即是第一章所說的蝗災:二者之程度雖然有別,但耶和華應許要補還給他們。
因此,約珥所說的蝗蟲,既不是預指末日的災難,亦不是喻指某強國之大軍隊,而是真真正正的蝗蟲。下一課我們會多舉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但現今讓我們記牢了,這個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所發生的,是真正的蝗災。而本書之分段也是:(1)一個警告——天災的打擊;(2)一個呼籲——子夜的希望;(3)一個補篇——末日之光景。
第八十九課 約珥書 之二
題示:請再讀本書兩遍。
「我自己是如此行,也不斷的勉勵你:要養成每天閱讀聖經的習慣。」
——屈梭多模
「有關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研究,真是精細極了……現今對聖經只有一樣功夫要作的,就是閱讀它。
——李察·毛頓教授
蝗蟲入侵
「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吹出大聲!」「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已經臨近!」這些警告的急逼性,是因為要來的災害是極不尋常的,而這不尋常的災害在先知的時代是「已經臨近」了。緊接著這些警告的,就是先知描寫那空前的災害,那隊所向無敵的,使地盡然荒涼的大軍就要臨到猶大全地(二2~11)。正如我們在上一課指出的,只要把十一節和二十五節比較一下,就知道來侵的大軍不是人,而是蝗蟲。
那些認為本段所寫不可能是蝗災的人認為它太可怖了,因此他們不是把它解釋作將來的大災難,就是說它是喻指某些厲害的武器,或是指某些軍隊而言。但這兩種說法部頗牽強,不能符合本章所說的。
讓我們舉出一些例證來說明這章聖經的正確解釋。我們有不少文獻指出,約珥書所描寫的蝗災確是十分準確的,因此第二章所指的必然是真真實實的蝗蟲之災。請仔細閱讀本章,注意它奇特的描寫。像第二節所說的「好像晨光鋪滿山嶺」,直到十和十一節,說到「地震天動,日月昏暗,星宿無光」。好,我們要在下面舉出一些曾親眼看見過蝗災的人的見證,來跟約珥書比對一下,就知道我們不必把這章聖經解作喻意、預言,甚至說是作詩的手法了。
下麵這段話是引自楞內普的「聖地〉(Van-Lennep’s Bible Land):
「年幼的蝗蟲長得恨快,不多久就有草蜢一樣大小了。它們向著同一的目標進發,先是爬行,後來就連行帶跳的向前推進。凡它們所過之處,半點青綠色的東西都沒有了。它們前進的速度,略比燎原之野火慢,但其破壞力卻絕不遜色。在短短幾小時內,所有成熟的麥子、大麥、葡萄、蘭花、橄欖樹、無花果樹與及其它青綠色的東西全都給它們吃光,很多時候運樹皮都逃不過厄運。它們所過之地,就像荒原一樣,寸草全無。無怪乎羅馬人稱它們作「大地的火把」(蝗蟲英文之原意)。當它們來臨時,就佈滿了全地,好像一下子大地都不見了。其數目之龐大,就是最強盛之軍隊也要三、四天才可開道通過。從遠處看,一群蝗蟲在天上飛就像一大片黑雲,把日月都遮蓋了;唯一能暫時改變它們方向的,就是氣候的轉變,因為天氣轉冷,它們就會暫時性失去知覺。
晚上,它們不大作聲,像蜜蜂一樣成群棲身於灌木或籬笆上。但等到太陽出來,它們的身體慢慢轉暖,它們又活躍起來,再度開始其毀滅性的前進。它們沒有王,也沒有領袖,但它們從不倒下,只是一排一排地前進,每只都受著同一不可抗拒的衝動,拼命的向前行。它們從不轉左或轉右,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攔阻它們向前的。它們只朝著同一的方向走;前面若是一道牆或是一個建築物,它們就爬上去再爬下來;屋的窗戶若是開著,它們亦一樣照爬進去。倘若它們來到水邊,不管那是個泥沼、小河、湖泊,甚至是汪洋,它們也照樣爬進去;淹斃了,屍身就浮上水面,讓別的蝗蟲踏著它們的屍身向前進。很多時候蝗災就是這樣停止的——全淹死在水裡。但亦有很多時候,億億兆兆的蝗屍被沖上岸,然後腐化了,發出惡臭,因而引起疫症的亦常有聽聞。
歷史上就曾記有這麼一件悲慘的事,在西元前一二五年,有一大群蝗蟲被風趕到海上淹死了。但它們的屍身被沖回岸上,就在岸邊腐化而引起極其嚴重的瘟疫。在利比亞、施勒尼和埃及等地有八萬人因而喪生。
蝗蟲的翼是很容易長出來的,倘若風向適合,它們就會起飛。而最容易叫人印象難忘的,就是在炎炎夏日中,太陽突然間昏暗下來,無際無邊的一大片烏黑把整個天空遮蓋起來。當一群蝗蟲乘風而過時,通常都有一種很奇特的聲音的。這時我們若是抬頭仰望,就會看見一片黑雲約在二、三百尺高空上掠過。」
請特別注意上述描寫蝗群的幾個特點:破壞力像野火一樣的蝗蟲、它們翅膀發出的聲音、使日月昏暗、和最後全死在海邊的命運——一切就像約珥所描寫的(二20)。「蝗群」尚且如此,何況「蝗災」?無怪乎當摩西用神的杖向埃及宣佈蝗災的審判時,法老的臣僕要大喊:「埃及已經敗壞了,你還不知道麼?」(出十7)。
白萊士先生在他的「西非遊記」(James Bryce:The Impressions of South Africa)寫著:「蝗群實在壯觀,你若不介意它帶來的毀滅,簡直可以說它們是美麗的。它們來的時候,離地十二到十八尺的空間全部被它們占滿了;它們的身是紅褐色,雙翅則閃閃生光,如果太陽照在其上,就好像是照在滾滾而流的大海一樣,波光粼粼。它們的上面若是有一大片雲經過,整個天空就好像突然之間刮起濃密的暴雪一樣。這時叫人覺得像一生從不知數量極多極密是什麼意思一樣;它有點像大節日中千千萬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鏡頭,又像從山頂往佈滿了密林的樹頂望下去一樣:但這一切跟在空中的蝗群比起來,實在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無論你往什麼地方望去,只見蝗群,其它都像消失了一樣;天空、太陽、地上,全給它們蓋起來了。倘若當時是有一陣微風,它們就飛得更快,但一群緊接一群的,了無止境,就像百萬大軍一起向同一方向邁進一樣。若只是一隻蝗蟲,你幾乎可以說它是無害的,可愛的,你可以把它捉到手上,一捏它就沒命了。但當它們憶億兆兆的一起來到,其破壞力之大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且讓我們再略舉湯遜先生的名著「聖地與聖經」(W.M. Thomson:The Land and the Book)的經驗:「它們數目之多,真是聞所未聞,一下間整個山頭都給它們改變了顏色,變得黑壓壓的。它們就像洪水一樣的驟然來到,叫每一個人都措手不及。我們掘深坑,點火把,用棒來打,用火來燒,全都是白費氣力,半點用處都沒有。在面前不錯是有一大堆一大堆死在我們手上的蝗屍,但後面的蝗群仍像巨浪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卷來,你有什麼辦法?不到一會,整個山頭、岩石、牆壁、溝渠、籬笆,全部滿布了它們。我們剛打死的蝗屍又給後來的遮蓋起來了。看見這個像江河氾濫的蝗群不斷的移動,實在叫人嘔心。它們就是這樣的向東前進,足有四天之久才全部走過……凡它們所過之處,沒有半點青綠的東西可以留下的。它們行軍的聲音,就像遠處樹林下大雨的響聲。但最特別的還是看它們前進的陣勢,全是成一直線的向前行,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一樣。」
一八六五年十月的「宗教經典專刊」(Journal of Sacred
Literature)亦有蝗群為患的報導。一個作者寫道:「我們的花園完了,它們不斷的向城內推進,每戶的花園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的給它們摧毀淨盡。無論你在什麼地方都聽到它們古怪的聲音,像一隊大軍,又像眾水奔流。你若站在高處看,它們就像一隊裝備完善的馬兵一樣。」另一作者說:「那麼小小的昆蟲而破壞力如此驚人的,全是因為它們有像鋸齒一樣鋒利的牙,其設計之精確剛好能使它們把地上所有植物都啃過清光。」
另一人說:「他們吃完玉蜀黍就吃葡萄,然後吃豆類、楊柳,甚至是大麻都沒有了。它們的惡毒實在叫人受不了。」另一個則說:「在八、九十哩範圍內,青綠色的植物都給它們吃光了。」另一個說:「亞法城(Jaffa)外每一個花園合給它們吃完了,連較小的樹的皮亦給它們剝下吃盡,就像冬天的樺木林一樣。」另一人也說:「所有的山田莊都完蛋了;它們進攻每一市鎮,每一房屋,找尋可吃的,結果所有的禾草、麥稈,甚至是麻布、羊毛衣和皮的樽,不是給它們吃去,就是給它們扯碎:它們從每一個空檔蜂湧進來,無孔不入,簡直是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它們的。」
湯遜先生又告訴我們,當億億兆兆的蝗卵蜉化出來的時候,驟然間就好像每一粒塵土都有了生命一樣,一起蠕動,大地就像被它們震動一樣;過了不久,它們的翅膀就會長出來,這時天空也像給它們搖動起來了。
約珥說這些蝗蟲像「晨光鋪滿山嶺」(二2)。史密夫先生(C.A.Smiih)有類似的經驗:「人若看過蝗蟲為患的,就不會懷疑約珥書所記之真實性。當億億萬萬的蝗蟲在上空飛過時,日頭都昏暗了。陽光若能透過蝗蟲的翅膀而照下時,就像幾度晨光突然照在山嶺上,但不久又給另一蝗群遮蓋起來,像要把黑夜延長一樣。」
我們不必再舉例吧。前面所引的起碼可以解決我們兩個問題:蝗災的可怖和約珥書描述的蝗災是真真實實的,不是喻意,也不是末日的預言。約珥所宣告的蝗災不是軍隊,而是由億億兆兆的蝗蟲所組成的大軍。它們是耶和華的軍隊,是在「耶和華的日子」施行審判的。約珥說得再清楚也沒有了。
「耶和華的日子」
約珥書中提及「耶和華的日子」有五次之多(一15,二1、11、31,三14)。事實上我們可以說約珥就是「耶和華的日子」的先知。不單如此,他運用這句話的方法也告訴我們解釋聖經預言的正確方法呢。
我們發現約珥先知用這句話時,是有三種不同的方法。首先,在一章十五節和二章一及十一節,他說這個蝗災是已經發生過的,只要比較二章十一節和二十五節就可以看出來了。第二,在二章三十一節,他說這蝗災是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而發生的。我們若參考新約使徒行傳二章十四至二十一節,就知道這段經文要到「末世」才發生的。第三、約珥在三章十四節說:「許許多多的人在斷定穀,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斷定穀。」從三章四到八節我們知道這個審判是在「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時,降在曾苦待以色列國的巴勒斯坦地的列國。這就表明那日子是指約珥還活著的那一代而言。但單就這一點,我們也不能以為這段說話是指過去某段的歷史,因為上文下理亦清楚地指出,要預言全部應驗,還須等將來「耶和華的日子」完全降臨時才成;因此,約珥第三個用法是混合了歷史的和預言的兩種因素在其中,是包括了當地的和民族性的、目前的和將來的幾種因素——在大多數的預言中,這種用法是十分普遍的。
總括來說,耶和華的日子就有三個意思:第一是本地的;第二是最後的;第三是雙重性的。我們可舉些經文來說明這三個意義:賽二12,十三6、9,十四3;耶三十7、8,四十六10;哀二16;結七19,十三5,三十3、9;摩五18、20;俄15;番一7;亞十四;瑪四5。
因此,我們不能以為「耶和華的日子」必是指到末世而言。有時它的確不是,有時它的確是,有時它可能是,我們一定要看上文下理才能決定它是什麼意思。若硬要把它解釋成預言式的,就只會混亂經文的原意。上述司可福聖經對約珥書二章十一節就是一個例子。它說一至十一節說的是哈米吉多頓的大軍,但十一節說的又是另外一種軍隊,是耶和華的軍隊(因為聖經說「耶和華在他軍旅前發聲」)。這就跟二十五節所說的有衝突了,因為那裡說耶和華的軍隊正是蝗蟲,而第一章正是描寫這個軍隊的為患。二章一至十一節不過是說明同一的章隊在約珥的時代再行審判的情形吧了。因此第二章一至十一節說的就是二十五節所說的耶和華的軍隊,而不像司可福所說只是指到十一節而言!司可福聖經注釋中有不少地方是很好的,我們頗為欣賞;但許多讀者不加分辨就全部接受是十分不智的。我們使用的時候若能用一善意的批判眼光就很有益了。起碼這裡所論的蝗蟲就不如他所說的,全是對末世的預言。
但我們仍要注意,這個「耶和華的日子」也不能全指到我們現今的世代而言。且看看約珥怎樣形容這個日子,他說:「從來沒有這樣的,以後直到萬代也必沒有」(二2)。這就表明「耶和華的日子」是絕對空前絕後的了,是極之不尋常的。從上引各作者對蝗災的可怖經驗,我們均略能體會其嚴重性,但這裡所說的蝗災還要遠比上述的可怖呢!許多人都經驗過,在各種天災中,沒有比地震和蝗災更叫人感到無助、無望、恐怖,及自然界不可思議之神秘力量的。從這一點推想,我們不難想像約珥書二章描述的蝗災的恐怖程度了。
將來「耶和華大而可畏」的光景,實在是人所不能想像的。我們只要看看啟示錄描寫的七年大災難,就略知道那日子會是怎麼樣的了。當主耶穌基督在雲彩中降臨之後,全地就陷在災難的恐怖裡面。哈米吉多頓大戰、獸、假先知、敵基督和它的嘍羅相繼施虐;現今整個世界的體系要崩潰,撒但被扔在無底坑,然後一切邪惡勢力要完全粉碎。基督的國度就要降臨,以色列國在巴勒斯坦地要全然擴張,整個世界就都變成「我主和我主基督的國」;千禧年要降臨,公平和公義要如大水滔滔。之後,神容許之罪的最後反叛要在千禧年之末發生,神就永遠的把它消滅。這時所有人都要在白色大寶座前接受他的審判;火亦要把天地都革新新天新地就要降臨,直到永永遠遠了。
基督徒啊,這樣看來,我們又當怎樣敬虔儆醒度日?
解釋約珥書二章二十八節
我們常說,教會是在五旬節時才開始的。但使徒行傳二章十六節告訴我們:「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而彼得所引用的那段經文是約珥書二章二十八節至三章二十一節。這段經文並不是指到教會時代而言的,乃是指到「耶和華人而可畏的日子」,是以色列最後的歸回,彌賽亞國度的降臨。換句話說,約珥先知所預言的事是未應驗的,彼得為什麼又說「這正是」呢?答案是這樣:
我們的主為應驗預言所說的,便向猶太人宣告彌賽亞國度的降臨,又向他們宣告他就是以色列人一直盼望的彌賽亞。但猶太人一直來隻掛念屬地的應許國度,反而忽略了屬靈的需求。他們拒絕了他的國度,並且把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神早就知道他們會如此行,於是把福音轉傳給異邦人,救恩就臨到整個世界。
我們的主在十架上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神應允了耶穌的禱告,給猶太人一個新的機會,那就是使徒行傳所說的教會時代了。神不單給他們一個新的機會,也在救恩的信息上加上他新的印記,就是基督的復活和升天,又賜「聖靈來作憑據。因此,五旬節的神跡就是神賜下的證據,說明天國確然近了,是他們應該接受的了;故此,彼得說:「這正是……」但以色列人再度拒絕,他們既不肯接受,五旬節的神跡和天國就一起收回。約珥書所預言的便要等到教會時代的結束,基督第二次再來,和天國的開始才能實現。
何西阿書和約珥書之問題
(1)何西阿先知是南國或是北國的先知?為什麼我們稱他作「危機時代」的先知?
(2)你能列出北國以色列中一些罪惡嗎?何西阿怎樣對付它們?
(3)何西阿妻子叫什麼名字?他的三個兒女呢?這些名字有什麼含意?
(4)何西阿書可分成那三大段?
(5)何西阿書前三章跟全書有什麼關係?
(6)試列舉理由說明約珥書的成書日期是在被擄前的。
(7)試列出約珥書之分段,並略述其要義。
(8)為什麼我們不能用預言法或喻意法來解釋約珥書第二章?
(9)舉出理由說明約珥書第二章所指的「軍隊」是真真正正的蝗蟲。
(10)約珥所說的「耶和華的日子」是有三種不同的用法的,試分別說明。
── 巴斯德《聖經研究》
約珥書精華(漆立平)
第二十一講
主前九世紀的小先知書
《俄巴底亞書》、
《約珥書》、《約拿書》
壹、小先知書簡介
一、在大先知書後面有十二卷「小先知書」
在聖經舊約書卷中,排在大先知書後面,有十二卷「小
先知書」,都是篇幅較短的先知書。最短的一卷只有一章; 有兩卷較長的,也都只有十四章;其餘大部分都只有三、四 章。在希伯來文的古老聖典抄本中,常將這十二先知書合為
一大卷,或像《列王記》和《歷代志》一樣,分為上下兩卷。 至「七十士譯本」時,因這十二卷各有不同的作者,遂分別 各立一卷。後來其他各種語文的譯本,都採分立方式,排在
大先知書之後。
二、小先知書按寫作年代劃分為四個時期
由於先知書寫作的時代背景不同,每個先知有其不同的
時代。每個時期,各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先知受神差遣所傳 達的信息,當然也就各有不同的直接受話對象,各有不同的 負擔。在研讀各卷先知書時,對時代背景的瞭解,對於正確
的領會先知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1、主前第九世紀傳達的信息都以警告性為主
神不僅關心以色列子民,神對以色列周邊的子民也非常
關心。祂不僅差遣先知對以色列民說話,也差遣先知對周邊 的子民說話,只要他們聽得進去。 自從所羅門王去逝之後,早在第九世紀之前,以色列人 在信仰上,已經開始有非常嚴重的偏離與背逆現象。因此神
差遣先知以口傳的方式,去警告君王與百姓。例如:神人示 瑪雅之於猶大王羅波安和猶大百姓(王上 12:21-24);另一
個神人與先知亞希雅之於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百姓(王上 12:32-13;6;王上 14:1-18)。 對外邦人亦是如此,有些先知是早在主前第九世紀之 前,就差遣出去,口傳神的信息;口傳之後他們又將受差口
傳的信息和經過寫了出來,成為後來文傳的先知書。神盼望 受警告的對向,早早的悔改,以免受到嚴厲的審判。神實在 有豐盛的慈愛,他並不願意人受到責罰而速速的滅亡,祂總
給人有悔改的機會。在祂的警告中,總給人有蒙拯救的路。 對神的子民如此,對外邦人也是如此,祂是公義的神,並不偏待人。從這一時期的《俄巴底亞書》,對以東人的警告;
《約拿書》對尼尼微人的警告,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 2、主前第八世紀先知書的責備加重了
當人將先知的警告置之不理,甚而犯罪作惡更變本加厲
時,神憤怒的譴責與審判遂接踵而至。祂是人輕慢不得的, 是信實公義的審判者。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前,主差遣了好 些先知向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傳信息。可惜,北國以色列人並
不接受,以色列因此早早的滅亡了。
猶大看見以色列的滅亡,受到了警惕,曾有一段時期有 信仰上的中興。希西家王尤其是代表,在他的時代,以賽亞 將彌賽亞的救恩信息,特別明確的宣揚了出來。與他同時、
或稍前後的先知,都傳出了加重的警告和勸誡的信息。例如 較以賽亞稍前的阿摩司、何西阿,在他稍後的彌迦。 3、主前第七世紀乃是猶大亡國前的先知書
猶大國本有中興的氣勢,可是,在猶大希西家王之後,
後繼的王,是猶大國中兩個歷代最不肖的王,瑪拿西和亞 們。在他們統治的五十七年之間,他們徹底的背棄了獨一的 真神,轉從外邦的偶像,大大地破壞了耶路撒冷的見證,和
聖殿的敬拜事奉,摧毀了猶大百姓的信仰根基。神差遣先知 那鴻以亞述和尼尼微的滅亡來警惕猶大。在神慈愛的憐憫 裏,祂差遣了好幾位先知來輔佐與勸誡約西亞王和猶大的百
姓。
約西亞本是個可能帶進再一次在信仰上中興的好王,他 曾接受先知的輔佐,作了好些中興的改革。可惜他對先知的
話,是選擇性的採納,對於許多時政的進言,卻也不聽先知 的勸誡。最後他去打一場神不要他去打的戰,結果他死於那 一場仗中,使猶大中興的指望隨之破滅(王下 23:1-29)。 猶大從此歷經了四次被外邦的征服,四次被擄。無奈後 繼的王,他們總是聽不進先知的呼籲,都不斷的往滅亡的路
上直奔。在一次次被擄的過程中,神差哈巴谷、西番雅、耶 利米不斷的發出最後的警報與呼籲,猶大的君王、臣僕、百 姓就是不肯聽從,他們寧可接受假先知悅耳的欺騙之言。對
於耶利米那樣忠誠愛國的先知,竟逼迫有加,敵人都尊敬 他,而猶大反覆背叛的百姓,卻擄掠他去埃及,最後用石頭 打死他,使他殉道。這樣背逆的國與民,公義的神怎能不叫
她滅亡,將他們分散。 4、主前第六與第五世紀被擄後的先知,重建了 神子民的信仰與生活
其實,神的旨意是不更改的。猶大和以色列的滅亡分
散,從外表來看,雖是他們的盡頭,在神的旨意裏,神卻將 之轉化為神聖作為的另一個起頭。正如後來的施洗約翰所 說,神能從石頭中,為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太 3:9)。 祂也能從被擄的子民中,重新建立起祂所要的見證和國度。
神的道路非同人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主前 第六與第五世紀,在被擄之地,神藉著忠心與祂配合的先知,把被擄之民帶進了更深一層的信仰境界,使他們不僅能
夠回歸猶太地,重建聖殿,重修耶路撒冷城,更重要的乃是 培養了他們在心靈上新的認識,建立了他們新的信心生活習 性,樹立了新的事奉敬拜觀念,造就了一批為主而活的子
民,為更美更榮耀的見證奠定了基礎,為祂成就永遠的救恩 作成了預備。被擄之後的先知,作成了更偉大的工作,活出 了更令世人注目的見證,也傳出了永世奧祕的信息。這些小
先知書都是晶瑩剔透,閃亮耀眼的珍寶。 後面我們就按歷史階段一世紀一世紀的看這些小先知 書。
參、《約珥書》
一、作者與寫作時地 1、「約珥」(Joel)的意義乃是「耶和華是神」
關於他的生平,除了本書一章一節的記載外,聖經中也
沒有其他記載。在聖經中另有十三位名叫「約珥」的人。但 他們都不是毗土珥的兒子。在那麼多約珥中,只有這一位毘 土珥之子是先知。 2、約珥是在猶大王約阿施年間作先知
根據以色列人傳統的說法,他和以利沙、俄巴底亞、約
拿等先知同時代。那時北國以色列的光景已經很敗壞,耶戶 王又引導以色列人拜偶像。南國猶大也大受影響,曾因以東 的背叛,非利士與阿拉伯聯軍的入侵,大大受害。後來又接
二連三的遭到天災,以色列人仍沒有警覺。先知約珥在為國 為民禱告祈求中,得著神的啟示,要他傳達耶和華神警誡子民的話。 3、約珥作先知傳神的話時就在耶路撒冷 根據信息的內容推斷,大約在主前 865 年左右,約珥作 先知傳神的話,地點是在猶大國,可能就在耶路撒冷。因為 在書中,他曾提及耶路撒冷六次,說到錫安七次,耶和華的
殿五次,猶大六次,而提到以色列的三次都是指以色列全家 說的,而非專指北國以色列。 4、他不僅口傳神的話,他也寫出文傳神的話
先知約珥作了一件很特別的事,在這之前的先知,都只
以口傳,只注重口傳,像拿單,以利亞、以利沙等先知,他 們都只有口傳,而未作文傳。只有當口傳不到的時候或地 方,才會有文傳,例如俄巴底亞論以東的信息,他是用文傳
的。但是,約珥雖然口傳了,他還加上文傳,使許多在他口 傳之時不在現場的人,沒有聽到的人,也有再接受神話語的 機會。從此他開創了先知不僅口傳,也同樣注重文傳了。這
使得後來許多先知所傳的信息,得以長久留傳下來。當然, 這也是神的靈對先知進一步的引導。
二、《約珥書》的特色與重要性 1、《約珥書》基本上也是以詩歌體寫成 本書只有一小段,從第二章 30 節至第三章 8 節是以散文寫成。當初先知約珥,可能是以詠唱的方式,傳揚他的信
息。他自己唱,也教導聽他的人唱,只要他們肯聽肯學,他 都教導。他希望百姓因常唱此歌,而不斷得著提醒,受到警 誡。所以,本書的文字非常精美優雅,通順流暢。 2、《約珥書》是一種對子民心靈的呼喚
先知約珥為要叫以色列子民,從沉睡中趕快清醒過來,
明白他們自己的現狀和危機,而能有所行動的悔改歸向神。 他在書裏面充滿了神的深情厚愛,像慈父對頑劣的兒女,發 出深處的警訊;又同時兼作慈母般柔和的鼓勵安慰,目的是
要兒女避禍得福。所以,本書可謂是文情並茂,同時顯明了 父神公義與慈愛的詩歌。 3、先知約珥也在書中發出了警鐘的呼召
先知在書中明白的指出,神的子民遭遇到一連串的虫害
災情,不是偶然的天災,乃是一種警誡的先兆。神的子民要 清醒,事奉神的人更要受警惕,趕快宣告嚴肅會,領導百姓 向神求告,是否「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早早的向神悔改
認罪,一心歸向神,免得更大的災難,更厲害的人禍臨到。
4、先知亦宣告神是有恩典憐憫有豐盛的救恩
先知在書中告訴子民,只要子民誠心認罪悔改,神就會
赦免,為我們發熱心,滿有憐恤的恩典和賜福,將我們以往 的虧損,都給我們補回來。甚至將神完備的救恩,藉著神的靈,向祂的子民或兒女澆灌下來。到那時,凡求告主名的就
必得救。先知約珥頭一次宣告了神的子民和兒女,會得著「聖 靈的澆灌」。後來這個預言,就應驗在主耶穌復活後的五旬 節中。當時,使徒彼得就是引用這卷書中的話,在耶路撒冷,
向以色列人和外地來過五旬節的人,傳了第一篇基督的福音 信息(徒 2:14-21)。 5、這卷書中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猶大的罪惡
這表示當時猶大的罪惡仍屬個別性的,還沒有發展成為
普遍性的,沒有成為集體性的,並沒有被公開認可,而成為 社會性的集體行為。例如:自由在各處設立偶像、男女自由 私通行淫、同性戀、對作官的行賄受賄等…,尚未成為普遍
現象,以至不再公認為是罪行,子民不當作的罪惡了。 換言之,當時以色列子民對於神律法上所定罪的事與行 為,他們的良心尚有感覺。子民在回到神面前時,他們就知
道自己犯了罪,就知道需要悔改認罪,向神獻上贖罪祭,祈 求神的赦免。同時,這些道德觀念,也形成了社會的良心, 當人不能自律時,他還會受到社會鄰里的譴責。因此使罪惡
受到制約,不至無所約束的蔓延。
然而,子民個別性的罪惡行徑,正在逐漸普遍化,許多 人變得對罪麻木了,會主動到神面前去認罪的人,越來越 少;而事奉神的人,如祭司們、先知們、民間的領袖,也沒
有敏銳的察覺,沒有在服事中嚴肅地提醒警誡子民,這是一 種危機。大家都好像在沉睡之中,容讓那些行徑在民中暗暗 的發展蔓延。先知的呼籲,是要喚醒這些沉醉的人,要向神回轉。 6、先知宣告神預備的救恩有榮耀豐盛的盼望
另一面,約珥也要子民看見,神有恩典、有憐憫,有豐
盛的慈愛。神為誠心活在祂面前的人,所預備的救恩有榮耀 豐盛的盼望。神將要審判萬民,也要賜福給祂的百姓,神要 堅立耶路撒冷成為祂的居所。《約珥書》的結束,對神的子
民有莫大的鼓舞。他指明「耶和華的日子」一面是大而可畏 的,一面對於信守神話語的子民卻是有福的。在《約珥書》 中將「耶和華的日子」的兩面性,描繪的非常明確。神的子
民要警醒預備,使那日子成為蒙福的日子,而不是受罰、受 審判、受災難的日子。 所以,這卷書不僅適用於對舊約子民的提醒,也適用於 對新約兒女的警惕和勉勵。這卷書的目的,是要神的子民警
醒的活在神面前,要保持對罪惡的敏感性,而不能變得麻 木。在靈性上是進步的,常保靈性的新鮮敏銳。神要得著一 班這樣的人,成為神的居所。
三、《約珥書》的主要內容與分段綱目 《約珥書》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1、 呼籲子民從災害中醒覺,不要把這些事看作平常,不 受警惕。(1:1-13) 2、 呼籲子民要速速轉向全能的神,預備「耶和華的日子」 臨近。(1:14-2:11)
3、 宣告神的慈愛憐憫,祂有無盡的恩惠,全備的救恩, 祂將賜下聖靈,祂會堅立祂永遠的居所。(2:12-3:21)
── 漆立平《聖典舊約精華》
約珥書──透視末後大災難的先知(張向晨)
約珥名意:耶和華是神
鑰節:當撕裂心腸,一心歸向神 [二章12~13節]
四種蝗蟲災,表記以色列民,教會屬靈的光景,耗盡而枯乾 [一章4,6~7節]
一,蝗蟲災:又強盛,又無數,侵犯人的心田。
世界、撒但、肉體強大的潮流侵佔人心,使生命不長進,受捆綁。
二,剪蟲災:如獅子大牙啃與咬
耗盡人的生命,遭受逼迫,攻擊毀滅,使之灰心沮喪。
三,蝻子:毀壞葡萄樹
剛結出生命果子就被仇敵毀壞,把新得生命的嬰兒引向岐途。(參哀二22)
四,螞蚱:層層剝盡人的新生命而丟棄
使人離開神的保護,神四圍安營搭救敬畏神的人。(詩卅四7)世界、撒但、肉體引誘人步步挪移帳棚遠離神,與世界同化漸漸藐視神。尤其落在試煉中的人常發怨言,接受魔鬼描繪神的兇殘形像而對神失去信心。
大綱:
一,以蝗蟲災催促神的兒女悔改 第一~二章17節
二,耶和華日子的審判與拯救 18節~三章
有五次「耶和華的日子」,可見神審判地的原則:
[一章15節] 毀滅的日子,有形質的都要燒盡。(彼後三10)
[二章 1節] 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敵基督掌權的日子。
[11節] 大而可畏戰爭的日子,大災難中世界大戰。
[31節] 大而可畏災難的日子。
[三章15節] 斷定谷審判萬民的日子。(參太廿五31~46)
「耶和華的日子」:從基督再來開始到新天新地,次序如下
一,基督駕雲降臨 (太二十四29~30)
二,敵基督,假先知被消滅 (啟十九11~21)
撒但捆綁一千年 (啟二十1~2)
萬民受審判 (太二十五31~46)
三,千年國度 (啟二十6)
四,撒但最後的背叛 (啟二十7~10)
五,天地經火更新,進入新天新地 (彼後三12~13;啟二十一1)
聖經中有「耶穌基督的日子」:
與教會有關,是基督降臨的第一階段從寶座到空中。
有「耶和華的日子」與外邦人有關,是基督降臨的第二階段:從空中到地上。
有「神的日子」:包括二者兼有。 (彼後三12)
耶和華的日子,就是「主的日子」。 (帖前五2;帖後二2)
舊約中「耶和華的日子」:
審判巴比倫 (賽二12,十三6, 9,三十四8)
對埃及的審判,以色列將回歸
(耶四十六10)
主忿怒的日子臨到猶大 (哀二22)
審判臨到以色列與埃及 (結十三5,三十3)
黑暗的日子 (摩五18)
最後的日子審判以東和列國 (俄15)
西番亞書中出現12次 (番一7~18,二3)
主腳踏橄欖山,為哈米吉多頓備戰 (亞十四1)
大災難中神差遣二個見證人 (瑪四5)
約珥書啟示出:五旬節得救的途徑──是求告主的名 [二章28~32節]
哈米吉多頓之戰,與審判萬民的地點 [三章9~19節]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約珥書簡介(楊震宇)
【約珥書引言】
【為什麼要讀約珥書?】
Ø 任何人若想要知道如何使「耶和華的日子」成為蒙福的日子,而不是受罰、受審的日子,就必須讀本書。
Ø 本書不僅適用於對舊約子民的警告,也適用於對新約兒女的勉勵。本書提醒我們(有冷淡退後或犯罪的),趁著「那日」未到,起來愛神、殷勤服事祂,並迫切地為教會、為家人、為自己禱告,主來時就必蒙福。
Ø 本書講起新約時代中三件重要的事:(1)得救的途徑──「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珥二32,羅十13);(2)五旬節聖靈的澆灌(珥二28,徒二17);(3) 主降臨的日子(珥三12,14,彼後三10~13,啟十四17~20,十九11~16)。
【如何讀約珥書?】
Ø 明瞭本書中的預言:(1)蝗蟲的災害(一4~12),預言神的刑罰臨到猶大全地;(2)耶和華的日子(一15,二1,11,31,三14) 是指基督的再臨,審判和毀滅仇敵;並賜安息與福分給神的子民;(3)聖靈的澆灌(二28~32),先是局部的應驗在五旬節(徒二1~4,16~21),后是全部的應驗在末期。本書中的預言非常特異,它先有初步的、局部的應驗,
然後有進一步的、 全部的應驗。例如:蝗虫的災害,最初應驗在一次實際的蝗災,進一步應驗在無數的侵略者成群而來攻打聖地的事,再進一步應驗在哈米吉多頓的戰事。
Ø 在約珥為先知的時期,猶大國中背道之事日增,北國先知亦甚稀少。在讀本書時,請參閱列王紀下(十一~十二),藉以瞭解先知預言時代的背景。
Ø 本書與俄巴底亞書,需要同時研讀,因為在兩書中皆提及耶和華的日子(珥一15;二1,11;三14;俄15),並且在其他先知書中也有同樣提到(賽十三6,9;結十三5;摩五18;番一7;亞十四1),此日為本書預言的中心,特別重要。
【本書鑰節】
Ø 「哀哉,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珥一15)。
Ø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祂有恩典、有怜憫,不輕易發怒,有丰盛的慈愛,并且后悔不降所說的災」(二12~13)。
Ø 「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天地就震動;耶和華卻要作祂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且又住在錫安我的聖山;那時,耶路撒冷必成為聖,外邦人不再從其中經過。」(三16~17。)
【本書鑰字】「耶和華的日子」(一15,二1,11,31,三14)
【本書要旨】本書主要信息乃為預言耶和華對猶大審判的日子要臨到,勸他們及早悔改回轉,並使人知道耶和華是掌管一切的神,而祂對悔改者有恩典和豐盛的慈愛。
【本書大綱】本書根據內容,可分作三大段:
(一) 蝗蟲的災禍(一章)──預言神刑罰的可怕。
(二) 耶和華的日子(二章)──呼籲真心悔改歸向神。
(三) 以色列的蒙福(三章)──預言列國受審判和選民的歸回與復興。
【默想】「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珥二11)這樣看來,我們當怎樣敬虔儆醒度日呢?
【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祢!將這一卷約珥書賜給我們,好使我們能夠撕裂心腸並且轉向祢,並且提醒我們,現在起來愛祢、殷勤服事祢。好使祢來時,我們能蒙福。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約珥書 (大衛鮑森)
先知約珥和俄巴底亞相隔十年,他延續俄巴底亞提出的一個觀念:主的日子將到,到那日祂必要算帳。但約珥不同的地方在於,以色列在那日也要受審判,基督徒犯罪就跟非基督徒犯罪一樣嚴重。約珥呼籲以色列全國要悔改,若不悔改,可怕的歷史將會重演。若真心悔改,神給了兩個很棒的應許:一、祂會彌補一切的損失,但不只有實質的彌補,還有屬靈上的彌補;二、祂會將祂的靈澆灌在「各樣的人」身上。
上個單元我們看了俄巴底亞書,俄巴底亞是第一個傳講以色列被擄預言的先知,現在要看在他十年之後的一個先知,俄巴底亞的預言幾乎是完全針對別的國家,對以色列的未來,有正面的預言,但這個先知的預言截然不同,約珥這位先知跟俄巴底亞相隔有十年的時間,他延續俄巴底亞提出的一個觀念,就是主的日子將到,到那日祂必要算賬,主要審判萬國,但約珥不同的地方在於約珥宣告說,以色列在那日也一樣要受到審判,這個消息令人震驚,等於是告訴教會的人,他們在進天國之前都不安全,教會的人總以為自己已經安全了。
在座可能有人會這樣想,基督徒的名字可能會從生命冊塗掉,這真令人震驚,我們一旦信了主,名字不就永遠寫在生命冊上嗎?不是﹗你必須持守信仰,忠於耶穌,信靠祂信服到底才可以,這個消息令以色列人震驚,原來主的日子來到時,他們不見得會蒙福,因為神是絕對公平的,在神眼中,基督徒犯罪,就跟非基督徒犯罪一樣嚴重。
我們什麼時才會明白這一點呢?羅馬書二章講得很清楚,保羅對基督徒說:你若論斷別人什麼事,自己的行為卻跟別人一樣,你以為逃得過神的憤怒嗎?我們的神是不偏待人的。基督徒犯罪,就跟非基督徒犯罪是一樣嚴重的,別以為屬神以後就可以任意犯罪,這完全不符合聖經的教導,別以為每次犯罪,神都對你手下留情,放你一馬,不是這樣的。罪在神眼中,都一樣嚴重。因為祂不偏待人,否則神就太不公平了,非基督徒犯姦淫就得下地獄,但基督徒犯罪就保送天國,怎麼犯罪都沒有關係,這講法跟本是在扭曲神。
先知必須矯正以色列人這個錯誤點的觀念,因為以色列自以為很安全,神會審判別人,但我們不會有事,先知必須告訴他們,你們並不安全,約珥是第一個這樣講的先知,另外以利亞也曾經挑戰以色列人有這樣的想法,但約珥是第一個對他們說:主的日子不見得對你們是一件好事,後來阿摩司也講一樣的話,主的日子可能會大禍臨頭,不見得有好事發生。
約珥為什麼發出這個預言呢?原因就是一場天災,一場可怕的蝗災臨到以色列。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蝗災,我親身經歷過一次,一次就夠了,這裡有一張蝗蟲的照片,不容易看清楚,因為跟植物顏色很像,蝗蟲就像大的蚱猛,這裡有一隻,這是牠的後腿,這裡是第二隻,還有第三隻,畫面上只有三隻,但是成群的蝗蟲飛來的時候,數目可以高達六億隻。
各位想想:六億隻﹗牠們的胃口很大,頭長得就像馬的頭一樣,不知道你們看不看得清楚,像馬頭長在大隻蚱猛身上。我是在奈及利亞北邊,經歷到蝗災的,當時是白天,突然太陽不見了,我還以為是日蝕發生,接著我看見一大片烏雲,向著我們飛來,把太陽遮住,天色立刻變暗,好像半夜一樣,我計算了一下,牠的時速有12哩,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全部通過,那些可憐的非洲當地居民,趕快跑去趕蝗蟲,免得他們吃包心菜,有一群蝗蟲停在一顆包心菜上,不到幾秒就吃個清光,蝗蟲所到之處的數目,連樹皮都被吃精光,更別說葉子了,只剩下骨架,所有的草木被吃精光,你可以聽到牠們的嘴嚼聲音,可以聽到周圍一片嘴嚼聲,腳踩的地方全是蝗蟲,我永遠忘不了那恐怖的經歷,這是可怕極了,照片上寥寥幾隻,還算可愛,如果看到是一整片地上遍滿了蝗蟲的話,就不是那樣了。
如果有六億隻蝗蟲,所到之處,把所有的植物,瞬間吃過精光,那可是天大的災禍,蝗蟲過後的境像有如沙漠,沒有一點綠色植物,蝗蟲涵蓋的面積可以多達400平方哩,40哩長,10哩寬,六億隻蝗蟲可把太陽完全遮住,牠們每天可吃掉八萬噸食物。只要蝗蟲一來襲,就全完了,你什麼都沒有了。他們每個月可以行兩千哩,在沙漠中,每一平方哩可以產生五千顆卵,孵出來的幼蟲,只能跳躍,經過幾次脫殼以後,開始長翅膀幼蟲每天跳行2到10哩,連續六周發育成蟲,然後開始成群結隊的飛行,以色列就是遇到了蝗災,當然埃及也曾經預到蝗災,那是當初的十災之一,但是蝗蟲沒有碰歌珊地,是不是很有意思
神當初保護祂的子民不受蝗蟲侵襲,但如今這個災臨到他們,這在以色列是罕見的,蝗蟲是從非洲來的,在非洲十分常見,但在以色列並不常見,當蝗蟲來襲時,約珥馬上看出這是神在掌控,他說:這是神給你們的第一個警告,如果你們繼續作惡,會有更大的災禍臨到。所以先知約珥詮釋了這件事的含意,告訴以色列說這事並非偶然,蝗蟲臨到神的子民是因為這是神的警告,後果嚴重到甚至於沒有穀物可以拿到聖殿去獻祭,所以敬拜被迫中止,他們沒有東西可以獻祭,全國面臨旱災,樹叢起火,百姓捱餓,情況很慘。葡萄園沒了,玉米田沒了,果園沒了,橄欖園沒了,沒麼都沒了,經濟一片蕭條。
約珥說:這是神的作為,那麼,我們怎麼分辨災禍是不是神帶來的呢?記不記得約克大教堂起火的事件,我相信那是神的作為,因為當時起火的原因很不尋常。有一朵烏雲的閃電擊中約克大教堂,那朵烏雲只有巴掌大小,那朵烏雲在藍天中,繞著教堂盤旋了20分鐘。那朵烏雲很小,根本製造不出雨來,卻有一道沒有雷聲的閃電,向下擊中教堂,使教堂起火,當時教堂才剛剛整修過,安裝了最新的煙霧警報器和防火設備,全被閃電打壞,正要前往教堂的詩班成員目睹了閃電,但是他們沒有聽到雷聲,只看到那道閃電。
我從氣象局拿到那朵烏雲的地圖,有16個氣象人員不敢相信,說那一定是神做的,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不尋常的現象,有人對我說:這是神的審判。我說不對,祂等大家都離開教堂才做,因為那天,他們任命了一個不相信真理的主教,那是神的憐憫,祂本可以在大家都在的時候讓閃電擊中,但祂沒有,所以那不是審判,我相信那是個警告,但不是每次閃電都是神的警告,這一點要分辨。出於神的警告有個特點,就是現象非比尋常,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常會顯明超自然的事,另外還有一個特點是神子民的分辨能力。
很多有先知恩賜的人,看見這是神的作為,尤其如果事先有人預言,但是這次沒有,不過事先就有很多人害怕,他們不知道神會如何懲罰這個褻瀆神的行為,我要提醒各位,不管是不是出於神,災禍都是用來提醒人這是神的審判,一定要看清楚這一點。有一次有人問耶穌,西羅亞樓倒塌壓死了很多人。那是神的作為嗎?那些人比別人壞嗎?耶穌說:不是的。但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像這樣滅亡,所以每一次的地震,還有每一次的颱風,每一次的洪水,都是對我們的提醒,不管是不是出於神,我們都不能說,某個天災一定是出於神。不能夠把一些事,套進信仰裡去解釋,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每一個災禍都是神的提醒。
可是約珥預言的這件事,不只是提醒神讓當年降在埃及的蝗災重演,但這次的蝗災是降在祂子民的身上,所以約珥就發出了這篇預言。接下來我想分析一下這卷書的架構,給大家一個整體的概念。這卷書的章節分得很正確,這是好事,最少這次分對了,其實聖經的章節是一個叫萊昂的主教分的,當時他從巴黎騎馬到萊昂,幾乎一個下午就分好了,有些分得正確,有些則是分得離譜。
約珥書一﹑二﹑三章是預言的部份,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預言是不是同時給的,1到12節生動的描述了那些蝗蟲,幾乎像是生物學家對蝗蟲的描述那麼仔細,描述蝗蟲的前進像行軍一樣,把一切啃得精光,可以聽見嘴嚼聲,描述非常生動,而在下半章的13到20節的部份,他呼籲全國要悔改,他說:你們若不悔改,可怕的歷史將會重演,神要給你們一個機會,現在就會轉歸向神,向祂悔改認罪,否則會遭遇到更壞的境況。
他並沒有清楚說明要以色列為那一件事情悔改,所以我們必須要自己回頭再去研讀一下列王紀,看看以色列當時到底是做錯了什麼事,因此而得罪了神,以至於這個國家必須要面對這種命運,我唯一能夠找到的答案很有意思,他呼籲他們悔改的時候說:你們會像年老的處女,為年青時所許配的丈夫哀號,這個比喻真有意思,我一讀到這國故事就想到狄更斯《錦繡前程》中的費維絲小姐,老處女為年青的時候所許配,但是沒有成親就過世的未婚夫哀掉,你會像那樣難過一輩子。
以色列到底做錯什麼?有一件事很清楚,約珥書有一處提到祭司,卻沒有提到君王,但他指責以色列做錯了一件事,這是一個線索,我們在讀列王紀的時候,會發現當時有一個女王,而不是國王,這不是神的旨意。神曾經應許,只要大衛的子孫,能夠繼續遵守祂的誡命,就會不斷有子孫坐上以色列的王位,這是神嚴格的命令,祂容許他們有國王,但不容許女王。當時以色列的女王是誰呢?就是亞他利雅女王。亞他利雅女王本來是個母后,但是王駕崩以後,她篡奪了王位,把王的兒子全部都殺掉了,好讓自己坐上王位,當時沒有人阻止她,她殺光了王所有的兒子,然後篡奪了王位,而她的母親就是耶洗別,你看這樣就難怪了。
當初耶洗別嫁給了以色列的亞哈王,把北國搞得亂七八糟,現在她的女兒又殺光王的兒子,殺光大衛的直系子孫,只有一個逃過此劫,大祭司救了這個孩子,把他藏在聖殿中,偷偷地撫養他長大,這是當時的情況,大衛王差一點就沒有後代了,亞他利雅這樣趕盡殺絕,要不是有個漏網之魚,大衛王可就是絕子絕孫了,我相信背後就是撒但在作崇,當初撒但也唆使希律殺害剛出生的一個大衛子孫,耶洗別也是殺人不眨眼,以色列人竟然接受亞他利雅做女王,連大祭司都沒有反對,但至少他有勇氣藏匿那個小男孩,那個小男孩就是約阿施。
約珥傳講完信息以後不久,他們才有勇氣把亞他利雅這個女王除掉,讓當時年紀只有七歲的約阿施登基作王,約阿施排行最小,本來還有其他太子可以登基,但都遇害了,只剩下這個小男孩是王室的後代,這件事真的很可怕。我覺得當時只有這件事可以算是全國犯的罪,因為百姓接受了那個情況,這個推論信不信由你,我覺得你可以自己去研究,但這是我的發現,實在叫人驚訝,不是嗎?
約珥說:除非你們悔改,走向正道,也許約珥自己也沒有勇氣直言他們做錯什麼事,不敢談到那個女王或別的事,他沒有直指他們犯了什麼罪,只是勸他們要悔改歸正,不然,歷史的悲劇會重演,第二章開頭的部份,他講到蝗災會重演,可是仔細研讀以後,我想你應該會問,約珥真的是在講蝗災嗎?我認為約珥是把敵軍押境的景況形容成一場蝗災,蝗災其實很像大軍,一個個馬頭排列整齊奔騰而來,蝗蟲行進時確實會排列整齊,砰砰砰全部都啃過精光,我們第二章是用蝗災來作一個預表,預表敵人的千萬大軍,侵略以色列國土的情景。
各位想想看,敵人千軍萬馬地壓境,無情地摧毀一切,我想約珥他是看到了巴比倫人前來攻打的情景。古巴比倫人每一次打仗,征服一個地方以後,都會實施無情的焦土政策,不但殺光所有的人和嬰孩,同時也會毀滅那個地方一切的生物,所以他們連樹木和牛羊都不會放過,巴比倫軍隊是完全不留活口的,這種情境蝗災非常類似,學者對這一點有很多爭論,但是我相信第二章並不是在講蝗災會重演,而且在講一場更嚴重的災禍。
這裡描述的是一群像蝗蟲的敵軍,很有意思的是,啟示錄記載末日時會再度發生蝗災,但蝗災之後立刻從東方來了兩億名士兵,所以我認為約珥在這裡所描述蝗蟲的侵犯,預表是敵軍大舉壓境,兩者一旦進犯,都不留活口。約珥就說:在耶和華的日子,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在他的聖山吹出大聲,那就是第二次的蝗災,所以約珥再度勸告百姓說:神要的是真心的悔改,因為我們知道在他第一次宣告預言以後,大部份的人都出去喝酒,他們還存有足夠的酒,第一次聽到約珥的信息以後,他們非但沒有悔改,反而喝得醉醺醺的。
很奇怪,大禍即將臨頭的時候,人的反應會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準備好要悔改,第二種是喝得醺醺的,可惜他們的反應是第一種,所以約珥又講了一次,這次他呼籲他們要真心悔改第二次的呼籲,有一句話很值得記住,你們要撕裂心腸,而不是撕裂衣服,我永遠忘不了有一次我站在橄欖山上,靠近其中一個小先知的墳墓,就在那座橄欖山上,當時墳墓外站了一個西裝筆挺的猶太商人,那套細直條紋的西裝,剪裁合身,他顯然是個有錢人,身上別著金色的袖扣和領帶夾,可是他卻站在那裡哭,我躲在另外一個墳墓後面,看他到底在做甚麼。我看見他脫下漂亮的西裝,然後抓著領子,用力撕掉,把那件漂亮的西裝撕成碎片站墳墓前面痛哭,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有人撕裂衣服。他們用外在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這個先知過世的哀慟,他把那件西裝撕成碎片,我看了很震撼,真的是撕成碎片,但約珥說:即使這樣做對神來說都不夠,你要撕裂的是你的心,不是撕裂你的衣服,是撕裂你的心,不是撕裂你的衣服,這是個痛心疾首的呼籲。因為猶太人為人痛哭哀掉的時候,會撕裂自己的衣服,穿著撕成碎片的衣服來表示哀慟,今天的人也許是在袖口別一塊黑布或是黑領帶,但是他們在哀慟的時候,會撕裂衣服,做錯事嗎?
接著神應許說,如果他們確實真心悔改,神就要彌補他們在蝗災期間所遭受的一切損失,這句話你們一定聽過,很棒的一個應許,神會彌補蝗災期間的損失,我祖父是一個牧師,他教會中有一個人,留著長長的白鬍子,教會的每個聚會他都參加,早崇拜﹑晚崇拜﹑禱告會﹑查經班﹑周間的聚會,童子軍﹑女童軍﹑幼童軍﹑女幼童軍﹑大家覺得很尷尬,他什麼聚會都要參加,連姐妹聚會也不例外,於是他們就請我祖父去跟這人談一談,我祖父找他說:我可以問你一件事嗎?教會的每一個聚會,你為什麼都要來參加?你不須要全部參加,神又不要你全部參加,你為什麼要參加每個聚會呢?你知道他怎麼說嗎?他說:我67歲才信主,我想要彌補過去的歲月,我聽了不知該笑,還是該哭?想到你浪費了那麼多年被蝗蟲吃掉的那些年,但是神說:你在蝗災期間的損失,多大的恩典,我真的見到了,我看見神大大的使用這個人的晚年,遠超過祂使用某人的一生,祂可以彌補蝗災期間的損失,但前提是你要真心悔改。
接著神又給了幾個很棒的應許,祂說:你若真心悔改,我必不再這樣對待你,我必不再,我必不再,我必不再,這句話不斷出現,很棒的一句話,你若真心悔改,我必不再…,不但這樣,祂還說會彌補一切的損失。不只有實質的彌補,彌補蝗蟲吃掉的作物,還會有屬靈上的彌補,這時候,神賜下幾個很棒的應許,只要真心悔改,就會完全得到的彌補,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應許獲益,祂說:只要真心悔改,就會完全得到的彌補。
而且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在「各樣人的」身上,這是原文的意思。不是每個人,而是各樣的人,不分性別﹑地位或者年齡,年輕人要見到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老年人做異夢,所以我今天仍然想見到異象。祂說:你的兒女要說預言,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也不分地位,我要將發預言的靈,澆灌在各樣人的身上,前提是你要真心悔改,彼得引述了這個應許,這個應許過了好幾個世紀才應驗。那天有許多人聚集在一個地方,結果這個應許應驗了。彼得說:這應驗了神的話語,這個情形正是約珥所說的。
你常聽人說:每個基督徒都有祭司的職分,因為這就是這個應許的含義,聖靈降臨在誰身上,誰就能發預言,預言應該會變得更多,而不是更少,五旬節的意義就是每個基督徒都有先知的職分,彼得說:約珥的預言,今天終於應驗,五旬節那天,在場的 120人都是猶太人,聖靈降臨在猶太人身上,很久之後才降臨在外邦人身上,五旬節是猶太人的節日,為了慶祝神賜下的律法,可惜第一個五旬節,為著百姓的悖逆,死了三千人,但新約的五旬節那天,神澆灌聖靈,有三千人得救,實在很奇妙,前後都有關聯,很奇妙的模式,這是第一個很棒的應許,祂會彌補損失。
第二部份說天上會有預兆,連天上都會注意地上發生的事,約珥說會發生兩件事,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種現象發生過嗎?的確發生過。耶穌斷氣的時候,當時日頭就變暗,長達三小時,而且我在天文學的期刊上,讀到一件很奇妙的事,可惜我放在家裡,今天沒有帶來,在那本天文學期刊上說,有一個天文學家計算以後,發現當時正好發生了日蝕,如果按照逾越節和滿月等等日期推算,當時一定也同時發生了月蝕,我上一次看到月蝕是在溫得密湖,記不記得我們出去看月蝕?當時月亮變成血紅色,事實上月蝕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現象,而這篇天文學論文所要論述的是:在耶穌斷氣的時候,日頭變暗,月亮也變紅。各位,這一點我無法確認,但是聖經清楚地指出,末日來臨前的空中必出現這預兆。五旬節那天沒有發生,但將來必定會發生。
約珥說的頭兩件事是,第一聖靈澆要灌在有血氣的人身上,第二空中必有徵兆,因為地上發生重要事件時,天上會有反應。所以耶穌降生時,天上才會出現一顆星,很多人對我說:三個智者跟著那顆星,就證明占星學是可以接受的,我說:你們根本就搞錯了,占星學的論點是星星的所在位置會主宰新生嬰兒的一生,但聖經裡卻是嬰孩耶穌的出生地在主宰那顆星的位置,這跟占星學的論點完全相反,耶穌斷氣的時候,日頭變暗,連宇宙都因為地上發生重大事件而有所改變,是不是很奇妙?星星不能夠掌控人類,星星是由神來掌控,在神掌管之下,宇宙都會因為地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而有所改變。
再來是約珥講的第三個應許,凡耶和華所召,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得救是第一個雙重的呼召,神呼召人得救,人也要呼求祂的名,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我並不喜歡叫別人跟我做決志禱告,我都是叫他們自己呼求主,因為他們需要自己開口呼求耶穌的名,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對我們來說,主的名就是耶穌,我不會叫別人跟著我禱告,這對他們沒有什麼幫助,我會叫他們自己呼求主名,你自己去跟主說話,你自己去求祂救你脫離你的罪,你自己去求祂幫助你。你自己去呼求他的名,各位,這一點很重要,祂的兒女必須自己向祂呼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彼得在五旬節那天,就是傳講這個道理,結果有三千人呼求主名,就在那天得救了,這就是約珥所傳達的應許,神應許要彌補全部損失,不只彌補損失的作物和酒,還要彌補內心和生命。
神的靈會澆灌下來,這個預言等了很久才應驗,約珥說這些事都會在主的日子發生,他一直在講「主的日子」,主的日子,主的日子,主的日子,新約也是在講主的日子有一天將會來臨,不見得是24小時的一天,聖經上的日子是有彈性的,在希伯來文裡,這個日子也有紀元的含意。重點是撒但有牠的日子,但神也有祂的日子,主的日子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說馬車的日子已經結束,我不是指24小時,而是指馬車的時代已經結束,已經過去了,今天是汽車盛行的日子,聖經裡的「日子」就是這個意思,當主的日子來到時,祂說什麼就是什麼,祂會徹底掌控世界,主的日子是這個意思。
人有他的日子,撒但也有牠的日子,但有一天,神會有祂的日子,那一天也會有耶穌的日子,按照啟示錄來看,那天會是很長一個的日子,但那將是祂的日子,別人有他們的日子,但最後主的日子必要臨到。所以你對主的日子看法要有彈性,不要問到時是星期幾,不是這樣的,那是主的日子,是祂公義彰顯的日子,祂會來扭轉一切錯誤,親自賞善罰惡,主的日子是新約聖經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列出新約聖經中提到主的日子的經節,但太長了,不能一一唸。
先知明白這個觀念,使徒也明白,將來有一天,主的日子將會臨到,那將是世界的末日,但我們現在是處在末世,從約珥的預言開始應驗以後,末世階段就展開了,聖靈澆灌下來,從此我們就開始活在末世中,我們處在這末世已經有兩千年,但這是歷史的最後一個紀元,下一個事件就是耶穌基督重回地上,所以我們是在末世階段,應該牢記這點。我們是在歷史的末段,約珥書最後一章,描述了斷定谷的景象,這個河谷是真實的地點,就在耶路撒冷外面,在耶路撒冷東邊,它叫做汲淪谷。
不知道我有沒有帶照片來,沒有在這裡,下次再拿給你們看好了,耶路撒冷有三個河谷,汲淪溪在東邊,泰羅彼恩谷在中間,欣嫩谷在西邊,耶路撒冷就在第一座河谷和第二座河谷的中間,汲淪溪位在耶路撒冷和橄欖山之間。直到今天,仍叫做審判谷,裡面有很多墳墓,有很多猶太人的墳墓,有一些基督徒的墳墓,還有很多回教徒的墳墓。
因為大家都相信這是將來的復活之地,到時候,神會在這裡決定每個人永恆的歸宿,這裡叫做斷定谷。但我聽都有些傳道人亂講,約珥說:許許多多的人在斷定谷,很多人會斷章取義,把這句話解釋為:將來有很多人在那裡決定要不要信耶穌,然後藉此提出呼召說:你要不要決定信耶穌?佈道家都喜歡這樣講,但這裡並不是人要做決定,而是神做決定,神要在這個谷中做決定,誰上天堂,誰下地獄。是神在這裡做決定,祂要做最後的決定,在這裡決定我們永恆的歸宿,約珥見到斷定谷中,有許許多多人,各國的人,神會在這個谷中決定每個人永恆的歸宿,這是最後的審判,這次是要審判萬國,神要報復那些惡待祂子民的人-- 那些人違抗了祂在這世上的旨意,祂將會在那裡做決定,最後神要為以色列伸冤,神會為他的子民伸冤,會帶領他們回到故土,我下面要講的這些話,有很多人會提出疑問,今天的教會對於這一點意見有很大的分歧,那就是約珥,還有俄巴底亞和其他大多數的先知,都說出了神給以色列未來的應許,問題是那些還沒有應驗的應許什麼時候會應驗?最後一定會應驗嗎?今天的教會對這一點有四種的看法,以下我要分享的並不是大多數教會的看法,但是我己經很習慣在一些議題上提出跟別人不同的看法,我關心的不是大多數人的看法,而是正確的看法,什麼才合乎聖經,什麼才是真理。很多預言講到以色列最後會徹底歸回故土,這些預言還沒有應驗,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應驗,問題是這些預言會應驗嗎?
以下是四種看法,有的是照字面解釋,有的是照靈意解釋,你可以按字面解釋預言,也可以按靈意解釋預言,我們來看看,如果按照字面解釋,就會套用在以色列,按照靈意解釋,就會套用在教會,稱教會為新以色列,說這些預言,以屬靈的方式在教會中應驗,比喻我們沒有一塊土地,但神在屬靈上,賜福給我們,因為我們現在是新以色列,已經取代了過去的以色列,我們把這個叫取代神學,主張教會已經取代以色列,英國大多數的傳道人可能是這個看法,他們稱教會為新以色列,從前跟以色列的應許,如今以屬靈的方式,在教會應驗,但是這樣解釋會很矛盾。
因為他們宣告所有的祝福都是給教會,但是咒詛仍然留在以色列頭上,我覺得這樣有點不公平,有些舊的聖經譯本,在以賽亞書的每一段預言上,加註說:祝福給教會,咒詛給以色列頭,我覺得這有點不公平,如果你認為以色列的預言,如今在教會中應驗,就應該是指全部的預言才對,不能把咒詛留給以色列,把祝福套用在教會上,但是很多人就是這樣做,我覺得這樣很不誠實,你要把應許轉移到教會就要全部轉移,他們說:咒詛仍然留在以色列,因此以色列被淘汰了,祝福要給新以色列,教會將傳到永遠。
接下來,按字面解釋的則分成兩個看法,一個說:這些應許是有條件的,以色列已經喪失了資格,所以應許已經失效,以色列沒有未來可言,他們已經失去資格,早就不在神的目的之內。我們可以向以色列傳福音,但他們和其他的外邦國家已經沒有兩樣,如今只是一個國家而已,不再是神的子民。
另一個看法說神給以色列的應許是無條件的,他認許要永遠賜給他們這塊土地,神說:你們可能會失去這塊地,但我一定會帶你們回歸,因為這塊地是你們的,我已經起誓把這塊地給你們,也因此以色列的未來仍有盼望。有些人說這些應許在他們從巴比倫被擄歸回的時候就應驗,應許有沒有失效已經不重要了。
這幾個看法都認為以色列已經喪失資格,他們說: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的時候,應許就已經應驗,但是有些人說:這些應許尚未應驗,神得把全部應許之地給他們,帶他們進入永恆,這也是我的看法,我相信保羅的看法,也是如此。因為他說以色列人也許拒絕了神,但神沒有拒絕他們,等外邦人都信主了,全以色列就會得救,神不會和祂立約的人斷絕關係,祂會緊緊抓住他們,在最後帶他們進來。
我對千禧年的看法,也屬於少數人的看法,這一點我在個人的著作《當耶穌再來時》已經談過,我相信耶穌會回來地上作王,猶太人和基督徒會放在同一個羊群中,由同一位牧人帶領,以色列的國度也會重建,門徒問耶穌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以色列國復興是在什麼時候?是現在嗎?耶穌沒有說這是個傻問題,祂說:那個日子是天父定的,你們不能知道,只有天父知道,這表示他們問錯了嗎?不是,他們只是搞錯時間而已,就是這樣。
我認為耶穌的回答很清楚,沒錯,以色列國會復興,但是時候還沒到,在這之前,我有工作派給你們,你們要去傳福音給萬民,所以,你要知道有這些不同的看法,全都說從前的以色列已經喪失資格,只有這個看法除外,我相信神的應許不可能失效,如果可能的話,教會也可能完蛋,所以你最好面對事實。如果神可以對以色列失信,祂也可以對你失信,所以我們要相信聖經的話,約珥說:到那日,大山要滴下新酒,這是約珥說的,他說:將來有一天以色列的山要滴下新酒,我相信神說話算話,約珥的預言,會在神的時候應驗,阿們。
約珥書概論(賈玉銘)
約珥為先知之年,解經者雖不一其說,但多數人以為是與阿摩司同時,並與阿摩司一同說到國民所遭的蝗災、旱災、兵災等。不過約珥是猶大國的先知,阿摩司是以色列國的先知,曾與以利沙同時,與何西阿、俄巴底亞、約拿等也先後同時。神所以同時興起幾位先知,正是要使他們的見證有能力。因為無論什麼事,憑著兩三人的口就可定準。
一、著者 即先知約珥。解經家或有人以為他是先知撒母耳的兒子(撒上8:2)。這種看法,當然是不對的。先知撒母耳何以在此處稱為毗土珥。按約珥之意,即“耶和華是神”,是耶和華的見證人。看書中所載,他的確無愧為耶和華的見證人,表明耶和華為神。他的事蹟除本書之外,在聖經他處不多記載。
六、要訓 約珥全書是論末世福音,或稱天國福音,講明主如何要在末世設立他的天國在地上。約珥在他的時代裡,似乎應該宣傳救恩的福音,令人生髮信心,接受主的救恩,但何以竟于救恩福音尚未實現時,就越過拯救的福音,而論天國的福音——主來設立天國在地上呢?正是為了天國福音即救恩福音的結果,也是救恩福音的成功;有多少傳道人忽略了天國的福音,不明白什麼是天國福音,甚至在那裡大講而特講社會福音,以為這樣,即可以實現天國在地上。感謝主,早已用他的靈啟示了約珥先知等,說明天國實現決不是社會福音所能成功的,乃是在主的日子,方能實現的。所以全書皆說到主的日子,專為要傳天國的福音。今天神家的傳道士,在主二次快要再來的時候,何不仿效先知約珥等,到處去講這末世福音,以證明主要快來,設立他的天國在地上呢?
約珥書概論(陳終道)
概論
一、作者
“約珥”這名字就是“耶和華是神”或“主是神”的意思。聖經中除了先知約珥之外,還有許多人名叫約珥,如撒上八2;代上四35,五4,五8,五12,六36,七3,十一38,十五7,廿七20;代下廿九12,尼十一9;拉十43等。所以先知在自薦時加上一句“毗土珥的兒子約珥”(一1),以別於其他的約珥,但聖經完全沒有提到他生平事略,所以我們對約珥的事無其他經文考查。
從本書的內容看,可知他是在耶路撒冷作先知的,因為他的信息中提及耶路撒冷和聖殿中各種敬拜的禮義(一14.二15);他也是住在耶路撒冷,因他以耶路撒冷為本國,以猶大以外的地方為外邦(二1,三6、16~17)。當時國家的情況很令人悲觀;因農田失收和常受蝗蟲災侵害,經濟方面大受影響;國家安全方面又隨時有外敵入侵的可能(一8~12,二l~11,三2~5)。但不論宗教領袖或一般老百姓,竟不知向神呼求,似乎全國都陷在一種沮喪、麻木、得過且過的狀況中。所以先知藉他們早已領略過的可怕蝗災,向各等級的人民和宗教領袖,發出警告和勸勉,另一方面又向他們指出美好的遠景(三14~21),振奮人心。
二、作先知的時期
約珥在什麼時候作先知是很難確定的,但大致上有兩種可能:
A.他是被擄之後的先知,理由是:
1.書中的信息沒有提到北方以色列國的事。
2.有時將猶大與以色列混稱為神的百姓(二23,比較27,三16).
3.沒有提到有關拜偶像的罪惡.這些都和被擄之後的情形吻合。
B.他是被擄前較早期的先知。理由是:
1.他的信息中沒有提及以色列國,因他是在猶大國作先知的。他的使命是向猶大人發預言,但有時偶然混稱猶大和以色列為神的百姓,這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即使在以色列的先知也偶然會有同樣的說法(何五14~15,六4)。
2.本書不提任何一個“王”的名字,暗示約珥是在未成年的約阿施王初登王位之時,即由祭司耶何耶大攝政的時期起作先知(王下十—至十二章),也就是北國的耶戶作王那時期。因約阿施的祖母亞他利雅(王下十一l~16)曾篡奪王位六年,第七年由耶何耶大擁立約阿施恢復王位,這時候的約阿施王只有七歲(王下十一21);而約阿施的祖母亞他利雅是以色列王亞哈的女兒(王下25~27)。猶大國因她的篡位飽受苦楚。以色列國的亞哈父女同樣聲名狼藉。本書少提以色列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3.本書十分嚴厲的警告可怕的災禍將會來臨,暗示日後以色列人將受管教,以致亡國。若本書是在亡國後寫的,則這種警告當時來說將是毫無意義的,況且本書的信息與被擄後的先知如但以理、以西結或撒迦利亞所講的並不相同。
本書的信息卻與阿摩司書頗多相似之處,如:
摩一2/珥三16——耶和華從錫安吼叫
摩四6/珥一9~12——普遍缺糧
摩九13/珥三18,——大山要滴甜酒。
此外,阿摩司書亦屢次提及“耶和華的日子”(摩三18、20,六3,八3、9~10、11、13,九11、13),與本書的信息相似。阿摩司若不是繼約珥之後為先知,深受約珥的影響:但必是和約珥屬同一時期的先知,當時的人普遍地用“耶和華的日子”。
三、主題:“耶和華的日子”
書中多次提及“耶和華的日子”、“那日”、“那些日子”、“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等類的話(一15,二1、2、11、29、31,三1、14、18)。這些日子,並非指定的某一日,而是概括地指基督降臨前後的那一個時期。按本書所記,這時期中將有以下事件發生:
1.在那大而可畏的日子之前,必有聖靈澆灌以色列家凡有血氣的人(二28~29)。
2.有空前絕後的大爭戰(二2.三9~10;啟十六12~16,十九11~16)。
3.猶太人悔改而蒙憐憫(二12~27;參申三十1~10)。
4.基督降臨審判列國(三1~16;太廿五31~46)。
5.千年國中以色列國之復興,神必作他百姓的避難所(三16~21),耶路撒冷必存到萬代(三20)。
“耶和華的日子”是指什麼。這是本書十分重要的關鍵,可以影啊全書之解釋。若以為“耶和華的日子”就是當時的蝗災,則本書是已應驗的預言。但按二29~32,三11、19;這“耶和華的日子”卻非指當時,其最後實現是指基督降臨,審判列國,災難結束,禧年開始。
四、章題
1.蝗災
2.聖靈澆灌
3.復興
五、全書分析
第一段 警告災禍之來臨(一章)
1.蝗蟲的災禍(一l~4)
2.向老人呼籲(一2~4)
3.向醉酒的人呼籲(一5~7)
4.向百姓呼籲(一8~12)
5.向祭司呼籲(一13~14)
6.先知的求告(一15~20)
第二段 描述耶和華的日子之來臨(二l~27)
1.蝗災與耶和華的日子(二1~11)
2.指示逃避災禍的途徑——悔改歸向神(二12~17)
3.神的應許——神對悔改的百姓之答覆(二18~27)
①國家太平(二18~20)
2秋雨春雨(二21~26)
③信仰專誠(二27)
第三段 預言美好結局之來臨(二28至三21)
l.聖靈的澆灌(二28~32)
2.選民的歸回與列國之報應(三1~8)
3.約沙法穀的審判(三9~17上)
4.耶路撒冷的復興(三17下~21)
問題研討(請先依照這些問題查閱全書)
1.約珥是什麼時期的先知?
2.先反覆閱讀全書多次,然後試用一句話說出本書的主要內容。
3.按你自己的領會,你認為“耶和華的日子”是什麼日子?為什麼?
4.“耶和華的日子”前後有什麼事發生?
5.試把聖經合起來,簡述全書內容。
── 陳終道《約珥書講義》
約珥書講義(文牧)
作者、日期、和背景
以他的名字為書名的這位先知,叫做「毗士珥的兒子約珥。」(一1節)雖然約珥這個名字在舊約時代是相當普通的一個名字,但是除了本書所提供的資料,我們對毗士珥的兒子約珥無法作進一步的瞭解。他很可能是在猶大耶路撒冷城的居民,而猶大的耶路撒冷正是本書所論述的物件。約珥可能是一位祭司,或者像某些學者所認為的那樣,他是一位崇拜的先知(Cult-prophet),但沒有甚麼確實的證據。也可以假定約珥是受過一定教育的,因為他的詩很有分量,他的話有引用其它先知的著作或言論。
因為我們無法確知這個人,我們同樣也無法確知他作先知傳道的日期。本書開始的一節不能確定事情發生的日期,它不像其它先知書的開頭那樣,提供我們時代背景。要根據本書中記載的少數歷史事件的推測而得。約珥傳道的日期曾被確定為西元前第九世紀,第七世紀,甚至第六世紀!一般認為先知傳道的日期,是在西元前第六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如果這個結論是對的話,先知傳道大概發生在耶路撒冷,在被擄歸回的早期。但是這也沒法確定。
雖然先知傳道的日期一直是個秘密,但是先知傳講的事件,至少從人的角度看來,卻是十分清楚的:它是關於蝗蟲之災的可怕經歷。先知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描述最近由於蝗蟲蹂躝引起的經歷(一2-27節),並以此為他作先知傳道的起點。
先知描述蝗蟲入侵困擾猶大的真實性是不需要懷疑的,雖然在較舊的注釋中趨於把蝗災視為一種象徵或者比喻。
{\Section:TopicID=133}約珥書的信息
約珥書預言的主題是「耶和華的日子」,這本簡短的先知書處處表現這個主題。雖然其它先知也提及這個主題,但只有約珥更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題目上。一般來說,「耶和華的日子」是指神審判犯罪的人和國家的日子,是祂的公義掌權的時候。
約珥的觀點和言語都有一種伸縮性,不受一般的時間觀念所限制。現在的事和長遠的將來,都濃縮在一起。蝗災在約珥的心中喚起神審判的臨近。這種威脅,迫使人們饑餓和死亡。因此約珥呼喚他的人民悔改(二12-17);經過一段時間,人民明顯地響應了他的信息,所以審判也就避免了(二18-27)。
但是避免了逼在眼眉的審判,並不消除耶和華的日子;那個日子一直存在於將來。在先知的更遠將來的異象裡,他清楚覺察到那日的雙重性質:對於那些敬畏神的人,這是一個蒙福和復興的日子;但是對於神的仇敵,那卻是個毀滅和災難的日子。
全書的重點與內容:
1. 與神分離(1:1-2:17)
a. 歷史的角度(1:1-20)
蝗蟲的災害(一1-12)
災害預告命運(一13-20)
b. 預言的角度(2:1-17)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二1-11)
呼喚悔改(二12-17)
2. 耶和華的拯救(2:18-3:21)
a. 現今祝福的應許(2:18-27)
重聽應允禱告(二18-27)
b. 將來祝福的應許(2:28-3:21)
將來的祝福(二28-32)
審判之谷(三1-12)
審判和應許(三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