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阿摩司書第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宣判以色列領導階層的罪行與懲罰】

   一、國中傑出人物安逸無慮,未從鄰國的衰弱學取教訓(1~2)

   二、濫權施暴,還以為報應之日相距尚遠(3)

   三、生活奢華靡爛,卻不為國家前途著想(4~6)

   四、神誓必將他們交付敵人,止息宴樂(7~8)

   五、家破人亡,屍橫遍野(9~11)

   六、全因不顧神公義的法則,招致敵人的侵略(12~14)

 

貳、逐節詳解

 

【摩六1「國為列國之首,人最著名,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在錫安和撒馬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

   〔呂振中譯〕有禍阿!那些舒舒服服在錫安,那些自以為安穩在撒瑪利亞山上的!有禍阿!那些作為列國領袖之傑出者、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的!

  〔原文字義〕首」首先,起頭;「著名」被標記,被突顯;「歸向」被帶來,被引進;「錫安」乾枯之地;「撒馬利亞」看山;「安逸」自在的,安定的;「無慮」信靠。

  〔文意註解〕「國為列國之首」:指包括全部十二支派在內的南北兩國,是當時迦南地最強盛的國家。

         「人最著名」:指南北兩國中傑出的領袖人物。

         「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以色列家』指全部十二支派的人;『所歸向』意指百姓臣服於國家領袖人物的領導。

         「在錫安和撒馬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錫安』指南國首都耶路撒冷;『撒馬利亞山』指北國首都(參王上十六2429);『安逸』指生活安定自在;『無慮』指沒有內憂外患;『有禍了』按原文是全節經文之首,用意在警告兩國領導階層,禍患即將來臨。

  〔話中之光〕()教會中的領袖人物,倘若自以為眾望所歸,大權在握,就任意妄為的,他們的前景相當可悲。

         ()人最怕出名,受人注目;因為平常人尚知自我約束,一旦稍有成就,出人頭地,便往往容易失去自制,超越界限,甚至耽於安逸放縱。

 

【摩六2「你們要過到甲尼察看,從那裏往大城哈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那些國比你們的國還強嗎?境界比你們的境界還寬嗎?」

   〔呂振中譯〕你們過去到甲尼去察看看,從那裡往大哈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他們比這些國強麼?看他們的境界比你們的境界大麼?

  〔原文字義〕甲尼」假神的堡壘;「察看」看見,覺察;「哈馬」堡壘;「非利士人」移居者;「強」好的,令人愉悅的;「境界」邊界,界線;「寬」許多,大量。

  〔文意註解〕「你們要過到甲尼察看」:『甲尼』在北國國境以北的大城,原屬亞蘭國,後為亞述國所侵奪。全句意指不要再罪生夢死,應當去到鄰國境內,察看他們當前的情況,是否有所改變。

         「從那裏往大城哈馬去」:『哈馬』原屬北國的重要大城(參王下十四2528),位於大馬色之北約一百五十英哩處,後脫離北國獨立,終為亞述國所併吞(16)

         「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非利士』是猶大國南邊的鄰國,故用『下到』以形容往南行,迦特則為非利士人五個主要城市之一(參撒上六17);非利士人曾臣服於大衛王和所羅門王治下(參代上十八1;代下九26)

         「看那些國比你們的國還強嗎?境界比你們的境界還寬嗎?」:意指前述三城的際遇,可作為以色列國前途的借鏡。

  〔話中之光〕()已過的歷史演變,以及當前生活環境中人事的變遷,在在都提供我們最好的借鏡,從國家、民族、家庭和個人的興衰起伏,學取功課。

         ()可惜人們泰半視若無睹,歷史上的錯誤和別人的失敗,仍然一再地重複,似乎從未被引為鑑戒(參林前十11)

 

【摩六3「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坐在位上盡行強暴〔或譯:行強暴使審判臨近〕。」

   〔呂振中譯〕有禍阿,那些擅自把災禍之日推遠,反把強暴之座位挪近的!

  〔原文字義〕降禍」壞的,惡的;「遠」排除,放到一旁;「強暴」暴力,殘酷。

  〔文意註解〕「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先知責備以色列家的領袖們仍然逍遙自在,以為遭遇災禍的日子相距還遠。

         「坐在位上盡行強暴」:『坐在位上』指坐在治理和審判的權位;『盡行強暴』指未按公正合理的原則轄管百姓。

         本節按原文又可解作:(1)你們故意不想面對衰亡的日子,卻促使強暴的座位(政權)加速來到;(2)你們擅自將災禍的日子推遠,卻拉近了強暴的座位(政權)

  〔話中之光〕()以為見主面的日子尚早(參太二十四48),便放心行惡,這是一般人常見的毛病;但願信徒警惕自己,隨時準備好自己迎見神(參摩四12)

         ()「坐在位上」並不是神給我們的特權,讓我們為所欲為;反而是神給我們的責任,將來神必叫我們向祂交帳(參路十二48)

 

【摩六4「你們躺臥在象牙牀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裏的牛犢;」

   〔呂振中譯〕有禍阿那些躺在象牙床上,在床榻上伸著懶腰,吃群中現挑的羊羔,和棚間之肥牛犢的!

  〔原文字義〕躺臥」躺下,倒下;「舒身」自由,不受限制,斜躺;「羣中」羊群;「羊羔」羊羔,綿羊;「棚」畜舍。

  〔文意註解〕「你們躺臥在象牙牀上,舒身在榻上」:意指他們就餐時,斜躺在鑲嵌象牙的長椅上。這是描述當時權貴們的奢生活。

         吃群中的羊羔,棚裏的牛犢」:指食材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上等嫩肉。

  〔話中之光〕()生活舒適不是罪,但生活過度的享受絕對是罪;信徒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上,必須有所節制,最好要與「聖徒的體統」(弗五4)相稱。

         ()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前三3~4)

 

【摩六5「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

   〔呂振中譯〕那些應琵琶聲嘁嘁喳喳胡唱,還自己編制(傳統器具。今稍點竄譯之)各種詩歌要媲美大衛的!

  〔原文字義〕彈琴」豎琴;「鼓瑟」口,末端;「消閑」即興,隨意;「製造」思量,盤算;「樂」歌;「器」器皿,物品;「大衛」受鍾愛的;「所造的」(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指隨意彈唱一些娛樂性的歌曲,讓自己沉迷於享樂之中。

         「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這是諷刺權貴們雖無大衛王的才幹,卻自造樂器以表現他們的音樂才華有如大衛王。

  〔話中之光〕()適度的消閒娛樂,可以消除日常工作的疲勞,使我們有更健康的身體和精神來事奉神,這是神所容許的,也是屬靈的前輩們所行的榜樣。

         ()唯有過度地沉迷於音樂、藝術、娛樂、運動、旅遊,以及各種消遣活動,雖然它們本身是屬正當的行為,但過度地佔用了信徒寶貴的時間、精神、體力和財力,究竟不會蒙神稱許,同時還會負面地影響到我們的靈命追求和事奉。

 

【摩六6「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

   〔呂振中譯〕那些以大碗喝酒,用上好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破敗而憂傷成病的!

  〔原文字義〕大碗」盆子;「上等的」上好的,首先;「抹身」塗抹,澆油;「約瑟」耶和華已增添;「苦難」壓碎,破碎;「擔憂」軟弱,生病。

  〔文意註解〕「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這是描寫權貴們在筵宴席上的奢侈情形(參箴二十一17)

         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約瑟的苦難』喻指北國的覆滅;這裡暗示他們只顧自己享樂,卻不為國家前途擔憂。

  〔話中之光〕()貪圖自身的享受,卻不為教會掛心和分擔責任(參林後十一28),這種信徒越多,教會就越得不著建造。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摩六7「所以這些人必在被擄的人中首先被擄;舒身的人荒宴之樂必消滅了。」

   〔呂振中譯〕故此這些人呢、如今必在流亡人之中首先流亡,而伸懶腰之人的鬧飲狂歡就消逝了。』

  〔原文字義〕被擄」揭開,移動;「首先」投,頂,起頭;「舒身」自由,不受限制;「荒宴之樂」宴樂的呼喊;「消滅」轉變方向,出發。

  〔文意註解〕「所以這些人必在被擄的人中首先被擄」:這是表明報應即將快速臨到他們身上。

         「舒身的人」:指『躺臥在象牙牀上,舒身在榻上,用上等的油抹身』(46)

         「荒宴之樂」:指『吃群中的羊羔,棚裏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以大碗喝酒,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4~6)

         「必消滅了」:指必因國破家亡而消失無蹤。

  〔話中之光〕()安逸享樂是魔鬼擄掠信徒的手段,牠的拿手詭計便是叫信徒: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只顧身心不顧靈命,只顧今生不顧永世。

         ()因為凡要救自己魂生命的,必失喪魂生命;凡為我失喪魂生命的,必得著魂生命(太十六25原文直譯)

 

【摩六8「主耶和華──萬軍之神指著自己起誓說:我憎惡雅各的榮華,厭棄他的宮殿;因此,我必將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敵人。」

   〔呂振中譯〕主永恆主指著他自己來起誓;永恆主萬軍之神發神諭說『我厭惡雅各所自豪的建築,我恨他的宮堡;我必將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敵人。』

  〔原文字義〕萬軍」軍隊,群;「憎惡」憎惡,厭惡;「雅各」抓住腳後跟的人,取代者;「榮華」升高;「厭棄」恨惡;「其中所有的」滿,填滿;「交付」交出。

  〔文意註解〕「主耶和華──萬軍之神指著自己起誓說」:指全能的神以祂自己的信實和威嚴宣告祂的判決必然付諸實行。

         「我憎惡雅各的榮華,厭棄他的宮殿」:意指神憎厭以色列家領導階層的奢華。

         「因此」:指上述緣故。

         「我必將城和其中所有的」:『城』指一切防衛體系和設施;『其中所有的』指一切居民和他們的財物。

         「都交付敵人」:意指神任令敵人踐踏和掠奪。

  〔話中之光〕()若換作現代用語:「雅各的榮華」就是信徒的榮華富貴,「他的宮殿」就是信徒的華美房屋,「城」就是教會;我們信徒若是過度注重物質的建設和生活享受,就恐怕也是神所憎惡並厭棄的。

         ()神的選民在被神交付敵人之前,他們的奢華生活早已將自己交付在魔鬼的手中;同樣的,信徒在被神捨棄之前,他們的生活早已自我交付給這世界了。

 

【摩六9「那時,若在一房之內剩下十個人,也都必死。」

   〔呂振中譯〕那時若在一座房屋裡剩下了十個人,他們也都必死的。

  〔原文字義〕剩下」留下來;「死」被殺死,被治死。

  〔文意註解〕「那時」:指神的誓言實現之時(8)

         「若在一房之內剩下十個人,也都必死」:意指戰爭中的青壯年倖存者,也必全然死於饑荒和瘟疫。

  〔話中之光〕()使徒保羅說:「我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意指基督乃是他活著的意義;當我們的生活醉生夢死,毫無存活的意義可言時,就恐怕活著也是枉然。

         ()信徒應當有一個心志,活著是為神並為著教會(參腓一2224;彼前四2);這樣,當我們死了就有益處,並且能在主面前交賬(參腓一21,彼前四5)

 

【摩六10「死人的伯叔,就是燒他屍首的,要將這屍首搬到房外,問房屋內間的人說:『你那裡還有人沒有?』他必說:『沒有』;又說:『不要作聲,因為我們不可提耶和華的名。』」

   〔呂振中譯〕死人的親屬、就是為他燒香料的人、把他扶起來;將遺駭搬到房屋外頭時,要問盡內室的人說『你那裡還有人沒有?』若說『沒有』;他就說『別作聲啦!連耶和華永恆主的名都不可提!』

  〔原文字義〕伯叔」叔,舅,心愛的;「燒他屍首的」燃燒者;「內間」深處,盡頭;「不要作聲」噓,安靜。

  〔文意註解〕「死人的伯叔,就是燒他屍首的」:指前述死者(9)的老年親屬,將負起火化屍首的責任。

         「要將這屍首搬到房外」:指火化屍體的第一步是先將它搬到房外。

         「問房屋內間的人說:你那裏還有人沒有?」:『房屋內間的人』指死者的直系婦孺親屬;『還有人沒有』指還有沒有別的死人。

         「他必說:沒有」:意指命定該死的都必死光。

         「又說:不要作聲」:有兩種意思:(1)靜默是敬畏神的表示(參哈二20;番一7;亞二13)(2)恐怕驚動滅命的使者,引起更多人喪亡(參林前十10)

         因為我們不可提耶和華的名」:有多種意思:(1)提說神的名,關係到神的臨在(參撒上二十42;王下二24;詩二十7)(2)絕望的表示,害怕更觸怒神;(3)承認為時已晚,現在呼求神無濟於事;(4)不信的表示,對神的懲罰心懷抗拒;(5)承認神是公義的,對死者的遭遇默默接受。

  〔話中之光〕()「屍首搬到房外」這話告訴我們,這人生前所辛苦建造的房子,死後卻不容他存留,要搬出房外埋葬;可見我們還活著時,不要太介意房子的舒適享受,而應當考慮到身後之事,趁著還活的時候,如何才能坦然見主。

         ()信徒若生前榮耀神,死後家人才會光采地提說神的名,見證神的恩典;今天在教會中,信徒在生前不見得怎麼愛神,但在葬禮上卻一片歌功頌德,彷彿是不可多得的好基督徒,真叫知情的人無言以對。

 

【摩六11「看哪,耶和華出令,大房就被攻破,小屋就被打裂。」

   〔呂振中譯〕因為你看,永恆主一發命令,大房屋就被擊毀、成了碎片,小房屋則被打壞、到四分五裂。

  〔原文字義〕出令」命令,吩咐;「大」巨大的;「攻」擊打;「破」殘片;「打裂」裂縫,裂口。

  〔文意註解〕「看哪,耶和華出令」:意指神審判的日子已經來到。

         「大房就被攻破,小屋就被打裂」:『大房』指石鑿的堅固房屋;『小屋』指不太引人注目的簡陋房屋;『攻破和打裂』指完全被摧毀,成為一片廢墟。

  〔話中之光〕()神的時候一到,大房和小屋都將蕩然無存,所以信徒今日不要太計較大房或小屋,只要合乎各人身分和生活所需,便當知足。

         ()堅固的建築物也罷,簡陋的也罷,不過是供今日遮身,明日就被拆毀,都不能長存。要緊的是我們在神面前的屬靈建造,究竟是堅固的或是簡陋的?

 

【摩六12「馬豈能在崖石上奔跑?人豈能在那裏用牛耕種呢?你們卻使公平變為苦膽,使公義的果子變為茵蔯。」

   〔呂振中譯〕馬哪能在崖石上跑呢?人哪能用牛去耕海(傳統用幾隻牛去耕種。今將複數『牛』字分為『牛』字與『海』字)呢?然而你們卻使公平變為毒草,使公義變為苦堇!

  〔原文字義〕崖石」岩石,山崖;「奔跑」跑步;「耕種」耕地,刻入;「變為」轉動,改變;「苦膽」苦而毒的藥草;「茵蔯」苦毒。

  〔文意註解〕「馬豈能在崖石上奔跑?人豈能在那裏用牛耕種呢?」:意指這兩種情形都是荒謬不可能的事,轉用來比喻神的子民絕對不能藐視神作事的法則,否則必為自己招來苦果。

         「你們卻使公平變為苦膽,使公義的果子變為茵蔯」:『公平和公義』是神作事的法則(參伯三十七23;詩七十二2;八十九14;賽二十八17);『苦膽和茵蔯』都是極苦的東西。全句意指凡不按照神公平和公義的法則行事的人,神就必使他們自吃苦果,以艱難困苦報應他們。

  〔話中之光〕()人作事絕對不能違反神所定的法則,順則昌,逆則亡,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公平和公義是神作事的原則,也是信徒應當遵循的法則,所以我們在教會中千萬不可按外貌待人,絕對不要有差別待遇(參約七24;雅二19)

 

【摩六13「你們喜愛虛浮的事,自誇說:我們不是憑自己的力量取了角嗎?」

   〔呂振中譯〕你們、你們這些喜歡虛無事(或音譯羅底巴。參撒下94又撒下1727)的,這些說『我們豈不是憑著自己力量而為自己取得勢力(或音譯加寧。參創145)麼?

  〔原文字義〕喜愛」喜樂的,愉快的;「虛浮」不,無;「事」言論,言語。

  〔文意註解〕「你們喜愛虛浮的事」:『虛浮的事』有二意:(1)指微不足道的事;(2)按音譯指『羅底巴』地名(參撒下十七27),曾在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之間數易其手(參王下十32~33;十三25;十四25)

         「自誇說:我們不是憑自己的力量取了角嗎?」:『角』也有二意:(1)力量的象徵(參亞一21)(2))按音譯指『加寧』地名(參創十四5),也曾在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之間數易其手(參王下十32~33;十三25;十四25)

         本節含有雙關語意,指以色列國憑自己的力量奪取羅底巴和加寧兩個微不足道的小城,還沾沾自喜,展現了他們自己的國力,卻不知因此招來更強大的國(14),終將被敵人所覆滅。

  〔話中之光〕()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9)。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摩六14「耶和華、萬軍之神說:以色列家啊,我必興起一國攻擊你們;他們必欺壓你們,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

   〔呂振中譯〕真地你看吧,以色列家阿,我必激起一個國來攻擊你們。』永恆主萬軍之神發神諭說:『他們必壓迫你們、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溪谷。』

  〔原文字義〕興起」使之起來,立起;「攻擊」(原文無此字);「欺壓」擠,壓迫;「哈馬」堡壘;「口」進入;「亞拉巴」貧瘠。

  〔文意註解〕「耶和華、萬軍之神說」:全能且信實的神宣告。

         「以色列家啊,我必興起一國攻擊你們」:指神要興起亞述國作祂懲罰以色列國的工具(參賽十5~6)

         「他們必欺壓你們」:指亞述人必要來侵略壓迫以色列國。

         「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哈馬口』是北國以色列的極北邊境(參民三十四7~8);『亞拉巴的河』是北國以色列的南端邊境(參王下十四25);全句意指以色列國從北到南全境必遭受亞述人的侵襲。

  〔話中之光〕()神是萬國萬民的創造主,全人類都屬於祂,任何一國的興衰也都在於祂。神又能使用不認識祂的國家,來管教祂自己的選民以色列。

         ()神的選民在正常的情況下,原本受到神的保護,作他們堅固的高台和避難所(參撒下二十二3;詩五十九16),但當他們頑固悖逆之時,仍有可能會被神棄絕,而遭受仇敵的侵略蹂躪。

 

叁、靈訓要義

 

【神選民首領和教會領袖人物的警戒】

   一、人一出名,眾望所歸,就容易自滿且自高自大(1節上)

   二、人一掌權,若不受制衡,就容易超越規矩而安逸無慮(1節下)

   三、人一高升,眾人之上,就容易唯我獨尊而不肯受教(2)

   四、人一不怕神的懲罰,就容易為非作歹,對人強橫(3)

   五、人一不重視屬靈的供應,就容易去追求物質的享受(4)

   六、人一失去靈裡的喜樂,就容易去追求魂裡(指精神上)的快樂(5)

   七、人一輕看屬靈的裝備,就容易講求肉身的滿足和妝飾(6節上)

   八、人一自私,只顧自己,就容易不顧到別人和教會團體的前途(6節下)

   九、人一隨從肉體的情慾,就容易被仇敵撒但所擄去(7)

   十、人一只顧自己和自己的家,就無法保守神的國和神的教會(8)

   十一、人一輕看神的名,就會落在屬靈死亡的情形之下(9~10)

   十二、人一違背神作事的法則,就會失去神的祝福和保守(11~12)

   十三、人一倚靠自己的力量,就會招來神手的管教(13~14)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阿摩司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阿摩司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