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书导论拾穗 阿摩司书提要 壹 关于先知阿摩司 一 圣经中有两个阿摩司:一个是写本书的先知,另一个是主耶稣的祖先。(路三25,和合本圣经译作‘亚摩斯,’其实在原文和‘阿摩司’是同一个名字。) ‘阿摩司’和以赛亚的父亲‘亚摩斯’(赛一1)在希伯来文中是两个不同的名字,前者的字义是‘负担,’后者的字义是‘强壮。’ 二 先知阿摩司是犹大国的提哥亚人。那地是在耶路撒冷附近,至今还在,仍用旧名。它离耶路撒冷有三十余里,离伯利恒约二十里。 三 阿摩司虽然是犹大国人,可是他说预言的地方和主要的对象却都是北方的以色列国。(摩一1。) 四 先知阿摩司并不像以赛亚是一个朝臣,也不像耶利米是一个祭司;他是一个牧人,(一1,)又是修理桑树的人,(七14,)在当时被人看为低微。但是神常‘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林前一27,)所以祂拣选一个牧人作祂的先知去警告一个正在全盛阶段的大君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 五 阿摩司说的预言是神托付他的职事。当他作牧人的时候,耶和华选召他,对他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摩七15。)所以他的职事就是他的‘负担,’他说出的预言对以色列百姓也就是他们的‘负担。’这就是‘阿摩司’这名字所包含的见证。 六 按照时间的推算,阿摩司是与何西阿同时代。 贰 时间和地点 一 时间: (一)按照一章一节所说,阿摩司作先知的时候是在犹大王乌西雅和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年间,也就是在‘大地震’前二年。 (二)关于‘大地震’发生于那一年,经内、经外均无稽考。可是那次地震必定是非常剧烈,因为先知撒迦利亚在二百余年后还题及这件令人难忘的事。(亚十四5。)阿摩司自己也预言这两年以后必要发生大地震。(摩六11,八8,九5。) (三)耶罗波安作以色列王共四十一年,乌西雅作犹大王共五十二年,二王同时代有若干年。据解经家的推究,阿摩司说预言是在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的晚年,约在主前七八七年。 二 地点:阿摩司说预言是在以色列国的伯特利,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铸造的二只金牛犊中,有一只就安在那里。 参 体裁 阿摩司书的体裁与前一卷约珥书的体裁各有不同。约珥书是精美、文雅、温柔,阿摩司书是直率、猛烈、恳切;前者富有诗意,后者多以田野间的生活作譬喻。(一2,二13,三12,七1等。) 肆 背景 初读圣经者读阿摩司书时,必须参考王下十四章二十三至二十九节。阿摩司作先知的时候,正是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全盛时期。耶罗波安是以色列诸王中最强的一个,也是作王年代最长的一个,他作王四十一年。他在位年间,收复了以色列边界之地,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那时耶和华神也怜悯以色列,‘因为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甚是艰苦;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藉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王下十四26~27。) 可是在这样全盛的时期中,以色列国却是危机隐伏,不久灾祸即将爆发。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罪始终没有除掉,道德堕落,犯罪的事增多,这些事都惹起神的忿怒。可是神在审判之前,还差祂的先知到以色列国中题出警告。他预言的口气很像路加十七章二十六至三十七节,帖前五章三节。最可惜的事就是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成功,在宗教上却是失败的,他自己拜偶像,也没有接受阿摩司的忠告,把百姓带回到神面前去。他在位的日子虽然看不见什么,但是在以后的五十年中,神的审判临到,以色列亡国。 伍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一章一节是阿摩司自己的介绍。一章二节是他预言的小引:‘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一2,参读珥三16,耶二五30。)每一次圣经中有这一类的话,都是表示神的震怒临到,神的审判开始,底下必有严重的事发生。 二 为要引起以色列的注意,所以阿摩司先题起神对于列国的审判,计有七国:叙利亚、(一3~5、)非利士、(6~8、)腓尼基、(9~10、)以东、(11~12、)亚扪、(13~15、)摩押、(二1~3、)犹大。(4~5。) 题到列邦的罪,都是指违背道德的罪,和违背是非之心的罪。题到犹大的罪,就与列国有所不同了。犹大的罪是厌弃神的训诲,不守神的律例,事奉偶像…。神要追讨列邦的罪,神更要追讨祂自己选民的罪。犹大七十年的被掳,就是应验了这里的预言。 以色列是本书的主要对象,所以从二章六节起,至九章十节止,都是讲到以色列的罪。神指责列国的话,话语比较简单;惟独对于那些被带出埃及、领进迦南、承受产业、多蒙祝福的以色列人,神是更严厉的、更详细的数说他们的罪。这就是‘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7~48。)这也就是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迦百农还容易的原因。(太十一23~24。)我们新约时代的信徒所领受的和享受的,远超过当初神的选民。如果我们蹧蹋神的恩典,违背祂的心意,我们岂不将受神更严、更重的审判么?如果我们不能以我们所受的恩典来荣耀祂,那么神必以祂所有的公义来荣耀祂自己。 三 新约圣经引用本书的话语计有两次:(一)五章二十五、二十六节,比较行传七章四十二、四十三节;(二)九章十一节,比较行传十五章十六、十七节。 四 以色列在许多罪中有一件特别的罪,就是神在他们子弟中间兴起拿细耳人和先知,他们不但不感谢神,反而是百般阻挠。他们勉强拿细耳人喝酒,禁止先知说预言,因为这两种人的见证都是定他们罪的。在教会中间,在基督徒的家庭中间,也常有类似的事发生,作父老的或作父母的,非但不鼓励自己的子女热心、追求神,反而阻止他们奉献、走窄路。这样的罪是严重的,是惹起神的义怒的。 五 从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知阿摩司实在是一个模范的主的工人。让我们注意下面几点: (一)他的谦卑:他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摩七14。)按当时的人看来,牧人或修理桑树的并不是一种高贵的职业,可是他并不隐藏他的资格和出身。他没有己的夸张、荣耀。他尽量说出他的不配,他之所以能在这里说预言,完全是出于耶和华神的恩典。 (二)他的智慧:他说预言常用浅显的话语,使大众都能明了。他要说神对以色列的审判,先说神对列国的审判,以引起神百姓的注意。 (三)他的忠心:他在拜偶像的君王和百姓面前说预言,不奉承、不谄媚,把前面可怕的审判忠实的告诉他们。 (四)他的勇敢:他受事奉偶像的祭司亚玛谢的威胁之后,他不退缩,始终站住,不肯轻易离开神所委托他的职事。 (五)他的信息:他不传自己的话,只传神的话;而且他所传的话是直接从神而来的,所以本书中常有‘耶和华如此说,’(一3,)‘主耶和华指示我一件事’(七1)等类的话。 六 以色列还有一件特出的罪,就是欺压贫穷。(二6,四1,八4。)贫穷的人是在神心坎上,为神所纪念的。‘穷乏人呼求的时候,祂要搭救,没有人帮助的困苦人,祂也要搭救。祂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拯救穷苦人的性命。’(诗七二12~13。)‘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么?’(雅二5。)福音特别是传给他们听的。(路四18。)因此,‘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十四21;)‘他施舍钱财,赒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林后九9;)‘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箴十四31;)‘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十九17。)凡欺压贫穷的,神必讨罪,为之伸冤。‘贫穷人,你不可因他贫穷,就抢夺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二二22~23。)以色列欺压贫穷,惹起神的义怒,祂要施行审判。 七 ‘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摩三3。)我们羡慕‘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的经历。(创五24。)我们必须记得,与神同行的必要条件就是同心,没有同心,绝不能在神所指定的路上与祂同行。要与神同心,必须‘不再是我,’(加二20,)并‘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 八 ‘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摩四12。)这是一个严重的信息。人在地上的生活都是有意的、无意的预备迎见神。今天若不能因恩典而迎见祂如同慈父一般,他日必定就公义而迎见祂如同审判者一般。特别是神的仆人们,要‘预备迎见你的神。’‘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五10。)那时,‘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有人用金、银、宝石来建造,有人用草、木、禾楷来建造;前者经得起试验的火,后者经不起试验的火,要全被烧毁。(林前三13~15。)究竟我们有否预备好随时迎见我们的神,向祂交出我们所建造的工程? 九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神的话就是我们属灵的粮食,维持我们属灵的生命,满足我们属灵的需要。可是,有时候因着有罪的缘故,神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三1,)以致在祂子民中间缺少供应,造成属灵的饥荒。本书八章十一至十三节所记的是一次厉害的饥荒,人们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他们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以致发昏。愿有更多的‘童子’出来,把自己献作‘五饼二鱼’交在主手里,(约六9,)由主祝谢,擘开,分给众人,满足大家属灵的需要。 十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摩九11,徒十五16~17。)阿摩司在犹大国王乌西雅极强盛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有一天大卫家的帐幕要倒塌,王冠和宝座要离开他的家;果然,过了不久,就应验在七十年被掳的事实上。但先知在此也预言到,有一天神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重新修造那破坏的,使大卫的后裔一直在他的国位上。这预言应验在基督降临的事实上,因为天使加百列曾作见证说,‘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祂的国也没有穷尽。’(路一32~33。)神是藉主耶稣修建了‘大卫倒塌的帐幕。’在这帐幕里,不只包括真的以色列人,也包括了在外邦中称为主名下属灵的以色列人。我们的得蒙拯救也是根据于这个应许。(徒十五16~17。)这个预言要等国度中才完全应验。 十一 本书正和其他的先知书一样,不管指责是如何严厉,审判是如何可怕,到最末了总是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途,等着神的儿女。九章十一至十五节是神给他们的应许:(一)国度的恢复;(11~12;)(二)兴旺、繁荣;(13~14;)(三)存到永远。(15。) 陆 信息 阿摩司抱着一个负担,就是向那正是在全盛时期的,又是奢华、放肆的以色列传一个厉害的信息-神的审判。他在本书中指出国家的罪恶,就等于对国家的审判。个人的罪是要留到宝座前审判,国家的罪是在这世代里就受审判。 柒 钥字和钥节 一 钥字:‘刑罚。’(八次。) 二 钥节: (一)‘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四12。) (二)‘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五4。) (三)‘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九11。) 捌 分析 本书根据内容可以分作四大段:对四周列国的审判、对犹大和以色列的审判、神和雅各家的争辩、大卫国度的繁荣。 1 对四周列国的审判(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 一 小引。(一1~2。) 二 对叙利亚的审判。(一3~5。) 三 对非利士的审判。(一6~8。) 四 对腓尼基的审判。(一9~10。) 五 对以东的审判。(一11~12。) 六 对亚扪的审判。(一13~15。) 七 对摩押的审判。(二1~3。) 2 对犹大和以色列的审判(二章四至十六节) 一 对犹大的审判。(4~5。) 二 对以色列的审判。(6~16。) 3 神和雅各家的争辩(三章一节至九章十节) 一 三次指责以色列的话。(三~六。)每次都是以‘听’字开始。(三1,四1,五1。) 二 五个含有严重警告的异象:(一)蝗虫;(七1~3;)(二)火;(七4~6;)(三)准绳;(七7~9;)(四)夏天的果子;(八;)(五)祭坛旁的主。(九1~10。) 三 在第三个和第四个异象中间,插入了一段事奉偶像的祭司亚玛谢的恐吓。(七10~17。) 4 大卫国度的繁荣(九章十一至十五节) 一 国度恢复。(11~12。) 二 兴旺、繁荣。(13~14。) 三 永存。(15。) —— 倪柝声《圣经提要》 壹、书名 卷名 像其他小先知书一样,《阿摩司书》以其作者阿摩司命名。该名的希伯来文(Amos)其词根是动词 amas,意思是“挑担子”。所以“阿摩司”的意思是“挑担子的人”。这与先知蒙召所传递重大严肃的信息相称。《旧约》其他地方没有这个名字。──《SDA圣经注释》 贰、作者 【本书作者】 先知阿摩司是犹大国提哥亚地的一位牧人。其地距耶路撒冷南约20公里。他牧羊之外又修理桑树,以维生计(一1;七14~15);虽出身畎亩间。家世没有以赛亚、耶利米那末显赫,但生活在贫苦的大众中,亲历民间疾苦,因而能成为替受压迫的人说话的先知。 这位牧人是在照料羊群时蒙神选召(七15),放在直接得神启示向民宣告先知之列。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牧人,他历史知识丰富,对当代社会经济问题认识深刻,而文字技巧尤为出色。所说预言范围虽广,但条理分明,先后连贯,读来天衣无缝。 他虽是南国犹大人,却蒙召在北国以色列作先知的侍奉,果敢为神发言,宣告刑罚,激起反应甚大,在伯特利当王圣所祭司的亚玛谢甚至控告他图谋背叛(七10~13),因而被迫回到南国,将预言写成书,同时向北、南二国发言。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叁、写作时地 【本书写作时期】 根据一1及七10~13,可知阿摩司是主前八世纪中叶的人,那时犹大国的王是乌西雅(即亚撒利雅,王下十五1~7,13),而以色列国的王是耶罗波安第二。 乌西雅在位52年(主前792~740年),曾打败犹大的敌人,修理耶路撒冷的城墙;在他治下国家强盛(代下二十六1~15)。耶罗波安第二在位约40年(主前784~753),为北国极能干的一位王,成就远逾乌西雅、阿摩司侍奉的时期当在主前760~750年间。 ──《启导本圣经注释》 写作日期:主前755年──《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 肆、主旨要义 主题 阿摩司攻击百姓在社会上的罪恶和他们的异教膜拜,紧急地呼吁他们悔改,因为那是逃避即将来临之审判的惟一方法。阿摩司谈到,以色列人专有的地位应该是他们过公义生活的激励,而不是犯罪的借口。一些受人喜爱和重要的经节包括:三2;三3;五24;九11。──《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 【主题】 《阿摩司书》的主要目的是让上帝的子民认识到自己的罪,并尽可能地劝他们悔改。正如保罗看见雅典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阿摩司也因他所描述的那些奢侈和罪恶而心里着急。他斥责源于物质繁荣的奢侈、富人的浪费、狂欢和放荡。他们之所以有这种享受,是靠压迫穷人、行贿敲榨、曲枉正直。阿摩司比何西阿更加注意犯罪的细节和环境。他处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百姓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过犯。没有什么罪恶的行为似乎能逃过他的眼睛。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警告以色列、犹大和周围的列国,如果他们怙恶不悛,上帝的惩罚就一定会临到。但他在书的最后描绘了公义最后战胜罪恶的光荣景象。──《SDA圣经注释》 伍、写本书的动机 本书的主要人物是阿摩司,我们将在七章十四至十五节中对他有更多一点了解。但在这两节里我们仅知道大概的背景,作者并未用一般格式描写他是一位先知;稍后,他本人甚至否认他是一个专职的先知。这里只简单地把他说成是提哥亚的牧人之一,一个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人。阿摩司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是作职业传道的。 然而,他却承担了传道的工作,因为他所讲的话是从神而来,他得到神的默示,要「论关于他所看到的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大人,他将论以色列的事,这表明他要以一个外国人的身分,在以色列人中讲话;给他们一个即使在最合适的时候也不会受欢迎的信息。── 文牧《阿摩司书讲义》 陆、本书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读阿摩司?】 Ø 任何人若想要明白神如何在审判中彰显祂自己的圣洁(四2)与公义(五24),而使人知道当如何预备迎见祂再来的日子,就必须读本书。 Ø 阿摩司书正说出现今时代的实况。现代人崇尚物质享受、自私、狂妄、欺压、狡诈,甚至连神的子民的道德信仰也受影响,属灵生活不正常,慢慢腐败糜烂。愿神的教会及早认识神的恩慈和严厉,在这黑暗世代发出灯台的光,传扬神的福音以解决世人真正之需要,好叫教会的复兴和主再来的日子早日临到。── 杨震宇《每日读经》 柒、本书的特点 【特 色】 1.阿摩司的作法 阿摩司针对当时北国的各种罪恶,宣布神要审判他们;如果他们肯悔改,神就施恩。 他不因自己没有受过训练而不敢说话。他传神的信息,不畏不骄。他虽然没有进入先知学校,但他是受圣灵引导的。他用了许多美妙的语句(1:3,14,2:7,13,3:5,12,4:2,5:19,7:7-8,8:1-2,11,9:9)。 2.本书的文体 本书为完整的著作,文体极美。大部分有言谈式的诗体、有传记式的散文(7:10―17)以及自传式的散文(7―9章)。 (1)传神的信息用第一人称“我”。 (2)以见证人的言词介绍耶和华真理的时候,就称第三者。 (3)以观察者的言词来报告所见的异象: 这时就说:“这是耶和华说的”(2:16,3:15,4:3,5,9:7)。这句话原文是“耶和华的圣言”。 ── 林献羔《阿摩司书讲义》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与其他经卷的关系】 【与新约的关系】 一、缺乏 神的话,人就干渴饥饿,唯有 神的话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8:11)。耶稣受试探时,同样肯定人活着是靠 神的话语(太4:4)。 二、创造天地的主有权柄审判万国万民, 神将这权柄交给耶稣(约5:22;徒10:42)。 神审判选民以色列,也审判列国,将来的审判也将从 神的家开始(彼前4:17)。 三、 神让以色列家经历难处,这是 神的管教,为要他们回转归向 神(4:6~13)。新约基督徒蒙受基督救赎的恩典, 神也会施行管教,因为祂所爱的祂必管教,使人和祂建立更亲密之关系(来12:5~11)。 四、 神严厉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自满于今生的安逸和舒适,缺乏国度的眼界和爱同胞的心(6:1~7)。耶稣严严警告贪爱今生富足的人,当有属天永恒的视野,不要沉迷于今生的安逸(路6:24~25,12:13~21)。 ──《圣经新译本》 玖、钥节 Ø 【本书钥节】 Ø 【摩一1~2】「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他说,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干。」 Ø 【摩四12】「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这样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Ø 【摩九11】「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 Ø ── 杨震宇《每日读经》 本书金句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5:24)。 钥节(3:7―8,4:12)。 拾、钥字 Ø 【本书钥字】刑罚(二6) ,全书共八次。── 杨震宇《每日读经》 钥字:警告。 钥句:“耶和华吼叫”(1:2)。 【摩一1何谓阿摩司书?作者是谁?】 答:1 阿摩西书Book Of Amos是列为旧约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三卷(何、珥、摩)。书中论到古时八国的审判——大马色(亚兰),非利士,推罗,以东,亚扪,摩押(一3~二16),三次对以色列责备儆诫的演讲,(三~六)。五个默示的异象—蝗灾,火灾,准绳,夏果,祭坛(七1~九10),以及大卫国度将来的繁荣复兴,(九11~5)。本书是用诗的体裁,以直率,猛烈,恳切的语气,来向正在全盛时期奢华放肆的以色列,发出一个严厉神的公义审判信息。其中罪字提过十七次,故本书是以色列的罪为主题。 2 本书为犹太国提歌亚(距耶路撒冷12哩,离伯利恒6哩)人阿摩司Amos(意背重担)于主前787年,在以色列伯特利所写。其对象为北国以色列。他是平民出身,作过牧人,是修理桑树的。被神选召作先知的时候,是在犹大王乌西雅Uzziah(神的力量,主前787~735年),以色列王耶罗波安Jeroboam(人民众多,主前790~744)的年间,(摩七14,一1)。他约约拿,何西阿同时为被掳前期作以色列的先知。当时耶罗波安王政权强腾,国土扩张,在军政方面都极成功,(王下十四23~29),但在宗教上却是失败。他使以色列国崇拜偶像,与巴力之风甚炽(三14;四4;八14)。许多罪恶明知故犯,正是走向灭亡之路,因此神与起这几位先知来挽救国家危亡之命连。 3 在圣经中与阿摩司同名的有马提亚的父亲(路三25,中译亚摩司,希伯来原文同为一个字)。他和以赛亚父亲亚摩斯Amoz(意强壮,赛一1),因原文不同一字,是另一个人。先知阿摩司不是一个正式授职的先知,但他的人格与灵性,堪为今日神的仆人模范。他为人谦卑,存心圣洁,勇敢传道,忠心职事,满有爱心,实为吾人所当效法。他深人民间,与乡民打成一片,借着所见所闻民间情形,社会上的罪恶,以农村田野间生活景物作比喻。把他所要传的信息描写出来,因此所讲论均与人们实际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所以感人至深,故有乡村先知之称。——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时代背景】本书的背景是在亚兰的强权时期(参阅四3,五27)。在主前九世纪,以色列屡受亚兰的侵略(参阅王下十三7及十32、33)。但是第八世纪初叶,亚兰已经被亚述攻击,约在那时,亚兰的首都大马色曾被侵占,被亚述的首领亚达尼拉利三世(Adad-nirari III)征服。但是阿氏去世之后,强权移转至乌拉图王国(Urartu, 首领为Argtisti I, Sardur III),亚兰又恢复自由。大马色的军队进驻以色列的基列(一3),基列以后又被亚扪所侵犯(一13)。当亚述的强权再度兴起,再与亚兰争雄,以色列才逐渐复元。 在那国际情势矛盾,列强争夺的时期中,以色列是最好复兴的机会。耶罗波安二世得以取他父王约阿施的战果。那时商业极为繁盛(八5),国际贸易也大为发展(三9),到处大兴土木,盛况空前(三15,五11,六8),力求考究奢华(三12、15及六4)。农业与畜牧十分发达(五11及六4)。所以在都市中生活豪华,穷奢极恶,道德低落(四1,六4、6及二7),尤其是商业道德已经消失,人多以不正当的方法获取财利(八5)。社会问题丛生,为富不仁,富者更富,而穷者更穷。资本主义在畸形发展之下,土地侵占的事情迭起,是迦南人的欺诈交易手段。人为欠债卖身为奴,奴隶制度也更为沦落(二6,八6)。社会中无助者备受欺压凌辱(二7,四1,八4)。司法行政以贿赂、屈枉正直,是非颠倒(二7,五10、12)。社会不安情形使先知忧愤。 宗教方面,外表似极兴旺,他们献祭众多,大量奉献(四4、5,五21、22)。守节的盛况尤其惊人。但是神压恶不喜悦,也不愿接纳他们的奉献,不想听他们歌唱弹琴的声音,因为他们没有真实的虔诚,他们的不虔带来不义。事实上,在北国的宗教中心,即伯特利与吉甲两大圣所,敬拜已经偏差,因为渗杂了迷信及混合的宗教,为先知所不容。所以从当代背景来分析,先知的声音实在十分需要,阿摩司那种严正的态度,宣布神公义的审判,是针对时代的信息。——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先知生平】出身:阿摩司是南方人,家乡在提哥亚。提哥亚是在海拔二千七百呎的高原,不易有桑树,桑树最多在一千呎左右(参阅王上十27;代上廿七28)。提哥亚在南方的沙漠地带,自然的景色必十分壮丽,以致孕育这个伟大的心灵。提哥亚以智慧闻名(撒下十四2),可能与亚拉伯的文化有所接触,本书还可找到亚拉伯文的成语(四10),以致提哥亚被认为是以色列与亚拉伯的文化中心,是约伯记著作的环境。 他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七14)。修理桑树的,似是卑微的行业,除非他拥有农场,大批栽种桑树,只督导工人。但他也是牧人,在一章一节的「牧人」不是指寻常的牧人,甚至可推测他大量牧畜群羊,专为产羊毛,是相当大规模经营的行业。在七章十四节「牧人」也指大量的牧畜,可见他的经齐状况必在小康之上。 准备:先知在他的职事以前,已有充分的准备。在寂静的大地,空旷的山野,他必有属灵的感受与操练,深体人的渺小与无助。有时到羊毛市场,或城市各处,看到不义不法的事层出无穷,对邻邦的人民与事件也有相当的观察与认识(一3-8,一13-二3,三9及九7)。他深感时势邪恶,尤其从乡镇来到城市,人们的伪善与奸诈,奢侈与纵欲,社会的道德沦落,更使他怒气胸,几乎无法保持缄默。 他在信仰的体认上也很有深度,他认识神的公义与慈爱,深感未来的审判无可避免。他观察人心败坏堕落,几乎无可救药,使他的内心如焚,有无限的忧戚。他忧国之情十分沉重。虽然他以南国的人民身分还可称为客观分析北国的前途。——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阿摩司其人其事】他的家在一个名叫提哥亚\cs8的地方,位于南国犹大的境内。提哥亚既指一个村庄,又指一个区域。这个村庄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约十二里的地方,这个地区则伸展到该村庄以东二十里,包括死海西北沿岸。提哥亚这个村庄(现代亚拉伯人称之为提古亚)位于海拔二千七百尺以上,而提哥亚的旷野则向东陷进四千尺,进入死海。这是一个可怕的地区,一个『荒芜和凄凉的旷野』。这就是阿摩司的家,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可以想象这些景象深远地影响到先知的感觉和异象,并在他的著作的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来。 他平常的工作有三方面:第一、牧人(一1),虽然在希伯来原文中的这个字,不同于普通的牧羊人;它好像有点羊群的拥有者,或者经营羊群的意思。第二、牧畜者,同样,希伯来原文的这个字用在七章十四节中,可能他拥有大批甚至成群的家畜。第三、果农,短时间从事水果的种植工作,培养和收成一种较苦的水果,这种水果生长在死海周围村庄的无花果桑树上(参七14)。换一句话说,阿摩司实际上是个杂农。可能正为了他的事业,需要他常常从老家提哥亚,旅行到北国以色列。因此,阿摩司当先知是在以色列,而不是犹大。——《每日研经丛书》 【阿摩司书的信息】先知阿摩司所传讲的信息主要被他对上帝正直和公义的认识支配着。当他探访北方的以色列时,他感觉到至少表面上,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都是强盛的。但是阿摩司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他知道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不能仅仅用经济财富来衡量,而必须从这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来正确评估。从道德上看,他觉察到这个国家正处在崩溃的边缘,有许多的深沟隔绝富人与穷人,商人与顾客,祭司与平民,审判官与无辜的被告。 军事力量和财富只在少数人手里,广大的百姓是处在被压迫和剥削之中。先知对以色列社会的癖病的分析,激起他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宣布上帝的审判。任何社会,只要它离开基本的正义之标准太远,只要它彻底地背弃自己缔造的条约,必会导致公义的上帝的干涉和审判。因此,骤眼读起来,阿摩司书是一本灰暗的作品,被审判的乌云笼罩着。但是真正的幽暗不是因为宣告审判,而是因为社会的邪恶,这种邪恶必引致这样的审判。 以色列社会中的邪恶还被假冒伪善的宗教渗杂着,这种宗教使得社会不义的行为,得以掩饰起来。因此,我们发现阿摩司不但批判社会的不义,而且猛烈攻击虚假的宗教,是它使人丧失良心,变成假冒为善者的掩护所。——《每日研经丛书》 【本书的目的】以色列人在当时背弃神与大卫所宣立的约;他们既叛逆又自夸、狂傲,以为他们有选民的权益,永不会遭受灾祸。他们用嘴唇亲近主,心却远离主。他们的生活可以用自私、贪焚、不道德、欺压穷人等字形容,国中没有公平。于是,神便召出阿摩司来,要警告以色列人灾祸已迫在眉睫,清楚地预言了被掳的事;但在第九章中,郄同时也预言了将临的拯救。──《新旧约辅读》 【大旨】全书所论皆是选民受罚。一面说到选民如何三番四次地犯罪、悖逆、辜恩、崇邪、不义;一面还说到大有慈爱的神,即以怜悯为心,慈爱为怀的神,对于选民的罪已忍无可忍,不能不加以相当的惩罚。所说的刑罚,也不仅关于当时,更是指着将来,一直到主的日子,雅各家将有的大灾难。——贾玉铭《圣经要义》 【要义】书之要义是表显神的慈爱与威严。 一、神是慈爱而威严 二、神是威严而慈爱——神虽是威严的,不能不罚罪,但他也是慈爱的。且正在发怒罚罪时,仍然显出慈爱来。 三、神是慈爱中有威严,威严中有慈爱——神不是一味去爱,他的爱中也有威严。他所爱的若犯罪,也不能不罚。但刑罚中也有恩典,并不令人在受惩罚时失了盼望。 四、神的慈爱即威严,威严即慈爱——神对选民之慈爱——父亲的爱。对于选民之威严,也慈爱之威严——母亲的爱,无非为选民的利益。——贾玉铭《圣经要义》 【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