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阿摩司书第七章拾穗

 

【摩七1主耶和华指示我一件事:为王割菜之后,菜又发生;刚发生的时候,主造蝗虫。

         从本章至九10记有先知阿摩司看见的五个有关审判的异象。三个记在本章19节:蝗灾、旱灾、准绳。第四个为夏天的果实,见八章。第五个是耶和华施行审判,看九110。所记灾祸一个比一个厉害。前二个为全国的毁灭,因先知恳求而免除;后三个不可免,一定来临。“为王割菜”:田地的首造为王家赋税收入。“菜又发生”:首造收割之后二造长成。“雅各”:北国以色列。“后悔”是神听了先知的恳求后,怜悯百姓,不施蝗灾。但没有宽恕其罪。──《启导本注释》

         为王割菜,是一种人民纳税的方式,为供给军队所需要的粮草。所以第一批的收获要缴纳国库。第二批才归农民,大约在春季三、四月,正有雨水,农作物再可成长,就在那时,蝗虫飞袭,农田全都毁坏,蝗灾看来似乎是突然的,其实是有很长的酝酿期。第一次收割时,幼虫就靠吃食这些得以生长,现在已经造成灾殃。当然如果神不允许,无法成灾。主不但造蝗虫,而且容让牠们增长,所以蝗灾是神降下,作为刑罚以色列人的工具。——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为王割菜(或作草)。由此可见,某些农田上的第一批庄稼要被国王征走享用。

         刚发生的时候。可能指同一块农田的第二批庄稼开始生长的时候。这时蝗虫的侵害最具破坏性。──《SDA圣经注释》

         「指示」:原文是「看见」。

         「为王割菜(草)」:首批的收成纳入王库,做为人民的税项。

         「菜又发生、刚发生的时候」:春季较晚种的菜,以色列的夏季(干季)来之前最后一次收成,若失收则没有食物撑到下次收成(要等明年雨季)。

         「蝗虫」:此字在旧约中只有在 鸿 3:17 中出现过,是指某一种特定种类的蝗虫。──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 王的草】虽然圣经中别处皆没有记载,这里指出王得以收取所割之草的一部分,作为租税的一种。

  这可能是确保王的战车马匹与骑兵有足够草料的方法。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对一名部下的赏地谕令中,则有反例。该条命令豁免这位官员新得土地,不需缴交草、谷物或一部分牲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七1~2「为王割菜 ...... 青物」:首批收成纳入王库,作为人民的税项。但当第二造农作物刚长成之际,神却使蝗虫形成,要灭尽地的收成。──《串珠圣经注释》

 

【摩七1~3阿摩司在异象中看见王割了第一轮的菜(或草)喂饲牲畜之后,一群蝗虫正在毁灭再次生长出来的菜。──《雷氏研读本》

 

【摩七2蝗虫吃尽那地的青物;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求你赦免,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

         青物是一切的植物,包括野草与树木,但也一定包括葡萄树与蔬菜水果。牧草没有,牛羊无法生存,蔬菜缺少,人的生计也都失去了。这就成为十分严重的灾情。

         「主耶和华啊」这是祷告的呼声,也带着悲戚的哀叹。先知的恳求,是求神的赦免。「赦免」(Salah)很可能溯源于亚甲文(Salahu),原意为「洒洗」、以求洁净,所以「赦免」有「洁除」的涵义。雅各的微弱是由于他道德的失败而遭致的刑罚。——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青物`eseb),不是一般的青草,而是比较成熟的草本植物,其种子十分重要(见创1:11注释)。

         赦免。希望这个预言不要实现。阿摩司恳求神宽恕以色列。先知所依赖的不是神的公义,而是祂的慈爱。

         站立得住。先知问道:“如果以色列必须经受异象所展示的严厉惩罚,他怎能幸存呢?” ──《SDA圣经注释》

 

【摩七3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可以免了。”

         神撤销这次惩罚,却没有赦免百姓的罪。第6节也一样。──《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就后悔」:神的原意并无错误,只是 满有恩慈地改变初衷,不将审判付诸行动。──《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垂听先知的呼求,应允不降所说的灾。「后悔」一词,原意为忧伤的叹息。耶和华爱怜以色列人,舍不得他们受苦。但是公义必须罚恶,如不赦免,灾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耶和华公义的原则永不改变,只是人的悔改与恳求,能得神公义的拯救。——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后悔」:圣经用拟人法描写神的心意变化,此字原文没有「错误」或「没有意料到」的意思。与中文的后悔不同,请特别注意。──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4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他命火来惩罚以色列,火就吞灭深渊,险些将地烧灭。

         “火”吞灭“深渊”(就是使水源干涸)。──《雷氏研读本》

         “深渊”可指水源。“地”可指迦南地。──《启导本注释》

         烈火是否指盛夏的炎热,阳光好似烈火一般?地土晒干龟裂,甚至连有水的溪流河道等地都干涸了,包括深渊。在古代人的思想,一切水源都来自深渊,足以灌溉田地,使百物都可滋生。深渊被吞灭,地也必全部烧毁了。这是可怕的旱灾。——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就像对蝗虫一样(见第3节注释),对火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指灼热的旱灾。也有人认为指敌人的侵犯。前者认为这里描述的惩罚与摩4:6-9相对应。在另一方面,这些表号也可以象征国家最后崩溃以前敌人的入侵。这个异象表明神本来愿意减轻原来警告要降临的惩罚。但百姓现在已经超过神忍耐的界限。准绳必要吊起(第8节),百姓将遭囚掳(第9节)。

         深渊。可能指地下水(见创7:1149:25),将会在干旱中枯竭。

         险些将地烧灭。如果火象征敌人入侵,这很可能是预言亚述国王的入侵。他征服了以色列的东部和西部,并将一些百姓当作俘虏带回亚述(见王下15:29)。──《SDA圣经注释》

         「火」:可能指干旱之夏季所发生的火灾。

         「深渊」:太古的水泉。

         「命火来惩罚」:是法庭上的用语。──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4~6火灾的异象:有学者认为这是指旱灾(参1:2; 4:6-8)。──《串珠圣经注释》

 

【摩七5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求你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

         这次先知所求的,不是求耶和华赦免,而是「止息」,耶和华能不再命火降下,现在若可止息,损害与丧亡还不算严重。可能烈火之灾比蝗灾更加毁坏,因为蝗虫只吞食现有的,田地仍可再生产。但是火灾烧毁全地,连供水的泉源都干涸,没有水分,植物全部枯死,不能有新的草木与蔬菜。这样的饥荒会是长期的,复原更加困难。——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阿摩司两次用「以色列微弱」来代求,都蒙神应允。先知肯为不友善国家代祷,表示他真是深爱此国国民。──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6「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也可免了。』」

 

【摩七7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道墙是按准绳建筑的,主手拿准绳站在其上。

         「准绳」:即铅垂线,用以测度建筑物是否垂直。──《串珠圣经注释》

         这个异象继续强调神公义的审判,重点在准绳,是神公义的原则与手段。

祂手拿准绳,其实不是绳,而是绳所系着的铊,是铅做的,使准绳垂直而下。古代虽有重刑,将烧熔的铅倒在罪犯口中,将他烧死。但是此处铅铊不会是执行的重刑,却是量度之器具,算的千真万确。这铅也不会是刀剑,作杀戮之用,好似第九章一节所提说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准绳。是建筑者的工具,可使工程平整垂直。“准绳”显然象征神以色列行为的测试。──《SDA圣经注释》

         「准绳」:即「铅垂线」,用以测量建筑物是否垂直。这里引伸为上帝公义的标准。

         「一道按准绳建的墙」:指以色列,以色列本是神依照其公义标准所建立的(如今已偏差)。──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7 准绳】这个传统的翻译已经不再被接受,因为现在认定希伯来文 'anak 是与亚喀得语 annaku 同源,意思是「锡」。一条准绳会附铁或铅的重块,在建筑过程中,用来确定墙是铅直的。

  学者包尔认为这里指的是一面锡墙,象征以色列的防卫是多么脆弱、易碎(比较:耶一18和结四3的铁墙)。到目前为止,这个词的确切意义依然不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七7~8将北国比作一道依准绳建筑的墙。“准绳”代表神的子民应该遵行的事,是衡量他们行为的标准;但是测量的结果,完全不合标准。──《启导本注释》

 

【摩七8耶和华对我说:“阿摩司啊!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准绳。”主说:“我要吊起准绳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宽恕他们。

         当神用律法来衡量以色列的时候,她并不合乎准绳。──《雷氏研读本》

         「引起准绳 ...... 中」:神要衡量以色列民是否合乎标准,不及格者将被毁灭,所以准绳变成审判的象征。──《串珠圣经注释》

         神将准绳吊在以色列中。这样衡量起来,以色列人是经不起考核的。「我民」原是神对以色列人亲切的称呼,但是以色列人切实辜负神的恩典,怎能再得着神的宽恕呢?这次连先知都不敢祈求,事实上,耶和华已经清楚说明祂的态度与决定:我必不再宽恕他们。「宽恕」原意为「逾过」,神不能容让他们犯罪,祂必干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你看见什么?提问是为了有解释异像的机会(见耶1:11,1324:3)。

         吊起准绳。看看墙壁是否合格。以色列当然达不到神的要求,将要被抛弃。

         必不再宽恕。不再宽恕北方王国(见摩8:2)。以色列坚持犯罪,失去了悔改的希望,所以先知不再代求。北方王国必须被亚述征服和囚掳(见王下18:9-12)。──《SDA圣经注释》

         ◎神特别借着问答来提醒先知神公义的标准。

         ◎神吊起准绳乃言明他要以他的公义与公平来衡量以色列人,藉以审判以色列人。所以先知也会意不再代求。因为神已经提出关乎他公平、公义标准的象征来了,先知自知无权要神放弃其属性。──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9以撒的邱坛必然凄凉,以色列的圣所必然荒废。我必兴起,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

         “丘坛”。建筑在山上或人工堆砌的土墩上的祭坛,以色列人在其上进行偶像膜拜(比较何四13)。──《雷氏研读本》

         「以撒」:指以色列(参本章16)。──《串珠圣经注释》

         “以撒的邱坛”:以色列人建在山邱上拜偶像的坛。“耶罗波安的家”:北国当时的统治者耶罗波安第二。──《启导本注释》

         邱坛原为异族敬拜神明的地方(申十二2及赛十五2,十六12)。以撒的邱坛是专指北国的,因为北国的人常去别是巴朝圣献祭,他们自承是以撒的后裔。这里提到「以色列」是指约但河西(七16)。

         以色列的圣所,可能指那在伯特利的,因为那是被称为「王的圣所」(七13)。当然这圣所以后也遭焚毁。——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以撒。指以色列。

         邱坛。见耶2:20注释。

         圣所。指在但,伯特利(见王上12:26-30)和吉甲(见摩4:4)等地偶像崇拜的中心。

         用刀。耶罗波安二世由于成功的征战和对亚兰人的胜利(见王下14:23-28)名声大振。但当沙龙谋杀了他的儿子撒迦利雅以后,他的王朝就被“用刀”推翻了(见王下15:8-10)。──《SDA圣经注释》

         「以撒」:指「以色列」。以撒是雅各的父亲。

         「邱坛」:以色列郊外山邱上所设立的宗教圣地,作为献祭与崇拜用途(崇拜耶和华)。有一部份的邱坛原是迦南人的宗教崇拜之处。

         「耶罗波安家」:也是指「以色列」人,耶罗波安是当时的以色列王。──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10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打发人到以色列王耶罗波安那里,说:“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图谋背叛你:他所说的一切话,这国担当不起。

         阿摩司因宣讲对国家不利的信息而被视为叛徒。──《串珠圣经注释》

         “伯特利的祭司”:侍奉金牛犊的祭司,是北国的宗教领袖。既得利益受到挑战,诬告阿摩司图谋叛变。当时南北国在敌对状态中,告以政治罪难容于当朝。──《启导本注释》

         亚玛谢提到阿摩司所说的一切话,这国担当不起。「担当」原意是「容纳」,容器有限量,无法超过容量。所以阿摩司的话,是他们容纳不下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祭司亚玛谢。先知直言不讳的信息,抨击了以色列百姓中的罪恶,自然会引起反对。伯特利的祭司(见王上12:31,3213:33)在国王面前指控阿摩司。亚玛谢可能是拜偶像的祭司长。他狡滑地把阿摩司针对王家的预言说成是叛逆,从而止息先知针对以色列的信息。

         图谋背叛。恶人在仇恨神的子民之余,经常控告义人要推翻政府(见耶37:11-1538:4;徒16:20,2117:6,7)。──《SDA圣经注释》

         「亚玛谢」:意思是「耶和华是强壮的」。

         「伯特利的祭司」:事奉「金牛犊」的祭司,北国的宗教领袖,其既得利益受到挑战,因此告先知叛变。在当日南北国对立的政治情势下,告以此政治罪名将使先知难容于当朝。──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0 先知预言被当成叛国】在整个古代世界里,一般相信先知不只是宣讲神的信息,同时也发出行动。亚述王以撒哈顿在对附庸国的指示中,要求他们报告任何人不恰当、负面的陈述,特别是先知、狂热份子、解梦者。因此,必须控制先知对王负面的话,以免造成各种混乱,也就不足为奇。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何国王想要把那些说出煽动叛变、带来毁灭一类话语的先知监禁起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七10~13王室的祭司亚玛谢控告阿摩司图谋背叛王(10,11节),控告他是一个“有幻觉的人”(“先见”,12节),是异地的入侵者(12节),又控告他侵扰伯特利的圣地(13节)。他扭曲阿摩司的预言(比较11节上与9节),为的是引起耶罗波安更激烈的反应。──《雷氏研读本》

 

【摩七10~17亚玛谢控诉阿摩司:先知在五个异象的描述中加插了祭司亚玛谢的控诉和自己的答辩。这大概是因为先知所宣告的审判愈趋严重,甚至涉及圣殿和王室的命运(本章9),以致朝廷不能再容忍下去。──《串珠圣经注释》

 

【摩七11因为阿摩司如此说,耶罗波安必被刀杀,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

         亚玛谢总结阿摩司的信息为:王必被杀,民必被掳;但无一语及先知悔改的呼唤。──《启导本注释》

         亚玛谢引阿摩司的话,似乎不算诬告,因为阿摩司的确提到耶罗波安,但不是单指他个人,而是指他的家。第七章九节说:我必兴起,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这清楚指王家,既治理国家,国民犯罪,是政权必须负责而且担当的。提到耶罗波安的家,耶罗波安为一家之主,责无旁贷,当然无可推诿。——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耶罗波安被刀杀」,是亚玛谢故意曲解阿摩司信息的控词,目的是让此控告更能影响当权者。──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12亚玛谢又对阿摩司说:“你这先见哪,要逃往犹大地去,在那里餬口,在那里说豫言。

         「先见」:是先知的别号。阿摩司本是南国人,却走到北国作先知。亚玛谢劝他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返回自己的地方,不要再在北国若麻烦。

          口」:指阿摩司是职业先知,以这工作谋生(参撒上9:7)。──《串珠圣经注释》

         在亚玛谢眼中,阿摩司象他一样,只是为了有碗饭吃(“糊口”)而作先知,所以劝他回犹大找饭吃。──《启导本注释》

         祭司亚玛谢是差别人去禀告耶罗波安王,从伯特利至撒玛利亚大概有五十公哩,但王家未必立即采取行动来干预。所以亚玛谢可能自作主张,向先知下警告。他一方面仗着王家的势力,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对耶和华的仆人有畏惧的心理。如果先知给他赶走了,也算是息事宁人。所以他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设法自行处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要逃往。有人从祭司的这句话中推断,耶罗波安二世并没有采取响应亚玛谢指控的行动。国王也许认为不必把空穴来风的话当真。他可能像希律一样害怕百姓(见太14:5)。他推测阿摩司的信息已给百姓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背道的祭司亚玛谢,只好运用他自己的所谓权威,试图威胁阿摩司,逼他离开国家。

         犹大。阿摩司在犹大也许会受到欢迎,因为他是从在那里来的。

         糊口。他也许暗示阿摩司说预言是有工资的,是用自己的虔诚谋利。亚玛谢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SDA圣经注释》

         「先见」:可以翻译为「幻想家」,是嘲讽之话,将阿摩司看为江湖术士一类的人。──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七13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豫言,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

         伯特利是相当于犹大的耶路撒冷,为圣殿的所在地,这里自有祭司与先知,不必有人来自南方,作先知的工作。王的圣所不但是王敬拜之处,也是他权力的掌管下督导。王自己也可经理献祭礼拜的事(参阅王上十二31-33)。

         这里还有王的宫殿,王的居所,他常来此,权力所在,可以有生杀权,众人就不可得罪他,更何况南国人如阿摩司,说些可怕的话。若不及早逃走,恐怕会受严重的逼害。——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王的圣所。即一个由国王所设立或资助的会堂(见王上12:26-33)。在神的指引下,勇敢的先知甘心在背道的崇拜中心传达神的信息(见摩7:10注释)。

         王的宫殿。直译是“王国的殿宇”,无疑指王家的圣所。亚玛谢和阿摩司显然都把伯特利视为国家的宗教中心。伯特利意为“神的殿”;耶罗波安篡夺了这个“神的殿”,把它变成“王国的殿宇”。──《SDA圣经注释》

 

【摩13 王的圣所】伯特利是耶罗波安王所建立的两个皇家圣所之一,用来给北国的人民作为替代的敬拜中心(王上十二2630)。亚玛谢的职位是政治指派的,因为伯特利的祭司是由国王设立,而不像利未人,来自支派的后裔(王上十二32)。他自然就效忠国王,觉得任何对国王或是伯特利圣所的批评都是严重的冒犯。该座官方圣所就是王自己参与仪式活动的地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七14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

         “修理桑树的”。修剪树枝是使果子成熟的必须过程。──《雷氏研读本》

         阿摩司辩称自己不是职业先知,乃是受神所托,传讲 的话。

          「桑树」:原文指无花果树的一种,果子可作食物。──《串珠圣经注释》

         阿摩司答复他,说他原不是先知,意思是说他不是依传统正规训练出身的先知(当时已有先知学校之设(参撒上十九20;王下12章)。他只是个普通农夫,为神所召本正义说话,忠实传达神所吩咐的。

“桑”可译为“野无花果”因果子似无花果。“修理桑树”为季节性工作,阿摩司主要是个“牧人”,兼做农夫的事,以维生计。──《启导本注释》

         阿摩司对亚玛谢的答语中,解释他的身分与动机。首先他否认亚玛谢对他的估计与看法。阿摩司既不以先知的身分来豫言,也不以豫言的方法来谋生。他唯一的动机是顺从耶和华的命令,执行祂的使命。「先知的门徒」原意为先知的儿子,「儿子」或指门徒,也可能专指这一行业的人。——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我原不是先知。阿摩司断然否认了亚玛谢的暗示(见12节注释),宣布自己不是职业的先知,以此为生,而只是因响应神的呼召。

         先知的门徒(原文作儿子)。在先知学校中长大的学生,被称为“先知的儿子”(见王上20:35;王下2:5)。阿摩司没有在任何人间的机构中受过训练。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即认为没有按公认标准接受教育的人,就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神在犹大的荒野,河谷和山间单独指教了阿摩司。那时他正在照看羊群,采集桑果(见路19:4注释)。

         修理桑树。有文本为“采集桑果”。要么自用,要么为别人种植。桑果次于无花果,必须在采集以前刺穿,方可食用(见路19:4注释)。这种树一年中多次结果子,给培植者提供稳定的工作。──《SDA圣经注释》

         「桑树」:原文指无花果树的一种,果子可做食物。──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4 牧人】没有任何一个犹大中部山丘地带的村庄可以进行单一的经济活动。每一个家庭自己的土地上都有小麦和大麦田,以及小葡萄园,几棵无花果树、橄榄树。如此他们能够期望至少某些农业方面的努力有所成就。同样的,一些绵羊、山羊和牛犊可以作为经济上的保障。让这些动物放牧在山丘上非常容易,只要有个小孩看管(见大卫的职业,撒上十六11)。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同样工作,见于亚喀得文单字 naqidu,指的是饲养牛、绵羊、山羊的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14 修理桑树】这种白桑树(学名 Ficus sycomorus L.)源自中非东部,在铁器时代散布到埃及与近东地区。这些树每年可六获。因为这种树的果子较一般无花果树(Ficus carica L. 为差,主要是穷人在吃。椰枣园最多需要二十年才能够达到最大产能。他们需要极多的照料,因为必须以人工授粉。照料白桑树需要用手将果子划破或刺洞,促使乙烯气体增加,加快成熟。用来划破果子的刀,描绘于底比斯地区的埃及墓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七15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豫言。’

         耶和华选召阿摩司,「选召」原意为「抓取」,把他提取出来,可见这完全是神的权能。他既受命作这职事,就决不犹豫或退却,无论环境怎样恶劣,人们的反对怎样激烈,他都不必介意与顾忌,因为他蒙召的经验是十分清楚而且确实的。「我民」是亲切的,「这民」是忿恨的。这里神的心意是无尽的,虽然信息是审判的,但是仍为以色列的前途而关念,命令先知急速地说豫言,表达神公义的审判与救恩。——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摩七16亚玛谢啊!现在你要听耶和华的话。你说,不要向以色列说豫言,也不要向以撒家滴下豫言。

         「说豫言」与「滴下豫言」是同义的。「滴下」原意是口沬横飞,说话十分激动,情绪非常兴奋,因为耶和华的信息紧急。这是亚玛谢想加以拦阻与禁止的。以色列家与以撒家也是同义的,专指北方,这是亚玛谢特别提出的。阿摩司是南方人,不应在北方,尤其是在伯特利来说豫言。亚玛谢显然有狭窄的省城偏见,又存地盘主义的观念。所以阿摩司不留情地指责。他警告亚玛谢,现在不是个人的存见,而是耶和华的旨意。——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现在你要听。阿摩司意识到自己所负神圣的使命,就以圣洁的勇气大胆表白。神所差派的人不必害怕人试图止息他们的信息。

         不要向以撒家滴下预言。就是要先知不说预言(见结21:2,7;弥2:6,11)。七十士译本为“不要引起骚乱”。──《SDA圣经注释》

 

【摩七16~17亚玛谢的下场:阿摩司所宣告的刑罚,都要临到亚玛谢自己和家人的身上。──《串珠圣经注释》

 

【摩七17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你的儿女必倒在刀下;你的地必有人用绳子量了分取,你自己必死在污秽之地。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

         妻子作妓女便干犯祭司的圣洁,违背了神对祭司的要求。(见利21:7, 14

          「污秽之地」:指因拜偶像、行淫、谋杀等罪恶而被玷污的地(参利18:24-25, 27; 3:9; 36:18), 这里可能是指外邦人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阿摩司宣布神对祭司亚玛谢的刑罚:亚玛谢被掳,子女被杀,财产土地被夺,妻子只有卖淫苟活。亚玛谢贵为祭司,养尊处优,将死于污秽中,“圣洁”扫地。

北国的民被掳的预言在主前722年应验,以色列亡于亚述。──《启导本注释》

         这里是指亚玛谢的家,祭司的结局,都是神公义的审判。当然不仅指他们的家,也指以色列全家。

         妻子在城中作妓女,是敌人进城肆意奸淫掳掠,一幅战败的惨况,青年儿女倒在刀下,更是十分悲惨的现状。

         「你的地」必指以色列全地,由敌人占据后来瓜分。这也指亚玛谢的地,因为祭司也有分得的田业(参阅耶卅二6-15)。

         以色列的地业虽是耶和华所赐的,却因他们的罪恶,以及战争流血,而成为污秽之地。现在更落在外邦人的手而玷污了。祭司亚玛谢无法逃脱,必死在那里。许多以色列人也必遭受同样的命运。如果没有遭害死亡的,也定被掳去,离开本地。——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你的妻子。亚玛谢作为被俘的丈夫和父亲将会蒙受惨痛。这一预言并没有说他的妻子自愿作“妓女”,而只是说她在城市被侵略者攻占时受到胜利者的强暴(见赛13:16;哀5:11)。

         污秽之地。可能指一个“外邦”国家。圣经常用污秽土地来表述一个民族的犯罪和拜偶像(利18:24,25;耶2:7)。

         被掳去离开本地。阿摩司一再重申关于以色列被掳的预言(第11节),说明神的旨意是不变的。作为神的一个真先知,他不能在外部的压力下更改自己的信息。不肯悔改的以色列必遭遇被掳的命运。这事确实发生了(王下17:1-9)。──《SDA圣经注释》

         「污秽之地」:是指拜异教神明之处或外邦人的地方。指因拜偶像、行淫、谋杀等罪恶而被玷污之地。(参考 18:24-25,27 3:9 36:18

         ◎即使假先知威胁逼迫,神的话语仍然必定成立。──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10五个异象:先知在此记载了五个异象,内容都与神的审判有关,所描述的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前二个灾祸因先知的祈求得免去了,其余的则必定临到悖逆的以色列民。──《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