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阿摩司书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录:

警告列国(陈终道)

为甚么神要这样说(摩一1~5)(卢俊义)

周围的列邦必受罚(摩一1~3)(包忠杰)

列国的未来(1)( 香港读经会)

生命的价值(一章115)(台北基督之家)

耶和华吼叫(1~2)(台北灵粮堂)

耶和华如此说(3~3)(台北灵粮堂)

 

 

警告列国(陈终道)

 

读经提示
1.翻查旧约历史,看本章所提这些国家与选民之关系如何?(可用串珠圣经)
2.犹太国不是神的选民么?何以竟与列国同样责罚?有何要训?
3.在一、二章中最常见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教训?
4.先知为何最后才指责以色列国?
5.本章对列国之警告有何共同点?有何教训?
6.请按二6~16略述以色列国之罪状。
7.本段提及以色列国的罪有几项?
8.我们会否三番四次的扑灭圣灵的感动?曾否轻忽神藉人的口所给我们的劝责不予理会?
9.在本书二6~16中最先数算的是那些罪?为什么?
一、引言(一1~2
本书一2实际上宣告了全书的重心——神藉他的仆人发出警告,他要施行审判了。第一、二章的主要内容是要宣告列国的刑罚,又屡次提及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一35689111315,二13461116),合计十四次,每次指责罪恶必受惩罚时,都加一句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证明先知所宣告的,都是神自己的判断。先知只不过忠心地照着神的吩咐宣告而已!
1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时
这种说明,表示阿摩司是在这两位王(南北二国)同时在位时作先知的,而北国耶罗波安第二,在乌西雅王(又名亚撒利雅)第卅八年驾崩(王下十五8),所以阿摩司作先知时,必是在乌西雅王在位第卅八年之前。
先知既明说,他在大地震之前二年说预言,暗示稍后二年之大地震也是神惩治犯罪国家的办法之一。神是不轻易发怒的神。世人常在神宽容人的罪时,埋怨神不公义,以为他不理会人的罪,又在神施惩治时,怨渎神太严厉,不够宽容。这些怨言只显明人的愚顽,绝不会减轻人的罪过。
二、向外邦列国的警告(一3至二3
1.大马色(一3~5
大马色(DAMASCUS)即亚兰(叙利亚)。
按旧约历史,亚兰人屡次欺负神的百姓:
①亚哈王时,亚兰王便哈达围攻撒玛利亚(王上二十1
②再次攻击(王上二十26
③第三次攻击时亚哈战死(王上廿二35
④亚兰元帅乃缦曾逼以色列王为他治麻疯(王下五l~19)。
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3节),古时东方一种打粮的器具在铁板上镶了许多铁齿,用马或骡拖过麦堆或谷堆上,使稻被切碎,谷粒便掉下来。圣经未提及亚兰人什么时候曾如此对付过基列人(以色列人,属河东二支派半之他,参民卅二章;书一12~18)。但按本章4节说:我却要降火在哈薛家……”看来,大概是哈薛攻打以色列地之时,曾如此残忍地杀害以色列人(参王下十32~33)。
四节:降火在哈薛家,浇灭便哈达的宫殿这两句话意义相同。便哈达是哈薛的儿子(王下十三335)。父子都曾恶待以色列人。降火……浇灭的主要意思是预指他们将必败亡。后来亚述人灭了亚兰,在他们战败时,其宫殿亦可能被烧毁。
五节:折断大马色的门闩即城门无法挡住敌人,城必被攻破。
亚文平原”——原意是偶像谷,地点未明。
伯伊甸”——即伊甸之家(快乐之家)。概指属大马色之某地,曾被誉为伊甸之家的乐土,却要被剪除。
吉珥”——原是亚兰人之发祥地。国家破灭后,即被遣回本地。
2.迦萨(一6~8
掳掠众民交给以东6节),即把所掳来的人,贩卖给以东。圣经未指明被掳的人是什么人,但最自然的领会是指以色列人。因上文对大马色的指责,以及下文对以东的指责,都是指责他们恶待以色列民。
再提降火烧灭(见下文——1214,二25),可见在此降火、烧灭的意思,未必指真正的火,而是指审判和刑罚,是象征的用法。也可能因古时打仗,胜利者常将战败者的宫殿焚烧之故。
亚实突、亚实基伦、以革伦都是非利士的大城。大卫时代,神曾因非利士人掳夺了至圣所中的约柜,惩罚过亚实突、以革伦等地(撒上五至六章)。
八节:非利士人所余剩的必都灭亡,本书的话证明上文第六节对迦萨的指责其实是指全非利士。所以不只是迦萨受罚,乃是全非利士受罚。
3.推罗(一9~10
在此推罗(Tyre)代表整个腓尼基,一如迦萨代表整个非利士。以色列人立国初期,与推罗颇为友善。
不纪念弟兄的盟约”’——可能指所罗门王与推罗王希兰所立之约(王上五111~12,九11~14),后来推罗被亚述所灭,尼布甲尼撒王时,又为巴比伦所灭,至希腊兴盛时,又为亚历山大所灭,且将其中居民出卖为奴。
推罗可能因与以色列在贸易方面有利害冲突,因而日渐变恶(王上九12~13),但圣经未详记。先知以西结曾指责推罗的骄傲,并以推罗的灭没描写撒但的堕落(结廿八13~19)。在此,阿摩司指责推罗将众民交给以东,是指把以色列交给以东人。圣经没有说明事情的背景,但上文6节提到非利士人的罪时,也提到他们掳掠众民交给以东。以东原是以扫的后代,憎恨以色列人。是否以东人曾有一个时期特意收买以色列人作奴仆,恶待他们作为泄愤,则难以断定。
4.以东(一11~12
以东(Edom)是以扫的后代(创卅六章),原是以色列的兄弟。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请求以东人借路(民廿14~21),以东不但不肯借路,并且用强硬的手攻击以色列人(民二十20)。在此先知宣告其罪状说:他拿刀追赶兄弟,毫无怜悯
降火……烧灭12节)与上文的意思相同。
提幔Teman12节)意即沙漠(俄9节),是以东东北部之一区。
波斯拉Bozrah12节)意即羊栏,是以东东部一重要城市,约在死海东南五十四哩。
5.亚扪(Amawn,一13~15
亚们人的罪状是令人惊奇的残忍:剖开基列的孕妇。在今日的争战中,亦有这类残忍的暴行。可见罪人的心性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丑恶。
拉巴是亚扪的京都,在死海东北廿五哩的一座城。
亚扪和摩押都是罗得的后代(创十九37~38),士师时代曾辖制以色列人(士十一章)。
6.摩押(Moab,二1~3
摩押王巴勒曾设法请术士巴兰咒诅以色列人,未能成功。后听从巴兰的计谋(民卅一16),用米甸女子诱惑以色列人犯奸淫拜偶像,使以色列人遭神惩治(民廿五章)。

摩押人将以东王的骸骨焚烧成灰,这等于今日的鞭尸”——清算死人,有故意侮辱意味、与今日的火葬不能相提并论。新约时彼拉多曾将加利利人的血献祭,也属同一类的罪。这种恶行反乎人性、人道,是神所憎恶的。神说要烧灭、剪除、杀戮他们的审判者和一切首领。
7.总结
本段虽然宣告神将要向列国施行刑罚,但它同时让我们看见:
①神的宽容——本段中屡次提及三番四次,说明神的宽容与忍耐,神的刑罚并非忽然来临,乃是早已多次忍耐宽容,给人充分悔改的机会,才施行刑罚的,但人既屡次犯罪藐视神的恩慈,他们受刑罚是应当的。
②神的公义——神对每一个国家都同样他宽容他们:他们都是同样在三番四次地犯罪之后才受罚的,可见神是公义的。他虽然宽容却不纵容,虽然忍耐等待人悔改,却不是姑息罪恶而不施惩罚报应。
── 陈终道《阿摩司书讲义》

 

 

为甚么神这样说

 

经文:阿摩司书一:1—二:5

旧约圣经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先知书。一般说来,先知可以分成被掳之前的先知,与被掳之后的先知。所谓被掳之前的先知,是指在主前七二一年北国以色列亚述帝国消灭之前,例如摩西撒母耳以利亚以利沙米该雅等等。被掳之后的先知,是指在这个年代以后出现的。而圣经中大部分的作品是被掳之后的先知的作品。先知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神的话语,正如先知米该雅说的:「我指着永生的上主发誓,上主对我说甚么,我就说甚么。」(列王记上廿二:14)因此,先知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开始就会用「上主说」、「耶和华神这样说」、「神说」等句型,来表示先知现在要讲的话,乃是神的话,不是他个人的意思。因此,当先知实在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神的话有时候连先知自己都不喜欢,怎能又去传给别人听?先知约拿就是个例子,神要他去传的话,他不喜欢,因此用逃避的方式拒绝神的呼召。但是,当神呼召人去传信息时,人是无法抗拒的。
再者,先知作品最重要的信息,是在告诉我们:神在受苦的子民中,如何伸出祂拯救的手,使身陷绝望的子民获得生命的希望。
先知阿摩司,就是属于被掳之前先知中的一位,他的名字的意思是「神有扶持」,或是「上主承担了」。出生在南国犹大提哥亚村,该村位于伯利恒南方大约十公里处。很特别的地方是,他是南国犹大的人,却受呼召到北国以色列去传神的信息。因此,北国的政府对他很感冒,威胁他,人民也不喜欢他,要他离开北国回犹大去(七:12—13)。
很少有人会喜欢听神仆人先知的话语,当神透过祂的仆人先知传出信息的时候,人的心总觉得像是被刀剑刺进骨髓一般的难受(参考希伯来书四:12—13)。出名的修女特里萨说:「最宠爱人类的是神,没有人能够和祂相比。」确实是这样,神最宠爱人类了。可是,被宠爱的人类却常常违背神的旨意,去做不应该做的事,使神相当的伤心。因此,祂一再差派仆人先知出来传达信息,希望人能悔改,回到祂的面前。可是,人听不进神的话,因此,杀害先知的事时常发生,迫害神仆人的事件在每个时代都有。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传出的信息内容:

第一至二节:在乌西雅犹大王,约华施的儿子耶罗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期间,大地震前两年,神向提哥亚村的牧羊人阿摩司启示有关以色列的事。以下的记载是阿摩司的话。
阿摩司说:
上主从锡安怒吼,
耶路撒冷发出雷轰。
牧场的草枯干;
迦密山的青草变黄。

先知的作品开始都会有一个特点,是先介绍先知的背景。第一节告诉我们,先知阿摩司提哥亚村的牧羊人,他也是「看管桑树的农夫」(七:14)。这一节也提到先知阿摩司是在犹大王乌西雅时代受召出来传达神信息的,乌西雅犹大王是主前七九二年至七四年,是在位最久的一位国王。他十六岁的时候登基接下父亲亚玛谢的王位,掌权长达五十三年,也是一位敬虔、有能力的国王。历代志的作者这样形容他:「做了上主认为对的事。在他的宗教顾问撒迦利亚活着的年日,他都忠心事奉上主;上主赐福给他。」(历代志下廿六:4—5)很可惜的是,人在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忘掉神赐福的恩典,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就骄傲起来。我们看历代志的作者这样形容乌西雅王的另一方面说:

乌西雅王的强盛使他逐渐骄傲起来,招致他的衰败。他冒犯上主,自己进圣殿在香坛上烧香。亚撒利雅祭司带着八十名英勇的祭司跟着王,要阻止他。他们说:﹃乌西雅啊,你没有权向上主烧香;只有亚伦后代作祭司的被分别为圣来做这事。请离开这圣地。你已经冒犯了主神;你再也得不到他给你的尊荣了。『
乌西雅正站在圣殿的香坛旁边,手里拿着香炉。他对那些祭司发怒,就在那时,他的额上突然出现了痲疯。亚撒利雅和其他祭司都惊吓地望着王的前额。他们催他离开圣殿;他就急忙离去,因为上主已惩罚他。
乌西雅王余下的年日因这病而礼仪上不洁净,不能再进圣殿,住在自己的行宫;国家大事由他儿子约坦掌管。」(历代志下廿六:16—22

从这段史料里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背景:国王很骄傲,且是不尊重圣殿的礼仪。这里说他自己手里拿着香炉就要献祭,虽然祭司提醒并阻止他不可以这样,但是他不听,硬是要自己做,结果马上被神惩罚,长出痲疯来。换句话说,他根本就不把祭司放在眼里,这样的行为表明出来的意义是:我是国王,要怎样就怎样,你们祭司管不着。一个社会领袖不尊重宗教的敬拜礼仪,常常是用这种方式表示轻视信仰的态度。
类似乌西雅王这种镜头也常出现在台湾的许多宗教场合,有许多政治人物会在一些大型的宗教活动中出现。他们穿着祭司礼服带头作祭祀,好像煞有一回事的样子,其实他们这样的行径所诠释出来的意义,刚好与乌西雅王所做的一样。一个国王不会守宗教礼仪的规矩,这样的国王心中不会是真的在敬神。
前面已经说过,先知阿摩司是南国犹大提哥亚的人,但他受神呼召向北国的以色列传神信息。作者告诉我们,先知阿摩司到北国去的年代背景是耶罗波安二世的时代,是主前七九三年到七五三年,前后在位有四十一年。而先知阿摩司传神信息的时间,是在主前七六年至七五年间。这两位国王能统治国家那样久,表示在他们的统治下,国势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达到最颠峰的境况。列王记的作者分别这样形容耶罗波安二世和乌西雅的政绩:

「他收复了所有属于以色列的领土,从北方的哈马隘口直到南方的死海。」(列王记下十四:25a

耶罗波安二世其他的事迹,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以及怎样收复大马士革哈马、重归以色列版图等,一一记载在以色列列王史上。」(列王记下十四:28

乌西雅效法他父亲的榜样,做了上主认为对的事。」(列王记下十五:3

在人看来是有功绩,尤其是在耶罗波安二世治理下的北国以色列,确实是整个国家达到最颠峰的状况。但是,在神的眼中却不一定是好的,这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看,列王记的作者分别用这样形容耶罗波安二世治理下的北国以色列,和乌西雅治理下的南国犹大

「他做了上主看为邪恶的事,仿效他先祖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坏榜样,领以色列人犯罪。」(列王记下十四:24

「上主看见所有的以色列人,无论自由或不自由的都遭受很大的苦难,没有人帮助他们。」(列王记下十四:26

乌西雅﹃他没有除去山丘上的神庙,人民仍然在那里献祭烧香。上主降灾给乌西雅,使他长了痲疯,一生受这病的纠缠。『」(列王记下十五:4—5a)

看,社会繁荣的另一个角落所显现出来的,在北国以色列是:宗教信仰和道德加速堕落,他们忘记了神在过去曾经为要拯救他们,特别给予恩典。我们往后会看到先知阿摩司以很严厉的言词在谴责北国以色列社会景况。在他们视为伟大君王耶罗波安二世的统治下是:司法不公,官员接受贿赂,富有的人一再欺负贫穷人,人不喜欢神的话,导致社会生活不安。以上这些都是先知阿摩司很具体指责出来的。
南国的犹大也是这样,政治、军事势力达到颠峰的境界,但是偶像崇拜也同时盛行在每个角落中,百姓沈沦于声色生活,道德纪律败坏。
先知阿摩司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传神呼召他出来说的话,这可就不容易了。因为在一个经济繁荣,国势甚强的时代里,谁会听得下另一种声音?谁会喜欢听神的话语?就像咱台湾,谁真的喜欢听圣经神的话语?经济那样繁荣,社会那样有活力,谁会在意神的话?别说是神的话,有时连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说话也会遭到牢狱之灾呢!就像先知阿摩司所说的:「在这邪恶的时代,难怪聪明人都不讲话了!」(阿摩司五:13
第一节也提到「大地震」,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不过很可能是如同撒迦利亚书第十四章五节所提的:

「你们要奔逃,经过这山谷;这山谷穿过山,延展到另一边去。你们会逃跑,像你们的祖先在犹大王乌西雅时代逃避大地震一样。然后,上主我的神要来临,带着所有的天使一起来。」

看来那次的大地震不小,造成的伤害确实是满大的。不过,请注意,圣经的作者会用「地震」来表示神的愤怒。例如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马太福音的作者这样形容当时的景况:「这时候,悬挂在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大地震动,岩石崩裂。」(马太福音廿七:51
第二节开始记载先知阿摩司被呼召传达神的话语。这一节也是一首诗,形容神一出愤怒的气,即使是最为肥沃之地也会变成荒场。像原本是肥沃、翠绿的迦密山脉,如今是连青草也会变黄(枯干了)一样。这一节诗歌就是为往后经文所描述的败坏现象作总论,让我们知道,无论谁,或是哪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若是因为败坏而引起神极度的愤怒,即使拥有很美的荣华富贵,也将在一夕之间变成乌有。

第三至五节:上主说:「大马士革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用残酷的刑罚虐待基列人。所以我要火烧哈薛王的王宫,摧毁便哈达王的宫殿。我要捣毁大马士革的城门,歼灭亚文平原的居民和伊甸的首领。叙利亚的人民要被掳到吉珥。」上主这样宣布了。

从第三节开始,先知阿摩司先提起与北国以色列来往有关的邻近国家。
「上主说」,在和合本用「耶和华如此说」,这是先知传达神话语的模式。
大马士革,这是以色列国北部叙利亚的首都。长久以来一直跟以色列国敌对。
这里说到大马士革人虐待基列人。列,是位于加利利以东的以色列境内,与叙利亚隔邻,土地非常肥沃,也因此常遭遇到邻近国家的窥视。列王记下第八章十二节、十三章一至七节有记载关于叙利亚在战胜以色列后,用很残酷的手段对待基列人,踩踏他们像灰尘一般。和合本圣经用「以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形容大马士革的人「用残酷的刑罚虐待基列人」。这种「打粮食的铁器」是以色列人收割麦子的农具,在木器的末端装有尖齿,用来打麦穗分别出粗糠或是饱穗的谷粒。现在大马士革的人用这样的农具刑罚基列人,可想而知伤害之大,手段之残忍,连神都看不下去。这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战争,也不可以如此残暴的手段对待敌对的人民,因为一般人民总是无辜的,他们手无寸铁。
再者,第三节的「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这句话,一直出现在这一章每个段落经文的起头,表示神之所以发出极大的怒气,不是没有原因,也不是随意动怒,而是忍到无法可忍的地步了,才会这样。另外,我们也从这里看到,人犯罪,神绝对不会漠视不管,祂一定会处罚,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要清楚记住的。
「犯罪」,这个字希伯来文的意思是「背逆」,是违背神的教训、旨意。这教训、旨意是以立约作基础,有立约,就不是单方面的评断,而是有依据的。换句话说,这些被先知阿摩司所提起犯罪的国家、族群,之所以引起神极度的不满,都是因为违背与神之间的契约关系,且是一再地如此。
第四节说神要用「火烧」大马士革王的宫殿。火,这是指战争之意。哈薛便哈达,两人乃是父子。宫殿也可以看成是「城堡」之意。
先知阿摩司这段预言大马士革毁灭的事件,发生在他说预言后约二十年,主前七三二年,那年亚述帝国皇帝提革拉比列色进兵大马士革,「把利汛王杀了,并且把人民掳到吉珥」(列王记下十六:9)。

第六至八节:上主说:「迦萨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俘虏了邻国的人民,卖给以东人作奴隶。所以我要火烧迦萨的城墙,摧毁它的宫殿。我要歼灭亚实突的居民和亚实基伦的首领。我要处罚以革伦城;凡是留在城里的非利士人都要死亡。」至高的上主这样宣布了。

迦萨,这是非利士人的五大城市之一。其他四个城市是: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迦特。这些城市都是当时的国际大城,商业往来相当频繁。非利士人在先知撒母耳扫罗王的时代就已很活跃。他们曾被大卫王征服过,且被限制只能在沿海的亚实突亚实基伦迦萨等三个城市生活。
这段经文提到这五个城市中的四个,漏掉了迦特。在第六节是以「迦萨」作为非利士人的代表,原因可能是因为迦萨是这五个城市中最大的,也是贩卖奴隶的中心。他们之所以惹起神的愤怒,是因为他们把被打败的以色列人整个村落、族群全部都当奴隶卖掉,这种作法跟断绝了一个民族的命脉是相同的,因为古时候的奴隶是属于主人的财产,即使是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属于主人的。结果非利士人被神愤怒的烈火惩罚得很厉害,因为连剩下的也都难逃幸免,这说明了从榨压别人所得到的,都将付出一切代价,且是加倍的价码。

第九至十节:上主这样说:「泰尔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不遵守跟友邦签订的条约,反而把邻国的人民放逐到以东作奴隶。所以我要火烧泰尔的城墙,摧毁它的宫殿。」

泰尔,是非尼基人的主要城市,是迦南人的后裔。这里说到「他们不遵守跟友邦签订的条约」,是因为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的时代,以及后来的亚哈王,他们都与以色列人保持相当友好的关系。列王记的作者这样说:「泰尔希兰一向是大卫的朋友;他听说所罗门继承他父亲大卫作王,就派遣特使来见所罗门。」「希兰所罗门和平相处,并且签订协约。」(列王记上五:112)为了促进双边的关系更密切,亚哈王甚至娶了泰尔王的女儿耶洗碧为妻(列王记上十六:31—32)。但我们知道,圣经的作者将「约」看为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记号。因为与以色列人订约时必定会以神作为「中保」,因此,「约」也表示人对神的忠实。如今,泰尔因为以色列衰微就背叛所签订的「约」,且将以色列人民卖到外国去当奴隶,如同藐视神作见证的约一样,是神所不允许的。

第十一至十二节:上主这样说:「以东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不仁不义,用刀剑迫害他们的亲族以色列人。他们的暴怒永不停;他们的忿恨永不止息。所以我要火烧提幔的城市,摧毁波斯拉的宫殿。」

以东,这是以扫的后裔(创世记卅六:1),跟以色列人是同父异母兄弟,是很近的亲族关系。但是圣经也常常告诉我们这两个族群时常吵架,有如世仇一般彼此仇恨。从第九节可以知道,以东人也参与贩卖以色列人民为奴的事件。不过这里有些困扰,因为在先知阿摩司时代,以东是属于犹大统治区,不可能发生贩卖奴隶,或是与以色列人敌对的情况。所以有些圣经学者认为这件事可能是后来在编辑圣经时附加上去的,背景是发生在主前五八六年。当巴比伦尼布甲尼撒消灭南国犹大以色列人逃避战祸时,以东人不但没有伸手援助,相反的是与巴比伦人站在一起欺侮以色列人。先知俄巴底亚指出以东之所被惩罚的原因是:

「因为你残害你的兄弟雅各
你将蒙羞,永被除灭。
敌人攻破城门的日子,
你竟袖手旁观。
外族人掠夺耶路撒冷
把财宝分赃,据为己有,
你跟他们是一丘之貉。
你的兄弟犹大遭遇不幸的日子,
你不应该瞪着眼看。
他们灭亡的日子,
你不应该幸灾乐祸。
他们遭难的日子,
你不应该嘲笑。
我子民遭难的日子,
你不应该闯进他们的城门。
他们遭难的日子,
你不应该睁眼看他们受苦。
他们遭难的日子,
你不应该抢夺他们的财物。
你不应该站在交叉路口
捉拿逃难的人。
你不应该在他们遭难的日子
把他们交给仇敌。」(俄巴底亚10—14节)

这首诗歌让我们看到以东真正的罪行,是对自己亲人遭遇灾难的时候,不但没有伸出援手,相反的是采取落井下石的手段,增加以色列人的苦难。
提幔,这是以东国的首都,土地肥沃,人口多,是当时中东地区相当出名的经贸城市。
波斯拉城则是以东的要寨,防御的工事做得相当坚固。如果这个城市被毁灭,以东国就无法守住。但是,即使是最坚固的城堡,也难挡神的愤怒。

第十三至十五节:上主说:「亚扪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为了要扩展领土,他们甚至剖开基列地孕妇的肚子。所以我要火烧拉巴的城墙,摧毁他们的宫殿。战争爆发的时候,将有喊杀的声音,搏斗像狂风暴雨。他们的国王和官长都要流亡。」上主这样宣布了。

创世记第十九章卅六至卅八节告诉我们,亚扪摩押都是罗得的后裔。说来,他们也是以色列人的亲族,但是,他们对待自己的亲人却是相当的残忍。从士师的时代起,他们就一直与以色列人敌对,曾被大卫王打败而臣服。但在所罗门王的时代恢复独立的王国,与基列相比邻,但时常入侵基列
第十三节提到亚扪人用残忍的手段对待基列人,这种剖开「孕妇的肚子」,是一种绝种的作法,因为孕妇不但丧失了生命,她腹中的胎儿也会死去。圣经中除了这地方提起有这样残酷的手段外,列王记下第十五章十六节也记载以色列米拿现曾在提斐萨城做过同样的事,作者说「他做了上主看为邪恶的事」。也许在古代的社会,强者对弱者往往是采取类似这样残酷的手段,可是,这样的作法是神所无法接受的,祂必定会惩罚。
第十四节的「拉巴」,这是亚扪的首都,即今日约旦的首府安曼。他们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别人,自己要因此尝到战争带来的极大苦难,因为战争的惨状会像「狂风暴雨」摧毁他们。

第二章一至三节:上主说:「摩押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把以东国王的尸骨烧成灰烬。所以我要火烧摩押,摧毁加略的宫殿。当军队吶喊、号角吹响的时候,摩押人一定在战场上死亡。我要处死摩押的首领,杀尽他所有的官长。」上主这样宣布了。

摩押人也是以色列人的亲族,因为是罗得的后裔。当以色列人民进入迦南地后,就一直跟摩押人常有磨擦、冲突。所谓「把以东国王的尸体烧成灰烬」,意思是指他们追杀到连已经死去的人的坟墓都不放过。用现代人的说法,是指「鞭尸」。这不仅是件很缺德的事,在当时的人看来,遭到这样际遇的人,将永不会得到安宁,即使是死去已经很久了,也不会安宁,因为他的尸体被污辱了。先知耶利米曾描述巴比伦帝国将会用这种挖掘坟墓的方式,对待耶路撒冷的人民(耶利米书八:1—3)。可能是因为摩押人这种行径被看成是非常恶劣,因此先知阿摩司传出神生气的话语也特别的重。

第四至五节:上主这样说:「犹大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处罚他们。他们弃绝我的法律,不遵守我的诫命。他们被祖宗所信奉的假神勾引,离开了正道。所以我要火烧犹大,摧毁耶路撒冷的宫殿。」

这一段内容所描述的是比较特别不一样的罪行,不是为了战争中以残酷手法对待敌方,也不是因为将敌方人民当作战利品贩卖为奴隶。跟前面所提及的罪过完全不一样,此处先知阿摩司提到犹大时,所说的是宗教信仰问题。
犹大,这是属于神亲自拣选的人民,跟北国的以色列同是雅各的后裔、亲兄弟。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摩西颁布给他们法律、诫命。我们可以这样说,旧约圣经中的先知作品里,谈的主题就是关于以色列民族与神之间「约」的关系。这里说「弃绝我的法律,不遵守我的诫命」,意思就是忘了与神之间所立的「约」。忘了神的「约」,最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拜虚假的神明。整个先知运动中,就是以这个为主题,向以色列人民提出警告,要他们回到神的面前,承认耶和华神就是他们唯一的主,他们是神的子民,这也是以色列人民与神立约的基础(利未记廿六:12耶利米书三十:22,卅一:1何西阿书二:23)。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段经文所带来的信息:

一、注意听神忠实仆人的声音。

先知阿摩司和其他先知一样,他们受呼召出来传神的话语,但却很少人愿意听。特别是在那时候的社会,经济景气繁荣、国势甚强的情况下,很少人会想要听神的话语。因为神的话并不好听,就像我们现在所读的这段经文,所提到的都是罪恶、犯行,且都是在战争底下,战胜者对待战败者的残酷手法。在当时的人看来,战胜就等于拥有对方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在内。但是,先知阿摩司却提出神对这样的手法相当不以为然,甚至发出愤怒的声音。不过会听的人很少,甚至有人会认为先知阿摩司必定是疯了。在一个普遍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生活态度环境中,要说出完全不同的声音、论调,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先知是要忠实于神的话,神要他说甚么,他就说甚么。
今天在台湾这样的社会里,论经济,很繁荣;论社会生活,物质相当丰富;论教育,非常普及;论交通,很发达。有人说,这是台湾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盛世的时代。但是,我们也看到台湾最为混乱、不安的也是这个时代,也是最难传达神话语的时代,更严重的是,连传道者也懒得要去传,甚至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了传道的使命感。我们应该要注意倾听神的话,特别是在台湾今天的时代,注意听,听听看哪一位传道者最认真在传达神的信息的。如果有,请注意听听他所讲的,即使所说的是很难接受,也不要轻视、或忽略。因为神的话对一个动乱不安的世代,必定会令人有这样的感受。

二、别以为慈悲的神永远不会生气,祂会生气、也会发愤怒。

创造的神是一位很慈悲的神,耶稣基督所介绍给我们认识的神确实是很慈爱的神。圣经一再提起,耶和华神是位「慈悲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充满信实慈爱。」(出埃及记卅四:6民数记十四:18诗篇八十六:15约拿书四:2约珥书二:13)但是我们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神不会发怒,也不会生气,就随己之意胡作非为。我们看到先知阿摩司传出来的信息,神必定会数算每一个族群的过错。神不是不会生气,会,神是会发怒的神,也会用很严厉的方式惩罚做恶劣之事的人。
如果我们看今天台湾社会混乱的现象,我们心中应该有个谱,就是神不是不发怒,会,有一天,祂会像对待叙利亚非利士泰尔以东亚扪摩押犹大的人民一样,对待我们,除非我们以真实的悔改过来。

三、别用残酷的手段对待与我们不和的人。

我们看到先知阿摩司提出神生气的原因,主要的都是战争胜利者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对方,使人的生命在战争的折磨下,有如雪上加霜一般,生活得更加艰困。然而,这些看来很得意因战胜所掠夺得来的战利品,都将因为神的生气,带来神更多的惩罚。
会用残酷手段对待弱者、战败者、失败者的人,就是对生命很漠视或轻视的人。但是我们要注意,生命乃是来自神的创造和赏赐,任何对人的生命漠视、轻视的人,等于是用同样的态度在看待神的创造,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已经不是在轻视弱者,而是在藐视神的恩典了。这样,有一天,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因为神会将他所掠夺得到的一切,加倍索取回去。── 卢俊义《阿摩司书信息》

 

 

周围的列邦必受罚(包忠杰)

 

经文:摩一1至二3

  阿摩司生在主前约七百年,与先知约拿和以赛亚差不多同一个时代,约拿在阿摩司之前约五十年。在阿摩司作先知的时候,有亚兰和𥱥利亚国,亚兰的京城是大马色,亚兰被𥱥利亚打败,以色列便乘机向北推进,扩展势力,收回大马色。这就是阿摩司时代的国际情形。

  阿摩司一1至二3的经文中,是阿摩司对周围列邦的咒诅,宣布他们的罪状。他们以为,耶和华不过是以色列人的神,是有限度的神,外邦人不能敬拜的神,这是不对的。先知说:耶和华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祂是世界全人类的神,万民都应该敬拜祂。所以阿摩司预言到周围列邦必受罚,因为他们三番四次犯罪,不认识耶和华。我们信主的人,敬拜祂,感谢祂,祈求祂,顺从祂。那些不信主的人,不敬拜祂,不祈求祂,将来必要受罚。阿摩司说:周围的列邦违背耶和华,耶和华有一天要惩罚他们。

  阿摩司书的信息,是十分有次序的。他首先对外邦人说话,其次是对以色列和犹大说话。首先责备周围列邦的罪恶,随后再责备以色列和犹大国的罪恶:「我必折断大马色的门闩,剪除亚文平原的居民,和伯伊甸掌权的,亚兰人必被掳到吉珥,这是耶和华说的。」(摩一5)「耶和华如此说,迦萨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罚……。」(摩一6)「我要降火在迦萨的城内,烧毁其中的宫殿。」(摩一7)随后咒诅非利士,推罗,以东,亚们,摩押等各国,最后才预言犹大和以色列必受罚。当时以色列和犹大已经分裂,以色列不能回到耶路撒冷去敬拜耶和华,他们就在北国自己的地方拜起偶像来,他们和外邦人来往做生意,又和外邦人立约,通婚。他们所拜的是耶和华神和偶像参杂一起。(今天在𥱥利亚地方,仍然可以看见当时大庙宇的遗迹。)以色列人受了外邦人的影响,以为他们的国家如此强盛,是因为他们所拜的神灵验的缘故。因此学外邦人拜他们偶像,从此,就把外邦人的神和耶和华混杂在一起,使他们的国家成为拜偶像的国家。这是十分危险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拜偶像,但是在弟兄姊妹的心中有自己的偶像,各种无形的偶像,同样存在阿摩司时代的宗教危险。

  当时在犹大国的边境有几个重要的城市,有一个城名叫迦萨,是属于埃及的领土,犹大国常常受到迦萨的威胁,彼此成为世仇,所以阿摩司对迦萨有严厉的斥责。北面有大马色,是亚兰国的京城,与以色列素来不和睦。先知以利亚的时候,亚兰王惧怕以利亚的能力,可见当时以利亚是甚有权柄的。阿摩司对大马色也有咒诅的话:「耶和华如此说,大马色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罚,因为他以打粮食的铁器打通基列。」(摩一3)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是神眼中的瞳人,外邦人逼迫他们就是逼迫神。基督徒是神的子民,若有人逼迫神的子民就是逼迫神,神要和他们算账,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现今的世代中,我们可以看见,凡善待犹太人的国家,神必恩待他们。英国人优待犹太人,神恩待他们,使我们国家富强。德国人迫害犹太人,以希待拉时代为最厉害,所以神惩罚他们,使他们国家分裂。神做事是有原则的,而且也是合理的。祂曾经和犹太人的祖宗──亚伯拉罕立过约,应许他们世世代代得巴勒斯坦地为业,他们曾犯罪得罪神,神同样对他们施行惩罚。但神纪念和亚伯拉罕立的约,恩待自己的选民。阿摩司就是以这个原则来代神说话,预言周围的列国必受罚,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对待神的子民。阿摩司替神说话的时候说:「……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那时,他们的周围列国有亚兰,以东,摩押,推罗,亚们等;他们都是强国。推罗本来是重要港口,也是一个商埠,曾经有先知预言过推罗将来的光景,说推罗必成为废墟。不久之前我曾到过推罗;在海边沙滩上有许多石柱,和许多大块的石头,打鱼的人在那里晒网,一片荒凉的景象,那些石柱和石头,就是从前他们的宫殿倒塌后的遗迹。可见神藉先知所说的话一点也不错。「我却要降火在推罗的城内,烧毁其中的宫殿。」(摩一10)神用火烧毁他们,这是澈底的毁坏。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和注意几个原则

  (一)我们的神是全世界的神──我们的神是创造万物的神,全世界的人都是祂创造的,祂是全世界的神,祂管理一切。现今有一个联合国的组织,成立的时候没有好好祈祷,求救神帮助他们,所以不能实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而成为一个分国的机构,如韩国分为南韩北韩,德国分为东德西德。我们所信的主耶稣是和平之君,没有主耶稣就没有和平,我们的神是世界之神,我们的生命是祂所赐的。这个原则存在阿摩司的心中,他出来发言。其实他不过是一个平常的人,但神命令他讲话,叫他说出外国的命运。

  (二)人犯罪,自然界也必受苦──人若犯罪,影响自然界,或是风灾,水灾,旱灾,蝗虫灾等,这都是由于人与神的关系而定的。如果人能够在神的面前安份守己,一定得到神的帮助和赐福,自然天时地利的。今天,人犯的罪越来越多,地一直受影响。圣经说:那地的人犯罪作恶,神要把那些人吐出去。几天之前我到过越南,看见许多美国军队,使我发生一个感想:为甚么美国青年要跑到越南去呢?当然越南人犯罪,美国人也犯罪,神就把美国的青年从本国吐出去。因此,人的幸福与土地是很有关系的。基督徒是世上的盐,也是世上的光,若能带人归向神,使更多的人得救恩,就必然国泰民安了。

  (三)人发达,不一定是得神赐福──许多人发了财就忘记了神,有了钱,满足了自己一切的享用,就慢慢地离开神了。所以主耶稣说:财主进入天国比骆驼进入针眼更加困难。阿摩司时代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物质丰富,灵性堕落。

  (四)如何对待穷人──阿摩司责备以色列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摩二6-7)以色列人没有恩待穷人,神要刑罚他们。圣经常常教训我们,要怜恤穷苦人,帮助困乏的人。我们的父亲是开设孤儿院的,他爱穷人,神祝福他。

  在英国有一个青年人,名叫布拿都,本来他立志要做海外布道的工作,但当他在伦敦读书的时候;看见许多小童随街流浪,住在破屋里面,无依无靠,缺衣少食,十分可怜。他动了怜悯的心,他明白这是神给他的亮光,托付他照顾可怜的孩子们。后来他放弃了去海外布道的计划,设立了许多孤儿院。神大大赐福他,因为他有怜悯穷人的心。

  神断定人的罪名,按照甚么原则呢?是要看他们是否爱犹太人,有没有为犹太人祷告。我们的神是全世界的神,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不敬拜祂,将来必受刑罚。人犯罪使自然界也受苦,若要国泰民安,就必要高举和平之君──主耶稣基督。人的发达,不一定神赐福,若有了钱财就离弃神,将来必受刑罚,我们怜悯人的心,帮助穷乏之人,任何人亏待穷人,神必定他的罪。这就是阿摩司对周围所用的原则。

  弟兄姊妹;你是否爱神?承认神是我们的主宰?是否爱犹太人?是否恩待穷人?这也是今天神对待我们的原则。但愿我们都学习阿摩司,心中敬畏神,神赐他量,为神发言,传神的信息。── 包忠杰《阿摩司书的信息》

 

 

列国的未来(1)( 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求你让我对你常存追求渴慕的心,在生活中遵行你的心意。

 

阿摩司书的简短引言( 1-2 ),说明了以下内容的作者、宣讲时间和主题内容。这位来自南国犹大的提哥亚牧人(既可以是指阿摩司的职业,也可以寓意对百姓的牧养引导),在耶罗波安治理下的升平之世中,宣讲神的审判。当时是大地震(可能是发生于公元前 762 年)前两年,正是众人醉生梦死,不知灾难将临之际。神的审判犹如吼声骤至,震撼以迦密山为代表的北国以色列( 2 )。

阿摩司雷霆万钧的神谕( 1 3-2 16 ),对以色列四围的国家人民、对阿摩司本国的犹大、并对以色列宣告审判。每段神谕都有相似的结构和用语,首先由先知宣告审判的来临,然后解释审判的原因,最后是描述审判的内容。阿摩司不断指出他们的罪行是「三番四次」屡犯不息,显出神的审判全然公义。先知首先责备的是多次攻击以色列的国家,跟 着是出卖以色列的邻邦,先知列举各国所受的刑罚,然后在以色列人额手称庆之时,笔锋一转,矛头指向以色列,神的选民也不能免于审判之外。

阿摩司宣告审判的对象,由以色列的宿敌开始,地理距离由远而近,而且均以这些国家的国都或重要城镇为宣讲代表,依次是亚兰( 3-5 ,以大马士革代表)、非利士( 6-8 ,以迦萨代表)和腓利基( 9-10 ,以泰尔代表)。这些国家屡次兴兵攻打劫掠以色列,对以色列造成极大的破坏,先知预言他们也会遭受毁灭的惩罚。然后,先知指斥以色列近邻背信弃义的罪行,包括以东( 11-12 )、亚扪( 13-15 )和摩押(参 2 1-3 )。以东人是雅各的哥哥以扫的后裔(参创 36 1 8 19 ),亚扪人和摩押人均是罗得的后裔(参创 19 37-38 ),都被视为以色列人的亲族。然而,这些原本是「兄弟」之邦的国家( 11 ),却对其「兄弟」百般凌虐,毫无怜悯。

活在追求卓越和成就为生活目标的社会中,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达致成功的手段是否对错的问题。然而,以色列的邻邦遭遇的审判,显出了神的公义。不论是劫掠杀戮或是背信弃义的罪,神在天上尽都鉴察。

 

 

生命的价值(一章115)(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神透过先知阿摩司向当世代说话,特别向北国(以色列国)说话。

阿摩司是一个社会上的小人物,既不是祭司,也不是利未人,他是一个牧羊人,也兼做修理桑树的工作,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先知,第七章他自我介绍时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当时有所谓的先知学校),感谢主,祂可以使用每一个愿意被祂使用的人,即使平凡如阿摩司,即使平凡如你、我。

与阿摩司同时期的还有其他神所重用的仆人,例如:何西阿、约拿……等先知,但是,在阿摩司书中我们看见神的仆人勇敢的站起来为主说话,一点没有看轻自己、一点没有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而自卑,一点没有活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中,感谢主,这真是我们的榜样,许多人(包括基督徒)一辈子活得不快乐,因为始终活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中,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与定位,其实,一个基督徒必须清楚知道:我的价值来自──我是神所拣选的,不是来自我外在的条件;我的价值来自──耶稣爱我,为我舍命;我的价值来自──我虽然平凡如「瓦器」,但我里面有宝贝,因为耶稣在我里面!

求主今天再一次提醒我们,我的价值在基督里,不再中了撒但的诡计,落入「比较」的陷阱之中!

阿摩司如何有确据知道他是被拣选的呢?你看:他每一段领受的信息都清清楚楚的说:「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神拣选他为主说话,神就有话给他!你我这个被拣选成为神儿女的基督徒,我们也要祈求天上的父,天天都有话给我们!

圣经应许我们:「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今天,神有话给你吗?

回应:天父上帝,谢谢祢,拣选我、爱我、看中我、并且天天与我同在,祢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价值,求祢天天都向我说话,感谢祢!

祷读:雅各书四章8

8 你们亲近 神, 神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耶和华吼叫(1~2)(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耶和华吼叫    祷读        摩一1-2

 

阿摩司所处的时代十分特别,南国是乌西雅在位,宗教活动热烈;北国为约阿施执政,国力强盛与经济繁荣。这两国在当时的世界,在许多方面表现得不错。但是神却在人眼中的太平时代借着先知说话。

「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先知阿摩司原是牧羊人。身为牧人,在牧放羊群的生涯中,必定有多次与猛兽对恃的经历。凶猛的野兽看到美食当前,又因饥饿所发出的吼叫,必定令阿摩司神经紧张、印象深刻。

如今他再一次感受到相似的压力,是因为耶和华神对人三番四次的背道所发出的怒气,就好比那狮子面对猎物时的张力。这使得先知难以用自己的角度来传讲,所以他一直用「耶和华如此说」。是要使听见这信息的人能与他有相同的感受,明白神的怒气是何等可怕,且就在眼前了。

「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这并非说犹大比北国以色列更讨神喜悦。锡安、耶路撒冷,因为在那里有神的圣所,乃是代表神的所在,是真正权力的中心。

「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这表明耶和华的审判是真实的、确定的、无可避免、也无可躲避。这说明我们对神有更深刻的认识。祂不但是满有慈爱、恩典的造物主,当我们任意犯罪、不愿意回转时,祂将向我们发出忿怒的责备与刑罚,因为祂是圣洁的主,断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默想

但愿圣灵光照我的心,使我愿意对神的话语有渴慕、敬畏的心,更真实的面对自己。与神站在同一边,恨恶罪,作神话语的出口。

回应

亲爱的主,我在你面前跪下,愿你使我真认识你的威严,不任意行事以至得罪你。

差遣我传讲你的福音,甚愿这地的百姓回转寻求你,使你的忿怒止息,以怜悯恩待我们。

 

 

耶和华如此说(3~3)(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耶和华如此说        祷读        摩一3-3

 

先知一再使用「耶和华如此说」,来开始传讲信息,或以此为信息的尾句。这不是句口头禅,也不是单单要加强自己的份量;而是当他领受神的默示时,都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压力是从神的权柄与忿怒发出来。

先知的信息直接对世上万国,首先是要给外邦各族。他们会遭受到神的审判,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神的选民行事超越过神所规定的界限。这怎么说呢?神原是藉这些国家的手来刑罚以色列人背道的罪。但是他们却心存赶尽杀绝的恶念,对敌人行事极为残暴:

打粮食的铁器打基列(一3)─ 描述战争的行为,手段的凶残。

掳略众民,交给以东(一6)─ 将选民转卖给以东,使他们再成为奴隶。

以东对兄弟永怀忿怒(一11)─ 对兄弟无怜悯的心,不愿意饶恕。

剖开基列的孕妇(一13)─ 不只是藐视生命,更是发泄凶暴的兽性。

将以东王的骸骨焚烧成灰(二1)─ 这是彻底的毁灭,极尽侮辱之能事。

神指明他们的恶行,不是一两次,而是三番四次,这是说他们不停的犯罪,以至于神的审判来到。这些刑罚不是暂时或局部,而是君王都必被罢绌,国家都必倾覆。

这神多次提到「火」。神在挪亚的时代以洪水来毁灭罪恶的世人,而后与挪亚立约不再以水毁灭世界。但也警告我们神会用更重的刑罚来对付背道的列国(彼后三7)!火,也可代表神愤怒的严重性,耶和华神真的在人的国中掌权,祂也必以公义、圣洁的火来洁净大地、除去罪恶。

默想

圣灵光照我的心,使我敬畏神的圣洁、使我对罪恶有真实的恨恶。

回应

亲爱的主,愿你以圣洁的火烧烬我生命中的杂质,使我的灵魂苏醒,可以每天行在你圣洁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