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第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四12)(王峙)
預備迎接你的神(李林靜芝)
神的警告(陳終道)
剝削得來的財富(三9~四13)(盧俊義)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四章)(包忠傑)
預備迎見審判的主(4章)(香港讀經會)
你們仍不歸向我(四章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神以聖潔看人的生活與信仰(四1~5)(臺北靈糧堂)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四6~13)(臺北靈糧堂)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四12)(王峙)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
王 峙
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四12)
一、你必定要迎見神
誰也無法從神面前逃避(詩一三九1-8)。
約拿想逃避神,至終也要迎見神(拿一3-4、17)。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二○11-15)
二、所以你要預備迎見神
「預備」不是非常的事,反之,乃是我們每日所常作的事。
約瑟未見法老之前,怎樣預備?「他們便急忙帶他出監,他就剃頭,刮臉,換衣裳,進到法老面前。」(創四一14)
嚴冬未到,我們怎樣預備冬糧與寒衣?
小至螞蟻,都知道預備(箴六7-8)。
我們當預備的事甚多,但為著要迎見神,更當有好的預備!
三、如何預備迎見神
洪水將到的時候,神預備一隻方舟,使凡進入方舟的人可以得救(創六13-14)。
以撒將要被殺的時候,神預備一隻羊羔代替他,使他不至於被殺(創二二章)。神就在那時被認識為「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
為使以色列人的長子免與埃及人的長子同遭毀滅,神就預備羊羔的血代替以色列人長子的血。滅命的天使一見以色列人門前羊羔的血,就從他們的門口越過去;所以後來在以色列中有一個節期叫做逾越節,就是紀念那件事。
為使摩西得見神而不至於死,神就預備一個磐石的穴,使摩西在穴中可以看見神(出三三21-23)。
神為著我們的罪,預備了甚麼?神在我們「還軟弱的時候」、「還作罪人的時候」、「作仇敵的時候」,就差遣主耶穌來為我們死,替我們擔當罪擔(羅五章)。
主耶穌不但把我們的罪擔脫去,還把祂自己的義加在我們身上,「神使那無罪的(耶穌),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所以我們「在祂的愛子裡蒙悅納」(弗一6,照英文直譯)。
主耶穌好像擺設婚筵的王子,不但廣請賓客,且為賓客預備禮服。赴婚筵的來賓不怕不配,因為一律都要穿上祂所預備的禮服。若不穿祂所預備的禮服,無論穿甚麼,都要被趕到外面去(太二二1-14)。
總括而言,如何預備迎見神呢?預備之法,就是接受神為了我們所預備的救主,就是祂的獨生子耶穌。主耶穌在十架上說「成了」,就是祂為我們所預備的救恩已經完成了。凡要預備迎見神的,只要信主耶穌,接受祂的救恩。你預備好了沒有?
(本文摘自《聖經報》,1962年第二期)
預備迎接你的神(李林靜芝)
預備迎接你的 神
李林靜芝師母
經文:阿摩司書,四章十二、十三節
阿摩司這個南國的先知被派遣到以色列國去宣告 神的預言,當時以色列北國的人只擁有著虛有其表的宗教信仰,正如第四章經文所言他們的信仰與生活並不調和。因為,他們雖然有著虔誠的信仰敬拜儀式,但卻過著不公義的生活,也過著沒有見證的生活。而這些所謂的虔誠的敬拜或奉獻,都只是討自己的喜歡,而不是為著討
神歡喜也不符合 神的旨意。
因此, 神曾五次降災在以色列國,其中包括著飢荒的災、旱災、虫災、瘟疫以及地震。然而,以色列人仍然不歸向
神。神之所以降災刑罰其子民,乃是為了要其子民歸向 祂。然而,由於以色列人仍不歸向 神,因此,阿摩司就預告 神必大大刑罰以色列人。然而,在 神的刑罰來到時,阿摩斯也同時預告出
神愛的呼喚,那就是 以色列人必將面見 神。因為 神在降大刑罰時同時也準備了一條活路,那就是第五章所言的『人們的心如果尋求 神就必存活。』
這五年來每次經過台灣心裡就越難過,因為台灣越來越遠離 神。最近曾碰到一位非基督徒計程車司機說道:自從迎佛牙後,台灣就接二連三發生空難、大停電、地震等的大災難。我們就可發現越離開
神,就越多災難。然而,我們基督徒在抱怨牢騷之外,又有多少人為這個國家與領導人禱告呢?
在第十三節提到我們的 神是創造風與山與其中萬有的 神,也是無所不知,並將心意指示人的
神。更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 神。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預備好迎見 神呢?阿摩司說:日子快到了。聖經裡有好多處提到『日子』。這個日子是一個嚴重的日子,也是我們要見
神的日子。這個日子有幾個特點,這個日子的來臨是無法預測的,正如同地震一般是無法預先曉得的。第二點是這個日子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換言之,這個日子有兩個定義第一是
主再來的那一天,第二個定義是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所以,我們要隨時預備好,因為我們不曉得 主何時要再來。同時,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哪一天要離世。然而,我們準備好了要見
主面沒有?當我們見 主面時,我在作什麼呢?
巴望我們能如同保羅所說:要為主而活,為主而死。無論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要討主的喜悅。也願我們見主面時,能聽到主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與主同在。』主看良善在忠心之前,良善是我們的為人、生活,忠心則是我們的工作。主看重我們的為人超過我們的工作。
曾有一個人問正在砌磚的工人,第一個工人汗流滿面氣憤的說道:我正在作一個倒楣而無聊的工作。第二個工人也唉聲嘆氣的說道:我正不得已的在砌磚來養家活口。但是第三個工人卻舉起磚來說道:我正在蓋一間禮拜堂。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事與工作上忙碌著,但真正的問題卻在於『你在作什麼?』但願我們在見主面時,能對主說:『我這一生都在蓋主的殿堂,用生命在建造主的國度。』
神的警告(陳終道)
二、神的警告(四1~13)
讀經提示
1.巴珊的母牛指誰?她們的罪是什麼?曾受什麼刑罰?
2.按四4~5節說明什麼是虛偽的敬虔?(為什麼神以他們的獻祭當作事奉偶像?)
3.6~13節中的常用句是什麼?有何意義?這幾節中提及神用什麼刑罰懲治以色列人?請對每種災禍略加解釋。
4.為什麼以色列人必須迎見神?
1.對欺壓貧窮者的警告(四1~3)
①先知警告的對象
“你們住撒瑪利亞山……的阿”一開頭就指明他所要警告的物件是誰,就是那些住撒瑪利亞(以色列的京都),又像巴珊母牛般肥壯的人們。
“巴珊”是牧放牲畜的好地方,有著名的草場。在此是用母牛暗指那些撒瑪利亞的富戶,特別是他們的婦女們,就像巴珊的母牛一般吃得肥壯,只知為自己喝酒享樂,對貧窮的人卻毫無憐恤,反倒欺壓榨取,使窮苦的人,生活更加困苦。
②先知警告的根據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神所說的話,是先知警告的根據。神的聖潔使他無法不追討這等仗勢淩人的罪惡。所謂神指著他自己的聖潔起誓,是加重語氣,強調神必不姑息她們的罪,必施懲戒之意,正如神指著自己起誓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一樣(創廿二16~18)。神的誠實使他不能不成就對亞伯拉罕之應許,照樣,神的聖潔使他不能不懲治以色列人欺壓窮人的罪。
③先知宣告之刑罰
“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仇敵將要來到,用鉤子鉤他們,就像鉤牛馬那樣。他們怎樣奴役窮苦的同胞,也必怎樣成為仇敵的奴役。在亞述之古碑上,有描繪如何用鉤子鉤著俘虜們的嘴,拖著他們走的情形。先知用當時戰敗國所受對待情形,描述他們亡國之悲慘,警戒他們及早悔改。
“哈門”——無法確定是什麼地方,但必指某種痛苦之所在。
2.對熱心事奉偶像者的警告(四4~5)。
這裡先知坦率地指責以色列人所謂的祭祀與敬拜,其實就是犯罪。他們越多到伯特利去獻祭,就越增加罪過。縱使他們自以為虔誠熱心,自以為他們在宗教方面有若干復興的現象,獻上的十分之一和感謝祭如何豐富,但神根本不會悅納他們所作的,那只是他們自己所喜愛的罷了。因為在伯特利另設祭壇,就已經根本上違背了神的吩咐,他們是在一種神所憎惡的基礎上求神喜悅,完全是虛偽的作為。
“任你們往伯特利去犯罪”——因以色列的開國元勳耶羅波安,在伯特利高立了金牛犢代替神(王上十二29)。
“任你們往……吉甲加增罪過”——因吉甲是以法蓮近伯特利的小城;已成拜偶像的中心(參何十二11)。
3.神的容忍與以色列人的頑梗(四6~11)
在這一小段中,一共五次提及“仍不歸向我”(6、8、9、10、11節),顯明神的容忍與以色列人的頑梗。神雖然開始懲罰以色列人,而他起初時只用較輕的刑罰,但以色列人一直“仍不歸向”神,所以神的刑罰才逐漸加重和更換新的方法懲治他們。
①饑荒(6節)
“牙齒乾淨”形容糧食斷絕,饑荒來臨,既沒有可吃的食物,當然牙齒乾淨了。
②乾旱(7~8節)
“兩三城的人湊到一城去找水”,神在懲罰之中仍留恩典,並非所有的城沒有雨,而是多數的城無雨,少數的城仍有雨。
③蟲災(9節)
在乾旱之後再加上“黴爛”,指植物之枯萎,在這種情形中還有剪蟲(即蝗蟲)來吃掉各種蔬菜和果樹,那是多麼悲慘的景象。但以色列人並未因此歸向神,他們的心仍冥頑不化。
④瘟疫(10節)
“像在埃及一樣”,這是多麼令人傷感的話。神原本用來懲治不認識神並欺壓他的百姓的方法,如今要用在以色列人身上。神曾殺戮埃及一切頭生的,以拯救他們脫離為奴的生活,如今卻要“用刀殺戮你們的少年人”(10節)。今日基督徒應當警惕,在神稍微管教時趕緊悔改自省,不要自招痛苦。
⑤傾覆(11節)
這傾覆可能是指一1的大地震。那是當時人人都知道的大事,那種慘痛的災禍記憶猶新,他們仍能倖存,實在像火中抽出的一根柴,但以色列人仍不悔悟,先知逐一數說他們痛苦的遭遇,為要使他們信服這一切禍患都是出於神的管教。神的管教既愈來愈重,以色列人仍不悔改,甚至不承認是神所管教,這種硬心悖逆的態度,實在是比災禍更可怕的“災禍”!注意,全段說明神的刑罰是向著一個中心,就是要神的百姓歸向他。神根本不是要用恐嚇與強迫使人歸向他。但在神長久施恩的日子,人既忘恩負義,偏行己路,不理會神的呼喚,拒絕神打發僕人所給他們的警告,神只有逐漸警戒他們,日漸加重懲治,但他的目的仍是要他們歸向他。他的懲治不是他恨,而是愛心的管教,直到以色列人飽受亡國痛苦之後,神仍然使他們歸回本地。今日基督徒要認識清楚,神不是喜歡隨便用鞭子的父親,我們千萬別作個要天父動用鞭子的孩子。
4.最後的呼喚(四12~13)
神藉先知呼喚以色列人當預備迎見他們的神,不可遲延自誤,因為:
①神必施行審判——“我必向你如此行”,神對犯罪的人,有一定原則,必按神的原則施罰,無可倖免。
2神是“你的神”——神既是“你的神”,就無可逃避,不由你不想見他。今日那些要見神才信的,那日可能儘量設法躲避逃他。神是萬人的神,也是個別人的神,且不會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疏漏了你這一個。
③神是萬有的主宰——他是創山造風,洞悉人的心意,能改變天然界的各種規律,並且超過地上的一切權柄的全能者。既然如此,怎能不預備迎見神?
按整個小段的目的,不單為警告當時的以色列人,且為警告我們(參羅十五4;林前十11)。歷史的事實既已證明以色列國果然按先知的預言而為亞述所滅,證明神是必然懲罰罪惡的神,現今的基督徒仍不引以為鑒,豈不是比以色列人更愚頑麼?
──
陳終道《阿摩司書講義》
剝削得來的財富(盧俊義)
經文:阿摩司書三:9—四:13
先知阿摩司是南國伯利恆城附近一個名叫提哥亞村莊的牧羊人。神呼召他到北國以色列去向以色列人民傳達信息,尤其是針對北國以色列的王公、貴族們說出神憤怒的話語,這對先知阿摩司來說確實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因為神的信息本身已經「不好聽」,若是再由外地人來傳,更難令人接受。可是,我們知道,沒有人能夠抗拒神的呼聲。尤其是當神揀選一個人去傳祂的信息時,即使這些信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也要去傳。因為神的話是拯救的話,抗拒神的話,等於是抗拒神的救恩一樣。神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約拿的故事給我們這樣的認識。
從第二章六節開始,先知阿摩司將神要他傳達的信息,開始針對以色列人民說出來。他提到以色列人民嚴重的錯誤,在於拒絕神的話,並且連那些喜歡神的話的人都給予阻擋掉(二:12),可以想像得到神是多麼地生氣。先知阿摩司並不考慮以色列人民是否喜歡聽,因為他的工作就是忠實於神的話語,將神要他說的話,句句實在地傳達出來。先知阿摩司所看到的以色列社會,富人是越來越興旺,但相對的,貧窮人越接近赤貧。換句話說,整個社會呈現出來的現象是貧富差距相當的大,而富有的人又掌控了司法。因此,連赤貧者受到剝削時,想要申訴的地方也沒有,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為甚麼會這樣?這也是先知阿摩司傳達神控訴的信息內容,原因乃是以色列人民已經忘了神的話,他們甚至在敬拜神的地方也引進了迦南人淫亂敬拜神明的方式—與娼妓苟合(二:7),將摩西法律的規定都給忘得一乾二淨(二:8)。先知阿摩司雖然是個農夫,沒有受過甚麼嚴格訓練的普通人。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個受到神呼召的人,即使是沒有受過甚麼高深、嚴謹的教育,或是出自甚麼貴族背景,也會因為神的靈感動,清楚知道他要傳達神信息之對象的問題所在。因為神的話不需要人的裝飾,也不需要人的社會價值觀念來稱托。來自神的,都是最好的、最實在的,這也是我們從先知阿摩司的信息中可以看得出來的。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三章九至十五節:你去向那些住在埃及和亞實突王宮裡的人宣佈:「你們要集合在撒瑪利亞周圍的山上,看看城裡所發生那混亂和欺壓的事。」
上主這樣說:「那些人在他們的宮裡堆滿了搶劫和剝削來的財富;他們不懂得甚麼是公平交易。因此,敵人將包圍他們的城市,破壞他們的防線,洗劫他們的宮殿。」
上主這樣說:「就像牧羊人只能從獅子的嘴裡搶回兩條羊腿或一截耳尖,在撒馬利亞過奢侈生活的以色列人也只有少數能從災難中逃脫。」至高的上主—萬軍的統帥神說:「聽啊,要警告雅各的後代:當我處罰以色列所犯的罪時,我要拆毀伯特利的祭壇;每一座祭壇的四角要被打破,倒在地上。我要拆毀他們避暑的別墅和避寒的暖閣;象牙裝飾的房屋和豪華的樓房都要倒塌,成為廢墟。」上主這樣宣佈了。
先知阿摩司在傳達神的信息中,很特色的地方就是他不是一味地講,或是譴責而已,有時也會用很「戲劇性」的方式傳達信息的意義,讓聽的人會有深刻的感受。看,現在他說神要他去召集以色列鄰近國家的代表來看神怎樣處罰祂的子民,這樣的方式也是在告訴以色列人民,神要用很「羞辱」的方式,使這些驕傲的子民知道他們所誇耀的成就,將從此成為羞恥的記號。
第九節這裡說「亞實突」,這是非利士人的首府,跟埃及都是以色列人的仇敵。好啦,現在先知阿摩司說神要他去呼籲非利士人和埃及人來看,看以色列人民做了些甚麼惡劣的事,以及怎樣遭到神的懲罰。我們知道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是受盡埃及人的苦待,而在進入迦南地後,非利士人則是以色列人民最頭痛的對象,彼此之間時常有打仗,他們甚至曾從以色列人的手中奪走了約櫃(撒母耳記上四:1—11)。現在神要這兩個曾讓以色列人民頭痛的人民來看看他們遭遇災難的糗事。
第十節是我們現在所讀這段經文中最重要的一節。這一節也是以色列人民受到神懲罰的主要因素,因為「他們的宮裡堆滿了搶劫和剝削來的財富」。這表示他們之所以富裕,並不是用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這就像一個強盜家裡堆滿了所搶劫得來的財寶一樣,也像海盜從別的船隻掠奪而來的財富一般。這裡說「公平交易」的意思,是指用「誠實」約定所該得到的數量。而在以色列的有錢勢者,卻做出違反「公平交易」的事。這一點在第二章六節已經提起過,他們是:「貪圖錢財,販賣老實人,把無法還債的窮人以一雙涼鞋的價錢賣給人作奴隸。」這裡指出以色列人民「不懂得甚麼是公平交易」,也是在指責他們和不認識神的人民、族群沒有兩樣,這樣的神子民,不但沒有為神帶來榮耀,反而是把神給羞辱了。這樣,與別的族群沒有兩樣的以色列人民,為甚麼神要特別眷顧他們呢?神為甚麼要保護他們呢?當他們的祖先出埃及的時候,手無寸鐵,也無組織的力量可以抵抗敵人的侵犯,但是神卻伸手保護他們免受災害。如今,他們自己有了強且有力的軍事力量,卻做起傷害貧窮人的勾當來,這樣神怎能再保護他們呢?不會,絕對不會,不但不會,神還要藉著敵人的手來攻打他們,過來「洗劫他們的宮殿」(十一節)。
第十二節,先知阿摩司是個牧羊人,因此,他傳出的信息中,也常常運用牧羊人的經驗傳出神信息的意義。這一節就是典型的例子,述說以色列人將如同獅子吞食了羔羊,牧羊人能搶救回來的,也只不過是「兩條羊腿或一截耳尖」而已。
從第十三至十五節,有一個字眼一再出現五次,就是「家」;第十三節的「雅各的後代」,也就是指「雅各的家」或是「雅各的家族」。第十五節的「避暑的別墅」、「避寒的暖閣」、「象牙裝飾的房屋」、「豪華的樓房」,這些都是人人看為大族、強盛、富貴的記號。但也因為這些富貴的記號,神將根據這些記號一一審判他們所犯的罪惡。
第十四節提到「祭壇的四角」,這是聖殿中特別有的設施。讓那些被判死刑的犯人,或是足以被判死罪的人,因為進入到祭壇邊,摸著祭壇的角可以免受死刑之罪,這是用來象徵神拯救的恩典記號(參考列王記上一:50、二:28)。但是,當神發出烈怒的時候,這些象徵著赦罪的祭壇角,將不會發出功能,因為是神親自拆毀它的。
這裡所謂「伯特利的祭壇」,是指北國以色列在伯特利的聖殿。這是以色列創國時,耶羅波安王為了讓人民能安心地在北國敬拜神,不會一心一意地想回去耶路撒冷,特別在伯特利建造宏偉的聖殿,有意與耶路撒冷聖殿相抗衡。因此,所有的建築樣式都採與耶路撒冷聖殿一樣。
另一方面,我們也從第十五節看到,當災難來臨時,不僅聖殿將被毀壞,連過去自己用不正當手段從貧窮人手中掠奪得來的財富,也將成為廢墟、烏有。即使是美麗、豪華的別墅,或是用象牙裝飾的房屋都將無法倖免,化為灰燼。
第四章一至三節:撒馬利亞的婦女啊,要聽我的話!你們胖得像巴珊的母牛。你們欺負弱者,壓迫窮人,支使丈夫倒酒給你們喝!至高的上主指著自己的聖名發誓說:「那日子一定要來,有人會用鉤子把你們鉤出去,正像魚被鉤住了。你們會一個個被拖到最靠近的一個城牆缺口,被扔出城外。」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是一段很值得注意的經文;這裡提到「巴珊的母牛」,「巴珊」,是位於加利利海的東邊,有廣大的草原。因為土地肥沃,草原豐富,因此,「巴珊」這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肥沃,連此地的牛、羊都成長得很肥壯。摩西的詩歌中這樣描述說:「他們的牛羊有擠不盡的奶汁;他們有最好的綿羊、山羊、牛群;他們有上等的麥子和葡萄酒。」(申命記卅二:14)當時的人們最喜歡用「巴珊的母牛」這詞句來形容一個婦人的高貴、美麗、富有。現在先知阿摩司將之引用來形容這樣的婦人,是指她們乃是犯罪的背後黑手。因為她們的財富乃是從欺壓貧窮人得來的,她們貪得無厭,甚至連丈夫都給逼得要給她們過奢侈的生活。
注意第二節的「日子一定要來」,這也是先知阿摩司文獻最突出的用語,他是將原先以色列人民所期盼的榮耀日子—神來臨的日子—重新解釋為嚴厲審判的時刻。最特別的地方在第五章十八節,先知阿摩司甚至說不要期盼「那日子」來臨,因為那「日子」不是好日子,而是神懲罰的日子,是個天黑、地暗,災難連連的日子。
第三節提到「城牆缺口」,意思是指撒馬利亞首府將被包圍、攻破,人民將會像囚犯般一排排地被帶出城牆。和合本聖經和台語漢字聖經說她們將被帶到「哈門」,這個字的語意不詳。有的學者說是一個被帶往亞述去的中途站,也有的說此字指的是「糞便」等穢物。不論如何,這是指現在高貴、美麗、富有的以色列婦女,在那災難來臨的日子,將如同被俘虜的囚犯一般地被羞辱。
第四至五節:至高的上主這樣說:「以色列哪,你們到伯特利的的聖址去犯罪吧!你們到吉甲去盡量地犯罪吧!你們天天獻牲祭,每隔三天奉獻所得十分之一吧!你們儘管去獻供餅作為感恩祭吧!你們儘管去誇耀慷慨的奉獻吧!反正這些事是你們自己所愛做的!
這是一段反諷的說詞,先知阿摩司用這樣的語句在描述以色列人民犯罪的情形。看起來好像很敬虔的樣子,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雖然有天天獻牲祭、隔三天就奉獻十分之一。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獻祭,若是沒有敬虔的內心,誠實的心意,所有的奉獻都將代表著信仰上的墮落,甚至成為一種欺騙的信仰。
「伯特利」,這是北國以色列宗教中心,在這裡有宏偉的聖殿可以媲美耶路撒冷的聖殿。
「吉甲」,是以色列人民紀念神奇妙恩典的一個宗教聖地。早期約書亞帶他們進入迦南地越過約旦河時,神施行神蹟,使約旦河乾凅,就像出埃及時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紅海時一樣。為了這個神蹟,約書亞在吉甲紮營的時候,就從約旦河谷檢了十二塊石頭堆壘成為一座祭壇,要以色列人民代代子孫知道神怎樣施行奇妙的全能之手,帶他們走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約書亞記四:19—24)。
這裡有個問題要處理,就是在第五節頭一句寫著:
「任你們獻有酵的感謝祭」—和合本聖經或台語漢字聖經的譯文。
「你們儘管去獻供餅作為感恩祭吧」—現代中文譯本。
照規定獻感恩祭是不能有酵在祭物的裡面,但是也允許用少許「有酵的餅」(利未記七:13)。因此,在這裡重要的不是以色列人民獻上的餅是否有酵,重要的是他們獻祭的態度已經缺乏真實、敬虔的內心,這才是問題。
無論是伯特利或是吉甲,這兩個地方在先知阿摩司的時代,都是北國的宗教聖地。但是,就算以色列人民在這宗教聖地奉獻的再多,若只是用奉獻來誇耀自己的敬虔,或是用掠奪得來的錢作奉獻祭,只是更加羞辱神的榮耀而已,對信仰並沒有任何幫助或意義可言。
第六至八節:「是的,是我把饑荒降到你們的城裡,使你們絕糧的。可是你們還不歸向我。在你們的農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時候,我不降雨。我在這城下雨,在那城不下雨;我使這家田地有雨,使那家田地枯乾。有兩三座城的居民口渴得軟弱無力,到附近城市討水喝,但也無法解渴。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
從第六節到第十一節,我們看到先知阿摩司用特殊的語句說出神對以色列人民,並不是在他們犯罪後就馬上說要懲罰,或發出怒氣,最早我們看到的句子是「以色列人再三犯罪」,而在第六至十一節中,一再重複的句子是「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換句話說,神確實是在期盼以色列人民知道悔改,知道自己已經背逆了神的旨意和教訓。但是,以色列人民顯然忘了神的話語,也不記得與神之間所立的約了。
我們知道整個宇宙萬物都是來自神的創造,因此,聖經時常提醒我們,神會從祂所造之物中提出警語,讓祂的子民能看見環境的變化,或是因為受造物的改變,看出神的旨意,知道悔改來歸向神。
先知阿摩司現在提出他的生活經驗,就是神在每天的生活中,也在歷史中提出許多的警告,要讓人從這些生活的經驗中得到啟示,明白神的旨意,能回歸到神的面前,悔改歸正。我們看先知阿摩司提出的第一個經驗是:饑荒、乾旱。這是威脅到生命生存的災難,但是人心已惡劣到極點,甚至是麻木到非常嚴重了。因此,即使是在嚴重饑荒、乾旱的情況下,人心還是僵硬、不悔改。先知以利亞的時代,也是以色列王亞哈執政的時期,先知以利亞就傳出這樣信息說:「除非我祈求,天不下雨,也不降露。」(列王記上十七:1)結果遍地大饑荒,乾旱到食物嚴重缺乏(列王記上十七:12)。乾旱、饑荒的時間長達三年久,但是並沒有改變亞哈王的心,他還是繼續帶以色列人民背棄神,甚至自己在王宮中「供養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和四百個亞舍拉女神的先知」(列王記上十八:19)。這說明了一個事實:人心若遠離了神,就看不清楚周遭的環境變遷所要警告的信息。
第九至十一節:「我送一陣熱風,燒焦了你們的五穀;我差派蝗蟲,吃盡了你們的蔬菜、葡萄、橄欖,和無花果。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
「我降瘟疫在你們當中,像從前降給埃及人一樣。我在戰場上殺死你們的青年,搶走了你們的馬匹。我使你們滿鼻子嗅到營中死屍的臭味。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
上主這樣說:「我要消滅你們當中的一些人,正像我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你們這些劫後餘生的人正像從火堆中檢出來的一根柴。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
除了乾旱、饑荒之外,現在又提出瘟疫、戰爭,這些都是先知作品中時常出現的資料。這些災難都是對人生命摧殘最大的力量,不是人的能力阻擋得了,或是人的力量可以保護得到。即使在今天科技那樣發達的時代,對於傳染病、瘟疫,也還是束手無策。看,兩年前(一九九七年)發生在咱台灣的「口蹄疫」,幾乎使所有的豬隻死亡殆盡。幾年前發生在歐洲的「狂牛症」,也差點毀了英國和鄰近歐洲國家的養牛業。一九九六年發生在香港的「禽流感」,燒毀了所有的雞隻。這些都在說明一件事實:人即使用盡所有的力量,如果不是神憐憫,生命生存的力量是相當薄弱的。
戰爭對人的生命摧殘更厲害,自古以來,喪生在戰場的生命幾乎無法可計。雖然今天的人還是盡量在設法避免戰爭,但是,戰爭的聲音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還是聽到戰爭的聲音。而持續發展戰爭武器的情形,並沒有因為抑制戰爭發生而減少。包括我們國家也是這樣,每年投入在採購軍事武器的經費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過。如果我們無法從戰爭對生命的摧殘來反省人所犯的罪過,卻在期盼神的拯救恩典是很荒謬的想法。
這段經文中,先知阿摩司提出兩件歷史事件作為教材;一是出埃及的經驗,因為瘟疫一再出現,使埃及人的家禽、牲畜都相繼死亡(出埃及記九:1—7)。先知阿摩司提出這個歷史事件,是要告訴以色列人民,當年因為瘟疫,使埃及人受難、痛苦,但卻保護了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今卻是相反,要用當年在埃及人身上的事件,降臨到以色列人民中。
二是在第十一節中所提起的事件—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毀滅的事件。這兩個城因為背棄神的教訓,墮落到連神的使者也要凌辱,結果神從天上降下大火燒毀了這兩個城市,只剩下逃離出來的羅得和他的兩個女兒。而羅得和他女兒之所以會得到機會逃離所多瑪城,乃是因為神憐憫的緣故,就像「從火堆中檢出來的一根柴」。我們知道神要毀滅這兩個城市之前,還特地派天使去勸告,但是沒有人想聽,也沒有人理會(創世記第十九章)。
「可是你們仍然不歸向我」,這句話可以說貫穿了整卷阿摩司書。先知阿摩司就是受差派來警告以色列人民的使者,他告訴以色列人民,要他們看見自己已經遠遠離開神的教訓了。然而,先知阿摩司雖然是一再地苦勸以色列人民悔改,卻都沒有得到回應,這才是神最為生氣的原因。
第十二至十三節:所以,以色列人哪,我要處罰你們。正因為我要對付你們,你們快準備好向我交帳吧!」
神造山也造風,
把自己的旨意告訴人;
他轉白晝為黑夜,
統御治理普天下。
他的名是耶和華—萬軍的統帥神。
這裡雖然沒有提起神要怎樣處罰以色列人民,但是卻提醒以色列人民要準備好向神「交帳」。「交帳」的意思是指「面對神」。人要用甚麼來面對神呢?和合本聖經譯文用「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這句話原本用在敬拜時,祭司傳講給所有要參與敬拜的人的話。先知阿摩司將之用在這裡,是告訴以色列人民要像在敬拜神一樣,人所面對的不是那虛無的假神,而是創造的真神,祂絕對不會敷延了事。這位創造的神,一定會按照祂與祂的子民所立的約,和祂創造的旨意重建秩序。
第十三節是一首詩歌,我說過先知阿摩司雖然是個牧羊人,但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先知。我們從他觀察整個以色列社會的景況,以及提出的警語就可以看出,他是個對社會時事「很敏感」的農夫。我們不清楚這首詩是不是他自己的作品,或是從何處取材的。不過可以從詩中看出先知阿摩司警告以色列人民,別以為神不可能做哪些事,例如要懲罰以色列人民這件事。神要這樣做,並非不能。如果神可以造山、造風,可以轉變白晝成黑夜,又有甚麼事可以難倒神的呢?沒有!很可能當時的以色列人民在國勢堅強、社會富裕、政治勢力日漸擴張的情況下,有一種想法:以為這樣堅強的國家,這麼強悍的軍事武力,有誰奈何得了以色列國呢?誰能摧毀它呢?這就像今天的人也有這樣的想法,以為像美國這樣堅強的國家,誰能對付它?但是,先知阿摩司這樣告訴我們:神生氣的時候,人無論擁有甚麼都沒有用。人將會親眼目睹「天地變色」的慘劇,除非人回到神的面前,悔改歸向神。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富,不但不會帶來神的賜福,相反的,只會引起神的憤怒。
我們看到先知阿摩司傳出神的信息指出,以色列人把掠奪別人的財富堆滿積存在王宮中。這些財富不但沒有為他們帶來神的賜福,相反的,這些財富卻引起了神的極大的不滿,甚至是為以色列人民帶來敵人洗劫的災禍。
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的一點,就是明白財富多,並不一定是福氣,反而有時候財富多,帶來更多的苦難或災害。尤其是財富若是來自欺騙、搾壓別人得到的,那就更危險,因為這是神不會袖手旁觀允許的。甚麼時候我們欺騙別人,神很清楚知道,我們可以隱瞞人,卻無法隱瞞神的眼睛。甚麼時候我們搾壓別人,使自己的財富增添,神也是非常清楚,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使別人不知道或看不出來這些險惡的伎倆,但是,我們無法躲過神的眼目。
別看那些耀眼的財富表面,這不是聖經的教訓,要看的是在財富之背後所表現出來的意義,這才重要。看看最近發生在我們社會非常令人難過的事,就是台灣塑膠公司將含有毒素的「汞污泥」運到柬埔寨這個貧困的國家去掩埋,結果造成該國人民的恐慌。事件過程中牽扯到非常惡劣的手段,包括沒有將這些有污染的泥土告知該國的政府,也沒有在污染事件被揭發後,隨即表示歉意,還一再設法要隱瞞事實!不錯,台塑公司是發了大財,但是,這樣的大財並非取之有道。而且把外國貧困國家的人民生命看得很賤,以此種的態度在處理自己賺取的財富,這是非常違背聖經教訓的作法,就像先知阿摩司在這裡譴責以色列人民的作為一般。我們不能說台塑公司的作法與我們無關,不,它之所以敢這樣做,就是因為我們國家、政府、人民沒有阻止它這種惡行,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出來,我們都有責任啊。如果因為台塑公司賺取很多財富,我們整個社會都在共享這樣的財富所帶來的繁榮,我們就有連帶責任於他們所犯的罪惡中,有一天神生氣,我們都將為此付出代價。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反商,也不是反對賺取財富。但是要注意的是,必須用很誠實的態度賺取財富。而不是不顧別人的生命,掠奪他人錢財、富貴自己。
二、別讓信仰成為一種表面化的行為,要讓信仰成為我們生命中真實的力量。
先知阿摩司在指責以色列人民的行為中,特別提起以色列人民時常到宗教聖地—伯特利和吉甲去敬拜,且奉獻許多的牲祭,看起來好像很敬虔,也很甘心奉獻。但是,要注意的地方是,這些奉獻的牲祭或是十分之一的所得,若是跟前面所提起的,是來自掠奪得來的,則這樣的奉獻簡直就是在污穢神的聖潔一樣,因為那是不乾淨的祭物啊!
我還記得一九八九年前參與推動呂秀蓮女士在推動的「淨化選舉運動」時,就有很多人主張鼓勵信徒將買票的錢拿到教會來奉獻。甚至發現有的教會在禮拜堂門口放置奉獻箱,上面寫著「買票、賄選的錢請奉獻」。我就告訴一些同工和信徒說,這些錢根本就是骯髒的錢,骯髒的錢怎能拿來奉獻呢?不誠實的錢怎可以奉獻給神呢?喔,拜託,不要這樣褻瀆神啊!
真實的信仰不是在看奉獻的舉動或表面,而是需要從內心的更新開始,真實地依照神的旨意行事才是。先知彌迦這樣說:
「我該帶甚麼禮物來見上主呢?我該怎樣來敬拜天上的神呢?我帶最好的小牛作燒化祭獻給他嗎?上主會喜歡我獻上成千隻的公羊,或上萬道河流的橄欖油嗎?他會喜歡我獻上長子來替我贖罪嗎?不!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神同行。」(彌迦書六:6—8)
看,「謙卑地跟神同行」,就是依照祂的旨意、教訓去行,這遠比獻祭的外貌行徑更實在、更重要。
幾年前我在台南就遇到一件至今無法忘懷的事件。有一位當時很富有的長老參加在他教會舉行的聖靈降臨節聯合聖餐禮拜。在報告時,他告訴所有參加者說,聖餐的酒是他特地從巴黎帶回來的,是最美好的葡萄酒。如果大家覺得不錯,禮拜結束後,還有剩下的,請大家來喝。結果禮拜後,很多牧師、信徒都爭著喝這位長老所提供的「世界最好的葡萄酒」。我很疑惑:到底是他提供的「最美好的葡萄酒」重要,還是主耶穌受難的意義重要?我不知道那些爭著去喝那美味的葡萄酒的牧師是怎樣看這件事,我只知道一件事:即使沒有葡萄酒,只有白開水,用敬虔的心參加聖餐,比用美好、上等的葡萄酒還要重要。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就算沒有酒或水,有謙卑、敬虔的心,聖餐的恩典也會滲透我們的心靈,牢固在我們的生命中。
今天我們參與教會各樣事工,就該培養這樣的心境:真實、敬虔、謙卑的態度,因為這才是神所喜悅的。── 盧俊義《阿摩司書信息》
你當豫備迎見你的神(包忠傑)
經文:摩四章
我們都喜歡查考新約聖經,特別是保羅書信。其實新約和舊約是有密切關係的,因為聖經的話都是於我們有益的。保羅說:「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十五14)神對待古時的人有根本的原則,神對待我們今天的信徒也有一定的原則,所以新約舊約聖經都應該查考。阿摩司對以色列人說:「我從以色列人面前除滅亞摩利人。他雖高大如香柏樹,堅固如橡樹,我卻上滅他的果子,下絕他的根本。」以色列人若不悔改,神也一樣刑罰他們。我們是基督徒,是神的子民,不要白白領受恩惠,將來在主面前一定要交賬。我們若領受得多,將來交賬更多。神為我們預備的是豐富的恩惠,我們不能白白地辜負祂的恩典。
阿摩司是牧人,對野獸甚有認識,他說:耶和華的話像獅子一樣,聽了不能不講。今天的香港,有許多神學院,許多青年人去外國讀神學,但傳道人仍是很少。論到教會缺少傳道人的問題,像昔日缺少先知一樣。當日的先知亞瑪謝,沒有傳神的信息,他要討王的喜歡,他很有社會地位,但不是神的先知。今天教會需要怎樣的傳道人呢?無論地位高低,薪水多少,環境是否合適,都要傳道。在蘇格蘭從前有一個規矩,大約兩個家庭中,有一個是做傳道人的。今天我成為一個傳道人,能站在講台上,真是要多謝我的母親,多謝她的培養和禱告。各位作母親的姊妹,你要培養你的兒女成為怎樣的人呢?傳道人的工作是偉大的。若在你的家庭中,能夠培養一個傳道人和先知出來,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或者你以為要培養一個兒女,會做生意發財,將來可以供養你,你是否有這樣的念頭呢?聖經告訴我們說:「你要先求祂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要賜給你們了。」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教會最需要的是好像阿摩司這樣的人,在安靜的曠野裏聽見神的話,出來傳神的信息。從前的宋尚節博士,曾使教會大大復興,他不要金錢地位,為神大發熱心,去傳揚得救的福音。你們要為兒女祈禱,求主將主的靈放在他們身上。作父母的,要在神的面前禱告說:「主阿!你要抓住他,恩膏他,使用他,我就心滿意足了。」若能這樣禱告,教會就大大復興了。
神要懲罰自己的百姓,並不是樂意的。祂雖然有恩惠憐憫,但他是公義的,人若離棄祂,背逆祂,祂就不得不施行懲罰了。耶利米哀歌三章三十二至三十三節說:「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這是神管理我們的原則,神帶領我們走憂愁的路,這憂愁是否因你的罪而帶來的呢?如果是的話,就應悔改了,因為神本來不願意自己的兒女受苦的。「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5-7)神的兒女受苦是有價值的,神在其中看顧我們,祂會吸引你更愛神。
阿摩司書第四章是阿摩司警戒以色列人,說到神對他們的態度,第十二節說:「以色列阿,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阿,我既這樣行,你當豫備迎見你的上帝。」阿摩司看見神有威嚴,有榮耀,有審判,神是可怕的。以下是阿摩司警戒他們的話:
(一)婦人墮落──有人說:一個社會的興旺,是在乎婦女的道德,這是十分重要的。又有人說:管理搖籃的手是管理這個世界的,這是不錯的。我為美國的光景感到害怕,這麼多的飛機、大砲、原子彈都無濟於事,不能救國家。美國的家庭觀念像一個旅館,兒女走來走去,婦女們外面遊玩消遣,沒有好好管家,這是十分危險的。家庭中如果沒有道德,是沒有指望的。
阿摩司責備以色列婦女說:「你們住撒瑪利亞山如巴珊母牛的阿,當聽我的話,你們欺負貧窮的,厭碎窮乏的,對家主說,拿酒來,我們喝罷。」(摩四1)巴珊母牛是指當時的太太們,只顧消遣玩耍。好像香港的太太們,天天打麻將一樣。阿摩司責備當時的婦女,長得肥肥的,好像巴珊母牛一樣。他們整天宴樂飲食,今天你請客,明天我請客,有些婦女自己不滿足,還怪責丈夫無用,不會賺錢供她揮霍,做丈夫的拼命去找錢,家庭就失敗了。
在台灣有一位青年人,剛進入大學時,奉獻為主工作,滿心快樂。不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看見那青年人,從前滿面笑容的,現在變得滿面愁容,他對我說:「我已經改變計劃,不做傳道,改行教書了。」各位:他為甚麼滿面愁容呢?因為他打算盤打錯了,原來他快要結婚,新娘子不喜歡他做傳道人,因為傳道人的生活苦。做傳道人實在是苦的,但是有說不出的味道,也有無限的福氣。我做傳道工作四十年,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感謝主。我和我的師奶在結婚前定規了,一定要服事主。順從主沒有功勞的,但是有恩惠。
當時的太太們天天宴樂,不顧家庭,把她們的家成為荒場,主耶和華說:「……日子快到,人必用凢子將你們勾去,用魚凢將你們餘剩的勾去。」(摩四2)神的審判和懲罰是非常準確的。日子快到了,世界越危險,越要順服神,越要傳福音。
我有一個見証:我只有一個兒子,在他未出世之前,我們夫婦二人為他祈禱。他出世以後,我們一直為他祈禱,把他奉獻給主。他大學畢業了,在商界中做事,有一天,他對我說:「爸爸!金錢算不得甚麼,不能滿足我的心,有人願意出幾千元一個月的薪水,請我做事,我都推辭,我已答應去神學院教書……。」我聽見了,真是十分高興。弟兄姊妹:今天的社會和家庭中,有這麼多敗家子,原因是他的父母沒有好好為他祈禱,把神的道種放在他的心裏。有許多太太們害了自己的家,沒有好好在兒女的身上做功夫。若要把更多的兒女奉獻給主,使神興起更多的宋尚節來,復興教會,使中國有更多人去傳福音,怎樣才能辦得到呢?就有待姊妹們努力了。
(二)敗壞和報應──「我使你們在一切城中牙齒乾淨,在你們各處糧食缺乏,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摩四6)神要懲罰以色列人,使他們受饑荒。在第四章中,看見神的懲罰太大了;除了饑饉之外,還有旱災、風災、蟲災、瘟疫……。他們面臨各樣災害的懲罰,仍然沒有悔改的心。在第四章第六節、八節、九節、十節、十一節五處經文中記載:「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凡五次之多,就是說他們仍然不肯悔改歸向神,最後叫他們豫備迎見神,雖然以色列人不聽神的話,將來還是要迎見神的。今天,我們怎樣豫備迎見神呢?當然是靠十字架的功勞,主耶穌已經為我們捨命,主的血洗淨了我們的罪污,有聖靈在我們心中教導我們,順從主行事,成為完全,有好的行為,使我們能歡歡喜喜迎見我們的神。
神對以色列人的懲罰;有許多是在身體上的,如饑餓、瘟疫,他們敗壞,神向他們施行報應,使他們身體受苦。所以,我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主必賜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求主幫助我們身體靈性一同興旺。我們要豫備迎見神,各人心中有所預備的地方,讓聖靈在我們心中隨時引導,使我們的靈性生活大有改變,隨時豫備迎見主。──
包忠傑《阿摩司書的信息》
預備迎見審判的主(4章)(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的心在你面前融化,不存剛愎和驕傲,追求行主的道。
以色列人在富裕的環境中,忘記了在強鄰環伺之下,能夠安居樂業實在是神的祝福,反而盡顯貪婪,榨取窮人的血汗,換取一己的奢華生活。阿摩司譏諷撒馬利亞(以色列的國都)那些豪門貴婦是「巴珊母牛」(1),她們大概借著丈夫對窮人欺壓而得的財富,盡享宴樂。巴珊以土地肥沃馳名,所產母牛十分肥碩。阿摩司宣告,這些欺壓貧寒的貴婦將必受淩辱,就如母牛被肉販的勾子牽走,送往哈門一樣(「哈門」可能是指「黑門山」,位於巴珊以北,1-3)。
阿摩司的斥責不是無的放矢,因為除了社會缺乏公義之外,以色列人在信仰上虛與委蛇,也是另一罪惡。他們在伯特利和吉甲的宗教活動,
那怕是按照規矩的獻祭,也只是憑他們的喜好而行,卻沒有順服的意味(4-5)。伯特利是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不是阿摩司時代的耶羅波安)所設立的、與耶路撒冷爭競的敬拜中心,吉甲是另一處敬拜的中心。以色列人在這些地方徒具外表的宗教活動,只是增添了他們的罪孽。
神在歷史上多次通過各樣災殃提醒以色列人:饑荒、天旱、瘟疫、城破等,都是為了讓以色列人可以在患難之中悔改。如今,以色列人雖然處於平安的景況,卻應居安思危,尋求神的憐憫。可是,以色列人就像前人一樣,屢勸仍不悔改(6-11)。經文中用了五次「你們仍不歸向我」(6、8、9、10、11)的警告,證明先知宣判罪刑是公平的。故此,先知警告以色列人,大能的神即將來臨,他們「當預備迎見你的神。」(12)祂是「使晨光變為幽暗、腳踏在地之高處的」神(13),創造天地,並且顯明自己的心意。對於充滿罪惡的以色列人來說,神的來臨並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因為大能者的降臨意味著以色列所受的審判是不能逃脫的,他們只有預備迎見那審判的神。
聖靈在我們心中經常以微聲提醒,讓我們順服神的心意,而不只是把信仰變成宗教禮儀的習慣。以色列人的問題就是在於後者,那麼我們又如何?
你們仍不歸向我(四章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讀聖經有一個秘訣,從經文不斷的重複處去發掘亮光。
這一章經文不斷重複的一句話是,「……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神對以色列人說:我一再用各式各樣方法呼召、提醒你們回頭,你們卻「仍不歸向我」,以至於今天你們淪落到如此悲慘的下場,你們無話可說!
神對祂的選民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用魚鉤將你們餘剩的鉤去。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門。這是耶和華說的。」神宣告以色列好像魚兒上鉤被釣走,這事應驗在之後以色列被亡國俘虜,然而,以色列是如何被擄走的呢?經文說「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門」他們是從「破口」被擄走的,敵人也是從「破口」入侵的,換句話說,如果自己沒有「破口」,仇敵也無法傷害破壞我們,而這些以色列人的「破口」正是第一節所說的,「你們欺負貧寒的,壓碎窮乏的,對家主說,拿酒來,我們喝吧。」──這些放縱情欲、毫無憐憫、欺壓貧寒等等生活中的惡行!求神提醒我,在我的生活中是否也一直有一些「破口」──一些不討神喜悅的事,以致我的身體、我的家庭、我的婚姻、我的兒孫、我的事業、我的事奉……也常落入惡者的攻擊中呢?
當年,神透過饑荒、乾旱、蟲災、瘟疫、戰爭、無情水火……來提醒選民回轉,可惜神的百姓沒有敏銳的屬靈洞察力,在這些「天災人禍」的背後看不見神的手!今天神是否也借著社會、經濟、政治、教育、婚姻家庭、自殺、憂鬱症、地震、土石流、sars、禽流感……等等的混亂、危難、不景氣、來提醒我們,整個國家需要回轉歸向神!
只是今天的基督徒有沒有這樣敏銳的屬靈洞察力,在這一切難處背後看見神的手,向這世代宣告悔改的信息!還是基督徒也跟著在問題裡打轉、批評、謾駡、灰心、絕望……
會不會有一天神也對我們說:「我三番四次地……你們仍不歸向我。」!
回應:天父上帝,赦免我心的冷漠與剛硬,幫助我有敏銳的屬靈洞察力,透過環境知道禰向我所說的話,並且能回應禰的話!謝謝主!
禱讀:阿摩司書四章12節
12 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
神以聖潔看人的生活與信仰(四1~5)(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神以聖潔看人的生活與信仰 禱讀 摩四1-5
犯罪不是男人的專利,這說到那些富有的婦人,她們養尊處優,卻是建築在窮人的困苦上,當神以自己的聖潔來對付時,就算她們建壯如母牛,也祇是紙老虎。神只需用小小的魚鉤,就使她們束手待斃。「鉤子」是當時亞述用來對付俘擄的酷刑。
但願我們所得的喜樂,是因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被聖靈喜樂的膏油所充滿。而不是以犯罪手法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
接著是在神的聖潔中看他們的宗教生活。伯特利、吉甲在以色列人信仰歷史上都有過輝煌的一頁。但是這不是永恆不變的事情,因為神不是活在人自以為的光榮傳統中,在神看來那是虛空。更何況現在那些地方所敬拜的不是耶和華神,並且那獻祭的人也不是謙卑向主。在那獻祭只會火上加油,為自己累積神的怒氣。
當然也不是增加獻祭(4節)就能賄酪神,而能從滅亡的事實中逃脫,神是不背棄自己。當人去到那獻祭時,神看在眼就說你們是在犯罪、是加增罪過。人不願意順服,神就放任他們,隨己意任意宣告平安。出於私意的獻祭、宣告,僅能滿足人的虛榮心,實際於消除神對人的忿怒,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人是活在自欺欺人的光景中。
默想
1.我的信仰與生活是否脫節,我是在扮演不同的人嗎?你願意付代價建立合神心意的價值觀?
2.我的奉獻是得罪神呢,還是能得神的喜悅?
回應
親愛的主,你為我犧牲自己的生命,我深深的敬拜。説明我能以全部的生命回報你的愛,讓我在聖靈的恩典中,以心靈的新樣過生活,且事奉你。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四6~13)(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 禱讀 摩四6-13
神要以許多的災禍刑罰以色列人,雖然他們目前國勢鼎盛、經濟繁榮,他們將因犯罪作惡的結果,神要使困苦、乾旱、蟲害、瘟疫攻擊這地。在如此多方教訓之下,結果人仍不歸向耶和華他們的神。
甚至神令地震瓦解傾覆堅固城池,其光景如同神向所多瑪、蛾摩拉所行的一樣。神雖以奇事保守極少的人,他們就像從烈火中抽出的一根已被燒著的木柴,但人始終仍不願意認罪、悔改歸向神。
就是現在,當神如此行的時候,人的反應會是什麼?要預備迎見你的神!因為這些事情是神臨在的記號,是神向世人彰顯祂自己。先知說:這一切的天災不是偶然發生,乃都是神的作為。神的行動雖是在未來,卻是已經命定,必定會來到。我們所能做的事,就是起來,站住,預備迎見我的神!
這一位是創造天地的真神,不論有形體的、不能看見的都是祂所造的。神並不隱藏祂的意念,樂意將自己的心意、計畫向人顯明。祂的手正管理這宇宙萬象,當祂降臨時,必有雷轟、地震。耶和華—萬軍之神是祂的名,這是何等榮耀、威嚴、可敬可畏的名。
若我們至終不願回頭,離棄過去所犯下的惡行,就只能像罪犯站立在這位全能神的面前,預備接受祂忿怒的審判,與國家一同滅亡;但是倘若人在此時此刻向神承認自己的過犯,就仍可以蒙赦免、得著神為人所預備的赦罪恩典。
你肯把握這次機會嗎?
默想
1.你被神管教過嗎?你已經從其中學會神所賜下的功課嗎?
2.讓我們學像那聰明的童女,經常預備好要迎見新郎的來到。
回應
永活的神,你管理所造的一切直到如今。這是要使我們能知道你必追討一切的罪孽,要叫我們歸向你。開啟我的眼睛,使我能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