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阿摩司書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非物質的飢渴(11~14)(陳中明)

夏果的異象(陳終道)

飢渴因沒有神話語(10~14)(盧俊義)

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摩六1~10)(包忠傑)

富足與饑荒(8)(香港讀經會)

人饑餓、乾渴,因不聽耶和華的話(八章114)(臺北基督之家)

結局到了(1~10)(臺北靈糧堂)

人饑渴是因不聽神的話(11~14)(臺北靈糧堂)

 

 

非物質的飢渴(陳中明)

 

經文:阿摩司書第八章11-14

阿摩司書第八章11-14節:「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飄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當那日,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乾渴發昏。那指著撒瑪利亞牛犢起誓的說:但哪,我們指著你那裡的活神起誓。又說:我們指著別是巴的神道起誓。這些人都必仆倒,永不再起來。」


11節中很希奇地說:神要把饑荒降在地上。談到飢荒,就是沒有吃、沒有喝。但是他說:「人飢餓,不是沒有餅,他們有物質的餅;人乾渴,不是沒有水,他們有水喝,可能水還很多。」好像彼此有矛盾。神命飢荒降在地上,不是指的物質,乃是指的屬靈的。所以人心靈裡面飢餓,他有餅,但餅是供給肉體飢餓用的,物質的水不能夠解決心靈的乾渴,所以我們就講到非物質的飢渴。

一講到非物質,就會聯想到很抽象。宇宙萬物都是神造的,但唯有人有特殊的地方。有些受造物,只有靈沒有體,如天使,和墜落的天使撒旦;另外,如一般動物,只有體沒有靈。只有人兩部份都有,人有物質的身體,也有非物質的靈魂。既然身體有身體的需要,需要吃物質的餅,喝物質的水;靈性也有靈性的需要,但靈性的需要不是物質能夠滿足的。它需要屬靈的糧食、屬靈的水來滿足的,也就是需要神的話。

我們再來看社會上,人類研究一個問題到越來越深入,結論好像都是非物質的。例如,研究物理的人,從看得見的物質,研究到很深的地步,都要接觸到看不見的一部份。所以人的問題不單是物質的,還有非物質的一部份。不單有非物質的一部份,非物質的一部份更是起頭。聖經說,我們今天看得見物質的顯然之物,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乃是從看不見的,屬靈的神造出來的。是先有神,然後才有物質的受造物。不但這樣,保羅在書信裡,他說看不見的是永遠的,看得見的是暫時的,我們都有一個身體,無論活到多大的年歲,還是會死,出於塵土,歸於塵土。但是靈魂是永遠的,保羅也說,我們今天的盼望是盼望那看不見,不是盼望那看得見的,既然我們的盼望是看不見的,如耶穌再來、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是看不見的。既然是盼望看不見的,我們就必忍耐等候。信心要加上忍耐等候,所以人的問題不僅僅是物質的問題,還有靈性上的問題。

很多有地位人的演講,大多數是形而上的,一種意識型態的。發展經濟、普及教育、提高生活水準、改善社會治安等,是有形的;但更多一部份是無形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國有一次經濟大蕭條,後來,羅斯福總統的口號是「新社會」,但「新社會」是很抽象的;越戰時候,詹森總統在任內又提出「大社會」的口號,什麼政策都是針對社會,不是針對財團或少數個人。過去老總統就職,也提出許多形而上的、將來的口號。例如: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等。還有一個總統提到,不但要改善台灣的現況,而且要把台灣變成一個富足快樂的國家,這也是形而上。因此,執政掌權的演講多是非物質的,一個意識和應許,不是現在的,而是將來的。雷根時代提到美國精神,但甚麼叫美國精神,是抽象的,意識的、是應許的、甚至於是個幻想。

一個人、甚至於一個民族或社會,很多時候有些虛空感,有了虛空感,就要找滿足虛空感的東西,很多時候不能找到真正的,只能找到代用品。末後時代,人心有幾大特徵,其中一個是快速,甚麼都要快,急功近利,不願意付代價;另一個是找代用品,例如,吸毒的人越來越多,吸煙、酗酒、賭博等問題,都是代用品,盼望可以滿足我裡面的虛空感。聖經創世紀第二章至第六章,很清楚看見為何人裡面有虛空感,始祖亞當夏娃犯罪,神就把兩夫妻趕出伊甸園;到第二代,該隱把弟弟亞伯殺掉,神就把該隱趕出離開神的面,不但在伊甸園外面,還離開神的面;最嚴重是在第六章,神的兒子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娶來為妻,耶和華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從趕出伊甸園、趕出離開神的面、然後神就從人的心撤退,因為他們頑梗不化。神的靈就離開了,人心就空洞,人就盼望從物質界尋找代用品,所以所有的罪惡,用聖經眼光看,都是靈性的虛空,找代用品來填滿。

全本聖經,歎息人今生很虛空,是所羅門。如果說你我歎息人生很虛空,不希奇,可能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沒有錢財或大成就。但聖經內歎息虛空的虛空是所羅門,他是猶大以色列帝國空前絕後的帝王;有空前絕後的智慧;而且是個詩人;是個博物學家、知識很豐富;是個大財主,錢財多到銀子算不得甚麼。這樣的人感到虛空的虛空,不是酸葡萄心理,或無病呻吟,他是真感到虛空。因為傳道書不是站在王的地位寫的,而是站在傳道人的地位說的。傳道人是重視屬靈的,所羅門的虛空不是物質的,乃是屬靈的。

所羅門首先就找酒,酒有麻醉作用,經過相當程度的麻醉,希望感覺到裡面不虛空,但結果失敗了。然後,他又動腦筋,找個代用品,為自己動個大工程,修建很大的建築物,盼望完成時候,裡面有些滿足感和成就感,但是時間久一點,發現仍然虛空。他又為自己種植面積很大的果樹和花草,當樹結果子、花開了,他感覺很滿意,但果子摘掉後,花會凋謝,虛空感又來了。然後,他又用一個別的方法,他用錢買了很多的僕婢,可以一呼百諾,甚至是一呼千諾,以暫時滿足領袖慾,有掌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最後又放棄了。

他又找另外一種,金錢。他為自己積聚很多金錢,盼望靠著錢愈多,可以讓裡面的虛空慢慢就減少了,甚至於就填滿了。這是多數人找尋滿足虛空的代用品,但是也失敗了。我們看重錢財,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靈性有個虛空感,盼望有錢能夠滿足。錢財影響我們很大,沒有人可以唱高調。所羅門有很多錢財,但是裡面仍然有虛空感、不滿足。

所以他又朝另一方面來找代用品,就是發展音樂。音樂在聖經裡是很奧秘的,音樂在人心理有種效果,讓人達到神不守舍的地步。年齡不同,個人不同,音樂種類也不同。音樂本來是在天使長的手裡,天使長的手下有精美的樂器,犯罪以後也會用音樂來引領人。所有的宗教,包括基督教,音樂都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音樂可以產生宗教感情,帶來一種神秘的作用。所以所羅門發展音樂,暫時有滿足感,但是是魂的,靈裡還是虛空。
於是,他又回到人的本能,添置很多的儐妃,盼望在色情當中能夠滿足,最後也放棄了。所羅門回到原始的起點,做一個結論,人不如在日光之下,快樂享受他所勞碌的結果。酒、建設、發財、音樂、文藝、權柄,都試過了,但都沒有效。因為人飢渴並非無餅或無水。

不但人是這樣,二次大戰以後,美國的假想敵是蘇聯,發展核子武器,研究精密高科技武器,等到蘇聯共產政權解體了。這時,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國防部長等人有虛空感,過去以蘇聯為假想敵發展核子武器,現在假想敵解體了,怎麼辦?是否要繼續發展精密高科技武器?假想敵也是形而上的,作為你的目標。後來,才以中共、伊拉克、伊朗為假想敵,繼續發展高科技武器。

弟兄姐妹,我們年輕時的假想,可能是異性。但很多時候,與實際上差距很大。但是假想的與實際的有差距。所以假想只是一個麻醉品而已,暫時解決心中的虛空。莎士比亞曾說:人類有兩大悲劇,第一,心理所想的,得不到;第二,心理所想的,得到了。為什麼得到了心理所想的是人生第二大悲劇?原來發現心理所想的得到了,不過如此!裡面人心的乾渴,仍然存在。

不可否認,所有的教會也都有一種虛空感。在教會裡,按時參加聚會,奉獻、事奉,但心裡仍覺得空空的。而心裡空空的,就容易受外在的影響。但基督已在我的心中,為何仍有虛空感?有靈性上的飢渴呢?我們說基督在我的心中,他一定在我的心中。問題是,你把他放在心裡的那一部份?我們常常沒有讓基督住在祂應住的地方。假若我們的心是個房子,請問基督是住在那裡,常常可能是在冰箱裡,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做主;基督徒的生活是這樣,在教會的服事也是這樣;在碰到困難時,有需要的時候才把冷凍的主耶穌請出來解決,待事情解決後,又把他請進去冰箱裡。
弟兄姐妹,我們要讓耶穌住在心裡的寶座上,讓祂執政掌權,發號司令,以致於我的心思言語行為,都對主順服,靈性的虛空感就會減少。在教會中有人整天在跑,縱然,身體坐在聚會裡,心已不知跑到何處。心跟身不一致,心不安定,就會不斷地跑。跑久了,就越跑越虛空,越虛空就越跑,形成惡性循環。

美貌女子和年輕少年也照樣虛空,照樣奔跑。我們容易誤會美女或俊男有滿足感,他們裡面的虛空比你我的虛空還加倍。不可否認,相貌好的,可以佔一些便宜,我們以為他們有滿足感,但是實際上,他們的虛空比你我還厲害,因為過去掌聲多了,群眾太多了,讚美誇耀太多了。但是魅力消失後,就感到孤獨。

所以,沒有代用品,只有使基督藉著你的信,住在你心裡,使你的愛心有根有基。外貌、體形、學問、學位、錢財、地位、權柄、名聲,都是曇花一現。要真實接受屬靈的水、屬靈的餅,讓神的話使你更認識基督,讓你更能夠愛耶穌基督。很多基本的都是屬靈的,非物質的、超物質的、屬靈的。盼望我們都有如此的追求。

﹙本文未經講員過目,由陳濬智弟兄整理﹚

 

 

夏果的異象(陳終道)

 

四、夏果的異象(八1~14
讀經提示
1
.夏天果子如何象徵以色列人的罪惡?
2
.先知如何責備富戶的罪惡?
3
.本章可見以色列人所受的刑罰有那幾種?是什麼刑罰?對信徒有什麼教訓?
1
.異象(八1~3
在此神又指示先知看見一個異象,就是一筐夏天的果子。注意:果子放在筐子裡,可見已從樹上摘下,又在夏天,必難久藏。象徵以色列人的罪惡像已經摘下的果子,且已經熟透,快要腐爛,不能存放了。因為神的審判已經臨到,正如神自己向先知解明的——“我民以色列的結局到了,我必不再寬恕他們。他們受罰的結果是十分悲慘的,聖殿中的詩歌要變為哀號,因有許多被殺的人,屍首被拋棄在各處,無人安葬。
注意:神藉先知一再警告這種悲慘的結局,必因人的罪來臨。但人們總是不肯在災禍來臨之前悔改,卻在災禍來臨之後,埋怨神為什麼容許惡人施行強暴,事前不理會神慈愛的呼喚,事後怨瀆神沒有愛心。這豈不也是今日世人的心理麼?
2
.責備(八4~7
月朔即每月的初一日,應守日獻祭,一如其他節期或安息日,如:民廿八11每月朔,你們要將兩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七隻沒有殘疾的公羊羔,獻給耶和華為燔祭。(另參民十10;代上廿三31;代下二4;拉三5;賽一13~14;結四五17;何二11;西二16)。至於安息日什麼工都不可作(出二十10,卅一12~17)這規例,在以色列人中早已成為不容更改的習慣。這些日子,原是教導以色列人有更多時間親近神,向他敬拜、交通,但他們竟已看作是一種累贅,證明他們已完全失去愛神的心,也不覺得親近神的日子是甘甜寶貴的。只不過因為這些日子或節期,已成為民間習俗,理所當然的宗教禮儀,不得不敷衍應付,其實心內卻希望它們早些過去。
先知在申述神所指給他看的異象之後,就大膽指責那些富商的罪惡。他們吞吃窮乏人的田地,用詭計剝削窮人的利益,小升鬥賣出,大戥子買入(八5),貪得無厭,甚至月朔和安息日都無心敬拜神,且看作妨礙他們作買賣,完全不將神的聖事放在眼內。對待窮人則極盡其刻薄詐騙的能事。窮人的價值在他們眼中,就像一雙鞋子般廉價卑賤,毫無仁義和憐恤。所以神降罰是公義的,他們的罪惡既然聲達於天,神使他們受到當得的報應。自然是公平的了。
3
,刑罰(八8~14
1)天地日月的災禍(八8~10
本書一1節曾提到大地震前二年,八節所說地豈不因這事震動,河水湧上落下似乎是描寫地震之可怕情形,因而有人懷疑本書是大地震之後寫的。但聖經明說大地震前二年,為什麼還要強解成地震後呢?何況未明說大地震的年份,大地震之前後都可能續有地震。
天災人禍,雖有天然規律與人為的因素促成,但都在創造主的管理之中,使人在適當的時候,得著懲戒和警告,並認識人在偉大的自然界中多麼渺小有限,因而會冷靜地從新思考他們與神久已疏遠了關係。
(二)屬靈的乾渴與饑荒(11~14節)
人總是以為身體飽足,一切問題便解決。事實不然,人除了身體的需要之外,還有心靈的需要。神藉阿摩司直告說:將有一種不是無餅無水的饑荒與乾渴臨到這世界。這種饑渴就是心靈的饑渴。現代的人不正是面臨這種饑渴麼?人們不是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12節),在尋求滿足麼?他們饑渴的根本原因是不聽耶和華的話。注意:所謂不聽,是不肯聽從信服的意思。12節末句說:“……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上節說人饑渴是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下節又說他往來奔跑的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這不是矛盾麼?不是,因人若不誠心聽從神的話,只想尋求一些可按照他們自己的私欲行事的聖經根據,縱然往來奔跑,到列國尋訪,到遠洋留學,還是不能因神的話得心靈的飽足,還是像沒聽沒明一樣。
注意:先知特別提到會因乾渴發昏的一些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八13)。這些年富力強,有青春活力,有新學識,追隨新潮流的人,在拜金牛犢,向偶像許願起誓方面,並不比中年人落後。但他們雖更注重享受人生,卻依然心靈虛空,乾渴發昏。因為他們不肯接受那真正解除他們心靈乾謁的生命活水——真理的道。
── 陳終道《阿摩司書講義》

 

 

飢渴乃因沒有神話語(盧俊義)

 

經文:阿摩司書七:10—八:14

先知阿摩司可以說是一個對社會倫理、道德之生活要求甚嚴的人;在他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對人的宗教信仰用之於社會生活,相當重視,在他的看法裡,宗教信仰絕對不能與社會生活分開,否則就沒有信仰上的意義可言。他強調神是個「公義」的神,因為公義才能表明神的愛。「公義」這個字,原本指的是「遵照規範」之意。以色列人很清楚,規範指的就是神的品格。因此,對於貧困者的欺壓,等於是對神品格的侮辱,這是沒有「遵照規範」去行的人才會做得出來的事。這就是為甚麼在先知阿摩司傳出的信息中,很容易看到他強調:人不能用宗教禮儀取代神的「公義」,或是想用各種獻祭行為換取神的喜悅,就像他在第五章廿一至廿四節所傳出神說的話:

「我討厭你們的節期,受不了你們的盛會!我不接受你們的燒化祭和素祭,也不希罕你們獻上肥牲畜作平安祭。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樂曲。其實,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先知阿摩司最中心的信息。
另一方面,先知阿摩司之所以會對道德生活要求那樣的高,很可能和他在北國以色列所看到的社會景象有關;富人的貪婪,以及高官爵位者的詐欺手段,同時,他聽到那些被欺壓者哭訴無門的哀號,和法庭中沒有公義的審判,這些都成為激起他憤怒的因素。
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都可以說是強調社會倫理道德生活,等於在見證神公義的先知。他們都以相當堅定的言辭和態度,認為公平的法碼(規範)乃是神對人基本的要求。也因為這樣,在他們的信息中,法官貪污、收受賄賂的行為,是神所無法忍受的事。再者,先知阿摩司的信息也告訴我們,要為受冤屈的人申冤,特別是要替那些申訴無門的人伸出援手,因為這樣做就是在彰顯神的公義。
因此,公義,不單是指消極方面沒有做缺德、違反倫理規範這些事而已,更有積極的一面,就是要替被欺壓的人申冤,這才是公義的真實意義。
在前一講,我說過先知阿摩司除了譴責以色列人民中那些富有的人的奢侈生活外,也明確地說到,以色列國家將面臨的災難滅亡。他看到第三個異象鉛垂線,說神用「鉛垂線」量以色列時,所看到的是像一座即將倒塌的城牆一般。我提醒過大家要注意,神的標準和人的標準是不同的,就像先知以賽亞說的:

「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
正如天高過地,
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8—9

如果我們沒有時刻用「神的標準」來反省,很容易就會因為人的墮落,和敗壞的社會環境,使我們陷入在作惡之中也不清楚,或是連自己也參與了欺壓貧困者而不知,那樣就很糟糕。因此,時刻保持儆醒的心,是我們在信仰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第七章十至十七節: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打發人去向以色列耶羅波安報告,說:「阿摩司在煽動你的人民,要他們背叛你;他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他說:『耶羅波安要在戰場上陣亡;以色列人一定會從本土流亡到國外。』」
亞瑪謝向阿摩司說:「先知啊,你已經講夠了。你還是回到猶大去說教,讓他們供養你吧!伯特利是宮廷聖殿,是國家禮拜的中心,不准你再在這裡說教。」
阿摩司回答:「我不是你說的那一類先知,為了金錢而講道。我是個牧羊人,也是看管桑樹的農夫。但是,當我在牧羊的時候,上主親自呼召我,要我出來向以色列人傳神的話。因此,你要聽上主對我講的話。你不准我傳神的話,不要我攻擊以色列人。所以上主這樣說:﹃你的妻子將在城裡當娼妓;你的兒女都要在戰場上死亡。你的國土會被瓜分;你本人要死在異鄉。以色列人要被趕出本土,流亡國外。』」

在前一講我說過,從第七章至九章,這三章中除了這段經文之外,都是記載先知阿摩司看到神給他的異象。我們不太清楚這段經文編撰在此處的原因,跟前後文都很不協調。但是,卻因為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很寶貴的信息:先知在每個時代都不甚受歡迎。耶穌在他的故鄉拿撒勒傳福音,結果他的鄉親不但看不起他(馬可福音六:2—3),還想要害死他(路加福音四:28—
𡌺),因此耶穌感慨地說:「先知在本鄉、本族、本家外都受人尊重。」(馬可福音六:3
伯特利,這個名稱的由來是雅各給它取的。雅各在逃往他舅舅拉班家的途中,來到一個村鎮名叫「路斯」的地方過夜,當天晚上因為「夢見一個梯子從地上通到天上,梯子上有神的使者上下往來。他又看見神站在他旁邊」對他說話(創世記廿八:12—13),因此,他醒來後,就用石頭立碑,澆油在石頭上,然後取那個地方的名字叫「伯特利」,意思是:神的家。後來伯特利就成為以色列人民的宗教聖地。在南北分裂的時候,北國的開國國王耶羅波安一世,為了要使北國以色列人民不再懷念位於南國的耶路撒冷聖城,就將位於北國的伯特利建造成政治、宗教中心,因此,才會被先知亞瑪謝稱之為「宮廷聖殿,是國家禮拜中心」。
祭司,這是在幫助人認識神,以及知道如何敬拜神、獻祭給神的人。第十節「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這句話,意思是亞瑪謝在當時是擔任伯特利聖殿的大祭司。這樣,祭司亞瑪謝也就是北國以色列的官員,且是位階相當高的,因為大祭司等於是代表國家主持大獻祭禮儀的事務。如今他為了保有既得的利益,沒有忠實地將社會墮落和犯罪的景象告訴國王,反而是派人去告訴國王,說先知阿摩司「煽動人民」,要人民「背叛國王」。這種純粹捏造的罪名,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已經失去「神的公義」了。如果宗教領袖都可以用捏造的罪名來陷害人民,這樣的國家、社會是很危險的,因為至少這說明了一個危險的訊息:人的內心,不再是誠實的。有一句常被提起的話說:「宗教是社會最後的良心。」現在是連宗教領袖都已經沒有「良心」,那樣的社會發生欺騙、搾壓貧窮人,故意冤屈窮乏人,也不會是希罕的事。
第十一節很明顯地讓我們看到祭司亞瑪謝是要置先知阿摩司於死地,因為說煽動人民背叛國王,也許國王會不在意,因國王可以知道人民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就像彼拉多聽到猶太人領袖控告耶穌,說他「煽動」猶太人,不要向羅馬皇帝「納稅」這罪名時,他還是回應這些宗教領袖說:「我查不出這個人有甚麼罪狀。」(路加福音廿三:2—4)但是,亞瑪謝這句「耶羅波安要在戰場上陣亡;以色列人民一定會從本土流亡到國外」的罪名,馬上就會陷先知阿摩司於罪,因為這句話已經損害了國王的尊嚴,和污衊了國王的權威,而事實上,耶羅波安二世並沒有在戰場上死亡,倒是他的兒子撒迦利亞繼承他的王位半年後,「雅比的兒子沙龍背叛他,在以伯蓮刺殺他,篡了他的王位。」(列王記下十五:10)不過,先知阿摩司確實是說出這個國家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被「外國的軍隊佔領」,人民將會被「蹂躪」(六:14),他也說過「耶羅波安王朝覆亡」的話(七:9),這都是指著滅亡之意。
前二節是打發人去向國王耶羅波安二世告先知阿摩司的狀子,現在祭司亞瑪謝則是反過頭來指責先知阿摩司,要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南國猶大去說教。由於亞瑪謝是御用的祭司,也許在他的了解中,許多先知都是拿國家的錢替國王「預測」神旨意的。先知以利亞的時代,亞哈王就在王宮裡養了四百名先知,他們的工作就是替國王亞哈「預測」未來的事,或是「預測」神的旨意(列王記上廿二:6)。也因此,亞瑪謝譏笑先知阿摩司,說他也可以回到南國謀得一官半職,成為御用的宗教師。但是,真正的先知不是這樣的,是神的僕人,不是國王的僕人,這一點在先知米該雅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最明顯的態度,他說:「我指著永生的上主發誓,上主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列王記上廿二:14
先知阿摩司很快就回應祭司亞瑪謝的話,他強調不是自己喜歡當先知,也不是為了金錢才出來講道,他原本是個農夫、牧羊人。這樣的表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至少說出一點:真正的先知不是靠學習得來的,是在神呼召下,才出來傳講神的信息,而他所要傳講的話,是神親自傳授給他的。換句話說,先知阿摩司並不會因為祭司亞瑪謝這樣講,就打包回南國猶大,不會,因為他受呼召並不是為了餬口,而是來自神的命令。其實,先知有時候傳講的信息,不見得自己也喜歡,有時是很無奈的,先知約拿的故事就是個好例子;他在聽到神的呼召後,第一件事就是逃跑,因為神要他傳講的話,不是他所喜歡的,他甚至用死要抗拒神的呼召(約拿書四:2—3)。年紀幼小的撒母耳,聽到神的話時,不敢向收留他、教導他的祭司以利傳講神告訴他的話,是祭司以利要他照實講出來,他不得以才說(撒母耳記上三:11—18)。
第十六至十七節,是先知阿摩司回應祭司亞瑪謝的結語,這兩節說的都是災禍將降臨在祭司亞瑪謝的家庭。本來先知阿摩司都是針對整個國家在傳講信息,現在是針對祭司亞瑪謝傳講神的話。開場白也是一樣,就是要祭司亞瑪謝注意聽神的話,這是先知傳講信息的特色,在說明他傳講的信息不是個人的,而是神的命令。
第十七節讓我們看到祭司亞瑪謝的家庭將面臨嚴重的災禍妻子將變成娼妓,兒女死在戰場,國家滅亡,連亞瑪謝自己也會死在異鄉。這可能是因為祭司亞瑪謝的妻子年輕,被外國軍隊抓去當「軍妓」。關於這段預言的實現,我們無法找到資料可資佐證,但是,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亞述帝國消滅時,人民被俘虜到亞述去當奴隸(列王記下十七:5—6),年輕女子被抓去當「軍妓」並不是新鮮事。就像在第二次大戰時,日本韓國台灣「徵召」許多婦女到各處日本軍營當「慰安婦」一樣。

第八章一至三節:至高的上主給我看到一個景象;我看到一簍熟了的水果。他問我:「阿摩司,你看見甚麼?」我回答:「一簍熟了的水果。」上主對我說:「我子民以色列的結局已經到了。這回我絕不饒恕他們!那一天,宮廷的歌唱要變為悲傷的哀號;到處都是屍體,一片死寂。」

第八章一節的「熟了的水果」,在和合本譯文用「夏天的果子」,這個字在希伯來文的發音相似,也是雙關語,另一個意思是指「結局」。果子若是熟了,不用摘就會掉下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夏天成熟的水果有:葡萄、無花果、和石榴。用「熟了的水果」來形容北國以色列被審判的時刻到了,並且強調神絕不再饒恕,因為他們一再地犯罪,且不聽從神的僕人傳講的信息。更糟糕的是,連祭司亞瑪謝都要將神的僕人趕出去,這已經足夠說明這個國家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了。
請注意第三節的「那一天」,我說過這是先知阿摩司最特別的信息,因為他改變了原先以色列人民所傳承的觀念,以為「耶和華日子」來臨時,是個大喜的日子,但現在先知阿摩司傳講出來的「那一日」(耶和華日子)將是個不堪入目的慘狀,因為「到處都是屍體,一片死寂」。

第四至十節:你們這些人欺壓貧困,剝削窮苦,你們聽吧!你們自己說:「神聖的節日快點過去吧!好讓我們去賣穀物。安息日快點結束吧!好讓我們去做生意。我們可以抬高物價,用假法碼和小升斗欺騙顧客了。我們可以用高價賣出劣等的麥子,我們要找個無法還債的窮人,用一雙涼鞋的價錢把他買下來作奴隸。」
上主以色列的神發誓說:「我絕不會忘記以色列人敗壞的行為。我要使地震動,人人都要遭遇苦難。大地都要震動,像尼羅河的潮水漲落。到那一天,我要使太陽在中午下山,白晝變為黑暗。這是我至高的上主說的。我要使你們的佳節變為葬禮,歡樂的歌聲變為悲傷的哀號。我要使你們剃光頭,披粗麻。你們要傷心得像死了獨子。那將是終日悲痛的一天。

第五節說「神聖的節日」,在和合本用「月朔」和「安息日」。月朔,是古老的宗教節日,指每月的第一天。依照民數記的規定,每月的初一「要獻燒化祭給上主」,獻祭的內容也規定得相當清楚,且是「一年中月月如此」(民數記廿八:11—14),按規定,這日子是不能工作的(何西阿二:11)。而安息日則更清楚了,那是神聖的日子,不能工作。看吧,他們的想法是希望這樣的宗教節期趕快過去,因為要忙著做生意呢。但是,同樣是這一節經文,也指出他們即使在這樣宗教節日中,不但心中缺少敬虔敬拜的心,連要去做生意也是為了要詐欺呢!這樣的宗教信仰,這樣的禮拜態度,豈不正是神在痛苦中要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以賽亞以色列人民指出的:「我不要你們那些毫無意義的祭禮;我不要再聞你們所燒的香;我受不了你們月初的祭禮、你們的安息日,和你們的宗教聚會;那些禮拜都因你們的罪而失掉了意義。我實在討厭你們月初的祭禮和各種宗教節期;它們成了我的重擔,我不願再背負了。」」(以賽亞書一:13—14)這就是沒有實在、敬虔的宗教信仰所呈現出來的態度。其實,我個人發現今天的基督徒很多人是持這樣的態度在看禮拜,和教會事工的。不信的話,我們好好反省看看就知道了,包括傳道者沒有用心、認真準備講道,信徒也沒有耐心聽聖經的話。然後都會彼此把罪責推卸給對方,不是嗎?
第八至九節,這種大自然的變色、異位,所要說明的,乃是神原先創造時的秩序、「神看為好」的現象失去了,甚至是顛倒了。
第十節「佳節變為葬禮,歡樂變為悲傷的哀號」,這裡指的佳節,是在豐收節期,原本是在慶祝歡樂,現在卻要變成悲痛的葬禮;歡樂,原來是指青年男女彼此傳遞愛情時唱出的情歌,現在,這些情歌將變成哀歌。痛苦哀號的聲音,就如同家裡有獨生的兒子去世一般的難受。
這一節的最後一句,指出這種悲痛的時間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日。

第十一至十四節:「時候已經到了,我要使以色列遍地饑荒。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這是我至高的上主說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們要到處尋找上主的信息,可是都找不到。在那一天,連美麗的少女和強壯的青年也會因口渴而昏倒。那些拜過撒馬利亞的偶像、向別是巴的神明許過願的人,都會倒下去,再也站不起來。」

第十一節再次提到「時候已經到了」,這句子明顯的指出是神審判的時候到了。饑荒,將成為神發出懲罰的第一步。請注意,一提到饑荒,不要忘記第九節所說的,大自然的變色、日夜顛倒等,這些也同時指著天不下雨,因為下雨乃是神奇妙的作為(參考列王記上十七:1—7)。再者,先知阿摩司在前面一再提及災難包括戰爭,因為戰爭使農夫也沒有時間耕種,荒廢了土地。
這一節是我們所讀這段經文的中心信息,這裡說人會乾渴,並不是沒有食物、水,而是因為聽不到神的話,這就很重要了。申命記的作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在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入曠野四十年的共同經驗,在那四十年中,沒有水、食物,卻因為神的話度過那段艱辛的旅途。申命記的作者說:「上主使你們飢餓,然後把嗎哪賜給你們,是你們和祖先都沒有吃過的食物,以此教導你們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八:3)耶穌在撒馬利亞敘加鎮的一口井邊遇到一位撒馬利亞的女人,在談話間,耶穌告訴這位女人:「喝了這水的人還會再渴;但是,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四:13—14)聖經的作者就是這樣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來自神,也只有神才是我們生命的主。沒有神,人即使有得吃、喝、穿,生命也將會面臨死亡,只有回到神裡面,人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
第十二節說人到處尋找,為的是要尋找神的信息,但是卻找不著。看吧,這是多麼地嚴重啊!想想看,我說過的,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北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都是開國以來最顛峰的,現在卻成為最糟糕的。這種最糟糕的景象,並不是他們沒有錢,也不是沒有物資,他們可以睡在象牙雕刻的床,擦最上等的香水,吃嫩羊、牛肉,怎麼會缺乏這種使人肉體飽食的物資呢?不,不是這些,所缺乏的是神的話!
第十三至十四節,讓我們看到這種災難連年輕力壯的少年人也無法倖免,因為實在是太嚴重了。注意第十三節又提及「在那一天」這屬於神審判的日子。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免除我們心靈生命飢渴最好的方法,就是記得用心研讀聖經神的話語。

看,先知阿摩司很清楚地指出以色列人民物質生活是相當富裕的;他們睡在象牙的床上,吃嫩牛和肥羊的筵席,擦上等的香水,住在豪華的房子。但是,這些並不是一個人生命的主要內容,因為人的生命是否富足、美滿,不是建立在這些吃、喝、住的基礎上。耶穌曾對一個尋求他解決分割財產問題的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路加福音十二:15)對那位田產已經相當豐富,卻還只在意積存財產,且對自己生命說「慢慢享受,吃吃喝喝,過舒服日子」的財主,耶穌說在神的眼中,這個人簡直就是個「糊塗人」(路加福音十二:16—20)。同樣的,先知阿摩司就是在指責當時北國以色列那些富人,他們累積那樣多的財寶還不滿足,還一再地對貧困的人施壓力,搾壓他們的生存空間。這樣的行為,不但對他們累積起來的財富沒有幫助,相反的,這樣的行徑簡直就是在污穢神的慈愛。我說過,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自己享受,而不會用分享的心憐憫困苦人的需要,這樣的人在神的眼中是很可悲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富足並不在於這些可以數算、看得見、摸得到的物質財產。
我聽到一則以前台東基督教醫院的院長譚維義醫師的故事,他前不久到台大醫院跟該院八十幾位醫師談話。他說自己很富有,因為他留給別人的都還在,但留給自己太太的那些珠寶都被小偷拿走了。他說幾十年前,他到台灣的台東開設基督教醫院,專門替人看骨科、眼科,發現東部很多骨頭受傷的人,都是找接骨的師傅,跟他在美國印地安人的地區看到的很相像。他原本是志願要到非洲津巴威去的,後來因為有其他的人比他更早申請而失去機會,而台灣這裡有人申請需要骨科醫師,他就被差派來台灣。沒想到他在印地安人地區學習的醫療工作方式,都成為他後來在台東行醫時最需要的。神的旨意很奇妙,讓他在台東服務四十多年,現在那些因為接受他治療骨科疾病的人的身上,都留下了他給他們的「財產」,因此,他對台大醫院的醫師說:「我很富有。」
我想認識譚維義醫師的人都會清楚知道,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促使他到台灣(或是原本申請要去非洲)來的動機就是信仰的力量。我從許多宣教師的身上看到一個共同記號:每日讀聖經。勤讀聖經,成為宣教師們每天生活的功課,聖經神的話,才是他們獻身在異域工作最大的力量泉源,也是他們獻身去海外偏僻地區工作的推動力。
看看我們的社會,論吃,很豐富,且簡直是到了暴殄天物的情況;大飯店有一客四、五千的,甚至更貴的套餐。更嚴重的,在國民小學時常看到小孩子將好好的一塊肉、蛋,沒吃就倒進垃圾桶裡。論喝,許多酒店上等的好酒就要上萬元。前幾年,法國酒商很不解,因為台灣銷售法國的高級酒,數量竟然是全世界最多的。酒商來了解後才發現台灣人喝酒的方式很令他驚訝,一瓶接近萬元的酒,竟然是在幾分鐘內吆喝聲中乾杯見底。論穿,那就更不用說了,我遇到一位在賣年輕人喜愛的衣物的青年,他告訴我說,有一次賣美國籃球明星喬登的衣服和鞋子,他說在嘉義市,一件 恤,每件是七,○○○元,竟然可以在一天內賣出八件。在台北市,有的父母為了替孩子買喬登簽名的名貴球鞋,竟然是晚上拿椅子去排隊。我不知道有誰的家裡床鋪是用象牙的,或是我們當中誰擦的香水是上等的,但是,我知道一點:這些都不是我們進入永恆生命的必備條件,而且可能使我們離開永恆生命的道路越來越遠。先知阿摩司對他那時代的以色列人民說:「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想想看,我們台灣現實的景況豈不也是這樣嗎?
去年(一九九八)三月開始在咱教會工作,我一再要求大家來參加查經班,也在今年開始,全力鼓吹大家每天讀聖經,也出功課給大家做,為的就是希望大家在物質生活不缺乏的這個時刻,能夠因為神的話豐富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因為神的話而富足,能因為懂得神的話,明白神的話而使生命尊貴起來,更盼望我們因為知道神的話,一生一世緊隨耶穌的腳步走天路,好使我們的生命正確地走向永恆的道路。這也是我獻身傳道工作的使命,也深盼你會認真參與和回應。

二、不要阻礙神話語的傳遞,要幫助神的話語廣傳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

先知阿摩司的時代,也是經濟繁榮,軍事武力很堅強的世代,但是,這些不但沒有幫助人民學習謙卑、認識神的話,相反的,他們很驕傲,以為是靠自己的能力得到這些財富、力量,因此,當有人想要學習過聖潔的生活,以避免被物慾化社會所腐蝕的時候,卻受到壓迫,逼這些想過聖潔生活的人去喝酒,而且還不准先知傳達神的話語(二:12),更甚的,連聖殿的祭司也參與有份,威脅先知阿摩司,要他閉嘴不說神的話,否則要把他驅逐出境。看,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自己不聽神的話,已經夠嚴重的了,還禁止別人聽、傳講,甚至威脅、逼迫神的僕人不得傳講神的信息。但是,請大家注意了,神不會讓這樣的人得逞,也不會對這樣的人袖手不管,不會,神一定會懲罰,就像先知阿摩司對祭司亞瑪謝所說的,這樣的人,他的家族將受到嚴酷的災難。
耶穌曾對他那時代的宗教領袖說出這樣譴責的話:

「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當著人家的面把天國的門關起來,自己不進去,也不讓想進去的人進去!」(馬太福音廿三:14

這樣的行為就是在阻止神的信息傳達,是很危險的。
台灣教會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件,許多有財富、有勢力的信徒,不希望他們的傳道者依據聖經說真實的信息,甚至是為政治犯被關在監獄的人祈禱也要阻擾。一九八年四月,高俊明牧師被警備總部抓去關的時候,當時台東更生教會的林晴男牧師,有一次在家庭禮拜時帶信徒為牧師祈禱,結果卻被該教會一位姓的長老當場斥責,並且又痛罵他,不准他以後再為牧師祈禱。沒有多久,牧師離開了那間教會。我比較感到遺憾的是,竟然沒有其他的長老、執事,或是會友勇敢地站出來指責這位洪長老,或是為牧師所做的申冤。
類似的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今天的時代雖然已經解嚴了,但是情況並沒有改善。相反的,因為經濟富裕,這種阻礙牧師誠實傳講聖經信息的事例卻是越來越多。我只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如果傳道者沒有根據聖經傳講信息,你應該勇敢地指責他,要求他根據聖經傳講信息。然而,如果他所傳講的,是依據聖經,那麼,即使是聽起來很刺耳的信息,你也要學習忍耐的聽。要怎樣判別是否根據聖經呢?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學習認識聖經,除了這方式,我真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如果我們對聖經不熟悉,只憑自己的知識、認知,要判斷是否合乎聖經的教訓是不夠的,甚至很可能因為我們自以為學識豐富,反而阻礙了傳達神話語呢,這才是我們要小心的地方。── 盧俊義《阿摩司書信息》

 

 

安逸無慮的有禍了(包忠傑)

 

經文:摩六1至九10

  在這段文中,是阿摩司對以色列人警戒的話:以色列人覺得這信息甚為希奇,何以有禍呢?他們正在享受豐富的時候,他們是神的選民,又住在神的應許地,自覺是有福之人。這位從南方曠野來到北方的無名先知,來警戒他們,使他們甚為不服,但阿摩司受了神的託付,一定要傳講。

  「國為列國之首,人最著名,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在錫安和撒瑪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摩六1)「安逸」是甚麼呢?信徒有真平安與假平安,這並不在乎環境,乃在乎心靈。信徒的平安是心中與神的關係,如果與神的關係好,就算環境惡劣,他心中也是平安的。阿摩司看見這班人,吃喝快樂,心中自滿,他們沒有和神發生關係,他們的快樂是人與人之間的快樂。雖然他們有宗教和崇拜,國家興盛,但先知卻說:「有禍了。」換句話說:「哀哉!」這是他們不明白的。許多基督徒,常常在危險中過生活。前時我在越南,聽見一個消息,北越雖然多年受無神論者的統治,但仍有四十多間教會,常有不少人聚會,他們平安嗎?他們平安,他們的平安在乎看不見的神住在他們心中。世界上的人,只有基督徒有平安,有耶穌就有平安。如果外面平安,心裏不平安,這就危險了。阿摩司說:「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是指明他們在犯罪中快樂吃喝,不知道大禍臨頭,快快悔改。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嘅怯。」(約十四27)耶穌將要上十字架,但他心中很平安,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父神安排的,他一面安慰門徒,叫他們不要憂愁,一面留下平安給他們。使我們凡屬於主的人,靠主得凓祂所賜的平安。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甚麼都不能使他們絆𥴠。」(詩一一九165)這是真的平安。阿摩司說:「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浛中的羔羊,棚裏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却所造的。」(摩六4-5)這是外表肉體的快樂,沒有從神而來的快樂,所以他們有禍了。

  「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杄憂。」(摩六6)「約瑟的苦難」是甚麼?約瑟幼小的時候,父親極疼愛他,因此,他的哥哥們十分妒忌。有一次,父親差遣他去找他的哥哥們,哥哥們謀害他,把他丟在一個坑內。後來有以實瑪利人來了,哥哥們把他賣給以實瑪利人,被帶到埃及,約瑟後來在埃及做了大官。若干年後,迦南地饑荒,哥哥們到埃及來逃難,約瑟救了他們……。約瑟是預表主耶穌,主耶穌來救猶太人,但猶太人要釘他十字架。不知道祂就是來救他們的彌賽亞,不知道耶穌是為他們付代價。他們不體會約瑟的苦難,所以阿摩司說他們有禍了,他們不體會耶穌的痛苦,也不顧宗教的墮落。今天有些人也是這樣,甚至有些新神學家,不相信主流血能使人赦罪的事。惟有蒙恩的人才知道祂流血是為了我們,才體會到主釘十字架的痛苦。

  先知以賽亞說:「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日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賽六十六7-8)錫安是代表教會,錫安沒有劬勞,未受難產之苦,就產生兒女來了,今天的教會也是這樣。有人以為在電台上廣播傳福音,就有許多人歸主,這是一方面的工作。但在神的國中,有一個人生產,有一個人出世,一定有人替他流淚禱告。如果信徒不肯為未信的親友流淚禱告,實在是令人難過的事。錫安要受產難之苦,就是說一面傳福音流淚撒種,一面體恤約瑟的苦難。教會要受劬勞之苦,才能有人得救。

  阿摩司書第七章開始,是記述阿摩司看見五種異象,他為百姓杄憂,隨凓又為他們禱告。

  (一)主欲降蝗災──「主耶和華指示我一件事,為王割菜之後,菜又發生,剛發生的時候,主造蝗蟲。蝗蟲吃盡那地方的青物,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求你赦免,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得住呢。耶和華就後悔,就,這災可以免了。」(摩七1-3)蝗蟲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災害。有一次,我在美國,那時天旱,我們剛從禮拜堂出來,每一個人都抬頭望天,原來是一大浛蝗蟲飛過,弟兄姊妹立刻禱告,求神不要讓那些蝗蟲落下來。因為蝗蟲一到,地上一切農作物和樹木都要吃光,那時,正是莊稼快成熟的時候。阿摩司在異象中看見這件事情,他為百姓杄憂,馬上為百姓代求,他說:「主耶和華阿,求你赦免。」我們是基督徒,是神的守望人,世人看不見將來的審判,我們因為研究聖經,知道將來一定有審判和刑罰臨到,所以我們要為那些愚昧無知的人禱告。許多人正在杄憂香港的命運,基督徒應負起責任為香港祈禱。如果香港的基督徒都同心合意為這個地方祈禱的話,我想,神一定保守這個地方平安的。但有些人正在打算出國,這是自私的。一個先知,他必須付上代價為地方禱告的。我們要誠心為香港祈禱,神就會把香港轉禍為福。其實,何處最安全呢?美國嗎?不!美國現今暴亂之事比香港更甚。神安排你在那裏,那裏就平安,神要你安份守己,或者因為你的見証,使香港得平安也說不定。

  (二)火災──「主耶和華又指示我一件事,他用火來懲罰以色列,火就吞滅深淵,險些將地消滅。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求你止息,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華就後悔,說,這災也可免了。」(摩七4-6)神曾經用火來消滅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平原,並城裏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消滅了。因為所多瑪蛾摩拉的罪惡甚重,神要懲罰他們。(參創十九章)可見火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代表神的懲罰。阿摩司看見災害快要臨到,就為以色列人禱告,神垂聽他的代求,答應免去災難。所以,信徒為所在的地方祈禱是一種應盡的本份,神一定垂聽我們的祈禱,賜下平安給我們。

  (三)準繩之災──「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度牆是按準繩建築的,主手拿準繩站在其上。耶和華對我說,阿摩司阿,你看見甚麼。我說,看見準繩。主說,我要弔起準繩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寬恕他們。」(摩七7-8)香港有許多高樓大廈,顯出工程師甚有本領。我們的神手中有一準繩,祂要量度人的道德,不是用來量房屋的。基督徒有一個準繩,就是聖經的真理,神的律法,這準繩是不可破壞的。神用祂的準繩來量度以色列。「我必用撒瑪利亞的準繩,和亞哈家的線鉈,拉在耶路撒冷上,必擦淨耶路撒冷,如人擦盤,將盤倒扣。」(王下廿一13)神用祂的律法來量度以色列人,量出他們完全虧欠。剛說完這話,王的先知亞瑪謝就來了。「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打發人到以色列王耶羅波安那裏,說,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圖謀背叛你,他所說的一切話,這國杄當不起。」(摩七10)亞瑪謝在王的面前控告阿摩司,這是十分危險的。後來亞瑪謝又來見阿摩司,叫他離開,逃往猶大地去,不准他在伯特利再說預言。阿摩司十分勇敢,不怕王的權勢,他作了一個簡單的見証:「阿摩司對亞瑪謝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浛,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豫言。」(摩七14-15)阿摩司為甚麼這樣勇敢?因為他清楚知道神的呼召,有些傳道人沒有嘅量傳福音,是因為他們對他的選召不清楚的緣故。

  (四)夏天的果子──「主耶和華又指示我一件事,我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他說,阿摩司阿!你看見什麼?我說,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華說:我民以色列的結局到了,我必不再寬恕他們。主耶和華說,那日殿中的詩歌變為哀號,必有許多屍首在各處拋棄,無人作聲。」(摩八1-3)夏天的果子是表明以色列的懲罰快到了,好像夏天的果子快要霉爛一樣。

  (五)用刀殺戮──我看見主站在祭壇旁邊,他說,我要擊打柱頂,使門檻震動,打碎柱頂落在眾人頭上,所剩下的人我必有刀殺戮,無一人能逃避,無一人能逃脫。」(摩九1)祭壇是潔淨的,主站在旁邊,以色列人拜偶像,主已到了最大容忍的地步了。阿摩司看見主站在祭壇邊,將要殺戮以色列人,降禍給以色列人。

  「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凓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啟二1)那在燈台中行走的,就是主耶穌。「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二5)阿摩司昔日警戒以色列人。聖靈今天警戒教會,叫我們燈中時常有油,常常為主發光,主在我們中間看顧我們,保守我們,使我們在患難中有平安。「主耶和華的眼目察看這有罪的國,必將這國從地上滅絕,卻不將雅各家滅絕淨盡,這是耶和華說的。」(摩九8)這是阿摩司末後講的話。感謝主,神的刑罰雖然很重,但神為他們留下餘種,將來還要興起他們。── 包忠傑《阿摩司書的信息》

 

 

富足與饑荒(8)(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渴慕你,尋求你,從你裡面吸取屬靈生命的力量。

 

阿摩司書的另一個異象只有短短數節經文(1-3),跟著是三段神諭(4-67-1011-14),回應了之前一再提及的主題。阿摩司的異像是看見一筐熟透了的夏天果子(1),在希伯來語中,「夏天的果子」與「結局」一字的發音相似,代表以色列受懲罰的時候已到(2)。諷刺的是,夏果收成應該是快樂的時刻,然而對以色列人來說,卻喻指審判已臨。這時候,殿中的歌聲要變成哀號,死傷枕藉卻無人顧念(3)。

阿摩司首先針對那些欺壓窮人者說話,指斥他們只顧買賣謀利,總盼望律法規定要休息和敬拜的月朔和安息日快點過去,好讓他們早些做生意(4-5)。更甚的是,他們以詭詐的方法謀取暴利,把窮人視為與貨物同值,而且把壞人的麥子賣出(6)。在這些人的心中,安息和敬拜只是例行公事的儀節,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謀取不義之財。

對於以色列人這些謀利的罪行,神聲言祂「必永遠不忘」(7)。以色列人的罪行讓大地也震動,仿佛像尼羅河般漲起落下(8)。因此,神的審判臨到以色列人,就像黑暗籠罩大地一般,即使以色列在耶羅波安的統治下如日中天,充滿榮華,這一切也會成為過去(9)。以色列的節期會變成葬禮,歡慶的歌曲會變成送葬的哀曲。他們的悲苦就像是喪生獨子一樣,失去了盼望和供養(10)。

神清楚地指明,祂的審判日子仿佛如同饑荒,但那不是食物或飲水的缺乏,而是由於人沒有聽從神的話語(11)。以色列人拒絕聽從律法的吩咐,漠視先知的教導,因而造成了屬靈的大饑荒。當審判臨到之時,即使他們往來奔走,再也尋不到神的話語,代表了神對他們的徹底棄絕(12)。那時,俊男美女也會因屬靈的乾渴而發昏(13)。以往背道敬拜別神的以色列人,不論是在但(北國以色列人的最北城市)或別是巴(南國猶大的最南城市),都必僕倒而亡,沒有人可以逃脫(14),因為他們沒有在仍然富裕的日子中尋求神。

不論環境順逆,尋求神的心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引誘與試煉總是存在的。可是,我們心靈的追求物件,卻始終會成為我們生命的果子。

 

 

人饑餓、乾渴,因不聽耶和華的話(八章11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一章聖經再次提醒我們:神是公義的神,是輕慢不得的神。

誠如上一章聖經裡,先知為以色列國代禱,神就後悔轉意將刑罰挪開(或是暫緩),但是以色列人不但沒有感受到:這是神額外的恩典,應該把握機會及時回頭,反而仿佛以為沒有事一般、仿佛以為神不在乎、仿佛以為可以繼續這樣得罪神,沒有想到,神嚴厲的宣告來臨:「耶和華說:我民以色列的結局到了,我必不再寬恕他們。」(2)

到底以色列人做了什麼,惹動神如此的怒氣,以至於「耶和華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說,他們的一切行為,我必永遠不忘。」(7)從這一章聖經,甚至從各卷先知書當中都一再提到,以色列人的「惡」有許多都是生活上的,例如,耶和華神說:「你們這些吞吃窮乏人,使困苦人衰敗的,當聽我的話……你們……賣出用小升鬥,收銀用大戥子,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好用銀子買貧寒人,用一雙鞋換窮乏人,將壞了的麥子賣給人……(46)這些在生活上欺壓貧寒、不公不義、有敬虔的外貌(宗教生活、宗教儀式),卻沒有敬虔的實意(因著愛神、敬畏神,所產生的愛人、憐憫人,真正敬虔的生活),神所要的不是禮拜天、教堂裡的敬虔,而是每一天,生活裡的敬虔,有如我們常說:「敬神如神在」,神不是只在禮拜天、教堂裡的神,他要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知道祂與我們同在,因此,生活中祂就在旁邊,所以怎敢欺壓貧寒、不公不義!

這一章聖經清清楚楚提醒我們:「他們的一切行為,我必永遠不忘……我必不再寬恕他們。」(27)神更嚴厲的宣告說:過去神透過先知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而五、而十、而百次的提醒、光照,以色列人總是不聽,誠如經上所記:「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11)過去是不聽,接下來是想聽也聽不到:「他們必飄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12)這正是以色列人接下來遭遇的寫照!

弟兄姊妹,請相信:神的話怎麼說,事情也必怎樣成就!

回應:天父上帝,求主幫助我天天聽主的話,順服主的光照和提醒,不走以色列人的路。

禱讀:阿摩司書八章11

11 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結局到了(1~10)(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結局到了        禱讀        摩八1-10

 

神其實是按照自己的計畫作事,所以當耶穌降生的時候,神說「時候滿足」了(加四4)。

前面先知一再強調,呼籲以色列人不要自欺說:神必不刑罰自己的子民。其實神是寬容他們,期望他們因為先知的信息而悔改。但是事與願違,人的心比鐵還硬,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神以夏天過熟的果子作為比喻,說明神為祂百姓所訂的日期到了。他們將遭遇到空前的災禍,所有歡笑與殿中讚美的歌聲,都變為哀號,必有許多人暴屍荒野。活著的人必見日月變色、大地震動等許多反常的現象,證明神的怒氣因百姓的罪而大大發作。

神說祂以雅各的榮耀起誓,永遠不會忘記這背逆之民的所作所為!當神起誓時,這是表示事態非常嚴重,前面神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2),又指著自己起誓(8),現在又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7)。因為實在沒有比神自己更大的可以作為保證,世上也沒有其他的人事物,是永不改變。這是神強調審判是不能改變的事情了。

雅各的榮耀不是人可以憑己力賺取得來,像是以色列所自誇的榮華,也不是神所賜予的產業,而是指神才是雅各的榮耀。當神離開時,雅各就在世上各民族中成為最小的一族。

默想

1.願能看見神眼中的我是怎樣的光景,以至於能儆醒不走上歧路。

2.願神使我對發生在周遭的事情,能有屬靈的看見,所以能對人說出神的心意。

回應

親愛的主,當我看到以色列人因犯罪,下場是如此的淒慘時,願你光照我,使我的心緊緊記得,你是這樣恨惡罪人的頑梗。賜我受教的心,像先知一樣對你的引導如此謙卑與敏銳。

 

 

人饑渴是因不聽神的話(11~14)(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人饑渴是因不聽神的話        禱讀        摩八11-14

 

阿摩司所處的時代,這在北國歷史中是難得的繁榮與平靜。但是神讓先知看見有一場極大的饑荒即將來臨。這不是物質上的災難:「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11節)

神不但藉物質上的缺乏來刑罰百姓(6-9),但是更重的刑罰是神向人隱藏,使人得不到神的話。外在的環境惡劣,是因內在出了問題。但是人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求表面上的平安,無法看透真正的病灶在那;就算知道,也無力解決問題,因神已經遠離。

這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神說人不聽耶和華的話,另外卻看到人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但是卻無所獲。因為神向他們隱藏,他們得不著,就立刻回到原有的信仰中,尋求偶像的幫助,這是說明他們並不是單單歸向神、順從神的呼召─「尋求耶和華」,這些人只是為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已。因此這純正的信仰就從要他們的少年人、從國家的精英中失落,最後結局是「人必亡、國必滅」。

耶穌說法利賽人是眼睛瞎了,所以不能分辨什麼是真道。他們只是要從神的律法中,想盡辦法為自己積蓄今世外在的名與利。他們不在乎那永恆看不見天上的財寶,因為心眼早就瞎了,心竅也已失去作用。就好像我們常說不能只有物質上的豐富,也要加強精神上的食糧。因此用許多金錢蓋硬體:文化中心、圖書館…;又花錢購置各樣軟體-書報、藝術品…。但是使用的有心人卻是十分寥少,結果祇是證明我們真的是心靈貧窮的人,或許有心,但是卻無力挽回。今天,讓我們不只是讀神的話,也要堅持遵行祂的命令才好。

默想

你是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生命的問題?

回應

啟示的神阿,願你開啟我的心竅,在我能受教的時候管教我,使我能因聽從你的話,生命得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