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祭壇的異象和復興的應許(陳終道)
神必審判(盧俊義)
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摩六1~九10)(包忠傑)
神必再建立大衛的帳幕(摩九8~15)(包忠傑)
在頹垣敗瓦中的希望之光(9章)(香港讀經會)
落在永生神手中真是可怕(九章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主站在祭壇邊(九1~4)(臺北靈糧堂)
神的威嚴(九5~10)(臺北靈糧堂)
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九11~15)(臺北靈糧堂)
祭壇的異象和復興的應許(陳終道)
五、祭壇的異象(九1~10)
讀經提示
1.“祭壇”指設在那裡的祭壇?這異象所要描寫的是什麼事?
2.2~4節的話與詩篇那一篇的話相似(參串珠聖經)?先知之引用對我們有何教訓?
3.試從本章後半(5~10節),證明以色列人的愚昧無知。
4.讀本章得到什麼重要教訓?
1.神的擊打(九1)
這個異象說明伯特利的“聖殿”要完全毀滅。以色列人所自以為分別為聖的地方,竟是神要擊打毀滅的房子。在此的祭壇指伯特利的壇,主親自站在祭壇旁邊指揮“擊打聖殿”的工作。注意:這“聖殿”不會指耶路撒冷的聖殿,因上文一直在指責北國和伯特利,連續下文提到神怎樣搜尋那些想躲避神審判的人時,提到:“雖然藏在迦密山頂……”迦密山是在以色列國的境界,大先知以利亞曾在此證明巴力不是神(王上十八章)。所以“聖殿”當然是指以色列國的“聖殿”。
整座建築物既由柱子支持,擊打柱項就必使整個屋頂塌陷,完全毀壞。那些正在伯特利的殿敬拜的人,“打碎的柱項必落在眾人頭上”,雖然有人在驚惶中急速逃跑,但他們決不能逃脫神的審判。因為縱然不被壓死,也必被敵人的刀所殺。
2.神的搜尋(九2~4)
2~4節所論與詩一三九8~9節的意思相似。阿摩司顯然熟讀大衛的詩篇,神的審判絕不可逃避。早在他們所敬重的先祖大衛時已經警告過。雖然他們大家都熟識詩篇,但以色列人卻忘記了大衛留下的警戒,先知則引用大衛的經歷警戒他的同胞,不要存僥倖的心理,以為可以躲避神的追究而大膽犯罪。今日基督徒若真知道神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萬物在他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3),必定會過著比現在更敬虔的生活。
輕忽已往歷史的鑒戒,就是浪費現今有限的人生歲月。
3.神的全能(九5~10)
本段注重論述神的全能。他創造天地如建樓閣,他摸地,地就消化。無知的以色列人竟想欺瞞全能的神,自以為可以躲避他的眼目,是何等愚昧呢!神不但是以色列人的主,也是天下萬國的主。他有普遍的恩典,不但賜給以色列人,也賜給萬國的人。他出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但他與他的百姓原本有比別國更密切的關係,就是他曾在曠野與他們立約(出廿四l~8),又將律法賜給他們,這是別國所沒有的(詩一四七19~20),可是以色列人卻背棄了他的約,自甘墮落,與列國一樣,成為“有罪的國”(8節)。這樣,神既用外邦列國的罪刑罰他們,難道以色列人就可以不受懲罰麼?他們既自貶身價,自取羞辱,當然難免神的懲罰了。
但神在公義中有恩典,他懲罰他的百姓,與列國有分別,所以先知在第8節說:“主耶和華的眼目察看這有罪的國,必將這國從地上滅絕,卻不將雅各家滅絕淨盡,這是耶和華說的。”從8至10節的記載著來,以色列人必因他們的罪受管教,卻不致滅絕。他們必分散在列國中”(9節),並會有多人被殺。這些話在西元七十年完全應驗。他們確實被分散到列國,且多人被殺,又真的沒有“滅絕淨盡”,反倒在一九四八年正式複國。今天的基督徒,既看見活生生的例證,更該存敬畏的心,預備迎見神了!
第四段 結束——復興的應許(九11~15)
讀經提示
l.“重建大衛倒塌之帳幕”實意指什麼事?
2.有關以色列回國復興之應許,是否已完全應驗?
一、重建國權(九11~12)
“大衛……的帳幕”實意指重建大衛的國權,也就是大衛所預表之基督的國度之建立,這就是神應許大衛“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撒下七16)之應許的真正應驗。
“使以色列得以東所餘剩的……”這裡特別提到以東,並非說復興的大衛國權只得以東之地,因下句緊接著說“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可見以色列國在千年國中將作萬國之首,但以東人之先祖以掃與雅各原是兄弟,卻一直仇視以色列人(俄11~14)。但復興的國度中,以東歸併以色列,所以對立的勢力不能存在。
但先知在本段論到以色列人將來的復興,這些預言雖在日漸應驗中,卻還沒有完全應驗。將十一節和十五節的話對照就很清楚:11節——“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
15節——“我要將他們栽於本地,他們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來。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
十五節的話證明這裡不是指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來重建聖城的經歷,因他們從巴比倫回來之後,不久又再淪落在外人手下,甚至分散天下,並不像在這裡所說“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土上拔出來”。而今日的以色列雖已複國,仍未安然居住,不像大衛的日子那樣,在信仰上更不像大衛領導的以色列國,這些話應參考別的先知書論及以色列國復興的預言,是在主再來時才完全應驗的。
二、重建家園(九13~15)
“耕種的必接續收割的……”形容地土肥沃,一茬接著一茬,沒有閒置的時候,當然也暗示風調雨順,宜於耕作的景象。巴勒斯坦原已荒涼多年,但從以色列國於一九四八年複國以來,日漸復興,甚至早在十年前,東南亞各地已能吃到以色列出產的柳丁。此外,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曾調查死海礦藏的價值,其總值按六十年前的價值約合美金一萬二千七百億元,相等于英、美、法、德、意五國財富加起來的總和(參陳宏博博士著Encyclopa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
總而言之,基督再臨建立的國度時,以色列必真正被招聚,栽於本地不再被拔出,在千年國中為萬國之中心。
──
陳終道《阿摩司書講義》
神必定審判
經文:阿摩司書九:1—15
讀先知的書信一定會發現他們一直在努力的一點:呼籲當代的以色列人民悔改,聽從神的話。這樣的努力即使是用很強悍的語句在傳達神信息的先知阿摩司也是不例外,我們看他怎麼說的:「要尋找上主才有生路。」(五:6)他又說:「要追求良善,擺脫邪惡,你們才有生路。這樣,就照你們說的,上主—萬軍的統帥神才會真正的與你們同在。」(五:14)
再者,先知的作品中也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除了譴責當代社會的弊病,以及傳出神即將懲罰的信息外,也同時說出在懲罰之後,神對他那些餘留的子民會伸出恩典的手,扶持他們,並且允許再次給他們有重新獲得生命的希望。這讓我們看到神的特性—祂是一位公義的神。對於人類犯罪的事實,祂會很有耐心地呼籲祂的子民悔改、聽祂的話。如果人還是一再犯罪,祂絕不會輕輕地就用「算了」一句話帶過。不會,相反的,祂會很嚴厲地懲罰這些不聽勸導的百姓。但是,神也是個富有恩典的神。祂看到祂的子民在痛苦中呻吟、祈求祂的憐憫時,祂就垂憐他們,賜下恩典給這些在受苦中的人民。這樣看來,神是個既有懲罰,也有憐憫的神。
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方式來看神的特質,神將祂的公義用在人類的社會生活和工作中,讓人類社會因為神的公義彰顯出來,使人的世界更美好,生命活得更有尊嚴。因此,對於邪惡的行為,要給予打擊,而對於善行,要給予鼓舞。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常在先知作品中,讀到先知們對那些作惡、欺詐貧窮人的有權勢者,都會發出嚴厲的怒吼聲音,這是先知替受冤屈者伸張神公義的方式。他們是站在軟弱者的一邊,也可以說是創造萬物的神的另一個特性—與弱者在一起。
在前一講,我提過先知阿摩司清楚地說,在北國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會覺得生命飢渴,並不是因為找不到水喝,也不是沒有食物可吃,而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這樣的說法,對於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的北國以色列富裕社會來說,簡直就是極大的對比和諷刺。我也說過,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人民富裕到可以睡在象牙床上,也可以吃烤乳牛、羊,以及擦最上等的香水。甚至婦女是生活過得有如「巴珊的母牛」一樣,既肥胖又妖豔,人見人愛。但即使是這樣,人內心的生命還是孤獨、無力,缺少「生之勇氣」。更糟糕的是,人民並沒有因為這樣富裕的物質生活,以及當時軍事武力的強悍,使國家存在永不敗壞的基礎上,相反的,在先知阿摩司的預言中,北國以色列是將在很快的時間內崩潰。國家會被分裂、摧毀,人民將被俘虜去當奴隸。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先知阿摩司給我們一個非常清楚的答案:因為沒有神的話。所謂「聽不到神的話」,並不是說神沒有講,也不是沒有人傳講。有,只因人的心硬,聽不下神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先知以賽亞為此得到神的話說:「讓這些人頭腦糊塗,耳朵重聽,眼目昏花,以至於看不見,聽不懂,想不通;否則,他們就會回心轉意歸向我,而得到醫治。」(以賽亞書六:10)
聽神的話,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啊,特別是對今天台灣的基督徒來說,這樣的信仰功課更重要。因為今天台灣社會的景況和先知阿摩司的時代,也就是在國王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的北國以色列之社會情形很相像、接近。如果我們沒有從聖經學習到神的話的教訓,有一天我們也會遇到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淪亡在亞述帝國的慘痛結果。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我看見主站在祭壇的旁邊;他說:「我要錘擊聖殿的棟樑,使整個屋倒塌下來,打碎每個人的頭。我要用刀劍殺死其餘的人,一個也不能免,一個也逃不掉。哪怕他們挖了地洞,鑽進陰間,我也要把他們抓出來!哪怕他們爬上天,我也要把他們拉下來!哪怕他們逃到迦密山山頂,我也要去搜索,把他們找出來!哪怕他們藏在海底,我也要叫海怪吞吃他們!哪怕他們已經被擄了,我也要叫敵人處死他們!我已經決定要消滅他們,不幫助他們。」
這是先知阿摩司看到的新異象,也是此書的第五個異象,提到神將對以色列國展開連串的懲罰。
祭壇,這是敬拜神的地方。我們不清楚這個祭壇是指以色列人民在伯特利敬拜的聖殿裡之祭壇,或是在別是巴、吉甲(五:5)等地的聖殿祭壇。不過,神會出現在聖殿的祭壇邊,已經可以看出神要對那些以為只要有敬拜,就會得到平安的以色列人民發出烈怒。就像前面說過的,他們在敬拜時唱出動人的歌聲、奏出好聽的曲子、獻上最好的祭品,但這些卻都和他們平時搾壓貧困人民所得到的財富有關。因此,神要把他們從這些以敬拜當作偽裝的信仰行為中毀滅。
看,神要用錘擊聖殿的棟樑,這表示將拆毀整座聖殿,因為棟樑受到那樣嚴厲的打擊,必定會毀壞。第一節說聖殿的毀壞必定使所有在聖殿裡的每一個人都無法倖免。這讓我們看到,聖殿原本是人與神最親近的地方,是人在敬拜、歌頌神的地點,現在卻變成了神和人「敵對」的地方。原本聖殿中的「祭壇」是可以使死刑犯得到免刑、赦罪的惟一地點(出埃及記廿一:12—14,列王記上一:49—53),因為祭壇的四邊有凸起的角,上塗有獻牲畜的血(出埃及記廿九:12),用以表示贖罪的意思。
第二至四節讓我們看到基督教信仰很重要的認知:神是無所不在的神。這和一般民間宗教信仰差距極大,因為民間宗教信仰的神明,通常是只管特定的地區,或是專門主管某一部門。例如在台灣可以看到的民間宗教信仰,有專門主管生育的「註生娘娘」,主管典試的「文昌君」,有專門管理土地的神明「土地公」,山有山神,河川有它的神明,地獄有閻羅王,天上有天公等等,這些都是民間宗教信仰的特色。但是,基督教的信仰說的不是這樣,基督教信仰的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是管理萬有的主宰,天地和一切萬物都屬於祂,是祂所管理。因此,這三節經文告訴我們,神一出手懲罰背叛的以色列人民,即使他們是逃到「陰間」,或是到了天上,深海的地方,或是高山的山頂,就算是被別國俘虜了,都無法脫離神的手。詩篇的詩人這樣寫著:
「我往哪裡去才能躲開你呢?
我到哪裡去才能逃避你呢?
我上了天,你一定在那裡;
我潛伏陰間,你也在那裡。
我縱使飛往日出的東方,
或住在西方的海極,
你一定在那裡帶領我;
你會在那裡幫助我。
我可以要求黑暗遮蔽我
或要求周圍的亮光變成黑暗;
但對你來說,黑暗不算黑暗,
黑暗跟白晝一樣光亮。
黑暗和光明都是一樣。」(詩篇一三九:7—12)
第二節的「陰間」,這是以色列人宇宙觀中的「地獄」,是地底下的世界,是那些沒有得救的人居住的場所,在那兒是痛苦的(請參考路加福音十六:19—31)。
第三節的「迦密山」,這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山脈,海拔約有一千七百公尺高。整座山都長滿了叢林,且有許多天然的洞穴,是隱藏最好的地點,因為叢林密佈,不易尋找得到,或是被人發現。但是,就像詩人所說的,在神眼中「黑暗和光明都是一樣」。
這節也說到「海底」和「海怪」,以色列人因為是遊牧民族出身,因此,對於海的觀念很特別,一直認為海是屬於魔鬼、撒但的居所。啟示錄的作者說「新天新地」來臨時,以前的「海」就消失了(啟示錄廿一:1)。「海怪」,在和合本用「蛇」,是指海底的蛇。原本「蛇」在以色列人傳統了解中也是極為邪惡的代表,創世記第三章就是用「蛇」代表著那引誘人犯罪的力量。
第四節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節,這一節讓我們了解到,神不只是以色列人民的神,也是以色列民族以外族群的神。雖然以色列人民終將遭到敵人打敗,並且被俘虜去當奴隸。但是,對神來說,並沒有國界、地理上的差異,因為神是萬國的神,是人類共同的神,因為人是從神創造的。如果神決定消滅一個族群,即使這個民族被敵人俘虜去了,也一樣難逃滅亡的後果。
第五至六節:至高的上主—萬軍的統帥一碰地,
大地就融化;
地上的居民都哀號,
大地像尼羅河的潮水漲落。
上主在天上建造居所,
以穹蒼覆蓋大地。
他吩咐海洋的水
傾倒在地上。
他的名叫耶和華。
這是一首詩歌,是歌頌神的詩歌,先知阿摩司用這首讚美詩歌,為的是要強化前面第一至四節所說的,神的能力是及於宇宙、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像第四章十三節的詩歌所說的:
「神造山也造風,
把自己的旨意告訴人;
他轉白晝為黑夜,
統御治理普天下。
他的名是耶和華—萬軍的統帥神。」
這就是基督教在見證的神,祂是一切萬物的創造者,因此,如果祂一伸手懲罰人,沒有人能夠承受得了。如果祂要審判人,人無處可逃。
第七至十節:上主說:「以色列人哪,我關心古實人,正像我關心你們一樣。我領非利士人出迦斐託,領敘利亞人出吉珥,正像我從埃及把你們領出來一樣。我—至高的上主瞪著眼看這罪大惡極的以色列國。我要從地面上把它除去,但是我不會把雅各的後代全都消滅。
「我要發命令把以色列人放進篩子裡,在列國中篩,把敗類全部篩掉。在我的子民當中,那些說『苦難不至於臨到我們『的罪人,都要在刀劍下死亡。」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先知阿摩司要表達一個基本信念:神是萬國、萬民的神,在神的眼中,沒一個族群是可以特別的,或是犯罪可以免遭懲罰的。先知阿摩司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長久以來,以色列人民一直認為他們就是神特別揀選的族群,因為他們的祖先和神之間訂有生命之約,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因此就很驕傲起來,自己認為可以享有特權。確實不錯,就是因為以色列人的祖先和神之間立有生命之約,因此,神才把以色列民族從苦難中,用全能的手把他們從埃及帝國拯救出來。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就享有特權,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地犯罪啊。神確實有賜給他們特別的恩典,為的是要使他們成為萬國萬民得到神賜福的媒介(參考創世記十二:2—3),而不是讓他們帶頭去犯罪(阿摩司書三:2)。
第八節「我不會把雅各的後代全部都消滅」這句話,意思是神還是為雅各的後裔留下恩典,雖然有懲罰,但還是留了「餘民」。這種「餘民」的看法,在其他先知的信息中也常出現(列王記下十九:4、30—31,以賽亞書十一:11、卅七:4,耶利米書廿三:3,彌迦書七:18)。
第九節提到「篩子」,這原本是以色列人民用來篩麥子用的農具,但是現在神要用它來篩以色列人民,這也表示審判即將來臨的意思,因此將會有分門別類,讓壞的去除,好的可以收留起來,正如耶穌的比喻中天國的意義(請參考馬太福音十三:47—50)。
第十一至十五節:上主說:「有一天,我要重建大衛那破碎了的王國。我要修補它的城牆;我要重新建造,造得跟從前的完全一樣,使以色列人能征討殘存的以東人,收復屬於我的失地。」這話是要使這一切事成就的上主說的。
上主說:
那日子快要到了,
五穀生長,收割都來不及;
葡萄成熟,釀酒都來不及。
大山滴流美酒,漫過了小山丘。
我要領我的以色列民回歸故土;
他們要重建破碎的城市,
永久住在那裡;
他們要重新開墾葡萄園,
喝自己所釀的酒;
他們要重新經營園圃,
吃其中出產的果實。
我要把我子民種植在我賜給他們的土地上;
他們絕不會再被人連根拔起。
上主—你們的神這樣宣佈了。
這是一段「盼望」的預言,如同我在前面說過的,先知信息中的特色就是對於未來有盼望,這種盼望是在懲罰之後接續來到,因為神垂憐那些剩下的「餘民」,他們在困苦中掙扎,且改進了以前的錯誤,並願意接受神僕人的勸導,因此神施恩典的手,扶持祂的子民。
第十一節和第一節是相對句;這節說神要「重建大衛那破碎了的全國」(請比較和合本用「大衛倒塌的帳幕」),也要「修補它的城牆」,第一節則是說神「要用錘擊聖殿的棟樑,使整個屋倒塌下來」。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聖殿的倒塌,象徵著國家的滅亡,因為聖殿所代表的是,國家最後的堡壘,這可以從先知耶利米的書中出現當時南國猶大人民所說的話看出這種觀念:「我們很安全,這是上主的聖殿;這是上主讀聖殿;這是上主的聖殿!」(耶利米書七:4)當他們在說聖殿很安全的時候,其實是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且是除了聖殿這道最後的防線尚未被攻破外,其他的地方都已經陸續淪陷了。因此,當神說要重建大衛的王國,以及修補它城牆的時候,意思很清楚是要使以色列人民得到復興的機會。
第十三節又說到「那日子」,在前面所講過的「那日子」都是指著神發怒、生氣的日子,也是懲罰的日子。但是現在「那日子」不再是這樣,而是個希望的日子,是個生命重新再造的日子,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看,收割、釀酒都會來不及,意思是非常好的豐收,且是好到此季收成的穀子尚未曬乾收入倉庫中,下一季的麥子又要收割了。
第十四節可以比較第五章十一節;這裡說以色列人民在「那日子」來臨時,會有永久的家園可以居住,也要喝自己釀的酒。在第五章十一節則說他們「絕不能住在自己用石頭建造的樓房,也不能喝自己美好的葡萄園所釀製的酒」,這是明顯的對比,懲罰與祝福之間的差別。
將第十五節和第七章十一節比較,可以看出是相對句;這裡說以色列人民將不再成為亡國者,或是被俘虜到外國去當奴隸,而第七章十一節曾預言他們將會被「趕出本土,流亡國外」。換句話說,在神的憐憫下,以色列人民將可以重新開始定居生活,且能安居樂業,可以安心種植,且有收成。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神是無所不在的神,祂深深地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我們所行所言的一切,祂都會審判。
我們讀阿摩司書到這裡已經全部結束,先知阿摩司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神一定會追討人一切所犯的罪過。因為神是審判的神,祂必定會為受冤屈的人伸冤,也會懲罰人所做的罪惡。箴言有這樣的話:「不可自行報仇,要信靠上主,他必為你伸冤。」(二十:22)使徒保羅也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十二:19)
另一方面,也是在這一章經文的開始,先知阿摩司告訴我們,神是個無所不在的神,不論人用甚麼樣的方法想要躲藏起來,神都不會輕易放過,這是很重要的信仰認識。千萬不要以台灣民間宗教的信仰認識看基督教,以為神不知道。不是這樣,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的神是無所不在的神。先知耶利米傳出神的話這樣說:
「我是無所不在的神。沒有人能躲避我,使我看不見他。難道你不曉得無論天地的哪一角落我都在嗎?」(廿三:23—24)
把這樣的信仰觀念用在我們生活中,就會清楚知道信仰和生活是不能分開的,因為神在看我們怎樣把信仰落實在生活中。如果我們不能這樣,那表示在信仰中,我們的是把神「關」在某一個地方,祂看不到我們所做的事,這樣的想法和了解是極大的錯誤!因為神是一切生命的源頭,祂深深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也知道我們的所行所為。就如同聖經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的:「沒有一件事能向神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四:13)讓我們隨時隨地反省要怎樣向神交帳,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信仰課題,因為有這麼一天,我們都要面對神的審判。
二、只有聽從神的話,才能得到生命重新再造的盼望。
先知阿摩司雖然提出很嚴苛的信息,為的是要讓以色列人民知道及時悔改,好讓神改變憤怒的心,而能重新施恩給以色列人民,好使他們成為新造的子民,使他們不再成為流亡各地的民族。
非常可惜的是,雖然先知阿摩司用這樣嚴苛的話語提出警告,但是想聽的人還是很少,甚至連祭司亞瑪謝也阻擋先知阿摩司傳神的話語,結果在主前七二一年,國家被亞述帝國毀滅,人民被俘虜到亞述去當奴隸(參考列王記下十七:5—6)。列王記的作者曾寫下這樣的記錄說:
「上主曾經差遣他的先知先見去警告以色列和猶大說:『要離棄你們的惡行,遵守我的誡命,就是我給你們祖先的法律和我藉我僕人—先知們傳給你們的法律。』但他們不肯聽從;他們像他們的祖先一樣頑固,不信靠上主—他們的神。………他們隨從耶羅波安,不斷重複地他所犯的罪,直到上主從自己面前驅逐他們,正如他先前藉他僕人—先知們所警告的一樣。於是以色列人民被擄到亞述,一直住在那裡。」(列王記下十七:13—23)
看吧,聽神忠實僕人所傳達的信息是多麼重要啊,因為神的話才是使人走上正途的準則。
先知阿摩司最後曾對北國以色列提出一個新的盼望—有一天,神將重建他們的國家,使他們不再流亡國外。但是,請注意,這樣的盼望也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聽從神的話,遵照神的話去實踐。如果沒有如此的前提,又怎能得到這樣的盼望呢?不能!同樣的,今天的基督徒應該好好重新思考這樣的問題:我用多少心思在了解神的話語?我是否真正確實地將神的話語落實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反省,和認真的態度實踐神的話語,我們要期盼生命的再造是不可能的。惟有先落實神的話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以神的話作為指標,這樣在我們的生命裡必定會產生一股新的生命力,則使徒保羅所說的「成為新造的人」就離我們不遠,近在眼前了。──
盧俊義《阿摩司書信息》
安逸無慮的有禍了(包忠傑)
經文:摩六1至九10
在這段文中,是阿摩司對以色列人警戒的話:以色列人覺得這信息甚為希奇,何以有禍呢?他們正在享受豐富的時候,他們是神的選民,又住在神的應許地,自覺是有福之人。這位從南方曠野來到北方的無名先知,來警戒他們,使他們甚為不服,但阿摩司受了神的託付,一定要傳講。
「國為列國之首,人最著名,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在錫安和撒瑪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摩六1)「安逸」是甚麼呢?信徒有真平安與假平安,這並不在乎環境,乃在乎心靈。信徒的平安是心中與神的關係,如果與神的關係好,就算環境惡劣,他心中也是平安的。阿摩司看見這班人,吃喝快樂,心中自滿,他們沒有和神發生關係,他們的快樂是人與人之間的快樂。雖然他們有宗教和崇拜,國家興盛,但先知卻說:「有禍了。」換句話說:「哀哉!」這是他們不明白的。許多基督徒,常常在危險中過生活。前時我在越南,聽見一個消息,北越雖然多年受無神論者的統治,但仍有四十多間教會,常有不少人聚會,他們平安嗎?他們平安,他們的平安在乎看不見的神住在他們心中。世界上的人,只有基督徒有平安,有耶穌就有平安。如果外面平安,心裏不平安,這就危險了。阿摩司說:「安逸無慮的有禍了。」是指明他們在犯罪中快樂吃喝,不知道大禍臨頭,快快悔改。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嘅怯。」(約十四27)耶穌將要上十字架,但他心中很平安,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父神安排的,他一面安慰門徒,叫他們不要憂愁,一面留下平安給他們。使我們凡屬於主的人,靠主得凓祂所賜的平安。「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甚麼都不能使他們絆𥴠。」(詩一一九165)這是真的平安。阿摩司說:「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浛中的羔羊,棚裏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却所造的。」(摩六4-5)這是外表肉體的快樂,沒有從神而來的快樂,所以他們有禍了。
「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杄憂。」(摩六6)「約瑟的苦難」是甚麼?約瑟幼小的時候,父親極疼愛他,因此,他的哥哥們十分妒忌。有一次,父親差遣他去找他的哥哥們,哥哥們謀害他,把他丟在一個坑內。後來有以實瑪利人來了,哥哥們把他賣給以實瑪利人,被帶到埃及,約瑟後來在埃及做了大官。若干年後,迦南地饑荒,哥哥們到埃及來逃難,約瑟救了他們……。約瑟是預表主耶穌,主耶穌來救猶太人,但猶太人要釘他十字架。不知道祂就是來救他們的彌賽亞,不知道耶穌是為他們付代價。他們不體會約瑟的苦難,所以阿摩司說他們有禍了,他們不體會耶穌的痛苦,也不顧宗教的墮落。今天有些人也是這樣,甚至有些新神學家,不相信主流血能使人赦罪的事。惟有蒙恩的人才知道祂流血是為了我們,才體會到主釘十字架的痛苦。
先知以賽亞說:「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日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賽六十六7-8)錫安是代表教會,錫安沒有劬勞,未受難產之苦,就產生兒女來了,今天的教會也是這樣。有人以為在電台上廣播傳福音,就有許多人歸主,這是一方面的工作。但在神的國中,有一個人生產,有一個人出世,一定有人替他流淚禱告。如果信徒不肯為未信的親友流淚禱告,實在是令人難過的事。錫安要受產難之苦,就是說一面傳福音流淚撒種,一面體恤約瑟的苦難。教會要受劬勞之苦,才能有人得救。
阿摩司書第七章開始,是記述阿摩司看見五種異象,他為百姓杄憂,隨凓又為他們禱告。
(一)主欲降蝗災──「主耶和華指示我一件事,為王割菜之後,菜又發生,剛發生的時候,主造蝗蟲。蝗蟲吃盡那地方的青物,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求你赦免,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得住呢。耶和華就後悔,就,這災可以免了。」(摩七1-3)蝗蟲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災害。有一次,我在美國,那時天旱,我們剛從禮拜堂出來,每一個人都抬頭望天,原來是一大浛蝗蟲飛過,弟兄姊妹立刻禱告,求神不要讓那些蝗蟲落下來。因為蝗蟲一到,地上一切農作物和樹木都要吃光,那時,正是莊稼快成熟的時候。阿摩司在異象中看見這件事情,他為百姓杄憂,馬上為百姓代求,他說:「主耶和華阿,求你赦免。」我們是基督徒,是神的守望人,世人看不見將來的審判,我們因為研究聖經,知道將來一定有審判和刑罰臨到,所以我們要為那些愚昧無知的人禱告。許多人正在杄憂香港的命運,基督徒應負起責任為香港祈禱。如果香港的基督徒都同心合意為這個地方祈禱的話,我想,神一定保守這個地方平安的。但有些人正在打算出國,這是自私的。一個先知,他必須付上代價為地方禱告的。我們要誠心為香港祈禱,神就會把香港轉禍為福。其實,何處最安全呢?美國嗎?不!美國現今暴亂之事比香港更甚。神安排你在那裏,那裏就平安,神要你安份守己,或者因為你的見証,使香港得平安也說不定。
(二)火災──「主耶和華又指示我一件事,他用火來懲罰以色列,火就吞滅深淵,險些將地消滅。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求你止息,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華就後悔,說,這災也可免了。」(摩七4-6)神曾經用火來消滅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平原,並城裏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消滅了。因為所多瑪蛾摩拉的罪惡甚重,神要懲罰他們。(參創十九章)可見火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代表神的懲罰。阿摩司看見災害快要臨到,就為以色列人禱告,神垂聽他的代求,答應免去災難。所以,信徒為所在的地方祈禱是一種應盡的本份,神一定垂聽我們的祈禱,賜下平安給我們。
(三)準繩之災──「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度牆是按準繩建築的,主手拿準繩站在其上。耶和華對我說,阿摩司阿,你看見甚麼。我說,看見準繩。主說,我要弔起準繩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寬恕他們。」(摩七7-8)香港有許多高樓大廈,顯出工程師甚有本領。我們的神手中有一準繩,祂要量度人的道德,不是用來量房屋的。基督徒有一個準繩,就是聖經的真理,神的律法,這準繩是不可破壞的。神用祂的準繩來量度以色列。「我必用撒瑪利亞的準繩,和亞哈家的線鉈,拉在耶路撒冷上,必擦淨耶路撒冷,如人擦盤,將盤倒扣。」(王下廿一13)神用祂的律法來量度以色列人,量出他們完全虧欠。剛說完這話,王的先知亞瑪謝就來了。「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打發人到以色列王耶羅波安那裏,說,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圖謀背叛你,他所說的一切話,這國杄當不起。」(摩七10)亞瑪謝在王的面前控告阿摩司,這是十分危險的。後來亞瑪謝又來見阿摩司,叫他離開,逃往猶大地去,不准他在伯特利再說預言。阿摩司十分勇敢,不怕王的權勢,他作了一個簡單的見証:「阿摩司對亞瑪謝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浛,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豫言。」(摩七14-15)阿摩司為甚麼這樣勇敢?因為他清楚知道神的呼召,有些傳道人沒有嘅量傳福音,是因為他們對他的選召不清楚的緣故。
(四)夏天的果子──「主耶和華又指示我一件事,我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他說,阿摩司阿!你看見什麼?我說,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華說:我民以色列的結局到了,我必不再寬恕他們。主耶和華說,那日殿中的詩歌變為哀號,必有許多屍首在各處拋棄,無人作聲。」(摩八1-3)夏天的果子是表明以色列的懲罰快到了,好像夏天的果子快要霉爛一樣。
(五)用刀殺戮──我看見主站在祭壇旁邊,他說,我要擊打柱頂,使門檻震動,打碎柱頂落在眾人頭上,所剩下的人我必有刀殺戮,無一人能逃避,無一人能逃脫。」(摩九1)祭壇是潔淨的,主站在旁邊,以色列人拜偶像,主已到了最大容忍的地步了。阿摩司看見主站在祭壇邊,將要殺戮以色列人,降禍給以色列人。
「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凓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啟二1)那在燈台中行走的,就是主耶穌。「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二5)阿摩司昔日警戒以色列人。聖靈今天警戒教會,叫我們燈中時常有油,常常為主發光,主在我們中間看顧我們,保守我們,使我們在患難中有平安。「主耶和華的眼目察看這有罪的國,必將這國從地上滅絕,卻不將雅各家滅絕淨盡,這是耶和華說的。」(摩九8)這是阿摩司末後講的話。感謝主,神的刑罰雖然很重,但神為他們留下餘種,將來還要興起他們。── 包忠傑《阿摩司書的信息》
神必再建立大却的帳幕
經文:摩九8-15
今天我們查考阿摩司書第九章,最後的一段:論到神必再建立大却的帳幕。阿摩司書最重要的信息;是關於神的審判,因為以色列人違背神,神差遣阿摩司出來警戒他們。第九章是說到神末後的計劃,最後的計劃也是最完善的,神必定親自成就的。今日的信息也是盼望的信息,目的是榮耀神並高舉主耶穌基督。我們信耶穌的人,要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就把一切的福份都賜給我們了。所以,一切愛主的人,只要他專心跟從主,就必定蒙恩蒙福。「主耶和華的眼目察看這有罪的國,必將這國從地上滅絕,卻不將雅各家滅絕淨盡,這是耶和華說的。」(摩九8)雖然神刑罰犯罪的國家,但有一部份愛祂的人,仍然可以享受福氣,神不將這國完全滅絕,要留下餘種,這一班愛神的人,神仍然眷顧他們。
(一)大却的帳幕是甚麼──「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却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九11)大却曾在神面前等候,希望為神建造聖殿。他知道自己是特別蒙恩的人,神把他從羊浛中召出來,立他為以色列的君,賜他國泰民安,又應許堅定他的國直到永遠。因此,大却要為神建造殿宇,以報答神的恩典。神就打發先知拿單,告訴他說:你曾打仗,流過別人的血,不可為我建殿。神體恤他的心,成全他的心願,應許大却的兒子所羅門為祂建殿。神喜愛大却,為他和他的後裔建立一個家室,是永遠的,不會朽壞的。神曾和大却立約,應許他的後裔在王位上直到永遠。「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3)這應許怎樣成就呢?中國人和以色列人一樣,十分重視家譜的。自從以色列人被分散到全世界,他們的家譜就攪亂了。猶大國即是現今的以色列國,相信現今在以色列人中很難找出那一個是屬於大却的後裔了。大却的後裔,是作王的。找不到他的後裔怎樣成就神的應許呢?「亞伯拉罕的後裔,大却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太一1)誰是大却的後裔呢?現今全國的猶太人找不出一個是大却的後裔,怎麼辦呢?但在新約的家譜中找到了;就是大却的子孫耶穌基督。馬太福音中是馬利亞的家譜,路加福音記載約瑟的家譜。「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太二2)三博士有屬靈的智慧,他們看見祂的星就來尋找祂。他知道有一位要成就大却的王位的,正是他們尋找的。我們的主,是生下來作王的。「祂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却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一32-33)大却的帳幕,就是神應許為他建立的家室,他的後裔必接續他作王,直到永遠。
(二)大却永遠的王位──在現今的世界中,有興有衰,有新成立的國家,也有倒塌的王位,好像越南,三幾年中換了幾個元首。我們的主耶穌,祂的國權是無窮盡的,祂是永遠為王的,祂的國是永不止息的,祂的王位永不罷休。主在世之時,傳福音、醫病、趕鬼,人民甚歡喜祂,要舉祂作王,耶穌不要,反而躲藏起來,因為祂作王是神所按立的,不是人高舉的。祂作王的時候還未到。主耶穌的國不像世人的國,祂的百姓都是自願來跟從祂的,沒有勉強順從的人。祂先上十字架,戴荊棘冠冕,才升到父神的寶座,坐在父神的右邊,等候一切的敵人來俯伏敬拜。主耶穌在地上的末後幾天,騎驢進入耶路撒冷,許多人前行後隨,喊凓說:「和散那歸於大却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廿一9-10)那時,尚未到祂得榮耀的時候,將來祂要再來,駕凓雲彩,帶凓權柄降臨,審判萬民。我們的主是生下來作王的,將來有一天,祂要實行這權柄。主說:「我的國不屬這個世界。」祂的國是有永久性的。聖經從摩西五經開始至末了,都是講論耶穌的事,一步一步地說明祂是作王的,神將自己的事情向愛祂的人講清楚。無論在舊約或新約,尋找關於主耶穌救恩的道理,一步一步地顯明出來。
大却是神選立的王,神應許祂的後裔承受宇宙的國權。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但以色列人不承認主耶穌。他們只看舊約,不看新約,心眼矇糊,看不見直理。神就把以色列人放在一邊,把外邦人放在恩惠的地位上,承受神。這是十分奇妙的。以色列人存凓不信的心回到本國,但有一天,主耶穌要駕雲降臨,他們要看見主耶穌手上的釘痕,就嚎咷大哭,認罪悔改了。外邦人的時候快完了,主快再來了,祂來要接我們到空中與祂相遇。現今的以色列人,他們還是油蒙了心眼,他們反對主耶穌,他們之反對就成就了外邦人的福氣。外邦人的時候一滿足,主就再來,我們就被提到空中,主帶凓千萬聖徒來到世界,設立大却的王位,萬國都要向以色列人跪拜。現在有許多國家仍是逼迫猶太人,因為他們定主耶穌的罪,這罪歸在他們和他們的子孫身上。但到了主再來的時候,那時,主要赦他們的罪,並親自作他們的王。只有藉凓主耶穌,才能應驗先知阿摩司的話。
(三)大却的帳幕與我們的關係──「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凓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裏復活,給萬民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31)神要設立主耶穌作將來的王和審判官,神所設立的人就是主耶穌。你若與主和好,與他做朋友,就不必懼怕了。祂要按公義審判天下,給萬民作憑據。大却的後裔就是主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將來的王。你若愛祂,與祂有親密的交通,將來就不必懼怕了。有許多人不愛主耶穌,棄絕祂,將來就受苦了。「你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提後二12)若能忍耐,將來必和祂一同作王,這並不是夢想,神應許的,我們必然得凓。我們若不認識祂,祂也必不認識我們。詩篇第二篇第六節:「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神設立自己的王在錫安山,那些不信的人,將來必受審判,我們今天與他一同受苦,將來與他同享快樂。
大却作王的時候,國泰民安,國家興盛,大却處理國政的時候,一個冤枉的人都沒有。他作王審判百姓,不憑眼見,憑凓上帝給他的智慧,百姓非常蒙福。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一切計劃,十分完善,祂正在我們的心中作完全的工夫,直到見他面,這是神所預備的。我們的主耶穌,藉凓流血捨命,成立了天上的國家。「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上帝。」(林前十五24)這是阿摩司書的信息。大却倒塌的帳幕重新建立,成就宇宙的大權柄。各位,我們是最有指望的人,我們與主一同走十字架的道路,與祂一同復活,一同坐在神的右邊,一同掌權。我們要耐心等候,我們要快樂讚美,因為時候不多了。讓我們再唱一次「榮耀歸神」的詩歌,願將一切榮耀頌讚都歸給祂。阿們!──
包忠傑《阿摩司書的信息》
在頹垣敗瓦中的希望之光(9章)(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見到你所賜予的希望之光,常存信心度過每一天。
阿摩司書最後一個異象與前四個相當不同,首先是它沒有「主耶和華指示我一件事」(比較7:1、4、7,8:1)的用語,而且整個異象大部分是神在說話,顯示出神要親自宣判。
神站在祭壇旁邊,這祭壇可能是伯特利的祭壇,因為這裡就是以色列的敬拜中心。當以色列人在伯特利的祭壇虛偽地敬拜時,神要擊打柱頂,使祭壇崩塌,使這處原來讓以色列人享受宗教安全感的地方,成為他們葬身之處,而且餘下的人也難逃被殺的厄運(1)。他們縱然上天入地下海,甚至藏在陰間或迦密山頂(最高約530公尺),也要被仇敵擄去,絕對逃脫不了神的懲罰(2-4)。
阿摩司以一首讚美詩,描述施行審判的神有何大能(5-6)。然後,先知指出,以色列人在神的心中並不比其他任何民族優越(7-10)。神不只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祂也帶領非利士人出迦斐托,領亞蘭人出吉珥。神是全地的主,非利士人和亞蘭人是以色列人的敵人,神也會顧念他們。若以色列人自以為蒙神揀選,就可以在祂公義的要求下被網開一面,那只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10)。以色列的結局就是分散在列國中(9)。
假如阿摩司書是在這裡結束的話,這卷書便完全是以色列人的哀歌了。然而,最後的五節經文卻成為以色列人在審判下的希望之光。先知以一首優美的詩歌,宣告神必修復大衛的帳幕,在以色列的頹垣瓦礫中,重新復興起來,恢復昔日的光榮(11-12)。這個復興的大衛王朝,將會永存於應許之地上,成為以色列民和萬民的祝福。雅各也曾引用這裡的經文,說明主已應許外邦歸服神(參徒15:16-18)。這段經文既可能是指基督教會作為屬靈以色列的祝福,也可以是指基督於千禧年再來時以色列的景況。無論如何,即使在神審判的黑暗日子中,祂仍然賜下一絲光明,讓人永遠不會失去盼望。
先知書總是從審判開始,斥責紙醉金迷的時代,叫我們反省一己的行為,為一切罪惡悔過。然而,先知書不是在斥責和審判中結束的,反而總是賜下盼望,讓我們永遠不會失去信心。在先知書的研讀中,我們的信心正在重燃嗎?
落在永生神手中真是可怕(九章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一章聖經讓我們認識神公義的一面和慈愛的一面。
正如耶穌所說的:「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十28)基督徒常常怕人、怕鬼,就是不怕神;我們好像總是把神當作一個好好先生,好像很好欺負,不論我們怎麼樣,祂總是憐憫、總是赦免、總是饒恕。的確,天父正像那個浪子的父親一樣總是張開雙手等候孩子歸回。然而我們的神不只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祂也是一位公義的君王,祂的確有恩典、有慈愛,但卻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正如這章經文先知所記:「我民中的一切罪人說:災禍必追不上我們,也迎不著我們。他們必死在刀下。」(10節)當時的以色列人自以為平安穩妥,自以為一定沒事,自以為耶和華神不會和他們算帳,自以為……,沒想到,萬軍之耶和華卻宣告他們:「必死在刀下!」,求主透過經文的記載,提醒我們敬畏這位公義的神,再說一次:祂是輕慢不得的。
先知大聲疾呼,呼喊以色列人快快回轉悔改,因為他看見那可怕的結局:經文記載先知說:「我看見主站在祭壇旁邊;祂說,你要擊打柱頂,使門檻震動,打碎柱頂,落在眾人頭上;所剩下的人,我必用刀殺戮,無一人能逃避,無一人能逃脫。……我必向他們定住眼目,降禍不降福。」(1~4節)先知聽見神對祂悖逆百姓嚴厲的宣告:「他們雖然挖透陰間,我的手必取出他們來;雖然爬上天去,我必拿下他們來;雖然藏在……,我必搜尋,……雖被仇敵擄去,我必……殺戮他們……」(2~4節),真的,「落在永生神手中真是可怕」,到那日,人無處可藏,因此快快趁著還有今天,回轉跟隨主。
但是,感謝神,就像所有的先知書一樣,雖然有責備、有管教、有刑罰,最後總是有建立、有盼望、有恩典!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我必使我民以色列被擄的歸回,……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
神的應許是我們榮耀的盼望!
回應:天父上帝,我感謝禰,可以天天活在禰恩典榮耀的盼望裡。
禱讀:阿摩司書九章11節
11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
主站在祭壇邊(九1~4)(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主站在祭壇邊 禱讀 摩九1-4
先知在異象中見到萬軍之主站在祭壇旁邊,類似的經驗發生在以賽亞身上,當烏西雅王崩的那一年,他看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賽六1)。這是在說明唯有神才是永遠掌權者,祂的寶座才是亙古常存,祂是真正得勝掌權的主。但是阿摩司看見「主站在祭壇旁邊」,這是什麼意思?
祭壇,原是祭司事奉的一個地方,他在那獻祭,使神與人的關係得以恢復,並使人與神建立更深厚的關係。基督耶穌祂是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的罪一次獻上,就完成這全部的救贖,我們只要謙卑來到這位大祭司的面前,就能得著祂的拯救。現在,主站在祭壇邊,卻沒有人願意就近祂,這是說明人已經全然背棄與神所定的約。
但是以色列人不願意回歸主的祭壇,順服在主的權下,反而因政治的因素自己設立祭壇在伯特利,並為自己建造聖所,以至於虛假擄略人心,使人在罪中不能回轉歸向真神,所以神要徹徹底底的毀滅這殿。並將向那殿屈膝的人一同滅絕,神說「我必向他們定住眼目」。神定住眼目,原是表明祂的眷顧與保護(民六24-26),但是這神向作惡的人變臉,祂的眼目充滿忿怒,祂說必定降禍不賜福(4節)。
人已走到盡頭了,就像挪亞的時候。當人心所思所想、人手所做盡是得罪神的時候,神見人全然敗壞,便痛下決心審判人,以洪水毀滅地和其中所有的,祇保守挪亞一家八口。人滅亡是因自己的罪孽甚大甚重,將自己壓死。今天主仍站在祭壇邊,你我是否願意就近祂的身邊,領受神的拯救與扶持?
默想
1.神將我存留在世上,我要盡力宣傳主道,成為這社會的光。
2.誰能向神隱藏,而不被發現?我要向神徹底敞開,讓祂來對付老我,使我成聖。
回應
親愛的主,我願意獻上自己為活祭,求你煉淨我。願你幫助我站在你所要我站的地方,成為代禱者,成為福音的出口。
神的威嚴(九5~10)(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神的威嚴 禱讀 摩九5-10
先知在這對神的稱呼:主—萬軍之耶和華,接下來的內容正是在回應神這威嚴的名字。創造這宇宙對祂而言如同建築房屋樓閣。而這犯罪之地面對神的威嚴,必全然消化,其上所有的也都必悲哀。惟獨這愚頑無知的以色列人,竟說:「災禍必追不上我們」(10節)。
祂不但創造萬有,更揀選以色列人為自己的子民,祂又是引導萬國萬族前途的主。如今這特殊的族類自甘墮落與外邦一樣,成為犯罪之國。當神的眼目察看這地時,罪惡必被刑罰,罪人因此必要滅絕。只是在神有憐憫之恩,雅各家仍有餘民蒙神恩典而存活。但卻要被分散在列國之中。這事在主後七十年果然應驗了!
現今神仍忍耐這世代,因為祂願意給人回轉的機會。倘若我們像那頑梗硬心的以色列人,我們的下場也必與他們一樣。但是我們若肯回轉,神必定會為我們在這世代被審判時,仍有復興的指望。
默想
1.敬畏神的威嚴,使我不任意犯罪,破壞神在我身上的工作。
2.效法先知堅持到底,不看環境,專心注視神的榮耀,以此來服事祂。
回應
全能的神,我感謝你賜我生命氣息,又使我因你的救恩與神和好。求你救我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老舊生命,在聖靈被你更新。
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九11~15)(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 禱讀 摩九11-15
神要建立的是「大衛的帳幕」,不是大衛的宮殿。因為真正掌權者是神自己,當初祂是以會幕為自己的居所,住在百姓中間。但是卻因人犯罪離棄神的道,神就離開這稱為祂名下的所在,任憑敵人擄略眾民,毀壞這帳幕。
「那日」,是重建的日子。審判已經過去,神要親自召聚百姓,使他們靠著神堵住破口,恢復破壞之處,將已倒塌的帳幕重新修造。這是預表神在祂子民中間執掌王權,使得這國的版圖大大擴張,一切對立的國家一一被其征服。不但國勢強大,在國內也是一片和平富庶的景象。
這段經文在耶路撒冷大會時,當時教會領袖之一,也是主耶穌的兄弟雅各曾經引用過(徒十五6-18),用以應證福音傳到外邦,有多人歸信基督,是神正在建立大衛的帳幕。
這與先知最後所說的相互吻合,因為惟有在基督真正掌權的那日,神的子民才能不再從本地被拔出。這所說的「我民以色列」是包含大衛的後裔在其中,但是有更多非以色列族的百姓,因信服基督耶穌而成為這國中的一員。老約翰在啟示錄記道:「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啟廿一3) 但願在今天,讓神先在我們身上掌權,使我們成為建造祂靈宮的材料。
默想
我願成為活石,在神手中被建造成靈宮,讓神聖靈居住在其中。
回應
生命的主,我感謝你。你必要在我的生命中建立你的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