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俄巴底亞書導論拾穗

 

俄巴底亞書提要

 

壹 著者

一 本書著者是俄巴底亞。對於他的生平,經內、經外一無記載,我們也一無所知。

二 聖經中有十多個俄巴底亞,(中文和合本聖經中有時譯作俄巴底,有時譯作俄巴底雅,有時譯作俄巴第雅,其實是同一個名字,)我們不能肯定本書的著者是否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說,先知俄巴底亞就是亞哈王的家宰,暗中保護神的先知的俄巴底。(王上十八3。)也有人說,他就是約沙法王的大臣,被遣往猶大各大城教訓百姓的俄巴底。(代下十七7。)也有人說,他就是作督工的利未人俄巴底。(三四12。)不同的傳說雖然很多,可是總嫌缺少確實的證據。

三 似乎著者在這裡只要人注意他所傳的預言是神的默示,並不要人注意他這傳預言的人。所以在本書開端,他並不多介紹他自己,只說,‘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1。)

四 ‘俄巴底亞’這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的僕人。’我們只知道他是耶和華的僕人,傳說耶和華所默示的預言。

 

貳 概略

一 本書是舊約聖經中最短的一卷,但它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宣判了以色列的世仇-名義上還是以色列的弟兄,實際上是約沙法的死敵,無時無刻不想消滅神的選民-以東的前途和結局。

二 本書的體裁很接近詩體文。雖然它的並行句的結構並不精美,它的話語卻是強有力量,帶著說服的能力。

 

參 以東的歷史

以東一名以土買,(可三8,)處在迦南地的東南部,北接死海,東接沙漠,南接以拉他、以旬迦別,(申二8,)西面界線極為錯綜,不易分明。全境多山;以東所居之地原稱為西珥山。(5。)

雅各的長兄以掃,一名以東,就是以東人的始祖。(創三六9。)以東人中起初有族長,(15,)以後有君王。(民二十14。)當以色列流蕩曠野時,以東人不許他們過境。(1421。)因為神曾囑咐摩西,不可和以東爭戰,所以以色列人只能繞道而行。(二一4。)神看以東原是以色列的弟兄,所以寄居在以色列人中的以東人,第三代子孫准入耶和華的會。(申二三78。)可是以東一直和以色列為仇。掃羅年間,就有戰爭。(撒上十四47。)大衛曾在鹽穀擊滅以東人一萬二千人,(詩六十題注,)那時以東人歸服大衛。(撒下八14。)所羅門年間,以東王又開始為患。(王上十一142225。)其後曾一度與猶大、以色列聯盟,攻擊摩押。到約沙法的兒子約蘭作王時,以東又背叛,約蘭率軍出征,不勝,敗回。(代下二一810。)此後以東一直伺機騷擾,又助雅各家的仇敵為患。尼布甲尼撒第三次攻陷耶路撒冷時,以東歡欣、喜樂;(詩一三七7;)但四年後(主前五八三年),以東亡於巴比倫。主前一六三年,以東被耶路撒冷祭司猶大馬克比(Judas Maccabeus)所征服;主前一二五年時,以東複為馬克比之侄約翰許翰(John Hyrcanus)所征服,並強之受割禮,歸化作猶太人。羅馬帝國時,該撒猶流(Julius Caesar)任命以土買省總督安提帕德(Antipater)兼作猶太、撒瑪利亞及加利利三省總督;以後其子升作王,即希律王。所以希律王是以東人。

 

肆 時間和地點

一 先知俄巴底亞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傳說神的默示,這是很難斷定的。解經家對於這些問題往往抱著距離極遠的意見。披爾孫認為俄巴底亞作先知的時候早則在主前八百年之前,遲則在主前五八八年之後;有的人則認為他在巴比倫攻佔耶路撒冷之後說預言。司可福認為他是向北國以色列說預言的;有的人則認為他是向猶大說預言的。其實時間和地點並不算是重要的問題,否則聖靈早在經中明確的說明了。主要的問題還是預言的來源和內容。

二 根據我們所學習的一點,我們認為他作先知的時間可能是在約阿施早年,約在主前八八○年。本書十一節‘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不可能是指尼布甲尼撒的侵略,因他攻破了耶路撒冷,城是他的,不需要拈鬮。拈鬮是為了解決二人(或更多的人)同爭一物的難處。這裡的拈鬮顯然是指約蘭年間非利士和亞拉伯兩國聯軍攻破耶路撒冷的事(主前八八七年),(參讀俄19,代下二一1617,)它們兩國為耶路撒冷拈鬮;那時以東背叛約蘭不久,(王下八2022,)懷仇仍深,看見耶路撒冷陷落,自然歡喜,幫助侵略者為虐。按照猶大歷史,兩國同時攻陷耶路撒冷,只有約蘭年間的那一次。根據上述的事實,我們相信俄巴底亞不是被擄後的先知,而是在約蘭後的先知。

三 他說預言的地點和主要的物件,根據十一節、十六節、十七至二十節,我們相信是猶大。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雅各家有三個最厲害的仇敵:亞述、迦勒底、以東;其中尤以以東最為可怕。有一位研究聖經的學者說,雅各家再沒有一個仇敵像以東那樣殘忍,雖然他們還是近親。

在‘小先知’有三位先知的職事是傳達神對三大仇敵的審判:那鴻專對亞述(按:那鴻書中的尼尼微即亞述首都),哈巴谷專對迦勒底,俄巴底亞專對以東。

二 以東和以色列原是骨肉,同為以撒的後裔。以東也是蒙神眷顧的,神曾賜給他們西珥地為業,成為列邦中的一國。神嚴禁以色列侵犯他們,並給他們機會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理應一面敬拜神,一面善待他們的弟兄。可是他們始終與以色列為仇。尤其是以色列遭受外邦蹂躪的時候,以東不只沒有予以同情或援助,反而幸災樂禍,助紂為虐,巴不得他們的弟兄在地上立時被消滅。這是神所最痛恨的事,祂要審判他們的罪。俄巴底亞書就是以東的判決書,他們的名號要從天下被除去;果然,地上再沒有以東族或以東國了。(1018。)

三 如果俄巴底亞是寫書的先知中最早的一位,那麼他是第一個寫‘耶和華的日子’的先知了。‘耶和華的日子’包括何等重要的、嚴肅的預言,對於列邦、選民、教會有極大的關係。因為時間的緊速,日子的臨近,巴不得萬民早日信主,選民早日歸神,教會早日自潔。

四 以東以為有恃無恐的是:()自己的聰明;()結盟的鄰國;()山寨的保障;()大能的勇士。可是到了神審判的日子,沒有一件能作他的倚靠。因為那時候:()神要在他中間除掉智慧和聰明人;(8;)()並使列國起來攻擊他,因此與他和好的都要欺騙他、勝過他;(7;)()並除去他高處的保障,將他拉下來;(34;)()並使他的勇士驚惶。(9。)

五 除了本書專論以東的可怕的結局之外,還有下列經節,也是題到以東的審判,初讀聖經者最好能夠仔細參考:詩篇八十三篇六節、十二至十八節,以賽亞三十四章八至十五節,六十三章一至六節,耶利米四十九章七至二十二節,哀歌四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以西結二十五章十二至十四節,三十二章二十九至三十節,三十五章,約珥書三章十九節,阿摩司一章十一至十二節。

六 ‘你怎樣行,祂也必照樣向你行。’(15。)這是神審判的原則,顯出祂的公義。對於沒有神的話和神的律法的外邦,神就憑他們所行的照樣對待他們。迦勒底搶奪許多的國,神就使它也遭受列國的搶奪。(哈二8。)以東因以色列荒涼而歡欣、喜樂,神就照它所行的待它,使‘以東全地必都荒涼。’(結三五15。)不只對外邦如此,對於信徒也是如此。‘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六1415。)‘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七2。)‘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六31。)‘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

七 ‘以掃的隱密處,何竟被搜尋!他隱藏的寶物,何竟被查出!’(俄6。)當耶和華的日子,不只以東所隱藏的,就是任何人所隱藏的,都要赤露敞開的顯在光中,因為主‘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林前四5。)被人所信從的虛謊,捨不得割棄的罪惡,秘密的奸謀,不可告人的勾當,今天也許能隱藏得非常嚴密,可是到了那一天,再也遮蓋不住了。‘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可四2223。)

八 本書雖然是一卷預言以東的專書,可是它的結論和其他的先知書一樣,仍是題到在千年國中以色列光榮的前途。(俄1721。)

 

陸 信息

本書的信息是判決那驕傲的、狂妄的、自以為有恃無恐的、一貫迫害神的選民的以東;神要為祂自己的百姓申辯,並要施行公義的審判,照它所行的報應它。

 

柒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以東,’(1,)()‘報應。’(15。)

二 鑰節:‘你怎樣行,祂也必照樣向你行。’(15。)

 

捌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以分作四大段:以東的羞恥、以東的罪惡、耶和華的日子、以東的結局。

 

1 以東的羞恥(一至九節)

一 神興起列國攻擊以東。(1。)

二 神使以東成為小國,並被藐視。(2。)

三 它要從所倚靠的避難所被拉下來。(34。)

四 它要被掠奪。(56。)

五 和它結盟的鄰國要背約,出賣它。(7。)

六 它所倚靠的智慧人和勇士都被消滅。(89。)

 

2 以東的罪惡(十至十四節)

一 向弟兄行強暴。(10。)

二 對雅各家的遭難不予同情和幫助,反而像仇敵的同夥。(11。)

三 因雅各家的遭難而歡喜,並加嘲笑。(12。)

四 乘人之危,掠奪財物。(13。)

五 最可恨的就是:迫害逃亡者,捉住他們,交給仇敵。(14。)

 

3 耶和華的日子(十五至十六節)

一 審判以東的原則。(15。)

二 審判萬國的原則。(16。)

 

4 以東的結局(十七至二十一節)

一 雅各家必得拯救、成聖、承受產業,(17,)並且得勝,(18,)得著以東等地。(1920。)

二 這些預言都應驗在馬克比年間猶大擊敗以東的事上。然而還有一個更完全、更榮耀的應驗,將發生在‘國度就歸耶和華’之前。(21。)

—— 倪柝聲《聖經提要》

 

壹、書名

 

【卷名】《俄巴底亞書》以其作者俄巴底亞命名。“俄巴底亞”意為“耶和華的僕人”,是舊約時代猶太人的常用名(見王上18:3,4;代上3:21;代上7:7;代上12:9等)。──《SDA聖經註釋》

 

貳、作者

 

【俄巴底亞其人】聖經裏至少提到一打相同名字的人,但沒有人能說出他是其中的哪一位;最多只知道這名字的意思是;「神的僕人」,因著他寫這卷書,也知道他是一位先知:神藉他所傳遞的信息,亦即他從神所得的默示內容。──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著者】書之著者,即先知俄巴底亞,意即神的僕人。一個先知,當然即神的僕人。或說此俄巴底亞即亞哈時藏匿先知的俄巴底亞。他即隱藏了一百多位先知。保全了他們的性命(王下十八13~14),因而神也就把他興起來,作了一代的先知。——賈玉銘《聖經要義》

   「俄巴底亞」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這名稱在舊約屢屢出現(參王上十八3;代上三21;七3;八38;九16;十二9;代下十七7;卅四12;拉八9;尼十5;十二25原文均同名),所以我們無法知道作者是那一位俄巴底亞。

【俄一1何謂俄巴底亞書?作者是誰?】

答:1  俄巴底亞書Book Of Obadiah是列為舊約十二小先知書的第四卷(何、珥、摩、俄)。全書僅二一節,是舊約聖經中最短的一卷。但因其內容是專一對以東預言的信息,極為猶大人所重視,書中論及以色列人的世仇——以東的羞辱,罪惡,與其受報應遭毀滅的結局,故本書是以東的罪惡與毀滅為主題。

2  雅各Jacol(意抓住,創廿五26)的長兄以掃Esau(意有毛,創廿五25),亦名以東Edom(意紅,創廿五30),就是以東人Edomites的始祖(創卅六89)。其以東地亦名以土買(可三8),位處迦南地的東南部,全境多山,草地肥美。以東人所居之地原稱為西珥山(申二5),他們是以掃的後裔,與以色列原為骨肉的親族。主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可厭惡以東人(申廿三7),但他們彼此卻是成為世仇(創廿五23;廿七41;民廿1421);撒上十四47;詩六十題注;王上十一142225)。且當以色列遭受外邦入侵的時候,以東非但不予同情援助,反而幸災樂禍,助紂為虐,極力破壞,此為神所最為痛恨之事(詩一三七7;俄1114)。神要審判以東人的罪,所以俄巴底亞書乃成為以東的判決書,神將他的名號從地上除去。(俄1521)。

3  從歷史的事實看來,當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進攻耶路撒冷時,以東人曾協助其軍隊一同進城。以後巴比倫轉而進攻以東地,使之成為荒場,(主前582年)。以後餘剩的以東人,局限於猶大南部的山地,繼續存在約四世紀之久,仍常與猶大人為敵。至主前165年,以東被猶大的革命領袖,即耶路撒冷的祭司猶大馬喀比Judas Maccabeus所征服。主前126年,以東複為馬喀比之至約翰許爾堪納斯John Hyrecanus所擊敗,並迫之受割禮,使其同化作猶太人。主前63年,羅馬東征巴勒斯坦時,任命以東族希律家管理猶大,這是以東人在歷史中最後出現的一次。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後,以東不復存在,而今日猶大已經得國,由此可見先知的預言完全得著應驗了。(俄18)。

4  本書體裁接近詩體文,內容那個精簡有力,一至四節與耶利米書四九章1416節完全意思相同。這或許是俄巴底亞抄襲耶利米先知的話,亦未可知。其他如詩八三61218;賽三四815;六三16;耶四九722;哀四2122;結廿五1214;卅二2930;卅五115,珥三19,摩一1112等處經節皆有論到以東的審判。以東人所犯的罪,是狂妄自欺,偷竊強暴,擄掠搶奪,陷害弟兄,剪除難民。神按照祂的審判原則來刑罰他們(俄15),顯出祂的公義來。本書雖是預言以東的一卷專書,但其最後的結論,仍與其他先知諸書觀點相同,乃是題到將來以色列在千年國度中的榮耀與復興(俄1721)。

5  本書著者系俄巴底亞Obadiah(俄1,意耶和華的僕人),其生平事蹟無法得知。聖經雖有多處題到此名字(王上十八3;代下十七7;卅四12),但非指其一人。本書寫作年代難以確定,從114節看來,提及猶大的毀滅,通常認為那是耶路撒冷已被巴比倫人所焚毀,(主前586年)。本書乃於此時之後完成,為西底家作猶大王的時候,(參代下卅六1121)。其寫作地點和主要物件,根據111620節,可知乃在耶路撒冷,是向猶大人所發的預言。——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参、寫作時地

 

   本書寫成的日期,根據所描述耶路撒冷的遭遇,大多數聖經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俄巴底亞書寫成在前,耶利米書則在後;另一是耶利米書寫成在前,俄巴底亞書則在後,或至少大約相同的時間。前者約在主前八百五十年左右,後者約在主前五百八十六年。

【本書的著作時間】在俄巴底亞書前後21節的經文中,並未提及寫書的時間,但是根據聖經的內證,10~14節發現這把鑰匙:「他們遭難的日子,…(他們)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他們遭難的日子」就是「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因此之故,聖經學者便推斷,俄巴底亞書大概是在耶路撒冷遭難不久後寫的。

耶路撒冷先後遭難四次:第一次是埃及王示撒率兵攻打耶城,記在王上十四25~28,代下十二1~12;第二次是在約蘭作猶大王時,非利士人擄掠王宮所有的財寶,記在代下廿一16~17;第三次是在猶大王亞瑪謝時,以色列王約阿施5陷了耶城,記在代下廿五17~24和王下十四8~14;第四次是在猶大王西底家時,迦勒底人攻陷耶城,記在王下廿五章和代下卅六章。

讀聖經的人推斷俄巴底亞書寫作的時間有兩派:一派說是在約蘭的時候寫的(第二次),另一派說是在西底家時候寫的(第四次)。俄11節說:「外邦人(原文指陌生人)進入他的城門,」所以不可能是第三次的以色列人。第一次也不可能,因為當羅波安時,以東根本還沒有獨立,仍服在所羅門的手下。

我們可以下個斷案:俄巴底亞書是在第二次約蘭的時候寫的,俄巴底亞親眼看見當時的情形,也說了有關耶路撒冷的預言。到以西結的時候,耶路撒冷被巴比倫蹂躪的情形(第四次),果然就和俄巴底亞所說的一樣。俄巴底亞在前,以西結、耶利米在後,而那時他們所發生的事,正好應驗了俄巴底亞所說的預言。──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肆、主旨要義

 

【要旨】書之要旨,是論“以東受刑”,以東是代表異邦,此言:在主的日子”,一切苦待神子民的人,或種族、或國家,都不免受神的判斷。按歷史所載,以東對於神民有兩件事最惹神的震怒:一則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以東人阻礙以色列人的去路,令以色列人繞道遠行(民廿14~21),以致會眾因此犯罪。二即當選民被擄時,即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詩一三七7)。此乃因以掃生時,雅各抓住他哥哥的腳跟(創廿五21~34)。其後世子孫每想加以報復,但是他們如此乘人之危,而苦待神的子民,公義的神,怎能不為選民伸冤呢?此也表明信徒,在這不信的時代中,每受人虐待,遭人逼迫,終有一日,主要為他們復仇,因為經上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賈玉銘《聖經要義》

【俄巴底亞書的中心焦點】以東之所以受審判,最要緊的是和耶路撒冷發生關係。換言之,神審判以東的角度和標準,是根據耶路撒冷遭難時以東的心態。當耶路撒冷受困時,以東人幸災樂禍的態度就是他們被審判的原因(參結卅五1~9;詩一卅七7)。所以耶路撒冷才是這卷書的中心焦點。──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本書信息】俄巴底亞書向神的子民呈現了希望的信息。相應於本書預言的兩部分,這信息也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猶大可以確知神的公義審判必臨到以東。因為當猶大遭難時,以東先是袖手旁觀後又苦害她(1114節),所以以東終將遭到同樣的災禍和羞辱(210節、15b 節)。這審判不僅因著以東的幸災樂禍,也因著她的狂妄自大。以東自認地位高於鄰國,天險也使他國難以入侵(24節),但她忘了以色列的神是超乎萬有的神。其次,更廣泛而言,萬國均將受審,而猶大則可取回被奪的產業(15a 節、1621節)。神的子民在遭逢挫敗時,也許會懼怕被神離棄,但神未曾如此。神會繼續幫助祂的子民,因為祂是在西乃與他們立約的神耶和華。

耶和華不僅願意幫助祂的子民,同時祂也具有這種能力,因祂是至高無上的君王(1節),而且祂不只是以色列的王;祂更是萬國之王(21節)。耶和華在歷史中的直接干預也顯明了祂的主權。耶和華常會運用人作為代理,來施行祂審判或祝福的計畫。雖然這些人不見得承認祂是神,但控制、打發他們實行計畫的卻是祂(參7節)。耶和華從前如何幫助及替以色列爭戰(例如取得迦南),祂在俄巴底亞的時代也必如何抵擋以色列的仇敵。無論這仇敵是像以東般微不足道,或是強大如巴比倫,她們都是屬耶和華掌管的國度。以東和巴比倫這兩個國家的子民無一留存;而被這兩國摧毀的耶路撒冷卻有後裔存活迄今。──《丁道爾聖經注釋》

         這是舊約最短的一卷書,只有一章。先知俄巴底亞的生平不詳。他警告以東,在敵人進犯耶路撒冷,有手足之情的以色列人面臨大難時,竟不出兵馳援,反幸災樂禍,趁火打劫,因此必被毀滅,全民無餘剩。被擄的以色列人將回到神所賜應許之地,並在以東的土地上居住。──《啟導本聖經註釋》

 

伍、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乃針對以東在耶路撒冷淪陷時對猶大的惡行,預言他必受罰。另一方面,本書的信息給予當時亡國的猶大百姓鼓舞和安慰,因為作惡的以東不會強盛安逸下去,他將來的滅亡正是神公義的彰顯,猶如神百姓亡國之痛乃是神刑罰的結果。不單如此,神要將情勢扭轉,復興猶大,叫列國受審判,神要作王,大大彰顯祂的主權和王權。

 

陸、本書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讀俄巴底亞書?】

任何人若想要知道神審判肉體的原則,以及如何藉審判以東顯出祂的公義,就必須讀本書。

        本書醒我們在肉體中有驕傲和仇恨的特徵。願我們受教導,在神面前謙卑自己,不照著肉體來生活,而是照著靈來生活:愛弟兄,彼此相助,才能蒙神的喜悅和賜福。── 楊震宇《每日讀經》

【本書說出以東的前途和結局】在整本舊約聖經中,最短而又似乎最難讀的一卷,應是俄巴底亞書。古教會一位對聖經有深刻認識的教父耶柔米(Jerome346~420)告訴我們:「俄巴底亞書是一卷非常難讀的書。」

         在小先知書中,有三位先知的職事是傳達神對以色列史上三大頑敵的審判:那鴻專對亞述、哈巴谷專對迦勒底、俄巴底亞則專對以東。

以東是以掃的後裔,以掃是雅各的哥哥,從以掃的譜系延續下來的這一批人,就稱為以東人。今天我們再也找不到以東或以掃這個民族,因被耶和華永遠斷絕(10)。大概是主後七十年,那時耶路撒冷再度被拆毀,從此在也不見以東的名字出現在歷史中了。

         毫無疑問地,聖經中的以實瑪利人、摩押人、以東人等等,是用來描寫我們身上多元化的肉體,但問題是:在肉體的面面觀中,聖靈要藉以東人來突出肉體的哪一方面呢?以東所代表的肉體,不是指著那些墮落、犯罪、不認識神的人說的;這肉體是發生在以撒的家中,是發生在嚐過主恩滋味、有過恩典的人身上。很明顯的,以東在這裏所代表的肉體,特別與神的見證(耶路撒冷)有相當的關係。

         嚴格說來,以東所代表的肉體就是「肉體的驕傲」;如達秘(Darby)弟兄所說的,他認為「屬靈的驕傲是最難死的罪,也是最後死的罪。」特別是現今一些愛主、有追求、在教會熱心服事的弟兄姊妹,他們裏面的肉體,神往往用以東來代表。──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柒、本書的特點

 

【主題特色】本書乃針對以東在耶路撒冷淪陷時對猶大的惡行,預言他必受罰。另一方面,本書的信息給予當時亡國的猶大百姓鼓舞和安慰,因為作惡的以東不會強盛安逸下去,他將來的滅亡正是神公義的彰顯,猶如神百姓亡國之痛乃是神刑罰的結果。不單如此,神要將情勢扭轉,復興猶大,叫列國受審判,神要作王,大大彰顯 的主權和王權。──《串珠聖經注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俄巴底亞書和耶利米】從時間來看,俄巴底亞發預言早於耶利米;而在耶利米預言中有關以東的部分(耶四十九7~22),則和俄巴底亞書非常相似:如耶四十九14對俄1,第15節對第2節,第16節對第3~4。足見耶利米先知確實根據神已經說過的話,來發表他靈裏的感覺;對我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屬靈教訓。──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玖、鑰節

 

「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15)── 楊震宇《每日讀經》

 

拾、鑰字

 

以東、報應(15) ── 楊震宇《每日讀經》

 

 

【俄巴底亞書的應用】在俄15~16中,明明提到以東受審判,萬國也要受審判;意即當神啟示俄巴底亞時,乃是用以東做教材,提醒我們將來萬國所得的結局和以東相同。萬國要喝神憤怒的杯,就像以東曾經喝過的一樣。

預言必須按著字面來解釋。因此就字句來說,俄巴底亞的預言毫無疑問是應用在以東身上;但因著神是用以東來做教材的緣故,所以祂應用的對象就不是那麼狹窄了。神用以東來做預表,就是用這裏的以東來預表我們的肉體,尤其是肉體裏面驕傲的表現。──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以東簡介】俄巴底亞的預言是關乎以東這國家的。以東人是以掃的後裔,一直與以色列人為仇(以色列人源出雅各──以掃的兄弟,參看創卅六;民二十18;撒下14;王下20十四7;代下二十一8二十五11)。

在俄巴底亞的時代,以東的首都是西拉(後稱彼得拉,Petra)。西元前六世紀末,以東人逐漸霸佔了先前猶大的南方,在那裡(後稱以土買,Idumea)建立勢力。至於他們的本土──死海以南的西珥山地帶,在西元前五世紀已逐漸被阿拉伯人入侵,到第四世紀完全被拿巴提人(Nabateans)吞併,仍以彼得拉為首都。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一世紀,彼得拉是非常繁榮的城市和貿易中樞,但西元\cs16106年,拿巴提被併入羅馬帝國的版圖,彼得拉從此消沉,到最後完全荒廢湮沒。到西元1812年,這個在玫瑰紅色的山岩上雕出來的城市才再度被人發現,見證了俄巴底亞預言的真確。至於以土買的命運則略有不同,在新舊兩約間,它時有興衰,主耶穌時代的希律王便是以土買人。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人攻陷後,以土買也隨之在歷史上消失了。──《靈修版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俄巴底亞」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這名稱在舊約屢屢出現(參王上十八3;代下十七7;卅四12;尼十5),所以我們無法知道作者是那一位俄巴底亞。

         至於本書寫成的日期也是很難確定 。 學者的意見是根據1114節的解釋而定:有些以為這兒是描寫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淪亡、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事(參王下二十五章);另一些學者則以為這兒是指約蘭作猶大王時,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劫掠猶大的事(代下二十一16, 17)。 另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 1214節 是預言將要發生的事,而別的學者則認定這幾節是目擊證人對一些歷史事實的描繪。此外,學者對於俄巴底亞書和類似經文(如耶四九722;珥三19;二32)的關係 ,也有不同的解釋。不過,詩篇一三七7明顯提到  : 當耶路撒冷為巴比倫攻陷時,以東人落井下石的態度,根據這點以及本章的上下文,似乎較合情理的看法是:作者目睹主前五八六年的慘劇後不久,寫下他對以東的信息。

         以東人是以掃的後裔,歷代一直與以色列人為仇(以色列人源出雅各── 以掃的兄弟) , 參看創卅六章; 民二十18; 撒下八14;王下八20;十四7;代下二十一8;二十五11 。 在俄巴底亞的時代,西拉(後稱彼得拉)是以東的首都。主前六世紀末,以東人逐漸霸佔了先前猶大的南方,在那兒(後稱以土買)建立勢力。至於他們的本土──死海以南的西珥山地帶 ,主前五世紀已逐漸被亞拉伯人侵入,到第四世紀,完全給拿巴提人併吞,仍以彼得拉為首都。主前三世紀至主後一世紀,彼得拉是無比繁榮的城市和貿易中樞,但主後一○六年,拿巴提歸入羅馬帝國版圖,彼得拉從此消沉以至完全荒 ,直至主後一八一二年,這從玫瑰紅色山嚴雕成的城市才再度被人發現,默然地證實俄巴底亞預言的真確。至於以上買的命運則略有不同,在新舊兩約間,它時有興衰,主耶穌時代的希律王便是以土買人。到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羅馬人攻陷時,以土買也從此在歷史上消逝了。──《串珠聖經注釋》

 

歷史背景】以東人是雅各的哥哥以掃的後代。自從有一次以東人拒絕以色列人行軍通過他們的領土後,兩個民族之間就產生了無法消除的敵意。以色列在大多數時候控制著以東人。以東地區在貿易和采銅方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現在的Petra是以東人最初的居住地。他們生活在那裡的岩石叢中,並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其他民族的人又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大約在西元前580年左右,以東人開始滲透進猶大南部,那個地區在尼布甲尼撒擄掠了大批百姓之後變得人口稀少。一個名叫Nabataeans的新興部落緊隨其後佔據了Petra。這些人屬於阿拉伯人,但說的是亞蘭語。我們今天在Petra 看到的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建築都是他們遺留下來的,他們同時也留一許多碑文。

         在瑪加比王朝時期,以東人被John Hyreanus(西元前134104年)所征服。他強迫他們行割禮並皈依猶太教。這一地區的希臘文名字是Idumea。亞歷山大(Alexander Jannaeus)任命安提派特(Antipater I)為Idumea的總督,他就是大希律的祖父。── 佚名《俄巴底亞書筆記》

 

預言的背景】先知俄巴底不太出名。本書也沒有記載有關他的家庭及其相關的背景情況。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因而可能是一個常見的名字。曾遇見過以利亞的亞哈的酒政(王上十八章),他的名字也叫俄巴底。本書沒有提供的足夠的資料使我們能瞭解當地那時的歷史處境。當時在猶大發生了一場大災難,以東人因此而幸災樂禍。這場災難最有可能就是尼布甲尼撒毀滅聖城和聖殿。當然,這也可能是更早些時候;但我相信,這肯定是一場猶大歷史中最大的浩劫。── 佚名《俄巴底亞書筆記》

 

【俄巴底亞書簡介】

壹、書名

  本書取名自俄巴底亞先知,俄巴底亞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

貳、作者與日期

  作者:俄巴底亞。寫作日期:備受爭議。關鍵在於第1014節提到的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袖手旁觀一事,究竟是在何時發生。主要的看法有兩個,分別是被擄前和被擄期間。耶利米論以東的一段話(耶49:7~17),跟俄巴底亞書的內容相近;俄巴底亞可能跟耶利米同是主前六世紀的先知。

叁、內容剖析

  一、全書標題

  第1a節:俄巴底亞所見的異象是全書標題。

  二、一般的宣判

  第1b1e 節以主耶和華指著以東這樣說開始,發出一般宣告,即是 神要興起列國攻擊以東。跟著,在第29節先知宣告會臨到以東的具體懲罰。

  三、宣判以東的懲罰

  第29節可以分為三個宣判。第一個(2~4節)宣判以東將在列國中成為弱小,備受藐視。以東這隻高飛的鷹,將被拉下來,降為卑微。這段宣判,以這是耶和華的宣告結束。第二個(5~7節)宣判以東將被徹底擄掠,而且會被盟友出賣。這個刑罰是個諷刺,因為以東身為以掃的後裔,曾出賣親兄弟──雅各的後裔猶大。第三個(8~9節)預言以智慧見稱的以東,它的智慧人將被滅絕。(以東以智慧見稱可參以下兩段經文:王上4:30的東方人,包括以東人在內。約伯的朋友以利法是提幔人〔伯2:11,為人聰明;在第9節,提幔和以東是同義詞)。

  四、宣告懲罰以東的原因

  宣判懲罰之後,先知就交代以東的罪狀(10~14節)。這一段的結構也可以分為三個小段。第10節以因為(作為解釋理由的用法)這個前置詞開始,指出 神要懲罰以東的原因。第10節是一般指控,指以東對親兄弟雅各行強暴。第11節的原文以在那日你站住(意即站在一旁、袖手旁觀)開始,指控以東在雅各遭難的日子,袖手旁觀,沒有伸出援手。第1214節是第三段。第12節以但(你)不該(或作不當)開始,跟著就是一連串的不該,共有八個,直到第14節的最後一句為止。

  五、宣判列國的懲罰

  第15節以因為開始,解釋上文不該的原因。第1214節警告以東不該作甚麼、甚麼,是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萬國了! 神的審判不單要臨到以東,也要臨到列國。第1516節可以說是一個轉折句,從宣告以東的懲罰擴大至宣告列國的懲罰。

  六、復興雅各家的應許

  第1721節是全書最後的段落。以掃家要受 神審判;相反,雅各家卻會得回從前失去的。全書以國權就歸於耶和華了結束。

肆、與新約的關係

  一、自高的以東被耶和華降為卑,耶穌基督也提出類似的警告:凡高抬自己的,必被降卑;凡自己謙卑的,必被升高。(太23:12

  二、第1516節論到因果報應,新約也有提及。主耶穌說:不可判斷人,免得你們被判斷。你們怎樣判斷人,也必怎樣被判斷;你們用甚麼標準衡量人,也必照樣被衡量。(太7:1~2)保羅也指出, 神必照各人所作的報應各人(羅2:1~11)。

  三、本書的結語指向那榮耀的一天。到那日,世上的國成了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這跟啟示錄的教訓一致。

伍、大綱

  一、全書標題(1a節)

  二、一般的宣判:以東將受罰、被列國攻擊(1b~e 節)

  三、具體的宣判(2~16節)

    1. 宣判以東的懲罰(2~9節)

    2. 宣告懲罰以東的原因(10~14節)

    3. 宣判列國的懲罰(15~16節)

  四、復興雅各家的應許(17~21節)

陸、讀經提示

  一、以東人犯了甚麼罪行,以致 神要刑罰他們?試仔細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行為。

  二、以東人怎樣待親屬?你看見別人,尤其是親屬,有需要或困難時,有甚麼反應(參提前5:8)?

  三、留意 神如何報應以東人的惡行。我們平日是否記得, 神會按各人的行為施行報應?

  四、試從本書找出 神如何彰顯祂的主權?這些真理如何影響你今日的生活?── 新譯本

 

【俄巴底亞書簡介】

作者:俄巴底亞   寫作日期:主前841586

主題 以東受審判,她的結局必然臨到,因為她自高自大,對於耶路撒冷即將面臨災禍,她竟然幸災樂禍。

以東人 以掃的後裔。以掃是雅各的孿生哥哥。以東人經常與雅各的後裔以色列人發生衝突。他們曾拒絕摩西的要求,不讓以色列人經過他們的領土(民二○1420);他們與掃羅王對抗(撒上一四47);他們與大衛爭戰(王上一一1417);與所羅門(王上一一1425)和約沙法(代下二○22)對抗;並且背叛約蘭(代下二一8)。在主前十三至十六世紀期間,他們定居在西珥山,即死海以南的一個多山地區;西拉(彼得拉,Petra)是以東的首都。那裏地勢崎嶇,彼得拉所在的山谷要穿過一個狹窄的峽穀才能到達,而峽穀兩邊的懸崖高約二百至二百五十英尺(6176米)(參看俄3,4節)。在主前第五世紀期間,拿巴提人(Nabataeans)把以東人從這地逐出,以東人便撤退到巴勒斯坦南部的以土買。大希律是一個以東人。

日期 寫作日期涉及書中所提及的,是以東人攻擊耶路撒冷的那一場戰爭(1114節)。在舊約時代,耶路撒冷曾遭受四次主要的入侵:(1)埃及王示撒在主前926年於羅波安在位期間的入侵(王上一四25,26);(2)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從主前848841年於約蘭在位期間的入侵(代下二一16,17);(3)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主前790年於亞瑪謝在位期間的入侵(王下一四13,14);(4)主前695586年間巴比倫的入侵(王下二四二五)。俄巴底亞預言以東受審判,是與第2或第4次入侵有關。若是前者,本書便是先知著作的最早期作品(參看王下八20;代下二一16,17;另參看珥三36與俄11,12的比較,以及俄19在耶四九722中的引用,作為早期寫作日期的支持)。

──《雷氏研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