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巴底亞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國度必歸於耶和華──俄巴底亞書(江守道) 審判以東一俄巴低亞書(陳希曾) 耶路撒冷的劫難(陳希曾) 耶路撒冷劫難的再思(陳希曾) 以掃就是以東(陳希曾) 俄巴底亞書研究(巴斯德) 俄巴底亞書精華(漆立平) 俄巴底亞書──毀滅以東,國度歸神(張向晨) 俄巴底亞書簡介(楊震宇) 俄巴底亞書概論(賈玉銘) 俄巴底亞書(大衛鮑森) 國度必歸於耶和華——俄巴底亞書(江守道) 讀經: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信息,並有使者被差往列國去,說:起來罷,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我使你以東在列國中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視。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里拉下你來。這是耶和華說的。盜賊若來在你那裡,或強盜夜間而來,(你何竟被剪除)豈不偷竊直到夠了呢?摘葡萄的若來到你那裡,豈不剩下些葡萄呢?以掃的隱密處何竟被搜尋?他隱藏的寶物何竟被查出?與你結盟的都送你上路,直到交界;與你和好的欺騙你,且勝過你;與你一同吃飯的,設下網羅陷害你;在你心裡毫無聰明。耶和華說:到那日,我豈不從以東除滅智慧人?從以掃山除滅聰明人?提幔哪,你的勇士必驚惶,甚至以掃山的人都被殺戮剪除。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與他們同夥。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猶大人被滅的日子,你不當因此歡樂;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說狂傲的話。我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進他們的城門;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他們受苦;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你不當站在岔路口,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你們猶大人在我聖山怎樣喝了苦杯,萬國也必照樣常常地喝;且喝且咽,他們就歸於無有。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那山也必成聖;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雅各家必成為大火;約瑟家必為火的人必得以掃山,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也得以法蓮地和撒瑪利亞地;便雅憫人必得基列。在迦南人中被擄的以色列眾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中被擄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俄1~21)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來親近你施恩寶座,乃是借著你愛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寶血,並且借著他為我們開通的那又新又活的道路;因為我們知道他是我們大祭司。我們是坦然無懼的前來,因為我們在愛子裡已蒙悅納。我們的父啊!我們渴慕你能將你的話語能向我們開啟,好使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我們願意討你的喜悅!我們願意跟隨你!為著這一天我們將自己交托給你。願榮耀歸給你!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關於先知俄巴底亞 俄巴底亞書在舊約聖經所有的先知著述中是最短的一卷,只有廿一節。著名的聖經學者耶柔米說:「俄巴底亞書是最難讀的一卷書」。然而另一位學者桑維克德修則說到:「俄巴底亞書的語言是簡單的,意念卻是多元的;話語不多但其意義是豐富的。」照著字面看,是神釋放他的預言以攻擊以東,但是在寓意上,則是反對這個世界;而就著道德層面來說,卻是重在反對肉體。俄巴底亞書中暗示到主耶穌的降臨。在他降臨的時候這世界將被毀滅,肉體要被制服,而自由就得以恢復。 在舊約中有好幾位俄巴底亞,但是我們無從知道寫這卷預言的是哪一位。通常聖經以某某人是某某人的兒子來辨識一個人,我們才得以知道他是誰。關於這一位俄巴底亞,聖經沒有提到他的父親,所以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是誰。這可能有它的意義在,也許是要這一位先知被隱藏,好使他的預言更彰顯。有一件事是我們知道的,他是一位先知。俄巴底亞的意義是耶和華的僕人,或是耶和華的敬拜者。作為主的一個僕人和一個敬拜者,他蒙賞賜得著一個異象,所以這一卷預言是從俄巴底亞的異象開始的。 在舊約時代,先知也被稱作先見,那就是說他們看見了一些事物;他們用屬靈的眼睛看見神的意念、心懷和心意。他們不僅看見並且也聽見,所以隨著俄巴底亞的異象之後,就是主耶和華如此說。換言之,他不僅得蒙賜看見一個異象且也得著了話語。他不僅看見並且也聽見;這對每一個先知的職事都是必需的。如果他是一位先知的職事,那麼這位元傳遞信息的人,就不僅是看見而且也是聽見的人。 摩西曾在曠野中,看見燒著的荊棘火焰,那是一個異象。然後他聽見那位在這焚燒荊棘火焰中著聲音。又如以賽亞,有一天他正在聖殿中禱告,看見主的榮耀、主的寶座並且他也聽見聲音。這情形也同樣的發生在拔摩海島上的約翰,他蒙賜看見一個異象,就是人子行走在七個精金燈檯之間,並且也賜給他話語要他寫信給在亞細亞的七個教會。所以不論在何時、何地,若是有一個先知的職事,那麼在他的背後,必定是有一件事物是被看見且被聽見的。 我們不僅不知道這一位俄巴底亞是誰?甚至也不確定的知道他是在什麼地方說預言的。判斷一個先知在什麼地方說預言的方法,乃是借著察看內在和外在的證據。外在的證據乃是比較他與耶利米之間的關係。這可能給我們一個暗示,因為我們發現他們二位預言的話語有相同之處;不論是耶利米引用了俄巴底亞或是俄巴底亞引用了耶利米。這能幫助我們判定他是在什麼時候說預言的。從內在的證據看,我們所需要知道的乃是耶路撒冷被攻陷是一件預言上的歷史或者是一件已經成為事實的歷史?換言之,當他提到耶路撒冷的淪陷或者被擄,是指一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或者是預言到一件將要發生的事情?所以借著這兩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粗略的判斷俄巴底亞說預言的時刻。 你若比較俄巴底亞書中的頭五節和耶利米書四十九章的7~22節,會發現前者是分散在後者的那十六節中;論到關乎以東的預言。除了這五節完全一樣或幾乎相同的經文之外,在其他的十一節中有一些語句和表達的方式是耶利米所獨有的。所以用這點來判斷,可以說是耶利米引用了俄巴底亞書,而不是俄巴底亞引用了耶利米書。所以他必定是在耶利米之前說預言,或者至少是同時代,比耶利米稍微早一點的人。 查看內在的證據,發現俄巴底亞所提到的不是耶路撒冷的被毀或者被擄,乃是耶路撒冷的被攻陷和搶掠。我們回顧歷史,在耶路撒冷被毀並且在以色列人被擄去前,事實上,有五次的耶路撒冷的被攻陷並且被搶掠。第一次是在羅波安王的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了耶路撒冷(參看代下十五章)。第二次是非利士人及亞拉伯人進入耶路撒冷城並且搶掠了那城;這發生在約蘭作王的年間(參看代下廿一章)。第三次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上來攻取了耶路撒冷;這發生在亞瑪謝作王的年間(參看代下廿五章)。然後是第四次、第五次,耶路撒冷被迦勒底人攻陷並且擄掠,一次是在約雅敬王的年間;而另一次是在約雅斤王的年間(參看代下卅六章)。所以耶路撒冷有五次被攻取並且被搶掠。 這裡不在細節上推敲,找出先知所指關於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是什麼時候,我只把結論告訴你們。先知所指的應該是第二次,因為那乃是在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攻取耶路撒冷的時期;先知提到外人和外邦人進來。你讀歷代志下廿一章,會看見那正好在以東從猶大的權下背叛的時刻。當亞拉伯人和非利士人進到耶路撒冷的時候,以東人就想趁機報復,那就是他們對雅各家所行的。所以我們可以作結論說,這裡的耶路撒冷被攻陷是指著第二次說的。 把這些線索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結論說:俄巴底亞很可能的是在耶利米之前說預言的。很可能耶利米是他同時代的人,因為他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中說預言;但是另有一些學者認為,俄巴底亞乃是十二小先知中的頭一位,把他擺在最前面。 先知在什麼時候說預言並不重要,重要的乃是他說了什麼預言。換言之他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說話的時刻或者那一位先知說話則不重要。 一共有十二位小先知都被神使用來說預言,有一些是關乎南國猶大的,有一些是關乎北國以色列的;有一些預言是攻擊反對以東,有一些是攻擊反對尼尼微;這裡我們看見俄巴底亞的預言乃是攻擊反對以東。但是我們要記住,他乃是一個猶大的先知。所以即使他預言反對以東,他乃是因為約瑟家與以東之間的關係而有的預言。 為著要明白這個預言,我們應該知道有一些有關以東的歷史。以東的歷史是非常有趣的。而我擔心許多人並不知道他的歷史,所以我必須用一點的時間說一些它的大概。 神的主宰權柄 以東的歷史實際上是從創世記廿五章開始的。你記得當利百加懷孕的時候,她發現在她腹中有兩個孩子在彼此相爭。她到主面前去求問,而主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果然生了雙子;在生產的時候,頭一個生出來的渾身有毛,並且身體發紅;這就是為什麼他被稱作以掃的原因,意思就是渾身有毛。第二個隨後出來,手抓住第一個的腳跟,所以他被起名叫雅各——抓腳跟的人,取而代之者。 在他們沒有出生之前,就有預言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在羅馬書第九章,就是說到神主宰權柄的那一章,說;「因為所應許的話是這樣說:到明年這時候我要來,撒拉必生一個兒子。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說:「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九:7~13)。在孩子還沒有生下來之前,在他們還沒有行善惡之前,神已經揀選了雅各而拒絕了以掃。所以聖經說,這乃是神照著他揀選的旨意。這裡我們看見神聖的揀選。事實上,我們知道神聖的揀選乃是在創立世界之前。換言之,甚至在創立世界以前,神已經揀選了一些。這乃是神聖的揀選。這乃是神的旨意。這乃是神主宰的權柄。所以他這樣記著「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在舊約聖經中,不再看見有這樣的話,直到最後一卷書——瑪拉基書第一章2~3節說:「我卻愛雅各惡以掃」。 在神的話語中,有一件事被稱作神主宰的權柄。神是主宰。神乃是宇宙的主宰。因此之故,他有權利做任何他所喜悅的事。換言之,他行作萬事乃是照著他自己所喜悅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來質問他;若神要作某一件事情,神的確作了,而沒有任何人可以質問他。當然,因為我們的神是全智的神,神絕不會作任何錯的事情,神絕對是對的。神所已經成就的必定有某些原因,但是他可能並不向我們解釋那個理由。在神的話語中,這乃是一些非常基要的真理。這乃是我們信心的一部分。我們相信神,我們相信神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相信神有主宰的權柄。我們相信神有一切的權利來作他所要作的任何事情。這乃是作為自己的特權,而我們不能質問他。我們所需要作的就是向他的主權降服,這乃是我們所必須學習,所應採取的態度。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因為神的主權而人就可以免除他自己的責任。絕不是這樣!神聖的揀選乃是神的特權,但是人有應盡的本分和責任。我們這被神所造的,有被賦于道德的本分和責任,甚至在以東以掃的一生中你可以看見這個原則。因為聖經說到,他輕看了長子的名分。事實上長子的名分原先是賜給了以掃的,因為他先被生出來。他輕看了長子的名分,因此之故,他就不能承受祝福。所以那乃是人的本分與責任。 以東人 以掃是一個獵人。有一天,當他從田野回來,又累又餓又渴之時,他的兄弟正在熬紅湯。以掃進來向他說:「我累昏了,求你將這紅湯給我喝。」雅各說:「若是你起誓將長子的名分賣給我,你就可以喝這湯。」以掃說:「這長子的名分與我有什麼益處呢?我累的幾乎要死,請你把紅湯給我喝,你可以得那長子的名分。」那就是為什麼以掃被稱作以東的原因;因為以東的意思就是紅,給我那紅湯喝,為著喝那一碗紅湯,他就放棄而轉讓了他的長子的名分。但是當祝福來到的時候,你記得以掃他想要得著祝福。當然,雅各已從他那裡偷取了祝福;因此之故,他就恨惡他的弟兄。 弟兄姊妹,你需要看見這個,長子的名分是他的,但是他確輕看了這個。然而當長子要承受祝福的時刻,他卻想要,但他已經不再有權了。因著他沒有得著它,就同他的兄弟發怒;他忌妒他的兄弟並且恨他。你記得他說:「為我父親沮喪的日子過了,到那時候,我要殺我的兄弟雅各!」雖然在廿年之後他忘記了;很不幸的,他的後裔卻向雅各永遠懷恨。 以掃因為沒有得著祝福而流淚痛哭。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以掃是一個貪戀世俗的人,他輕看了長子的名分,卻試圖用眼淚來得回祝福,但是不能。所給他的祝福是;「地上的肥土必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為你所得;你必倚靠刀劍度日,又必事奉你的兄弟,到你強盛的時候,必從你頸項上掙開他的軛」(創廿七:39~40)。換言之,神將迦南地賜給雅各,就是應許之地。但是他將西珥山賜給以掃,就是從死海的南端一直到紅海,除了迦南地以外的整個地區。 在以土買之地(以掃就是以土買)的西北部分是非常肥沃的但其東部則是貧脊的沙漠和山脈,景色非常的壯麗。居民住在西珥山的山洞裡,他們甚至在山洞裡及山岩上建築了城市,幾乎是無法穿透的。那就是在俄巴底亞書裡面的描寫。此處乃是遊獵之地,而以掃的後裔就在那個地區中盤桓流蕩。在預言中所賜給他們的福氣就是西珥山。 事實上,以掃後裔以東人比雅各後裔發展得更快。我們讀創世記卅六章就知道以東人變成一個混合的民族。以掃不僅娶了希未人(就是迦南人)的兩個女兒,並且也娶了以實瑪利的一個女兒為妻,因而成為一個非常混雜的種族。但是他們卻有高度的文明以建立了族長和首領制度。當以色列人還在埃及地為奴隸的時候,你看見在他們中間已經有了族長;此後又有了君王。所以就著文明來說,他們的發展是高度的。 聖經中的頭一卷書是約伯記,但是約伯不是一個以色列人,很可能他是一個以東人;不僅如此,在約伯記中,你看見提幔人以利法,他乃是來自以東地;所以那個偉大的神學家也是以東人。因此,你可以看見,他們的文明發展得非常的快,甚至領先雅各家。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神吩咐他們不可以恨惡以東人。以東人的第三代,無論男女是可以進入神子民的會中;因為他們乃是弟兄。但是很不幸的,當以色列人來到他們的邊界,並且請求他們容許借道經過(參看民數記廿章),以東人不僅拒絕了(這乃是到應許之地一條又快又直的路線),他們甚至召聚了一支軍隊與他們爭戰,以致以色列人不得不撤退。所以有卅八年之久,他們圍繞著西珥山飄流。在環繞卅八年之後,他們到了它的東邊。這是雅各家因著以東人的仇恨所受的苦難。 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之後,你看見他們經常與以東人爭戰。在大衛的統治之下,以東人被制服,但是以後他們又重建。最後,我們再看不見他們的記載;而今日,我們不知道誰是以東人。在基督的時代,希律王是一個以東人,所以當「君王」降世的時候,在猶大有一個以東人作王,那就是以東人的歷史。 你若詳讀俄巴底亞書,可以看見它可分作三部分;一到九節是以東被毀滅的預言;十到十四節說出一個原因;十五到廿一乃是關乎耶和華日子的預言,就是主的日子。當那日臨到的時候,以東人並所有的列國都要被毀滅,國度將要歸給耶和華。 國度必歸給耶和華 俄巴底亞的信息到底是什麼呢?若是你不經意的讀,可能會認為它是攻擊反對以東的一個預言,說到以東將要被完全毀滅。這卻不是那個信息;實際上,這個信息可以在最後一句話上找到 ——國度就歸耶和華了。那就是這信息。換言之,不論以東是如何的憎恨雅各,最終以東要被滅亡而雅各將被建立。為什麼?因為雅各代表神的國度,所以他對神的子民乃是一個安慰。我們可以擴大地說,以東所代表的世界,或者以東所代表的宗教世界,總是憎惡神的教會。在整個歷史中,神的真實的兒女們總是在這個世界的手中,並且在整個宗教世界的手中受苦。但是有一個安慰,因為主的日子將要臨到,神要審判這個世界,甚至宗教世界。他要在他選民中建立神的國度。那才是真正的信息。 屬靈的應用 (一)肉體對抗聖靈 現在我們要來看俄巴底亞書屬靈的應用。俄巴底亞不僅是一個預言,並且他還向我們顯示出一個屬靈的原則。所有的聖經學者一致公認,以東的屬靈意義代表肉體。你知道肉體的意義是什麼嗎?它乃是屬靈雙胞胎。屬靈的並不是頭生的,屬天然的才是頭生的(參看林前十五章)。那屬肉體的總是先來,並且總是逼迫屬靈的。 當神創造人的時候,給他一個長子的名分,來管理萬有,但是因著罪,人就失去了長子的名分。在創世記第六章中,人是如此的犯罪,以致於主的話說:「人變為肉體了!」 從肉體生的就是肉體。我們乃是從肉身生的,因此我們是屬肉體的。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靈,但是我們的靈卻是在罪惡過犯中死了,我們的靈與神不能接觸;神乃是個靈。我們在肉身中生活,乃是照著魂的欲望和身體的情欲而行;我們乃是屬肉體的。這並意味著在我們裡面沒有良善;從人的角度來說,在肉身中有許多好的事物,也有許多不好的事物,但是在肉體中的一些好事物,對神來說卻是一點也不好。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天人的人不能接受神的事物,因為對他來說那是愚拙的,而且也不能明白,因為這需要借著神的靈來分辨。聖經也告訴我們,肉體的心思原來是與靈的事物為仇的;因此就著肉體來說,不論在它裡面有一些好的事物或者一些壞的事物,沒有一樣是神能夠悅納的。屬肉體的是不能討神喜悅的;這乃是主的話語告訴我們的。對付肉體的惟一方式就是讓它在十字架上被釘死;這乃是神對肉體所作成的。 在信主耶穌以前,我們乃是肉體。我們用肉體去犯許多的罪,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用肉體去行許多的善。我們的行善;認為借著許多善行,神可能會悅納我們。然而我們的義不過像污穢的破布,神不會悅納的。任何從肉體出來的事物都是神所拒絕的;然而肉體還充滿了驕傲。肉體病症是什麼呢?第一就是驕傲:我們都自以為傲。第二乃是忌妒:若是你發現一個人比你更好你就會忌妒。第三乃是怨恨:我們憎恨,我們特別是恨惡神的事情,因為我們並不具有那些事情,所以我們就忌妒具有的人而且也恨惡他們。那就是肉體。 當我們來到主耶穌面前而且得救了,就是說:從靈生的乃是靈。感謝神!在我們裡面有一個屬靈的生命,但是那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肉體改變了。在我們裡面的肉體仍然是肉體;那就是為什麼在我們屬靈的經歷裡,肉體與聖靈相爭,而聖靈與肉體相爭。在靈與肉之間有一個爭戰。但是很不幸的,肉體似乎是更長久、更強壯,許多時候我們的靈是被逼迫、被壓制。我們何等容易被蒙蔽,我們認為因為我們已經信了主耶穌,因此我們的肉體就被改變了。以往我們是用我們的肉體來犯罪,現在則用我們的肉體來事奉神;我們用屬肉體的智慧、屬肉體的才幹、肉體的力量、肉身的經驗或者我們的背景,無論它是什麼,我們將這些改用來事奉神,認為現在神一定會喜悅。但是請記住,肉體不可能得神的喜悅,而神的判決乃是,肉體必須死;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他已經釘死了肉身的罪案。 弟兄姊妹們,我們是怎樣的故事呢?因著肉體和我們的靈是親屬,那樣的親近;他們乃是孿生兄弟。我們經常發現我們乃是照著肉體來生活,而不是照著靈來生活。在靈和肉體之間有一個永不止息的爭戰,不要認為肉體會愛靈,對於靈的事物它有一種永不止息的憎恨。有些時候,肉體可能看起來很屬靈,但它卻是假冒的;事實上它乃是在逼迫靈,乃是在反對靈。這乃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個功課;而學這個功課需要花費時間,可能要經過許多失敗。這就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章中所學的功課。他起初認為他的肉體是良善的,能夠行神的旨意,能夠行神的誡命,能夠得神的喜悅,所以他非常努力的一試再試,但是他再三的失敗之後,他來到這個結論——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裡面沒有良善。直到那個時候,我們才從我們肉體裡面蒙拯救;我們才開始明白,凡屬基督的已經將肉體連同它的邪情和私欲都一同釘死了。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功課,這是非常重要且是該學的一個功課。我們浪費了多少的時間和力量,因著我們並不知道肉體和靈之間的區別;只有靈才能代表神的國度。 (二)一個系統對抗活的信心 前面所說乃是應用在我們個人身上,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應用;你可以把以東應用在團體上面。團體的來說,以東代表著與神的家非常接近的某些事物,然而那卻是神家的仇敵。在第一世紀中,神的教會的仇敵乃是猶太教。在開頭的時候,它乃是神在西乃山上的啟示。但在什麼時候,以色列人那活潑的信心變成為一個主義、變成猶太的主義,一個系統,變成猶太的系統呢?最可能是發生在被擄的那一段時期。那活潑的信仰逐漸的墮落,首先是經過背道離教,然後進入一個系統,就是猶太教。猶太教與神的教會是如此的接近,他們好像孿生兄弟一樣。猶太教先來,然後才是神的教會,然而它是何等的逼迫了神的家!它恨惡,因為它失去了長子的名分。 在廿世紀的今天,我們怎樣應用它呢?我們能不能說基督教好像一個宗教的系統呢?曆世歷代以來,基督教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宗教的系統;它變成一個主義。而當活潑的信仰變成一個主義、一個宗教的系統,它就變成屬於神事物的仇敵。若是你讀教會歷史,會看見當羅馬天主教的教訓變成一個系統後,便如何的逼迫真實的信徒。因著失去了長子的名分,他是何等的仇恨!另外有人得著了長子的名分,它就有了忌妒、憎恨和驕傲。在改革以後,當新教也變成一個主義,同樣的事又發生了。若是你讀新教的歷史,你看見它如何的逼迫真實的信徒,正像羅馬天主教一樣,並不更好。他們殺了多少人呢?他們將那些重浸派的人抓住,在他們脖子上綁了一塊石頭丟入水中讓他們淹死。他們說你想要受浸嗎?好!我們就讓你們受浸;成千的人被淹死。當一個活潑的信仰墮落成一個主義、一個系統、一個宗教的系統,它總是恨惡那出於神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感謝神!以東將要被毀滅;不論是指這個世界或者是宗教的世界,它將要被毀滅。在啟示錄十七、十八章,你看見那奧秘的大巴比倫,就是那宗教的世界,她怎樣喝了聖徒的血;在第十八章裡,你看見那大城巴比倫,那個政治和經濟的世界,在那裡作靈魂的交易。但是巴比倫將要傾倒,而新耶路撒冷要被及建立,國度歸於我們的主。所以要受安慰!因為若是你想要向主忠心,若是你想要跟隨羔羊;無論他往那裡去,那乃是十字架的道路,但是最終將會達到國度。我相信這乃是俄巴底亞書的信息。願主幫助我們! 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你開啟我們的悟性,好使我們能看見,你向我們團體的和個人的所說的是什麼。我們求你賜給我們一個關乎肉體的異象,並且你對肉體判決,好使我們能站在你的這一邊,將它交付給十字架,使我們能過一個屬靈的並且蒙你喜悅的生活。我們也求你使我們得著一個異象,就是神的教會是什麼,她就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好使我們能跟隨你。主啊!我們禱告,使我們得以最終看見那新耶路撒冷發出光來,因為國度是歸於主的。求你使用這些話語來激勵我們,使我們在這末後的日子中能夠忠心。我們奉主耶穌基督名禱告。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 審判以東一俄巴低亞書(陳希曾) 俄已底亞書是俄巴底亞寫的。特別是論到以東(就是以掃)的後裔。 掃是雅各的哥哥,雅各用紅豆湯騙了他哥哥長子的名分,從此以後以掃一直成為以色列的難處。所以等到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他們就袖手旁觀。第十二節: [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猶大人被滅的日子,你不當因此歡樂;他們遭難的日子……。]這裡“遭難的日子”一共題了十次,都是指著耶路撒冷遭難來說的。 詩篇一百三十七篇第七節:“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所以,耶路撒冷遭難,和以東人有著很大的關係。 用屬靈的話來說,以東永遠代表肉體(情欲),而聖靈與肉體(情欲)是永遠相爭的。(加五16、17) 俄巴底亞書最重要的一節就是二十一節:“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所以,什麼時候以掃山經過審判,什麼時候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這就給我們一個秘訣:什麼時候我們的肉體被審判,什麼時候國度就歸耶和華了。我們再看第十五節:“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因為俄巴底亞書是先知書裡面最早寫成的,所以這是聖經裡第一次題到耶和華的日子。 “耶和華降罰的日子”是指著將來主耶穌要回來說的。所以俄巴底亞的預言真正的應驗,乃是要等到我們主的腳踩在橄欖山,那時主要審判以掃山,然後國度就歸耶和華了。──
陳希曾《毗斯迦山——舊約》 耶路撒冷的劫難(陳希曾) 在前面一章,我們已經概略述及耶路撒冷的四次劫難。這四次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不可能是俄巴底亞寫書的時間。那麼不是第二次就是第四次了。兩派學者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也都各自擁有聖經根據和豐富的資料,真是相持不下。所幸,這個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並且找出正確的時間對我們屬靈的幫助也很有限。但是,正因為大家都注意俄巴底亞寫書的時間,導致許多讀聖經的人,在聖經裡做了很仔細的推敲,這結果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因此也讓我們注意到舊約中一些重要的事實。當我們把這些歷史事實都弄清楚以後,再回過頭來看俄巴底亞書,雖然我們仍要問:俄巴底亞書大概寫於什麼時候?但我們並不停留在這裡,而是要更進一步地追問: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屬靈的教訓? 俄巴底亞書最主要的癥結,乃是系於以東人和耶路撒冷遭難的關係。神向以東預言說:「你必永遠斷絕。」意思是:你必永遠被剪除。當我們讀耶利米書時就能瞭解,以東的命運就如所多瑪、蛾摩拉一樣,是永遠斷絕、永遠被剪除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歷史上的以東,乃在於以東所代表的肉體如何應用在屬靈方面。很明顯的,以東在這裡所代表的肉體,特別與神的見證有相當的關係。因著以東和神的見證有相當關係的緣故,所以在祂整個旨意和計畫中,我們務必要記得並且認清:神如何對待歷史上的以東,今天祂也如何對待我們裡面的以東。以東是代表肉體,但是聖經中摩押人、亞瑪力人和亞捫人也都代表肉體;那麼這裡以東所代表的肉體是指什麼呢?聖經中所指的肉體是多方面的,而俄巴底亞讓我們注意到其中的一面。那一面呢?首先,讓我們把歷史背景一步一步地弄清楚,然後就會更明白。 耶路撒冷遭難的背景 根據前文所提過的幾處聖經,我們大略能知道以色列人遭難及耶路撒冷受困的光景。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耶路撒冷第一次遭難,是羅波安五年時,正好在所羅門王之後。羅波安為所羅門之子,他在位時,以色列帝國即分裂為南國和北國;南方即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北方即以以法蓮為首的十個支派。造成這種分裂的局面,與所羅門有極大的關係。因為神曾應許所羅門,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祂將不做什麼,直到他離世以後,神管教的手就要臨到羅波安,但嚴格說來是臨到所羅門。我們讀這段歷史必須非常謹慎。在羅波安的時候,神不僅從他手中奪回國的一部分,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同時在羅波安第五年時讓埃及王示撒攻取了耶路撒冷,皇宮、聖殿的寶物多被掠奪,包括列王紀上第十章記載所羅門王造的三百面金盾牌,也被埃及人拿走,結果羅波安只好造銅盾牌代替金盾牌。這是耶路撒冷第一次遭難。 第二次是約蘭王時,約蘭為約沙法之子。約沙法是南國猶大很好的王,到了他的兒子約蘭時,娶了亞哈王的女兒為妻。亞哈是北國以色列最壞的王;在他以前,以色列民雖然也拜偶像,卻沒有棄絕耶和華神。而是在神之外另立偶像。但是到了亞哈的時候,他竟使他們把素來所敬拜的神給丟棄了;為此,神要永遠追討亞哈的罪。這就是為什麼約蘭和亞哈的女兒所生的兒子、孫子及曾孫三代,雖然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但在神的眼中卻不被承認的原因。神斷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祂必要追討,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這時,以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他職事的範圍理當在以色列國,但此時他卻很有負擔,因而寫信責備約蘭,並預言他全家都將被擄走,只剩下一個小兒子;同時他將得腸病,過了二年會因腸墜落而死,死後雖葬於耶路撒冷城,卻不得葬在列王的陵園。的確,就在約蘭在位時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一是以東背叛,二是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進犯耶路撒冷。誠如先知以利亞的預言,這次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進攻耶路撒冷的結果,不僅宮中的寶物被掠淨盡,同時也把約蘭的妻兒擄去,只剩下一個兒子。這兒子後來接續他的王位,卻不為神所承認。此時以東也首次掙脫以色列人的控制而獨立,並且自己立王。這是耶路撒冷第二次淪陷。 第三次是約蘭的曾孫亞瑪謝作王時,他是約阿施的兒子,是自約蘭以後三個王中的最後一位,也是神所不承認的。那次他在鹽穀,就是在大衛曾經制服以東人的地方,亞瑪謝打了勝仗,把大約一萬的以東人制服了。那次戰役對亞瑪謝而言是非常大的戰果,他便顯得十分意氣風發,於是,派人去向以色列王約阿施(耶戶之子)挑戰。約阿施勸他:「為什麼這樣做呢?難到你打敗了以東,就驕傲的要來求戰?」在歷代志下的記載中,聖靈特別加了一個註腳:亞瑪謝這樣做乃是出於神,因為亞瑪謝尋求以東的神。很有趣的,他們打敗以東後,卻把以東的神像帶回來,更糟的是亞瑪謝竟做了糊塗事,拜起以東的偶像來;因這緣故他得罪了神,神就把亞瑪謝交在約阿施的手裡。最後,約阿施來到耶路撒冷把城攻陷了,並且把約四百肘的一段城牆全部拆毀。這是耶路撒冷第三次淪陷。 第四次在西底家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即以色列被巴比倫擄去的那次。
「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 聖經學者根據幾個線索來判斷俄巴底亞寫書的時間,他們認為埃及人第一次攻打耶路撒冷時,以東人仍在猶太人的管轄之下,所以這次是不可能的。第三次也不可能,因為攻城者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他不是外邦人;而俄巴底亞書明明說道:「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現在剩下兩次,即約蘭和西底家時。贊成約蘭者的證據非常明顯,因為那時正好是以東第一次背叛並且獨立。所以,很可能如俄巴底亞所說的:「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說狂傲的話。……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許多讀聖經的人據此斷定,俄巴底亞書大概是約蘭在位的最後八年,亦即他病重腸墜時寫的。這班學者否定寫于西底家時,原因在於他們相信耶利米的預言是根據俄巴底亞書而發的,因為俄巴底亞的時代比耶利米更早。 另外一班學者則不理會耶利米的那段預言,乃從俄巴底亞書本身及其他幾處經文發現,俄巴底亞書中所形容的,正像巴比倫人入侵時的光景。現在舉出幾處經文,即他們所以確定俄巴底亞該是那時期先知的論點: 首先,是以西結書三十五1~9這段經文中以西結預言神要攻擊西珥山(即以掃山),在這裡聖靈解釋它的原因:「因為你永懷仇恨,在以色到人遭災,罪孽到了盡頭的時候,將他們交與刀劍。」將這節經文與俄巴底亞書14節對照,就是耶路撒冷淪陷于巴比倫時的光景。其次是詩篇一三七篇,此篇是被擄至巴比倫者所作的哀歌。特別注意第7節:「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紀念這仇。」將這節經文再與俄巴底亞書對照,也很明顯地提到以東人所給的難處。為什麼神要審判以東人?因為當耶路撒冷受困時,以東人幸災樂禍的態度就是他們被審判的原因。 「只管歡喜快樂」 耶利米哀歌四21:「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只管歡喜快樂,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你必喝醉以致露體。」我們讀聖經時常會有一些偏見;如馬大和馬利亞之間,主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所以我們對馬大就有了偏見。又如神說我愛雅各恨惡以掃,於是我們對以掃也產生了不好的看法。這裡提到住烏斯地的以東人,約伯就住在那一帶;不但如此,約伯三個朋友中的一個也是從提幔來的。提幔是以東三城中最大的文化城,出過許多「神學家」,其中一位就是以利法。這些人都是敬畏神的人。「住烏斯地的以東民哪!只管歡喜快樂。」這裡為什麼說以東只管歡喜快樂呢?因為當聖城被焚燒的時候,以東人卻在那裡幸災樂禍、說狂傲的話,所以耶利米看見了便說:「(你們)只管歡喜快樂,苦杯也必傳到你那裡……。」後來這話果然應驗了。耶利米在那裡一面唱哀歌一面發預言,這就證明:當耶路撒冷被圍困時,將以色列人交付給仇敵及刀劍,並且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的,正是他們。 這事讓我們看見:今天我們雖然是基督徒,卻不要以為我們就不會做出像以東對以色列所做的事。不要忘了,以掃是以撒的後裔,不是以實瑪利的後裔。雖然我們對以掃有偏見,但在歷代志上的家譜中記載,亞伯拉罕生以撒之後,以撒所生的卻先是以掃後是雅各;神雖然特別愛雅各,但以掃仍是以撒的後裔。從這裡就可以瞭解,當我們蒙恩得救後就是在恩典的原則下,亦即在以撒的系統下;然而,我們裡面還有一個肉體存在——就是以東所代表的,使我們能夠看見當神的見證被拆毀的時候,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也會幸災樂禍地把弟兄交給刀劍。求主憐憫我們,在主內有許多弟兄姐妹的意見和我們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當省察自己:在他們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心裡的感覺是否是歡喜快樂?當那些曾經逼迫我們的弟兄遭遇難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裡面暗自慶倖地說:「感謝主!主在伸冤了,因為伸冤在主,主必報應。」或者落井下石說:「你看!就是他作錯了,才會落到如此地步;因為我們對了,所以沒有受苦。」請注意!這就是以東的靈。值得警醒的是,這些話常出自一個屬靈之人的口。所以,以東的功課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以東所代表的肉體,不是指著那些墮落、犯罪、不認識神的人說的;這肉體是發生在以撒的家中,是發生在嘗過主恩滋味、有過恩典的人身上。許多時候,我們因覺得主與我們同在,祂給我們的路是正確的,所以當別人的看法和我們不同,而對方仍堅持己見去行,以致遭遇困難的時候,或許我們心裡會說:「求主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和我們再走同樣的道路。」這話也許是對的,代表的真理也是對的;但可惜的是,那個靈卻是以東的靈。為此,願主憐憫我們,十字架必須在我們身上作很深的工作,否則我們沒有辦法看見自己裡面那個以東的靈。感謝神,若沒有俄巴底亞,我們不會看見耶路撒冷的見證,也不會知道什麼是耶路撒冷的見證,因為這是很難理解的地方。 這裡談的不是以實瑪利人,而是以東人;以東與雅各的關係就是那麼親近。我們已經知道以掃的難處,在我們裡面也正有像他這樣的本性。根據耶利米所說的,當耶路撒冷在巴比倫人手中遭難時,他們卻在那兒歡喜快樂。以西結書二十五12~14說道:「主耶和華如此說,因為以東報仇雪恨,攻擊猶大家,向他們報仇,大大有罪。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伸手攻擊以東,剪除人與牲畜,使以東從提幔起,人必倒在刀下,地要變為荒涼,直到底但。我必藉我民以色列的手報復以東,以色列民必照我的怒氣,按我的忿怒在以東施報;以東人就知道是我施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這段經文,主要是記載耶路撒冷及猶大家在巴比倫手中遭難時,以東人所作報仇雪恨的事,必會遭報。俄巴底亞書第10節:「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我們若把這些經文都組合在一起就會發現,巴比倫征服耶路撒冷時,以東人所行的一切罪狀,皆與俄巴底亞所說的不謀而合。 為爭論焦點斷案 (一)先知透視的眼 那麼,俄巴底亞書是在約蘭的時候或是巴比倫的時候寫的呢?在此,我們大略可以作一個斷案。俄巴底亞是一位先知;先知的靈是很特別的靈,他可以看得很遠。譬如以利沙,有一次看見亞薛時就哭了,因為他靈裡的眼睛透視到幾年以後,亞薛作敘利亞王時將如何逼迫以及屠殺以色列人的情形。那光景一幕幕地出現在以利沙的跟前,這是神給他的圖畫;當他定睛看亞薛時,亞薛甚至被看得害羞起來。先知都有一對透視的眼睛,能看見將來歷史所要發生的事;這叫我們知道,當先知們在寫先知書的時候,乃是被帶到一個靈的光景底下,所以他的眼睛是一直往前看的,甚至看到世界的末了。正因為如此,神藉先知給我們看的圖畫有時便會混淆不清。例如,我們看以賽亞、耶利米、但以理等先知,所發的預言如何應驗時,會覺得非常希奇。有時,我們無法分辨該預言到底是指主第一次來或第二次再來說的?有人認為是主第一次來,有人卻說是第二次再來:其實嚴格說來,二者都對。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確知主來有二次,祂已經來過一次了,那麼還要再來。但當先知從那裡往前看的時候,他分辨不出主是第幾次來,只是照著聖靈在他裡面的啟示發出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對他而言,這兩次主再來是混淆在一起的;所以他的預言可用在第一次,也可以用在第二次。 (二)預言乃多次應驗 由此也讓我們看見,舊約中許多對主降臨的預言,就短期或近期的應驗而言,乃是指主耶穌降生在伯利恒;而往長期或遠期來說,則是指主要第二次再來。舉例來說,瑪拉基書,其中有一處經文說到「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這是指哪一次來呢?有人說是第一次,所以當主來時,希律的聖殿已經在那裡了。這同時也說明了所羅巴伯必須回去重建聖殿的原因,因為聖殿建好,主才能來。這預言對嗎?對的,但亦可將之解釋於主第二次再來。當主第二次再來的時候,聖殿必須先重建完成;所以現在的以色列,早已準備好建殿的材料,希望有一天,能夠很快且和平地取回摩利亞山,在上面重建聖殿,不久主就會再來。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主再來時,聖殿要重建呢?前面所讀的聖經是很要緊的一段。把以上的印象綜合起來,再回頭讀聖經時便會發現,舊約裡預言的應驗常常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好幾次:因為當先知在靈裡往前看的時候,聖靈只是把將要發生的事一次顯明叫他看見,所以他也不太清楚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如果從這個原則來看,我們就能懂得俄巴底亞書了,因為當俄巴底亞往前看的時候,有關他所說的話,一方面是他親眼看見的,但另一方面他卻看得更遠。換句話說,有關預言的應驗,不只是一次且常常是多次的。 (三)最後的斷案 關於耶路撒冷的遭難前後共有四次,但就此亮光而言,我們可以下個斷案:俄巴底亞書確實是在約蘭的時候寫的,尤其可能是在約蘭生病時寫的;俄巴底亞親眼看見當時的情形,也說了有關耶路撒冷的預言。到以西結的時候,耶路撒冷被巴比倫蹂躪的情形,果然就和俄巴底亞所說的一樣。俄巴底亞在前,以西結、耶利米在後,而那時他們所發生的事,正好應驗了俄巴底亞的預言;這樣,我們的難處就都解決了,因這預言是神所啟示的,它同樣也能預言將來所要發生的事。所以,任何只要和耶路撒冷有關的事情,我發現都可以應用在它身上。 ──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耶路撒冷劫難的再思(陳希曾) 我們從歷史事實上有了大概的斷定之後,還要再往深處看。因為聖靈要引發我們注意的,不只是俄巴底亞書的寫作時間,而是整個俄巴底亞書的中心焦點:耶路撒冷,特別是耶路撒冷和以東的關係。回頭看耶路撒冷四次的遭難,會發現一件令人玩味的事,亦即:這四次耶路撒冷被困,都和以東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我們必須特別注意這件事的屬靈意義。如果以東代表我們的肉體,那麼俄巴底亞預言的應用,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了。換句話說,耶路撒冷遭難這一幅圖畫,應該直接應用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 在舊約歷史中,以色列人的耶路撒冷四次被困,到底代表什麼屬靈的意義呢? 第一次淪陷——世界之靈的侵入 (一)神管教的手在所羅門身上 羅波安即位第五年,埃及王來攻,耶路撒冷第一次淪陷。 我們知道,羅波安之父所羅門是最有智慧的王,但在晚年時卻作了一件最愚昧的事——拜偶像。一個歷史上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居然作了最愚昧的事。這事以後,神就責備他。列王紀上十一9:「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第12-13節:「然而因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在你活著的日子行這事;必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只是我不將全國奪回;要因我僕人大衛,和我所選擇的耶路撒冷,還留一支派給你的兒子。」神講完了這些話接著就作了一件很特別的事,第14節:「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以下接著介紹哈達的事蹟。然後第23-24節:「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先前逃避主人瑣巴王哈大底謝;大衛擊殺瑣巴人的時候,利遜招聚了一群人,自己作他們的頭目、往大馬色居住,在那裡作王。」這裡我們看見,神首先興起以東人哈達作所羅門的敵人,接著再興起利遜,到了第26節又興起所羅門的臣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來與他為敵,這是神審判所羅門所作的第一件事。但在他活著的時候,因祂特別顧念他父親大衛的緣故,所以並不直接作這事,而要等到羅波安時才作。這裡明顯地證明,神管教的手仍在所羅門身上。表面看來,雖是羅波安身上的故事,實際卻是因所羅門的愚行得罪神所致。 (二)以東人哈達的興起 大衛在位時,曾在鹽穀制服以東(代上十八12-13)後來元帥約押上去埋葬陣亡的人,在以東住了六個月,幾乎殺盡該地所有的男丁(王上十一15-22)。那時以東人哈達還是個幼童,隨父親逃往埃及。在那裡,埃及王法老向他們施恩,為哈達派定糧食,又給他房屋田地,並且把皇后答比匿的妹子賜給他作妻子,法老王如此厚待他,以至於他在埃及的確可說是一無所缺了。但當他聽說大衛與他列祖同睡,而元帥約押也死了以後,就請求法老王容許他回到本國去。這就是哈達所以作所羅門的敵人,或說與所羅門的後裔為敵的原因。 哈達的崛起可說是神在所羅門身上第一個管教的手。在此我們必須記得:大衛的時候,以東是絕對臣服的,但所羅門失敗後,以東就起來騷擾了。由此,我們永遠要記住一項很重要的屬靈原則:什麼時候我們憑著聖靈而行,我們的靈便是健康的、抵抗力是強的,即或病原還在,卻不致生病;但什麼時候我們不活在靈裡、不憑聖靈而行,我們的靈就虛弱,立時第一個起來騷擾我們的,便是我們裡面的以東。 (三)埃及人扮演的角色 這裡,埃及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早在大衛和所羅門的時候,埃及人在背後即已分別培養了哈達和耶羅波安兩個反對所羅門的人。哈達躲在埃及,待大衛與他列祖同睡、所羅門失敗後,他便回來了。耶羅波安早先不容于所羅門,逃往埃及受他們庇護,直到所羅門一死,他也回來了。藉著哈達,他們培養他與所羅門對抗,形成以色列的敵患。藉著耶羅波安,使整個以色列國分裂為二:他奪走了十個支派。不僅如此,等到耶羅波安五年的時候,埃及人自己也來了。羅波安時,猶大國北邊的敵患是以色列國,耶羅波安即為眾人擁立的以色列王;而以東位在猶大的南界,長期對她騷擾,形成一大威脅。 也許,我們不明白耶路撒冷是如何淪陷的,但我們確實知道耶路撒冷第一次陷落,是陷在埃及人的手裡。耶路撒冷代表神的見證,而紅海那邊的埃及代表世界。如今,世界的勢力竟然破壞神的見證,且兵臨城下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這三百面金盾牌,代表神自己的保護:現在神的保護被挪走,神的見證受到了摧殘。讓我們記得:世界是外面的敵人,而我們已經脫離世界,且受浸歸入主的名下,因此世界必然無法侵犯神的見證。但許多時候,我們裡面以東所代表的肉體卻轉向世界求援;還有以色列人所代表的,就是耶羅波安所代表的原則,也向世界求援。結果,當他們從世界得到好處,且從世界得到餵養而一日一日強健以後,卻發現神的見證已受到虧損。慢慢地,世界進入教會,使教會裡面充滿了世界的靈。 (四)世界的靈在教會中 今日,世界各地的人們因苦悶而盲目地追求一種心靈的釋放,在神的兒女中也有相同的情形。不錯,釋放是對的,但應是靈的釋放,不是魂的釋放。因著我們不認識以東所代表之肉體的真面目,於是世界的靈就不知不覺地進入教會。當神的兒女聚在一起的時候、和世界幾乎沒有分別,用的辦法是世界的辦法,穿戴的、打扮的也是世界的樣式。這種光景臨到教會,正顯示教會的盾牌已經失去了。現在,我們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水在船裡面呢?還是船在水裡面?船在水裡面是對的,但水不能在船裡面呀!教會可以在世界裡面,世界卻不能在教會裡面。 世界是如何跑到教會裡面來的呢?當我們得勝的時候,我們的肉體受到十字架的對付,而無所作為;但當我們軟弱時,我們的肉體就尋求世界的庇護,於是世界混進來了。這正是所羅門的情形,當他屬靈光景好的時候沒有難處,而一旦失腳,失去智慧、作了愚昧的事,你看見世界的勢力就來侵犯了。 這是耶路撒冷第一次淪陷所給我們看見的。 第二次淪陷——屬靈假冒的困擾 (一)非利士人代表的原則 我們提過第二次淪陷是在約蘭的時候,這一次是陷在非利士人手裡。非利士人是怎樣的人呢?從表面看來,他們和以色列人一樣,都是離開埃及進入迦南的,只是非利士人途中未經兩道水,因為他們走捷徑,沿著海岸直接從埃及進入迦南;所以非利士人是代表屬靈假冒的原則。從外表看來,他們都是離開埃及(世界)的,我們幾乎分不清到底他們的不同在那裡,但聖靈知道。以色列人經過了紅海,也經過了約但河。經過紅海,代表世界的問題解決了;經過約但河,「己」的問題解決了。那兩道水,代表十字架的工作,一面對付世界,一面對付我們的己。今天,聖靈所看的不是我們外面如何,乃是我們有沒有經過十字架的工作;否則,每一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離開埃及進入迦南的。非利士人所代表的屬靈假冒,乃是指有一個經歷,是可以不經過十字架的。今天有許多神的兒女,因著貪圖快捷方式,巴不得一步登天,巴不得一下就很屬靈,所以就使用許許多多十字架以外的方法;他們覺得經過十字架的方法太苦、太難。若經過兩道水(紅海及約但河),那麼世界和自己就一點都不能保留;似乎十字架是要我們命的。 (二)肉體將我們交付仇敵 此外,耶路撒冷第二次遭困,與約蘭當時的光景也有很大的關係。那時約蘭得了腸病,結果腸掉了下來,這代表約蘭的失敗。因著他的失敗,給非利士人可乘之機;不僅如此,根據俄巴底亞告訴我們,此時還有以東人在旁邊加油煽火。這讓我們看見:當一個屬靈假冒的原則侵犯到教會見證的時候,一邊常有幫腔、鼓掌和喝倒彩的人。約蘭年間,以東起來背叛猶大而獨立,並且自立為王與猶大對立;這就好像當人不順服聖靈的時候,肉體便很容易起來作王,並且把我們交給仇敵。為此,神要對肉體作一個判斷:永遠斷絕,永遠剪除。但願我們不要把這個肉體的原則用在別人身上,而要用在自己身上、因為這肉體也在我們裡面。許多時候,我們真是忽略了肉體有多麼詭詐,當世界和屬靈的假冒侵犯到神的見證時,若沒有以東人在旁助紂為虐的話,神的見證不會被破壞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今天,在神的兒女中間,教會的光景混亂且四分五裂,我們裡面的以東實在是始作俑者。 (三)我們也一同蒙羞 當神的兒女被迫分裂時,你裡面的感覺是什麼?每一個人裡面的靈應該都是憂傷的。如果我們卻在那裡鼓掌說:「你看!你看!他們這樣分散了。」果真如此,這句話必定是出自我們裡面的以東。所以,不要嘲笑某一個屬靈團體的分裂,而應該披麻蒙灰,因為當神的兒女分裂時,我們也是一同蒙羞的:我們怎能袖手旁觀,甚至再去批評、煽火呢?神的見證落到這樣荒涼的地步,是以東造成的。這不是屬靈偉人的問題,我們總以為今天若能遇見幾位屬靈偉人,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其實不然,有時這些屬靈偉人裡面的以東,給見證帶來的損害更大。所以,俄巴底亞書雖然很短,卻給了我們頗為深刻的信息。特別提到神的見證時,我以為若是不懂俄巴底亞書,就是不認識神見證的人;同時也無法真正明白神的見證何以荒涼。 第三次淪陷——「己」的坐大 (一)因你尋求了以東的神 當猶大王亞瑪謝時,以色列王約阿施進犯,這是耶路撒冷第三次淪陷。我們知道,亞瑪謝在鹽穀打了勝仗,殺敗以東人一萬,又攻取西拉;當他凱旋而歸時,也帶回以東的神像,甚至拜起那神像。日後,他被以色列王約阿施所擄,根據聖經的說法,是神把他們交在敵人手裡的,因為他們尋求以東的神。你希奇嗎?如果藉著十字架的工作對付了我們裡面以東所象徵的肉體,你必看見主特別的恩典,使你靠著祂得以誇勝。然而,仇敵卻十分的詭詐;當你開始覺得有一點勝利,覺得在主面前有一點長進的時候,反而不知不覺地落入他的圈套,尋求以東的神。以東的神是誰呢?根據現代考古學家發現,以東的偶像很多,其中有一個是你我都認識的——以掃;以掃就是以東。所以,如果我們不認識十字架的工作,不藉著十字架誇勝,你將發現我們這個人慢慢地就大了起來,甚至慢慢地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偶像。 (二)「己」是摧毀見證的敵人 因此,當我們研究第三次到底是誰毀壞神的見證時,我們不能光說是以色列王約阿施。因為約阿施並未主動攻打耶路撒冷,而是亞瑪謝打了一場勝仗後便得意忘形,率先向人下了一道戰書,結果神卻把他交在約阿施手裡。因此,這一次真正毀壞耶路撒冷的,應該是亞瑪謝自己,是他邀請敵人來摧毀整個見證的。許多時候,我們以為摧毀神見證的是別人,卻忘了另一個可能——我們自己,特別是我們裡面以東所代表的肉體。我們原是藉著十字架誇勝的,但略一放鬆,便漸漸地欣賞起自己。我們在主面前覺得自己有一點造詣,就開始輕視別人,認為我們的學生都可以作別人的老師;以為神只和我們同在;看這個弟兄愚蠢,看那個弟兄冬烘;自認是教會,別人都不是。這個難處是什麼呢?是自己邀請仇敵來摧毀神的見證。所以,第三次的敵人,很清楚是我們自己。 你是否想過:人可能成為自己崇拜的偶像?在我們的腦海中,總有某個人、某件事,我們以之為偶像、為模型的;但似乎更多的時候,我們更著迷於自己——自我崇拜與過度的自珍自重。你或許從來不知道你是崇拜自己的;試試看,只要有一次你的主張被人否決就可知道了。只那麼一次,也許你就決定不再聚會了;你心想:好不容易我們為主的緣故一起配搭服事,我能來聚會已經給弟兄姐妹很大的面子了,結果我說凳子要這樣擺,那位弟兄卻執意要那樣擺,乾脆以後就不來了。為什麼不來了呢?因為,你覺得自己的看法在許多的看法中是最高明的,你不知不覺地崇拜了自己、以自己為偶像。如果不是我們尋求了「以東的神」,今天的教會不致落到這個地步。這是第三次耶路撒冷被困所給我們的看見。 第四次淪陷——世界勢力的回復 (一)我們是過河的人 耶路撒冷第四次淪陷,我們都知道是落在巴比倫手裡。巴比倫人又稱為迦勒底人。我們記得,當榮耀的神向亞伯拉罕顯現以後,他的心就被吸引,於是從迦勒底的吾珥出發,渡過幼發拉底河,離開那充滿偶像的世界,來到迦南美地。根據聖經的說法,渡河後他就成了希伯來人。原文「希伯來人」的意思就是渡過河的人。迦勒底所代表的就是那充滿偶像的世界。哦!我們都需要榮耀神的顯現和屬天的呼召,這個呼召乃是叫我們離開迦勒底來到迦南。迦勒底在大河那邊,而我們都是渡過河的人,所以就成了「希伯來人」。因此,我們應該活在屬天呼召的境地裡,應該活在亞伯拉罕整個的應許裡。 (二)迦勒底的勢力回復 但可惜的是,因著以色列人拜偶像,對神不忠心的緣故,結果又被巴比倫擄去。這代表什麼呢?就是:一個人在他得救蒙召以後,原來在大河那邊舊有的影響又回來了,並且使他一敗塗地。這正如有些吸毒的人,在他得救以後戒毒了,但因著後來沒有忠心到底的緣故,致使從前的毒癮又再次纏累他,使他跌倒了。我們年輕時犯過罪、失敗過,但今天卻已經得救了;然而,如果有一天我們不警醒、不忠心,那迦勒底的影響力會再回來,把我們從榮耀的光景帶回羞恥的光景,從迦南屬天的境地帶回迦勒底屬地的境地。因此我們將看見,教會落入一個低沉的景況:你爭我奪、互相攻訐、相咬相吞。巴比倫乃代表混亂的意思,於是在神兒女中間就產生了混亂。 從以上以色列歷史中,耶路撒冷的四次被困,道出了今天神的見證遭毀壞的原因。我們發現,這四次都和以東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為了耶路撒冷的見證、為了主自己的見證,請記得:俄巴底亞書是一本極重要的書,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見以東所代表的肉體和神見證的關係。神說:「我要叫你永遠被剪除。」亦即在我們裡面那以東所代表的肉體,要永遠被掛在十字架上;神對這個肉體的命定和判斷就是滅絕。對於以東,我們的態度是愈無情愈好,因為只要有一點點放鬆,以東就要加速摧毀神的見證。 以東的催化作用 不錯,摧毀神見證的原因乍看似乎很多:有埃及人、非利士人、亞瑪謝自己,也有迦勒底人。但在神的見證荒涼時,卻是以東的態度——我們的肉體,助長了見證的崩潰。若不是我們的肉體,神的見證不會變得如此醜陋。讓我們在主面前懊悔,看看今天神兒女的光景,我們要說今日的光景是羞恥、難看、醜陋,因為我們裡面的以東的確使神的見證蒙羞。當審判來到,神要審判以東;而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就是要藉著錫安山審判以掃山,然後國度歸給耶和華。什麼時候國度歸給我們的主,什麼時候鍚安山就審判以掃山。感謝主!國度歸給主,意即神的見證要重新恢復,這樣主就能作祂所要作的。這是俄巴底亞書極重要的信息,也是神不輕忽的一件事。 ──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以掃就是以東(陳希曾) 就字面而言,俄巴底亞書主要是描述以東這民族在歷史上的遭遇。但從象徵的意義來看,它是用以東來代表世界,特別是指今天科技極為發達的世界。我想,不只今天我們讀俄巴底亞書的人有這種感覺,那些被擄至巴比倫而後歸回的猶太人,他們對以東的感覺,必定尤其深刻。有一本書叫以斯拉書(不是聖經裡的以斯拉記),其中告訴我們,當巴比倫人摧毀耶路撒冷城時。是以東人點火燒毀整座聖殿的;所以,摧毀聖殿的禍首應該是以東人。我們從詩篇、以西結書及耶利米書中的許多預言得知,當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的確是參與攪擾的。因著對這印象非常深刻的緣故,所以猶太的學者一讀到俄巴底亞書,或者聖經其他卷書裡提到以東時,他們就會加以應用。 以東一面象徵整個世界 羅馬帝國的時候,猶太人遭到空前的逼迫,他們就從舊約裡找出許多證據,證明以東可用以預表羅馬。他們舉出以東人可用黑的野豬來形容,而羅馬有很多的記號,其中之一就是肥豬,所以認為這兩者有相當的關聯。俄巴底亞書第4節:「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里拉下你來。這是耶和華說的。」「大鷹」,也是那時羅馬帝國很重要的記號之一。因此猶太人中間的拉比及其他讀聖經的人,都肯定地說:從字面上看,俄巴底亞書是針對整個以東人的;但就象徵的含意而言,神啟示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指以東這個民族,也能適切地應用在羅馬人身上。 他們從創世記第三十六章記載以東的幾個王和幾個城,作深入的查究,最後根據考證的結論,認為其中有一個城應該就是指羅馬。但這樣的解釋是否正確呢?當神啟示俄巴底亞時,在第15節:「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祂也必照樣向你行……。」將來,神要用對待以東的辦法來對待萬國。意即以東不過是個例子,祂乃是用以東來形容整個世界的趨勢給我們看。我個人相信,猶太人並沒有錯解聖經。我們讀但以理書有關巨人像的描述,這人像實際上就是代表整個世界。頭部是金的,乃指巴比倫帝國;再往下鐵的部分,是指羅馬帝國。羅馬的確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也可以之用於波斯帝國、希臘帝國,甚至還可用于今天的世代。 很多讀聖經的人相信,俄巴底亞的預言確實能應用在今天,這也包括字面的含意。在太空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那些人造太空船確實就像「大鷹高飛」,而人造衛星的確也能「在星宿之間搭窩」。慢慢地,現代人已能將太空梭送到外太空去,再把這種火箭改造成一般飛機以後,它就能降落、起飛;這是完成將來太空移民的第一個步驟。在美國普林斯頓的科學家們,曾擬定一個偉大而令人類引以為傲的計畫:他們假設,有一天世界人口會膨脹到一個程度,地球無法容納所有的人;如需要緊急疏散的話,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人運到太空去;他們先在那裡設立一個太空站,利用機械讓它轉動,使人住在那裡就如同住在地球一樣;它裡面有地心引力,植物可以自由地生長,並且動物也可以正常地繁衍。從前這些只是人類的夢想,如今根據科技發展的事實,夢想正逐步邁向實現。而由此我們發現,似乎俄巴底亞的預言是準確的——「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里拉下你來。」 我們相信,當科技愈形發達的同時,人心也會漸漸地驕傲起來,因為他覺得人類的成就是非凡的。故此,所用於以東身上的形容詞,也都適用於今天的世界。如果把俄巴底亞書當作是對整個世界的預言,也可以說是對的。但這卷書的重點不在這裡,而在於所給與我們的屬靈功課和幫助;因為聖靈在此特別提示了以東所代表的肉體。我們曾說摩押人代表肉體,亞瑪力人代表肉體,亞捫人也代表肉體;這正說明了肉體的複雜性。因此聖經要用多幅圖畫,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對肉體有所認識。 以東也預表肉體 以東人所表徵的肉體另有一極重要的意義,是常被我們忽略的,就是它特別與耶路撒冷發生關係,亦即和神的見證發生關係。這裡的以東並非指我們犯罪、墮落、拜偶像等難處說的。雖然以東也拜偶像,但聖靈在此是另有所指。祂用以東來形容隱藏在那些所謂非常屬靈之人身上的肉體;而讓我們最難認識的,正是一些非常屬靈、非常有追求的人。正如雅各一樣雖然聖靈在他身上有工作,但他還有一個雙胞兄弟以掃,彼此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這提醒我們,在跟隨主、追求主時,不可忽略以東是我們的雙生兄弟;我們與以東的肉體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今天,神的見證——特別是指教會或團體的見證,不能被建立,難處往往不在一般基督徒身上,而是在基督徒領袖中間。他們對聖經知識確有造詣、在主面前是有追求的人,因有了一些屬靈的儲蓄,神開始使用他們,而他們的確也幫助了許多神的兒女;但另一方面,以東的靈還是在他們裡面,一如雅各的經歷,他們也打從心底承認在肉體裡沒有良善,除非經過十字架的工作,否則不可能把他們從詭詐的雅各變成以色列。這裡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耶路撒冷的見證所以沒有被建立,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以東人所帶來的難處。這也是神藉俄巴底亞書向我們強調的重點。 由此也讓我們明白,今天神的旨意為什麼不能實現?乃因神的兒女中間有一個聲音,是出於以東的攪擾——特別是屬靈人內在的驕傲。所謂屬靈人內在的驕傲,乃是說當他裡面有了一些屬靈的儲蓄以後,不知不覺就在眾多神的兒女中間,數算自己是一個比別人蒙恩更多的人,於是就驕傲並且獨立起來;然後逐漸閞始有人同行,直到同行的人愈來愈多。在這世界上,誰有群眾,誰就有資本。當這些屬靈人掌握了一些群眾以後,他就掌握了一些資本,逐漸地,他的知名度就被建立起來。以東的許多驕傲就是這樣培養和壯大的。前面曾說過屬靈就不可能驕傲,驕傲就不是屬靈;但為著解釋方便,我們姑且用「屬靈的驕傲」這個名詞,來說明以東所代表的。 我們不僅要瞭解俄巴底亞書,更盼望主藉此書對每一個人說話,叫我們看見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幸災樂禍地說著:「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今天,教會的見證沒有被建立的許多原因,實在都是因著我們這些所謂有儲蓄、有看見,並且知道許多真理的人。何時我們一不小心,裡面的以東就會在那裡鼓動,使我們說拆毀的話,也做拆毀的事。 盼望主憐憫,使我們不致失去這卷書的中心,讓我們真看見以東如何與神的見證(特別是團體的見證)發生關係,並且從其中得到實際的幫助。 獨特的開場白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俄1)這節起首的經文在舊約聖經中,可說是最特別的起頭。它沒有告訴我們俄巴底亞是誰,他的家譜如何及父親是誰,也沒有告訴我們俄巴底亞書寫於何時。我們只知道一件事:關於以東的事,是神的默示。默示的原文乃是啟示。求神開啟我們的眼睛,對於以東,我們極需要神的啟示。俄巴底亞是誰並不重要,最重要的乃是這裡有一個啟示,這個啟示是要我們認識我們的肉體。 俄巴底亞的意思是「神的僕人」。今天所有神的僕人,所有服事神兒女的人,都應該得著這個啟示:而在這個啟示之下,俄巴底亞是隱藏的,他只讓我們看到一個名字,而沒有以其他的說明來介紹他自己。所有服事神的人,頂多不過是神的僕人,不必再有足以突顯自己的形容詞。當人聽見俄巴底亞的話,只要知道以東的真相即可,其他都是次要的;聖靈在這裡絲毫不肯浪費筆墨,乃是要我們立刻進入有關以東的啟示裡。這就是本卷書開頭如此簡潔的原因。 這卷書開宗明義即告訴我們它是論到以東的。在創世記二十五24~34中,聖靈親自向我們解釋以掃又叫以東;另一方面也向我們說明以掃為何又叫以東,這與那碗紅豆湯有關係。創世記三十六1:「以掃就是以東,他的後代記在下面。」第8節:「於是以掃住在西珥山裡,以掃就是以東。」第19節:「以上的族長,都是以掃的子孫;以掃就是以東。」從以上三節經文,我們看到聖靈特別的提醒:以掃就是以東,以東就是紅的意思(參創二十五:30下)。講到以東,很明顯的,聖靈也是提醒我們有關以掃把長子名分換紅豆湯的故事,以及他所有的後代都以此作標記。這是聖靈好幾次重複提到「以掃就是以東」的用意。以掃所有的後裔,乃至整個以東族的習性,都可用「以掃」來解釋;其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出賣長子的名分。 「永懷仇恨」 紅豆湯事件以後,以掃便十分惱恨雅各;之後,雅各又奪了他的祝福;於是便想置雅各於死地。以掃的感覺是:「他上次騙了我長子的名分,這次又騙走我的福分。」莫怪他懷恨在心且恨意難消。當然,從表面上看來,雅各用盡阿諛的伎倆,當他回來時以掃好像已經息怒了;但若從屬靈的眼光看,我們知道以掃的憤怒仍在他後裔的心中持續著。誠如以西結書三十五章,神責備以東人說:「你永懷仇恨。」以東裡面有一股怒氣,這股氣表面上已經過去了,但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這股氣仍隨著他的後裔與時間延續著。 以色列人在曠野遇到的第一個仇敵是亞瑪力人,亞瑪力乃是以掃的子孫。當以色列人前往迦南地而必須行經以東地時,摩西曾兩次打發人前去說項,但都遭到拒絕;後來以東人更用強橫的手段,迫使以色列人離開他們的境地。顯然以掃對雅各的恨意從未過去,因為的確有件事曾深深地摸著他的心,就是他所失去的祝福。那天,當他做好美味正期待父親的祝福時,孰料弟弟雅各竟先他一步得去了。因著失去祝福的忿恨在他心中慢慢地生根,終於成為一個打不開的結。由此可見,以掃是在乎祝福的,他覺得這個祝福何等寶貴,失去了多麼可惜,而弟弟雅各卻是如此地可恨,竟把他的祝福騙去了。後來,他的難處表面上似乎沒有了,但事實不然。 看看今天神兒女中間的光景,情形也是一樣的。我們口說彼此相愛,似乎彼此已無嫌隙,心中的芥蒂也不復存在;表面似乎維持和諧,骨子裡卻仍積滿了氣憤。這光景豈不就是以東! 以東的短視 以東為什麼心中不平呢?顯然他還是要祝福,然而因著以東的特點—只看眼前的,致使他在最緊要關頭,只因一碗紅豆湯便輕易地賣掉了長子的名分。長子的名分乃代表擁有雙倍的福分。猶太人在分財產時,若有兩個兒子,長子可得三分之二,而幼子只得三分之一;以掃就是失去了這雙倍的福分。顯然以掃並非不要祝福,只因他眼光短淺而失去了,所以心裡懷恨雅各,一直和他過不去。 同樣地,今天我們為何與弟兄姐妹們翻臉?又為何對看法不同的弟兄姐妹們不理不睬呢?原因在於:我們同樣都渴望擁有屬靈的祝福。如果我們不是主內的弟兄姐妹,如果我們還是屬乎世界的人,那麼我們彼此之間的敵意可能還不會如此之深;難怪有人說:「全世界最大的仇恨是宗教的仇恨。」研讀歷史時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師出有名的;這可說明為何弟兄攻打弟兄的時候,我們可以使出最重最重的拳頭。弟兄開除弟兄、弟兄逼迫弟兄,教會中的肢體關係何以至此呢?原因就是我們要祝福卻失去了祝福之故。表面上就與雅各和以掃和好一樣,彼此在路上碰面時既點頭又握手,但很奇怪的,有一股暗潮仍在我們心中延續翻騰。這正是以東的難處,也正是以東的失敗。 雅各的羡慕 以掃因著輕看雙倍的祝福,而淪為神所增惡的。雙倍的祝福是特指基督說的。雅各和以東其實是半斤八兩,因為他們是同根的雙生兄弟。如果以掃代表肉體,那麼雅各當然也代表肉體,但雅各的好處在於他認識自己的敗壞,同時心裡有一個羡慕;用屬靈的話來說,就是羡慕長子的名分;用新約的話來說,是他羡慕有一天因著十字架的工作,能把他帶到一個地步,被模成神兒子的形象。這是長子名分所代表的,也是雅各所代表的。雅各雖然不好,卻因為這個羡慕,所以神說:「我愛雅各。」於是十字架的工作就開始在雅各身上動工,終於把詭詐的雅各變成榮耀的以色列。當他經過毗努伊勒地時,神在他全身能力最大的地方——大腿窩,摸了一把之後,他走起路來便滿了恩典的痕跡。雖然雅各仍舊詭詐,但他身上已有恩典的痕跡。這是雙倍的祝福,是恩典的結果。 雅各不比以東好多少,但以東的難處是他輕看那長子的名分,以致他雖要神的祝福,卻得不著最好的。這就如今天神的兒女們,不是不要祝福,而所選擇的祝福卻是今生一切屬世的順利,就如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等等。這些祝福都是外在的、看得見的,只要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獲得,而不需要其他的代價。但是對於神的見證,當我們覺得代價太大而感到失望時,那麼在經過許多事情、聽見許多傳言、遇到許多難處之後,恐怕我們早已灰心喪志了。所以有人說:「合一?到天上再談罷,只有在那裡我們才能合一。」或者有人乾脆絕口不提合一的見證,這樣他就不會碰到太多的難處了。在基督徒的肉體裡面有這樣的弱點:為著今天看得見的好處,寧可棄絕神的旨意。 這就是我們裡面以東所代表的光景:揀選次好的,放棄最好的。然而,次好永遠是上好的仇敵。今天,我們裡面雖如雅各滿了詭詐和敗壞,但更重要的是你我心中有沒有一個願望:「主啊!憐憫我,雖然我有許多的失敗,但我羡慕那長子的名分,因此巴不得藉禰十字架的工作,把我模成禰的樣子。不止個人如此,更能透過整個團體使人們看見基督的榮美。」若是這樣,教會的見證就能建立起來。 彰顯基督的榮美 以掃因一碗紅豆湯賣掉長子的名分,的確是一件愚昧的事。但不要忘記以掃的後代有許多是很有智慧的,約伯三友之一的以利法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可以說是第一位神學家:約伯朋友的神學理論,可說是得自以利法的。這一點也可以應用在我們身上。不要以為我們今天很愛主、很有智慧,能幫助人、造就人、把真理傳給人,並且恒常聚會、服事不斷就夠了;在這一切背後,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仍持守那最中心的旨意和異象——神的見證。神所要的永遠是長子的名分,因此無論在團體或個人方面,祂都要求我們彰顯基督的榮美;祂不要別人看見祂的兒女四分五裂,祂要作一個見證:即或在四分五裂中,仍有一班屬神的兒女要起來維護和睦且彼此相愛。當初以掃不願善罷干休,不肯為著神的見證而活;但雅各——人所瞧不起的雅各,卻願意起來上路。 那麼,以掃表徵誰呢?他是那些要祝福的人,同時也是得救的人。如果沒有得救,一切的祝福都談不上;但問題就在這裡:因著我們像以掃一樣太聰明了,所以當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日,看見教會的光景,讀過一些教會的歷史,或者真在主裡有一些寶貴的經歷以後,很可能就會像他一樣,因著如紅豆湯所帶來的暫時滿足,一不小心就輕看了神所賜最美好的祝福,因而使神的旨意受到阻礙。這就是神喜愛雅各,恨惡以掃的原因。他倆是同胞兄弟;就肉體來說都是一樣的,雅各也沒有比以掃好一點;但因著雅各蒙憐憫,他愛慕那最好的,肯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因此你看見神在他身上的雕刻;不僅是個人,還包括了他一家,而且後來成為一族十二個支派。慢慢地我們看見有一個團體出來了,這個團體將在地上向世界見證說:「只有一位真神,而且這位真神的智慧、權能、聖潔,要藉著一個民族彰顯出來。」這就是神所愛的雅各。 放眼遠處 論到神的見證。若就近來看神兒女的光景,我們幾乎可以斷定還要等七十年。然而誰願意再等七十年呢?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要過七十年以後才得返鄉。七十年代表人天然的歲數。返回這件事,神一定要等我們的天然都到了盡頭,祂才開始發動。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神所以要等七十年,乃因為祂的見證和祂見證的形象有絕對的關係。當初以色列人被擄,神的見證遭受嚴重破壞,尤其在以色列人中有許多拜偶像的事。這景象是多麼可怕啊!他們對神如此的不忠,神的榮耀只好離開他們。為什麼神要等七十年呢?因為當整個團體的見證被破壞以後,當代的人就很難忘懷那時的情形;因著見證和形象的絕對關係,當神見證的形象好不容易建立,旋又遭受毀損時,神必須恢復祂自己的見證。七十年後,當那些對這事有印象的人消失殆盡,而新生代對此事毫無印象時,神就能重新恢復祂榮耀的見證。 因此我們明白,神仍舊要恢復祂的工作,但不一定在我們還看得見的時候。因為,我們也許耽誤或羞辱了神的見證,因著相咬相吞的結果,使神可能不再使用我們。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今天,有人似乎以為主非用他不可,但事實是:主可以不用我們。如果我們對主不忠心,彼此又相咬相吞,那麼不要以為只要說一聲對不起,一切隨即可以重頭來過。神固然要恢復祂的見證,但我們不一定馬上就能回到耶路撒冷。 在某地的教會,曾經發生一件非常羞恥的事,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刊登這則消息。那時候,若有人講神愛世人,當地是絕對沒有人能聽得進去。但是二十年、三十年過去了,你再訪問那個地方,便發覺已沒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這件轟動一時的往事;即或曾經知道的人,也因事過境遷而完全淡忘。的確,經過七十年,往事不再追憶,神仍舊要作見證。主一定要達到恢復的目的,但祂可能不是用原班人馬,主若仍用我們,實在是祂莫大的憐憫。如果七十年代表人在世一代的時間,當我們看不見神榮耀見證的恢復時,我們是否會用長子的名分來換紅豆湯呢?還是願意像但以理一樣,雖然明知回歸無望,也自感貢獻乏力,但有一件事他能做,那就是禱告。這讓我們想到:今天神的見證不能重振,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禱告太少了? 紅豆湯的原則是走近路的原則,是叫我們一時快樂的原則。為滿於現狀,維持目前的聚會,我們寧可躲開所有傷腦筋的問題,只講屬靈,不講教會;然而神明明要我們彼此相愛,弟兄姐妹怎麼可能不講教會呢?神的見證就是彼此相愛的見證。難道因著我們被欺負或曾吃虧,就永遠懷恨在心,然後再也不走這條路了?或者因著有人走錯,我們就再也不走了?難道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嗎?我們要永遠記得以東代表什麼。如果我們存著與以東相同的心態,我們無異是對神的見證說了「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我們不須站起來喊,從灰心、無奈的情形來看,實在就是以東的表現。所以,盼望我們記得以東的故事和教訓。 ──
陳希曾《見證的失落與回歸──俄巴底亞書剪影》 俄巴底亞書研究(巴斯德) 第九十一課 俄巴底亞書 題示:請一連細讀本書幾遍,注意書之背景及在十七節的分段。 「凡神所作的,不管是超自然或超人的,都有其必須性。它是非凡的,也是獨特的;本身就可以自成一格,不與群倫,人不能與之比較。因此,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工作必有其超越性,是自有的,獨特的,也是我們人類一切思想所不能想像得到的。這種因素之出現不單不會成為我們信仰的攔阻,反而會支持維護我們的信仰。
——皮雅遜博士 俄巴底亞先知留下斷章殘稿,是聖經中最短的經文之一。它只有一個主題,就是宣告以東的審判;書的末了才附加以色列人最後的復興。 關於俄巴底亞先知本人的身世,我們知之下詳;書中連他父親的名字也沒記下。「俄巴底亞」這名字,在希伯來人中是十分普遍的,其意即是耶和華的僕人,或敬拜耶和華的人。聖經中與他同名的有許多人,所以我們不要把他們混為一談了。書中所論的顯示他是個南方人,是屬於猶大的。我們不必在這裡分論本書成書日期的早或晚;反正這個與本書之解釋沒有多大的關係。 「論以東」 先知開頭便說:「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信息……」,因此,在研究本書之前,我們要瞭解一下以東人的背景,「以東」一詞原意是「紅」,它本是雅各的哥哥以掃的名字。他曾以一碗紅豆湯的代價而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創世記二十五章三十節說:「以掃對雅各說,我累昏了,求你把這紅湯(原文只一個「紅」字)給我喝,因此以掃又叫以東(小字作「以東就是紅的意思)〉。以東人就是以掃的後裔,他們的原居地是西珥山。創世記三十六章八、九節說:「以掃住在西珥山裡,以掃就是以東;以掃是西珥山裡以東人的始祖……」。 西珥山不是一座單獨的山,而是一個多山地帶的名字,是從死海之南到亞迦巴灣(Gulf of
Akabah)。它之所以叫「西珥」,是與何利人人有關的;創世記十四章六節和三十六章二十節說:「在何利人的西珥山……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孫(「何利」原意是岩穴居者)」。從這些經文我們知道,西珥山原有之居民就是何利人,他們就以他們之首領「何利」作該地之名稱。後來以東人(或以掃人)就佔領該地而住;申命記二章十二節說:「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除滅,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 說來巧得很,「西珥」的原意是多毛的、暴烈的、粗獷的;到底是(是因為何利人之首領西珥是一個多毛及粗獷的人而得名,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們是個岩穴居者這個事實來看,他確是這樣的人也不足為奇;再者,這個名字跟他們附近這環境倒是十分配合的,因為當地確是矮叢橫生,纏岩處處,而又斷崖如鋸的。更巧合的就是以掃本人也是很多毛的(創二十七11),他之所以叫以掃,那也是理由之一呢(創二十五25)——因為以掃這名的另一意思就是暴烈或多毛。可能因為以掃性好動,喜歡戶外之打獵生活,因而選了西珥山作居所。無論怎樣,這就是先知俄巴底亞所論之以東人的特性及背景;他們的先祖是以掃,而其原居地則是西珥。 以東人所居之西珥,雖是斷崖如鋸,矮叢亂生,肥沃之山谷和地土倒是不少的。它們以前之京都建在波斯拉(Bozrah),離死海之南約數哩,到了俄巴底亞的時代,他們則建都於出名的西拉(或名彼得拉「Petra」)。該處是一個依山岩而建之城,地勢奇特而險要,其天然保障叫敵人極難進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形勢,因此住在該地的人有無憂外敵之安全感。 以東人之反雅各精神 以東人就像他們的先祖一樣,特性是十分現實、世俗、驕傲、狂妄和殘酷的。尤其嚴重的,是他們把這些性格全用來對付以色列人。他們對神之選民特別苦毒,自他們的先祖以掃起,代代如是。以東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仇恨,幾乎充滿歷史的每一頁。最特出的事件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的日子;當以色列人面臨強敵之威嚇時,摩西禮貌地要求他們容許以色列人過其國境,逃避敵人之追趕,他們竟拒絕了(參民二十14~22)。 在先知俄巴底亞的時代,以東人反雅各之火焰重燃,而且變本加厲,不單明顯地反抗以色列人,也暗地裡使用詭計陷害他們。十到十四節說耶路撒冷落難時,以東人不單不加以援予或表示同情,反而助紂為虐。他們眼看以色列人被搶掠劫殺而大大歡樂(11、12節),又在他們「兄弟遭難的日子」,說狂傲的話。當猶太人落在巴比倫之手,詩人就記起以東人幸災樂禍的罪來——「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紀念這仇。」(詩一三七7) 後來,以東人不再是站在一旁隔岸觀火了。他們與以色列的仇敵聯手,一起苦害神的選民。他們「進他們(以色列)的城門……伸手搶他們的財物……」他們堵住逃生之缺口,把剩下的人交給仇敵(13、14節)。稍後我們會再研究這些惡行的意義,現今只是注意其事實就夠了。 以東之罪狀 以東人屢屢行惡,神的刑罰不能再延遲了。本書一至九節強調刑罰必臨以東,而十至十六節則說明刑罰之理由。現請特別注意三和四節——「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阿,你因狂傲自欺,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呢?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里拉下你來,這是耶和華說的。」 一般寫俄巴底亞書詮譯的,都喜歡以二十一節作本書之鑰節,該節是:「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這節是本書最後一節,但不是本書之鑰節;鑰節應是十五節:「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每一個先知他的信息,其中心思想都是「國度就歸耶和華」的,但對俄巴底亞先知來說,他要我們認識的,就是神「公義的審判」的原則。這是神對待列國的基本態度,也是本書論以東預言的一個重要教訓。就讓我們記好了,俄巴底亞是個「公義審判的先知」。 公義的審判 請留意本書怎樣顯出這個教訓:以東人既以詭詐待以色列人(11、12節),他們就必敗亡在詭詐的盟國手上(7節):以東既不放過機會搶掠猶大(13節),以東人就要被夜間來臨之盜賊偷竊直到淨盡(5、6節);以東人現舉起刀劍向弟兄行強暴(10節),以東人亦必死在刀劍之下(9節);以東人既欲剷除猶大(12~14節),以東人就必永遠斷絕(10、18節);以東人既把剩下逃脫的猶大人交給仇敵(14節),因此在末日雅各家剩下的人就必佔領以東之地居住(19節)。不錯,公義的審判——神的報應是絲毫不爽的!我們若放眼看歷史,在反軸心國的戰爭不也是告訴我們同一的原則嗎?戰爭史中真是少有像那次這樣一反常態的。我們且提出一點點來看——在該戰役中,英國被逼退出歐洲大陸,先是自北之登葛(Dunkirk)而退,繼而自南之希臘而退,就讓兩個最強悍的德國和蘇聯對峙。他們都褻瀆神,之後他們就不顧剛簽的和約,互相撕殺起來了。他們二國都曾大大殺害猶太人,神豈不是藉著他們自己的刀來償還猶太人的債嗎?不錯,我們若相信希伯來人的預言,我們就相信神的審判是公義的! 請注意,俄巴底亞明確地預言到以東必永遠被剷除——「你也必永遠斷絕」(10節),「以掃家必無餘剩的」 (18節)。當俄巴底亞寫這預言時,就國勢而論,看來以東比以色列更有可能生存,但歷史證明先知的預言是正確的。以色列至今仍存,以東就永遠從地圖上被塗抹了。 我們雖然沒有最直接之歷史記載,但非常可能的,這個位居險要的以東是敗於巴比倫的,且是在他們幫助巴比倫攻耶路撒冷後五年發生的事。我們只要比較一下耶利米書二十七章三至六節,瑪拉基書一章三、四節,及約瑟弗記巴比倫之戰事史就可清楚明白了。 從這些文獻我們知道,亞拉伯一部落拿巴天人(Nabathaeans)可能受了尼布甲尼撒之指示,進攻以東的首都。到了主前三百一十二年,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安提哥斯(Antigonus)再度進攻以東人,把他們的京城拿下來了。再稍後,到主前第二世紀,以東人散居巴勒斯坦 南部,受到猶大、馬加比人的致命攻擊(馬加比一書五3;65)。之後,約瑟弗告訴我們贊尼斯(Alexander Jannaeus),把他們完全消滅,餘下少部分的以東人就在那京被毀時幾乎全被刀劍所殺;沒被殺的則逃入沙漠內失蹤了。到俄利根時代(主後三世紀),他告訴我們以東人的名字及其語言已完全被遺忘。就這樣,以東人的預言是完全應驗了。 以下我們要簡單列出本書之分段: 俄 巴 底 亞 書 公義審判的先知
屬靈的教訓 我們若不研究本書的屬靈教訓,就不能說是瞭解這本先知書。本書之寶貝就在這裡:以掃——以東乃代表一個屬血氣的人,有的是「亞當的性情」,是屬肉體的,亦即是屬老亞當的。 聖經中有幾對兄弟是代表這種屬靈教訓的,在創世記中,該隱和亞伯,以實瑪利和以撒,以掃和雅各等人的生平就是了。在這三對兄弟中,亞伯、以撒、雅各三人是代表團靈的人,他們代表我們因與基督聯合而有的屬靈生命之幾部分特性,而在另一方面,該隱、以實瑪利,和以掃則是代表屬血氣的人,他們都是屬地的,是代表以自我為中心的老亞當的生命。該隱屬血氣的心思跟救贖是對立的;他代表一切人為的宗教及與之有關聯的文化。他只獻上地的出產:一種因墮落而受咒詛的出產。他看不見流血贖罪的羊羔,亦不肯承認自己需要救贖。他耕地而活,建城而居,滿足於今生的享受。至於第二個人——以實瑪利,他是代表自我的生命,是與信心對立的,保羅在加拉太書四章二十九節說得很清楚(請自行翻閱)。最後是以掃,他對屬靈的事不感興趣。希伯來書十二章十六節說他是「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但讓我們不要忘記,上述三人所代表的「肉體」全都在我們裡面——他們提醒我們心裡的絆腳石,腳前的深坑,因為它們叫我們輕視救贖,反抗信心的生活,又對一切屬靈的事不感興趣。 我們要在這裡仔細一點地研究以掃,因為他所代表的,正是我們老亞當生命中最明顯的特徵。從某一方面來說,他確是很具吸引力又可愛的。從創世記二十五章二十五節中,我們知道他出生時即有兩個記號:他是身體發紅,又是渾身有毛。這兩點即說明他是美麗而又強壯的。幼年的時候很得寵愛,少年的時候又十分俊美,身軀魁梧而有力。不錯,以掃的外表確是得人喜愛的。但慢著,再過不久,他的美麗就敗壞了,身體發紅的以掃變作以東——「紅人」,他的顏色就跟啟示錄的紅馬、紅龍,及朱紅色的獸一樣(六章、十二章和十七章)。這些都可說明隱伏在他裡面強烈的性格。原先代表力量的渾身毛髮不久亦代表他成長後的獸性。強壯的以掃變了強暴的以東,獵者變了嗜血者。在希伯來文中,「以東」「以掃」都是出於同一個字根,只是不同的寫法吧了。因此以東就是以掃,代表外表美麗而內裡兇殘「屬肉體的生命」。我們且看看他自己顯露出來的性格,他為了一碗紅豆湯就把長子的名分賣掉了。從他年幼便得父親之愛來看,他不可能不知道長子的名分是可得屬靈的應許及福分的,但他不稀罕。這不正是我們的生命及我們這一代特徵的寫照嗎?為了短暫的快樂而輕看將來屬天的榮耀,看目前的紅豆湯比屬靈的祝福還重。 我們若能從聖經中搜集與以掃有關之經文來加以研究,必大得幫助,但這裡是不能如此作了。單看俄巴底亞先知怎樣地描述,也足以顯明屬血氣的生命是怎樣的了——「狂傲自欺」(3節);看他的城寨——「住在山穴中」(3節)、他的自信——「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3節)、他的野心——「在星宿之間搭窩」(4節)、他對屬靈之憎厭——「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10節)、他的殘忍(11~14節);至終被神輕視(2節)、終被信心之弟兄得勝(17~21節);及最後被神所滅(10、18節)。 我們有了新約之幫助(尤其是羅六6~14;加五17~25),整部以東史就更充滿屬靈之教訓!我們還可提出一點供讀者自行研究。以東乃代表一切抗拒神的國家,它亦預言到神要在將來把現今這個世界體系完全推翻,建立他的國度;他提醒我們,任何國家若是與猶太人、神的選民作對的,它必不得興旺,時候到了,他們就要付出高昂之代價來。 這本書的篇幅雖然小,其屬靈之教訓卻是很豐富呢! 阿摩司書和俄巴底亞書問答 (1)阿摩司出身自何城鎮?在什麼地方?他在哪一節告訴我們? (2)阿摩司怎樣論及自己的出身和作先知的經過呢? (3)阿摩司是在何處作先知的?又在什麼時候開始?他的風格如何? (4)阿摩司在每一預言中,均以同一的方式開始,那是什麼?有何要義? (5)試列出阿摩司書之分段,並略述其大意。 (6)俄巴底亞書的主題是什麼? (7)「以東」一詞是什麼意思?以東人的先祖是誰? (8)「西珥」是什麼意思?在那裡,它得名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9)在摩西的時代,以東人怎樣虧待以色列人?在俄巴底亞的時代呢? (10)俄巴底亞書之鑰節在那裡,本書之主要教訓又是什麼? (11)試分列出本書之大綱及其要義。 (12)試述「以東史」之屬靈教訓。 俄巴底亞書精華(漆立平) 1、俄巴底亞書的作者與寫作時地
⑴、 「俄巴底亞」(Obadiah)這名字的意義是「耶和華的僕人」。對於他的生平,經內經外都一無記載。聖經中有十多個俄巴底亞,有時譯作俄巴底、或俄巴底雅、或俄巴第雅。當時採用不同的譯名,是免得讀者誤把他們當作相同的人。先知俄巴底亞在書中對他自己沒有什麼記載,,其用意顯然是要人注意他所傳的信息,而不要人注意他。 ⑵、 俄巴底亞在何時何地傳說神的默示,很難作明確的斷定,因此歷來許多解經家有多種不同的推測。比較可取的推測,是根據聖經歷史的發展背景,與豫言內容的關係。依此我們為俄巴底亞書應是主前八百多年前所寫。可能是先知書中最早成書的一卷。 ⑶、 他作先知的時間可能是在猶大王約阿施年間,約主前880年。那時以東背叛約蘭不久後,非利士與亞拉伯聯軍攻破耶路撒冷,時為主前887年,他們為擄掠耶路撒冷拈鬮,以東亦參與其中,造成猶大莫大的傷害(王下8:20~22)。神差遣俄巴底亞傳神的話,責備以東的罪惡,預言他們將來必將臨到的禍患。他可能是在猶大或耶路撒冷寫成此書。 2、俄巴底亞書的特色與重要性
⑴、 以東與以色列原為兄弟骨肉,同為以撒的後裔,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也都是事奉敬拜耶和華神的子民。以東也曾蒙神眷顧,賜西珥之地為業,成為列邦中的一國。在以色列出埃及經曠野的路程,走向迦南地時,經過以東的邊境,神曾嚴禁以色列人侵犯他們,也不許他們強行通過。在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中,並給以東人機會可以入耶和華的會,這是對其他民族所不曾有的好意。他們理應一面敬拜神,一面善待他們的弟兄。兩國理應成為兄弟之邦,彼此扶持,互相支援幫助。 ⑵、 可是,以東對以色列始終不懷好意,曾多次侵犯猶大南地。尤其這次在耶路撒冷遭受外邦蹂躝,以東竟幸災樂禍,甚至乘火打劫,造成以色列人極的大的傷痛,他們似乎巴不得他們的兄弟在地上被消滅,這是神所最恨惡的心態。因此事過之後,神差遣俄巴底亞,發出聲討以東的信息,審判他們的罪惡。俄巴底亞書等於就是以東的判決書。預言他們若不悔改,他們的國和名號將要從天下被除去。 ⑶、 當神差俄巴底亞傳此信息時,神的心乃是要以東人認罪悔改的,叫他們從今以後不再弟兄彼此相恨相殘。所以,神仍給他們預留了很長的時間和空間。可是他們的過犯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他們竟至背棄耶和華,轉從他們自設的偶像,後來神又差遣了許多先知,如約珥、阿摩司、以賽亞、耶利米等,再而三的警誡以東,他們至終不受警誡,乃至於被巴比倫所滅,果然,從此地上再沒有以東族和以東國了。 ⑷、 俄巴底亞是第一位寫出「耶和華的日子」的先知。「耶和華的日子」是一個何等重要,何等嚴肅、何等可畏的預言和信息。對於神的子民、列邦萬民、神的兒女、神的教會,都有極大的關係。因為時間的緊速,日子的臨近,巴不得萬民早日歸主,神的子民早日歸順,神的兒女與教會早日自潔,裝飾整齊。 ⑸、 這卷書雖是一卷論以東的書,卻也是一卷論弟兄之邦彼此相待的反面警誡。教會與教會之間,弟兄與弟兄之間不該存在的一種負面心態。這卷書與新約中的腓利門書,恰是遙遙相對的。所以,這卷書對新約下的聖徒和教會,仍是極有價值的。而且本書以詩歌体寫成,是可以用來詠唱傳播,叫人長久不忘的。 ⑹、 以東的最大錯誤,就是他的狂傲自欺,心中依靠他的地勢、天然保障、自以為有的聰明智慧,而輕忽了神的錫安山(祂居所所在的地方),輕看了弟兄,貪戀眼前的利益,而見利忘義,作出許多他不當作的事。雖然,猶大有他該受管教的地方,但無論如何,以東不該作鞭子或刑具。否則兄弟之情何義呢? 3、俄巴底亞書的主要內容
俄巴底亞書的內容主要有三點,在分段綱目中,就可一目暸然: ⑴、 神責備以東的狂傲自欺,預言他的悲慘禍患(俄1~9)。 ⑵、 神責備以東的幸災樂禍,和乘火打劫的行徑(俄10~14)。 ⑶、 神宣告耶和華的日子,祂要審判萬國,立定祂的錫安山(俄15~21)。 俄巴底亞書──毀滅以東,國度歸神(張向晨) 俄巴底亞之名意:事奉神的人 以東就是以掃,是雅各的雙胞胎長兄,屬血氣的在先逼迫屬靈的,以掃的後代亞瑪力人,逼迫雅各。(參詩137篇;申二十五17~19;瑪一2~5) 舊生命與新生命在信徒裏面爭戰。(林前十五46;羅七章)最終舊生命毀滅,新生命基督為主為王。 大綱:以「耶和華」分五段 1~4節
狂傲者必拉下 5~7節
隱藏寶物被搜尋 8~14節
滅亡之因,八個「不當」 15~18節
雙胞胎的毀滅與復興 19~21節
國度歸耶和華 [8~14節] 屬血氣的人,反對十字架的道,貪圖個人享受,視捨己的門徒為敵人。 瞪眼看兄弟遭難,幸災樂禍兄弟被滅。 遭難的日子說狂傲的話,定罪毀謗,趁機進入城門奪權,看他們受苦袖手旁觀,伸手搶財得利,趁機剪除眼中釘,向仇敵告密,出賣兄弟。 [21節] 必有拯救者耶穌基督來到,審判亞當裏的人,除滅魔鬼的作為,國度歸於神。 俄巴底亞書簡介(楊震宇) 【俄巴底亞書引言】 【為什麼要讀俄巴底亞書?】 Ø 任何人若想要知道神審判肉體的原則,以及神如何藉著審判以東顯出祂的公義,就必須讀本書。 Ø 本書提醒我們在肉體中有驕傲和仇恨的特徵。願我們受教導,在神面前謙卑自己,不照著肉體來生活,而是照著靈來生活:愛弟兄,彼此相助,才能蒙神的喜悅和賜福。 【如何讀俄巴底亞書?】 Ø 全般瞭解本書的史實。以東人的歷史背景,請參考創世記;及其論到以東的罪行與毀滅,請查考下列經節:詩篇八十三篇6節、12~18節,以賽亞三十四章8~15節,六十三章1~6節,耶利米四十九章7~22節,哀歌四章二11~22節,以西結二十五章12~14節,三十二章二19~30節,三十五章,約珥書三章十19節,阿摩司一章11~12節。 Ø 研讀本書中題到以色列人在千年國度的復興與榮耀(17~21)的預言。本書說明他們經管教後仍蒙憐憫,神應許的拯救者—基督—必於審判列國之後,建立永遠的國度。 【本書鑰節】 【俄15】「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 【本書鑰字】以東、報應(15節) 【本書要旨】指出以東因高傲自大和欺壓猶大必遭神的責罰,而猶大將會蒙福。 【本書大綱】。根据內容可以分作四大段: (一)
以東的招禍(一至九節)。 (二)
以東的罪行(十至十四節)。 (三)
耶和華的日子(十五至十六節)。 (四)
以色列的復興(十七至二十一節)。 【默想】親愛的,俄巴底亞書講到神的審判與拯救,你明白了多少?其中與你的關係是什麼? 【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祢!將這一卷俄巴底亞賜給我們,好使我們能過每魂脫離肉體,每靈都充滿愛的生活。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詩歌】【我們呼吸天上空氣】 (《聖徒詩歌》693首第1節) 我們呼吸天上空氣,香味從天而來。 但願每魂脫離肉體, 每靈都充滿愛。 視聽――我們呼吸天上空氣~Church In Marlboro 【金句】「照著字面看,是神釋放祂的預言以攻擊以東,但是在寓意上,則是反對這個世界;而就著道德層面來說,卻是重在反對肉體。」──
江守道 【俄巴底亞書默想】主要的話──報應 題示:本書的兩個主角── (一)「俄巴底亞」 Ø
舊約聖經至少有十三位同名的俄巴底亞(俄巴底、俄巴底雅、俄巴第雅) 。 Ø
欲知是誰,通常是寫「某某人的兒子俄巴底亞」。 Ø
本書僅寫「俄巴底亞」,似乎有意用來代表一切正面的基督徒。 Ø
俄巴底亞的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可視為神所喜悅之人的代表。 (二)「以東人」 Ø
以東人乃是以掃的後裔(創廿五30) 。 Ø
以掃是雅各的孿生兄弟(創廿五25~26) Ø
在聖經裏通常用以東人表徵「肉體」:以東字義「紅」,指貪愛世界(紅豆湯);以掃字義「有毛」,指野蠻(不喜歡順從聖靈的引導) 。 Ø
以東人可視為輕看長子名分的信徒的代表,亦即神所定罪之人的代表。 Ø
然而以東人若肯悔改,仍可被神接納──「第三代子孫可以入耶和華的會」(申廿三8) 。 ── 楊震宇 俄巴底亞書概論(賈玉銘) 舊約有兩卷書,專論異邦人與選民的關係:一卷即約拿書,一卷即俄巴底亞書,是論異邦對於選民的。在這兩卷書裡,也是表顯出神不僅為猶太人的神,也是萬國的神。本書是舊約內最短的一卷,其篇幅雖短,其意義卻極重要。有多少極有價值的言論或書籍,未必是長篇巨帙。所以在這一本篇幅最短的聖經內,確實包括了最緊要的真理。 一、著者 書之著者,即先知俄巴底亞,意即神的僕人。一個先知,當然即神的僕人。或說此俄巴底亞即亞哈時藏匿先知的俄巴底亞。他既隱藏了一百多位先知,保全了他們的性命(王上l8:13-14),因而神也就把他興起來,作了一代的先知;正如聖經所言,接待先知的,就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太10:40)。但解經者,多以為他作先知時,比亞哈時較晚,或與約珥、阿摩司並彌迦為同時,且有人認為他是曾見過耶路撒冷被毀滅的一位先知,如本書內所論以東對於選民的態度,正是在耶路撒冷被毀時,以東所表現的態度(耶49:7-22;結25:12-14)。 二、要旨 書之要旨,是論“以東受刑”,以東是代表異邦,此言“在主的日子”,一切苦待神子民的人,或種族、或國家,都不免受神的判斷。按歷史所載,以東對於神民有兩件事最惹神的震怒:一即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以東人阻礙以色列人的去路,令以色列人繞道遠行(民20:14-21),以致會眾因此犯罪。二即當選民被擄時,即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詩137:7)。此乃因以掃生時,雅各抓住他哥哥的腳跟(創25:21-34)。其後世子孫每想加以報復,但是他們如此乘人之危,而苦待神的子民,公義的神,怎能不為選民伸冤呢?此也表明信徒,在這不信的世代中,每受人虐待,遭人逼迫,終有一日,主要為他們復仇,因為經上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三、分段 (一)一種分法 1、以東受罰(1-16) (1)將遭之災禍(1-9) (2)所犯之首罪(10-14) (3)末日之景狀(15-l6) 2、以色列復興(17-21) (1)蒙救(17) (2)獲勝(18) (3)得地(19-20) (4)結局(21) (二)二種分法 1、以東之災難(1-9) 2、遇難之原因(10-l4) 3、在主的日子所受的報應(15-16;參賽34:6-15,36:1-6) 4、以東在主國中之經過(17-21;參民24:17-19) 四、與耶利米書之比較
俄1節-耶49:7;俄l-2節——耶49:14-15;俄3-4節一一耶49:16;俄5節一一耶49:9;俄6節——耶49:10;俄8節——耶49:7;俄9節——耶49:22。 從以上之比較,知二先知的話,是從一個靈所感,或耶利米書所載,是從俄巴底亞書而來。 五、俄巴底亞之職務 (一)受神的詔命(1節)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他是神所興起的人,他所說的不是個人的理論,或以他人之書為其本,他是得了神的默示。這“默示”二字,就似神在他的見證上蓋了印。 (二)作神的僕人 “俄巴底亞”意即神僕。他是神的僕人。 (三)傳神的信息(1節) “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信息”。他乃是傳報神的信息,不是說自己的話,更不是迎合人心,說悅人耳之言。他是個真傳道人,即傳神的信息。 (四)警告神民的仇敵 幾乎全書是專對以東發言,這是作對外佈道的工夫。 (五)傳末世福音 本書第十五節主“降罰的日子”,宜譯“主的日子”,即關於主再來的信息。 (六)預備神的國降臨(17-21) 最後一句即“國度就歸耶和華了”。因為世上的國,終必成為我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俄巴底亞書(大衛鮑森) 俄巴底亞是第一個警告以色列會被擄的先知,這是舊約聖經最短的一卷書,書中講了一句話是個全新的觀念,就是主的日子將到,「主的日子」這觀念貫穿所有的大先知書,也貫穿新約聖經。我們從大小先知的預言可以看出一個原則:神是根據各國對待祂子民的態度來審判,神最看重的是我們怎麼對待祂的子民,在舊約時代是指以色列民,在今天也包括教會。俄巴底亞書的第一部分(1-14節)講到以東這個國家會受審判,第二部分講到其他所有的國家也會受審判。這個原則很重要:我們怎樣對待神的子民,就等於怎樣對待神。 現在先看小先知書,稱它們為小先知書是因為書很短,不像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那麼長,有些小先知書的編幅,只有一頁,但是卻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