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第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先知宣告神的審判並為此哀號】 一、先知彌迦得到神的默示(1節) 二、神的審判――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背道(2~7節) 三、先知的哀號――為眾民所受罪罰而哀哭(8~16節) 貳、逐節詳解 【彌一1】「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馬利亞和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以下是永恆主的話,就是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執政的日子傳與摩利沙人彌迦的;是彌迦見了異象論到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所說的。」 〔原文字義〕「約坦」耶和華是完美的;「亞哈斯」他已掌握;「希西家」耶和華已使剛強;「在位的時候」日子;「摩利沙」有酒醡器;「彌迦」誰像神;「默示」言論,言語;「撒馬利亞」看山;「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 〔文意註解〕「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意指先知彌迦的盡職年間,是從南國猶大王約坦(主前750~735年,參王下十五32~33)、亞哈斯(主前735~720年,參王下十六1~2)、希西家(主前720~691年,參王下十八1~2),三個王在位的時候,大約共有六十年(主前750~690年)。 「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摩利沙』是耶路撒冷西南方約35公里處的一個小村莊;『彌迦』大約與以賽亞、何西阿、阿摩司等三位先知同一個時期,但比他們稍晚(參賽一1;何一1;摩一1);『耶和華的默示』就是神的話,先知根據神的話而為神向人說話。 「論撒馬利亞和耶路撒冷」:即指當時的南北兩國,『撒馬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首府,『耶路撒冷』是南國猶大的首府。 〔話中之光〕(一)這裡沒有提到彌迦父親的名,暗示他的父親名不見經傳,可能身分卑微,由此可見,他能夠為神所用,乃在乎他這個人如何,至於出身地位並不重要。 (二)彌迦作先知,論到以色列和猶大南北兩國。一個神的僕人所服事的範圍,全在乎神的安排,並不是根據他自己的選擇和喜好。 【彌一2】「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祂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 〔呂振中譯〕「萬族之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充滿於其上的阿,要側耳以聽;主永恆主要見證你們的不是,主從祂的聖殿堂要斥責你們。」 〔原文字義〕「萬民」國家,人民,百姓;「聽」聽到,聽從;「所有的」滿,填滿的東西;「側耳而聽」傾聽,專注;「你們的不是」(原文無此片語)。 〔文意註解〕「萬民哪,你們都要聽」:『萬民』指全世界的人;神在這裡要向全人類宣判南北兩國的罪罰。 「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地和其上所有的』意指全地的居民,亦即萬民;本句和上句乃平行同義子句,意思相同。 「主耶和華從祂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你們的不是』意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罪過(參5節);因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他們自己的邱壇,故耶和華從『祂的聖殿』,亦即『祂的居所』(參3節)發聲定罪它們。 〔話中之光〕(一)神對一國一族的審判,其原則關係到「萬民」和「全地」,所以凡是聖經上所記載的事,原則上也與我們後世有關,所以我們不可輕看。 (二)神在地上的聖殿,表徵今日的教會。神今天就在教會中,關心各地教會的屬靈情形,並且在教會中說話、見證並引導。 【彌一3】「看哪,耶和華出了祂的居所,降臨步行地的高處。」 〔呂振中譯〕「看哪,永恆主出了祂的地方,祂下來,踏在地之山丘。」 〔原文字義〕「出了」出來,前往;「居所」住所,地方;「降臨」下來,下降;「步行」踩踏,前進;「高處」高地,山。 〔文意註解〕「看哪,耶和華出了祂的居所」:『祂的居所』指神在高天之上的居所,亦即祂的聖殿(參2節);本句意指神即將有所行動。 「降臨步行地的高處」:『步行』指腳踏在,表徵勝利和掌權;『地的高處』指眾山的峰頂上,表徵全地。本句意指神以行動宣示祂勝過一切、掌管全地。 〔話中之光〕(一)神不僅是「天上的神」,神也是「全地的神」,祂喜悅與地上屬他的人來往,所以我們應當時刻親近祂,與祂交通來往。 (二)神步行地的高處──從高處細細查看地上所有的人事物,也全盤掌握局勢。許多信徒只能從某一個角度領會周遭所發生的事,唯有與神同行的人,能夠超越過任何境遇,而從高處俯視一切,掌握全局。 【彌一4】「眾山在祂以下必消化,諸谷必崩裂,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 〔呂振中譯〕「眾山必熔化於祂以下,眾山谷必裂開,像蠟在火前面,像水傾瀉斜坡一樣。」 〔原文字義〕「消化」溶化,溶解;「崩裂」劈開,破開;「沖下」流動,澆灌。 〔文意註解〕「眾山在祂以下必消化」:『眾山』表徵在上掌權的領袖,如王、首領、族長等;『消化』表徵俯伏在地。全句意指全地所有的領袖人物在神面前必降伏。 「諸谷必崩裂」:『諸谷』表徵下層階級的一般百姓;『崩裂』表徵受壓以致崩潰。全句意指全地人民在神面前必不再強項硬心。 「如蠟化在火中」:意指經不起神烈火的懲治。 「如水沖下山坡」:意指經不起神藉環境的管教。 〔話中之光〕(一)地上所有的人,都不能在神面前站立,因此我們若遭受任何人的為難,只要將事情帶到神面前,一切都必消化、崩裂。 (二)山谷也象徵信徒所面對的許多艱難困苦,只要我們有信心,所有的困難終必「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 【彌一5】「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罪過在哪裏呢?豈不是在撒馬利亞嗎?猶大的邱壇在哪裏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嗎?」 〔呂振中譯〕「這都因為雅各的過犯,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過犯是什麼?豈不是撒瑪利亞麼?猶大家的罪惡(傳統:猶大的邱壇)是什麼?豈不是耶路撒冷麼?」 〔原文字義〕「雅各」抓住腳後跟的人;「罪惡」罪,罪的懲罰;「邱壇」高地,山丘。 〔文意註解〕「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和以色列家』在此乃同義詞,指以色列民。全句意旨神的管教和刑罰全都因他們自己的過犯與罪惡。 「雅各的罪過在哪裏呢?豈不是在撒馬利亞嗎?」:意指北國以色列的過犯乃在於他們在王的領導下,一致違背神的誡命,去敬拜偶像假神。 「猶大的邱壇在哪裏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嗎?」:意指南國猶大在他們王的領導下,雖有聖殿,卻仍保留拜偶像假神的邱壇,心懷二意,正是他們的過犯。 〔話中之光〕(一)許多時候,信徒被人攻擊或遭遇苦難,乃是因為我們得罪神,使神不能不管教我們,所以對付罪,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二)信徒最大的罪,乃是在神之外另有所愛慕、追求與崇拜,在不知不覺中,讓一些人事物成為我們心中無形的偶像假神。 【彌一6】「所以我必使撒馬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她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來。」 〔呂振中譯〕「故此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野外的亂堆,作為種葡萄之處;我必將她的石頭倒在平谷中,使它的根基露出。」 〔原文字義〕「必使」使之變為,賦予;「田野」田地,開闊之地;「亂堆」廢墟堆,毀滅;「處」栽種的地方;「倒」流動,澆灌;「露出」揭開,揭露;「根基」底部。 〔文意註解〕「所以我必使撒馬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意指北國以色列地首府撒瑪利亞城,必被燒毀變成一片廢墟,僅可供農牧,無法再建成城市;又因撒瑪利亞城原係建在山上(參王上十六24),僅適於種植葡萄之用。 「也必將她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來」意指為了種植葡萄,只好剷除廢墟中的石塊,將它們倒在山谷中,以致裸露出山脊來。 〔話中之光〕(一)神恨惡偶像假神以及拜偶像假神的人,人得罪神莫過於拜偶像。 (二)信徒必須清除心中所有的偶像,查出其根源並加予徹底對付,否則恐怕一個偶像過去了,另一個偶像接踵而來。 【彌一7】「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 〔呂振中譯〕「她的雕像都必被砸碎,她的淫資財物都必被火燒掉,她的偶象、我必使它都荒廢;因為從妓女的淫資收集來的終必回復為妓女的淫資。」 〔原文字義〕「偶像」雕刻的像(首字);偶像,神像(次字);「財物」(娼妓的)雇價;「毀滅(原文雙字)」命定(首字);荒廢,荒涼(次字);「雇價」(原文與「財物」同字)。 〔文意註解〕「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意指撒瑪利亞原有一切雕刻而成的偶像假神,都要被打碎丟棄。 「她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意指北國歷代累積的財物,將要被火燒毀。 「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意指撒瑪利亞所累積的財物,大體上與拜偶像假神有關,因為他們在拜偶像假神時,必出雇價與廟妓行淫,故可說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 「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指撒瑪利亞所累積的財物,除了一部分被火燒毀之外,其餘的將被擄到拜偶像假神的外邦去,在那裡也將被轉用作廟妓的雇價。 〔話中之光〕(一)信徒對付偶像應不惜一切代價,犧牲慘重也在所不惜,務必「打碎」與「火燒」。 (二)來源不正常的財富,其去路和歸屬也必不正常。信徒千萬不可將來路不明的財物拿來奉獻給主,因為必不蒙主悅納。 【彌一8】「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 〔呂振中譯〕「因此我必嚎咷哀號,光腳裸體而行;我必號啕像野狗,哀鳴如鴕鳥。」 〔原文字義〕「大聲」發出哀號;「哀號」痛哭,哀痛;「露體」赤裸;「呼號」哀號;「野狗」蛇,海怪;「哀鳴」哀悼;「鴕鳥(原文雙字)」女兒(首字);不潔淨的鳥(次字)。 〔文意註解〕「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意指先知彌迦必為撒瑪利亞的結局大聲哀號。 「赤腳露體而行」:意指脫除外袍和鞋襪,呈半裸狀態,邊行走邊哀號,是當時一種舉哀的表現。 「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意指哀號之聲近似野狗和鴕鳥。 〔話中之光〕(一)對於俗世和教會中墮落敗壞的光景,信徒們該有的基本反應是「哀慟」,因為主的話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 (二)先知的「哀號」,表明他與神站在一起和神表同情,定罪拜偶像的罪。我們若對教會中一切不該有的光景冷漠無情,就顯明我們的屬靈感覺已經麻木不仁了。 【彌一9】「因為撒馬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 〔呂振中譯〕「因為撒瑪利亞的創傷無法醫治,乃是延及猶大,直逼我人民的城門,至於耶路撒冷。」 〔原文字義〕「傷痕」傷害,擊打;「無法醫治」衰弱,難病;「延及」帶來,引進。 〔文意註解〕「因為撒馬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意指北國以色列不可能復原。 「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意指北國以色列受神懲治之後,現在輪到南國猶大,難免也被神責罰;不過責罰的程度較輕,僅耶路撒冷的城門被敵人攻破,全城陷入敵手,但未變成一片廢墟。 〔話中之光〕(一)在一般情況下,神所責打的,神也醫治(參申三十二39);但敬拜偶像假神所引起的責罰傷痕,竟至無法醫治,可見其嚴重性。 (二)偶像會傳染、擴散;任何一地甚至一國的偶像,會傳播到各地甚至各國,從而敗壞全人類。今日教會中包容同性戀的風氣,正在擴散到各地、各宗派的教會。 【彌一10】「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總不要哭泣;我在伯‧亞弗拉滾於灰塵之中。」 〔呂振中譯〕「(以下三行皆有讀音相似的戲語)不要在迦特報信,不要在亞柯哭泣(傳統:總不要哭泣。今稍點竄譯之。參士1:31);要在伯亞弗拉(傳統:伯亞勒弗拉)打滾於塵土中。」 〔原文字義〕「迦特」酒醡;「報告」宣告,顯明;「總不要哭泣(原文雙同字)」哭泣,哀號;「伯‧亞弗拉」灰塵之家;「滾於(原文雙同字)」翻滾。 〔文意註解〕「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迦特』係非利士人的城鎮(參摩六2),『迦特』的原文發音和『報告』相近;先知自言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以免被非利士人嗤笑。 「總不要哭泣」:意指在仇敵面前不可哭泣。 「我在伯亞弗拉滾於灰塵之中」:『伯亞弗拉』的原文發音和『灰塵』相近;先知自言要在伯亞弗拉滾於灰塵之中,進一步表達哀傷:(1)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參8節);(2)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參8節);(3)滾於灰塵之中。 〔話中之光〕(一)今日教會最大的失敗,就是一個教會領袖的的犯罪作惡,在報紙和電視台北大大地報導,以致整個基督教被世人嘲笑並藐視,使主蒙羞。 (二)千萬不要在外邦人和仇敵面前「哭泣」,外邦人和仇敵只會加增我們的恥辱,不會幫助我們;我們總要向神哭泣,祂是我們傾心吐意的對象。 【彌一11】「沙斐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們無處可站。」 〔呂振中譯〕「沙斐的居民哪,赤身慚愧走過去吧!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此句有讀音相似的戲語);伯以薛人的慟哭把你們立足之地都奪去(意難確定)。」 〔原文字義〕「沙斐」美麗;「赤身」裸體;「蒙羞」羞恥;「撒南」出來,尖的;「伯‧以薛」狹窄之家;「哀哭」哀號;「無處可站」(沒有)站立之地。 〔文意註解〕「沙斐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沙斐』的原文字義是美麗悅目;本句寓意式表明南國猶大從原來美麗悅目的情況,轉變成在眾人眼前赤身蒙羞。 「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撒南』原文字義是『出來』;本句寓意式表明南國猶大因為蒙羞,從原先出來到處行走者變成不敢出來。 「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們無處可站」大大『伯以薛』原文字義是『狹窄之家』;本句寓意式表明南國猶大因為不敢出來,大家聚集在狹窄之家哀哭,就更變得無立足之地。 〔話中之光〕(一)「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若有屬靈的眼光,就會看見教會中的墮落敗壞,實在是叫信徒們蒙羞的重大事故。 (二)所謂羞愧至「無地自容」,正是本節的寫照。神的子民本該在世人面前昂首挺胸,光明正大,但因得罪神,竟然淪落至此地步,怎可不悔改歸向神呢? 【彌一12】「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切望得好處,因為災禍從耶和華那裏臨到耶路撒冷的城門。」 〔呂振中譯〕「瑪律(即:『苦味』的意思)苦境的居民焦急等候著福利,因為有災禍從永恆主那裡降到耶路撒冷的城門。」 〔原文字義〕「瑪律」苦味,怨苦;「憂急」扭曲,折磨;「切望」(原文無此字);「好處」好的,令人愉悅的;「災禍」惡的,壞的;「臨到」下降,下來。 〔文意註解〕「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切望得好處」:『瑪律』原文字義是『苦味』,『好處』又可譯作甘甜或甜美;本句寓意式表明南國猶大因為無立足之地(參11節),心裡焦慮,滿是苦味,絲毫沒有甘甜。 「因為災禍從耶和華那裏臨到耶路撒冷的城門」:意指上述心境的改變(參8,10~11節),都因著神降禍給南國猶大。 〔話中之光〕(一)等到災禍臨頭,方始憂急焦慮,豈非太遲?信徒們應當趁著還有今日,早日預備好自己迎見你的神(參摩四12)。 (二)拿俄米對她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得一20)。瑪律居民們的經歷正與拿俄米的經歷相似。 【彌一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錫安民〔原文是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過在你那裏顯出。」 〔呂振中譯〕「拉吉的居民哪,用快馬套車哦(此句有讀音相似的戲語);[這是錫安子民犯罪的起點]因為以色列人的過犯都發現在你那裡。」 〔原文字義〕「拉吉」難以攻克的;「快馬」駿馬;「套」綁,繫;「錫安」乾枯之地;「民」女子;「罪」罪咎;「而起」首先,起頭;「罪過」罪過;「顯出」找到,發現。 〔文意註解〕「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拉吉』的原文發音和『快馬』相近;『快馬套車』指準備快速逃避敵人的追殺(參賽三十16)。全句意指原本意欲快速迎敵,不料竟變成快速逃避敵人。 「錫安民的罪由你而起」:意指耶路撒冷的罪乃因拉吉而引起(參王下十四19)。 「以色列人的罪過在你那裏顯出」:意指以色列家的罪也在拉吉被發現;究竟甚麼罪過,聖經並沒有明文記載,可能包括拜偶像假神,以及其他罪過。 〔話中之光〕(一)與其事後快速逃避災禍,不如事前快速追求神。追求神的獎賞,至少還有「或者可以得著」(參腓三12)的希望,但逃避神的懲罰,則毫無可能。 (二)在神之外另有愛慕與追求,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人的「心」先離開了神,人的「手」和「腳」必然隨後犯罪並走罪惡的道路。 【彌一14】「猶大啊,你要將禮物送給摩利設‧迦特。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 〔呂振中譯〕「故此你必將摩利設迦特作為妝奩送出;亞革悉伯、對以色列王、必致令其失望(此語讀音跟『亞革悉』一詞讀音相似)。」 〔原文字義〕「禮物」送走,臨別贈品,嫁妝;「摩利設‧迦特」迦特的所有物;「亞革悉」欺騙;「眾族」家族;「詭詐」欺騙的,令人失望的。 〔文意註解〕「猶大啊,你要將禮物送給摩利設迦特」:『摩利設』的原文發音和『禮物(字義嫁妝)』相近;本句意指拉吉的罪過重大,難免被神討罪(參13節),因此建議猶大家將拉吉當作嫁妝送給非利士人邊界的摩利設迦特,以免被牽連。 「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亞革悉』的原文字義和『詭詐』相近;本句意指歷代猶大王被欺騙而誤以為亞革悉可作為禦敵的重鎮,事實卻不然,它經不起敵人的攻擊。 〔話中之光〕(一)本節教訓我們,信徒應當出代價對付罪,除去一切會招致神審判和懲罰的人事物,才能恢復與神之間親密的交通關係。 (二)不要相信自己,也不要信靠任何人;唯一值得我們相信並信靠的,乃是神自己。 【彌一15】「瑪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奪取你的來到你這裏;以色列的尊貴人〔原文是榮耀〕必到亞杜蘭。」 〔呂振中譯〕「瑪利沙(『瑪利沙』與『這個霸佔者』讀音相似)的居民哪,我還要使這個霸佔者(『這個霸佔者』與『瑪利沙』讀音相似)來侵犯你呢;以色列的榮耀就永遠消失(傳統:必到亞杜蘭)。」 〔原文字義〕「瑪利沙」山頂;「奪取」佔有,剝奪;「尊貴人」榮耀,尊榮;「亞杜蘭」人的正義。 〔文意註解〕「瑪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奪取你的來到你這裏」:『瑪利沙』的原文發音和『奪取』相近;本句意指那奪取的,就是那侵略者的軍隊,很快就會來到你這裡,亦即戰禍即將來到。 「以色列的尊貴人必到亞杜蘭」:『以色列的尊貴人』按原文應翻作『以色列的榮耀』;『亞杜蘭』是昔日大衛逃避掃羅的追殺時藏身的洞穴(參撒上二十二1),可視作羞辱的表號。本句意指當戰禍一來到,以色列的榮耀便消失無蹤。 〔話中之光〕(一)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帖前五3)。 (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先讓神得著榮耀,後才有從神來的平安。當你完全是為著神的榮耀時,心靈必然升高至屬天永恆的境地;平安必要作王,平安必然來到,因為我們不再受世俗與得失所困擾。 【彌一16】「猶大啊,要為你所喜愛的兒女剪除你的頭髮,使頭光禿,要大大地光禿,如同禿鷹,因為他們都被擄去離開你。」 〔呂振中譯〕「猶大阿,為你的嬌麗兒女剪髮、使其頭光禿哦;使你的光禿大如禿鷹哦;因為他們都必流亡而離開你。」 〔原文字義〕「喜愛」雅趣,樂趣;「剪除」剪,割;「頭髮」(原文無此字);「使頭光禿」剃光頭髮,使成光頭;「大大地」變大,變寬;「光禿」光禿,禿處;「被擄」擄掠,顯露;「離開」(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猶大啊,要為你所喜愛的兒女剪除你的頭髮」:『剪除頭髮』是舉哀的表示;本句意指猶大家的歷史性浩劫即將來臨,故當準備為眾兒女的苦難舉哀。 「使頭光禿,要大大地光禿,如同禿鷹」:意指全然光禿,是極其悲痛的表現。 「因為他們都被擄去離開你」:意指猶大人全都被擄離開猶大地,散居在外邦。 〔話中之光〕(一)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十四26)。 (二)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賽五十四13)。 叁、靈訓要義 【神的子民應當側耳聽神的話】 一、神的話的來源(1節) 1.神僕人得自神的默示(1節) 2.神僕人將所得神的默示述說出來(1節) 二、神的話特別關乎神子民所犯的罪(2~7節) 1.要側耳而聽神從祂的居所見證祂子民的不是(2節) 2.神行走在地的高處查看祂子民的情況(3節) 3.神子民無論大小都必在神面前赤露敞開(4節) 4.神子民最大的罪惡乃是崇拜偶像假神(5節) 5.神必要徹底懲治拜偶像假神的罪(6~7節) 三、神的話顯示神對祂子民的罪罰極其可怕(8~16節) 1.神的懲治與責罰極其嚴厲可畏(8~9節) 2.神的懲治與責罰使祂子民感到羞愧悲哀(10~11節) 3.神的懲治與責罰使祂子民倍感沉痛(12節) 4.神的懲治與責罰使祂子民難以承擔(13~14節) 5.神的懲治與責罰使祂子民蒙受戰禍(15節) 6.神的懲治與責罰使祂子民被擄分散(1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彌迦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彌迦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