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先知預言彌賽亞國(一)】 一、彌賽亞國的建立(1~2節) 二、彌賽亞國的盛況(3~5節) 三、彌賽亞國的永續(6~8節) 四、彌賽亞國的產難(9~13節) 貳、逐節詳解 【彌四1】「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呂振中譯〕「在末後的日子永恆主之殿的山必堅立于萬山之頂,必高聳過眾岡陵;萬族之民必流歸於這山。」 〔原文字義〕「末後」後部,盡頭;「山」山嶺;「堅立」堅定,牢固;「超乎」上面,高處,極點;「高舉」舉起,升起;「嶺」山丘;「流歸」流動,照耀。 〔文意註解〕「末後的日子」:意指當末世,基督再臨,建立彌賽亞國度的時候。 「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意指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和鄰接的錫安山,必要堅固地重建,作為彌賽亞國度的行政管理中心。 「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並非指這山的海拔高於世上其他的山,而是指這山在萬民的心目中,其重要性過於全天下眾山嶺,因為神在那裡發號司令。 「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如同河水湧流,形容列國萬民都要湧向這聖山。 〔話中之光〕(一)正如哪裡有主的同在的地方,那裡就是天堂;同樣地,哪裡有神掌權的地方,那裡就是萬有的中心。 (二)水是往低處流,萬民卻往高處流;我們的眼要向山舉目(參詩一百二十一1),我們的腳要穩行在高處(參哈三19)。 【彌四2】「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必有許多外國人要前來,說:『來,咱們來上永恆主的山,來登雅各之神的殿;好讓祂將祂的道路指教我們,使我們在祂的路徑上行;因為教訓必出於錫安,永恆主的話必出於耶路撒冷。」 〔原文字義〕「前往」行,走,來;「來吧」行走,去,來;「登」上去,攀登;「奔」(原文無此字);「道」道路,路程;「教訓」指教,教導;「行」(原文與「來吧」同字);「訓誨」指示,教誨。 〔文意註解〕「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許多國的民』並非異教徒(參5節),乃是指皈依真神的外邦人,特別是信奉耶穌基督的基督徒,前來領受神的訓誨。 「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意指相約前來耶路撒冷朝拜聖殿,亦即來到神面前。 「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祂的道』和『祂的路』乃同義詞,特指神行為的準則,就是公義;全句意指神必指引我們當行的公義,我們也必遵行其中,決不偏行己路。 「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此乃平行同義子句,前後兩句的意思相同;全句意指來到神面前,特為恭聆神教訓的話語,遵行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參提前三15),教會的見證乃在於神豐富的話語;哪裡有神的豐富的話語,神的子民就往那裡聚集。 (二)真實屬靈的教會,必不缺乏神的訓誨和言語;信徒們聚集領受神真道的教訓,並且將祂的話付諸實施。 (三)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詩八十六11)。 【彌四3】「祂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呂振中譯〕「祂必在許多別族之民間行審判,為遠方好多強盛的外國人斷定是非。他們必將刀打成犁頭,把矛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大家都不再學習戰事。」 〔原文字義〕「施行審判」判斷,治理;「強盛的」強大的,強壯的;「斷定是非」判決,證明;「打」打碎,敲打;「舉」拿,舉起;「攻擊」(原文無此字);「學習」練習,訓練。 〔文意註解〕「祂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世俗的原則是『強權即公理』,但此處表明神必在列國和萬民中主持公道,亦即秉公行義。 「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意指將戰爭用的武器,改造成生產用的工具,因不再需要以武力解決國與國、民與民之間的紛爭,彼此和平相處。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意指不須動用武器,也不須學習武術和戰爭技巧。 〔話中之光〕(一)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神的話是用來對付我們的「己」,不是用來對付別人。 (二)世人以強權為真理和公義,所以爭戰不斷,目的是要使別人和別國服從其判斷;但惟有讓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祂要按公正審判眾民(參詩九十六10)。 【彌四4】「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 〔呂振中譯〕「反而可以安坐、各在自己葡萄樹下,自己無花果樹下,也無人來驚嚇:因為萬軍之永恆主親口說了。」 〔原文字義〕「坐」坐下,住下;「驚嚇」戰兢,害怕。 〔文意註解〕「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這兩種果樹枝葉繁茂,結實纍纍,象徵生活富裕,國泰民安(參王上四25);全句用來描繪在彌賽亞國度中和平與繁榮的景象。 「無人驚嚇」:意指沒有威脅,無憂無慮。 「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強調2~3節的話既是出自神的口,必然信實可靠。 〔話中之光〕(一)「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唯有讓神在眾人心中作王掌權、得著榮耀,才能夠有真正的平安與和平。 (二)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三18)。這意思是說,公義的果子,只有那些樂於製造和平的人才能播種並收割,也只有在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之環境中,才能茁壯地成長,並且產生豐碩的成果。 【彌四5】「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們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而行。」 〔呂振中譯〕「萬族之民雖各奉自己的神的名而行,我們呢、卻要奉我們的神永恆主的名而行、直到永永遠遠。」 〔原文字義〕「奉」(原文無此字);「永永遠遠(原文雙字)」古代的,一直,始終存在(首字);永遠,延續至未來(次字)。 〔文意註解〕「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此處的『萬民』並非流歸聖山的萬民(參1節);全句意指異教徒各自信奉不同的偶像假神,且靠自己之神的名行事。本句絲毫沒有讚賞的意思,絕對不能將它當作萬教歸一、殊途同歸的藉口。 「我們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而行」:『我們』指猶太人和基督徒;屆時,所有的猶太人將不再拜偶像假神,單單信奉獨一的真神,就是耶和華,且靠祂的名行事直到永永遠遠。 〔話中之光〕(一)各人的心目中各有所愛慕並崇拜的偶像假神,但真實的信徒卻單單高舉那又真又活的真神,除祂以外,再無別神。 (二)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西三17)。 【彌四6】「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趕出的和我所懲治的。」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喻說:當那日、我必聚集那些瘸著走路的,我必招聚那些被趕散的,和我所使受苦的;」 〔原文字義〕「聚集」聚集,招聚;「瘸腿的」跛腳;「招聚」召集,集合;「趕出」趕走,放逐;「懲治」打破,成為壞的。 〔文意註解〕「到那日」:意指到末世,當基督再臨,彌賽亞國實現在地上的時候。 「耶和華說:…我必聚集瘸腿的」:『瘸腿的』在此指雅各的後裔以色列人(參創三十二31~32);屆時,神要從各國中聚集以色列人。 「招聚被趕出的和我所懲治的」:本句與上句乃平行同義子句,意思相同;意指神要招聚那些被擄分散到各國、被神懲治的以色列人。 〔話中之光〕(一)一個瘸腿的人,眼能看、耳能聽、口能言、鼻能聞、手能動,幾乎樣樣都能,惟有一件不能,就是腳不能行。今天在教會裏面恐怕有許多信徒是患了屬靈的瘸腿――幾乎凡事都能,特別是會聽道、會講道,卻缺了一件,就是不會行道。 (二)神的趕出和懲治,目的不是為著棄絕和毀壞,而是為著管教。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十二6,10)。 【彌四7】「我必使瘸腿的為餘剩之民,使趕到遠方的為強盛之民。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從今直到永遠。」 〔呂振中譯〕「那瘸著腿走路的、我必使他們作為餘剩之民;那被放逐的、我必使他們成為強盛之國;永恆主必在錫安山作王以統治他們,從今時直到永遠。」 〔原文字義〕「餘剩之民」餘留者,餘種;「強盛」強大的,強壯的;「作王治理」作王,統治;「直到」甚至到,一直到;「永遠」永久的,始終存在。 〔文意註解〕「我必使瘸腿的為餘剩之民」:『餘剩之民』又稱『餘數』(參羅九27;賽十一11),就是那些被擄分散到各國、被神懲治的,如今被神招聚的以色列人。 「使趕到遠方的為強盛之民」:『強盛之民』與『餘剩之民』乃同義詞,都指以色列人;他們被神招聚回到聖地後,與萬民相比較,顯得非常強盛。 「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從今直到永遠」:本句說明被神招聚的以色列人之所以強盛,是因神自己做王治理他們,並且彌賽亞國將會永遠存在。 〔話中之光〕(一)當全體神的子民無法達到神的要求時,神就在全體神的子民當中揀選一班剛強的「強盛之民」,作為「餘剩之民」來帶代表全體,由他們來完成神的使命。這就是「餘數」的原則(參羅九27),也就是「男孩子」得勝者的原則(參啟十二5;二7,11,17;三5,12,21)。 (二)神要在一班合乎祂心意的人們當中作王掌權,親自治理他們,使他們能達到神所要求的地步,完滿達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彌四8】「你這羊群的高臺、錫安城〔原文是女子〕的山哪,從前的權柄─―就是耶路撒冷民(原文是女子)的國權──必歸與你。 〔呂振中譯〕「你,羊群的高臺阿,錫安小姐的山岡阿,都必歸於你了:一等(或譯:從前)的權柄必歸於你,耶路撒冷小姐的國權必歸於你,」 〔原文字義〕「羊群(原文雙字)」群,畜群(首字);牧羊人暸望台(次字);「高臺」塔,高台;「城」女兒;「權柄」統治,管轄;「民」女兒;「國權」主權,統治權。 〔文意註解〕「你這羊群的高臺」:『羊群』指被神招聚的以色列人(參6節註解);高臺是牧羊人守望羊群的瞭望台。 「錫安城的山哪」:意指錫安山就是羊群的高臺,亦即治理以色列民的中心。 「從前的權柄─―就是耶路撒冷民的國權──必歸與你」:意指從前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盛世時期,在耶路撒冷所掌的國權,如今得著恢復,並且將要發揚光大。 〔話中之光〕(一)今天合乎神旨意的教會,就是神的國,就是神今天在地上經營的中心(參彼前二9)。然後藉著建造的教會,使地上的萬國成為神的國(參啟十一15)。 (二)「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神的國必須先降臨在教會中,神的旨意必須先在教會中通行無阻,然後才能叫地上的國成為神的國,使神的旨意在全地上能通行無阻。 【彌四9】「現在你為何大聲哭號呢?疼痛抓住你彷彿產難的婦人,是因你中間沒有君王嗎?你的謀士滅亡了嗎?」 〔呂振中譯〕「如今呢、你為什麼大聲哭號呢?難逆你中間竟沒有王,或是你的謀士都滅亡了,以致產痛抓住了你、像抓住了生產的婦人麼?」 〔原文字義〕「大聲」喊叫,吼叫;「哭號」喊叫,悲鳴;「疼痛」極度痛苦;「抓住」堅定,緊迫;「產難」生產之苦;「謀士」謀士,給人忠告;「滅亡」消失,消滅。 〔文意註解〕「現在你為何大聲哭號呢?」:『現在』指先知彌迦所處的時代;本句意指當時因為外患將要臨頭,舉國上下大聲哭號(參一8)。 「疼痛抓住你彷彿產難的婦人」:意指將要來的禍患所帶給的艱難痛苦,使以色列民如同產難的婦人疼痛難當。 「是因你中間沒有君王嗎?」:意指災禍是因為失去治理以色列民的君王嗎(參王下二十四15;二十五6~7)? 「你的謀士滅亡了嗎?」:意指災禍是因為缺乏智慧的謀士,預先策劃防範嗎? 〔話中之光〕(一)當神的子民落在醉生夢死的情況中,好像沒有君王的治理,也沒有那具備遠見的謀士時,神會興起環境,使他們受神的懲治和管教,因而痛苦哭號,彷彿經歷產難的婦人。 (二)教會中必須有正常的治理(神的君王)和屬靈的智慧(謀士),免得受神懲治,遭遇苦難。 【彌四10】「錫安的民〔原文是女子〕哪,你要疼痛劬勞,彷彿產難的婦人;因為你必從城裡出來,住在田野,到巴比倫去。在那裡要蒙解救;在那裡耶和華必救贖你脫離仇敵的手。」 〔呂振中譯〕「錫安小姐阿,絞痛而沖出、像生產的婦人吧!因為你如今快要從這都市出來,住在野外,去到巴比倫;在那裡你必得援救,在那裡永恆主必贖回你脫離你仇敵的手掌。」 〔原文字義〕「民」女兒;「疼痛」扭曲,痛苦地扭動;「劬勞」衝出,迸發出;「產難」生產之苦;「巴比倫」混亂;「解救」被解救,營救;「救贖」贖回;「脫離」(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錫安的民哪,你要疼痛劬勞,彷彿產難的婦人」:意指耶路撒冷大禍將臨,城中的居民將如產難的婦人,經歷生產的劬勞和疼痛。 「因為你必從城裡出來,住在田野」:意指城中將遭受大破壞(參三12),居民只得出城住在郊外野地。 「到巴比倫去」:意指被擄遷徙到巴比倫等外邦之地。 「在那裡要蒙解救;在那裡耶和華必救贖你脫離仇敵的手」:意指最終仍將蒙神救贖,得以脫離敵人的手,而回歸故土(參耶二十九10)。 〔話中之光〕(一)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福音的目的,不是叫人在地上安逸,乃是使人在苦難中轉眼望天;不是叫人生活容易,乃是叫人生命有所變化。 (二)神讓我們「經歷許多艱難」的主要原因,是要除去我們身上的天然成分,也就是拆毀我們的舊人,好叫我們裏面的新人一天過一天的變化成熟(林後四16)。必須是那些屬靈的光景通得過神審判的人,才「算配得神的國」,所以是為神的國受苦(帖後一5)。 【彌四11】「現在有許多國的民聚集攻擊你,說:願錫安被玷污!願我們親眼見她遭報!」 〔呂振中譯〕「現在聚集來攻擊你的有許多國的人,就是那些說:『願錫安被戰事蹂躪玷污,願我們親眼見到她遭報』的。」 〔原文字義〕「聚集」聚集,招聚;「攻擊」(原文無此字);「被玷污」被褻瀆,被汙染;「遭報」(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現在有許多國的民聚集攻擊你」:11~13節回述建立彌賽亞國之前的末日情景;本句意指在基督再臨之前,將必有多國的大軍聚集攻擊耶路撒冷,就是所謂的『哈米吉多頓』大戰(參啟十六14,16;十九19)。 「說:願錫安被玷污!願我們親眼見她遭報」:意指多國的民仇視大君的京城耶路撒冷,咒詛她,誓言要毀滅她。 〔話中之光〕(一)世人聚集攻擊我們,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參林前四13)。一般人都願走亨通、成功、榮耀的道路;但十字架的道路,卻是被藐視、蒙羞辱、看作愚拙的路。 (二)「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林前四12~13)。基督徒正常的反應,並不是憑我們自己天然的生命所能作得到的,乃是主那勝過十字架的生命在我們裡面,使我們能活出來。 【彌四12】「他們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意念,也不明白祂的籌劃。祂聚集他們,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場一樣。」 〔呂振中譯〕「但他們卻不知道永恆主的意念,不明白他的計畫;他收集他們、就像把禾捆聚到禾場一樣。」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意念」思想,籌劃;「明白」分辨,理解;「籌劃」商議;「禾場」打穀場。 〔文意註解〕「他們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意念,也不明白祂的籌劃」:『他們』指聚集前來攻擊耶路撒冷的多國大軍(參11節);他們懵然不知神的計劃是故意要讓他們聚集在一起,然後一舉殲滅他們(參啟十九17~18,21)。 「祂聚集他們,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場一樣」:『把禾捆聚到禾場』是為著踹榖(參13節);本句意指神特意聚集多國大軍,為要對付他們。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 (二)在世人的眼中,敵人的大軍聚集前來攻擊(參11節),何等可怕!但在神的籌劃中,他們卻像禾捆聚到禾場一樣,方便踹踏(參13節)、一舉殲滅。 【彌四13】「錫安的民〔原文是女子〕哪,起來踹榖吧!我必使你的角成為鐵,使你的蹄成為銅。你必打碎多國的民,將他們的財獻與耶和華,將他們的貨獻與普天下的主。」 〔呂振中譯〕「起來踹才吧,錫安小姐阿!我必使你的角成為鉄的,使你的蹄成為銅的;你必粉碎許多別族之民,將他們搶掠之物獻(傳統:『我必獻』讀作『你必獻』)與永恆主,將他們的資財獻與全地之主。」 〔原文字義〕「民」女兒;「踹」腳踏,踩;「榖」(原文無此字);「打碎」壓碎;「財」利益;「獻與」奉獻;「貨」力量,財富;「普天下」地上。 〔文意註解〕「錫安的民哪,起來踹榖吧」:意指神忿怒審判的時候已經來到,呼籲神的子民興起,與天使天軍一同踹神忿怒的大酒醡(參啟十四19~20)。 「我必使你的角成為鐵,使你的蹄成為銅」:『角』為牴觸,『蹄』為踐踏,均指爭戰的能力;本句意指神必使他們強而有力,所向無敵。 「你必打碎多國的民」:意指擊敗多國的聯軍。 「將他們的財獻與耶和華,將他們的貨獻與普天下的主」:意指擄掠列國的財富獻給那全地獨一的真神。 〔話中之光〕(一)神的兒女們面對仇敵撒但的手下軍兵,應當剛強壯膽,奮勇興起,因為牠們的聚集攻擊,是在神的籌劃中(參12節),目的不是叫牠們勝過我們,而是叫牠們成為我們「踹榖」的對象。 (二)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王下六16)。真求神也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能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並保護我們(參王下六17)。 (三)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6~7)。 叁、靈訓要義 【彌賽亞國概覽】 一、彌賽亞國的建立(1~2節) 1.末世在地上必要建立彌賽亞國(1節上) 2.彌賽亞國的地位必要高於天下萬國(1節中) 3.神的選民必要從萬國歸回彌賽亞國(1節下~2節) 二、彌賽亞國的盛況(3~5節) 1.神必要在萬國的民中施行審判(3節上) 2.公義取代強權,和平取代戰爭(3節下~4節) 3.神的名永遠被高舉(5節) 三、彌賽亞國的永續(6~8節) 1.先前被擄的餘民必要回歸(6~7節上) 2.神要親自作王掌權直到永遠(7節下) 3.神的國權全然恢復(8節) 四、彌賽亞國的產難(9~13節) 1.神國的子民必先經過艱難痛苦(9~10節) 2.萬國無知的民必要聚集攻擊(11節) 3.怎知神的籌劃是要使選民踹踏、打碎外邦萬民(12~13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彌迦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彌迦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