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導論拾穗 彌迦書提要 壹 關於先知彌迦 一 從本書三章一、八節和七章七節等處看來,顯然本書的著者就是先知彌迦。 二 除了本書一章一節和耶利米二十六章十八節外,聖經對於先知彌迦的生平,並無記載。 三 他是在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說預言。(一1。)按照時間的推算,他是和以賽亞、何西阿同時代,(參讀賽一1,何一1,)可能還有阿摩司。他們都比彌迦早。 四 他是摩沙利人。摩沙利是在耶路撒冷西南部的一個鄉村,接近非利士的境界。 五 ‘彌迦’是‘米該雅’的簡名;因此有些解經家認為王上二十二章八節的米該雅就是先知彌迦。(他們的根據是:本書三章五、十一節,比較王上二十二章二十八節;本書二章十一節,比較王上二十二章十一、十三、十四節。)其實不然,先知米該雅是音拉的兒子,比先知彌迦早一百多年。 六 ‘彌迦’(或是‘米該雅’)的意義是‘有誰能像耶和華。’這就是先知彌迦的見證。他在本書中一再指出神的聖潔、公義、慈愛和憐憫超越一切,無可相比;所以在本書結束時,他說,‘神阿,有何神像你…。’(七18。) 貳 時間和地點 一 根據本書一章一節,我們可以推測先知彌迦作工的時間約有四十年,自主前七五○年起,至主前七一○年止。 二 先知作工的地點是在猶大。可是他說預言的主要對象還是以色列,所以他在一章一節中明說,他得的‘默示,論撒瑪利亞,’然後也論耶路撒冷。 參 體裁 本書是一卷東方的古詩,裡面的詩句是非常簡潔、文雅、穩靜,到處充滿了詩的美麗和精緻。它是一班研究‘小先知書’的人們所最愛讀的一卷。 肆 先知彌迦與先知以賽亞 彌迦和以賽亞是同時代的先知,一個在野,一個在朝。兩人可能是相識的。他們預言的內容也是大致相似的,都說到神對猶大和以色列的審判、彌賽亞的來到、神的百姓將來的恢復和國度的建立。所以有人說,彌迦書就是以賽亞書的縮本。兩書有許多處的辭句或意義是很相似的,例如:彌迦書四章一至三節,比較以賽亞二章二至四節。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本書中先知的話語有好多處被其他經卷所引用。例如: (一)三章十二節,比較耶利米二十六章十八節。 (二)四章六、七節,比較西番雅三章十九節。 (三)五章二節,比較馬太二章五、六節,約翰七章四十二節。 (四)七章六節,比較馬太十章三十五、三十六節。 二 彌迦作工的時間,正在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年間,也正在以色列王比加、何細亞年間。所以初讀聖經者讀本書時,最好參考王下十五至二十章;這樣,才能明白當時的背景是如何的,先知的話是指什麼說的。 三 ‘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她的石頭倒在穀中,露出根基來。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彌一6~7。)這是預言以色列將受的審判。這事完全應驗在何細亞年間。(王下十七1~18。) 四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彌四1。)這是關乎彌賽亞國度的預言。‘山’和‘嶺’都是指著地上大小不同的國權。這預言的大意是:(一)彌賽亞的國在末後的日子必定建立,耶路撒冷是中心。(1。)(二)地上的國必圍繞主的國。(2。)(三)國度的特點是公義、和平。(3。)(四)國度的結果是繁榮、興盛。(4。) 五 本書中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有四處: (一)彌賽亞的降生地。(五2。) (二)彌賽亞的工作。(二12~13。) (三)彌賽亞的得勝。(五3~9。) (四)彌賽亞的國。(四1~5。) 六 ‘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付敵人,直等那生產的婦人生下子來。’(五3。)這是一處極重要的預言,關乎以色列何時才能脫出仇敵的手,回到蒙福的地位。這預言的應驗是雙重的:第一次應驗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馬利亞生下主耶穌;那時如果以色列人接受祂作救主,他們必得拯救。最可惜的事就是,他們不僅沒有接受祂作救主,反而把他們的主基督釘在十字架上,致使他們分散在列國,備受歧視、虐待,比以前亞述和巴比倫的時代痛苦更甚。第二次的應驗是末後的日子,有一個‘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啟十二5。)第一次的婦人和孩子都是個人的;第二次的‘婦人’和‘男孩子’都是團體的,那‘婦人’指教會,那‘男孩子’指教會從痛苦和艱難中所產生的一班得勝者。得勝者一顯露後,就被提到寶座之前;接下去就天上有爭戰,撒但被摔下,基督帶了千萬聖者降臨,使以色列從仇敵手中得拯救,回到蒙福的地位。 七 末後以色列遺民的工作的效能有兩方面:一方面‘如從耶和華那裡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五7;)另一方面‘如林間百獸中的獅子,又如少壯獅子在羊群中。’(8。)在國度開始建立的時候,他們的責任是向普世傳福音,對於悔改的人就像露水和甘霖,對於拒絕悔改的人就像撕裂的獅子。(參讀詩二6~9,啟二26~28。) 八 本書七章五、六節是將來‘降罰的日子’中必有的現象。主在路加二十一章十六節曾題起過,保羅在提後三章一至四節也曾題起過。那時神的選民在地上一無倚靠,只有專一信賴神。那時候的環境也逼著他們非倚靠神不可。所以先知作總結說,‘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彌七7。) 九 ‘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一8)先知帶領百姓為罪哭泣、痛悔,他自己必須先‘哀號。’行動的勸導是強於話語的勸導,以身作則的推動是勝於苦口婆心的推動。神的僕人總得有保羅那樣的經歷-‘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9。) 陸 信息 本書主要的信息是:神對祂的選民:(一)因恨罪必須加以管教;(二)因慈愛又必須予以寬恕和拯救;(三)因所立的約又必須予以恢復和繁榮。 柒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爭辯。’(彌六2。) 二?鑰節: (一)‘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祂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辯。’(六2。) (二)‘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七7。) (三)‘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8。) (四)‘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18~19。) 捌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以分作四大段:責備、安慰、爭辯、赦免。 1 責備(一至三章) 一 小引。(一1。) 二 神在審判中降臨,嚴責以色列家。(一2~4。) 三 審判的原因。(一5。) 四 預言撒瑪利亞的毀滅。(一6~7。) 五 預言猶大將受侵略。(一8~9。) 六 因選民受審判而引起的驚惶。(一10~16。) 七 嚴責以色列家對神背叛,對人不義。(二。) 八 嚴責首領和官長。(三1~11。) 九 預言耶路撒冷的毀滅。(三12。) 2 安慰(四至五章) 一 注意從四章起語氣忽然改變。責備以色列家的神,在此以將來榮耀的前途來安慰祂的子民。(四1~5。) 二 雖然以色列家分散,但他們終必聚集。(四6~8。) 三 雖然被擄是肯定的,但他們終必得拯救。(四9~13。) 四 因為有一位拯救主(耶穌基督)要來。(五1~4。) 五 以色列將來的恢復和榮耀。(五5~15。) 3 爭辯(六章) 一 在安慰之後還有一番爭辯。神的爭辯是帶著何等的懇切、忍耐和憂傷。(1~5。) 二 神所爭的、所要求的是靈和誠實的敬拜和事奉。(6~8。) 三 以色列的罪惡無可推諉。(9~16。) 4 赦免(七章) 1. 先知‘聽耶和華爭辯的話’之後的歎息。(1~6) 2. 先知(代表將來的遺民)專一仰望神,(7,)警告仇敵,(8,)謙卑承認以色列的罪,(9,)為著將來絕對信靠神。(10~17。) 3. 神完全赦免祂的百姓,並向他們施慈愛。(18~20。) —— 倪柝聲《聖經提要》 壹、書名 【本書書名】本書以先知彌迦的名字名書。彌迦(Mika)為米該亞革(Mikayahu)的簡稱,意思是“誰能象耶和華”。《耶利米書》二十六18提到他。一個人的名字常常代表這個人的父母或他自己的價值觀,從“彌迦”一名,可知他不同于罪人和假先知,矢誓忠於耶和華。──《啟導本聖經註釋》 【卷名】《彌迦書》按照其作者先知彌迦的名字命名。“彌迦”(Mikah)是Mikayah的縮略形式,意思是“有誰象耶和華?”希伯來文聖經中,《彌迦書》位於小先知書之六,象英語聖經一樣。在七十士譯本中,它位於第三,在《阿摩司書》和《何西阿書》之後,也許是因為它的篇幅。──《SDA聖經註釋》 貳、作者 【本書作者】本書作者彌迦是猶太人,摩利沙是他的家鄉,這個小鄉村在古城希伯侖西,距耶路撒冷西南約35公里。 彌迦作先知侍奉的時期曆猶大國約坦、亞哈斯及希西家三王(主前742-687年)。他預言撒瑪利亞被毀。此事發生在主前722年,可見彌迦的侍奉早在主前722年以前已開始,與何西阿為同時代人。他在希西家時代和以賽亞一同作先知。但書中未提烏西雅王,可能開始工作遲於以賽亞。他目擊北國首都撒瑪利亞淪入亞述大軍之手,但他是否能見到自己國家的首都耶路撒冷為亞述王西拿基立的軍隊所包圍,則無法知道。主前701年,耶城被圍,獲神奇妙拯救,西拿基立鎩羽無功而返,事見《列王紀下》十九章及《以賽亞書》三十七1~13。但本書未言此事,可能他在主前701年以前逝世。 彌迦出身農家,與先知阿摩司一樣,對當日社會貧富懸殊,政治貪污的情況,憂心忡忡。北國以色列日漸富裕,靠商貿起家的富豪和巧取強奪的地主,生活糜爛,對窮人剝削逼害。南國猶大也繁榮一片,物質生活糜爛帶來難數罪惡。希西家作王后確具改革決心,撥亂反正,清除聖殿中的異教敬拜,燒毀柱像和拜偶像的邱壇,頗具中興氣象。但歷朝罪惡積禍太甚,彌迦預言的刑罰雖延遲來到,但神並未收回。民心已腐,政治和宗教上的改革與真正的悔改,中間還有一大段距離,
人民在內心上並無徹底革新。 鄉村農民生活因亞述軍隊的擄掠而益水深火熱。富人與官吏可在城堡中安居,但農民全無保障,朝夕生活在恐懼中。──《啟導本聖經註釋》 【作者】彌迦被稱為摩利沙人,可能來自猶大南部靠近非利士的摩拉特迦特村。不要把他同在亞哈時代作先知的暗拉的兒子米該雅混淆起來(王上22:8-28)。除了《彌迦書》本身所透露的以外,我們不瞭解先知的其他情況。書中沒有提他父親的名字,可能他出身貧寒。他無疑是猶大人,因為他只提到猶大的王(彌1:1)。他與約坦的前任烏西雅時代開始工作的以賽亞和何西阿同時代,但比他們年輕(賽1:1)。據傳統說,他在撒瑪利亞陷落以前希西家在位的早年死於他的出生地。 彌迦的語言是有韻律,有節奏的詩體。他的風格表現出一種現代的背景,因為它質樸,簡明,直率。先知以經常使用修辭格和雙關語著稱。他對罪惡表現出勇敢,嚴厲和不妥協的態度,然而他心腸軟,常後悔難過,富有同情和愛心。──《SDA聖經註釋》 叁、寫作時地 【時間和地點】 一 根據本書一章一節,我們可以推測先知彌迦作工的時間約有四十年,自主前七五○年起,至主前七一○年止。 二 先知作工的地點是在猶大。可是他說預言的主要對象還是以色列,所以他在一章一節中明說,他得的‘默示,論撒瑪利亞,’然後也論耶路撒冷。 ── 倪柝聲《聖經提要(第三卷)》 關於彌迦書的寫作日期,一般推測為撒瑪利亞城淪陷的前後,即主前七三五至七○○年。有關之根據如下: 1 彌迦在猶大王希西家時宣講預言一事 , 有耶26:18-19的記載為證; 2 彌6章提及以色列 , 似乎暗示她若肯及時悔改,必能脫離神的審判,故最合理的推論,即彌迦的工作始於撒瑪利亞傾覆(主前七二二年)之前; 3 彌迦和以賽亞雖為同期的先知(參賽1:1)
, 但彌迦書中未提及烏西雅王,可見他的工作比以賽亞開始得較遲; 4 書中未提及希西家在位時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主前七○一年),因此彌迦可能在這之前離世或停止作先知。 ──《串珠聖經註釋》 寫作日期:主前700年──《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肆、主旨要義 書之要旨,是“主的權衡”,即主再來時所施行之權衡。從猶大國被擄以前的先知俄巴底亞書裡,我們已看到主再來的日子,也即“主的日子”之兆端,聖經首次用“主的日子”,即在俄巴底亞書裡(1:15)。約珥書則多論“主的日子”之景況。本書是論“主的日子”之權衡,即主的權衡,在他的日子,如何施行。其如何為得勝的牧者,天國的君王;如何審判仇敵,拯救選民,建立他榮耀的國度,使他的日子,在他的和平國度裡,有怎樣的福樂。 --賈玉銘《彌迦書要義》 伍、寫本書的動機 目的為要闡述神訓斥其民,宣告罪的某種刑罰和必要來臨的拯救,這拯救將以真神彌賽亞的出現為中心。──《新舊約輔讀》 陸、本書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讀彌迦書?】 任何人若想要明白有誰能像我們的神──祂恨罪而管教祂的子民,又因祂的慈愛而寬恕和拯救,並復興我們,就必須讀本書。 彌迦的信息在這世代同樣發人深省,他使我們認識在一個荒涼黑暗的時代中,神的子民不能只有外貌而無敬虔的實意,我們必須因著神的赦免、饒恕、施恩、憐憫、應許、誠實和慈愛(七18~20),於我們生命和生活中表現出屬靈生命之內涵,「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六8) 。 ── 楊震宇《每日讀經》 柒、本書的特點 【主題特色】 神的子民本該按神的公義和主權革除社會陋習,過聖潔無瑕的生活,但猶大反要因自己的過犯遭受神審判。然而神應許赦免和拯救至終必臨,而彌賽亞就是整個救贖的中心。 彌迦書由三部分的信息所組成,每部分都以「聽」字為首(1:2; 3:1; 6:1) ; 三部分的信息按內容、語氣和宣講的時間都有不同,但卻貫穿同一中心思想;威嚇和應許、審判和憐憫等重點都交迭出現在三部分的信息裡。 所宣講的預言儼然成為歷史事實是彌迦書的另一特色,彌迦書中被應驗的預言有: 1 撒瑪利亞的傾覆(1:6-7); 2 耶路撒冷的淪陷及聖殿的被毀(3:12;
7:13); 3 百姓流亡巴比倫(4:10); 4 選民從被擄之處歸回(4:1-8;
7:11; 14-17); 5 彌賽亞君王降生於伯利恒(5:2)。 在語言方面,彌迦所表達的是率直、粗獷、憤慨和令人信服的語氣。全書主要斥責人民在道德、宗教方面的惡行,而少涉及政治狀況。 ──《串珠聖經註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內容 彌迦書的三個重要引句常常出現在聖經中。其中一個引句拯救了先知耶利米的性命(耶二六18引述彌三12)。祭司和文士引述彌迦書五章2節來回答希律有關彌賽亞出生地點的問題(太二5,6)。基督第一次差遣門徒的時候引述彌迦書七章6節(太一○35,36)。彌迦書第四章是聖經描述以色列將來之榮耀的一章重要經文,而彌迦書六章8節是許多信徒所喜愛的經節。本書的主要部分都以“聽”一詞介紹出來(一2;三1;六1)。──《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與新約的關係】 一、本書預言彌賽亞將出自伯利恆,而且要作王掌權;耶穌生於伯利恆(太2章),是猶太人和萬民的王,要掌權作王到永遠(啟19~21章)。 二、 神要求的是一個全人的信仰,行公義、好憐憫、謙虛謹慎地與 神同行(6:8);新約基督徒更應當如此,要有信心,也有好行為的見證(雅1:27)。 三、 神聚集以色列家的餘民,引導治理他們,在意想不到時,就率領百姓闖過城門,使國度實現(2:12~13);天國不斷擴展,在末世時,耶穌將聚集信徒,建立天國(太13章;帖前5章)。 四、和平之君必征服仇敵,完全掌權,使百姓得享永遠的平安(5:4~7);耶穌賞賜平安(約14:27,20章),將來更要完全捆綁惡者,進入永恆的國度(啟20~21章)。 ──《聖經新譯本》 玖、鑰節 鑰節: (一)‘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祂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辯。’(六2。) (二)‘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七7。) (三)‘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8。) (四)‘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18~19。)── 倪柝聲《聖經提要(第三卷)》 【本書鑰節】 「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彌一1~2) 「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要聽!你們不當知道公平麼?」(彌三1) 「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彌六1)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七18~20) ── 楊震宇《每日讀經》 拾、鑰字 鑰字:‘爭辯。’(彌六2。)── 倪柝聲《聖經提要(第三卷)》 【本書鑰字】「要聽」或「當聽」(一1,三1,六1) 。人若願傾聽順服神的話,必能得著神的應許和祝福。──
楊震宇《每日讀經》 【彌一1何謂彌迦書?作者是誰?】 答:1 彌迦書Book Of
Micah是舊約十二小先知書的第六卷(何、珥、摩、俄、拿、彌)。書中記載以色列與猶大兩國罪孽所受的責備,預言撒瑪利亞,耶路撒冷的毀滅,以色列將來的恢復和榮耀前途,以及神對他們召恩不義崇邪的爭辯,與複許施恩完全的赦免。本書旨在教誨神的子民離惡從善,免於神的忿怒而受罰。 2
本書體裁是一卷東方的古詩。其中詩句簡潔,穩靜文雅,格調新穎。文筆非常優美,言詞充滿了熱情,是全舊約中最精煉的作品之一。它與約珥書,以賽亞書,同為猶大國的首期先知書。其中有好些話語被其他經卷所引用,如彌四1—3與賽二2—4;彌三12與耶廿六18;彌四6,7與番三19;彌五2與太二5,6;約七42;彌七6與太十35,36,等處經文意思比較相同。尤以預言彌賽亞之首次降世地點,在舊約聖經中只有本書題及,而應驗在新約聖經中。(彌五2;太二5,6)。 3
本書著者,系摩利沙人彌迦Micah(意有誰能像耶和華)寫於耶路撒冷,約自主前750—710年。其工作時間約有40年。他的信息是兼向猶大與以色列而發的,其主要對象是以色列。時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以色列王比加,何細亞的年間。他與南國猶大先知以賽亞,北國以色列先知何西阿同時代,(賽一1;何一1),但比他們的工作時間都晚。彌迦先知與王上廿二8的米該雅先知Michael意同,其間相隔一百多年,彌迦故鄉摩利沙,在非利士邊境上,靠近迦特,離耶路撒冷西南約廿五哩。他雖屬於猶大國的鄉下人,但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人格高超,忠誠勇敢,愛國愛民,滿有才能。與神的關係極為密切,為當時代眾人所難望其項背者,(彌三8;六8;七18)。我們研讀彌迦書時,應與列王紀下十五至廿章一同思想研讀,才能明白其時代的背景如何。——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本書時代背景】彌迦出來工作的時候,南國北國處於特別的環境,北國物質非常豐富。當時由耶羅波安第二世在位執政,他將國家發展到非常興盛;故此北國的人覺得甚麼都可以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沒有一點依靠神的心。而南國的一位好的君王烏西雅剛剛逝世,烏西雅王亦把南國帶領得非常興盛。而且他非常敬虔,帶領猶大人親近耶和華;但烏西雅死後,他的兒子約坦接續為王,約坦雖然未曾離開正路,但他卻是一位非常軟弱的王。約坦死後,亞哈斯繼位,情形就有了轉變;亞哈斯有本事及野心,但卻沒有敬畏神的心,使全國走上背叛的路。亞哈斯死後,希西家接續為王,他是一位非常敬虔的王,一開始便敬畏神,但由於百姓在亞哈斯時代離開神太遠,故不能把百姓帶到神面前,罪惡仍十分普遍,希西家很追求神,但臣僕卻非常敗壞。故此在這時候,南北國非常敗壞,而此時,東方又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興起。亞述演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不久之後亞述會毀滅北國以色列;就在這時候,神在北國興起何西阿先知,而南國神興起以賽亞及彌迦兩位先知,分別向國人說話。 按時間而言,彌迦出道較以賽亞稍遲,但可能兩人有段時間曾經是同工。當年南北國非常混亂,興起了很多先知;在先知中,真正敬畏神的可能只有少數。而在百姓中自稱是先知的卻有許多人,但實際上他們不過是替自己講說話。在這時期中百姓沒有敬畏神的心,而北面又有一個強盛大國來威脅。百姓中許多假先知只知為自己說話。彌迦正於這時出來工作,可以想像得到他的工作實在不容易;因為君王領袖不看重他,百姓也不接納他,好像曠野孤獨的聲音,但神卻與他同在,神將信息給他。——鮑會園《亂世中的呼召──彌迦書的研究》 【摩利沙人彌迦】彌迦住在耶路撒冷一小地方,聖經繙作「摩利沙」。摩利沙離耶路撒冷南五六十華裡,靠近迦特的境界,(一14)稱這地方為「摩利沙迦特」。摩利沙處於猶太人與迦特的地方,故站於一處獨特的地方,兩處均較重視此地。 彌迦作先知的特性,他非常忠心事奉神,雖然四周有人反對,他卻忠心完成神的心意; 第一、他有使命感,他知道在混亂的時代,神有工作要他完成(一18)雖然工作有困難,但仍然要做。 第二、他有正義感,神是公義的,如果我們從神領受信息,這信息應該是正義的,但在傳達時就不容易。 第三、他與百姓有真正的認同,他站在百姓的地位;百姓所遭遇的,正是他所遭遇的。 第四、他有勇氣在這特殊的環境下為神工作;在本書中,他責備兩種人,責備這兩種人都不容易,(三5)指他責備的第一種人是假先知。彌迦亦有勇氣責備百姓的領袖,(三1)。——鮑會園《亂世中的呼召──彌迦書的研究》 【要旨】書之要旨,是“主的權衡”,即主再來時所施行之權衡。在他的日子,如何施行。其如何為得勝的牧者,天國的君王;如何審判仇敵,拯救選民,建立他榮耀的國度,使他的日子,在他的和平國度裡,有怎樣的福樂。——賈玉銘《聖經要義》 【表徵】本書所論,皆為神的聖言聖事,而且也是憑著靈能靈力。“我藉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纔能,可以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三8)。”這是證明他所講的,不但是神的言語,且是藉著聖靈的能力,故可稱為主的先知、主的真僕人。——賈玉銘《聖經要義》 【歷史背景】彌迦在猶大王約坦(西元前742~735年)、亞哈斯(西元前735~715年)和希西家(西元前715~686年)在位時,向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傳講信息。從早一個世代的阿摩司那裡,我們第一手瞭解到撒瑪利亞的道德腐敗(參︰摩二6~7,四6~9,五10~12,八4~6)。根據比阿摩司晚一代的何西阿,同樣令人遺憾的情形在當時仍持續著。而從稍後以賽亞和彌迦提供的內幕資料得知,此現象亦盛行於撒瑪利亞淫亂的姊妹城耶路撒冷。貧富的強烈對比因有權勢者的諸多不義而更形惡化,富人與有權者結合勢力,強奪他人產業,使被欺壓者淪落至經濟無法自立的景況(二1~3、8~9,三1~3、9~10)。詭詐的行徑充斥,因為法官可以用錢收買,而窮人卻無力匡正不公義(六10~11,七1~4)。道德之淪喪十分嚴重,甚至宗教領袖們也隨之墮落。有恩賜的先知(二6、11,三5~7)和教育良好的祭司(三11),出賣自己以投社會名流之所好,猶如妓女和鴇母的關係一般。人們蜂擁至聖殿,獻上供物時亦毫不吝惜,看來舉國上下都很敬虔,但是要人愛神、愛鄰舍的道德之約,卻被有權勢者要踐踏窮人的約所取代(二~三章)。亞哈王錯誤的信仰生活在一個世紀多的時間裡,影響了全國(六16)。 正如耶和華等候亞摩利人惡貫滿盈,才將其交付約書亞處置,並使亞摩利人的地業全失;耶和華在此也同樣等候以色列的罪惡時機成熟,才將其交付亞述大軍。亞述軍隊在西元前八世紀後半,蹂躪猶大全地,擄走了各城巿鄉鎮的百姓。假先知們被己身的貪婪所蒙蔽,對於以色列的罪惡和狂暴軍隊間的關聯視而不見;但真先知卻知道是耶和華在軍隊之上指揮(參一3~7),實現祂一開始與以色列立約時便警告過的咒詛(六1~5、13~16;見注釋)。今日的教會需要像彌迦的人,能夠瞭解西方世界對其基督教傳承嗤之以鼻的態度,其實與周遭國際危機息息相關。──《丁道爾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 彌迦為「米該亞」的簡稱,意即「誰能像耶和華」。先知彌迦的家鄉為摩利設(一1, 14),位於猶大境內,距耶路撒冷西南約卅三公里(二十英里)。全卷書中未提及他父親的名字,可能顯示先知出身卑微。 先知彌迦的信息淋漓透徹地揭露了富豪、地主對一般人民和佃農無情的剝削、逼害;所講的預言主要針對猶大國,且以「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三8)為自己的要務。 彌迦所屬的主前八世紀的後半期,即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之時,正值以色列與猶大歷史上的危急時期。猶大王烏西雅之子約坦登基,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生活奢侈,大興土木,使貧者愈困。而當時的亞述在提革拉 列色三世的統管下,成為一等強國,促使亞蘭和以色列企圖逼脅猶大聯盟抗亞述(王下十五37; 十六5~6)。 亞哈斯時,猶大求援于亞述王提革拉 列色三世,結果被逼向亞述納貢;到猶大王希西家即位的初期,猶大國仍藉每年納貢來換取暫時的安寧。 希西家時,猶大雖有改革,無奈王公大臣政見分歧,或主張歸順亞述,或主張聯埃及抗亞述。主前七二二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攻陷北國首都撒瑪利亞,北國遂亡。到撒珥根二世之子西拿基立即位時,正逢猶大聯埃及叛亞述,於是西拿基立在七○二至七○一年舉兵西進,佔領了猶大一部分領土(見王下十八13~16; 賽卅六1~2),但終折回本國。 在這期間,希西家雖有宗教上的改革,如廢邱壇、毀柱像等,但亦於事無補。猶大舉國的道德和屬靈狀況普遍低落,宗教變得形式化,圖藉禮儀來取悅於神,並受異邦宗教影響,有獻人祭的作法。地主則壓逼窮人,侵吞孤兒寡婦的財產。──《串珠聖經注釋》 【參考資料】 一、本書書名 本書以先知彌迦的名字名書。彌迦(Mika)為米該亞革(Mikayahu)的簡稱,意思是“誰能象耶和華”。《耶利米書》二十六18提到他。一個人的名字常常代表這個人的父母或他自己的價值觀,從“彌迦”一名,可知他不同于罪人和假先知,矢誓忠於耶和華。 二、本書作者及寫作背景 本書作者彌迦是猶太人,摩利沙是他的家鄉,這個小鄉村在古城希伯侖西,距耶路撒冷西南約35公里。 彌迦作先知侍奉的時期曆猶大國約坦、亞哈斯及希西家三王(主前742-687年)。他預言撒瑪利亞被毀。此事發生在主前722年,可見彌迦的侍奉早在主前722年以前已開始,與何西阿為同時代人。他在希西家時代和以賽亞一同作先知。但書中未提烏西雅王,可能開始工作遲於以賽亞。他目擊北國首都撒瑪利亞淪入亞述大軍之手,但他是否能見到自己國家的首都耶路撒冷為亞述王西拿基立的軍隊所包圍,則無法知道。主前701年,耶城被圍,獲神奇妙拯救,西拿基立鎩羽無功而返,事見《列王紀下》十九章及《以賽亞書》三十七1~13。但本書未言此事,可能他在主前701年以前逝世。 彌迦出身農家,與先知阿摩司一樣,對當日社會貧富懸殊,政治貪污的情況,憂心忡忡。北國以色列日漸富裕,靠商貿起家的富豪和巧取強奪的地主,生活糜爛,對窮人剝削逼害。南國猶大也繁榮一片,物質生活糜爛帶來難數罪惡。希西家作王后確具改革決心,撥亂反正,清除聖殿中的異教敬拜,燒毀柱像和拜偶像的邱壇,頗具中興氣象。但歷朝罪惡積禍太甚,彌迦預言的刑罰雖延遲來到,但神並未收回。民心已腐,政治和宗教上的改革與真正的悔改,中間還有一大段距離,
人民在內心上並無徹底革新。 鄉村農民生活因亞述軍隊的擄掠而益水深火熱。富人與官吏可在城堡中安居,但農民全無保障,朝夕生活在恐懼中。 一、
本書信息 面對當前形勢,彌迦知道此時最需要先知的聲音,勇敢負起神交托的責任,放膽向全民預言災禍的來臨。他斥責假先知噤若寒蟬(二6~11;三5~8)。鞭撻貪得無厭的富戶、投機取巧的商賈、貪污的官吏,欺詐的祭司階級和枉法的司法人員,要求他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在”(六8)。 彌迦知道北國以色列上層社會的罪惡和民間基層的枯朽,必招日趨強大的亞述帝國的覬覦。神將使用亞述刑罰並消滅這些犯罪作惡的人,這些人不顧正義,欺壓貧苦,自己度驕奢生活,玩弄法律,神必予制裁(一3~4)。他宣佈撒瑪利亞遭毀滅(一6~7),那些建造在國中的繁華城市,連耶路撒冷都要變為亂堆(一8~15;三12)。 不過,先知在黑暗中仍見到幾許亮光(七7)。他在4~5兩章預告了神的赦免和救贖,以及彌賽亞國度的來臨(四7;五2);並且預言有一位和平的君將在伯利恒降生,牧羊耶和華場上的羊群(五1~5)。彌迦是一位甚具影響力的先知,在他以後的耶利米引用過他關於耶路撒冷前途的預言(耶二十六18)。新約也引用他預言彌賽亞降生的話,宣告了這位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太二6),祂要建立神的國,奠下教會的基礎,來確立神在地上公義與和平的統治。──《啟導本彌迦書註釋》 【重要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