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彌迦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有何神像你──彌迦書(江守道)

擔負政權的彌賽亞(陳希曾)

彌迦書研究(巴斯德)

彌迦書精華(漆立平)

彌迦書──呼民三次聽審(張向晨)

彌迦書簡介(楊震宇)

彌迦書(大衛鮑森)

彌迦書筆記(霍默希特)

 

 

有何神像你——彌迦書(江守道)

 

讀經:

 

「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看哪!耶和華出了他的居所,降臨步行地的高處;眾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諸谷必崩裂,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罪過在那裡呢?豈不是在撒瑪利亞麼?猶大的邱壇在那裡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麼?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他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來。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

(彌一:17

 

「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要聽!你們不當知道公平麼?你們惡善好惡,從人身上剝皮;從人骨頭上剔肉;吃我民的肉,剝他們的皮,打折他們的骨頭,分成塊子像要下鍋,又像釜中的肉。到了遭災的時候,這些人必哀求耶和華,他卻不應允他們;那時他必照他們所行的惡事,向他們掩面。」(彌三:14

 

「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甚麼呢?我在甚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我的百姓啊,你們當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設的謀,和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到吉甲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彌六章:15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七:1820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再一次在你的愛子,我們主耶穌的名裡聚集。我們知道我們在你的面前。我們求你的話語從你的寶座中發出,賜給你的兒女;我們求你開放我們的耳朵和悟性,好使我們能聽你的聲音。我們求你使我們悔改並回轉歸向你,就像你回轉眷顧我們一樣。我們也求你照著我們以往從來沒認識你的方式來認識你。主啊!我們願意要認識你!奉你寶貴的名。阿們!

 

彌迦的見證

 

彌迦這名字是三個希伯來字組合成的,它的意思就是有誰能像耶和華。他是摩力沙村人,來自摩力沙村。摩力沙村位在猶大的平原靠近非力士人迦特城的邊境上。這使我們能以將他從聖經中許多的彌迦裡分別出來,特別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音拉的兒子彌迦。(譯者注:這個彌迦在列王紀上廿三章翻譯作米該雅),我不知你是否記得亞哈和約沙法的年間,音拉的兒子米該雅,當時他是神惟一真實的先知,他預言到亞哈的死;但是他生活在這一卷書的作者彌迦之前一百五十年。

 

他在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說預言。與他同時代的在南方有以賽亞,在北方有何西阿。我們知道先知何西阿很早就開始說預言,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期,但是他生在北方的以色列國,以賽亞則是在南方的猶大國說預言。彌迦實際比以賽亞稍微晚一點才開始他先知的職事,而比以賽亞稍早一點結束了他的職事。我們所以有這些資料乃是因為在彌迦書裡發現他預言到撒瑪利亞的滅亡;那就是說對他而言,撒瑪利亞的滅亡乃是在最近的將來要發生的事。但是從列王紀下十七章,我們知道撒瑪利亞在烏西亞王第四年被亞述帝國所滅。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知道他先知職事的結束早于先知以賽亞。但是從另一面說,他結合了先知以賽亞和何西阿的主要音調。他與以賽亞一致的平息了百姓和全國道德的敗壞,並且他也像以賽亞一樣地預言到彌賽亞的降臨;然而同時也可看到,他實際上有先知何西阿那樣的情感。

 

在耶利米書中也提到過彌迦。耶利米書廿六章:1819節中,在猶大國將要滅亡之前,那邪惡的王約雅敬和祭司們想要殺耶利米,因為他說預言攻擊本國。但是有一些敬畏神的人,他們向王提起說:在希西家王的年間,有摩利沙人彌迦預言說:耶路撒冷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而希西家王並沒有將他殺害,反而聽從了他的預言。那是在彌迦之後一百二十年。所以我們知道彌迦的預言在神的話語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我們要知道他預言的主題是什麼?有些人認為讀彌迦書的時候,當知道他預言的主題乃是控訴罪狀;那就是說,呼召百姓們來聽主的審判。這固然是對的!你的確可以發現在他的預言中,呼召他的百姓們來並且聽主的審判。但若是你仔細的讀,就發現他預言的主題實際上一點都不是負面的,而是非常正面的。事實上,在他預言結束的最後三節,總結了全部的信息;而這三節組成了這一卷書的主題:有何神像你呢?

 

我們在一開頭的時候就提到彌迦的意義乃是:有誰能像耶和華。那就是他的名字。在這裡你看見他認同於他的信息。他名字的意義是有誰能像耶和華呢?沒有一位像主耶和華。主耶和華是無可比擬的;神是獨一無二的、神是與眾不同的。那就是他的信息。這就是彌迦所認識的神。他知道神是一位獨一的神,與諸神完全不同,他是獨一無二的,他是奇妙的、榮耀的、慈愛的。一面意義來說,這傳遞信息的使者,必須將他總結認同於他所傳遞的信息,要不然那個信息就不是真實的。這裡你看見有一位先知,他的一生,就是他的名字所代表的,與他所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他不只從主那裡傳遞這信息,他自己就是那信息最好的證據。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信息如此的有能力。神哪!有何神像你呢?

 

我們的神乃是全能的神,他乃是創造天和地的那一位;但是,彌迦並不在這一方面提到神。換言之,他在一個非常特別的方面認識神,那就是他是那一位赦免罪孽的神。當然,我們的神是全能的神,他乃是天和地的創造者,他是大有能力的神,是全能者;然而救贖遠大過創造。神作為那一位赦免者,是比神作為創造者更偉大;這顯出了我們的神是如此的獨特。因為,所有的神都是人所創造,所作成,所定義,並且把他限制在人的觀念裡;在人的觀念中,從沒有白白饒恕、憐憫的意念。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審視所有人所造的神之時,他們都是剛硬、冷酷、嚴厲、殘忍、要求和報復的;他們沒有憐憫、沒有饒恕,因為這不在人類的意念中。所以,我們的神乃是獨特的,因為神的本性乃是有憐憫的。確實有些時候他會審判,但他卻不以審判為喜樂;神所喜悅的乃是施慈愛。當他審判時,那乃是他奇特少有的工作;而他審判的時候是非常短,非常快的。他正常的工作乃是顯明他的憐憫;因為那才是神真實所是的。所以在這裡他說到:「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

 

神怎麼能饒恕他產業之餘民的罪過呢?神是公義的。若是有了罪過,他的責任就是刑罰,但這可能不是他所喜歡的;當然他不喜歡,因為我們的神喜愛施恩祝福而不喜愛審判。然而,若是有過犯,若是犯罪違背他的律法,那麼,作為神的責任就必須審判。他怎能饒恕我們的罪過而不使他自己陷於不義?為了表明他自己,他必須要審判;但是,他怎能赦免我們的罪過呢?感謝神!他作了預備,他差遣他的愛子,我們主耶穌到世上來為我們死,來為我們付罪債,為著我們的緣故受審判。因此之故,他就可以赦免那些因信主耶穌的人的罪過;就是那些相信他愛子的人。

 

這裡說到,他饒恕他產業之餘民的罪過。換言之,這些餘民就是那一些相信神在救贖裡已經為他們預備了的人。他不永遠懷怒,的確,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他,神必然是發怒的;但他不永遠懷怒。因為那並不像他的性情;相反的,他喜歡施慈愛。那乃是他真正的性情。

 

他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意味著我們的罪孽已經受了審判並且解決了。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意思就是它們都消失了,不僅得著了赦免,並且完全忘記了。

 

你要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神「向亞伯拉罕施慈愛」是借著賜給他應許;而神「向雅各發誠實」是因為神與他立了約「你必按在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

 

彌迦書的信息可以分作三部分,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因每一部份都用「聽哪!」為其開端。第一個部分是從一章2節到二章13節:「萬民哪,你們都要聽!」;第二個部分又一次說「聽哪!」在三章1節中「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要聽!」;第三部分是從第六章到第十章,又一次「聽哪!」「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在這三部分信息中有它們的相似之處,都是用一種控訴、審問的語氣來開頭,告訴他們有赦免樣的錯處。之後三者都以將要臨到的審判來警戒他們,但是最終卻都因應許作結束。

 

神呼召萬民前來傾聽

 

「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看哪!耶和華出了他的居所。」這裡主耶和華呼召全地的萬民都來並且聽,不只以色列人不只猶大人,而神是呼召地上的萬民都來並且傾聽,主耶和華要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確實,他們所聽的乃是神對以色列和猶大的控訴和審問,特別是撒瑪利亞,就是以色列的首都,以及耶路撒冷,就是猶大的首都;因為罪惡似都集中在首府的城市,然後擴散至全國。但是當神審判以色列和猶大的時候,他要世上的萬民都要聽見;因為以色列和猶大要作全世界的例子。若是神要審判他自己的選民,難道他會饒恕其他犯罪干犯他的列國嗎?但是因為以色列和猶大乃是神所揀選的,所以,神的審判首先臨到他們,而且更嚴厲;因為他們應該代表神。所以,全世界都為神的話作見證。

 

當主在他的居所中,那是他正常的地位,而且那也是祝福的地方;但是這裡就看見:看哪!耶和華從他的居所出來。他從他正常祝福的地方出來。他出來為要審判。這裡你看見彌迦特別留意到道德的敗壞和全國社會的腐敗,人們晚上在床上談論他們的計畫,到了白天他們就開始照著他們心中所籌算的來行惡。首先在以色列開始,然後就影響了猶大。他們偏離了神而敬拜巴力,因著他們的偏離,在宗教上和道德上的腐敗就立刻隨之而來,人心卑下,成為貪婪,只為著自己積攢財富;他們欺壓人、流人的血、各種惡事都隨之而發生。這兩個國家墮落了,因著他們的墮落,神不得不審判。

 

各處都有假先知興起,因著人們的耳朵發癢,只聽他們想聽的事,正好也有許多願意這樣作的人,所以各處都有假先知,他們並沒有從神聽見話語。因此之故,彌迦就預言說:主耶和華說,「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她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彌一:6

 

這一個預言很快就應驗了。在希西家王第四年,亞述王來犯,就滅了撒瑪利亞。事實上,彌迦所預言的照著字句應驗了,因為石頭被倒在谷中。撒瑪利亞城是建在山上;所以當撒瑪利亞被傾覆的時候,城牆的石頭就被倒在谷中,撒瑪利亞城的根基露出來了。

 

即便如此,先知的預言顯示出神的審判中帶他的應許。在第一章中,彌迦像作文字遊戲般如此他提到許多城市,以及將要發生在這些城市的事情,實際上那乃是一種文字的運用。這好像說在非拉鐵非沒有弟兄的愛。他這樣吊弄文字乃是說毀滅;然而忽然之間,在15節中他說:「瑪利沙的居民哪!我要使一位後嗣(按原文另譯,中文和合版譯為奪取者)到你那裡;以色列的尊貴人必到亞杜蘭。」在所有的審判之中,突然的他提到有一位後嗣要來。這位要來的後嗣是誰呢?就是神的兒子;神設立他作承受萬有的,並且他也提到以色列的榮耀。以色列的榮耀是什麼呢?彌賽亞乃是以色列的榮耀。即使有這樣的審判,忽然之間,他放進一個暗示、一個提示,就是神仍然要帶進以色列的榮耀。在第二章中又看見同樣的事。「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們,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處,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場上的羊群;因為人數眾多,就必大大喧嘩。開路的(或作:破城的)在他們前面上去;他們直闖過城門,從城門出去;他們的王在前面行,耶和華引導他們。」(彌二:1213)換言之,這乃是應許,而這正像我們的神。

 

神呼召首領們來聽

 

在第二部分中他再說:「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的官長啊!你們要聽!」現在不是呼召萬民來聽他對以色列人的審判和應許,而是直接呼召以色列和猶大家的官長、首領,還有以色列各家的族長們,之後在第5節中他呼召先知們,也提到祭司。這些乃是全國的領袖。他說道:你們豈不當知道公平嗎?神確實興起官長和領袖;這些領袖和官長們乃是神的僕人。在羅馬書十三章,你看見官長們乃是神的僕人,他們應該服事神的目的,他們應該遵行神的旨意,他們應該照著神的公平來審判。但是這些官長、這些首領們反而墮落了;首領們為賄賂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這一班作官長和領袖的人們,原應引導百姓到神那裡遵守神的旨意,卻是如此的墮落以致把神代表錯了。他們乃是一班將百姓引導偏離而進入敗壞與腐敗的一群,所以審判就臨到他們。

 

「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彌三:12

 

在第一章中,有攻擊撒瑪利亞的預言。在希西家王第四年照著字面應驗了。這裡有一個攻擊耶路撒冷的預言;它必被耕種像一塊田,它必被完全毀滅。我們知道,在那預言之後一百三十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所滅,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去。但是很希奇的,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看見耶路撒冷被耕種像一塊田。它被滅亡了,卻並沒有被耕種。但是八個世紀之後,就是在西元七十年,當羅馬人包圍耶路撒冷,最後攻破了城,他們不僅毀聖殿,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之上,正如主耶穌所預言的,就照著字面意義應驗了。歷史告訴我們,在那個時候,有一個羅馬的將軍——魯福,下命令耕耶路撒冷像一塊田一樣。這表示那被征服的城完全毀滅了。

 

為什麼要等八個世紀才使這個預言完全應驗呢?那乃是因為拒絕神愛子的罪是所有的罪中最大的。所以實際上,彌迦指著耶路撒冷說的預言,都照著字面應驗了。但是同時你也看見神的應許。五章2節的預言豈不是非常奇妙的呢?「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換言之,有一子要賜給我們,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這在馬太福音第二章就應驗了。事實上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是如此的熟悉舊約,當希律從東方的智慧人得知猶太人的王已經降生了,他就召聚文士和法利賽人問道,那生下來作猶太人王的在那裡?而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都熟記聖經(我想我們都該為自己感到羞恥),他們不需要回去考查,在那個時候他們也不像我們今日有一本經文彙編可以來考查,立刻,他們就說:彌賽亞將要降生在伯利恒。他們就引用彌迦書五章2節(我們甚至還找不到彌迦書在那裡),完全照著字句應驗了。

 

不僅如此,在四章和五章中,你看見他要引導全世界,他將要帶來平安;因為他乃是平安。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這個地上不會有和平,除非和平的君回來;因為他的名字乃是平安。在四章13節中也是一段常被引用的經文:「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在彌迦書的這裡(四:3),你看見有以賽亞書二章24節完全相同的字句。這還沒有應驗在世上。將來有一日,所有的刀要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不再有戰事,人們不再學習戰事,全地將有和平。我們知道那一位稱作平安的回來之時,這個日子就要來到。再一次的,我們看見他是何等的奇妙;在審判之中有對這個世界奇妙的應許。這顯明出我們的神是獨特的,有誰像我們的神呢?

 

神呼召山嶺和岡陵來聽!

 

在第三部分彌迦書六章和七章中,他再一次的說:聽!「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彌六:12)。第一個聽:是地上的萬民啊!要聽!神見證猶大和以色列的不是。第二個聽:是國中的首領和官長要聽!而現在神呼召山嶺和岡陵來聽!好像人的耳朵是那樣的聾,人們的耳朵不能聽,甚至神自己選民的耳朵也不能聽,所有神被迫來呼召山嶺和岡陵來聽他所要說的話。

 

你記得在路加福音十九章40節中,當我們的主耶穌最後的一次進耶路撒冷,門徒們看見借著他手所作的一切事,他們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法利賽人就要求主耶穌叫他們閉嘴,但是主卻說:「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在這裡,你也看見同樣的事。好像是說,若是人的耳朵是如此的聾,山嶺和岡陵阿!要聽我與我的百姓爭辯的話。在耶和華和他立約的子民之間有了爭論和爭辯,那豈不是很可悲的嗎?他立約的子民應該順服他,應該遵行他的旨意,但是在耶和華和他立約的子民之間卻有了爭辯和爭論。而神懇求他的子民,他說:「我的百姓阿!我向你作了什麼呢?我在甚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證明!」

 

主的靈不是一個報復的靈,縱使神需要來審判,縱使神會動怒;然而你發現,聖靈乃是一個擔憂的靈,乃是那愛的靈受到了傷害。我的百姓阿!我向你作了什麼呢?你可以證明。如果我作了甚麼是錯的,你可以向我證明。何等的謙卑!何等的愛!雖然神和自己的百姓有了爭辯,他仍然提醒他們,他是如何的引導他們出了埃及,他如何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他們前面行,他是如何將巴蘭口中出來的咒詛變成為祝福。換言之,神是何等的愛他們,並且為他們預備了每一件事。為何他們竟起來作他的仇敵,而且在百姓中沒有一位是敬虔的,甚至連一位也沒有!你不能信任你的朋友,甚至也不能信任在你懷中的;每一個人都極端的自私,你不能信任任何人,到處都有流血的事。所發生在這些事強迫神要施行審判;但是他並不喜悅審判,他所喜愛的乃是慈愛。感謝神!他的懇求似乎開了一些人的耳朵,雖然不是所有人的耳朵;因為在這裡你看到了回應:「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麼?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麼?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麼?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麼?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68)。

 

他的懇求感動了他百姓中一些人的心,這乃是百姓中的餘數,他們轉向主說:「主啊!我們該帶來供獻和祭物給你嗎?我們該作什麼呢?」而主說:他所要的不是外面的事物,乃是裡面的事,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他所要乃是悔改。確實的,他必須審判,但是那些真實的向神懇求回應的人,可以說:「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伸冤;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彌七:79)。那些悔改並且謙卑的將自己降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直到神的工作完成,就有光照他們,並且救恩臨到他們。神要使他們擴張,甚至將他們的仇敵帶來歸他們,並且全世界都要來降服在那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統治之下。

 

從彌迦的信息得教訓

 

這些都是神借著先知彌迦,所賜給猶大和以色列的信息。這對我們今日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研讀預言,不僅僅是瞭解一部分歷史和預言的奧秘。我們研讀預言,乃是為了警戒自己;因為所有的聖經都是賜給我們,為要警戒我們,好叫我們學一些的事物。我們能從彌迦書學些什麼呢?當神說:聽哪!這對我們不是很熟悉嗎?在啟示錄二章、三章裡,有七次的向我們說到:「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神正在說話,神正向他的百姓說話;因為他愛他們。因著他是如此的愛他們,他就同他們說話。但是很不幸的,他百姓的耳朵都被油塞住了,他們不能聽。所以聖經上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不僅在古時,神的靈借著先知們來說話;不僅在約翰的時候,聖靈向亞細亞的眾教會說話;甚至在今天,神的靈仍然借著他寫下來的話語向我們說話。在彌迦書中有為我們說的話語,我們豈不是他的選民嗎?從創立世界以前他就在耶穌基督裡揀選了我們,在基督耶穌裡他已經呼召了我們。

 

以色列代表著離道背教的教會,猶大代表著忠心的教會;但是在這裡你看見不僅離道背教的教會,就是那忠心的教會也都墮落了。這在今日的基督教豈不是如此的嗎?不僅在那些完全偏離了真理而進入了背道的光景的人,甚至在那些曾經忠心的人中,在這些日子的末了,我們豈不看見愛心漸漸冷淡了嗎?我們豈不看見真理已經被偏離了嗎?我們豈不看見神的百姓已經世俗化了嗎?世界已經進來並且作主了;基督教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的組織,一個宗教的系統。甚至在忠心的人中,還有多少人仍然堅持著呢?還有多少人仍然向著耶穌的見證忠心呢?我們豈不像當日猶大與以色列同樣的光景嗎?神豈不向我們發怒嗎?審批當從神的家起首,因為神的家應該在這個世界上代表神。這世界正在留意著教會,要認識神是誰?他是怎樣一位神?但是今日的教會是如何錯誤的代表了神!

 

有誰像耶和華呢?世人能夠看出我們的神是獨特的嗎?世人能夠知道我們的神施慈愛嗎?世人能夠知道我們的神施憐憫嗎?他喜愛饒恕,他的怒氣不過一夜之久,他乃是信實的神,保守他自己的約和真理。世人知道這些嗎?我們怎樣代表神呢?耶穌向著世界的見證在那裡呢?這呼籲乃是悔改、回轉,回轉到起初、回轉到單純中;那就是在基督裡。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確實審判要來;那是免不了的,必要臨到教會,臨到全世界。但是神要在他的產業中尋找一班餘民。在新約的用詞中,神在尋找得勝者。那些人是得勝者呢?並不是超級的基督徒,乃是正常的基督徒,他們並不比任何人好;但是他們在謙卑中悔改並回轉,這些乃是得勝者。他們甘心降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直到主的怒氣過去,並且有光發出,救恩臨到這個地上。

 

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這末後的日子中,神要許多的彌迦。神需要許多的弟兄和姊妹,他們的名字是彌迦,他們這些人向著世界是一個見證:有誰能像我們的神呢?我們的神是不同的。神需要許多人能夠將彌迦所傳的信息帶來到這個世界上,向世人宣告說:我們的神是無可比的,他是獨一的,他乃是那惟一的盼望!

 

你記得當以色列人在敬拜金牛犢的事上犯罪,摩西再上西乃山為以色列人贖罪,而神就赦免了他們。摩西向神懇求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神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榮耀就不能存活;但是我要你看見我的背。在出埃及記三十四章中,當摩西在山上,而神從那裡經過,他用他的手遮蔽他,直到他過去。然後神宣告他的名,神在他的面前經過並且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摩西急忙伏地下拜」(出卅四:68)。弟兄姊妹們!這乃是彌迦書的信息。這乃是神宣告他自己。若是你真是聽見並認識他是誰?你就會像摩西一樣伏地敬拜神!

 

禱告:

 

神啊!我們的主,你是獨一的,沒有別神像你,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你喜悅施慈愛並且喜愛赦免;然而你卻是公義並且公平的。哦!我們是何等的感謝讚美你,乃是因為你所是的我們才有盼望;乃是因為你所是的,而為我們預備了救主;也是因著你所是的,我們今天早晨才在這裡。我們實在敬拜你,你是那獨一的神,你是那惟一真實的神!沒有別神像你!讚美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

 

 

擔負政權的彌賽亞(陳希曾)

 

說到彌迦書,大家一定會想到“伯利恒”,在第五章第二節: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這是講到彌賽亞。

其實彌迦書裡面好幾次題到彌賽亞,就像但以理書裡面好幾次講到彌賽亞一樣。所有讀聖經的人都告訴我們,彌迦書就像以賽亞書一樣,前面有責備,後面是安慰。所以有人說,彌迦書是以賽亞書的縮影,在這兩卷書中,甚至有些話是一模一樣的,如:賽二2~4,彌四l--3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這是指著將來彌賽亞國到來的時候,世界各國都要到耶路撒冷去,因為“山”是代表政權說的。對基督徒而言,萬民也都要流歸這山。你看見今天許許多多的人蒙恩得救了,他們都流歸這山;那麼這個[]就是指著屬靈的見證來說的。所以這些話也能用在今天。── 陳希曾《毗斯迦山——舊約》

 

 

彌迦書研究(巴斯德)

 

第九十六課 彌迦書

  

題示:先讀本書兩遍,再試找一本近代譯本來讀一遍。

  

   「我們若要瞭解任何生物,它每一部分都要詳加研究才行,不只每部分要個別來研究,更要明白它對其它部分的關係。這跟研究聖經頗為相似:它的每一段每一句,都是整個構成體之一,研究它時就一定要瞭解它與其它部分的關係。我們若能瞭解它的上文下理,很多時候經文就不解自明。因此,聖經的背境知識是很需要的,不然我們就會謬解神的話。它與別的經文的關係若不是明顯,就更要花功夫去追尋。」

 

                                    ——皮雅遜博士

  很久以前的猶大京都,以賽亞先知有一個忠實可靠而又勇於為真理作見證的同工,他就是「摩利沙人彌迦」。在以他為名的小先知書開頭第一節就告訴我們他作先知的時間:「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他就得耶和華的默示。我們若以此比較以賽亞書第一章第一節,就知道他是與以賽亞同時期作先知的。但以賽亞年紀比彌迦大,他作先知的時間不單經歷上述三王朝,亦早於彌迦的時間,在烏西雅作王時便開始了;因此,在彌迦還未蒙召的時候,以賽亞已經為耶和華的道四處奔波了好一段日子。

 

  大體上說來,以賽亞算是知識份子,而彌迦則是村野之夫。但二人都是信心的偉人、真理的戰士,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他們所處的多事之秋,他們必有來往,一同商談耶和華的事。無怪乎他們寫的書,在感情、用語,和歷史的引證上都頗相似的。可能以賽亞主要是向上層社會作工,而彌迦則是對一般貧苦大眾,因此彌迦書所寫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希伯來文「彌迦」的意思,就是「誰像耶和華?」在本書結尾的時候,彌迦問:「神啊,有何神像你?」(18),他是有感而發的呢!先知說他是「摩利沙人」,意思就是他住在摩利沙的,那是猶大的一個小地方,是在非利士邊界與迦特相近的小城。在一章十四節提及的摩利設迦特,意思就是「迦特境內」。彌迦在他的書內極少提及自己的事情,因此我們就要從他的講章來認識他了。可以確定的乃是:他是猶大的先知,一生工作的地點和對象都是以耶路撒冷及其中之居民為主(有時亦提及撒瑪利亞)

 

  近代某些解經家對本書第一節的「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頗表懷疑,他們認為彌迦不可能作先知那麼長。但我們不斷地指出,聖經的信息是一整體的,我們若改動一小部分,其他的地方就會受牽連。這裡就是一個例子,我們若改動本書一章一節,耶利米書二十六章十八節又怎樣?那處不是說在希西家的時代彌迦仍然作先知嗎?耶利米還見證彌迦先知傳道的果效呢?再者,我們若比較此書與歷代志下和列王紀下的歷史背景,就知道彌迦書一章一節所說的是沒有錯了。

 

  本書與其信息

 

  對一般讀者來說,此書可能是較為難懂一點;部分原因是翻譯的問題,很多地方對懂希伯來文的讀者來說是一語相關的。在譯成中文或英文時就不能兼顧到了(下面我們會分別略加解說)。不過,就算我們只是讀中文和合本聖經,只要肯耐心花點時間來慢慢研究,讀本書亦是極有幫助的。

 

  第一至三章中儘管有某些地方並不易明瞭,但亦不難看出它是說神之選民(以色列和猶大)因罪而招至全地性的審判;而四和五章則是預言神將來要祝福他的選民。最後兩章則是就前面所說的勸他們悔改。有些解經家認為本書由三篇講章組成,每篇均以「聽」作開始(2,三1,六1)。但這種分法只是按文體的形式來分,卻不是按主題而分。我們若想瞭解書的重要信息,就一定要先找出書之主題,再按主題之起合來分。以此看彌迦書,我們可作如下分段:

 

  (1)宣告全地的刑罰(一至三章)

  (2)應許將來的祝福(四至五章)

  (3)勸勉現今的悔改(六至七章)

 

  若是可能的話,請找一本或數本新的譯本來參看難懂的地方,就是略懂英文的也可以看一些近代之英譯本,它們多比舊譯本易明。若能明白本書,對聖經的知識及個人的靈性來說都是大有助益的。本書的主題是:現今審判但將來蒙恩。現今之所以有審判,是因為以色列對與神立的約不忠,將來之蒙恩則是因為耶和華忠於他與以色列人立的約。本書的發展頗為流暢明顯,因此大多數地方都是不解自明的。我們既只能以一課來研究它,現在就開始分段地解釋它的大意吧。

 

  一至三章

 

  先知在第一章大聲哀號的,是因為「撒瑪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9)這裡說的傷痕,是神責打的結果。之前,神已警告過他們,責打過他們;但他們不悔改。這一次的責打就無法恢復了,是不可醫治的了。神的刑杖就是亞述:他們進攻北國以色列之後,又繼而揮軍南下,圍困南國猶大,甚至逼近耶路撒冷(參王下十八9至十九37)。故這節所預告由北至南的災禍都是從亞述而來的。

 

  十至十六節中有很多古怪的名字:它們都是位於彌迦出生地附近的地名——是在廣闊肥沃的沙斐拉,或一連串在猶大和非利士平原中間的小丘地,自猶大之西直延至地中海東岸。彌迦預言這些地必受亞述的蹂躪。他們會自東南邊侵入,因為他們第一個攻擊點是埃及(以色列人卻愚蠢地投靠他們),而後經過彌迦之出生地直達猶大。

 

  這一段聖經的地名都是有意思的,且與每一節都有一語相關之意。大衛為掃羅作的哀歌中有一句話是當時之成語,那就是第十節的「不要在迦特報告」(參撒下一20)。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在報告城報告」;「不要哭泣」 (10)意即「不要在哭泣城哭泣」。本節之「伯亞弗拉」意即灰塵;因此彌迦說:「我在灰塵之家輥於灰塵之中。」十一節之「沙斐」是美麗之意;因此彌迦是說:「美麗之地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同節之「撒南」是「前進城」;因此彌迦說:「前進城的居民不敢出來」。同節「伯以薛」意即「鄰埠」;因此彌迦的意思就是「隔鄰埠的哀哭使附近的人不再支持他們。」十二節的「瑪律」意即苦毒、災禍:因此彌迦說:「災禍從耶和華那裡臨到」;十三節之「拉吉」是馬城,彌迦之意是:「馬城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十四節之「亞革悉」是謊言,故這節是說「謊言之家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十五節所說「那奪取你的」,則是指亞述軍隊而言。

 

  第二章七和八節的意思頗複雜,有些人建議把「預言」一詞譯作「瞎詔胡咧」——意指假先知的話,因為彌迦的說話跟一般預言家的說話不同。但同一個字在別的地方卻是指真的預言而說的(像結二十46;主耶穌絕不會認為以西結的預言是瞎詔胡咧的吧!)因此彌迦書二章六、七節的話必是以真假先知的話作對比而言的(試比較第七節最後一句和十一節所說的;再參四章七、八節)。我們試把這兩節作如下譯法:

 

   「不可說預言」——假先知們預言說——「不可預言這些事」(像彌迦所說的),「他們的羞辱(直譯作羞恥)不止息!」(彌迦便答道)

 

   「雅各家啊,豈可說?豈可禁制耶和華的靈?這些事是他所行的麼?我的言語豈不是與行動正直的人有益麼?」

 

  試以上述之譯法比對和合本的,看是否較易明白?

 

   第四、五章

 

  上面說過,這兩章是形容將來要臨到選民的祝福。第四章論及將來之王國;第五章乃論將來之王。在舊約先知中,很多時候聖靈只是讓他們看到在審判之後的光明重建。耶穌第一和二次來臨之間的事情卻是向他們隱藏起來;因此他們不知道彌賽亞第一次來是以受苦僕人的形式丟除掉律法的咒詛,第二次來才是以萬王之王的身分去完成他與亞伯拉罕和大衛所立的約。他們只看見末日的結局。彼得前書一章十一節說有人仔細研究考察各先知的作品,「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豫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現今恩典時代的奧秘是直到使徒時代才完全顯明出來的(參弗三章)

 

  這些希伯來先知在二十五個世紀以前預言的事,到今天仍然不斷應驗著,不斷向著所預言的邁進。這些預言實在叫人感到驚奇。我們若能公平客觀地讀第四和五章,就發覺所預言的,很多還要在將來才能應驗的。有些要在千禧年才會完全實現,是當現今被人拒絕的基督再臨地上並作以色列大能的拯救者,那時候,一切預言就要應驗了。我們若肯聽從先知所說的話,世上各國就得安慰了。這些先知都是勇敢的人,不肯把以色列國將要面臨可布的刑罰向他們隱藏起來。但他們不是生來悲觀的人,他們也看到在審判之後的祝福,黑夜之後的黎明,是在深谷之外的藍天,風暴之後的安寧。

 

  我們注意第四章開頭的一節:「末後的日子」——這就顯明本章所說的,不是先知所處之時代,而是在遠遠之將來的。第二節說,除了以色列之外,列邦都要在彌賽亞的國度奉神之名行事;但第五節似乎跟第二節有點出入,那裡說:「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在彌賽亞的國度,萬民怎可能如此?我以為這節應譯作:「現今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但將來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而行。」這樣就較為妥當。在希伯來文的文法中,動詞時間的形式不是管制得很嚴的,他們注重行動的形式,多於時間的形式。(Kind of action rather than Time of action)

 

  請注意先知怎樣以將來之祝福來比較現今之刑罰。一至八節說及「末後的日子」,和第六節說「到那日」;但第九節,作者就立刻轉變筆詞了——  「現在你為何!……」;第十節:「現在到巴比倫去」(和合本沒譯出來):十一節:「現在有許多國的民聚集攻擊你」;五章一節:「現在你要聚集成隊」;五章三節則說神必將以色列人交付敵人,「直等」到基督之來臨。

 

   接著,彌迦預言到基督的降生地(2),在舊約先知中,以賽亞和彌迦是最清楚預言到基督之道成肉身的;以賽亞預言他是由童貞女所生,而彌迦則預言基督降生之地點。他的預言清楚而肯定,以至希律問他的術士猶太人的王生在那裡時,他們毫不猶疑就說:「在猶大的伯利恒,因有先知記著說……」(太二5),該術士引的就是彌迦書五章二節。

 

   本章第三節是指到兩個大時代而言,前半節指到現今這一代;下半節則指到以色列還要被分散,然後再被招聚;神沒有讓彌迦看見二者在時間上之分別。第七、八節則說到以色列人的雙重身分,他們在列國中有時如清晨甘露,有時又如林間百獸的獅子!十至十四節預言以色列人的悔改。十五節便說神要向不肯悔改的人發烈怒。這些都是在千禧年之前要發生的。

 

   六和七章

 

  本書最後兩章是一篇對話錄,我們若能找出誰說誰答,就可以下解自明:若把二者混在一起就讀不出意思了。我們試在這裡分列出二者說話之先後次序來。

   先知:(12)——先知要山嶺崗陵一起聽神的話,要它們作公證人。

   神:(35)——耶和華的自辯。

   先知:(67)——他代表國中不同的人答覆耶和華。

 

   山嶺:(8)插入作見證——「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神:(916)向「智慧人」說話——要他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指明國人的罪行,並說出為何全國受苦的原因。

 

   以色列:(16)被擬人化——她招認自己因罪招罰,人心唯惡是趨。

 

   智慧人:(710)

   神: (1113)

   智慧人:(14)

   神: (15)

   智慧人: (1620)

 

  綜觀全段所言的,先知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向以色列人表明,神是怎樣亟亟地盼望他們悔改回轉。這二章是就前面五章所說明之真理而引伸出來的勸勉,寫的方法及文體的優美實在是感人的。

 

   重要的真理

 

  本書記述了舊約中最重要的啟示真理。我們的先知把耶和華絕對的主權和人類生命和歷史的關係充分地說明,且強調二者之關係的結果是絕對需要的。

 

  第一、神對待希伯來民族的原則所顯示的重要真理。彌迦只是向一個小國說話,其面積約等於威爾斯那麼大;但在第一章二節和六章一、二節,他卻要全世界及其上之山陵崗嶺來作見證(在聖經中,山陵崗嶺是代表國度的)。這可不是修詞弄句,賣弄技巧的。彌迦知道選民之地位特殊,他們與耶和華的關係也是極之親密。神是要透過他們來向列國表明他是真神,且要在列國中施展他的國度,好作全世界及每一時代的榜樣。以色列若肯聽從,神權政治就能在地上顯明。可惜以色列人背逆,結果就顯明了另外一面悲慘的真理。願列國都能引以為戒。

 

  第二、彌迦揭露了真假領導者的面目。人間一切首領的權柄莫不是從神而來的。先知明白這一點,又力向國內之王子首長陳說,告訴他們責任之重大。請比較先知在第三章斥責作惡的領袖和在第五章怎樣形容真的「領袖」。機智是領導的模範,是每個政要都要學習的,他強調領導者若陷民於罪,必不能逃脫刑罰。

 

  最後,彌迦宣告真宗教的含義是什麼。一個學者論及本書六章一至八節時說:「本段先知論真宗教之精義,真可說是先知文學中的精華。」在這八節聖經中,請注意:我們需要神,是因為他是神。他向人啟示,因為「耶和華已指示你……」(參摩西的律法:申十12)。但這兩點仍然不足夠,因為新約告訴我們,神施行拯救。我們需要他,因為他是神;他向人啟示,因為他是善的;他拯救,因為他是愛。基督已完成救贖,有一天他仍要再來;就讓我們在這些亮光下來檢討自己的屬靈生命,完全讓他在我們一生之中作王。

── 巴斯德《聖經研究》

 

 

彌迦書精華(漆立平)

 

參、《彌迦書》

一、《彌迦書》的作者與寫作時地 1、彌迦也是一位主前第八世紀末的先知

  彌迦與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等先知,是同時代的人, 但比他們稍晚一些年日。因為他是「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 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 利亞和耶路撒冷。」(彌 1:1)他大約是在主前 730 年左右, 繼阿摩司與何西阿之後,開始向以色列國傳神的話,然而他也向猶大國傳神的話。 2、「彌迦」的意義是「有誰能像耶和華」

  彌迦有時也譯成「米迦」,這名字其實是「米該亞」或 「米該雅」(Michaiah)的簡稱,它的意義就是「有誰能像 耶和華」(who is like Jah ?),或「有誰像自有永有者?」。 這正是先知彌迦見證的中心。在他的書後結束時,他就說: 「神啊,有誰像你…」(彌 7:18)。有人以為他就是王上 22 章中的先知米該亞,其實不然,他們二人之間相差一百 多年。 3、彌迦是耶路撒冷西南小鄉鎮摩利沙人

  摩利沙靠近非利士的邊界,是在耶路撒冷西南方的一個 小鄉鎮。彌迦原來是什麼出身,經內經外都沒有記載,好像 他也只是一個猶大的普通百姓。但是,他也像阿摩斯一樣, 利用每安息日在耶路撒冷聖殿敬拜的機會,也在神的話語上 受了教。由於他建立了虔敬的生活,他會唱詩歌,他會禱告, 在生活中他與神有親密的交通,當他成長到某種程度時,神 呼召了他,也差遣了他。   他去撒瑪利亞之前,好像默默無聞。但是,他去以色列 傳過信息之後,被許多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所知。後來,他又 受差遣去耶路撒冷,向猶大君民傳神的話,而為猶大君民所 認知。因為一百年後,在耶路撒冷的宮中,先知耶利米受到 西底家王的臣子迫害時,有人提起先知彌迦,他在希西家王面前說預言,也不為王所喜悅,卻沒有受到迫害的往事,來 為先知耶利米辯護(耶 26:16-19)。由此可知,先知彌迦當 日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王面前傳神的話之勇敢事蹟,是深入人 心的。 4、彌迦正在以色列國瀕臨滅亡前傳神的話

  彌迦向以色列國傳神的話時,正是在以色列國最後兩個 王,比加與何細亞在位的時候(王下 15:27-17:41)。雖然,前 有阿摩司和何西阿兩位先知,花費了三四十年的功夫,以嚴 正的、苦口婆心的、情詞懇切的,再三呼籲以色列人趕緊悔 改。可是,以色列人總是置之不理。神又差遣第三位先知彌 迦,再去作最後的警告,由此可見神的慈愛與忍耐。 5、彌迦也向猶大和耶路撒冷君民傳神的話

  彌迦所服事的地方,不僅去撒馬利亞(以色列國的京城) 傳神之道,他也去耶路撒冷向猶大國的君民傳。他有口傳, 也有以詩歌的方式唱傳,寫出來的詩文,就是他的文傳。他 的詩歌簡潔明朗,生動有力,並且情深義重,是小先知書中, 人們非常愛研讀的一卷。其中的佳句,可謂比比皆是。尤其 他對「彌賽亞君王」的來到( 5:2),與「彌賽亞國度」(彌 4:1-5),有非常清晰美麗的描繪,叫人唸了就難以忘懷。 6、彌迦也親眼看見以色列國的滅亡

  彌迦也是一個以色列亡國的親眼見證者。之後,他呼籲猶大國千萬不要再蹈以色列的覆轍。當時且有先知以賽亞在 耶路撒冷,當彌迦向希西家王進諫,說兇險的預言時,頗受 到王的尊重和垂聽(耶 26:16-19)。當時彌迦是一個在猶大 國受到眾人尊重的先知。《彌迦書》的全部內容,大約是在 耶路撒冷或猶大地,完成於主前 720 年左右。本書像前兩卷 一樣,也有可能是由後人蒐集編成的。   《彌迦書》的歷史背景,可見於王下 15-18 章,代下 27-31 章。

 

二、《彌迦書》的特色與重要性 1、《彌迦書》與《何西阿書》是互相呼應的

  本書的內容,尤其在對以色列的責備、預言和呼籲上, 與《何西阿書》像是姐妹書。只是《彌迦書》中對以色列的 警告更強,對撒馬利亞的譴責更重。甚至可謂是為以色列國 唱哀歌了。先知的心情極其沉重,愛之深,責之切。 2、《彌迦書》對猶大國也有很深很重的責備

  彌迦對猶大人也提出了很重要的警惕。他要猶大國的人 警醒及早悔改,要以以色列國的滅亡為殷鑑,不要存僥倖的 心理,自以為比以色列國強。猶大雖有神的殿,但她的祭司、 領袖、百姓和社會,已深受以色列國的影響,充滿了腐敗與 罪惡強暴,一點也不像屬神的國度,一點也不像屬神的子 民。書中的話,促成了希西家和猶大的反省。

3、《彌迦書》對神國度有榮耀的描繪和盼望

  彌迦對神子民榮耀國度的預言,真是美麗、良善、和平、 公義。神的國度該是地上萬民的羡慕,地上萬國的榜樣。同 時是地上萬民接受神話語,領受神訓誨的所在。並且,那樣 的國度也是以色列被擄之民的盼望,當他們悔改回歸耶和華 神之後,神要將那些四散的子民,帶回應許之處(彌 4:1-7)。

   後人將彌迦所預言的國度稱之謂「彌賽亞國度」。其實, 那是神對其子民國度的期盼,也是神對其國度和子民的永遠 旨意與賜福。《彌迦書》中對「彌賽亞國度」的描繪,與《以 賽亞書》中的描繪,真是互相輝映(賽 2:2-5)。 4、彌迦明確預言一「君王」降生在伯利恒

  彌迦預言這位「君王」要建立神榮耀的國度和社會,「他 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祂要牧養神的群羊,日見尊 大,直到地極,作世人的平安。彌迦對這位彌賽亞的預言, 清淅簡潔,是對基督最明確的預言之一。(彌 5:2-5)在對 彌賽亞和彌賽亞國度的預言上,《彌迦書》又好像是《以賽 亞書》的姐妹書。互相呼應,彼此印證。有人說《彌迦書》 好像是《以賽亞書》的縮寫本。 5、《彌迦書》對指出了一條明確的生命之路

  彌迦告訴神的子民,我們來朝見耶和華神,在至高的神 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是各樣的祭物,千萬頭牛羊, 無窮的油河麼?他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 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 6:8)這是神所明確指示的生 命之路。

 

6、《彌迦書》是一本向神充滿信心的書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中,彌迦唱出了他的「信心之歌」。 他唱說:「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 神。 我的 神必應允我。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 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裏,耶和華卻作我的光。我要忍受 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伸冤‧ 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 7:7-9)他為 神的子民活出了一個信心的榜樣。 7、《彌迦書》結束在對神充分認識的信心讚美

  在本書的最末了,彌迦用高昂的歌聲唱說:「神阿,有 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 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 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 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 7:18-20) 這首歌成了以色列子民永遠的信心之歌。

 

三、本書的主要內容與分段綱目   《彌迦書》的內容,主要可分為五部分:

1、 先知彌迦為撒馬利亞和耶路撒冷唱哀歌,指責以色列 人和猶大人的罪惡,譴責他們偏向虛謊的偶像。 (1:1-2:13 2、 接著先知又譴責以色列人的首領不行公義公平,那些 御用的先知、先見、祭司為利引導百姓走差路,趨向 滅亡。(3:1-12 3、 先知預言末後的日子,神要復興祂的國度,親自作王 治理他們,彌賽亞要生在他們中間,作掌權的,牧養 他的羊群。(4:1-5:15 4、 先知呼籲以色列人,不要與神爭辯,卻要乘早悔改歸 向耶和華,否則必受滅亡的災難,凡事不順,降罰與 他們,使他們擾亂不安。(6:1-7:6 5、 最後,先知高唱他的信心之歌,仰望神建立祂永遠國 度的心意,和施恩赦免罪孽,拯救神子民的慈愛。 (7:7-20

── 漆立平《聖典舊約精華》

 

 

彌迦書──呼民三次聽審(張向晨)

 

彌迦之名意:誰像耶和華

 大綱:三次聽審會

   一,呼籲萬民與地上所有的聽   第一~二章

   二,呼籲以色列的官長二次聽     三~五章

   三,呼籲以色列人使山嶺地聽     六~七章

 

預言基督的經節:

  [四章18] 末後的日子耶穌基督二次被高舉。

    第一次祂要降世為人,在各各他十字架上被高舉,吸引萬人來歸向祂。(約十二32

      當祂第二次來的時候,千年國度的實現,祂是萬王之王。

  [二章1213] 基督的託付是群羊的大牧人,祂為羊群捨命。(約十11;來十二20

  [七章14] 基督建造的教會是分別為聖,從世界中召出來的基督徒,是獨居的民,與世界有分界線。(約十五19;民廿三9

   [五章25] 基督的降生地在伯利恆,祂是在萬有以上可稱頌的神。

   根源從太初亙古就有,無生之始,無命之終,為了拯救全人類,在地三十三年,由聖靈藉童女懷孕,是神與人的平安和好者。

 

一,[一章1節~二章11]

       審判以色列猶大的罪,毀滅邱壇偶像的慘景,指出他們貪圖欺壓,污穢謊言。

    [1213] 拯救之路,招聚餘民。

二,[三章112]  審判惡善好惡,

       賄賂行審判的首領,為雇價施訓誨的祭司,為銀錢行占卜的先知。

  [四~五章] 拯救之路:神的國度超乎萬有之上,國度君王除滅仇敵,牧養羊群。

三,[六章1節~七章6]

       審判以色列的暗利,亞哈惡規,賄賂作惡。

  [七章720] 拯救之路:

    悔改認罪必見神公義光明,得著赦罪之恩。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彌迦書簡介(楊震宇)

 

【彌迦書引言

【為什麼要讀彌迦書?】

Ø  任何人若想要明白有誰能像我們的神──祂恨罪而管教祂的子民又因祂的慈愛而寬恕和拯救,並復興,就必須讀本書。

Ø  彌迦的信息在這世代同樣發人深省,他使我們認識在一個荒涼黑暗的時代中,神的子民不能只有外貌而無敬虔的實意,我們必須因著神的赦免、饒恕、施恩、憐憫、應許、誠實和慈愛(1820),於我們生命和生活中表現出屬靈生命之內涵,「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8)

【如何讀彌迦書?】

Ø  先知彌迦的工作時間,正在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年間(一1),也正值以色列王比加,何細亞年間,初讀經者在讀本書時,必須同時參讀列王紀下十五至廿章之史記,便能對於當時代之背景如何,以及先知的發言對象與目的,概可瞭然。

Ø  本書與以賽亞書內容要義多有相似,且與何西阿書內容,其前後重點相同,這三卷書需要一同研讀,就更能明瞭本書先知預言的重要性。有人認為本書就是以賽亞書的縮本,可對照下列經文:一2(賽一2),一916(賽十2832),二89(賽十2),二12(賽十1023),二13(賽五十二12),三57(賽廿九912),四1(賽二2),五2(賽七14),五4(賽四十11),六68(賽五十八67),七7(賽八17)及七12(賽十一10)。不過彌迦書主要是針對百姓道德與社會的問題,而以賽亞書則更多指出當時國家的政治問題。

Ø  仔細查讀本書中關于彌賽亞(基督)的預言:(1)彌賽亞的降生地在伯利恒(五2(2)彌賽亞的工作(二1213)祂是群羊的大牧人,為羊群捨命(3)彌賽亞的得胜(五39(4)彌賽亞的國(四15)。

【本書鑰節】

「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彌一12

「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要聽!你們不當知道公平麼?」(彌三1

「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彌六1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七1820

【本書鑰字「要聽」或「當聽」(1,三1,六1) 。人若願傾聽順服神的話,必能得著神的應許和祝福。

【本書要旨】本書主要的信息是:有誰能像我們的神呢?神對祂的子民(1)因祂恨罪必須加以管教;(2)因祂的慈愛又必須予以寬恕和拯救;(3)因祂所立的約又必須予以恢复和繁榮

【本書分段】本書由三篇信息構成,每篇均以「要聽」作引言:

(一)      第一篇給萬民的信息-責備(一至二章)

(二)      第二篇給官長的信息-安慰(三至五章)

(三)      第三篇給百姓的信息-爭辯與盼望(六至七章)

【默想】「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8)對我有何意義呢?

【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們何等的感謝祢賜給我們彌迦書!惟有祢是我們的主,祢是獨一的,沒有別的神像祢。我們實在敬拜祢的所是,因著祢是聖潔並且公義的;然而,祢又是有憐憫、有恩典的。我們也感謝祢的所作,因著祢的赦免、饒恕、施恩、憐憫、應許、誠實和慈愛。願聖靈充滿我們,使我們得著力量、公平、才能;並使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祢同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詩歌】【無人能像祢】

無人能像你, 惟有你能摸著我靈深處,

我雖用盡一生來追求,哦主,無人能像你,

你的憐憫如江河湧流, 你的手充滿醫治,

受苦者在你懷裡得安息,無人能像你。

視聽――無人能像祢~YouTube

【金句】「神需要許多人能夠將彌迦所傳的信息帶來到這個世界上,向世人宣告說:我們的神是無可比的,祂是獨一的,祂乃是那惟一的盼望!」 ── 江守道

 

 

彌迦(大衛鮑森)

 

大衛鮑森-39彌迦書

彌迦非常關切三個常見的問題:拜偶像、淫亂和不公,但最令他痛心的是不公,他無法忍受神的子民竟然互相欺負,富人欺負窮人,有權力的人欺負弱勢者,孤兒寡婦因為付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唯有出身貧窮的人才能體會這種痛苦,彌迦就是這樣的出身,他不斷為社會的不公吶喊,罪惡從北方散播到南方,從城市散播到鄉下,這就是當時的背景。彌迦書有清楚的架構,可以分成三部分:一到三章在講罪惡與懲罰,神要懲罰他們的罪行;四到五章有很大的轉變,在講平安與保障,這是在看未來的情況;六到七章則是在講神的公義和憐憫。

 

彌迦書屬於舊約聖經十二卷小先知書當中的一卷,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則是大先知書。彌迦書的信息令人難忘,其中有幾句經文常常被人引用,其中有一段經文和以賽亞書的一段經文雷同,彌迦書四章和以賽亞書二章一模一樣,他們兩個是同時代的人,都講到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末後的日子,耶和華的山必堅立,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兩段經文一模一樣,那麼是誰抄誰呢?是彌迦抄以賽亞,還是以賽亞抄彌迦?是兩個人抄自同一個人?還是聖靈給兩人一模一樣的話?這我不知道。但他們兩個人是同一個時代,是在講同一個情況,所以誰抄誰並不重要,神顯然是要百姓聽到這些話,因為兩個先知是在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給了同一個信息。
 
有一段經文是聖誕節聚會中一定會讀的,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掌權者從你那裡出來,這是在預言伯利恆的奇事,是耶穌降生前七百年發的預言,很不可思議吧!而且是因為當時要報名上稅,這個預言才得以應驗。所以如果你反對納稅,就要就住,多虧當年亞古士督下令徵稅,才使伯利恆的這個預言應驗,因為約瑟和馬利亞為了納稅,遠從拿撒勒來到伯利恆。
 
再來這節是彌迦書最常被引用的經文,我非常喜歡這節經文,含義簡單而深遠。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諀卑地與你的神同行。神只要求你做到這個,實在很美,不是嗎?行公義,好憐憫,謙卑地與你的神同行,很棒的一句話!最後還有一句話,成為好幾首聖詩的歌詞,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這幾句經文很感動人心,但常常被斷章取義,這些章節的編號實在很糟糕,因為從上文來看,含意會完全不一樣。經文不是只看上下幾句就可以,還要從整卷書來看,從當時的時空來看,因為歷史和地理是聖經很重要的部分,神說話經常是針對某一個時間和地點。所以聖經有很多歷史和地理,和其他宗教的經書很不一樣。你讀可蘭經或者印度教經書,會發現都是記載想法和話語;但是聖經當中有很多歷史和地理,因為神是在不同的時空,將祂全部的啟示一一揭開。讀彌迦書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來看看地點是在哪裡?把應許之地從中間橫切成東西兩半的話,會發現結果非常的有意思。應許之地是一條猍長的土地,一邊是地中海,一邊是阿拉伯沙漠,所以這是一條走廊,從歐洲、亞洲和非洲來的人都必須經過這裡,但通常是經過海岸。有一條路叫「沿海的路」,全世界的人都得經過那條路,那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其實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在那裡的北邊而已,從歐洲到阿拉伯的路和從亞洲到非洲的路,就在米吉多交叉;從歐洲到阿拉伯的路和從亞洲到非洲的路,交叉點就在米吉多。米吉多山的希伯來文是啥米吉多頓,那裡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全世界的商旅都得經過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可以俯瞰這個十字路口,就是拿撒勒,所以,以色列的北邊才會叫做外邦人的加利利,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會經過那裡,南方的山上則完全是猶太人的地方,沒有外面的人會經過。耶路撒冷就孤立在群山中間,所以各地的人都會經過北方那個十字路口,那裡就像是國際機場的大廳,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經過,所以稅吏都是住在北方。
 
現在,我們來看南半部。從耶路撒冷的水平面切開,會變成這樣一張剖面圖(05:49)那邊是地中海,這邊是死海,你看死海比地中海低很多,以色列人正打算從這裡挖一條水道,把水引到死海,再流出去。這兩這海把這條走廊來在中間,這塊地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這裡是平地,平坦的希伯來文是沙崙,所以這裡才會叫作沙崙平原,女人取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美,可惜這個名字意思是平坦,所以這片平地是沙崙平原,邊緣有沙丘,台拉維夫就蓋在沙地上。再來是沿海的路,從沙丘一直通到平地的硬土。再來是低丘部分,像是一千呎高的平台,很低的山丘,希伯來文稱作示非拉,就是低丘,類似台地。再來是猶大的兩座山,比低丘高多了。
 
耶路撒冷並不是在山頂,而是在一個凹陷的地方,被群山圍繞。異教徒常把祭壇築在山頂,在那裡膜拜星星;但是神要祂的聖殿建在山上,好叫百姓在敬拜時,可以看見高山和星星,在那裡敬拜造天地的神。所以他們一定要被群山圍繞,很多詩篇都提到耶路撒冷被群山圍繞,有人說耶路撒冷好像碟子上的夜明燈,座落在一個凹陷處,被群山圍繞。
 
再來就是一塊陡峭的荒地,就是猶大曠野,這裡都不下雨,因為雨是從那個方向來的,不會降在這裡。所以猶大地這邊是一塊不毛的沙漠地區,其實從耶路撒冷走到猶大曠野只要十分鐘,並不遠。當初耶穌在曠野受試探就是在這裡的山下,下面這裡是耶利哥,重點在於以賽亞和彌迦是同時代的人物,他們在同一段時間傳道,但以賽亞生在王宮,他是國王的表親,所以他有達官顯要的地位,他是一個政治家,可以向王提出諫言。彌迦則是住在示非拉這裡,這裡像是一個一千呎高的台地,往上看是耶路撒冷,往下看是迦薩走廊。非利士住在平原這裡,迦特就在平原內側,所以猶太人和敵人常常會在這裡起衝突,所有的敵人都會來到這裡,想要攻擊耶路撒冷就必須要經過示非拉這片台地。參孫就住在示非拉,所以他常常跟平原地區的非利士人起衝突,所以這有點像是一個戰場,一邊是平原上的國際要道,另一邊在山上,是個傳統的猶太人地區,了解嗎?而且這個地區十分貧窮,財富都集中在首都這裡,所以先知以賽亞是出身於富裕的上流社會,彌迦則是一個簡樸的鄉下人,他關心平凡人,尤其是窮人,所以他很注意社會不公的情形,他很注意弱勢者和窮人遭到剝削的情況。以賽亞比較不會注意到這個,他的背景很不一樣。兩個人的背景截然不同,有互補的作用,不過他們的信息卻常常是一樣的,同時同地向同樣的人傳道,但是兩個人的角度很不一樣,一個是簡樸的鄉下人,另外一個則是王宮中的大臣,這些背景會從他們的文字流露出來。
 
彌迦是什麼時候出來傳道的呢?大約是西元前735年,當時是昏君亞哈斯作王,之後就是好王希西家。也許是彌迦和以賽亞的功勞,後來才會出現希西家這個好王,不知道是不是真是如此。但這個亞哈斯真是亞事做盡,當時以色列已經發生過內戰,北方十支派宣布脫離,自稱以色列國,南方的兩個支派叫猶大國。就在以賽亞和彌迦向南方的兩個支派傳道的期間,有個叫何西阿的先知,則向北方十支派傳道,不久之後北方十支派就滅亡,被擄到亞述。何西阿和以賽亞基本上都是城市人,他們有很好的出身,所以彌迦不同於北方的何西阿,也不同於南方的以賽亞,他只是簡樸的鄉下人,一個無名小卒,但神也能夠重用他,如同重用出身王室的以賽亞。
 
彌迦為什麼要出來傳道呢?亞哈斯這個昏君帶領全國走上罪惡的道路,因此罪惡從北方的十個支派,散播到南方的二個支派,也從城市散播到鄉下。罪就是用這種方式散播,從壞國家散播到好國家,並且從城市散播到鄉下。聖經中的城市都有不好的含意,因為城市會使人集中,罪人集中的地方,罪就集中。城市的犯罪情形,一般來說都會比鄉下嚴重,壞的影響從城市進入鄉下。耶路撒冷的罪惡因此開始散播到示非拉的鄉鎮,這讓彌迦深感痛心。彌迦他看見了北方十支派的罪惡,開始影響到南方的兩個支派,接著他又看見南方城市的不良影響,也開始影響鄉村,這讓他感到深深的痛心。他舉出社會上很多不公不義的現象,法官收賄,就連先知和祭司也收賄,他們拿錢講大家想聽的話,弱勢者被剝削,另外還有貪婪、欺騙、暴力、無情等等情形,犯罪率不斷升高,甚至於房東偷窮人的東西,而且孤兒寡婦被趕出去露宿街頭;做生意的偷斤減兩,佔盡便宜。罪惡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最惡劣的是,有錢有勢的人欺負窮人,社會權力和政治權力被用來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充斥腐敗的掌權者、假先知、不敬虔的祭司,還有收取賄賂的法官,很非哀的情況,尊重和信作完全瓦解,家庭關係也徹底破碎,聽起來很熟悉,對吧?
 
我們應該重讀這些先知書的信息,因為這是我們國家需要聽到的。彌迦渴望看到社會有公義,最糟的是這種不公是發生在神的子民身上,不是異教徒。這種情況是發生在神的子民身上,就在屬神的城市和屬神的國家,所以彌迦在異象中看見神下來審判這件事,甚至拿走他們在南方僅有的一小塊土地。那是彌迦心中的痛,這件事深深影響到他,他會這麼有負擔,有兩個因素。一個是聖靈,一個是他自己的靈。聖靈給他這個負擔,其實這是所有預言的關鍵,因為聖靈是預言的靈,你會發現每個先知都是在聖靈的帶領下去傳道;但是他自己的靈裡,也感受到極大的痛苦,他是這樣形容他自己的,我呼號如同野狗,哀鳴如同鴕鳥,並且撕裂我的衣服。先知會哭泣,會哀號,那是他們對見到的景象很自然的反應。
 
我知道聖靈感動人的時候,有可能讓人痛哭失聲,為某個情況和神同哭。彌迦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非常關切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拜偶像、淫亂和不公不義。其中最令他痛心的是社會上不公不義的現象,他無法忍受神的子民,竟然這樣互相對待,把強權當作公理;拜偶像是污辱神,輕看真神去拜假神,淫亂是人放縱自己,但不公不義是人和人互相傷害,這是他心中最大的負擔。看見人這樣彼此對待,富人欺富窮人,有權力的人欺負弱勢者,孤兒寡婦因為付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這最令彌迦痛心,一個出身貧窮的人才能體會那種痛苦,彌迦就是這樣的出身,他不斷為社會的不公吶喊,他不斷的大聲疾呼。
 
罪惡從北方散播到南方,從城市散播到鄉下,這我前面已經講過,這就是當時的背景。彌迦有一個異象,這個異象像漣漪不斷擴大,他的第一個異象是給猶大,然後這個異象範圍擴大,是給全國,甚至給北方十支派。雖然北方已和南方脫離關係,但他也給北方異象。講到最後,他對全世界都有負擔。

我最近很高興能夠認識一位新朋友,他的朋字叫克里斯藍布亞魯,我在倫敦的一個廣播電台認識他,以前沒有見過他。他過去是柯雷兄弟的左右手,常常幫他們棄屍。柯雷兄弟是偷敦東區的黑道家族,克里斯在獄中待了15年,高度警戒的監獄。有一次他被關禁閉,關在牢房內的籠中,床架還用水泥固定在地上,但是耶穌在那個牢房內向他顯現,他整個人脫胎換骨,他開始為全世界的人哭泣,不只為自己虛度的人生哭泣,還開始為全世界哭泣。他當時也為越南哭泣,他開始關心全世界的人,他很了不起,希望你們有一天可以認識他。他的故事很不可思議。彌迦就是這樣,他的關懷擴大到對整個沈淪的世人有負擔,但是也剛開始只是對自己的同胞有負擔,以上是大概的背景。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大綱。
 
我常常覺得看大綱很有幫助看整卷書的架構,尤其是架構很清楚的時候。彌迦書這卷書有清楚的架構,很明顯地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我定了三個標題來幫助你了解各部分的主題。一到三章在講罪惡和懲罰,神要懲罰他們的罪性。再來,四到五章的主題有很大的轉變,在講平安與保障,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但他看的是未來的情況,眼前的情況很不好,但是最後的結局是好的,預這都是這樣。短期內看起來不樂觀,但是長期看來卻很樂觀。神必須先彰顯公義,然後才能夠彰顯憐憫。這是彌迦書的主題,貫穿整卷書。首先講公義,其次講憐憫,到了後面他說,我們應該像這樣行公義、好憐憫,這是整卷彌迦書的主題。所以,第一部分是講神的公義,祂必須懲罰罪性,但是之後他會接著講到神的憐憫,在最後一部分做出總結。所以,一到三章的標題是罪惡與懲罰,四到五章的標題是平安與保障,六到七章的標題是公義和憐憫。我們仔細看一下這幾章。
 
他說罪惡己經從山上的大城市,散播到示非拉的鄉村,從城市散播到鄉村。他很聰明地用每個村的村名來宣告審判,這樣大家就不會忘記那些信息,我來試試這個方法,假設彌迦是在對倫敦傳道,會會這樣講:「斧頭市」將被砍碎,「鐵槌市」將被槌平,「打擊市」將受重擊,「海岸市」將被丟進海岸溝內,「蹲下市」將害怕地蹲下,「醫治市」將不再有醫治,「掠奪市」將遭到掠奪,「教會結局市」將見教會倒下,「吠叫市」將被野狍吞吃,「牧羊市」將成為羊吃草之地。

各位,你們覺得好笑,但是彌迦其實真的就是這樣講的,他稍微改一下示非拉所有的村名,然後用來宣告他審判的信息。你想他們忘得了那些信息嗎?如果你是住在海岸市或兀應市,一定忘不了我剛剛說的,這是很高明的講道。他使用那些村名來宣告審判的信息,他說神不會放過他們,神遲早會施行審判。
 
葛理翰幾年前在溫布利講過一句話,我永遠忘不了,我聽了之後不寒而慄,那句話真的是預言,他說:神若不懲罰倫敦,就得向所多瑪和蛾摩拉道歉,真是一針見血,我永遠忘不了那句話,神會懲罰罪惡氾濫的城市和鄉鎮,因為他們不公不義、剝削窮人又欺負弱勢族群,彌迦對那樣的地方傳講,他說要為這些事負責的就是不肖商人,那些人一心想要賺錢,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富者越富,分者越貧,各位了解嗎?我們如果像彌迦那樣悲天憫人,也會有同樣的反應。所以這就是第一部分的重點。
 
再來看看第二部分,這個部分竟然大多是好消息,第三章的最後講到了耶路撒冷變成荒埸,他說罪惡氾濫的大城市最後將變成荒場,但是第四、第五章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他說目前敗壞的情況還不是結局,還會有別的事發生。他先講到會有一個國度來臨,到時候各國的軍隊都要解散,所有一切的紛爭都要由錫安的王來裁定。在座有些人聽我講過我去過聯合國在紐約的大廈,有一個穿著打扮看起來精明能幹的女士帶我參觀,這是安理會,這是聯合國大會開會的地方;這是委員會開會的地方,這是大家捐贈的藝術品。她給我們看一塊花崗石,上面刻了彌迦書的半節經文,「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兩個半小時的參觀結束的時候,她說:今天的參觀行程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我說:可是你還有一個房間沒有介紹,她問是哪個房間,我就回答她,她說:那個房間不對外開放。我對她說:可是我大老遠跑來就是要看那個房間的。我搬出老招數說,我大老遠從英國來,這招通常很有用,可惜她根本就不買帳。她說:你得去入口那裡問警衛,我就去接待廳,問那個配戴槍的警衛,可不可以讓我看看那個房間?他說不行,那間不開放。我說:我真的很想看看,我聽人說過,但是我很難相信,我希望親眼能看一看。他問:你會在裡面待多久,我說:兩分鐘就好。他說:好吧,就拿出鑰匙把門打開,帶我進入聯合國的禱告室,看他們向神祈求和平的地方。裡面有一大塊鑄鐵,大小和形狀像棺材,整個漆成黑色,周圍放了很多凳子和墊子,可以跪下來向那塊鑄鐵禱告,祈求世界和平。我看了就覺得反胃,這件事我聽說過,但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可是我親眼看見了。
 
聯合國的建築蓋錯地方了,應該蓋在耶路撒冷才對,聯合國總部應該設在耶路撒冷,所有的是非應該在那裡解決,因為那塊花崗石外面的刻文漏了那節經文的上半句,當主在錫安作王時,祂一定會裁定北愛爾蘭和波士尼亞的紛爭,祂會裁定一切是非,所以軍隊可以解散,我們不用把錢花在買坦克和槍枝,而是花在買食物和衣服,那天必定要來臨。彌迦說那天必要來臨,以賽亞說那天必要來臨,但我看到很多基督徒不相信那天真的會來臨,但這是確實的,神的國度會在地上建立,你每天都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地上,如同在天上。當然君王必須先來,國度才會降臨,因為沒有君王就不算是國度。
 
彌迦說這個王將會出自伯利恆,伯利恆是一個小村莊。伯利恆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糧倉」,這是一個供應糧食的地方,因為這個小村莊供應玉米給大城市耶路撒冷,另外還供應一樣東西。伯利恆有很多牧羊人,但他們殺羊不是為了吃羊肉,而是供應羔羊給耶路撒冷獻祭用。好幾百隻的羔羊,神的羔羊就是出自伯利恆,祂將會作王,成為掌權者。當然彌迦看得很遠,不只看到耶穌第一次來,也看到祂第二次來,這段是在描述耶穌第二次來在地上做王,祂要做萬國的王。所以彌迦書第二部分全是好消息,這位萬王之王將會誕生在大衛之城伯利恆,祂要來掌管全世界,祂要帶來和平與富足。
 
我們看到彌迦書最後一部分,這裏像是法庭中的情景,想像你在一個很大的法庭裡面,神的子民在被告席,神是原告的律師,彌迦是被告的律師,各位可以想像一下,那個場景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在一個大法庭上,神的子民犯了罪站在被告席,神為自己辯護,祂和彌迦都是用第一稱說話,各自辯論誰才是被告,很有意思。神說祂的審判有理,祂說:我有權利審判這群人。接下來,祂說了一句名言,神要的並不是他們獻的祭,不是幾千隻羔羊的血,神要的不是儀式,而是公義。接著神說祂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神同行。就這樣而已,但神卻找不到這樣的人。
 
你們都知道什麼是公義,什麼是憐憫。公義是把人應得的給他,憐憫是把人不配得的給他。就像有一個人對替他畫肖像的畫家說,希望你畫像一點,畫家說:太像你不好,應該畫好看一點。我看到錄影帶中的我,我會說,不像我,比我本人好看,差別就在這裡。公義和憐憫並不是相反的,這兩者是並行的,差別在於公義的路走不遠,必須換成憐憫才能走得更遠。公義給你應得的,憐憫給你不配得的,神是這兩方面的專家,祂行事都是公正,祂會給每個人應得的,沒有人能說神不公平。但是感謝主,祂不只行公義而已,祂連人不配得的都給憐憫,這完全是出於愛。那是神在找的,但祂找不到,祂得到很多祭物,彵們遵守了宗教儀式,一切行禮如儀,但是神要的不只這些。
 
有人做了一個很美的總結,他說最重要的是神怎麼看你,想知道神怎麼看你,就要看人怎麼看你。我再講一遍,最重要的是神怎麼看你,想知道神怎麼看你,就要看人怎麼看你。也就是說,你和別人的關係會反映出你和神的關係,如果你真的找到神,並且真正認識祂,你會發現自己行公義好憐憫,因為唯有這樣你才能找到神,了解嗎?所以從我們和別人的關係,會反映出我們和神的關係。我們和別人的關係,可以反映我們和神的關係,我們應該很高興神不只施行公義,如果神只用公義對待我們,只給我們應得的,沒有人能夠站立在祂的面前。神不只施行公義,還把我們不配得的給我們,重點在於公義或憐憫。
 
彌迦在法庭上很痛苦,但是他很快就高興起來,因為他發現這位法官不但有公義,在公義之外還有憐憫。憐憫就是赦罪,一筆勾銷,他忍不住說出: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赦免真是個奇蹟,不是嗎?神竟然說:我會赦罪,我會赦免你。即使我們是有罪的,所以我們在彌迦書的最後,看到很美的平衡。神和我們立的是憐憫的約,神在法庭上會向祂的子民施行公義和憐憫,當我們認識神的時候,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需要在公義和憐憫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時候你必須管教你的孩子,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必須做個決定,你要行公義給他們應得的對待,還是行憐憫,原諒他們呢?你想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卻很難做到。
 
想要兩個同時做到真的很難。我敢說神在兼顧公義和憐憫的時候也很為難,但是有一種情況可以解決這個困難,就是一個無罪的人願意代替有罪的人受懲罰,這樣神就能同時懲罰和赦罪。如果無罪的人願意代受懲罰,有罪的人就可以得蒙赦免。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有一首聖詩說:在主寶架清影中歡然立定腳跟,其中有一節歌詞很美,可惜今天已經不唱了。這節歌詞是在講十字架,安全又快樂的避難所,堅固又甜美的避難所,值得信靠。天上的慈愛和公義在此交會,在十架上可以看見神完全的公義,因為罪在十架上被釘死。在十架上也可以看見神完全的憐憫,有罪的得到開釋,因為無罪的代替受罰。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很多人覺得慈受的神不用十字架就能赦免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神不用十字架就赦免了我們,那祂只有憐憫,沒有公義。如果神不肯赦罪,只要懲罰,那祂就只有公義,沒有憐憫。
 
所以神在舊約聖經裏非常堅持,以色列人如果想被赦罪,就一定要獻上無罪的生命為祭,如果沒有流向就沒有赦罪。因為如果沒有流向,神就不能兼顧公義和憐憫。羅馬書三章清楚的指出,在十架上可以看出對信靠耶穌的人來說,神是公義的,又是赦罪的,祂既有公義,又有憐憫。這完全是因為無罪的耶穌願意承擔刑罰,我們才可能蒙憐憫。彌迦在這裏同時強調神的公義和憐憫,預備我們明白後來的十字架。如果我們已經接受十架的公義和憐憫,我們的生命一定會有改變,我們也必定會成為行公義好憐憫和謙卑的人。
 
謙卑和公義憐憫一樣重要,人有可能行公義好憐憫卻很驕傲,但如果你行公義好憐憫,是因為神先對你行公義和憐憫,你就會謙卑的與主同行。新約聖經也引述了先知彌迦的話。彌迦說將來必有一位掌權者從作利恆出來,這個預言因為一位羅馬皇帝在羅馬的決定而應驗了。那裡距離伯利恆好幾百哩,他決定進行人口普查並且課稅,約瑟和馬利亞才會因此回到伯利恆,耶穌就在伯利恆降生。但是這位掌權者來的時候也會作王,帶給全世界和平,他會作王,帶來全世界的和平。這個預言還沒有應驗,但是耶穌再來的時候,預言一定會應驗。
 
有很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在耶穌來的時候還沒有應驗,這是猶太人無法接受的。他們說彌賽亞來的時候會掌管世界,會帶來世界和平,但是耶穌沒有做到這點,所以他們說耶穌不可能是彌賽亞。其實舊約聖經中的預言隱藏了一件事,直到新約聖經才顯明出來,那就是彌賽亞會來兩次。第一次是來為我們的罪受死,第二次是來掌管全世界。所以我認為得救的基督徒應該要像彌迦那樣,應該要對社會充滿關懷。有些人說我們只負責贏得靈魂,在世界沈淪之前趕快把人救出來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社會行動是教會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像舊約先知那樣悲天憫人,重點不只是使罪人得救,而是盡力的解決社會不公不義的情況。
 
我在南非有幾場聚會被取消,因為我在1982年的時候,被人控告說我是共產黨。那是因為我說過一句話,我說:公義的神不只關心社會的不公,也關心社會的不道德。我們的政治問題就出在右派人士只關心不道德,左派人士卻只關心不公義,但是神兩者都關心,因為所有不公不義不道德的事都不討神喜悅。感謝主給我們像彌迦這樣的人,今天有些人就像彌迦,有勇氣為弱勢族群仗義直言,說神恨惡這種情況,但願我們也能拿出同樣的行動,阿們。

 

 

彌迦書筆記(霍默希特)

 

I.歷史背景

何西阿和阿摩司都提到他們在耶羅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的王期間開展事工。彌迦談到了撒瑪利亞,但他沒有明確列舉北國的王。他曾提到“暗利的惡規”(decrees of Omri)和“亞哈家一切所行的”(works of the dynasty of Ahab)(616)。加上其他一些事(諸如有關亞述),表明他是在西元前722年撒瑪利亞淪陷前開展事工的。

II.彌迦其人

對於彌迦其人,我們所知不多。他的名字(Micah)是Micayahu這一古老的名字(誰像耶和華?)的簡寫形式。他來自摩利沙(Moresheth),可能就是114中提到的摩利沙特迦(Moresheth-gath),是個離耶路撒冷不遠的小鎮。以賽亞可能更城市化,他和君王及許多官員都有私交。而彌迦和阿摩司一樣,可能不是在正式的先知行列中。他作為“鄉村”先知來到耶路撒冷,無疑親眼證實了在許多在他遠離城市的家鄉所聽到的傳聞。他和以賽亞一樣,對耶和華的約忠誠不二,厭惡當時盛行的罪惡。

III.信息

彌迦和以賽亞(5812)以及阿摩司(268)一樣,強烈譴責富人任意對待窮人。以賽亞(11015)、阿摩司(52124)和彌迦都斥責人們不敬畏上帝以及空洞的獻祭。在《舊約》中,《彌迦書》和《以賽亞書》都有論及彌賽亞國度的優美的詞句(賽214,彌415)。其中彌迦又多一些諸如“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面奉主的名而行”的話語。

IV.本書的結構

下面的表格是《彌迦書》中的信息的結構:

要聽---12

 

要聽---31

要聽---61

 

上帝質問以色列人;宣告審判

117

(參賽1

上帝更詳細的質問,進一步宣告審判

215

上帝進一步的譴責

314

上帝質問以色列

 

615

上帝的譴責

6916

暗利的惡規

亞哈家的惡行

彌迦的哀歎。

猶大的十座城

1816

彌迦的哀歎和自我辯護(參保羅)2611

彌迦斥責假先知

3512

彌迦說明上帝對世人的要求

668

彌迦哀歎世人的不敬虔

716

 

帶給以色列盼望的應許

21213

末世時的盼望(錫安)

418

 

以色列將來的盼望

7720

 

 

被擄至巴比倫和歸回

4951

 

 

 

 

將來被救贖的盼望

5215

 

 

VTHE MILIUE

前面已經討論了《彌迦書》的歷史背景,並列舉了與其他先知有關的情況。所以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當時亞述剛開始對以色列有所威脅,但尚未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本書中的一些預言是在西元前722年以前宣講的。第一章中所提到的鄉鎮可能指的是西元前701年西拿基立的入侵。此時巴比倫剛剛嶄露頭角,以色列被巴比倫所擄掠也被提及。後者在《以賽亞書》中還是預言中的事,但從賽3839章中可以知道,巴比倫人在希西家在位期間已經開始活動。

VI.《彌迦書》大綱

A.彌迦兩次斥責百姓,兩次哀歎,以及一線希望。 (要聽!11213

1.上帝宣告對以色列的審判。 117

如上面所述,時間大約是西元前八世紀。先知的信息是針對北國的都城撒瑪利亞,和南國的都城耶路撒冷(11)。

上帝讓人來聽他審判以色列(參賽1章以Riv開頭的論述)。先知以戲劇化的手筆描繪了上帝降臨到地上,要肅清一切罪惡(“地的高處”在此應是指高山)。由於這通常是用來指異教的祭祀中心,這裡的這種用法可能是借用這個詞,因為不然的話157就有偶像崇拜之嫌(124)。

上帝這樣降臨是因為雅各/以色列背叛他(罪過,罪惡這詞是用來指一個附屬的人擺脫他的主人的役使和轄制)。撒瑪利亞是在北方人們背叛上帝的象徵,而耶路撒冷是被看作南方的高地。上帝將審判撒瑪利亞,摧毀她的偶像。“妓女的雇價”是指撒瑪利亞在四季耕種過程中事奉巴力;她因拜偶像耗盡財富(參何91)。撒瑪利亞首先淪陷(西元前722年),她首當其衝受到上帝的責罰。而耶路撒冷則在上帝的恩典下得以勉強維持了一百年(157)。

2.彌迦為將要降臨猶大十個城市的苦難而哀歎。(1816

彌迦赤足露體而行,並哀歎將要來臨的苦難(參賽202,以賽亞也用這種戲劇性的行動預言審判)。彌迦哀歎的原因在於以色列的罪已經進入並影響了猶大,以致猶大也要被審判(189)。

猶大將要受到極其嚴厲的審判,以致她的仇敵會幸災樂禍。這樣,彌迦警告人不要讓非利士的城市迦特知道這樣的遭遇(這經文出自撒下大衛的有關掃羅陣亡的禱文)。

彌迦然後列舉了十座城市,警告他們將要遭遇苦難;這十座城市位於耶路撒冷附近撒非拉(Shephelah)地區。很顯然,彌迦在這裡運用了雙關語。

伯亞弗拉(Beth-le-aphrah,蒙塵之地) 滾於灰塵之中;
沙斐(Shaphir,即BellvueBuenavista,“美麗的城市”)赤身蒙羞過去;
撒南(Zaanan,已有的城市) 她不存在;
伯以薛(Beth-ezel,鄰村) 使你們無處可站。這詞的意義不明。可能這個鎮子離耶路撒冷很近,因而被看作能保護耶路撒冷。
瑪律(Maroth,苦毒) 因為災禍從耶和華那裡臨到耶路撒冷;
拉吉(Lachish),其發音與“戰車的馬具”相似。拉吉顯然早先參與了以色列的叛亂;
摩利設迦特(Moresheth-gath,是彌迦的家鄉嗎?),猶大被警告要送禮物給她。這可能是“訂了婚的”(betrothed)一詞雙關語,即,父親同意女兒出嫁;
亞革悉(Achzib)意為詭詐;
瑪利沙(Mareshah)很像希伯來文“yoresh”(獲取,擁有);
亞杜蘭(Adulam)是十個城市中的最後一個,大衛曾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逃到那裡。

這部分對撒非拉的哀歎可能發生在西元前701年左右西拿基立入侵孤時候。拉吉和該地區其他城市一樣都受到襲擊並被佔領。

3.上帝列舉他們生活中的罪行,預言進一步審判。 215

彌迦譴責那些密謀搶奪他們財物的人,他想起了他的同代人以賽亞。因為他們的惡行,上帝“籌畫災禍於這族”。他們搶奪別人的土地,所以上帝將把“他們的份轉給別人”,“在耶和華的會中,(你)必沒有人拈鬮、拉準繩”,就是說沒有人在劃分土地時代表他們。

4. 彌迦在假先知面前為自己辯護(參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的辯護)。 2611

第六節不易理解,因為這節經文紀錄了彌迦面對反對他所宣講的信息的先知們時,激動而強烈的反應。其中說預言的“說”字,字面上的意思是“滴”(to drip),幾乎都是用於先知的講話中。假先知讓彌迦不要無事生非(亞瑪謝也曾對阿摩司說過類似的話,摩710以下)。NIVNASB的翻譯差距非常大。NASB側重直譯,而NIV更好的把握了原文的意思。NIV是譯成無主語句:讓他們(彌迦和其他先知)不要說預言。下一節經文也同樣費解,可能把它理解成是假先知的話更合適:“災禍不至臨到我們頭上。”(26

以色列人懷疑彌迦的信息。上帝真的不發怒嗎?彌迦說,他的信息對於行為正直的人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對於那些起來敵對上帝,任意掠奪上帝子民的人來說,他們只會被驅趕出去(2710)。

另一方面,假先知們信口說謊,談論清酒和濃酒;這樣的人只配作這些悖逆的人的“先知”

211)。

5.上帝第一次向以色列說話(第二人稱單數),指明以色列的盼望。 (21213

耶和華要招聚羊群,離開他曾經聚集他們的地方。其主旨明顯是要帶領他們進入平安和安息,或者其他什麼。

B.彌迦再次譴責上帝的百姓,諷刺假先知,並發出給人盼望的預言(當聽!)。 31515

1.譴責以色列。314

雅各或以色列是指北國,但810節把它們與錫安和猶大聯繫起來,在餘下部分則是指耶路撒冷。這似乎說明,彌迦和何西阿、阿摩司一樣,把以色列和猶大看成一體---一方蒙福,另一方也蒙福,反之亦然。彌迦的譴責又是針對人們虐待窮人。但即使是窮人,如果他們背棄上帝,上帝也不會理睬他們的哀號。

2.上帝通過彌迦,諷刺那些只知自己利益的假先知。 3512

如果有人出錢,假先知就會預言“平安”;要是有人不付錢,他們就以上帝的名義攻擊這些人。由於他們的惡行,上帝聲言要責罰他們,使他們不能見異象,不能占卜或說預言(357

另一方面,彌迦信心十足,確信他是代表耶和華說話,他被耶和華的靈及其能力充滿,滿有公平、勇氣。(願上帝賜給他所有的僕人這樣的信心!)因為對自己的被召充滿信心,彌迦繼續指責雅各/以色列的罪。他們以人血建造錫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那些首領、祭司和先知都是不顧念百姓的雇工。然而,他們卻在外表上依靠耶和華,並說:“ 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 ”

因為這些可怕的心態,上帝聲言錫安(耶和華的居所)將變成用於耕作的田地。

3.錫安末世時的盼望。 418

錫安將因為上帝的責罰而成為一塊耕地,但她後來仍會重得榮耀。

這段經文論及錫安的未來(13節又見於賽2章),是聖經中最優美的經文之一。它被刻在聯合國的大樓上,以色列人將它刻在“good fense的一塊岩石上;然而,只有和平之君來到的時候,這些事才可能真正實現。其內容如下:錫安要被高舉,必有萬民前往,他們要尋求上帝,請求他教導眾人他的律法,他的誡命將出自錫安,上帝要施行審判,戰事將要止息,萬國將要興旺,萬民要奉主的名而行。哈利路亞!(415

上帝要復興以色列,這包括他將以色列的余民從遠方帶回來,使他們成為強盛的國家,接受主的治理(468)。

4.在這奇妙的復興之前,錫安必須忍受被擄掠的恥辱,但她最終將戰勝她的敵人。(4 68

這部分的關鍵字是“現在”一詞,它引出了4951中所論到的災禍。

第一部分論到錫安被巴比倫擄掠。米羅達巴拉但勸說希西家,後者受到了以賽亞的嚴厲的批評。這些事引發了以賽亞和彌迦預言巴比倫將攻佔猶大。同時,上帝聲言那些看到錫安遭難卻幸災樂禍的國家將在上帝的穀場被錫安“踹(穀)”(4913)。

然而,在勝利之前必有羞恥。51節說道,“現在”以色列聚集成隊,抵禦前來圍困的敵人。王要蒙受羞恥(王被稱作審判者[shophet],可能是為了和本文中杖[shebet]一詞押韻)。

5.有一位上帝親自派遣的統治者將從伯利恒興起,帶給錫安最後的勝利。5215

耶路撒冷淪陷,錫安的王受到虐待;但上帝要立一位王,他將給耶路撒冷帶來永久的勝利和平安。有一位統治者將要降臨的預言有著非常古老的背景(參賽96)。上帝要使錫安被佔領,直到這一位以色列的牧者出生(出自以色列,如臨產的婦女及啟12章)。第三節後半段似乎是指以色列百姓的匯合,如結3715的兩根木杖。這一位統治者將帶給以色列平安(他忍受責罰換來我們的平安-賽535)(525a)。

那時,錫安將戰勝她的仇敵。亞述可能是指當時的所有敵人。而在彌迦的時期,以色列/猶大的主要對手是亞述。注意經文中七個牧者/八個首領所強調的(55b6)。

雅各家剩餘的人不會在被擄之地任人宰割,他們將在上帝的引導下,成為反擊敵人的強大力量(579)。

最後部分指的是要在上帝的子民中除去一切偶像的痕跡。他們不再需要軍隊、城堡和戰馬。上帝將報應那些不順從的國家(51015)。

C.上帝最後的譴責、哀歎和預言盼望(當聽!)61720

1.耶和華與以色列爭辯。 615

耶和華再次譴責以色列,因為他前面給人盼望的信息有可能使人以為他們可以任意妄為而不受責罰。

耶和華向法庭(大自然)陳詞,他要和他的百姓爭辯(612

他現在向他的百姓(第二人稱單數)說話,請他們聽他所說的話。他提醒他們他為他們所施行的拯救作為,質問他們是否他沒有虧待了他們(635)。

2.彌迦承認,僅僅向上帝獻祭並非是上帝的要求。 668

上帝是偉大的,他所要求的並非只是外在的儀式。如果這樣,就是獻上自己的長子也不足以使上帝喜悅。耶和華所要求於人的,是公義、憐憫,以及以謙卑的心與他同行。

3.最後一個針對以色列的重要斥責。 6916

彌迦首先要百姓聽主耶和華所說的話。經文6910a不容易理解,並且文字上也有一些難點。其中,“部落(支派)”和“杖”在希伯來文中是同一個詞。我們或許應這樣理解經文:“你們當聽那杖,他已定下時間(即耶和華定下審判的時間)。”NIV在這詞的原文後加上了兩個字,變成“我不忘記”。我相信這是合理的。(6916

百姓通過欺詐而富足,他們的惡行必然招致上帝的懲罰。他們一直仿效以前的君王(Omri以及亞哈王朝),上帝為此要責罰他們(61116)。

4.彌迦哀歎以色列人不敬畏上帝。 716

彌迦說,敬畏上帝的人像採摘葡萄之後所剩下的葡萄那樣稀少。所有人,包括君王和審判官,行事虛偽,惡待他人。但守望者(先知)要宣告,上帝的審判和懲罰將要降臨。那時,人們要相互殘殺。

5.全書的結束:盼望的信息,期待上帝向他的子民顯現。 7720

彌迦歡喜地向人見證:他願意等待耶和華,因為耶和華是光(778)。

他與公眾認同,說,儘管他們作惡得罪了耶和華,上帝仍會為他辯屈冤,主持公正。以色列人將再次被召聚在一起,城市將得以重建,並且上帝要審判這個罪惡的世界(7913)。

先知請求耶和華看顧他的子民,以及那些屬於他的羊群。牧人的觀念可追溯到本書的52;上帝在715中回應先知說,他要行領他們出埃及一樣的神跡給他的子民看。那時,列國會俯伏在地向耶和華投降。

最後,先知讚美上帝,因為他赦免人的罪惡,寬恕人的悖逆,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hesed);因為他將人的罪投入深海,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hesed)。上帝是何等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