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彌迦書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耶和華與百姓的爭辯(六至七章)(陳終道)

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1~5;七1~6)(藍如溪)

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藍如溪)

奮興的道路(七章)(鮑會園)

信仰歷程的表白(1~7)(林文良)

神人的辯論(6:1-7:10)(賈玉銘)

餘民之幸福(7:11-20)(賈玉銘)

要仰望耶和華,等候救我的神(7)(香港讀經會)

神啊,有何神像禰(七章120)(臺北基督之家)

人心敗壞已無望(1~6)(臺北靈糧堂)

以信心仰望神(7~10)(臺北靈糧堂)

等候復興(11~13)(臺北靈糧堂)

呼求復興(14~20)(臺北靈糧堂)

 

 

耶和華與百姓的爭辯(六至七章)(陳終道)

 

第七章讀經提示
1.七1細想本節中的兩個比喻——先知為誰哀歎?
2
.試將1~6節分點,說明以色列人犯罪敗壞的情形。為何人間有兇暴邪惡?
3
.在家庭和社會中,我們是不是一個反叛而不服從紀律的份子
4
.我們會否為福音而受到藐視或反對?當我們處在這種景況時神的態度如何?
5
.留心7~13節關乎先知的信心:他信什麼?有什麼表現?面對什麼困難?有什麼美好盼望?
6
1112節的那日是指什麼日子?
7
14~20節先知的求告與稱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8
.我們是否像先知那樣看透人的敗壞,又看准神救恩的可靠?為什麼?
四、先知的哀歎(七l~6
隨著指責罪惡之後,先知為同胞的罪哀歎不已。這種哀歎,不但表示他個人對同胞靈性情形的關切,更可見先知對同胞們輕忽神之慈愛與公義的憤慨與傷痛的心情。
先知用夏天已收盡的果子和采剩的葡萄以形容其同胞的靈性情形,腐敗而不可吃用,甚至不但不能用神的標準來衡量,就憑先知自己看來,在他的同胞中很難找到存有純一清潔的心事奉神的人。所以他說:我心羡慕初熟的無花果。他們在靈性上早已失去新鮮如初熟果子的香氣,腐爛變味,令神厭惡了!
而且,她們之間那種行惡暴虐的罪行,不是偶然發生,而是已經成為社會上普遍的罪惡,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彼此聯結惡3節),互相袒護隱瞞,連最正直的,也不過像荊棘的籬笆,凡碰著他們的必被刺傷。結果,神要藉他們自己的暴行降罰與他們。罪惡所招致的災禍不是從神直接來的災禍,乃是罪人自己造成的社會擾亂不安,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甚至知心的密友,懷中的妻子,也可能出賣自己。唯物主義的思想,普及社會的結果,人們更注重生利虛名,更不受道德的規範。最初各種犯罪的行為,只針對外人,最後連至親骨肉的情誼也不放在眼內,倫理與親情的關係都不能使人的良心受到較重的指控。
6——“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本節在新約聖經中,主耶穌曾引用在神的門徒將因信奉他的名,為見證他所成功的救恩,被至親的家屬置諸死地(太十21),或因信仰的緣故,父母子女視同敵人(太十34~36;路十二51~53)。這些已不斷應驗在教會的歷史中。
另一方面,這些話也預示末世的倫理道德情形,藐視悖逆父母,將成為普遍的觀念,使徒保羅提到末世預兆時,把“……違背父母,忘恩負義,……無親情……”(提後三2),列為人際關係方面的預兆之一。
五、信心的仰望與盼望(七7~13
7——“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
雖然全國充滿悲觀的景象,各人都彼此聯結行惡3節);不論社會、家庭都擾亂不安,倫理道德蕩然無存,而外有強敵壓境,在這麼暗淡的景況中,先知顯出他和一切人的分別。他說:至於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7節)。我們切勿以為先知在那個貪贓枉法、不顧道義和法紀的社會裡可以平安的勸戒警告人。從二6~11可以推想先知本身也必受到權貴富豪階級的厭惡,甚至羞辱逼害(見下文9~10節)。但先知卻有堅強的信心仰望神。他等候那救我的神,深信神必應允他的祈求。彌迦和一切人顯得不同的原因就是有神站在他一邊。他的信心和靈性情形顯然遠勝於當時的宗教領袖。他們雖有地位卻沒屬靈的遠見,沒有抗拒世俗的能力。但先知雖無權勢,卻有信,心靈的眼睛光明(太六22~23),反而能在險惡處境中站穩,又能指出人當行的路,且留下榜樣,使人可以跟從。
8——“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先知的仇敵是誰?是那些拒絕接受先知的警告,反而要逼害他的人。下句“……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暗示先知似曾因所說預言受苦卻蒙神的拯救。
9~10——“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為我辨屈,為我伸冤。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那時我的仇敵,就是曾對我說:耶和華你神在哪裡的,他一看見這事,就被羞愧遮蓋。我必親眼見他遭報。他必被踐踏,如同街上的泥土。彌迦說他要忍受神的惱怒,因他得罪了他。這些話都是先知站在代表同胞的地位上說的。如果先知彌迦自覺有罪,何況當時的以色列人!這樣先知既在靈性上走在百姓之前,也就先向神認罪。若彌迦要認罪,那些領袖更要認罪了。但注意先知一面認罪,又說會忍受神的惱怒,卻又同時說:他必領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見他的公義。這就是屬神的兒女與世人的分別,神必管教懲治卻不是要丟棄毀滅,反倒是為要拯救而懲治。
彌迦在幾節中所說的話,顯然也代表當時少數專心仰望神的人,包括與他同時期作先知的以賽亞在內。他所指責的對象,既包括了當時最有權勢的階層像亞哈斯王等(參上文7節解釋),當然難免要面對邪惡勢力所加給他的逼害了。但先知堅強的信心,專一的仰賴,使他看見真理的最後勝利。那些曾譏笑他說:耶和華你神在那裡的,終必被羞愧遮蓋。10節下)。
另一方面,這幾節經文除了暗示先知當時自己曾遭受的敵對之外,也代表有信心的以色列人,向當時欺壓他們的外邦,像亞述或埃及(參下文12節)等國家,憑信心宣告他最終必蒙神拯救眷佑。神必踐踏他們的仇敵,像踐踏泥土那樣(10節末)。從11節開始,先知預見將來的美好盼望——“以色列……的牆垣必重修……境界必開展。當那日,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從埃及到大河,從這海到那海,從這山到那山,都歸到你這裡11~12節)。這些話顯然是描寫基督再臨,千年國度成立時,以色列國的情景(參彌迦l~26~8),這是還未應驗歷史的預言。但在這美好的遠景未實現之前,以色列人要因他們的罪先受懲罰(13節下)。
十一節和十二節所提的那日與上文四章一節六節的日子實際上都是泛指主再來前後,大災難,審判列國,設立千年國那一段時間,先知對遙遠的將來所要發生之事的層次,在時間上是較籠統的。
注意,先知在本章上文認罪之後,隨即預言一個將來復興的景象,這正是一幅圖畫,說明以色列人必先經過真誠悔改,然後得復興——“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紮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亞十二10
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亞十三1)。看來日前以色列人的複國,還不是先知預言的最後復興。
六、求告與稱頌(六14~20
14——先知的求告與稱頌是根據神向他所啟示的將來美好之盼望。真正的禱告不是求神實現人所想求的,乃是看出神的心意並求神實現之。
14——“求耶和華在迦密山的樹林中,用你的杖牧放你獨居的民。也就是說耶和華要親自作以色列人的牧者。這禱告正是先知自己在二12~13節所預言的。這裡的耶和華就是指以色列人盼望的彌賽亞。
迦密山14節)是以利亞戰勝巴力先知的地方(王上十八18~40)。
獨居的民14節)——在巴蘭的預言中曾提及(民廿三9)。他們不列在萬民中(民廿三9,因是神所分別為聖的。
巴珊和基列14節)——都是在約但河東的地方,適宜于牧放牛羊(民卅二1;摩四1)。以色列人曾在巴珊擊敗他們在曠野行程中最強大的敵人之一巴珊王噩(民廿一33~35)。所以全節的禱告都是顯示基督在他榮耀的得勝後,作以色列民的牧者。
1516——“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列國看見這事,就必為自己的勢力慚愧。他們必用手捂口,掩耳不聽。
神要把奇事顯給列國看,這是先知禱告所得著的答覆。古時神曾顯出奇事給埃及的法老看。但在末後的日子,萬王之王所要顯出的奇事,將比較顯給法老王所看見的更可怕——使一切敵基督者用手捂口,掩耳不聽戰戰兢兢的出他們的營寨他們必戰懼投降耶和華。17節)
好像在埃及地的時候一樣”——那時期的先知盼望神再彰顯他在埃及時拯救他百姓的大能。先知哈巴谷所切禱的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哈三2),所求的正是求神像在埃及所顯的大能一般,再顯在他的百姓身上。所以哈三3節哈巴谷隨即追求神過去怎樣顯他的大能(見哈三3~15)。
1819——“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人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先知在全書的末後,用雄偉的稱頌作結束,其主要內容有二:
1
.神赦罪之恩
赦免之恩是真神獨有的,人的一切宗教與偶像,沒能這種赦罪之恩。一切宗教都是以懼怕與刑罰來解決人的罪,誰有我們的神,可使人獲得完全赦免。
神的赦免是永不再紀念的,像投下深海不再看見一樣。這不了了之的不再紀念,是因為神赦罪之恩有完全之功效,基督贖罪之功勞正完全抵消了人罪的緣故,既已完全抵消,所以不再紀念。
神的赦免是根據基督十字架的得勝——將我們的罪踏在腳下,投於深海。神所以完全赦免,因基督已經完全代贖了。
2
.神的信實
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20節)
列祖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先知追述神向列祖之應許,在強調神恩典的最後完滿勝利。因神向列祖應許的福音(創十二3;加三816),早在宣告律法之先。最後神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18節),仍是根據他的應許之約,應許之約是憑神恩典(創一十五6,十七章);律法的約憑人的行為(加三10~14)。先知彌迦正像古時許多信心偉人一樣,是照著亞伯拉罕之信心蹤跡去行的人(羅四12)。注意舊約稱他們也不是只抓緊片斷的啟示,而是追溯已往連同當時他們所領受的啟示,按神所已賜下的啟示,整體性地領會完整的救恩,且特別留意救贖的最後完滿結局

── 陳終道《彌迦書講義》

 

 

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藍如溪)

 

【經文】彌迦書二1-5、七1-6

{\Section:TopicID=113}(一)為什麼神要籌劃災禍降與這族?

  七章一節的「哀哉」,很是可憐。

  (一)因為神看以色列中沒有虔誠人。什麼是虔誠人?請看雅各書一章廿六廿七兩節。

  1. 「勒住他的舌頭」。虔誠人勒住自己舌頭,不說謊,不訴苦,不尤人,不背後說人,不在言語上,文字上毀謗人。虔誠人只講聖經的話,讚美神的話,造就人的話,要常講恩惠的言語,傳福音的言語。

  2. 虔誠人還要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今天教會舉辦很多善事,如孤兒院,養老院,聾啞院等。教會應該這樣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有些人借這些善事籌款,卻不將款子用在善事,而放在私人的腰包裏,這是犯罪。

  中日戰爭後,聯合國運了許多救濟糧食給上海的慈善機關。聽說有一間孤兒院的負責人,晚上用貨車將救濟糧食運出去變賣。把別人損贈的救濟品去發救濟財,這是犯大罪。

  3. 虔誠人還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因為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我們的言語服裝若不與世人有別,就是與世俗為友,成了世俗化。不但我們不要世俗化,也要關心我們的兒女,有沒有與世俗為友。我見有些男孩子,頭髮好像鴨尾,褲子包得緊緊的。有些女孩子,頭髮裝成鳥窩,衣服又短又窄,十足阿飛型。這樣的世俗化,就是與神為敵。所以我們在言語、行為、服裝上不要沾染世俗。聖經說,愛世界的,愛神的心就沒有了。一個效法世界的人,就不是虔誠人。

  聖經裏有一個很虔誠的人,就是哥尼流。(徒十二)這是個模範的虔誠人。他常常禱告,常禱告就能勒住自己的舌頭,不敢多說話。他敬畏神,就不沾染世俗。

  (二)神對以色列人說:哀哉,你們中間沒有正直的人。

  什麼是正直人?約伯是一個正直人,「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一1)正直人是完全人,是在神面前作完全人。

  1. 神對亞伯蘭說:「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十七1)大衛也說:「我在祂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撒下二十二24)完全人就是按凓神給我們的亮光,在各方面都有發展,才是神所看的完全人。

  2. 虔誠人也是敬畏神的。摩西不按神命吩咐磐石出水,而打磐石兩下,神便對摩西說,你不在百姓面前,尊我為聖。敬畏神,就是尊神為聖。今天我們所稱,聖殿、聖山、聖經、聖民、聖靈,凡屬神的都是聖的,故當尊神為聖。輕看神,就是「褻瀆神聖」。神的僕人,稱為聖品人,是分別為聖的,如果我們輕看神的僕人,就不是尊神為聖了。

  教會是聖的,唱的是聖詩,讀的是聖經,所以教會的負責人也是聖的。所以我們當尊重的僕人。

  我習慣不將別的東西放在聖經上,因為這是聖的。但有人把香煙頭,麻雀牌放在上面,這就是不尊神為聖了。

  「畏」是懼伯。約伯因為兒女們在外面,他卻在家獻祭,因為約伯懼怕得罪神,所以在家為兒女獻祭贖罪。主耶穌說:「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也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常作神所喜悅的事。」(約八29)耶穌本是神的兒子,但道成肉身,成為人子,在地上仍然敬畏神,行神所喜悅的事。

  3. 遠離惡事,與敬畏神,是一件事的兩方面。敬畏神必遠離惡事。

  神說:「他們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彌七4)他們不但不作虔誠人,正直人,反而作為荊棘,蒺藜。人一近我,就被我刺傷碰傷。這樣就不能領人歸主。主耶穌曾說過,那些荊棘使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如果不作虔誠人,正直人,不但刺傷外人,在教會內也擁擠人,絆倒人,叫人不長進。故此,神說:「哀哉!你們這些人。」

  神說:今天教會裏,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籬笆。所以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

{\Section:TopicID=114}(二)今日教會的光景

  (1「禍哉」,這禍在你們的頸項上不能解脫。耶利米哀歌一章十四節說:「我罪過的軛,是他手所綁的,猶如軛繩縛在我頸項上,他使我的力量衰敗。主將我交在我所不能敵擋的人手中。」因為我們犯罪,貪愛世界,沾染世俗,與世俗為友,故神將我們的罪如軛,縛在我身上,自己不能解脫。

  有些基督徒,什麼聚會都有他,但一出禮拜堂就撒謊,因為他自己不能解脫。

  有人自高自大,什麼都是「我」大,他的自誇成了軛,不能自己解脫。

  有人貪財貪色,心如無底坑,不能填滿,貪財貪色成了軛,自己也不能解脫。

  我們自己不能解脫這些罪軛,惟有求神解脫。詩人說:「求你的話,使我的腳步穩當,不許什麼罪孽轄制我。」

  (2倘若我們不作虔誠人,神將我們的份轉給別人。(彌二4

  神對以色列人說:我要刑罰你,使錫安變為荒場,聖殿成為叢林。神與人親近之地,就全然敗落,將福份歸與別人。

  今春,我知有一牧師,轉開白牌車。又有一年青牧師,初時去外國讀書,後來開飯店。開白牌車不是罪,開飯店不是罪,只不過太不合牧師身份,神將他們聖品人的福份轉給了別人。

  以掃是長子,雅各是次子,長子有長子的名份。但以掃因貪戀世俗,便把長子的名份賣了。(來十二16)神將他的福份轉給雅各。

  掃羅是以色列第一個王,而且高人一頭,沒有人及得他。可是因他不順從神的命,神就將他的國賜與比他更好的人。

  神揀選猶太人,賜福給他們,但他們不信主耶穌,背叛神,神就將他們的福份轉給外邦人。

  今天我們的福份是:「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詩十六5)所以神將我們的福份轉給別人,就是神要丟棄我。這真是哀哉。

  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又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就有永生。」就算我們在地上有房屋,有錢財,有勢力,有地位,若神將我們的福份轉給別人,那有什麼益處。

  「哀哉,我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沒有一挂可吃的,我心羡慕初熟的無花果子。」(彌七1)但若是我們認我們的罪,神的信實的,公義的,必饒恕我們的罪。神雖然籌劃災禍降與我們,但我們肯認罪悔改,必可挽回神的怒氣,就不降下所說的災禍了。── 藍如溪《彌迦書信息》

 

 

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藍如溪)

 

【經文】彌迦書七15

  「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這是神在彌迦書中最後的一句說話。今日要思想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所行的奇事,在彌迦書中,也講及這幾件事。

{\Section:TopicID=124}(一)神作他們的倚靠

  以色列人在埃及,因為神賜福人口增多,埃及人就壓制他們作奴僕。他們要脫離卻是不能。直到摩西起來,他是法老女兒的養子,學習很多學問,他有很好的才幹。有一天,他回到以色列人中探望他的同胞,看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就把埃及人打死埋在地裏,以為沒有人知道。第二天出去,看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鬧,他就上去和解。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麼。」摩西知道這事不能隱藏,就起來逃走,到米甸的曠野牧羊。這就是人要倚靠自己,神要除去他倚靠自己的心。神用了四十年之久來訓練摩西,不可倚靠自己。

  猶大人倚靠馬匹,車輛和保障。所以神要向他們顯出第一件奇事,就是除掉他們所倚靠的。(彌五10-15)他們倚靠這一切多過神。今天教會也是以經濟富裕,人才濟濟自誇。屬靈的經歷是好的,但我們不可以屬靈經歷誇口。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晝夜,與神面對面,神親自將十誡寫在兩塊石版上給他.但他從山上下來,看見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便怒把石版摔碎。或許你說,這是義怒,但發義怒不摔碎石版更好。故屬靈的經歷雖好,我們也不可倚靠。

  當以利亞先知在迦密山,証明耶和華是真神,毀滅巴力先知後,使全國的民心轉歸向神,是以色列歷史中空前未有過的勝利。但當試驗臨到,耶洗別說要殺他,他便逃到曠野去求死。神有能力降火顯為聖,也賜給他權柄毀滅所有拜巴力的先知,難道沒有能力保守他嗎?但他雖有屬靈的經歷,一遇試驗,仍歸失敗。

  保羅有愛心、熱心,有很好的屬靈經歷,而且被提到三層天上去,聽過隱秘的言語。但他說:「我就是願意誇口,也不算狂。因為我必說實話,只是我禁止不說,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過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大使徒保羅也不敢以屬靈的經歷誇口,惟獨耶和華才是最好的倚靠。

  聚會、禱告,都是屬靈的經歷,但我們不要倚靠這些,不要單倚靠神的福氣,要倚靠神自己。

{\Section:TopicID=125}(二)神赦免他們的罪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講及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時犯罪作惡,貪婪,拜偶像,發怨言,不信,因此神要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凡在埃及出生的,都死在曠野,只有出了埃及才生的,才能夠和約書亞,迦勒進入迦南。他們的罪,只有神才能赦免他們。

  彌迦書七章十八至二十節神說要除去他們的罪,只有神才能除罪,我們不能用金錢,功勞來贖罪。甚至天主教的神甫說能赦免你們的罪,仍是假的,人絕不可能赦罪。

  神赦罪可分兩方面:

  (1在人方面,是要承認罪過才得赦免。  (詩卅二5,箴廿八13)猶大後悔,知道賣了無辜的人,要把錢還給祭司長,但他沒有蒙赦,是因他只向人認罪,沒有向神認罪。

  「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使徒行傳廿六20)可見蒙赦罪,不但要認罪,也要悔改離罪,即行事要與悔改的心相稱。

  我認識一個人,在妻子以外,愛其他女子,被妻子知道之後,甚至跪在妻子面前認罪,但不久又再犯。廿五年來這樣屢認屢犯。前三年。我遇見他妻子,她哭凓對我說,她丈夫仍然如此。可見若認罪不離罪,必再犯罪,因為罪追上了他。

  (2在神方面,神要除去罪軛,不再記念罪,神將罪踏在腳下。  (詩卅二3-4)當我們用腳踏在螞蟻上,把東西放在海裏,還能再見嗎?神將我們的罪,投在海裏,也是找不凓,不再記念。

  「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我們上到高山,仍可看見東離西有多遠。但太空人在太空,就無法看得見東離西有多遠。天文學家說,宇宙漸大,星球愈走愈遠,速度也愈快,用光年作單位也不能計算。世上最好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也不能計算東離西有多遠,因此東離西有多遠,他使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表示神永不再記念。這是神要顯出第二件的奇事。

{\Section:TopicID=126}(三)神為他們建立國家

  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是要為他們建國。本來以色列人曾同聲說過,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十九4-8)但他們犯罪,沒有聽從耶和華,神就把他們分散天下。主耶穌再來,才將他們招聚回來,(彌四1-4)要建立神的國度在地上。但神的國度未在地上顯現之前,耶和華行神蹟把神的國建在我們心上。這是一個平安的國度。當一個臨終的病人,要接受麻醉劑的,就不是真平安。有時內心暴躁,外面平安,也不是真平安。真平安是罪得赦免,向神向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就是真平安。

  完全順服神,內心無爭戰,是真平安。比如一家庭,父親所說的,全家一致同意,這家就有平安。若父親所說的,母親不贊成,家中有了兩個意見,這家就沒有平安。心中若有兩個意見,一個是神的,一個是我的,這人便沒有平安。主耶穌說:「父啊!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這是完全的順服,是真正的平安。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將衣服交給兵丁;將母親交給約翰,將靈魂交給神,將身體交給約瑟,但有一件事卻交給門徒,你道什麼?這件事就是平安。(約十四27)在歌羅西書三章十五節「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作主兩字,英文本聖經譯作「支配」或「指導」。讓主的平安支配,指導我,就得真平安。

  有真平安,就有喜樂。因為主耶穌叫祂的喜樂,存在我們心裏。(約十五11)又叫我們心裏充滿喜樂。(約十七13)主耶穌又說:「如今你們求就必得凓,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六24)因此不但神對我們說,也要我們對神說。主還要在我們心中建立平安的國度,親自作王。(彌四7

  出埃及記十九章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神說,你來歸向我,以色列人也同聲說,凡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願意遵守。今天若有人要入英籍,要在法官面前宣誓,就是說一生一世都忠於英王。如以色列人所說的,凡神所吩咐的,我們都願意遵守,這意思是一生一世忠於神。摩西在神的家也全然盡忠。我們接納耶穌作救主,是向神宣誓,忠於祂,不出賣祂。

  有些國家海關,你把錢給他,就進出不必查行李。這些海關對國家有沒有盡忠呢?

  去年有位同工全家到美國去,有船公司的職員來見他,請他買票向他買。我的同工便問他,如向他買,有什麼利益。他說,若向他買,他可賺五百元佣金。你想這個公司的職員,忠於公司嗎?

  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以自己利益為前提的,就是不忠於神。因我們是屬神的,以神為第一,就是忠於神。我們接納祂作救主,等於向祂宣誓,終生忠於祂。

  神要我們用良善待祂,忠心待祂。若能如此,就可以感動人相信祂。許多人彰顯自己,就不能為祂作見証。

  讓祂在我心中行神蹟,除去罪惡,在我心中作王。── 藍如溪《彌迦書信息》

 

 

奮興的道路(七章)(鮑會園)

 

經文:第七章

  感謝主讓我過去幾天與大家分享,在今天時代,有機會思想神的話,是神的恩典。這章聖經指出神在百姓中完全的計劃,可以說是百姓整個屬靈生活的旅程。從他們最軟弱的時候開始,直至神在他們身上完全成就。

{\Section:TopicID=121}(一)百姓現在的情況

  他們落在現今境況的原因,怎樣能改變他們的境況,最終使神的計劃完全成就。我們不但關心以色列百姓靈程的經過,也關心對我們的經歷把它描寫出來。現我們先看百姓的經歷,然後應用在我們身上。這裏提及百姓被擄被征服時的痛苦,然後提到他們被擄後靈裏的改變。(七1)「哀哉!我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沒有一掛可吃的。」好像一個飢餓到了應收莊稼的田地,想得一點飽足,但卻使他非常失望,以色列百姓到了神應許的地上,應得凓流奶與蜜豐富之地;但結果他們被擄到外邦之地,一點也不得飽足。世人待他們的情況非常可怕,世人埋伏殺他們,沒有一點正直和關心,以色列百姓落在可憐的境況下。這段經文分節方面,第六節有一圓圈,好像成為一個段落。但從文法構造來看,這分段不大恰當;應把這圓圈放第七節的末字,第一至第七節都是說及百姓在失望中的感覺,到八節百姓轉過來向仇敵說話。(七4)「他們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你守望者說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他們必擾亂不安。」百姓的信心完全失落,不再對人依靠和信賴了。(七5-6)「不要依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題說,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新約中主耶穌引用這說話在不同的情況裏,描述以色列百姓在欺壓中太過痛苦,所以彼此也成為仇恨;連自己最親密的也不可以信賴了。沒有人可以成為他們的幫助,人在這情況下完全孤單,是多麼痛苦可憐的生活。但到底以色列百姓還是神的選民,沒有世人可以信賴幫助的時候,他們沒有完全失望。(七7)「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在人看來沒有希望的時候,以色列百姓心靈有一轉變,知道他們不可再靠自己或世人了。只有依靠耶和華。仰望和等候在原文是同義詞,事實形容兩種不同的盼望等候;一種仰望說在不知道有盼望的時候,仍然存凓仰望的心,這盼望不是在可以看得見的環境來的,如同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假先知拜巴力比較誰是真神的時候,他的僕人看不見有下雨的徵兆,以利亞卻叫他僕人再去,一直到第七次,才看見有一片小雲從海裏上來。這,正顯出以利工那種看不見而仰望的心;在環境看來沒有神施恩的時候,仍在仰望。

{\Section:TopicID=122}(二)有把握得到所期望的神的幫助來了

  我也不需再去看,很清楚堅固的信心。百姓現在有這經驗,今天我們也要應驗在自己屬靈生活上。我們有否像以色列百姓一樣,好像飢渴的人去找生命的滿足;心裏渴想卻得不到滿足,我們知道只有從神那裏才得到滿足。我們有否感覺心靈裏枯乾可憐,如同詩人在詩篇(六十三1)所說:「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但心靈裏卻得不到飽足,如果一個人要靈裏復興;他先要知道自己靈裏的需要,知道自己心靈枯乾;與神距離很遠,這是我們復興的第一步。如果我們沒有覺自己靈裏乾渴飢餓,可能我們已經麻木了!也許我們有別的東西將這些枯乾佔據了,以為多作工多一點知識便可以滿足了,以為在人面前多一點表現名望便滿足了。但那些東西雖很重要,卻不能代替我們靈裏空虛飢渴的感覺。當我們知道有這需要後,就要思想有甚麼能使這渴想得滿足;只有回到主面前,才可以得到滿足。因為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以色列百姓知道自己的罪,引致靈裏空虛,罪過成為他們痛苦的原因,(七8-10)「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裏,耶和華卻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華的惱怒臨到我,因我得罪了祂,所以我有痛苦。」只有知道自己得罪神,才會在神面前解決心靈枯乾的原因。如果我們不知道得罪神,還不會知道我們心靈枯乾的原因。在整段經文內,只有這種提到百姓認罪的事實,我得罪了耶和華,便足夠了,許多時我們犯了罪,那種罪咎感好像永遠也除不掉。我們已悔改了,也改正了自己的錯誤,甚至自己責備自己;但聖經從來沒有說,基督徒犯罪需要悔改和刑罰自己,我們不可以犯罪後責備自己。馬丁路德在未曾明白因信稱義前,他的罪擔壓到自己透不過氣來,差不多不能生活。在罪擔下非常痛苦,他脫去衣服,用鞭打自己;使身體流血,在寒冷天氣,不穿衣服睡在地板上。他用膝蓋爬上樓梯去神甫前認罪,爬到膝蓋也出血,用盡各種方法折磨自己,但心裏仍沒有平安,沒有罪得赦免的保障。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要為悔改而折磨自己,基督徒犯罪只可能作兩件事,1.約翰壹書一章九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基督徒犯罪後就應在神面前認罪,當然我們得罪了人,也當在人面前認罪。2.我們應該靠凓神的恩典離開過往所犯的罪,若得罪了人應想法子補償。聖經卻沒有告訴我們悔改時折磨自己,但很多時候神赦免了我們;我們卻不赦免自己,明明知道神赦免了我們,仍然沒有赦罪的平安!這是非常錯誤的思想,我們應用感恩的心來接納神的赦免,百姓就是這樣。

  以色列百姓得復興,因為他們在神面前認罪。我們應該知道使我們痛苦的原因是罪,一切的罪基本上都是向神犯的;我們應該向神認罪,我們心靈枯乾空虛,因為與神之間交通有困難!我們要將與神之間的攔阻除掉,不能用別的東西來代替。很多時候我們心靈有罪的題,許多時候我們用別的東西來代替真正的原因;如果我們追求別的,也許可在那方向得到滿足,但是我們在神面前仍得不凓心靈的平安。大却明白這情形,他說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心裏切想渴慕神,就表達這意義出來,大却所以心裏疲乏乾渴,乃是因他離開神;與神之間有攔阻,真正叫我們心靈痛苦是罪。除掉罪才能叫我們得到平安,因你是永遠無法在別的地方得到滿足。在登山寶訓裏主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故當你飢渴慕義想念神的時候,你便得到滿足。如果你飢渴想得到食物享受和飽足,你就不單得不到心靈的滿足。也得不到你得要的東西。我們要認清我們飢渴的真正原因是甚麼?今天世人和許多人過凓心靈飢渴的生活,想得的雖然也得到了,但心裏卻得不到滿足。幾年前神學院有一位姊妹找我,她哥哥尚未信主,她看見他近來心情不大好;自己不能勸導哥哥,便問我是否願意跟她哥哥談談?我樂意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她哥哥到辦公室找我,她哥哥談及自己的經驗;我覺得這也可以代表世上大多數人的感覺。她哥哥說:「昨天晚上我悶到不得了,很孤單,於是去看電影,看過電影後,心裏更加苦悶,我想與人打架,甚至被人打一頓也好。」他以為自己苦悶孤單,因為缺少娛樂;但誤樂不能滿足他的心,他心靈苦悶孤單是因為他遠離造他的主。只有認清楚這個追求方向,我得罪了耶和華,我要追求回到耶和華的面前。當以色列百姓這樣承認罪過時,神立刻給他們一個寶貴的應許。這應許在以色列歷史真應驗了,(七11-13)「以色列阿!日子必到,你的牆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開展,當那日,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從埃及到大河,從這海到那海,從這山到那山,都歸到你這裏。然而這地因居民的緣故,又因他們行事的結果,必然荒涼。」神應許給百姓,果然應驗了,耶路撒冷要重新建造起來,城垣要重修,人要歸到耶和華的面前。在我們屬靈生活上,同樣可以應許,在俄巴底亞書也看見外邦人嘲笑百姓,也毀謗神。你們既屬耶和華,但耶和華存在的記號在哪裏呢?你們仰望耶和華,耶和華有甚麼能力幫助你們呢?百姓的失敗,成了外邦人譏笑的原因,今天我們失敗時,在外邦人壓迫下,照樣心靈枯乾,生活沒有目標和盼望,在人面前失去見證,你說信耶穌可有喜樂,但你一點喜樂也沒有;耶穌可以給你力量,但你在試探中不能站住。我們失掉見證,在未信主的人面前羞辱神的名;但神在這裏有應許,你要把牆垣重新修造,讓外邦知道以色列真有神。照樣今天我們在神面前認罪,神要把我們的牆垣再重新建造,使我們在外邦人面前成為有見證的人,人不會因我們緣故毀謗我們的神。神也叫百姓從亞述,埃及歸回到耶路撒冷。歸回與神有交通,這更加寶貴!不單在外邦人面前恢復見證,而且心靈裏享受神滿足的喜樂,享受與神交通的甜蜜。這寶貴的應許給神的百姓,照樣今天也給了我們。

{\Section:TopicID=123}(三)百姓在靈程所作的

  第一步先知道自己的痛苦,第二步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第三步要重建牆垣,回到神面前。現在我們看第四步。從(七14-20)記載豐富的內容,簡單說是百姓向神發出讚美的聲音。「用你的杖牧放你獨居的民,就是你產業的羊群,求你容他們在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時一樣。巴珊和基列,是以色列最美好的牧場,水草非常豐富,是百姓最享受的地方,我們像羊群在巴珊基列享福,躺在那裏讚美神的豐富。「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18-20)有甚麼神好像𣿫那麼有慈愛,只要我們悔改,𣿫就恢復與我們的交通,只要我們認罪,你就使我們靈裏得滿足和施恩。神向百姓所施的恩何等豐富;只要我們回到神那裏,便可看見神的豐富,便要讚美神。當我們這樣讚美神的時候,便看見我們心靈的改變,以色列讚美神,對外邦仇敵的態度改變了。(六10)看見百姓很輕視這班外邦人,要踐踏他們如同泥土一樣,但在(六17)情況便不同了。「他們必餂土如蛇,又如土中腹行的物,戰戰兢兢的出他們的營寨;他們必戰懼投降耶和華,也必因我們的神而懼怕。」這節經文很難繙譯,但這是指出外邦人在神面前得復興的經驗,全世界的人要來敬拜耶和華。外邦人要餂土如蛇,意思是他們要在神面前謙卑。如同詩篇說,外邦人要在耶和華面前屈膝,要用嘴親彌賽亞的腳,他們謙卑在主面前,敬拜真神。在先知彌迦的嘴裏,在以色列百姓的經驗裏,不再是一群可厭惡應當受刑罰的人了。這些人是可憐的,需要在神面前謙卑,尊耶和華為主,需要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如果我們在神面前靈裏得復興,我們不再關心報仇,而是關心到所有未信主的靈魂。有一本書叫做「為主受苦」,有許多人讀過,講到有人為主緣故關在監牢受很大的痛苦;面爛出血,還有人打他的臉。但那位弟兄說,我沒有感到臉上痛苦,我感到這打我的人多麼可憐;他心靈多麼黑暗需要主的救恩。這是百姓的經歷,他們受很多痛苦。後來在靈裏復興過來,讚美神的時候,為那欺壓他們的人禱告,為所有人祈求,但願他們都謙卑在神面前來敬拜我們的主。在今天混亂的時代裏,我們需要的是真正靈裏復興的經驗;我們的生命才有真正的見證,才可以帶領那些在黑暗裏的人,求神保守施恩我們,讓祂的話提醒我們罷!── 鮑會園《亂世中的呼召──彌迦書的研究》

 

 

信仰歷程的表白(林文良)

 

‧經文:彌七:1~7
   
在信徒經歷了四十天的大齋節期,從本主日的棕樹主日來開始這一週紀念主基督為救贖人類受盡苦楚凌辱的受難週期。盼望信徒兄姐在這一週裡以克己禁慾、刻苦行善、懺悔禱告的心志預備自己,與耶穌同行各各他十架的悲苦路程,以這樣的態度來迎接復活節的來臨。
   
一般人們總以為基督教是一個歡樂的宗教,因為基督教最重要的日子就是聖誕節,有聖誕老公公、漂亮裝飾的聖誕樹及在聖誕派對中吃聖誕大餐。殊不知,基督教也是一個受苦的宗教,基督徒深深體會耶穌的受苦,以陪伴受苦的耶穌的態度及心境,去面對及承受生活中各樣的困難及試煉,進一步讓我們與苦難中的人同受苦,鼓舞那些凡身心靈受創傷的人振作起來,向前邁進。
   
所以,受難週的紀念不是悲傷無奈、消極無聊的日子,反而是以積極的精神化悲苦為力量,與耶穌感同身受。週五晚上請眾信徒一起來參加北一區教會受難日聯合禮拜。耶穌基督捨命得勝死亡,並且從死裡復活,帶給世界復活嶄新的生命。下主日請眾信徒帶全家大小及社區的朋友一起來參加復活節讚美禮拜,歡慶見證主的復活。
   
今晨這段經文彌七:1~7讓我們看到一位受苦的人內在信仰歷程的表白,雖然透過經文看見先知彌迦當代人心的腐敗,但也透過這樣的角度來反射出耶穌來到世上豈不也是為著世人沉淪的罪惡,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彌迦是一位公眾的先知,常在人來人往的市場上講道說預言。有一次,他表白了對自己的國家當日道德的光景──人們違逆上帝,偏行己路──感到憂心喪志及失望挫折,他一開口就說:「哀哉!」〈七:1;這是多麼慘的景況!【現修本】〉可見彌迦的內心多鬱卒苦悶啊!
   
今晨願我們一起通過先知彌迦感受苦楚的角度,來親身體驗耶穌因著世人違逆上帝而受苦的歷程────

一、耶穌經歷大大的失望〈1節〉:
彌迦到葡萄園去要找葡萄或無花果吃,不管他怎麼努力地尋找都一無所獲,只看見被摘光了果實的枯樹立在那裡。耶和華上帝要以色列民結實纍纍,但他們卻乾巴巴的。在廣大的以色列民當中,畢竟只有少數是真正敬畏上帝又有結果子的人!
   
耶穌如同彌迦一樣,盼望找到結好果子的好樹〈太七:17~18;十二:33〉,但祂遍尋不到那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所以祂勸告人一方面要聽上帝的道,另一方面在聽了上帝的道之後,就像把種子撒在好土裡,結實卅、六十、甚至百倍〈太十三:1~23〉!

最令耶穌失望的是看到當日許多虛偽的法利賽人的假敬虔,他們以為敬畏神的外表與行為能博得人們的讚賞及博得上帝的喜悅,但看在耶穌的眼裡,祂的反應是:「凡不是我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除。不要理他們吧!」〈太十五:13~14;現修本〉
   
這提醒我們基督徒要作個結果子的門徒,若空有基督徒的名份或外在形式的敬虔,只是徒讓耶穌受苦,更加失望而已!
 
二、耶穌經歷義憤〈2~4節〉:
聖潔的上帝是厭惡罪惡的上帝,上帝疼愛罪人,但對罪惡絕不妥協。

彌迦觀察當日社會的光景義憤填胸,人們不只只顧自我,我行我素,而且殺人及搶劫不擇手段,先知悲哀人們那種獨善其身及自我主義的不幸。

耶穌也對當日的社會光景感到義憤,祭司及文士宗教的領導人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著不義的目的擅謀職位、擺佈人及接受賄賂。耶穌指責那些別有心機及運用手段治理的宗教領袖眼中根本沒有上帝的存在,上帝不容如此道德腐敗的事情存在。

權力是要使人更謙卑去服事人群,但權力也能夠使人傲慢,若是利用權力牟財利耍心機將使人敗壞,腐化社會。耶穌的受苦提醒基督徒絕不可坐視那些濫權迫害人權的人,製造更多仇恨的人,掌權柄的上帝必定彰顯祂的公義,決不縱容寬怠。
 
三、耶穌經歷喪志〈5~6節〉:
彌迦當日經歷了信心的崩盤,他對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感到失志。至親好友不再信任,連社會五倫中至親密的家庭關係都瓦解了!再也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帶給彌迦更消極的感受了!
   
耶穌曾經說過世人要因著祂使得家庭彼此間的關係互相對立,不再信任彼此,但耶穌說這樣的話是為著人得救的緣故說的〈太十:21~22〉。
   
不過,耶穌在受難期間也遭受到人間親情的冷落,連祂自己的門徒都出賣祂,祂身邊最要好的門徒三次不認祂。當耶穌被刑求準備被釘十字架時,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門徒都逃跑離祂而去,祂向天父乎求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祢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6〉。再也沒有比這個時候更感到孤單無助了!
   
各位,這世界很現實,當你身上一無所有時,朋友一個個離開你,連你的親人也不認你,再也沒有比遭遺棄冷落更令人痛心的!然而,有信仰的人就不一樣,因有上帝,他會尋求信仰的管道作為宣洩自己的出口,鼓舞自己並提振自己。

四、耶穌經歷信靠〈7節〉:
四月1日的新眼光讀經提到晚年的大衛王被人冷落也經歷人生的失志:「大家把我忘了,把我當作死人;我像被丟棄了的廢物。」〈詩卅一:12;現修本〉大衛清楚知道回頭來還是唯有信靠上帝〈詩卅一:14~16〉。
     
先知彌迦縱然歷經了失望、怒氣及沮喪,但他知道讓這些感受釋放唯一的方法,就是信靠耶和華上帝來掌管他的生命,不要給那些負面消極的感受留地步,左右自己。彌迦雖然一開始說:「哀哉!我怎樣怎樣……」〈1節〉,最後卻說:「至於我,我要仰望上主……」〈7節〉。
    
受釘在十字架上垂死以前的耶穌,這時候唯一的依靠只有仰天大聲呼求天父說:「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祢手裏!」〈路廿三:46〉十字架上的耶穌面對惡勢力的爭戰、面對惡者的試探,耶穌並不任由這些邪惡的感受宰制,反倒以信心及信仰去面對得勝。
   
世上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必經歷像先知彌迦或主耶穌所遭遇的失志挫折,我們唯有以信靠上帝來得勝一切。

 

 

神人的辯論(6:1-7:10)(賈玉銘)

 

    神的恩愛,原似天高地厚,究竟人是為什麼強悍悖逆,不肯熱誠愛主,不能專心事神呢?在本段開始,神即大聲疾呼,很嚴重地呼日:“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神與他百姓的爭辯說(6:3-5):

   

一、神向人所要的(6:1-8)

    人來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究竟當獻什麼?

    ()消極言之(6:6-7)

    1、不以獻豐盛的祭蒙神歡喜;

    2、不以獻貴重的祭蒙神悅納。

    ()積極言之(6:8)神在此向人所要的。略分三方面:

    1、對己——行公義

    2、對人——好憐憫

    3、對神——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6:8,參創5:24)

    把這三方面合起來,就完全了律法。神向我們世人所要的,雖甚單純,卻也最高尚。

 

二、人在神前所表現的(6:9-7:6)

    可憐世人的行事,離神向人所要的標準,相差太遠,人心的奸惡。社會的紊亂,家庭的黑暗皆不堪言狀。

    ()普遍的現象(6:9-7:2)

    1、民眾的奸惡(7:2)

    2、領袖的貪詐(7:3)

    3、親友之仇視(7:5)

    ()最高的標準(7:4)

    他們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蒺藜荊棘,本是因罪孽的咒詛而生的東西,是與人有害的。會刺傷人,能將禾苗擠住。主耶穌為背負我們的罪,曾為我們戴了荊棘冕。他們中最好的,不過像荊棘蒺藜,是從罪惡而生的,是與人有害的,甚至把主刺傷。他們中那次好的,惡劣的,將怎樣呢?“最好的,為人標準的,為群眾領袖的,尚且如此,那不好的,又將怎樣呢?

   

三、先知向神所期待的(7:7—10)

    人在神前雖是這樣敗壞,先知在神那裡仍有盼望。所以他說:“至於我……”

    ()向神期待的態度

    1、仰望——“我要仰望耶和華

    2、等候——“等候那救我的神

    3、忍受——“忍受耶和華的惱怒,包含著很大的順服。

    ()向神期待的結果

    1、神必應允我(7:7)

    2、神必叫我起來(7:8)

    3、必見神的光明(7:9)

    4、神必為我辯屈(7:9)

  5、必得見神的公義(7:10)

    我的神啊,愛我救我的神啊,我要向你仰望、向你舉手、向你陳明我的心願,直等你向我所要的,實現在我的生命生活中。阿們!

 

 

餘民之幸福(7:11-20)(賈玉銘)

 

    先知在這最後的一段裡,論到主再來時,選民之幸福。所以說,以色列啊,日子必到。日子是一特別的日子。在本處也一而再地稱這日子為那日”——“到那日當那日。因神對於他的榮耀國度,有個永遠的計畫,這計畫必須到主再來時方可成就。故聖經屢屢提到那日主的日子,或基督的日子,這皆是指著彌賽亞的國,要實現神永遠計畫的日子。這計畫之成就,即選民最大的幸福。

   

一、疆域拓展(7:ll-l3)

    日子必到,以色列的疆域必展開,其展開之經過:

    ()土地難免荒涼(7:13)

    ()牆垣必要重修(7:11)

    <)境界必要展開(7:11-12)

   

二、人民安樂(7:14-17)

    本段雖是先知的禱告,卻是在神旨意裡的祈禱。因為神事工的成就,常是把他的旨意,放在信徒的心裡,使信徒按著他的旨意禱告,神即照著人的祈禱成就他的旨意。而且不但把他的旨意放在信徒的心裡,並且常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l2:10),使人有禱告的能力。此時先知的禱告,就是在神旨意裡禱告,且是從神那裡,賜給他那施恩叫人禱告的靈。因而在他的禱告裡,即實現了神的旨意。

    ()在先知禱告中所希望的生活(7:14)

    1、以色列是神獨居的民

    2、以色列是神產業的羊

    3、容以色列在本地得牧養

    ()在神的允許裡所表顯的生活(7:15-17)

    1、看神奇妙事(7:16)——列國看見神所行的事,就必慚愧。

    2、列國皆降服(7:16-17)——他們必戰懼投降耶和華,也必因神而懼怕。

   

三、蒙神悅納(7:18-20)

    ()罪孽一概除盡(7:18-19)(9:24)

    神要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踏在腳下,是把一切罪都勝過,表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工極有效力,使我們在神的得勝中,作了得勝的人,也把罪踏在腳下。將罪投於深海,是永不再紀念,永不再看見,因為已經沉沒,沉沒在海底的深處。此言不但應驗於彌賽亞國度的餘民,也是實驗于每個信徒身上,真在基督裡蒙了拯救,得了赦罪平安的人,他們的罪,也皆被神踩在腳下,投在深海中。

    ()實驗古時應許(7:20)

    希奇啊,在今日時代,以色列人竟被圈在不信之中,為的要救外邦人。難道神與亞伯拉罕等所立的約落了空嗎(參羅9:2530)?神待以色列人何以如此不公允呢?不是的,公義的神,決不能忘記他的應許,也決不能廢除他的盟約。時日一到,他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租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只是必要等到那日”——“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11:25-26)以色列啊,日子必到,你可以挺身昂首,等待悅納之禧年來臨吧!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在基督裡樂意饒恕罪過的神啊!要照你的應許和誓言向我們發誠實,施慈愛。阿們。

 

 

要仰望耶和華,等候救我的神(7)(香港讀經會)

 

祈禱:   耶和華啊,你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是我性命的保障,因此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引導我走平坦的路。(詩27111

 

先知再次發出「哀哉」的呼號,一幅揭示人性醜陋和卑劣的圖畫再度呈現眼前:在果實成熟的日子,樹上一切美好的出產已盡都被收割下來,剩下來的只有等待枯萎的枝葉(1)。彌迦就是這樣形容那要發生的事:地上的虔誠人,世間的正直人再沒有了,他們本像初熟的果子,令人羡慕,卻因君王和審判官等權貴徇私枉法,就連鄰舍和朋友這些本可依賴的人,都要來滅盡殺害他們(25),因為虔誠和正直是行惡的人最難忍受的東西。彌迦還補充一點:最令人髮指的莫過於與自己最親密、最能夠分享心中話的家人,竟然成了自己的仇敵(6)。像這樣的世代,人還可以依靠誰呢?

彌迦知道在這種情形下,再沒有比「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更值得堅守的了,特別對無助的人,耶和華就是他們的盼望(7)。這番話對後來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特別有意思,在流徙的日子,他們受盡仇敵的踐踏,被人鄙視,仇敵要奚落他們:「耶和華--你神在哪裡?」這話的意思是:「還說甚麼神要保護你們!祂還在祂老遠的家鄉。祂已被我們的神打敗了,那會有能力拯救你們呢!」但這些受盡踐踏的人心裡正握著一個希望:「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因為這個希望,他們深信拯救的日子必會臨到。彌迦為神發出安慰的話:耶路撒冷城牆會再次屹立起來,國土也會增大(1112),神會以他們的仇敵所對待他們的去報復他們(10下、13)。耶和華要作以色列的大牧人(14),使他們經歷一次新的「出埃及」(15),他們要見到神所施行的大能如何使列國羞愧(16)。他們的希望不會落空,因為神是信實的,祂所起的誓,祂必應允(20)。

法國大文豪大仲馬說過:「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這四個字裡:等待希望。」耶穌基督的福音就是告訴我們:希望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已經在耶穌基督身上實現了。

我的反省 ………………………………………………………………………

……………………………………………………………………………………

 

 

神啊,有何神像禰(七章12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一章聖經是先知回應他所領受的信息。

整段經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先知看到那世代真實悲哀的光景,「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盡,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沒有一掛可吃的;……地上虔誠人滅盡;世間沒有正直人;」最悲哀的光景是人與人的關係,只剩下「利」字當頭,「各人埋伏,要殺人流血,都用網羅獵取弟兄。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面,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不要倚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甚至連最親近的家人關係都變得可悲、可怕,「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提說。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在這樣無助、無望的情況下,先知只得憑信心宣告:「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

第二部分的經文,先知將眼光從看得見的混亂、悲慘現象,轉到神的身上,轉到神的應許上,這就是基督徒常宣告的「轉眼仰望耶穌」,穿透環境的「黑暗」,看見從神應許來的「光明」,這是每個基督徒在苦難中必定要學的功課!「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以色列啊,日子必到,你的牆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開展」,「信心」領我們從「黑夜已深」,進入「白晝將近」,若你也正在一個環境黑暗的難處中,求主的話今天帶你:轉換眼光,帶你「轉眼仰望耶穌」!在最深的黑夜,求主讓你看見:祂笑臉幫助你!

經文的最後一個部分是「感恩」與「讚美」,為神奇妙的作為感恩,為祂榮耀的神性讚美!為神尚未成就的救恩,獻上出於信心的敬拜和感謝!「神啊,有何神像禰,赦免罪孽;饒恕禰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回應:天父上帝,感謝主,禰是奇妙信實的主,我雖軟弱禰卻剛強,在禰那裡永遠有盼望,因禰以永遠的愛愛我,感謝禰。

禱讀:彌迦書七章1819

18  神啊,有何神像禰,赦免罪孽,饒恕禰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19 
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人心敗壞已無望(1~6)(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人心敗壞已無望    禱讀        彌七1-6

 

這是先知為百姓所作的哀歌。他痛心疾首的唱出,這為神所特特揀選,又以厚恩祝福的子民,如今在神眼中卻成一無是處的暴民。如同果園在收成之後所呈現的光景:沒有一掛可以吃的葡萄。又像曠野中的情況,最好的東西不過是蒺藜、是荊棘。

神所要的是 他們卻行事

行公義 徇私情、收賄賂

好憐憫 殺人流血、暗算弟兄

存謙卑、順服神 聯手行惡、互相藐視

人的所言所行,神都在察看。結果是:所看見的情況都是犯罪,所有的人都偏行己路,任意妄為。在上位的統治者不行公義,個人在社會家庭中也失去應有的倫理,整個國家為罪惡所淹沒。所謂敵人就是鄰舍與密友,人人視對方就像是死對頭,必除之而後快。如此國家怎能不亡呢?

所以當守望者從神的高處往下眺望,所看到的是:耶和華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彌七4)

主耶穌談到末日的情況,也是如此(太十35),會有人因信仰的緣故,至親家屬中關係的混亂與敵對(太十34-36)。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指出末日會發生「忘恩負義、無親情、賣主賣友…」( 提後三 2-4)

所以我們當知道,神的兒女一方面要立志遵行主道,也要明白仇敵的攻擊,讓我們時刻仰望復活的主基督,因祂凡事都經歷試探,並且勝過仇敵一切的詭計,祂能救我們;不像當日以色列人一樣,一生靠自己,至終無法得勝。我們要緊緊跟隨主的腳蹤,遵行聖經真理,穿戴全副軍裝,就必定不會步上以色列人同樣的錯誤,以至失去祝福。反而能見證神的榮美,得主的賞賜。

默想

在家庭和社會中,你是怎樣的人?隨從世界環境起舞、不服紀律,或是順服神、堅持真理?

回應

憐憫的主,天天題醒我不為惡劣的環境所困擾,以至於軟弱後退。

幫助我專一的仰望耶穌,謙卑的實踐真理,倚靠神為我的保障。

 

 

以信心仰望神(7~10)(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以信心仰望神        禱讀        彌七7-10

 

先知的事奉常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名譽、讚賞、功勞,在他們活著的時候都常沒有份。幾乎沒有人喜歡他們,人只會以譏笑、排斥來對待他們。特別是當他們指責罪惡,宣講審判的信息,更是艱難。只是他們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反應,他們祇專注在神身上。

「至於我,我要仰望…要等候…我的神必應允我。」這是彌迦內心深處的禱告!他奉神差遣指責百姓的罪惡、宣告審判的信息,先知的心是沉重、哀傷。哎!屬神的子民,竟然如此頑梗硬心。他繼續事奉,並向上仰望神,確信神的應許必然成就,仇敵註定要失敗。

他的宣告與約書亞最後的信仰告白一樣(書廿四15)。這好比在暴風雨中,相信雲上的太陽依舊燦爛,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普照大地一樣。神所賜的應許現在雖然不見絲毫,但是信心卻能超越時空,看見盼望,使先知從憂傷轉為興奮。

所以他可以如此堅定的口氣向仇敵誇耀,向他們挑戰。縱然身處深夜的黑暗中,並不會永遠如此,因為「耶和華卻作我的光」。神要為祂自己興起,成就對亞伯拉罕的應許,那是何等榮耀。先知被這榮光吸引,就雀躍不已。「我必親眼見他(仇敵)遭報;他必被踐踏,如同街上的泥土。」神所要的勝利,是徹底的。仇敵不是一時的失敗,它乃是永遠不能再起來。讓我們為神所要賜給你我的勝利,與先知一同如此的宣告:

「至於我,我要仰望上帝!」

默想

1.環境的惡劣不會置你於死地,反而可以訓練我們對神的信心。

2.神的光永遠勝過仇敵的黑暗,我能否在人生中的黑夜向神歌唱?

回應

親愛的主,是你陪我行過死蔭幽谷,是你在我敵人面前為我擺設宴席。是你以你的杖與竿安慰我的心。我要一心前行,住在你的殿中直到永遠。

 

 

等候復興(11~13)(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等候復興        禱讀        彌七11-13

 

彌迦以信心的眼睛看見,他對將來的光景滿懷喜樂。所以對屬神的子民說:「你的牆垣必重修,你的疆界必開展。」今天我們可以知道,尼希米倚靠神,果真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以色列又在主後1948年複國,並在那地上的疆界擴展。當然這仍非神應許全部的實現,但是對彌迦與眾先知而言,他們單單因為對神信心,就能如此堅定的見證出來,實在激勵我們也走信心的道路。

 

「人必從各地歸到你那」,在被擄後的歸回與建國之初,以色列人就是一波一波的從世界各地回到神所賜的土地上。同樣地,當救恩臨到這罪惡的世界中,神自己呼召各民各族的人,因耶穌的救贖從撒旦的國度被拯救,被遷徙到愛子光明的國度中。啟示錄老約翰更看到在天上寶座前,將有從各地被救贖的百姓充滿在耶穌面前敬拜祂。

神不只是要刑罰罪惡,祂乃是要借著審判煉淨人心。因此以色列人從被擄之地回來後,他們就不再敬拜偶像;同樣審判也使地被潔淨。倘若人無法從這審判中回轉,他們就必永遠的被棄絕,地也因此被咒詛。

因此,讓我們與神同心,「祂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我們不只是擁有永遠的盼望,也在今日仍有機會的時候,讓我們像先知一樣成為神的口。以你我的生活,以神所賞賜的恩典,借著行動彰顯神的愛,借著傳講,解明神救恩的真理,使更多同胞得以接受耶穌。

默想

1.反省自己是否仍在傳揚福音的隊伍中?

2.持續為未信主的親友禱告,願神的恩典透過我傳

遞出去。

回應

親愛的耶穌,我感謝你拯救我,賜我永恆的盼望。我願以生命來見證你的愛。求你差遣更多人成為福音勇士,也差派大能的使者護衛在回教世界中的宣教士與教會,使他們在當地成為光,引導更多的人進入基督的國。

 

 

呼求復興(14~20)(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呼求復興        禱讀        彌七14-20

 

這是先知第三波的禱告,仍是呼求神快快眷顧以色列人。今天我們常聽見世界各地神復興的作為,也聽見神對這地有極美的心意。只是神所賜的復興,必定是因為人迫切的禱告。臺灣不會永遠只有如此少的基督徒,我所居住的城市,不會一直被罪惡所蹂躪。需要你我起來禱告!

彌迦不看眼前所面對的審判,與國家即將被傾覆的結局。單單抓住神的應許,他一次、兩次、三次的向神大大的張口,直到神開口應允他(15),耶和華神必以大能拯救以色列。使世上萬國得知神的權能,因而俯伏歸向耶和華。

這如同主教導我們的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因此,讓我們以神永恆的旨意為中心來禱告,求神先復興祂的教會,使我們更多為這地流離失所的迷羊呼求神的憐憫,並求神的榮光早日遍照全臺灣。為此我們要先獻上自己為活祭,以生命來彰顯基督的愛,如同先知為同胞不顧自己。

最後,先知以對神的頌贊、敬拜作為這卷書的結束,這敬拜是一切蒙恩的人在神面前同聲稱頌祂救贖的恩典。因祂豐盛的恩慈與赦罪的大能,祂不永遠懷怒(詩廿五10,卅三5,五七411),唯有祂配得最高的敬拜。

神如此大施拯救,另有一個重要原因:神是信實的,祂必實踐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不論經過多久,要付上多少代價,祂都要完成。今天我們因信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得以享受基督所賜的生命。所以要在我們禱告中,為以色列人的歸主迫切禱告。願臨到我們身上的恩典,借著神的憐憫、聖靈光照,使神的選民以色列能接受耶穌的救恩,重新成為神草場的羊。

默想

1.當你在惡劣的環境中,對神的應許能否像先知一樣堅持?

2.先知禱告是基於:神的計畫、神的榮耀與神的信實。願神幫助我,使我透過這三方面不斷提升我的禱告。

回應

使人有盼望的神阿!願你賜我如同先知那樣的信心,在逆境中仍然宣告你是守約施慈愛的神;賜我烈火,更加熱切的禱告祈求。

甚願你所揀選、所愛的以色列民,回轉接受耶穌的救恩,得以早日在你的羊圈中享受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