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那鴻書第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神對尼尼微的判決】

   一、引言:有關尼尼微的默示(1)

   二、描述審判者――耶和華(2~8)

   三、神的判決――尼尼微必被毀滅(9~15)

 

貳、逐節詳解

 

【鴻一1「論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

   〔呂振中譯〕以下是關於尼尼微的神託,是伊勒歌斯人那鴻的異象書。

  〔原文字義〕尼尼微」假神的住處;「默示(首字)」神諭,負擔;「伊勒歌斯」誘捕者神;「那鴻」安慰;「默示(末字)」異象,啟示。

  〔文意註解〕論尼尼微的默示」:意指神對尼尼微的宣判。『尼尼微』位於底格裡斯河東岸,距巴勒斯坦約八百公里,為當時亞述的首都。這城當日大概與附近的城邑連成一大區域(參創十11~12),要用三日的時間才可走完(參拿三4),堪稱大城。

         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意指上述神對尼尼微的宣判,乃是先知那鴻從神所得的啟示。『伊勒歌斯』僅見於本書,聖經學者的主要推測有三處:(1)當時亞述境內尼尼微附近的一個小村鎮,先知那鴻的父母可能被擄到該地;(2)加利利的一個地方,甚至可能就是迦百農;(3)猶大南部的一個小村鎮。

         本節前後兩個「默示」,原文不同字。

  〔話中之光〕()從神所得的「異象啟示」(末一個「默示」),表明神向著人的「負擔」(首一個「默示」),將神藏在祂裡面的心意發表出來。

         ()神心意的啟示,對屬神的人乃是一種「安慰」(「那鴻」原文字義),使我們得在苦難的人生中稍得安慰。

 

【鴻一2「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向祂的敵人施報,向祂的仇敵懷怒。」

   〔呂振中譯〕(二至十節末每兩行首字第一字母排起來是按希伯來文字母次序出現的)永恆主是忌邪、是行報應的神;永恆主施行著報應,而且滿有烈怒。永恆主向祂的敵人行報應,祂向祂的仇敵懷怒。

  〔原文字義〕忌邪」忌邪的,嫉妒;「施報(首、次兩字)」報仇,報復;「大有忿怒(原文雙字)」丈夫,主人(首字);烈怒,熱氣;「施報(末字)」懷著,看守;「懷怒」(原文和「施報」首、次兩字同一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意指祂是獨一的真神,人若在祂之外敬拜別的假神,便會引起祂的忌恨而施報應。

         「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意指神的忌恨如同丈夫對不貞的妻子一樣,是極大的忿怒,必然有所回應。

         「向祂的敵人施報,向祂的仇敵懷怒」:意指神所懷的忿怒必向祂的仇敵傾洩。

  〔話中之光〕()神是忌邪的神,任何違背神公義原則的行為,難免被神懲罰與報應。

         ()神的報應極其可畏,因為祂是在烈怒中施行報應,無人能夠擔當。

 

【鴻一3「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祂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祂腳下的塵土。」

   〔呂振中譯〕永恆主不輕易發怒,而是大有能力;永恆主絕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亦不按次序)祂所行的路乃在狂風暴雨中,雲彩是祂腳下的飛塵。

  〔原文字義〕不輕易」忍耐的,慢慢的;「發怒」鼻孔,怒氣;「大有」巨大的;「能力」能力,力量;「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原文雙同字)」判決無罪,免除刑罰;「旋風」旋風,暴風;「暴風」暴風雨。

  〔文意註解〕耶和華不輕易發怒」:意指祂是忍耐的神,儘管仇敵惹祂發怒(2),卻不立即施報。

         「大有能力」:意指祂一旦在怒氣中施報,便沒有甚麼能阻擋或逃避。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意指祂也是公義的神,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不懲罰人的罪。

         「祂乘旋風和暴風而來」:意指祂的到來聲勢驚人,並且無堅不摧。

         「雲彩為祂腳下的塵土」:意指祂行動迅速,來去自如。

  〔話中之光〕()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民十四18)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

 

【鴻一4「祂斥責海,使海乾了,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殘了。」

   〔呂振中譯〕祂叱責著海,使海枯乾,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消損(希伯來文與下行動詞同字);利巴嫩的花苞也衰萎零落。

  〔原文字義〕斥責」斥責,責備;「乾了」乾燥,乾涸;「乾涸」變乾,乾掉;「巴珊」多結果實的;「迦密」花園地;「樹林」(原文無此字);「衰殘」虛弱,衰微;「利巴嫩」潔白。

  〔文意註解〕祂斥責海,使海乾了」:意指當以色列人過紅海時,海變為乾地。

         「使一切江河乾涸」:以約旦河為例,當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時,河水乾涸。

         「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殘了」:河東的『巴珊』有青翠的牧草,故盛產牛羊(參摩四1);河西的『迦密』也以草場著稱(參耶五十19),山上樹林繁茂(參彌七14);北部的『利巴嫩』則以產香柏木聞名於世(參王上四33)。這三處豐饒的地方,只要神命令不降水,便都會變成乾旱不毛之地。

  〔話中之光〕()神統管宇宙萬有,大自然都聽從祂的指揮。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7~28)

         ()敬畏神是信徒生活的秘訣,在任何艱險的生活環境中,惟有神能帶領我們安然渡過。

 

【鴻一5「大山因祂震動;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祂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都如此。」

   〔呂振中譯〕大山因著祂而震動,小山也都熔化。大地砰壞(改點母音翻譯的)于祂面前,世界和住於其間的也都毀滅。

  〔原文字義〕震動」震動,搖動;「小山」山丘;「消化」融化,消散;「突起」舉起,升起。

  〔文意註解〕大山因祂震動;小山也都消化」:以西乃山為例,當神降臨時,遍山震動(參出十九18);小山要被削平(參賽四十4)

         「大地在祂面前突起」:『地面突起』是大地震常見的景象;英文欽定本譯作『大地在祂面前燒毀(and the earth is burnt at His presence)』,將來在世界末日,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參彼後三10)

         「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都如此」:意指地上一切有形質的都要銷化,歸於虛無(參彼後三10~12)

  〔話中之光〕()我們所面臨的困境雖然巨大如山,但神能令其震動且消化。

         ()神使地形與地貌瞬息改變,易如反掌;我們在生活中所遇見的問題,向神禱告,因神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鴻一6「祂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祂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祂的忿怒如火傾倒;磐石因祂崩裂。」

   〔呂振中譯〕在祂的盛怒前、誰能站得住呢?祂怒氣之猛烈、誰能當得起呢?祂的烈怒像火傾瀉而出,碞石因祂而崩裂。

  〔原文字義〕忿恨」厭惡,憤恨;「立得住」站立,持續;「烈怒」忿怒,怒火中燒;「當得起」起身,直立;「忿怒」烈怒,熱氣;「傾倒」傾倒,使融化;「崩裂」拆毀,打斷。

  〔文意註解〕祂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祂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答案是:沒有一人能立得住,沒有一國能當得起(參耶十10)

         「祂的忿怒如火傾倒」:意指神是烈火(參來十二29),當祂發怒,一切都必熔化,完全消滅(參耶四十四6)

         「磐石因祂崩裂」:意指一切堅固之物都不能頑強抵擋,都要被祂粉碎(參賽二十四19)

  〔話中之光〕()信徒千萬不要得罪神,祂若發怒,誰能當得起呢?

         ()神忿怒的烈火,無物不熔,無堅不摧,極其可怕;所以信徒應當「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來十二28)

 

【鴻一7「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

   〔呂振中譯〕凡等候永恆主的、永恆主就好待他們(傳統永恆主至善),做他們患難之日的保障;那些避難於祂裡面的、祂都做他們的知交;

  〔原文字義〕善」好的,令人愉悅的;「患難」困境,危難;「保障」保護,避難所;「認得」認識;「投靠」尋求庇護;信賴。

  〔文意註解〕耶和華本為善」:意指神待人處事的行為原則乃是善良(參詩一百十九68),亦即神以善良為出發點,善待那些敬畏祂的人(參申六24)

         「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保障』指堅固所;本句意指神是人在患難中的避難所(參詩三十七39;賽二十五4;耶十六19)

         「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意指神認識誰是屬祂的人(參詩一百三十九1;約十1427)

  〔話中之光〕()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百零六1)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

         ()至於神,祂的道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凡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詩十八30)

 

【鴻一8「但祂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呂振中譯〕但祂必用橫流漫過的大水將起來敵對的人(希伯來文她的地方)全行毀滅,將祂的仇敵追趕到黑暗中。

  〔原文字義〕漲溢」越過,穿越;「淹沒」全然,滅絕;「驅逐」追趕,追逐。

  〔文意註解〕但祂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漲溢的洪水』具有可怕的毀壞力量,能一舉消滅無數的人,正如挪亞時代的洪水一樣。過後,神曾應許不再以洪水滅絕全地的人(參創九11),但對一國一地,並不在此應許之內。

         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進入黑暗』意指落入痛苦掙扎、絕望甚至死亡的境地。

  〔話中之光〕()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四4)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弗五8)

 

【鴻一9「尼尼微人哪,設何謀攻擊耶和華呢?祂必將你們滅絕淨盡;災難不再興起。」

   〔呂振中譯〕祂對祂的敵人施報應、不必施兩次(傳統患難不發生兩次),乃是把祂們消滅到(『乃是』『到』兩個希伯來字是由第十節頭裡調換過來的)淨盡;那你們計謀什麼來反抗永恆主呢?永恆主向祂的敵人行報應,祂向祂的仇敵懷怒。

  〔原文字義〕設何謀」謀算,計劃;「攻擊」(原文無此字);「滅絕淨盡」殲滅,結束;「災難」困境,危難;「興起」起身,站立。

  〔文意註解〕尼尼微人哪,設何謀攻擊耶和華呢?」:意指仇敵策劃攻擊神的子民,也就是攻擊神自己,必歸於枉然。

         「祂必將你們滅絕淨盡」:意指神必將仇敵徹底擊潰,使其計謀完全瓦解。

         「災難不再興起」:意指使仇敵不會再有第二次攻擊的機會。

  〔話中之光〕()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伯五12~13)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鴻一10「你們像叢雜的荊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乾的碎稭全然燒滅。」

   〔呂振中譯〕你們如同荊棘叢雜纏結,雖滋潤灌滿如喝醉,終必被燒滅、像乾透了的碎稭(經文殘缺,意難確定)。

  〔原文字義〕叢雜」交織,糾結不清;「喝醉了的人(原文雙字)」酒鬼,醉漢(首字);烈酒(次字);「全然」充滿,滿足;「燒滅」吞噬,燒毀。

  〔文意註解〕你們像叢雜的荊棘」:意指有害無益,只配被火焚燒。

         「像喝醉了的人」:意指失態,迷迷糊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又如枯乾的碎稭全然燒滅」:『枯乾的碎稭』易燃,且完全燒成灰燼。

  〔話中之光〕()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箴二十六9)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

 

【鴻一11「有一人從你那裏出來,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耶和華。」

   〔呂振中譯〕有一個人出於你中間,計謀毀壞之事來反抗永恆主,籌畫極惡的毀滅(希伯來讀音作『比列』)。

  〔原文字義〕有一人從你那裏」(原文無此片語);「圖謀」密謀,勸告;「邪惡」無足輕重,不敬虔;「設」思考,謀算;「惡計」壞的,惡的;「攻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有一人從你那裏出來」:可能指當時在尼尼微坐王位的亞述王西拿基立(參賽十5;三十六1)

         「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耶和華」:意指設惡計攻取猶大(參王下十八13~十九37;賽三十六至三十七章)

  〔話中之光〕()你大發威嚴,推翻那些起來攻擊你的;你發出烈怒如火,燒滅他們像燒碎一樣(出十五7)

         ()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徒五38~39)

 

【鴻一12「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也被剪除,歸於無有。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

   〔呂振中譯〕永恆主這麼說『他的軍兵(希伯來文祂們)雖曾完整一時,卻必有多麼多就被剪除多麼多,而他們就這樣過去了。嘿,我必使你受挫折,免得再使你受挫折(本節經文殘缺,意難確定)。猶大阿,

  〔原文字義〕勢力」(原文無此字);「充足」完全的,完整的;「人數繁多」許多,大量;「剪除」遭剪除,剪;「歸於無有」消失,消滅;「受苦」苦待,壓迫,降卑。

  〔文意註解〕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當時亞述國兵多將廣,武力強盛,神說雖然如此,但因他們所攻擊的是神(911),所以神要伸手作事。

         「也被剪除,歸於無有」:意指亞述國即將滅亡,其後巴比倫人和瑪代人相繼崛起。

         「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這是指亞哈斯和瑪拿西二王在位時,神容許亞述和埃及懲治以色列人(參代下二十八16~21;三十三10~11)

         「卻不再使你受苦」:意指不再受亞述的侵凌和欺壓(13)

  〔話中之光〕()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十二10)

 

【鴻一13「現在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

   〔呂振中譯〕現在我必從你脖子上折斷他的軛,我必扭開綁你的軛的繩子。』尼尼微阿,

  〔原文字義〕折斷」折斷,使破裂;「扭開」撕碎,拉掉;「繩索」帶子,綑綁。

  〔文意註解〕現在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軛』指奴役;全句意指使以色列人不再受亞述人的奴役(參耶三十8)

         「扭開他的繩索」:『繩索』指綑綁和轄制;全句意指使以色列人在亞述人的綑綁和轄制下獲得釋放(參賽二十八22)

  〔話中之光〕()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他當獨坐無言,因為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的(哀三27~28)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五1)

 

【鴻一14「耶和華已經出令,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

   〔呂振中譯〕永恆主已發出命令指著你來說『屬你名下的人必不能夠傳種;我必從你的神廟中把雕像和鑄像除掉;我必使你的墳墓成了糞堆。(傳統因為你是鄙陋的)』

  〔原文字義〕出令」命令,指示;「留後」播種,懷孩子;「除滅」砍掉,剪除;「鄙陋」藐視,小看;「歸於」放置。

  〔文意註解〕耶和華已經出令,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意指神已經判定,亞述王朝即將傾覆。歷史載明,由巴比倫王朝取而代之。

         「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意指亞述王西拿基立所建的尼斯洛廟(參賽三十七38),內有他雕刻並鑄造的偶像,將被繼起的巴比倫王除掉。在古代世界,將所擊敗城市的神像摧毀、褻瀆其神廟,乃極為常見。那些神像會被踐踏、拆毀,頭和四肢被切下。

         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鄙陋』指亞述王神廟;全句意指你的神廟將被拆毀,變為無用,終成為你的葬身之處。後來果然巴比倫王在那裡掘墳墓,將前朝諸王的屍首葬於彼處。

  〔話中之光〕()耶和華說,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它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賽五十五11)

         ()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撒上十五23)

 

【鴻一15「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說:猶大啊,可以守你的節期,還你所許的願吧!因為那惡人不再從你中間經過,他已滅絕淨盡了。」

   〔呂振中譯〕(希伯來文經卷作鴻1)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興隆消息的人的腳登山宣告說猶大阿,守你的節期、還你的願吧!因為那極惡的毀滅者已不再過來攻擊你了;他已被剪除淨盡了。

  〔原文字義〕報好信」報消息,傳講;「傳」宣告,使聽見;「平安」和平,健全;「登」(原文無此字);「守」守節期;「節期」筵席;「還」賠還,回報;「願」誓言;「惡人」無足輕重,沒用的;「滅絕淨盡」砍掉,剪除。

  〔文意註解〕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報好信』指報告亞述國滅亡的好消息;『傳平安』指傳達以色列人獲得自由的佳音;『登山』指在高處宣揚信息,可讓多人聽聞(參賽五十二7)

         「說:猶大啊,可以守你的節期,還你所許的願吧」:意指以色列人可以放心平安地過節,歡喜快樂(參尼八12),向神還願慶祝。

         「因為那惡人不再從你中間經過,他已滅絕淨盡了」:『那惡人』指亞述王;全句意指壓制以色列人的亞述王朝已經覆滅了。

  〔話中之光〕()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賽五十二7)

         ()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八9~10)

 

叁、靈訓要義

 

【審判的神和神的審判】

   一、審判的神

         1.祂是忌邪施報、大有公義的神(2~3)

               (1)祂的施報大有忿怒(2)

               (2)祂向仇敵施報並懷怒(2)

               (3)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3)

         2.祂是大有能力的神(3)

               (1)祂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祂腳下的塵土(3)

               (2)祂一斥責,海和江河乾涸,樹林和花草衰殘(4)

               (3)大山震動,小山消化,大地突起,磐石崩裂(5~6)

               (4)世界和住在其上的,無何能立得住、當得起(5~6)

         3.祂是大有恩慈的神

               (1)祂不輕易發怒(3)

               (2)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7)

               (3)祂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7)

   二、神對尼的為的審判

         1.藉神的僕人先知預告判決(1)

         2.尼尼微遭神審判的原因

               (1)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神(911)

               (2)使神的百姓負軛(13)

               (3)敬拜偶像假神(14)

         3.尼尼微遭神審判的結局

               (1)被漲溢的洪水掩沒(8)

               (2)被驅逐進入黑暗(8)

               (3)被滅絕淨盡,被剪除,歸於無有(91215)

               (4)像叢雜的荊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乾的碎稭全然燒滅(10)

               (5)尼尼微名下的人必不留後(14)

               (6)廟中偶像全然被除滅(14)

         4.尼尼微遭神審判是神百姓的好信(15)

               (1)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12)

               (2)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13)

               (3)猶大啊,可以守你的節期,還你所許的願吧(15)

               (4)那惡人不再從你中間經過,他已滅絕淨盡了(15)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那鴻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那鴻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