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七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神對有關禁食問題的答覆】 一、伯特利人打發人詢問神,他們是否該繼續禁食(1~3節) 二、神的回答表示祂不悅納他們的禁食悲哀(4~14節) 1.他們的吃喝是為自己,並非向神禁食(4~6節) 2.他們不聽神屢次藉先知向他們所說的警告(7~12節上) 3.故此神向他們發怒,也不聽他們的呼求(12節下~14節) 貳、逐節詳解 【亞七1】「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 〔呂振中譯〕「大利烏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四日、永恆主的話傳與撒迦利亞。」 〔原文字義〕「大利烏」王;「基斯流」他的自信;「撒迦利亞」耶和華紀念。 〔文意註解〕「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時值陽曆主前518年十一、十二月之間,距離先知撒迦利亞看見八個異象的時間即將屆滿兩年(參一7)。 「就是基斯流月」:指猶太人在被擄之地所用的年曆,歸回之後仍舊沿用。 「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初四日』有二意:(1)指神向先知撒迦利亞說話的日子是當月第四日;(2)指月朔之後的第四日,神向先知撒迦利亞說話。 〔話中之光〕(一)神藉著祂的話,將祂的心意啟示給人知道。 (二)但願每一個傳道人,都能經常聽見神的話語。 【亞七2】「那時伯特利人已經打發沙利亞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去懇求耶和華的恩,」 〔呂振中譯〕「原來伯特利人曾經托沙利色、王的貴族首長(傳統:利堅米勒。今仿敘利亞譯本及耶39:313稍加點竄作『拉墨米勒』[王的貴族首長]),和他屬下的人去求永恆主的情面,」 〔原文字義〕「伯特利」(原文無此字);「打發」打發,送走;「沙利亞」烈火之君;「利堅米勒」王的堆積;「跟從」(原文無此字);「懇求」懇求施惠,取悅。 〔文意註解〕「那時伯特利人」:指歸回到伯特利的餘民。『伯特利』在被擄以前,曾經是北國以色列敬拜偶像假神的兩個中心之一(參王上十二28~29),但餘民歸回之後不再敬拜偶像假神。 「已經打發沙利亞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意指神的話臨到先知撒迦利亞(參1節)之前,伯特利已經有一批餘民在『沙利亞和利堅米勒』兩人的領導下,來到耶路撒冷敬拜真神。 「去懇求耶和華的恩」:意指向真神禱告,懇求赦罪施恩。 〔話中之光〕(一)伯特利人從前拜錯偶像假神,如今已經從被擄受苦中學會功課,不再敬拜偶像假神,信徒也當學習他們的榜樣,從管教中領受教訓,改邪歸正。 (二)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八十六15)。 【亞七3】「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 〔呂振中譯〕「請教於萬軍之永恆主殿中的祭司和神言人們說:『我們是不是還要在五月間守著哀哭和離俗禮,像我歷年來所行的呢?』」 〔原文字義〕「先知」發言人,說話者;「齋戒」獻身,奉獻,分別為聖。 〔文意註解〕「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意指趁著敬拜、禱告真神之際,順便提問聖殿中的祭司和先知。 「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我』指當時提問的人,實際上乃是代表眾人提問。本句意指他們在被擄到異地七十年期間,為著被擄的慘狀,每年五月至七月間禁食悲哀(參6節),如今已經歸回故土,是否仍需照樣行嗎? 〔話中之光〕(一)真實的禁食禱告,應當出於內心的負擔,而不是遵行某種固定的形式與作法。 (二)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武4)。 【亞七4】「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的話就傳與我說:」 〔原文字義〕「臨到」(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本節是答覆上述的問話(參3節),實際上也是重述第一節,因「那時…已經」(參2節)的字樣,表示神的話之臨到,正是針對他們的疑問。 〔話中之光〕(一)信徒正確的求問,必會得著神的回應。 (二)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7~8)。 【亞七5】「『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 〔呂振中譯〕「『你要告訴國中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間和七月間禁食和舉哀,哪裡真是向我而禁食呢?」 〔原文字義〕「宣告」公開宣稱,斷言;「禁食」禁戒食物;「悲哀」慟哭,悲痛;「絲毫…禁食(原文雙同字)」禁戒食物。 〔文意註解〕「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意指神吩咐先知撒迦利亞,要向歸回的餘民和祭司宣告神的話。 「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意指他們在被擄到異地七十年期間,每年五月至七月間禁食悲哀之舉。 「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本句乃否定式的問句,表示他們的禁食絲毫沒有向神而行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神所看重的,是我們禁食時的存心,是向神禁食呢?或是禁食給別人看呢? (二)同樣的,許多信徒的禱告,恐怕給別人聽的成分,多於給神聽。 【亞七6】「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 〔呂振中譯〕「你們吃,你們喝,豈不是你們自己吃,自己喝呢?」 〔原文字義〕「自己…自己」(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意指他們單純是為吃喝而吃喝(參林前十一17~22),根本未曾想到過神。本句也暗示他們禁食的動機,可能只是由於被擄遭遇苦難,心情惡劣以致無心飯食。 〔話中之光〕(一)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二)神自己才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或吃或喝,或不吃或不喝,都應當是為著神。 【亞七7】「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邑有居民,正興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時候,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 〔呂振中譯〕「當耶路撒冷和它四圍的城市都有人居住、而且優遊興盛,南地和低原也都有人居住時,永恆主的話、由從前的神言人經手宣告的、你們不應當聽麼?』」 〔原文字義〕「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四圍」周圍,四方;「興盛」繁榮的,安靜的,舒適的;「高原」低地;「從前的」第一的,先前的;「宣告」宣告,召喚,朗讀。 〔文意註解〕「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邑有居民,正興盛」:意指他們被擄之前,耶路撒冷和四周境內正平安繁榮的時候。 「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時候」:原來南國猶大境內可分成三部分:(1)耶路撒冷和其四周城市的山區;(2)別是巴以南的南地;(3)西部靠近地中海的高原地帶。本句意指除了耶路撒冷和四圍城邑之外的其他兩部分,選民還住在那裡的時候。 「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本句乃否定式的問句,表示他們那時對神藉先知們所傳講的話,根本置之不理。 〔話中之光〕(一)許多信徒,當他們生活的境遇平安順利時,將神忘在一邊;等到遭遇風波苦難時,才轉而仰望祂的話語。 (二)平時多聽神的話,危機臨頭時,才能聽到神應時的話。 【亞七8】「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又傳那撒迦利亞說:」 〔原文字義〕「臨到」(原文無此字) ;「撒迦利亞」耶和華紀念。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意指神在本章9~14節的話,乃繼續說明神之所以不悅納他們禁食之原因。 【亞七9】「『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曾對你們列祖這麼說:你們要以真正的公平行判斷;各人都要以慈愛和憐憫待弟兄。」 〔原文字義〕「列祖」(原文無此字) ;「如此說(原文雙同字)」說,講;「至」堅固,忠實,真實;「理」審判,正義,律例;「判斷」判斷,治理,審判。 〔文意註解〕「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按原文並沒有『列祖』一詞,但有此意(參11節);本句意指全能的神曾對以色列人吩咐說,審判的時候要按著真正的公正和公義執行,絕對不可有偏袒。 「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意指對待任何人要以愛心為出發點,同情體恤所有的肉身同胞,而不是存著嚴苛的態度。 〔話中之光〕(一)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箴二十一3)。 (二)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 【亞七10】「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 〔呂振中譯〕「寡婦和孤兒、寄居的和困苦人、你們都不可欺壓,誰都不可心裡圖謀壞事以害弟兄。』」 〔原文字義〕「欺壓」強加於,壓迫,錯待;「謀」思考,計劃;「害」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意指不可欺詐、迫害那些無依無靠的弱勢組群(參申二十四14)。 「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意指不可存心邪惡與犯罪的意圖去傷害肉身同胞。 〔話中之光〕(一)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賽四十29)。 (二)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亞七11】「他們卻不肯聽從,扭轉肩頭,塞耳不聽,」 〔呂振中譯〕「你們列祖卻不肯留心聽從,反而扭轉肩頭,使耳朵沉重而不聽;」 〔原文字義〕「不肯」拒絕;「聽從」聽見,留意;「扭轉(原文雙字)」置,放(首字);頑固,叛逆(次字);「塞」沉重,自尊。 〔文意註解〕「他們卻不肯聽從」:『他們』指列祖(參9節);全句意指以色列人執意不肯傾聽神囑咐的話,甚至拒不順從。 「扭轉肩頭」:原意是牛隻掉轉頭部不肯讓主人將軛放在其肩頭上;本句用來形容以色列人倔強頑固,故意違抗神的話。 「塞耳不聽」:意指故意使耳朵聽不見或聽不進去,將神的話當作耳邊風。 〔話中之光〕(一)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二)出於神的,必聽神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出於神(約八47)。 【亞七12】「使心硬如金鋼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藉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 〔呂振中譯〕「使心剛硬如金鋼石、不聽從禮節規律和話語、就是萬軍之永恆主用自己的靈所傳達,由從前的神言人經手所發表的;故此有大震怒從萬軍之永恆主那裡發出。」 〔原文字義〕「金鋼石」火石,堅硬物質;「藉」手;「大發」巨大的;「烈怒」暴怒,憤怒。 〔文意註解〕「使心硬如金鋼石」:意指心硬如鐵石,使神的話找不到落腳之處。 「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藉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意指神的聖靈在歷世歷代感動祂的眾先知所說訓誨、誡命、條例、勸戒和勉勵等類的話,他們都拒不聽從。 「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意指他們剛硬的存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的震怒臨到他們身上(參羅二5)。 〔話中之光〕(一)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前五19~21)。 (二)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彼後一19)。 【亞七13】「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 〔呂振中譯〕「『我呼喚,他們既怎樣不聽,那麼他們呼求,我也就照樣不聞了。』這是萬軍之永恆主說的。」 〔原文字義〕「呼喚」召喚,宣告,朗讀;「呼求」(原文與「呼喚」同字)。 〔文意註解〕「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意指他們既然屢次執意不聽神的呼喚,必然為自己招致神的報應和懲罰。 「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意指將來災難臨頭的時候,他們向神的呼求也必不蒙神垂聽。 〔話中之光〕(一)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箴二十八9)。 (二)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彼前三12)。 【亞七14】「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 〔呂振中譯〕「『我用旋風吹散他們到他們所不認識的列國去。這樣、國土在他們去後也就變為荒涼,甚至無人來回經過;因為他們使可喜愛之地荒涼了。』」 〔原文字義〕「旋風」起暴風,暴怒;「吹散」(原文無此字);「素不」(原文無此字);「荒涼」荒涼,驚駭,蹂躪;「來往」返回,轉回;「經過」經過,穿越;「美好」悅人的,珍貴的。 〔文意註解〕「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意指神必懲罰他們,使他們被擄掠且分散到列國,淪落在可悲的光景之中。 「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至於他們原來所居住的迦南美地,有些地區甚至因為人跡罕至,而變成荒涼曠廢(參耶九9~16)。 「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意指原來美好的迦南地,竟變成如此荒涼,完全是他們自己所招致的,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話中之光〕(一)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 (二)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十六5~6)。 叁、靈訓要義 【敬虔的外貌與實意(參提後三5)】 一、神不喜悅人單有敬虔的外貌(1~6節) 1.伯特利人打發人問神是否該繼續禁食(1~3節) 2.神說他們僅為自己吃喝,並非向神禁食(4~6節) 二、神喜悅人聽從祂的話──有敬虔的實意(7~12節) 1.他們在被擄前不聽神藉先知所說的話(7節) 2.神曾屢次差遣先知告誡他們要持守公義和仁愛(8~10節) 3.他們始終不肯聽從神的話,惹神發怒(11~12節) 三、神懲罰不聽話的人──沒有敬虔實意的人(13~14節) 1.人既不聽神的話,神也不聽人的呼求(13節) 2.是神使他們被擄,使美好之地荒涼(1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迦利亞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迦利亞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