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彌賽亞再臨與彌賽亞國的建立】 一、彌賽亞再臨前聖城爭奪戰(1~2節) 二、彌賽亞再臨時聖地必發生大變動(3~8節) 三、彌賽亞再臨建立彌賽亞國(9~11節) 四、彌賽亞再臨殲滅列國大軍(12~15節) 五、彌賽亞再臨萬民歸耶和華為聖(16~21節) 貳、逐節詳解 【亞十四1】「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你的財物必被搶掠,在你中間分散。」 〔呂振中譯〕「看吧,必有一日、是永恆主之日、要來,那時你被掠之物必在你中間被分掉。」 〔原文字義〕「臨近」來到,進來,進去;「財物」(原文無此字);「搶掠」掠奪品,戰利品,獵物;「中間」當中,在…之中;「分散」分散,分開,分享。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意指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的日子已經接近。 「你的財物必被搶掠」:意指耶路撒冷城居民的財物必會被搶劫掠奪(參2節;啟十一2)。 「在你中間分散」:有二意:(1)指列國大軍在耶路撒冷城中分贓割據財物;(2)指城中居民被敵軍分別擄獲,有一半被擄到外地去(參2節)。 〔話中之光〕(一)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六19~20)。 (二)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雅五1,3)。 【亞十四2】「因為我必聚集萬國與耶路撒冷爭戰,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城中的民一半被擄去;剩下的民仍在城中,不致剪除。」 〔呂振中譯〕「因為我必聚集列國來跟耶路撒冷交戰;這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搶掠,婦女被強姦;城中的人必一半出降而流亡,餘剩的人民卻不至於從這城裡被剪除。」 〔原文字義〕「聚集」招聚,採收;「爭戰」戰爭,戰役;「攻取」捕捉,抓住,取得;「搶奪」搶劫,破壞;「玷污(原文雙字)」躺下,同臥(首字);侵犯,姦污(次字);「擄去(原文雙字)」前往,出來(首字);放逐,流放,囚禁(次字);「剩下的」剩餘,其餘,優秀;「剪除」剪除,砍掉,砍下。 〔文意註解〕「因為我必聚集萬國與耶路撒冷爭戰」:意指末世一七之半,那敵基督將必毀約(參但九27),那跟隨敵基督的萬國大軍,必被神激動,聚集前來耶路撒冷與以色列人爭戰。 「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意指一七之後半,聖城必被萬國大軍攻破,外邦人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參啟十一2)。 「城中的民一半被擄去;剩下的民仍在城中,不致剪除」:意指聖城居民的一半,仍舊得以殘留在城中,未被完全剷除剿滅。 〔話中之光〕(一)聖城耶路撒冷將來必成為列國大爭奪戰的中心,殿宇大受損毀,可見神所在意的,並不是物質的建造,而是屬靈的建造。 (二)耶路撒冷城也可預表教會,居民預表信徒,婦女預表軟弱的信徒;神有時也容許教會遭遇大的試煉,外在的資產被搶奪,信徒被分散,信仰軟弱的被玷污,唯有剛強的仍然存留。 【亞十四3】「那時,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 〔呂振中譯〕「那時永恆主必出去、對那些國家爭戰,好像交鋒的日子祂爭戰時一樣。」 〔原文字義〕「出去」前往,出來;「爭戰(首字)」戰鬥,作戰,開戰;「爭戰(次字原文有雙字)」戰鬥,作戰,開戰(首字);戰事,戰爭(次字)。 〔文意註解〕「那時」:意指末世一七之後半,即三年半的大災難結束之時(參2節)。 「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意指神必要藉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率領天上眾軍和以色列大軍,去與跟隨敵基督的軍兵和萬國大軍爭戰(參啟十九11~21)。 「好像從前爭戰一樣」:意指好像從前在以色列歷史上,正當面臨滅亡危機之際,神伸手為他們爭戰,扭轉乾坤一樣(參出十四24~25;結三十八21)。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你們今日將要與仇敵爭戰,不要膽怯,不要懼怕戰兢,也不要因他們驚恐;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與你們同去,要為你們與仇敵爭戰,拯救你們(申二十3~4)。 (二)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祂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祂的軍兵爭戰(啟十九11,19)。 【亞十四4】「那日,祂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呂振中譯〕「當那日祂的腳必站在橄欖山,就是在耶路撒冷前面東邊的;這橄欖山必從半截裡裂開,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山谷;山的一半必向北挪開,而其一半則向南挪開。」 〔原文字義〕「前面」面,臉;「這山(原文雙字)」山嶺(首字);橄欖(次字);「中間」一半;「分裂」劈開,破開,穿透;「極」極度地,非常地;「大」巨大的;「挪移(首字)」離開,移動;「挪移(次字)」(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那日」:意指攸關神選民存亡危機之日。 「祂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意指彌賽亞(耶穌基督)必要第二次降臨,腳踏在聖城東面郊外的橄欖山上。 「這山必從中間分裂」:意指橄欖山必裂為兩半(筆者親眼看到該山某處已出現明顯的裂痕)。 「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意指橄欖山分別向南北方向移動,以致山的中部出現東西橫貫的極大裂谷。 〔話中之光〕(一)祂站立,量了大地,觀看,趕散萬民。永久的山崩裂;長存的嶺塌陷;祂的作為與古時一樣(哈三6)。 (二)祂發怒,把山翻倒挪移,山並不知覺。祂使地震動,離其本位,地的柱子就搖撼(伯九5~6)。 【亞十四5】「你們要從我山的谷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 〔呂振中譯〕「那麼我的山之平谷就必被堵塞住(傳統:你們必逃跑);因為山的平谷是延到旁邊的。平谷被堵住,必像猶大王烏西亞的日子因地震被堵住一樣。永恆主你的神(傳統:我的神)一定來臨,有眾聖徒和他(傳統:你)同來。」 〔原文字義〕「逃跑」逃離,消失;「延到」碰觸,伸出;「亞薩」附近,他保留;「烏西雅」耶和華是我的力量;「年間」日子;「逃避」(原文與「逃跑」同字);「大地震」震動,搖撼;「降臨」來到,進來,進去;「聖者」神聖的,聖潔的。 〔文意註解〕「你們要從我山的谷中逃跑」:意指橄欖山裂成兩半所產生的東西橫貫山谷(參4節),剛好可供耶路撒冷城中居民從谷中逃跑。 「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意指那日裂開的山谷必會一直延伸到亞薩(原文字義『祂保留』,目前無人知道亞薩究在何處,神保留這個秘密,以備神選民能成功逃脫)。 「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別處聖經僅《阿摩司書》提到『大地震』(參摩一1註解);本句也暗示彌賽亞再臨時腳踏在橄欖山上,造成大地震,致使山分裂成兩半,中間出現極大的山谷(參4節)。 「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意指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當祂再來時,將會有眾天使與祂同來(參太二十五31;可八38;猶14)。 〔話中之光〕(一)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太二十四19~20)。 (二)人子要在祂父的榮耀裏,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十六27)。 【亞十四6】「那日,必沒有光,三光必退縮。」 〔呂振中譯〕「當那日必不再有(傳統:必沒有光)寒冷或冰霜(傳統似可譯:只有寶物凝結)。」 〔原文字義〕「沒有(原文雙字)」不,無(首字);變為,發生,存在(次字);「三光」(原文無此字);「退縮(原文雙同字)」變濃,濃縮,凝結。 〔文意註解〕「那日,必沒有光」:本句的原文是『那日,必沒有』,究竟指沒有甚麼,眾說紛紜,實在難有定論。按上下文看,想必與神選民的逃跑(參5節)有關,而為著方便神選民大規模的逃跑,必須引起敵人大軍陣營混亂(參13節),無法及時應變。因此,本句合理的解釋,應當是指由於大地震所造成橄欖山山崩地裂(參4節),揚起極大的塵埃遮天蔽日,黑暗籠罩聖城一帶地方。故本句仍照中文和合本譯文:『那日,必沒有光』。 「三光必退縮」:原文也無『三光』,但接續前面的意思,中文和合本譯文顯然合情合理,故指日、月、星辰都暫時退避無光。這樣的解釋,也符合主耶穌親自說的話:『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太二十四29)。 〔話中之光〕(一)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太二十四29)。 (二)主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使日頭在午間落下,使地在白晝黑暗(摩八9)。 【亞十四7】「那日,必是耶和華所知道的,不是白晝,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 〔呂振中譯〕「必有一直不斷之日,是永恆主所知道的:沒有白晝,也沒有黑夜:在傍晚時、就逕有光。」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白晝」日子;「黑夜」夜;「晚上(原文雙字)」傍晚,日落(首字);時候(次字);「光明」亮光。 〔文意註解〕「那日,必是耶和華所知道的」:意指那個日子與時辰唯獨耶和華知道(參太二十四36)。 「不是白晝,也不是黑夜」:意指由於黑暗籠罩,分不出是在白天或是在黑夜。 「到了晚上才有光明」:意指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塵埃落定,才又重見光明。 〔話中之光〕(一)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二十四36)。 (二)那創山、造風、將心意指示人、使晨光變為幽暗、腳踏在地之高處的,祂的名是耶和華萬軍之神(摩四13)。 【亞十四8】「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呂振中譯〕「當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其一半向著東海而流,其一半向著西海而流:夏天冬天都有水。」 〔原文字義〕「活」流動的,有生命的;「東」前面的,東方;「西」後面的,西方;「冬」收割時期,秋天;「夏」夏天,夏季水果。 〔文意註解〕「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活水』指湧流不息的泉源;全句意指隨著山崩地裂,地下水流有所改變,從耶路撒冷的聖殿那裡有泉源流出活水來(參結四十七1)。 「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東海』指死海,『西海』指地中海;全句意指有一半的水向東流入死海,另一半的水向西流入地中海。 「冬夏都是如此」:意指全年四季都沒有所謂的枯水期,一直湧流不息。 〔話中之光〕(一)諸天哪,要因此驚奇,極其恐慌,甚為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因為我的百姓作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2~13)。 (二)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8)。 【亞十四9】「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 〔呂振中譯〕「將來永恆主必作王管理全地;當那日永恆主必獨一無二,祂的名必獨一無二。」 〔原文字義〕「獨一無二」一,唯一的,僅此一次。 〔文意註解〕「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全地』指巴勒斯坦地(參10節);本句意指當彌賽亞(耶穌基督)再臨時,祂要在聖地建立彌賽亞國,並且親自作王。 「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意指在彌賽亞國度裡,必不再有任何偶像假神,惟有祂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神。 「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意指在彌賽亞國度裡,必不再有任何偶像假神的名被人提起,惟獨尊稱真神的名。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要作王,直到永遠。錫安哪,你的神要作王,直到萬代。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一百四十六10)! (二)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前一17)! 【亞十四10】「全地,從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亞拉巴。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就是從便雅憫門到第一門之處,又到角門,並從哈楠業樓,直到王的酒醡。」 〔呂振中譯〕「此地全部必四圍延展像原野,從迦巴到臨門、耶路撒冷的南方;但耶路撒冷必屹然高聳,仍居本位,從便雅憫門到第一門(或譯:門)之處,到角門,又從哈楠業譙樓到王的酒池,」 〔原文字義〕「迦巴」山;「臨門」石榴樹;「變為」轉動,轉向;「亞拉巴」平原,曠野,貧瘠,不毛之地,焚盡;「高位」升高;「便雅憫」右手之子;「處」立足的地方,地方;「角」角落;「哈楠業」神已眷顧。 〔文意註解〕「全地,從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亞拉巴」:『迦巴』按其地理位置是南國猶大的北方邊界,原屬便雅憫支派境內(參書二十一17);名為臨門的地方有數處,但本句指明是『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故應當指南國猶大的南方邊界之地,原屬猶大支派(參書十五32),後轉讓給西緬支派(參書十九9);『亞拉巴』宜按字義解,即指平原。全句意指耶路撒冷四周原為丘陵山地,在彌賽亞國度時期,要變為一片平原。 「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意指耶路撒冷城在四圍一片平原之中屹然高聳,明顯突出。 「就是從便雅憫門到第一門之處,又到角門」:『便雅憫門』(參耶二十2)又稱羊門(參尼三1),位於城的東北角,靠近聖殿;『第一門』又稱古門(參尼三6),位於城的西北角;『角門』指城牆西面轉角處的門,距離以法蓮門約四百肘(參王下十四13)。本句是從耶路撒冷城的北面來描述城的東西寬度。 「並從哈楠業樓,直到王的酒醡」:『哈楠業樓』(參尼三1)位於城的最北面;『王的酒醡』可能靠近王園西羅亞池(參尼三15),位於城的最南面。本句是從耶路撒冷城的西面來描述城的南北距離。 〔話中之光〕(一)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賽四十4)。 (二)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噁心行事(耶三17)。 【亞十四11】「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詛。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 〔呂振中譯〕「必有居民住在裡面;那裡必不再有毀滅歸神的事:耶路撒冷人必安然無懼地居住著。」 〔原文字義〕「住」居住,留下;「其中」(原文無此字);「咒詛」禁忌,網狀物;「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安然」平安,安全。 〔文意註解〕「人必住在其中」:意指有相當龐大數目的人口定居在城裡。 「不再有咒詛」:意指不再因觸犯神而遭受天災人禍等責罰。 「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意指城內居民必十足享受與『耶路撒冷』名實相符的平安。 〔話中之光〕(一)咒詛是因為人得罪了神而招來的(參創八21);不再有咒詛,表示神與人相和(參羅五1),相安無事。 (二)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同耶和華安然居住;耶和華終日遮蔽他,也住在他兩肩之中(申三十三12)。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 【亞十四12】「耶和華用災殃攻擊那與耶路撒冷爭戰的列國人,必是這樣:他們兩腳站立的時候,肉必消沒,眼在眶中乾癟,舌在口中潰爛。」 〔呂振中譯〕「永恆主用疫症擊打那些攻擊耶路撒冷的列族之民、必是這樣:他們兩腳還站立的時候、祂就使他們的肉腐爛掉;他們的眼還在眼窩裡就腐爛掉;他們的舌頭還在口中就腐爛掉。」 〔原文字義〕「災殃」瘟疫,傳染病,屠殺;「攻擊」擊打;「爭戰」發動戰爭,服事;「肉」血肉之體;「消沒」朽壞,潰爛;「眶」凹洞,洞穴;「乾癟」(原文與「消沒」同字);「潰爛」(原文與「消沒」同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用災殃攻擊那與耶路撒冷爭戰的列國人,必是這樣」:意指凡是前來用武力攻擊耶路撒冷的外邦敵人,神必以下述的災病擊打他們的身體。 「他們兩腳站立的時候,肉必消沒」:意指當他們的兩腳還在站立的時候,他們身體的皮肉必已腐蝕潰爛,而無法繼續進攻。 「眼在眶中乾癟」:意指他們的眼球在眼眶中必已乾枯失明,而無法看見攻擊的目標。 「舌在口中潰爛」:意指他們的舌頭在口中必已迅速爛掉,而無法咒罵褻瀆。 〔話中之光〕(一)有腳卻不能走,有眼卻不能看,有口卻不能言,這是偶像假神的特徵(參詩一百十五4~7);敬拜偶像假神的外邦人,企圖攻擊真神的選民,其結局一如所拜的偶像假神。 (二)肉身是世人犯罪的工具;神懲治人乃是釜底抽薪,對付其犯罪的能力。 【亞十四13】「那日,耶和華必使他們大大擾亂。他們各人彼此揪住,舉手攻擊。」 〔呂振中譯〕「當那日必有很大的紛亂驚慌由永恆主降與他們:他們各人必都揪住別人的手,各人的手必都舉起來互相攻擊。」 〔原文字義〕「大大」許多,大量;「擾亂」騷動,騷亂,不安;「彼此」互相;「揪住」使出力量,堅定,牢靠;「攻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那日,耶和華必使他們大大擾亂」:意指正當外邦聯軍前來攻擊耶路撒冷城的時候,神必使他們之間產生極大的混亂。 「他們各人彼此揪住,舉手攻擊」:意指敵人中間自相殘殺。 〔話中之光〕(一)彼此相恨相殘,乃是不信之人的本性(參多三3);不幸的是,在教會中卻也常見到,蒙恩的人分門別類,彼此攻擊(參林前一11;雅三14)。 (二)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五15)。 【亞十四14】「猶大也必在耶路撒冷爭戰。那時四圍各國的財物,就是許多金銀衣服,必被收聚。」 〔呂振中譯〕「猶大山地的人也必攻打被敵人佔據的耶路撒冷,那時四圍列國人的資財、就是極多的金、銀和衣服、就必被收聚為戰利品。」 〔原文字義〕「爭戰」戰鬥,作戰,開戰;「四圍」周圍,四方;「財物」財富,力量;「收聚」聚集,招聚。 〔文意註解〕「猶大也必在耶路撒冷爭戰」:意指神的選民必要請纓前來,為保衛耶路撒冷奮勇爭戰。 「那時四圍各國的財物,就是許多金銀衣服,必被收聚」:意指當時包圍耶路撒冷城各國聯軍,他們所攜帶的金銀衣服等大量財物,都必成為擄物。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在世界上,原則上不與世人相爭,也不搶奪世人的財物,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神似乎容許祂的兒女索取世人的財物(參出十二35~36),作為已過被他們奴役的報償(參出一11,13)。 (二)擄掠人的,反被人擄掠;搶奪人的,反被人搶奪(參啟十三10)。 【亞十四15】「那臨到馬匹、騾子、駱駝、驢,和營中一切牲畜的災殃是與那災殃一般。」 〔呂振中譯〕「並且也必有疫症、像上述那疫症、來擊打馬匹、騾子、駱駝、驢、和軍營中一切牲口。」 〔原文字義〕「臨到」(原文無此字);「營(原文雙字)」他們,那些(首字);營地,營盤(次字);「災殃」瘟疫,傳染病,屠殺。 〔文意註解〕「那臨到馬匹、騾子、駱駝、驢,和營中一切牲畜的災殃是與那災殃一般」:意指臨到敵人身上的災病(參12節),也必同樣地臨到他們用來運輸的各類牲口,以及營中食用的一切牲畜。 〔話中之光〕(一)正如神用災殃攻擊敵人的肉身,徹底摧毀他們犯罪的能力一樣,神也用災殃攻擊他們所使用的牲口,以阻止他們犯罪的行動。 (二)神的審判與懲罰面面兼顧,無微不至,絕無漏網之魚。 【亞十四16】「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 〔呂振中譯〕「列國中一切殘存的人、從前曾來攻擊耶路撒冷的、將來必年年上來敬拜至大的王、萬軍之永恆主,並守住棚之節。」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剩下的人」留下來,剩餘;「上來」升上,攀登;「敬拜」下拜,俯伏;「守」守節;「住棚」棚子;「節」節慶集會。 〔文意註解〕「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意指戰後殘留的各國聯軍倖存者。 「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意指他們必因在戰爭中親眼目睹各種神蹟奇事,有感於以色列人的神乃是又真又活的大能神,且是治理萬國的大君王,故歸信祂,並且每年上到耶路撒冷來敬拜祂。 「並守住棚節」:意指他們藉著歡度住棚節,承認神支搭帳棚與屬祂的人同住(參約一14原文;啟二十一3)。 〔話中之光〕(一)這些列國中剩下的人,同樣適用於餘數的原則,他們和大多數的外邦人不同,想必是受感認識以色列人的神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神(參9節),因此悔改認罪歸神為聖。 (二)這些外邦人信徒,原本應當為自己的罪行受罰,是火湖的材料,如今竟因悔改得以存活,當然心存感激,向神獻上由衷的敬拜。 【亞十四17】「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 〔呂振中譯〕「將來地上的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來敬拜至大的王、萬軍之永恆主的、必沒有霖雨降在他們地上。」 〔原文字義〕「萬族」部族,家族;「雨」雨,陣雨;「降」(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意指全世界各地各族之中,若還有不承認、不敬拜以色列的真神者。 「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雨』在此象徵神的降福;本句意指神必不會降福給他們。 〔話中之光〕(一)在恩典時代裡,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參太五45)。但在末日神的審判與刑罰中,凡不敬拜真神的人,便不能再享受神的寬容了(參啟二十11~12)。 (二)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三13)。 【亞十四18】「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 〔呂振中譯〕「埃及族若不上來,若不來朝,那麼在他們身上就必(此處原有『沒』字)有永恆主所用來擊打列國人的疫症:因為那些列國人不上來守住棚之節。」 〔原文字義〕「埃及」兩個海峽;「這災」瘟疫,傳染病,屠殺;「攻擊」擊打。 〔文意註解〕「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埃及族』在此代表所有的外邦人;全句意指凡是不承認、不敬拜以色列的真神者,神必不會降福給他們。 「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不上來守住棚節』表示不相信、也不敬畏真神的人;『這災』原意災病(參12,15節),也可解作無雨之災(參17~18節)。全句意指凡是不相信、也不敬畏真神的人,必得不到神的降福,甚至會被災病攻擊。 〔話中之光〕(一)在聖經中,埃及表徵生活的世界,埃及族表徵專注於生活追求與享受的人們;基督徒若為著生活,而忽略了在主日上來聚會敬拜神,恐怕得不著神的降福(降雨),結果信仰與生活兩頭皆空。 (二)住棚節又名收藏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期,歡樂著感謝神豐滿的賜予;神的兒女享恩應知感恩,否則,恐不能長久享恩。 【亞十四19】「這就是埃及的刑罰和那不上來守住棚節之列國的刑罰。」 〔呂振中譯〕「這必作為埃及的罪罰,和所有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的罪罰。」 〔原文字義〕「刑罰」罪,神對罪的處哩,贖罪祭。 〔文意註解〕「這就是埃及的刑罰和那不上來守住棚節之列國的刑罰」:本節乃總括17~18節的話,對不相信、也不敬拜真神的人,必以災病來刑罰他們。 〔話中之光〕(一)人若離棄真神,必被真神所離棄(參代下十五2),必為自己招來刑罰和災禍。 (二)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 【亞十四20】「當那日,馬的鈴鐺上必有『歸耶和華為聖』的這句話。耶和華殿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 〔呂振中譯〕「當那日、馬的鈴鐺上必刻有『成聖別歸永恆主』這句話。當那日永恆主殿院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 〔原文字義〕「聖」分別,神聖;「碗」碗,盆子。 〔文意註解〕「當那日,馬的鈴鐺上必有『歸耶和華為聖』的這句話」:『馬的鈴鐺』是為引起前來耶路撒冷朝聖的客旅注意;『歸耶和華為聖』意指分別為聖歸給神。全句意指當那日人人都應當被提醒必須分別為聖歸給神。 「耶和華殿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殿內的鍋』是最通俗常見的敬拜者烹飪用具,最容易沾染汙穢;『祭壇前的碗』是裝祭牲的血,用來潔淨祭壇和獻祭的人,被視為最潔淨的器皿。全句意指當那日聖殿內所有的器物都必須保持潔淨,都分別為聖歸給神。 〔話中之光〕(一)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並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利二十26)。 (二)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 【亞十四21】「凡耶路撒冷和猶大的鍋都必歸萬軍之耶和華為聖。凡獻祭的都必來取這鍋,煮肉在其中。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 〔呂振中譯〕「凡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的鍋都必成聖別歸萬軍之永恆主;凡獻祭的都必來取這些鍋,在裡面煮肉。當那日、在萬軍之永恆主的殿院中必不再有販賣的人(與『迦南人』一詞同字)。」 〔原文字義〕「聖」分別,神聖;「取」拿,接受;「煮」煮沸,翻騰;「肉」(原文無此字);「迦南人」貿易者,商人,被屈辱,低地。 〔文意註解〕「凡耶路撒冷和猶大的鍋都必歸萬軍之耶和華為聖」:意指不僅聖殿之內的器物,甚至連整個聖地所有的器物也都必須保持潔淨,都分別為聖歸給神。 「凡獻祭的都必來取這鍋,煮肉在其中」:意指凡是獻祭的人都必須使用經過分別為聖歸給神的鍋來烹煮食物。 「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迦南人』原意指賺錢不擇手段的商人,轉用來代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全句意指當那日一切沾染世俗的不敬虔人,都不許進入聖殿裡面。 〔話中之光〕(一)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六13)。 (二)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後六16~17)。 叁、靈訓要義 【彌賽亞再臨前後】 一、彌賽亞再臨前(1~2節) 1.財物被搶劫、分散(1節) 2.萬國聚集大軍攻取聖城(2節上) 3.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2節中) 4.城中居民一半被擄,一半仍存留(2節下) 二、彌賽亞再臨時(3~15節) 1.彌賽亞必親自為選民爭戰(3節) 2.祂的腳必站在橄欖山上(4~5節) (1)使山裂為兩半,中間自東至西成極大山谷(4節) (2)剩下居民從谷中逃跑(5節上) (3)彌賽亞率領聖者顯現(5節下) 3.那日聖地必有大改變(6~8節) (1)那日遍地黑暗,日月星三光退縮(6節) (2)那日唯獨神知道,到晚上才有光(7節) (3)那日有活水從聖城常年流出,東西分道(8節) 4.建立彌賽亞國(9~11節) (1)祂必作全地的王,獨一無二(9節) (2)聖城四周國境變成平原,唯獨聖城高聳(10節) (3)聖城百姓安然居住,不再有咒詛(11節) 5.祂必殲滅列國大軍(12~15節) (1)祂必用災病攻擊列國大軍(12節) (2)祂必使列國大軍自相殘殺(13節) (3)選民必要奮起爭戰,掠奪敵軍財物(14節) (4)敵營牲口也必患災病(15節) 三、彌賽亞再臨後(16~21節) 1.列國剩下的人必來聖城朝拜真神,並守住棚節(16節) 2.地上萬族凡不敬拜真神者,必要受神刑罰(17~19節) 3.當那日,聖地中一切人和器物都歸神為聖(20~21節) (1)馬的鈴鐺上必刻有『歸耶和華為聖』(20節上) (2)聖殿、聖城和聖地一切的鍋都必歸神為聖(20節下~21節上) (3)聖殿中必不再有凡俗的迦南人(21節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迦利亞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迦利亞書提要」末尾處 |